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必读的中华智慧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5 14:12:33

点击下载

作者:黄虹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青少年必读的中华智慧故事

青少年必读的中华智慧故事试读:

前言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长于思辨、善于筹谋的智慧民族,我们的祖先曾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人类的智慧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开拓、实践经验的积累,逐步升华、丰富起来的。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从统军作战到治国兴邦,从求知求学到科学研究,从人际交往到体育竞技……无时无处不闪烁着智谋之光。

智慧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条妙计,可以赢得一场战争;一番谋划,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则良策,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一番智答,可以反败为胜,化险为夷。从古至今,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凡夫俗子;无论领袖人物,抑或芸芸众生,无不倚重智慧,用心、斗智、出奇、弄巧,去达到预定目的。

中华智慧故事丰富多彩,蕴含着深邃的哲理、智慧的思辨和宝贵的生活经验,凭借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叩动读者的心灵,带给人们借鉴和启迪。千百年来,这些故事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传,并影响着政治、经济、教育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智慧故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人们代代相传的共同的精神财富。

本书中的故事取材于经史典籍,集中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在治国安邦、治军用兵、断案决讼、平定动乱、修身养性、立志成才、学识积累、为人处世等方面的高超智慧,许多历史事件中都锲刻着古人的聪明才智和文韬武略。

本书内容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凡著名的古代智慧故事都尽数收进,青少年从中可以看到古人如何振兴国家、统军作战,如何克敌制胜,如何不失灵活机变地施展才华,顾全大局。一则则饱含前人智慧谋略的故事,会聚成见微知著、借古鉴今的智库,读之,不仅使青少年对历史事件有所了解,而且还能对其中是非成败的根由有所认识,进而启迪智慧,增强应变能力,切实地指导自己的人生。

书中人物尽是德才兼备的贤者,这些人胸怀大志,学贯古今,通达事理,且对事能以公心处之,所以才能扭危局、胜险恶,处事严谨得体。正所谓大聪明者往往是大老实人,大智来源于大度。当青少年读者看到这些人物活灵活现地再现于历史舞台时,或豁然开朗,或深刻思考,无不觉得这些人物真实可信,并产生现实生活中似曾相识的感觉。

本书中的故事很少空发议论,而是以独特的视角,用故事体裁说古道今,以清新的文笔,动人的情节,深邃的哲理,严密的逻辑,讲一则故事,点拨一点智慧,融知识性、智慧性、故事性、趣味性于一体。既可供青少年读者学习前人丰富的谋略遗产,也可供他们随意翻阅,享受课后阅读之乐趣。编者2015年10月第一章心态的力量谢安破敌

东晋初年,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动员了百万大军南侵,他曾这样夸耀自己的兵马:“所有的士兵将马鞭投进长江里,就能让长江断流。”而同时东晋长年不修战备,士兵不到十万,朝野恐慌,大家都以为国家危在旦夕。

当时东晋的丞相谢安听说了这事后,却不动声色。大家看到他这个样子,心中才稍稍平静了一些。

接着,谢安派侄儿谢玄领兵渡江,抗击秦军,然后,就似乎忘了这事,和好友下起了围棋。谢安下棋的同时,谢玄率领晋军以弱胜强,击败秦军,这一仗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

当手下把捷报送给谢安后,他还在下棋。他拆信看了后,把信搁在一边,继续下棋。倒是他的棋友忍不住了,问是什么消息,谢安还是那么平静,答道:“小儿辈大破了秦军而已。”

智慧点评

谢安的心能不受外物变化的影响,做到“以理化情”。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谢安一样,喜怒哀乐不动声色。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在日益浮躁的现代社会里,尤为珍贵。修德平叛

大禹在尧帝的宗庙受命继承帝位,率领百官举行禅让大典,就像当初舜帝继承尧帝的帝位那样。这时,三苗举兵来反对。

舜说:“唉,大禹啊!三苗不遵守帝命,你去讨伐他们。”

于是,大禹就会集各大部落,去讨伐三苗。可是,已经过了三十天,三苗依然违反帝命,不肯服罪。

这时,大臣伯益帮助大禹进行谋划,他向大禹献策说:“只有美德才能感动上天,有了美德,无论多远的人都会前来归附;自满会给自己招致损害,谦虚会使自己得到益处,这是上天指示的正道,不能违反。”

于是,大禹撤回了军队。他整顿士兵,广泛地施行文明德政,让士兵放下武器,从事农业生产。七十天后,三苗就来归顺了。

智慧点评

其实,对每个人来说,修德谦虚都是立身之本,德之不修,就无法服众;倘若自满,必然招致损害;谦虚者才能受益,才能做成大事。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大度的吕端

吕端年纪很轻就被宋太宗任命为宰相。当他列席朝议时,群臣中有人嘲讽道:“这么年轻就当宰相……”

吕端装作充耳未闻,从容地自队列中走过。同僚中有人为他抱不平,退朝以后,他们为没有探听出那些嘲讽者的姓名而深感懊恼。

吕端却说:“不,还是不打听的好。如果知道是谁,心中难免怀恨,不知道的话,也没有什么损失。”听到这话的人,都觉得吕端肚量宽宏,对他都大为敬佩。

智慧点评

做人要大度,尤其是能容忍别人的错误,容忍他人的过失,而刻意追究他人的过错是愚蠢的。韩信甘受胯下之辱

韩信是西汉初期著名的军事家,在帮助刘邦平定项羽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是西汉王朝的开国重臣。

韩信少年时,生活贫困,有志向但没有时机,每天游手好闲,他经常在街上游来荡去,还经常在淮阴河畔钓鱼充饥。因为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所以经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很多时候,连续一两天都没有东西吃,因此饿得面黄肌瘦,憔悴不堪。

后来,韩信在淮阴河畔认识了一个专门帮人洗衣服的老婆婆。老婆婆同情韩信,就每天分饭给他吃,并且不时地接济他一些旧衣服,韩信非常感动。

有一天,韩信又来到淮阴集市上,那天赶集的人很多,市集上十分热闹。在路上,韩信遇到一个和他吵过嘴的屠夫。屠夫看到韩信,一把揪住了他,挑衅道:“你不怕,就拿刀杀我;如果不能,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说着,从案上拿来一把雪亮的屠刀递到韩信手中,韩信哪敢下手,心想杀人可是要偿命的,无奈之下,只好俯下身从屠夫胯下爬过去,围观的人都纷纷拍掌叫好,说韩信胆小懦弱。

在回来的路上,韩信立誓一定要出人头地,绝不能一辈子这么懦弱无能。回到家中,他含泪告别了接济他的老婆婆,背着简单的行囊到外面去拜师求学,闯荡天下。功夫不负有心人,忍受胯下之辱的韩信终成一代名将。

智慧点评

成就大事业的人既要能忍受屈辱,又要能伺机而发。我们既要有接受光明与成功的坦荡,也要有勇敢面对厄运与挫折的能耐,这种一时的“窝囊”,能“忍小愤而就大谋”,最终会让我们成就一番大事业。宋真宗亲征

1004年,辽圣宗与萧太后亲率数十万大军入侵北宋,当时的宋真宗胆小怯懦,为此惊慌不已,朝野也一片惶恐,许多大臣甚至建议将国都南迁,逃命要紧。

宰相寇准却主张宋真宗御驾亲征,以提升边境军队的士气,绝不能示弱于敌。宋真宗最后虽然勉强同意,心中却忐忑不安,显出惶恐的样子,而前线的将士们更是惶恐不安。

寇准为了安定宋真宗的心情,故意表现出很轻松的样子。宋真宗派侍从去查探寇准准备得如何,如果苗头不对就立即撤退逃亡。

结果侍从回来报告说:“寇准不是在休息,就是在轻松地哼着歌,晚饭后还跟下属下围棋消遣呢!”

