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道岔转辙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7 00:58:56

点击下载

作者:杜元筹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铁路道岔转辙机

铁路道岔转辙机试读:

前言

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建设和运营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大量创新成果。铁路道岔转换设备中的基础设备也得到了发展和壮大,我国自主研发的转辙机、密贴检查器等基本满足了铁路建设的需要。

道岔及转换设备是实现列车转线或跨线运行必不可少的基础设备,是影响列车运行的关键基础设施,道岔转换设备是排列进路的最直接执行者,其及时性直接影响调度的作业效率,其动作的准确性、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列车的行车安全。道岔转换设备的任务就是转换、锁闭尖轨和可动心轨,并对其位置进行监督检查。我国的转辙机由仿制开始,发展到自主研发。随着铁路运输不断地提速,道岔从单点牵引发展为多点牵引,固定辙叉发展为可动心轨辙叉,尖轨由普通轨刨切制成发展为用特种断面轨制成。转辙机的转换力不断地增大,转辙机动程规格也增加了。转辙机为了配合道岔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改进提高。在发展中也吸收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三相交流转辙机和外锁闭装置的应用满足了我国高速铁路的要求。

本书从我国第一批由国外引进的道岔转换设备开始写起直至我国自主研发出了适应我国道岔的转换设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道岔转换设备技术指标的完善过程、设备更新换代的过程以及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过程,全书对我国使用过的和现役的道岔转换设备均作了介绍,有助于读者系统性的学习。

本书内容共七章,第一章概括介绍了道岔转换设备与转辙机以及道岔技术的进步对转换设备发展的促进;第二章介绍了我国早期的道岔及转换设备;第三章介绍了提速后的道岔与转换设备;第四章介绍了我国转辙机基本技术条件的构成;第五章介绍了国产在用的转辙机,包括ZD6、ZD9系列电动转辙机,S700K-C型电动转辙机,ZY系列电液转辙机;第六章介绍了驼峰调车场用快速转辙机,包括ZD7型系列电动转辙机、ZDKJ型交流快速电动转辙机以及ZK4型电空转辙机;第七章介绍了道岔转换系统的其他设备,包括JM-A和JM-A1型密贴检查器,JM2型密贴检查器,国产外锁闭装置的发展,国外外锁闭装置的发展、转辙机的安装装置。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转辙机的工作状况,本书还附有三个附录,在附录中介绍了我国使用的国外转辙机、交直流道岔控制电路、转辙机及密贴检查器的型号、参数和外形尺寸。

本书由杜元筹主编,万良元主审。参加编写人员有:孙晓勇、张玉林、刘克强、孔昭云、丁召荣、林伟、王晓琪、张辉、赵建平、华淑珍、孙志源、刘振华、史国珍、史婉丽、张耀强。

由于编写者水平有限,书中有不妥之处,热忱欢迎使用本书的广大读者以及行业内专家学者对本书提出批评、指正意见,以便编者对本书内容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编者2017年2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道岔转换设备与转辙机

道岔转换设备是铁路信号的基础设备,是保障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保证。道岔是铁路轨道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铁路运输业务中的列车到发、会让、越行、机车摘挂、车辆调车作业、货物装卸以及铁路路网与矿山港口工厂专用线的连接,都需要借助于道岔改变线路方向才能实现。因此,道岔的转换设备要保证道岔的转换、锁闭和表示,要可靠地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转换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就会耽误行车、影响效率,所以高安全、高可靠是对道岔转换系统的基本要求。

道岔转换设备的作用是转换和锁闭道岔,并对其位置进行监督检查,这就是道岔的转换、锁闭和监督三大功能。由于道岔通过车速的不同,转换设备的配置也不同,目前电气集中联锁和计算机联锁的道岔转换设备有转辙机、外锁闭装置、密贴检查器、安装装置等,还有在道岔第二牵引点以后与电液转辙机配套的转换锁闭器,没有动力源,是由转辙机或液压站提供动力,对道岔牵引点进行转换、锁闭和表示。驼峰调车场的转换设备仅有转辙机(电动或电空转辙机)。转辙机是道岔转换设备中主要的组成部分。

