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画实说:图画中的心理奥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4 21:45:38

点击下载

作者:康耀南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实画实说:图画中的心理奥秘

实画实说:图画中的心理奥秘试读:

前言

笔者所创“艺术心理分析”一词,源于西方的“艺术治疗”,注重的是“预防重于治疗”的理念。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对于“治疗”二字特别有心理抵触的刻板印象,因此,才用“艺术心理分析”作为替代,以形容我以“艺术”这个载体来做“心理分析”的工作。

本书所收录的案例,皆是以一般大众为对象,并不涉及有关的精神疾病,但所提供的各种不同主题的绘画方式,可以帮助心理咨询师、学校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及学生们增进临床心理的专业知识。

由于“艺术心理分析”是个体主观直觉的创作分析,所以在统计学上无法作为测量人格之有效、可靠的方法,应视其为会谈的辅助工具,而非完整的心理测试工具或测验。它可以和各种不同的心理学派分享绘画沟通的心理适用性。

笔者已累积多年的临床经验,并结合其他艺术治疗的程序方法,成为艺术心理分析工具的有效使用者。

作为心理沟通的工具,绘画不限于年龄大小、男女性别、文化水平、种族、文明程度的差异性,我们既是参与者同时也是观察者,它能为个体提供享受创作的乐趣、主动掌控感以及完成作品的成就感,作画的过程有助心理上的调适,并澄清人格的内在动力,以及揭露隐藏于内的心理冲突。

对于情绪激烈而管控困难的儿童与成人而言,艺术的本能视觉行为是最适合的心理分析策略,它完全没有压抑性,是个体自发的自主作品。它能反映出自我增强的行为,逐渐提升自我的满意度和价值感。

最后,希望通过艺术心理分析,让大家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优化自己,找回“明心见性”的真实本我。第一部分 艺术心理分析的概念第一章 艺术心理分析是什么艺术心理分析是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自我”的概念在心理学中有多种理论解释,我在这里指的是自我的投射。艺术心理分析可以得知“自我”的七种真实内在自我感受。

身体感觉——健康的心灵寓于健康的身体。当身体健康时,我们比较忽视它的存在,但身体衰弱时,我们会敏感地意识到它。在许多知觉剥夺实验中,证实某种程度的知觉刺激,是维护个体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单调的环境与活动使个体暴躁不安、疲倦、厌烦。因此,获得感官体验是艺术心理分析维护自我健康的第一步。

自我认同——个体对自身的存在形成一种时间性的连续感,明日之我系今日之我的延续。当我们正在从事爱好的事物和达成渴望的目标时,自我认同的感觉也最强烈。个体所珍视的拥有物,也能增强个体的自我认同。艺术心理分析与其他事物(明确的目标与价值观)整合得愈加完整,其自我认同感也愈加稳固。

自尊——它的意思是自爱或自豪,自尊感是主观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面。艺术心理分析可以使自我人格成长,能够更加与自己和谐相处,接纳且珍视我们现有的样子,知道自己哪些行为是可以改善的,哪些是无法改变的。

自尊观念的形成,是通过与他人交往中设想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投身于他人的角度再反观自己的结果。对于许多人来说,往往过分偏重外界的评价而忽略自己存在的价值。

自我形象——我们是以一种心像的概念作为形式来总结自己。例如,形容别人无助又脆弱、坚强又能干、不讨人喜爱、受人欢迎等种种概念。事实上,我们对自己也是如此,当我们的自我形象被扭曲时,问题就接踵而来。

艺术心理分析让个体同时体验到不同的自我形象,尤其是正向的自我形象,关系着自我成熟的发展。

自我扩展——我们会看重自己所珍视的东西,并将自己的活动范围扩展至朋友、群体、国家和民族等。艺术心理分析可以使自己有所领悟,发展出更大的自我能量。

自我理性——感觉到自己是一个问题解决者,艺术心理分析能增强自我理性行动的建议。想一下,你能知道哪里最能发挥你的才华吗?你知道如何探知问题背后的真相吗?若是你未达目标或无法解决问题时,你该怎么办?

自我奋斗——一个成熟的个体,总能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会随环境的改变而目标方向也随之做适当的修正。艺术心理分析可以解释自我的生活目标奋斗方向,使个体的生活更深具意义。艺术心理分析是自我与作品的对话方式

人们往往很不习惯去和自己的作品交谈或向他人表达自己的体验,我们在注视作品时,总是以为该图画有确定的意义,要不是很努力地去解释它,就是很迷惑地无法了解它的意义所在。

我们一般对作品的对话方式,大都以物理特性为依据,比如形式、大小、线条、色彩、对比、明部、阴影、图形、布局、背景、空间关系等等。

上述这些内容,是美术教育下的标准产物,它们和内在的心理作用没有多大关系,只是以客观的方式去评价作品的好看不好看,以美学的眼光说明作品的存在意义,带有判断价值的意味。

在艺术心理分析中,强调作品的对话方式,包括哪个地方最吸引你、哪个地方你最不满意、哪个是主角、哪些是配角、哪些是背景,你对色彩的看法、各种事物所在的位置、整个画面的构图方式,最后是你为它命名的主题等等。

艺术心理分析是将作品当作具有生命力的活体,它宛如另一位个体,具有独一无二的完形,是创作者的经验故事,无法以各种标签或解说来包含它的本性,通过富有情感的洞察力来与作品对话,会激发创作者与作品间的心理关系,这些赐予灵感的信息,就是和真实自我相互沟通的心理分析历程。

当人们在谈论自身的作品时,我常鼓励他们不要着急慢慢来,让自我的故事逐渐从画面冒出头来,此刻作者可以感觉到他的心理感受,这种经验很重要,在轻松自在的交谈中,艺术心理分析就能发挥出它独特的魅力,净化个体心理上的各式情结。艺术心理分析是自我与心灵结合的关系

每个当下所形成的心灵活动,都具有川流不息的变动历程,因此我们常喜欢以现状发生了什么,来表达任何的人事物变化。

一旦心灵失落缺乏流动,就会产生阻塞的情况,这种固着作用会导致僵化的发生,它会让想象力枯竭而不再运行。

艺术心理分析本身就具有动态的运作功能,它能察觉瞬间的心灵活动,自我借助于颜料的挥洒,创造出许多的物理特性,比如各式的肌理、线条、造型等等,这些真实性的特质,都是心灵活动的表现形式。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心理分析注重的是无意识自动表现方法,因此它与心灵活动是相辅相成的,亦即万物皆是“有中生有”的。事实上,心灵的活动不仅具有它的方向标,也是完全自发的表达,无论它的特征是具像的、幻想的、诗意的,还是隐喻的形式表现,都是真实的心灵活动产物。

通过自动性绘画,描写出自我已经发生的心灵经验,心灵的形象借由你自己的手来浮现,心灵从来就是闪避意识的控制,它是以原始的自我形式而存在,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想用理智来控管它,造成心灵活动失去了活力,停滞不前而导致许多身心问题的发生,这种与心灵的疏远状态,就是艺术心理分析产生功能的意义所在。

