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新闻——走进世博大课堂(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7 22:15:55

点击下载

作者:刘建民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行走的新闻——走进世博大课堂

行走的新闻——走进世博大课堂试读:

引言

听古老的歌,看世博的戏文/图 王啸 谢超儿 叶珊珊

我要带你到处去飞翔/走遍世界各地去观赏

没有烦恼没有那悲伤/自由自在身心多开朗

忘掉痛苦忘掉那悲伤/我们一起启程去流浪

虽然没有华厦美衣裳/但是心里充满着希望

我们要飞到那遥远地方/看一看这世界并非那么凄凉

我们要飞到那遥远地方/望一望这世界还是一片的光亮

——齐秦《张三的歌》

想要携手亲朋好友去流浪,看看这世界有多光亮。第一站,便想带你去世博,看看我们的祖国,看看这个世界,看看那些人,那些事。

当记忆流成岁月的河,我在世博的河岸经过。俯首低眉之间,拾起一叶温暖与感动。茫茫人海,我遇见了谁?她又为谁而来?

第一幕:“世博美容师”,一切只为了世博

她不是天使,亦没有明星的美貌。她只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中国妇女,她简单到不愿让人知道她叫什么,只是告诉我们,她的团队叫“世博美容师”。记者采访园内环卫工人

穿上蓝色制服,站在人海里,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她。那一个蓝色身影,还是敌不过人潮涌动,淹没在人海。至此,我就再也没见过她。“虽然没有华厦美衣裳,但是心里充满着希望”。遇见她是个美丽的意外,那时,她正在工作。一把扫帚,一双手套,一只畚斗,这就是她所有的装备。她抵抗的是每日近百吨的垃圾容量。

这里有一组数据:

30000米:这是负责沙特馆卫生的她每天步行的距离。

500个:这是她每天回收的垃圾袋。

弯腰超过4000次,扫帚摆动近万次:这是她每天的工作。

看到这里,不知读者会有何感受?她只是其中一位,不是典型,也不是代表。只是在茫茫人海中,记者无意抓取的一个调查对象。“从前,我是一名服装贸易者,世博会招募志愿者,我就来了。每天早上5、6点就起床了,一直到晚上8、9点,是很累,可是谁都没有抱怨,反而很开心,很充实。”“我负责的是沙特馆的卫生。每天垃圾容量之大是超出大家想象的。不比其他馆,人流大的时候,还会出现人手不足。可是没有办法,一切都是为了世博。”“从服装贸易到清扫垃圾的环卫工作,心理跨度很大,尤其是我的家人。他们很不理解,觉得我给她们丢脸了。但是,自己觉得无愧于心,自己觉得快乐开心,就够了。一样靠双手劳动,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光彩的,相反的,这次的志愿工作却给了我此生最难忘最珍贵的回忆。”“我想入党,我想和所有的党员一样,为人民服务,帮助别人。”记者和环卫工人合影留念

这是她留给记者为数不多的几句话。每天她都和沙特馆近距离接触,只要一抬头就能看到它的模样。然而近100天来,她从未进去过,她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亲自进去看看,沙特馆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在四周靓丽风景线的背后,是辛劳的环卫工人的努力,他们整天的工作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毕竟也是普通人,在给予你和其他游客笑脸的同时,他们也有巨大的心理压力,只不过,他们的泄压方式是在一间专用的“心理舒缓室”里。

结束采访的时候,在照相机前,她表现得很局促,僵硬没有表情。她轻声告诉我,来世博这么多天了,从没拍过照,也没人要求过与她合影。她也只是个观众,看着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来消融内心隐藏的艰辛。

无意去表现什么,作为一名记者,只是想告诉读者一些事实。作为一名世博的普通游客,只是尽量把我所见所闻丝毫不漏地分享给我的朋友。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观众。

她始终没有告诉我们她的名字,只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我的团队叫‘世博美容师”。

第二幕:人体彩绘,体验世博艺术人文

一直听说世博是艺术家的天堂,除了各个馆所体现的人文风情、地域特色、民族艺术以外,在亚洲区广场,记者亲身体验到了艺术的魅力。

广场上熙熙攘攘,人头攒动,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只听到有个女主持人对着话筒说着:“还有没有人想要上来的呢?”出于好奇,我们也围了上去。彩绘大师正在创作作品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挤进人群,已是气喘吁吁。只看到两个脸上画满图案的人正坐在地上,手上端着颜料,在游客们的脚上画着什么。这时,主持人又介绍说:“现在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彩绘大师正在创作他们的作品。”

