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 [插图本](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4 05:52:51

点击下载

作者:大雨(著),大雨(编)

出版社: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三十六计 [插图本]

三十六计 [插图本]试读:

一、瞒天过海

计谋释义

瞒天过海,原意是指瞒着皇帝平稳地渡过大海。此计用在兵法上,就是利用人们对经常看到的事情往往习以为常的心态,反复公开自己调兵遣将的行动,真真假假,以假乱真,从而达到麻痹敌人、出奇制胜的效果。这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计。

计谋故事 贺若弼的迷敌之计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建立了隋朝。随着政权的不断巩固,踌躇满志的隋文帝满心想着打过长江去,统一全中国。但是当时长江南面也盘踞着一个王朝,名为陈朝。隋文帝想攻打陈朝,首先就有一个很大的难题摆在他面前——如何才能顺利渡过长江天堑。

因为在那个时候,翻涌澎湃的长江之上根本没有桥可供大部队通过。若想临时架桥更是难上加难,江水那么深那么急,江面又那么宽,还没等桥架好,桥的骨架就会被滚滚江水卷走。

天黑了,皎洁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乌黑的枝丫上偶尔传来几声呱呱的鸟叫,这真是个令人心烦的夜晚。隋文帝在宫殿里来回走动,不停地思索着:架桥不行,造船行不行?也不行!打仗需要很多战船,一时半刻,怎么造得出那么多船呢?

正当隋文帝左右为难之际,大将军贺若弼进宫来觐见。贺若弼是隋朝有名的大将军,他有勇有谋,立下过很多战功。

贺若弼看到隋文帝满脸忧愁的样子,就问:“皇上,您还在为过长江天堑的事情发愁吗?”“是啊,不知贺将军有何应敌良策呢?”“皇上,前几天我的部下无意中抓获了几个陈国的士兵,他们是来买马的。”原来,南方的马普遍长得矮小,陈朝的大将们都想弄一匹北方的高头大马来骑骑,那样才能显出自己的身份地位,所以他们派了几个士兵来买马。

贺若弼接着说:“皇上,我们可以派几个士兵扮成商人到江南去用马换船,这样一来不就可以搞到战船了吗?另外……”贺若弼附在隋文帝耳边又说出了一条计策。“好,好,好!”隋文帝听了连连点头叫好,“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办了。”

第二天,贺若弼便下令放走了那些买马的陈军士兵,又挑了几个精干的士兵化装成商人,跟着他们去江南。没过几天,他们果然带回了几十艘战船。贺若弼把这些战船藏到江边的芦苇丛里,用泥土蒙好,最后又盖上茅草进行伪装。

接下去几天,贺若弼都没有动静,直到一天早晨,天刚蒙蒙亮,陈军的官兵都还在梦中,突然听见对岸传来一阵人喊马叫的声音,陈军的官兵一下子醒了过来:“坏了,是不是隋军打过来了?”他们慌慌张张地穿上衣服拿着刀枪跑到江边一看:“哎呀,哪里是隋军要过江,只不过是一群士兵在对岸打猎嘛,真是虚惊一场!”

到了中午,隋军官兵打了很多野鹿、野羊,高高兴兴地扛回营地去了。陈军官兵在岸边守了大半天,却不见对方有所行动,只得拖着疲惫的身子回营地去了。

第二天,陈军官兵又被对岸的响声吵醒了:“不好,这次隋军肯定要打过来了。”但是等他们跑到岸边仔细一看,原来这次是隋军在调防呢,一队隋军喊着口号走了,又一队隋军迈着整齐的步伐前来接管阵地,看起来依旧没有过江的打算。

就这样,贺若弼每隔几天便带着士兵去打猎,每过半月就进行一次调防。开始的时候,陈军还非常警惕地防备着,但是到了后来,不管隋军在江边怎么喊怎么跑,都没有士兵来关注了,到后来索性连江边也不来了。其实这就是贺若弼对隋文帝说的那个迷敌之计,陈军果然中计了。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春节。陈军的官兵们辛苦了一年,正在军营里你一杯我一杯地喝酒。不一会儿,所有人便喝得东倒西歪,酒气熏天。

这个时候,贺若弼带着隋军登上战船,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长江,像一阵旋风似的冲进了陈军大营。陈军的官兵们听到喊杀声,以为隋军官兵不是在打猎就是在调防,直到明晃晃的刀架在脖子上,这些喝得醉醺醺的人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就这样,隋文帝一举打败陈朝,统一了中华大地。

二、围魏救赵

计谋释义

此计出自战国时期的孙膑。魏、赵是当时的两个国家,“围魏救赵”的意思是攻打魏国来解赵国的困境。这一计用在兵法中,是指面对强敌不要一味硬碰,应该避实就虚,攻打敌人的要害,使敌人受到牵制,自然就可以解了自己的困境,并且给予敌人重重的打击。这一计用在商战上,就是不直接和对手进行正面交锋,而是巧妙地去挖对方的“墙脚”。

计谋故事 孙膑智解邯郸之围

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有秦、齐、楚、燕、赵、魏、韩七个大国。为了争夺天下霸权,这些国家之间经常发动战争。

公元前354年,魏国的附属国卫国在赵国的攻打下,被迫倒向赵国。魏惠王闻言非常恼怒,想派兵去攻打卫国。大将庞涓建议说:“大王,请您不要被这件事气昏了头。让臣下来为您分析一下当前的形势。您看,卫国是被赵国打败了,才屈服赵国的。从这个由头上看,我们不如出兵攻打赵国。只要打败了赵国,卫国自然也就一块带过来了。大王您怎么看呢?”

