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懂一点职场心理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5 01:47:57

点击下载

作者:杨承清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每天懂一点职场心理学

每天懂一点职场心理学试读:

前言

虽然没有硝烟,但每天都上演着残酷的战争。这,就是职场。每一个在职场中打拼的人,都必须面对上司、同事、下属以及客户等各种人。那么,如何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打败对手,取得胜利呢?

心理学是一门探索科学奥秘,洞察他人内心的神秘学科,而职场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就是一门教人们深刻洞察职场人际关系,迅速掌握职场人际交往法宝的学问。

懂一点职场心理学,可以让我们懂得如何与上司、同事、下属以及客户等人相处,可以让我们迅速融入团队,可以让我们快速搞定客户,可以让我们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从而在职场中游刃有余,步步高升。

每一个职场中人都会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掌握职场心理学能够帮助你更快地实现它们。《每天懂一点职场心理学》从现代职场人常遇到的问题出发,通过深入浅出的事例,深刻精准的讲述,总结出诸多职场经验,为每一位职场中人指明了一条阳关大道。

那么,就让我们每天懂一点职场心理学,从而获得上司的青睐,赢得同事的尊重,受到客户的喜欢,在职场中走出一条宽阔的大道吧。

第一章 遵循成功心理学,做一个受欢迎的职场新人

利用首因效应,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指第一次与某人接触时给人留下的印象,也叫做首次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们的第一印象形成是非常短暂的,往往只有几秒或几十秒的时间,可就在这一眨眼的工夫,人们就已经对你“盖棺定论”了。首因效应提醒人们,别人会根据第一次见面时你的服饰、发型、手势、声调、语言等审视、评判你,由此决定你在他心里的位置。好的第一印象,能帮助一个人打开机遇的大门。20世纪90年代初,张正清在北美某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要毕业了。随着毕业时间的临近,张正清的压力越来越大,因为当时正逢经济萧条时期,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

张正清一贯注重个人形象,每次出门前,她总会根据场合的不同对自己精心装扮,特别是和人第一次接触,她非常注重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在一次专业学术会议中,张正清保持着一贯的得体装扮。在会议上,她举止大方,脸上时时带着微笑。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她努力用流利的英语。张正清的表现给一位跨国公司的老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政治家出身、实力强大的老总回去后,马上让人事部门给张正清打电话,问她毕业后能不能到他旗下的美国分公司工作。当然,他们会给张正清提供优厚的工资待遇和广阔的升职空间。

对于这样的好事,张正清当然求之不得。就这样,还没有毕业的张正清就被一家大公司给“预定”了。张正清多么幸运呀,她运用自己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成功地打开了事业的大门。

著名的心灵导师卡耐基说:“一个人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别人对你,或者你对别人都是一样。”的确,人们认识事物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在人们对你的一切都不了解的时候,绝大部分人都会根据个人的第一感觉做事,而你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往往会成为许多事情的关键。

中国女博士彭芳芳在巴林银行工作,尽管她能力很强,但并不能在银行享受相应的薪资待遇。这也让她的上司感到遗憾,他说:“我和人事部在招聘她的时候,她看起来像个再普通不过的女人,但进公司后,她的专业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不幸的是由于进来时公司给她的位置太低了,我们只能在那个基础上为她加薪。”

原来,在面试的时候,彭芳芳没有注意到第一印象的重要,还保持一贯朴素的装扮。因为准备不充分,自我展示的能力也很平凡,面试官根据这些给她在巴林银行安排了一个普通的职位。因为在面试时彭芳芳的能力被低估和忽视,尽管她的计算机能力出色,但她留下的那个普通、平凡的第一印象,却成为她日后事业发展的障碍。

很多资深的人力资源顾问认为,应聘时,能力再强也看不见,所以,第一印象起了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能不能赢得招聘单位的青睐,应聘者的精神面貌与衣着打扮占百分之七十。

应聘过程,往往只有几十分钟,甚至是几分钟,应聘者要想打动招聘方,关键是要摸清招聘者是怎么想的。最常见的成功招聘心理过程是:第一,应聘者看着舒服;第二,和他交流起来也舒服;第三,初步的能力判断;第四,接纳他。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步是建立在第一、第二步的基础上的。所以,只有给招聘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你才有机会成功晋级。

初入职场,应聘时一定要重视事前的积极准备、见面过程中的优雅谈吐、举手投足间的礼仪规范等,这样才能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以便顺利地进入自己喜欢的平台。

刘庄达曾去一家大型公司参加最后一轮应聘,主考官正是该公司的老总,刘庄达是最后一个应聘者。他满头大汗地坐到主考官面前,头上的汗珠不停地从额头上冒出来,满脸通红,一件白色T恤上还有几道黑色的脏印,给人一种拖沓的感觉。该公司的老总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说:“你是研究生毕业?”刘庄达点着头说:“是的。”接着,该公司的老总提出了几个专业性很强的问题,刘庄达回答得很好。

最终,老总经过再三考虑录用了他。第二天,刘庄达一上班,老总就把他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里,并对他说:“昨天,我在第一眼见到你的那一刻,心里已经否决了你,你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差,要不是你后来回答问题时的出色表现,你一定会被淘汰。”

刘庄达听后,红着脸说:“早晨起得晚了一点,正好又赶上堵车,怕耽误时间,所以就拼命地赶路,不料不小心又滑了一跤,所以时间虽然赶上了,却是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参加面试。”

老总听后严肃地对他说:“你刚毕业,出现这样的问题可以原谅,但以后一定要注意,第一次与人见面一定要注意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这也许会决定你的一生。”

美国勃依斯公司总裁海罗德说:“大部分人没有时间去了解你,所以你给他们留下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你才有可能开始你的第二步,如果你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不好,很多情况下,人们都会相信第一印象。对于寻求商机的人来说,糟糕的第一印象,意味着会失去潜在的机会,这种案例数不胜数。你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够抹去糟糕的第一印象。”通过首因效应,人们可以发现人人都有先入为主的心态,你给人们留下的第一印象,将成为你与他们进行了解的开端。所以,与其让别人慢慢地改变对自己不好的印象,倒不如把自己良好的形象,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展示给对方,迈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心理学认为,第一印象主要是根据性别、年龄、姿势、谈吐、表情、衣着等外在特征,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所以,在应聘过程中,首先要注重装扮得体,其次要注意举手投足的恰当。虽然第一印象在应聘中只发生在瞬间,却关乎你能否准确地把握住机会。

