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5 15:31:50

点击下载

作者:艾东明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

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试读:

前言

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创新人才、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校园文明建设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随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使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达到健身目的,提高运动水平和健康水平。

基于上述考虑,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撰写了此书。它着重以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和身体素质各方面的锻炼方法。通过探析身体素质的锻炼方法,为高校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指明了方向,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在训练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把体育运动与体质的有机结合,以利于达到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本书从体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分八章进行讲解:第一章介绍了体质与健康概述,主要讲述了体质与健康的定义、相互关系、当代大学生健康状况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第二章介绍了大学生体质健康与运动能力的测评,主要分析体适能相关因素的测定的意义、指标与评价,对于防止活动不足性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第三章介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现状、标准、影响因素及常见心理疾病的防治进行介绍;第四章介绍了大学生运动的营养需要与合理膳食;第五章介绍了大学生的行为与体质健康,主要讲述了危害大学生的健康行为与合理生活习惯的养成;第六章着重介绍了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与控制方法和常见的运动损伤与预防治疗;第七章主要介绍了身体素质各方面的锻炼方法;第八章介绍了运动处方的制订及实施原则。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曾参考和借鉴了有关学者大量的文献及学术著作,在此对相关作者表示感谢。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或不当之处,恳请有关专家、同行批评指正,以便日臻完善。作者2014年4月第一章体质与健康概述第一节体质与健康的定义一、体质的定义

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简称体能或体力)、心理发育(或发展)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寓于人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体质且不可分割的重要因素。

身体的形态结构是体质的物质基础,生理功能、体能和心理条件是体质的主、客观表现,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它们的综合反应。一定的形态结构,必然表现为一定的生理功能。体能是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在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客观反映。提高体能的过程会相应地引起机体一系列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变化;而伴随着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变化和体能的提高,又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从而促进人的心理发展。

根据上述认识,体质应包括:⑴ 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即性格、体型、姿势、营养状况、身体组成成分;⑵ 生理功能水平,即机体代谢水平及各器官系统的效能;⑶ 心理发育(或精神因素)水平,即智力、情感、行为、意志力、感知觉、个性、性格等;⑷ 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即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柔韧和走、跑、跳、投、攀登等身体活动能力;⑸ 适应能力,即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总的来说,体质应包括体格、体能和适应能力三部分。

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能力的物质基础,在其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表现出从最佳功能状况到严重疾病的功能障碍等各种不同阶段的体质水平。理想的体质是指良好的人体质量,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努力改造所能达到的形态、结构、心理素质、生理功能和对外环境适应的整体良好状态。二、健康的定义

健康是生命的象征、幸福的保证。人人需要健康,向往长寿,那么什么是健康呢?古往今来,人们对于健康的解释各不相同。过去,人们总认为“无病、无残、无伤”即健康。长久以来,“没病就是健康”的传统健康观和“人的命天注定”的宿命论仍在社会人群中普遍存在。殊不知,即使没有任何躯体上的疾病,在生活中还会有烦恼、抑郁等不良现象存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已突破了原先的思维模式,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和普及新的健康观尤为重要。(一)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48年在其宪章中指出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且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1978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对健康的描述又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1989年WHO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具备这四个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这是最新的最有权威的关于健康的概念。1994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地区执委会提出了“健康新地平线”战略来迎接21世纪。明确提出,未来医学和卫生工作的侧重点应该是“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并且必须将重点放到有利于健康的工作上,作为人类发展的一部分。(二)健康五要素说

美利坚大学的国家健康中心提出了一个与健康三维观相似的健康定义,即个体只有身体、情绪、智力、精神和社交等五个方面都健康(也称健康五要素),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或称之为完美状态。目前,也常用完美一词来代替健康。

1.身体健康

主要指无病,而且包括体能,体能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的能量完成各种活动任务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情绪健康

主要的标志是情绪的稳定性即个体应对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和环境压力的能力。是一种生活中的常态,偶尔的情绪高涨或低落均属正常。

3.智力健康

指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大脑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4.精神健康

主要包括理解生活基本目的的能力,以及关心和尊重所有生命的能力。对于不同宗教、文化和国籍的人意味着不同的内容。

5.社交健康

指形成与保持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它将使人们在交往中有自信心和安全感。与人友好相处,会使你少生烦恼,心情舒畅。

健康的五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人的生命长河的不同时期,健康的各要素的重要作用会有所不同,但长久地忽略一种要素就可能存在健康的潜在危险。只有每一个健康要素平衡发展,人才能称得上处于完美状态,才能真正健康和幸福地生活,享受美好人生。(三)健康的组成

健康的新概念揭示了健康的四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而言,以下几方面缺一不可。

1.生理健康

人体的生理功能指以结构为基础,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为目的,协调一致,复杂而高级的运动形式。生理健康指人体的结构完整和生理功能的正常。生理健康是其他方面健康的基础。

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发展。判断心理是否健康的一般原则是:

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指心理所反映客观的现实,无论在形式或内容上应同客观环境保持一致。

心理与行为的整体性:指一个人的认识、体验、情感、意识等心理活动和行为在自身是一个完整和协调一致的统一体。

人格的稳定性:指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道德健康

道德可简单解释为做人的道理和应有的品德。道德健康以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为基础并高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发展。道德健康的最高标准是“无私利他”;基本标准是“为己利他”;不健康的表现是“损人利己”和“损人不利己”。

