如何说宝贝才会听(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3 18:06:58

点击下载

作者:(美)乔安娜 法伯,(美)茱莉·金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如何说宝贝才会听

如何说宝贝才会听试读:

序言

阿黛尔·法伯

本书的两位作者乔安娜和茱莉还在拼车去幼儿园的年龄时,她们的身上就已经萌发出日后促成此书诞生的那股激情。

那天,我把我女儿乔安娜放进车里,绕过街角接上茱莉,然后再开两个街区捎上萝比。很快,三个孩子都在后座系上了安全带,并且叽叽喳喳地聊了起来。突然,我听得话锋一转,一场激烈的争论爆发了:

萝比:他没有理由哭!他根本就没受伤。

茱莉:也许他的情感受到了伤害。

萝比:那有什么?情感受伤不算啥。你必须有一个哭的理由!

乔安娜:情感当然算!情感和别的理由同样重要。

萝比:不是的,不是的!你必须得找个好理由。

我边听边暗自惊叹,这些对话活生生地告诉我她们都来自怎样的原生家庭。萝比的母亲是个严肃的女人,从不废话;茱莉的妈妈是个钢琴老师,喜欢与我谈论我在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主持的育儿工作坊上的种种新发现。孩子身上总有那么多东西促使我们去思考并且给以应对。

我们的一些讨论被收录到我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后来合写作的书中。我们都曾经历过人生的重大变故,也在育儿工作坊见证了好的育儿方法给大家的生活带来的转变。如果我们不把这些经验写出来分享给更多的父母,那就太可惜了。更何况吉诺特博士不但给予我们精神支持,还阅读并修改了我们的初稿。

随后的25年里,我们出版的第一本书《解放父母解放儿童:快乐家庭指南》因着它“对人类精神的最高价值的肯定”赢得了克里斯托弗奖。另外七本书也相继出版,其中《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和《如何说孩子才能和平相处》成了畅销书,并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

当年我开车送去幼儿园的女孩们都长大了,结婚了,每人生了三个孩子。她们都在国外生活过,也在不同的领域探索过。每当我想起茱莉早先在一个法律援助机构实习时的那段往事,我还是忍俊不禁。当时她质疑一桩诉讼案只不过缘于一个简单的误会。“我们可以让诉讼双方一起谈谈吗?我敢肯定,如果他们听一听彼此的观点,他们就会互相理解。”茱莉建议道。

老板对她的天真很不耐烦:“这不行。你不能和对方当事人谈话。”

在那一刻,茱莉意识到她可能入错了法律这一行。

每当想起乔安娜有次匆匆打来的那个电话,我便不禁莞尔。那是她在教室里跟特殊教育班的学生们奋战了一天后,来向我这个育儿专家妈妈讨教。“孩子们一刻不停地吵闹,教室里一片混乱,我一堂课都上不下来,怎么办呐?”

我一时语塞,支吾道:“嗯,你知道我通常无计可施时会做什么,但是……”“哦,你的意思是去解决问题。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谢谢。再见!”她挂断了电话。

第二天一早,乔安娜就开始行动。她采取的新措施成效显著,我和伊莱恩欣喜地把这个事例收录到《如何说孩子才肯学》一书中。

乔安娜和茱莉现在分别住在美国的东西两岸,但是她们都常常在育儿工作坊回应各种问题。鉴于社会上对育儿方法的迫切需要,结合她们自己多年的经验,她们最终决定联手打造一本用来指导年轻父母应对养育幼儿过程中各种挑战的育儿图书:

如何说宝贝才会听

与2至7岁孩子的相处和沟通之道

我和伊莱恩都期待你在阅读此书时为那些新发现感到欣喜并得到启发。

祝你阅读愉快!

怎么就有了这本书

茱莉

我那两岁的儿子又在婴儿床下的地毯上尿尿了,怎么办?我拥有的公共政策和法律学位对此无济于事。我想不到,这么一个别说开车了,连鞋带还不会系的小人儿,那么快就把我难倒了。

我从没有计划成为一个亲子教育工作者,我以为我在打拼事业的同时就可以兼顾妈妈的职责。但是当我得知我的老二跟老大一样发育严重滞后时,我意识到我不该再把养儿育女作为我的副业。我开始无休止地与医学专家和理疗师们探讨,并全身心地倡导社会对儿童神经发育个体差异的关注。

幸运的是,我儿时的闺蜜乔安娜的妈妈阿黛尔·法伯曾经参加过已故的伟大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举办的育儿工作坊,她和我的妈妈也是多年的好友,曾经一起在我们身上试验过她们新学的育儿方法。没想到,在我自己的三个孩子给我出的难题面前,这些方法救了我的命。茱莉和乔安娜很早就在一起合作了

当我听到儿子幼儿园的父母教育委员会的负责人在找人组织一个给父母的活动时,我自告奋勇开办了一个用阿黛尔·法伯那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为教材的育儿工作坊。我的第一个八周工作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大家都恳请我再办一期,结果一个八周,又一个八周……我整整坚持了四年半!通过人们口耳相传,开办工作坊的邀请雪片般飞来,我就这样不可思议地走上了亲子沟通培训的职业道路。

与此同时,我一直保持着与乔安娜的友谊。在许多方面她和我非常不同。比如她喜欢户外活动和狗(你会发现我们的书中多次提到狗),而我喜欢弹奏古典钢琴曲(这就是为什么乔安娜提到流行音乐时,我经常会一头雾水)。但我总是觉得我什么都可以和她谈,而她也总是能认真倾听和理解我。这样一来,即使我们分别住在美国的东海岸和西海岸,我们还是能够花上去年一年的时间,合作写出这本书。

我希望你跟我一样觉得此书能改善你的亲子关系,更希望我们边笑边写下的那些事例也能让你开心。在第五章中我会向你介绍我的三个孩子以及养育神经发育有缺陷的儿童的一些经验。

乔安娜

我先得坦白,我母亲是一个育儿畅销书作家。在我和我的两个兄弟成长的家庭里,父母亲总是用一种尊重孩子想法和情绪的语言与我们沟通。即使是亲子之间最激烈的冲突,他们也要想办法解决矛盾而不是以惩罚孩子收场。

所以,为人父母对我来说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我没有借口做不好,再说我也根本不需要任何借口。因为我不仅拥有理想的父母,而且也积攒了很多经验。一方面我曾广泛阅读和研究了儿童发展和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并拥有特殊儿童教育专业的学位,另一方面作为纽约市学校系统的老师,我曾在既有以英语为母语又有双语儿童的西哈雷姆工作了整整十年。基于这一切,我以为我自然而然地能与我自己的孩子有效沟通。

我记得有次我带着我的第一个宝宝去超市。我和颜悦色地把苹果和香蕉有说有唱地指给他看,旁边一个女顾客侧过身来善意地提醒我:“好好享受他开口说话前的这段时光吧。”这什么人哪!我可急着想听我儿子说出他小脑瓜子里的想法呢。

几年后,我拖着三个小宝宝又去了超市。那天,他们特别乖——小的两个坐在购物车里,老大帮我从货架上拿我要买的东西。一位老人家停下来,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说:“你们这么乖,我敢打赌你妈妈从来没有冲你们嚷嚷过!”

