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回头:边廷逸散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8 08:40:29

点击下载

作者:边廷逸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敢回头:边廷逸散文

不敢回头:边廷逸散文试读:

遥远的石磨声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年复始。

夜,已经很深了,静静地坐在床前,倾听着从窗外传来的隐隐约约的爆竹声,渐渐的,眼前模糊起来,耳畔萦绕起家乡熟悉的石磨声,听起来是那么遥远又遥远。

小时候,老家门前有盘石磨,全村的人都靠它磨米磨面,它几乎一刻也闲不着。黑黝黝的磨房,被蒙上眼的瘦小毛驴,构成了一幅活的剪纸画,随着小毛驴四条腿交替迈动,石磨一圈圈地转动,沉沉的、闷闷的隆隆声,也便从小磨房里重重地喷出来,弥漫在寂静的小村庄里。

说起这盘石磨,倒是有一番不寻常的来历。早些时,村里没有磨,磨米磨面,要到邻村去借用,赶上主人忙,就只好先紧着人家,遇有急事,须好言相商。只要活着,一日三餐固然是少不得的,于是,全村人盼着有盘自己的石磨,只是苦于没钱,这事便一直耽搁着。

后来,有位姑娘出嫁,找的是邻村手艺精巧的年轻石匠。姑娘惦记着娘家的乡亲们,求婆家帮忙打盘石磨,婆家答应了。村里人高兴得象拾到了金元宝,山前山后找了个遍,找到一块上好石料。半月后,磨打成了,全村人欢天喜地往回抬,半路上,三爷爷的手受了伤,流了很多血。后来,他没少了埋怨:“都怪那日子选的不地道。”

有了这盘磨,再不用为磨米磨面犯愁,人们象宝贝疙瘩似地看护它,不让公鸡在磨上跳,不让孩子在磨上玩,谁要是上了磨踩了泥,屁股板是挨定了。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日头落了又出来。那磨,就那么不停地转着、磨着,转去了农家人数不清的悠悠岁月,磨碎了农家人汗水泡出的日日辛苦。那隆隆的声响里,深深地述说着农家人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平时,听到石磨声,人们的心里就会在沉重中获得些许安慰,因为只要它在响,就说明还有吃的下肚。逢年过节,磨上一锅豆腐,也是必备的年货了,于是,听到石磨的声响,孩子们盼年的喜悦,就象磨出的豆浆,层层的泛在脸上。

大概就是从那时起,我曾不止一次地问妈妈,为什么磨是圆的?妈妈只是说,圆的好呗。那时,觉得妈妈知道的最多,直到今天,我仍然记得“圆的好”这句话,可是为什么圆的就好,以至在后来的岁月中,也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幸福是圆的,苦难也是圆的,总是转来转去。地是方的,于是它总不动,太阳是圆的,它就会落了再升起。苦,总会转去,太阳总会升起来,想必圆的就是好吧。

岁月在一点点地往前移。长大了,离开了家乡,童年的事情慢慢地在头脑中模糊了。但那磨声,那瘦驴拉磨图,却在记忆中挥之不去……牵着恋人的手,于夕阳染过的海边眺望茫茫的远苍时,耳边会飘来那隆隆的石磨声;围坐在暖融融的火炉旁,望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柔漫的扑打着玻璃时,耳畔会荡起那隆隆的石磨声;疲乏困惑,孤独无助时,心底会碾过那隆隆的石磨声;提笔沉思,心的潮水不断的涌动时,耳旁会鸣响起那隆隆的石磨声……那隆隆的声韵,象一首远古的诗,每每吟诵,都会从中咀嚼到渗透在生活底蕴中的浓浓情愫,它溶入了我的血液,成了在困难时荫佑我的巨大力量源泉!

——是啊,有了那样的岁月,有了那样的苦日子垫底,还有什么样的苦和难不可以坦然应对?

爆竹的声响渐渐地稀落了,望着窗外茫茫的夜空,禁不住又一次悄悄问自己:能忘记那遥远的隆隆的石磨声吗?

咱们的灶王爷

阴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民间祭拜灶王爷的日子。

过去,每家的厨房里,都供奉灶王爷的牌位,人们没见过神,牌位就代表神,于是,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都要给灶王爷的神位奉上供品,糖果。这个习俗据说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自商朝兴起,到了秦汉便广泛普及,成了民间主要祀拜之一。

中国人不论大事小情,总要讲究个名正言顺,灶王爷这样一个妇孺皆知的父母官,也一定要有正经的官衔的,其全称为:“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不知天庭谁做组织部长,起了个这么拗口的名字。可能是百姓们嫌麻烦,简化了,俗称灶君。北方人对大恭大敬者,习惯于称爷,于是在北方,灶君多被称为“灶王爷”,他是和门神、井神、河神、山神等诸神齐名的神仙。

从古至今,凡是有官衔的就一定有职权。灶王爷的职责,除了掌管和察看人间的饮食之外,也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人间善恶的连络员,谁家做了好事或者坏事,他都会记得清清楚楚,然后每年腊月二十三,写好总结,上天庭向玉帝禀报。面对这样的权力,事关一日三餐和名誉,百姓们怎敢怠慢?自然是恭恭敬敬,礼遇有加。灶王爷的神位两侧有副对联,上联为:上天言好事,下联为: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仅从这副楹联,就能看出人们的崇敬之情和灶王爷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了。

也许是行贿受贿之风,不仅是现代所独有,再者,民间凡人,谁没有个过错?因此,为了让灶王爷上天时多向玉帝说些好事,别把家丑给抖落出去,大家就在他老人家上天启程的时候,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为他准备很多好吃好喝,给他的马准备好上等草料,向他叩头作揖,请求他多报喜,少报忧,有的甚至还想出了鬼点子,用棉花糖粘住他的嘴,让他到玉帝那说不出话来。

