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欢迎的北大通选课:我们的迷信从哪里来——“民俗研究”课(节选)[精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8 14:41:44

点击下载

作者:王娟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最受欢迎的北大通选课:我们的迷信从哪里来——“民俗研究”课(节选)[精品]

最受欢迎的北大通选课:我们的迷信从哪里来——“民俗研究”课(节选)[精品]试读:

写在前面

北京大学每年都会给全校本科生们开设数百门通选课,无论是人文社科还是自然科学,乃至书画、音乐、艺术领域都有涉及,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其中,有些课程的火爆程度严重超出了想象——“世界电影史”这门课定员200人,选课的人数超过了400人,下午1点上课,要是在12点半之后才走到教室,那就必须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寻觅宝贵的座位了,此情此景中,坐在地上的、窗台上的、暖气片上的同学大为常见。你如果认为,这样的座无虚席大多出自电影本身拥有的强大群众基础,那就“TOO YOUNG TOO森破”了,同样的情景照样出现在“地震概论”课堂上。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地震概论”,这样一门似乎朴实无华、枯燥乏味的课程,照样拥有大批拥趸。从最初开设一个班,到后来的两个班,甚至到了三个班同时授课,“地震概论”课的规模不断扩大。

是不是跟我一样,很想说“哇哦”?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是各位授课老师魅力的感召。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感受这些课程的魅力,我们精选了一批备受北大学子追捧的课程,然后再将其中的精华萃取出来汇集于此,最终形成了您看到的“最受欢迎的北京大学通选课”系列电子图书。这个系列中所有的内容均出自课程授课教师之手。为了保证大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领略到课程精髓,我们只是选择了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并没有进行整体的呈现。

希望大家能喜欢我们奉上的“一小斑”,当然,更衷心期待您能因此进一步窥到“全豹”。(本系列所有课程教材均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知识沉淀下来,终将成为智慧。

在这条路上,希望我们的小书能跟您一起走得更远更远。

关于本课

“民俗学”是一门关于传统民俗学是一门关于传统文化及其生活方式的学问,是关于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各种生活现象的学问。尽管大家并不一定能意识到现实生活对我们的意义有多大;人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有多么重要;人们在日常交流中的“表演”对文化的传播和保存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但是,人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饮一啄都可以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而且其中还包含和传达着重要的文化信息。

举个例子:世界各地的女孩都玩“跳房子”的游戏,而且“房子”差不多都一样,是谁先创造了这个“房子”?这个游戏是怎样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世界各地的孩子都玩“捉迷藏”的游戏,而且规则相似,难道捉迷藏的游戏也有着共同的源头吗?——从现象入手,讨论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这就是民俗学课堂中最常见的模式。这些“文化内涵”隐藏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民间传说里,它们是整个民族文化的基础,影响着无数人的理念和思维。一个国家的文化建设和相关政策方针的制定都应该认真研究并尊重本民族的习惯与思维方式,盲目地“现代化”和“移风易俗”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本书作者王娟老师在北大开设的民俗学课程,课堂场场爆满,广受学生的好评。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王娟老师生动的讲解和独到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也来自这门学科本身的魅力。这本小书所讨论的“我们的迷信从哪里来”是民俗学研究中的一个小小问题——“迷信”属于风俗民俗学的范畴,虽然迷信的表象五花八门,可内里却有几种固定的思路与表达方式,也就是说,有自己的“套路”。