他的评论真让我陶醉。可紧接着我就听到我的大儿子瞪着大眼睛对老人家说:“才不是呢,她总是无缘无故地冲我们嚷嚷!”

怎么回事?这些小鬼是谁家的?那个永远不会在“任何时候”“瞎嚷嚷”的完美妈妈到底在哪里?

我发现一天24小时照看娃娃让父母身心疲惫得无法理性思考。即便像自以为天生是个好妈妈的我,一旦要日复一日地去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去安抚他们的情绪,也不再可能轻松地做到完美,能混得过去就不错了。

在我刚做妈妈时,我没觉得我有什么养育孩子的智慧可以与人分享,我甚至感觉自己并不特别胜任妈妈这一角色。事实上,我最好闭口不谈我是怎样为人父母的。我一直保持低调,选择不对我社交圈中的其他妈妈提起我的母亲是个著名育儿作家。这样一来,当我的孩子们打闹哭泣时,我就不需要一边应对一边又分心去想,是否有人正在冷眼旁观且心中充满不屑,“哼,还是亲子教育作家的女儿呢?”

实际上,至少有一个人在关注着我。有一天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我的朋友凯西对我说,“乔安娜,你一定会喜欢我手边这本书,它让我想起你跟你的孩子们说话的风格。这本书叫作《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我装不下去了,我不得不承认是我妈妈写了这本书。凯西欣喜地对边上的妈妈们宣布:“嘿,各位,乔安娜的母亲写了这本好棒的书,可她从来没有告诉过我们!”

这样一来,我刻意隐匿的身份终于暴露了。

不久后,凯西告诉我她在教会团契里正负责组织一个系列讲座,她问我可否谈谈作为阿黛尔·法伯的女儿的成长经历。随着日期的临近,我开始盼望教堂会出点什么事,不是会伤着人的那种,只要发点洪水或停个电就成,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该说些啥!我觉得我不足以用来作为我母亲教子有方的一个范例。我根本就没动过这个念头!

但是他们都等着我说些什么,近期的天气预报也没说有飓风或暴风雪来袭,这令我越来越绝望。忽然我灵光一现,想起我的确有好料可以分享。凯西不是曾提到过我的风格吗?我虽然不是个完美的母亲,我跟我的孩子间也有大量的冲突,但我每天都在使用一些技能去化解这些冲突。今天的乔安娜和茱莉

我在教会讲了我的经验,进而鼓起了教友们成立亲子教育小组的热情。我开始主持一些育儿工作坊,也办了更多的讲座,而后去到很多国家,给家长、教师、社工和医疗保健人员做演讲。

你正在读的这本书就是由许多父母促成的,他们请求我提供更多针对小宝宝的例子和管教策略,他们想知道如何与可怕的两岁娃,爱顶撞的三岁娃,有暴力倾向的四岁娃,倔强的五岁娃,以自我为中心的六岁娃以及半懂不懂的七岁娃进行沟通。写这本书意味着我要重新回味我成长过程中获取的育儿知识,再加上作为21世纪父母的心得。这一过程少不了与我童年的朋友茱莉·金的合作,在我觉得我自己还只不过在摸索的时候,她却鼓励我挑头来写这本育儿图书。你即将读到的不仅是茱莉和我自己第一手的育儿体会,还包含了所有信任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们分享给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书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叫作“基本工具箱”,我们列出了宝宝吵闹不休时你可以使用的一些基本装备;第二部分像是“实战演练”,我们将用一个个事例来说明育儿工作坊的父母们是怎样有创意地运用第一部分里的“工具”,来对付宝宝们那些最日常和具体的挑战:吃饭,穿衣,出门,停止打斗,睡觉,等等。我们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你育儿旅途上的一口深井,当你觉得应对宝宝黔驴技穷的时候,你总能够从书中汲取新的招数!

作者说明

我们一开始很纠结用什么称谓来指代叙述者。显然,用“我,乔安娜……”和“我,茱莉……”不太好,合成一个母亲和几个孩子又感觉不真实。我们想讲述各自家庭中真实的故事。正如你将看到的,虽然书是合写的,我们最终还是决定分头讲述。在每个章节标题下面你会看见乔安娜或茱莉的名字,这样你就知道是谁在叙述那一章节。

我们书中的所有故事都实际发生过。虽然姓名和其他人物信息有所改变,但所有的话和所有的事情都是由生活中真正的小孩、父母和专业人士所说、所做的,绝无虚构。|第一部分|基本工具箱第一章处理情绪的工具……情绪是个什么鬼——当孩子感觉不对的时候,他们的表现不可能对乔安娜

我工作坊里大多数的父母都没有耐心探讨第一个主题:如何帮助孩子调整坏情绪。他们总想马上跳到第二步:如何让孩子照你说的去做!不是说我们不关心我们孩子的感受,只不过一个疲惫不堪的父母通常都不会把孩子的感受作为优先关注。说真的,如果他们听话的话,一切都会顺顺当当,大家都会感觉良好!

问题是没有一条捷径能让孩子事事合作。你可以试试,但最终还是会深陷在冲突的泥沼中。

你会十分庆幸你的一些生活场景没有被拍入真人秀。就像有时候你喊得喉咙都发痛,可是即便你第一百次告诉儿子不要推搡妹妹到火炉边,或不要拽老狗的耳朵——“他会咬你的!咬了也活该!!”——他也照样充耳不闻。

我猜在这种时候你一定是为别的事情感到疲累、紧张或沮丧。如果同样的情形发生在你心情愉快的当口,你会处理得更从容不迫,你也许会弯腰抱起小女儿或那条受够欺侮的狗,给儿子一个吻或刮一下他的下巴,轻笑一声便饶过了他。

那么这一切的要点是什么呢?当我们感觉不对时,我们的行为很难得当。孩子也一样。如果我们不先照顾好他们的情绪的话,我们不可能得到他们的合作,这样我们就得花更大的力气纠正他们的行为。为了保存我们宝贵的体力,把它留到紧急状况下——诸如把孩子从车流中揪出来——使用,我们还是直面情绪这东西,来好好探讨一番吧!

大多数人对接受孩子的正面情绪没有太多的麻烦。这很容易。哇,吉米是你在世界上最好的朋友?你喜欢爸爸做的煎饼吗?你为新生婴儿感到兴奋?真好,我真开心。

当我们的孩子表达出一种负面的情绪时,麻烦来了。“什么?你恨吉米?他不是你最好的朋友吗!”“你要揍他的鼻子?你敢!”“薄煎饼吃厌了?你不是最喜欢薄煎饼吗?”“你想让我把宝宝送回(娘肚子里)去?这是什么话!不要再让我听到你说这话!”

我们不想接受负面的情绪,因为它们是那么的……负面。我们不想让它们有任何影响力。我们要纠正它们、减少它们,最好使它们完全消失。我们的直觉告诉我们要尽快地把负面情绪推开,但是这一次直觉却导致我们误入歧途。

我妈妈总是告诉我,“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对的,就自己尝试一下。”好吧,看看在下面这种情形下你的反应:

想象一下你醒来时感觉很糟糕,你昨晚没睡够,头痛是免不了的。你在去幼儿园上班的路上停下来买杯咖啡,正好撞见个同事。你对她说:“嗐,我今天真不想上班,实在受不了那些大声吵吵的小孩子。我只想回家,吃几片泰诺在床上躺一天!”

