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先做人:精华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5 04:06:00

点击下载

作者:凌永放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做事先做人:精华版

做事先做人:精华版试读:

前言

做人和做事,哪个更重要一些呢?答案不言而喻,当然是做人更重要一些。因为一个人只有做人成功了,他才能有机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功;相反,一个人如果做人失败了,即使他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即使从表面上看来他很风光,但到头来他仍然是一个失败者。

当然,要看一个人会不会做人,主要还是看他如何做事。因此,从一个人的做事风格中,又可以看出一个人到底拥有怎样的品格和素质。《易经》里有这样一段话:“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意思是说,只有内心中拥有着高尚的美德,其理才能无所不通,无所不畅,无所不达,并通过四肢将这种美德表现出来,使这种美德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样自然就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同时也将自己的美德发挥到了极至。从《易经》的这段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人也是将做人的标准放在第一位的。

古人认为,一个人只要内在的修养达到一定的高度,这种修养自然就会散发出来,帮助他成就一番事业。这一点,在儒家的经典《大学》中,则阐述得更加淋漓尽致:“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就是后世学者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这当中又以修身为最基本、最关键,而所谓的修身,不是别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

从历朝历代兴衰成败的经验和教训中,我们不难看出,凡是遇到很有修养的统治者来治理国家时,国运就会亨通,老百姓自然就会安居乐业;相反,凡是遇到那些不学无术的统治者来管理国家时,国家就会厄运连连,并弄得民不聊生,最后导致天下大乱。可见,一个人修不修身,有没有修养,将决定他会不会做人;一个人会不会做人,将决定他会不会做事;一个人会不会做事,将决定他会不会获得成功。

所以,如果你目前的情况是“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成功的前奏,这实际上是灾难的开始呀!因为如果你没有一定的修养,你的位置越高,结果就会摔得越重;如果你没有一定的智慧,却要谋求大的事业,结果就会败得很惨;如果你没有一定的能力,却要承担重任,结果就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可见,做人和做事必须是相匹配的,一旦错位,则非败不可!

在这本书中,我们结合了大量的经典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原则。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和读者朋友们分享这样一个理念:做人为体,做事为用,只有体用结合,才能成就属于自己的事业,并拥有一个真正圆满的人生!

第一章 品质是做人的根本

在人的一生当中,可以没有金钱,也可以没有荣誉,但绝不能没有良好的品质。因为品质是做人的根本。有了它,你才能和别人相处得更加融洽;有了它,你的生活才能更加饱满;有了它,你的人生才能更加丰富多彩。

诚实是做人的信用卡

在人生的旅途上,诚实是一张可靠的身份证,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让你受到热情的接待;诚实也是一张最可靠的信用卡,有了它无论购买什么都不会受到半点的怀疑。诚实,是人际交往中的桥梁和纽带。

诚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处世立身之本。大家都喜欢诚实的人,并且愿意和诚实的人交往。吉姆和朋友格尔前往一家公司应聘。那家公司待遇优厚,参与应聘的人不少。面试结束后,主考官说还需要复试一次,让他们五天后报到。五天后,他们早早地去公司。公司老总亲自为他们安排了当天的工作——给他们每人一大捆宣传单,让他们到指定的街道各自发放。吉姆抱着传单,来到了划定的地盘,见人就发给一张。有的人接过去了;有的人连理都不理;有的接过去就随手扔在地上,他只好捡起来重发。忙碌了一整天,可手上的传单还剩厚厚的一叠。下午五点,吉姆拖着一身的疲惫回公司交差。走进公司办公室,他看见其他人都已经回来了。格尔一看到他就说:“你怎么还留那么多传单在手中﹖”吉姆一看大家手上都是空的,心头慌了。老总问吉姆发了多少。他涨红着脸,把剩下的传单交给了他,难为情地说:“我干得不好,请原谅!”在回住处的路上,格尔一个劲儿地抱怨他傻,并告诉吉姆自己的传单也没发完,剩下的全都扔进了垃圾桶,其他人想必也是如此。吉姆这才恍然大悟,恨自己愚钝不开窍,心想这份工作自己肯定没指望了。结果却大出意料。在那次招聘中,吉姆成了唯一的被录用者,让人感到很纳闷。半年后,吉姆因为业绩突出,升任部门经理。在庆典晚宴上,他询问老总当初为何选择了他。老总说:“一个人一天能发放多少传单,我们早就测试过。那天我给你们的传单,用一天时间肯定是发不完的。其他人都发完了,唯独你没有。答案就这么简单。”

吉姆感慨地对人说:“那一次求职经历我始终不能忘记,它让我明白了一个受用一生的道理:诚实是金,别人对你的信任,首先来自于你对别人的诚实。”

一个诚实的人,他的自我是纯真的、稳定的、健康的,体现出一种理想的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为他人所信赖。从前,有一只小狗和一只小兔子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常常一起在森林里玩耍。一天,小狗对兔子说:“兔子兄弟,冬天快到了,我们应该到树林里去砍些木头回来,准备过冬了。”小兔子高兴地答应了。第二天,小狗和小兔子一起拎着斧头上去树林里砍木头。不知不觉,小狗和小兔子已经工作一上午了,他们拿出了自带的干粮开始午餐。吃完之后,小兔子说:“狗兄弟,我们刚吃完午餐,去找点水喝吧。”“那好吧,我们一起去找水喝。对了,把斧头带上吧,可别丢了。”小狗嘱咐道。于是,他们扛着斧头就去找水喝,不一会儿,他们就找到了一条小河,正当他们准备过桥的时候,小狗的斧头掉在水里了。小狗急了,不禁大哭起来。这时候,忽然从水里浮出了一位小仙女。小仙女问道:“小狗,你为什么伤心呀?”小狗说:“仙女姐姐,我的斧头掉进河里了,你能不能帮我捡起来?”仙女说:“当然可以。”仙女在水底拿了两把斧头,然后,浮出水面说:“这两把金和银的斧头是不是你的?”小狗回答说:“都不是!”仙女又拿来木柄斧头问:“是不是这把?”小狗说:“对了,就是这把!”仙女对小狗说:“小狗,你非常诚实,我把这两把斧头也送给你。”小狗小心翼翼地拿了过来说:“谢谢你,仙女姐姐!”说完,小兔子就和小狗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狐狸听说了这件事情,马上拿起妈妈新买的木柄斧头来到那座桥上,故意把斧头扔在水里,然后假装哭了起来。这时候,小仙女又从水里出来了,问:“你为什么哭呀?”狐狸说:“我的金斧头掉在水里了。”仙女生气地说:“你不诚实,你的斧头是金的吗?”说完,仙女就沉入河底了。狐狸只好哭着走回家了。

诚实的对立面是欺骗。骗子有时看上去好像很聪明,其实是最愚蠢的。这种人往往要吃大亏,原因就在于他太不诚实。18世纪,英国有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说道。“我不买。”说着绅士躲开男孩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他,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矮了一些,穿得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到了男孩的家一看,只有两个男孩儿的继母在照护受了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受伤的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按时给您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生父母已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诚实,说得通俗些,就是言行一致,心口同一。诚实的人总是能够坦坦荡荡地将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现给世人,因此诚实的人总是能够得到大家的信任。

不要妄想不劳而获

“不劳而获”是一个诱惑人的陷阱,摆在人眼前的可能是不需劳作的丰厚收益。事实上,它是积淀人类贪欲的无底洞。人一旦被它吸引,便会在这无底洞中越沉越深,最终因为贪念而毁掉自己原本拥有的一切。拒绝不劳而获,才是取得真正成功的有力保证。“守株待兔”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它告诉我们:不要幻想自己能够碰上好运气而不愿切实苦干,那样只可能连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也荒废了。宋国时期,有一个非常勤劳的农夫,种着几亩地,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里工作,一直到太阳下山才收拾农具回家,以此来维持家里的生活。农夫的这块土地简直就是他的命根子,一家人的生活也全都依靠它。农夫辛勤地播种、捉虫、除草,因此到秋天总能获得丰收。在他的地头,长着一棵大树,这棵树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非常粗壮。有一天,农夫又来到地里干活,收获的季节快到了,农夫看到地里的庄稼长得非常好,心里很高兴。于是,便坐在大树旁边休息,心想:今年肯定又是一个大丰收了。忽然,农夫看见一只兔子飞奔过来,它跑得又急又快,一不小心,兔子撞到了地边的大树,这棵树太结实了,兔子这一撞,就撞断了颈部,不一会儿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看见了,就飞快地跑过去把兔子捡了起来,自言自语地说道:“这真是一点劲儿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让孩子们美美地吃上一顿了。”说完,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既然天底下有这么好的事,我又何必每天辛苦地耕田呢?第二天,农夫来到地里,却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他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到了第三天,他还是在地里等着,第四天也一样,第五天……从此以后,这个农夫整天守在大树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子也没有再见到。因为他不好好管理农田,他田里长满了杂草,一天比一天荒芜。

那些只想不劳而获的人,是永远都不可能真正地拥有幸福的,我们一定要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来创建美好的生活。从前,有一位爱民如子的国王,在他的英明领导下,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深谋远虑的国王却担心在他死后,人民是不是也能过着幸福的日子,于是他召集了国内的有识之士,命令他们找一个能确保人民永世生活幸福的法则。三个月后,有位学者把三本六寸厚的帛书呈上给国王说:“国王陛下,天下的知识都汇集在这三本书内,只要人民读完它,就能确保他们的生活无忧了。”国王不以为然,因为他认为人民不会花那么多时间来看书。所以他再命令这位学者继续钻研。两个月后,学者把三本简化成一本。国王还是不满意。又一个月后,学者把一张纸呈献给国王。国王看后非常满意地说:“很好,只要我的人民日后都真正奉行这宝贵的智慧,我相信他们一定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说完后便重重地奖赏了这位学者。原来这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

大多数的人都想快速发达,但是却不明白做一切事都必须老老实实地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只要能够放弃投机取巧的心态,脚踏实地努力奋斗,成功必定离你不远了。只要还存有一点取巧、碰运气的心态,你就很难全力以赴。

狭路相逢勇者胜

中国古时候有一句俗语“狭路相逢勇者胜”,人的勇气和胆识是在屡战屡败中锻炼出来的,是别人无法灌输的。鼓足勇气,直视困难,你会发掘自己抵抗逆境的强大力量。

关于勇气,杰夫·荷伊在他的一篇文章里曾记录了他那令人难忘的故事:我开始做生意不久,就听说百事可乐的总裁卡尔·威勒欧普要到科罗拉多大学来演讲。我找到为他安排行程的人,希望能找个时间和他会面。可是那个人告诉我,他的行程安排得很紧凑,顶多只能在演讲完后的十五分钟与我碰面。于是在威勒欧普演讲的那天,我就到科罗拉多大学的礼堂外苦坐,守候这位百事可乐的总裁。他对学生演讲的声音不断从里面传来,不知过了多久,我猛然惊觉,预定的时间已经到了,但是他的演讲还没结束,他已经多讲了五分钟,也就是说,我和他会面的时间只剩下十分钟。我必须当机立断,做个决定。我拿出自己的名片,在背面写下一句话,提醒他后面还有个约会:“您下午两点半和杰夫·荷伊有约。”然后我做个深呼吸,推开礼堂的大门,直接从中间的走道向他走去。威勒欧普先生原本还在演讲,见我走近,他停下话来,我把名片递给他,随即转身从原路走出来,我还没走到门边,就听到威勒欧普先生告诉台下的观众,说他迟到了,他谢谢大家来听他的演讲,祝大家好运,然后就走到外面我坐的地方。此时,我坐在那里,全身神经紧绷,连呼吸都好像停止了。威勒欧普看了看名片,接着看看我说:“我猜猜看,你就是杰夫。”我们在学校里找了个地方当办公室,关起门来畅谈了一番。结果我们谈了整整半小时。威勒欧普不但花费宝贵的时间告诉我许多精彩动人的故事,而且还邀我到纽约去拜访他和他的工作伙伴。不过他赐给我最珍贵的东西,还是鼓励我继续发挥先前那种勇气。他说商业界或者其他任何地方,所需要的就是勇气,你希望促成什么事的时候,就需要有勇气采取行动,否则终将一事无成。

是机会就一定要争取,缺乏勇气只能会让你坐失良机。《请老板付工资》的作者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这是去年暑假的故事,一想起,便历历在目,令我终生难忘。那天是星期日,刚上完晚班,我累极了,顾不上换下油渍渍的工作服,连忙倒在床上准备大睡一觉。但墙上的日历提醒我离开学只有三天了。怎么办?那两千多元的学费还没着落,来这没日没夜地干了一个月,可口袋里一个子儿也没有,得想点办法。想来想去,办法只有一个:请老板预付工资(因为该厂的惯例是工程结算后才发工资,当时工程正忙)。我从床上溜下来,脱下汗渍的衣服,洗了脸,硬着头皮朝经理室走去。站在经理办公室烫金的招牌底下,我轻轻地敲了一下门。“进来!”经理头也没抬,正仔细地翻着一叠厚厚的资料。我怯生生地站在办公桌前,暗思着可能发生的一切。四五分钟后,经理炯炯有神的目光射向我:“有什么事,说吧。”“老板,离开学只有三天了,我想预支点工资。”“可以考虑,学生以学为主嘛。”居然这么简单!我心里暗自高兴:有戏了。“你过来,我找一下工时记录。对,是这份。一共32个工时,每个工时25块,加班费共160元。我算一下,对,总共是960元,是不是?”“没错,老板。”“不过,你曾到办公室打过5个电话,3个长途,电话费是85.8元,你前天到市里借了我50块钱买东西;损坏钢丝床一个,需赔150元;搬东西时弄坏台灯一个,椅子4把,共要赔160元;昨天你提前交班,罚款50元。规章制度你是知道的。这样一来,你应拿的工资是464.2元……”老板的话还没说完,我大叫起来:“不,不,打长途电话是经你允许的,是联系业务需要;我没借你的钱,那50块钱是买原料的;那个钢丝床早报废了;台灯椅子不是我损坏的,那天是他们叫我收拾残料;提前交班是我们私下的事,况且没发生任何事故……”“不可能吧,”老板发话了,“这里有记录、有罚款报告单,另外你应该清楚跟老板强词夺理的后果,我从来不跟人多废话。这是464.2元,数一下。”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只有464.2元,还差一大截。但转念一想,总算弄了点钱,这可是用自己的汗水挣来的第一笔钱。我收起钱,离开了经理室。“等等,”我正准备下楼梯,身后又传来了经理的声音,“你为什么不坚持?为什么不据理力争?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你为什么就这样轻而易举放弃,这样永远也干不成大事!”“拿着,这是你的工资袋,共960元,把刚才的那个也带上,我知道你是大学生,但你也应该学习竞争,光能吃苦还不够,你是在我这里打工最能吃苦的大学生,我欣赏。400多块钱算奖金,走吧,念好书。”我在那里愣了半天,许久才说了一声:“谢谢。”老板却早走了。

坚持与放弃都需要勇气,勇气有时的确能改变一切。在我们人生的关键时刻,只有将得失置之度外,充满勇气地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才有可能赢得属于自己的胜利。

