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光影(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8 16:13:06

点击下载

作者:陈永省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岁月光影

岁月光影试读:

自序

岁月无声去,光阴似箭飞。我这个河南南阳人,童年时代在战乱和饥饿中渡过。青少年时期,沐浴着新中国的春风,也经历了艰难求学的岁月。大学毕业分配来到了信阳,在工厂、市政府、市委都工作过,一晃将近50年过去了。在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兼局长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8年,其间,兼任信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0年。有人说,我是全国文化局长局龄之最,因为无法考究,谁知是真是假?

在位时间长,做的工作也就较多:曾连续担任信阳一至十届茶叶节开幕式、新闻宣传和文艺活动总指挥;1985年起,连办四届“信阳映山红文化艺术节”,开全国办节之先河;十年磨练,十年升华,把原是撂地摊、赶场露天表演的信阳歌舞,推向国家级舞台并获大奖;带表演团体参加过世界旅游日中国会场开幕式;举办“信阳形象评选大赛”、“书法、美术、摄影”评展、“青少年器乐大赛”、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舞台艺术表演赛、“庆七一·迎香港回归”歌手赛、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文艺专场活动、庆祝建国50周年舞台展演赛等品类繁多的文化活动;组织代表队参加中国鄂豫皖根据地革命歌曲大奖赛;组织信阳十佳民歌手评选大赛;组织信阳民歌精选——《茶妹子》磁带制作、发行活动;组织信阳民间歌舞电视专题片的实景拍摄;从全市范围内选25名青少年,送武汉音乐学院委托培训,以充实文化的后备人才;组织戏剧、曲艺创作汇演;多次带队参加国家和本省、外省市举办的艺术节、曲艺节、戏剧大赛等。踏遍祖国名山大川,足迹欧洲及东南亚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本人在位曾被信阳市政府极其少有的荣记“二等功”;曾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赴京出席全国文化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受到过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待遇。《中国文化报》2001年1月23日曾对本人工作事迹做过专题报道。

我今年70岁了,虽说职低位卑,但就本人而言,既平平凡凡、兢兢业业地耕耘过,也风风火火、标新立异地开拓过;既有过清风徐徐、水波不兴的洒脱,也有过波澜壮阔、汹涌澎湃的恢弘。为了给自己、给同行、给后人留个念想;也因为干文化,多年来积累了成堆成摞的照片,想弄个载体把它发表展示出去,或许对人类是个贡献;这辈子,父母的慈爱永难报答,同时自己在人生旅途上,还遇见过许多亲友恩人。时光不能倒流,回忆却能永驻,仅以此书纪念他(她)们的恩德!也但愿本人的倾心所献,与当代读者和后人能够共勉!陈永省2012年12月 第一章青少年时代一、饥饿荒乱的童年

1942年夏,河南已连续15个月的大旱,接着又闹蝗灾,中原全境几乎“无县不灾、无灾不重”,加上日本鬼子的蹂躏,灾荒凶狠,强盗更狠,可怜300万父老乡亲活活惨死。这一年,我出生在南阳唐河县毕店乡臧庄村。本来就清贫的家,我的上面已有两个哥哥。三个孩子要养,父母是难上加难。我在襁褓中被父母和哥哥们抱着逃难。听人们讲:村西简易的公路上,逃荒的人成群结队,挑担的、背包提篮的、携儿带女的、牵牲口的,男女老少混在一起,向远处山里跑,向外地跑,有的是没目标地跑。

从我记事起,每天常常是两顿饭,大约是现在上午的九到十点一顿,下午四至五点一顿。吃的哪叫饭呀!不少时候,是树叶或野菜。有种野菜土名叫“刺角芽”,天哪,吃到肚子里不消化,拉不出来,憋得我们哇哇直叫!母亲用纺棉花的线纤子给哥几个往外拨粪,痛死人了!

