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了!思考原来这么有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8 09:49:32

点击下载

作者:野矢茂树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惊呆了!思考原来这么有趣

惊呆了!思考原来这么有趣试读:

胡思乱想是思考吗?

一直在思考的说法可信吗?

独自思考的说法可行吗?

常识是可以通用的吗?

我们可以怀疑一切吗?

逻辑是为了不思考而存在的?

电脑与人脑思维机制之间存在怎样的鸿沟?

处于“逻辑之神”和动物中间、高不成低不就的人类,为什么反而是最幸运的?

……

带着有关“思考”的这一系列疑问,翻开这本有趣的小书吧。

说它小,是因为文字少,半小时就能读完。

说它有趣,是因为它采用轻松的对话体、夹杂无厘头的碎碎念,还有精美的插画、人类仰望星空的故事,以及小熊维尼的寓言。

它可以让你在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之余,放松身心,再次发现思考的本质和乐趣。版权信息书名:惊呆了!思考原来这么有趣作者:(日)野矢茂树译者:陈一珂ISBN:9787569930238出版日期:2019-07-01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邀请函

种种问题都需要思考。

但我们却不知道该如何思考。

追根究底,所谓思考,到底是指什么呢?

实在是满头雾水。

让我们思考一下“思考”本身。

只看眼前能够看到的并不能叫作思考。所谓思考,就是要在书上也没有写的空白之处做文章。而我也邀请你走向这本书的空白之处。

对“思考”展开思考时所编织成的语言,以及以思考的目光所记录到的风景,就如同两条齐头并进的小溪,构成这本书的空白之处。

而我希望你将自己的想法也点缀其中。

如此一来或许你的语言与视线,都将被渲染上思考的色彩,你也能重新跨出邂逅全新风景的第一步。

现在,我诚挚邀请各位,来观赏这片风景。来自一名哲学家与一名画家1 何谓“思考”?该做些什么?

我亲爱的读者,当你思考的时候,你是在做什么呢?

你或许会说“说什么呢,我当然是在思考啊”。

我的意思是……唔。

来试着想象一个还不知晓何谓思考的孩子吧。假设现在这个孩子被大人要求“认真思考一下”,听了这话他一脸懵懂地问你:“思考是什么意思?”

你会如何解答这个孩子的疑惑呢?

若只是“手交叉到背后是什么意思”这种程度的问题,我们或许还可以用语言去解释,或是实际演示给对方。

解释“跳跃”这种行为的话,虽然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但我们还可以演示这个动作,然后告诉对方:“你看,就是这么回事。”

然而即使在对方面前实际思考一会儿,然后告诉对方思考就是这么回事,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就连我自己对于该如何“演示思考”也毫无头绪。February 10两个小问题

为了思考这个问题,让我来随便出些问题吧。问题是什么并不重要。亲爱的读者,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问题吧。

脑筋急转弯:什么文具所有孩子都想要?

请你思考一下,然后试着观察一下自己在思考时都做了些什么。

或许有些读者早已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或是听到问题后立刻就知道了答案。回答已知答案的问题当然不需要思考,而后者亦然。就像是回答“12+35=?”时无需思考就可以立刻得出结果一样。而有些读者或许还完全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现在我们姑且不讨论问题的答案。我在这里为那些找不到思路的读者们准备了别的问题。

现在有一个杯子形状如下,请问为什么被设计成了这种形状呢?

我亲爱的读者,请想想看。

请各位思考的同时,不要忘记现在最关键的任务是观察“自己思考时到底都在做些什么”。大家在思考脑筋急转弯与这个有着奇妙形状的杯子问题的同时,一定要仔细审视一下自己“思考”的过程。一直在思考

虽然平时不怎么会这样说,但就让我举个例子吧。假设我对某个姑娘表白:“最近我一直在想你。”可这个姑娘颇为不解风情地骂道:“大骗子!”“为什么啊?”

姑娘回答:“难道你脑海里就没有浮现过肚子饿了或是去厕所这样的想法吗?不然难道连想方便的时候也在想我吗?讨厌!”

即使说一直在思考,也并不意味着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思考。所以并不能因此就指责我们是骗子,对不对?

