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帅传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4 21:50:58

点击下载

作者:刘文英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将帅传奇

将帅传奇试读:

序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历程,推进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推进了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文化是立国之根,实现中国梦也是我国文化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并最终体现在文化的发展繁荣。习近平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要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

如今,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攻坚和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面对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面对各种眼花缭乱的现代传媒,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传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浩浩历史长河,熊熊文明薪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滚滚黄河、滔滔长江,是最直接源头,这两大文化浪涛经过千百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融合以及沉淀,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中华文化曾是东方文化摇篮,也是推动世界文明不断前行的动力之一。早在500年前,中华文化的四大发明催生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地理大发现。中国四大发明先后传到西方,对于促进西方工业社会发展和形成,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总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深,蕴含丰富宝藏。我们要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首先要站在传统文化前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弘扬和发展五千年来优秀的、光明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现象,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来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价值、文化形态与文化风采。

为此,在有关专家指导下,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撰了本套大型书系。主要包括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伦理道德、古风古韵的建筑遗存、深具内涵的自然名胜、悠久传承的历史文明,还有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

本套书系的特点是全景展现,纵横捭阖,内容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语言通俗,明白晓畅,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韵,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知识性和延伸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中华儿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2014年4月18日

上古时期——兵家智谋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上古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各诸侯国间战争规模的扩大和战争方式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指挥作战的专职军人,他们都是各个诸侯国所倚重的优秀兵家。堪称兵家的人总是智勇兼备,用兵布阵正奇相依,变化无穷,而春秋时期将帅们的战争实践,代表了我国上古时期实战的最高水准。有英雄的民族是值得骄傲的。

兵学鼻祖孙武

孙武(约前535~?),字长卿。生于春秋时期齐国乐安,即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或说广饶。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13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孙武也被后人尊称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影响。■兵学鼻祖孙武雕像

孙武原来是齐国人,由于避难到了吴国。为了施展生平所学,他拿着自己所著的兵书,去求见吴王阖闾,让自己领兵打仗。阖闾想要伐楚,正需要孙武这样的人才,再加上有伍子胥的推荐,于是就接见了孙武。

阖闾和孙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觉得孙武是个难得的人才,最后正式任命孙武为大将。在孙武的严格训练下,吴军的军事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阖闾 (?~前496年),又称阖庐,姓姬名光。吴王夷末之子,又称“公子光”。春秋时吴国第二十四任君主,公元前514年至公元前496年在位。著名政治家,同时也是春秋史上武功最强盛的霸主,兴盛吴国,大破楚国,称雄一时。■孙子的雕像

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吴国大夫伍子胥和上任不久的大将孙武,指挥吴军攻克了楚的属国钟吾国、舒国。

这时,阖闾想要攻克楚都郢,孙武认为这样做不妥,便进言道:“楚军是一支劲旅,非钟吾国和舒国可比。我军已连灭两国,现在人疲马乏,军资消耗很大,不如收兵,蓄精养锐,再等良机。”

吴王听从了孙武的劝告,下令班师。

伍子胥也完全同意孙武的主张,并向阖闾献策说:“人马疲劳,不宜远征。不过,我们也可以设法使楚人疲困。”

于是伍子胥和孙武共同商定了一套扰楚、疲楚的计策,对楚国进行轮番袭击。弄得楚国连年应付吴军,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费,国内十分空虚,属国纷纷叛离。吴国却从轮番进攻中抢掠不少,在与楚国对峙中完全占据上风。

公元前506年,楚国攻打已经归附吴国的蔡国,这便给了吴军伐楚的借口。阖闾和伍子胥、孙武指挥训练有素的3万名精兵,乘坐战船,直趋蔡国与楚国交战。

楚军见吴军来势凶猛,不得不放弃对蔡国的围攻,收缩部队,调集主力,以沔水为界,加紧设防,抗击吴军的进攻。■伍子胥 (?~前484年),名员,字子胥。周代春秋末期吴国大夫,谋略家和军事家。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遂成为诸侯一霸。后来,继承王位的吴王夫差听信谗言,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沔水 又名汉水、襄河,初名漾水,也称漾川。现在称汉江。《尚书·禹贡》记载:“番冢导漾,东流为汉。”即指此。为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是汉朝的发祥地,“大汉民族”、“汉文化”、“汉学”、“汉语”这些名称,都是因有了汉朝才定型的。

不料孙武突然改变了沿淮河进军的路线,放弃战船,改从陆路进攻,直插楚国纵深。

伍子胥问道:“吴军习水性,善水战,为何改从陆路进军呢?”