勇于挑战自我

人生就像一条河,时而平缓,时而湍急,时而有漩涡。每一个漩涡都是一次挑战,每一次挑战都能增加你的自信,每一次挑战都离奔向理想的彼岸又靠近了一步。

对于每一个不甘心平庸生活的人而言,在安逸与冒险之间,你应该选择后者。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就勇敢地投入到人生的激流中去,积极把握自己的人生。摩洛·路易士是个善于挑战自我的人。他的非凡成就来自两次成功的拼搏,一次在20岁,另一次在32岁。摩洛在9岁时随家人一起搬到纽约。在此之前,他的生活已是多姿多彩,比一般人丰富许多。由于家人皆爱好音乐、喜剧,所以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之下,几乎所有的乐器摩洛都能演奏。他是一般人眼里的天才儿童——不到10岁,他便指挥过交响乐团;12岁时,他从事鸡蛋专卖,做得有声有色,雇有16名少年为他工作;到了14岁,他独立组织了一个舞蹈团;高中毕业之后,他又投身新闻界担任一名采访记者,与许多新闻界的老前辈,像班·希特、查尔斯、马卡沙等人一起工作;19岁时,他曾获音乐奖学金,但由于举家搬迁,所以只好放弃此次进修的机会。在纽约,摩洛在一家广告公司找到一份一周14美元的差事。对当时的情景,摩洛是这样回忆的:“那时候我经常跑外勤,工作非常忙碌,成天像发疯似的,时间也过得特别快。六点下班以后,我还到哥伦比亚大学上夜校部,主修广告。有时候,由于工作尚未做完,所以下课后,我还会从学校赶回办公室继续工作,常常是从十一点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点。”摩洛非常喜欢充满创意的设计工作,而他也的确做得有声有色。20岁时,摩洛放弃在广告公司内很有发展的工作与旁人梦寐以求的职位,决心自己创业。这便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拼搏。他放弃收入稳定、前途似锦的工作,完全投身于未知的世界,从事创意的开发。结果,成绩令人满意。摩洛的创意主要是说服各大百货公司,通过CBS电视公司成为纽约交响乐节目的共同赞助人。摩洛本人认为此法十分可行:一方面,当时的百货公司业绩都不好,都希望能借助广告媒体提高形象与销售成绩;另一方面,在纽约,交响乐节目的听众多达100万人,十分值得投资。于是,摩洛便于其间帮两边牵线。在当时,这种性质的工作对人们来说相当陌生,所以做起来困难重重。而且,要同时说服许多家独立的百货公司,在之后要分别采纳各公司的意见加以整合,这种事过去从未有人完成过,更别说要他们拿出几百万美元的经费来。所以,一般人预测他不可能成功。尽管如此,摩洛仍然十分卖力地在各地进行说服工作。结果相当成功。一方面,因他的创意大受欢迎,许多家百货公司与他签定了合约;另外,他向CBS电台提出的策划方案也顺利被接受。此后的十个星期,他干劲十足地与电视台经理一同展开一连串的系列广告活动。值得一提的是,这段期间内他没有任何收入。计划眼看着就要步入最后的成功阶段,然而没有料到的事发生了,合约由于某些细节出问题而终告流产,他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事结束之后,CBS公司马上来挖角,聘请他为纽约办事处新设的销售业务部门负责人,并支付高出以往三倍的薪水给他。摩洛又重新活跃在销售界,他的潜力得以继续发挥。在CBS服务几年之后,摩洛再度回到广告业界工作,但这次不是从基层做起,而是直跃龙门——他担任了承包华纳影片公司业务的汤普生智囊公司的副总经理。那个时代,电视尚未普及,与今日相比,仍处于摇篮期。但摩洛非常看好它的远景,认为电视必将快速发展,大有可为,便专心致力于这种传播媒体的推广。由公司所提供的多样化综艺节目,为CBS公司带来空前的大成功。这便是摩洛人生中的第二次拼搏。为了它,他再次放弃原来可以平步青云的机会,走入另一个未知的世界。但这次冒险并不完全是孤注一掷,他是看准后才推上自己的“赌注”。最初两年,他仅是纯义务性地在“街上干杯”的节目中帮忙,没想到竟使该节目大受欢迎,以后连续多年被评为美国最受欢迎的综艺节目之一。从1948年开始到1988年,整整四十余年的时间,它的播映从未间断,这是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电视界内非常难能可贵的现象。除了节目成功之外,他被CBS公司任命为所有喜剧、戏剧、综艺节目的制作主任。

就这样,摩洛的两次冒险,两次游向激流中央,最后都获得了成功。如果我们能够时时以他为榜样,勇敢地接受人生中的每一次挑战,那么就能够把握住自己的人生。

在逆境之中崛起

逆境常常能锻炼人们的意志,一旦具备了坚强的意志,成功对于他们而言,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事实上,每一位杰出人物的成长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是他们善于在艰难困苦中向生活学习,磨砺意志,才能在最险峭的山崖上扎根,成长为最伟岸挺拔的大树,昂首向天。

一位伟人说过:并不是每一次不幸都是灾难,早年的逆境通常是一种幸运。与困难作斗争不仅磨砺了我们的人生,也为日后更为激烈的竞争准备了丰富的经验。大约在两个半世纪以前,在法国里昂的一个盛大宴会上,来宾们就一幅绘画到底是表现了古希腊神话中的某些场景,还是描绘了古希腊真实的历史画面,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看到来宾们一个个面红耳赤,吵得不可开交,气氛越来越紧张,主人灵机一动,转身请旁边的一个侍者来解释一下画面的意境。这是一位地位卑微的侍者,他甚至根本就没有发言的权利,来宾们对主人的建议感到不可思议。结果却大大出乎了人们的意料,这位侍者的解释令所有在座的客人都大为震惊,因为他对整个画面所表现的主题作了非常细致入微的描述。他的思路非常清晰,理解非常深刻,而且观点几乎无可辩驳。因而,这位侍者的解释立刻就解决了争端,所有在场的人无不心悦诚服。大家对侍者一下子产生了兴趣。“请问您是在哪所学校接受教育的,先生?”在座的一位客人带着极其尊敬的口吻询问这位侍者。“我在许多学校接受过教育,阁下,”年轻的侍者回答说,“但是,我在其中学习时间最长,并且学到东西最多的那所学校叫做‘逆境’。”这个侍者的名字叫做让·雅克·卢梭。他的一生确实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早年贫寒交迫的生活,使得卢梭有机会成为一个对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着深刻认识的人,尽管他那时只是一个地位卑微的侍者。然而,他最终却成为那个时代整个法国最伟大的天才,他的思想甚至对今天的生活仍有着重要的影响。让·雅克·卢梭的名字,和他那闪烁人类智慧火花的著作,就像暗夜里的闪电一样照亮了整个欧洲。卢梭一切伟大成就的取得,都得益于那所叫“逆境”的学校。“逆境”是最为严厉最为崇高的老师,用最严格的方式教育出最杰出的人物。人要获得深邃的思想,或者要取得巨大的成功,就要善于从艰难穷困中奋起。不要害怕苦难,不要鄙夷不幸。往往不幸的生活造就的人才会深刻、严谨、坚忍并且执著。

很多年轻人也许都心存愤懑,抱怨命运的不公平,抱怨环境对自己的不利影响,那么,读一读英国著名作家威廉姆·科贝特当年如何学习的故事,一定能让你停止这类抱怨。科贝特回忆说:当我还只是一个每天薪俸仅为六便士的士兵时,我就开始学语法了。我铺位的边上,成了我学习的地方,那是专门为军人提供的临时床铺。我的背包也就是我的书包。把一块木板往膝盖上一放,就成了我简易的写字台。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没有钱来买蜡烛或者是灯油。在寒风凛冽的冬夜,除了火堆发出的微弱光线之外,我几乎没有任何光源。而且,即便是就着火堆的亮光看书的机会,也只有在轮到我值班时才能得到。为了买一只钢笔或者是一叠纸,我不得不节衣缩食,从牙缝里省钱,所以我经常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我没有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用来安静学习的时间,我不得不在室友和战友的高谈阔论、粗鲁的玩笑、尖利的口哨声、大声的叫骂等等各种各样的喧嚣声中,努力静下心来读书写字。要知道,他们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属于最没有思想和教养、最粗鲁野蛮、最没有文化的人。你们能够想象吗?为了一支笔、一瓶墨水或几张纸我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每次,揣在我手里的用来买笔、买墨水或买纸张的那枚小铜币似乎都有千斤之重。要知道,在我当时看来,那可是一笔大数目啊!当时我的个子已经长得像现在这般高了,我的身体很健壮,体力充沛,运动量很大。除了食宿免费之外,我们每个人每周还可以得到两个便士的零花钱。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这样一个场面,回想起来简直就是恍如昨日。有一次,在市场上买了所有的必需品之后,我居然还剩下了半个便士,于是,我决定在第二天早上去买一条鲱鱼。当天晚上,我饥肠辘辘地上床了,肚子在不停地咕咕作响,我觉得自己快饿得晕过去了。但是,不幸的事情还在后头,当我脱下衣服时,我竟然发现那宝贵的半个便士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不翼而飞了!我一下子如五雷轰顶,绝望地把头埋进发霉的床单和毛毯里,就像一个孩子般伤心地号啕大哭起来。

但是,即便是在这样贫困窘迫的不利环境下,科贝特还是坦然乐观地面对生活,在逆境中卧薪尝胆、积蓄力量,坚持不懈地追求着卓越和成功。最后成为了一名著名的作家。

艰难的环境不但没有消磨科贝特的意志,反而成为他不断前进的动力。他说:“如果说我在这样贫苦的现实中尚且能够征服困难、出人头地的话,那么,在这世界上还有哪个年轻人可以为自己的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找到开脱的借口呢?”

是的,有些人虽然出身贫穷,然而,真正杰出的人物,总是能突破逆境,奋起抗争。艰难的环境既能毁灭人,也能造就人,不过,它毁灭的是庸夫,而造就的往往是伟人!

正直是无畏的象征

正直的人如高山巍峨,如松柏参天,器宇轩昂,凛然高洁;正直的人心胸似大海,情怀如江河,直面人生,一往无前。正直包含着无私、正义、善良、果敢与坚毅,而与其相反的是自私、卑劣、狡诈、圆滑与怯懦。

近千年来,包拯在历代人民的心目中,一直是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包青天。包拯性格正直,对官吏苛刻之风十分厌恶,致力于敦厚宽容之政。他疾恶如仇,但以忠厚宽恕之道推行政务;他从不随意附和别人,不装模作样地取悦别人;他虽然官位很高,但吃饭穿衣和日常用品都跟做平民时一样。他曾说:“后世子孙做官,有犯贪污之罪的,不得踏进家门,死后不得葬入大墓。不遵从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包拯为人正直,既不两面三刀,更不会搞阴谋。他从不趋炎附势,看颜色行事,更不说大话、假话。即使是在皇帝面前,他也是直言不讳,不怕冒犯皇帝。一次,为了立太子的事,包拯曾冒死直谏,公开对皇帝说:“我已经老了,而且没有儿子,如果认为我说得不对,也不要紧,反正不是为了自己想升官发财。”幸而宋仁宗没有处罚包拯,反而说,可以慢慢商量。包拯又说:“宫内的亲信宦官,权力太大,待遇太多,应该精简人员和开支。”这些话当然要得罪皇帝的亲信左右,招来不测之祸。皇帝说:“忠鲠之言,固苦口而逆耳,整有所益也,设或无益,亦无所害又何必拒而责之。”包拯这种刚正不阿的大无畏气概,使当时的老百姓和一些有正义感的臣僚,对包拯都很钦佩。包拯在朝廷为人刚毅,贪官为之收敛,有过劣迹的人都很怕他。人们认为包拯做官比河水还清,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为“包待制”。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朝中官员和世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正直意味着有勇气并坚持自己的信念;正直意味着自觉自愿地服从,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正直的核心,没有谁能迫使你按高标准要求自己,也没有谁能勉强你服从自己的良知。英国《泰晤士报》的总编西蒙·福格,每年五六月份,都要接到一堆大学的请帖,要他去做择业、就业方面的演讲,因为他曾在寻找职业方面创造过神话。那是福格刚从伯明翰大学毕业的第二天,他为了寻找职业南下伦敦,走进《泰晤士报》总经理办公室,他问:“你们需要编辑吗?”“不需要。”“记者呢?”“那么排字工、校对员?”“不,都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都没有。”“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了。”福格从包里掏出一块精致的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结果,福格被留了下来,做报社的宣传工作。25年后,他已升至总编的位置。这一美谈见报后,福格就成了各大学的座上宾,每年在学生毕业前给学生们做择业方面的报告。但每次演讲,他总是避而不谈他的求职经历。他讲得最多的是一位护士的故事。这位护士刚从学校毕业,在一家医院做实习生。实习期为一个月,在这一个月内,如果能让院方满意,她就可以正式获得这份工作,否则,就得离开。一天,交通部门送来一位因遭遇车祸而生命垂危的人,实习护士被安排做外科手术专家——该院院长亨利教授的助手。复杂艰苦的手术从清晨进行到黄昏,眼看患者的伤口即将缝合,这位实习护士突然严肃地盯着院长说:“亨利教授,我们用的是12块纱布,可是你只取出了11块。”“我已经全部取出来了,一切顺利,立即缝合。”院长头也不抬,不屑一顾地回答。“不,不行。”这位实习护土高声抗议道:“我记得清清楚楚,手术中我们用了12块纱布。”院长没有理睬她,命令道:“听我的,准备缝合。”这位实习护士毫不示弱,她几乎大声叫起来:“你是医生,你不能这样做。”直到这时,院长冷漠的脸上才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举起左手里握着的第12块纱布,向所有的人宣布:“她是我最合格的助手。”这位实习护土后来理所当然地正式获得了这份工作。

西蒙真是聪明而又用心良苦,他之所以不讲自己的经历,而说那位实习护士,是因为他非常明白,在寻找工作方面,仅有敏锐的头脑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要有正直的品性。小到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国家,它们真正需要的往往是后者。

所以,正直的品性总是为真正的睿智者和成功者所推崇。正直是什么?美国成功学研究专家戈森认为,在英语中“正直”一词的基本含义指的是完整。在数学中,整数的概念表示一个数字不能被分开。同样,一个正直的人也不会心口不一,想一套,说一套——因为实际上他不可能撒谎;他也不会表里不一,信一套,干一套——这样他才不会违背自己的原则。我们坚信,正是由于没有言行的矛盾,才给了一个人额外的精力和清晰的头脑,使得我们获得成功。

正直也意味着高标准地要求自己。许多年前,一位作家在一次倒霉的投资中损失了一大笔财产,趋于破产。他打算用他所赚取的每一分钱来还债。三年后,他仍在为此目标而不懈地努力。为了帮助他,一家报纸愿为他组织一次募捐,这的确是个诱惑,因为有了这笔捐款,意味着可以结束折磨人的负债生涯。

然而,作家却拒绝了。几个月之后,随着他一本轰动一时的新书问世,他偿还了所有剩余的债务。这位作家就是马克·吐温。

这些事听起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你真正在寻求正直并且开始身体力行的时候,你所具有的力量就会令人折服。最终,我们会明白,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都包含有它自身不容违背的正直的内涵。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尽才会甘来。艰苦的生活对人是一种磨练,是对意志品质的考验,也是人们培养自己远大理想和浩然正气的途径。