但若是与这种姑娘一起生活、朝夕相处的话,或许我们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哲学家呢。有人曾说过:婚姻是件好事,它能使你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如若不然,它就能让你成为一位优秀的哲学家。这个人是谁来着?算啦,不要纠结于这种小事。沉迷解题的数学家

数学史上曾经有一个名为“费马猜想”的猜想。历经三百五十年的历史,才终于在最近由一个名叫安德鲁·怀尔斯的数学家彻底证明。据说这位学者整整花费了八年时间来证明这一猜想,期间一篇论文都没有写。唉,对一名学者来说,八年时间都不写一篇论文可是十分需要勇气的。

据他所言,“这八年时间,我的脑海里只有费马猜想和我的家庭这两个存在。”这里提到了家庭,大概可信度相当高吧。但即便如此,我的老婆,不,刚才那位姑娘,或许也会说这是个谎言吧。

然而讲述了这段故事的数学家藤原正彦也曾说过,数学家沉迷于解题时,无论是吃饭还是散步,无论是在地铁上、方便时还是在浴缸中,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在思考问题。即使是在睡眠这种无意识状态下也是如此。就连睡觉时处于无意识状态下都没有停止过思考。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插一句无关紧要的题外话。若是我跟一名女性说:“我无论吃饭时还是散步时,无论在地铁上、方便时还是在浴缸中,无论白天黑夜,都在思念你。即使是在睡眠时这种无意识状态下也是如此。”她会高兴吗?你会说这取决于想了些什么。这话在理。

但话说回来,我想即使是一位连续不间断思考了八年问题的数学家,大概也并不是总是在思考有意义且新鲜的内容。想必他也会或是一直徘徊于同一个角落,或是重复同样的话语,甚至时而只是脑海中一片空白地发呆。别说八年时间,我们人类就算只进行十五分钟的思考,也不可能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进行有意义的思考。

即便是别人询问在做什么,我们满怀自信地回答“我在思考”时,其实脑海可能也只是一片空白,只是在重复一些无意义的嘟囔。

大家可能想不出脑筋急转弯的答案,要我再给些时间。但即使继续思考,其实也可能只是在不断地发出苦恼的呻吟,翻来覆去念叨“什么文具所有孩子都想要”这个问题本身。

这样推导下来的话,“一直在思考”果然是一句谎言咯?

我并不这样认为。

是的,即使如此,我也认为这并不是一句谎言。February 11

对了,在跟大家继续分析前,还有一件事要做。揭晓答案

什么文具所有孩子都想要?

答:蜡笔。

亲爱的读者,若是我说这些不着边际的话就是通往哲学之道的话,你或许会觉得很不可思议吧。

假如我不先设定这是个脑筋急转弯问题的话,这个问题是不成立的。但若是你问我“脑筋急转弯是什么意思”,我该如何解释呢。

脑筋急转弯有几个不同的套路,这个问题就是其中一个——玩(1)文字游戏。因为孩子们都会说“我要、给我嘛!”,所以问题的答案就是蜡笔。大家可能百思不得其解这个问题的含义与答案,但知道答案后大多数人却又都会恍然大悟。也就是说,知道了答案才能懂得这个问题的含义。

大家或许会觉得这种问题很奇怪?但我认为所有需要思考解答的问题都是一样的,例如哲学问题与脑筋急转弯。这一点十分关键,我会在后文中仔细解释。

现在先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较为严谨的第二个问题上吧。

这个奇妙的杯子的杯口为什么被制作成不规则的形状了呢?

因为它是为脖子无法自由活动的人设计的。大家可以找一个普通的杯子,试试直着脖子喝水看看。想必喝到最后时,大家的鼻子无可避免地会碰到杯口。为此,设计师设计这个杯子时故意去掉了一部分杯口。这种杯子确实是市面上可以买到的。只是因为销量有限,成本较高,所以价格略高,据说高达880日元一个。

问题还没结束。这个杯子的杯柄被设计成了可以自由取下的款式,大家认为这又是为什么呢?

虽然露营用品中也有类似的设计,但不能简单解释为,这个设计就是为了让脖子无法自由活动的人露营时使用。因为产品说明并没有给出解释,所以我姑且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见解。请读者们回想一下上文中杯子的形状,很容易看出按照图片所示的话只能用左手使用(鼻子朝向凹下去的一边)。因此,为了让左撇子或是右手残疾人群也能使用,杯子被精心设计成了这一形状。唔,实在是别具匠心。