穿的呢,小孩子夏天就是光身子,从上到下没一根线;冬天,捡我哥穿过的破袍子,没有内衣,我们那儿叫涮袄筒。有一年,村前的水塘里结了很厚的冰,我和小伙伴们在冰上溜着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冰窟窿里,大人把我从水里捞出来,回家挨了一顿打。没有衣服换,妈妈哭了,先把我搂在怀里暖,然后按在了被窝里。

日本投降后,接着是国共两党的战争。飞机低空扫射,很远就可以看到大炮响一声后,就在另外一个地方,有一股浓烟携带灰尘腾起。老百姓几乎天天都躲灾,跑反。麦田里、棉花棵里、高粱地里到处藏。近门的五爷被炸弹皮在腰里炸了一个洞;邻居家的一个表姐被炸瞎了一只眼……世道一乱,土匪横行,盗贼四起。半夜里,可以听到外边“喊场子”里叫:要某某家某某人,必须在几天内或送钱或送物到什么地方,如不送就烧你的房子,杀你的人。听后叫人毛骨悚然。

1947年秋,我老父亲和平时一样,农闲时,常给唐河源潭镇卷烟厂当“脚夫”,给外地送烟。这天,又弄了一担卷烟,还买了两匹土布放在家中,准备第二天起五更按烟厂老板吩咐送到湖北王和店去。谁知半夜时分,来了几个蒙面土匪,不论分说,砸开我家的门,有个大汉窜到里间,用一杆长枪对准我父亲的头低声吼叫:“不许动,动了打死你!”另几个迅速将卷烟和布匹抢劫一空……那些年,打仗的、抓壮丁的、拉杆子起队伍的、绑票的、抢劫的、饥饿的、害病的……到处杀人放火,民不聊生!童年,我是在饥饿的呼号声中和慌乱的枪炮声中,恶梦般的度过。二、永生难报父母恩

我的父亲陈居廷,生于1908年农历4月16日,卒于1976年农历9月11日,享年68岁。说到爹,得先说说我奶奶王氏,她是个宽厚仁慈有远见的人。1927年开春,我的家乡方圆百里瘟疫大流行,死了不少人。我大姑家当时在我们村南边三四里地的水湖流村住,不幸姑姑也染上了瘟疫,奶奶去照料她。当时缺医少药,这种病又传染性极强,强健的奶奶也不能幸免,四月底就卧床不起了。

眼看着就过端午节了,五月初三天不明,我奶就让我姑父鞠九增去通知自己的两个儿子——我伯居义,我父亲居廷,绑个担架,把她抬回臧庄老家去。早饭后,伯和爹刚把母亲抬出水湖流村,奶奶已感到自己不行了,就对两个儿子说:“妈不行了,我心里有两件事交待您:人哪,一定要看得远些,后代能上学读书的,再苦也要好好供供,别像你俩这样没成色;再一个是‘打虎还得亲兄弟’,您们要搁合好,以后不管谁家有个三长两短,另一个就是再作难,也得把孩子们都养大。”

说到这儿,奶奶便归天了。五年后,伯父居义也病故了。爹遵照母亲的遗训,尽一切力量照顾当时年龄尚小的我伯家大哥永聘,小哥永海,使他们长大成人。

在家中教育子女,在社会上,爹因为有善心和责任心,称得上是个“开明人”.仗着个子高,有力气,肯吃亏,能吃苦,四外庄儿过得着的有个啥“闲事儿”,都愿意找他去评评理,“说公了了事儿”,人缘好。爹农忙在家种地,农闲就去“担脚”,或在镇上做个撂地摊卖针头线脑的小生意。因家乡处于豫鄂两省交界处,常把唐河的纸烟、土布,挑到湖北去换木炭、大米到镇上出售,可说是一付担子在肩头,坎坷路上血汗流!挑担者十人八人爱结帮,每每总是要我父亲当领头的。日久天长,就成了“扁担头”.这个差事不容易,黑更半夜啥时候走,从哪条道走能躲土匪,都得心中有数。要真的碰上红胡子地头蛇恶霸,你还得有胆有识,敢于周旋,善于周旋,千方百计把损失降到最小。父亲当这个“头”,可是尽职尽责。无论冬夏,常常是带领大伙在河边芭茅滩里、树林里过夜。风霜雨露,冒寒历暑,五十多岁便患上了严重的气管炎症,一到冬天彻夜喘咳不止,死去活来,受尽大罪。