如果你的朋友做了以下的回复,你的反应会是怎样的?

否认你的感觉并责备你不该有这么负面的情绪:“嘿,不要抱怨了,那些孩子也没那么吵嘛。你不该这么说他们。无论如何,你到了学校就会开心起来的。来吧,笑一个。”

或是给你一些建议:“你看,你必须振作起来。你知道你需要这份工作。别喝咖啡了,弄杯茶安安神,等下进学校之前先在车里安静地坐一会儿。”

或者来一番人生哲理:“嘿,没有哪份工作是完美的。生活就是这样,抱怨也没有用。总陷在负面情绪里于事无补。”

甚或是把你跟另一位老师比较:“看看丽兹,她总是开开心心地去上班。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她总是准备得超级充分。她总是提前几个星期就把课备好了。”

或是问一堆的问题:“你睡够觉了吗?你昨晚什么时候睡下的?你是不是感冒了?你有没有吃维生素C?学校给的那些消毒纸你有没有一直在用?要不然的话孩子们会把细菌传染给你的。”

对以上的这些回复,在我们育儿小组得到的反应是这样的:“我再也不和你说话了!”“这不是我的朋友!”“你什么都不了解!”“我讨厌你!去死吧!”“啰唆个有完没完?”“闭嘴!”“我永远不会再和你谈我的私事了;从今往后我只能跟你聊天气!”“我真后悔整出这么大的事来。”“为什么我对付不了那些孩子?”“我觉得自己好可怜。”“我讨厌丽兹。”“我觉得自己像是在被审问。”“你在评判我,你肯定认为我很蠢。”“我不能大声说出来,但我会告诉你缩写……F-you!"

上面最后的那个反应完全表达了当我们的负面情绪被别人否认时,我们心里产生的敌意的强度,我们的情绪会从不快乐很快变成出离愤怒,孩子们也是如此。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什么会有帮助?我猜如果有人简单地承认和接受你的负面情绪,你的痛苦就会得到舒缓。“嗯,身体不舒服还要去上班是很可恶的,尤其对付的又是一帮小孩子。要是来一场暴风雪或刮个小飓风,学校关门一天就好了。”

当自己的感觉被承认,人们会感到放松:

她理解我。我的感觉好一点。事情也许并没那么糟糕。我也许可以应付得来。

当孩子们有负面情绪时,我们真的是用纠正、责备和审问的方式跟他们说话吗?小组的成员们很容易地举出了不少例子,下面是一些最常见的。

否认孩子的感觉:“你并不是真的讨厌学校,你去了就会开心的,那儿有你喜欢玩的积木。”

何曾有孩子这样回答,“哦,是的,你说得对。你提醒我了,我真的喜欢学校!”

说哲理:“孩子,生活是不公平的!你别再抱怨‘他得到的多,她的更好’之类的了。”

有多大的可能性你的孩子会回答,“是哦,我原来生着一肚子气;现在你一跟我解释清楚生活是不公平的,我就感觉好多了。谢谢爸爸!”

发问:“为什么刚告诉你不要扔沙子你还扔?”

哪会有孩子说,“呣,为什么呢?没有个好理由啊。感谢你指正,我不会再这么做了。”

比较:“看看人家奥利维亚,她静静地坐着,等着轮到她玩!”

谁的孩子会说,“哦,天哪,我会向奥利维亚学习的!”他恨不能到奥利维亚头上敲一记呢。

长篇大论:“为什么弟弟一开始玩玩具,你就也想要玩同一个玩具?一分钟前你对它根本没有兴趣,你只不过是想从他那里抢走玩具,这很不好。不管怎样,那是个婴儿玩具,你现在是大姐姐了,该多顾着点弟弟。”

上哪儿去找一个会如此作答的孩子,“请继续,亲爱的妈妈,我从你的这番话中学到了很多。让我用我的平板电脑记下要点,便于以后反思。”

好啦,好啦,我听到你说,对一个成年的朋友表达同情还算容易,毕竟他们是有修养的!小孩子可不是这样,他们太不讲理了。我的朋友们,至少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会整夜不让我睡觉。我不必送朋友去上学,帮他刷牙,或阻止他打他的兄弟姐妹。把我的孩子当成成年人也行不通。如果我的成年朋友行事像个孩子,她跟我做朋友估计也不会长久。

好吧,我明白了,我们不能像对待成年朋友那样来对待我们的孩子。但如果我们想要他们愿意合作而不是他们的敌意,我们必须在接受对方负面情绪的原则下找到一种实用的方法。

让我们翻翻工具箱,看看可以如何改造一些现有的工具以便用到小孩子身上。

工具之一:用言语来接纳感受

下一次你的孩子说那些让人着急上火的话时,请按照以下的次序来应对:

1.咬紧牙关,不要急着反驳他!

2.想想他的感受

3.定义那个感受,把它放进一个句子里

运气好的话,你的坏情绪的强度会显著减轻。

只有释放了坏心情,好感觉才能住进来。如果你把那些坏心情捂着,它们会发酵成大问题。

例如:

当一个孩子说,“我恨吉米。我再也不跟他玩了。”

不要说:“当然你会再跟他玩的。吉米是你最好的朋友!不要用‘恨’这样的字眼吧。”

试试说:“喔,听起来你真的生吉米的气了!”或者,“吉米这次真的把你惹毛了!”

当一个孩子说,“为什么我们老是吃煎饼?我讨厌煎饼。”

不要说:“你知道你喜欢煎饼!煎饼是你最喜欢的食物。”

试试说:“听起来你有些失望,又是煎饼做早餐,你想吃点别的。”

当一个孩子说,“这个拼图太难了!”

不要说:“不难,这其实很容易。来,我帮你。看,这一块是个边角。”

试试说:“嗯,拼图会这么令人沮丧!这些小小的纸片叫人头昏脑涨。”

在这些对话中,你正教给孩子一组极为有用的词汇,让他在需要时可以准确地表达情绪。当他哭诉,“我很沮丧!”而不是像从前那样只会咬、踢、打时,你会感到胜利的喜悦!

重中之重:所有的情绪都可以被认可,但是有一些行为必须受限制!

我并不建议你在孩子一拳打到他朋友吉米的鼻子上时还袖手旁观,或者当小宝贝抱怨煎饼时就立马给他做蘑菇奶酪蛋卷。只需接受他们的情绪。通常一个简单的认可就足以消除一场吵闹。有时候如果只是认可他们的情绪还不够的话,你会在第二章里找到更多的工具。(啥?你不耐烦了?你想把整本书塞进第一章?我也觉得这样的讲述方式有点烦人。要是可能的话,我也想把所有内容都放进一个段落里。)

像很多事一样,接受情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多次发现自己很难遵循这个看似简单的方法,我将在下面讲述其中的一些经历。对我来说这些事件的美妙之处在于你一直犯错也没关系,你还可以修复它!你可以偏离小路,陷入泥潭,再爬出来,抓抓被蚊子叮咬的肿块,回到正确的路途上。痒斑会消掉,污泥会洗掉,你将愉快地开始下一小段旅程。

当话语开始引起冲突时,我母亲总是会做个擦黑板的手势,说,“擦掉重来!”但这是老办法,她那一代用黑板,如今还有哪个孩子知道粉笔和黑板?我的育儿小组里的一些家长也用过“倒带”这个词!他们后退出房间,想出更合适的词句后再进来,就像是倒带重放的动作。盒式磁带已经成为过去式,倒带这个词也变得老旧了。现在该用什么来表达这层意思呢?也许是大喊一声“重新启动!”或用一根手指按下想象中的“重置”键?

