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的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5 06:26:07

点击下载

作者:托姆·霍姆斯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哺乳动物的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哺乳动物的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试读:

版权信息

哺乳动物的时代

托姆·霍姆斯 著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2019

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翻印、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

或图表。

DNA-BN:ECFD-N00017986-20190430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体育场路347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10号

电子邮箱:cb@bookdna.cn

网  址:www.bookdna.cn

BookDNA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旗下电子书出版机构,为作者提供电子书出版服务。

如您发现本书内容错讹,敬请指正,以便新版修订。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Digital Media CO.,LTD,2019

No.347 Tiyuchang Road, Hangzhou 310006 P.R.C.

cb@bookdna.cn

www.bookdna.cn第一章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灭绝有袋类

有袋类是一群提前产崽的哺乳动物,也就是说,它们的幼崽刚过了胚胎期就出生了。一旦出生,大部分有袋类后代会爬进母体的育儿袋内吸奶继续发育。

南北半球两地的大量化石记录证明:赤道以北发现了更多的新生代早期的有袋类踪迹,但是,北半球有袋类的多样性远没有南美洲和澳洲的繁多。在过去的25年里,能代表新生代早期亚洲有袋类的发现仅仅只有一打化石牙齿。

南美洲的有袋类:食虫动物和食肉动物。

有袋类在北美洲和南美洲辐射形成的有特征的动物群,我们冠之以专有名词“美洲有袋类”。小结1.专有名词“美洲有袋类”是指所有的美洲有袋类组成的一个动物群。2.有袋类的最早化石记录来自白垩纪早期的中国。在中生代末期,有袋类迁徙到北美洲再迁徙到南美洲。3.美洲有袋类有两个现生类群:一个是负鼠目,也叫负鼠;另一个是少瘤齿负鼠目,由食虫、食肉和食草有袋类组成。4.袋犬目,有时又叫做袋鬣狗总科,是美洲有袋类中的一个灭绝类群,其下包含了两个大型的肉食性族群。5.化石有袋类仅在南美洲的少数特定地区有所发现,它们是玻利维亚、秘鲁、巴西和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荒地。拓展:早期有袋类的迁徙

白垩纪早期阶段的有袋类化石记录很少,特别是在以为应该发现澳洲有袋类祖先的南极洲区域。由于化石记录的空白,关于澳洲有袋类起源的各种理论纷纷出现。

有袋类当然不是从亚洲南部直接迁徙到澳洲的,而是迂回地向南扩散。

有袋类在澳洲安置下来,并很快分化成六个重要类群。它们在澳洲的成功,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大型胎盘哺乳动物的缺席,尤其是有蹄类哺乳动物的缺席。第二章 澳洲的灭绝有袋类

没有比澳洲的早期有袋类更成功的了。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第一批有袋类中,有一部分后来到达了澳洲。在澳洲,有袋类继续统治着野生世界。这足以证明澳洲有袋类的成功。

澳洲有袋目:对有胎盘哺乳动物的征服

与其它陆地板块上的有袋类不同的早期有袋类显然没有遭遇来自真亚纲哺乳动物的竞争。相反的有袋类成为哺乳动物中的主导族群。澳洲有袋类是如此成功,在新生代的后半期之前,以至于在这片陆地上,几乎每一个哺乳动物类群都由有袋类组成。

回旋镖齿目

澳洲有袋类仅有一个灭绝类群:回旋镖齿目(中新世早期),也称作“回飞棒牙”。

智鲁负鼠目

澳洲有袋类的其它类群都是具有亲缘关系的澳洲有袋动物进化枝,除了一个无关类群:智鲁负鼠目。

袋鼬目:有袋的食肉动物

袋鼬目有三个肉食性类群。第一个是现生袋鼬科。第二个现生类群是袋食蚁兽科,一个从现生的袋食蚁兽(也叫缟食蚁兽)动物群中认知到的类群。第三个类群是袋狼科,一个近期灭绝的类群,是最大型的澳洲肉食性有袋类。

袋鼹目:袋鼹

这个小型的穴居动物被称为袋鼹,生活在今天的澳洲西部沙漠。

袋狸目:袋狸和兔耳袋狸

袋狸目有大约20个现生物种,是杂食性动物,形体有如老鼠,被统称为袋狸和兔耳袋狸。

双门齿目:巨型袋鼠,小袋鼠,和袋熊

澳洲有袋类中最大类群是双门齿目。双门齿目还包括了几个其它灭绝的植食性有袋类。小结1. 专有名词“澳洲有袋类”是对包括了所有澳洲有袋类的进化枝的总称。2. 澳洲有袋类被认为是有近亲关系的类群,它们是一个共同祖先的后代。3. 澳洲有袋类有六个类群,除了一个,其余都有现生后代。4. 这些类群包括灭绝的回旋镖齿目(小型虫食性动物)、智鲁负鼠目(已知的唯一与南美洲灭绝动物群是直系近亲的澳洲类群)、袋鼬目(肉食性有袋类)、袋鼹目(袋鼹)、袋狸目(袋狸和兔耳袋狸)、双门齿目(袋鼠,小袋鼠和袋熊)。5. 澳洲有袋类的成功进化,要归功于它们对于澳洲气候大范围变化的快速适应。它们因为适应变化而更加强大,足以应对入侵胎盘哺乳动物的竞争。第三章 最后的原始真哺乳亚纲动物