4.社会适应健康

社会适应主要指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适应,包括职业角色、家庭角色,以及在学习、工作、家庭、娱乐、社交中的角色转换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适应。社会适应良好,不仅要具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而且要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工作能力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不仅能胜任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而且能创造性地取得成就,贡献于社会,达到自我成就和自我实现。社会适应健康也是健康的最高境界。缺乏角色意识、发生角色错位是社会适应健康不良的表现。(四)健康的标准

1.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14个标志

⑴ 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有精神压力。

⑵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

⑶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⑷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

⑸ 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一般传染病。

⑹ 体重合适,身体匀称。

⑺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

⑻ 头发具有光泽而少头屑。

⑼ 牙齿清洁无龋齿,牙龈无出血且颜色正常。

⑽ 皮肤富有弹性,肌肉丰满。

⑾ 不吸毒,不淫乱。

⑿ 有良好的公德和道德修养,品德高尚。

⒀ 不侵占、剽窃他人的钱财、物品及研究成果。

⒁ 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工作、生活和娱乐时不影响、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和健康。

2.“五快三好”检查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人类新的健康标准。这一标准包括肌体和精神健康两部分,具体可用“五快”(肌体健康)和“三良好”(精神健康)来衡量。

⑴ “五快”

吃得快:进餐时,有良好的食欲,不挑剔食物,并能很快吃完一顿饭。

便得快: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而且感觉良好。

睡得快:有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说得快:思维敏捷,口齿伶俐。

走得快:行走自如,步履轻盈。

⑵ “三好”

良好的个性人格。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的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际关系充满热情。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健康就是适应。他们说:“健康是一种人类对其生活中面临的所有生物的、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刺激因素的一系列连续的适应。”总之,健康的概念及定义是由不同历史阶段的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决定的,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必将更为确切,更符合其内在规律。第二节体质与健康的关系

体质与健康两者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但又有所不同,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体质的强弱和健康状况的好坏都涉及人体的形态发育、生理机能、运动能力和心理状况等。但是体质是人体的质量,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可以看作是健康的物质基础,而健康则是体质的外部反映和表现,是评价人的体质状况的起码条件。体质比起健康来,无论从内容和意义上都更为广泛和复杂。同是健康的人,其体质可能会有千差万别。所以,人体不应满足于“健康”这种起码的标准,而应在健康基础上,采用各种有效的科学手段,不断增强体质。

体质是生命运动和身体运动的对立统一,自然也就是健康和体力的矛盾统一。体质“一分为二”,就是健康和体力。体力和健康不能互相替代,各有独立的含义,也不能分别单独代表体质。只有把体力和健康结合起来观察,才能完整地反映体质水平。譬如健康良好者必有一定的体力水平,而体力良好者必定以一定的健康水平作为基础和保证。体力和健康,是统一的体内矛盾运动的互为表里的两个方面。健康反映了人体内部矛盾运动的统一性;体力是体内矛盾斗争性的反映,是体内矛盾运动的在可控限度内展开时所可能达到激烈程度的反应,这个可控限度,就是健康。总之,只有科学地把握和处理好生命运动和身体运动的矛盾统一,才能达到身体发展的最高成就,这个成就就是体育工作的根本目的。一、体能与体质的区别

体能主要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它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及走、跑、跳跃、投掷、攀爬等运动能力。

体能与体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研究表明,体能和体质的相关程度最高,其相关系统,男生高达0.9119,女生可达0.8263。可见,体能是衡量一个人体质水平的重要因素。体能是体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所以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代替。二、体格与体质的联系

体格是指人体的形态结构,包括生长发育水平、人体各部位的比例,身体姿势和组成成分等。如身高、体重、胸围等指标的生长发育水平,体重与身高,胸围与身高,坐高与身高的比例关系等。

体格与体质也有密切的联系。它是体质的外在表现,是人体机能和适应能力的物质基础。研究表明:人体的形态结构与体质强弱的相关系数,男生为0.7814,女生为0.6412。可见,体格也是衡量体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体格和体质属于两个不同概念。第三节当代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2005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科学技术部共同组织实施了自1979年以来的第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自1985年以来的五次调研结果显示,随着我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国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持续得到改善,总体上是好的,但确实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部分体能指标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

我国大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等体能继续出现下降趋势,除反应速度素质的50米跑成绩下降幅度较小外,其余各方面的体能下降幅度明显。

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水平,大多数的年龄组呈下降趋势。19~22岁的大学生平均下降5~1厘米。

反映腰腹肌力量的仰卧起坐(女生)水平,19~22岁女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二、肺活量指标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

与1985年相比,2010年中国7至18岁城乡中小学生肺活量下降了11.4%,大学生下降了近10%,并延续着这个下降趋势。三、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

与1985年相比,2010年监测结果显示:大学生中的肥胖指标检出率继续上升。其中,城市男生的肥胖检出率上升最快。当代大学生胸围越来越大,肺活量却越来越小;身材越来越高,跑得却越来越慢;体重越来越重,力量却越来越轻。四、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高居不下

大学生的近视率居高不下,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男生。城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农村学生;但随年龄增加,城乡差距减小。

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学生的身体状况总体是好的。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得到改善,龋齿、贫血等常见疾病患病率有所下降,口腔保健水平及握力有所提高。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学生体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部分学生的体能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第四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

为了正确认识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以便通过体育运动等各种手段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采用科学的体质健康测评体系,定期进行体质健康测评是十分必要的。

2007年4月4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为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在认真总结试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础上,经修改和完善,重新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是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适用于所有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新特点