转辙机是具有动力的转换设备。20世纪50年代铁路车速低,货车的轴重轻,钢轨为43kg/m,主要干线才用50kg/m钢轨,因此道岔大部分是9号和12号道岔,仅有一个牵引点,所以用一台转辙机就能满足道岔密贴的要求。道岔转换力也小,转辙机的转换力仅为1000N。后来由于车速的提高,采用60kg/m钢轨,尖轨长度加长,采用特种断面弹性弯曲的尖轨,出现了两点牵引的尖轨,电液转辙机第二点牵引的设备定名为转换锁闭器。电液转辙机为了减轻重量推出了ZY4型分体式电液转辙机,将液压动力源分出来成为液压站,第一牵引点仍称转辙机。ZY6、ZYG7、ZYS7型电液转辙机均没有动力,都由液压站提供动力,而其功能与转换锁闭器相同,因此转辙机与转换锁闭器的定义还需要商榷。

非集中联锁的道岔转换设备包括道岔握柄(带电锁器或不带电锁器)、牵纵拐肘和转换锁闭器。非联锁的道岔转换设备包括带柄道岔表示器和弹簧扳道器等。牵纵拐肘和道岔握柄在1966年道岔转换设备整治时开始陆续淘汰,1975年铁道部明令不准在联锁道岔上使用,这是因为其不能保证道岔第一连接杆处尖轨与基本轨间有4mm以上间隙时道岔不锁闭,道岔握柄扳不到底的要求。转辙握柄和电锁器也由于信号电源的普及,在现有的电锁器联锁车站已很少被使用。所以这些转换设备不在本书范围内。第二节道岔转换设备的发展

由于列车速度的提高和货车轴重的增加,20世纪50年代道岔尖轨采用普通钢轨刨切的拼装尖轨,其强度低、寿命短,维修量大,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采用60kg/m钢轨时,尖轨采用弹性弯曲尖轨,尖轨跟部锻成普通钢轨与后面的钢轨焊接形成无缝连接,以后随着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高、车辆轴重加大、列车密度加大,促使道岔不断地发展。大秦铁路重载道岔、广深准高速道岔、提速道岔和高速道岔的运用,对道岔转换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道岔尖轨的转换由联动发展为分动,固定辙叉发展为可动心轨辙叉,尖轨和心轨采用外锁闭装置以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尖轨的牵引点由单点发展为两点、三点、六点,道岔的转换力不断地增大,1997年道岔研究单位达成每个牵引点不大于6000N的规定。为了多点牵引的道岔转换时,不增加尖轨和心轨的弯曲应力,要求在转换中基本同步,因此需要配有各种动程的转辙机、转换锁闭器和外锁闭装置。

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当牵引点外尖轨与基本轨间有缝隙或夹有异物时,高速列车通过时会产生激烈的横向冲击,加大跳轨系数值,因此需要用密贴检查器来进行监督,由此相继开发了JM-A型、JM-A1型和JM2型密贴检查器。

在高速铁路上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平时不准维修人员上道,仅在晚上有维护点时才能上道维护,因此要求转换设备必须长寿命、高可靠、少维护、无维修,达到转辙机试验寿命达到100万次,使用寿命达到15年的要求,应此要求开发ZYJ7型电液转辙机和ZDJ9型电动转辙机供高速铁路道岔使用。第二章早期道岔转换设备第一节概述

转辙机是用动力转换道岔的设备。我国在1950年曾经仿制了一批日式转辙机,但数量很少,1956年开始批量仿制苏联СПВ-4型电动转辙机,并将它定型为ZD1型电动转辙机。早期的转辙机是由两根动作杆分别拉动两根尖轨,是一种适应尖轨分动结构道岔的转辙机,而当时的尖轨是普通钢轨断面,强度低,两根尖轨间需要有连杆,在安装装置上要解决转辙机动作杆分动方式来动作尖轨联动结构,因此安装装置比较复杂,而且要改动道岔结构。于是在此基础上将转辙机的两根动作杆改成一根动作杆,以适应当时尖轨联动的道岔,并将压嵌式挤脱联结器改为挤岔弯头、挤切销式外部挤切器。在1957年仿制了苏联СэП-55型电空转辙机,把电空转辙机的表示结构用到电动转辙机中。以后在使用中不断改进,型号从ZD2、ZD3(东风)型直到定型为ZD4型电动转辙机,1963年在沈阳铁路信号工厂批量生产。从此我国转辙机的研制配合道岔的发展走上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道路。第二节“75”型(含“62”型)道岔