大多数现代哺乳动物都是真哺乳亚纲动物,但是,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却令人费解。

中生代的后期,早期真哺乳亚纲动物与恐龙和平共处,并在北美洲、中亚和亚洲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知最古老的真哺乳亚纲动物是始祖兽(白垩纪早期), 也称作“黎明之母”。

虽然始祖兽的牙齿和四肢与后来的真哺乳亚纲动物非常相似,但是它的骨盆狭窄,这表明,它生育的幼体很小,幼体可能不能够像后期的胎盘动物那样在体内得到充分发育。

早期真哺乳亚纲动物中,有几个类群在K-T巨变中存活下来,但是到了新生代早期却开始灭绝。

纽齿类:攀树动物和挖掘动物

在许多方面,柱纽齿兽都不同于早期的纽齿类成员爪纽齿兽。

全齿目:早期大型食草动物

一些头骨化石和残缺的骨骼化石表明,阶齿兽是已知的最早的全齿目动物之一。。

踝节目:早期有蹄类哺乳动物

与那些大型动物不同,踝节目中行动缓慢的伪齿兽是一个草原动物,约5英尺(1.5米)长,可能是马的先祖近亲。

恐角目:黎明帝王和巨型植食性动物

在库普最早发现的恐角类中,有一个始王兽,也叫“黎明帝”。它是与尤因他兽相似的植食性动物,但是体型稍小,大约3米长。始王兽的头骨上有四个骨质的结节,而尤因他兽头骨上有六个。

南美洲有蹄类哺乳动物

南美洲有蹄类中,已被认知的有四个亚群。来自于北半球的不同祖先,每一个类群都可能相互独立进化。滑距骨目有假马和骆驼类群。在所有南美洲有蹄类中,最多样化的是南方有蹄目,它们的头骨耳区和臼齿牙列发生了特化,因此被归为一类。

长颈驮(“大型骆驼”),体形上比像马似的滑距古兽大,约3米长。

脊齿兽(始新世)。南方有蹄类(“南方的有蹄哺乳动物”)是在超过一百多块的化石发现基础上被认知的,是灭绝的南美洲哺乳动物中最多样化的类群。

弓齿兽(更新世)。晚期南美洲有蹄动物之一,也是最大体型的一个。小结1.中生代晚期,早期真哺乳亚纲动物在北美洲、中亚和亚洲生存,当时,首批胎盘动物与恐龙和平共处。2.原始真哺乳亚纲动物是指在K-T巨变中生存下来的、但是在新生代早期(即古近纪)开始灭绝的早期胎盘哺乳动物。一些新生代类群灭绝了,没有留下丁点血脉,而有些则在现代哺乳动物类群中还有它们的直系。3.纽齿兽目包括杂食性爬树动物和挖掘动物,它们生活在从古新世早期到始新世早期的北美洲。4.全齿目是一些最早的大型植食性真哺乳亚纲动物,出现在新生代。最早种类居住在古新世早期的中国。古新世中晚期,有一阶段由于海平面下降出现了一个陆地连接,它们的亚洲伙伴通过这个路径,迁徙到了北美洲。5.踝节目泛指有蹄的哺乳动物,也就是有蹄类动物,出现在新生代早期。在古新世早期到始新世晚期的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它们是最普遍的哺乳动物。6.恐角目,也叫“恐怖的角”,是新生代早期最大的植食性哺乳动物。它们生存于古新世晚期到始新世中期的亚洲和北美洲。7.有蹄类动物中有四个独特的南美洲类群现在已经灭绝。它们曾经存活于古新世早期到上新世末期。8.南美洲有蹄类动物从北美洲祖先进化而来,但是在古新世晚期和始新世期间,与北方处于地质和地理意义上的失联。这令它们与世界各地的亲戚隔离,发生着孤立的进化。9.南美洲的有蹄类动物包括以下四个类群:滑距古目(假马和骆驼种类);南方有蹄目(类似兔子和类似河马的植食性动物);闪兽目(有獠牙的、类似犀牛的大型植食性动物);焦兽目(有獠牙和象鼻的大型植食性动物)。第四章 统兽总目:树鼩、飞狐猴、蝙蝠和灵长类

在哺乳动物中,统兽总目是灵长类和人类祖先。

生物学家罗纳德·阿特金斯带领的团队进行了分子基因研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家们得出结论:树鼩、飞狐猴、和灵长目动物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只是蝙蝠在很早就从这一支分离出去了,形成了它们自己独有的宗亲。

近兔猴类:统兽总目的基底成员

辛普森氏果猴(古新世晚期和始新世早期)。辛普森氏果猴的较大趾头有趾甲——一个灵长目的特征,而其它趾则带爪。

攀鼩目:树鼩

树鼩的化石记录很少。兔猴鼩(古新世晚期)在19世纪被发现,但是对它的认识也仅仅局限于孤立的牙齿和骨头碎片。

皮翼目:飞狐猴

最优秀的灭绝飞狐猴化石证据发现于2 0世纪90年代,是属于两个小型哺乳动物的颅后证据。

翼手目:蝙蝠

伊神蝠、古蝙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