世博开幕以来,这几位国内的彩绘艺术家在世博会免费给游客们进行彩绘,每天彩绘的人数达两百多位。活动采用流动的形式,穿梭于各个片区之间。上演了一场又一场艺术人体彩绘之戏。

之前在卡塔尔馆,记者体会到了手绘的魅力,对手绘的惊喜与热爱还未停息,又看到了如此绝伦的彩绘,于是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经主持人介绍,本次彩绘的主要部位是脸部和腿部,因为这些部位绘出来的效果最好。山东小朋友展现他的彩绘成果

看着前面的游客都让彩绘艺术家们在自己的腿上创作,突然有种冲动,想要在脸上留下艺术的魅影。

为记者创作的彩绘大师名叫张君义,他自己脸上抽象的彩绘把整个脸都遮住了,但却能感受到他那份对艺术的热爱。

他先用蓝色在记者的半边脸上做了一层底,然后又变换着用了几种不同的颜色,有黄色、黑色、绿色等。记者只能看到他抹了这几种颜色,但看不到他在自己脸上创作的过程。结束之后,记者就迫不及待地拿出相机对着自己的脸“咔嚓”一声,一幅抽象而富有艺术感的作品就存在了相机里。

在艺术大师给记者彩绘的时候,记者与他进行了简短的交谈。他是学艺术的,趁着世博会这个契机来表演一番。每天要赶好几个场子,却一点都不觉得累。看着游客满意自己的作品,就觉得莫大的满足。

记者调侃道:“您是搞艺术的,我是被艺术搞的。”一句话惹的围观群众也哈哈大笑了。兴许,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让艺术走进生活,贴近群众。

在彩绘现场,记者还结识了一位来自山东的新朋友。趁着暑假来过一把世博的瘾。在他的手上,我们看到了和我们一样的手绘,于是我热情地邀请他加入我们的行列,也体验一番人体彩绘的艺术魅力。他欣然答应,在活动现场还和记者玩得特别开心。

在随后的参观中,我们脸上的彩绘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许多游客纷纷问我们彩绘的地点,更有外国游客对着我们竖起大拇指说:“Nice!Nice!”使我们又兴奋又骄傲。彩绘象征了热情奔放,这使我们与陌生的游客拉近了距离,为我们的采访提供了不少便利。

小小的插曲,小小的彩绘,给我们的世博行带来了欢乐,使我们留下了难忘而又深刻的回忆。

第三幕 殊途同归,两个他

就在快要吃晚饭的时候,在世博大道通向中国馆的方向上,寻到了第一个他。

几句介绍之后,这位姓仝的学长欣然同意并接受了同行邀请。学长背着个旅行包,胸前挂着一台单反相机。他是上海交通大学建筑设计专业2006级学生,这多少让我有点小兴奋,因为可以在参观园区那么多个展馆的同时,身边有一个专业的结构设计向导在旁边,总不会因为只是走马观花而枉费了此趟上海世博会之行感到可惜。

我们就这样且行且谈,我也努力地提出自己的采访问题,而仝学长的健谈再加上他自己独有的个人观点让我有不少的意外收获。“行走的新闻”队员与海外朋友合影仝学长为记者摄于中国国家馆前

他这样回答我:“我这次世博之行计划有五天,而这几天下来的收获确实也不少。例如C片区大多数的欧洲展馆是我非常喜欢的。唯一感觉不太好的也就是那些老大难问题,比如说广播里每天播出最多的就是寻人启事,还有很多人来看世博会,主要是想拍个照啊,留个纪念啊什么的,他们大多数人是来这里度假游玩的,而他们对于世博会本身的关注并不大,这一点让我觉得挺遗憾的。”

第二个他,是从山东泰安警队调到世博会当志愿者的。

从2010年5月开园到现在,他们当志愿者也已经有两个多月了,也在这时才发现,志愿者们不管男的女的,个个都几乎被炎炎夏日晒得皮肤黝黑。

碰到这位志愿者大哥的时候,恰逢他正拎着拿来慰问志愿者的夏日清凉礼包,经同意后我仔细地察看了下里面有什么东西,有诸如清凉油、消暑药、花露水等一些夏日避暑备用品。

在这炎炎夏日,这一份礼包真算是给他们最好最贴心的慰问了。

与大哥同行,我自愿地担起了小志愿者的角色,帮着大哥拎着礼包朝他们的地下工作室走去。记者与志愿者大哥的合影

地下室很大,并由蓝色的泡沫板分割成无数多的无顶小格间,而小格间里的摆设最多不过两把椅子和一张桌子,还有一台饮水机,设备很是简单。

我诧异地问道:“难道这就是你们的休息室吗?”大哥也就笑笑地应了:“呵,对啊,这就是我们的休息室了。”

志愿者大哥顾不得吃晚饭就又奔到地铁站去和别的工作人员换班。他们永远是世博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而我,则背上相机,继续我们的“行走的新闻”,将这些流动在人群之中默默付出的人介绍给大家,将这份快乐和感动传承下去!