无论你选择何种说辞,重要的是给自己无尽的机会。这里有几个例子,看看我家孩子小的时候,我是怎样随机应变,不让当妈的小船颠覆在波涛中的。

令人失望的海绵生物

山姆三岁时有一些小小的海绵蛋,把它们放进温水里,它们就会孵化成小海绵动物。他决定每天只孵一只,这样可以多玩一阵子。他不停地问,“第二天还没到吗?”这让我很是抓狂,不过倒是坚持着他的计划没有改变。第三天,两个小马鼻子顶鼻子地孵了出来。

山姆:这是什么?

我:(试图往好的方向引)哦,小心肝,这是马妈妈和一匹小马。

山姆:不,不是。你连它们的脸都看不到。

我:可以的。你看,它们在亲吻。

山姆:我不喜欢它们。

我:(绝望地)我可以用笔给它们都画上鼻子。

山姆:我永远不会喜欢它们!

我:(愚蠢地坚持)我可以用剪刀把它们分开,你便容易看到它们的脸了。

山姆:我永远永远都不会喜欢它们!它们不好!!

我:(终于醒悟过来了)哦,我知道了,你不喜欢它们的脸被挤在一起的样子。

山姆:就是。我要和企鹅一起玩。

我为什么那么久都不肯认可他的感受?我只是拼命地想让事情变好,想解决问题,想保护我的孩子免受悲伤和失望。老实说,我只是想保护自己不受他悲伤情绪的影响!谁会喜欢哭哭啼啼的孩子?但他只是迫切需要他的失望被人接受然后才可以转化到快乐的一面。

下面是另一次山姆失望的时候,我没能马上接纳他的感觉。

卡门·桑地亚哥那盘录像带到底在哪儿?

这个故事发生时,丹五岁,山姆三岁。

我:丹,我帮你录了“爱科学的比尔·耐伊”那个节目。

山姆:那你帮我录了“卡门·桑地亚哥”吗?

我:没。

山姆:你没录!(开始哭泣)

我:丹叫我录比尔·耐伊了,你没叫我录卡门·桑地亚哥啊。(有几次这样一个合理的解释能让孩子停止哭泣?)

山姆:(继续哭泣,不为我的辩解所动)

我:(被他的无理取闹激怒)山姆,“卡门·桑地亚哥”每天都播放,你明天就可以看。

山姆:(哭得更加不依不饶)

我:(改变策略)你听起来好失望哦!你真的很喜欢这个节目!

山姆:(停止哭泣)它是我最喜欢的节目。

我:告诉我你喜欢这个节目什么。

山姆:我喜欢那些跳舞的人翻跟斗的样子,喜欢会冒烟的机器,还有他们必须得抓住那个坏蛋。这节目太酷了。

接下来我们就好好地聊了聊卡门·桑地亚哥到底有多酷。

为什么我知道一堆的道理,还是很难从一开始就接纳山姆的感受呢?好吧,既然你问,我就来告诉你!我认为儿子是在小题大做。对我来说,为错过一档电视节目发飙不值当。但是一个孩子的情绪对于他来说和成年人的情绪对于我们来说一样真实和重要。帮助孩子排解坏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帮助他直面它。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也让我体会到接纳感受是一种挑战。

积木战争

当我看着一岁的山姆靠近正在搭积木的三岁的丹时,我心里就浮起那种熟悉的不祥预感。丹已经做出了防备的姿态。

我:丹,给宝宝几块积木,让他和你一起玩。

丹:不要,不要,我正在搭东西呢。

我:听我的,丹,他最多就玩一会儿。你知道宝宝都这样。

山姆碰到积木了,丹推了他一下,山姆倒在一边哭了起来。

我:丹,你怎么搞的?把宝宝弄哭了!

显然,这样的对话对培养孩子的自尊毫无益处。好在作为父母,你第一次做得不好,总有第二个机会让你弥补不足。上面这个情形曾在我家重复出现过几百次,给了我充足的机会来练习。下面这一次我在接纳情绪这方面做得稍好一些:

还是丹在护着他的积木,山姆在靠近……

丹:不要!不要!别动我的积木!

我(接纳并认同他的感觉):哦不,你正在做个特别的东西,这个大宝宝又要来破坏了,真讨厌!

丹:给你,给你!(他迅速地把一些积木扔到地板上来转移小山姆的注意力,同时把他的作品搬到了咖啡桌上。)

我:哇,你想出了让宝宝开心的办法。

是什么使我很难一开始就接纳儿子的感觉?是因为我想让他知道为了几块积木就把弟弟推倒的行为是不对的,我绝对不能容忍这种侵略性的冲动。但是只有通过对他的工作表示赞许,才能使他不再那么暴力。而当我忽略他的感受时,他就不单要防备他弟弟,还要和他的母亲对着干了。

我们总是下意识地在拒绝承认悲伤情绪,忽略我们认为的小别扭,更不鼓励有愤怒的情绪。我们不想加强这些负面情绪,觉得认可它们似乎让人不自在。

你可能会想,“有时候我们得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他必须做某事,我们难道不也要教导他们尊重别人的感受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我们还没到那一步。在他们的感受没有被认可之前,孩子们根本听不进我们最合理的解释和最热切的恳求。我隔壁的小不点邻居杰基有一天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那天我答应要照顾她,让她妈妈可以有空处理一些重要文件。

一次失败的保姆经历

杰基(三岁):我想回家。

我:你这不才来吗?让我们去院子里玩一会儿吧,我们可以去荡秋千。

杰基:我不要!我要回家!

我:你妈妈得干点活,我们在这里玩吧。

杰基:不!(她跑回自家的房子)

我(打电话给她妈妈):杰基还好吗?

杰基的妈妈:她很好。

我:对不起,我没能看住她。她说了为什么她不肯留在我这儿吗?”

杰基的妈妈:她只是告诉我,“乔安娜说,'blah blah blah blah.’”

嘿,她怎么敢这么说我?我可是一个沟通专家!

但是当我没有先接纳她的感受时,我努力说服她留下来的说辞在她听来可不就是“blah blah”吗?

孩子们要靠我们去命名他们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可以认知自己。如果我们不说的话,我们传达出的信息就是:“你说的不是你想的,你不知道你知道什么,你感觉到的不是你的感受,你不能相信自己的知觉。”

孩子们需要我们来证实他们的感受,这样他们才可以成长为一个对自我和自己的感受有认知的成年人,同时我们也为日后他成长为一个尊重他人的需要和感受的人奠定了基础。

好吧,好吧,我们现在可以继续了吗?你问。我们该到第二章了吧!