克服胆怯心理,大胆推销自己

如果你是一个求职者,你必须克服胆怯心理,而不是一味逃避。面试时,应该信心满满地介绍自己,即使遇到比自己强的竞争者,也一定要抱着“我不比你差”的积极心态来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在职场找到最好的位置。

有些人在求职的时候,面对激烈的竞争,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如别人,具有明显的胆怯心理。因为有这样的心理,很多人就会对学历、外表、工作经验产生某种依赖。他们会将自己所拥有的和自己的社会预期进行比对,这样一来,差距自然凸显了出来——胆怯心理由此产生了。如果应聘者对自己缺乏信心,那么他面对考官就会显得紧张,回答问题也结结巴巴、面红耳赤,不能很好地应对,这样的话,自然难以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所以,求职者一定要消除这种胆怯心理,只有保持自信,他才能敲开理想的职业之门。

杨澜是著名的成功女性,她的名字已经深深地烙在了中国观众的心目中。当年,中央电视台制作《正大综艺》节目,需要挑选一位有大学经历的女孩子做主持人。前来面试的女孩子有很多,杨澜就是其中的一位,但她并不被人看好。不过,凭借出众的气质,她一路过关斩将还是杀入了决赛。

最后,只剩下杨澜与另外一位连杨澜都承认的漂亮女孩子,主办方将从她们中间选择一人。当时的评委认为,杨澜虽然才华出众,但是还不够漂亮,是否用她还不能确定。杨澜非常明白自己的状况,但生性好强的她当时想:“即使今天不选我,我也要证明我是最好的。”

主办方出了两道考试题目:一是谈谈你将如何做这个节目的主持人;二是介绍一下自己。

对于第一个问题,杨澜是这么回答的:“我认为主持人的首要标准不是容貌,而是要看她是否有强烈的与观众沟通的愿望。我希望做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因为我喜欢旅游,人与人自然亲近的快感是无与伦比的,我要把自己的这些感受讲给观众听……”

在介绍自己时,杨澜说:“父母给我取‘澜’为名,就是希望我有像大海一样的胸襟,自强、自立,我相信自己能做到这一点……”

两个问题,杨澜用了半小时,她的回答语言流畅、思维严密,赢得了所有考官的赏识。这时,对于杨澜是否长得漂亮,大家已经不太在意了,大家已经被她的表现深深吸引住了。

杨澜后来回忆说:“说完后,我感到屋子里非常安静。今天看来,是我的气场把他们罩住了。”

最后,中央电视台决定正式录用她了,正是这次面试改变了她的一生。

杨澜的应聘经历告诉我们,哪怕所有人都不看好自己,我们也不能因此害怕,重要的是,自己不能不看好自己。在机会面前不胆怯,这是所有成功人士必备的素质。就像杨澜,如果她对那个漂亮女孩产生了胆怯心理,那么这个机会她可能就丢掉了。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不要胆怯,只有勇敢地表现自己、推销自己才能抓住身边的机会。

很多时候,人们会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出相应的目标和承担相应的工作,当他们遇见一个超出自己能力的工作时,往往会因为胆怯而选择回避。胆怯心理不仅会浪费时间,还会浪费很多机会,所以,胆怯心理对一个人的职业危害是相当大的。

胆怯,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胆怯并不可怕,心理学家已研究出许多战胜胆怯的方法,只要你去使用就一定能摆脱它带来的困扰,开辟一片广阔的职业前景。

汤姆是个孤儿,从小在福利院长大,他身材矮小,口齿也不是很清楚,所以,他一直很自卑。在他心里,自己是一个又笨又丑的乡巴佬。他没有信心去任何一家公司应聘工作。

现在汤姆已经30岁了,可是他还是一无所有。想想自己的未来,觉得一片黑暗,他想早早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在汤姆在生死之间徘徊之际,他的好朋友亨利跑过来告诉他:“我给你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汤姆。”“好消息从来就不属于我。”汤姆悲观地说。“不,汤姆,这个消息和你有关。有人说,拿破仑曾经有个孙子,但在一次意外中丢失了,根据人们的描述,我觉得他的孙子跟你很相像。我甚至敢肯定,你就是拿破仑丢失的孙子。”亨利兴奋地说。

汤姆听了,一下子激动起来:“我真的是拿破仑的孙子……”汤姆的脑海中浮现出身材矮小的爷爷发号军令和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情形,顿时觉得自己矮小的身材也充满了力量——从这一刻起,他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平凡人了。

第二天一大早,汤姆满怀信心,用拿破仑孙子的姿态昂首挺胸地走进一家大公司应聘,他很顺利地通过了面试,成为了公司一员。20年后,汤姆居然成为这家大公司的总裁。

有人说,汤姆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穷小子一跃而成为大公司的总裁,关键就在于他克服了自己的胆怯心理。试问,一个人若是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别人怎么会看得起他呢?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没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事情往往就成功了一半。

利用情感武器,让面试顺利通过

面试是求职的必经之路,应聘者能否在短暂的面试时间内,让考官对你产生好感,这是面试成功的关键。实践证明,有一些面试技巧能促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进而对考官的选择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一家外资企业招聘职员,大学毕业生柯有强前去面试。

很多人被刷了下来,听人说,考官是从部队里下来的,对应聘的人就像对他的士兵,可凶啦。

柯有强走进面试厅,正面坐着一位军人模样的考官,一张严肃的脸,没有一丝笑意,叫人不免紧张。

柯有强早就胸有成竹,他调整一下情绪,主动迎上去与他握手,说道:“您看上去不像经理,倒像个军人,因为我爸爸就是一名军人,军人的气质我最熟悉啦。”

他的这句话刚出口,对方脸上马上露出笑容,说:“我刚从部队退伍,做经理没多久。”