看看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能成大事者,无不是经历了苦尽甘来的过程:齐桓公流浪十几年才成霸业;刘邦创业初期也在山林中蛰居了一段时间;韩信则衣食无着,四处流荡。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朱元璋。朱元璋17岁那年,天降灾祸,除了朱元璋与他的一个哥哥,家人都在瘟疫中死了。成为孤儿的朱元璋只好到附近寺院里去做行童。行童就是做粗活的童仆,干活吃饭没有工钱。朱元璋非常能干,人小有志气,吃苦可以,受欺负不干。他每天要打扫佛堂、打钟、击鼓、上香、点烛,伺候长老高彬一家,从早到晚忙个不停,比他早来的师兄们欺负他年纪小,经常支使他干那些本不是他该干的活。瘟疫之后又出现了灾荒。朱元璋所在的寺庙主要靠出租土地收取地租和接受善男信女布施为生,加上年成不好,佃户交不上租,施主的布施也少得可怜。主持和方丈无法维持寺中二十号僧人的吃喝,只好动员大家自谋生路,要求和尚们有家的先回家,无家的云游四方化缘,等灾年过后再回寺庙里来。逢此荒年,大家都不愿回家里去,哭哭啼啼地要求留下来。刚入皇觉寺仅五十天的朱元璋不堪忍受僧人们的欺压,主动要求带上木鱼和瓦钵云游四方去化缘。离开寺院后,朱元璋一直往西南方向走去,走遍了安徽、河南的名川大邑,一路上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历尽艰辛。遇到村少人稀的地方,要不来饭就得饿上一天两天,或挖点野菜充饥。山栖野宿,受尽风霜之苦。后来,朱元璋御制《皇陵碑》时,回忆起这段经历,对群臣讲道:“早起看谁家烟囱冒烟,就赶紧去讨口饭吃,天黑了踉踉跄跄地找个古寺暂栖身。”又说:“身如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几年的流浪生涯,使朱元璋受尽冷落和嘲笑,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辣。但最后,他终于推翻了元朝,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有所建树,艰苦奋斗是必要的,吃苦耐劳是难免的。所以人们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1921年11月11日,在香港麦当奴大道的一座豪华花园洋楼,何世光夫人生下一男婴。大家欢喜之际,突然惊呆了——婴儿的胎盘竟是白色!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只有帝王的胎盘才是白色的。经医生指点,这个胎盘用药水浸着,当传家宝一直珍藏。出生的小孩就是何上舟,在日后他虽然不像中国神话传说中所说的那样成为一个帝王,但是也成就了一番常人所无法企及的事业。何上舟出身于豪门世家,他的童年无疑具有常人所无法想象的幸福。在他出生之时,父亲何世光的事业正处鼎盛时期,地位显赫,财运亨通,豪华的洋房里时常高朋满座。而何上舟则聪明可爱,举止似与别的孩童迥异,人们都喜不自禁,认为他的前途远大。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商场险恶,好景不长。在何上舟刚刚13岁那年,躺在金银窝里的他一觉醒来,家中财尽钱空——父亲何世光霎时间破产了。幼小的他不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前几天,庆贺大典才刚刚过去,但是曾经所拥有的一切全像肥皂泡沫一样幻灭了。一朝暴富、一夜破产,这在何上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痛苦记忆!

如果不是家道中落,何上舟肯定会被送到英国留学,然后继承父业,做洋行买办;也可能被港督赏识,委任为议员。如果这样,何上舟也就不会闯荡澳门,写下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夜晚,当何上舟躺在硬板床上,看着母亲忧郁的神色、简陋的家庭用具,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富丽堂皇的洋房、宽大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最不堪忍受的是原来那些亲戚见何家财大势大,见了何家人总是恭恭敬敬,颔首低眉。现在对何上舟一家却避而远之,甚至冷嘲热讽。家道中落,世态炎凉,13岁的何上舟不得不面对这冷酷的现实。贫穷促使何上舟早熟,他明白穷人只有靠读书方可出头。他发愤苦读,到学期末,成绩居全班第一,获得奖学金,打破了他就读的皇仁书院插班生从无获奖学金的纪录。以后,他年年都获奖学金。在苦难当中,何上舟终于迎来了他18岁的生日。1939年,何上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香港名校香港大学,专修理科。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新港督规定香港大学生都有义务参军。1941年12月8日,日军进攻香港,何上舟被分配到防空警报室做电话接线生。自从战争爆发,物价飞涨,母亲做工的积蓄应付不了昂贵的米价。母亲整日唉声叹气,不知日子怎么过,更为何上舟的安全担忧。与母亲商量后,怀揣10元港币的何上舟正式地踏上了他的澳门创业之旅。在一天晚上,他搭一艘小船逃往澳门。到了澳门,他加入了联昌公司。该公司是当时澳门的大公司,由葡、日、中三方合办。联昌公司主要是借战争的机遇,利用机船运送粮食货物供应市民而获取利润。来澳没几天的何上舟,遇到来澳避难、声名显赫的何东爵士。何东虽然是何上舟的叔祖父,但在香港,何上舟却很少有机会见他一面。在何上舟的心里,何东一直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现在都是避难时期,爷孙俩见面格外亲切。何东勉励何上舟:“年轻人出来干活,要想成功,就记住两条:一是要勤力、肯干;二是钱到手里要抓紧,不要乱花钱。”一言千金。此后,何上舟牢牢地记住何东的鼓励,发誓要在澳门干出一番事业。他在联昌公司任秘书期间,负责粮油棉纱生意。原有的中、英两种语言不够用,他就拼命学习日、葡两种语言。凭着语言天赋,没多久他就会使用简单的日语和葡萄牙语进行日常对话。虽然何上舟在联昌公司只做了一年职员,但是他的成绩斐然,才干出众,最后被公司吸收为合伙人。此后,他主要的职责是押船,即把货物押运到海上,与贸易伙伴在海上交易。不久后,何上舟便凭借着自己良好的作风与机敏的反应力,受到老板赏识,经常被老板委以重任。有一次押船,不是以货易货,是以钱易货。老板需要他身揣30万港元现金——相当于今日的几千万。这是一次不容闪失的重要押运。当天午夜何上舟的船开到交易海面,不见对方船只。天上没有月亮,海面一片漆黑。到凌晨四点,才听到马达声由远而近。为慎重起见,他叫水手过去验船。水手说:“对方吃水这么深,不会有诈。”哪知话音刚落,机关枪就横扫过来,水手当场身亡。就在这时,从乌黑的海面上跳过来数个海盗,把船上人的枪都缴去。有几个凶神恶煞的家伙用枪顶着船员,叫道:“统统把衣服脱光!”当何上舟把他的衣服脱光时,30万巨款暴露出来。海盗们从未见过这么多钱,个个眼珠发绿。一个海盗忍不住扑到钱堆上,被海盗老大喝住。老大命令一个海盗把钱抱回了海盗船。一盗贼抬起一脚,把何上舟踢到船舱底下去了。而船上的水手们一丝不挂,被海风吹得瑟瑟发抖。海盗数完钱,马上分赃,又吵又闹,拳脚相见。看守何上舟的海盗熬不住了,也跳上海盗船去抢钱。此时,海浪已经把两艘船分开。何上舟下令水手开船逃跑。海盗船上的机枪猛扫过来,因联昌船是空载,速度很快,没多久就逃脱了。经过一夜的死里逃生,大家暗自庆幸得以活命。突然,他们看到日舰朝他们驶来,顿时慌了手脚。原来他们的船上悬挂的太阳旗被海盗踢进了海里,如果不马上悬挂太阳旗,日军就会格杀勿论。这时何上舟急中生智,找到一件破衫,用红漆画了一团红圈,擎于手上。当日本的舰队靠近时,又是何上舟流利的日语救了大家的性命。与往常不同,这次出海花了将近一个多星期。联昌公司的老板,见船未准时回港,知道事情不妙,在码头从早晨一直等到了中午。正当众人无奈要离开的时候,船终于回港了,只有何上舟与舵手穿着雨衣,其他水手皆赤身躲在舱里。老板抱着何上舟及其水手,不禁潸然泪下。钱虽然被抢走,何上舟的勇气和胆量却受到了大家的尊敬。何上舟凭借出生入死的经历,成为联昌公司赚钱的头号功臣。这一年,联昌公司给他分红,金额高达100万港元。而此时,何上舟才22岁。这时,何上舟又有了其他的打算。一是考虑到为了家里人,二也是因为有了一定积蓄,何上舟意欲改换一种工作。而这时,有人邀请他去做澳门贸易局供应部主管,何上舟欣然同意了。何上舟充分利用战时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看到因长期战乱,农田荒芜,粮食匮乏,澳门经常闹米荒,就召集一批人前往广州购米。广州的黑市米也非常昂贵,但是他凭着出色的外交才能,购到市政府囤积的官粮。数天之后,何上舟已经率领4艘满载大米的船队回澳,船抵达码头,一打又一打白花花的钞票进了他的口袋。不光如此,更重要的是,他为饥饿的百姓弄到粮食,他因此也成为了战时澳门人民的英雄!战后,时局平稳,不少香港人乘船来澳门赌钱。何上舟不失时机创办了一间船务公司,购置了一艘载客3000人的客轮,是当时港澳航线上最大最先进的客轮。此后他不断将经营范围扩大至当时的各行各业。后来,何上舟应叶汉的邀请,决定到澳门独霸赌业。经过不懈的外交努力,他正式与澳门政府签订承办博彩业的新合约。签约后的两个月,四人合组的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当时,由霍英东任董事长,叶汉、叶德利任常务董事,何上舟则作为股东代表人和持牌人出任总经理,主管公司事务。实际上,何上舟才是澳门赌业的真正掌门人。

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吃一番苦,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切地领悟人生;吃一番苦,可以使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吃一番苦,可以使我们更具坚韧的品格和精神;吃一番苦,可以使我们对生活多一份感情,对他人多一份爱心,对弱者多一份怜悯。

锲而不舍,迎难而上

我们每个人都想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成功。但是,有的人只是将美好的意愿停留在想象与描绘之中。殊不知,实现梦想需要付出艰辛的代价,需要朝着心中既定的目标锲而不舍、矢志不移地刻苦追求。

中华历史几千年,因执著专一而终成大器者大有人在,明代卓越的医药家李时珍就是其中的一位。李时珍出生在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父亲是当地很有声望的名医。父亲的熏陶,为李时珍打下了良好的医学基础。然而,明朝科举盛行,医生的职业并不被看好,因此,他父亲期盼自己的儿子能够科考榜中,荣宗耀祖。虽然李时珍14岁就考上了秀才,但他对科考并无兴趣,后来3次科考均未中。从此,李时珍不再把心思放在自己并不喜欢的科举考试上,而是沉下心来钻研医学,决心在医学上有所建树。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李时珍医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积累了大量的诊治经验,年方而立便远近闻名。他33岁时,曾被楚王请去掌管王府的良医所,后又被推荐到京城太医院任职,但终因看不惯官场污秽,不久便托病辞职回家。回到家乡后,李时珍觉得自己所读的大量医药著作均有瑕疵,有的分类杂乱,有的内容不全,还有不少药物根本就没有记载。由此他突发奇想,觉得有必要对药物书籍进行整理和补充。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再也压不下去,成为他为之终生奋斗的目标。经过反复衡量后,他决心在宋代唐慎微编的《证类本草》的基础上,重新编著一本完善的药物学著作。编著一本完善的药物著作,这事说起来不容易,做起来就更难。其时,李时珍已经是名医,仅凭医术就远近闻名,大可不必去做这件劳神费力的事情。可是李时珍不这么想,他认为这是造福天下的大事,虽然困难重重,但一定要做,且一定要做好。为了编著这本医药著作,李时珍不辞劳苦,饱尝艰辛,足迹寻遍河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每到一处,他都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虚心向当地药农和其他人请教。为了采集药物标本,收集民间验方,他有时钻进深山老林,有时亲临乡村草舍,每得到一味新药都如获至宝。为了弄清一些药物的性能和效用,他甚至不顾危险亲口品尝。他的执著,他为了医药事业的发展而献身的精神感动了许多人,大家都伸出热情的手,帮他搜集药方,有的人甚至把家里的祖传秘方也拿出来交给了他。经过如此艰辛的亲身实践,李时珍获得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得到了很多药物标本和民间验方,为丰富《本草纲目》一书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35岁开始,李时珍动手编写《本草纲目》。在编写过程中,他参考了800多种书籍,经过3次大规模的修改,终于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写成,这期间,整整经过了27年!他从一个35岁的年轻人写成了60多岁的老汉。李时珍倾其一生的精力,编写了连西方人也赞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本草纲目》,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医学财富。他以坚毅执著、矢志不移的精神,用心专一、锲而不舍,朝着心中既定的目标孜孜以求,终于到达了成功的彼岸,做成了自己最想做的大事。他的名字,也像《本草纲目》一样在人们心中代代流传。

所以,无论是谁,在确定自己要做某一件事情时,就应该执著、坚定地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进发。在做事的过程中,毫无疑问要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假如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肯定将一事无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有抱着锲而不舍的精神迎难而上,用意志和智慧去克服前进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是把事情做成功的不变法则。

做一个严格自律的人

所谓自律,就是要用正确的原则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管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受到“应当”的规范。自律是指导人的行为的主观意愿,丝毫不带外在的强制性,是对人的一种高要求。

我们可以说,无论有多么过人的天赋,若不自律,就绝不可能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是自律促使成功者步步攀向高峰,并使其才干得以卓有成效地发挥和维持。古时候有一个名叫胡质的人,一直在曹操、曹丕手下当官,一直当到了振武将军,封关内侯。胡质有一个儿子名叫胡威,年轻且很有志气。胡质在荆州做官时,胡威从京都前去看望他。等胡威告别回家时,胡质给胡威一匹绢,作为回家路上吃饭的费用。胡威跪下进言道:“大人为官清正廉洁,不知道从哪里得到这匹绢的?”胡质说:“这是我官俸的剩余,所以作为你回家路上的饭费。”胡威这才恭恭敬敬地接受下来。

从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出胡质为官清廉,绝不贪污滥用公家的财产;而胡威不但对清正廉洁的品质非常看重,还自觉维护和监督父亲的道德品行。父子二人均有廉洁自律的美德。

东汉杨震的故事更是一个严于律己的好例子。杨震在担任荆州刺史时,发现秀才王密是个人才,便举荐王密为昌邑县令。后来杨震改任东莱太守,路过昌邑时,王密对他照应得无微不至。到了晚上,王密悄悄来到杨震住处,见室内无人,便捧出黄金十斤送给杨震。杨震连忙摆手拒绝说:“以前因为我了解你,所以举荐你;你这样做就是你太不了解我了!”王密轻声说:“现在是夜里,没人知道。”杨震正色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王密听了,羞愧地退了出来。杨震为官公正廉洁,不接受私礼,其子孙也是蔬食步行、生活朴素。有些老朋友劝他置点产业留给子孙,他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用这样的好名声作遗产,不是十分丰厚吗?”

