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起点茶艺全书:从喝茶到懂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7 10:46:11

点击下载

作者:蓝歌

出版社:开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零起点茶艺全书:从喝茶到懂茶

零起点茶艺全书:从喝茶到懂茶试读:

前言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制茶、品茶技术的发源地,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自神农氏尝百草发现茶的妙用起,茶历经数千载,见证了历代的更迭,历史的兴衰,拥有了深邃的底蕴和内涵。作为人们日常解渴不可或缺饮品的茶,逐渐包含了各地人们的风俗习性、思维情感。什么情况饮什么样的茶,什么茶是好茶,红茶、绿茶、黄茶有什么不同,红茶该怎样冲泡,绿茶该用什么茶具,普洱茶怎样鉴别,等等,渐成爱茶人士的爱好、谈资。品茗逐渐成为一门艺术。古代文人的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更是将茶与艺术门类并列。唐朝茶圣陆羽在此基础上,著就《茶经》一书,奠定茶艺基础,到明代散茶普及出现泡饮法,延续至今出现了更多的茶类和品茗技术,技巧越来越成熟,手法越来越优雅。

随着社会发展,中国茶艺逐渐深入社会各阶层,皇家有“贡茶”形成了宫廷茶艺;文人墨客作诗颂茶有文人茶艺;佛家参茶有寺院茶艺;老百姓品茶有茶馆,形成民俗茶艺。中国茶艺随茶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闻名于世。

本书用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文字,为读者从茶的起源、四大产茶区、茶具的选择、择水的重要性、茶礼的基本姿势等方面给予了详细的介绍,使读者能对茶叶有初步的了解;重点阐述了中国名茶及不同的冲泡方式和鉴别方法,使读者别具慧眼识别真假优劣茶叶;配以精美的图片进行解说,力求直观呈现;并有茶博士对古今文人轶事、茶的保健功能、饮茶的禁忌人群、传说故事等茶文化的延伸,使本书别具趣味性。

本书内容完备、详尽实用、简洁易懂,帮助读者零起点从喝茶到懂茶,从入门到精通,做一个品茗达人。茫茫人海中,本书抛砖引玉,希望使读者能在浮躁、焦虑的生活中有一处静谧之地,取香茗、择好水、备好器、泡好茶、品尝之,达到恬淡清净、陶冶情操、修养身心的目的。如此足矣!上篇初品茶滋味,人在草木中第一章喝茶亦寻根源:南方有嘉木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是最早发现茶树的国家。陆羽在《茶经》中称赞茶树为“嘉木”,意思是美好的树。美,指的是茶树得天地之精华而成就的自然之美。好,是指茶给人带来的精神享受,正所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因茶树性喜温暖潮湿的气候,所以茶树多生长在南方,现在北方也有培育成功的案例,只是茶树的品种不同,口感不同。茶的发现: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利用茶叶的国家,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和饮茶习俗,距今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那么茶是谁发现的?又是在何种情况下被发现的呢?茶的发现者——神农氏

被尊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有言“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可见最先发现茶叶的是神农氏。神农氏即炎帝,是五氏之一,“氏”的原意是神祇,神农氏也是三皇之一,他是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是传说中医药和农业的发明者。当时人们没有医药可治疗疾病,神农氏为解除人们疾苦,亲自尝百草,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了茶。茶的发现——两种传说

第一种传说

一次,神农氏吃了好几种有毒的草,顿时感觉头晕目眩,五内俱焚,遂倒在大树下。随着一阵风吹过,飘下来几片树叶,神农氏遂取了几片放入口中咀嚼,虽然有些许苦涩,但感觉头脑清醒,体力也慢慢恢复,于是采了很多叶子回去,并栽种了很多树木,这就是后来的茶树。

第二种传说

传说神农氏生下来就有一个“水晶肚”,从外面就可以看到食物在肠胃中蠕动的情形。有一次,神农氏中了十几种毒,他看到自己体内五脏六腑发黑,并逐渐往全身蔓延。就在绝望中,他看到灌木丛中新鲜的嫩叶,便顺手扯下放入嘴中,刚一进口中,就有清香透入心肺。他随即又采摘了一些,发现这种叶子在体内到处流动,好像一名警察在例行检查,叶子到达哪里,哪里的黑水就被消除,最后肠胃被检查的干干净净。不一会儿,神农氏又呈现出通体透明的状态。开始时神农氏称这种叶子为“查”,后来改为“茶”字。这就是后来的茶叶。茶的出身是一种药材《神农本草经》中记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此处的荼即为茶,这充分说明茶是神农氏亲口尝试发现的,并且在当时是作为药物存在的。传说大禹治水时,百姓接连病倒,后来靠“茶叶煨黑鱼”的药方使大家慢慢恢复健康,说明茶可以解毒。现在有些少数民族还有生吃芽叶的现象。而且茶作为一种大众保健养生饮品,倡导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其作为医药的作用了。