所以,其实生活中有无数细节我们熟视无睹。但“思考”却离不开这些细节。这一点也留待下文详述。断断续续

或许你不太清楚“思考”的含义,将之笼统地定义为某种行为。但这似乎并不正确。或许大家都会使用“我一直在思考”这一种说法,但我们会逐渐发现这经不起严格的推敲,因为即使我们声称一直在思考,也不可能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了思考上。然而“思考”本来就不是连续不断的,我认为这一点也无关痛痒。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人类行动时的目的——也就是“意图”,其实与“思考”极为相似。February 12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你正乘坐地铁准备赶往涩谷。那么问你的目的地的话,你肯定会告诉我“涩谷”这一答案。但是你的脑海中掠过的是窗外的景象,是邻座突然传来的《哆啦A梦》的主题曲,是在山手线上明目张胆吃便当的年轻女孩,而不是一直心心念念想着“涩谷”。地铁中上演着形形色色的故事,以前还有人在地铁上洗澡呢。咳咳,这当然是一个玩笑了。

意图是指“打算”,这个词并不代表一种思维状态。即使你的心思已经飞到了十万八千里外,在乘坐地铁时你的目的地始终都是“涩谷”。即使你的注意力被其他的事物吸引走,目的地也是始终不变的。

归根究底,“思考”绝不指某种思维状态或思维活动,也并不意味着纯脑力工作。我们时而怀抱疑问、询问求解却渺无头绪。但即便翻来覆去地做同一件事情,即便脑海一片空白;即便本想去厨房泡杯咖啡继续思考却失望地发现没有咖啡,开始寻觅别的饮料;即便是为冷静一下出门散步时,为悬挂于天际的彩虹而着迷。这些时刻我们也确实是在“思考”。“思考”与“没有思考”的区别

读了上文,你可能要问我:

思考着散步与单纯的散步有什么区别?“思考”与“没有思考”有什么不同?

若“思考”并不特指做什么,那它到底指什么?

我该如何解释呢……

对了,让我们假设这样一种场景吧。

某个清晨,妻子给我出了一个脑筋急转弯:“猜一猜什么文具所有孩子都想要呢?”

非常莫名其妙的是,明明脑筋急转弯又填不饱肚子,妻子每天早上却不做早餐,只给我出脑筋急转弯。

虽然毫无头绪,但妻子也不肯告诉我答案。然后傍晚与妻子一同购物时,我不经意地看向了文具,目光就停留在了蜡笔上。“原来如此!”

虽然并没有一直挂念着脑筋急转弯,但看到蜡笔后我恍然大悟,急忙去找妻子炫耀着说:“蜡笔!”

妻子回道:“不给你哦。”

我只得解释:“不不,我说的是今天早上脑筋急转弯的答案!”

于是只见妻子说道:“讨厌,你怎么还在想这问题呢?”

各位读者,看!妻子说的是:“你怎么还在想这问题呢?”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自始至终都在跟随我的思路,寻找“思考”的真正含义,或许此时就能像我看到文具架上的蜡笔恍然大悟一样,通过这段对话茅塞顿开。

怎么样?我亲爱的读者。侧耳倾听

如果我没有思考这个脑筋急转弯的话,想必会对文具货架上的蜡笔视若无睹。但如今蜡笔映入了我的眼帘,而我则捕捉到了这一答案。

如果我更加积极地思考脑筋急转弯谜底的话呢?或许看到橡皮之类也会默默思索:“橡皮——孩子喜欢——所有孩子都想要橡皮……不行,说不通。”

一心沉迷于解谜的我漫步于文具柜台间并审视着,一一确认映入眼帘的文具是否就是谜底,而这与单纯行走其中是截然不同的。

或许也可以这样形容这种状态:为了随时能够捕捉到问题的谜底,我在进行着“调谐”。当可能的谜底浮上水面时,某个声音就会响起,告诉我“或许这就是答案!”而我就是在侧耳倾听,捕捉这个声音。

心无旁骛地思考时,这种听觉会十分敏锐。我们将全部身心贯注于问题上,屏蔽耳边一切杂音,只耐心等待着提醒我们找到谜底的那个声音。这种状态我们不就称之为“思考”吗?

所谓“思考”,其实就是侧耳倾听,就是打磨这种感觉。因此思考时只需与常人一样行走坐卧即可。多做,多看,多感受,多思索。只有一点不同,那就是要洗耳恭听,倾听提醒我们“这就是答案”的声音。

其他都无需改变。“尤里卡!”

