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愈分手之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5 21:09:29

点击下载

作者:(美)苏珊·埃丽奥特(Susan J. Elliott)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疗愈分手之痛

疗愈分手之痛试读:

前言

本书明确指出人们在分手的开始阶段容易陷入的误区,进一步说明了该怎样避免这些误区。埃丽奥特向我们呈现了怎样借助痛苦成长,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创造更健康的生活。《书评》

这本书对于疗愈分手之痛很有效,放在任意一家普通借阅图书馆都会受到追捧。《中西部书评》

值得把这本书推荐给所有仍在寻找更多理由来让自己拥抱健康生活的人。《中西部书评》

这本书是治愈分手之痛的绝佳选择,不仅有助于处理关系结束的阵痛,还能够引导人们穿越分手的哀伤,借此成长为一个更强大、更美好的人。书中的话题,如面对分手迷思(我需要做个了结)和设定边界(怎样避免重蹈覆辙)让人眼前一亮,跟整体的基调、风格很一致。强烈推荐。美国原创内容生活网站(纽约时报集团旗下网站)

这是一本经过深思熟虑的好书,对如何应对分手居然分析得如此透彻到位。作者在设置界限、帮助孩子面对父母离婚的法则这两章中谈到的话题,恰恰是很多这类书所忽视的部分。第2章讲述的解脱之道,所有失恋后受到重大打击的人都不容错过。最突出的是,作者提出了人们在分手后“需要做个了结”的说法。每一章都是精心设计的,同时附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指导。作者的笔调温暖亲和,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她有任何评判或优越感。美国原创内容生活网站(纽约时报集团旗下网站)

针对如何度过分手后被孤独与寂寥填满的抑郁期,这本实用的书给出了有用的建议。如果你请不起一位私人治疗师,该书会有效地帮你拿回生活的主导权,而不是被悲伤的情绪吓倒。美国爱情交友网

本书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作者也遭受过同样的心痛。如果你正想要摆脱婚姻失败或关系破裂带来的伤痛,那么这本书你非读不可,它会帮助你穿越痛苦与折磨。本书给那些痛苦中的人带来了希望。它展现了你要怎样把这段经历转化成财富,并借此改变你的人生。《中西部书评》

如果你正在分手恢复期,那就翻翻这本书吧。《堪萨斯城明星报》

从关系破裂后的挫败到心烦意乱,再到勇敢应对与疗愈,埃丽奥特在心碎的四面夹击中找到了出路。《疗愈分手之痛》会让你看到一个晶莹剔透的美好未来。《书呆评论》

分手是改变人生的最好契机,而本书告诉你要如何把握这个契机。本书可以作为一本行动指南,让你摆脱上段关系的阴影,拿回属于自己的能量。读了书里的情感故事与应对策略,你会备受鼓舞,它将协助你永久地走出失恋,找回自信,敞开自我追寻真爱。有了这本书,你的确可以做到。约会建议网推荐序1亲爱的,你可以

在几座城市间飞来飞去的间隙,接到为这部即将出版的翻译作品作序的邀约。

夜深人静,打开书稿,读完原作,这20年来我所陪伴过的无数经历分手之痛的脸庞又在眼前重现,犹如庞德笔下“潮湿的黑色树枝上的花瓣”。

印象最深的一片花瓣,来自大洋彼岸。早年陪丈夫海外打拼创下家业的她,年近40时,却遭遇婚变。丈夫为了第三者而提出分手,故作坚强的她被8岁女儿一句“妈妈你快点学化妆啊,再不学,爸爸就真的不要我们了……”彻底击垮——连女儿也认为是自己的错,明明是受害者的自己到头来却要承担全部罪责?

磨难最多的一片花瓣,是一位全职妈妈。身怀二胎时丈夫出轨,她好不容易从痛苦中站立起来准备好结束关系,丈夫却突然回心转意。和天下多数母亲一样,她默念着“为了孩子”,积极调整自己、尽力包容接纳,然而好景不长,孩子出生后发现患有先天性疾病,丈夫不但没有安慰她,反而扔下一大堆责怪后扬长而去……

也有相反的花瓣。没有孩子的她,在丈夫提出离婚后,听从朋友的建议“生子留人”。看起来天遂人愿,办理离婚手续前,她真的怀孕了。喜出望外的她恳请丈夫留下来,经商的丈夫也真的同意了,说“如果是儿子,我一辈子都不会再提离婚”。这段婚姻带着悬念维持了几个月之后,女儿出生了……丈夫连面都没露、委托律师速战速决,而她,从此以后不允许女儿喊自己“妈妈”……

最小的一枚花瓣,是一位因为男友提出分手而企图自杀的上海女大学生。家人送她来见我之前,她的舅舅想出了一个“土办法”阻止她自杀:每晚想方设法让她喝一小杯黄酒,理由是:“醉了,睡了就没那么痛了,总比死了好。”

还有和《疗愈分手之痛》原作者经历相似的花瓣:自己遭受切肤之痛,通过心理咨询逐渐走出人生低谷之后,继续自我成长和学习,最终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助人者。

也许你发现了,这些“花瓣”,绝大多数都是女性。并不是没有男性承受分手之痛,只是相比之下,女性要面临的现实挑战和自我重建难度要大得多。

我猜想,这本书的读者,除去专业人士之外,大多数也是女性。不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更脆弱,而是女性更愿意在关系变故之后向内探索和学习。作为心理咨询师,我同样期待着更多男性也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生命的重建,减少类似这几天微信朋友圈里被再次刷屏的“江歌案”这样的悲剧的发生。

无论男女,因缘和合或寂灭之间,愿我们都能在专业的帮助和陪伴下,活成一朵新生之花,留下一片记忆的花瓣。所有的花瓣,穿在一起织成了一幅柔软而厚重的人生阅历花毯,纪念过往,更温暖未来,给那些还在疗愈之路上的人们一个可以蜷缩依靠、歇脚小憩、寻觅共情与抱持、获取信心与路径的安心之地。

所有面临关系断裂与自我重建的来访者,在咨询中常常反复会问的一个问题是:“老师,我真的可以吗?”

最初,他们会问:“我可以相信他/她吗?”

接着,他们会问:“我可以离开他/她吗?”

然后,他们又问:“我可以相信我自己吗?”

最后,他们问:“我可以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吗?可以在单亲家庭里让孩子健康成长吗?可以不再让孩子经历我所经历的吗?”