接下来的交流轻松多了,考官跟他聊了很多,柯有强顺利地通过了面试。

如果你首先表明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让对方觉得你与他有很多接近的地方,从而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意与你接近,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什么柯有强一句话就能让考官对他笑脸相迎?原来,这句话能产生奇效的原因就在于,当兵的人对自己的军旅经历通常倍感自豪,也十分珍视。柯有强赞赏的口吻无疑拨动了考官的心弦;说“我爸爸就是一名军人”,更是拉近了自己和考官的距离,所以考官对他像遇到战友那样感到激动和亲切,自然会采取相应的友好态度。

因为经历不同,所以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某种情结,比如母校情结,初恋情结等,人们会非常珍惜这些情结。所以,从对方的情结入手,就容易打开对方的心扉,办事就容易多了。

初入职场,在应聘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抓住考官的这种心理,这样,更容易让考官接纳你。

某机关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文秘和法律人才,人事处长亲自主持面试。

刘爽是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虽然专业不对口,但他还是希望能抓住这次机会。

那么,究竟能有什么办法赢得这场面试呢?刘爽开始动脑筋了。他了解到,这位人事处长出生在山区,当过民办教师,后来自学考上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机关工作。巧合的是,自己的经历和这位处长十分相似。

在面试现场,大多数考生只是谈自己的能力和取得的各种荣誉,但这些都没有引起处长的兴趣。从处长的表情看,应聘的人当中应该没有他中意的。

轮到刘爽面试时,处长说:“你先说说自己吧,不清楚的地方我再问你。”

刘爽道:“我说说我的人生经历吧,我2000年中师毕业参加工作,虽然只是一名收入微薄的乡村教师,但我还是一心一意地教孩子。在努力工作之余,我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大专学历。后来,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开始考研。”

这时,一直侧目倾听的处长把目光投向刘爽,在不经意中点着头。

刘爽继续说:“去过农村的人都知道,乡下信息闭塞,学习条件差,要想考研,难度有多大。但我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夜以继日地攻读,每天几乎只睡三四小时,凭借努力,我以很好的成绩考取了研究生。”“公务员特别需要这种毅力和吃苦精神,这是很重要的素质。不过,你的专业与我们不太对口。”处长用带有遗憾的口吻说。

刘爽说:“我觉得作为秘书,专业并不是最大的障碍。最重要的是我有没有不断学习的能力,但我的经历表明,我具有接受新事物、不断进取的个性特点。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好这份工作。”

处长点了点头。

两周后,刘爽接到了录用通知书。事后,处长告诉他:“你的经历陈述使我看到了自己,促使我下了录用你的决心。”

不难看出,刘爽在面试陈述中是用了一番心思的,体现了自身较高的情商水平。他善于寻找自己和处长的共同点,充分利用处长的心理,以自己的经历去拨动处长的心弦,成功地勾起对方的回忆,从而形成心灵共鸣,促使对方选择了他。

在面试中,任何能靠拢考官内心世界的言行,都可能成为打开对方心灵的通道,促进彼此之间的沟通。所以,面试时,除了要在自己身上下工夫以外,还可以了解考官的脾气、个性等,试着打“情感”牌,或许你会很顺利地通过面试。

那么,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我们如何才能打好“情感”牌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能够增加人际交往的吸引力,因此,那些有着相似经历和相似想法的人,往往容易相互吸引。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人的这一心理特征,找到自己与交往对象的某个“关联点”,比如,相近的信念、价值观、兴趣、爱好,甚至是相似的生长环境等,这些“关联点”或许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

摒弃从众心理,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不同的职业岗位有不同的性格要求,虽然每个人的性格都不能百分之百地适合某个职业,但在求职之前,我们一定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来培养、发展相应的职业性格。

职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企业而言,性格决定一个人适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和是否能达到一定的工作业绩,从某种程度上说,性格决定着个人事业能否获得成功。那种随大流找工作的方式,往往不会让自己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我们在求职时应该多一些思考,而不是盲目地跟着别人走。一份好工作需要一个人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和思考,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规划,这样才能在职场中站稳脚。大学毕业后,或者说失业之后,马上就会加入求职大军,投简历——面试——上岗。很少有人意识到,我们在求职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当:只要是待遇好的单位,往往不加思考就投出简历,面试过了就上岗,上岗之后就按照岗位要求工作。你要是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快就定下了工作,他们会说:“这有什么讲究吗?待遇好,大家都想进呀。”

程红大学毕业了,和很多同学一样,走出校门,就面临就业问题。同学们纷纷投入了发简历、实习、找工作之中。

看着昔日朝气蓬勃的同学为了投简历、面试而绞尽脑汁,程红萌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但是做什么呢?

有一天,她想买杯奶茶喝,但发现学校里的奶茶店并不多,喝不到奶茶的程红从中嗅到了商机。经过全面的考察之后,程红决定自己创业,她先到品牌奶茶店打工,学习卖奶茶的经验,半年之后,她回到学校,租了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店面,通过精心设计,一家时尚前卫、口味各异的奶茶店开张了。

因为自己就是这个大学毕业的,所以她更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喜好,她办理学生卡,定期推出“特价奶茶”,给予一定幅度的优惠等,她还在店内设计了小茶座,给老师和学生在课后沟通提供场所。

就这样,靠着一步步往前发展的思路,程红的奶茶店在校园里越来越受欢迎,而且,靠着这种成功的经验,程红还逐渐地往邻校发展。就这样短短一年的时间,当其他同学还在专业和入职的矛盾中选择的时候,程红已经发挥自己的优势,开了好几家奶茶店。当其他同学还在为生计奔波的时候,程红已经是一个为事业而奋斗的老板了。

程红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发简历、实习……而是对自己的职业多了一份思考。正是没有了这种“从众心理”,才使得她独辟蹊径,成为职场典范。

其实,每个人的特点各有不同,爱好什么,擅长什么,这些都是决定一个人职业方向的重要参考。选择职业,就像买衣服,只有适合自己气质的穿起来才漂亮。

江明宇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学的是企业管理专业,但他一直对证券投资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从大学三年级开始经常参加证券公司举办的各种投资大赛,而且还曾获过奖。江明宇打算大学毕业后找一份与证券相关的工作。可是,江明宇并没有如愿,毕业后,在父亲的安排下,他进了一家收入不菲的通信公司工作。但是江明宇对这份工作并没有兴趣,他的主要精力和兴趣一直在证券上,三四年后,他实在是熬不下去了,终于决定辞去工作。