各位读者,大家听说过一个有名的,关于浴缸与黄金纯度的故事吗?我说的可不是什么纯金浴缸之类无聊的故事。

我说的是阿基米德的故事。

国王命人打造了一顶纯金皇冠,但怀疑工匠制造皇冠时私吞了一部分黄金,掺入了白银。然而实际测了测重量,皇冠确实与交给工匠的黄金一样重,用手掂量的话又觉得有些异样。想必内行人是能够感觉到这种违和感的。February 13February 14

到底如何才能证明皇冠是否由纯金打造的呢?这个难题一时难倒了众人,最后这个烫手山芋,也就是皇冠被交给了阿基米德。

假设皇冠中掺入了白银,而且工匠为了瞒天过海,打造出的皇冠与国王的黄金一样重。而白银比黄金轻,为了做成同等重量,就势必给皇冠中掺入了更多白银。也就是说同样重量下,掺了白银的皇冠体积要大于纯金皇冠的体积。

截至目前推理一切顺利。

但接下来问题就来了。皇冠的体积该如何测量?将皇冠碎成小块倒是可以测量,但想必国王会雷霆大怒。

于是阿基米德开始思考了。“扑通”一声,他泡进了浴缸。水四溢而出。插一句题外话,要是我这个静不下来的小气鬼的话,觉得热水太多颇为浪费时,会干脆边泼水边泡。而阿基米德则突然大叫出声:“我发现啦!”这句话在希腊语中为“Eureka”,英语谐音为“尤里卡”。

阿基米德首先将与皇冠等重的黄金放入水中,使水满溢,然后取出黄金将皇冠放入剩下的水中。这样若是皇冠中掺有银子,也就是皇冠的体积较大,水就会溢出。尤里卡!

而据传当时水确实溢了出来呢。随心所欲

像我这样的普通人,虽然平日泡澡的时候只会发出舒服的赞叹,但偶尔也会想试试大叫一句“尤里卡”。

但没有经过思考可是说不了这句话的。阿基米德怀抱着问题,孜孜不倦地“调谐”才终于说出了这句“尤里卡”。从结果来看的话,对于阿基米德来说泡澡其实是最有效的思考手段。

那么原来“思考”就是随心所欲啊。“思考”与“跳跃”这种特定行为模式截然不同,并不具有特定的行为模式,而且原本“思考”这一词语就不是为了定义某种行为而诞生的。思考时既可以做各种事情,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只需要怀抱问题,然后洗耳恭听“尤里卡”的呼唤。February 15

所以,在长达八年的时间中持之以恒地思考同一个问题这绝不是一个虚假的谎言。这位学者只是一心求解,尽可能地摒弃身边繁杂的噪音,并侧耳倾听着那微弱的回声。

沉浸于某个疑问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不会遗忘疑问。泡澡原本只为清洁自身,或浸泡于热水中暖和一下身体,却竟然与国王的皇冠扯上了关系。

反过来说的话,心无旁骛地泡澡就是单单享受泡澡的乐趣,而不将之与任何事情扯上联系。其实我倒是觉得这样无忧无虑地泡澡才舒服呢。其实这也就是思考者们的不幸了。无法再单纯享受泡澡与美食本身的乐趣,眼前所见之物都与自身思考的问题有关,身边所历之事也都沾染上了问题的色彩。

而且,会逐渐竖起一根时刻等待着“尤里卡”呼唤之声的灵敏天线。杯子与饮料的关系

思考的时候,事物间联系会变得与往日不再相同。怀抱着问题之人就是在寻找着这些能够解决问题的联系,并时刻竖起耳朵。

就以一个普普通通的厨房里的杯子为例吧。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杯子,其实也能与思考扯上关系。这是因为,杯子意味着喝水,一个杯子或许就能够联系到我们冰箱中储藏的饮料。所以杯子并不单纯是杯子,而我们看着杯子时,其实也在看杯子背后的饮料。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单独存在,必然与其他某种事物间存在联系。寻找这些事物间联系也是思考的一部分。但杯子与饮料间的联系已经是一个常识,因此两者之间的连线无需思考。看到杯子的同时,我们就看到了杯子与饮料间的联系。February 16

所有事物背后都有一些我们耳濡目染中熟知的信息。例如看到一棵树,我们会知道它植根于土地中,与蒲公英、杉菜同属植物类,而不是与东京铁塔同属一类。不仅如此,我们知道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曾经只是一棵小树苗,还知道有一天它终将会枯萎。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一棵树与眼前不可见的无数事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潜移默化地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已经与树密不可分,理所当然得甚至不需要思考。我们观察树的同时就也在观察着这些无数无形的联系。新的一面