探索出现在你眼前的作品,那隐藏在内在的奥秘将会为你揭露一切,从最初创作图画赋予它生命力开始到与之对话,这是艺术心理分析的结构特色。我们可以从画面的种种内容形式,唤起内在心灵悸动的感觉。

艺术心理分析依知觉的习惯性模式进行,不受现实物理特性的影响,专注于作品形成自由联想,我们注视得越久,看到的也越多,得到的心灵活动现象与私生活的细节联结起来,就产生了心理分析的意义。

创作者用艺术不断地诠释艺术,由于有形的作品始终是存在着,随时间的变动,自己对它的心灵活动反应也多有不同,艺术心理分析可以训练自我的直觉敏感性,全方面接纳作品自动显现的事物,我们若不放弃先入为主的观念,就无法完成用艺术去分析自我一切的心灵活动。艺术心理分析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代言人

艺术心理分析是运用积极的想象力为基础的心理分析,它借由自发的创作为载体,进入到另一个自我(阴影)里,去解开各式的心理情结,增进对自我的了解。

这些创作的作品,无论是复杂的、简单的、戏剧性的、拙劣的、优美的,都具有心理分析的价值意义。

有些人画出了简单的图画,认为自己的作品不成熟,像是一年级小学生的东西,而感到没有面子受到侮辱,想想看这个年纪的小孩子,多有想象力啊!那么的自由奔放、无拘无束,这些图画完全没有幼稚的成分,不要搞得那么正规严肃。

还有一些人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在线条与颜色组合的构图中互相对话,只要用心专注于作品,自然会越来越了解它们(另一个自我)的精彩故事。当中有许多痛苦且难堪的经验是必然的基本成分,艺术心理分析把外在环境的刺激物和内在的焦虑哀伤,全部转化为肯定生命力的作品,使创作者的心灵平静下来,而有所得。

借由与作品间的直觉敏感性对话产生的移情作用,并以拟人化的观点去处理作品的内容,使两者间互为对方的最佳代言人。如此可以产生多样性的观点,艺术心理分析师可以帮助创作者没有说明到的地方,询问他的感觉,或邀请这些部分相互对话。

艺术心理分析可以引导创作者对于隐藏于内容之下的事情,说出内在心里的话,以传达自我的真实感情。这种对话是没有一套事先预定好的标准问题操作流程的。

参与者不断地创作,而且训练自己每幅作品都是重新的开始,相互间通过视觉特征,说出此时此刻的心理感受,它能帮助我们在自己习惯性的参考架构之外,又发现新的参照点。这是对自我产生新理解的开始。

这种自然想象的对话比起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谈,没有那么多的威胁性、限制性、压抑性,因此对于心理问题的净化起到了非常大的效用。这也就是艺术心理分析的价值所在。第二章 艺术心理分析能做什么艺术心理分析是自我内在潜意识的投射

艺术心理分析注重表现在外的视觉图示,让个体可以搭起一座桥梁,连接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使两者间的沟通更有一致性。

这些艺术作品所表达的往往是内在心理的情绪投射,它可以释放出非常多样化的信息在图画内容里,由于图像思考属于直觉式思维,它是深层潜意识的象征物,所以它是我们最真实的自我呈现。

透过作品,可获得心理的释放并达到内在升华的作用,完成自我形象、身体感觉、自我认同、自尊、自我概念、自我成长等心理肯定的价值意义。

实验证明,绘画是人们自古以来最适宜表达内在之声的方式,无论是儿童、青少年、成人、老年人,皆可在绘画过程里改善自我意识、情绪管理、社交技巧等方面的亚健康症状。艺术心理分析是心理咨询的最佳工具

在心理咨询中,虽然语言是最主要的沟通方式,但一般的来访者对初次见面的咨询师会有很强烈的抗拒心理。而少有来访者拒绝画画,他会愿意配合,也会较自然地进行心理咨询的操作。

画画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非语言信息。在对它的解释过程中,来访者自然领悟到画面与其待解决问题的关联性。在咨询中,倾听来访者对图画的说明是非常重要的,分析师从艺术心理分析的角度去显露来访者真正的潜意识心理状态。艺术心理分析 可以疏解亚健康的心理症状及行为表现

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今日,大环境的变动力度太大,往往让一些精英阶层、白领阶层、市井大众苦于焦虑不安、郁闷不乐、紧张疑惑、恐惧莫名等亚健康心理症状,且常合并有头痛、胃肠消化不良、腰酸背痛等身体不适等状况,深深为此情形苦恼,而急欲寻求改善之道。

各类型的亚健康症状在临床症状上可分为:焦虑症、忧郁症、歇斯底里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症等。

焦虑症——以不安、焦虑、紧张等情绪障碍为主的亚健康症状,亦是最单纯的心理症。针对外在的环境在内心想象中加以扩大,呈现过度的心理反应。个体只感觉焦虑不安、有说不出的恐惧,但却不知道所惧何事,一般所谓的正常人皆有此反应,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忧郁症——以情绪低落为主,常会抱怨人生无聊、空虚、孤单、没劲等。生活对他们来说已没什么意义,绝望的感觉充满脑子,有着一了百了的自杀念头,严重时甚至会采取行动。

引起忧郁症的心理因素有:失去所爱的人或物、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等等,把原本对外的攻击冲动转向自己。

歇斯底里症——转化型者,其内在不安的冲动不直接经情绪表现出来,却以转化作用让身体的感觉或运动系统功能出现障碍。

个体对所患症状的态度冷漠,表面看来很严重,但其只管描述如何障碍,一点也不着急,也不担心会不会好。这种歇斯底里性格善于夸张、戏剧化,且此症状不但可以处罚别人,还可获得别人的同情和关注。

歇斯底里症——解离型者,指一种心理现象,把可能引起痛苦的意识或记忆分解开,达到保护自我的作用。

强迫症——个体有一种强迫性思考、冲动或行为,虽然个体本身明知是不必要的,但却无法控制或去除,生活上深受困扰。

疑病症——过分关注其身体状况,担心会染上疾病,甚至怀疑已患上疾病。由于将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身体上,对于其他生活环境置之不理,而构成的一种疑病的心理状态。

恐惧症——针对某些物件或某些处境发生过度恐惧的现象。事实上,他所恐惧的物件或处境并非那么危险可怕,但个体会不由自主地逃避引起恐惧的对象或处境,甚至约束自己的行动范围,影响日常生活机能。

神经衰弱症——个体通常陈述慢性疲乏感、自觉衰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头脑不清醒、精神不爽、四肢无力、腰酸背痛、头昏眼花、消化不良等等。

上述亚健康心理或行为症状,借由艺术心理分析的方法,在缓解压力和疏通情绪上有显著作用。它能把症状概念化、表达化、可视化,并由此领悟而发现应对亚健康心理的更好应对方式。第三章 艺术心理分析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艺术心理分析与潜意识的关系

弗洛伊德的人类心灵运作理论之一——潜意识,强调潜抑的性冲动,导致男性有“阉割焦虑”、女性有“阳具妒羡”的存在,以及“自我防卫”等。精神分析以解释人们真实的非理性状态,打破以往的认知结构——人是理性的假象,让有心理问题的人,借由精神分析的方法,揭开潜意识的秘密,最后达到对自我的真实理解。