宋真宗一听,以为寇准一定已经拟好对策,有信心打赢敌人,心情也跟着放松起来,态度变得从容。

皇帝一安心,军心也相对稳定了。由于将士都有了打胜仗的信心,宋军最终打败了敌人,赢得了胜利。

智慧点评

遇到事情不要过度紧张,先平心静气,让心情放轻松。过度紧张往往会失去应该有的判断力,这样不但无济于事,反而更容易出差错。意志坚定成大器

孔子师徒一行来到陈国时,陈国正被吴国层层围困。楚国派兵解救,不料楚昭王病死军中,楚军只好挥师回国。

吴军趁此良机,长驱直入,包围了陈国都城宛丘。面临战乱,孔子师徒不得不再次南下,往楚国奔去。

数年来的长途跋涉,加之处处碰壁,不免使孔子的学生们有些心灰意冷。在路上,孔子师徒的粮食吃光了,只好采集野菜野果充饥。

一次,子路又出去找吃的,找了半天,仍然没有找到,他有些忍不住了,就问孔子:“我听人说,对行善的人,上天是会给他幸福的;而作恶的人,上天则会用灾祸去惩罚他。先生你积善多年,具有许多美德,为什么不见上天降福于你呢?”

孔子知道子路的意思,于是耐心地劝子路说:“有些事情,看来你还没有理解透彻。你以为所有有才干有品德的人都应该得到重用,但实际情况却未必这样,否则王叔比干也不会被挖去心肝;就是忠君之人也不是一定会被重用的,否则关龙逢也不会被桀杀害了,敢于谏诤的吴国伍子胥就不会被肢解在姑苏城外了。“所以,能否被赏识重用,不仅是有德才的问题,还有个机遇问题;贤能与否,却靠的是你自身的资质。许多德才兼备的贤者,一生因缺乏机遇而未被重用,这样的人又何止我孔丘一人呢?”

子路听后,有点省悟,但仍有些愤愤不平。

孔子看出这一点,但他并不急于讲这些道理,而让子路自己来发问。果然,子路呆坐片刻,又问道:“贤德的君子,也会有困窘的时候吗?”

孔子肯定地点点头。接着说道:“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于君子即使被困境所阻,也能意志坚定,百折不挠,而小人一遇困境,就改变自己的志向。”

孔子让子路坐下,语重心长地说:“香草芷和兰生长在茂密的深山老林中,没有人去欣赏,它们照样散发着浓郁的香气;我们修身养性,也并不是为了显达,而是为了磨炼我们自己的意志。只有意志坚定了,我们才能不被困难吓倒,在困顿中继续前进。“至于能不能被重用,那需要时机。晋国的重耳之所以能称霸天下,是因为他在受困时磨炼了自己的意志。会稽山之败更加坚定了越王勾践称雄的决心。齐桓公也是在莒国逃亡的途中更坚定了富国强兵的信念。“子路,只有经过磨难方能坚定人的意志,有了坚定的意志,方才能成就大业。君子修身不能不看重这些。”

子路听了孔子的话,心绪平静下来,他更加感到老师的伟大,于是又坚定地上路了。

智慧点评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中和事业上随时随地都可能有不测之变,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不可能的。贪心的下场

春秋末期,赵简子发动全国的兵力去攻打齐国,大臣们纷纷劝阻,赵简子不但不听,还下了一条命令:谁要是再敢劝阻,格杀勿论。

有一个叫公卢的人见了赵简子,就仰天大笑,赵简子问公卢笑什么,公卢说:“我在笑我的邻居啊!”“你的邻居因为什么事让你如此大笑呢?”

公卢说:“在采桑的季节,我的邻居和妻子一起到野外郊游。他看见桑树林里有一个漂亮的姑娘在采桑,就走上前去勾引。采桑姑娘见他不怀好意,一句话也没有和他说就走掉了。他很扫兴,回过头来,发现自己的妻子也不见了。回到家里,妻子和他大吵一场后,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我笑我的邻居,采桑姑娘没有勾搭上,却把自己的妻子气跑了。最后落了个打光棍的下场。”

赵简子想了想,说:“如果我因为攻打齐国,最后连自己的国家也保不住,那么我也成了光棍了。”于是就收兵回国,不再攻打齐国了。

智慧点评

不要贪图非分的东西,有非分之想的人,常常连自己本应拥有的东西也会失去。孙膑脱困

战国初期,齐人孙膑和魏人庞涓同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庞涓学了一段时间,自认为学得差不多了,便下山求取功名去了。

临走时,他向孙膑表示,一旦得到重用,就请孙膑共享荣华富贵。孙膑留在老师身边继续学习,鬼谷子见他为人质朴,就把秘传兵法全部教授给他。

庞涓下山后,在魏国受到重用。有一天,魏惠王听说庞涓的同学孙膑很有才能,便让庞涓写信邀他出山。庞涓无奈,只好写信让孙膑前来魏国。

孙膑来后,庞涓发现孙膑的兵法比他高明许多,心生嫉妒,于是在魏王面前说孙膑是间谍,魏王听信了庞涓的谗言,要处死孙膑。

庞涓为了骗出孙膑的兵法,又伪装好人向魏王求情,把死刑变成膑刑,即把膝盖骨挖去,施刑后,孙膑成了残废。

孙膑看清了庞涓的真面目,就开始装疯,他一会儿大哭,一会儿大笑,一会儿又做出各种傻相:不是涕泪交流,就是说话颠三倒四。

庞涓怀疑他装疯卖傻,叫人把他扔进厕所里的粪坑中看他是真疯还是假疯。孙膑抓起粪便就吃。

庞涓又让人献上酒肉,孙膑却把这些食物打翻在地,并破口大骂:“你们想毒死我呀!”