我不会坚持叫你留在第一章。如果愿意的话,你尽管向前跳。但我还要在这里多盘桓一会儿。接纳感受这个话题很大,很重要,在我在下一章追上你之前,我要再探讨这个主题的一些变形。我敢打赌如果我在遇到难题时花更多的时间去接纳孩子的感受,我简直不需要看第二章就可以化解许多冲突!

这里还有一些好主意可以让接纳感受这个工具更好地为你所用。

不要一屁股坐在“但是”上。

在一个完美可爱的声明后面我们忍不住想接上“但是”这样一个转折。我们担心在接纳孩子的负面感受时他们会以为我们赞同他们的消极行为。但这样说话的方式削弱了我们的良好意图:

●“我明白你很愤怒,但是你不能打妹妹!”

●“我听到你对弟弟破坏你的乐高积木很伤心,但是你必须明白,他只是一个小宝宝。”

●“我知道你想留下来玩,但是我们到点要去接哥哥了。”

●“我知道你想吃巧克力饼干,但是家里没有。”“但是”这个词把你刚给出去的礼物又收了回来。这就像说,“我了解你的感受,现在让我告诉你为什么这种感受是错误的。”想象一下,要是有人说,“对不起,你的母亲去世了。但是,嘿,她死了,你还活着,眼泪不会改变这个事实;日子还得过下去!”

当你觉得“但是”又冒上来时,你可以用下面这个短语来代替它引导句子。

问题是……

●“当你试图建造一个太空飞船时,还要去防着一个小宝宝来捣乱真让人受不了!问题是,小宝宝不知道乐高是怎么回事。”

●“当你想吃饼干时,发现盒子里是空的,真是令人失望!问题是,现在去买太晚了。”“问题是”这个词意味着问题可以解决,而同时又不把对方的感受抹去。也许你会找到一张桌子放乐高,小宝宝就够不着了;也许你可以用大大的红字把饼干添到购物单中并把购物单贴在冰箱上。

托妮是育儿工作坊里一个从不说废话的妈妈,她不太喜欢这个短语。“事情并不总是个问题,”她质疑到。“为什么要把所有的事情都说成是个大问题呢?饼干没有就是没有,爱咋咋的!”

我不得不想,糟糕,这是我的解决方案而这个女人抗拒它。我必须接纳她的感受,赶紧想个新招。谢天谢地,我妈妈常用的一个短语跳了出来。“啊,你试试这个,”我提议道。

虽然你知道……

●“虽然你知道现在去买饼干太晚了,你肯定还是想马上吃到吧!”

●“虽然你知道该去公共汽车站接哥哥了,可你在游乐场玩得正开心,要走还真让人怒火中烧。”(顺便教他一个新成语哦!)“虽然你知道”不是用来敷衍的,它嘉许了孩子理解问题的所在,而同时又表现出你强烈的同理心。

工具之二:把感受写下来

看到他们的感受和愿望白纸黑字地被写下来有着非常强大的作用,甚至对于不识字的小孩都是这样。去购物时,带上纸和笔,你就随时可以添加孩子想要的东西到一个“愿望清单”里。当你躲不过要去玩具店为别人的孩子买生日礼物时,纸和笔会派上用场。你的孩子必定会被店里数以千计的玩具所诱惑,她又绝对理解不了什么是财力有限。除了给孩子解释因为她上个月刚刚过了生日,现在她不该像一个被宠坏的小孩一样又闹着要一个新的玩具(这样的演讲有用过吗?),你可以在她的愿望清单上写下她想要的一切。一张实实在在的愿望清单可以让孩子有满意感。你可以把它贴在家里的记事板上,当节假日和生日来临时,用它做参考。“但是这样不会助长他们想让每一个愿望都得到满足的心态吗?”托妮,我组里心直口快的那一位质疑道。“正相反,”我反驳说。“有多少次我们为了避免孩子在公共场合发脾气而向他们妥协,买回了一堆愚蠢的东西?写下愿望是用另一种方式避免孩子发脾气,又不会伤害孩子。你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接纳感受却限制行动的机会。”

接纳孩子的感受实际上有助于他们接受他们不能要啥就有啥的现实。在玩具店你可以说,“哇,那个独角兽真的很酷!你喜欢他鬃毛上的亮光吧……还有它后屁股上粉红和橙色的星星。让我们把它写在你的愿望清单上。”谁知道,也许她会省下自己的零花钱,或求贝莎姨妈在生日时买给她,或许在几周或几个月后她的喜好变了,它就从清单上去掉了。重要的是她的父母在她渴望某样东西时倾听了她的感受,并帮助她学会延迟满足这样一个重要的能力。

当一个孩子有需要而另一个孩子却没有任何需要时我们怎么办。多花些钱求个清静?还是任由孩子伤心哭泣?有了这个办法,我们可以诚恳地说:“虽然你知道你不需要新的睡衣,但是看到哥哥得到一套新的你仍然会难过。让我们写下你喜欢的颜色,等你需要时我们好知道买什么样的。”

在学习了接纳感受这一节后,迈克尔,组里一个总是学以致用的爸爸,回来报告他的实验结果。

迈克尔的故事:饼干魔法

我两岁的女儿卡拉想要巧克力饼干。我把“饼干”二字写在纸上画的一个像饼干的圆圈里,然后她在上面添加了些小点点当巧克力豆。她心满意足地带着这个纸饼干,就像它是一张神奇的护身符。以前通常她想要什么,无论我们跟她说多少次家里没有,她都是不肯罢休的。

工具之三:把感受画出来

有时,书面或口头的话还不足以表达强烈的感受。如果你有创意,就尝试把它画出来。你不必像个大画家,能用线条勾出人形就成。

玛丽亚是一岁的伊莎贝尔和三岁的本杰明的母亲,本杰明这孩子一天能闹上好几次。

玛丽亚的故事:火车事故

本杰明这些天痴迷火车。他喜欢精心搭建复杂的轨道和交叉道口,推动小火车上坡下坡。但有时火车车厢或轨道会断开,本杰明立马就会大发脾气,把车厢和铁轨乱扔一气。那天我正在放火车的台子旁边,刚好看到火车翻过小山顶开始下来时车厢断开的情形。有那么一刹那,我简直可以看到本杰明又要开闹。但是因为我刚刚参加了育儿工作坊,我就没有说:“没关系,我们可以重新把它连起来,不要担心。”这是我以前通常会说的,然后他会尖叫和扔东西。这一次我说的是:“真讨厌!你不喜欢火车车厢断开。”

他看着我,没有尖叫。

桌子旁边有一块黑板,我把它拿过来,说:“让我们把你的感受画出来。”

我画了一张悲伤的脸。“这是你的感受吗?”