魏惠王一听,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就派庞涓率领八万大军去攻打赵国。

魏军在庞涓的指挥下,很快打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赵国的老百姓眼看魏军打到邯郸来了,心中的爱国之情被激发出来了,他们中不少有志之士和士兵们一起,同仇敌忾,奋勇抗击外来入侵者。但是,两方兵力相差实在太悬殊了,赵国纵然士气十足,也抵挡不住敌军的浩浩荡荡啊。

就这样誓死搏斗了一段时间,赵军渐渐支持不住了。到了第二年,形势更加危急,再这样下去就只有亡国的命运!

于是,赵国赶紧派出使臣前去齐国,请求齐威王派兵解救赵国。齐威王接受了赵国的请求,任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击魏救赵。

田忌主张率领大队人马直接攻打赵国的邯郸,包抄魏军的后路,与赵国的部队相互配合,里应外合夹击魏军。可是孙膑却不同意这种打法。

田忌不明白,就问:“赵国的邯郸危在旦夕,除了直接解救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孙膑问:“将军解过乱丝,劝过架吗?”

田忌被问得莫名其妙:“你问我这个干什么?”

孙膑笑着说:“帮助赵国解邯郸之围就像解乱丝、劝打架一样,要想解开一团乱丝,不能一把抓在手里去硬拉硬扯,而只能用手指细心抽出丝头,慢慢去理;要劝解两个打架的人,不能自己挤到二人中间去帮忙打,而只能从旁边劝说。同样的道理,我们要解救赵国,也不能去同围城的魏军主力正面交锋,而要采取避实就虚的策略,袭击它的薄弱环节。现在,魏国把精兵强将都调到了邯郸城下,国内剩下的都是些老弱残兵,我们可趁这个机会,直接率兵攻打它的国都——大梁。大梁一吃紧,庞涓必然率军回国救援。这样,既可以解邯郸之围,又可以使魏军疲于奔命,我们趁机狠揍它,岂不是一举两得?”

田忌听后,连声赞叹:“妙计妙计!还是你想得周全啊!甚好,就按照你说的办!”

于是,田忌和孙膑连夜如此这般地谋划了一番,直到各种应对方案成竹在胸。等到准备妥当,便率领大军直奔魏国国都大梁。魏王眼见齐军兵临城下,急得连忙写下书信让庞涓八百里加急赶回大梁。庞涓在赵国得知消息后,果然心急如焚,赶忙全军撤退,去救大梁!

于是,邯郸之围随之而解。庞涓不知道的是,在赶往大梁的路上,迎接他们的是早已潜伏于此的齐军。

三、借刀杀人

计谋释义

此计的意思是借助他人之手,铲除对手,而自己却不抛头露面。这里借的“刀”不一定是人,也可以是一种势力、关系等。这一计用在兵法上,是指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借助第三者的力量或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以达到取胜的目的。这是一种间接杀人的计谋。

计谋故事 小裁缝巧除大巨人

从前,有一个聪明勤劳的小裁缝,虽然每天为了生计奔波劳碌,但他却始终胸怀大志,整天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当他终于辛辛苦苦攒够了一笔钱后,便决定出去见见世面。走了几天后,他来到了一座皇宫外面的草坪上,他实在累得够呛,顺势就往草坪上一躺,没过多久就睡着了。

机警的卫兵看到草坪上有人,连忙跑过来察看。当发现只有一个小个子裁缝睡在草地上时,卫兵们原本揪紧的心总算放松下来。“原来只是一个小不点嘛!”他们笑哈哈地说。但当他们看见小裁缝腰带上的一行字——“一下子打死七个”时,心中陡地一惊,心想,这个小不点还真是“真人不露相”啊。

其实,这只是小裁缝曾经用一块布一下子打死了七个停在面包上的苍蝇罢了,为了“纪念”自己的战绩,他才这样写的。可卫兵们不这样想,他们以为小裁缝是一下子打死七个人的英雄,就摆出了强大的阵营,浩浩荡荡地把他带入了皇宫。

当时,皇宫外面的森林里住着两个巨人,他们经常用蛮力骚扰周边百姓,害得很多百姓家中一片狼藉,有人甚至为此丢了性命。国王正在为这烦恼呢,真的是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着,一颗心全被这两个巨人的恶行牵绊着。所以当他听说“勇士”小裁缝时,那叫一个高兴啊,国家终于有救了!他的眼神中散发着灼热的光芒,满是对小裁缝抗敌制胜的希冀。他对小裁缝说:“森林里住着两个巨人,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害得我们民不聊生啊!如果你能把巨人铲除,作为回报,我就把公主嫁给你,而且还可以分半个国家让你享受,你看如何?”

一个漂亮的公主,半个国家,哪里还有比这更加诱人的条件呢?小裁缝摊上了此等好事,当然是开心至极。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如何对抗这两个强有力的敌人。以武力斗断不是他们的对手,小裁缝决定铤而走险,是时候靠智谋来迎接挑战啦!