孙武告诉他说:“用兵作战,最贵神速。应当走别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个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迟缓,楚军必然乘机加强防备,那就很难破敌了。”

就这样,孙武在3万名精兵中选择了强壮敏捷的3500名为前阵,身穿坚甲,手执利器,连连大败楚军,随后攻入楚国的国都郢。

孙武以3万名军队攻击楚国的20万大军,获得全胜,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

然而,这时越国乘吴军伐楚之机进攻吴国,秦国又出兵帮助楚国对付吴军,这样,阖闾不得不引兵返吴。此后,吴又继续伐楚,楚为避免亡国被迫迁都。

孙武在帮助阖闾西破强楚的同时,还计划征服越国。只是当时时机未到,正在抓紧准备。■古代战争图

公元前496年,阖闾不听孙武等人的劝告,不等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就仓促出兵想要击败越国。不料,勾践主动迎战,施展巧计,把吴军杀得大败,吴军仓皇败退。

阖闾也被越大夫灵姑浮挥戈斩落了脚趾,身受重伤,在败退途中,死在陉地。后葬苏州虎丘山。

阖闾去世后,由太子夫差继承王位,孙武和伍子胥整顿军备,以辅佐夫差完成报仇雪耻大业。

公元前494年春天,勾践调集军队从水上向吴国进发,夫差率10万名精兵迎战于夫椒。

在孙武、伍子胥的策划下,吴军大败越军。勾践只得向吴屈辱求和,夫差不听伍子胥劝阻,同意了勾践的求和要求。夫差 (?~前473年),又称吴王姬夫差,阖闾之子。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国君,公元前495年至公元前473年在位。在位期间,开凿邗沟,发展长江下游经济文化,破越败齐,称霸一时。■《孙子兵法》陶简

吴国的争霸活动在南方地区取得胜利后,便向北方中原地区进逼。

公元前485年,夫差联合鲁国,大败齐军。

公元前482年,孙武随同夫差又率领着数万名精兵,由水路北上到达黄池,与晋、鲁等诸侯国君会盟。吴王夫差在这次盟会上,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争得霸主的地位。

孙武精心训练军队和制定军事谋略,对夫差建立霸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夫差渐渐自以为是,不再像以前那样励精图治,对孙武、伍子胥这些功臣不再那么重视,反而重用奸臣伯嚭。

与此同时,越王勾践为了消沉吴王斗志、迷惑夫差,达到灭吴目的,一方面自己亲侍吴王,卧薪尝胆;一方面选送美女西施入吴。

西施入吴后,夫差大兴土木,建筑姑苏台,日日饮酒,夜夜笙歌,沉醉于酒色之中。

孙武、伍子胥一致认为,勾践被迫求和,一定还会想办法伺机报复,故必须彻底灭掉越国,绝不能姑息养奸,留下后患。但夫差听了奸臣的挑拨,不理睬孙武、伍子胥的苦谏。■西施 本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绍兴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西施也与南威并称“威施”,均是美女的代称。吴越争霸中,西施是勾践迷惑夫差的一件重要工具。黄池 在河南省封丘县城南。据《封丘县志》记载:“(周穆王)东游于黄泽。歌曰:黄之池,其马喷沙,黄之泽,其马喷玉。”故春秋时叫黄池。历史上有名的“黄池之会”就在这里举行。现在仅存古黄池碑一通,并建砖砌碑楼加以保护。

由于伍子胥一再进谏,夫差大怒,制造借口逼其自尽。伍子胥自尽后,夫差又命人将他的尸体装在一只皮袋里,扔到江中,不给安葬。

伍子胥的死,给了孙武一个沉重的打击。他的心完全冷了。他意识到吴国已经不可救药。孙武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于是便悄然归隐。