……

每一个阶段的问题,都会伴随一段时间的针对性疗愈。我会和我的来访者一起,绘制自己的人生路线图,看见原生家庭在自己亲密关系中的缩影,了解分手是“共修关系”的结束和新的自我修行的开始,读懂遭遇变故后人人会有的心理变化周期,学习善待自己、建立健康的人我界限,帮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度过家庭变故期、减少心理创伤,进行“离婚协谈”、为新的家庭关系模式做好规划和角色适应……

以上这些大多要经历2~3年逐渐完成的功课,苏珊·埃丽奥特女士在这本书里详细地呈现了出来,并且附以有效可行的练习。我想,无论你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读者,一定都会有真实不虚的获益。

同时,我也相信:透过这本真诚而专业的书,苏珊·埃丽奥特女士一定也和我一样,想要更多人听见我们温暖而坚定的回答——“亲爱的,你可以!”林紫,心理学博士婚前辅导及婚姻家庭治疗专家上海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林紫心理机构创始人推荐序2获得自我关怀能力,疗愈创伤

20多年的心理治疗与督导工作,让我越来越多地注意到从分离和创伤的维度上来理解心理障碍的发生与疗愈策略。我一直在关注着各种创伤治疗的著作,也期待能看到一本深入浅出的书。

分离和创伤是人世间必然存在的一种现象,只是我们应对的心理策略不同而已。

分离和创伤是一种心理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状态:伤感、怀念、哀伤、遗忘、否认、解离、抑郁、攻击等,千奇百怪,各不相同。在这些情境下,有些人能保持正常生活,有些人却会偏离自身稳定的轨道: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原本得心应手的工作变得艰难无比,甚至根本无法正常进行。

分离和创伤需要有一个哀伤的过程来疗愈。哀伤,有可能自愈,也可能会残留深浅不一的痕迹。创伤造成的内心痛苦需要解决,但是这种解决指的不仅仅是那些让人体会到的某些痛苦情绪与情感的具体内容,而是一种面临情绪情感扰动时能够保持内心的澄明、稳定的能力。也就是说苦不是内容好坏、情绪高低、情感悲喜等所导致,而是由于内心的情绪失控而带来的自我完整性不全、自主性减弱引起的状态波动所致。自己心乱了才是内心焦虑恐惧的根本源头。

疗愈是一种获得自我关怀能力的过程,它不是一种知识、一个技能、一套原理,而是一种能力、实力、功夫。它不能由治疗师或老师给予,也不能由医生代替操作,它需要一种逐渐的历练、慢慢的修行,通过自我关怀的过程,觉察到、保持住、反应出来。

一个精益求精的治疗师会自觉地开发某种方式,把对心理痛苦的治疗用不太痛苦、艰辛、令人望而生畏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内心深处保持积极认真的专业态度的治疗师,会在交流的形式上,让求助人感受到故事般的讲解、教练式的指导、父母样的陪伴。

这本《疗愈分手之痛》的作者,正是这样的一个在讲故事般的叙述中把深奥的专业理念传递给读者的用心之人。中文翻译的文字也很流畅、生动,阅读起来比较容易理解并记忆。不管读者是求助者还是专业治疗师,都能从阅读中比较容易地获得创伤治疗的要领。张天布心理学家,精神科主任医师前言我的故事

只有跃入深渊,才能发掘出生命的宝藏。

哪里失足,宝藏就埋在哪里。——约瑟夫·坎贝尔

下面是我自己的情感历程与童年经历。虽说这些故事显得有些极端,但试想我这种情况都能走过来,那么你也可以做到。如今,我的人生也算卓有成就,我享受着全然的愉悦。现在,我健康、快乐、内心强大。在后面章节里你需要做些功课,这些功课我都已经完成。过程会要难一些,但请你相信我,这相当值得。

当我终结了自己的婚姻的那一天,一连24小时,我都深信自己做得很对。好久都没这样开心了,那些争吵早已令我忍无可忍。我确信丈夫对我有不忠行为。虽说这些年来,我一直还能忍受他的各种非难,但碰上公司破产、我突然失业,这于我就成了雪上加霜,不堪重负了。

老板给了我个参考,还算不错。失业的前几天里,我也尽量往好处想。我把个人简历编辑好,买了一套面试的正装,对目标单位做了调研。而丈夫晚上回家,指望的却是我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把饭菜做好,因为他觉得我“整日在家无所事事”。我根本没心思跟他理论。于是,我就把找工作的事儿先丢一边,连着几天都好好做饭、打扫卫生。可他又埋怨说,饭菜做得太“简单”了,而且怨我没有给他洗衣服。第二天,我就把衣服洗好,做了一顿精美的周中餐。丈夫还发牢骚,说我不积极找工作,冲我大声吆喝,说我是在“过家家”。

在我跟他的感情生活里,这种“一无是处”的处境是再常见不过了。当没有工作再来分散我的注意力时,这种指责就变成了对我的精神折磨。“钱途”中断、职业渺茫就已经让我倍感压力,实在不需要某人老是抓住洗衣、做饭问题对我喋喋不休。

一天,我灵机一动,自以为找到了某种完美的平衡:上午参加了工作面试,回家后,我就给地板打上蜡;等地板晾干了,我把孩子们从学校接了回来,还从外面打包了丈夫最喜欢的食物。工作找了,房间清洁也做了,我陪伴着孩子们,就盼着他回来享用惊喜的晚餐呢。我敢肯定,在幸福家庭方面,我已经做到了“全垒打”。

那晚丈夫到家后,指着地板上平添的条纹,斥责我是故意要把地板弄花的。所以,他不准我再那样胡搞了。我愣住了,极力解释说我并没有。这令我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对我的批评。妈妈总说,我故意要把事情搞砸,就是为了逃避家务。一听到这类话,我就不停地辩解,说事实不是这样的。丈夫就开始辱骂我,我也以牙还牙。像往常那样,我们之间的争吵演化成暴力。我们威胁着对方,不如彻底结束算了,一了百了。

第二天,我跟丈夫说我俩结束了,并让他走人。他不以为然,还把那天晚上的事都怪罪到我头上。每次吵架升级为暴力,他都会认为全是我的“错”。以前不少时候,我都相信他说得对,可是这回,我才不管是谁造成的。我只是受够了。

我将他的东西收拾好,把箱子往厨房桌子上一撂,附上留言条,上面写着让他拎包走人。他也不跟我吵,一把抓起箱子,怒气冲冲地就出了门。我如释重负,一个人的感觉真好啊。

然而次日清晨,我发现自己竟然连起床都困难。我还以为是生病了,但很快意识到自己身体并无大碍。我勉强起床,送孩子去上学,心里的难过远不止一丁点儿。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一种厄运将至的感觉爬上心头,我尽量让自己一直忙碌着,以便摆脱这种感觉。随着时间推移,我看电话的频率不断增加。到下午时,我每隔几分钟都要检查检查电话,以确认电话的响铃是否正常。

孩子们自己在玩儿,我准备了些鸡肉放在锅里。我没有去穿平日里的牛仔裤、T恤衫,而是换上裙子、衬衫,涂了厚厚的睫毛膏,把头发梳到一侧。我暗自期望着,等到丈夫回家,他会看到饭菜已经做好,屋里十分整洁,看到我这个可爱的妻子,还有听话的孩子们,他就会想着要搬回来了。不是吧?很长时间以来,我都是想方设法地要摆脱这份感情。现在怎么还会产生这种古怪的想法?