小裁缝来到了森林边,心想:我得先去了解了解巨人们的情况。他左找右看,终于在一棵茂密的大树底下发现了两个巨人,他们正在那里呼呼大睡呢。小裁缝抓抓脑袋,希望努力想出一些计策来。突然,他看到地上的小石头,便心生一计:“这么多士兵都去攻打他们,不仅没有将他们打败,反而被他们打得鼻青脸肿,甚至性命堪忧。我单枪匹马上去,肯定是打不过他们的,不如趁他们睡觉的时候稀里糊涂的,挑拨一下他们,让他们互相打起来。”

不得不说,这个计划还是有一定可行性的,当然,事情的关键是如何轻手轻脚地做到“挑拨细无声”。只见他轻手轻脚地从地上捡起了满满一袋石子,幸亏有多年的爬树经验,他忽地就上了树,那两个巨人正睡得香呢,压根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小敌人”正准备向他们发起进攻。

小裁缝在树杈上坐稳后,就一个劲儿地往一个巨人身上扔石子。巨人到底是巨人,一连串石头打下去,竟然没啥反应。但小裁缝相信有志者事竟成,他使尽全力不停地朝巨人身上丢石子。

终于,其中一个巨人被这阵“石头雨”惊醒了。是谁搅和了自己的美梦?巨人看了看,四周无人,只有旁边的同伴正在“装睡”,便气愤地推了同伴一把,生气地吼道:“装什么装!你干吗打我?”

另外一个巨人抚摸着惺忪的睡眼说:“你在做梦吧,我可没打你。”“不可能!这里只有你和我!不是你打我,难道是我打了自己?”被打的巨人非常不爽,大声质疑道。他不知道的是,那个小不点裁缝正在树上等着看热闹呢!“反正我没打你,信不信由你!”那个巨人显然没睡够,不管不顾同伴的大叫大嚷,竟然又睡下了。

被打的巨人脑袋也有些晕乎乎的,心想:算了,懒得跟你计较,我还是先睡觉要紧!于是他也再次睡下了。

小裁缝的热闹看不成了,不免有些心急,于是他继续朝那个巨人扔石子。巨人刚睡着就被吵醒,顿时暴跳如雷,揪着同伴的领子一通劈头盖脸:“你为什么还打我?”另外一个巨人不耐烦极了:“不是我打的!”他们吵了一会,吵累了,就继续睡觉了。

不久,小裁缝又故技重演,挑了一块最大的石子砸向第一个巨人。“咚”的一声,巨人痛得跳了起来:“你欺人太甚了。”他大喊着,抓起同伴的头就往树上撞。

两个巨人就以树干为武器,拼命厮打起来,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最后,地上横了两具血肉模糊的尸体。

就这样,小裁缝聪明地使用了借刀杀人的策略,以扔石子的方式,制造两个巨人之间的对立情绪,使他们在厮打中两败俱伤,借巨人的力量杀死了巨人。

四、以逸待劳

计谋释义

要使敌人处于困境,不一定直接出兵攻打,可以采取“损刚益柔”的办法,令其由强变弱、由优变劣来取胜。这一计用在兵法上,关键是要掌握主动权,伺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对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而不让敌人调动自己,要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这个计谋中最主要的是“逸”,即耐心等待,捕捉机会,所以“逸”不是消极等待,而是在养精蓄锐的同时,勘察好对方的情况,甚至引诱对方上当。

计谋故事 冯异智斗隗嚣

光武帝刘秀有两名大将:隗嚣和冯异。这两位将领可谓是刘秀的“左膀右臂”,一直深得刘秀的厚爱。可是,某一天大将隗嚣竟然起了异心,他带着同宗族的所有人投靠了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刘秀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连忙派兵去攻打隗嚣。隗嚣不愧是具有多年实战经验的大将,他花了几成功力,就将刘秀派来的大军击败。

刘秀身为一国之君,竟被自己之前的将领打败,这件事传出去,他帝王的颜面往哪儿搁啊!刘秀不甘心,他这次吸取教训统筹规划,并派征西大将军冯异前去占领枸邑。冯异到底与隗嚣并肩作战数年,对他的脾性可谓非常了解,再加上他的文武全才,为拿下这个叛贼更添了不少胜算。

隗嚣听说这次是冯异指挥作战,顿时提起精神,不敢有丝毫懈怠。他火速命令部将行巡立刻去枸邑抢占有利地形。

冯异的部将们知道后,都劝冯异不要和行巡大军作战。并不是因为部将们怯于隗嚣的淫威,实在是当下的形势很不乐观,光是兵马方面就呈现了明显的“敌强我弱”局面,一想到交战起来损兵折将、血流满地的惨烈景象,部将们的内心不由得紧紧揪着。作为部队的首领,对当下严峻的形势,以及作战的后果,冯异又怎会不知道!但他看到的却不是现况的窘迫,而是有了自己的计策,他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抢占枸邑‘以逸待劳’,采取‘损刚益柔’的办法,掌握主动权,伺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对动。”

部将们听了,不禁左右环顾、面面相觑:“吾等自是明白将军您的谋略,也明了‘以逸待劳’具有一定可操作性。但周全起见,以当下的形势采取这一计策是否不妥?”

冯异始终一副“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模样,说:“诸将切莫担心,一切尽在掌握中,大家只要依计行事即可。”随后,冯异立刻命令部队急行军,抢在行巡之前,占领了枸邑。

冯异严密封锁消息,紧闭城门,偃旗息鼓,让将士们休整。

将士们在休息期间不觉暗暗私语:“我们这样一动不动地干等着,这算什么事?等着被敌人攻打吗?哎……上头不会就这么放手,置我们这些兄弟的性命于不顾吧?”