茶自神农氏发现,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茶不仅仅从贵族走向平民,从医药走向饮品,也从中国走向了世界,目前全世界很多国家的人们都喜欢饮茶。在喧嚣中,寻一叶好茶,在茶叶的几度沉浮中,体会生命的真谛,也许生活更加从容、淡定、波澜不惊。茶博士TIPS神农氏终生都在寻找对人类有用的植物,哪些是苦的,哪些性寒,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能食用或能作为药用的植物,放在身体左边的袋子里;不能食用的放在身体右边的袋子里,以此来提醒人们。茶的故乡:茶树与茶区

中国茶文化自汉朝开始就已向周边地区传播,明清以后更传至欧美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世界各国“茶”字的音、形、义,大多都是从我国演变过去的。“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在其撰写的《茶树原产地考》中论证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茶树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我国在3000年前的古代就已开始栽培茶树,云南地区有世界上年龄最长的野生古茶树。茶的普及

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对茶情有独钟。俗语有“早上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茶的用处很多,可以饮用,可以药用,可以作为菜肴佐餐。上至宫廷,中至文人,下至民间,无处不在。茶园面积宽广,茶区辽阔

我国茶园面积大约300万公顷,占全球茶园面积的63%。全国茶叶产量大约260万吨,占全球茶叶产量的近50%。

我国茶区辽阔,目前21个省有茶叶的生产基地,根据茶叶的种类,地域特点以及制茶技术等,分成以下四大产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而西南地区是产茶的中心。西南茶区——最古老的茶区

西南茶区又称“高原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是最古老的茶区。主要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和西藏东南部。本茶区具有立体气候的特征,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不炎热,冬不寒冷。土壤多为黄壤和红壤,有机质含量比其他茶区丰富,更适合茶树生长。

西南茶区茶树资源丰富,品种繁多,主要为黑茶(其中最著名的是普洱茶)、红茶、绿茶等。

西南茶区名茶主要有云南省的普洱茶、滇红、南糯白毫等;贵州省的都匀毛尖、遵义毛峰、湄江翠片等;四川省的蒙顶甘露、峨眉竹叶青、蒙顶黄芽等;以及重庆的沱茶、西藏的珠峰圣茶、广西的凌云白毫;湖北省的恩施玉露;湖南省湘西的古丈毛尖等。茶马古道

位于西南和西北地区,是一条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神秘的旅游线路,与“丝绸之路”有着同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地位。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是用马匹换取茶叶的贸易行为。在古代,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需要大量的骡马,但内地马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这些地区的人民有喝酥油茶的习惯,但却不产茶。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马的交易便形成了。

茶马古道的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滇藏线,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今天的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旬、德钦,到西藏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达、拉萨,然后再经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另一条是川藏线,从四川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

普洱是云南省思茅地区的一个县名,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具有悠久的历史。茶马古道是古代中国和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华南茶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茶区

华南茶区又称“南岭茶区”,是中国四大茶区中最南部的茶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区。这里年平均气温高,年降水量是中国茶区降水量之最,茶树生长期达10个月以上。土壤以砖红壤为主,部分地区也有红壤和黄壤,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华南茶区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主要出产青茶(也称乌龙茶)、红茶、绿茶等。

华南茶区主要的茗茶有福建的铁观音、黄金桂等,广东的英德红茶、凤凰水仙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六堡茶等,海南省的白沙绿茶等,台湾省的冻顶乌龙、白毫乌龙等。江南茶区——茗茶最多的茶区

又称“中南茶区”,是历史最悠久的茶区之一,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南的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的苏南、安徽的皖南、福建的闽北及上海地区等。茶区地域辽阔,茶树以灌木型为主,还有一些小乔木型。茶区基本上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夏两个季节雨量最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比较适合茶树生长。土壤多为黄壤,部分为红壤。

江南茶区的年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二。主要出产绿茶,此外还出产红茶和乌龙茶。

江南茶区主要名茶有浙江省的龙井茶、安吉白茶等;湖南省的君山银针、高桥银峰等;湖北省的鄂南剑春等:江西省的庐山云雾娑源茗眉等;江苏省的碧螺春、南京雨花茶等;安徽省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福建省的武夷岩茶、正山小种红茶、白毫银针等。江北茶区——绿茶的主要产区