接下来的几天,丈夫没有来电话,人也没有过来,我就一直不吃不睡。我头昏脑胀、焦虑不安、情绪低落,沉溺于对他的各种念想中。我的思绪不再落在最近的纷纷扰扰上,而是重温着感情里的美好时光。我绝望地想念着他,恍然发觉自己犯了个可怕的错误。于是我试着联络他,好让我们能够谈谈。可他对我的留言没有任何回复。

没想到,有一天下午,丈夫进了家门。他在找什么东西,同时问了问孩子的情况。我们本来聊得心平气和。突然,我脱口说了句“你回来吧”。然后,我开始哭着央求他,要他回来。丈夫对此无动于衷,嘲笑着我,转身就要离去。我跑过去追上他,试着将他揽住,恳求他不要走。可他一把将我推开,出了家门。我坐在楼梯上,觉得很丢脸,难以克制地哭了起来。如果找不到办法能挽回他,我这辈子就完了。

到了早上,我决定要把屋里清扫干净,找份新工作,再做上一顿丰盛的晚餐。我不再求他回家,我只是要向他表明,我说到做到:我要当个贤惠的妻子,当个好妈妈,我还会好好赚钱,我要凭这些把他哄回来。于是,我从床上跳了起来。今天,我要让生活重新开始,要把丈夫挽留住。

孩子们吃过早餐,我把他们送去上学。是时候好好打理屋子了。虽说屋里各处、屋内物品样样看上去已经挺干净了,但我还是打算要把它们弄到闪闪发亮。

我把孩子们的碗筷洗好,从玻璃纸上面扯下一块海绵,在水里浸泡了下,继续擦洗。当我在厨房台面上擦过来擦过去时,我猛然发现,台面已经够干净的了。成长过程中,为了讨好我的母亲,我会把家里从头到尾都收拾一通,可每次都不可避免地会让她挑出毛病,如什么地方东西没摆放整齐,或某个角落还很乱啊之类。自从我嫁给这个男人,事情似乎还是一如既往。于是,我就问自己:“到底要多干净,才算是够干净啊?”我得到的回答却是:“我也不知道。”

擦着擦着,我的眼泪就掉了下来。“这算是够干净了吗?这算是够好了吗?”我的喃喃自语变成了大声抱怨,而大声抱怨又变成连连尖叫。“怎么算够干净?怎么算够好?我怎么才算够好?”然后,我一下子瘫软在地板上。

我猛然意识到,我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想要的又是什么。这些想法对我来说过于沉重,压得我动弹不得。我并不知道什么叫“够干净”,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欢样样都“够干净”。我所认识的人家,有些屋里乱糟糟的,他们也完全能够接受,没有谁会因此受到惩罚或是斥责。也许,我也想要有这样一个家庭呢。也许,我想要成为的是对这些都无所谓的那类人呢。也许我也会介意,不过,我要是想找个家政替我收拾呢?然而,此时此刻,我擦洗那一尘不染的厨房台面不是因为它真的需要做清洁,而是因为,我企图在未给过我认可的人那里赢得认可。

我,原本喜欢什么?我自己的想法是什么?从什么时候起,我竟失去了主见?

恍惚之间,我像是被推了一把。时间倒转,我第一次回忆起发生在自己三四岁时候的事情:我从噩梦中惊醒,梦中有“坏蛋”要把我带走。作为一名寄养儿童,我梦见了身着黑衣的邪恶生物,它们要将我从床上抓起来。

在成长过程中,我听过各种传言,这些传言向我暗示着,我的寄养家庭不能收养我。那时我偶尔会去见见我的生母,见见我的两个兄弟,跟最年长的兄弟爱德华玩儿玩儿。到底是我的出生家庭还是寄养家庭能保我吃穿不愁,我也无法搞清楚。我觉得我好像不属于任何一个家庭。我巴望着别人能提供点儿线索,让我知道我该何去何从。

在7岁的某一天,我走进天主教慈善会办公处的接待室。母亲坐在椅子上,挨着最小的弟弟,爱德华在角落里玩耍。我走过去,坐在爱德华身旁,他默默地拿了自己的一个玩具给我。我们没有开口讲话,只是时不时地冲着对方笑笑。爱德华眼神里流露出一丝忧伤,看上去同我志趣相投。我不知道,那是我见到他的最后一面。在那之后,母亲很快放弃了我的抚养权,让人将我收养,母亲虽不情愿,却别无他法。

记得那些年,我总会到天主教慈善会办公处去看望母亲。最后一次坐上离开那里的地铁时,我想象着摆脱寄养地狱之后的新生活。协议签署的时候,我满怀热情地期盼着,自己总算要成为“正常的”美国儿童了。当天晚上我们还去聚餐,一起庆祝我的新生活即将到来。我在8岁重生了!这真的是振奋人心啊!

然而,那之后不久,一切就化为泡影。我的新家庭处处不如意。养父是个酒鬼,养母一闻到他身上的酒味儿,就大发雷霆。养父却对她的愤怒置之不理,而她就会威胁说,她要去跳东河,或者把自己反锁在盥洗室、把药柜里的药片都嗑了。养母是唯一一个会陪着我的人。当她咒骂着说她要去自杀时,我听得胆战心惊。即便没有闹到以自杀相逼的地步,他们也会吵上几个小时,直到养父走出家门。接着她就会把怒气撒在我们身上。我们争先恐后地互相保护,或者想办法让家里看着“舒服些”,好让她不再冲我们发火儿。

养父母在和睦相处的时候,我们也确实有过一些美好时光。抛却可怕的争斗,我们会一起去看电影、吃饭,或打一晚上的纸牌。可好景不长,养父又会去喝酒,养母的喊叫声会再一次刺破宁静,徒留一片狼藉。10岁的我就已懂得,美好的夜晚无非是战火中的暂停键。12岁的我就体会到,任何事情都不是我表面所看到的那样。而到14岁的时候,对很多事情,我真的看不透。

早年成长经历以及父母对我的影响,很快就明确显现出来。青少年时期,那些吸引我的男生,要么像虐待型的母亲,要么像缺席的父亲。在我18岁时,我陷入了一段既有虐待性,又具有潜在致命性的恋情里:男朋友一喝酒就很可能会把我弄死。期间出的事故包括:有几次我被打得鼻青脸肿,还有被掐住了喉咙,直到暂时休克,我还被关在贮藏室里两天。他把我从贮藏室里放出来后,我试图沿街跑掉,他就开着我的车在后面追。这,就是我的人生,如此暗无天日,似乎已经正式裂变成一场恐怖电影。