1962年我国通过了第一代标准型单开道岔的设计标准,简称“62”型道岔,1964年铁道部发布了38kg/m、43kg/m及50kg/m钢轨的9号及12号共6种标准(TB 399—64~TB 448—64)。安装转辙机的主要是43kg/m及50kg/m钢轨的9号至12号4种道岔。1975年我国对道岔标准进行了修订,称为“75”型道岔。

该道岔与转辙机转换和安装有关的特点:(1)尖轨采用普通钢轨断面制造,尖轨刨切部分断面较弱,需要在轨腰两侧设补强板进行加强。尖轨底面与基本轨底相差6mm,尖轨转换时需要在垫板上加高6mm的滑床板上滑动,尖轨轨面高出基本轨面6mm。(2)“75”型道岔采用贴尖式,如图2-1所示,基本轨轨颚不刨切,尖轨与基本轨密贴段与基本轨轨底有碍处均需加工,仅留较小间隙。尖轨多次转换后滑床板有磨损,会造成尖轨密贴基本轨时尖轨底部刨切处需要爬上基本轨,形成在密贴时增大转换力。(3)尖轨跟端为活接头结构,设间隔铁,图2-2是尖轨间隔铁式跟部结构,尖轨在辙跟间隔铁和辙跟夹板之间转动。因此尖轨转换时转换力较小,仅是尖轨在滑床板上的摩擦力。(4)直向允许过岔速度为80~100km/h,侧向12号为45km/h,9号为35km/h。(5)转辙机的安装采用基础角钢安装方式。(6)均为一个牵引点。(7)尖轨转换力在TB/T 2895—1997中规定为1500~1800N。密贴力1000N±500N。

图2-1 贴尖式尖轨结构(8)基本轨型为43kg/m钢轨和50kg/m钢轨。

牵引点两尖轨的连接采用丁字形接头铁,与原手动机械转换道岔的扁钢接头铁(见图2-3)比较,转换力从轨底移至轨腰,在进行4mm密贴检查时容易实现不锁闭、不接通表示接点。

图2-2 尖轨隔铁式跟部结构

图2-3 扁钢接头铁第三节早期道岔转换设备的安装方式

早期的道岔转换力小,过岔速度低,转换道岔的是直流电动转辙机,转辙机输出转换力在2500N以下,大量使用的是ZD4型电动转辙机。同时我国开始研制自己的转辙机,1968—1970年我国研制的DFH(东方红)型电动转辙机于1970—1974年生产,ZD4型电动转辙机在1970年停产。1974年在DFH型和ZD4型基础上改进后定型为ZD6型电动转辙机,回归列入标准型号;1976年将动程从156mm改为165mm;1981年电机两个定子线圈串联使用改为分开使用,道岔控制电路由三线控制改为四线控制,取消室外换向的转极继电器,型号改为ZD6-A型,一直使用至今。以上几种型号的转辙机均为单杆锁闭,就是仅有动作杆锁闭,安全等级较低。图2-4是ZD1(仿苏СПВ-4)型电动转辙机在43kg/m、50kg/m钢轨9号、12号单开道岔的安装图,转辙机有两根动作杆和表示杆,分别连接在两根尖轨上。图2-5是ZD4、ZD5型电动转辙机在43kg/m、50kg/m钢轨9号、12号单开道岔上的安装图,表示杆连接在密贴调整杆上,要经密贴调整杆和道岔拉杆才能反映尖轨的位置。图2-6是ZD6型电动转辙机在43kg/m、50kg/m钢轨9号、12号单开道岔上的安装图,密贴调整杆与表示杆同时连接在道岔拉杆上,表示杆要经道岔拉杆才能反映尖轨的位置,都是间接表示尖轨的位置。这个时期转辙机的安装装置都是采用基础角钢方式。