隐居吴都郊外的孙武由此更加看清自己的前途,他在隐居之地,一边灌园耕种,一边写作兵法,终于完成了兵法13篇。

孙武死后,他的后世子孙孙膑把孙武的用兵思想广为传播并发扬光大。■孙膑 孙武的后代。我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阅读链接有一次,吴王阖闾问孙武能不能训练女兵,孙武说可以,于是吴王便拨了100多名宫女给他。孙武把宫女编成两队,用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当队长,然后交给她们一些军事基本动作和口令。但孙武连续两次发令时,宫女们都只顾嬉笑,不听指挥。孙武便下令把队长拖去斩首。吴王向孙武求情,但孙武坚持认为,任何人违犯了军令都该接受处分,结果还是把队长给杀了。宫女们见他说到做到,都吓得脸色发白。第三次发令,没有一个人敢再开玩笑了。

兵家代表吴起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生于卫国左氏,即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他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军事统帅,政治家和改革家。他是兵家代表人物。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吴起一生历侍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他著有《吴子》一书,《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我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影响性。■战国最为出色的战将吴起画像

吴起是战国时期卫国人,他为了有所建树,曾经在鲁国拜孔子的徒孙曾申为师,后来又去魏国拜“孔门十哲”之一的子夏为师。

吴起在鲁国时,齐国于公元前412年进攻鲁国,鲁穆公想用吴起为将,但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对他有所怀疑。吴起由于渴望当将领成就功名,杀了自己的妻子,表示不倾向齐国,史称“杀妻求将”。

鲁穆公终于任命他为将军。

吴起治军严于己而宽于人,与士卒同甘共苦,因而军士皆能效死从命。

吴起在奉命率军与齐国作战时,他率领军队到达前线后,没有立即同齐军开仗,表示愿与齐军谈判,先向对方示弱,以老弱之卒驻守中军,给对方造成一种弱势和胆怯的假象,用以麻痹齐军将士。■春秋战国战争图鲁穆公 (?~前376年),姓姬名显。战国初期鲁国国君,是鲁国第二十九任君主。他在位33年。在位期间,他注重礼贤下士,曾隆重礼拜孔伋,即子思,咨以国事;容许墨翟在鲁授徒传道,组织学派,使鲁国一度出现安定局面。

齐军见状,就放松了警惕。没想到,吴起出其不意,以精壮之军突然向齐军发起猛攻。齐军仓促应战,一触即溃,伤亡过半。鲁军大获全胜。

吴起战场胜利,获得了鲁穆公的高度重视,认为吴起的才干非常高。

吴起得势引起鲁国群臣的非议,一时流言四起。

有些人在鲁穆公面前中伤吴起说:“吴起是个残暴无情的人。他小时候,家资十全,他想当官,从事游说活动没有成功,以致家庭破产。“乡邻都耻笑他,吴起就杀了30多个诽谤他的人,逃出卫国而东去。现在,鲁君对他有怀疑,他就杀了自己的妻子以争取做将军。“鲁国是个小国,一旦有了战胜的名声,就会引起各国都来图谋鲁国了。而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用吴起,就是抛弃了卫国。”■魏文侯 (?~前396年),姓姬名斯,一曰都。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在位时礼贤下士,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为将。这些出身于小贵族或平民的士开始在政治、军事方面发挥其作用,为魏国的强大作出了贡献。■李悝画像

鲁穆公听信了谗言,就对吴起产生了疑虑,最后辞退了吴起。

吴起离开鲁国后,听说魏文侯很贤明,想去凭本事游说他。

文侯问大臣李悝说:“吴起为人如何?”