想来这些人一定是心虚,不然,你行得正,走得直,任凭他去说有什么可怕的?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些,才形成了小年吃糖果的习俗,代代相传,绵延至今,北方过年的儿歌中,其中就有两句:“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说的就是送灶王爷上天。

说来,灶王爷算得上是体察民情,深入群众的好官了。他一年365天,除了上天禀报时离职几天,其余时间全部在他辖区子民的厨房里度过,况且,民间近些年才有了电器化,卫生条件好了许多,在这之前的千百年里,一直以烧柴为主,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烟熏火燎,油呛热烤,大小他也是上天派来的神仙,如此辛苦,如此尽忠职守,是何等的难能可贵。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家里请来的灶王爷的新画像,用不了几天就会被熏得面目全非,看不出模样来。

其实,若是现在,他完全可以偷偷地找个地方打打麻将,吃点公款,喝点白送的好酒,甚至还可以会会小三,来点桃色浪漫。等到年关了,听听汇报,再根据属民给的红包的份量,给的多的说些好的,给的不多的,叫他倒霉,到玉帝那随心所欲,胡报一下,即得了好处,又彰显了权力的威风,那玉皇大帝掌管天下这么多事,哪能知道那么详细?即没有人查处,也没有人拍不雅照,岂不是即当了官,又发了财,还省了力气,何等地洒脱?

幸亏灶王爷没有这么做。

想来,那个时代,人们大多质朴而淳厚,神也不擅长弄权,就连百姓们自愿奉上的供品,说到底,也只是百姓的心愿,最终还是进了百姓自己的口,灶王爷根本没有享用,也许他知道百姓是一片真心就已经满足了。

时代步入了今天,人们对古老的习俗,多已茫然不知了,但对美好生活的企求,却是古往今来,同出一辙。其实一个人,生命受之于父母,生活源于你自己的创造和努力,虽辛辛苦苦,但堂堂正正,只要无愧天地,生命的过程自然会有无尽的乐趣,就能品味到生活的甜蜜。

作为一种美好的向往和寄托,我们可以在纯朴温馨的习俗中,感受民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心灵的沐浴,体味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韵味,享受了节日的乐趣,也为我们的生活平添了美好的色彩,毕竟,我们都是这古老国度大汉民族的子孙。

同时,年年咀嚼这香甜的棉花糖,你是否也咀嚼到——

拜神不知神何在,求人不如求自己。

故乡的梨花

每逢清明过后,家乡的沟沟叉叉,漫山遍野到处是姹紫嫣红的鲜花,在这花的海洋中,唯一不着重彩的就是梨花。

她似乎不屑于浓妆淡抹,只那洁白如玉,银妆素裹,就足以让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了。

清晨,打开窗,一阵淡淡的幽香,伴着微风,扑面而来,泌入心脾,令人神情激荡。枝头绽放的花朵,随风轻轻舞动,摇曳生姿。洁白的花辩,虽不施粉墨,却如出浴少女的脸,流光溢彩,楚楚动人。

温暖的阳光下,蜜蜂在花朵中采蜜,小鸟在枝头唱歌,一阵微风轻轻拂过,梨花瓣雪片样,一路飞着舞着撒向空中,放眼望去,像是给山川河流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烟波浩渺,如梦如幻。

黄昏时分,静谧的花朵,昏昏欲睡,像梦中孩子那甜甜的笑靥,贴着嫩芽初绽的枝头,映着柔柔的月色,让你心生怜爱,不忍触摸,不忍惊动。

风雨袭来,花瓣纷纷落地,不免让人隐隐伤怀,慨叹冷雨的无情。然而,当你看到经过风雨的洗礼,就如花烛之夜过后,那丰腴的花瓣后面,隆起一颗颗鲜嫩的青果,你又一定会为这新的希望而释然、而欣慰。

美,出自自然。

所以,最高境界的美,是外力所不能成就的。

梨花是自然的,她不为喧闹、赞叹、掌声而张扬;也不会因冷落、苛求、指责而懈怠。只要春风吹来,那沉睡经冬的魂魄,就会沐着阳光昂首怒放,把美洒向原野山川。

——家乡的梨花,永远的甜甜的梦!

不敢回头

深秋时节,回到大山深处妈妈身旁。

房前屋后星星点点地开着五颜六色的山花,院内院外,到处堆放着粮食瓜果,猪鸡猫狗窜来跳去,仍旧一片祥和自然的村野景象。嘈杂声中,妈妈抬头看见了我,眼中溢满了欣喜,哦,妈妈精神依旧,慈爱依旧。

在家的十几天,陪妈妈吃饭、说话,忆起多少年前的往事,谈论所有熟悉的人,诉说已经沉淀于岁月中的故事,让我惊异的是,有些事已经过去很久很久,她却依然记得那么清楚,好像是昨天才发生一样。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临别的前两天,妈妈已经是有些惆怅,却努力装作若无其事,可我还是能看得出来。每次回家,最让我难以面对的就是道别,不知道说些什么,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低着头走出村口,不敢看妈妈的眼睛,不敢回头,直到拐弯处,知道妈妈已经看不到我时才回过头来……

村头的高处,妈妈弯着腰,努力地抬起头,银白色的发丝在风中微微飘动,久久地凝望着我走去的方向,那雕刻似的身影,让我酸楚,让我压抑,让我心碎……

不敢回头……

60年代初,我尚在襁褓中,政府要求并屯,从小村搬到大村,几经折腾,我得了肺炎,发烧咳嗽不止。那时生活十分艰苦,饭尚且吃不饱,更不要说求医问药了,高烧严重时,妈妈只能靠奶水和米汤为我降温。此时爸爸远在千里之外,家中所有的事,都要妈妈一人照料,起早贪黑,还要时刻看护着我。想想看,一个母亲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奄奄一息,却无人可求,无药可医,那痛苦,那无奈,世上有什么比这更沉重?更让人揪心和难过?