终于,我还是摆脱那段感情,安全离开了。那之后不久,我跟一个故友重逢,他就是我后来的第一任丈夫。我再一次地祈盼着我的“正常”人生,它是那样虚无缥缈。无论如何,只要能让我成为一个正常人就好。我以为,如果有人足够爱我,我就正常了,就会快乐起来。

抬头凝视着天花板,我开始意识到,我之所以对死气沉沉的婚姻紧抓不放,是为了逃开一连串恐怖的过去。这样乌七八糟的感情模式,周期性的分分合合,可以保护我,让我免于应对所有被遗弃、被虐待的痛苦与哀伤。丈夫的离去,加上我的失业,方使这些可怕的想法、感受、记忆与未完成的课题得以显现。我无力对付这样的庞然大物,实在太艰巨了。我,需要援助。我很快跟一名治疗师通了电话,喋喋不休地诉说了我的绝望。治疗师的客户预约已经排到了几周之后,但她还是让我第二天就过去。

我几乎是提前一小时到的。坐在停车场里,阵阵寒风刺骨,我忖度着自己这一步走对与否。到了约定时间,我才进去。治疗师个子瘦瘦小小的,她笑容活泼,草莓红色的头发向上扎起,绑成了一个马尾辫,摇来摇去。我真怀疑这个小小的人儿能够帮我什么。她示意我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询问我来访的原因。我讲述着我是有多么不该结束自己的婚姻,我的声音颤抖着,越来越小,夹杂着抽抽搭搭的呜咽声,我讲了有半个小时。之后,她打断了我,问我的脸是怎么回事。

脸?

人生都分崩离析了,她居然还有闲心担忧我的脸。刚开始我不想理会,把话题扯开,可她还是不停地对我的外表品头论足。啊,衣服脏兮兮的,头发乱糟糟地耷拉在脸上,蓬头垢面。当我不知怎样回应,答不上来的时候,她说,从事实来看,她看见的是一个无自我价值感、没有自尊的人。不是低自尊,而是没有自尊。

我告诉她,我才不管什么自尊,我只想挽回我的婚姻。我再次述说自己以前是多么巴不得想分开,后来又怎样屈服,现在搞得全都乱套了,我咆哮着:“告诉我该怎么办!”

她沉默了片刻,身体向前靠了靠,说:“这种反应,感觉就像是被遗弃的恐惧。”

被遗弃的恐惧

我从不曾听过这个字眼,但直觉告诉我,“被遗弃的恐惧”归纳了我整个人生的一切错位。倘若存在一个术语能够形容我的境遇,那么可能也就会有相应的对策。她虽然还是不怎么令我信服,不过,我倒是愿意听她再讲讲。她给了我一些关于创伤、虐待、互相依赖症与嗜酒型家庭系统的书。尽管我对于是否能在这些书中找到答案心存疑虑,还是答应会好好看看的。

读起来很痛苦,却又让人惊喜。以前我从来没看过任何自助书,也不知道有什么书会谈到我的内在伤痕。成为领养与收养儿童之后,我总觉得,身处任何人群中,自己都是个怪胎——我的治疗师将其定义为“极端的独特性”。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了曙光。我意识到,也许我有机会去修复那些曾经以为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痕。

我从未发觉,我的丈夫竟会是我自身问题的一部分。我还在绕着一种假设运转,那就是,婚姻上的所有状况皆因为我的过失。稍后治疗师向我解释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意思,她说,伴侣的毛病和问题与你自己的毛病和问题往往息息相关。一个人往往会选择一个跟自己有类似“残缺”程度的伴侣。他们踏着彼此熟悉的舞步,跳着不自如的双人舞。因此,一方并不会比另一方健康到哪儿去。健康的人是不会跟不健康的人共舞的。

然而,我热切地相信,如果能在书中找到和丈夫心灵的共振,我就能跟那个我爱的男人、孩子的父亲产生共鸣,进而就能将他挽回。

于是,我就去读那些书,读过后就给丈夫写信。有时他看到信会很生气,有时会觉得甜蜜,我们会激动不已地长谈,常常聊到倒头就睡。有时候,他会过来陪我,我们一起迷惘,一起哭泣。有时候,我们会大呼小叫,夹带着谩骂声和偶尔的暴力。我们的生活一团糟,但每每互动,我总希望能发生点儿什么,来结束我们的分离。我翘首以盼,等候另一个人为我的不确定感画上句号。

治疗并没有帮助我的婚姻恢复如初。治疗师规劝我停止跟丈夫联系,除非是涉及孩子的问题。她鼓励我写日志、给丈夫写信,但别发出去。她还鼓励我去审视自己的整个人生,好好看看所有的虐待、遗弃与旁人的指责。如果我想要停下这种虐待的循环,将孩子健康地抚养成人,我就必须要审视整个人生,弄清楚是什么出了岔子,然后去修理它。

要做到这个,我必须得跃进深渊,直面伤痛。

第一个月可谓是人生最黑暗的时期,我觉得自己做不到了。那个盖子一经弹出,我意识到,我打开了一个痛苦不堪的潘多拉魔盒,里面藏着我的丧失与哀伤。我实在难以想象,如此折磨人的工作能给我带来什么好事儿。更糟糕的是,丈夫坦白他跟一个同事好上了,我还在他的车里发现了一封情书。

一天,他过来看孩子,我也刚好下班回家。我见到孩子们在后院玩耍,就进屋去换鞋了。然后,他就站在那儿冲我嚷嚷,嫌我连一声招呼也不打。我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就坐下来接着穿鞋,没有回应他的指责。丈夫更生气了,怒气冲冲地从对面过来,扇了我一个耳光。

我没有反应,只是平静而坚定地说:“滚。”第二天,我见了律师,最后决定离婚,申请人身保护令。我的丈夫想要驳斥人身保护令,于是我们就确定了出庭日期。

我知道,他是想利用板上钉钉的出庭日期来吓唬我。大概他认为我是不会把这桩事儿进行到底的吧。以前的我确实做不到。我从来不曾为自己而战,所以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我不确定自己能否做到。当那一天来临,走上法院门口的台阶时,我颤颤巍巍地扶着栏杆,不让自己跌倒。

叫到我们的案子时,我的律师让我上了听证席,询问关于虐待的情况,一件接着一件地问。开始时我的声音几乎小得听不见,后来治疗师的声音回响在耳边:任何人都没有权利虐待另一个人。我从来不懂这个,我向来认为,我总是会把事情搞砸,所以我要顺着每一个人的心意。