背景音乐:我们一起看世界

更美的城市/我们一起拯救世界

更好的生活/我们一起教育世界

更美的城市/我们将世界汇聚在一起

更好的生活/我们所有的梦想都将成真

如果我和你共同努力/和一个人的力量相比/共同的力量将创造更多

我们将地球变得更绿/讲水变得更清澈

一步一步/我们将有所提升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每天教育我们的孩子/他们将找到更好的方式

教育是关键/帮助我们从历史中学到更多/一步一步

第一课堂

 

A片区观察 古文明与新科技的交融

我们一起去找寻答案

A片区队长 张淼 朱启杰

这里坐落着中国国家馆、沙特阿拉伯馆、日本馆、韩国馆等众多热门场馆,还有独具艺术特色的卡塔尔馆、以色列馆等。在这里,游客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神秘迷人的阿拉伯风情,还可以见识到日本、韩国高科技的现代都市生活。当古典遇到现代,当农耕文明遇到现代科技,它们之间是和谐发展还是相互冲击?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古朴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A片区,一起去找寻答案。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无数瑰宝。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一直川流不息,给世界带来了太多的惊喜与奇迹。展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其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充分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理念。

片区内身着土黄色的外衣,饰以镂空艺术纹路的卡塔尔馆是其中的一大亮点。卡塔尔馆热带沙漠气息浓郁,馆内有极致精美神秘的手绘,有幸参观的女性游客可以去画。馆内还有两位身着卡塔尔民族服装的卡塔尔人,一个在安静地刻着石膏板,另一位则在细心地编织着渔网,样子十分可爱,经过他们身边时可以用简单的英语与他们交流。

外形酷似海贝壳的以色列馆,如同环抱在一起的双手组成的流线型建筑体,像一枚海中的贝壳遗落在了世博的沙滩上。馆内“创新厅”里有一个蓝色透明状闪闪发光的球体,厅内大致可以容纳百余人,观众们可以在其中享受到360度的视听展。

沙特阿拉伯馆充分体现了沙漠绿洲的风采,又让人领略了阿拉伯神秘的文化。沙特馆形似一艘高悬于空中的“月亮船”,在地面和屋顶栽种枣椰树,形成一个树影婆娑、沙漠风情浓郁的空中花园。馆内介绍沙特阿拉伯地理、人口、历史、政治等内容,重点展示四种类型的城市:能源之城、绿之城、文化古城、新经济之城,揭示水、石油和知识是沙特阿拉伯城市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其特有的三维立体影院可以让游客亲自“飞越”沙特阿拉伯,尽赏沙特的辉煌之美,亲眼目睹它的自然和文化之瑰宝。

穿越了历史,我们走进现代。

韩国作为20世纪末迅速成长的国家,其现代气息更是充满了整个馆内,韩国城市的现在和未来都在影像环境中加以展现。五光十色的舞台、软糯鲜香的美食、鸟语花香的房子、充满未来创意的尖端城市轮番登场,参观者就是各类生活的体验者,接触到最真实的韩国。韩国国家馆使用韩文字母构筑,其底层的绝大部分为开放空间,也就是说没有门,以充分体现韩国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展馆底层地面,铺设了不同色彩的地砖。据介绍,色彩斑斓的地面其实是韩国首都首尔地图,这张地图为首尔实际面积的1/300。浓缩的首尔移植到了上海,其崭新的符号化空间,为上海与首尔之间的直接交流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平台。

在世博园的A片区里我们还可以看到我国31个省区市以及香港、台湾、澳门馆。

谢谢那位女同学

朱行“行走的新闻”把我们带到了向往已久的上海世博会。我从未去过上海,所以对此次活动有着很高的期待,一是能踏进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二是能感受一下百年世博的魅力。就这样,带着想象和期待,我们出发了。

在8号门入口排了队,通过安检后,正式踏进世博园区。眼前一座座宏伟的建筑物正是世博会场馆,大小不一,形状千姿百态,颜色更是别具特色,我第一次感受到各国文化的差异。

谁说世博会是年轻人的,途中我就看到一个很潮的老爷爷。这个老爷爷留着长长的胡子,脖颈上还挂着一个时髦的单反,他时不时地拿起单反,姿势那个专业啊!