与上文相对,思考其实就是要挣脱这些常识性连线所交织出的大网。

无论是从泡澡寻找到皇冠体积测量方法,还是从一件文具联系到撒娇,还是似乎有人从苹果落地联系到了月球环绕地球转动,事物间诞生了新的连线。泡澡和杯子再也不仅仅是泡澡和杯子,身边所有存在都展现出了新的一面。“最近我一直在想你”这句表白其实就意味着我们正试图把任何事物都与这个心爱的人联系到一起。我们拥有着灵敏的耳朵,我们是一件灵敏的乐器,我们的天线始终等待着这个人的信号。无论是洗澡、吃饭还是方便,一切都可能与这位心爱的姑娘联系到一起。但我说句风凉话,这说不定挺招人嫌的。若能心无一物

综上所述,思考其实是违反自然的。

我虽然喜好思考,但偶尔也会厌恶思考,觉得以平常心看待事物更为重要。比如单纯享受泡澡而不是想东想西。心无杂念时的饭菜更为美味,心无杂念时的微风拂面也更让人心旷神怡。

或许有人会说不要刻意思考,而是要将自己的感知打磨得更加敏锐。也曾有动作片中的英雄角色大吼:“停止思考!去感受!”但思考就是要越过感知,寻求全新的联系与意义。唔,这样说来,果然思考还是令人厌烦。

但模仿克里斯托夫·罗宾对小熊维尼说话语气的话,就是:“我已经再也无法忍受不思考啦。”

真没办法。那么至少让我们在思考这条道路上走得更好吧。

各位读者,你们问我怎样才能变得更善于思考?

其实这也是我的疑问。我的内容也还远远没讲完。但姑且在这里给大家一些提示吧。

让我来模仿小熊维尼作首诗吧!笨笨熊炎炎夏日随想

呜呼!我的头熟了,

熊熊在深思,

呜呼!可是想不出。

像是沸腾的蚬贝汤,

气泡咕嘟咕嘟,

但是很好吃。

啊!我到底是醒着还是睡着了呢。(1) 译者注:日语中“我要、给我”的发音与蜡笔为谐音。2 问之形某位哲学家的故事

我的玩笑虽然大多都是冷笑话,但其中也有自己颇为满意的。

某座城镇上居住着一位著名哲学家。我为了求教远赴这座城镇,终于在登门拜访后,被引入一个小小的书房中。本以为书房该是汗牛充栋,堆满了书籍,然而令人颇感意外的是书房中除了桌椅空无一物。难道这位老师不读书?那么他到底是在研究什么问题呢。我下决心问道:“冒昧请教您在研究些什么?”

他眨了眨眼,表情似乎有些为难:“这个嘛,就是在研究这个。”

我的笑话讲完了。

怎么样?我的读者们。

虽然我并不想进一步解释,但姑且说一句。这位哲学家研究的“这个”正是指我的问题“在研究些什么”,也就是说据他本人所言,他正在研究“自己在研究什么”。

虽然我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哲学家,但这句话意外地引起了我的共鸣。

进一步说的话,我认为这或许就是哲学的真实形态。

再进一步,“问题”最为重要的形态存在于此。美诺

十分抱歉,我亲爱的读者们,我似乎给你们留下了太多疑问。接下来就让我介绍一段柏拉图所讲述的有名故事吧。我并没有完全引用原文,请各位不要见怪。

有一天,一个名叫美诺的青年来到了雅典。当他遇到迎面走来的苏格拉底时,立刻与苏格拉底展开了关于哲学的对话。美诺对虽已年迈但老当益壮的苏格拉底毫不客气地问道:“苏格拉底呀,你能告诉我吗,美德是可以传授的呢,还是人生来就有的呢?”February 17February 18

苏格拉底以略感意外的神情答道:“美诺啊,你们帖撒利人过去以骑术和财富著称,如今更是变得能言善辩呢。”

美诺继续追问:“还是说美德并不能传授,而是要通过训练得来呢?告诉我吧。”

苏格拉底回道:“美诺啊,我并不知道。”

美诺:“原来你竟然不知道答案啊。这可让我吃了一惊。苏格拉底啊,我回国后就要跟大家说,那个有名的苏格拉底也不知道答案。”

苏格拉底答道:“美诺啊,我其实对美德一无所知。若是向一个不认识你的人打听美诺,你认为能够得到答案吗?”