⑴ 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测试内容的选择考虑了与身体健康状况关系密切的身体健康素质要素。

⑵ 增强了《标准》的适应性。测试项目设置了必测和选测项目使用的范围既适用于城市学校,也适用于广大农村学校,测试的目的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扩大了《标准》的可行范围。

⑶ 实现教考分离。注意测试项目与练习项目的分离,防止考什么教什么的应试教育倾向和对正常体育教学的影响和冲击。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⑷ 反馈意义明确。评价量表除了定量指标外,还增加了定性等级。如:营养不良较轻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标准》虽然设置这些等级,但并不是为了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而是强调针对学生个体差别的激励和促进发展功能,重视学生个体差异。采用有针对性的个体评价方法,有利于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科华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全面发展。

⑸ 评价更加合理。评价量表采用了4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7段制(优秀、良好,及格等级中各分为两段),充分体现了评价的公平和激励机制。

⑹ 增强学生强身健体的责任感。增加了《标准》登记卡片并归档保存,与新课程标准的断理念一致,建立学生成长的记录,促进学生的发展,填补了学生档案中只有德育和智育材料,而没有学生做康状况材料的空白,强化对学生自我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⑺ 加快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工作科学化、现代化的步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智能服务系统软件、测试仪器的开发与应用、磁卡在测试成绩登记中的应用等都加速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工作料学化、现代化的步伐。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意义(一)贯彻落实《体育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我国重要的体育制度,《体育法》明确规定:学校必须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给予保证。《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中的具体实施,目的在于鼓励广大大学生自觉积极地锻炼身体,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全面发展,增强体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二)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直接肩负着“增强全体学生体质”和“促进全体学生健康”的使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因此,它的实施必然会促进学生积极锻炼,使学生练就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三)满足社会发展对人体健康的需要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在充分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受到社会对健康带来的威胁,面对精神紧张,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环境污染等因素所引发的非传染疾病在全球不断蔓延,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扩大的趋势,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关爱生命,追求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理念。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理—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也日益普遍地为人们所接受。同时,人们对体育的促进功能以及如何通过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在理论和认识上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体质健康的测量与评价在手段和方法上也不断改进和创新。《标准》是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而不是为了甄别和选拔优秀体育运动员,它采用个体评价标准,突出了对发展和改善学生健康有直接影响且关系密切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方面的测评项目,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健康的具体要求,从而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体质健康评价的要求。(四)发展并完善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体系

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合理地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评价,对促进学校体育和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准》是在吸取《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成功经验,认真总结《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执行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学生体质调研所反映出来的肺活量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耐力素质等体能素质和心肺功能下降现状,参考国际上有关研究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建立在以健康素质为主要指标的新的评价体系。《标准》的颁布实现了一标多用:第一,取代《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的学生部分,同时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内容不再执行;第二,取代大、中、小学体育合格标准;第三,可以作为学生体育课成绩评定中体能部分的参考评价依据;第四,是大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第五,与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的部分指标测试的数据互相兼容。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的测试方法

随着《标准》的实施及推广,测试方法和手段的合理与否,对《标准》实施的目的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测试方法不合理、不科学,测试手段不正确、不规范的话,无论《标准》的内容、结构、测试项目、评价指标设计得多么完美,《标准》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将无法得到保证,《标准》实施也可能流于形式,从而失去《标准》实施的目的和意义。因此,无论是测试工作人员还是广大学生都应该正确掌握各项目的测试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标准》实施的效率和保证测试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体重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身高与体重测试相配合,评定学生的身体匀称度,评价学生生长发育的水平及营养状况。

2.场地器材

身高测量计。使用前应校对0点,以钢尺测量基准板平面至立柱前面红色刻线的高度是否为10.0厘米,误差不得大于0.1厘米。同时应检查立柱是否垂直,连接处是否紧密,有无晃动,零件有无松脱等情况并及时加以纠正。

3.测试方法

受试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度角)。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线呈水平位。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右侧,将水平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轻压于受试者头顶。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应与压板水平面等高,记录员复述后进行记录。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测试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4.注意事项

⑴ 身高测量计应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放置,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光源。

⑵ 严格掌握“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的测量姿势要求,测试人员读数时两眼一定与压板等高,两眼高于压板时要下蹲,低于压板时应垫高。

⑶ 水平压板与头部接触时,松紧要适度,头发蓬松者要压实,头顶的发辫、发结要放开,饰物要取下。

⑷ 读数完毕,立即将水平压板轻轻推向安全高度,以防碰坏。

⑸ 测量身高前,受试者应避免进行剧烈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二)体重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的体重,与身高测试相配合,评定学生的身体匀称度,评价学生生长发育的水平及营养状况。

2.场地器材

杠杆秤或电子体重计。使用前需检验其准确度和灵敏度。准确度要求误差不超过0.1%,即每百千克误差小于0.1千克。检验方法是:以备用的10千克、20千克、30千克标准砝码(或用等重标定重物代替)分别进行称量,检查指标读数与标准砝码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灵敏度的检验方法是:置100克重砝码,观察刻度尺变化,如果刻度抬高了3毫米或游标向远移动0.1千克。刻度尺维持水平位时,则达到要求。

3.测试方法

测试时,杠杆秤应放在平坦地面上,调整0点至刻度尺水平位。受试者赤足,男性受试者身着短裤;女性受试者身着短裤短袖衫,站在秤台中央。测试人员放置适当砝码并移至游标至刻度尺平衡。读数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位。记录员复诵后将读数记录。测试误差不超过0.1千克。