听大哥讲:1943年,大年三十上午,天下着鹅毛大雪,爹从一百二十多里的桐柏县城,担一挑子木炭,一瘸一拐地回家。到屋一看,爹的左脚大拇指头指甲盖被碰磨掉了,鲜血直流,妈和俩哥当时都抱头痛哭。爹还说:“哭啥哩,冻僵了,也不咋疼。”

爹不识字,但他那“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根深蒂固。他看大哥和我读书都开点窍,十分高兴地说:“我和你妈再苦再累也供你俩,你自己得卖劲!”在爹的支持和鼓励下,我暗下决心:发奋读书,只有上学,才能突破逆境,冲出现实的愁城!

我工作以后,当时的工资是每月42.5元钱,我月月抽出10元钱寄回去孝敬父母。由于老人平时节约惯了,也花不了多少钱,那一年年底,父亲又是捎信又是来信不让我再寄钱回去,叫我攒几个钱留着娶媳妇用。

我父亲坐汽车晕车,想儿孙了,就来趟信阳,可是晕车使他呕吐的脸色苍白。来一回不容易,我劝他就多住一段,开始也说“好”,过上两三天就急了,说:“城里人有文化,各有各的能耐,咱农村人有地种有收成,也有咱的兴趣,进城来光吃不干着急。”说走就走,你拦他,他说“再住下去会害病的”.

爹临近老年,按常理应该和我母亲彼此搀扶,相互依偎,但因为我母亲来帮我照管孩子,只留他一人在家生活数年,饥一顿饱一顿的,他又不善做饭,生不生熟不熟的吃饭过日子,最后得个胃出血病逝在医院。我至今每每想起就心中发酸,内疚,忍不住一阵沉痛……人们都说父爱如山,的确,爹虽然没有那么细腻,但父亲的道德观、正义感、博大坦诚的心胸,待人宽厚、与人为善劳动者的厚重,影响我一生。

我母亲姓赵,比我爹小两岁,生于1910年农历7月19日,卒于1999年农历4月25日,农村算法,享年90岁。在母亲这一代农村同龄人中,属于无病而终,高寿仙逝。但我妈离世的现实,我实在难以接受。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妈的音容犹在,气息尚存。我常思念母亲,梦见母亲!

母亲是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对儿孙的爱,点点滴滴、绵绵长长。

从我记事起,妈晚上从没有按时休息过,纺花的、织布的、做鞋的、缝补的、这摸摸、那盖盖,瞌睡得坚持不了啦才去睡。早晨又很早起来,磨面的、碾米的、洗衣的、打扫院落的、薅草拔菜的、喂猪喂鸡的、烧火做饭的……一天到晚拾拾掇掇,琐琐碎碎,不停地忙碌着。

儿女们长大了,母亲也头发苍白,满脸皱纹,步履蹒跚。该是享一点清福的时候了,可她还要为儿女们守护门户,打理家务,抚养儿女们的儿女。

母亲先后抚养过大哥二哥的孩子们。

我的两个孩子从出生到上幼儿园,都是母亲护理的。儿女不会走的时候,她要抱着、背着;儿女会走了,她又要追着、撵着。吃喝拉撒睡的事全在母亲的手中,不仅如此,还要见缝插针,挤时间为我们做饭。每天下班回家,我们总能吃到热乎乎的,香喷喷的饭菜。

我们当小孩的时候,由于家穷姊妹多,偶尔有点好吃的,母亲就笑呵呵地坐在一旁看着我们吃,而她自己却不动筷子。

我刚刚上学时,因为卫生条件差,我的背爱发痒,回家后经常让母亲给我挠。妈的手在我的背上游移着,手掌很粗糙,母亲笑说,人老了手也老了。母爱的味道,童年依偎在母亲身边撒娇的味道,实在是太甜美了!