接着苏格拉底询问美诺美德的含义,并要求他给出美德的定义。美诺觉得小菜一碟,轻描淡写地回答了问题。但他的论点却被苏格拉底逐个击破。辩论片刻后,美诺恼羞成怒,愤而大骂,其内容大致可概括为“你这个讨厌的家伙”。

但苏格拉底始终心如止水:“我亲爱的美诺啊,让我们来一同探讨美德是什么吧。”然而美诺孤注一掷地作出了最后的反驳。这一段就让我忠实地引用藤泽令夫(岩波文库)的翻译吧。“苏格拉底啊,若一件东西你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你又要如何去寻求它呢?也就是说,你如何从一片未知中寻找一个研究对象呢?退一步来讲,即使你幸运地碰到了它,你又怎么知道这是你所不知道的那个东西呢?因为你本就不知道它是什么。”问题悖论

诸如学校课堂上布置的问题此类,不仅问题形式工整清晰,而且保证有正确合理的答案。但我们自己屡次遇到的问题却截然相反,不仅搞不清是否存在答案,甚至搞不清问题本身到底是什么。

所以我们首先会质问:“问题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必须首先质问问题本身。

但让我们回想一下上文中的脑筋急转弯。我们是在得知了其谜底后才彻底明白了问题的用意。那么这就出现了问题的悖论。

美诺也正是用这一悖论反驳了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试图思考“美德”的定义,也就意味着他试图明确“美德”这个词语的含义。但若要一个对“美德”一无所知的人回答美德是什么,就像要我们回答“‘啊呸剖呸’是什么意思?”一样,只能一筹莫展。而且就如美诺所言,即使我们与答案擦肩而过也只会视若无睹。各位读者昨天肯定遇到过“啊呸剖呸”,但想必没有人注意到吧?February 19啊呸剖呸

让我来讲述一个关于啊呸剖呸的寓言吧。它的作者不是鼎鼎大名的柏拉图,而是某个籍籍无名的哲学家。

从前,有一位国王得了急病,传唤巫师前去。巫师得到了神谕:“啊呸剖呸。非啊呸剖呸不可。”

神谕言尽于此。

但是所有人,甚至是巫师本人都不知道“啊呸剖呸”到底是什么。于是他们叫来了学者,命其速速找来啊呸剖呸。

学者问道:“不胜惶恐,但请问‘啊呸剖呸’为何物?”

大臣吼道:“就是不知道才命你查出来!你这个蠢货!”

即使诸如考试等情形下,也是老师因为知晓答案,所以才能顺利地设计出问题。反过来说,连答案的边都摸不着的人是无法设计好问题的。但没有好问题又无法有一个好的答案。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不知晓答案的前提下设计问题呢?

这就是问题悖论。问题延伸出的问题

什么?读者们,你们说设计某些问题时并不需要提前知道答案?

请你来给我举个例子。

比如说“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勃朗峰海拔多少米?”

原来如此。

已知“勃朗峰”是一座山,又知“海拔”的含义,即使不知道答案,这个问题也是十分清晰明了的。这个问题确实是我的论点的一个反例。

原来如此。February 20

然而,解答这个问题只需查询,而不需要思考。所以说……呃,我的论点确实叙述得不够充分。该如何修改才好呢?

我亲爱的读者们,让我们来比较一下“皇冠重几何?”与“皇冠体积几何?”这两个问题吧。

我们都知道如何称重,只需把皇冠置于天平上即可,这用不着思考。

与此相对,该如何测量形状复杂的皇冠之类物品的体积呢,这就是个问题了。于是阿基米德不得不开始思索解决之道。想必此时的阿基米德还不得不思考“体积”的含义。

现在我自己试着思考这一问题时,突然深深认识到了一点。我虽然觉得自己对于“重量”“体积”之类的含义已经滚瓜烂熟,但其实完全无法对之作出解释。读者们,不知能否请你们给我讲解一下?何谓“重量”?

首先,让我们探讨一下何谓重量。

让我们追溯到阿基米德那个全凭天平来称重的时代吧。天平到底衡量的是什么呢?

细思的话,就可以发现其实区区天平并不是在“称重”。天平两边相平衡时,我们测出的是重量的“等效替代值”。也就是说我们寻找的是能与物体在天平上达到平衡状态的对象。

话虽如此,若是有些实在不机灵的人偏要问:“为什么天平平衡就意味着知道了重量的等值”,这时该如何应对呢?“天平平衡为什么意味着重量相等呢?”“那您的意思是天平平衡时两边重量也可能不相等了?”“是这个意思。”“那您认为该如何证明两边重量不相等呢?”“啊?”February 21

若这样对方就肯偃旗息鼓的话就令人欣慰了,若还是穷追不舍,就令人发愁了。归根结底,这时定义的不是“重量”,而是“重量的等值”与这个等效替代值的测定方法。也就是说,这个测定方法从根本上决定了天平平衡就意味着两边物体的重量相等。“皇冠重几何?”这一问题的含义之所以清晰明了,其实也是因为我们清楚重量的测量方法。回答已知解题思路的问题并不需要思考。何谓“体积”?