4.注意事项

⑴ 测量体重前受试者不得进行剧烈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

⑵ 受试者站在秤台中央,上下杠杆秤动作要轻。

⑶ 每次使用杠杆秤时均需校正。测试人员每次读数前都应校对砝码标重以避免差错。(三)台阶试验

台阶试验也称“哈佛”台阶试验,通常用来评价人体的心血管机能,以台阶试验指数大小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台阶试验指数值越大,则反映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越高,反之亦然。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在定量负荷后心率变化情况,评价学生的心血管机能。

2.场地器材

男生用高40厘米的台阶(或凳子);女生用高35厘米的台阶(或凳子)。

3.测试方法

测验前让受试者做轻度的准备活动,主要是活动下肢关节。上、下台阶的频率是30次/分钟,因而节拍器的节律为120次/分钟(每上、下是四动)。受试者按节拍器的节律完成试验。

被测试者从预备姿势开始:⑴ 被测试者一只脚踏在台阶上;⑵ 踏台腿伸直成台上站立;⑶ 先踏台的脚先下地;⑷ 还原成预备姿势。按2秒上、下一次的速度(按节拍器的节律来做)连续做3分钟。做完后,立刻坐在椅子上测量运动结束后的1分钟至1分半钟、2分钟至2分半钟、3分钟至3分半钟的3次脉搏数。并用下列公式算得评定指数,计算结果包含有小数的,对小数点后的1位进行四舍五入取整后进行评分。

评定指数=[踏台上、下运动的持续时间(秒)×100]/2×(3次测定脉搏的和)

如果受试者不能完成3分钟的负荷运动,以实际上、下台阶的持续时间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和方法同上。

4.注意事项

⑴ 心脏有病的人不能测试。

⑵ 按2秒上、下一次的节奏进行,当受试者跟不上节奏时应及时提醒,如果三次跟不上节奏应停止测试,以免发生伤害事故。

⑶ 上下台阶时,膝、髋关节都应伸直。

⑷ 被测试者不能自己测量脉搏。(四)肺活量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肺通气功能。

2.场地器材

电子肺活量计。

3.测试方法

受测者做一两次较平日深一些的呼吸动作后,更深地吸一口气,向口唇处慢慢呼出直至不能呼为止。呼气完毕后,液晶屏上最终显示的数字即为肺活量毫升值。每位受测者测三次,每次间隔15秒,记录三次数值,选取最大值作为测试结果。以毫升为单位,不保留小数。

4.注意事项

⑴ 为保证仪器的准确,电子肺活量计的计量部位必须保持通畅和干燥,吹气筒的导管必须在上方,以免口水或杂物堵住气道。

⑵ 每测试10人及测试完毕后用于棉球及时清理和擦干气筒内部。严禁用水、酒精等任何液体冲洗气筒内部。

⑶ 导气管存放时不能折放。

⑷ 定期校对仪器。(五)握力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

2.场地器材

电子握力计或弹簧式握力计。

3.测试方法

受测者两脚自然分开;成直立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一手持握力计全力紧握(此时握力计不能接触衣服和身体),记下握力计指针的刻度(或握力器所显示的数字)。每位受测者用有力手握两次,取最大使为测试结果。读数以牛顿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4.注意事项

受测者应保持手臂自然下垂姿势,手心向内,不能触及衣服和身体。(六)立定跳远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下肢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

2.场地器材

沙坑、丈量尺。沙面应与地面平齐,如无沙坑,可在土质松软的平地上进行。起跳线至沙坑不得少于30厘米。起跳地面要平坦,不得有坑凹。

3.测试方法

受测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最好用线绳做起跳线)。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不得有垫步或连跳动作。每人试跳三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以厘米为单位,不计小数。

4.注意事项

⑴ 发现犯规时,此次成绩无效;二次试跳均无成绩者,再跳直至取得成绩为止。

⑵ 受测者可以赤足,但不得穿钉鞋、皮鞋、塑料凉鞋接受测试。(七)坐位体前屈

1.测试目的

测量学生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主要反映这些部位的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及学生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

2.场地器材

坐位体前屈测试计。

3.测试方法

受测者两腿伸直,两脚平蹬测试纵板坐在平地上,两脚分计10厘米~15厘米,上体前屈,两臂伸直向前,用两手中指尖逐渐向前推动游标,直至不能前推为止。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4.注意事项

身体的屈、两臂向前推游标时,两腿不能弯曲。(八)50米跑的测试

50米跑是国际上通用的测试项目,测试学生速度、灵敏素质及神经系统灵活性的发展水平。它既能部分地反映身体运动的综合素质,也是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学习运动技能所必须具备的身体基本素质。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速度、灵敏素质及神经系统灵活性的发展水平。

2.场地器材

50米直线跑道若干条,地面平坦,地质不限,跑道线要清晰。发令旗一面,口哨一个,秒表若干块(一道一表)。秒表使用前应用标准秒表校对,每分钟误差不得超过0.2秒。标准秒表的选定,以北京时间为准,每小时误差不超过0.3秒。

3.测试方法

受试者至少两人一组测试,站立起跑,受试者听到“跑”的口令后开始起跑。发令员在发出口令的同时要摆动发令旗。计时员视旗动开表计时。受试者躯干部到达终点线的垂直面停表。记录以秒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后第2位数按非零进1原则进位,如10.119读成10.2秒,并记录之。