他点了点头。我在眼角画了一滴泪水,他说,“再画一滴。”

我画了更多的眼泪。他伸手拿过粉笔,我可以看到他的眼睛闪过微光。他画了一些巨大的眼泪。然后我画了另一张不太悲伤的脸,本杰明这时候隐隐露出笑容,于是我画了一张快乐的脸,他开始嘻嘻笑起来。我们继续玩火车,他怒气全消。

安东是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当他的期望未被满足时就特别难对付。他的妈妈安娜在小组里分享了这么一个故事。

安娜的故事:小憩悲剧

我答应安东在从他姨妈姨父家回我们家的路上,会在那个特好玩的游乐场停一下。但是我们走得太晚,而且经过那个游乐场时安东在车里睡着了,我当然没有唤醒他,我希望他就此一觉睡到天亮。但是他爸爸把他从车里抱出来时,他醒了。当他意识到错过了游乐场时,他开始大哭大叫:“你骗人,你骗人!”

我试着耐心地向他解释,(经过那个游乐场时)他在睡觉,这更激怒了他。最后我说,“看来你真是喜欢那个游乐场。就算你睡着了,你还想去那里玩。你希望我们叫醒你!”“对!”

我抓过一张纸和一支铅笔,开始画。“游乐场里你最喜欢的是什么?”“秋千,”他说。于是我画了秋千。“放上大滑梯。”我也画了。他在滑梯旁画了一个雪球。“桥要不要?”“要!”

我又画了桥,还在桥上画了一只猫和一个男孩。安东想把画用胶带贴到他的墙上,我们就把它贴在他床边的墙上。那天晚上我们补救得不错!

迈克尔激动地想要尝试画画这一招。他带来了这个故事。

迈克尔的故事:火球

我去叫醒四岁的杰米去上幼儿园。他把自己蒙在被子下,说他不要起床,不要上学,他讨厌学校!

我在他背上轻轻一揉,说:“我看出你还不愿意起床。我先下楼做早餐,等你准备好了,随时可以下楼来。我会为你准备纸和蜡笔,你可以画给我看学校有多不好。”

大约五分钟后,杰米咚咚咚地跑下楼,一屁股坐进厨房的桌子边他的椅子里。“纸和蜡笔呢?”

糟糕,我没想到他还真的上套了。我赶紧把纸和蜡笔递给他。他气呼呼地开始画起来。我看了看,问他:“这满纸红红的是什么呀?”“那些是学校的火球。”他肯定地说。

他说得像真的一样,害我还问他学校是否真的有火球。“当然没有啦!”他以一个四岁孩子所能表现出的懊恼回复我。

然后他吃了早饭,开心地上学去了。我到最后也没搞明白那些火球是怎么回事。

有时光靠画画是不够的。玛丽亚三岁的儿子本杰明常常生气到打他自己还打妈妈。这是她请他画出他的感受时发生的事情。

玛丽的故事:行为艺术

本尼(本杰明的昵称)因为没能和爸爸一起去过周末气疯了。他无精打采地晃来晃去,东踢一脚西踢一脚。我取出一沓纸和一些蜡笔说,“告诉我你有多生气。”

本尼说:“不!”还把蜡笔扔到地上。这招不灵。但我需要一个事例给育儿小组交差,就继续努力尝试。

我自己拿了蜡笔说:“你气成这样了!”我狠狠地在纸上乱点一气,蜡笔点破了纸张。这引起了本尼的注意。他抓过蜡笔,开始在纸上乱画,显得很满意。然后他两手抓住纸张把它撕成了小碎片。我一直叨叨不断,“哇,你气成这样了!”

当纸被完全撕碎,他看着那堆碎纸片开始咯咯笑起来。“妈妈,看我有多生气。”“是啊,你真气极了。可怜的纸,它看起来像是被一只老虎撕碎了一样。”

他走到一边跟我要点心吃。我给了他几片苹果。那天余下的时间里,每次他走过那堆纸片时总要说,“看看我多生气啊!”兴高采烈。

根据当时的感受,夸张点也无妨!

有些父母报告说,当他们试图接纳感受时,他们的孩子似乎变得更加愤怒。这招没用。我请他们给我举个例子。

托妮说,“我告诉我儿子,‘托马斯,你像是在生气哦。’托马斯没好气地回道,‘什么像是,我就是在生气!’”

当我听到托妮平静舒缓的语调,我说:“啊哈!你告诉我说你了解我,而实际上你的语气是要我冷静下来。当你生气时,没有什么比被告知要冷静更令人愤怒的了。”莎拉,组里的另一个妈妈,立即表示同意。“我从不允许我丈夫对我说‘冷静’这两个字。如果他敢,我会揪掉他的头!”“想象一下。你打电话给我,说,‘今天简直糟糕透顶。孩子们精力超级旺盛,外面又下着瓢泼大雨,他们恨不得要爬到墙上去。等我终于把他们拢到一起带出去看电影,结果报纸上印的放映时间又是错的。我们不得不回家,现在孩子们个个都在哭哭啼啼。’”

我用一种我可以想见的最惹人生气的平静、舒缓、轻盈的声音说,“哦,你似乎很郁闷。没关系,有时跟孩子们在一起是会感到郁闷的。”

组员们用翻白眼和挥拳头来表达他们的气愤。“好吧,好吧,再给我一个机会!看看这样是不是更好些?”这次我带着真情说,“哦,我的天呐,真是郁闷!听起来不是个黄道吉日,样样都不顺。”

这次我听到几个人低声说“好!”。我感到安全了一点。有办法安抚愤怒的人群总是好的。“这样开头至少还说得过去,”托妮快人快语。“我不喜欢虚情假意的甜言蜜语。”

接纳感受时一定要真诚。没有人喜欢感情被操纵。从心底里找到那种情感,真实的情感!

我的组员们回家继续操练。一周后他们报告了一些大的变化。

玛丽亚的故事:全地形自行车

你已经知道本杰明能为一点小事就闹得不可开交。我意识到我经常因为怕惹恼他而采用这种假惺惺的舒缓音调跟他说话。没用!昨晚,他因为吃晚饭时不得不把新自行车放在一边又闹开了。他尖叫起来会让你以为他受了多重的伤快要死了。这次,我没有试图劝慰他,而是提高了声音。我用夸张的语气说:“你还想骑你的自行车!”

他说,“是的。”他的嘴唇颤抖着,眼里含着泪水。

我说,“谁在乎晚饭时间?我打赌你会乐意一边吃饭一边骑车!”

本尼嘴里又吐出一个“是”字。“我敢打赌,睡觉时你还想把它骑到床上!做梦你都骑着车。”“是”。但现在他已经不哭了,开始好奇地看着我。“明天游泳课你还要开开心心把车骑到水里去!”

这时他大笑起来。就这样,小家伙乖乖进来吃饭了。

迈克尔的故事:生来自由

我太太简早上给女儿穿衣服时总有麻烦。虽然卡拉只有两岁,但她倔起来真够可以的。她会把身子扭来扭去,哭闹着坚持要光着屁股。给她穿衣服真像一场摔跤比赛。简试图温柔地接纳卡拉的感受,并向她解释为什么要穿上衣服才能去幼儿园,但无济于事。

上一次育儿工作坊培训后简决定尝试一下戏剧化的战术。我听到她大叫,“你喜欢做个光屁股的人!白天黑夜全光着!在屋子里光着,在车里也光着,在学校里还光着!”

然后我听到卡拉大喊,“光屁股,光屁股,光屁股!”