我1962年考上大学,家里人都很高兴,但为了筹集学费,个个都发愁。当时,母亲很坚定:“孩子考上学是有本事,砸锅卖铁也得上。”父亲和哥哥们借完东家借西家,硬是凑齐了学费。

我工作以后,自1971年至1999年的28年间,我母亲基本上都在我这儿。俗话说:“孝田头,锅有谷;孝父母,自有福。”我爱人杜惠英尊敬孝顺母亲,母亲体谅关照媳妇,婆媳间相知相依,家庭过得康宁美满。

我妈老来耳朵不好,看电视,那些冗长拖沓的情节,她搞不明白;风云变换的国际新闻,也与她无关;咿咿呀呀的歌曲,欢腾跳跃的体育节目,她也不感兴趣。她想看地方戏曲节目,却也找不到。有时闲下来,感到有些无聊,城市里没啥亲属,我只要在家,妈看有空儿,就来给我说话。有时回老家看到听到的事和我们姊妹的情况,是母亲永远的话题。谁家的孩子在外打工谈对象了,谁家的媳妇不赡养老人了,谁家又准备盖新房了,家长里短,风土人情,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还翻捡出我们兄妹几个小时候的趣事糗事。有时说着说着就又说到她曾经说过的事。我一概耐心地倾听,听过没听过的,我都当第一次听,还不时地插上几句话。妈老了,喜欢子女多陪陪她,给她叙叙家常。

因为我的工作忙,也常常出差,一旦我没有按时回来,妈总是拄个拐杖站在家属院大门口孤寂地依门眺望。直到现在,我每每想起站在风中的白发老娘,时时盼儿平安,望儿归来的情景,都禁不住要潸然泪下!

母爱是伟大而无私的,有了母亲默默无闻和琐琐细细地奉献,才有了我们的成功。母亲的馨香、母亲的忙碌、母亲的叮嘱、母亲的牵挂、母亲的柔情,母亲藏匿的无数艰辛与痛苦,铺就了我们这个社会大厦的基石。

马克思说过:“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三、从小学到大学

1950年我八岁,开始在邻村老鞠庄上初级小学。那时的学校十分简陋,泥巴糊的土桌子土凳子,四个年级坐在三间草屋里,全校就只有一个老师。一个年级算一班,老师教了这班教那班,不被教的就自习。我入学不长就加入了少先队,加入少先队不长就当上了全乡少先队大队长。穷人的孩子难得上学,在学校我守纪律,学习好。有一年,老师给的评语就四个字:“品学兼优”.1954年,我考入乡政府所在地的毕店完小。两年后的1956年,考入新开办的唐河七中,我是该校的首届学生,在这儿入了团,当上了团的宣传委员。1957年,有的老师被打成右派,挨批斗,干最脏最累的活。我们当小孩的不理解:那么好的老师,咋忽然就变成了坏人呢?1958年,全班同学被派往泌阳河去捞铁沙,说是为了全民大办钢铁。1959年,我考入全县重点中学——唐河高中。当过班长,团支部书记,校团委副书记。高中阶段,正赶着全国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短缺,常常挨饿。有的同学,因吃东西不当,造成肠堵塞而死。社会上,不少人面黄肌瘦,浑身浮肿,荒野饿殍,百姓苦不堪言。国家采取措施,制订“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原来每年全国大学招生150万人,调整后的1962年,全国只招生15万人。招生人数占当年高中应届毕业生比例为3.8﹪,很多高校下马,未下马者大幅减员。

我高中毕业这一年,面临的境况个人心知肚明。思绪万千,最后给自己定的方针是:加倍努力学习,考不上永不遗憾,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我都无愧!

高考毕,我回农村老家,日出而做,日暮而息,认为自己这辈子当农民是注定了。有一天,正在地里干活,村上有人喊叫我回家,说我高中的老师找我。我慌忙进屋,看是学校教导处的杨永德老师来了,他一边递给我个落款为郑州大学的信封,一边说:“祝贺您!你被郑大本科录取了。”我掩饰不住激动,边流眼泪一蹦大高狂叫:“天哪!我考上啦!我考上啦!”