我在脑海里像念咒语似地重复着治疗师的话,冥冥中,我的内心好像有什么东西换挡了。我明白,她道出了真理。我整个人格面具瞬间改变了:我的声音变得沉稳而高亢。我转过身,用目光望向我的丈夫。

令人喜出望外的是,丈夫的律师对他耳语了几句,接着起身,撤销了对人身保护令的异议。法官说,我可以就座,并授予了我永久性人身保护令。

一路上,我几乎是飘着走下台阶、离开法院的。

那是个崭新的开始。我知道,从那天起,再也没有人可以虐待我了。我总算掌控了自己的生活,我说道:“够了!你再也无法虐待我了!”于是,设置边界与界限,成了我人生的第一要务。这一举动让我的生活朝更好的方向迈进。

离婚并不容易,我足足用了两年时间才让这事儿尘埃落定。这期间我一直都会去找治疗师,我们针对我的情况一起工作,我还参加支持性团体,阅读书籍,让自己一天天强大起来。在第一个假期里,我有些故态萌发,但依托着我的后援团队,我迈过了这个坎儿,我也继续与治疗师一起工作。

一生中,我都讨厌不确定感,寻找着某个能带给我安全感的人。一生中,我都在找人爱我,我以为这样的爱能让我成为一个正常人。如今,我懂得,我要的确定感必须由自己创建,我要的正常生活也必须要由自己去发现、发展。

尽管很难,我还是选择了直面过去,改变对当下抱持的态度,同时为未来也做了规划。

我学会了怎样交朋友,怎样培养兴趣爱好。当我在独处里认识到自己的好恶后,我也得以在各种交往中有了发言权。我越是针对自己的情况做功课,自己便越健康,与此同时,我生活里的人也越健康。

我越是善待自己,别人越是会善待我。随着自信的增加,我遇到了那些充满爱意的、说陪在我身边就会陪着我的人。

跟男人相处中,我学会了怎样约会、怎样拒绝。我学会了做真实的自己,停下了费尽千辛万苦也要博得他人爱我的脚步。我开始扪心自问:“我喜欢他吗?”如果不喜欢,我就会说再见。感情之路走起来并不轻松,起初有几年时间,被遗弃感的问题倾巢而出,但每一次我都有所领悟。我开始把感情看作是学习的体验过程,结束时好好梳理,这些经历帮助我了解到自己的生命中还有什么需要被关注。

在这个过程中,我做出了一个曾经不可思议的决定:我宁愿单身,也不要去接受任何人身上无法接受的地方。我永远都不会再为了恋情而放弃整个自己。我不愿意被忽视、被谩骂,或在优先清单上屈居次席。我不愿意只为了留住某人而去接受其不可接受的行为举止。多年以来,我都在害怕,没有人会爱我。现在,我肯定,我会实现自己的心之所向,所以,我不会勉强将就。渐渐地,我相信自己值得享有最好的对待。

一段时间之后,我对自己胜任家长的能力也升起了信心。当我明白了什么是健康的行为,什么是不健康的行为,我做家长的才能也得以展现。我们在家里设置了界限,我和孩子们彼此关爱、互相陪伴。我们才不会操心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如桌面够不够干净;我们在乎的是,我们是一家人。现在,我的孩子们很感谢我打破了虐待与遗弃的怪圈儿。他们一定会说完爱我,才会挂电话;见面与离开时,他们都会给我个拥抱。任何时候需要建议,他们都会来找我。他们感觉我很可靠,我也觉得他们很可靠。他们年轻有为,我对他们引以为傲。

在试图疗愈我的伤痕时,我还寻访了我的生身家庭。虽说我之前饱受虐待,我却是发自内心地为兄弟爱德华痛哭。我曾确信,如果他在我身边,我就不会遭受任何伤害。也许我对此赋予了浪漫的色彩,但对于我,感觉爱德华就像是我的另一半,散落在了世界的某个地方,而我想要他留在我的生命里。我总是幻想着,如果我们之前能够团聚,彼此就会生活得更好。

我用了几年时间去寻找,希望能找到他,后来我得知,爱德华在几年前就已经不在了。我对两个兄弟,比利和瑞奇,也是有感情的。所以,最让我悲伤的便是未能跟他们一起成长,我也无法让这个伤口完全愈合。我从不曾了解过爱德华,也未能跟我的兄弟们有着完整的成长故事,而现在,面对类似这样的沉痛失去,我却还是可以快乐起来。除此之外,我还疗愈了过去。治疗期间我做完了对所有父母的关系梳理,我学会了接纳他们,并最终原谅了他们。正因为原谅了他们,我才能够前行,得到疗愈。

领会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也能通过观察吸引自己的人与被自己吸引的人来了解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关注。这带给我一种体悟:我能够掌控自己生活、感情里所发生的事情。很多次,我都觉得我准备好了迎接“那个人”出现,接着却又跟某个明显有问题的家伙在一起。通过看他的问题,我就能找出生命里还有什么需要下工夫,然后我会重新开始做功课。有时候,这个过程令人灰心丧气,但我的目标是自我提升,提升到做好准备、能够享有健康感情的水准。

正在我享受着自己的单身生活时,一个男人让我坠入了爱河。他是一个单身父亲,带着一个小女孩。他为人正直、坦诚、善良、体贴,他觉得我也是如此。我们能独自把生活过得很好,并且都曾决定,自己宁愿单身,也不想看到生活里上演任何闹剧。而要改变对自己、对孩子的这个承诺,唯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找到了有着同样生活理念的人。我们都曾以为自己找不到了,或没有能力找到那个人,那个以生活、孩子为重,鼓励独立自主,在携手打造生活的同时又能真实做自己的人。

我们在彼此身上找到了这种存在。

现在我们已经度过了12年快乐的婚姻生活。曾经发生的激烈争吵,我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他从来没有骂过我,也从来没有让我哭过。他在乎的不是屋子有多整洁,他在乎的是我们的生活是否幸福,他无条件地爱着我。我们是彼此生命与爱情里互敬互爱的好伴侣。为什么写这样一本书

对于如何成功地面对一段破裂的关系,本书给出了清晰的指导。从走出分手的伤痛到成为治疗师、学者和老师,我的人生抵达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我穿越了伤痛并把它变成了生命的礼物,你同样也可以做到,而本书谈的正是其中的精髓,所以这里几乎凝聚了所有我学到的知识、我对生活的体悟,以及过去二十年来他人分享的成果。

当我走出了第一段婚姻后,我便萌发了帮助更多人改变的渴望,我想告诉他们一切皆有可能。我进入学校当治疗师,成为哀伤康复研究所的哀伤咨询师。在做研究和引导小组的过程中,我发现针对哀伤开展工作可以给人带来良好的疗愈与深远的积极影响。无论人们遭遇的是分手、离婚、死亡还是其它变故,当他们直面哀伤的时候,生活会发生不可思议的转变。