那是怎样的日日夜夜呀,邻居一位据说是通仙的老奶奶用尽方法,祈求神灵保佑,不停地对我呼喊“三儿啊,一定要回咱们的家,怎么也不能把你扔在这个地方啊!”有人劝妈妈,孩子不行了,别再这么熬了。妈妈却抱定,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不能扔下!就是这样没日没夜地抱着我,守护着我,整整四十天!我想,一定是妈妈的行为感动了上苍,一定是妈妈的臂膀让死神感到敬畏,他才没有从妈妈的臂弯里把我抢走,妈妈创造了奇迹,我也创造了奇迹,竟然硬挺着活了下来。

不敢回头……

妈妈已是90岁高龄,近一个世纪的人世坎坷,风风雨雨,在她的脸上以及心灵深处,留下了无数永远不可磨灭的印痕。她经历了兵荒马乱的年代,熬过了缺衣少食的岁月,目睹了不同朝代的更迭,忍受了生活担子的重压,除了神智依然清楚,腰深深地弯了,行动也日渐迟缓。以这样的高龄,无疑应该是颐养天年了,然而,静谧的大山里,常常是只有她一人孤寂地坐在窗前,望着阳光一点点地在眼前移动。可以想象,她多么渴望儿女都在膝下,陪她说说话,打发晚年的时光,但她却一次次拒绝接她进城,不想拖累我,不想搅乱我的生活,不要成为我的负担,心里想的只有儿女,全然没有自己,甚至生病时,也嘱咐家人不要告诉我,怕我惦记。

不敢回头……

每次临行前,妈妈总是一点点地为我装好家乡的特产,准备好我爱吃的东西,嘱咐我注意身体和饮食,就好像我还是个孩子。一个母亲,为子女做多少才是终极的目标啊?一个90岁的母亲,还这样竭尽全力呵护自己的子女,用那已经不再有力甚至是虚弱的双臂试图为你遮风挡雨,当你离开她时,你怎么敢去回头看她那送别的眼神?怎么敢正视她那被岁月的风霜侵蚀了的孱弱的身躯?那耄耋之年充满泪水的双眼中,包含的仅仅是不舍和依恋吗?

夜,已经是很深了,城市早已进入了梦乡,远在千里之外的妈妈,在那小山村里的妈妈,你一切安好吧,我深深地祝福着。

傻看桃花

暮春时节,桃花正艳,傻傻的和众人一起看桃花,于是,不免有些傻傻的感想。

在我们熟悉的花果中,桃树及桃花大概是最受人们推崇的了,这种崇拜,几乎到了极致,甚至带有一些图腾的神秘色彩。

首先,人们青睐并崇拜于桃花的美。远古时,诗人就以“夭夭”“灼灼”形容桃花,喻其如丰满少女,光彩照人。近代人更是直言不讳地把桃花和美女一概论之,所谓人面桃花,说美女的脸和桃花是一样的,你可以由此及彼,产生无限的遐想。故而,你有了一个美事,那大概就如桃花一样美,而桃花总是和美女分不开的,于是这样的美事,就可以叫交“桃花运”了。

由此可见,桃花在人们的心目中有多美,美得让你晕头转向,想起来就想傻笑,是吧?

再者,人们把本来是再熟悉不过的桃花,推向了理想的极致,不仅倾情于它的美,而且把它视作理想的化身。于是,当生活不如意时,便向往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想象着那里的无限美好与纯净,构想着理想王国的真与善,明知道不可及,却是痴痴地渴望着,那里的桃花一定更夭、更艳、更香、更美,更令人心驰神往吧。

还有就是,人们赋予了桃花以诗化与理想。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在艰苦劳作的同时,总能产生无限的遐想,升腾起无尽的希望,心中也总不乏诗般的情操。于是,坚冰被融化时的春水,被诗话为桃花水,仅这三个字,就让平静的无色无味的水,香了起来,动了起来,活了起来,有了鲜活的色彩,承载了无尽的理想和诗一般的想象。而如果哪位德高望重的园丁,被冠之以桃李满天下,那么,这不仅是优美浪漫,更是令人羡慕的荣耀,听了这样的赞美,本就疲惫的心,就会为之一振,眼前就会呈现一片春光和美好,不是吗?

除了这些,桃木还是驱恶辟邪维护正义的化身。端午节,家家户户挂上桃符,驱散邪气,保得平安吉祥,上至达官,下至百姓,无不如此。可见,这绝不是偏见与陋习,而是已经被广泛认同的溶入血液的共识。我回老家时,妈妈的枕头旁就有一根深山里采来的桃木棍,据说能打小鬼,穿得红红绿绿的小鬼,经常跑到屋里来,只要一看到那桃木棍,就会逃之夭夭。哈……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我们会为所爱,赋予诸多善意。

我们会为所恨,施加很多恶念。

多些爱,少些恨,生活便有无尽的美好!

不是名言的名言

世界上有一句话没有收入名言录,但我相信这是一句最深刻最凝练的名言:“这一切都会过去”。

——春风得意时,记住:这一切都会过去!

——命运坎坷时,记住:这一切都会过去!

困难、挫折、痛苦、磨难、灾祸,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面目全非的记忆;

鲜花、掌声、功名、荣誉、财富,也会因你逐步淡出人生的舞台,而渐渐离你而去;

尽管你有一万个不愿意,可是,就连你的生命及这生命所曾经拥有的一切,也都会因其终结,而随之烟消云散。

……“这一切都会过去”,悟懂了这句话,你就不会为得到而沾沾自喜,目空一切,以至于飘得高而摔得惨。也不会为失去而耿耿于怀,怨天尤人,甚至一蹶不振。

相信这句话:一切都会过去。

皇天后土

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你会发现,我们的祖先非常崇拜土。

人世间几乎没有比天地更大的事了,而我们的祖先,在造字时就明白无误地告诉你:地者,土也。地就是土,土的事和天地一样大。

这也许是跟农业国不无缘故吧,汉民族文化中,关于土的文化内涵最丰富,最厚重,上至皇家,下到平民,都无不对土推崇有加,对土地重要意义的认识和神化几乎无人可及,甚至一些事关兴衰更替的国家大事,也都与土息息相关,或从土的本原意义推演而来。