艺术心理分析,来自人类独有的想象力,借由创作的表现作为心理探索的模式,用自己的作品来与潜意识相互对话,以真实呈现的图画作为载体,从这个出现的平台中,自然而然地以非语言的方式,让自己的心灵以形象的可视化表现作为相互间的对话,从中经验到自我的本色。

这些创作的本身拥有生命体现的沟通能力,它提供了我们“实画实说”的心理洞察力。在无形中,作品会引导我们去注视它的存在及思考它的本质,我们对图画冥想,说出我们创作的故事,和它对话、倾听它的表达内容,借着自己的身体动作演出图画的具体表现。

因此,艺术心理分析是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最具形象化的内在心灵代言人。艺术心理分析与梦的解析的关系

弗洛伊德的人类心灵运作理论之二——梦的解析,其著名宣言是“梦的解析是通往理解潜意识心灵活动的皇家大道”,他说人们做梦是为了隐藏不被接受的想法和感觉,位于上层的意识中有个审查梦境内容的检查者存在,让这些想法和感觉得以各种变形的方式,间接进入我们的梦中,以实现我们的内在欲望,于是借由分析梦的叙事方式,可以找寻到潜意识对自我的作用方式。

艺术心理分析是通往心灵秘密花园的最佳通道,通过与自己的创作亲密对话,在我们的梦境里,出现各种图画般的形象,不管是以什么介质出现,都可以视为自己的一部分,在梦中经验自己的观点。

我们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着我的动作、声音、颜色、造型及各种仪式观念,借由“实画实说”,我们可以进一步去领悟自我的困惑所在。艺术心理分析与移情的关系

弗洛伊德的人类心灵运作理论之三——移情关系,认为我们当下的真实生活就是我们幼年生活的翻版,唯有明白早年的历史,才能知道我们是如何扭曲今日的知觉,它有非理性的存在面向,我们不太可能摆脱幼时经历的影响。

在精神分析中,人们会把移情现象作用于分析师身上,这是突破心理问题最大的关键所在。唯有以匿名和中立的方式,才有助于对方在任意转换的情绪活动中,显露出个体对早年生活中某重要他人的真实态度,所以,能够产生移情关系的作用,才可称之为真正的精神分析。

艺术心理分析是借由图画的内容,产生移情的形象出处,作品中的各种人事物的对应关系,能够清楚反映出当下的自我形象,而不会用许多的时间,将个体的幼年情景搬上台面,以说明移情关系的存在价值。

作者与画面的持续对话中,就能在图画里发现心灵的表现形式,这是一种自动性的移情作用。通过创作的历程,主动积极的想象力发挥了效能,让移情关系自然地以各式的形象,真情流露地出现在个体的画作中。艺术心理分析与自由联想的关系

弗洛伊德的人类心灵运作理论之四——自由联想,认为人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躺在长椅上,不受逻辑认知思考的干扰,让情绪自由地浮现,分析师对于个体的任何想法与欲望,及各种不同面向的冲动,都以中性的态度来解读,当有用的潜意识材料浮现时,再对其进行词语分析,留意个体特定的模糊用词,寻求解读的可能性。

在精神分析中,只要个体能自由联想到潜意识的心理冲突,这种领悟就是自我心理问题痊愈的关键所在。

艺术心理分析是让个体在自己的创作中,用自由联想的方式赋予它故事情节,以图画里的内容、颜色、造型、大小、位置、比例等种种线索,去发现里面真实的困境所在。

它完全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任何的特定情境所限制,在一个安静单纯的环境里,不限于室内,只要个体能专注于当下,无时间长短的约束,通过作品呈现出的意义,让处在心理困境的自我,得以从自由联想中,揭露出心灵此时此刻最需要的生命力。第四章 艺术心理分析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艺术心理分析与原型的关系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之一——原型,它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其本身是无法以实体呈现的。它源自于集体潜意识,通过一些原始形象显露出来,大都以各种宗教、神话、童话故事等作为其基本内容,常在个人的梦境和视觉影像中浮现出来。

艺术心理分析是原型概念的可视化本能表现,不论是哪个地方、哪个人种、哪种文明,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造型与图案都有某些共通性,比如画人的方式、画太阳的方式、画山的方式、画房子的方式等等,皆有特定的发展阶段,也都从自由涂鸦期的各式线条开始。

艺术心理分析中以曼陀罗作为原型的核心,它是形而上的本能行为,以外圆内方或外方内圆为主,图案则是相互对称的,画曼陀罗就是找寻生命的中心,即是原型的可视化过程,也是静心专注自我的进程。艺术心理分析与阴影的关系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之二——阴影,它是自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依然保有个人的认同感,虽然伴有某些罪恶感,而想在意识层面分离它,一旦让它重返我们的意识中就会引发了焦虑。

心理分析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创造出一个安全的空间,再次洞察阴影的内容,比如攻击和性冲动等。将阴影统整起来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扩大自我意识的范围,另一个是节省自我的能量去隔离并压抑它,造成了自我的耗损,所以借着心理分析揭露了它之后,可以让自我得以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艺术心理分析,可借由个人在不同载体上画出自我种种不同的形象代言人,但不是企图呈现在你脑海中预先想好的形象,阴影的呈现是在当下自然而然发生的,没有蓝图更没有指导方向,一切都以被唤起的心像,即是以现在的处境来创作。

从作品的艺术心理分析中,我们能够得知那些不为人知的形象,以及和人格互为对应的阴影关系。艺术心理分析与人格面具的关系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之三——人格面具,它的功能在于社会上的角色扮演,无论哪种角色都有约定成俗的认知期待功能,对正常的社交互动是很有帮助的,健康的自我能依照不同的情境需要而成功扮演不同的人格面具角色。

如果人格面具的功能失调,就往往需要透过心理分析的解释,才能承担起成熟的角色扮演。

失调的表现分为三种:一是人格面具的过度发展,二是过度认同人格面具,三是人格面具的发展不健全。

人格面具的过度发展,没有真正自我的认同;过度认同人格面具,将自我与它融为一体,一旦没了它,则自我感薄弱;人格面具的发展不健全,其人格极不成熟,容易因外界的拒绝而受伤,或是和亲近的人相处时失去自我。

艺术心理分析,可以通过画面或心理剧等角色扮演,得知个体目前在家庭中、职场中、朋友中所处的种种真实角色行为。

艺术心理分析是人格面具的具体实践,在自我成长过程中,哪些人格面具需保留、哪些人格面具需舍弃,唯有在真实作品里,才能真正地反映出自我的关系结构。艺术心理分析与阿尼玛的关系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之四——阿尼玛,它是个人潜意识结构的组成分子,是男性自我性别认同里的女性魅力形象,当男性把它投射到某位异性身上时,比如,坠入爱河就是男女双方典型的投射例子。

人的自我价值感会随着投射出来的异性形象而大为提升,若此形象关系无法维持下去,则相对应的失魂落魄及空虚感也随之而来。在投射幻灭后,个体和现实中的那个对象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两性关系。