记得某一天,有人问我是不是完成了所有梦想,我说是的。可接下来几天,我却陷入莫名的烦躁,我知道还有一个梦想尚未实现。作为在领养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我从小立志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或律师。我被收养的当天,在布朗克斯郡法院,法官把我带到一个议事厅,问了我几个问题。我那时只有8岁,却被那庄严肃穆、书籍满目的感觉深深吸引了。我问法官他是怎样得到这样一份工作的,他笑着回答:“努力念书,好好上学,当个律师。”于是我暗暗发誓,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32年后,我进了法学院,后来如愿以偿地成为律师,又搬回我的家乡纽约。那些日子我天天跟法律事务打交道,但奇怪的是,总有人跟我讲他们分手的故事,或者他们认识的某个人想要摆脱某段受虐的关系。渐渐地,我感到我也有必要把自己的故事说出来。每次说完,总有人会鼓励我把自己的经历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从中受益。只要我一想把这些过往收起来,就会有事情迫使我旧事重提。有人说,你不妨就这样讲下去,让越来越多有类似遭遇的人得到帮助。

为此,我办了两个工作坊,叫“走出过去”和“分手疗愈”,我还开了博客、信箱与通讯栏。本来博客只是为了回答工作坊学员的问题,不过几周之后,许多非学员也开始留言,博客上很快就聚集了大量的读者。这些世界各地的读者纷纷赶来参加我的工作坊,于是博客上的读者就这样逐渐发展壮大成一个支持性社群。新读者们往往心情苦闷,而在这个社群里他们却能感到自己是被接纳的。我在“分手疗愈”博客上倡导老读者们“把爱传出去”,他们欣然接受。后来,这个社群就成为那些因分手而难过的人彼此联结、互相取暖的力量来源。

不少学员和读者建议我出本书,分享自己的疗愈之路,所以我就借这本书来谈谈自己的旅程和体悟。当初那样毁灭性的失去竟然变幻成了自己美好人生的催化剂。这是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实现的,并且我也笃信,每个人绝对可以做到。

正如“分手疗愈”社群一样,本书的适用人群相当广泛,不分性别、性取向、信仰与年龄。因为哀伤是我们共有的情绪,而这里谈到的是如何从哀伤中复原,所以它适用于所有人。只要你想要平复丧失的伤痛,渴望快乐幸福的人生,本书便适合你阅读。

本书将帮助你改善关系,让其不断向好。本书独特之处在于我提出的“观察、准备、培养”的理念。要想永久地改变你的人生,你就要观察自己内在与周围发生的事情,为改变做好准备,并且将这些改变放在日常生活中悉心栽培。这本书会具体到每一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

本书中很多理论与技巧来自古典或当代心理学流派的某些思想,但是我在这里会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让这些思想得以整合。在我对自己和别人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人们对谈话治疗、深度哀伤疗愈感到厌倦,因为缺乏好玩的、有趣的或自我慰藉的元素。在某种程度上,正向思考和自我对话的确会有短期疗效,但若碰到问题是源自童年创伤的个案,就只能治标不治本。当然,所有这些理论和技巧会有其应有的效果,而本书里的“观察、准备、培养”计划则会将这些正面影响放大、再放大。

本书并不是看一遍就可以束之高阁了。我把它作为手册来编写,有助于你经常翻阅,以备不时之需。你可以连着几个月使用它,也可以配合其它治疗手段进行实践。

健康快乐的生活自然也是平衡的,而平衡的人生,需要你以平衡的姿态迈出每一步。重要的是,你要懂得把这些工具互相结合起来,并个性化地运用到你的生活里。“分手疗愈”计划将给你带来真正的变化。如果遵循书中所给的建议,按照要求实践,你就会彻底改变你的人生。你不但会从这次分手的伤痛中复活,还会成为一个快乐、健康、独立的人,而且你会吸引到同样的人。

当你已经选择直面伤痛,请不要后退。

你确实会经验到痛苦,但此后你会迎来更多美好。

勇敢地去清理过去的残骸,你会发现这将成为一份礼物。

义无反顾地跃入深渊,你会寻获生命的宝藏。  第1章 疗愈路线图:这本书将如何改变你的人生

曾经深爱你的人弃你而去,不论原因为何,悲伤都清晰而凌厉。你或者出于报复对方,或者出于自我安抚,立即跳入一段新的感情;抑或由于痛苦太甚,你觉得全世界都与自己为敌,所以起码自己对自己要好一些,故而放任自己。但是,你可知,这并不会让你的生活好转。运用疗愈路线图,审视这段经历,疗愈伤痛,你将会迈向健康完整的新生活。

真相是,当我们内心深感不舒服、不快乐、不满足的时候,美好的时刻很可能就在转角。因为只有在我们被不舒服的感觉逼急了的时候,我们才会跳出一成不变的圈圈,开始寻求全新的道路或更为真实的答案。——M·斯科特·派克

你觉得难过,但事情已经发生。

那真的很痛。

也许你爱的人曾经爱过你,也许你爱的人让你以为他/她可能会爱上你,也许你爱的人对你没有感觉,而你只是一厢情愿。

也许你的前任给过你很深的爱,后来他/她移情别恋,以这样难以想象的方式辜负了你们的爱情,这深深地伤害了你。

也许另一个人出现了,你的前任弃你而去。朋友都说这人样样不如你,可你的前任还是选择了跟新欢在一起。也许你已忍无可忍,因为这人别有所图,但你的前任却浑然不知。也许你发现这人明明很幼稚、不可靠、无理取闹或头脑简单,可你的前任居然视而不见。为什么?

也许根本没有第三者。只是你的前任突然不爱你了,或者他/她没有爱上你。你更难以接受了。等等,明明没有爱上别人,怎么就不能跟我在一起。为什么?

或者,你的前任性情大变,抑郁、烦躁、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你问:“我该怎样帮助你?”但你得到的回答是:“不要管我。”你简直要疯了。为何非要逃避你?搞什么?

分手也许是你提出的,也许是你的前任提出的。不管怎样,你快被痛苦吞没了。真的好难受啊。你不断重温你们之间的交流,想知道究竟是哪里不对劲,哪里出了问题;想知道你到底做了哪些不该做的事情;想知道到底哪里没有做好。

你感到自己被遗弃,觉得自己毫无价值。你觉得肯定是自己有问题,你想要知道怎样做才能让你爱的人爱上你。

到此为止吧!

不要再为了某个人去改变自己,不要再指望不与自己和解就可以扳回自以为该得的一切,不要企图靠委曲求全就能够挽回那个心胸狭隘的人、让对方也爱你。醒醒吧!