在古代,君王唯恐失去的无非是江山社稷。社,古代为土地之神,为了表示对农耕的重视和对土地的崇拜,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古代君王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祭坛内放置五种颜色的土,按方位分为东方青土,南方红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中央黄土,称为五色土。这里的土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土了,它已成为国土的象征,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皇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权了。

稷,指五谷神。相传世上有了天地之后,没粮食吃,人们只好在山林里以野菜树皮充饥,有个仙人,为了让人们能吃上粮食,不辞辛劳到观音那里求情,恳求观音菩萨给些五谷种子。观音从花篮里拿出五个小葫芦和一个大葫芦,告诉他,这五个葫芦里装着五谷粮种,第一个葫芦里是荞麦种,第二个葫芦里是大麦种,第三个葫芦里是大豆种,第四个葫芦是籼米种,第五个葫芦里是糯米种,大葫芦里是树种。仙人按照观音的吩咐,依次撒下五谷种和树种,从此,地上长出了五谷和绿树,人们从此有了吃的。

民以食为天,五谷一日不可没有,而能生产五谷的,唯有土地。由此可见,祭祀五谷神,崇拜五谷神,说到底还是崇拜土地,至少是和土地密不可分的。大概就是由于皇家的推崇,以及土地与人们生死攸关,所以自然而然地社稷便成为国家的代名词了。

春秋前期,晋公子重耳因骊姬之乱,落难出亡他国,行至卫国的五鹿,向农夫乞食,农夫递给他一块土,重耳大怒,要鞭打农夫,而他舅舅子犯却对他说,土块是象征土地的,得到了土地,就是获得了国土,获得了天下,这正是好预兆,如何不高兴?重耳听罢此言,怒气顿消。子犯之言,不免有些牵强,但重耳亦非等闲之辈,听了这样的话,竟能一反常态,欣然从命,足见土地在古人心中的地位,是何等地举足轻重,何等地不容置疑。

其实对土地的珍惜,不仅在汉民族,很多民族同样是惜土如金,以土为宝。

在埃塞俄比亚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欧洲人到埃塞俄比亚绘制地图,埃塞俄比亚的国王派了向导去帮助他们,工作结束后,向导回首都向国王汇报说,欧洲人把见到的一切都绘到地图上了。国王听后决定会见欧洲人,并宴请他们,还赠送了贵重的礼物,最后派人为欧洲人送行。

到了河边,欧洲人正要上船,送行的埃塞俄比亚人要他们停下来,脱下鞋子,欧洲人脱下鞋子,送行的人仔细抖他们的鞋子,刮下鞋底的土。欧洲人大惑不解,埃塞俄比亚人说,我们埃塞俄比亚人在泥土里下种、收获、放牧、生活,你们到我们这里来,我们可以帮助、款待你们,可以送你们礼物,但泥土是埃塞俄比亚人最珍贵最神圣的东西,一粒也不能给别人。

在过去的千百年里,我们的祖先在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上,耕耘劳作,繁衍生息,与土地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联系,不论从哪个意义上讲,我们与土地的渊源都太深了,我们能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土地的慷慨赐予,离不开土地的倾情养育!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土地,爱惜土地,把每寸土地,都视为我们生存的根基,视作我们民族一脉相承的国宝,认真保护好它。

动物篇

关在笼子里衣食无忧,奔走于原野里享受自由,哪个更好,哪个更对,哪个更合理?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怎么选择!

脸这么长,耳朵也这么长。但是,这责任不在你,其实也不在你的父母,你无法选择,他们也无法选择。你能选择的,是怎样在这张长脸上,表现你的自我,表现你的与众不同!

瞪大了双眼,只为了那一点食物,不要在乎别人的嘲笑,也不要在那些自命清高的人面前自卑。自食其力,永远比不劳而获高贵得多!

本来很美丽,可是多了就被称之为蝗灾,制造灾害不是你的本性,只是因为利益的竞争,扭曲了人们的判断!

三妻四妾,统领众人,权力和欲望真的有那么重要?难道这些就是生命的本源?

童年多么美好,可是天天盼着成熟,成熟了之后,又呼天抢地地羡慕童年的天真。矛盾,纠结,降生于天地间,就离不开矛盾和纠结。

你是勇敢的斗士,可你知道背后有谁在盯着你?动物,人,美丽的说教,赤裸裸的欺骗,明枪暗箭,弱肉强食,想想是何其相似与残酷!

她在哪里

一个雕塑家,在一个山沟里选了一块石头,便开始了他的工作。一个小姑娘天天在旁边瞪大眼睛看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终于有一天,雕塑家把石头变成了天仙似的美女。小姑娘惊奇万分:“叔叔,原来你天天在这找漂亮的阿姨呀,你怎么知道她在石头里?”雕塑家想了想,轻轻地对小姑娘说:“孩子,他一直藏在叔叔的心里”。

是啊,一块石头,能变成栩栩如生的美女,是因为雕塑家的心里,早已经有了一个鲜活的美丽的形象,这形象不论从何时起,源于何处,终归是已经扎根于雕塑家的心中,他才会用这张美丽的底板,洗印出理想的美丽。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并非完全源自客体,更多的则是来自审美者。同样是一条鱼,打鱼的人,看到的是一顿丰盛的晚餐,画家看到是优美的流线,诗人看到的是生物的自由,政治家则会重视它怎样获取食物躲过追杀。而鱼儿,也许自己并没有如此复杂的感觉,只是按自然的规则活着罢了。

那年,油菜花盛开的时候,我初到南方,举目原野,如醉如痴,欣奋若狂,原来世上还有这样的景致,一望无际的蓝天和一望无际的花海,在一望无际的远苍交汇在一起,形成一条模糊的线条,消失在视野的尽头。那广阔,那苍茫,那由花组成的淡黄色的海洋,通天接地,莽莽苍苍,微风袭来,波涛涌动,仪态万千;俯下身去,嫩黄的花朵,有如婴儿笑意灿然的脸,婀娜多姿,玲珑剔透,香溢四野,美的令人心醉。