阿尼玛可以带领个人走出自我的限制,开拓自己的视野,最后能对自我有更深层次的全面认知。

艺术心理分析,让个体的异性形象从创作中投射出来,将阿尼玛的抽象本质完整地表露出其真正含义。

如果男性过于认同他的阿尼玛,他就难以分辨完美形象与真实对象之间的差异性而扭曲了情感,因此自我与阿尼玛的部分整合是需要的。通过艺术心理分析,能让个人有能力去理解对方的复杂性及不完美性,扩大对异性的了解,也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完整的男性。艺术心理分析与阿尼姆斯的关系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之五——阿尼姆斯,它是女性潜意识里男性化人格的一面。阿尼姆斯是理性原则人格化的表现,它让女性变得坚强并自以为是,是女人内心的男人形象。

阿尼姆斯可以带领女性走出自我的限制,开拓自己的视野,它扮演着理性沟通协调者的角色。

艺术心理分析能让女性对自我有更深一层的全面认知,由于阿尼姆斯的本质是很抽象的,经由艺术心理分析男性的所有形象,自我能够与阿尼姆斯的部分整合,它能让个人有能力去理解对方的复杂性及不完美性,扩大对异性的了解,成为一个拥有更多生命力的女性。艺术心理分析与个体化的关系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之六——个体化,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潜能,也是我们的本质所在,是我们全部人格的中心。

个体化历程如果进展不顺利而停滞在早期阶段,则个体的自我认同会出问题,从而导致精神官能症的后果。

它是本我的发现之旅,等同于自我的本性,也是自我实现的过程。它代表了内在心灵的最高统合状态,如果进展顺利,其效果和皈依宗教或某些高峰体验有异曲同工之妙。

艺术心理分析是个体化历程的视觉版,它能带领我们去探究心灵本质的无限奥秘,所有的发现都在我们的创作中,通过一系列的自我形象分析,就是追寻本我的过程,也就是自我成长的开始。第五章 艺术心理分析是想象的写实主义艺术心理分析与创作活动的关系

在创作的活动中,作品是我们一同合作的参与者,作品改变,我们也跟着改变,这是一种亲密关系的存在。我们孕育了作品,并以自己的表现风格去塑造它们,作品是我们心理能量的投射,但不是我们的自我镜像,它是自我表达的媒介方法之一,通过象征作用,可以清楚得知自我当下的心理反应。

艺术心理分析感兴趣的是这些创作活动是如何降临到我们身上,并且最终影响了我们。在你能够表达真实自我之前,你必须学习自己的不存在,因此放空思绪去创作,才会有心灵上互通的感应。

创作活动的表现,永远有复杂的动机,不能用单一的一种心理分析理论来臆断它,也不能用理智思考来说明它。一幅图画是一个章节,整个故事情节需要靠一系列的作品来诠释。

内在的自我阴影,充满悲伤、矛盾、恐怖、邪恶等各式破坏性的情结。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创作作品,应该是先有了破坏力的出现,继之而起的建设力才得以产生,最后形成具备生命力的创作。

创作活动解放了心灵,艺术心理分析找寻到通往心灵花园的渠道,两者的结合,是提升自我能量的最佳实用方式。艺术心理分析与梦境的关系

我们都有做梦的经验,梦境不仅诠释生活,而且对生活目标有所贡献。在白天的世界里被忽视的东西,会在梦境中产生潜意识的心理运作,它正在进行补偿,它是补足个体化历程不足的地方。当个体在清醒时用创作的方式表现出梦境的内容物时,自我的能量就能由此增加而逐渐完成个体化的康庄大道。

把梦境画下来,就是在做自我的整合工作。梦境呈现的是未知的心灵形象,用我们的作品与它建立亲密的关系,去接纳它、了解它,发现梦境的互动意义,这就是艺术心理分析的功能所在。

梦境与作品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聚合性的力量,我们在白天遇到了令人嫌恶的事情,晚上通过梦境来显现它的象征意义。梦总是以隐喻的方式,用非线性的表现手法来扩展它的意义。

因此梦境是艺术心理分析中的重要信息提供者。它的内容表现与艺术的创作极为相似,我们对梦境的反应就如同图画的呈现方式一样,经由创作可分享梦境的活动。

日常生活中,那些未经留意的经验,都是我们梦里的素材,借由白天将它的形象用现实的图画表现出来,即是心灵绽放的开端。

梦境的本身就是作品,通过种种艺术手法,突显它的形象意义。用艺术心理分析的方式,可以解开那些心理防卫机制的作用,让个体的自我能量得以逐步开展出来。

一再浮现的同构型梦境,必然显现与生活之间的微妙关联,这种重复性模式,是让我们看清楚内在的心理冲突,把它画下来,再次地检视它、洞察它、领悟它,把它视为心灵的创作,这样的互动关系就是艺术心理分析的妙用所在。艺术心理分析与戏剧表演的关系

除了在平面的作品运用之外,对于戏剧演出及改变人外表的环境中,艺术心理分析也得以展开。在这些情境下,人们以各种身体语言和图画的想象合而为一,如此更能表现出许多深层沟通的可能性,所以戏剧表演已成为艺术心理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

戏剧表演是作品的自发性延伸,让创作者扮演图画中的主题角色,以扩大创作的形象。我们可比拟为雕像塑形,它是荣格分析心理中的人格面具视觉版。

图画、故事和对话,可以确立戏剧表演的情境,之后可能激发另一个的作品灵感,这种艺术心理分析是从团体工作坊的实操经验得来的方法。它并没有运作上的规则可言。

我将其称之为“转化作用”。这种戏剧化的表演,可使自我的情绪得到最佳的释放。其他的参与者扮演现场观众的角色,见证这次事件的发生,那种临场感的现象,可以转化当事人的自我能量。

通常十分钟内戏剧表演完毕,如此可使注意力提高,也刺激了创作力。结束后,我们用二十分钟来沉思这部作品,表达对作品的体验与支持,但不评价演出的好坏,表演者只倾听不反应,最后以分享成果的方式结束。

艺术心理分析的观点是“少而精”的表演原则,越简单就越深刻。把你自己和当下的环境整合在作品里,让戏剧表演提供了机会,重新进入内在经验过的感觉,使感情产生共鸣,成为净化心灵最实用的艺术表现。艺术心理分析与心灵活动的关系

每个当下所形成的心灵活动,都具有川流不息的变动历程,因此,我们常喜欢以现状发生了什么来表达任何的人事物变化。

一旦心灵失落,缺乏流动就会产生阻塞的情况,这种固着作用会导致心灵僵化的发生,它会让想象力枯竭而不再运行。

艺术心理分析本身就具有动态的运作功能,它能察觉瞬间的心灵活动,自我借助于颜料的挥洒,创造出许多的物理特性,比如各式的肌理、线条、造型等等,这些真实性的特质,都是心灵活动的表现形式。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心理分析注重的是无意识自动表现方法,因此它与心灵活动是相辅相成的,亦即万物皆是有中生有的。事实上,心灵的活动不仅具有它的方向标,也是完全自发的表达,无论它的特征是具象的、幻想的、诗意的、隐喻的形式表现,都是真实的心灵活动产物。