又称“中北茶区”,是中国四大茶区中最北部的一个茶区。位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以及山东沂河以东部分地区。茶区以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为主,主要出产绿茶。年降水量较少,分布不均,茶树常出现干旱的情况,茶叶产量不稳定。土壤多属黄棕壤或棕壤,是南北土壤的过渡类型。因江北茶区昼夜温差大,茶树自然品质形成好,适合制作绿茶,香味浓郁。

江北茶区的主要名茶有陕西省的午子仙毫、紫阳毛尖等,河南省的信阳毛尖等,安徽省的六安瓜片、舒城兰花等,甘肃省的碧口龙井等,山东省的日照雪青等。

茶区划分有助于更好的开发和利用茶区自然资源,合理布局,科学地指导茶叶的生产和进行茶叶的研究工作。茶博士TIPS中国人喜欢到茶馆喝茶,由此出现了茶馆风气最盛的城市。对应四大茶区,我国茶气极盛的四大城市,分别是东部杭州,西部成都,南部潮汕,北部北京。文学作品中出现的老舍茶馆、太极茶道、圣陶沙、五福茶艺馆都出自这些茶气最盛的城市。陆羽《茶经》:茶叶百科全书

在中国,最先发现和开始应用茶叶的是神农氏,两晋、南北朝时期属于茶文化的萌芽阶段,到了唐代,茶文化基本形成。而茶艺最终形成的标志是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的问世,它的内容十分丰富,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茶学百科全书,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茶文化的专著,它涉及生物学、栽培学、制茶学、分类学、生态学、数理学等;同时,还记载了唐代以前有关茶的不同神话、寓言、史籍、诗赋、传记等书籍,是茶文化的集中体现。陆羽其人

陆羽生活在中唐时期,知识非常渊博。不但善于从书籍中学习知识,同时也注重社会实践,其涉猎非常广泛。陆羽不仅是一位茶叶专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传记作家、史学家、地理学家、剧作家、书法家。陆羽一生著述颇多,但只有《茶经》流传下来,因为其他成就皆被《茶经》遮盖了。陆羽一边诵经吟诗,一边深入各地考察,历经二十七年,终于完成《茶经》著述。《茶经》——茶学之集大成者《茶经》归纳了唐代中期以前几乎所有的茶事,内容丰富,记述翔实,共七千余字,分为三篇,十章,分别是:

一之源(茶的起源),介绍了茶的特性、生长环境、地理分布情况及茶的功能。

二之具(制茶的工具),介绍了采茶和制茶使用的十九种工具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三之造(茶的制造),介绍了茶的种类和采制方法。

四之器(制茶的器具),详细介绍了二十九种煮茶和饮茶用具的名称、形状、用材、规格、制作方法、用途,以及器具对茶汤品质的影响等,还论述了各地茶具的好坏及使用规则。

五之煮(茶的煮法),介绍了煮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优劣,饼茶茶汤的调制,重点介绍了烤茶的方法、泡茶用水和煮茶火候,以及煮沸程度和方法对茶汤色、香、味的影响。

六之饮(茶的饮法),叙述了饮茶方式的起源,提出了饮茶的方式方法。

七之事(茶的历史),是整部《茶经》中篇幅最长的部分,以人物为线索,介绍了唐代以前的茶事活动,并评出各地茶叶的优劣。

八之出(茶的产地),主要介绍茶的产地。

九之略(茶的概略,分类),论述了茶具、茶器和制茶、煮茶的简略情况。

十之图(茶的挂图),是指把《茶经》内容做成素绢挂在墙上。

在茶文化发展史上,陆羽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开创了为茶著书立说的先河,总结了前人的知识,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把茶有关的经验总结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提高到理论的高度,为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正如宋代诗人梅尧臣所说“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约事春茶”。有了陆羽和《茶经》,茶文化进一步较快地发展起来。茶博士TIPS陆羽原是一名弃儿,被禅师收养。后来结识了地位较高的崔国辅,但他放弃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谋生之路,而是在陪崔国辅游玩的路途中,品茶鉴水,不停做笔记。到丹阳后,开始闭门专门研究茶事,常身披纱巾,脚穿草鞋,评茶品水,不断实践。陆羽作为一个与佛家结缘,却又与儒、道、隐各家均有接触的人,他置身于不同的思想、文化系统,并游走于各家,最终成就了《茶经》,也体现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茶风兴盛:从汉唐到明清