一起来感受吧。

正文

巫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一种途径。巫术分为广义的巫术和狭义的巫术。广义的巫术指的是人类面对人力不能及的问题和困难时的一种本能的反应和应对手段。但是,从理论的角度讲,巫术范畴中所谓的本能的反应和应对手段应该是非科学的、非宗教的,完全依赖于一种随意的、任意的联想。例如,将乌鸦的出现与死亡和灾祸联系在一起,但是这种随意的联想对特定的人群来说是具有前逻辑关系的,或者说是具有因果关系的。人们并不是无缘无故地将乌鸦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其中也有其知识背景和道理所在。一般来讲,巫术的出现有一个前提,即人们只有在知识不能完全控制处境及机会时才会使用,而在人类力所能及的工作和活动中,巫术则不存在。例如,在播种和收获的时间问题上,只能有科学,不能有巫术。狭义的巫术特指在巫术思想指导下的具有具体指向的、由专职巫师主持的带有仪式性的过程和行为,例如招魂巫术、求子巫术、祈雨巫术等等。

我们将重点介绍广义的巫术,也就是迷信。

1.什么是迷信

所谓迷信是对在某种条件、征兆、原因下所产生的一系列结果或后果的传统表示法。但是,这里所谓的条件、征兆和原因与其结果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乌鸦当头过,无灾必有祸。”乌鸦是一种条件或者征兆,如果看见乌鸦从头顶飞过的话(条件),那么人们一定会遇到灾难,或者会大祸临头(结果)。在一般情况下,尽管上述的条件与结果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纯粹是一种假想;但是在某种条件、场合或环境中,人们宁肯相信它们之间具有某种因果关系。很多人对乌鸦都具有一种本能的厌恶和反感。巫术是建立在联想之上而以人类的智慧为基础的一种能力,但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同样也是以人类的愚钝为基础的一种能力。人早在低级智力状态就学会了在思想中把那些他发现的彼此间的实际联系的事物结合起来,但是以后他就曲解了这种联系,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联想当然是以实际上的同样联系为前提的。以此为指导,他就力求用这种方法来发现、预言和引出事变,而这种方法,正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种,具有纯粹幻想的性质。

2.迷信的表述方式

1) (如果)A的话,那么就会B,(除非C)

这是一种比较完整的表述方式,其中包括了迷信的条件、结果以及禳解的方法和途径。这种结构类型的迷信比较有利于我们的研究,便于我们发现和分析迷信的起源以及与之相关的思想和观念。

例如,在一些地区,民间认为天上的星星与凡间的人类是一一对应的,因而有“天上一个星,地上一口丁”和“地上一个人,天上一颗星”的说法。如果看到流星划过夜空,那就意味着有人将要死亡或者说要有死亡之祸。因此,看到流星是不吉利的。但是,对此民间有禳解的办法。《酉阳杂俎》记载:“俗不欲看天狱星。有流星入,当被(披)发坐哭之。候星却出,灾方弭。”还有一些地区用唾祝和射箭的方式禳解,例如《帝京景物略》中有“见流火则啐之,曰‘贼星’”的记载。2) 不能……,因为……

这种迷信属于结构不完整的巫术。只给出了不能做的事情及其原因,但是没有交代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也没有提供禳解的办法。例如,民间对晾晒衣物有很多讲究,根据《帝京景物略》的记载:“夜不以小儿女衣置星月下,曰‘女怕花星照,儿怕贼星照’。”晚上的时候不能将小儿的衣物搭在外面,因为担心会被花星和贼星照到。花星和贼星分别对女孩和男孩不利,但是怎么不利,没有交代,也没有禳解的办法。又例如,《海州民俗志》中记载说:“年初一全天的洗脸水及一切脏水只许聚在桶内,待初二时倒掉;初一不准向地上泼水,更不准人站着把水向远处泼,泼水怕浇了太岁头。”3) ……忌……

相对于上述两种表述方式的迷信来说,这种迷信的结构类型最不完整,只交待了禁忌,没有提供原因和禳解的办法。例如,民间认为,做梦“忌梦松柏”、“忌梦帷帐”、“忌梦落井中”、“忌梦桑树”、“忌梦手帕掩面”等等。据胡朴安《中国风俗·云南》上卷的记载:宣威禁忌,以立秋为最大。是日农家禁止家人在田间行走,否则秋收必不佳。略识字之人,多用红纸一条,书“今日立秋,百病俱休”八字,贴之壁上。至妇媪之辈,则以红布剪为葫芦形,缝于儿童后裙之上,用以祛疾也。我们有的时候只能推测这些巫术的原因,但是如何禳解却不得而知。不给出禳解,不得禳解,或者不须禳解,又从一个侧面体现出禁忌的权威,面对禁忌人们更倾向于盲从。