通过自动性绘画,描写出自我已经发生的心灵经验,心灵的形象借由你自己的手来浮现,心灵从来就是闪避意识的控制。它是以原始的自我形式而存在,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想用理智来控管它,造成心灵活动失去了活力,停滞不前而导致许多身心问题的发生,这就是艺术心理分析产生功能的意义所在。

探索出现在你眼前的作品,那隐藏在内心的奥秘将会为你揭露一切,从最初创作图画赋予它生命力开始到与之对话,这是艺术心理分析的结构特色。我们可以从画面的种种内容形式,唤起内在心灵悸动的感觉。

艺术心理分析依知觉的习惯性模式进行,不受现实物理特性的影响,专注于作品形成自由联想,我们注视得越久,看到的也越多,得到的心灵活动现象与私生活的细节联结起来,就产生了心理分析的意义。

创作者用艺术不断地诠释艺术,由于有形的作品始终是存在着,随时间的变动,自己对它的心灵活动反应也多有不同,艺术心理分析可以训练自我的直觉敏感性,全方面接纳作品自动显现的事物,我们若不放弃先入为主的观念,就无法完成用艺术去分析自我一切的心灵活动。艺术心理分析是想象与写实的结合体

艺术心理分析成立的先决条件是具体的创作作品,什么样的作品算是创作呢?首先,它不是对景写生,也不是临摹作品,它是出自内在心灵的直觉反应。

艺术是形而上的本能,它是自我原型的自然显露,这种创造力的表现方式是心灵自发且是潜意识的,凭借它我们可以进行自我的疗愈。

由于我们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是非常被动与压抑的,因此大部分人与创作的原始能量无法相互作用,所以在适应外界环境时,产生了情绪失调等亚健康状态,这是缺乏与自我真正对话的现实客观现象。

艺术心理分析的方法,可以带领我们进入内在心理体验发生的主要源头。它是身心灵整合的对外传达者,作品即是创作者本人的自我救赎,随着在创作的过程中,这些想象出来的内容,可以促进个体对自我功能有更深切的认知。

我们面对心理的失落及创伤后的情绪失调,都需要一个调整和净化的出口。比如一个创作者画出了扭曲不安的人物,它是一种想象的象征行为,未必就表示他是如此感觉自己,这些内容都是潜意识的状态,它的出现已帮助这位创作者表达了内心的痛苦与受伤的心灵。

这些具有自我阴影的形象,在艺术心理分析中是最有贡献的,这种形象通向心灵未被感知的本我领域。

艺术从生活中形成,并且回馈到生活。这是艺术心理分析的生态学,艺术与生活两者正在上演着双人舞。

艺术心理分析的理论认为,作品永远不能被完整说明或者被贴上终极绝对的标签,经验告诉我们,创作者借由冥想画像与它对话,可进一步地充分领悟出自己先前不注意或不明了的人、事、物。

一切的创作皆带有自传的一面,通过这些想象的画面进入了我们的自性化历程,其中包括了结合虚构与自传的诠释模式。它们是不一样的真实,由创作者直接呈现当下体验中的生活,这种贯穿自我想象力的活动,我称之为是想象的写实主义。第六章 绘画作为艺术心理分析的成效艺术心理分析操作上的反应方式

艺术心理分析的工作,通常以团体工作坊的方式来进行,参与者不断地练习对艺术表现作出反应,且彼此作出回应。在作品完成后,大家轮流讲述自己的创作心得。

在操作上有几个误区需要说明一下,不要做过于严苛的破坏性自我批评,也不要以善意的诠释者身份对其他人做出解说或忠告,只要如实把你看到的东西说出来即可。

参与者努力扮演倾听者的角色,专注于对方的图画和故事的发展速度、口语的气氛和外界环境互动的方式。大家聚焦于作品明确的特征上,避免添加无关的信息。我以大家都没见到的地方,作为艺术心理分析的起点。

每个参与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对其作品产生共鸣。如果个人偏离创作的主题太远,团体就丧失了参与感。因此大家要重新对准作品,才能保有我们的敏感性。

当个体正在展示自己的创作以及描述心灵故事时,不与其他人讨论自己的问题,不提该作者已说过令他忧心的事情,不提议有关绘画的技巧方法,在团体工作坊活动之后,才是处理与个人有关的心理问题的适当时机。

在我们的团体工作坊中,每堂课会操作一个大家感兴趣的主题,以两小时为准,不超过八位参与者,以确定每人都有机会,这可以促使我在他人陈述他的故事时支持到他。

大家在“实画实说”的过程中一起分享彼此的心情故事,用积极的想象力,以当下为出发点,共同以艺术心理分析作为自我成长的载体。艺术心理分析师的角色扮演

艺术心理分析师在心理咨询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怎么做会更好呢?由于采取不同的治疗理论,加上分析师个人的独特风格,因此如何能够和来访者相互搭配是咨询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课题。

艺术心理分析师的角色扮演可大致分为工具操作的、真实可信的、超个人的三种行为方式。

工具操作的角色扮演——来访者通常被认为是有些问题的人,艺术心理分析师运用程序化的艺术治疗方式,扮演着专业者的角色,以一种人格面具来替代真实的自我,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以符合当事人的最大利益。

艺术心理分析师在咨询室内,会尽量让自己做到最佳的工作表现,并达成双方约定好的成长目标。分析师会隐藏对来访者的消极情绪,在心理层面予以无条件的支持与接纳,以完成最终的心理咨询效果。

真实可信的角色扮演——艺术心理分析师更认同来访者,也更开放双方的关系,以自己的人格倾向为主,受理论导向的制约相对较小,因此分析师运用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行为去同理来访者,并建立一种关系来满足来访者的利益,甚至可能揭露比较多的个人信息。

来访者的艺术作品,是他自我的真实体现,这些经验使分析师产生同样的共鸣,通过潜意识的投射与相互间的转移作用,让双方能有一个更和谐的融入情境。

分析师会开放地承认自己的消极情绪,这种负面的情感,在此模式上是正常的,如此相互的对应会更加赢得来访者的信赖。

超个人的角色扮演——分析师和来访者的界限可能会消失,有种神秘的体验存在,通过大量的象征和意象的直觉表达代替了推理,是一种原型的心灵概念。

在这个场域内,艺术心理分析师和来访者都是参与者,双方的互动中既有部分融合在一起又有部分是独立存在的,他们能够整合成另外一个对象。此时的分析师成了来访者,他自己又是第三者,但三方又都是独立的,相对来访者也是以同样的方式于艺术心理分析过程中同步进行。

此时的艺术心理分析师要抛开各式理论的框框,放空自己去看待双方的关系,而这种经验也很难用言语或图像表达出来。

分析师要如何决定什么时候和怎样做解释?它和学习无太大关系,重要的是自我的超个人体验,也许是一种灵性的表示,或是一种直达内心的行为表现。

它是一种深层潜意识状态,我们在此刻当下从人的本质中分享神性、灵性、神圣的各式东西,并有创造性的实践产生,双方都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内心需要,因此要用什么技巧,何时用及如何用,分析师都能恰当运用于其中而让双方受益。