那么话题一转,“皇冠的体积”这一问题又如何呢?我希望各位能够也试着解释一下“体积”的含义。

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呢。举个例子,棉花一捏就会变小,那么“棉花的体积”之类该怎么算?(有一个叫作哈基米德的人,为测量被子体积来回答妻子“这个被子晒干后会膨胀多少呢”这一问题,效仿阿基米德将被子浸入了水中,结果被妻子骂得狗血淋头。话说其实没这回事吧。)February 22

归根结底,正如上文的体积,明确体积等效替代值的测量方法与明确“体积”这一概念的含义这两件事是密不可分的。阿基米德思考出测量皇冠体积的方法之前,“体积”这一概念也一直是模糊不清的。

这也说明了“皇冠体积几何”这一问题被提出时其实并不拥有明确的含义。而在阿基米德开辟出道路之后,诸如此类求各种物体体积的问题才像测量重量一样拥有了明确含义。当然被子又要另当别论。问与答之螺旋

确实如你所言,并不是所有问题都会遇上问题悖论。但我想那些需要思考的问题,恐怕还是逃脱不开这一悖论的。

思考就是要寻找出事物间存在的、以往从未曾察觉到的、全新的联系。就像是皇冠体积与浴缸里的水之间的联系一样。正是这个全新的联系赋予了“皇冠体积”这一问题以意义。因此,只有在找到答案之后,问题才会显现出真正的形态。

思考问题,就是质疑问题本身。研究问题本身与寻找问题答案这两条线索缠绕成螺旋状。越接近答案,相应的也就越接近问题本质,也就更加接近答案。如此不断前进。

与其说问题的悖论是让我们动弹不得的咒语,不如说正是它在不断推动我们的思路前进。问题的诞生

问题是如何诞生的呢?

咦,你问我为什么要问这种问题?

哈哈,这确实是个问题。February 23

我已经不记得第一次仰望夜空,第一次看到星光时的情景了。那时的夜空与星光到底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想必那时的我不会认为星星像苹果、桌子一样是某种物体,那时的星星对我来说只是光,也说不定是夜空上坑坑洼洼的小洞。

糟了,这些话似乎有些突然。其实我试着回忆夜晚的星空,是为了寻找问题诞生的现场。行星问题

人类观测天体时,星星就漫步于夜空中,虽然中途会伴随着晨曦掩去身影,但第二天晚上,同样的星星又会照旧出现于夜空。人类就是基于这一认知来追踪同一颗星星的轨迹。此时星星在人们眼中已成为了某种物体,它们即使会沉入地平线下,但并不会消失。

在我看来,将每一点星光都作为一个个体,兢兢业业地追寻其轨迹这份努力实在是不可小觑。这份努力让我们知道了夜空的星星是在做圆周运动,也知道了其中有一颗星并不移动。那颗星就是所有做圆周运动的星星的中心——北极星。

话说,还有一些星星的运动轨迹与众不同。它们向东行进,穿梭于星座之间,还会定期向西移动。于是这些星星被命名为“惑星(行星)”。困惑之星。其英语“planet”一词,其实就来源于希腊语中的“流浪之人”。也就是说,从前观测宇宙的人们认为这些星星是在“流浪彷徨”,觉得十分不可思议,于是对其成因产生了疑问。换句话说,问题就诞生了。问题背景

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后,问题诞生了。原来如此。原来问题要花费大量时间去酝酿,而不是一朝一夕。我亲爱的读者,即使只是你在某个意外的瞬间不经意地想出的问题,其实也是历经了长时间酝酿所成。

上文的例子中,行星为什么作为“流浪彷徨之星”被列入研究对象了呢?是因为人们认为“大部分星星在做圆周运动”。问题诞生自行星的“与众不同”上,那么问题诞生的前提其实就是找到一般规律,也因此耗费了漫长的时间。

举个例子。假设你回到了有一段时间没有居住的房间中,某种异样感让你觉得似乎有人进来过。虽然这个疑问诞生于进入房间的瞬间,但它之所以成为问题,正是因为你在这个房间中生活起居过一段时间。若是进入完全没进去过的某个房间的话,无论房间如何都可能是其原本的状态,完全不构成问题。

打破常态的前提是要先有一个常态。

因此,即便是同样一个问题,问题的含义也会根据问题的背景而变化。举个例子。“为什么世上存在男性与女性呢?”