某将士说:“是啊,城门都关了,所有操练都停止了,表面上是说让我们休息调整,可是这样‘休整’下去,我们只会身心俱累!真想不通了,这怎么能打胜呢?”“这种打法我是从未见过,连听都没听过!”“哎!不知道他冯异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将士们内心存有疑虑,慢慢地,这种疑虑演化为一种强烈的忧患,原本的不耐烦也变得越来越焦灼,没几天,他们一个个都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就在这时,行巡的部队已急匆匆地赶到城下!

冯异立即命令将士在城楼上大张旗鼓,并亮出了冯异的帅旗。

行巡的军队见此情形,完全没有防备,不禁惊慌失措,这下倒好,原本是那一列列雄师,现在吓得四处逃窜。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冯异指挥将士们大开城门,领兵冲出城来,其浩浩荡荡,吓得敌兵逃窜得愈发厉害,如过街老鼠一般。敌军大败。

冯异正是恰到好处地运用了“以逸待劳”这一战略,在让自己的军队养精蓄锐的同时等待攻打的最佳时机。

五、趁火打劫

计谋释义

意思是趁别人家里失火,一片混乱之时,去抢夺人家的财物。这里的“火”是指对方的困难、麻烦,既可以是内忧,也可以是外患,既可以是对手自身引发,也可以是有意谋划的。这一计用在战略中是指当敌方遇到极大困难或危险的时候,迅速出击,获得利益,又称“乘虚而入”。此计成败的关键是要把握好“打劫”的时机和方法,否则如同火中取栗,容易伤了自己,引火上身。

计谋故事 多尔衮趁乱入中原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占领京城,建立了大顺王朝。可是他们在进京后,就迅速地腐化堕落起来。

就像历史上很多事例一样,他们在安逸中过活,终于埋下了战争的伏笔。这个时候吴三桂正率领十多万人马镇守在山海关。不得不说,吴三桂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他敏锐地洞察到历史发展的走向,眼看明朝大势已去,大顺王朝建立了,自己怎能甘于现状?于是他就想投靠李自成,巩固自己的实力。

李自成是带过农民起义军的,吴三桂那点小心思他怎会看不清楚?可他当时并没有把吴三桂放在眼里,不但抄了他在京城的家,扣押了他父亲,还掳走了他的爱妾陈圆圆。

吴三桂得知自己的爱妾被掳走,心里那个恨啊!真乃“冲冠一怒为红颜”,他发誓要和李自成决战到底。志气高昂又如何,眼下的形势显然是对吴三桂一方不利的。哎,你看,和李自成的四十万大军相比,吴三桂的兵力实在是太单薄了,如果要用武力对抗,势必是以卵击石的局面,最后溃不成军……后果不堪设想。

吴三桂到底是聪明人,思量一番后,他最终打算投靠清王朝,借清兵消灭李自成。这样一来,自己既可以不损兵马,还大有“坐收渔翁之利”的趋势,如此妙计,也只有老谋深算的他可以盘算得出来。报仇心切的吴三桂决定亲自求见多尔衮。那个时候,清朝顺治皇帝才七岁,一切军国大事都由摄政王多尔衮做主。

吴三桂说:“可以说,你我两国世世代代都是友好同盟的关系,想当年,要不是明朝念及友邦之谊,我甚至不敢想象贵国会在战乱中处于怎样的境地。现在明朝京城不幸沦落到盗贼的手里,百姓生灵涂炭,这个仇恨不共戴天。平定叛乱本来是我们的本分,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处于寡不敌众的不利形势。我想,作为友好睦邻的邦国,你们或许会顾及世代累积的情义,救友邦于危难之间。”

吴三桂说这话前,可是把多尔衮的心思估摸透了。他老早知道多尔衮想入侵中原,只是觉得时机不够成熟,再加之朝政上或有异议,自己还有待思量。而吴三桂的这番话可谓正中下怀。

多尔衮此时暗自高兴,心想如今有吴三桂相助,也算是“天时地利人和”,时机已然成熟,可以实现多年的愿望了。但多尔衮也是久经朝政、老奸巨猾的人物,绝不会立刻表现出认同的心思。为了自身利益,他反倒做出很为难的样子,说:“哎呀,你们的国家发生内乱,我们做邻国的本应出手相助,但无奈我们的国家太小,兵力也不多,恐怕帮不上什么忙呀!”

吴三桂听多尔衮推辞,心里很不舒服。他料想多尔衮或许是为了加大利益的筹码,可现在毕竟是有求于人的时候,也就只能苦苦哀求,希望多尔衮不要“待价而沽”。可是求了半天,多尔衮执迷不悟似的,仍然不肯答应。但暗地里,多尔衮已经开始调集兵马了。等一切都准备停当,他才假惺惺地对吴三桂说:“将军这样三番五次地请求,我也被将军的诚心感动了,我国愿意出兵帮助你们。”

听到多尔衮这番话,吴三桂不免嗔怪多尔衮的别有用心。但他现在顾不了那么多,他一心想要维护自己的私人利益,便一脸欢喜地与多尔衮洽谈合作事宜。

两个各怀鬼胎的人满心期待着。不久,吴三桂与多尔衮合兵,浩浩荡荡地穿过山海关,向中原腹地大举进兵。中原战火纷飞,在多尔衮和吴三桂的联合进攻下,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打到了京城,赶走了李自成。