晚上,在回去的路上,我听到一个小女孩在哭,寻声找去,一个小女孩蹲在地上,双手紧紧地扣住小腿。正想上去,一个路过的女同学走到小女孩旁边,温柔地摸摸小女孩的头,“是不是和爸爸妈妈走散了?”小女孩点点头,“不要怕,姐姐帮你找好不好,你爸爸的电话知道吗?”我转身继续赶路,因为我不用上去问个究竟,那个女同学会帮小女孩找到家人。谢谢那位女同学!

文化的魅力

胡海峰

经过一天的奋战,我终于拿下了自己的采访任务——中国省区联合管和朝鲜馆的采访。

进入世博园区的第一印象是壮观,第二印象是壮观,第三印象还是壮观……世界各国的各式各样的建筑风格让我游览得目不暇接,外观上的震撼只是个开端,各个展馆内部的装饰展览内容更让人大饱眼福,展示着世界各国自己特有的国家文化和精华特色。世博就是一次视觉的盛宴和味觉的庆典。

中国省区市联合馆的采访任务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中国崛起!各大省区市展馆都拿出了自己的最大特色、最吸引人的亮点,最能体现代表本省市特色的展览项目,光从各省区市展馆的排队时间上就不难看出省区市联合馆的火爆程度,各个省区市展馆的魅力可见一斑。

世博采访不但让我拥有了更为广阔的世界观,领略了世界各国文化,也从侧面展示了中国的日渐强盛,这让我感到无比自豪。我相信,祖国在今后的发展中会越走越好!

唯有永久的记忆

董平

上海世博会对于我来说,不光是一次视觉上的享受、精神上的享受、文化上的享受,更是一种世博理念的享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全中国的集合,全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集合,全世界国家和地区的集合!

我来诠释下“上海世博会”这五个字吧:“上”——上国际大都市;“海”——海纳众家之长;“世”——用全世界的眼光去看待;“博”——博览各国文化、艺术和科技;“会”——天南地北我们来相会。

于是,每一个去过上海世博会的人,包括我在内,有的唯有永久的记忆!

志愿者——传播爱的使者

陈佳丽 戴亚俊

在日本馆前,采访了一位志愿者。他是上海商学院的学生,叫袁政,从他的口中,我们了解到志愿者大部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他们都是经过层层选拔并且经过严格培训的。“怎么会想到当世博会的志愿者呢?”“有些东西,在学校是学不到了。当志愿者是想丰富一下自己的生活,它让我更好地接触了社会,学会了怎样耐心地与人沟通。毕竟帮助他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这时,有位游客过来了,“对不起哈”,他向我们说道。继而转向那位游客,帮那位游客解决路况问题。多次采访被打断,我看着他帮助别人引路,听着他对游客所说的话,切身感受到了他的热情。“你在这个地方是负责几点到几点的?”“我今天是第一天来,是下午3:30到晚上10:30。”“这么久,难道你工作的时候,不能休息一下,坐一下吗?”“是的,呵呵。”“那你们是怎么培训的呢?”“培训啊,我们是先网上发资料,自己熟悉并记住相关事项,然后到上海的一所学校进行集中培训,然后有两天的实地培训。”……

和袁政的交谈很开心,因为他总会热心地回答我的问题。在这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也颇为感动。

不能不说,志愿者,是世博园里又一朵绽放的美丽奇葩!

行走中的世博

马咪娜

其实这就是一次行走的新闻。

记者最得意地莫过于说:“我在现场。”

那么这次,我们就在世博!

听到了,看到了,摸到了,甚至是闻到了,大一的准新闻记者们充分调动和运用了身体的所有器官,去感知和享受这一次的世博盛宴。迫不及待的心情,心跳加快的喜悦,都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无论怎样似乎都难以掩饰澎湃的激动,这不同于普通的旅游者身份,这可是以一个记者的角色前往的,因此就更需要我们具备一种洞察力,一种敏锐度,而不是走马观花。

用我们的笔记录下我们眼中的上海,我们眼中的世博。

遥遥有期的等待是值得的。各国的风土人情,构思巧妙的场馆建筑,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一一呈现,其中不乏好玩的东西:喷水降温的小龙头,功率十足的风力机,专门用于排队的折叠凳,还有让我难忘的冰激凌……都是一种意外的发现,原来“科技”无处不在啊!

难忘的世博,难忘的经历,这将是我的记者处女秀!