迷信是文化的产物,与特定文化中的价值观、宇宙观、哲学和信仰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黑色为凶色,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家里死人以后,人们才使用黑色。所以,乌鸦的颜色令人厌恶。另外,乌鸦的饮食习惯——吃腐食,也给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而且乌鸦还常出现在坟地的周围也使人有所忌讳。几种因素加在一起,形成了视乌鸦为不祥之兆的观念。而喜鹊,无论是其名还是其声,都让人感到很愉快。由厌恶某人或某事,发展到把被厌恶的事情被当做是一种灾难或即将发生的不祥之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迷信行为的产生与人类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这则迷信中,左眼和右眼的跳动是先决条件,而结果却大相径庭。左眼的跳动能给人们带来幸运和吉祥,右眼却是灾难的前兆。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人们对“左”和“右”的理解是建立在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把世界万物分为阴阳两类: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南为阳,北为阴;左为阳,右为阴;生为阳,死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等等。阳虽然与阴共同构成了这个世界,但从总体来讲,阳往往与光明和生命联系在一起,阴则往往与黑暗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由此便形成了“左为上,右为下”的观念,左眼跳理所当然地就成为吉兆,右眼也就成为凶兆。因此,迷信观念和行为的产生与宗教信仰也密切相关。

语言在某种情况下也是迷信行为和思想产生的土壤。一方面,语言中同音、谐音的现象造成了许多语言禁忌,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诸如各种节日、仪式和不同的职业活动中。例如,渔民在打鱼时,忌讳说“完、翻、沉”等词汇,即使是同音字也不许说。因为人们相信,说出了这些词汇就可能会招来翻船、沉船的后果。另一方面,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语言同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具有力量效应,有时还具有一种魔力,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愿望,或者对付敌人,或者帮助朋友。因此,作为巫术行为或仪式的一部分,在民间有许多咒语、谶语等。这些都是基于传统的对语言力量的崇拜。

在人的一生当中,从出生开始,一直到死亡,无论是他的婴儿时期,儿童时代,婚姻、家庭、社会交往、政治经济活动、旅行、生产,还是饮食起居、生儿育女,都充满着浓郁的迷信色彩。例如,数字8在当代中国社会中,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热点。人们喜欢尾数为8字的电话号码,汽车牌照,楼号、房号等等,甚至不惜重金认购尾数为8、88、168等数字的各种标号。商店里的商品喜欢以带8的数字来标价,就连一些罪犯进行犯罪活动,也常常选择带8的月份和日期。所有这一切,仅仅只是因为数字8在发音中与“发”相近。

当然,人们喜欢“八”还有另外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在人们的生活中,以“八”言事和聚人的情况俯拾皆是,如八才子、八师、八伯、八士、八俊、八大山人、八宝、八方呼应、八卦、八字、八面玲珑、八拜之交、八面威风等等。中国人对数字有着特殊的感情,例如,三为多、六为顺、九为极数等。在中国人的感情中,八是一个非常安全、平稳、温和的数字,可进可退,就像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东西南北,上下左右都可以找到出路。在各种重大事件面前,极易做出选择。俗话说,“四平八稳”,其中的八稳就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八的认识。在当代社会中,数字8又发展成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因为只有某些人才具有购买和使用此数字的能力。

我们只举出了文化中造成迷信思想和行为的一些方面,实际上,文化中的许多因素都可能是迷信的发源地,例如社会等级观念、政治因素、经验等等。总而言之,迷信是一种文化的产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