于是,庞涓相信孙膑是真疯了。到后来,齐威王的辩士淳于髡到魏国去拜见魏惠王时,设法找到了孙膑,并把他秘密带回了齐国。

智慧点评

尽管孙膑遭到庞涓迫害,蒙受奇耻大辱,但大难不死之后并不负鸿鹄之志,以自己的满腹才学和韬略,寻找时机与庞涓较量,终成一代人杰。因此我们在逆境中,更需要智慧。题字留念

一次,曾国藩一个人微服出巡,来到一座寺庙里。寺僧见他其貌不扬,以为是一般的游客,所以只淡淡地招呼他:“坐。”然后对门外的小和尚说:“茶。”

第二次他又去寺庙时,穿着比上次要华丽整齐些,寺僧才稍稍礼遇他:“请坐。”同时吩咐小和尚:“泡茶。”

第三次他再去时,寺僧知道他是有名的两江总督后,非常恭敬地迎接他,并且再三招呼他:“请上坐。”并赶紧吩咐小和尚:“泡好茶。”寺僧哪会错过请高官题字的机会,连忙捧出笔墨纸砚,请曾国藩题字留念。

曾国藩提笔就写:“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

寺僧汗颜。

智慧点评

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自己才会得到众人的认可。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熊渠子射石

楚国有个武士名叫熊渠子,箭法高超。有一天晚上,他外出时,看见地上躺着一块石头,以为是一只睡着的老虎。

熊渠子决定先发制人,连忙拿出弓箭,使尽全身力气,拉开弓,一箭射去。射中以后,熊渠子想去看看老虎是不是已经断气了,于是壮着胆子走到跟前一瞧,却发现原来只是一块大石头。但他射的箭竟连箭头和箭尾都一同射入了石头之中,怎么拔都拔不出来。

熊渠子觉得奇怪,便返回原地,用力再向石头射出一箭。谁知箭不仅没射入,反而弹得无影无踪了。

智慧点评

知道是石头,所以射不中,但不知道时却能射中,可见人的心理影响很大。渔夫辞赏

春秋时期,晋文公外出打猎,一群野兽受惊,疯狂逃跑。

晋文公和随从们紧紧追赶,野兽跑到一望无际的草地里,他们也追了进去。追着追着,野兽不见了,晋文公也迷了路,来来回回走了好几趟,四处寻找出口都没走出草地。

正在他们着急的时候,看见一个渔夫在捕鱼。

晋文公走到那个渔夫身边,对他说:“我是你的国君,今天狩猎,因追赶野兽而迷了路,你告诉我路,等寡人回到宫中一定会重重赏你!”

渔夫想趁这个机会向国君献策,就说:“我有几句话,想献给大王。”

晋文公着急,就对渔夫说:“等我走出草地以后再领教吧!”

于是,渔夫就带领着晋文公和随从走出了草地。

晋文公对渔夫说:“你想要指教我的是什么?你就说吧,我愿意领受。”

渔夫说:“鸿雁、天鹅安全地居住在大河大海之滨,它们住厌倦了,迁移到小沼泽里,一定会遇到猎人射来的弹丸的危害;鼋鱼、鼍鱼安全地住在江河中,它们住厌倦了,游到了浅滩小洲里,一定会遭到渔夫撒下的罗网、钓钩、弓箭的危害。现在国君在宫廷住厌倦了,追赶野兽,闯荡到这里来,怎么走得这样远啊!”

晋文公觉得渔夫的比喻很恰当,这是劝说自己不要因打猎而荒废政事。他就拍手叫好,说:“妙!说得妙啊!”

晋文公非常高兴,一边叫好,一边吩咐随从记下渔夫的姓名,准备回朝后,重重加以赏赐。

渔夫说:“大王何必记下我的名字呢?大王如果能尊敬天地,谨慎治国,和睦四邻邦交,爱护百姓,宽免赋敛,减轻租税,我也就受益了。何必赏赐我呢?如果大王不谨慎治国,不和睦邻邦,对外与诸侯失礼,对内违逆民心,全国民众都会流亡,那么我即使得到重赏,也是保不住的。”

于是,渔夫断然拒绝赏赐,说:“大王赶快回都城吧,我也该返回我捕鱼的地方去了。”

智慧点评

每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密不可分,无论身居何位,都应恪尽职守,国家才能繁荣昌盛。仲虺谏成汤

成汤在灭了夏以后,从夏返回,中途到达大垧,他一直想着一个问题,觉得自己不是像尧、舜、禹那样以禅让继承帝位,而是用武力夺取了帝位,心里感到很不安,担心后世的人们会把他当作谈论的笑柄。

这时,大臣仲虺就写了一篇辞,劝勉成汤。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听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能够虚心向别人学习,把别人当成老师一样看待的人,就能得到天下;认为自己最聪明,没有人比得上自己的人,就一定会灭亡。’“所以,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人,知识就会丰富,本领就会增强,这样的人就必然伟大;而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高明的人,就必然渺小。因此,无论什么事情,要想得到一个好的结局,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善始才能善终啊!”

听了仲虺的谏辞,成汤恍然大悟,于是便打消了心中的疑虑。

智慧点评

凡成大事者,都应该具有谦虚谨慎的态度,在能看到别人的长处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丰富自己、壮大自己。九方皋相马

春秋时期,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岁已经大了,在您的子孙中有没有善于寻找千里马的人呢?”

伯乐回答说:“一般的好马,从外表上就可以看出来,而举世无双的好马,它的特点是难以捉摸的。我的子孙的才智都比较低下,他们可以为您找到一般的好马,但却不能为您找到举世无双的好马。我有一个老朋友叫九方皋,他相马的本领绝不在我之下。您可以请他来为您相马。”

于是,秦穆公将九方皋请来,派他去寻找天下最好的马。三个月后,九方皋回来了,他说:“我在沙漠里找到了天下最好的马。”

秦穆公问:“那匹马是什么样子的呢?”

九方皋回答说:“那是一匹黄色的母马。”

秦穆公派人把马牵来一看,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很不高兴,对伯乐说:“您推荐来的相马人真差劲,连马是黄是黑,是公是母都搞不清楚,怎么会找到天下最好的马呢?”

伯乐长叹了一口气说:“高啊!九方皋相马的本领已经达到这种地步了!他已经超过我一千倍还不止了。他所注意的是马的精神,而不去注意马的皮毛;他掌握了马的根本,而忽略了马的外表;他看马只看他需要看的东西,并不注意他不需要看的东西。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方法,比千里马本身还要珍贵!”

秦穆公骑上那匹马一试,果然跑得又快又稳,是一匹真正的千里马。

智慧点评

观察某个事物时,不要过于依赖我们的眼睛,因为眼睛看到的只是事物的外表;要学会用心灵去感知事物,只有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才能真正看清事物的价值。瘦羊博士

在我国汉朝,每年的十二月祭祀的时候,皇帝都会赏给博士们(负责教授学生、制定风俗礼仪的学士)一些羊。

但对于羊的分法,历来却没有严格的规定,常常是买来一群羊,让这些博士们随便挑选。但是羊有肥有瘦,有大有小,这样的分法显得很不公平,使一些没分到好羊的人不免怨声连连。

这一年又到了祭祀分羊的时候,主管博士的人想了一个好主意,他提议把羊全部杀掉,然后按重量平均分配给博士们,这样就显得比较公平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个再好不过的办法了。可是,唯独甄宇不同意这么做。

由于这个办法没有获得一致通过,主管为了照顾甄宇的意见,只好作罢,另想其他办法。于是又有人提出通过抓阄来决定,这样全凭个人的运气好坏,谁也不用抱怨。这也得到了大家的同意,可是甄宇还是不同意。

这下博士们按捺不住了,纷纷对甄宇怒目而视,有人问他:“你到底想怎么样?难道想分最好的羊吗?”