古人严于律己的事例很多,足以让当代的人引以为镜。而当代人的自律典范,更是我们为人处事的一面镜子,他们时时处处提醒着人们,在中国做事应该怎么做;时时处处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自律这个为人做事的原则。

老一辈革命家有许多自励和自谦的比喻,生动体现了共产党人奋发进取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操风范,对我们颇有教益和启迪。

任弼时同志把自己比作一只骆驼,驮负着民族和阶级的希望,负重远行。载着重物在茫茫沙漠里远行的骆驼,从不拈轻讨闲,偷奸耍滑,而是拼着性命一步一步地艰难跋涉。骆驼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始终向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前行。任弼时同志以骆驼自喻,充分表现出他革命的坚定性和甘于负重的吃苦耐劳精神。他从16岁起就投身革命,抱定“人生原出谋幸福,冒险奋勇男儿事”的人生信念,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和民族的希望,忘我工作,最终积劳成疾。当他病情加重时,同志们劝他休息,他却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肩负着革命的重任,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

董必武同志把自己比喻为“布头”和“龙套”。“布头”,就是把自己看作革命队伍中的平凡一员,不把自己看大。只要革命需要,党把自己补在哪儿,就牢牢地贴在哪儿,党需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讲价钱,不计得失。“龙套”,就是对工作不分高低贵贱,甘当配角,甘打“下手”,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尽职尽责,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为党工作。

谢觉哉同志也有一则妙喻,他提倡做一把“鸡毛掸子”。这鸡毛掸子是用来打扫灰尘的。谢老在《拂拭与蒸煮》一文中,对鸡毛掸子作了这样的描述:“壁镜挂久了,不大明亮,以为原来如此,偶把鸡毛掸子一触,发现一道光明,你就知道不去拂拭是误事的。”为此,他由衷地赞叹这小小“什物”作用不小。若能经常拿起鸡毛掸子拂去桌窗上的灰尘,则几净窗明,令人神清气爽。我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就是我们经常清除头脑中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武器,我们一刻也不能丢掉它。生动的比喻,朴实的道理,今天仍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无论是任弼时同志的“骆驼精神”,还是董老的以“布头”“龙套”自喻,亦或谢老提倡的“鸡毛掸子”精神,这中间有个共同的东西,就是“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革命觉悟和自律意识。

世界上有一种真诚,叫“宽以待人”,天地间有一种威信,叫“严于律己”,它将人类的文明、文化推向了高峰。因为有它,我们得以在不断的反省中发现自己的弱点;因为有它,我们找到了人生的最终目标,并且在追寻目标的途中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我。

用顽强的意志战胜苦难

苦难是人生旅途中一道别样的风景,是走向成功的动力。人生于纷繁的尘世,总是要与苦难握手,很少有所谓的“一帆风顺”。人们走着各自的路,便品味着生活加载的那份属于个人的苦难。

意志应该是我们对待苦难的有力武器,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不可能都一帆风顺,谁都会遇到挫折、困难,甚至是难以承受的磨难,每到这时,往往会想到放弃,有的人甚至因此结束了生命。其实,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有顽强的意志,这种顽强意志的背后,其实就是很简单的想法——活下去,不管情况怎样,活着就有希望,就有明天。富兰克林·罗斯福于哈佛大学毕业后不久,便正式开始了政治生涯。先是于1909年参加纽约州参议员竞选获胜;继而于1912年积极为威尔逊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和为威尔逊竞选总统出力奔走。威尔逊当选为总统后,罗斯福被任命为海军助理部长。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斯福请假三周与民主党党阀支持的詹姆斯·杰拉尔德竞争联邦参议员职位,结果党内提名遭到失败。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宣布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了增加实战经验,作为海军助理部长的罗斯福于1918年赴欧洲战场考察,目睹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1920年,在总统选举中,他被任命为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结果被共和党候选人柯立芝击败;同年,他回到纽约重操律师旧业,暂时退出政坛,积蓄力量,准备东山再起。正在这时,一场意外的大灾难降临到了罗斯福的头上。1921年8月10日,他在他的海滨别墅扑灭了一个小岛上的一场林火后,汗流浃背地跳入海湾游泳,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一场严峻的考验摆在了39岁的罗斯福面前,这比生死的考验更为残酷,也更叫人难以忍受。开始,罗斯福还竭力让自己相信病能够好转,但实际情况却是病情在不断恶化。他的两条腿完全不顶用了,瘫痪的症状在向上身蔓延。他的脖子僵直,双臂也失去了知觉。最后膀胱也暂时失去了控制。每天导尿数次,每次都痛苦异常。他的背和腿疼痛难忍,好像牙痛放射到全身,肌肉像剥去皮肤暴露在外的神经,稍一触动,就忍受不了。但最让人受不了的还是精神上的折磨。罗斯福从一个有着“光辉前程”的年轻力壮的硬汉子,一下子成了一个卧床不起、事事都需别人照料的残疾人,真是痛苦极了。在他刚得病的最初几天里,他几乎绝望了,以为“上帝把他抛弃了”。但罗斯福毕竟是罗斯福,他依然受着痛苦的煎熬,却又以平时那种轻松活泼的态度和妻子埃莉诺开玩笑。他理智地控制住自己,绝不把自己的痛苦、忧愁传染给妻子和孩子们。他不允许把自己得病的消息告诉正在欧洲的妈妈,以免母亲牵肠挂肚。当医生正式宣布他患的是小儿麻痹症时,妻子埃莉诺几乎昏过去,而罗斯福却只是苦笑了一下。“我就不相信这种娃娃病能够整倒一个堂堂男子汉,我一定要战胜它!”罗斯福对自己说。但罗斯福也知道这只是在说大话,不过大话使他比较容易保持勇气。为了不想自己的病情,他拼命地思考问题,回想自己走过的路,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回想自己接触过的各种各样的政治家,谁是可资学习的导师,谁是卑鄙的政治骗子;他也想到人民,想到饱受战争创伤的欧洲人民,想到那些饥寒交迫、朝不保夕的社会下层的人们。到底今后应当怎样生活,怎样做人,他不断地思索、探求。为了总结经验,他不停地看书。他比较系统地阅读了大量有关美国历史、政治的书籍;还阅读了许多世界名人传记;还有大量的医学书籍,几乎每一本有关小儿麻痹症的书他都看了,并和大夫们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他几乎成了这方面的一个权威。

苦难可以造就一个人,当然也可以压垮一个人。关键在于处于苦难中的人如何面对他所面临和忍受着的苦难。罗斯福面对病痛乐观而镇静,虽然这并不能使他所遭受的苦痛减轻,但是,乐观的态度使他又像从前那样生气勃勃了。他虽然仍卧床不起,但他相信这场病过去之后,他定能更加胜任他所要担当的角色,重新返回政治舞台。当母亲急匆匆来到罗斯福的床前时,他以微笑迎接母亲,宽慰母亲说:“妈妈,不用担心,一切都会好的。说真的,我实在想亲自到船上去接你呢。”为了使两腿伸直,医生不得不给罗斯福打上石膏。每天他都好像在中世纪的酷刑架上一样,要把两腿关节处的楔子打进去一点,以使肌健放松些。但是,这个曾被看成花花公子的人身上蕴藏着极大的勇气,所以不久就出现了病情好转的迹象——他的手臂和背部的肌肉逐渐强壮起来,最后终于能坐起来了。为了重新走路,罗斯福叫人在草坪上架起了两根横杠,一条高些,一条低些。每天,他接连几个小时不停地在这两条杠子中间挪动身体。他给自己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能走到离斯普林伍德1/4英里远的邮政街。每天,他都要拄着拐杖在公路上蹒跚着朝前走,争取比前一天多走几步。他还让人在床正上方的天花板上安装了两个吊环,靠这两个吊环坚持锻炼。到第二年开春,他已经日见好转,甚至能够到楼下在地板上逗孩子们玩,或者在图书馆的沙发上接见客人了。1922年2月,医生第一次给罗斯福安上了用皮革和钢制成的架子,这副架子他以后一直戴着。架子每个重七磅,从臂部一直到脚腕。架子在膝部固定住,这样,他的两腿就像两根木棍一样。借助于这架子和拐棍,罗斯福不仅可以凭身体和手臂的运动来“走路”,而且还能站立起来讲话了。但做到这一步也不容易,开始时他经常摔倒,夹着拐棍的两臂也经常累得发疼,尽管如此,他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态度坚持锻炼。经过艰苦的锻炼,罗斯福的体力增强了。1922年秋天,他重新回到病前任职的信托储蓄公司工作。开始,他每周工作两天,后来又慢慢增加到三天,最后每周四天。他的日程排得很满,每天早晨八点半在床上会见他的顾问路易斯·豪和其他来访者,这样他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两个小时后,他来到办公室,一直工作到下午五点。午饭就在办公室里吃。上午他处理公司的事务,下午办些私事。回家后,喝点茶,活动一下身体,就又会见来访者。事情往往要到吃晚饭时才结束。由于重新回到了社会,罗斯福的名字又响起来了。病痛并没能吓倒罗斯福,甚至没有成为罗斯福的负担,他给人的印象是——他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健康人。他面对病痛所表现出来的超人的勇气和乐观向上的态度,那蓬勃的生命之光不仅增添了他个人的自信,也赢得了别人的尊敬和信任。1924年又是总统选举年。民主党由于上届总统选举失败,所以迫切需要罗斯福出来竞选,重振士气。罗斯福表示:“在摔掉丁字形拐杖走路以前我不想竞选。”但他决定出席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以发出他本人重新返回政界的信息。在儿子的协助下,他撑着拐杖走上讲台,这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罗斯福巧妙地控制着讲演的节奏,完全把听众吸引住了。他呼吁大家团结起来,这时听众全体起立。他充满激情地号召大家:“要牢记亚伯拉罕·林肯的话:‘对任何人都不怀恶意,对所有的人都充满友善。’”他的讲话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这是人们对他表示的一种宝贵的敬意。他的心好像又长上了翅膀,他的腿被架子夹得麻木了,他的手由于把全身的重量都撑在桌上而不停地痉挛。但他全然顾不上这些,他那浑厚有力的声音在大厅里回荡着。罗斯福最终赢得了这次选举,他的胜利在于他那非凡的毅力和超人的意志。苦难并没有使他绝望,相反,他坚强地“站”了起来,“走”了出来,并最终得到了民众的一致认可。

苦难本身是一次洗礼,是一种考验。苦难使罗斯福变得更加坚强,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显示了杰出人物固有的特质。

只有经受过苦难的人,才能知艰辛,知苦痛,知冷暖,知满足,知福惜福。只有经受过苦难的人,才能懂得生命的可贵,懂得人生的可贵,懂得自由的可贵,从而知发奋,知苦斗,才能兢兢业业为世界创造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学会自强自立

生活,绝不是一条笔直的道路,而是一条曲折而漫长的征途——既有荒凉的大漠,也有深幽的峡谷,还有横亘的高山。只有学会自强自立,只有矢志不渝地前进,只有顽强不息地攀登,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在我们小的时候,遇到麻烦时,总是希望得到父母或者他人的帮助。可是,人总是要学着长大,我们不能够一辈子都依靠别人,始终都要学会自己去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大袋鼠妈妈和儿子小袋鼠生活在美丽的大草原上。小袋鼠还太小,不能像妈妈一样在草地上跳跃,他现在只能在草地上慢慢地爬着,看上去像只大田鼠,只是两条后腿特别长,一条尾巴特别粗壮。这天,大袋鼠妈妈告诉小袋鼠,她要出去一会儿,要小袋鼠自己在草地上玩。小袋鼠正在玩着,看见一只小羚羊在附近吃草,它便站了起来,高傲地对小羚羊说:“小羚羊,你知道我住在什么地方吗?说出来你准会羡慕死。我呀,住在妈妈的肚子里!妈妈的肚子有个袋子是专门装我的,里面又温暖又舒适,比什么丝绵被呀,鸭绒袋呀,还要高级得多。躺在妈妈的袋里,妈妈一蹦一跳,跑得飞快,我就比坐小轿车还痛快;有了好吃的东西,我还能躲在妈妈的袋子里吃呢……小羚羊,你瞧我妈妈多爱我啊!你能享受到这一切吗?”“我妈妈也很爱我,可它不是这么个爱法,”小羚羊回答道,“她常常带我们练跑,领我们寻草吃,晚上让我自己睡觉,我认为这样挺好,如今我身子骨儿很结实……啊,不好,”小羚羊忽然猛扇耳朵,警觉地说:“我听见远处有狮子在吼叫,我们赶快跑吧。”小袋鼠慌了,它急得哭道:“不行,我跑不动,我要等妈妈来用袋子装我。”小羚羊伏下身子喊道:“狮子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快,我驮着你跑。”“不行,那会摔死我的!”小袋鼠死也不干,边在地上打滚边叫:“我要妈妈,我要妈妈的袋子……”见小袋鼠不愿意离开,小羚羊只好自己跑开了。被妈妈娇惯了的小袋鼠,仍然在原地撒野、嚎叫,闻声而来的狮子毫不客气地把它一口吞下去了。

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立自强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一代大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有一首诗写得好:“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老子,不算是好汉。”人生最可依赖的是什么?是知识、是智慧、是汗水。父母都不可能依靠一生一世,何况他人?因此,这个世界上最可靠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在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一个小伙子郁闷地在路边坐着。这是他来到这座城市的第五天。城市的繁华并未给予他淘金的机会,相反,他已经用尽了不多的盘缠——换言说,他已经整整两天未进饭食了。他蜷缩着身子,抵御着冷风的侵袭。此刻,他知道自己落魄邋遢的形象,一定与街头的乞丐很相似。的确,眼下他饥肠辘辘的处境和乞丐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了。往后该怎么办?回家,意味着获得未来美好生活之梦的破灭;留下,或许城市茫茫人海中就多了一个流浪者的身影……一丝悲哀罩上他的心头。他茫然……这时,一张钞票出现在他的眼前——“你饿吗?”是一旁擦皮鞋的女孩,把一元钱递了过来:“你去买点吃的吧!”立时,小伙子的内心涌起了阵阵的波澜。他先是悲哀,觉着自己竟然沦落到被人当作乞丐对待的地步;接着,又产生了一些感激,因为此时,困厄的他实在是需要帮助,哪怕是一元钱……于是,他伸出了手……可是,那女孩却又抽回了拿钱的手。“你真的想要这施舍?”施舍?小伙子愣住了。他看着女孩,女孩清澈的眸子带着些狡黠的光。一瞬间,女孩的目光让他突然醒悟:是啊!自己怎么能轻易地接受施舍呢?接受施舍,岂不真的与乞丐无异了!小伙子脸红了,为刚才的一念之差。他努力恢复起矜持的神态,对女孩说:“谢谢!我不需要施舍,不要!”女孩笑了,说:“可是,我看你确实需要帮助。既然你不肯接受施舍,那我就把这擦鞋的摊位借给你十分钟。十分钟,你就可以挣够一顿饭钱了……”这是一个诱人的建议!短暂的沉默后,小伙子同意了。果然,小伙子在十分钟内挣得了几元钱。小伙子当时不知,就是这十分钟的“租借”,改变了他的一生。后来,小伙子和女孩一起摆摊擦鞋。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结婚成家……再后来,他们开了一个皮鞋加工店,而且生意兴隆……最后,他们开了一家皮鞋厂……现在,当年困顿街头的小伙子,已经是拥有千万资产的企业家了。只是每当提及当年的创业历史时,他都会说:“感谢我的妻子,是她当年十分钟的‘租借’,让我保持了尊严,才有了后来的成功。”

这故事虽没有动人的情节,却有省人的寓意:人生在世,不论你处于多么困顿的境地,都要自强自立,有尊严地活着。

自强自立是一个人成功的力量源泉。安逸的环境,会让人丧失斗志;艰苦的逆境,又容易使人丧失信心。只有时刻坚持自强自立的精神,才能在逆境中扬起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第二章 低调做人的哲学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水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怀才不遇的人,他们虽然都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却由于恃才傲物,过于张扬,结果要么遭人嫉妒而受到陷害,要么得罪人太多而遭到报复,要么功高震主而被猜忌……之所以这样,不是这些人不聪明,而是他们不懂得低调做人的道理,结果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

做人不要锋芒毕露

一个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懂得谦虚谨慎是难以生存的。你虽然是一个很有才气的人,但如果老是光芒四射,老是盖住其他人的“光芒”,抢尽他人的光彩,那么,你就要格外小心了。