人常说,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我真正享受了“金榜题名”的兴奋。

1962年9月1日,到郑大政治系报到。在校每月享受十三元五角的助学金,正好是伙食补助费。平时生活小花销靠大哥永禹每月寄来的六元钱支撑。哥只是个中专毕业的办事员,月薪微薄。当时大嫂没工作,他孩子又多,且我家中还有父母姊妹,我深知自己必须节衣缩食。除学习用的笔墨纸书籍,生活用的牙具、毛巾等,尽量不买东西。郑大文科那时在北院,坐6路公交车去市中心需要6分钱,我从来就没坐过;晚自习下课,肚子饿得咕咕响,墙外大街上有卖红薯的,我从来没去买过;假期,能不回家就不回,这可以节约几个路费钱……在大学里,组织安排我们集体下农村当过“四清”工作队员,参加过军训,我入了党,担任过班里团支部书记,系团总支宣传委员。

1966年5月,我们毕业考试已经结束,面临上至国家直属部委,下至对全国十一个省(市)进行分配时,中央突然下了“五·一六通知”,指令所有学校停课,就地开展文化大革命。从“破四旧,立四新”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新口号层出不穷。有学生造反,在校部抄出了对我们毕业生的分配方案。在这个方案里,我被分配到中央外交部。造反者说:“陈永省能分到中央去,说明他就是个修正主义的苗子。”辩论、游行、文斗、武斗、大批判、大联合、反击右倾翻案风……,直到1967年底,才允许我们离校。造反派当家,他们把合适的位置挑挑自己占着,原分配方案无效,我又被派往当时经济落后,无人愿来的信阳。

自此,我就把根扎在了大别山下,淮河岸边,直至如今。四、与杜惠英相伴一生

1965年9月1日,是大学招收新生报到的日子,在我们政治系一年级,又添了几十个男女学友。有一天,系团总支书记王京保老师叫我到他办公室。我一进门,发现我们学生常议论的年轻美女林皖芬老师,还有一个新来的一年级新生女同学都在场。王京保老师讲:“这个女同学是新来的,名字叫杜惠英。林老师、陈永省、杜惠英你们三人负责我们系团总支的整个宣传工作。以林老师为首,你们两个要做好配合。陈永省已经是四年级临毕业的老宣传了,要搞好传、帮、带……”

共青团的宣传工作,就是创造政治气氛,引导青年人绽放青春,燃烧活力,包括开展文体活动、出板报、写标语、搞竞赛,本系内外环境布置等。学校的评比检查是家常饭,经常有。上面有任务,我们有想法,就向系里各年级各班团支部或有关人员进行安排、部署实施。无疑,由于经常需要碰头商议,我和杜惠英的接触就很多。

初步相识杜惠英,第一印象是她端庄、稳重、诚恳、对人有礼貌。时间长了,知道她家是黄河北淇县人,年龄比我小一岁,安阳一师毕业后,回本县本乡小学教书。上大学是组织安排深造,从教师岗位上参加统考后录取的。她每月还发三十几元工资,带薪上学。在家中是独生女,父亲早逝,她由奶奶和母亲艰难养大。

我和杜惠英随着接触的增多,感情逐步加深。因为文化大革命,我们毕业顺延一年多才离校。前后两年多的相处,已使我们难舍难分。

1967年底,我到信阳工作后,惠英先后到兰考县、西平县学农;到五十四军黄河边原阳军恳田开荒学军……,我们离情依依,彼此思念。

1970年底,我工作单位的领导,安排我到豫北滑县做一个同志的入党调查,交待我顺便去看看杜惠英。惠英她们当时锻炼的学生都是连、排编制,排以上干部由军人担任。惠英是副排长,连队党支部委员。其间,她是出席五十四军先进代表大会的英模人物,上过报纸,戴过大红花,是连队树立的标兵。我去看望惠英,受到了军训营王教导员及连长、指导员等人的热情接待。