甄宇却说:“如果按照你们的办法分羊,那可真是太丢人了,我们都是学富五车的大学士,为了区区一只羊,竟然闹到这种地步,太丢人了。”

说完自己牵了一只又瘦又小的羊走了。大家看到这儿,也都不再说什么了,自知这样分羊的确有辱自己的身份,于是都默默地随便牵一只羊走了。从此以后,博士们再没有因为分羊的事情出现什么不和的情况。

智慧点评

不要为了一些微小的利益蒙蔽了自己的心灵,过分追求物质利益,会使一个人离高尚越来越远。生活中还有许多比物质利益更重要的东西。如果我们总是把眼睛盯在物质利益上,时间长了,自己的心灵自然就会被金钱、利益所填满,自己的生活也会越来越世俗化,道德水平也会越来越低下。杞人忧天

先秦时期有个小国家叫杞国,那里有个人整天都在胡思乱想。

有一次,一群人聚集在一块讨论各自都在想些什么?杞国人突然说:“天随时可能崩塌下来,地也随时可能陷落下去,这样一来,我们到时候恐怕连安身的地方都没有了。该怎么办呢?”大家听到他的话以后都感到很害怕,于是都在那里议论了起来,一直到晚上也没有什么结果。

那个杞国人回到家后更是忧心忡忡,茶饭不进,睡眠不安。

有个热心人听说此事,暗暗好笑,跑来开导这个杞国人说:“天不过是一团积聚的气体,到处都是气,人运动呼吸也是在这气当中,怎么可能崩塌下来呢?”

杞国人将信将疑地说:“就算天是气,可是难道太阳、月亮和星星不会掉落吗?”“不会!不会!”那人回答,“日月星辰也不过是一团会发光的气体,就是掉下来打着头,也不会伤人。”

杞国人还不放心,又问:“那么地陷下去怎么办呢?”

热心人又回答:“地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块罢了,到处都是这样的土地,它怎么会陷落下去呢?”

杞人听罢,豁然开朗,心头像放下千斤重担,那个热心人也很高兴。

智慧点评

一切毫无实际根据的忧虑都是不必要的,它只能使人们自寻烦恼,陷入颓废和混乱的精神状态中。为何不称“左曾”

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重臣,两人名气都很大,朝廷多以“曾左”并称他们两人。

曾国藩比左宗棠年长,并且对左宗棠多次提拔;但左宗棠为人颇为自负,从没有把曾国藩放在眼里。

有一次,左宗棠很不满地问身旁的侍从:“为何人人都称‘曾左’,而不称‘左曾’?”

一位侍从大胆直言:“曾公眼中常有左公,而左公眼中则无曾公。”

侍从的话让左宗棠沉思良久。

智慧点评

谦卑不仅不失身份,反而能使人得到更多的尊重。各自的本事

惠施听说梁国要选一位贤能的人做宰相,于是前往梁国自荐。在路上,他乘船渡河时,由于没站稳,掉到河里去了。船夫把他救上来后,问他:“你这么急急忙忙的要到哪儿去呀?”“梁国现在缺个宰相,我是去做宰相的。”惠施拧着湿衣服说。“哈!哈!别吹牛了,”撑船的人笑出声来,“看你刚才落到水里一点办法也没有,要不是我,你恐怕早就淹死了,你的本事这么小,怎么可能做宰相呢?”

惠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要说撑船、游泳,我当然比不上你,但说到治理国家,你又怎么比得上我呢?”

智慧点评

人都是各有所长的,不要因为别人有些方面不行,就认为别人没有用。也不要因为自己某些方面做得好就盲目自大。楚王见利忘义

公元前314年,秦惠王准备派兵讨伐齐国,但当时,齐国和楚国是盟国,秦惠王怕齐楚联手,成为他称霸的障碍,就派张仪到楚国挑拨离间,拆散齐楚联盟。

张仪精明过人,而且能言善辩。他先找到楚怀王最宠信的大臣靳尚,又是送礼又是许愿,极尽拉拢之能事,然后去见楚怀王。

张仪说:“秦王派我来与贵国交好,可惜大王却与齐国通好,若大王与齐绝交,秦王愿把商于之地六百里献给楚国。”

楚怀王是个目光短浅而又刚愎自用的人,一听说能得到商于之地六百里,就很高兴地说:“秦肯还楚故地,寡人何爱于齐?”

此事遭到大臣陈轸的极力反对,他说:“齐楚联盟,才使得秦国不敢攻打齐国或是楚国。秦国愿送六百里土地给楚国,目的就是要拆散齐楚之盟。如果同齐国断了交,而张仪又背信弃义,不肯交出土地,那该怎么办?“到那时,如果齐国和秦国再联合起来攻打楚国,楚国岂不是要灭亡了吗?大王不如先向秦国讨要商于之地,再去同齐国绝交,这样才能万无一失。”

三闾大夫屈原则当庭斥责张仪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劝楚怀王万不可信张仪的谎言。

靳尚却为之辩护说:“不同齐国绝交,秦国肯归还我国的土地吗?”

楚怀王听了靳尚的话,把相印交给了张仪,并赐其良马、黄金,之后就与齐国断交,同时派使臣随张仪去秦国接受商于之地。

张仪回秦都咸阳后,称病不出,等到离间齐楚的目的达到后,便向楚臣说献给楚怀王的土地是六里而不是六百里。楚怀王因此而恼羞成怒,于公元前312年派十万大军攻打秦国,结果兵败将亡,丢失楚地六百里,真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贪利不得反失利”。

智慧点评

千万不能利令智昏,为了金钱而置道义不顾时,更大的损失已经开始了。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之间发生的一场大战。

楚军在战争刚开始时,打了一场败仗,楚军统帅成得臣知道后大发雷霆,对手下将士们吼道:“你们这帮废物,晋军的几张老虎皮就把你们吓破了胆,楚国的军威全都丢尽了!陈蔡两国的军队,在兵力上远超晋军,但其战斗力却不值得一提,而你们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断送了右军的进攻路线,这让我怎么向大王复命?你们知道,这次出兵,我曾有言在先,‘如不能获胜,甘受军法处置。’明日与晋军再战,你们必要全力死战,兵败者请就地自裁,不要污了本帅的斧钺!”

发完脾气,他又分析说:“从右军的这次失利,我们可以看出,晋军的军事实力并不强大,只是用了诡计侥幸获胜而已。我们绝不能害怕敌军,临阵退缩,一定要严明军纪。凡是作战中奋勇争先者,受上赏;如有临战脱逃,折我楚军威风者,立斩不赦!”

成得臣的一番话,让楚军将领鼓足了劲头,他们个个憋住怒气要挽回失利的耻辱。

第二天,楚国大军在城濮左面与晋军全线对阵。成得臣登上高处一看,露出一丝冷笑,晋军果然兵力不济。成得臣料定晋军要左右两路分兵,于是传令各将,立即全线进军,试图一举破敌。

军令一下,楚军将领们便勇猛地向晋军冲杀过去。那些晋兵也真是不经打,不几个回合,便丢盔弃甲地向后败退。晋军官兵,显然是慌不择路,在逃跑时扬起一片烟雾尘土。

成得臣看见后,不禁喜形于色,他认为已经胜券在握了。便又下令乘胜追击,亲自驾车追赶溃败的晋军。当大军追至一片洼地时,前方目标突然消失了。楚军一位副将报告说:“这里可能会有埋伏。”

但楚军已经来不及后退了,成得臣传话道:“全力出击,生擒晋文公重耳就算大获全胜!”