如果你不想让自己成为别人的“敌人”,就永远让同伴感觉到他比你优越。特别是在你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时,不要太过分地展示你的才华,否则可能达到相反的效果——激起对方的畏惧和不安。有一个国王生性挥霍,他喜欢奢华的宴会、漂亮的女人,天天花天酒地。一天,国王的财政大臣决定策划一场前所未有、场面壮观的宴会来讨国王的欢心。宴会一直持续到深夜,宾主尽欢,人人都认为这是他们参加过的最令人赞叹的盛事,都赞扬财政大臣的能干。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一早,国王便下令逮捕了财政大臣,这名财政大臣被指控窃占国家财富。事实上,他被指控的罪行全部得到了国王的许可。最后财政大臣被送上了断头台。你一定很疑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很简单,因为国王傲慢自负,他希望自己永远是众人瞩目的焦点,无法容许任何人在众人面前显示张扬自己,财政大臣当然更是万万不可。古代如此,现代依然如此。一次,某公司的副经理因为成绩突出,在全公司的表彰大会上大出风头,引起了众人瞩目。相形之下,其老板却被冷落了。散会后,老板不无妒意地握着副经理的手笑问:“祝贺你呀,感觉不错!”副经理很机敏地回答说:“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还有那么多的领导,说实在的,讲话的时候我还真有些紧张,生怕什么地方说错了。要能像您每次在台上那么镇定自若就好了,您有什么秘诀呀?”此时,老板心中觉得好笑:堂堂副经理,上台讲几句话还这么紧张,看来还是没见过什么场面啊!想到这些,老板精神大为放松,态度明显地恢复了正常。这位副经理不可谓不聪明,他抓住老板的心理,只几句话,就掩盖了自己的“锋芒”,化解了老板的嫉妒心理。

职场上,老板喜欢以高姿态或低姿态出现,因人而异。但不管你的老板个性倾向高调抑或低调,他们都不喜欢下属用“比老板更老板”的姿态接人待物。假如你在职场上肆意“出风头”,姿态比老板更老板,你超越老板的指数越高,那么你受伤的程度就会越大。小江的故事便很能说明问题:小江很有才气,编辑的杂志很有一套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很受欢迎,有一次还得到创新奖。一开始小江还很高兴,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却失去了笑容。他告诉一位朋友说,他的上司最近常给自己脸色看。这位朋友问清楚小江的情况后,指出了他犯的错误。原因是这样的:小江得了创新奖,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除了新闻部门颁发的奖金之外,上级领导另外给了他一个红包,并且当众表扬他的工作成绩,夸他是块主编的料。但是他并没有当场感谢上司和同事们的协助,更没有把奖金拿出一部分请客。以后,他的上司刘主编从此处处为难他。原来,小江的锋芒已经盖过了他的上司,让他产生了戒备的心理。其实就事论事,这份杂志之所以能得奖,小江贡献最大。但是当有“好处”时,别人并不会认为小江才是唯一的功臣,总是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小江的锋芒,当然就引起别人的不舒服了,尤其是他的上司,更因此而产生不安全感,害怕失去权力。为了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作为下级小江的日子自然就不好过了。遗憾的是,小江不相信朋友的分析,结果三个月后就因为待不下去而辞职了。

一个人如果太低调,可能永远得不到重任;可是,锋芒太露又易招人陷害。锋芒毕露的人虽然能取得暂时成功,却会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招致隐患,虽然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却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当你在工作上有特别表现而受到肯定时,千万记住不要锋芒毕露,否则这份锋芒会为你带来人际关系上的危机。

学会隐藏自己

《阴符经》上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它告诉我们,善于伏藏是事业成功和克敌制胜的关键。伏藏的智谋有几种:委婉和顺但不因循,称作委蛇;隐藏起来不显露,称作谬数;欺骗敌人,使自己不受损失,称作权奇。

一个人过于显露出自己高于一般人的才智,往往会使自己不利,甚至招致外来的攻击。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少。过于暴露,易激起某些人的嫉妒等心理,还可能会使对手容易摸清你的虚实,提前准备好防范的对策和措施。明朝时期的严嵩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不说其历史功过,只就其个人发迹过程而言,不能不让人佩服其伏藏的功夫。嘉靖中期,夏言为朝廷的重臣,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深为皇帝所器重。当时严嵩在翰林院任低级职务,与当时担任北部尚书的夏言是江西同乡。严嵩打听到这一点,就想利用这层关系设法去接近夏言,但几次前往夏府求见都被轰了出来。严嵩不死心,准备了酒宴,亲自到夏言府去邀请夏言。夏言根本没有把这个同乡放在眼里,随便找了个借口不见他。严嵩就在堂前铺上垫子,跪下来一遍一遍地高声朗读自己带来的请柬。夏言在屋里终于被感动了,以为严嵩真是对自己恭敬到这种境地,开门将严嵩扶起,慨然赴宴。宴席上,严嵩特别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使出浑身解数取悦夏言,给夏言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从此,严嵩便得到了夏言的器重,夏言一再提拔他,使他官至礼部左侍郎,获得了可以直接为皇帝办事的机会。几年后,已任内阁首辅的夏言又推荐严嵩接任了礼部尚书,位达六卿之列,夏言甚至还向皇帝推荐他接替自己的首辅位置。然而,严嵩是一个极有心计的人,他自始至终都没有露出一点锋芒,只是耐心地等待时机。他表面上仍然对夏言俯首帖耳,实际是在暗中寻找、制造机会,以便将夏言一下子打倒。嘉靖皇帝迷信道教。有一次他下令制作了五顶香叶冠,分赐几位宠臣。夏言一向反对嘉靖帝的迷信活动,不肯接受。而严嵩却趁皇帝召见时把香叶冠戴上,在冠之外还郑重地罩上轻纱。皇帝对严嵩的忠心大加赞赏,对夏言则很不满。而且夏言撰写的青词也让皇帝不满意,而严嵩却恰恰写得一手好青词。严嵩便利用这个机会,在写青词方面大加研究,同时还迎合皇上的心意,给他引荐了好几个得道的“高人”。因此,使皇帝越来越满意严嵩而疏远夏言。又有一次,夏言随嘉靖出巡,没有按时值班。还有一次,皇帝曾命令到西苑值班的大臣都必须乘马车,而夏言却乘坐小车。几件事情都引得嘉靖很不高兴,因此,皇帝对夏言越来越不满。严嵩眼看时机已到,马上一改他往日的谦卑,勾结嘉靖所宠幸的道士陶仲文,一起在皇帝面前添油加醋地说了夏言许多坏话。一天,当严嵩单独去见嘉靖时,嘉靖与他谈及夏言,并对他们之间的不和略有询问。嘉靖的话,似乎勾起了严嵩的难言之隐,只见严嵩全身颤抖,匍匐在地,痛哭不已。嘉靖见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竟然哭得如此伤心,猜想他一定是受了很大的冤屈,怜惜之情骤生,连连催问。看见嘉靖怜悯,严嵩反而变得号啕痛哭起来了。嘉靖既动情又义愤地安慰他:“你不要有什么顾虑,有朕为你做主,有话尽管说,不要害怕。”这下严嵩才装出深受鼓励后已无顾虑一般,将平时所搜集到的所谓夏言的种种罪状添枝加叶、无中生有地一一哭诉出来。嘉靖闻听,便对夏言由不满变得恼怒起来,马上下令罢免了他的一切官职,令严嵩取而代之。

当然,严嵩的伏藏是反例,却足可以警示后人伏藏的重要性。一要严防像严嵩这样的人,以避免被蒙蔽;二要接受夏言的教训,为人处世,懂得自保,不可太任性。如果建功立业的时机不够成熟,矜持甚至装糊涂、藏机锋,往往是上上之策。

过分善良的人往往不懂得伏藏,以为天下人都同自己一样善良。结果,以善良待人,反被邪恶伤害,成了邪恶的牺牲品。即使不以打击对方为目的,仅仅为了不遭对方打击,也不应天真善良得像一张白纸,将自己暴露无遗,这样往往会使自己陷于被动的境地。

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

许多人能伸而不能屈,觉得要退让低头是比杀头还难过的事。其实,有时候退让并不像表面上看来的那么简单,它甚至会比进攻更有力量,更有杀伤力。

我们不论做什么事,应罢手不干时,就要下定决心结束,就要婉转痛快地退让。以退让开始,以胜利告终,是柔与忍的做人哲学中的一条锦囊妙计。曾国藩曾任钦差大臣镇压捻军,当时刘秉璋作为辅佐军事的襄办之官,献防守运河之策。于是清军在河岸修起长墙,阻止捻军渡河,试图把他们围在一个角落里聚而歼之。李鸿章在江督行署,对此策力争不可,亲自给刘秉璋写信说:“古代有万里长城,现在有万里长墙,秦始皇没有意料到在一千多年后遇到公等为知音。”显然带有嘲讽的味道。刘秉璋率万人渡运河,却接到李鸿章的公文,说粮饷缺乏不能够增兵。李鸿章事事进行干涉,并且时常上报情况,条陈军务,曾国藩很不满意李的这种做法。时间一久,清政府见曾国藩军无战功,便想让李鸿章接替为统帅,曾国藩不忍心离去,便请求留在军营中继续效力。李鸿章接任后,急忙派人到曾国藩驻所领取钦差大臣的“关防”。对此,曾国藩说:“关防,是重要的东西;将帅交接,是大事,他不自重,急着要拿去,弄没了怎么办?况且我还留在这里。”李鸿章派客人百般劝说,让他回到两江总督之任上,曾国藩也没有答应。这里有人给李出主意,并向曾国藩调停说乾隆时西征的军队用大学士为管粮草的官,地位也与钦差大臣相等。曾国藩故意装作不懂,说:“说的是什么?”刘秉璋说:“现在您回到两江总督之任,就是大学士管粮草的官职呀。”李鸿章又私下告诉他说:“以公的声望,虽违旨不行,也是可以的。但九帅之军队屡屡失利,难道不惧怕朝廷的谴责吗?”曾国藩于是东归,从此绝口不谈剿捻的事。李鸿章接替为统帅,却没有改变曾国藩扼制运河而防守的策略。后来,大功告成,李鸿章上疏请求给从前的领兵大臣加恩,曾国藩仅仅得到了一个“世袭轻车都尉”,因此大为恼怒,对江宁知府涂朗轩说:“他日李鸿章到来,我当在他之下,真是今非昔比了!”回顾曾国藩在处理进退关系问题上,他是该进时进,当退时退。在曾国藩不得已启程赴两江总督任之时,途中观者如潮,家家香烛、爆竹拜送,满城文武士友皆送至下关。同治八年(1869年)一月九日,曾国藩行至泰安府,忽然接到新的寄谕,所奏报销折奉旨“著照所请”,只在户部备案,无须核议。这等于说,一些人原抓住曾国藩军费开销巨大,要审计查账,现在一纸圣旨就将此事一笔勾销,不再查他的账了。曾国藩为此大受鼓舞,认为这是清政府对他的特别信任、空前恩典。谕旨使他“感激涕零,较之得高爵穹官,其感百倍过之”。因而便又有点心回意转,虽虑“久宦不休,将来恐难善始善终”,但不再要求辞职了。这样一来,曾国藩心头的一块石头落了地,而且看书的劲头更足了,轿中、宿店的旅途之中,他将《战国策》《左传》反复阅读,目的是在进见皇太后、皇上之时,陈述自己的中兴大业之策。

曾国藩一生中几进几退,但每次面对困境时他都能冷静面对,从容找到出路,这大概就是他之所以能在官场中纵横数十年的资本吧!

巧妙施退,看似容易,做却不易。有一次,世界著名滑稽演员侯波在表演时说:“我住的旅馆,房间又小又矮,连老鼠都是驼背的。”那家旅馆的老板知道后十分生气,认为侯波诋毁了旅馆的声誉,如果不公开道歉的话就要控告他。于是侯波在电视台发表了一个声明,向对方表示歉意:“我曾经说过,我住的旅馆房间里的老鼠都是驼背的,这句话说错了。我现在郑重更正:那里的老鼠没有一只是驼背的。”“连那里的老鼠都是驼背的”,意在说明旅馆小而矮;“那里的老鼠没有一只是驼背的”,虽然否定了旅馆的小和矮,但还是肯定了旅馆里有老鼠,而且很多。侯波的道歉,名义上是更正,实是批评旅馆的卫生情况,不但坚持了以前的所有看法,讽刺程度更深刻有力。还有一个故事是说,英国牛津大学有个名叫艾尔弗雷特的学生,因能写点诗而在学校小有名气。一天,他在同学面前朗诵自己的诗。有个叫查尔斯的同学说:“艾尔弗雷特的诗我非常感兴趣,它是从一本书里偷来的。”艾尔弗雷特勃然大怒,非要查尔斯当众向他道歉不可。查尔斯想了想,答应了。他说:“我以前很少收回自己讲过的话。但这一次,我认错了。我本来以为艾尔弗雷特的诗是从我曾读过的一本书里偷来的,但我找到那本书翻开一看,发现那首诗仍然在那里。”

两句话表面上不同,“艾尔弗雷特的诗是从我读的一本书里偷来的”,也就是指艾尔弗雷特抄袭了那首诗;“那首诗仍然在那里”,指的是被艾尔弗雷特抄袭的那首诗还在书中。意思没有变,而且进一步肯定了那首诗是抄袭的,这种退让却达到了嘲讽和揶揄的目的。

人若只知进不知退,必有困辱之累,成不了大气候。所以,做人处世若能以弱胜强、以退为进,就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烦恼。当我们在人生之路上前行的时候,有时也不妨停下来歇歇脚,也许路会走得更好。

舍小才能得大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对于“舍”的理解,人们的理解各有不同。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软弱,也有的人认为“舍”是一种保全,还有的人会认为“舍”是一种美丽。

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虽然每个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当某一个人要“舍”弃拥有的东西时,就会彷徨和犹豫,况且事后能“得”到多少还是个未知数,难怪有些人选择了“守”。于是,“得”就无从谈起了。三国时期的曹操平定汉中后,直逼刘备刚刚占领的西川。刘备急请诸葛亮商议对策。诸葛亮说,曹操分兵屯合肥,惧孙权也。我们如果把江夏、长沙、桂阳三郡还给吴,遣舌辩之士陈说利害,令吴起兵袭合肥,牵动其势,曹操必退兵回救其南方,如此,西川可安。后来的情势果然如诸葛亮所言,吴国兴兵,曹操只得放弃攻蜀而回师援合肥。刘备得以喘息,安定了西川根据地,并由此立国建业。

可见,凡事需从大局着想,为整体利益暂时放弃一些局部利益,是兵家、商家、职场人士无不知晓的道理。在事业、人生的困难时期,若只知进,不知退,只知得,不知舍,试图处处得利,必会处处被动,整体失利,最终受其大害。一个独自在荒凉的沙漠中旅行的人,在走了两天两夜之后,他的身上已经没有了任何可以吃的东西,更可怕的是,他已经没有了水,非常渴。然而,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这个人在途中遇到了暴风沙。风吹起漫天的黄沙,使他的眼睛无法睁开。一阵狂沙吹过之后,他已认不得正确的方向。两天后,烈火般的干渴几乎摧毁了他的生存意志。绝望中,他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小屋时,发现这里除了一堆废弃的木材之外,什么也没有。当他几乎绝望地走到屋角时,却意外地发现了一架抽水机。他兴奋地上前汲水,可任凭他怎么抽水,也抽不出半滴来。正当他颓然地坐在地上时,看见抽水机旁有一个小瓶子,瓶上贴了一张泛黄的纸条,纸条上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装满!果然,当他拔开瓶塞时,发现瓶子里果然装满了水!他的内心开始了交战——如果自私点,只要将瓶子里的喝掉,他就不会渴死,就能活着走出这间屋子;如果照纸条做,把瓶子里唯一的水,倒入抽水机内,万一水一去不回,他就会渴死在这地方了——到底要不要冒险?思考良久,到了最后,他终于决定把瓶子里唯一的水,全部灌入这个看起来破旧不堪的抽水机里。没想到,真的从抽水机里涌出了大量的水。他高兴地喝足水后,依旧把瓶子里装满水,用软木塞封好,然后在原来那张纸条后面,加上了一句他自己的话:相信我,真的有用。几天后,他终于穿过了沙漠。

其实,我们人生最大的得与失,都是由我们自己来左右的。人生最大的得,应该是“生”。我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生命,不是最大的得吗?因为没有这个“得”,就没有以后的“得”,这是“得”的根本。而人生最大的“失”,应该是“死”。当这一刻来临,我们便须交出所得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这不是最大的失吗?这最大的得与失,我们尚且无法掌握,又还有什么得失好计较的呢?