清兵占据了京城,清皇堂而皇之地登上了金銮宝殿。消灭李自成后,清军又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铲除起义军的顽固势力。接下来,多尔衮更大的野心渐渐浮出水面——清军猖狂地进攻明朝残余官兵,统一了全中国。

由内乱引发的敌国侵略事件可谓不胜枚举。多尔衮深知内乱对他国的严峻影响,于是趁中原内乱的机会,打着帮助邻国的旗帜,趁火打劫,最后谋得了全中国的统治权。

六、声东击西

计谋释义

声东击西的意思是表面上或嘴里嚷着要攻打东边,实际上去攻打西边。这一计是一招忽东忽西、似打非打、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产生错觉,做出错误的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

计谋故事 聪明的哈里

哈里是一家马戏团的童工,团主让他在门口招揽观众。或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哈里出生在贫困家庭,从小就深知生活的不易,因此在马戏团干活总是格外地勤奋认真。当然,他也深谙“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虽然年纪尚小,却怀揣一腔热忱,立志要在生意场上闯出一片天来。这不,他又在思考如何赚人生的第一桶金了。他前思后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这天,他向团主请求允许他在场内出售饮料。团主一直很看好这个小伙子,当他看到哈里眼中的神采时,不由得为之动容,便放宽了马戏团的规矩,他跟哈里说,只要不影响演出收入,就允许他出售饮料。

得到许可后,哈里简直乐开了怀,对团主保证道:“您放心,团主,我不仅不会影响马戏团的生意,而且还会带来更多的观众!您就等着收钱吧!”

团主笑着说:“我倒要看看,你小子又想出什么鬼主意来!”

哈里去集市上买回了花生和柠檬水,然后躲在屋里开始炒花生。说起这炒花生的技巧,他还是跟着爷爷学的呢,那叫一个喷香美味。可不,花生的味道渐渐弥漫了整个屋子,连他自己都忍不住流口水。接下来,哈里又点缀性地向花生中加了一些盐。哇,大功告成!“真棒!”哈里尝了几颗花生,吧唧吧唧嚼得不亦乐乎。然后他又喝了一口柠檬水,简直是马戏团“最佳拍档”嘛!

欣赏完自己的杰作后,哈里又开始在包装上做起了文章。只见他用纸把花生包成了一个个小包,力求精致可爱。带着这些小包,哈里来到了售票处。“老板节日欢庆,花生米大放送啦!买一张马戏票,赠一包花生米。精彩的马戏,喷香的花生,边看边吃,快来呀……”哈里扯开了嗓门吆喝起来。“送一包花生?你不是要亏了吗?”卖票的人惊讶地看着哈里。开始他们以为哈里这个小鬼头有什么好主意呢,原来只是亏本生意,小鬼头不过是小鬼头,也只有这点能耐而已嘛。哈里只是冲他笑笑,并不回答。

果然,花生的香味引来不少人,许多本不打算看马戏的人也因为这个赠送的花生米而心动了。只见他们纷纷来到售票台前,拥拥攘攘着大喊道:“给我一张票,别忘了花生米!”“我也要一张……”“还有我……”

很快,马戏票卖完了。一丝得意的神采在哈里的眼中晃过。“这倒是个招揽顾客的好办法,可你……”不等卖票的说完,哈里就跑了。他跑到哪里去了呢?

观众们边看着精彩的马戏,边大口嚼着香喷喷的花生米,刚开始还觉得美味异常,过了段时间就觉得嘴巴有些干涩:“真渴呀!”“是呀!有点咸,要是有水就好了。”

许多人口渴难耐,苦于手头没有解渴的饮料,一时难受异常。

这时,你会发现哈里又来了,还带着他的柠檬水。那柠檬水在塑料瓶中静静流淌着,似要冲刷人们的焦渴。“谁要柠檬水?”哈里轻轻地问道。不等话音落下,人们纷纷喊道:“我要!”人们像是在沙漠待久了般,焦急地从“救星”手中采购“人间圣泉”,咕噜咕噜地喝了下去,顿时神清气爽,好不美哉。这个时候,他们便可以静心看马戏了,嘴角扬起美丽的弧度。

转眼间,哈里的柠檬水就卖光了,他的口袋也鼓鼓地装满了钞票。后来,哈里在自己房间里盘算了一番,净赚了很多钱,算是对他智慧的回报。连马戏团团主都看出了这个契机,想让哈里在马戏团里实行更多类似的营销方式,让人们心甘情愿地掏钱消费。

说是赠送花生米,实际是推销柠檬水。哈里所采用的这个声东击西的小计谋,使他不仅帮助马戏团招揽了大量顾客,又填满了自己的口袋。

七、无中生有

计谋释义

此计名出自《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思是本来没有的事情,却硬把它凭空捏造出来。这一计用在军事上是指采取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手法,造成敌人的错觉,然后由虚变实,由假变真,乘机打败敌人。

计谋故事 张巡计保雍丘城

唐朝时,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了一场叛乱,历史上称为“安史之乱”。公元756年的时候,安禄山派令狐潮率四万人马围攻雍丘城(今河南杞县)。防守雍丘城的是唐朝大将张巡,他手下只有两千士兵。要想保住雍丘城,打败令狐潮的叛军,以这么少的兵力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张巡心想:我的士兵这么少,令狐潮的人马这么多,单从武力论断的话,破敌制胜的可能微乎其微。现在要想保住雍丘城,只能依靠全城的老百姓一块来战斗了。

老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潜藏在心中的报国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他们一个个都表示要奋不顾身地跟叛军战斗到底,说什么也不能让叛军打进城来。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经过一场又一场紧张激烈的战斗,令狐潮的叛军一直没有能够打下雍丘城。

一天傍晚,张巡指挥着士兵和老百姓用石头和弓箭又打退叛军的一次进攻后,坐在城楼上,准备好好休息。忽然,一个士兵慌慌张张地跑过来说:“张将军,我们的箭用完了!”