话音刚落,就听见战鼓响彻云霄,几路晋军同时从洼地四周杀来,左有晋国大将先轸,右有狐毛、胥臣,就连刚刚败逃的晋军主将栾枝也调转车乘,重新杀了回来。此外,还有一路精兵在丛林中堵住了楚军的后路。

成得臣率军左冲右突,都无法冲出晋军的包围,至此他才知道中了晋军的诱敌之计。

晋文公见晋军大获全胜,命令各军只将楚军赶出宋卫之境,不必多事擒杀,免伤两国之情。楚帅成得臣收拾残兵败将,所存十之一二,仰天叹息道:“纵楚王赦我,得臣也无颜见楚国父老了……”于是面向楚国遥拜,拔剑自刎而死。

智慧点评

俗话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伟人的教诲不能忘记。在竞争中,一定不要心浮气躁,要懂得骄兵必败的道理。只有全面地分析形势,作出准确的判断,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忍常人所不能忍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全国各地烽烟四起。南阳蔡阳人刘演刘秀兄弟乘机起兵,以重建汉朝为名,四处招兵买马。后来,两人又投奔了更始帝刘玄。

昆阳大捷后,刘演、刘秀兄弟威望日高,刘玄怕刘氏兄弟分了自己的权,就借机杀害了刘演。

这时,刘玄认为,如果刘秀找他报仇,他就有理由把刘秀也杀掉。

刘秀听到兄长被害的消息后,立刻向刘玄谢罪,并且整日吃肉喝酒,谈笑风生,丝毫没有悲伤的样子。

其实,他这是做给刘玄看的。兄长被杀,他心里当然愤愤不平,虽然白天淡如平常,但夜晚枕席之上却常泪流不止。因为他现在毕竟还是刘玄的臣子,如果他不能克制自己,而是去质问刘玄,以他现在的实力,很可能就被杀害,落得与其兄一样的下场。

后来,刘秀接受冯异的建议去经营河北,经过多方努力,刘秀终于打败了刘玄,为兄长报了仇。

智慧点评

大丈夫能屈能伸,才能做大事。如果不能忍一时之气,那么就很难东山再起了。所以要想有大的作为,必须先有博大的胸怀和临危不乱的气度,这才是大将的风范。持之以恒方能气定神闲

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派遣大将耿弇去讨伐东部割据势力张步。耿弇率军抵达前线,他首先面对的敌人是张步的部将费邑。

费邑用兵一向谨慎,这次也不例外。他屯兵历下坚守拒敌,历下城池坚固,依山傍水,易守难攻。想要强攻取胜肯定是行不通,于是耿弇召集部将商议作战策略。

其中一位部将谈道:“对费邑,我们只能引蛇出洞,然后聚而歼之。可以用围魏救赵的办法,然后……”耿弇觉得他的战术很好,于是决定付诸实施。

一天,费邑正在军中巡视,一位部将前来报告说抓了一批耿弇的人。“将军,听那些俘虏回来说,耿弇将攻打巨里(费邑之弟费敢据守的地方)。”费邑兄弟俩自幼感情深笃。“这定是耿弇的迷军之计,妄图把我们调虎离山。不要轻信这些俘虏的话。告诉下属,不得随意散布流言。”费邑下达了命令。

但是,几天之后,费邑的密探来报,说耿弇的兵马聚集在巨里城外,士兵每天砍伐城外堑壕的树木准备填塞巨里,制造云梯,正积极做着攻城的准备。

费邑仍是不为所动,他命令军士:“不要去理它,我们的任务仍然是加固工事,囤积粮草。”虽是这样,他心里已经在狐疑:“难道耿弇真要先攻打巨里?”

不久,费邑收到费敢送来的十万火急的求援信,信中说:“巨里如果没有了,你的城池也危险了。请兄弟火速领兵救援。”至此,费邑才明白巨里已危在旦夕了。于是,亲率三万大军赶去救援。

然而,部队还没有接近巨里,便陷入了耿弇的重围之中。费邑这才知道上了耿弇的当。原来耿弇准备攻打巨里是假,把费邑引出来是真。最终,费邑还是断送了三万兵卒,遭到了惨败。

智慧点评

当你认为是正确的事情,就要学会坚持,不要动摇。坚持下去,胜利才属于你。平常心即道

黔娄是战国时齐国隐士,他死后曾子带领弟子们前去吊唁。

黔娄的妻子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但举止文雅,彬彬有礼。她把客人一一让进灵堂,守候在黔娄灵前。黔娄的尸体停放在门板上,枕着土坯,盖着一个破麻布单子,头和脚都露在外面。

曾子说:“斜着盖的话,就可以把他的整个尸体盖严了。”

黔娄的妻子说:“斜着盖虽然能将尸体全部盖住,但还不如正正当当盖不严的好。在他活着的时候,为人正而不斜,死了把麻布盖斜了,并非他自己的意思,是我们强加给他的,这怎么可以呢?”

曾子哭着说:“黔娄已经死了,应该封他个什么谥号呢?”

黔娄妻子想都不想,就说:“以‘康’为谥号。”

曾子听了,感到奇怪,问道:“黔娄活着的时候,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死后连个能盖住全身的单子也没有。活着时,虽然整日能看到酒肉,但是吃不到,死后也无法用酒肉祭祀,怎么能称为‘康’呢?”

黔娄妻慷慨陈词:“他活着的时候,国君曾经想让他做官,把相国的重要职位交给他,他以种种理由推辞了,这应该说他是有余贵的;国君曾经恩赐粮食给他,也被他婉言谢绝了,这应该说他是有余富的。他一贯吃粗饭,喝淡茶,但是心甘情愿;他的职位虽然低下,却安心满足。

他从不为自己的贫穷和职位低下而感到悲观、伤心,也从不为富有和尊贵而感到满足和高兴。他想求仁就得到了仁,想求义就得到了义。因此,我认为他的谥号应该为‘康’。”

曾子觉得她的话很有道理,感叹道:“正因为黔娄有这么高的德行,才能有您这样的好夫人呀!”

智慧点评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超越自己和控制好自己是一项艰巨的工作。用一颗平常心来面对生活、面对人生,那么你会活得很轻松。朱克融败绩

唐朝末年,幽州地方官朱克融准备谋反。于是他将朝廷派来的赐春衣使杨文端扣留在幽州,并向朝廷方面报告说:“朝廷拨下来的这批春衣质地单薄,不堪一用,而且所给数量极少,希望朝廷能够再拨给一批。此外,幽州愿出五千名工匠帮助朝廷修建东都的宫阙。”

唐朝皇帝接到朱克融的奏折后,怀疑他要谋反,连忙将宰相裴度招来问道:“朱克融的奏本无礼之极,朕想派一名大臣去幽州宣诏,顺便让他放回杨文端,你看可以吗?”