李悝说:“吴起贪图荣名,但他用兵,连司马穰苴也不能超过他。”

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将军。吴起率军攻打秦国,只一战,就连续攻克秦国5座城邑。

魏文侯因吴起善于用兵,廉洁而公平,能得到士卒的拥护,就任命他为西河一带的守将,抗拒秦国和韩国。

公元前409年,吴起攻取秦河西地区的两座城池并加以维修。次年,攻取秦的西河属地多处,置西河郡,任西河郡守。阴晋之战 公元前389年,秦军为夺取被魏占领的河西地区,而动用50万大军攻魏。魏军在名将吴起率领下,在阴晋以少胜多,击败了10倍于己的秦军,保卫了河西战略要地,遏制了秦军东进的势头。这场战役也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古代战争场景

这一时期,吴起曾与诸侯大战76次,全胜64次,开拓领地上千里。特别是阴晋之战,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

吴起镇守西河期间,强调兵不在多而在于“治”。他首创考选士卒之法:凡能身着全副甲胄,执12石之弩,背负矢50个,荷戈带剑,携3天口粮,在半日内跑完百里者,即可入选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赋和田宅租税。

选定“武卒”后,吴起又对他们进行严格训练,使之成为魏国的精兵之师。在训练中,他主张严刑明赏、教戒为先,认为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虽有百万之军也无益。■吴起画像魏武侯 (?~前370年),姬姓,魏氏,名击。战国初期魏国国君与中原霸主。魏文侯之子,前395年至前370年在位。他是三家分晋后魏国的第二代国君,在位期间将魏国的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魏武侯虽在作战指挥上与其父魏文侯不相上下,但在用人方面就大大逊色于其父魏文侯。

吴起做将军时,和最下层的士卒同衣同食。睡觉时不铺席子,行军时不骑马坐车,亲自背干粮,和士卒共担劳苦。

士卒中有个人生疮,吴起就用嘴为他吸脓。这个士卒的母亲知道这事后大哭起来。

别人说:“你儿子是个士卒,而将军亲自为他吸取疮上的脓,你为什么还要哭呢?”

母亲说:“往年吴公为他父亲吸过疮上的脓,他父亲作战时就一往无前地拼命,所以就战死了。现在吴公又为我儿子吸疮上的脓,我不知他又将死到那里了,所以我哭。”

魏文侯死后,吴起继续效力于他儿子魏武侯。武侯曾与吴起一起乘船顺西河而下,船到中流,武侯说:“这么壮美的山河又能如此险要,这是魏国的宝贝啊!”

吴起对他说:“国家最宝贵的是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地形的险要。治理国家在于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地形的险要。如果君主不讲德行,就是一艘船中的人也都会成为敌国的人。”■周代的陶兵俑百越 我国古代南方越人的总称。分布在浙、闽、粤、桂等地,因部落众多,故总称为百越。秦汉时,相关史籍则泛称中国南方的民族为“越族”,史称“北方胡、南方越”。由于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至迟在汉朝初期,百越族已经逐渐形成几个较强盛而明显的部分。

吴起又说了夏桀、商汤虽固守险地,因不施仁政最后被灭的例子,武侯听后很是赞同。

吴起任西河的守将威信很高,自然引起一些人的嫉妒。以前对吴起畏忌的公叔任相后,便想害吴起。

公叔有个仆人很有鬼点子,他知道公叔想除掉吴起,就说:“吴起很容易除掉。”

公叔说:“怎么办?”

仆人说:“吴起为人有节操,廉洁而重视声誉,你可以先向武侯说:‘吴起是个贤明的人,我们魏国属于侯一级的小国,又和强秦接壤,据我看,恐怕吴起不想长期留在魏国。’武侯必然要问:‘那怎么办呢?’你就乘机向武侯说:‘君侯可以把一位公主许配给吴起,他如果愿意留在魏国就必定欣然接受,如果不愿意留在魏国就必然辞谢。以此就可以探测他的想法了。’“然后你再亲自把吴起邀到你的府上,使公主故意发怒而轻慢你。吴起看见公主那样轻贱你,他想到自己也会被轻贱,就会辞而不受。”