这个问题或许来自一名失恋的基督徒。那么问题的含义就是:人类为世上存在两性而痛苦不堪,上帝啊,您为何要造出男性与女性两种性别呢?

或许来自一位发现无性繁殖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生物学家。那么问题的含义就变成:明明有性生殖如此耗费时间和精力,到底人类为什么要有两种性别呢?

不然,或许来自一个懵懵懂懂地闯入男女混浴浴场的人。那么问题的含义……呃,自然会有对应的含义。

反过来,若没有任何问题背景,只是试着造些疑问句。那么这些根本不能被称之为问题。假如某个人心不在焉地嘟囔“天为什么是蓝的”,若想证明这是一个有意义的真正的问题,那么就必须证明问题背后拥有丰富翔实的问题背景。

都怪这,我明明经常提出一些深远的问题,却被骂笨蛋。没有疑问的世界

假如世上存在一个能够全盘接受一切事物的人,那么对于这个人来说就不存在任何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都想说“世上本无任何问题”了。但这句话实在经不起推敲,过会儿必须重新修改一下咯。February 24

只要我们不去认为行星特殊,那不就是理所应当的嘛。只要国王不去质疑工匠交出的皇冠,那么问题也不会从中诞生。至于这个物体的体积是否与那个相等这样的问题,我们只要笼统地说“这就是这,那就是那”也就不再成为问题。体重计也是,只要我们不与他人攀比,无论胖瘦都悦纳自己,那么或许就再也不会纠结于体重了吧。

我亲爱的读者,你说介意体重其实也有健康上原因?

这样啊。

但即便是疾病,只要全盘接受就也不再是问题。假如世上所有人天生患有糖尿病,那么即使人类寿命比如今短暂也是很正常的,根本谈不上什么“短命”。

但我们必须慎重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何谓理所当然地接纳所有事物。若一切事物都是天经地义的话,世上便再也不存在打破常规这种行为,因为这本就是一个没有条条框框的世界。任何规则都有例外,但没有规则何谈例外,理所当然地接受一切事物只意味着抛弃秩序与规律。虽然我倒是有点憧憬这种状态。

假如看到划过夜空的星星时,只笼统地将之视为光芒,那样就不会存在“惑星(行星)”之类的概念了。为什么某些星星成为了“惑星”呢?正是因为人类试图观察星星转动的规律,从而发现大多数星星在做圆周运动,而这些不走寻常路的星星的行为却无法被归入已知的规律。于是人类踏上了继续探求其规律之征程。

问题的诞生与规律有关。常规被打破时产生了问题,而人类为了修补常规解决问题。人类虽生活于不完美的规则中,却永远无法停止追寻规则的脚步。也因此,问题源源不断地出现于我们眼前。February 25学得越多,问题越多

掌握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技术虽然也是学习的意义之一,但并不是学习的本质。亲爱的读者们,我们孜孜不倦地从书籍与课堂中汲取知识,学习人类至今发现的各种规律与道理。随着不断地学习,我们了解了各种规则。也因此逐渐看到了以往看不清看不到的“违反常规”之事物。也就是说,学得越多,能够发现的问题越多。

学习了规则,就必须把目光投向违反常规的事物。学会了将自己置于某个条框中,也就必须掌握让自己挣脱这个条框束缚的能力。

实际生活中,越是专家越能提出深刻尖锐的问题也就是这个道理。

沿用上文例子。若想要问出“人类的生殖方式为什么是有性生殖”这样的问题,就必须以一定深度的知识与理论为基础。而像是“星光为何没有填满夜空、夜空为何黑暗”这样的问题,寻常人也是不会想到的。夜空为何黑暗?

那么让我来稍微聊一聊“夜空为何黑暗”这个问题吧。

我的讲述可能略为凌乱,亲爱的读者们,放轻松看就好。

首先希望你们知道三个前提:(1)这个问题提出于十九世纪,当时人们认为宇宙无边无际。(2)光强随距离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例关系(咦,别一脸嫌弃啦,放轻松听我讲)。(3)假设星星均匀分布于宇宙中,又因为球面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所以球面上分布的星星的数目也就理所当然地与距离(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最后综合这三点,增加与衰减相抵消,结论就是无论远近,星星传递的光线量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近处的星星虽光线较强但数量少,而远处的星星虽光线较弱但胜在数量多,所以最后是一样的。

这样一来,从遥远的宇宙深处传递来的光线与近处相同,再假设宇宙无边无际,那么夜空理应被星光填满。然而夜空却是一片黑暗。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所以宇宙是有边界的!”呃,这种回答很久以前说说还可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