裴度答道:“没有必要这样做。朱克融常无故滋事欺人,他会自取灭亡的,只要不予以理睬,等候十来天,然后发诏书给他,说:‘听说赐春衣使到你那里,行动上不检点,等他回朝,自应处分。至于春衣的质地问题,朕正在追查制造部门的责任。’另外,朱克融愿帮助修建东都宫阙,肯定是谎言,现在就可揭穿他。”

唐朝皇帝听裴度说得头头是道,于是按裴度所说下了一道诏书。

果然,朱克融接到诏书后不久就被当地义士杀死了。

智慧点评

多行不义必自毙。一个人唯有谨良恭行,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和拥护。别用外表衡量人

申徒嘉曾因为受过刑罚被砍断了一只脚,他与郑国大夫子产一起拜伯昏无人为师。

子产有一天对申徒嘉说:“如果我先出去,你就等一下再出来;如果你先走,那我就等一等再出去。”

第二天,两人又在同一间屋里同坐在一张桌前。子产又对申徒嘉说:“如果我先出去,你就等一下再出来;如果你先走,那我就等一等再出去。今天我要先走,你先等一等,好不好?再说你见到我这个执政的大臣都不回避,难道你认为和我是平等的吗?”

申徒嘉说道:“在老师的门下,居然也有像你这样的执政大臣,你因为你执政的地位而得意扬扬,完全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我听说:‘镜子明亮,则尘垢不染,一旦沾染灰尘,就不明亮了。如果和贤人相处久了,就能没有过错。’今天你来这里是为了求学修德,大人你竟还说出这样的话,不是太过分了吗?”

子产却说:“你已经这副德性了,却还想当圣人,看来你的修养,连自我反省都还不会呢?”

申徒嘉面对同学子产的论点,回道:“为自己的过错辩护,认为不应该被砍断脚的人很多;但默认自己有错,而认为自己不应该健全的人却很少。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抗拒的而安下心来,将其当成必然的命运,这只有有德的人才能做得到。“就好像无意走进了神射手后羿的射程中,到了正中央,应该是会被射中的地方,却没被射中,这就是命运。以为自己双脚齐全,而嘲笑我只剩一只脚的人很多,以前我听到会勃然大怒。但是接受了老师的开导,就怒气全消并反省自己的过失。“不知是不是老师用善来净化我?我跟随老师学习有十九年了,但他从来不曾在意我是个被砍了脚的罪人。今天你和我以道德学问相切磋,主要是为了修养内在,而你却只从形体外貌来衡量我,这岂不是太过分了!”

子产听了很惭愧,马上改变态度说:“请你别再说下去了!”

智慧点评

有些人拿外表作评价一个人价值的指标,是不对的,其实心灵的修养更胜于其他。我们总是苛求别人而宽待自己,使得高傲与任性成为彼此间的隔阂,失去了真正认识别人的机会。要想改变自己就要从心灵开始,而不只是在嘴上夸夸其谈。宓子贱舍麦有道

春秋时,孔子的学生宓子贱做了单父县长。齐国的军队有一次要攻打鲁国,而齐军的行军路线必须经过单父城。

单父城的老人们向宓子贱请求说:“地里的麦子已经成熟了,迟早要割,如今齐国军队突然要借路行军,恐怕来不及做到人人自己收割自己种的麦子了,请你任凭人们出去收割吧!不要管是不是他种的。让单父的百姓增加些粮食,总比留在地里,让敌人获得的强些。”

百姓们反复要求,宓子贱都不同意。没过多久,齐国的军队侵入到城外的麦地附近,抢收了麦子。

当时,鲁国的执政者季孙氏听说后发怒了,派人去斥责宓子贱。

宓子贱皱着眉头说:“如今这里是没有麦子了,但明年可以继续种。如果按照百姓的提议,让不耕种的人趁机获得粮食,就会使他们希望有敌人入侵。况且单父城一年的麦子产量,对于鲁国来说只是九牛之一毛,并不影响鲁国的强弱。如果使老百姓有了侥幸获取的心理,世风坏了,对鲁国所带来的损害就会几代人都恢复不过来。”

季孙氏听了使者的报告后说:“我真是惭愧,如果地下有一个门的话,我真想钻进去,不然,怎么有脸去见宓子贱呢!”

智慧点评

眼光长远,则不会被眼前的小事困扰。宓子贱的做法对于解救眼前的危难似乎有点迂腐,但对于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则关系重大。楚人过河

战国时,楚国的国君非常有野心,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能够统一天下,如何能够争取更多的疆土。

当时,楚国的势力也很强大,国君好战,经常去攻取别的国家的城池。但是别的国家因为军队和国力都不如楚国,只好忍气吞声,对楚国的无耻行为无可奈何。

这天,楚王又下令,即日挑选精兵良将袭击宋国。但是去宋国要经过一条很深很宽的大河。于是楚王就派人先去测量河水的深浅,然后在测量器上做好标志。

但那天很不巧,河水突然大涨,楚国人不知道,依旧按原来测量的标志在深夜里偷渡。结果被淹死了一千多人,楚军万分惊恐。

原来测量时是可以渡过去的,现在河水已经上涨了,而楚国人还是按照旧的标志渡河,因此遭到了失败。

智慧点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人们的思想也应该相应的变化发展。如果总是一成不变,头脑僵化,那就一定会碰钉子。心的斋戒

有一次,颜回向他的老师孔子请教道:“关于自我修养,我已经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老师您有什么办法让我更加精益求精吗?”

孔子回答道:“你先斋戒吧!然后我再告诉你。如果怀着积极用世之心去做,难道容易吗?如果这样做也容易的话,苍天也会认为是不适宜的。”“我的家里很贫穷,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吃过荤腥喝过酒了。这样,应该也算是斋戒了吧?”“这是祭祀时的斋戒,不是我说的‘心的斋戒’。”孔子解释道。

颜回问:“那么‘心的斋戒’应该怎么做呢?”

孔子回答说:“这需要你首先专心致志,不要用耳朵去听声音,而是用心去听;进而不要用心去听,而是用气去听。耳朵只能用于聆听外物,心只能用于感应现象,但是气是虚空的,可以容纳一切东西。大道就存在于这虚空之中,而达到这种虚空的境界,就是‘心的斋戒’。”

颜回接着老师的话问道:“我没有听过‘心的斋戒’这种说法的时候,觉得我这个人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等到听了‘心的斋戒’后,我突然觉得不曾有颜回这个人了。这样,可以说达到虚空的境界了吗?”“这样就够了。你能游走于名利场中而不为所动,在上位者愿意听你的意见之时,就慷慨陈述,如果他听不进谏言,就没有必要再多说。不立门户,不设壁垒,使宁静的心灵处于不由自主的状态,那就非常接近大道了。要不走路,这容易,但要走路而不留下行迹,那就很难做到了。被人的情欲所驱使,则容易做出违逆本性的事,如果能顺应自然的话,就不会这样了。”

孔子接着说:“我们只听说过有翅膀才会飞,从来没有听说过没有翅膀也会飞的;只听说过用智慧去求得知识,从没听过不用智慧也能得到知识。但是,你看那虚空的地方、宽大虚空的房间,才能大放光明,而心达到虚空的境界时,福善自然降临。相反,如果身体静坐,但心神无法凝聚静止,就叫作‘坐驰’。“能使耳目感官向内通达而不用心智,鬼神都会来依附,更何况是人呢!因为这样,一切万物都能感化。而这正是大禹、舜等圣人处世的关键,也是伏羲、几蘧等古代帝王终身奉行的准则,更何况是普通人呢!”