父亲没有办法,只好让他进了一家投资咨询公司负责基金管理。几年之后,江明宇成功进入了这家投资咨询公司的高层,薪水是通信公司时的十倍。

像江明宇这样的案例在社会上并不少见。很多人求职的时候常常会感到郁闷:除了少数几个运气好的人能找到喜欢的工作和公司之外,大部分人会面临岔路口,要么选择工作要么选择公司。根据选择的不同,他们的未来也会有天壤之别。

所以说,选择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虽然市场中有很多的行业可以选择,然而,只有做自己最适合的才是最愉快的,也才是最容易做好的。

利用性别特征,用“异性效应”赢职场

在人际交往中,异性之间接触会产生一种相互吸引力和激发力,并能从中体验到难以言传的感情追求,从而对人的活动和学习起到积极的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为“异性效应”。在职场中,“异性效应”会让你的性别成为一种优势,不过,这要看你是不是会运用它。

上大学的时候,谢敏是院里数一数二的美女。她不仅外貌好、气质好,而且不骄不躁、勤奋好学,因此她不但受同学的欢迎,也受老师的器重。毕业找工作的时候,经老师的推荐,谢敏顺利进入国内一家大型机械厂。

虽然谢敏的工作是跟各种机械打交道,但身处以男同事为主的工作环境中,美女谢敏自然得到不少“绅士”的照顾,遇到重活、脏活,不等她动手,就有人抢着帮她干。不过朴实的谢敏并没有安然享受这些特殊的照顾,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她尽量婉拒同事的好意,坚持自己动手,耐心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她认真的工作态度,很快得到领导的赞赏。

一次,机械厂售出的一台大型机械出了故障,派出去的技术人员不但没有帮客户把机械修理好,还跟对方的工作人员吵了起来。原来,双方派出处理这件事的工作人员都是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在沟通的过程中大家都认为是对方的责任,态度强势,互不相让,最后变成了相互指责。无奈之下,厂领导只好调回那位技术员,准备另派其他人。

为了避免再次发生争吵事件,厂领导想了想,决定派性格开朗大方的谢敏去解决问题。谢敏到达客户公司后,首先对自己同事之前的态度表示抱歉,接着再和颜悦色地就事论事。对方的工作人员是年轻的小伙子,见到漂亮的姑娘,哪好意思斤斤计较,双方经过协商之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很快就将问题解决了。谢敏首战告捷,令厂领导刮目相看。

不久,机械厂因扩建厂房,资金周转不过来,急需贷款,厂领导三番五次跑银行,却无功而返,最后厂领导灵机一动,派谢敏去与银行周旋。谢敏从容大方、笑容甜美,与银行客户经理相谈甚欢,几次过后竟然为机械厂争取到上百万元的贷款。从此,谢敏备受厂领导器重,工资、奖金一加再加。后来,机械厂成立公关部,公关经理之位自然落入谢敏手中。

谢敏因为外表靓丽,成绩优秀,性格不骄不躁,在学校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欢,毕业后被老师推荐到规模大、待遇好的单位工作。工作后,谢敏又很有异性缘,不但在单位里受到领导的赏识和同事的欢迎,在与客户的工作交流中,也能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为工厂立下不少功劳。最后,谢敏取得工资和职位上的“双丰收”。谢敏的经历概括起来就是“美女出招,战无不胜”,而这一现象,正是“职场异性效应”的体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男销售接待女顾客的时候,一般要比接待男顾客的时候热情;大街上发生问路情况,人们对女性问路者一般总要比对男性问路者客气些;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如果一方的代表是女性,另一方的代表是男性,那么在洽谈问题的过程中,气氛总是会轻松愉快一些。像谢敏那样,在职场中一路“绿灯”顺利成功的原因就在于职场异性效应发挥了作用。

当今社会还是一个男性占较大优势的社会,外出办事多数要和男性打交道,这样一来,由女性出面会更容易取得工作上的成功,这种现象是建立在异性相互吸引的基础上的。因此,职场女性可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再加上礼貌优雅的言谈举止,让自己在异性面前办事更容易一些。

以销售行业为例,同样一款产品,男性销售人员可能无法实现销售,女性销售人员则可以成功地销售出去,这其实就是女性销售人员的优势。一方面,天性使然,男性喜欢和女性打交道;另一方面,女性性格细腻、温柔,容易给人以信任感、安全感。相对来说,人们在面对女性的时候,其心理防范意识会减弱,女性销售人员在进行产品推销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突破口,勾起潜在客户的购买欲。在其他的工作岗位中,也遵循着这一心理规律。

职场女性,尤其是面貌姣好、气质优雅的女性,如果能合理地挖掘和利用自身优势,则比较容易在职场中呼风唤雨,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不过,“异性效应”虽然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却也不能滥用。女性外表漂亮,讨人喜欢,再加上交往得当,在异性面前办事容易,这是正常的现象,只要遵循社会法律和道德,是可以被一般人所接受的。如果女性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利用自己的漂亮去引诱别人,那就不道德了。而对于男性来说,如果只是出于本性,对异性,尤其是年轻漂亮的异性热情些、客气些本也无可非议,但如果把与异性的工作交往当作刺激或交易,想入非非,甚至动手动脚,做出有违礼仪和道德的事,就超过正常的异性效应限度了。因此,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在与异性接触的时候既要正常看待异性效应也要把握分寸,这样在职场中才能发挥出你的性别优势。

防止消极心理,热情是职场新人成功的动力

莎士比亚说:“一份卑微的工作是要用一个高尚的心态去忍受的,一件最卑微的事情往往指向最伟大的目标。”这句话说明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行业,要想去赢得职场,就不要轻视自己的工作,哪怕它是一份卑微的工作,也要满怀热情去做。