公叔照计行事,吴起果然看见公主轻慢魏相就辞谢了武侯。武侯因而对吴起有所怀疑了。吴起害怕武侯降罪,于是离开魏国到楚国去了。

楚悼王平素听说吴起很能干,吴起一到楚国就被任为相。吴起严明法令,撤去不急需的官吏,王室家族非直系者也一律停用。节省下来的预算分配给士兵,增加士兵人数。

楚国的军队加强了,吴起就率军四面出击,南面平定了百越;北面兼并了陈国和蔡国,并击退了韩、赵、魏的扩张;向西征伐了秦国。扩大了领地,增强了国力。

楚悼王非常的高兴,把一切政事都交给吴起处理。

吴起实行的改革,打破了皇孙、贵族及一些官吏养尊处优、骄横跋扈的局面,因此他们对吴起恨之入骨。楚悼王却在这时一病不起,很快去世。楚肃王 原名熊臧,楚悼王子。在位期间,蜀伐楚,取兹方,即今湖北省松滋,楚被迫筑扦关,即今湖北省宜昌市西,进行防御。公元前375年,魏攻楚,战于榆关,即今河南省中牟西南,韩国乘机而攻灭郑国,并迁都至郑,即今河南省新郑。■吴起塑像

公元前381年,那些仇视吴起的人趁机叛乱,杀进宫来。吴起见难以逃命,就趴在楚悼王尸体上不起来。叛军一阵急箭,将吴起活活射死,但也有不少箭射到了楚王身上。

楚悼王的儿子戚即位,这就是楚肃王。他认为射杀父王的尸体是大逆不道的,于是就追究作乱之人的责任,杀了叛乱之人为吴起报了仇。后人都称赞吴起的智慧,认为他死后还能为自己报仇。

吴起在指导战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把这些经验深化为军事理论。《汉书·艺文志》著录《吴起》48篇,已佚,今本《吴子》6篇包括《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变化》、《励士》,是后人所托。《吴子》的主要谋略思想是“内修文德,外治武备”。这些军事思想和战争谋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链接魏武侯让田文为相,吴起心里不服,就和田文比功劳。吴起说:“统领三军,管理各级官员,镇守西河地区,这三方面,你比我怎样?”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那为什么你的职位比我高?”田文说:“国君年少,全国忧虑,大臣没亲附,百姓不信赖,在这个时候,是由你来任相合适,还是由我来任相合适呢?”吴起沉默了很久,然后说:“应该由你来任相。”田文说:“这就是我所以职位比你高的原因。”吴起这才知道自己不如田文。

赫赫战神白起

白起(?~前257年),他是楚白公胜之后,故又称公孙起。生于战国时的郿,即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他是战国时期秦国兵家奇才,曾立下赫赫战功。他是我国历史上自孙武和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和统帅。他十分善于用兵,《史书》记载他“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他一生共征战37年,未尝一败,可见他的神奇性秦国最终能一统天下,和白起征战数十年取得的赫赫战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他为秦国开国功臣。■秦国名将白起画像

公元前294年,秦昭襄王任命白起为左庶长,率军攻打韩国的新城。第二年,白起升任左更并出任主将。同年,韩、魏两国联军进驻伊阙与秦军对峙。■古代人物战争塑像秦昭襄王 (前325年~前251年),嬴姓,名则,一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弟。谥号“昭襄王”。在位期间,秦国继续扩张。昭王在位时间长久,任用包括魏冉、范雎、白起等名臣,治军备战,富国强兵,使秦国奠定了将来一统天下的基础。左庶长 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级。左庶长是秦国沿用了几百年的官名,是最有实权也是最重要的军政大臣。在秦国的两个庶长中,左庶长为首,右庶长次之。商鞅曾担任左庶长职务。