张巡一听,“霍”地一下站了起来:“什么?箭全都用完了?”“是呀,一支也没有了!将军你快想想办法。要是叛军再来攻城,那就糟了!”“别急别急!等我好好想想!”张巡极力控制自己不安的心情,一边对那个士兵说,一边苦苦地思考着:怎么办?没有箭,那石头肯定也不多了!现在赶紧造箭,是不可能的!等待援兵吧?各地的部队都在抵抗叛军,也不可能抽出人马!看来,只能依靠我们自己想办法了。可是,用什么办法呢?张巡着急地搓着两只手,往城下看了看。经过白天的战斗,叛军士兵已经非常累了,看来夜里不会再发起进攻了。可几十个哨兵,却死死地盯着城墙。张巡往四周看了看,城墙上的几棵蒿草在晚风中飘摇,士兵们都在抓紧时间休息。

蒿草?张巡忽然想起了三国时诸葛亮草舟借箭的故事,心生一计。他立刻让士兵们到城里各处找来好多蒿草,做成了一千多个蒿草人,给它们穿上黑色的衣服,趁着茫茫夜色,慢慢地把蒿草人从城墙上放了下去。

刚刚放到一半,就被叛军哨兵发现了:“不好了!张巡的人马要突围了!”令狐潮听到喊声,一下惊醒了,穿上衣服,大步流星地走出了帐篷。他往城墙一看,果然有好多个黑乎乎的东西顺着城墙掉下来。“哈哈,我就知道张巡要受不了了,要突围!赶紧放箭,放箭!”

叛军士兵们立刻万箭齐发,“噗噗噗”地向蒿草人射去。可射着射着,令狐潮觉得有点不对劲了:“咦?这箭射了这么长时间,吊着的人怎么连喊叫声都没有?那不是真人吧?坏了!张巡肯定是没箭了,用这个方法来搞箭!”他急忙喊:“停住,别放了,别放了!”可是已经晚了。

张巡叫士兵们把蒿草人拉上来一瞧,上面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数了数,好家伙,有一万多支!他高兴极了。他又一琢磨:令狐潮现在发现受骗了。以后再放蒿草人下去,他肯定以为又是“借箭”的计谋,不就会不予理会吗?那再放真人下去,不就可以杀令狐潮一个措手不及吗?果然,张巡再叫士兵放蒿草人,令狐潮根本不放箭了,还嘲笑他们:“哼,张巡呀张巡,你别想让我再受骗了!”

张巡这边连着好几夜一直放蒿草人下去,令狐潮讪笑他战术不精,明明已经被识破了,竟然还可以厚颜无耻地继续下去,看来不仅缺箭,还缺心眼啊!令狐潮再也不相信张巡的突击行为了,哨兵们的防守也松懈了起来。其实,张巡一直在紧盯敌方,他一看机会来了,立刻组织了精干部队,穿着黑色的衣服,抓着绳子,从城墙上溜了下去。此刻,令狐潮的叛军正在城墙那边呼呼大睡呢,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打了个稀巴烂。令狐潮一看形势不对,赶紧带着几个残兵逃跑了。

就这样,张巡巧用无中生有之计,保住了雍丘城。

八、暗度陈仓

计谋释义

全称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意思是表面上修复栈道,迷惑敌人,实际上不等修好栈道就暗中绕道,奔赴陈仓,取得胜利。这一计谋是军事上的迂回策略,是指用正面佯攻、佯动的手段,故意暴露自己的行动,利用敌人纠集防守的时候,悄悄地绕到敌人后方偷袭,就能乘虚而入,出其不意。

计谋故事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然后分封了十八个诸侯为王,屡获战功的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是巴、蜀。凌云壮志的刘邦并不甘心屈居一个“汉王”,于是买通项羽的叔叔项伯,项伯向项羽说了很多关于刘邦的好话,可以说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好不容易,项羽才答应把汉中分给刘邦。

虽然项羽按照项伯的建议做了,但心中对刘邦还是提防再三。他为了防止刘邦东进,又派了章邯、司马欣、董翳镇守关中,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刘邦表面淡然自若,实则心里暗暗不服气,发誓有一天一定要打回来。

虽然现实不尽如人意,他们依旧彻夜商议着对策。在临走前,足智多谋的张良给刘邦出了个主意,让他把栈道走一段烧一段。

这个栈道有何奥秘呢?这个栈道虽然并非军事险要的战略地,却是在陡峭的山崖上开凿的山间小道,用铁索和木板搭建而成。烧掉栈道,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来是让别的诸侯没办法攻打刘邦,二来是迷惑项羽,让他以为刘邦真的不打算出来,放松警惕。

刘邦听了这个建议连连叫好,如此这般规划之后,便烧毁了栈道。

统观历史风流人物,无不是善于利用贤才的伯乐。刘邦到了自己的封地后,起用了韩信。韩信是西汉初期非常著名的将领,他在帮助刘邦打败项羽的过程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韩信当了大将军后,天天操练士兵,让他们保持强健的体魄,立志和项羽来一场殊死搏斗。