图2-4 ZD1(仿苏СПВ-4)型电动转辙机在单开道岔上的安装图(单位:mm)

图2-5 ZD4、ZD5型电动转辙机在单开道岔上的安装图(单位:mm)

图2-6 ZD6型电动转辙机在单开道岔上的安装图(单位:mm)第四节二线制和三线制直流道岔控制电路

二线制直流道岔控制电路如图2-7所示,是由前苏联引进后设计的型信570和型信580大站电气集中的道岔控制电路,主要特点是有转极继电器PP,信号楼至转辙机仅用2根电缆芯线。仅用一个启动继电器ПСР,转极后,将转极继电器PP转极,使用反向电机定子绕组,电机向反方向转动,当时使用的是座式继电器。转辙机用ZD1(仿苏СПВ-4)型电动转辙机,2排和3排是表示接点,1956—1958年锦州和古冶站采用了这种制式,转极继电器安装在转辙机旁的变压器箱内。1963年6410电气集中使用ZD4型电动转辙机的二线制直流道岔控制电路,室内使用大插入式继电器,室外使用座式继电器。1966年随着AX型继电器系列的研制成功,道岔控制电路也改用AX型继电器,对道岔控制电路进行修改补充,电号6026电气集中采用了两个启动继电器的电路。

图2-7 二线制直流道岔控制电路

三线制直流道岔控制电路如图2-8所示,二线制直流道岔控制电路虽能节省电缆,但由于在不同时间内需满足分别构成表示和控制电路的要求,致使道岔启动继电器的结构比较复杂,对转极继电器的性能要求也较高。使用了三线制直流道岔控制电路后有所改善。

图2-8 三线制直流道岔控制电路

受室外气候变化的影响,有时会出现室外的转极继电器不转极故障,为解决此故障并解决多动道岔不按要求顺序转极的问题,同时为减少室外设备,进一步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1980年改为取消道岔转极继电器的四线制直流道岔控制电路。第五节ZD1、ZD3、ZD4、ZD5型电动转辙机

一、ZD1型电动转辙机

我国在1955年开始仿制苏联СПВ-4型电动转辙机,1956年开始生产,后定型为ZD1型电动转辙机,该转辙机有两根动作杆和两根表示杆,用于尖轨分动的道岔,机内设有压嵌式挤脱连接器,是挤岔防护机构,如图2-9所示。当尖轨受到10000N以上的挤岔力时,挤脱连接器脱开,动作杆解锁,道岔被挤后尖轨和转辙机不受损坏,车辆可以安全通过。技术参数见表2-1,ZD1型电动转辙机的安装如图2-4所示。

ZD1型电动转辙机采用的160V直流电机输出功率为100W,转速1900r/min。经3级齿轮减速(见图2-10),第1级75/16,第2级46/15,第3级43/14,总速比为44.15。摩擦联结器设在2、3级间,由4个主动铸铁摩擦片和4个被动钢摩擦片及轴托组成,共有8个摩擦面。

因为在实际运用中出现自动挤脱现象,从1954年开始,挤脱力由7~9kN增加到10~12kN,最大能调整到15kN,挤脱力的大小决定于挤脱弹簧的力、挤脱圆弧的外形、滚轮和挤脱圆弧面的粗超度。滚轮直径为ф20,挤脱圆弧面与挤出圆弧面的过渡圆角为R1.5。由于是尖轨分动的道岔,挤岔时先挤斥离尖轨,斥离尖轨的动作杆齿条转动锁闭齿轮,带动主轴旋转,将挤脱连接器脱开。