在抗击韩、魏两国联军的战争中,秦国方面兵力不及韩、魏联军的一半。联军方面韩军势单力薄,希望魏军主动进攻,而魏军倚仗韩军精锐,想让韩军打头阵。

秦军主将白起利用韩、魏两国联军想保存实力、互相推诿、不肯先战的弱点,先设疑兵牵制韩军主力,然后集中兵力出其不意猛攻魏军。

魏军的战败,致使韩军溃败而逃。秦军乘胜追击,取得大胜。

在伊阙之战,秦军共斩首24万,占领5座城池。魏军主将公孙喜被俘后遭处决。白起因功升任国尉。

稍后,白起趁韩、魏两国在伊阙之战惨败之机,率兵渡过黄河,夺取了安邑至干河的大片土地。

公元前292年,白起升任大良造,率军攻打魏国,夺取魏城;攻下垣邑,但没有占领。

公元前291年,白起率军攻打韩国,夺取了宛、叶。公元前289年,白起率军夺取了蒲阪、皮氏等魏国大小城池61座。

公元前282年,白起率军攻打赵国,夺取了兹氏和祁。次年,又夺取了蔺和离石。

公元前280年,白起再次攻打赵国,夺取了代和光狼城。

这时,白起在分析了秦楚两国形势后,决定采取直接进攻楚国统治中心地区的战略,于公元前279年率军沿汉水东下,攻取沿岸重镇。

白起命秦军拆除桥梁,烧毁船只,自断归路,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信心,并在沿途寻找食物,补充军粮。而楚军因在本土作战,将士只关心自己的家庭,没有斗志,因而无法抵挡秦军的猛攻,节节败退。

秦军长驱直入,迅速攻取汉水流域要地邓城,直抵楚国别都鄢城。鄢城距离楚国国都郢很近,楚国集结重兵于此,阻止秦军南下。■古代战争场景大良造 又称大上造。秦孝公时为秦国国内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秦惠文王之后为爵名,位列二十等军功爵制第十六位。秦国一些立有军功者或名臣都获封大良造,如商鞅、公孙衍、白起等。

就在秦军久攻不下之时,白起利用蛮河河水从西山长谷自城西流向城东的有利条件,在鄢城500米处筑堤蓄水,修筑长渠直达鄢城,然后开渠灌城。经河水浸泡的鄢城东北角溃破,城中军民淹死数十万人。

攻克邓、鄢城后,白起又率军攻占西陵。随后不久,白起随秦昭襄王参加了渑池之会。

公元前278年,白起再次出兵攻打楚国,攻陷楚国国都郢,烧毁其先王陵墓夷陵,向东进兵至竟陵,楚顷襄王被迫迁都于陈。■古代战争蜡像楚顷襄王 简称楚襄王,姓名熊横。楚怀王之子,生母郑袖。楚顷襄王在位期间,淫乐无度,“群臣相妒以功,谄谀用事”。秦昭襄王诈以公主许配给楚顷襄王,屈原长跪城外力谏不果。秦军趁顷襄王开城迎亲,长驱直进,攻入楚都郢,时为前278年。屈原投河自尽。

此战秦国占领了楚国洞庭湖周围的水泽地带、长江以南以及北到安陆的大片土地,并在此设立南郡。白起因功受封为武安君。

公元前277年,秦昭襄王任命白起为主将、蜀郡郡守张若为副将,夺取了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在春申君的调解下,秦昭襄王才与楚国结盟休战。

公元前262年,秦军向东进攻,赵王派老将廉颇镇守长平。秦军不断挑战,廉颇坚守不出,双方长久相持。秦军散布廉颇要谋反的谣言,目的是让赵王换掉廉颇。赵王果然上当,派赵括来代替廉颇。

赵括只懂得纸上谈兵,没有多少实战的经验,轻敌出击。秦国大将领白起设伏兵包围赵括军队,并截断赵军粮道。秦昭襄王亲至河内,悉发成年男子到长平助战。赵军被围困46天,粮草断绝,拼死突围,赵括被射死,白起坑杀赵降兵40余万。赵括 (?~前259年),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他熟读兵书,但不晓活用。于长平之战后期代替廉颇担任赵军主帅,由于指挥错误而使得赵军全军覆没,自己也冲阵战死,赵军40万人尽数被秦将白起活埋。■古代战争蜡像

这场战争由于秦取得全胜,由其统一的形势已不可逆转,从此急转直下。长平之役,标志着以列国林立、兼并战争频仍为时代特征的战国一代行将终结,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大帝国就要来临了。

后来,白起因主张放弃攻打赵国,与秦昭襄王意见相左。秦昭襄王不听从白起的劝告,于公元前258年派兵攻打邯郸。赵国军民奋起反抗,秦军主将阵亡,最后也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此时,秦昭襄王又派人动员白起说:“现在赵国士兵死于长平之战的有十分之七八,赵国虚弱,希望您能领兵出战,一定能消灭赵国。您以少敌多,都能大获全胜,更何况现在是以强攻弱,以多攻少呢?”