学会“抓”新闻

刘笑笑

世博会的实践采访对于我来说还是很有感触的,无论是从体力上还是智力上都经历了一些考验。

具体的感受如下:第一,学会等待。世博会最常做的事就是等待,但是长时间的等待和最后参观的效果及收获是成反比的。只是很多时候做新闻都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去等,却只会收获一点点的料。但这是必需的,比不等好。第二,学会“抓”。这可以是抓新闻点,抓细节,抓特写等等。世博会给我的感觉像走马观花,人流都是随波而动,眼睛不亮一点是抓不到想要的素材的。第三,要有勇气。有勇气去采访场馆里的工作人员、游客,最好还有外国人。

困难远比“等待”复杂得多

张淼

世博会采访很辛苦,收获也比较多。尤其是在沙特馆排队的六小时更是让我体会到了做新闻采访的艰辛。而这只是等待而已,也许在真正的新闻实践中,困难远比“等待”复杂得多。沙特馆给人的感觉比较震撼,这也就是等待之后的快乐吧。

太多的回忆与甘甜

朱启杰

在印度馆坐椅上休息时,意外地发现把头发剃成海宝图案的5岁小男孩,我们宠溺地陪着他玩耍、合影。别看他人小,他还有英文名呢,不得不感叹“江山代有才人出”!

卡塔尔馆里的卡塔尔大叔极其可爱,在为同行的两人都拿到了卡塔尔徽章而我却没有拿到而难过时,大叔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个徽章,藏在手心,两只手交互传送,最后摆在我眼前,眨着眼让我猜徽章在哪只手上,言下之意就是猜对了就把徽章送给我。我一时欣喜过头,竟忘了看大叔是怎么变换徽章的,围在一旁的游客着急地为我选择,可我这不灵光的脑袋竟然三猜三错,悔的我肠子青了大半截。好在大叔又给了我一次机会,终于我拿到了徽章,胜利似的四处炫耀,才发现其实他们拿徽章没有那么麻烦……

在A片区的广场有一个彩绘表演,只见两位满脸彩绘的大哥席地而坐,为上来的观众彩绘,我们便一拥而上,想乘此机会时髦一番,也来个彩绘。不料,赶时髦的教训是悲惨的,因为气温有些高,彩绘有些晕开了,不一会衣服上和手上都沾满了油彩,但收获也大于代价,至少尝了一回鲜。

非洲镜像之烈火如歌

蔡竹君

还记得曾经有人说过:“每个人在非洲面前都会变成孩子,单纯地为它着迷和狂热。”

你心目中的非洲是什么样子的?是盘亘粗壮的树根上长出的繁茂葱郁,还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中烈日的冉冉升起?是地球南端好望角的苍穹之巅?还是东非大裂谷下人迹罕至的幽静?来利比亚馆吧,感受薄纱模拟出的利比亚天空一天中的变化;来利比亚馆吧,让古达米斯狭窄的街道、的黎波里的风貌、古罗马风格的建筑,带给你最纯粹的非洲风情。

狭窄弯曲的羊肠小道,凹凸不平的米色地面,这是利比亚馆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沿着极具异国城市风情的街道漫步,欣赏着墙壁上动态的利比亚城市影像,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典型的阿拉伯城市风景画。陶制品、挂毯和银器作为利比亚的传统特色手工业,在沿途的墙上规则地陈列着。古香古色的阿拉伯街道,混合着一路上的色彩斑斓,竟也有了集市上繁华喧嚣的味道。走着走着,我就想起了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仿佛依稀看到了阿里巴巴在这样的狭窄街道上挨家挨户地画上标记……

“走在世博中”

陈飞霞

带着满怀的憧憬与有点艰巨的任务,我向着上海世博会进军。“世博”在这之前于我而言,是陌生的两个字,或许对中国自身来讲也是遥远的一回事罢。之前,只知道很久以前,英国曾经举办过一次万国博览会,却不知道那就是世博会的雏形。

我不知道,那许久以前的第一次世博会,是何等的场面,然而,此次我正走在世博园中。看着来自各国的展馆,心中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我在想,或许这一刻真的值得记录下来。在这广袤的世博园中,无论是眼睛看到的,还是耳朵听到的,或者是双手触到的,都带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我不曾有过这种经历。

只能说,我是满怀着好奇,像个小孩一样,在观赏、见识着人类自身创造的文明。这些文明或许是古老的历史,或许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高科技。

Both of them are big surprises to me. I really enjoy them.