待到时机成熟,也就是几个月后,刘邦决定东征。

一天,汉军大将带领着一万多个士兵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来到了当初的栈道。原来,他们是奉了刘邦的命令来修复栈道的,而且这个工程十分紧迫,必须三个月完工,否则汉军就没办法东征。

这一地带要么是高山峻岭、悬崖峭壁,要么是河谷川道,水流湍急,地势非常险恶。要修复烧毁的栈道,有些地方还要架桥,有些地方还要开山。眼下,又是炎炎夏日,烈日当空,骄阳似火,大将带着士兵夜以继日地干了十来天,才修了短短的一段栈道。

樊哙抱怨道:“哼,这么大的工程,就算带上十万大兵来修,修上一年也干不完呀!”他这样一说,士兵们就更加没劲了。没过一会,韩信过来了,说樊哙他们乱说,把他们调了回去,派了新的监工来。

新来的监工果然厉害,整天监视着士兵们运输粮草,搬运石头,开凿山崖,稍有懈怠,他就会摆出监工的态势,严惩不贷。就这样,修复工程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这样一来,闹得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了。

守在关中西部地区的章邯听到这个消息后,不禁笑道:“这就叫作自作自受啊!谁叫你们把栈道烧毁了,你们自己断绝了出路,现在又来修复。你们当初把栈道烧毁的时候,难道就没有想过以后?这么大的工程,看你哪年哪月才能完成?”章邯这边嘲笑着刘邦,却不知道刘邦心里的谋划。他对刘邦的这一行动,根本没有引起重视。

没过多久,章邯接到紧急报告,说刘邦的大军已经攻入关中。原来,韩信在派人明修栈道的同时,暗中从故道迂回到了陈仓(今陕西宝鸡),把章邯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紧接着,司马欣和董翳也被打败了。

关中地区终于被刘邦夺了回来,这为他以后打下全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也被作为军事经典,流传了下来。

九、隔岸观火

计谋释义

原意是隔着河看对岸人家起火,等待机会牟利。这一计用在兵法中是指观察动静、把握时机,等待斗争双方力量消耗殆尽,我方便自然而然地控制了对方。这是根据敌情的发展随机应变,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而从中渔利的计谋。此计的诀窍是,敌方众叛亲离、秩序混乱之时,我方静观其变,顺应敌情变化做好准备,见机行事。隔岸观火并非全然坐观,等到时机成熟,就要由“坐观”转为“出击”。

计谋故事 曹操计得翼州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混战不休。袁绍占据着北方大部分地区,曹操对此一直虎视眈眈。

袁绍死后,其幼子袁尚继位。继承问题一直是政治家最头疼的事,不管是谁继位,总会被兄弟们觊觎。这不,袁家老大袁谭就对袁尚非常不服气,按理说自己才是继位的不二人选,凭什么让弟弟坐上这个位置?他手下也有不少文臣武将,都为自己小主受到的不公待遇愤愤不平,他们极力研讨作战方案,以便讨伐袁尚,用武力夺取王位。

这个时候,曹操率领的军队,由于连战连胜,斗志旺盛,便想趁袁绍死后群龙无首的时机,率大军讨伐河北,妄图一举消灭袁氏兄弟。初看,这实在是一个好方案,朝臣们纷纷表示赞同。可是谋臣郭嘉却站了出来表示反对。

曹操正沉浸在兴奋之中,看到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不由得蹙了蹙眉头,但他还是摆出好脸色,问:“先生有什么高见?”

郭嘉说:“首先,我们以武力强攻,并不一定是袁氏兄弟的对手,就算侥幸成功,势必会损兵折将,想必您也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再则袁谭一定对弟弟继承王位非常不满意,我们不如退守一边,等两兄弟相互残杀,消耗得差不多了,我们便可坐收渔翁之利,到时候我们再发动战争,夺取翼州还不易如反掌?”曹操听了,顿时恍然,不由得大赞郭嘉的谋略:“先生果然好谋略,我竟然没有想到这一茬!这实在是渔翁得利的美事啊!好,这一切都按照先生的规划行事,我们切不可盲目攻击,伺机而动即可!”

果然不出所料,没多久,袁谭的帝王之心就按捺不住了,他在谋臣将士们的怂恿下向袁尚一举进发!他对手下人说:“我可是地地道道的嫡长子,有心人却违背先祖遗命,让我难以继位。而袁尚是继母所生,反而继承王位,天理难容啊!我实在不甘心。”

谋士心领神会,马上接口道:“是啊,天命不可违,公子继承王位才是顺天意。以微臣愚见,您可以摆个家宴让袁尚过来,然后在外面埋伏好刀斧手杀了他,这样不费什么力气就可以登上王位了。”

袁尚接到哥哥的邀请,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事。可是有碍于兄弟的身份,拒绝,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这要如何是好呢?袁尚身体里似乎有两个小人在战斗,一时分不出胜负,却让自己浑身不适。

谋士审配说:“大王万万不可去赴宴,这里肯定有阴谋。袁谭对你继承王位非常不满,早已放出风声要取而代之。此次宴会,定有埋伏。你看那袁谭已经不顾兄弟情谊了,您又为何要顾他周全?微臣斗胆直言,大王您不如趁这个机会灭了他,消除后患。”

袁尚本来就对袁谭心有嫌隙,听心腹这么一说,内心忽地敞然,便带了好几万兵马攻打袁谭。

袁谭见袁尚不但没中计,还气势汹汹地领兵前来,便对弟弟破口大骂:“逆贼,你毒死父亲,篡夺王位,现在又带兵来杀害兄长,实在太大逆不道了!”说着,两兄弟策马上前,你来我往地厮杀起来。袁谭实力不济,没多久就败退到了平原。这时,审配向袁尚建议:“不要给袁谭喘息的机会,一鼓作气,把他彻底铲除。”城内粮草日渐稀缺,袁谭急得焦头烂额,感到末日一天天临近。

此时,郭图前来献计:“现在形势危急,我想您心中已有了最坏的打算。事到如今,我们为何不兵行险招?”