智慧点评

心的斋戒,是要求放宽心胸,不计较,不躁进,不违逆本性。我们常希望别人能包容我们,体谅我们,但外在环境不一定能如愿,这些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只有自己的心情是可以掌握的,那何不清扫一下心灵,换个角度,来包容别人呢?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庄子有一次在雕陵的栗园里游玩,突然,他看见一只怪异的黄雀,翅膀宽七尺,眼睛直径一寸,碰到庄子的额头而停在了栗子树上。

庄子当时觉得很奇怪,他心想:“这是什么鸟呢?长着一双这么大的翅膀却不能飞,有这么大的眼睛却看不见东西。”他于是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拿出弹弓,准备找机会射杀它。

这时他又看见一只蝉,在一个阴凉的树荫下休息而不知自身的危险;被藏在它身后的螳螂抓住,而螳螂正得意,也不知自己处境的危险;在它的后面有一只黄雀正盯着它,并从中取利而抓住了螳螂。

而黄雀也因为贪利而不知庄子正用弹弓对着它。看见这种情形,庄子很吃惊,心想大事不妙,于是马上扔掉弹弓转身就跑,这时看园的人以为他在偷栗子,向着他逃跑的方向追来,并高声责骂他。

智慧点评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利就有弊,有得就有失。所以人们在生活中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见到了利益而忘记了危害。薛谭学歌

从前,有一个叫薛谭的人,他很爱唱歌,但是他的家乡没有懂音乐的老师。虽然先天的条件很好,但由于得不到名师指导,再加上缺乏音乐基本功的训练,他不能成为最好的歌手。

于是他决定离开家乡,到外地去寻访名师。

当时,有一位名叫秦青的人,他不但精通音律,而且还很会弹琴唱歌。薛谭寻访到秦青,要拜他为师。秦青看到薛谭一路克服了很多困难,千里迢迢来寻师学艺,很受感动,就同意了他的请求,决定收下这个徒弟。

举行完拜师礼以后,薛谭便从基础理论开始,进行系统学习。

开始的时候,薛谭很用功,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不懂就问。这样,他进步很快,不仅学会了乐理,而且也学会了唱歌。秦青很高兴,多次在众人面前表扬他。

薛谭虽然还没有完全掌握秦青的艺术技巧,但自认为已经全部掌握了。于是,他就向秦青告辞,要回家去。秦青说:“好吧,咱们相处的这一段时间,有了师生情谊,等到明天为师给你送行。”

第二天,秦青和学生们到郊外十里长亭给薛谭送行。在送别会上,互相敬酒,当喝得兴致正浓时,学生们每人唱一支最优美动听的歌献给薛谭。最后,学生们提议请老师也唱一支。

秦青很愉快地接受了。只见他一边弹琴一边唱了起来。手指在琴弦上敏捷地跳来跳去,有急有缓,有轻有重,歌声凄凉悲壮,有时低沉,有时高亢。

这支歌深深地打动了薛谭的心,他想:“老师弹唱的技艺举世无双,有许多东西我还没有学到呢。怎么能现在就离开呢?”

想到这儿,薛谭立即向秦青道歉,说:“老师,我错了,从今以后我再也不骄傲了!我不回家了,我还要留下来,继续向老师学习。”

从此以后,薛谭更加努力地学习,终于成了当时最有名的一位歌手。

智慧点评

人不能有丝毫的自满心理。因为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浅尝辄止或半途而废,就不可能学有所成。肉食者鄙

艾子的邻居,都是齐国粗俗的人。

有一天,艾子偶然听见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我和齐国的公卿大夫,都是人,也都接受了天、地、人三者的灵智。可是为什么他们都有智慧,我却没有呢?”

另一个人说:“听说他们天天吃肉,所以有智慧。而我们平日里尽吃些粗糙的粮食,营养不够,所以就缺乏智慧。”

那个问话的人说:“刚巧我卖米获得几千钱,就让我们天天吃些肉试试看,说不定我们就会变得非常有智慧呢!”

过了几天,艾子在院子里散步,恰巧听见那两个人在对话:“真是神奇啊!我自从吃了肉以后,心智通达,智慧增长得非常快。遇到什么事不仅知道它‘是什么’,而且知道它‘为什么’。”

其中一个说:“我观察到人的脚面,长得非常有道理,因为朝前长走起路来很方便;如果往后长的话,岂不是会被后面跟着的人踩到了?”

另一个说:“是吗?真了不起!我发现人的鼻孔向下长也很有道理,如果鼻孔向上的话,下雨的时候雨水不就会往鼻孔里灌吗?”

两个人都互相称颂对方的才智,得意非凡。

艾子听后感慨地说:“唉,吃肉的人的智慧不过如此啊!”

智慧点评

愚昧的人常常把无知视为聪明,并自鸣得意。齐人偷金

从前有一个齐国人,由于从小家里就很穷,所以整天想着能够得到一块金子。

一天清早,他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就把衣服穿得整整齐齐,赶到集市上,看到一家金店,于是就走了进去,伸手拿了一块金子回头就跑。

店里的老板见到他在光天化日之下竟敢伸手拿金,便喊了起来,结果店里的其他人没费什么劲儿就把他拿下了。

把他捉住后,店铺老板说:“当着这么多人,你竟敢偷我的金子!你的胆子可真够大的。”

那个人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只看见了金子,没有看见人!”

智慧点评

财迷心窍,利令智昏,头脑里充满了贪欲,看问题总是片面的,因为他看到的只是钱,而看不到隐藏在钱后面的危机。惊弓之鸟

战国时期,赵、楚、燕、齐、魏、韩六国决定联合起来,对抗强大的秦国。

有一次,赵国派魏加去楚国拜见春申君黄歇,商谈有关军事联盟的问题。

魏加问:“您有领兵的将军吗?”

春申君答道:“我准备叫临武君担任主将。”

魏加想:“临武君曾经跟秦国交战,而且还吃了大亏,这样的人,对秦国肯定心存畏惧,又怎么能担任主将呢?”

他想直言相告,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想了想,笑着岔到别处去:“我年轻时爱射箭,有一个射箭的故事,不知道先生要不要听?”

春申君兴致勃勃地说:“好啊,你讲吧。”

魏加说:“从前,魏国有个射手名叫更嬴,他的箭术,真是百发百中。一天,他和魏王在散步,忽然看见从东方飞来一只大雁,更嬴就对魏王说:‘大王,我可以不用射箭,只是空拉一下弓,就可以使那只大雁跌落下来。’”

魏王说:“先生是开玩笑吧!就算你的箭术很高超,也不至于不搭箭就能射落大雁吧?”更嬴说:“怎敢跟大王戏言?大王您看……”

正说着,那只雁飞到头顶上。更嬴马上拉开弓,却并不搭箭,只听得一声弦响,那只大雁果然应声落地。魏王一阵惊叹。更嬴捡起大雁说:“我射落大雁,靠的不是箭术,而是因为这只大雁受过伤。”魏王问:“你怎么知道呢?”