职场觉得新人不堪重用,新人觉得职场欺负新人,两者之间似乎无法和谐。可是,新人的职场只有一个,职场中的人才却比比皆是。在新人和职场之间,吃亏的似乎永远是新人。

其实,打破职场对新人成见的主动权在新人自己。只要新人改变做事的态度,职场也会给予很好的接纳和尊重。

热情是成功不可缺少的素养。如果一个人做事时缺乏热情,那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顺利。如果以一颗热情的心去博取成功,事情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所以,充满热情是职场新人成功的秘诀。

玫琳·凯是美国最成功的商界女强人之一。1963年,她开办了自己的公司——玫琳·凯化妆品公司,现在年零售额为几十亿美元。很多人认为她一定掌握了成功秘诀,但玫琳·凯给出的答案却是这样的简单:“有人说我是天生的销售人员,因为我十分热爱销售工作。其实同我在一起的销售人员比我更有才能,但我的销售额却比他们多,这是因为我比他们具有更多的热情。”

是热情成就了玫琳·凯,正是因为她一直对工作保持热情,才使得她成为全美最成功的女人之一。

热情的人不仅仅拥有高度热忱和满腔抱负,他们还会以更宽阔的胸怀去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在压力面前,他们不会紧张,不会退缩。当一个人充满热情时,会很容易摆脱“我不行”、“没意思”、“一切都无所谓”等消极情绪。当忧虑、悲伤、焦躁等情绪占据心灵时,如果一个人能保持一颗热忱之心,那么,他的抗压能力就会大很多,很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在美国,琼斯小姐被公认为是最成功的图书销售员。但是,琼斯小姐的图书销售才能也不是与生俱来的。

当初,琼斯小姐刚从学校毕业时,一无所有,她只身来到纽约,想找一份图书销售的工作,因为她很喜欢这份工作,但由于缺少工作经验,她面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我们需要熟悉销售流程的员工,你现在还不太符合我们的条件,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合作吧……”她得到的总是这样让人沮丧的回答。

这次,应聘她的是一个老人,为了不至于让自己太尴尬,琼斯小姐说道:“我想找一份图书销售的工作,但我缺少工作经验……”“看得出来你很热情,而且你身上有一股闯劲。”老人看了她的简历后出乎意料地说道,“我需要的就是你这样的人!到我的公司来工作吧。”“可是我真的没有经验。”“有热情一切就会有一切。”

就这样,琼斯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她始终记着老人“有热情就会有一切”这句话,因此在工作时总是投以最大的热情。几年之后,她因为能把任何一本图书卖到美国的任何一个角落而成为最好的图书销售员,这或许正好印证了老人的那句话:“有热情就会有一切。”

热情对于一个职场新人来说,可能是生命运转中最伟大的力量,它能让你获得许多你想要的东西。如果你拥有热情,那么,无论你从事哪种工作,你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快乐的,并对它怀有浓厚的兴趣,这样,获得成功也就容易多了。

第二章 学会自我调整,莫让不良心态毁了你的前程

远离不良情绪,你才能做个优秀的职业人

心理学家指出,易怒、固执、轻率、自卑、焦虑、嫉妒等是最常见的心理特点,它们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职业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常常反省自己是不是有这样的心理缺陷,并及时清除这些不良心理,不让畸形的心理毁了我们的职业前途。

心理健康的人,对所有事情都会作出积极的反应,而有些人,因为自身的经历,造成他们不能适应工作环境,在职场上处处与人格格不入或不相协调,给同事一种“脾气古怪”的感觉,心理学认为,这样的人一般存在人格障碍。这种人格障碍也称“心理病态人格”,患者常以固定的反应方式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在知觉与思维方面产生适应功能的缺损,增进自觉的痛苦,常常运用对社会不公正的、不得体的行为模式。所以说,一个人一旦有了人格缺陷,他在职场中就会做出对工作或同事不利的行为。

在职场中,有些人看似优秀,但优秀往往只是他的一面,他的另一面是往往会存在异常心理或变态心理,这会让他在瞬间落入失败的深渊。

马克毕业于剑桥大学,毕业后在英国一家大公司上班,他工作努力,成绩突出,多次获得过公司的嘉奖。在老板和同事的眼中,他都是一名好员工。

可是,2012年,马克因为残忍地杀死两位同事而被英国警方逮捕。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优秀员工变成了一个杀人狂魔呢?

原来,马克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父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因为贩毒而被捕入狱,从此就再也没有回来。母亲是个收入微薄的超市售货员,喜欢酗酒,马克自小只能和年迈的外婆生活在一起。

贫困的生活和缺少父母的关爱让马克内心充满自卑,性格变得内向、孤僻和倔强。他总喜欢独处。因为不善于交际,他的身边也没有啥朋友。不过,工作上的成绩似乎暂时掩盖了性格上的缺陷,在很多人的眼里,他都是个好同事、好员工。

有两个同事和马克在一个办公室工作,马克很少和他们打交道。这两个同事经常在办公室谈起自己漂亮的女朋友,因为马克从没交过女友,同事因此经常和马克开玩笑:“马克,为什么不找一个呢?你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不仅如此,他们还建议马克穿的衣服不要总是那些便宜货,应该注意着装的品位。

同事的做法让马克感到羞辱,马克对他们充满怨恨。“迟早我会杀了这两个魔鬼。”马克不止一次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这天,马克的心情很不好,因为妈妈来电话说外婆病重了。巧的是,同事的女朋友来公司,恰巧碰见了马克,这更加刺激了马克。第三天,充满怨恨和嫉妒的马克伺机杀死了他的两个同事。

就这样,马克因为一级谋杀而被判终身监禁。

后来,英国犯罪心理学家分析了马克的犯罪动机,结果发现,引发马克杀人的根本原因不是同事的侮辱和嘲笑,而是马克自己心理上的缺陷。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证马克是一个性格自卑、内向、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因为马克有人格障碍,属于分裂型和攻击型,前者使他对人冷漠、语言怪异可笑,后者则使他脾气暴躁、具有攻击性。是不良心理让马克走上了不归路。

一个人的心理要是畸形发展,就难以正确评估社会对他的要求及他应当采取的行为方式;难以对周围环境作出恰当的反应;难以正确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常常和周围的人,甚至亲人发生冲突;对自己的行为甚至超越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做出违反法律或扰乱他人及危害社会的行为。所以,身在职场,一定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要是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就不能保证在职场中发展下去。