万般无奈之下,袁谭采用了郭图的计谋:假装投降曹操,请曹操派兵攻打袁尚的老巢翼州。

郭图分析说:“翼州告急,袁尚一定撤兵救援。我们乘机出兵,和曹军两面夹击,一定能活捉袁尚。”

袁谭却对此有些担忧:“打败了袁尚,我们怎么退曹军呢?”“大王请放心。曹军远道而来,粮草供应不足,很容易被击退,我们就可以轻松地拿下翼州。”

曹操接到袁谭使者的请求后,立刻发兵攻打翼州。袁尚得知后,果然撤兵回援,但是半路被曹操截住,打了个大败仗,逃到幽州,投靠袁熙去了。曹操一举击溃守城部队,占领了翼州。

十、笑里藏刀

计谋释义

笑里藏刀的原意是指外表和善而内心阴险狠毒,引申意为口蜜腹剑、刚中柔外、伪装顺从。但作为计策来讲,却无贬义。这一计用在军事上是指运用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来掩盖己方的军事行动。此计用途广泛,现在商业、政治、外交上也常见到。

计谋故事 陆逊笑战关羽

三国时期,荆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217年,鲁肃病死。孙、刘联合抗曹的行动已经结束。当时关羽镇守荆州,孙权久存夺取荆州之心,只是时机尚未成熟。不久,关羽发兵进攻曹操控制的樊城,因怕东吴觊觎荆州,故留下重兵驻守公安、南郡。

孙权手下大将吕蒙认为夺取荆州的时机已到,但因为关羽防范相当严密,沿江都有烽火台,吕蒙终日苦苦思索破城良方,可是在形势危急之时,竟然想不出任何有效的战略,不由得心生郁结,竟然生起病来。正当吕蒙一筹莫展的时候,孙权做了一个决定,而正是这个决定,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他派当时毫无名气的青年将领陆逊接替吕蒙的位置,驻守陆口。

这个陆逊非常聪明,他对人的心理观察入微,一心挖掘敌方的软肋。也正是靠多年来的观察顿悟,他深切明白关羽武功盖世、义薄云天,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骄傲。而作为一代将领,最要不得的就是骄傲了,骄傲会使人懈怠,而懈怠正是我方进犯的突破口!如此这般规划后,他自信地认为,如果好好地利用这一点,打败关羽、夺下荆州绝对不是难事。

陆逊上任后,并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完全不打算做出任何显山露水的事情来,而是定下了与关羽假和好、真备战的策略。不仅如此,他还给关羽写去一封信,信中极力夸耀关羽,称关羽功高威重,可与晋文公、韩信齐名。自称—介书生,年纪太轻,难担大任,要关羽多加指教。

关羽读罢陆逊的信,仰天大笑道:“无虑江东矣。”他觉得陆逊这个初出茅庐的人完全无碍,现在完全没有留下重兵驻守的需要了。当下要做的就是马上从防守荆州的守军中调出大部人马,一心一意攻打樊城。这厢关羽沉浸在大战告捷的梦想中,调兵遣将壮志酬筹,那厢陆逊却早已打起了小算盘,他暗地里派人向曹操通风报信,并与曹操达成共识,他们约定双方一起行动,夹击关羽,让关羽败个措手不及!

东吴的笑里藏刀之策,终于让英明一世的关羽中了计,夺取荆州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孙权派吕蒙为先锋,向荆州进发。吕蒙把三万精兵藏在八十艘大船里,让军士都装扮成商人模样,假装上岸躲避风浪。此时,烽火台上的蜀军士兵都没有设防,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又因为兵力不足,荆州被吕蒙轻而易举地攻陷了。

关羽一听荆州被夺,刹那间陆逊假和平时善意的笑容在他脑海中浮现,那句句诚恳的书信,笑容背后竟然暗藏着噬人的刀!

关羽又气又急又恨又悔,一时间血脉贲张,大叫一声,旧伤复发,昏了过去。大夫说他这是急火攻心,需些时日才可恢复。“将军生病了!”手下的兵卒们以讹传讹,再加上听到吕蒙那边的传闻,一时之间军心涣散。

原来,吕蒙非常善待荆州百姓,不但每月发给米粮,还给免费看病,很得人心。跟随关羽的荆州士兵慢慢无心打仗了,都想早点回去和亲人团聚,有的难以忍受战争的残酷逃回老家侍奉双亲了,有的看现在的形势对敌方有利就“墙头草”般地投降了。

关羽抱着病体听副将来报,心里无数次回想着当初对陆逊那小子的掉以轻心,看看军营里剩下的这些老弱残兵,内心无比沉重。几次交锋之后,关羽只剩下了二三百人,无奈之下只能败走麦城。

十一、李代桃僵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