图2-9 压嵌式挤脱连接器结构

表2-1 ZD1型电动转辙机技术参数

图2-10 ZD1型转辙机传动示意图

二、ZD3(东风)、ZD4、ZD5型电动转辙机

ZD1型转辙机有两根动作杆,原来是用于尖轨分动道岔,而当时尖轨均用普通钢轨拼装加强后加工成尖轨,强度较低,当取消尖轨连动的拉杆后,尖轨损坏严重。虽然在安装装置上采用过两根动作杆来动作尖轨联动道岔的结构,但每次安装都要改动工务的拉杆。因此在ZD1型基础上改进成一根动作杆的结构,两个锁闭齿轮改进成一个两端都有锁闭圆弧的锁闭齿轮。取消了压嵌式连接器,开始改为一个铸铁的挤岔弯头,后改为挤切器。ZD3与ZD4的区别是转换力由1000N加大到2500N,将尖轨分动改为联动,两根尖轨同时起动,加大了道岔转换力。1963年开始生产的ZD4型转辙机,主要是电机的改进,当时要求转辙机外形尺寸不动,将原有ZD1电机定子线圈定反位各用一个线圈改为两个定子线圈串联使用,当时道岔控制电路为三线制,在转辙机附近变压器箱内设有转极继电器,用转极继电器将两个串联的定子线圈转换电流方向,同时压缩电机磁极的高度,加大转子的直径和电机的功率,由100W增加到230W,表2-2是ZD3、ZD4、ZD5型电动转辙机技术参数。图2-11是ZD4、ZD5型电动转辙机结构,图2-12是ZD3型电动转辙机结构。ZD4、ZD5型的减速比与ZD1型相同,ZD5型转辙机外形尺寸与ZD4型相同,仅电机是高速电机。

表2-2 ZD3、ZD4、ZD5型电动转辙机技术参数

图2-11 ZD4、ZD5型电动转辙机结构

1—直流电动机;2—摩擦联结器;3—减速齿轮组;4—转换锁闭机构;5—挤切器;6—表示杆;7—自动开闭器

图2-11中ZD4型转辙机开闭器2、3排接点是动作接点,与ZD6型不同,ZD6型2、3排接点是表示接点。图2-13是转辙机右自动开闭器,当主轴转动锁闭齿轮进入锁闭圆弧后,主轴同时转动检查片拨动后表示杆,在后表示杆上有凸出的止钉,当后表示杆向右移动时,碰到右开闭器中的托铁17后一起向右移动,当右开关臂13脱开托铁17时,在右弹簧16的作用下顺时针方向转动,固定在右开关臂13上的动接点7向右侧转换,打入右端子9的接点片内,接通表示接点。右开关臂13下部的保持钩进入托铁17大约是2mm。试验寿命:ZD3型转辙机为10万次;ZD4型转辙机为20万次。用3对齿轮减速,总速比44.15。图2-14是ZD4转辙机的摩擦联结器,与ZD1、ZD3型转辙机基本相同,仅由于最大转换力从2500N增加到4500N,弹簧不一样,弹力加大了。图2-15是ZD4型转辙机的挤切器结构。

图2-12 ZD3型电动转辙机结构(单位:mm)

1—右自动开闭器;2—防尘板;3—摩擦联结器;4—底壳;5—ZCD型直流电动机;6—传动部分;7—左自动开闭器;8—盖

图2-13 右自动开闭器结构

1—销轴;2—接点弹簧;3—开关座;4—螺钉M6×20;5—垫圈6;6—螺钉M6×25;7—动接点;8—左端子;9—右端子;10—销6×22;11—调整螺钉;12—销2×12;13—右开关臂;14—滚轮芯;15—滚轮;16—右弹簧;17—托铁

图2-14 ZD4型转辙机的摩擦联结器结构(单位:mm)

1—销4×45;2—齿轮;3—键;4—轴承;5—鼓形壳;6—主动摩擦片;7—被动摩擦片;8—主键;9—受键;10—盖;11—鼓形壳盖;12—弹簧;13—轴;14—垫圈

图2-15 ZD4型转辙机的挤切器结构(单位:mm)