人要学会“舍得”,不能企盼“全得”。拥有的时候,我们也许正在失去,而放弃的时候,我们或许重新获得。明白的人懂得放弃,有真情的人懂得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越,安于一份放弃,固守一份超脱,这就是人生。

大事精明,小事糊涂

有些人对别人要求得过于严格甚至近乎苛刻,他们希望自己所处的社会一尘不染,事事随心,不允许有任何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不符合自己的设想。一旦感觉不满和发现问题,他们就怒气冲天,大动肝火,怨天尤人,摆出一种势不两立的架式。

俗语说得好:水清无鱼,人清无友。水太清了就没有鱼可以生存,人太认真了就难得有可靠的朋友。因此,做人做事都不能太“认真”,该糊涂时就糊涂,只要不是原则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未尝不可。然而,现实中更多的人往往是大事糊涂,小事精明,注意小事,斤斤计较,哪怕是芥蒂之疾,蝇屎之污,也偏要用显微镜去观察,用放大尺去丈量。于是,在他们的眼里,社会总是一团漆黑,人与人之间只剩下尔虞我诈。宋太宗年间的宰相吕端,此人是学士出身,肚子里有不少才学。虽然经历了五代末期的天下战乱,世情艰苦历练不少,但仍是满身读书人的呆气。有人为此说吕端糊涂,可宋太宗赵光义却偏偏认为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任命他为宰相。后来赵光义病重,宣政使王继恩害怕太子赵恒英明,做了皇帝以后会对他们这一党不利,于是串通了参知政事李昌龄、都指挥使李继熏等,密谋废掉太子,改立楚王为太子。此时,吕端到宫中看望赵光义,只见太宗快不行了,太子却不在旁边,就怀疑事情有变,其中很可能有鬼,便在手板上写了“大渐”二字,让心腹拿着赶快去催太子尽快到赵光义身边来。这个“渐”字的意思就是告诉太子皇帝已经病危了,赶紧入宫侍候。等到赵光义死后,皇后让王继恩宣召吕端,商议立谁为皇帝。吕端听后知道事情不妙,他就让王继恩到书房去拿太宗临终前赐给他的亲笔遗诏。王继恩不知是计,一进书房便被吕端锁在房中。这时,吕端便很快地来到了宫中。皇后说:“皇上去世,长子继位才合情理,现在该怎么办?”意思很明显,想立长子赵元佑。吕端立即反驳道:“先帝既立太子,就是不想让元佑继承王位,现在先帝刚刚驾崩,我们怎么可以立即更改圣命呢?”皇后听了无话可说,心里只有认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吕端仍不放心,他要眼见为实。太子即位时,吕端在殿下站着不拜,请求把帘子揭起来,自己上殿看清楚,认出是原先的太子,然后才走下台阶,率领大臣们高呼万岁。

在此事中,吕端事先能明察阴谋,有所防范;事中能果断决策,出奇策击破奸主;事后又能眼见为实,不被现象迷惑,不仅明智,实在是功夫老到。在皇位继承的关键问题上,吕端的“小事糊涂,大事精明”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吕端遇事不糊涂”,便是称赞这类人的行为方式。

聪明的做人方式是小事愚,大事明,这是一种很高的修养。他们遇到小事该糊涂的时候,就不会顾忌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学识、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权势;而遇到大事该聪明的时候,也不能含糊,坚守自己的原则,这才是做人的成熟之处。

凡事要留些余地

俗话说:“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意思是说,行不可至极处,至极则无路可续行;言不可称绝对,称绝则无理可续言。做任何事,进一步,也应让三分。古人云:“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我们为人处世时,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的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其各种可能性,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余地采取机动的应对措施。留余地,也就是不要把事情做绝,不把事情做到极点,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这样,才会使自己游刃有余。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是众人称赞的一位贤良皇后。长孙皇后祖先为北魏拓跋氏,她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长孙晟隋时官至右骁卫将军。她从小爱好读书,通达礼仪,13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唐朝建立后,她被册封为秦王妃。当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的嫌隙日益加深之时,她对唐高祖尽心侍奉,对后宫嫔妃也殷勤恭顺,极力争取他们对李世民的同情,竭力消除他们对秦王的误解。“玄武门之变”前夕,她又对秦府幕僚亲切慰勉,左右将士无不为之感动。李世民升储登基以后,长孙氏被立为皇后。长孙皇后深知身为“国母”,其行为举止对皇上的影响相当大,因此,她处处注意约束自己,处处做嫔妃们的典范,从不把事情做过头。长孙皇后不尚奢侈,吃穿用度,除了宫中按例发放的,不再有什么多余的要求。她的儿子承乾被立为太子,有好几次,太子的乳母说东宫供应的东西太少,不够用,希望能增加一些。可是长孙皇后说:“作太子最发愁的是德不立,名不扬,哪能光想着宫中缺什么东西呢?”长孙皇后从不干预朝中政事,尤其害怕自己的亲戚以她的名义结党营私,威胁李唐王朝的安全。虽然李世民很敬重她,朝中赏罚大臣的事常跟她商量,但她从不表态,也不把自己看得特别重要。长孙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被唐太宗视为掌上明珠。因此,在公主出嫁之时,唐太宗赏赐的物品要比唐高祖的女儿出嫁的物品多出一倍有余。为此,魏征当面向唐太宗提出异议。下朝后,唐太宗把魏征的不同意见转告皇后,长孙氏当即便深有感触地说:“我以前听说陛下对魏征很器重,但并不了解其中缘故。今天我听了他的谏言之后,才真正明白他是一位十分正直的社稷之臣。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请陛下深思这个道理,那就是天下的最大幸运了。”贞观八年,长孙皇后同唐太宗一起去九成宫(在今陕西麟游)避暑时,身染疾病,愈来愈重,服用了很多药物,但病情却并未缓解。这时,在身边服侍的太子李承乾就向母亲提请,用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等方法,乞求保佑,但却遭到皇后的坚决拒绝。长孙皇后说:“大赦是国家的大事,佛、道二教也自有教规。如果可以随便就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就必定会有损于国家的政体,而且也是你父皇所不愿意的。我岂能以一妇人而乱天下之法。”太子听罢,便不敢向太宗奏告,只是把他母亲的话告诉了房玄龄,房玄龄又转告给了太宗。太宗听后,感动得涕泪交流,泣不成声。贞观十年六月,长孙皇后弥留之际,与唐太宗最后诀别。她用尽气力对太宗说:“我的家族并无什么大的功勋、德行,只是有缘与皇上结为姻亲,才身价百倍。要想永久保持这个家族的名誉、声望,我请求陛下今后不要让我的任何一个亲属担任朝廷要职,这是我对陛下最大的期望。我活着的时候对国家并没有丝毫功绩,所以死后也千万不要厚葬,仅依山而葬,不起坟墓,不用棺椁,所需器物,都用木、瓦制作,俭薄送终。如能这样,就是陛下对我的最大纪念。”说完不久,就死在后宫立政殿。同年十一月,葬于昭陵。

长孙皇后得意时不把各种好处占全,不把所有功名占满,实在是很好地坚持了为自己留有余地的天规。这样,不但不会给自己招来祸患,反而让自己在人生旅途中进退有据,上下自如。

在得意时不把好处占尽,留些余地给别人,这实际上也在给自己留余地。不让别人为难,自己也就不用为难,这就是做人处世的良方。

学会韬光养晦

古往今来,多少有才能的人,自恃才高,聪明过人,便任性而为,结果不仅没能立身扬名,反而身陷困境。明代学者杨慎在《韬晦术》中说:“英雄多难,非养晦何以存身?”所以,你若是英雄,就应深明此理,必要时装一装糊涂,以求自保。保全了自己,才能谈及其他。

西方有句谚语:尽管星星都有光明,却不敢比太阳更亮。历史上的薛道衡、杨修的悲惨下场便是最好的例证。薛道衡从小就是一个用心于文章字句之间的人,尤其长于诗作,比如他的《出塞诗》一首:“绝漠三秋幕,穷阴万里生。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鸿声。”诗中有一种边地的悲怆情调,而又弥漫着一股粗犷壮大之气,体现了北朝文风的特点。同时,薛道衡因多次出使江南陈朝,受南方文风的影响也较深,比如他的《昔昔盐》一诗,辞采绚丽,对仗工整,描写铺排,极为细腻,其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句,为千古吟诵的名句。当时,薛道衡的诗名就极著,连文风极盛的南方都很推崇薛道衡的诗作,可见其成就之高。但遗憾的是,这样一位风流才子,却生活在隋炀帝的统治之下,隋炀帝虽然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和诗歌,但他为人极其自负,认为自己是当朝第一诗人。他曾对别人说:“别人总以为我是承接先帝而得帝位,其实论文才,帝位也该属我。”他的内心如此狭隘,怎么能容得下薛道衡呢?尤其是薛道衡写的那首《昔昔盐》,被朝野上下一致称赞,诗中的“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联,更是得到极高的评价,而被广为传颂。隋炀帝闻知,顿时妒火冲天,后来便抓住薛道衡的一点过失,将其杀害了。事后,他还恶狠狠地说:“看你还能作‘空梁落燕泥’吗?”同样,杨修思维敏捷,头脑灵活,颇具才华,是个很聪明的人。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既聪明又能干的人,最后却被自己的聪明所误,让曹操给杀了。曹操建造花园时,动工前工匠们请曹操审阅花园工程的设计图纸,曹操看了什么也没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解其意,忙去问杨修。杨修说:“丞相嫌园门设计得太大了。”工匠们按杨修的提示修改了方案。曹操见改造后的园门,心里非常高兴,问工匠们如何知道自己的心意,工匠们说多亏了杨主簿的指点。曹操口中虽称赞杨修,心里却嫉恨他的才华。曹操与杨修骑马同行,当路过曹娥碑时,他们见碑阴镌刻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怎么理解这八个字,杨修正要回答,曹操说:“你先别讲出来,容我想想。”直到走过三十里路以后,曹操说:“我已明白那八个字的含意了,你说说你的理解,看我们是否所见略同。”杨修说道: “‘黄绢’,是有颜色的丝,‘糸’和‘色’合成‘绝’字;‘幼妇’,是少女,‘女’和‘少’合成‘妙’字;‘外孙’,是女儿之子,‘女’和‘子’合成‘好’字;‘齑臼’,是受辛辣之味的,‘受’和‘辛’合成‘辤’(辞的异体字)字。这八个字的意思,说的是‘绝妙好辞’。”曹操心中大惊,虽然自己的看法也与杨修相同,但反应速度却相差太远。于是曹操感叹地说:“我的才智比不上你,竟然相差三十里。”曹操是个多疑的人,老担心别人暗害他,于是对身边的仆人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你们切勿靠近。”一天他正在睡午觉,被子掉在地上,一位唯恐侍候不周的仆人马上进房把被子捡起来帮他盖上。曹操从床上跳将起来,一剑把仆人杀掉了,又上床再睡。睡了半天后起床,惊问道:“谁杀了我的仆人?”大家告诉他经过,曹操放声大哭,给死者开了隆重的追悼会然后予以厚葬。大家都认定,曹操确有梦中杀人的病症,只有杨修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在送葬时,杨修对着死者的灵柩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杨修因此惹恼曹操,被曹操借故杀掉了。曹操杀杨修,是因为他聪明过头,好卖弄才华并且喜欢自作主张。因此,杨修是死于“恃才放旷”。

当然,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像杨广、曹操那样草菅人命的暴君已不复存在,但刚愎自用、妒贤嫉能的却大有人在。面对这样的上级,你如果锋芒毕露,逞强显能,显出比他高明的样子,那么必然会遭到他的嫉恨,轻者会给你“小鞋穿”,重者会叫你“下岗”,到那时你将追悔莫及。一位在一家美国驻香港分公司做公关经理的刘女士,她在商场上有很高的声誉,但却因一件小事而被迫辞职。事情是这样的:美国总公司的几位最高领导者决定在香港举行宴会。除了香港公司的总经理及一些要员外,美国总部的要员当然少不了,再加上一些亲密无间的大客户,宴会非常盛大。作为香港分公司公关经理的刘女士乐于以女强人自居。在任何一方面,她属下的公关部都干得非常出色,这也是她引以为自豪的。不知是否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她在一些宴会中,风头有时凌驾于总经理之上。总经理是一位好好先生,在不损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每每让她发言。总公司与分公司联合宴会的机会极少,这次宴会她还是头一次经历。开始筹备宴会时,刘女士抱着很谨慎的态度,务求取得总公司主管的赞许。宴会当晚,她周旋于宾客间,确令现场气氛甚为欢愉。直至分别由总公司的高层主管及分公司的总经理致谢辞时,她在旁边逐一介绍他们出场。轮到她的上司,即分公司总经理,她不知怎么,在介绍之前,竟先说了一番致谢辞,感谢在场客户一直以来的支持。虽只三言两语,已让总公司的主管深皱眉头,因为她当时负责的,只是介绍上司出场,而非独立发言。在宴会进行的过程中,总公司主管曾与刘女士交谈,发现她提及公司的事时,总是以个人主见发表,全不提及总经理的意见,给人的感觉她才是分公司的最高主管。结果,分公司总经理被上级邀请开会,研究他是否坚守了自己的职位,是否到了非要由公关经理代为处理日常业务的地步。最后,刘女士终于自动辞职,原因是她被总经理削了权,却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锋芒太露、喧宾夺主的缘故。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都处在一种竞争状态,为了维持生存,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本领。在自然界中,当相对弱小的动物受到强大对手的攻击时,它往往会以假死来蒙骗敌人,保护自己。同样,韬光养晦实际上也是一种类似假死的行为。人类社会和动物界一样处在竞争的状态,由于人比动物更聪明,这种竞争也难免更加复杂和残酷。

由此可见,人一旦太过“聪明”,就难免授人以口实,让人抓住把柄。所以,做一个“糊涂人”才能韬光养晦,保存实力。韬光养晦表现在不说过头话,不做过头事,要集中精力,踏踏实实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而它的目的则是为了收敛锋芒,保存自己,最终还是为了自己的发展。

千万别做出头鸟

“出头鸟”在鸟群中是最聪明和最强壮的。它们敢于冒险出逃,由此成为石子、弹弓、鸟铳、气枪、猎枪、手枪乃至于步枪打击的目标,成为牺牲品。所以,事实告诉我们,最保险的逃命方法是待在原地等待观望。