那些日子,我几乎一有时间,便醉心在那美丽的花海中。

一日黄昏,在驻足花海沉思时,忽见不远处一对青年男女,放下肩上的担子,坐在田埂上拥抱亲吻,男女衣衫上下满是泥土,粗糙的双手,汗渍斑斑的脸,再看看他们挑的,竟然是粪桶。当时,心中不免带有几分讥讽,觉得那景色,那又脏又累的劳作,与这浪漫的行为似乎格格不入。可是,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对世事,对情感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后,便知道自己那时的心态是多么幼稚,多么无理。爱是在他们心中的,环境的好坏又有何妨?没有爱,即使置身天国也是孤独无味,心中有了爱,世间所有的景物都会成为美的陪衬。如果是在今天,我会用相机记录下他们那美妙的瞬间,可是,时过境迁,那情景不会再现,只是,它已经清晰地定格在我的记忆中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他向往的天堂,都有他独特标准的美,这个标准潜藏在心里,印在灵魂的深处,有了它,躯体就不仅仅是一副血肉之躯,生活就平添了一份色彩,生命就有了一份寄托。

于是,有的人就为这份色彩和寄托,苦苦追寻,苦苦挣扎,苦苦等待。也有的人则是在忙忙碌碌中,淡化模糊了世界本来鲜活的形象,渐渐地把自己淹没在琐碎的生活中,生命变得麻木,脸上失去了激动的光泽,眼中自然少了美的享受。

美,源自心中!

生活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绝对正确的标准,只要没有伤害他人,每个人的生活态度和行为,都是无可厚非的。你可以为钱拼搏,你可以为地位苦斗,你也可以为荣誉奋争,你有无数种生存方式的选择,但是,无论你怎样生活,无论你的生活境遇怎样,那深植于心中的美,还是应该珍存的吧?

家乡印象

老家位于燕山山脉东段,是个极其原始荒凉的大山沟,险峰叠嶂,怪石林立,自从祖先迁居于此直到今天,仍旧没有一条可以供车辆通行的路,出入山沟,全靠两只脚,这在乡村公路已经四通八达的今天,几乎不可想象。多少年来,乡亲们就居住在这里,尽管在这大山深处,也不乏世外桃源的原始风光,美丽的自然景致,但仅是这恶劣的交通条件,足以让所有的年轻人心生厌恶,几乎一个不剩地逃离了这里。

老家苍老了,似乎走到了末路。

我曾不止一次的问长辈,祖先为什么要钻到这大山里来?反反复复,没有人能做出确切的回答。

原始的风光,原始的生活,这是老家给我的永恒的印象。生产工具是原始的,生活方式是原始的,甚至他们为人处世的方式也还是原始的。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无法想象他们有多么勤劳,多么艰苦,现在的生活条件较之以前,已经发生的极大的改变,但是,仍旧随处可以寻找到当年令人难以置信的艰难的痕迹。为了能种上一小块地,养家糊口,他们付出的汗水,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没有人能计算出这样一道墙需要多少时日和汗水,但这样一堵墙,上面能挡起的土,其实只有一两条垅,也许只能收成几斤或者十几斤粮食。

人们说劳动创造了人,而劳动靠的是双手,我们见过了多少双手,已经无从记起,关于手的描写,打开引擎,会搜索到无数条词汇,可是,当你面对这样一双手,也许即使你有再高的文字素养和心理素质,再丰富的想象力也会感到语言苍白,思维窒息、笔下无力。

——没人能说清楚多少重物经过了这双手,更没有人能知道这双手都创造了些什么,终生无休止的劳作,回馈给他们的是简单的衣食,朴素的满足,更是对“艰苦”二字的权威解释。

人世间的事物千差万别,形态各异,甚至有些是天壤之别,但也有些是如此地相似,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就有快乐和温暖,这点,闹市与乡间,庶民与显贵,几乎同出一辙,人是这样,动物也是这样。

有阳光就有鲜花,有春天就有嫩芽,深山里的花朵和公园里的花朵,不会因位置不同而具高低贵贱,一样的美丽,一样的芬芳,一样的让人迷恋。

再过些年,老家也许就是名副其实的荒无人烟的大山沟了,只有星星还在,月亮还在,青山绿水还在,清风小鸟的歌声还在,游子心头依依不舍的记忆还在。人们追逐社会的脚步,追逐着灯红酒绿,不喜欢在封闭的环境里生存,我们姑且把这看作是一种进步,不管怎么说,现实就是现实,一些地方红火了,一些地方冷落了,一些地方注定被遗忘了,说来也不必遗憾,人世间的事就是这样:该来的,挡也挡不住,该去的,留也留不得。(以此献给家乡,更是为了将来不能忘却的记忆。)

狗,一直是被人类贬损的。

汉民族文化中几乎凡是与狗沾边的,都不会有什么好事,名声也一定很糟糕。狗娘养的,狼心狗肺,猪狗不如,鸡鸣狗盗,狐朋狗友,狗眼看人低;甚至狗连美味也不知道,于是好端端的包子叫做狗不理,白白辜负了嗅觉灵敏的美誉。

其实,很多概念化的东西,是人臆造的,是人用自己的错误骗自己,一代代地,绵延不断,直到今天。

狗有那么不好吗?

没有!