1—弯头铁;2—连接铁;3—挤切销;4—螺钉M12×22;5—垫圈12;6—螺母M12

ZD5型电动转辙机是ZD4型转辙机派生出的快速转辙机,1964年开始生产,主要是把ZD4型转辙机的低速765r/min电机更换为高速3500r/min电机。电机输出功率由230W提高到475W,电机输出扭矩由2.8N·m下降到1.25N·m。

图2-16是ZD4型转辙机的表示杆结构,前表示杆1与安装装置的表示连杆相连,当转辙机启动后,主轴上检查片的齿向左拨动后附铁9以切断表示,此时道岔没有动,所以前表示杆1与前附铁4间必须有空动程。在长期不动的转辙机,由于列车车轮的振动由前表示杆1打击前附铁4,将前附铁向右移动,移动量大时会造成断表示故障。

图2-16 ZD4型转辙机的表示杆结构(单位:mm)

1—前表示杆;2—平衡铁;3—支承钉;4—前附铁;5—后表示杆;6—止钉;7—前铆块;8—后铆块;9—后附铁第六节DFH-1型电动转辙机

DFH(东方红)型电动转辙机是西安信号厂于1968年研制,1970年投产,1974年停产。受当时片面小型化的影响,将体积缩小,重量仅为ZD4型的三分之二,它解决了ZD4型转辙机断表示的缺点。图2-17和图2-18是DFH型转辙机结构和外形,图2-19是DFH型转辙机动作原理,电动机1带动减速比为6.65的齿轮2和齿轮17,齿轮17转动输入轴18,使固定在该轴上偏心套的一对摆线齿轮15沿动针轮14内圈转动,摆线齿轮的速比是35,两级总速比为232.75。输入轴18转动35圈输出轴16转动1圈,输出轴16带动启动片3转动,空转40°,推出锁闭爪12,切断第3排表示接点,并将锁闭片4及拐轴9解锁。启动片再转动180°,通过锁闭片4及拐轴9,沿逆时针方向带动滑块10及动作杆8向右转换到终端。在滑块10中有2根挤切棒,1根是主挤切棒进入动作杆的圆孔内,另1根副挤切棒进入动作杆扁圆孔内。挤切棒抗挤切力为18~22kN,挤切棒的结构尺寸如图2-20所示。DFH-1型的技术参数见表2-3。采用拐轴输出机构主要是为了相同电流的输出,在动程两端输出力能加大,适合尖轨转换力在动程最后增大的要求,由于动程中间转换力小的缺陷,在使用中造成转辙机中途摩擦联结器易打滑的故障。

图2-17 DFH型电动转辙机结构(单位:mm)

图2-18 DFH型电动转辙机外形

图2-19 DFH型转辙机动作原理

1—电动机;2—齿轮;3—启动片;4—锁闭片;5—自动开闭器;6—表示杆;7—动接点组;8—动作杆;9—拐轴;10—滑块;11—挤切棒;12—锁闭爪;13—摩擦夹板;14—动针轮;15—摆线齿轮;16—输出轴;17—齿轮;18—输入轴

图2-20 挤切棒结构尺寸(单位:mm)

表2-3 DFH-1型电动转辙机技术参数

DFH-1P型转辙机的电机可以有3种接线方式,转换力和电压不变,其电流和动作时间见表2-4。

表2-4 DFH-1P型转辙机电机3种接线方式的性能第七节ZD6型电动转辙机

ZD6型电动转辙机是由于DFH型转辙机存在转换力不足等缺陷,由天津、西安铁路信号厂在DFH和ZD4型基础上联合研制的,于1974年生产,ZD6型转辙机的结构和动作原理参见第五章,本节仅介绍已经停产型号的技术参数和必要的说明。ZD6型转辙机已经停产型号的技术参数见表2-5。