心中的世界是什么样,你的职场就会是什么样。职场中难免会遭遇心理冲击,但一个成熟的职场人,能够在遭遇心理波折之后,迅速地调节自己。只有心态正常了,工作才会顺利。

凯瑟琳·赫本成名以前,有一场非常关键的演出,正是这场演出,使她一夜之间闻名世界。在她正要演出的前十几分钟里,她真正感到了压力。她感到紧张,呼吸急促,觉得自己无法演出了,所有她知道的方法都试过了,但仍然无法缓解这种紧张,她认定自己的嗓子出问题了。她告诉医生说,她觉得自己要瘫痪了,几乎没有办法移动。

医生也注意到了她的变化,关切地问:“你怎么了?”“我突然非常害怕,四肢无力,感到前所未有过的紧张,这一次的演出跟以前大不相同。”“没关系,”医生安慰道,“你是一位实力派的演员,你只是有点紧张,一定能克服的。正好我这里还有种新药,可以克服情绪紧张,效果很好。”

接着,医生从药箱里取出针管和一小玻璃瓶药水,给赫本注射了药水。

医生向赫本保证:“这是一种特效药,效果又快又好。慢慢坐下,不要想观众,想演出,放松放松。”

几分钟后,赫本真的平静下来了。“太谢谢您了,这药效果真的很好。”赫本高兴地说道。

演出开始后,赫本信心百倍地上台,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后来在庆功会上,医生过去向她道贺:“恭喜你,这是你最精彩的一次演出。”“谢谢您。”赫本说。“不,你不要感谢我,你应该感谢你自己,我没有做什么。你知道吗?演出前我只是给你注射了一瓶生理盐水,没加任何药物。”

很多时候,心理上的障碍会毁了我们。要不是医生及时对凯瑟琳·赫本进行了心理疏导,她很难顺利完成演出。

今天的职场人,大都面临巨大的压力,如不及时卸去心理上的压力,很快就会被压力压垮。所以,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调整是职场人必须做的功课。

拆掉思维的墙,不让经验束缚自己

在职场中,很多人把经验当作资本,可是很少有人意识到,经验有时候会毁了自己。

在非洲的撒哈拉,骆驼的工作就是让人安全地行走在沙漠上。

在每个撒哈拉养骆驼的人家里,都有一套驯骆驼的技能。当小骆驼出生时,养骆驼的人就要在地上埋一根木桩,并用鲜艳的红线缠裹,然后把骆驼拴在上面。小骆驼当然不甘被一根小木桩屈服,于是它拼命拽绳子,前后左右,想把那根小木桩从地下拽起来,但每次都失败了。

几天后,骆驼累得精疲力尽了,渐渐地开始屈服了。这时,主人拆了缠裹在木桩上的红线,然后坐在木桩上,用手拉住拴骆驼的绳子,不住地抖动。这时骆驼又拼命地拽,甚至连蹄子都拽出了血,可是依旧摆脱不了那个缰绳,渐渐地,骆驼再次臣服了。再后来,牵骆驼缰绳的人换成了一个孩子,骆驼仿佛看到了希望,开始了新一轮的挣脱。当然,最后它还是失败了。

最后,骆驼彻底驯服了,它从此也有了工作的资本和经验。因为从这时起,只要主人手里拿着一根拴着骆驼的小木棍,随便往地上一插,骆驼就会围绕在那根小木棍周围打转,不再作无谓的抗争了。

当沙漠风暴突然来袭时,一些骆驼队的人为了防止自己的骆驼被刮走,往往在地上插上一根木棍,这样就等于固定住了骆驼——人们需要不乱跑的骆驼。但是这次不一样了,沙漠风暴来袭,主人被巨大的沙暴远远裹走后,这些骆驼却寸步不离地守着那根小木棍,等待着它的主人,一天、两天……直到最后被饿死。

有经验是好事,但囿于经验也会成为人生的束缚,所以,在职场中不要盲目地推崇“经验第一”,不然,就会像沙漠中的骆驼,“死”在经验中,走入职场的绝境。

不可否认,原有的思维方式,可以让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减少摸索,让行动越来越自动化。但是,这种固有的思维具有难以避免的刻板性,容易使人们过多地依赖经验,从而导致人们在解决问题时陷入困境。所以,在职场中,我们不要固守某一个目标,某一件事或某一个看似百试百爽的经验,要懂得学会调整自己。

拿破仑·希尔最初在杂志社从事采访成功人士的工作。对于希尔来说,从这些成功人士那里采访到杂志社想要的素材,已经算是不小的成功了。

一天,他去采访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整整用了三天的时间。采访快结束了,卡内基问希尔:“先生,你对自己的未来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打算呢?”“有呀,我要采访到世界上所有像你一样的成功人士。”希尔回答说。“不错,到那时你一定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记者。”卡内基说,“但是,你为什么非要做这样的一个记者呢?”“这是我的职业呀?”希尔说。“难道就不能改变吗?依我看,你在采访他们的同时,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然后让更多的人学习这些经验,让更多的人成功,这不也是不错的工作吗?”卡内基笑着说。

于是,在卡内基的建议下,拿破仑·希尔改变了原来的想法,后来成为著名的成功学大师。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重复很多人走不出的思维定式,所以在职场中走不出宿命般的可悲结局;而一旦走出了思维定式,也许可以看到许多别样的人生风景,甚至可以创造奇迹。

一个人一旦形成了某种思维定式,就会习惯地顺着固定模式去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这是一种“难治之症”。

为了给大楼加装一部电梯,专家们费尽了脑筋。因为不管怎么设计,不是楼内空间不够,就是会影响到大楼的安全。虽然参与设计的人都是顶级专家,他们的讨论也持续了近一个星期,但最终还是束手无策。

这天,专家们又在为如何加装电梯而争论不休,一个进来倒垃圾的清洁工小声说:“为什么不能把电梯放在大楼的外面呢?”

清洁工的这句话让这些专家恍然大悟:“是呀,为什么不能把电梯设计在楼外面呢?”