以上三种的角色扮演方式,应该不会发生在同一个分析师身上,它们有不同的目标达成及不同的自我概念。就艺术心理分析师的成长经验而言,成为一个真实可信的分析师要比成为一个工具操作的分析师难,若要成为超个人的分析师则更加困难。艺术心理分析的效用

对多数人而言,绘画是一个较不普遍的心理表达渠道,借由绘画可以扩大我们的感官体验,相较于口语表达的内在心理感受,绘画能自然而然地创造出一个实体平台,让双方更加易于沟通。

绘画的客体化本身能成为检视心理治疗过程中的全纪实纪录,除了素材方便取得外,绘画通常是较为安全的表达方式,愈来愈多的研究和理论支持绘画在诊断与治疗上的成效。

绘画开启了一扇通往潜意识的门,在心理治疗的开始阶段,绘画的使用是建立支持的具体有效工具,很难想象人们在绘画治疗上得不到帮助,绘画本身也能揭露更多的新议题,增加个体的实际参与感。

艺术心理分析源于心理分析,强调潜意识的心理投射概念,它运用绘画创作为手段,以达成自我治愈为最终目的。

艺术心理分析的本质是跨文化、跨地域、跨人种的集体潜意识的展现,因此不分男女老幼、知识水平,皆能从艺术创作中完成宣泄自我的本能(如梦的解析般),从而获得内在自我即主体意识的平衡(消解心理冲突)。

既然以艺术为主旋律,艺术心理分析就无法在评量上、信度上、效度上有统计学的科学实证分析,因此艺术心理分析的效益分析可从下列三个方面去做探讨:

自己的感受——通过自由画、涂鸦画、画一个人、画风景、画房屋、画树木、画家庭等等一系列的作品,去探索内部自我的真实面目,让个体逐渐明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种种直面告白,也解开了层层包裹于内心的情结冲突,由本人来诉说改变自我的经过,以及自己领悟的内在之声。

分析师的观察和评估——从前后画面的构成内容、大小比例、颜色造型、笔触轻重、先后次序、重复涂抹等等因素,看个体的角色扮演有否朝正性发展,情绪的感染是否发泄出来。来访者是否有足够能量让自己接纳真正的我、是否有与外部环境做有效益的互动、整个过程是否有阻抗作用发生、情绪的起伏是否有变化、行为方式是否有改善、是否需要借助其他专业机构的介入等等,做符合来访者现状最有效的总结。

艺术心理分析后的自我成长——由于过去所压抑的心理创伤、冲突情结、真实自我都逐渐浮现在眼前的画面中,个体从否定自己过渡到接纳自我,而后到自我成长的必经过程中,他既是操作者也是个观察者,他能逐渐由各个角色扮演象征物中认知到造成症状的问题原因所在,之后净化过的行为改变即是自我成长的开始。第七章 艺术心理分析就是“实画实说”的对话方式用艺术心理分析与创作对话

当我们完成了一幅作品时,它即是另一个自我的投射物。它具有独立自主的生命,它的形象也从未固定过,无法以绝对标准的样式被我们描述。

放在我们面前的空白画面是新生命的开端,在两者互动合作下,不靠理智的支配准则去选择特定的形象表现,重要的是画面的主动需求,让我们接近它、完成它。

在创作中传达出感情的强度及其他的知觉状态,就如同和另一个自我“实画实说”般的真实不虚。让画中的主角自身来表白,从对话交流的过程里,达成用艺术的手段完成心理分析的目的。

我们在创作活动中,逐渐恢复具想象力的头脑,表述出趣味十足的活力感,摆脱了习惯性的自我压抑,并且经验了不同的观点,这对于化解心理冲突、创造新生命,都是非常重要的。

艺术心理分析是弗洛伊德的视觉版精神分析,将潜意识的东西借由创作的过程揭露到意识层面,把自我的范围扩大了,而更加完善了自己。

我们让画自由地畅所欲言,自己只要默默担任倾听者的角色,完全接纳它的存在价值。从各式画境里,使意识发生想象上的改变,最后内化为自我的产物。

借由作品改变言谈的沟通方式,从创作中经历自身的转变,这种对话能决定我们往后的发展方向,促成行为上的改变,增进自我的能量。

对创作者而言,刚开始感觉很奇怪,由于已经习惯于过度思考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要用“画”来对话的新鲜模式,会有不知所措的心理反应。运用艺术心理分析的指导原则,以第二人称的方式和作品直接对话,作品有故事要说、有感受要表达、有怨言要倾吐,这些互动的作为要以积极的倾听进行响应。

创作者与作品,双方的互述衷曲,帮助个体的畅所欲言,解放自己的敏感心灵,这是艺术心理分析追求的身心灵合一之道。艺术心理分析的“实画实说”

分析心理学的先行者荣格,首先提出运用积极想象力的方式,以刻意的全神贯注而产生的一连串冥想促成内心的对话,用客观性的形式,增进潜意识的表现力。

自发性的将画作完成后,创作者一般会先以直线式的叙述来说明其作品,那是展开“实画实说”探索的前奏曲。艺术心理分析是注重当下可视化本能的经验,这是艺术心理分析的本质所在。

因此所有的对话中,都是围绕在作品身上,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你领悟到了什么?这种画与话的内心对话活动,是解放心理冲突最好的实证方式。

艺术心理分析,就是运用创作心路历程下的当下进行生命诠释的方法。它具有超越语言的力量,所谓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就是最贴切的表达方式。

艺术心理分析是一种非语言的人际互动沟通方式,这些图画所呈现的心理意象(mental representations)都是我们潜意识中的内在需求、心理情结、冲动本能的象征。

我们使用绘画作为自我疗愈的手段,帮助自己发现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两者之间的互动性沟通,借由创作的经验让个体有一个平台去探索自我成长的机会,使得自己的情感得到良好的抒发渠道。

个体若能以图画代替生活日记,试着用“实画实说”的方法去记录自己的生活状态,再用艺术心理分析的相互对话增进自我的了解,同时也净化自己的心灵,最后提升自我潜能的成长,让限制自我能量的阴影逐渐褪去,绽放出自由自在的心灵色彩。

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不管最后出现什么样的绘画主题,都会无意识地将心理上的各式情结自动揭露出来。从这些当下的表达手法里,可以统计出某种相关的潜意识本能反应。

以下列出七种表现特征作为变项,用艺术心理分析的方法,判读其各种心理作用模式。

力度的表现特征:

过于用力的线条——神经紧绷的倾向,或具强大野心的表征,或是有缺乏控制的攻击性行为倾向。

过于柔弱的线条——心理调适上的困难,或具畏缩害怕不能作决定的倾向,或是有情绪低落缺乏安全感的倾向。

方向的执著性表现特征:

强调横向动作——无力感、自我保护,或是女性化的倾向。

强调直向动作——自信感、果断开放,或是过动化的倾向。

强调曲线动作——比较不自我中心,较能自由转换情绪,或是怕被束缚的倾向。

强调不断变化动作——表示缺乏安全感的明显倾向。

笔触的表现特征:

确定而不犹豫——坚定信心、具野心大的倾向。

飘浮而不定——表现得断断续续而不连贯,做事有头无尾的倾向。

一笔画完——表示思考果断、行为敏捷的倾向。

弯弯曲曲——依赖感、柔弱感、顺从及情绪化的倾向。

线条长度的表现特征:

线条长——自我控制强,太过的表现则有压抑行为的倾向。

线条短而不连续——容易冲动、兴奋且非理性的倾向。

画圈圈和草图式——焦虑、强迫、忧郁和胆怯的倾向。

阴影的表现特征:

来回涂阴影——充满焦虑无力感的倾向。

内容的表现特征:

主题很大——攻击性,或夸大或过度情绪化,因无力感而产生补偿作用的倾向。

主题很小——自卑无能,或拘谨退缩或缺乏安全感,自我退化,能量薄弱的倾向。

构图的表现特征:

以中间为主——强调现在的重要性,具有积极进取的倾向。

以上方为主——具高层次的理想,有不合常理的乐观倾向。

以下方为主——有匮乏感,没有安全感,具情绪低落的倾向。

以边缘为主——缺乏自信,依赖而害怕独立,有逃避新经验的倾向。第二部分 艺术心理分析的绘画主题第八章 房屋画的艺术心理分析“房屋画”的人格投射测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巴克(Buck)于1948年开发出来的。首先运用在疗养院的病人身上,用它作为个案与其家庭或同居者之间的自由联想,探索个体与外界环境互动之下的心理状态。“房屋画”的艺术心理分析是把它作为自我形象的心理投射(一般人都适合)。它是个体本质的客体呈现,从作者的自发性说明,对应到这个“房屋画”,能唤起内在心理情结的澄清作用,净化了自己的心灵,也达到自我疗愈的目的。“房屋画”就是另一个自我的投射,艺术心理分析对于“房屋画”的解释,包括构图的表现方式、笔触的表现方式、线条的表现方式、阴影的表现方式、方向的表现方式、内容的表现方式等等。

艺术心理分析绝对不是单一或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主要还是根据分析师的经验。我们不要被固定的“答案”所限制,应该从最不寻常的地方下手,并和其他的相关信息做联结,以“整体化”的方式来分析。

为了让初学者更容易上手,从历年的“房屋画”艺术心理分析经验中,统计出各种心理分析的对应方式,做出以下的表现方式分类。

房屋的表现方式——房子越大愈有安全感,左边的房子表示过去的影响(家人)巨大,中间则是现在式,右边代表着未来与家人的互动;大部分以平房为主,若出现楼房,不是个人的野心太大,就是跟家人的关系过于疏离;房屋的屋顶是三角形的,是家人相处的压力表征。屋瓦方向左倾的表示家人互动的情形是正常的;要是右倾的话,则有过去的阴影存在;而直立的屋瓦有显著的压力源。鱼网状的屋瓦,家庭关系较稳固;格子状的屋瓦,家人的互动过于拘谨,情感不能充分表白;梯形的屋顶,有稳固的家庭基础。

窗户的表现方式——窗户的大小代表自我的开放程度,窗户紧闭代表自我与他人互动的限制;窗户打开则是一种接纳的心态;若有窗帘则是一种自我屏障,害怕他人的伤害;原则上窗户越多代表个人对外在事物的接受能力越强。

大门的表现方式——门越大属外向型性格,相对而言,门越小则过于自我保护,属于内向型性格;大门打开是敞开心胸的象征,大门紧闭是注重自我隐私;若有门锁则代表掌控权力的欲望,也代表主动出击的力量;若有把手则是需要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大门开在中间注重现在进行式,偏左则注重过去的影响,偏右则是面对将来的想象空间。

道路的表现方式——门外的道路方向分三种,往左代表对过去的一切不能释怀,被家人的影响至今无法摆脱;偏中的道路则是以现在所接触的一切为重,注意此时此刻所发生的问题;偏右的道路则是有突破现状的想法和关注未来的发展。

道路的组成方式——水泥的,代表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中规中矩地往前迈进;石头的,代表有跳跃的想法,对现实不满,相信自我的能力能战胜一切;泥土的,代表对现实不适应也不想突破现状,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草皮的,代表有浪漫的想法,过度乐观的相信将来一定能过上快乐的日子,有逃避现实的现象。道路的分岔代表人生的十字路,同样宽代表有认知失调的危机,一大一小表示力量的分散,想法太多而力所不及。

屋内的表现方式——床的出现可能与忧郁或性相关联;扫帚则有强迫的倾向;垃圾筒是敌视或矛盾形成的罪恶感;楼梯是平衡紧张危险,以获得心理解放的象征;灯光是需要温暖与被关怀的暗示;电视和自我沟通有关;冰箱则反映出有压抑的生活经验。

我们从“房屋画”建筑的各种表现结构,可以看到心理上的平衡问题,也可得知个体与家人的互动关系,它是自我延伸的非语言表达方式,若能从它的组成材料来分析,更可以获到大量的潜意识信息,对于认识真正的自我而言,不失为很好的艺术心理分析方法。案例分析之一 小董房屋画的艺术心理分析

小董:29岁,自由职业

她为作品命名为:温馨小窝

我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高考时是省里的状元,进入了北京一所著名大学。由于从小到大都是第一名,进入大学后无法适应被同学打败的经验。自信心受到了打击,不再努力学习,沉迷于校外的活动,认识了在著名外企上班的老陈(长我八岁)。交往三年后,他外派美国进修,因此两人的感情被迫中止(第一次男女感情的挫败)。

毕业后,我到外企上班,接着考托福,以哈佛大学为目标,差几分未被录取。这又再次打击了自己的信心,造成自我形象的破灭(我应该是第一流的人物)。后来,我与同年纪的公司同事交往,双方感情融洽。四年后,男方提出婚约要求,但是对方出身农村的背景,是我无法接受的,便主动中止了这份情缘。

我想创作这幅“温馨小窝”,说明自己对于两性关系的想法。它的时间是周末的晚上,两个人在温馨的世界里,充满了安全感,也释放了内心的感情。她的“温馨小窝”位于画面的左上方,显示出她对过去的情感经历难以忘怀。整个房屋的形状,就像是一架航天飞机,表示想急欲摆脱现状的心理需求。但下方和右方皆有栅栏阻挡,这是她划地自限的围篱象征。她靠近大门,显示在男女的交往上她是握有主动权的。面向大门的壁炉没有任何东西,象征现在并不存在爱苗的发展。因此,沙发上的男性是虚构的形象。由于左方的卧室床上有睡衣放着,暗示有性的困扰存在。她的“温馨小窝”被栅栏包围,也是需要安全感的暗示。最下方的一排路灯,是需要信任的人作为指引,是让自己的情绪不再浮躁难安的指南针效应。事实上,这是一幅自我要力争上游,脱离所处环境的房屋画。