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乏那种凡事三思而后行、不抢风头、不冒险的人。生活上从不“张扬”,工作上也讲究低调。工作听领导安排,经验跟别人学习,遇事先要等一等,看一看。有成绩怕抢了领导的风头,有进步怕引来同事的嫉妒,凡事都要圆满。而正是这些人,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从前有两兄弟,生不逢时,其时朝廷昏庸无能,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八九岁时,他们的父母在战火中死去,于是两孤儿跟随起义军浪迹天涯。哥哥虽然只比弟弟大一岁,但无时无刻不想着弟弟,总是把分配给自己的馒头和咸菜分给弟弟一半。两兄弟都练就了一副好体力,为了杀掉昏君给父母报仇,他们都很努力。但相比起来,哥哥要比弟弟勇猛,而弟弟要比哥哥聪明;哥哥擅长身体比拼,弟弟擅长运用智谋技巧。两人跟随主力四处杀敌,就在起义军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强大时,兄弟俩也成了起义军中的干将。在战争中,两兄弟总能一次次地幸运脱险。枪打出头鸟,起义军的头领被皇帝的军队射杀,军师又被另一支武装劫持了,起义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于是哥哥被大家推选为将军,弟弟则为军师。兄弟两人合作,虽然历尽坎坷,却无往而不胜。两年后,他们终于杀入皇宫。没过多久,哥哥做了皇帝。当了皇帝后,哥哥夜夜不得安宁,他心知弟弟不服他。按照弟弟的才干,他才是一国之君,但看功绩,皇位则非自己莫属。有一天,哥哥把弟弟叫了过来,说有个大臣对他们兄弟不服,要拉拢其他人推翻他们兄弟俩。弟弟一听,急了,决定想一个办法杀掉这个大臣。就在弟弟苦心思索有什么妙计时,哥哥命令手下把弟弟绑了起来,处以极刑。弟弟正摸不着头脑时,哥哥发话了:“我是代表国家处置你!如今天下太平,各大臣齐心协力,而你却蓄谋祸害我的大臣。”最后,弟弟被哥哥杀死在断头台上。

类似的故事在历史上并不少见。结果大致一样,只是形式不同。很难说是哥哥聪明还是弟弟聪明,弟弟不聪明他们就不会赢得战争的胜利,单凭匹夫之勇终究成不了大事。哥哥呢,他若不聪明就不会那么轻易地灭了弟弟。“出头鸟”不但在古代成为被猎杀的第一目标,到了现代也一样。某公司新进来一批大学生,市场部分配进四个,林成功是其中之一。经过一个月的培训,他们正式上岗了。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林成功工作非常努力,经常放弃和新同事打球、娱乐的时间,去查资料,搞调查。后来,他根据自己对市场的了解和考察,给市场总监写了好几封邮件,提出自己对部门的种种建议,受到了总监的嘉奖。据说连老总都注意到他,点名要给他提前转正。他的业绩远远超过了同批进公司的其他新员工。照理说,以林成功在公司的际遇,应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可是他却乐不起来。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部门里另外三个和他一起进来的同事开始孤立他,有时他想跟他们开句玩笑活跃一下气氛,都没有人答话,让他很是尴尬。一些老员工似乎也不愿意与他讲过多的话,林成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更不知道怎么办,他觉得自己像生活在孤岛上一样。坚持了半年后,他终于选择了“撤离”。

林成功为什么会被孤立呢?因为林成功无疑是只“出头鸟”,而“枪打出头鸟”是必然的,虽然往往并不是“出头鸟”的错。一方面老员工基于自身考虑,或多或少都不愿意和这些“后起之秀”太接近。另一方面,作为同一个起跑线上的新人,如果其中一个太优秀或是出类拔萃,往往招致他人嫉妒和心理不平衡,如果不能及时沟通彼此的关系,双方之间很可能会距离越来越远。而大部分境遇差不多的新人却会越走越近,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抱”成一团,而孤立这个“小团体”以外的人,包括曾经与他们同时进入、而现在比他们优秀的新人。

所以,初入工作岗位,努力表现,想要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是很自然的想法,但如果让“同人”感觉你是个危险的“异类”,就会适得其反。所以,不妨暂时把你的能力隐藏起来,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再显露出来。

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一个人,尤其是一个事业上稍有成就、仕途上有了一点眉目的人,往往会在有意无意中把自己看得很重要,这是自我感觉良好的错觉,也是人自恋自负自作多情的本性在作祟。古人言:人贵有自知之明。看来,人要真正做到自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否则,贵又从何谈起?

迈兹纳曾有一句名言: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没有你,事情一样可以做得好。是的,我们的身边总有很多人喜欢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总想着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被他人评头论足。是呀,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一个人好也罢,坏也罢,总可以成为他人饭后的谈资。有一个自以为很有才华的年轻人,一直得不到重用,为此,他愁肠百结,异常苦闷。有一天,他去质问上帝:“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上帝听了沉默不语,只是捡起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并把它扔到乱石堆中。上帝说:“你去找回我刚才扔掉的那个石子。”结果,这个人翻遍了乱石堆,却无功而返。这时候,上帝又取下了自己手上的那枚戒指,然后以同样的方式扔到了乱石堆中。结果,这一次年轻人很快便找到那枚金光闪闪的戒指。上帝虽然没有再说什么,但是他却一下醒悟了:当自己还只不过是一颗石子而不是金光闪闪的金子时,就永远不要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

有许多人都有和这位年轻人一样的心理,他们老是说“公司根本就不了解我的实力”“上司没有眼光,所以我再努力也得不到他的赏识”“大家都无法欣赏我的能力”等等。然而问题是,这真的是别人的错吗?

千万不要做一个自己没有实力却怪别人没有眼光的人。如果你现在正受冷落、被人忽视,千万不要怨气冲天。你应该记住,你是个普通人,没有人会太在意你。张先生是一家文化公司的副总经理。因为工作的变动到了一个新的部门,这个部门的职位似乎没有以前风光,没有以前的地位显赫,于是,他总是担心别人会有“怎么回事,是不是犯了错误而下来了”的想法。虽然是正常的工作调动,而且也是自己一直看好的部门,但他还是担心别人会说些什么,于是张先生没事时待在家中好久也没有露面。有一天,张先生在大街上遇到一个朋友,听说他调职了,朋友便问道:“你不做老总啦?调到哪儿去了?”张先生说:“不做了,调到北京办事处去了。”朋友说:“好呀,祝贺你!”张先生笑笑:“有时间去玩呀。”作别后,他心里总有一种淡淡的感觉,害怕朋友笑话他。过了不久,恰巧张先生在某处又碰到了那位熟人,他说:“听说你不做老总了,调哪儿去了?”张先生觉得你这人怎么这样,这么不在意人,不是同你说过了吗?但最后还是淡淡地说:“我调北京办事处去了,有时间去玩。”朋友好像恍然大悟:“对了对了,你说过的,对不起呀对不起呀,我忘了。”听他这话,张先生心里突然清朗起来,好像一下子悟出了什么。是呀,整天担心别人说什么,整天把自己当回事,其实别人早把自己忘了。于是,张先生照旧同朋友们一起喝酒聊天,大家依然是那样的热情,依然是那样的真诚和开心。

生活中常常碰到这类事,比如说了什么不得体的话,总怕被他人误会,其实你大可不必耿耿于怀,更不必揪住所有人做解释。因为事情一旦过去,没有人还有耐心去理会别人曾经说过的一句闲话,一个小的过失和疏忽。你那么念念不忘,往往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反过来我们也可以问问自己,别人的一次失误,真的会总在你的心头挥之不去,让你时时惦念吗?没有人对其他人的衣食住行那么关心,甚至超过关心自己。

人生中每每与人相处,只要你不对别人造成什么伤害,只要不是损害了别人的什么利益,没有什么人会对你的失误或尴尬太在意。也许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只有你一个人还在耿耿于怀。所以你要明白,在别人的心中,你没有那么重要。

不要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也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误解。人生在世,也许你的苦心一直就没人在意。因为,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情,不可能天天盯着你。那么你不妨也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上,不要总惦念着别人怎么评价你。

第三章 好性格是可以培养的

一个人拥有怎样的性格,将直接影响到他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甚至可以决定他的一生。可以说,拥有良好性格的人,不管在哪方面他都会顺风顺水,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相反,如果性格不好,那么他就会处处碰壁,无所作为,在抱怨中度过一生。因此,可以说,成也性格,败也性格。

从谦让做起

谦让,是一种素质,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文明礼仪的标志,它是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润滑剂”,是构建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谦让能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亲切与温暖,能缓和紧张,消除尴尬,化解矛盾,使可能发生的“干戈”化为“玉帛”。

有人问孔子的学生子贡,孔子何以有如此渊博的学问?子贡回答:“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这里的“让”就是指谦让。可见,谦让之美可以修身正人。谦让是一种美德,是人类智慧的金石,是和谐社会的调和剂。下面两个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一位中年妇女,获悉在外地做工的丈夫出了事故,她便直奔火车站,想乘当天下午的火车前去看望丈夫。但售票窗口已排成长龙,面对此景她不知所措,急得禁不住不停地自语:“这该怎么办!这该怎么办!”排在她前面的一位老人,知道她的遭遇后,说了一句让她永生感激的话:“您先请!”接着,前面的排队者,也一个个说出同样让人怦然心动的话:“您先请!”明朝时,河南洛阳有个叫董笃行的人在京做事。一天,他接到母亲来信说家里因盖房砌墙发生争执,让他出面干涉。董寄诗一首云:“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墙又何妨。”董母觉得有道理,照办。邻居受到教育,也主动退让。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两墙之间形成了一条通道,被成为“仁义胡同”。

高明的人,懂得谦让的道理,知道生命的可贵,所以他们心胸宽广,生活幸福。恰恰是那些愚蠢的人,为了出一口气而置自家的性命于不顾,结果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己,值得吗?小花猫和小白猫在一块玩耍,它们同时发现了路边的一块肉,这块肉刚烤过,还直冒香味呢。于是,小花猫和小白猫不约而同地扑向这块肉,互相争夺起来。“这是我发现的,所以是我的!”小花猫说。小白猫却说:“不对,我先发现的,应该是我的!”他们俩都说是自己先发现的,双方互不退让,紧抓着食物不放。就在这时,一只过路的狐狸看见小花猫和小白猫手中的肉,馋得直流口水。它想:哎呀,好久都没有吃过这么香的肉了,看来我今天有口福了。于是,狐狸眼珠一转,便计上心来。它走到小花猫和小白猫身边,问道:“可爱的孩子们,你们在吵什么呢?”“嗯!狐狸伯伯,请评评理,是他想抢走我发现的食物啊!”小花猫说。“不对,这是我先发现的!”小白猫也不示弱。“我知道了,知道了!伯伯会好好地替你们把肉分成两半的,不要再吵了,去拿秤来!”狐狸将肉分成两半,并且用秤量了起来。“咦,右边比较重喔!”小花猫说。“没关系,我咬下一口就不会重了。”说着,狐狸就把右边的一半咬下了一口。“啊!这次变成左边比较重啦!”小白猫说。于是,狐狸又咬了一口左边的食物。“这样左边又太轻了!”于是狐狸又咬下一口右边的肉。就这样,两只小猫眼睁睁地看着秤上的肉,变成了豆粒般大小。“实在没办法啦!就让伯伯吃光吧!”结果狐狸把肉吃得一干二净。两只小猫你望着我,我看着你,异口同声地说道:“如果我们两个彼此谦让一下,好好地把那块肉分开来吃,该多好啊!”

谦让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出一个人的修养、道德、气质和风度,同时也折射出社会文明的程度。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互相谦让,如果每个人都能将方便主动给别人,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将会更加和谐、融洽、美满。

谦虚永远是没有错的

谦虚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它具有海纳百川的大度,有着花开花落的旷达,有着春风拂面的温馨。浮华夸耀往往别它而去,悔恨怨憎往往与它无缘,嫉妒猜疑被它化解,纠纷争斗为它平息。

谦虚就是虚心,不自满,肯接受别人的批评。谦虚的人从不隐瞒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总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类人“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礼记 》),即使做出了一点成绩,也认为很不够,因而总是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一块岩石长年累月地经受风侵雨蚀,裂开了一道缝隙。一棵小草的种子被沿途经过的大雁扔了下来,恰好落到这块岩石的缝隙里。春天来临的时候,经过阵阵春雨的滋润,种子终于发芽了,一棵嫩嫩的小草从岩石缝里冒了出来。这里的条件非常艰苦,没有广阔的草原,没有小鸟的歌唱,没有野花的清香,更重要的是,这里没有她的兄弟姐妹。还好,这里还有一块岩石,与小草相依为命,要不,小草就只能自己孤零零地远离故土了。虽然这里的条件相当艰苦,但小草仍然过得很开心。每天清晨醒来,她都会在微风中唱歌、跳舞,在无聊的时候,就会找岩石聊天。岩石对小草说:“孩子,你怎么到这里来了呢?我们这里太贫瘠了,养不活你啊!”小草说:“老妈妈,你别担心,我一样会长得很好。”就这样,阳光爱抚地照耀着她,春风柔和地抚摸着她,雨露更不断地给予这颗不平凡的幼芽以最慈爱的关怀和哺育。有了阳光和雨露的滋润,小草渐渐地长大了,长得很健康,也很结实。虽然这里经常会有大风大雨,但是小草每次都坚强地挺过去了。岩石高兴地说:“孩子,不错,你是坚强的,值得我们骄傲!”接着,她用自己风化了的尘泥,把小草的根拥抱得更紧。后来,一个诗人来到这里,看见了这棵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不禁欣喜地吟咏道:“呵!小草的生命多么顽强,我要千百遍地赞美它!”小草谦虚地说:“值得赞美的不是我,是春风、阳光和雨露,还有紧抱着我的根的岩石妈妈。我要感谢她们,是她们,给了我生命,哺育我成长。”

一棵柔弱的小草顽强地生活在一块贫瘠的岩石上,但它仍然谦虚地告诉人们:它之所以能活得这么好,并不完全是自己的坚强,而是因为有了春风的抚摸、阳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润。

谦虚是一种美德,对于人际交往很重要。一个人对自己应该有个客观的评价,实事求是,不贬低自己,也不抬高自己,既能坚持正确的观点,又能虚心向别人请教。谦虚的人在交际应酬场合总是有许多朋友,只有谦虚的人才能成为社会交往中受欢迎的人。爱因斯坦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位声誉显赫的物理学家,深受人们的敬仰。但他并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始终保持着谦逊的品质。他对别人把他当成偶像感到无法理解,对报刊上的宣传和赞扬十分厌烦,特别是那些记者、画师、雕塑师来找他拍照、画像、塑像,更使他难以忍受,他说他简直成了这些行业的模特儿了。爱因斯坦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超人。他认识到,自己所走的道路是前人走过的道路的延伸,科学的新时代是在前人基础上开辟的,因此他总是抱着敬仰和感激的心情赞赏前人的贡献。他知道,在科学的道路上有许许多多人在共同奋斗,各人有各人的工作,各人有各人的贡献,因此他对同行的工作非常尊重。就是对自己的下属和学生,爱因斯坦也没有任何傲慢的表现,凡是和他接触过的人,无不为他的和蔼可亲和平等待人而感动。他还总结了这样一个成功的公式:a=x+y+z,其中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他也从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天才,认为自己只是一个真理的忠实而勤勉的追求者。

谦虚的人,就像水一样,把自己的心态放得很低,别人只要有一点长处,马上就可以看到并学到,渐渐地,他的能力、智慧便会聚,人生的境界便提升。

谦虚的人能够给别人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不至于让别人感到卑下和失落。由于谦虚,常常可以让潜在对手感到自己的高贵与强大,由此产生他希望获得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往往会给谦虚的人扫除阻力,形成良好的外部氛围,可以在别人的“忽视”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做人不要太清高和自负