据说,室外电梯就是这个清洁工的创意。

在此之前,楼梯都是在室内,所以在加装楼梯的时候,人们受到惯有思维的束缚,很自然就想到了室内。这样,专家被难倒了,工作陷入了困境。清洁工没有惯有思维的束缚,问题反而解决了。

先前的知识、经验、习惯,都会使职业人按照固有模式进行思考,从而影响后来的分析、判断,摆脱不了已有“框框”的束缚。

所以,我们在职场要善于改变思维定式,改变观念,要随着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一成不变的观念将会带来毫无生机的职场局面。

不善于改变思维,就不可能找到最佳的职业位置。因为思维是改变自己的内在基础,只要运用头脑,积极思考,你就能够在职场中发现机会,创造机会,改变自己的生活,实现职业目标。

利用“霍桑效应”,让自己轻松起来

作为职场中的一员,我们应该经常找一些适当的方式,把自己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从而让自己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职场“霍桑效应”就是对心理进行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

霍桑工厂是美国芝加哥郊外一个电话交换机制造厂,虽然工厂的娱乐设施、福利制度等都比较完善。但是,员工们还是有各种各样的意见,他们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了生产效益。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他们请来心理学家帮忙解决问题。

心理学家来到工厂,耐心倾听工人的各种抱怨,他们让工人尽情宣泄不满。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从此以后,霍桑工厂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后来,人们把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也称“宣泄效应”。“霍桑效应”的精髓有两点:一是让员工将自己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二是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更加努力地工作。

2010年,电影《杜拉拉升职记》热播,受到无数职场人士的追捧。这部电影让人们看到了职场白领们的发泄方式。让我们来看看该片中的一些经典发泄方式吧。

杜拉拉一直保持着一个好习惯——下班走楼梯。换上平跟鞋,戴上耳机,一边蹦蹦跳跳地往下走,一边哼着跑调的歌,脸上的疲惫一扫而尽。杜拉拉说,那不仅仅是她的健身方式,更是她的解压方式,一层层地往下走,就好像把工作的压力也一点点地放下来了。

杜拉拉和王伟在晚上加班结束后,开车来到一个广场。杜拉拉吃了一大堆巧克力,并告诉王伟,这是她的解压方式。

杜拉拉和王伟跑进了广场的喷泉中。在夜色的笼罩下,在喷泉的喷洒中,尽情嬉戏、打闹,浑身都淋湿了。工作的疲惫就仿佛被水洗去了一样。第二天,一个精神抖擞的杜拉拉出现在公司。

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的发泄方式不胜枚举,有些甚至是我们也经历过的。为什么大家在遇到压力的时候,都喜欢做一些有点儿疯狂的事情呢?原因在于我们明白过多的压力对自身是有害的,只有把压力适当地发泄出来,才能维持身心的平衡,从而更好地处理工作上、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有人看到,霍姆常常绕着公司的围墙跑上几圈,他已经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公司总裁了,但这好像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几十年都是这样。

这天,霍姆又在跑,因为年纪大了,他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他的孙子怕他有闪失就跟着他。孙子问:“爷爷?您绕着公司的围墙跑,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吗?”

霍姆对孙子说:“刚来公司,我感到工作压力和不顺,我就绕着公司的围墙跑,我边跑边想——自己的职位这么低,薪水这么少,我有什么理由反对刁难我的上司呢?发泄完了,我就不再嫉恨上司了,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工作、学习了。”

孙子又问:“爷爷,您年老了,成了巨富,为什么还要绕着公司跑呢?”

霍姆笑着说:“老了,生气时我绕着公司跑,边跑我就边想——我的公司这么大,业务这么多,我又何必在意利润下降了呢?发泄完了,我就不担心了。”

对霍姆来说,跑步是一种发泄方式。可能正是因为自己能及时发泄,霍姆才能保持正常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这就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工作的过程,往往是各种大大小小的压力积累的过程,而每个人的负压能力总是有限的,如果不及时排解,你就会被压力压垮。因此,久在职场,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宣泄一下,这样可以缓解我们工作的压力,提高做事的效率。

那么,我们如何通过发泄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心理呢?除了可以借鉴电影中的一些健康、有益的发泄方式,还有以下发泄方式:

1.看动画片、玩玩具

成人的世界里,有太多的无奈和压力,连看电影、电视,都随时会从剧中角色联系到自身,有感而发,平添惆怅。动画片单纯天真、充满幻想的内容,天马行空、轻松活泼的表现形式,可以唤起人们的童心,让人们暂时忘却世俗烦恼。玩玩具也具有类似的作用。现在,很多地方还出现了成人玩具馆,许多人工作之余在这里度过单纯的时光,这样一来,烦恼和压力都跑得无影无踪了。

2.热舞

迷幻的灯光、喧闹的音乐、狂舞的人群,加之周围都是陌生人,这就更加容易让人解开职场中的种种束缚,肆意释放自己的个性和情绪。当充满动感的舞曲响起的时候,无论是什么样的情绪,都可以随自己的舞姿发泄出来。

3.极限运动

当工作遇到阻力,职场发展遇到瓶颈时,人们便想到用另外的方式来获得征服感,如攀岩、蹦极和登山探险等极限运动。这些极限运动是职场人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另一个舞台,每当到达顶点时,那种超越自我的快感实在充满了乐趣,同时,身上的压力也随运动一扫而光。

总之,当心有不满的时候,不要过度地强压、隐忍,让不满的情绪越积越多,而是要将不满的情绪表达出来、宣泄出来,让自己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也获得继续努力的动力。所以,在职场中,当感到压力过大、烦恼过多的时候,与其自我压抑,倒不如痛快地发泄一次。

不要暗自设限,不满足才是职场成功的动力

现在的职场人,几乎很少有人会在一个岗位或一个公司干一辈子,每个人都可能换新的工作单位或新的工作岗位。如果在职场中始终拘泥于一个固定的位置,那么,很容易变成井底之蛙,看不到更广阔的职业空间,得不到更长远的职业发展。

一次培训课上,职业规划专家切斯·胡用一幅图诠释了一个人生道理。

他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图:在一个圆圈中间站着一个人。接着,他在圆圈的里面加上了一座房子、一辆汽车,还有一些朋友。

切斯·胡说:“这是你的舒服区。这个圆圈里面的东西对你至关重要。你的住房、你的家庭、你的朋友,还有你的工作。在这个圆圈里头,人们会觉得自在、安全,远离危险或争端。现在,谁能告诉我,当你跨出这个圈子后,会发生什么?”