表2-5 已停产ZD6型电动转辙机技术参数

ZD6型转辙机的动程在1976年下半年从156mm加大到165mm,由于尖轨动程为152mm,规定要求密贴调整杆的空动程应在5mm以上(1976年时为10mm以上),因此将动程加大。表2-5表中ZD6型转辙机的电机为双定子绕组,ZD6-B、ZD6-C型与ZD6-A型相同已经改进为单定子绕组,取消了室外的转极继电器。ZD6-B型用于复式交分道岔双转辙器和18号道岔(用导管传动第二牵引点),ZD6-C型用于单开道岔的可动心轨和复式交分道岔的活动心轨,ZD6-B型转辙机在改进成双锁闭后定型号为ZD6-D型转辙机。ZD6-C型由于在生产时没有动程为130~140mm的齿轮齿条副,一直用165mm动程齿轮齿条副代替,直至130mm动程的齿轮齿条副投入生产,加上副挤切销改为49kN,型号定为ZD6-F型。

原有的挤切销由于使用周期短,更换频繁,在1981年开始改进,并经1年半现场试用,挤切销改进前后结构如图2-21所示,原有的挤切槽应力集中,受车轮经过时横向冲击力的多次冲击,容易疲劳折断,1983年规定更换挤切销的周期由3个月延长至一年。近几年由于车速提高,列车密度增加,更换挤切销的周期已缩短至半年,因此挤切销的维护工作量很大。

图2-21 挤切销改进前后结构(单位:mm)第八节ZD7型电动转辙机

ZD7-156/150型电动转辙机系ZD6型电动转辙机派生的快速型转辙机,供各种类型驼峰调车场用以快速转换和锁闭道岔,并能反映尖轨的位置状态,适用于转换力不大于1470N的非弾性单开、对称道岔,于1976年批量生产,1982年通过部级鉴定。

ZD7型电动转辙机的技术参数见表2-6,结构和动作原理与ZD7-A型相同(详见第六章)。由于道岔尖轨动程为152mm,而转辙机动程仅为156mm,《铁路信号维护规则》要求密贴调整杆空动程在5mm以上,于1993年改为与ZD6-A型电动转辙机动程165mm相同,型号为ZD7-A型。

表2-6 ZD7型电动转辙机的技术参数第九节ZD8型电动转辙机

20世纪7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特种断面弹性可弯尖轨的道岔需要由两点牵引,第一牵引点的道岔开口180mm,转换总阻力6000N,这对转换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1978年为此研制大功率大动程的ZD8型电动转辙机,1982年配合50AT12号道岔在津浦线李窑站试用,1984年在济南局党家庄站配合60AT12号道岔试用。图2-22所示为ZD8型电动转辙机结构,图2-23所示为ZD8型转辙机的安装图。图2-23(a)是直角拐与挤岔表示器方式,用BJ1型挤岔表示器来实现挤岔断表示,现场试验中用过,鉴定时用BZ型转换表示器替代直角拐和挤岔表示器。即图2-23(b)中BZ型转换表示器方式,也可以用SH4型转换锁闭器。

图2-22 ZD8型电动转辙机结构(单位:mm)

1—减速器;2—接点组;3—插头;4—插入锁闭杆;5—锁闭杆;6—计数器;7—电动机;8—动作杆;9—接插件

图2-23 ZD8型电动转辙机安装图(单位:mm)

ZD8型转辙机是动作杆和锁闭杆双锁闭结构的转辙机,当时系统要求动作杆和锁闭杆分别安装在两个轨枕间,锁闭杆安装在尖轨尖端,保证尖轨尖端密贴和便于信号工维护调整,还要求动作杆上设弯接头铁,这样可以使用直的密贴调整杆。转辙机动作过程是:功率为0.44kW、转速为1450r/min电机经一级圆锥齿轮和一级一齿差行星齿轮减速(总速比为430.6),用金属片摩擦联结器连接,最后用曲拐输出,拨动动作杆,同时拨动与动作杆垂直的插入锁闭杆,完成解锁、转换、锁闭全过程。由于第二牵引点是由转辙机对侧的直角拐,用导管传动BZ型转换锁闭器,导管的维护工作量太大,加上ZD8转辙机整机重量达到240kg,因此牺牲方便手摇和同步的功能而采用多机多点的方式。后来提速道岔就采用ZD6-E/J型电动转辙机双机牵引和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