我猜在这整个过程当中简一直在给卡拉穿衣服,因为卡拉下楼时穿戴齐整。简说今天帮她穿衣服轻松极了。

工具之四:在幻想中给他你在现实中给不了的

有时一个孩子想要的东西是你提供不了的。你的第一反应通常是解释为什么她不能、不应或不必有这个欲望。这是理性的方法。

这个办法有用吗?不怎么样,是吗?孩子不买你的账?你一开始解释她就捂着耳朵尖叫?这种情况绝不是孤立的!理性的话语抚慰不了情绪困扰中的孩子。

像这样的时刻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就是在幻想中给孩子你在现实中给不了的。当你的孩子因为还惦记着你刚才在商场没有买给他的糖果而在车里哭泣时,那可不是一个跟他科普蛀牙的好时候。承认吧!糖果的确味道不错!要是我们每天都可以吃糖果还不会烂牙那该多好啊?我们早餐会吃什么?巧克力豆还是棒棒糖?午餐呢?鼓励你的孩子也来出主意。我回忆起一次令人难忘的返家途中,我的三个儿子开心地想象出一个用糖果造汽车,甚至用糖果铺路的世界。你要是饿了,可以停下来,啃啃保险杠,要么敲一小块路面来吃。

莎拉是我们小组中的一个幼儿园老师。她也是七岁的索菲亚、五岁的杰克和刚刚三岁的米娅的妈妈。她记起她生活中有段时间压力巨大,是幻想帮了她的忙。

莎拉的故事:粉红色的房子

我们一直租着一个只有一间卧室的公寓,有了第二个孩子后,空间越发狭窄。我们终于做出一个大举动,买下一栋房子。我们既兴奋又焦虑,因为买房的钱到了我们承受力的极限,我们到最后还犹豫不决。一天早上当我开车送索菲亚去幼儿园时,她开始哼哼唧唧,“我讨厌那个新房子!”

我知道小孩子不喜欢变化,搬家自然会让她不安,但这止不住我的火气。我叫她立刻停止抱怨。然后我开始喋喋不休,说原来的公寓太小了,地点也不好,而在新房子里她会有自己的卧室。

我继续叨叨着,直到我瞟了一眼看到她在哭,这才停住口。“哇,看来你真的不喜欢我们的新房子。让你挑的话你会选择一个不同的房子。”

她说,“就是。”“假设你可以随便挑,你的房子会是什么样的?”“粉红色!”“哦,一个粉红色的房子。”“是的,粉墙,粉顶,还有粉红色的床。”“草坪也是粉红色的怎么样?”我建议道。“妈,哪来粉红色的草,不过可以有粉红色的花。”

余下的路程里我们兴奋地列出房子里所有可能是粉红色的东西。索菲亚心情转好了。后来我们真的给她买了几条粉红色的床单。那天我做到了把一个快乐而不是伤心哭泣的孩子送去学校。

在下一次聚会上,莎拉跟组员们分享了她幼儿园里发生的这个故事。

莎拉的故事:无尽的时间

上周在我们的积木室里,有个孩子不愿意把玩具归整起来。我接纳了他的感受,没有给他讲要清理干净的那一套,而是说:“你想要的东西还没建完就要清理掉,真叫人懊恼。”他只是看着我。于是我试着在幻想中给他更多的玩耍时间。“我希望你能再玩一百个小时。”

他回答说,“我希望我能再玩一亿亿多个小时!”然后他就开始收拾积木。神奇吧。

玛丽的故事:一分钱

本杰明在公园捡到一分钱,装进口袋里。我们开车回家的路上,他想要看看那一分钱。但因为他被绑在儿童汽车座椅上,没法将那分钱从口袋里掏出来,他就开始尖叫和哭泣。通常我会告诉他,“没关系,我们回家就可以拿出来了。”这起不了什么作用。或者我会试着一边开车一边从衣服兜里给他掏出一枚硬币,而这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不过这次我记得在幻想中许愿这个主意,于是我说,“这真太令人懊恼了!你知道我想要什么吗?我希望这儿有一个按钮。”我指向仪表板上的一个点。

本杰明盯着那个点看。“每次我一摁这个按钮,一堆堆的一分硬币就从这里涌出来。”我指着车顶上的灯说。“不只是一分钱,而是各种硬币,甚至是其他国家的硬币,它们都会掉进你怀里。你会有那么那么多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你会用这些钱买什么呢?”“一只真正的大泰迪熊!”本杰明说。“多大?和你一样大?”“是啊!”

此刻他真的融入故事之中,开心极了。你要是了解我儿子的话,你会惊奇他没有因为那一分钱而发脾气!

忍住不要向苦恼中的孩子提问。

你可能已经注意到我们不用提问的方式对待正在苦恼之中的孩子:你伤心吗?这事让你生气吗?你哭什么?甚至一个小小的问题都会让一个正在烦恼之中的孩子感觉像被审讯。他可能并不知道自己为何不安。他可能无法用言语明白地表达出自己的烦恼。甚至成年人在被这样问讯时,也会感觉到敌意。我们会觉得自己被要求证明我们有权产生当时的感受,同时又担心自己的解释可能达不到问讯者的标准。(哦,就为这事吗?有啥可哭的?)通过陈述句,而不是一个问句,我们无须附加条件地接受对方的感受。你不必知道事情的原因也可以表示同情。你可以说,“你看上去不太高兴”,“有事烦到你了”,甚至只是说“出事了”。寥寥几个字就可能打开孩子的话匣子,让她分享她的感受,即便她不想开口,也会给她安慰。

托妮是六岁的托马斯和四岁的双胞胎艾拉和珍娜的妈妈,她对此抱着怀疑的态度,但愿意试一试。

托妮的故事:护卫

过去的几周里,托马斯在去学校的路上一直都很开心,但是一到学校,他就坐在马路牙子上不肯进去。我问他有什么问题时,他都说,“没有!”有时他看到别的同学到了,他就一跃而起,跑进学校。

托马斯在心烦意乱时不爱搭理人,但我真的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直到晚饭后,我看他神情愉快,才说,“我注意到上学时你有些不安,像有东西拦着不让你进去。”

托马斯慢慢地点了点头,解释道,要是他和二年级的学生一起进学校,他们就会喊他小屁孩。他不是小屁孩。(作为家里的老大他还真挺自豪的。)他喜欢等到所有的二年级学生都进校了,或者至少等到一个朋友来了,他就不用独自进去了。我没有意识到上个学还这么复杂。我明白他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以后,早上对他更有耐心了。

莎拉的故事:……然后呢?

杰克跟邻居家孩子在后院玩了之后满脸通红含着眼泪进来了,他显然很不高兴。在过去,我会问他:“怎么了?”或“发生了什么事?”我总是得到标准的回答:“我不知道。”或“没什么。”

这一次,我试着表明我明白他的感受而不是问讯他。我说,“杰克,你看起来很生气又很伤心。”哈,这就像打开了一个闸门,他开始讲给我听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故事,先是邻居家的孩子把他从秋千上推下来,然后对骂了一些“笨蛋”“蠢货”之类的“坏话”,然后对方又拿起一根棍子威胁。他说了好多好多,然后他看看我,好吧……我不知道接下去该说什么!