清高心理是一种孤芳自赏、轻视别人、不能与他人平等相处的不良性格特征。自负,则是过于自信,且看不起其他人,也听不进其他人的意见。

自负是一种比较普遍存在的不健康心理。自负往往会导致骄傲自满,使人丧失进取心,容易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自负往往使人看不到自己的弱点、缺点和错误,对事物的复杂性、曲折性缺乏认识。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使从没离开过夜郎国的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道:“这些地方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望着前方的高山问:“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却没想到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也不知天高地厚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像夜郎国国王这样自负的人,往往是因为无知而自傲,而另一些人的“病根”则在于“我行我素”和“无所顾忌”,说到底,就是不懂得“狂放不羁,遭人嫉恨”道理。西汉人杨恽是司马迁的外孙,非常有才干,喜欢结交儒生与豪杰,在朝廷中有很高的名望,汉宣帝任他为郎官。大司马霍禹谋反,杨恽事先得到消息,上报皇帝。因这件事皇帝加封他为平通侯,升中郎将,再升光禄勋。杨恽这个人什么都好,只有一样不好,就是我行我素。比如,宫中有尧、舜、桀、纣的画像,杨恽指着桀、纣的像对人说:“当今天子经过此地时,要是能对他们的过错一一指明,就知道怎样做天子了。”说这些话是大逆不道的,但是杨恽却不在乎。廷尉于定国查明属实后,便奏请皇帝逮捕杨恽治罪。汉宣帝认为杨恽对自己有功,不忍心杀了他,就下诏把他免为庶人。杨恽不吸取教训,失去官职、爵位后,便借招朋聚友、狂饮烂醉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他又添置产业,经商逐利。西汉大臣讲究身份,杨恽这种与民争利的行为也是离经叛道的,一时人们议论纷纷。杨恽的朋友孙会宗当时是西河太守,得知这个情况后,就写信劝杨恽要谨慎自守,闭门思过,以便再被起用。杨恽自认为没有过错,于是模仿司马迁《报任安书》的笔调,写了一封《报孙会宗书》。其实,杨恽所受委屈与他外祖父当年所受的委屈根本没法相比,但杨恽却在诗中大发牢骚。他对孙会宗的好心一点不理会,反而不断申明自己已是庶人,甚至骂孙会宗以士大夫的身份媚俗为贪鄙。后被人告发,汉宣帝大怒,下令把杨恽腰斩了。

事实上,杨恽是一位颇有能力的干才。但是就因为我行我素,容不得他人,且心高气傲,居功自傲,导致“满嘴跑舌头”,才落得了身首异处的下场。俗话说:“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就是说,一个人想发表意见之前,不能只想到自己,还要为别人考虑,要能体谅别人的难处。我行我素之人的问题就出在这里,他们在为人处世时,从不替别人考虑,其结果只能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清高自负的人,往往一句话就使他们败业甚至丧命。在人的一生中,不得意或失落的时候是难免的,如果在不利的情况下还要做口舌之争,往往会愈加被动。

容天下难容之人,成天下难成之事

宽容实在是一种大度、一种涵养。心胸狭窄的人不可能宽容别人,而惯于斤斤计较;见利忘义的人也不可能宽容别人,只求索取而喋喋不休。真正的宽容,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高品位的道德观念。

宽容可以使人达到健康、乐观的状态。宽容的人,心胸宽广,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豁达的胸襟来看待周围的一切。宽容的人从不会因为别人的过错而大发雷霆,所以与这种人沟通、交流起来很舒适欣慰。一天,有一个身材高大魁梧的人走在库法市场上。他的脸晒得非常黑,而且还遗留着战场上的痕迹。有一个商人正坐在自己的店里,他看到那个高大的人走来,便把垃圾扔向那个过路人。他是想逗他的伙伴们发笑,以显示一下自己搞笑的本领。但那个过路人并没有因此而发怒,继续迈着稳健的步伐朝前走去。当那人走远以后,旁边的人对商人说:“你知道刚才你侮辱的人是谁吗?”“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从这里经过,我哪有心思去认识他呀?难道你认识这人?”“你连这人都不认识!刚才走过去的就是著名的军队首领——马力克·艾施图尔·纳哈尔。”“是真的吗?他是马力克·艾施图尔·纳哈尔!就是那个不但让敌人听到他的声音就四肢发抖,连狮子见到他都会胆战心惊的马力克吗?”“对,正是他。”商人惊恐地说:“哎呀!我真该死,我竟做了这样的傻事,他肯定会下令严厉地惩罚我,我赶紧去追他,向他求救,求他饶了我这一回。”说完商人就朝着马力克所去的方向追去。当马力克拐进了清真寺时,这个商人便跟着进了清真寺。等马力克礼拜完后,商人走到他跟前低着头说道:“对不起,我是刚才对你不礼貌的那个人。”马力克对那名商人说:“原先我不是来清真寺的,但我看到你太无知,无缘无故地伤害过路人,为了你我才来这里的,我为你而痛心。所以,我想祈求真主让他引导你走正道,并没有想要严惩你。”

生命是短暂的,宽容却是无尽的,富有宽容之心的人,必将得到应有的回报,受到别人的尊重。春秋时,楚庄王有一次和群臣宴饮,当时是晚上,大殿里点着灯,正当大家酒喝得酣畅之际,突然灯烛灭了。这时,庄王身边的美姬“啊”地叫了一声。庄王问:“怎么回事啊?”美姬对庄王说:“大王,刚才有人对我无礼。那人趁着烛灭拉我的衣襟。我扯断了他的帽子上的系缨,现在还拿着,你赶快点灯,抓住这个断缨的人。”庄王听了,便说道:“是我赏赐大家喝酒,酒喝多了,有人难免会做些出格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他命令左右的人说:“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喝酒,如果不扯断系缨,说明他没有尽兴。”群臣一百多人马上扯断了系缨而热情高昂地饮酒,尽兴而散。过了三年,楚国与晋国打仗,有一位将军常常冲在前面,英勇无敌。战斗胜利后,庄王感到好奇,忍不住问他:“我平时对你并没有特别的恩惠,你打仗时为何这样卖力呢?”他回答说:“我就是那天夜里被美姬扯断系缨的人,是您宽容了我的鲁莽,我非常感激您。”

宽容是自爱、自信的表现,拿得起,放得下,是一份从容,是力量的标志。当然,能真正做到宽容,必是那些心地善良、富有爱心、胸怀豁达、志趣高远,有良好修养的人。

别让执著变成固执

生活中,常听见一些人这样说道:“这个人真固执!”有的人固执得让人难以忍受,以至于平常的谈话变成了争执,最后以不愉快收场。

我们对自己的目标要坚持不懈,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种坚持,千万别成了固执。也就是说,一旦当你发现自己的选择有偏差时,就要合理地调整目标,放弃无谓的固执,轻松走向希望之路。两个贫苦的樵夫靠上山捡柴糊口。有一天他们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两人喜出望外,棉花价格高过柴薪数倍,如果将这两包棉花卖掉,足可供家人一个月衣食无虑。当下两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急欲赶路回家。走着走着,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扔着一大捆布,走近细看,竟是上等的细麻布,足足有十多匹之多。他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要一同放下肩负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的想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坚持不愿换麻布。先前发现麻布的樵夫屡劝同伴不听,只得自己竭尽所能地背起麻布,继续前行。又走了一段路后,背麻布的樵夫望见林中闪闪发光,待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数坛黄金,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忙邀同伴放下肩头的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担挑黄金。他同伴仍是不愿丢下棉花,以免枉费辛苦,并且怀疑那些黄金不是真的,劝他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一场空欢喜。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背棉花的伙伴赶路回家。走到山下时,无缘无故下了一场大雨,两人在空旷处被淋了个湿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肩上的大包棉花,吸饱了雨水,重得完全无法再背得动。那樵夫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家去。

这虽然是个寓言,但却给我们很有益的启示:在有些事上,过度地坚持,会导致更大的浪费,你必须随时启动自己的常识智慧,做出最合理的判断,适时调整前进的方向。在没有希望的路上固执坚持,只能是一个愚钝的人。从前有个人,性格很固执,又常常自以为是,爱跟别人唱反调。那人在高而平的地方种水稻,却在又低又潮湿的地方种高粱。他有个很忠诚的朋友,见他这样做不会有什么好处,就好言劝说:“高粱适合种在旱的地方,水稻宜于种在低湿的地方,可是你现在正好相反,违反了水稻和高粱生长的习性,那怎么能获得丰收呢?”那人听了朋友的话,一点都没放在心上,还是我行我素。结果他辛辛苦苦地种了十年地,每年都歉收,粮仓里一点储备也没有。眼看就快没饭吃了,这才去找他的朋友,发现朋友按他自己的方法种地,所以获得了丰收,不由得懊悔万分,就向朋友道歉说:“您说得对啊,我知道改悔了,以后一定听您的劝告。”有一天,那人要驾船出海,并邀请了他的朋友一起去海边。他的朋友将他送上船,告诫他说:“等你到了海水归聚之处,一定要返航回来,不然船一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那人表示自己记住了,会听朋友的话。他驾着船随着波涛向东驶去,航行了些日子,到了海水归聚的深渊边上。这时候,他又犯了那顽固的老毛病,不相信朋友的告诫,还是继续前进,结果船被卷入深深的大壑中。就这样,那人在这黑暗的地方,忍受着颠簸和孤独,非常艰难地过了九年。直到一次乘着大鲲化为大鹏时激起的巨浪,才总算被冲出了大壑,回到了家。那人回到家里,再次找到他的朋友,深深地拜了两拜,还对天发誓说:“我如再不改悔,请太阳作证惩罚我。”他的朋友笑着说:“改悔是改悔了,但还有什么用呢?”

固执的人往往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只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同时,会有一种盲目的自我崇拜心理,以为自己处处都比别人高明。过于固执的人,无法与人沟通,会使自己处于孤立无援、举目无友的境地,最终导致怀疑自己的能力,动摇甚至丧失自信。

执著是坚强意志的表现,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信念。然而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人如果没有原则地过于执著,那就变成了固执。或许有时候执著是人的一大优点,一种生存的依靠,一种坚守初衷的表现。但是一个人如果不分条件盲目地固执己见,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做人不要太狂妄

世事如棋局,每个人总会有受委屈的时候。如果我们不能放下高傲之气,平静接受现实,做不到谦逊谨慎,那就不只是受受委屈那么简单了,很可能还会招来更大的灾祸。

有一些人,并不一定没有才华,他之所以不能施展才华,往往是因为太狂妄。没有多少人乐意信赖一个言过其实的人,更没有多少人乐意帮助一个出言不逊的人。凡是狂妄的人,都过高地估计自己,过低地估计别人。他们口头上无所不能,评人论事谁也看不起,总是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只有自己最行。三国时,才子孔融有一个好友叫弥衡,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孔融把他推荐给曹操,曹操见到弥衡后却不以为然,行完礼也不让他坐下。弥衡觉得受到了怠慢,便仰天叹息:“天地虽阔,何无一人也!”曹操说:“我手下有数十人,都是当世之英雄,你怎么能说没人呢?”弥衡说:“你说的都是哪些人?说来我听听。”曹操说:“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吕虔、满宠为从事,于禁、徐晃为先锋。夏侯淳天下奇才,曹子教世间福将。安得无人?”弥衡笑道:“公此言差矣!这些人物,我都了解:荀彧成天阴沉着脸可以让他去做吊丧问疾的事,荀攸可以让他去看坟守墓,程昱可以叫他关门闭户,郭嘉可以让他做诗念赋,张辽可以让他击鼓鸣金,许褚可以叫他去牧牛放马,乐进可以派他去取状读诏,李典可以让他去传书送檄,吕虔可以用来磨刀铸剑,满宠这个大胖子只好饮酒食糟,于禁可以让他搞搞建筑修修墙,徐晃就去当个屠夫杀杀猪狗,夏侯淳这个残废可称为完体将军,曹子教这个贪污的人可评为要钱太守。其余都是衣架、酒桶、饭囊、肉袋罢了。”弥衡一下把曹操手下的官员都骂了一遍,曹操大怒,问道:“那你又有什么才能?”弥衡说:“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岂与俗子共论乎!”不仅曹操被他的狂妄惹得大怒,大将张辽在一旁也气得要拿剑杀他。曹操决定羞辱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弥衡,就说:“我还少一个敲鼓的小吏,早晚朝贺宴享,就让弥衡去干这个活儿吧。”弥衡应声而去。张辽问:”这个人出言不逊,为什么不杀了他?”曹操说:“他平时有些虚名,远近所闻。如果我今天杀了他,天下人都会以为我不能包容。他自以为有能力,那就让他当个击鼓的小吏,羞辱他一下。”第二天,曹操在厅上大宴宾客,命弥衡击鼓。弥衡击鼓为《渔阳三挝》,音节殊妙,渊渊有金石之声。宾客们听了,无不慷慨流涕。因为击鼓时,按例是要穿新衣的,而弥衡却穿了旧衣服,堂下人就命他换衣服。弥衡当着宾客们的面把衣服都脱光了,裸体而立,然后慢慢穿衣,神色不变。众人都觉得尴尬,曹操怒天道:“庙堂之上,何太无礼?”弥衡说:“欺君罔上才是无礼。我展露的是父母所给的形体,一具清白之身,怎么能算是无礼呢?”曹操说:“你说你是清白之身,难道这里有人是污浊的吗?”弥衡说:“你不辨贤愚,是眼浊也;不读诗书,是口浊也;不纳忠言,是耳浊也;不通古今,是身浊也;不容诸侯,是腹浊也;常怀篡逆,是心浊也!吾乃天下名士,用为鼓吏,是犹阳货轻仲尼,臧仓毁孟子耳!你既然想成就霸业,又怎么能如此轻慢于我呢?”曹操说:“好,既然你觉得自己有才干,我现在就派你出使荆州。如果你能说动刘表投降,我就让你做公卿。”弥衡不肯去,曹操就叫两个人押着他去,又叫手下的文武官员到东门外摆酒送行。荀彧对大家说:“等弥衡来了,我们谁也不要起身。”等弥衡到了东门,见众人或坐或卧,谁也没有起身相送,便放声大哭,说:“你们这些人,看起来都像死尸一样,在尸体坟冢之间我怎么能不哭呢?”众人都很气愤,说:“我们要是死尸,你就是无头的狂鬼。”弥衡说:“我是汉朝之臣,不作曹操的党羽,又怎么会无头?”众人气得要把他杀了,荀彧制止说:“这种鼠雀一样的人,何必脏了我们的刀呢。”弥衡说:“我虽然是鼠雀,可是还有人性;你们只配做蜾虫罢了。”众人气愤地走了。后来,弥衡见了刘表,又骂了刘表一通。刘表便用了个借刀杀人之计,把他送到黄祖那里,结果弥衡又骂了黄祖,黄祖一怒之下把他杀了。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的弥衡实在是狂妄得无以复加。他既然千里迢迢地来到曹操麾下,自然是想当官的。既有名利之心,就应该遵守尘世规矩。可是他却因为曹操的怠慢而不满意——不仅骂了曹操,还连他手下的文武官员都痛骂了一番,以至于引起众怒。到曹操借刀杀人的时候,除了孔融都没有人替他说话。可以想象,即使曹操要用他,那些文武官员也不会愿意与他共事,曹操当然不可能为了他一个人把其他谋臣猛将都得罪了。所以,弥衡也只能失败了。

弥衡的悲剧就在于他实在是太狂妄了,即使他再有才学,也不一定就比荀彧、郭嘉等人高明多少,有什么资格看不起这些人呢?而且,他不懂得谦逊谨慎,肆意张狂,最终因此丢了性命,怎能算作是高明的人呢?

在现实生活中,无知者狂妄,当然令人鄙夷,就是有一些本事的人,狂妄起来也毫无益处。看看那些成绩斐然、为人类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名家们,看看那些功力深厚、饮誉世界的艺术大师们,他们当中,少有人因为自己具有足够资本而张狂无度。我们的行动准则,应是戒骄戒满,为人不狂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