4.注意事项

⑴ 受试者测试最好穿运动鞋或平底布鞋,赤足亦可,但不得穿钉鞋、皮鞋、塑料凉鞋。

⑵ 如有抢跑者,要当即召回重跑。

⑶ 如遇风时一律顺风跑。(九)800米跑(女)或1000米跑(男)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耐力素质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心血管呼吸系统的机能及肌肉耐力。

2.场地器材

400米、300米、200米田径场跑道,地质不限,也可使用其他不规则场地,但必须丈量准确,地面平坦。秒表若干块,使用前需要校正,要求同50米测试跑。

3.测试方法

受测者至少两人一组进行测试,站立式起跑。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开始起跑。当受测者的躯干部到达终点线垂面时停表。

4.注意事项

⑴ 受测者不得穿皮鞋、凉鞋、钉鞋参加测试。

⑵ 对分、秒进行换算时要细心,防止差错。

⑶ 受测者在跑完后应继续走动,不要立刻停止,以免发生意外。(十)跳绳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

2.场地器材

地面平整、干净的场地一块,地质不限。主要测试器材包括秒表、发令哨、各种长度的跳绳若干条。

3.测试方法

两人一组,一人测试,一人记数。受试者将绳的长短调至适宜长度,听到开始信号后开始跳绳,动作规格为正摇双脚跳绳,每跳跃一次且摇绳一回环(一周围),计为一次。听到结束信号后停止,测试员报数并记录受试者在1分钟内的跳绳次数。测试单位为次。

4.注意事项

测试过程中跳绳绊脚。(十一)仰卧起坐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的腹肌耐力。

2.场地器材

垫子若干块(或代用品),铺放平坦。

3.测试方法

受试者仰卧于垫上,两腿稍分开,屈膝呈90度角左右,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同伴压住其踝关节,以固定下肢。受试者坐起时两肘触及或超过双膝为完成一次。仰卧时两肩胛必须触垫。测试人员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记录1分钟内完成次数。1分钟到时,受试者虽已坐起但肘关节未达到双膝者不计该次数,精确到个位。

4.注意事项

⑴ 如发现受试者借用肘部撑垫或臀部起落的力量起坐时,该次数不计。

⑵ 测试过程中,观测人员应向受试者报数。

⑶ 受试者双脚必须放于垫上。(十二)引体向上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的上肢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发展水平。

2.场地器材

高单杠或高横杠,杠粗以手能握住为准。

3.测试方法

受试者跳起双手正握杠,两手与肩同宽成直臂悬垂。静止后,两臂同时用力引体不能有附加动作),上拉到下颌超过横杠上缘为完成一次。记录引体次数。

4.注意事项

⑴ 受试者应双手正握单杠,待身体静止后开始测试。

⑵ 引体向上时,身体不得做大的摆动,也不得借助其他附加动作撑起。

⑶ 两次引体向上的间隔时间超过l0秒终止测试。(十三)篮球运球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综合身体素质和篮球运球基本技能水平。

2.场地器材

测试场地长20米,宽7米,起点线后5米处设置两列标志杆,标志杆距左右边线3米。各排标志杆相距3米,共5排杆,全长20米,并列的两杆间隔1米。测试器材包括秒表(使用前应进行校正,要求同50米跑)、发令哨、30米卷尺、标志杆10根(杆高1.2米以上),篮球若干个。测试用球应符合国家标准。

3.测试方法

受试者在起点线后持球站立,听到出发口令后,按图中所示箭头方向单手运球依次过杆,每次过杆时需换手运球。发令员发令后开表计时,受试者与球均返回起终点线时停表。每名受试者测两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l位,小数点后第2位数非“0”时进l。

4.注意事项

⑴ 测试中篮球脱手后,如球仍在测试场地内,受试者可自行捡回,并在脱手处继续运球,不停表。

⑵ 测试过程中出现以下现象均属犯规行为,取消当次成绩:出发时抢跑、运球过程中双手同时触球、膝盖以下部位触球、漏绕标志杆、碰倒标志杆、人或球出测试区域、未按图示要求完成全程路线、通过终点时人球分离等。

⑶ 受试者有两次测试机会,两次犯规无成绩者可再测,直至取得成绩。(十四)排球垫球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综合身体素质和排球基本技能水平。

2.场地器材

在坚实、平坦的场地或排球场上进行,测试区域为3×3米,测试器材为排球。测试用球应符合国家标准。

3.测试方法

受试者在规定的测试区域内原地将球抛起,个人连续正面双手垫球,要求手形正确、击球部位准确、达到规定的高度,球落地即为测试结束,按次计数。受试者每次垫球应达到的高度,男生为2.43米,女生为2.24米。每名受试者测试两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测试单位为次。

4.注意事项

⑴ 测试过程中如出现以下现象均只作为调整,不计次数:采用传球等其他方式触球、测试区域之外触球、垫球高度不足等。

⑵ 为方便判定垫球高度,可将排球场的球网调整到相应的高度,或者在测试区域外相距0.5米处插两根标杆,标杆顶端用橡皮筋或标志线相连,将标杆调整到相应的高度,测试时通过比较垫球的高度和球网或标志线的高度进行判定。(十五)足球运球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综合身体素质和足球运球基本技能水平。

2.场地器材

在坚实、平整场地或足球场上进行,测试区域长30米宽为5米,各标杆间距5米,共设5根,标志杆距的侧边线各5米。测试器材包括足球若干个(测试用球应符合国家标准),秒表(使用前应进行校正,要求同50米跑),30米卷尺,5根标志杆。