问题是,作为父母的角色不是像本书中的漫画在第三帧就结束了。不要惊慌。读下去。

工具之五:用(几乎是)默默的关注来接纳感受(什么都不要说,坐那儿就好!)

下面这个工具小而不起眼却有大用场,就是(几乎是)默默的关注这个工具。你可以继续听你的孩子说,时不时表示一下同情,“呃!”,“嗯”,“哦”,或“哈”。通常你只需要这么做就够了。借一只聆听的耳朵,紧闭上我们的嘴唇,或者发点同情的语助词,我们就可以帮助孩子们厘清思绪。我们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不让我们的反应妨碍他们厘清思绪的过程:建议,问题,更正。重要的是充分关注他们并相信他们自己能想得通。

莎拉报告了这个工具的使用情况。

莎拉的故事:姐弟争吵的禅修

嘿,我做到了!我七岁的女儿睡觉前又来告弟弟的状。晚上这个时候,我的耐心已经所剩无几了。我脑子里想的是:“还有完没完啊?”他进了她的房间,不经同意就摸了她的玩具,他还嘲笑她……如此这般。通常我会试着告诉她,弟弟还小,她应该对他耐心一点,这换来的是她情绪激动地把怨言再大声重复一遍。这次我只是说:“嗯……啊……哦……了解。”像读剧本的台词一样,然后奇迹发生了。五分钟后,她说:“好吧,我要看书去了。”亲了我一下道了晚安。我不需要解决任何难题,感觉好轻松!

迈克尔的故事:非常糟糕的一天

杰米从学校回来说:“今天糟透了,每个人都讨厌我。”通常我会跟他争辩,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整天无非是做做游戏、画画儿和听故事,日子有什么糟糕可言?又不是说他们要填税表或被堵在路上!再说也不是真的人人都讨厌他,我会开始列举所有爱他的人:父母,姐妹,奶奶和爷爷,朋友。

这一次,我只是搂着他,发出我最富同情的一声“哦”。他坐下来告诉我他的朋友麦克斯真的很烦人。我再次闭紧嘴唇,忍住不说他自己有时候也很烦人,而且麦克斯是他最要好的朋友。杰米接着告诉我一个漫长而又悲伤的故事。他和麦克斯如何先是一起玩星际大战的游戏,然后麦克斯怎么抛下他,和一个新朋友玩上了抓鬼的游戏。而他,杰米,不想玩抓鬼那个愚蠢的游戏,到底怎么玩他也不知道,现在大家都在玩。他吐完槽,就自己去找点心吃了。

我很惊讶,因为他之前从来没有这样和我交流过。我不知道幼儿园的孩子的人际关系有这么复杂。我为他感到难过,但我想他自己能够处理得了。他跟我讲了这些伤心事后,看上去开朗多了。

这次聚会要结束了,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但是托妮坚持要在我们离开之前讲讲下面这个故事。

托妮的故事:小姐妹得益于这个工具

我们从外面买了汉堡回来,艾拉在车里就很想吃。大家都累了,艾拉的要求更让我头疼。我跟她解释说一回家她就可以开吃,但是为了不把车子弄脏,我们不允许在车里吃东西。我们吵来吵去,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她的孪生妹妹珍娜说:“我知道,艾拉,有时候等待很难做到。”

这像一道分水岭。我说,“你说得对!有时等待是很难,不是吗?”

艾拉说:“可不是吗?很难。”

余下的路程就平静多了。珍娜理解她的姐姐需要的是同情,而不是思辨。有趣的是一个四岁的孩子知道该怎么办,而她的母亲却不明白这一点。我安慰自己,她是跟我前一天的做法有样学样。她们四岁时就已经知道这么做了,而我现在正在学习!

在本章的结尾,你会发现一页纸总结了所有这些提醒以便你复制和粘贴在你最喜欢的地方。你虽然读完了这一章,但并不意味着当你遇到棘手问题时,你能立马想起适当的方法。当孩子在哭,牛奶在潽,面包烤煳了,狗狗拖着一块尿布在跑,你就需要能够一目了然地查看你能挑选的工具!

提醒:处理情绪的工具

1.用言语来接纳感受

●“你期待着跟人约着一起玩,现在玩不成了多么令人失望!”

●“火车轨道散架,这真令人懊恼。”

2.把感受写下来

●“不好了!我们需要的材料不全!让我们列个购物清单吧。”

●“你真想要那个水下乐高积木的话,让我们把它写在你的

愿望清单上。”

3.把感受画出来

●“你看起来很伤心。”(简单画几笔,有个模样就成,脸上挂着大泪珠,或者只是递过去一支蜡笔或铅笔。)

●“你这么生气!”(画一些表示生气的线条或把纸撕了团成一团。)

4.在幻想中给他你在现实中给不了的

●“我希望我们还有一千亿个小时继续玩。”

5.用(几乎是)默默的关注来接纳感受

●“呃”“嗯”“哦”“噢”

◎所有感受都可以被接纳,但是有些行为必须受限制!

◎去掉那些“但是”,用“问题是……”或“虽然你知道……”来替代。

◎配合对方的情绪,不妨夸张一点!

◎抵制对正处在烦恼中的孩子提问的冲动。第二章寻求合作的工具……管她怎么想,反正她得刷牙——如何让孩子做他们该做的事乔安娜

关于感受我们谈得够多的了。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意识是件好事,可这足以让我们挨过每一天吗?不完全是。我们还得让孩子们做事情——进浴缸洗澡;刷牙;给他穿鞋时坐着不乱动;爬进汽车座椅……马上,否则我们就要迟到了;上床睡觉去,求求你!!

有时,更重要的是不要做某些事情——不要打你的妹妹;不要把食物扔来扔去;不要把刚给你穿好的鞋子又脱掉;不要把叉子叉到电源插座里;不要吃掉在泥土里过的棒棒糖;不要拉狗狗的尾巴;不要爬冰箱——那些是隔板,不是踏脚板。无穷无尽的提醒,唠叨,哄劝,命令,这才是为人父母的日常。

我们的孩子一天到晚就是这样被告知该做什么。这也是为人子女的日常。他们该听话,因为我们在对他们负责,我们是为他们好,保护他们不要误伤了自己,不要变得浑身酸臭,满口烂牙,营养不良和疲惫不堪。

问题是,没有人喜欢被支使得团团转。我工作坊里的一个父母直截了当地说:“即使我原本想做某件事,只要有人命令我去做,我就不再想做了。”

最近我作为一个成年人也经历了这种本能的抗拒。在本地图书馆,我看到一堆书后面的墙上贴着一张纸条,条子上写着:“不要触摸这些书。”我猜这肯定是有原因的。毫无疑问,这些书还没有被输入系统。但是我忍不住对那堆书伸出我的手指,触摸了一下。“哈,摸一下又怎么样!”这给了我顽童般的快感。

这是人性,我们改变不了,孩子们也一样。我们拒绝被告知要做什么,直接的命令只会招来直接的反抗。当我们给孩子下命令时,其实是适得其反。我们希望他们习惯服从,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引发了叛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