作为一个动物,它是进化成功的典范之一。它嗅觉好,奔跑快,体形优雅,动作敏捷,尤为重要的是,它从深山野谷,以非凡的魅力,硬是挤进了地球霸主——人的生活圈,一举结束了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生活,无忧无虑,优哉游哉,让丛林中的同类们羡慕不已,望狗兴叹。

作为人的异类朋友,它是最忠诚最可靠的,它不会为主人的贫富而决定去留,不会为主人的眼色而心生恶意,更不会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背叛主人,主人吃肉,它不过是啃些骨头罢了,即便如此,得到残羹剩饭的赏赐后,仍旧摇着尾巴,由衷地表示感谢。

有这样两个故事。

一个是说,有两个人在深山里迷路了,天黑时一只饥饿难耐的灰熊向他们走了过来,这时其中一个人急忙从包里拿出球鞋换到脚上,同伴不解地问:“换了球鞋你就能跑过熊吗”?对方没有回答,心想,我干吗要跑过熊,只要比你跑得快就行了。

另一个故事说,一个人带着自己的狗到深山狩猎,遭遇暴风雪,走了一天也没有走出深谷,实在走不动了,便躺下来休息。等他一觉醒来,发现狗不见了,他好生后悔为什么不给狗拴上链子,心里反复盘算着,一旦狗回来,就马上杀了它,不然连冻带饿肯定会死在这深山里。打定主意,他手里紧握着刀,瞪大眼睛等着狗回来。不一会,狗回来了,嘴里叼着一只野兔,放下野兔后,悄悄地趴在旁边,看着主人生火,烤野兔,狼吞虎咽地吃着兔肉……其实以狗的能力是完全可以轻松地跑出深山的。

人比狗好吗?

人心比狗心更善良?更纯洁?更阳光?不见得吧。

可是,为什么人类总是把脏水泼给他人,他类,甚至是自己忠实的好朋友?你驯化它,奴役它,利用它,反过来蔑视它,丑化它,咒骂它,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道理很简单,人很虚伪,做坏事又不想担坏名声。人很贱,怕的就赞扬它,顺从的就小看它。人们赞美虎,是因为虎根本不听人类的。人们赞扬绵羊,三阳开泰,吉祥如意,但绵羊到底也没有因此逃出被宰杀的命运。人是地球的霸主,功过是非全凭自己的好恶,全凭是否有利于自己来确定。

世上没有真理,只是判断!

判断的标准,多为利益驱动!

当然,这里也有个深刻的教训,千万不要完全改变自己,不顾一切地钻进别人的圈子,不要当走狗,不要为一点好处,去摇尾乞怜。否则,你永远被小视,永远被看不起,永远是条狗!

任何物种,包括人和狗都有劣性,都不完美。

这个地球,不仅仅是人类自己的,作为这个星球上的霸主,人类需要以它类为镜子,好好检讨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

回乡之问

仲秋时节,回到故乡。不知为什么,过去本是一些司空见惯的事,却引发了诸多思考和疑问,且久久萦绕于怀,挥之不去。(一)

的第二天,母亲养的老母鸡,孵出了一窝小鸡。小鸡像一堆毛茸茸的球,在老母鸡左右窜来窜去,活沷可爱。老母鸡呢,找到点吃的,总是舍不得自己吃,啄起来放下,放下又啄起来,咯咯地叫个不停,直到孩子们吃到了,才满意地再去寻找。谁若不经意冒犯冲撞了它的孩子,它会张开翅膀,扬起脖颈,怒目圆睁,不顾一切地冲上去。这时,它不像一只鸡,活像一个奋不顾身的斗士。

人类养育后代,总要有所企图,且不要说有的是为了防老,为了有所回报,绝大多数人总不免要孩子光宗耀祖,至少于自己脸上有光吧。而老母鸡,是决然得不到任何回报的,看不出孩子的未来与它的切身利益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可是,它养育孩子,仍旧那么尽职尽责,尽心竭力。

——养育后代,究竟是理智的行为还是纯属天性?到底是为了什么?(二)

清晨,野外散步,清脆的鸟鸣,令人心胸激越,神情爽奋。是啊,千百年来,鸟的啼鸣,总是与美好、愉悦以及动人的歌声联系在一起的。几乎没有什么人是不愿意听鸟鸣的。可是,自古以来,有谁听懂了鸟儿在说什么吗?赞美总该是在懂了对方之后吧,为什么没听懂也异口同声地说美呢?

——难道有些共鸣是不需要懂的吗?(三)

小松鼠,不论是在语文课本还是动画世界里,都堪称是美的化身,仅那大大的尾巴,就足以让人赞叹不已了。在老家,它不是生活在松林中,而是在田间地头,每到秋天,为了储备过冬的食物,像是与时间赛跑,它一刻不停地偷运农家人辛苦了一年才收获的粮食,边吃边糟蹋,农民恨之切齿,想出各种办法捕杀它。每当抓住它,总是不无兴奋地说:“又逮住一个,这害人的东西”。

一面是美的偶像,一面是害人的东西,同样是小松鼠,为什么会有完全相反的判定?

——难道判断的标准就是利益?利益之争永远是高于一切的吗?(四)

老家的院内,就是一个动物世界:百余只羊,几十只鸡,骡、狗、猪、猫。再有,就是数不清的苍蝇。每于吃饭时,苍蝇总是飞来飞去,有时会直飞到碗里。若在别处,这饭是一定吃不下去的,可是在家,却吃什么都香,怪不怪?人说爱屋及乌,总不至于及苍蝇吧?可为什么在别处不能的事,在家却可以?