比如拿台湾馆一例来讲,台湾馆中的4D动画效果设计展现了台湾近年来科技方面的发展;同时,通过高科技手段模拟放孔明灯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高科技完美地融合了在一起;最后的品高山茶,欣赏台湾乐器演奏,观摩台湾传统茶艺……在这种4D带给人的震撼的效果与台湾民俗风情文化中,我们饱览了一场视听的盛宴。这些点点滴滴,像春雨润物一样,在无声无息中,让人对台湾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如一次饕餮大餐,上海世博会将世界大部分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各具特色或者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形式呈现在了世界各国人民面前。我还来不及逐个欣赏,却已不得不告别这个辉煌的舞台。实在有点恋恋不舍。

世博会感言

朱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在上海世博会展览中心里,通过多媒体、实物、图片等艺术展示手段,让我们对于世博会有了更多身临其境的感受,对于此次世博会的主题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世博会这样一个平台,不仅让各国有了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良好契机,更让全世界人民多了一个相互了解和沟通的平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这里彰显得淋漓尽致。

我们的科技与欧美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却在迅猛发展。我们还是很欣喜的。

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富庶之乡

文/柯程 图/贾晓桦

中国国家馆是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30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中国国家馆外景

见识了欧洲展区钻石闪耀的比利时—欧盟馆,欣赏了亚洲展区有着绚丽彩绘的卡塔尔馆,聆听了文明古国摩洛哥的古代市场演变史,我们来到了憧憬已久的中国国家馆。在这个各国竞相争艳的舞台上,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将呈现给我们怎样的一幅华丽画卷呢?

不同角度的中国国家馆总是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正所谓“远近高低各不同”,方位的转换,画面的变化,我们欣赏到“东方之冠”迥异的风采神韵。亦步亦趋中,夺目的东方红便迎面冲击而来,跳跃在大片的展馆中。雄伟大气,斗拱巍峨,无不展示其16字的设计理念——“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在馆外,迂回曲折的蛇形隔离甬道里,总是有进不完的浩浩荡荡的“排队大军”。人群的长龙让人畏惧不前,但是为了一睹这馆内神秘的豪华,大家都表现出了充分的耐心,“不进中国国家馆,枉费上海世博行”。

进入馆内,我们开始了一次奇妙的时空之旅。

第一站:探寻“东方足迹”

我们排队进入“斗拱”造型的中国馆,在9米平台搭乘指定的电梯到达“东方足迹”。乘着电梯,就如同乘坐列车,“车门”打开,一场中国式的“城市之旅”缓慢展开。走过由全国各地城市名称组成的“斑马线”,进入一个可以容纳700人的多银幕影院,播放着中国馆主题电影短片《和谐中国》。《和谐中国》是以《论语》中的三句警句概括了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城市化进程,通过一个家庭30年三个典型场景的演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三个场景展开的同时,一组组经过精心选择的有着年代印记的照片在屏幕两侧悄然划过。“君子和而不同”,在当今城市的一天中,在幅员辽阔的大地上,各个城市的家庭温馨和睦地生活着,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城市生活的丰富和一种平凡的幸福。“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善待地球、关爱自然,让我们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不变的主题。河边荷花竞相开放,空气的净化,让小鸟们在城市上空自由飞翔……一路欢歌的白鹭飞向穹顶,变成了晶莹剔透的水晶鸟,在星空里显得格外闪亮夺目;顷刻间,群鸟扑闪着掠过观众席,在出口处与观众交汇。如此的视觉冲击,怎能不让人赞赏和感叹!

影片结束,踩着中国“最早的城市”,赫然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古代生活的真人活动图:“雾中,两个脚夫赶着驮炭的毛驴,缓缓步向城门。太阳升起,汴河两岸热闹起来,回娘家的小媳妇骑着毛驴,上朝的官员乘着八抬大轿,从西域归来的商人牵着驼队……转眼间,到了夜晚,开封府夜景出现了。画面上灯火通明,氤氲的光从格子窗里投射出来,街道上有三三两两的行人,酒楼上传来觥筹交错的喧闹声……”这就是一幅巨大的《清明上河图》,细探画面上活动的人物,日景中多达691人,夜景为337人,他们栩栩如生,就如同真人一般的生活着,可是却没有一个重复的动作。人会走、水会流、鸟会鸣,画面上发出了各种声响,有小贩的吆喝声,有船夫的号子声,还有人兴奋地叫着“我中状元啦”;在巨幅画作下方,还有一条“电子河流”。河上波光粼粼,几可乱真。这便是投影和三维动画技术的神奇所在,它让这幅描绘繁华市井生活的传世名作中的人和物真正的“活”了起来,让我们置身于北宋汴京城,真切地感受着彼时彼地的情境。我们可以说它是画卷,是投影,更是一座真实的古代都市。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选择《清明上河图》进行再现,因为它是海内外公认的对中国古典城市巅峰状态的真实描摹,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最佳形态。与汉唐的城市不同,宋代的城市开始“破墙开店”,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革命”。清明上河图中充满了生动的市井生活细节,细致而真实地记录了城乡、街市、水道间的形形色色。