茶,是中国的国饮。茶作为饮料,在神农氏时代开始作为药物被利用,在鲁周公时代开始有文字记载,在唐朝逐渐流行起来,宋朝时最兴盛,晚清时慢慢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又重新兴盛,现代的茶文化越来越繁荣。如今已成为享誉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可可)之一,茶推进了我国文明的进程,也极大地丰富了西方及世界的物质文化生活。六朝以前——茶文化的萌芽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巴蜀地区被称为中国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神农时代:神农氏生吃茶叶解毒,把茶叶当药用。

西周、东周时代:开始人工栽培茶树,此时开始食用。

秦代:开始当茗饮,调煮后,连汤带叶服用。

西汉:开始商业化,茶叶作为一种饮品并广为推广,成都是中国茶叶最早的贸易中心。

东汉:开始制作茶饼,向全国各地运输。

两晋、南北朝:茶的制作更精益求精,佛教的引入,使得茶与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名茶起初都是佛教圣地种植的。南北朝后期,有的士大夫消极避世,遂喝茶写诗,茶叶的消费量更大。茶作为一种普通饮品,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此时饮茶讲究简朴。隋唐五代——饮茶兴盛

隋唐时期,经济快速发展,隋朝开通大运河,提高了茶叶的运输效率,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进入唐代,饮茶之风已遍及南北,茶文化进一步繁荣,皇家重视茶叶,建立贡茶制,由官府栽培茶树,此时茶树由野生变为农作物,实行茶叶专卖。民间开始广泛种植,国家开始征收茶税。中唐时期,陆羽著《茶经》一书,开中国茶文化的先河,是茶道最原始最基本的指导原则,以后的诸多著作皆以此书为纲领,如《茶诀》《茶谱》《采茶录》等。诗歌盛行的唐朝,咏茶的作品繁多,如白居易的《琴茶》、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等诗。唐朝时不仅国内饮茶普遍,也输往各国,尤其是邻近的日本,日本僧人“最澄”,学成后将茶苗带回日本,至此日本开始了种植茶树,茶文化在日本蔓延开来。宋元——茶文化进一步繁荣

宋代是茶饮的鼎盛时期,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都嗜好饮茶。宋朝成为整个历史进程中饮茶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宋朝时期,西域盛产马匹,内地盛产茶叶,于是出现了“茶马互市”的贸易行为。宋代,茶区不断扩大,种植、采制技术不断成熟并日趋精湛。制茶工艺从大“龙团凤饼”,到小“龙团凤饼”,民间茶馆林立,饮茶方式丰富多彩,斗茶风气盛行。茶文化方面,出现了许多茶方面的著作,如蔡襄的《茶录》。宋朝皇帝皆爱好喝茶,尤其是宋徽宗,亲著《大观茶论》,是我国唯一一部出自帝王之茶书。

到元朝时期,北方的蒙古民族南下,中原被占领,汉族文化遭受严重冲击,团饼茶渐渐淘汰,散茶渐渐流行。明清——茶文化的普及及衰落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令废团茶,改为散茶,这一措施推动了茶叶的生产与加工,茶叶炒制技术向新阶段发展。因此明代是我国古代制茶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一个时代,它为现代制茶工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茶叶种类开始增多,除绿茶外,黑茶、红茶、花茶等相继出现。明末清初六大茶类基本形成。

到了清代,国际贸易兴起,茶叶成为主要出口商品,进入欧洲市场。

明清时期,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小壶“撮泡法”。此时,除茶诗、茶书画外,茶礼、茶俗等开始进入白话小说中。

清朝至多尔衮入主中原后,汉族思想受挫,文人已无心吟诵茶。清末鸦片战争后,民族自尊心受损,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茶叶、茶文化开始走向衰退。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视,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逐年增加,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随着中国茶向世界传播,茶已经成为许多国家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饮料。茶博士TIPS17世纪中国茶叶开始传入英国,由于运费高昂,政府又实施重税,因此只有贵族人士才买得起茶,喝茶成了身份的象征。据说,用英国茶具沏茶时,茶杯常常炸裂,所以要先往茶杯里倒些冷牛奶,再用开水冲茶。有钱人为了炫耀自己用的是高价购来的正宗中国茶具,冲茶时往往故意当着客人的面,将滚烫的开水浇到茶杯里,再加入牛奶,于是“先茶后奶”被看成是有钱人家的讲究,反之,“先奶后茶”则是穷人的象征。第二章一杯香茗:肌骨清,通仙灵

泡茶,看似简单,实则不然,不仅需要高超的鉴赏能力,通过茶叶的色香味形判断茶叶的品质,更需要功夫,需要技艺,需要用心去泡。中国茶叶根据茶叶颜色不同分为绿茶、红茶、黑茶、黄茶、白茶、青茶六类。凡属上乘的茶品,都汤色明亮、有光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