白起说:“秦国在长平大败赵军,不趁赵国恐慌时灭掉它,反而坐失良机,让赵国得到时间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现在赵国军民上下一心,上下协力。如果攻打赵国,赵国必定拼死坚守;如果向赵军挑战,他们必定不出战;包围其国都邯郸,必然不可能取胜;攻打赵国其他的城邑,必然不可能攻下;掠夺赵国的郊野,必然一无所获。我只看到攻打赵国的危害,没有看到有利之处。”白起从此称病不起。

秦昭襄王听到派去的人回来汇报,极为震怒,说:“没有白起我就不能消灭赵国吗?”

于是发兵攻打赵国。结果秦军包围赵都邯郸八九个月,死伤人数很多,也没有攻下。

赵军不断派出轻兵锐卒,袭击秦军的后路,秦军损失很大。这时白起说:“秦王不听我的意见,现在怎么样了?”

秦昭襄王得知后大怒,亲自去见白起,强迫他前去赴任。咸阳 地处“八百里秦川”的腹地,是陕西省第三大城市,我国著名古都之一,为我国第一帝都。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渭河北岸,九嵕山之南,因山南水北俱为阳,故名咸阳。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咸阳即成为全国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的中心。■白起塑像

白起叩头对秦王说:“我知道出战不会取得成功,但可以免于获罪;不出战虽然没有罪过,却不免会被处死。希望大王能够接受我的建议,放弃攻打赵国,在国内养精蓄锐等待诸侯内部产生变故后再逐个击破。”

秦昭襄王听后转身而去。

秦昭襄王免去了白起的官爵,将其贬为普通士卒,命其离开咸阳。但白起患病,没有立即动身。过了3个月,前方秦军战败的消息接踵而来,秦昭襄王更加愤怒,于是驱逐白起。■秦代兵俑祭祀 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更是儒教礼仪中最重要的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对象分为3类:天神、地祇、人鬼。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祭祀的法则记载于儒教圣经《周礼》、《礼记》中,并有《礼记正义》、《大学衍义补》等经书进行解释。

白起走出咸阳西门5千米,接到秦昭襄王派使者赐给他的一把剑,命他自尽。

白起仰天长叹道:“我到底有什么过错竟落得这般结果?”

过了一会儿又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国投降的士兵有几十万人,我用欺诈之术把他们全都活埋了,这足够死罪了。”

白起随后自杀。白起被赐死后,秦国人都同情他有功无罪而死,大小城邑都祭祀他并自发在咸阳为其修建祠堂。至秦朝建立后,封其子白仲于太原,白起的后代子孙世代为太原人。

后人总结出白起作战有4个特点:一是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

二是为达到歼灭敌人的目的,强调对敌人穷追猛打,较孙武的“穷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战胜利后追残敌不过5千米,显然前进一步。

三是重视野战筑垒工事,先诱敌军脱离设垒阵地,再在预期歼敌地区筑垒阻敌,并防其突围。此种以筑垒工事作为进攻辅助手段的作战指导思想,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

四是精确进行战前料算,不论敌我双方军事、政治、国家态势甚至第三方采取的应对手段等皆有精确料算,无一不中,能未战即知胜败。故而司马迁称赞白起为“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白起是我国历史上战功最辉煌的将军,战国时期最为显赫的大将,征战沙场35年。《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说,因为白起的存在,六国不敢攻秦。一个将领到了这样的一种地步,这在战争史上是很少见的。他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举世之功。阅读链接白起的父亲曾经随秦军四处征战,建立过不少战功。自从有了儿子,他便给儿子取名为“起”,希望儿子将来能够像战国名将吴起那样所向披靡,屡立战功。当白起刚刚成年的时候,父亲就把他送进军营,使他从小就受到军旅的熏陶。白起不负父望,从小就酷爱军事,加上他聪明好学,勤于思考,喜欢研究各家兵法,又长期生活在军旅之中,既有军事理论,又具实践经验,久而久之,便熟练掌握了军事这门艺术,成了一位用兵如神的杰出将领。

智勇战将王翦

王翦,生于战国时期关中频阳县,即今陕西省富平县。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是秦国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材。王翦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王翦一生征战无数,战必胜、攻必取,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谋。他毕生的代表一战就是用60万大军对楚的大战,这一战成了三十六计中“以逸待劳”这一计的典型战役,成为了我国古代最经典的战例之一,一直为人们所传颂。■秦大将军王翦像