3.测试方法

受试者站在起点线后准备,听到出发口令后开始向前运球依次过杆,受试者和球均越过终点线即为结束。发令员发令后开始计时,受试者与球均到达终点线时停表。每人跑两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后第二位数非“0”时进1。

4.注意事项

⑴ 测试过程中出现以下现象均属犯规行为,取消当次成绩:出发时抢跑、漏绕标志杆、碰倒标志杆、故意手球、未按要求完成全程路线等。

⑵ 受试者有两次测试机会,两次犯规无成绩者可再测,直至取得成绩。第二章大学生体质健康与运动能力的测评第一节心肺耐力素质的测定与评价一、测定的意义

心肺耐力素质是健康体能各要素中最重要的一项,也被称为“全身耐力”。从机能上讲,心肺耐力素质主要与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有关。在相对安静状态下,绝大多数人的心肺功能都能够适应安静状态时对机体的需要,但在体力负荷增加的情况下,心肺耐力的个体差异就可能明显地表现出来。

心肺耐力素质测定主要是采用运动负荷试验的方法,观察完成定量负荷所需要的时间、负荷后心肺功能的反应;或观察固定时间内,能完成的运动负荷量的大小。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对心肺耐力进行评价。任何一种测定方法都能表明心肺耐力素质的水平。可作为确定是否需要讲行耐力训练的依据。二、测定的指标与评价《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大学的测定方法有台阶实验、800米跑(女)和1000米跑(男)。(一)台阶实验

台阶实验是评定心肺耐力的主要测定方法。

大学生台阶实验方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台阶实验高度为男40厘米;女35厘米。评价标准见表2-1。表2-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台阶实验评价标准(二)800米(女)和1000米跑(男)

测试场地必须丈量准确,地面平坦。受试者至少两人一组进行测试,站立式起跑,记录成绩。评价标准见表2-2。表2-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各种距离跑评价标准第二节肌肉力量耐力素质的测定与评价一、测定的意义

肌肉力量耐力素质是完成一切日常生活活动、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的基础,为健康体能的重要内容之一。肌力的测试方法,一种为测定肌肉一次用力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以测定肌肉最大力量为主;另一种方法是测定肌肉在相当大的负荷下,能够重复收缩的次数或能够持续的时间,以测定肌肉的力量耐力为主。

某一个测定方法只能用来评价某一块或一组肌群的力量,与身体其他肌群的力量大小没有绝对的关系。要想全面地对全身各主要肌群的力量进行评价,最好进行上肢、下肢、躯干肌力的多项测定,才能为确定运动处方锻炼目标提供更客观的依据。二、测定的指标与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测定肌力的指标有:仰卧起坐(女)、立定跳远和握力体重指数。(一)仰卧起坐(女)

评价标准见表2-3。表2-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1分钟仰卧起坐评价标准(二)立定跳远

评价标准见表2-4。表2-4《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立定跳远评价标准(三)握力体重指数

握力体重指数:握力(千克)÷体重握力×100,评价标准见:表2-5。表2-5《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握力体重指数评价标准第三节柔韧性素质的测定与评价一、测定的意义

身体的柔韧性素质也被公认为健康体能的要素之一。柔韧性素质与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等的延展性有关。目前对于柔韧性的评价,虽然可以用各种仪器对关节活动范围进行测量,但是,用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对这一素质进行测定和评价,仍有重要实用价值。

对一般人来讲,柔韧性下降主要出现在躯干和下肢,坐位体前屈成为测定柔韧性素质的主要方法。随年龄的增长,肩周炎的发病率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幅度的测定,也成为评价柔韧性素质的重要内容。二、测定的指标与评价《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测试柔韧性素质的指标是坐位体前屈。评价标准见表2-6。表2-6《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坐位体前屈评价标准第四节身体成分的测定与评价一、测定的意义

身体成分的测量,可以准确地评价人体的胖瘦程度。同样体重的人,由于身体内肌肉、脂肪的含量不同,肥胖程度是不同的。体重的大小并不能真正反映一个人是否肥胖。身体脂肪所占的百分比,是评价一个人是否真正肥胖的主要依据。身体成分的测定结果,将成为确定是否需要减肥的依据。二、测定的指标与评价

体脂百分比是评价身体成分的主要指标,但由于测定体脂百分比需要有专用的仪器设备,测定技术也比较复杂,故可将与身体成分有一定相关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和肥胖程度作为参考指标。(一)体脂百分比

体脂百分比即人体内脂肪组织重量占其总体重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体脂百分比=脂肪重量/体重×100%

身体成分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目前主要有水下称重法、皮褶厚度测量法、生物电阻抗法、红外线感应法、X射线吸光测定法等。在健康体能的测定中,切实可行的测定方法有生物电阻抗法、皮褶厚度测量法。

1.生物电阻抗法

生物电阻抗法是一种简单、安全、无创性的测量身体成分的方法。其测量原理是将微量电流通入人体内,通过测量电流阻抗的情况来推算身体内各种组织的含量。体内的水分大部分存在肌肉中,因此,体内去脂组织是良导电体,而脂肪组织的导电性能则较差。因此,根据电阻抗情况就可以计算出体内总的水分含量,从而可以推算出去脂体重和脂肪的百分比。

但是,理想体脂百分比的标准很不一致,理想体脂百分比范围很大,男性为12%~23%,女性为16%~27%。但对于确定肥胖的标准,意见基本相同。男性为25%,女性为30%。在确定运动处方锻炼目标时,可以此为依据。表2-7中数据为体脂百分比评价的参考标准。此外,不同测试方法、不同测试仪器的测试结果,具体的评价标准也会有一定差异。表2-7体脂百分比评价标准(%)