你值得拥有更好的伴侣。本书会指引你,告诉你怎么做。

分手后,你虽然心痛难耐,觉得光阴难熬,却也可以将此化作成长的契机。头痛难忍之时,你可能会觉得我说的很难相信。然而,当你真正敞开心扉、准备好让梦想成真时,这段时光其实也可以丰富多彩。当你掌控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变得更好、而非幻想着奇迹降临时,分手也可以很自在。

分手后,你有三条路可走:第一,试图用时间、精力和眼泪来挽回前任;第二,若无其事地接着找下家,直到又撞上南墙;第三,疗愈伤痛,审视这段经历,发现新的路,迈向健康完整的新生活。你会因此快乐起来,还会找到真爱,一个真正适合你的、对你好的人会出现。更具诱惑力的,当然是第三条路,这种快乐才是可持续的。但不少人还是会选择第一条路,失败了再改走第二条。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第三条路怎么走,不知道怎样能掌控自己的生活。

多年来,我接触过许多客户、学员与读者,他们也想在分手后做出有意义的改变,只可惜力不从心。一位女士跟我说:“离婚之后,我站在了十字路口,我不知道该往哪儿走。”还有一位客户本以为离婚后自己会兴奋,不料却变得优柔寡断。他说:“我以前有好多想做的事啊,不过前妻很宅,为此我放弃了很多。我现在想去做这些事,可离婚的痛苦还在折磨着我,想做的事又很多,这让我无所适从。”

有伴侣的日子里,生活有着特定的节奏,加上关系里的责任,有不少选择会被排除在外。分手了,限制也随之消失,这可是独一无二的契机,你可以认真梳理自己新增的选择机会,再决定你要舍弃什么,你要去哪儿,你要如何到那儿。可是,迷茫与恐惧会让你进退两难。

你进入上一段感情,是出于逃避心理吗?眼前的机会不仅关乎人生选择,还关乎你的情感状况。很多人在分手后会寻求治疗或加入支持性小组,借此看见了自己内心中长久被忽视的、尚未被疗愈的部分。一位女士跟我说:“与前男友在一起时,先前受虐经历勾连的所有糟糕回忆都被我封存了。而分手之后,这些痛苦的回忆便又跑出来,让我无法摆脱。”还有一位男士离婚后去做了咨询,他发现治疗师关注的是童年时期他母亲去世的经历。“我从小就很难应对失去。老婆离开后,我绝望到想要寻死的地步。但是,这跟她无关,而是我被迫重新体验了母亲去世时的感受。那时我还小,不懂得哀悼她的离去,所以这对我一直是未完结的功课。后来,在感情中我就变得依赖、好发牢骚,也尽可能地避免任何丧失。老婆离开后,我重新回到了那个时间点,才终于完成了对母亲去世的哀悼过程。”

也许你经历的并不是多么重大的丧失,只是搬了家或换了工作,你也从不曾意识到需要对丧失进行哀伤处理。也许你从未经历过重大的丧失,这次分手算是头一回。不论你是否有残留的哀伤,学习借助丧失来处理哀伤都会是你最健康的选择之一。

情绪痛苦亦有积极的一面,它激发你以新的方式审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是安逸中的你所不可能去做的。分手后的痛楚叠加着那些残留的哀伤,能够把你带到新的地方,在那里,你能够解决问题、重整旗鼓。如果未遭受这类重大的丧失,你就无法走上这条路。

这样的缘分,再加上自身的意愿,意味着分手能够变成一种绝佳时机,让人生由内而外变得更好。然而,只有少数人不会坐失良机。初尝到自由之后,孤独来袭,之前想要改变的承诺便日渐消退。随着情绪痛苦愈演愈烈,你不再想要去穿越它,而只想着能让自己“感觉好些”,忘掉一切。即使你想走出分手的阴影,可无论是情感上还是理智上,这似乎都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前路漫漫,一个人的生活是如此令人恐惧、迷惘。

培训课程上一位男士说道:“在一起这么久了,我都忘了自己是谁。”一位女士说:“想做好多事,可是我不知道怎么熬过去,也不知道自己要怎么生活。有些日子我都不敢出门,我好害怕要结识别人,我无法与别人共处。”

接着,你会被不安全感占据,也许你觉得自己没有魅力,也许你害怕会孤独终老。你可能会开始质疑自己的决定、计划的正确性。也许你想回学校上学,或开始发展新的爱好,或搬到别的地方,但此时你突然觉得这只是自我放纵,十分荒唐。做事这样犹豫不决也让你的自尊心陡然下降。你想放弃开始新生活的规划,因为要到不熟悉的领域去冒险,你好害怕。于是你禁不住想发展一段新的关系,或退回到原来的关系中,抑或只是坐等事情发生转机。

跳到下一段感情里,或丧失改变生活的决心都不会让情况有所好转,这些只能暂时止痛罢了。事实上,由于你并没有吸取上段感情的经验教训,也尚未处理好分手的伤痛,下一段感情你很可能会重蹈覆辙。把希望与梦想搁置并不会让其消失,而只能让你在下一段关系结束时懊悔没有早些做好该做的功课。

此时此刻,你最好的选择就是去直面挑战,处理哀伤,制订计划,改变生活。但是,当哀伤、恐惧与现实里的琐碎快要将你击垮时,你又该如何?

如果你感到没有方向,事情做不下去,这是很正常的情况。没有向导,分手后的你可能会无所适从。因此人们会说,自己变得优柔寡断、战战兢兢,或打算一头栽进另一段感情中。《疗愈分手之痛》这本书就是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路线图。本书循序渐进地引导你学会如何面对失去、安顿过去、规划未来,把眼前的遭遇转化成一段积极愉快的经历,助你保持信心、做出改变,从当下开始以不同的方式处理问题。你会发现如何拥有全新、健康的关系,如何在单身时还能获得暂时或长久的振奋。这些你都无需再自己进行摸索了。现在你有一张可靠的路线图,它将指引你迈向新的快乐人生。疗愈路线图

从丧失、痛楚通往疗愈、快乐,这条路该怎么走?如何才能从备受煎熬的起点A到达令人雀跃、欣喜的终点B?