在多媒体对面的展厅里,辽宁博物馆藏的明代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图》也被众人所欣赏。这是一幅以明代苏州城为背景的画,描绘明代江南社会的城乡百姓生活实景,画中人物超过2000个,所描绘的城市繁华程度远远超过了宋代,这不正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城市的发展变迁路程?

第二站:展开“寻觅之旅”

我们被志愿者引导坐上一辆可乘几十人的梦幻轨道车。我们时而穿过桥洞,时而行驶在桥上。广播里传来解说词,告诉我们这些石桥都是我国古代桥梁的代表类型,有单孔桥、多孔桥、敞肩桥、高拱桥……在四周的电子屏上,则显示了我国建造的现代化桥梁。随后,小火车穿越“宣德门”、“开封府”等一个个“城市之门”,映入眼帘的是中国古典木结构建筑、江南庭院、苏州园林……约10分钟的“骑乘”旅途中,小火车仿佛行驶在“时空隧道”中,左面的墙上是斗拱支撑的中国古典建筑的影像,右面影像则是上海的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头顶上“繁星”点点,古今建筑智慧在这里激荡,这是属于中国的瑰宝。

其实,中国的宝藏需要我们用一颗真挚的心去寻找,而在此之前或许有许多的中国人并不完全了解我们的祖国,爱国情怀正在慢慢地淡化,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哈韩哈日哈美,渐渐地忘记了属于中国人的自豪感。而这趟探寻之旅不仅是一次知性与审美的享受,更是一种发现和改变。老人带着沧桑,寻找流逝的岁月;孩子带着纯真,发现遗失的美好……在不断地探索中,一场寻觅,几种感悟,似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涤。

第三站:聚集“低碳行动”

如果说前两层是回顾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这一层则是对未来城市的展望。

低碳是未来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低碳行动”中的“感悟之泉”,一路激荡人们的思绪,启迪人们探寻未来城市发展之路。太阳能、风能、微藻制生物柴油等装备被搬进展厅。展厅正前方悬挂着的白色玻璃球引人注目,它们是一只只内嵌着“CO”的LED灯,这2一极富创意和寓意的设计,委婉又颇具震撼力地告诉人们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用之有节”的区域内,一辆名叫“叶子”的概念车吸引着大家的眼球。据介绍,这是以太阳能和风能为动力来源,其太阳能电池板借鉴了植物光合作用原理,紧扣“师法自然”的理念。

穿越在低碳的未来,对比现在的生活,我们总是在说减排,即使有成效,但在近年来诡异的温度变化中,我们也可以深刻地感觉到这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危害。这一次的低碳行动,引领着我们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大自然只能成为我们的朋友,一旦为敌,或许就是末日。

行走于时空的隧道,我们在过去和未来不停地观望,也最深刻地感受着“活在当下”的分量。中华的今古变迁,璀璨的中国城市文明将永远存在我们的记忆里,让它见证中国走过的每一个脚印。“中国国家馆”,一个“华”字的纪念印章,盖在世博护照上,同时烙刻在每一个国人的心口上。

中国省区市联合馆之一:31朵奇葩绽放的地方

文/图 陈佳丽 戴亚俊

这里有着中国精妙神奇和绚烂多姿的文化遗产,这里向人们展示出了各省市区的历史文化、城市建设和未来的发展,这里有先进的科技,美妙的创新,带你进入一个奇妙、美好的世界。这就是中国省区市联合馆。

午后,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随着人流在弯弯曲曲的铁栅栏里挪动着,不知转了多少个弯,走了多少路,终于走进了中国省区市联合馆。顾名思义,馆内展出的是我国31个省区市,它们各具特色,拥有千种风情,难怪乎里面是人满为患。而其中,有好多馆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藏馆

首先是西藏馆,它围绕着“天上西藏”的主题,通过幸福天路、主题影院和幸福民居三个展示区域,展现了西藏独特的文化魅力。它有展现高原风景的虚拟列车;有表达西藏人民祈愿祝福的转经筒,人们可以上去用手去触摸,转动它,筒滚动时发出的隆隆声总给人一种平心静气之感。馆内的舞台中央地面上有吉祥巴扎的图案,里面则镶嵌着绿松石,听说在它上面走过,就会吉祥如意,这可乐坏了我们,马上跑上去走了几圈,心里念叨着要保佑!