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一位学员打破沉默:“会害怕。”

另一位说:“会出错。”

这时,切斯·胡微笑着说:“如果你犯错误了,结果会是什么呢?”

最初回答问题的那名学员大声答道:“我会从中学到东西。”

切斯·胡说:“正是,你会从错误中学到东西。当你离开舒服区以后,你学到了你以前不知道的东西,你增加了自己的见识,所以你进步了。”

切斯·胡再次转向黑板,在原来那个圈子之外画了个更大的圆圈,还加上些新的东西,如更多的朋友、一座更大的房子,等等。“如果你老是在自己的舒服区里头打转,你就永远无法扩大你的视野,永远无法学到新的东西。只有当你跨出舒服区以后,你才能使自己人生的圆圈变大,你才能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更优秀的人。”切斯·胡说道。

在这次培训课上,切斯·胡告诉了他的学员:职场是一个圆圈,在这个圆圈里有固定的属于自己的舒服区。如果不走出这个舒服区,人生的圆圈就只能那么大;只有勇敢地跨出自己的舒服区,才能拓展自己的职业圈,也才能得到更多的东西。

一个成功的职业人总善于和自己较劲,以期达到新的职业状态。这种永不满足的性格能够激励一个人在职场上不断拼搏,从而获得成功。

一次,胡鼎的一个好朋友去看他。他带着朋友到一家豪华的大饭店去用餐。朋友说:“都是老朋友了,随便找个地方吃点就行了,何必这样破费呢?”

胡鼎回答说:“我承认,我的薪水不高,但一有机会,我还是带朋友来这里,因为到这个地方来对你我都有好处。你只有到这个地方来,看到那些成功人士的生活,你才会努力改变自己的现状。如果你只是去中等饭店,永远也不会有这种想法。我相信只要努力,总有一天,我会成为这里的常客。”

胡鼎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人只有不满足自己的职业现状,才会有努力工作的想法,才会积极地去改变自己。如果满足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你就不会有所成就了。

美国某铁路公司的总经理,刚上班时只是一个三等工人,周薪只有十美元,三个月后,因为工作出色,他被提升为一名管理员。一个老工人对他说:“做了管理员,你千万不要觉得了不起。告诉你,你想当车长,还得好几年呢。到那时可以享受一周一百美元的待遇。”没想到这位年轻人满不在乎地说:“你以为我做了车长就满足了吗?我还准备做公司的总经理呢!”

正因为这个年轻人不满足于现状,最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的名字叫卡内基。

只有不满足才会继续奋斗,只有不骄傲才能看清方向。做到了这两点,在职场上取得成功就不难。

小心,坏习惯能够摧毁一个人

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可见小习惯常常是会影响大事情的。因此,作为一个职业人,我们一定要克服那些不良习惯,别让它影响我们的明天和未来。

习惯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它能让一个人一生追求的东西,在自己不经意的习惯中灰飞烟灭。所以,任何人都不能轻视那些平常不为自己所注意的习惯。

从前,有一个人出身非常贫寒的人。一次,他无意中发现了一张羊皮纸,这张羊皮纸上记载了一个点石成金的秘密:在黑海边,有一块古埃及传说中的具有神奇力量的石头,只要拥有这块小石头,就可以把自己遇见的普通石头都变成金子。这块奇石的外貌跟海边普通的石头没什么区别,不同的是它是有温度的,不像其他的石头那样摸起来冷冰冰的。

穷人得到点石成金的秘密后,高兴极了。于是,他迅速地带着简单的行囊,去寻找这块石头。经过了长达一年的奔波后,他终于到达了黑海,并在黑海岸边寻找那块奇石。刚开始的时候,他把自己遇到的石头捡起来,然后又扔到了海边。过了一些日子后,他发现,如果这样随地乱扔的话,自己都不知道哪块石头被捡起过、哪块石头没有被捡起过,这样一来,自己会重复捡起已经捡过的石头,长此下去,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大大降低了找到奇石的效率。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他决定改变方式。再捡起一块冰凉的普通石头时,他就随手把它扔进海里,然后再去捡别的石头。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一个月又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一块又一块石头被丢进了大海。转眼之间,他已经在黑海边捡了好几年石头了,可是始终没有摸到一块温热的石头。长期下去,捡石头、扔石头这一过程已经被他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一天早上,他像往常一样起得很早,早早地就来捡石头。当他不经意地捡起一块石头时,突然感觉到这块石头是温热的!可是,等他反应过来,已经来不及了。多年扔石头的习惯性动作,让他把那块奇石已经扔到了海里,就这样,那块载着他一生财富梦想的奇石被扔进了茫茫大海里。

穷人后悔极了,最后郁郁而终。

这个可怜的人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那就是把他捡到的石头都扔进大海里。他已经习惯于做扔石头的动作,以至于当他真正想要的那块石头到来时,他习惯性地就将其扔进了海里。

莎士比亚说得好:“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它便是最坏的主人。”当坏习惯主宰了你的工作,它可不就是你“最坏的主人”吗?我们每天工作、生活在习惯中间,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受着习惯的支配,我们的一言一行在不知不觉中被习惯所左右。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两个孩子学习理发。刚开始,老师让他们在冬瓜上练习刮胡子。一个徒弟每次刮完后,总是习惯随手把刮胡刀插在冬瓜上,老师看到后,让他不要这样做,可是徒弟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是个冬瓜,以后真人他是不会这样做的。另一个徒弟每次刮完冬瓜后,都会习惯性地抹去冬瓜上的细毛,然后把刮胡刀擦干净,并收起来。五年过后,两个小徒弟都学有所成,开始独立门户,为别人理发了。但时间不长,那个喜欢把刮胡刀砍在冬瓜上的徒弟就出事了。有一次,他在给人刮完胡子以后,随后把刀插进了别人的脑袋上。杀人偿命,徒弟就这样一命呜呼了。

我们要及时发现自己身上种种以前视而不见的坏习惯,重新给自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