你需要学会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允许自己去感受情绪的起起伏伏,懂得去滋养自己;你需要好好地照管过去,珍视当下的自己,同时为未来筹谋。这样你期待的变化即可发生。

旅途中,请时刻记得以下几点。

第一,大自然喜欢虚空。如果你把某个人或事物从生活里移除,就会有其他的东西过来填补。问题是,来填补的东西可能并非你想要的。例如,你曾经试图改掉某个坏习惯,可因为过于执着,你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别的坏习惯。要避免这点,就得对来填补的东西有一定的管控。当你努力处理伤痛与释放愤怒后,你就得用良好的自我形象、积极的目标、新的兴趣点与对自己的善意来填充这个空缺。当你让哀伤的情绪离去,让新的自我形象、新鲜的事情、新计划与新目标进来时,这个过程就在悄然运行了。

第二,你得让一切恢复平衡:你的情绪状态、思想状态、行为以及你与这个世界的互动方式。每一天,你让痛苦得以释放,让善意得以滋长。每一天,你都要立足于重要的操作指南,给予自己肯定与承诺,渡过困难时刻,同时也要规划未来。

第三,想要成功地渡过分手后的时期,还有一些特定的事需要做。其中一项就是,学习观察、准备与培养。这些技巧你会反复用到。通过观察,你了解自己生活里里外外在发生什么。你学着去回应而非被动地反应。通过准备,你会知道怎样面对接踵而至的诸多挑战。最后,通过培养,你会让自己的生活一天天朝着好的方向转变。

要实现成长与改变,你需要承认、表达自己的伤痛、愤怒、困惑、焦虑及挫败的感受;你需要给予自己肯定,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你需要把目标写下来;你需要回顾你的感情,看看自己在里面扮演何种角色;你需要走出去,结识新朋友,同时也要留有创造性的独处时光。以上这些你需要每天反复实践。《疗愈分手之痛》会一直陪着你,提醒你保持平衡。主要方向:善待自己、处理哀伤、应对挑战

疗愈之路的3个主要方向:

善待自己;

处理哀伤;

应对挑战。

理解了这3个主要方向并保持其平衡,你就踏上了快乐与完整之旅。

善待自己。从今天起,把自己摆在第一位。自我关照很重要,它会让你在处理痛苦情绪、抵挡伤痛回忆来袭时变得坚韧。你需要运用内在力量来做必要的功课。这种内在力量需要你用以下方式培育:借助友好的、爱意的、积极的想法不断地进行自我肯定,使你的自尊心得以提升;每周为自己做些美好的事情;发展你的目标、兴趣爱好与朋友圈,同时避免出现自毁的行为。关照自己的身心、走完这个过程,你就会愈发有力而专注。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韵律,它不单适用于分手恢复期,还可以伴随你今后的整个人生。

善待自己,是容不得怠慢的。在第4章里,你将学到怎样把善待自己即刻融入日常生活里。你可能想多次翻阅该章,以便能养成每天都善待自己的习惯。在这章里,你将学到怎样写情感日志、练习肯定语、列感恩清单,如何重新训练自己的头脑远离胡思乱想,如何时常做些休整,如何制定目标、每周专门给自己留出一个晚上,如何建设自己的支持系统。

当你按照中间章节的方法处理了大量哀伤之后,你会发觉自己心情变好了,此时你就要准备把善待自己这一点推进到第7章所述的另一个层次上。这一章你将学习怎样在关系中关照自己。做到这一点的最有效的做法也许便是设置界限了,它将保证你拥有健康、愉悦的生活,因为界限问题正是处理所有关系的密钥。

在第8章中,你将学习如何拥有最好的生活,不管你是拥有伴侣还是依旧单身。你可以自己决定是否想要一段新的关系,如果答案是想,那么你期待从这段关系里得到什么。你会知道怎样在单身时自娱自乐,这样就不至于因对感情太依赖而选择将就。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你将学习如何重回约会与恋爱的世界——特别是怎样应对分手后的前几次约会并顺利通关。你会知道怎样得体地表达拒绝,把关注点从担忧约会对象如何看你转换成认真思考你是否乐意与眼前之人共度时光。当你为进入新恋情做好准备时,你就能辨认出真爱,辨别健康感情的模样,也懂得怎样在发展新关系的同时保留真实自我。

处理哀伤。这是本书的核心。在中间部分的章节,你将学习如何审视上一段感情,如何审视自己在关系中的情感模式,学习处理丧失的各种感受。第3章阐述了哀伤的发展过程,每个周期该怎样处理,怎样明晰一个周期快结束了。

分手后,一段时间内你是麻木的,过后才会被现实重重地敲醒。当丧失与哀伤的感受泛起,你可能倾向于去逃避。也许你会借助一些不健康的行为来尽力逃避痛苦,如吸毒、酗酒、暴食、性、疯狂购物、情感纠缠、拼命工作、自我隔离、不停地做事、联系前任等,可能是其中一种或任意几种方式。也许你会企图把它们统统压抑下去,假装无所谓。然而,在内心深处,否认丧失所带来的痛苦会将你从内吞噬,或者它会从其他地方跳出来,毁坏你接下来的情感关系。不直面分手暂时看似有效,长期却只会增加你的痛苦。

很可能你已经有过一些类似的体验了,过往的丧失是你害怕面对的,而新的丧失却打开了那个闸门,让旧有丧失的痛楚喷涌而出,可谓是变本加厉。但是,如果你再次压抑这些感受,它们就会在后面某个当口卷土重来,而且愈加来势汹汹。反之,如果你能不去压抑,而是面对这些痛苦,你就将自我修复,变得快乐,也不必再疲于躲避旧有的伤痛。在第6章中,你会学习审视自己的上一段感情以及过往所有感情经历。要跳脱分手的阴影,最重要的工作是进行亲密关系梳理。除此之外,想为下一段感情做准备,你还要开展另一项同等重要的工作,叫做生命盘点。

亲密关系梳理是用来给你一个看待感情的现实性视角。它可以让你避免对感情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过分专注于其中可怕的面向,以至于放弃处理哀伤。通过写亲密关系梳理,你就能够退后一步,用批判性眼光去看待你的感情。

写亲密关系梳理一方面可以让你处理哀伤,另一方面可以让你对刚刚结束的感情做个总结,以便吸取经验教训。而生命盘点则是让你重建跟他人联结的方式:你将学习怎样回到过去,关照那些未完成的内在课题,处理以前其他感情经历中残留的哀伤。这部分工作是要你观照自己,只是你自己。

生命盘点让你回顾的不单单是之前的全部伴侣,还包括你的父母、兄弟、姐妹、其他监护人。从中你可以看出这些早期关系是如何继续影响你做出选择的。你还将做父母关系梳理,这个梳理对其他重要监护人也同样适用。该工作会持续下去,它可以在未来充当自我定位的框架。无论何时对关系中的情况心生不确定与疑惑,你都可以看看自己的生命盘点清单,找出问题所在。

有关解决策略的最后一章是第9章“读者问答”。本章选取了“分手疗愈”博客读者们的邮件与信息,你将看到一些跟你类似的、普遍性的担忧、困惑、想法和感受,并学到最佳处理办法。

应对挑战。最后一部分,是为日常中的挑战与易犯的错误提供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