——亲情会有如此的渗透力,可以改变人的心理及行为吗?(五)

一日,在野外拍秋天的山景,家乡的一些人见了十分不解地说:“照那些玩意有什么用?又没个人在里面”。是啊,一个农民,终生辛勤劳作,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关心的是吃穿两件事,即使是现在生活好了,仍旧守着故有的生活方式,不知也不想知道,吃穿之外的事,于是他们不可能理解我的行为。而我,对他们生活好了之后的自我封闭式的生活也是不可理解,试图说服他们,让他们的生活内容更丰富一些,他们甚至说我是站着说话腰不疼。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沟通,难道不如人与鸟?(六)

老家门前有一棵大槐树,据说是爷爷的爷爷栽的,如今已有两人合抱粗了,枝繁叶茂,耸立云天。而栽树的人,以及爷爷、爸爸都远我们而去了。再过些年,没有人会知道他们的名字,因为他们是凡人,平常人。几代人合起来,甚至没一棵树的寿命长久,人要求青春常在,要流芳百世,要千秋功业,这些真的能做到,真的有意义吗?家

生活在世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有家,为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期盼着、努力着,无家可归无疑是不幸的。

但是,什么是家?这同样也是绝大多数人无法说清楚的。甚至辞海也没有确切的解释。只是说,古时夫妇双方各自称对方为家。

家,是个表意字。上部的宝字盖,代表房屋,下面的字代表猪。想来那时人们已经学会了养猪,猪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品,更重要的是它的生育能力极强。由此可见,古人对家的定义应该是:这里有吃的,又能生育敷衍后代。

现在,家已经不仅仅是古人眼中吃和生育后代的地方了,它溶入了现代意识,也渗透了外来理念,成员少了,成分单一了,但稳定性却大不如前了。

那么,家是什么呢?

家,是用来孕育、承载、释放亲情的。它也许是高屋华堂,也许是竹篱茅舍,也许是钟鸣鼎食,也许是粗茶淡饭,它可以没有美食丽裳,也可以没有高朋满座,唯一不能少的却是亲情。富丽堂皇的居室里,如果住着两个同床异梦的人,那殿堂就是候车室,天知道哪趟车会带走哪个人;如果住的是两个怒目相向的人,那雕梁画栋下面就可能是充满血腥的角斗场,温暖的居室里有的只是恨和冷;如果住的是两个漠然的人,那房间充其量是个旅馆,日子像无盐的菜,茫然地木木地咀嚼,看上去一如平常,却是索然无味。

但是,如果茅屋里住的是恩爱有加的两个人,心心相印,相濡以沫,那陋室就变成了爱巢,遮风避雨的小屋里就会充满阳光,淡饭粗茶甘如饴,一丘一壑亦风流。

没有亲情和相互遗忘的人,有住所,不是家。

情有所归和心有所系的人,有牵挂,才有家。

家,是用来包容、忍让、淡化错误的。世上没有人会允许你犯错误,而你却注定会犯错误的,因为你是个平常人、正常人,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你会为此懊恼不已,你甚至会愤愤不平。每当此刻,批评、指责乃至嘲讽,世事的艰难,生活的苦恼会一齐向你袭来。此时,你会想到家,家里不会这样的。你进门后得到的是微笑,是宽慰,是让你忘记暂时的不快,你这时像个孩子,在温暖的怀抱里,心平气和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检讨自己的行为,充满自信地迎接明天。如果回来后你的境遇与外面别无二致,是满嘴的原则说教,是喋喋不休的指责,这里肯定不是你的家,至少不是你理想的家。这样说是否意味家里就可以不讲原则?就可以怂恿错误?不是。原则过几小时再讲,天是塌不下来的。当然,前提是你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

当你心绪不好时,你不再想到家中去汲取温暖,不想到那里求得安慰,因为那里不能容忍你的错误,不能接纳你的错误,你变得孤独、冷漠,心如封闭的冰河,不想再敞开,不想再诉说——可怜的你,家,对你来说已是名存实亡了。

家,是用来回归、放浪、坦露自我的。当今社会,面对生存竞争,人们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复杂的人际关系,逼得人不得不戴着假面具,只有回到家中,你可以不讲仪表,不要分寸,不避嫌疑。你可以是完全的自我。想笑你可以尽情地笑,想哭你不妨就痛痛快快地哭,你可以是天真的孩子,你可以是糊涂的傻瓜。

如果你面对家人,仍然小心拘谨,这不应该是你的家;如果你的家豪华得使你手足无措,你倒像个客人,这不应该是你的家;如果你在家中,还戴着你上班时的假发,你应该检查一下,是你的心理还是你的家出了问题。如果你的家根本找不到家的感觉和温暖,那么,你要么选择好好经营,要么就应该选择离开了。

家乡的小河

家乡的门前有条小河。

我的家在一个大山沟里,说是山沟,其实更应该说是山缝,两山之间最窄的地方,只能走过一辆马车。唯一的一条进山的路,也像一条长蛇一样,蜿蜒地被挤在两山之间。河与路重重叠叠,有时河就是路,路又是河,淌过了河才能上路,路没走几步又要淌进河。河的两岸是陡峭的山峰,繁茂的树林,河床上则全是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那些石头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也不知经历了多少年,全被磨得光溜溜,白净净,圆滚滚。水就在这石上流,路也在这石上,磕磕绊绊,弯弯曲曲地钻入大山深处。

冬春季节雨水少了,河水悄无声息不情愿地钻入地下,只剩下鹅卵石铺成的干涸的河床,泛着莹莹的光。

到了夏天,几场暴雨过后,河水猛涨,迅即形成山洪。山沟里顿改往日的平静,混浆浆的河水,咆哮着从山里横冲直撞而下,似乎不满意弯曲狭窄的河道,发疯似的向拐弯处的山崖猛扑过去,把碎银般的浪花高高地抛向空中,发出阵阵惊天动地的轰鸣,摄魂震魄,势不可挡。也许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来得快的,往往去得也快,没过几日,像跑累了的莽汉,山洪的野劲消退了,水位降低了,小河又像个羞赧的小姑娘,恢复了它往日的温柔与平静。

秋季,小河成了一条细流,像经历了无数风雨历练的智者,里里外外透着和谐、安详。清清的水在石上悠然地静静地流,山、石、树的倒影不停地在河里摆,小小的鱼儿在石头缝中窜,偶尔一片树叶飘来,便引得它们争抢不止,稍有一点动静,又惊得它们四处逃散。到了晚上,月亮躲在小河里洗澡,青蛙给小河唱着恋歌,就连狐狸也依偎在小河边做着甜甜的梦。

离开家乡这么多年了,总是忘不了那条小河!