更嬴回答说:“这只雁飞得很慢,叫声很凄惨。飞得很慢,说明它受过伤;叫得凄惨,说明它和雁群失散很久。创伤还没有痊愈,受到惊吓的心还没有平息,所以,这只惊弓之鸟一听弓弦响,就吓得往高空飞。结果伤口破裂,支持不住,当然就掉下来了。”

魏加讲完故事,又说:“临武君就像这只大雁一样,他是被秦国的弓所伤的。请他做抗秦主将的问题,希望您能再好好考虑。”

春申君听完魏加的话,觉得很有道理,连连点头,并表示一定重新考虑合适的主将人选。

智慧点评

因为吃过亏,而产生了惧怕的心理,从而畏缩不前,这是一种逃避心理,殊不知,生活中什么事情都有,并非都能一一逃避。要做到“吃一堑,长一智”,勇于面对困难,逐渐消除这种心理障碍。切莫做惊弓之鸟!郑公伐胡

从前,在郑国西北面有一个小国家,叫胡国。

郑武公时时觊觎着水草丰美的胡国,总想吞并它。可是,胡国人个个擅长骑马射箭,勇猛剽悍,而且始终严密警惕着郑国,在边防的关隘也增加了很多的将士。因此,郑武公不敢轻举妄动。

精通心理战的郑武公想出了一个计策。他派遣大臣,携带厚礼,前去胡国求亲,胡君不知是计,欣然答应了。

郑国公主出嫁的那天,两国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公主又带去一大群陪嫁的美女娇妾,成天在内宫里欢歌醉舞,使胡君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

过了一阵,郑武公召集文武百官,问道:“寡人准备用兵夺地,你们看看,哪个国家可以讨伐?”大家都面面相觑,不敢吱声。

有个叫关其思的大夫知道大王平素总垂涎着胡国,便上堂答道:“可以先讨伐胡国。”郑武公一听拍案大怒,厉声骂道:“胡国乃我们兄弟邻邦,你竟敢怂恿我去讨伐,快推出去斩首示众!”

消息传到胡国,胡君越发信赖郑国,于是边防日弛,兵马不练。

在一个黑夜里,郑国出奇兵偷袭,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胡国。

智慧点评

如果一味贪图小恩小惠,而被对方迷惑,就会导致损失得更多。买鹿弱敌

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谋略过人,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并且征服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但唯一令齐桓公没办法的就是楚国,齐桓公屡派大兵攻打楚国,但都没有取得什么效果。

当时,齐国有好几位大将纷纷向齐桓公请战,要求挂帅攻打楚国,但却遭到了宰相管仲的强烈反对。

管仲认为眼下齐军疲惫,不宜久兴兵事,他命人日夜抢铸铜钱。

一天,管仲派一百多名商人到楚国宣扬一头鹿两枚铜币。当时,鹿是较为普通的动物,楚国盛产梅花鹿,人们把鹿当作肉食动物,两枚铜钱买鹿已经是天价了。众人争先把手中的鹿卖给商人。

有人问商人:“为什么要用这么多钱来买鹿?”

商人回答说“齐桓公喜欢鹿,不惜重金购买。”

楚成王听到后认为齐桓公是在玩物丧志,便鼓励人民去山上捉鹿。这时那些商人纷纷竞价,最高时把鹿的价格升到了四十枚铜币一头。

楚人见一头鹿的价格竟与万斤粮食等同,在利益的驱使下,农民不再种地,改行做了猎人;战士不再练兵,背起弓箭偷偷上了山。

一年之后,楚国国内铜币堆积如山,但却田地荒芜,粮源断绝。管仲又向各诸侯国发号施令禁止与楚国交易,违者处斩。楚国人拿着大把的铜币却买不到粮食。

日渐消瘦的战马和吃不饱饭的士兵令楚成王彻夜难眠。他知道可能中了齐国人的奸计了。

不久,齐桓公便集合八路诸侯人马,浩浩荡荡开往楚国边境。楚成王内外交困,忙派大臣向齐国求和,同意从此听命于齐国,永不反悔。

智慧点评

不要因为一时的小利益而荒废了自己本来的主业,不然必会给自己造成更大的损失。鹳鸟移巢

子游做武城县官的时候,城门旁边小土堆上的鹳鸟忽然把它的巢迁移到墓地的石碑上去了。看守墓园的老汉把这一情况报告给子游,说:“鹳鸟是能够预先知道天将下雨的鸟,它突然把巢迁移到高处,说不定武城要遭大水呢!”

子游说:“对。立即让全城的居民都准备好船只以防万一。”

过了几天,大水果然来了。城门旁边的小土堆被淹没了,大雨仍然下个不停,眼看大水就要淹到墓园的石碑了。鹳鸟的巢摇摇晃晃,岌岌可危,它飞来飞去哀鸣着,却不知道该把它的巢再迁移到什么地方去。

子游感叹地说:“真可怜啊!这些鹳鸟能预知水灾的到来,可惜它考虑得不够长远啊!”

智慧点评

人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只顾眼前,而应该把眼光放长远。第二章品格的魅力忍让

古时候有个叫杨翥的人,家里比较阔绰。一天,他的邻居丢了一只鸡,就破口大骂,说是被姓杨的偷去了。杨翥的家人非常气愤,杨翥却说:“随他骂去,又不是我一家姓杨。”

又有一个邻居,每次下雨,都将积水排放进杨翥家中,使杨家深受脏污潮湿之苦。杨翥的家人想报复,他急忙劝解家人:“一年之中,能有多少雨天啊,还不是晴天的时候多!”

时间一长,邻居们都被杨翥的忍让所感动。有一年,一伙盗贼密谋要抢杨家的财宝,得知消息后,邻居们主动帮杨家守夜防贼,使杨家免去了这场灾祸。

智慧点评

宽容和忍让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是为人处世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宽严适度

宋太宗时期,有人上奏说在汴河从事水运工作的官吏中,有人私自将官货运到其他地方去卖,众人都很不满。太宗听了之后说:“完全根除恐怕太难了。此事,不要太认真,只将那些首恶分子惩办了即可。只要不妨碍正常公务,不必过分追究了。总之,这也是为了确保官货的畅行无阻呀!”

宰相吕蒙正也赞同道:“水若过清则鱼不留,人若过严则人心背。君子都看不惯小人的所作所为,但如果过于苛求,可能会引起动乱。不如忍耐一下,让那些人自己醒悟。这样才能有利于朝政。从前,汉朝的曹参就认为在善恶的量刑上应该宽严适度。谨慎从事,必然能使恶人无所遁形。所以,圣上所言极是,小事上切不可太苛刻。”

吕蒙正素以不与人计较而出名。他刚任宰相时,有一位官员在帘子后面指着他对别人说:“这小子也配当宰相吗?”吕蒙正假装没听见,大步走了过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