秦昭襄王时破赵国都城邯郸,秦始皇时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白起、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白起自杀后,秦昭襄王拜王翦为将,来统领大军。

在拜将之日,王翦在朝廷上大声地说了自己的意见:“我们不能等,韩魏赵虽然战胜了大秦的军队,但是他们因此也元气耗尽了。他们更需要停战休养生息。虽然我们伟大的秦军也遭受一些挫折,但是我们的元气未损,同时士气不衰反涨。“更重要的是今年巴蜀谷米大熟,而东方六国正在遭遇蝗虫灾害,他们的国力下降,而我们的国力上升。现在正是我们灭掉六国的最好的时机,时不我待。大王,我们出兵吧!”■秦代兵马俑

秦昭襄王马上应允。于是,就在秦军包围赵都邯郸数月、损兵折将退却后不久,王翦率领30万大军在各州县充足的粮草辎重供应下,只携带了轻便的武器就出关而去。

此时,秦军重装都已经在各地的前沿等候王翦了,等王翦轻骑军一到,人马再和武器结合,就形成了秦军战无不胜的战斗力。

秦军此来,一因秦昭襄王亲征;二因王翦为将,兵势极盛,锐不可当。而王翦又是一个善于斗心的战将,往往秦军军力未到,声势就先一步威慑赵军了。

赵军在强大的秦军面前一触即溃。几乎兵不血刃,9座赵城被取下。面对孤城邯郸,王翦实行了三面的包围。终于在被困341天后,已经饿得面黄肌瘦的赵国都城邯郸人出城门投降了。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开始亲政。他雄心勃勃,决心乘胜追击,吞并六国,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

楚国地处江南,地大物博,兵源丰富,是个强劲的敌手。这次伐楚,秦王政不得不格外谨慎。

那么选谁挂帅出征才能万无一失,一举成功呢?

秦王政经过反复筛选,认为只有两个人可以胜任:一个是年轻有为、血气方刚的李信;一个是身经百战、深谋远虑的老将王翦。权衡利弊,两人各有长短,秦王政一时犹豫不决。各位大臣又各持己见,莫衷一是。

于是秦王政决定亲自和两人当面对策,再作决定。

秦王政坐殿,问李信:“攻打楚国,需多少人马?”

李信昂首挺胸,十分自信地回答说:“不过20万!”

秦王政又回头问王翦。

王翦沉思片刻,回答说:“以臣之见,非60万人马不可。”

秦王政沉思了一会,笑了笑,对王翦说:“王将军到底是老了。”

秦王政即刻任命李信为帅,即日出征讨伐楚国。■秦始皇 (前259年~前210年),即嬴政,也称赵政。秦庄襄王之子。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王朝的建立者。在位37年,称王25年,称帝12年。他统一了古代我国,结束了当时四分五裂的局面,对我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翦看着秦王政对刚愎自用的李信深信不疑,必败无疑,本想再谏,又怕弄不好还会引起秦王政的怀疑,招来杀身之祸。就向秦王政请求告老还乡。

秦王政以为王翦年老无用,寒暄几句,也不强留。

李信一路耀武扬威,根本不把楚军放在眼里。

楚军看李信年轻气盛,如此狂妄,不觉心中暗喜。他们有意诱敌深入,佯装溃退。

李信求功心切,轻敌冒进,长驱直入。

楚军避实就虚,迂回运动,突然出击,切断其后路,使秦军首尾不能照应,连斩秦将7员。李信陷入楚军重围,多亏众将拼死相救,才得逃脱。

秦王政闻讯,十分震惊,这才恍然大悟,深悔自己耳目不明,用错了人,寒了老将军王翦的心。

秦王政亲率人马到王翦的故乡频阳,向王翦赔礼道歉。

王翦借口有病,不见。秦王政在频阳整整等候了3天。秦王政明白王翦有气,再三赔罪,但王翦仍不肯答理。

秦王政心想,按王翦的为人不该如此,于是说:“莫非将军有什么难言之隐?尽管说,朕一概答应就是了。”■王翦像(明人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