一条小河,抱定了一个目标,不管多少阻碍,不管多少曲折,都始终如一地向前奔流着。即使到了冬季,地面上没了它的踪影,地下的阻隔更多,行程更艰难,但它仍就矢志不渝地向心中的目标涌动。它曾经汹涌过,澎湃过,也曾低调委婉过;它曾喧嚣、激扬、酣畅过,也曾静谧安详,缠绵悱恻过。然而,顺也罢,逆也罢,涨也罢,落也罢,无论怎样它都从来没有停止过,甚至没有一刻彷徨。

是什么力量使得它如此执著,如此坚定,难道它也有一份深藏于内心的不可言表的志向和情怀吗?

嫁谁更好些

时代有了如今这般的进步,老的观念有许多过时了,譬如嫁人,过去的郎才女貌、门当户对等等,如今很难说服眼花缭乱的美眉们了。

不嫁愁人,嫁更愁人。嫁唐僧吧,长得是没说的,又有知识,可太正统了,不知道疼人,又不擅风情;嫁八戒,倒是知冷知热,可是天知道明天他又看上哪个妞了,况且,形象也太对不起观众,不好领回家;嫁悟空吧,本事不小,眼睛锃亮,可天天打打杀杀的,心根本就不放在家里,再说,一点私房和积蓄也没有。沙和尚倒是全面,吃苦耐劳,老实本分,也有几分能力,可是总为别人挑担子,想跟他享点福,沾点风光,基本没指望。

如此说来,嫁人实在是件让人头疼的事,能不能嫁好,决定一生幸福,生死攸关,这里有是非曲直、有财产千万,嫁好了一步青云,嫁错了就可能万丈深渊!

这样的风气,也波及到动物界。

蜜蜂追逐蝴蝶,蝴蝶却嫁给了蜗牛,蜜蜂不解,蝴蝶说:好歹人家有个家,谁像你忙乎了一辈子,还住集体宿舍?

蜻蜓爱好体育,于是大力士蚂蚁便向蜻蜓暗送秋波,蜻蜓不屑一顾,对同伴说:嫁谁也不能嫁它,白顶个大力士头衔,干一辈子搬运,连个车也买不起。

花猫和妈妈商量,要嫁给老鼠,妈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花猫说:“看人家什么时候不是吃得脑满肠肥,再说,人家也不光顾吃呀,有时间也嗑书本呀,那也是高雅的事。”“那毕竟是偷的,不光彩”。“天哪,真是老观念,什么时候了,有吃有喝,谁管光彩不光彩”。“可是,你别忘了,咱们和老鼠是死对头”。“哎呀,真是老脑筋,你没听歌里唱,狼都爱上了羊?”

……

家是社会的细胞,嫁是家的基础,二者直接映射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安定。

生于一个特定的时代,就一定会有特定的家庭观和嫁娶观,人们除了需要认真思考和适度正确引导外,还须以包容的心态,正视每一个现象,正视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事实。

存在就是合理的。

驴的眼睛

因为爱好摄影,有人告诉我说,驴的眼睛很好看,干嘛不拍一张。于是就拍了一张,果然,是很漂亮!大大的杏核状的眼睛,被洁白的一圈绒毛包裹着,长长的睫毛,黑黑的眼球。看人的时候,眼睛忽闪闪的,实在是很美。

可是,为什么没人说它美呢?

我想,原因不过是因为它长在驴的脸上,驴脸实在是太长了。再者,因为驴的脾气不好,名声受了影响,驴脾气便可能无意中掩盖了眼睛的美。还有就是,驴在动物中等级不高,没人愿意花精力赞扬它。

美是整体的。

审美受情感因素的影响。

要自己美,必须注重整体,要多方面地加强修养,内在外在,形象举止,不能偏颇。看别人时,要努力避免受情感的左右,不能因为某人名声等原因,就一概而论,应尽可能看到其身上存在的哪怕是微小的长处,不为尺论其长,不为寸贬其短,才是可取的态度吧。

驴的眼睛是美丽的。

怪事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世间有很多怪事,透过这些怪事,还会发现什么呢?)

——钥匙是被你弄丢的,却举起锤子,把愤怒发泄在尽忠职守的锁头上。

——喜欢花的人,反倒要把它从枝上剪下来,放在自己的面前,看着它慢慢地死去。

——爱鸟的人,却把鸟锁在笼中,任它声声哀鸣。

——爱女人的人,偏偏自己家里的女人备受冷落。

——喝醉酒的人,总是说自己没醉。清醒的人,却说自己喝多了。

——都想喝好酒,可是喝茅台和喝二锅头,醉后都一个傻样。

——长得美的,天天照镜子,长得丑的,天天恨镜子。

——你不看她,说你目中无人,你看多了,说你不怀好意。

——你冷落他,说你假正经,你亲近他,说你不正经。

——贪官污吏在台上时总是滔滔不绝地给别人讲道理,身陷囹圄时,又总是说自己不注意学习,法律观念淡漠。

——当官的胖,那叫福态;当官的瘦,那叫龙骨。

——穷人胖,那叫没心没肺;穷人瘦,那叫穷酸贱相。

——人们偷吃了蜜蜂的蜜,反过来赞扬它勤劳,它的蜜是为你酿的吗?

——人比狼吃的羊不知多出多少倍,却总是说大灰狼是坏蛋!

——一边为减肥费尽心机,一边为美食馋涎欲滴。

——天天骂蠢猪,天天吃猪肉。

——钱本来是为生活服务的,可为了钱,宁可吃苦受累,起早贪黑去赚钱。

——衣服本来是为身体服务的,却把光亮的面朝外,毛糙的面贴着自己。

——等车时想,一定别错过上车的机会,上了车,又总是想,快点开别总停车。

——天天盼孩子长大成人,自己却呼天唤地不想老。

——看中了衣服挂上的衣服,穿上了却说不好看,到底是衣服不好看,还是人本来就不好看?

——都烦被人说三道四,却都在说三道四,包括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