2.皮褶厚度测量法

皮褶厚度测量法,是通过对身体某些部位的皮褶厚度进行测量,将所测结果代入公式,再计算体脂百分比的一种方法。主要测量部位有两个:肱三头肌、肩胛下角。

测量时需要用皮褶厚度计。测量部位及方法如下:

⑴ 肱三头肌

上肢自然下垂,于肩峰与尺骨鹰嘴突连线中点处,与上肢长轴平行,垂直捏起皮褶,用皮褶厚度计测量其厚度。

⑵ 肩胛下角

在肩胛骨下角下方1厘米处,外斜45°角捏起皮褶,用皮褶厚度计测量其厚度。详细的测量要求,可参考仪器使用说明。

如果测量方法正确,皮褶厚度测量法测得的体脂百分比结果,与水下称重法测得结果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r=0.70~0.90)。皮褶厚度测量法所需仪器、测试方法虽简单,但是其准确度受测量技术的影响较大。另外,计算公式还受测试者年龄、性别、种族、皮下脂肪分布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适用人群上也会有一定限制。(二)身体质量指数(BMI)

BMI是以相对于身高的体重,来衡量体重是否超重的常用指标。在一般情况下,与体脂百分比有一定关系,但并不能真正反映人体内的脂肪含量占体重的百分数。在没有条件测量体脂百分比的情况下,BMI可作为评价是否肥胖的参考。计算公式为:22

BMI=体重(千克)/身高(米)

表2-8是亚太地区BMI的评价标准。表2-8亚太地区BMI评价标准(三)肥胖程度

肥胖程度是指一个人的实际体重占其同性别、同年龄组标准体重的百分比。与BMI相同,只能作为评价身体成分的参考指标。

肥胖程度的计算公式为:

肥胖程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100%

一般认为,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相差在±10%以内为正常。故按照上述公式计算,肥胖程度在90%~110%之间为体重正常;若在110%~120%之间,属于超重;大于120%,则可诊断为肥胖,应考虑采用减肥处方进行锻炼。第五节身体指数在体质健康评价中的应用

人体是一个整体。身体各部分的发育是按一定的比例关系发展的,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指标通过一定的公式联系起来构成某种指数,用以评价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发展状况。采用这种评价体质水平的方法称为指数法。

身体发育指数是在人体测量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和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常用的发育指数可分为三类:一、用于评价体型的指数(一)身高胸围指数[胸围(厘米)/身高(厘米)×100]

该指数反映胸廓发育状况,借以说明人的体型。1917年布鲁格施(Brugsch)以该指数中位数为基准,把体型分为窄胸型(小于中位数)、中等胸型(约等于50%)和广胸型(大于中位数)。(二)身高坐高指数[坐高(厘米)/身高(厘米)×100]

该指数通过坐高与身高的比值来反映人体躯干与下肢的比例关系,借以说明其体型特点。该指数的均值曲线随年龄的变化与身高胸围指数相类似。根据该指数值的大小可将儿童体型分为长躯型、中躯型和短躯型。(三)骨盆宽指数[骨盆宽(厘米)/肩宽(厘米)×100]

该指数均值男性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女性则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从而反映男女性不同的体型特征。在同性别、同年龄中比较,该指数值越小越体现出粗壮魁梧的体型,在与力量有关的许多体育运动项目上易于发挥其优势。(四)艾里斯曼指数[胸围(厘米)-1/2身高((厘米)]

这是前苏联学者提出的一种更简便的体型指数。通过胸围和身高的关系(即横径与纵径之间的关系),反映其胸廓发育是窄胸、广胸或中等胸型,借以说明人体的体型或体格。指数大于零者为胸廓发育良好,等于零者为中等,小于零者为胸廓狭窄。二、用于评价营养状况的指数(一)劳雷尔指数[体重(千克)/身高3(厘米3)] × 107

这是Rohrer所发表的指数。他认为人体是一个立方体,身高是这3个立方体的一个边,用身高的3次方去除体重就意味着1厘米体积之重量,从而体现肌肉、骨骼、内脏器官及组织的发育状况,反映人体的营养和充实程度。劳雷尔指数对反映体形肥胖较为敏感,因而作为营养指数而被广泛应用,适用于学龄后各年龄的儿童及青少年的营养评价。其评价的判断标准:

大于156为过度肥胖,156~140为肥胖,140~109为营养状况中等,109~92为瘦弱,小于92为过度瘦弱。(二)克托莱指数

即身高体重指数[体重(克)/身高(厘米)或者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0],这是克托莱提出而被命名的指数。

该指数表示每1厘米身高的体重(克),作为一个相对体重或等长体重来反映人体的围度、宽度和厚度以及机体组织的密度。从而说明人体的充实程度和现时营养状况。一般情况下,该指数的均值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女性19岁、男性21岁以后趋于稳定状态。评价标准:

女生小于19为消瘦;19~24为营养正常;大于24为肥胖。

男生小于20为消瘦;20~25为营养正常;大于25为肥胖。(三)BMI指数(前面第四节已经介绍)

最近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提出建议,小于18.5为体重过低,18.5~23.9为体重正常,24.0~27.9为超重,等于或大于28为肥胖。三、用于评价生理功能水平的指数(一)布兰奇心功指数

布兰奇心功指数是通过测量心率和血压,按照以下公式计算而来:

心率(次/分)×[收缩压(毫米汞柱)+舒张压(毫米汞柱)]/100

采用布兰奇心功指数评价的特点是评定心率的同时,考虑了血压因素,因而较全面地反映心脏和血管的功能。

评定方法:布兰奇心功指数在110~160范围内为心血管功能正常,平均值是140。如果超过200,应作心血管的进一步检查。(二)肺活量指数

通常采用肺活量(毫升)/体重(千克)。该指数利用体重对肺活量进行校正,能更准确地反映机体能力的大小,对研究青少年的体质和有氧工作能力均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青少年肺活量指数正常值范围:男生63.2~68.9,女生55.5~59.5。(三)握力指数

握力指数即两手平均握力(千克)/体重(千克)×100。因为肌肉力量的发展与体重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这项指数利用体重校正后更具有可比性。

应用身体发育指数进行评价,应根据不同指数的分布特征选用适当的方法。一般来说,呈正态分布或近似于正态分布的指数,可采用离差法制定评价标准,如指数资料呈非正态分布,则应采用百分位数法制定标准。第三章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一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征

大学生精力旺盛、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然而由于生活环境单一、社会阅历少和在经济上依赖父母或其他人,许多大学生的心理成熟水平与生理成熟水平并不一致,他们特殊的社会地位使他们的心理活动较其他同龄人更为复杂,心理冲突更频繁。随着生理发育的成熟,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大学生特有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使大学生的智力发展达到了较高水平,个性心理方面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使大学生心理上出现了自己的一些特征。一、自我意识的逐步成熟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等形式。自我意识在发展人的个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的兴趣、能力、性格、情感、意志和道德行为,无不受自我意识的影响和制约。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自我体验但不稳定

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以及大学生自身身心的发展,促使他们经常在各种场合反思自己,对自己的发展以及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的日渐关心,使大学生对自己的一切行为举止极易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但由于其自我体验有着较多的情感性,故不够稳定。(二)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

大学生自我评价同自己的客观实际比较接近,高估和低估现象逐渐减少。他们进行自我评价的方式有三种:一是能够从多个角度认识自我,明确自身的优缺点,进而有一个客观的自我评价;二是能够通过与他人作比较,从而认识自己的优势和长短;三是能够从自身的成长过程,纵向观察、分析自己的进步速度。这些自我认识的方式表明,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已经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三)自我控制的水平明显提高

大学生基本能按照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并能逐渐以社会标准和社会要求调节自己的行动。自我控制能力大大提高,但从总体上看,由于他们社会经验少,阅历不深,对一些重大问题往往不如成年人那样沉着,比较容易冲动。二、情绪、情感日益丰富

一般地说,高等学校大学生的活动区域扩大了,生活丰富多彩。多样性的需要和体验产生了丰富复杂的情感。另外,情感是与一个人的世界观、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密切相联系的,大学生这方面的显著提高也推动情感的发展。

大学生对情绪和情感的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能力逐步提高,表达情感的方式具有间接性和内隐性特点。大学生不再像中小学生那样,总是以直接的、开放的方式表达情感,而是根据具体条件,选择一定的方式表达情感。他们学会了掩饰自己的内心体验,能够做到对其厌恶的事物表现得无所谓,对其喜欢的事物表现得无动于衷。

大学生情感日益丰富,高级社会性情感迅速发展,这类情感包括集体生活中形成的道德情操,学习科学技术过程中形成的理智感,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政治责任感,人与人交往中形成的友谊和爱情,文化娱乐生活中形成的美感等。三、智力水平达到高峰阶段

我们说一个人的智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一般在18~25岁间达到顶峰。那么作为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正处在这样的年龄阶段,因而智力的发展也逐渐达到了最佳水平。

大学生由于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涉及面越来越广,其抽象逻辑思维受到更全面的锻炼,从思维的发展来说,“理论型”抽象思维已逐渐居于主导地位。在专业学习中他们比较喜欢进行较系统的理论论证,追求较高的理论深度,对事物因果规律的探讨越来越感兴趣。大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越来越强,思维的广度、深度进一步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敏感性显著提高,求知欲更加旺盛,思想活跃而好争辩,在复合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正确结合下,加上丰富活跃的想象,就大大促进了创造欲望和能力的提高,越来越盼望有所发明创造和有所成就,对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

由于大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的基础毕竟还不深厚,在观察、分析事物特别是复杂的社会现象时,主观、片面、固执、过于自信等偏颇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恰当的引导和教育。四、大学生社会化的不断深入

大学生的社会化就是指学生个体通过学习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道德、行业规范,获得社会生活资格,培养社会角色,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社会性的过程。大学生处于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阶段,对个人终生成长与发展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大学生总体心理发展过程的组成部分。社会化心理从不适应阶段逐渐过渡到社会顺从阶段,最终趋于社会成熟是一个必须过程。刚入校,大学生一般生活、学习依赖性较强,处理能力较差,易感情用事,理智感较弱,对学校社会化的要求明显不适应。随着时间推移(的半年),开始熟悉及适应大学学习环境,注意积极的社会顺从。参与各种社会及集体活动除学习外,也注意了解现实社会,学习处理人际关系,较多地思考理想与人生观,对未来生活目标、农业定向、事业及社会责任感日趋明确。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系统性教育使之在较高层次上掌握了专业知识及技能,社会生活及人际交往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个性基本形成,自我意识趋向同一,自我评价趋于客观,社会化心理趋于成熟,已能完全进入社会角色。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