由于之前的种种心理创伤,导致最后离开了公司,这时候的我开始恐惧外人(尤其是男人)的闲言闲语。在影射自己的身体特征,时常有被偷窥的不安全感。

笔者建议她,若有心理咨询的需要,可通过一系列“实画实说”的艺术心理分析予以治疗。案例分析二 小王房屋画的艺术心理分析

小王:42岁,某高校老师

她为作品命名为:认真而专注的房屋

我在学生处担任心理辅导的工作,现在的大学生已不像从前那么的遵守校规,男女关系也比较开放,自我的意识太浓,又常常自以为是,尤其排斥老师以上对下的权威命令的指导方式。我的儿子在读初中,在管教上也很使我为难,到底用什么方法可以和他们平等自由的沟通心理问题呢?刚好学校领导组织了艺术心理分析的讲座,在好奇心驱使下,我就画了“认真而专注的房屋”的自我投射作品。在这张作品里,房子是主角,配角则是道路、太阳、云朵,至于花和草则充当背景。“认真而专注的房屋”占据了中间和右边的大部分面积,且结构完整有力,象征内在能量是充足的,桃红色的房子是热情温暖的外在表现,双扇门是象征她的生活重心以家人为主,把手则是暗示自己有能力控制情绪的表达,圆形的窗户是女性化的表征,屋顶的窗口有注重对外沟通的倾向,此外房顶上的烟囱,暗示她注重家庭中的温暖关系。门前的弯路,暗喻丢掉一些僵化的自我意识,转个念头自然就有方向去处理显现的问题。太阳很大且光线充足,显示她需要外界的支持与接纳,才能更增强自我的能量。云朵在其头上及身后,可能暗示现在的她正为某事而烦恼(过去发生的事或与家人有关的)。事实上,这是一幅“寻求他人支持才能完成工作使命”的自我形象画。

真是感到不可思议,“认真而专注的房屋”正是我当下的自我表白,希望我能学会去运用它,以艺术心理分析的方法和学生们及我的儿子做交流,这是面向青少年最自由开放的心理沟通技巧。案例分析之三 小青房屋画的艺术心理分析

小青:30岁,某高校行政人员

她为作品命名为:感情的房屋

我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学校服务,目前已到了适婚的年龄,但还未遇到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父母老是催促我什么时候带男朋友回老家见面好决定婚事,所以每到过年回家时,很怕家中长辈的过分关心,造成我心理上的沉重负担。最近通过网络交往了一个对象,感觉还行,至于婚姻大事则没有考虑到,实在是不想为结婚而结婚,因此我画了“感情的房屋”,代表我目前的心境。这张画面的主角是“感情的房屋”,配角有一男一女、一对水鸭,背景则有山脉、针叶林、草地、小路、河流、小鱼、太阳。居中的房屋,大小适中,但是过于强调屋顶上的网状瓦片,表示想极度控制烦恼的意味。两个“空洞”的窗户,就像是没有眼球的双眼,说明了对于结婚的事情到现在为止,还看不出眉目。下方有双扇门,是内在盼望有个伴侣的象征。前方的小路,暗示通往内心的管道,有一男一女往前方走去,但双方的形象交代不清,可看出她现在与对方的关系进展还没有成熟。前面的一对水鸭是自我未来结婚的幻想,但它们的方向往左,所以不成现实。后方的三角形山脉是自我压抑的影射,四周的针叶林是保护自己的代替品,有缺乏安全感的暗示,中间的鱼群数目相同但方向相反,则是内在心理需要在婚姻路上求得理性与感性间的平衡。事实上,这是一幅要自己看清对方的自我形象画。

这种画与话的交流,是留有证据的旁白,是真实不虚的,它自发地察觉了我的感情世界,也明了此刻什么是我最需要建立的“感情的房屋”。案例分析之四 小叶房屋画的艺术心理分析

小叶:28岁,某幼儿园老师

她为作品命名为:我的家

我刚新婚不久,现在和婆婆住在一起。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自己从小就是父母的最爱,没有受到什么挫折,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总感觉婆媳之间的相处很有问题,但是老公并没有用心处理我和婆婆的沟通障碍,直到我忍受不了时,才会介入我们的事情。我想借着画画,把心中的感觉表达出来。于是,“我的家”房屋画现身了。这张作品的主角是“我的家”,配角是作者、先生、婆婆,背景包括云朵、花朵、蝴蝶、太阳、立交桥等。“我的家”是个房屋平面图,左方是她的婆婆,右方是她本人,右下方则是她的老公。她用这种构图方式,是强调自己所处的位置,也象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她正好位于画面的中心位置)。由于婆婆与她之间的物理距离是最远的,所以我们“看”得非常清楚。她的老公在看电视,对于她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想深入理解,也不去主动调和双方的心结。她的头顶上有个大朵云,象征挥之不去的阴影(不良代沟),大门开在最左方,离她的距离最远,表示婆婆才是一家之主(婆婆说了算)。下方的三朵花,她是最大朵,再次印证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左下的蝴蝶需要自由自在,但并不能实现(力量太小),右侧的立交桥是弯曲的,暗示她只有用间接委婉的沟通方式才能和婆婆的交流畅行无阻。事实上,这是一幅要自己换个走法才能走出沟通困难的房屋画。

我感觉美妙极了,一幅“我的家”解开了我心理上的矛盾冲突现状,可从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我的实际生活状态,感谢艺术心理分析师的用心指引。案例分析之五 小雅房屋画的艺术心理分析

小雅:26岁,某证券公司经纪人

她为作品命名为:静谧的小屋

我与男朋友已交往两年,他希望我能定下来,但我并不急于结婚,还想在事业上多冲刺几年,我不知道他还会等我多久,只能被动地等待他的答案。想想现在一个人的生活也是不错的,两人世界真是我当下最需要的吗?因此,我画下“静谧的小屋”作为艺术心理分析的作品。这张画的主角是“静谧的小屋”,男与女、小径、大树是配角,花和草则是背景。她的“静谧的小屋”位于左方,屋顶以重复线条的三角形表示,有压抑自我的想法产生。房屋的线条也是以此手法画成,可见共筑爱的小窝是有困难的,另外的情境是男方在看电视,女方在右上方看书,显示出两性间的互动情形是僵化的,有沟通不足的地方。左方的大窗线条非常轻,暗示她对于这份感情的发展趋势没有十拿九稳的肯定看法。右边的单扇门没有把手,反映出她的被动接受性(若真爱我就请等我)。门前的小径线条非常犹豫,而且又被花圃所隔断,意味着她与他的交往前景是中断的,这是她所惧怕的未来现实。最右边的大树是自我的另一个投射,只画了左半边,树上有许多的果实,表示目前的她想法太多且没理出头绪。树干上细小的条纹,是情绪困扰的显现(对将来的感情发展缺乏自信)。事实上,这是一幅要自己主动决定心情快乐的房屋画。

看着自己的作品,我终于承认两人继续走下去的可能性很低,还是自己主动提出分手的建议,应该对双方都是比较好的。借由“静谧的小屋”,让我发现最适合自我的发展方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