湖北馆

随着一条小道,我们看到了一个极具特色的场馆,它以古篆书“水”字为原型,以水流动的形状轨迹作为造型主线,点缀其特有的符号——“楚凤云翔”凤凰纹饰,看到这,不知大家心中是否能猜到这是什么馆?是的,它就是湖北馆,要知道,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湖北馆内的激光琴和古编钟。激光琴被摆设在入口,看到其他游客都用手拨它,我们便也当仁不让地学着用手去拨弄琴弦,想不到在琴弦被触动的那一刻,它发出了清越、美妙动听的声音。此时此刻,真的是恨不得自己是古代的“音乐人”,坐在展厅里弹琴,弹奏深藏在自己内心的美妙琴音,阳春白雪也好,下里巴人也好,总会找到自己的快乐。随后,在等候区内,有一套以等比例缩小的曾侯乙编钟,投影在镜面玻璃上。我们通过互动装置,尝试着敲击编钟,真正体味到什么叫“国之重宝的金声玉振”。

四川馆

四川馆的主题是水润天府,生命之舟。初进四川馆,就给人以非常清凉超脱的感觉,展馆造型以四川特有的山水为基础,外层流动的双曲面是现代的金属造型,包围着立体光栅的环形墙面,在视觉上以镂空剪影的手法,表达出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馆的另一侧,立着一个象征性的大熊猫雕像,很多外国友人都在与其合影。在金沙太阳神鸟的历史文化光辉中,四川引领我们进入到一个幽静、美丽、和谐的“天府”世界,表达独特的“川山、川水、川人、川魂”。馆内有三个展区,分别展示四川的城市历史和文明、“道法自然”的城市智慧和四川未来的美好生活。

当我们进去时,馆内的两位礼仪小姐正在表演茶艺,那种温婉,柔和,动作的细致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很多游客们也都非常仔细地观看着每一道程序。我们随着人流进入另一个展区,那里的一个屏幕播放着汶川大地震的一切,上面写着:感恩的四川。同时,我们发现了一个触摸屏,走近一看是盖手印的,当把手掌往上一按,屏幕中就会显示出很多爱心,代表着四川人民的感恩,你还可以写上自己对四川的祝福,这里有很多游客在排队,这里有无尽的爱心。离开时,我们写下了:四川加油!

山东馆

此后辗转便找到了山东馆,这个馆有个美妙的主题——齐鲁青未了。我们去时,刚好是山东馆的馆日。山东馆是一个颇具人文气息的馆,一进去就看到一个大大的孔子雕像,那里承载着满满的鲁家文化,敞开着的大门诉说着他们的宗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门口一把大大的鲁班锁,之前我们对此不是很了解,就求助了馆内的礼仪小姐,她介绍到:“鲁班锁”是山东馆的一大特色,“鲁班锁”是春秋时期鲁国工匠鲁班发明的一种木制卯榫结构,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构件——斗拱的基础,将其作为城市营造智慧的典型符号,颇具齐鲁风味,同时紧扣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的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物品。其中馆内还有一个曝露于外的集成电路,可以将你的脸摄录到中间的屏幕上,这体现了山东正在蓬勃发展的科技。

天津馆

“激情魅力滨海 生态和谐新区”——这是对天津馆真实的写照。一走进天津馆内,就给人很豪华的感觉,那么高贵,那么闪亮,与其说它是一个小洋楼的造型还不如说是一个小皇宫来得更贴切。在这个馆里面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设计,是在一扇非常漂亮的门里面。起初,我们不知道这个是什么展厅,好奇它为什么是封闭的,还有一排长长的队伍。后来门一打开从我们的视角看进去,里面是一列地铁,我们就更加好奇,以为这里是一个世博地铁站,但是仿佛又不符合逻辑。带着种种疑问,我们询问了工作人员,他告诉我们说,这是一个小型电影院,里面所放映的是有关于天津的科技、文化成果以及天津这个城市的发展。这样一来我们才恍然大悟。此外,我们还看到了一个电子球,里面有着各种电子产品,杂乱又有序地堆积着,里面有两个小小的显示屏,当有人走过时,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身影在里面,很多游客都觉得挺有意思,在这边驻足停留了不少时间。而从这个方面我们也可领略天津电子科技的发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