这时,我已28岁,惠英27岁。我到连队的第二天,学生们都到黄河滩忙庄稼活去了,王教导员给我说:“你和杜惠英都快30岁了,既然来了,你们考虑是否可以就此结婚吧?”说实在话,王教导员真是说到了我们心坎里。但我是来出差搞外调,毫无准备呀!晚上,惠英收工回来,我俩仔细商议后,决定回淇县她老家办结婚典礼。待把意见给教导员一讲,立即得到了他的批准。我给自己的工作单位拍电报请假后,俺俩就离开原阳回到了她的家。家中的老奶奶和母亲盼见娇生女,早已望眼欲穿,一听说是来家办婚事,更是喜不自禁。

结婚没新衣裳,惠英拿钱到新乡买了一套兰棉布服和新布鞋;铺的盖的都是家中的老粗布,大婶大娘们帮助做做;那里的喜宴就是大锅熬,各自盛各自吃。菜是前院叫爷爷的自己种的。1971年农历正月初三,我和惠英到她家的西岗乡政府登记,当天炖上大锅菜待客,给老人叩头,互相对拜,就算结婚了。

1971年末,惠英临近分配。郑州大学要留她,家中只有两个高龄老人需要照顾,但惠英依然决然随我来到了信阳。开始,被分配到当时的信阳市(现浉河区)饮食服务公司作政工干部。后来,分别在小信阳市的第二商业局,大市的人事局、司法局工作。由办事员,逐步升任副科长、科长。1985年6月,市委组织部任命杜惠英为市卫生局副局长,党组成员。2000年任该局正处级副局长,直至2004年退休。

杜惠英心眼实诚,办事公道,认真热情,不管办谁的事,都尽量做到周到圆满。退休已经八年了,局里上上下下不少人还念她的好。平时,总还有不少人来探望。别人老想着她,也就是个感情。

惠英在本单位,分管政工人事工作,是领导,也是个看家婆。在任上,只同市中心医院女院长赴德国考察出国一次,退休后,又到过新、马、泰,平时很少外出。

在我们家,虽然我母亲随我生活28年,但惠英还是家庭主妇,买菜、做饭、打扫清理、洗洗涮涮、上顾老下养小,全靠她承担。我在单位作主要领导,操心多,应酬多,她不埋怨还热情支持工作,做确确实实的幕后英雄。一辈子我俩没红过脸吵过嘴,一辈子没有过动手动脚骂人干仗。更多的是平静沟通和诙谐幽默。1992年,市文明委在市直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我家被评为“五好家庭标兵”.

一朝相许,百年无悔。“少年夫妻老来伴”,伴眠、伴食、伴行、伴读、伴珍、伴游、伴苦、伴甜、伴忧、伴喜、伴说、伴笑……我和惠英相继退休,儿女们都业已成家立业。心想:这辈子该打拼的已经打拼了,该奉献的也已经奉献了,苦过、甜过、名过、利过、沧桑过、荣辱过……,守住了知足,就守住了快乐,要以清醒而务实的心境,自在惬意地把我俩银发之年的这段戏演得更壮美更精彩些。

市卫生局有位多年和杜惠英相处的老同志说杜惠英是:“贤淑的妻子、温柔的母亲、可敬的长者、热心的同事”,我觉得这样描绘也准确。 第二章盛世展风彩一、我爱文化“百花园”

我爱文化,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是一种情怀,文化是一种素养,文化是一种传承;文化是变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政党的精神旗帜。

我爱文化,文化由许多艺术门类共同组成,文化是个“百花园”.百花盛开,姹紫嫣红:

歌舞是具有绘画、雕塑、音乐和演唱特色的综合艺术。歌是人类理想的翅膀,是生活的花环,属于听觉艺术。音者,心之动也。歌无真情难成声,情也要恰到好处,而恰到好处本身就是艺术。恰到好处方能征服人,打动人。歌者是为观众唱,也是为自己唱,放飞自己的心灵。舞是通过姿态、表情、造型等来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属于人体动作艺术。

歌舞有很鲜明的地域特色。

南方歌舞深情含蓄,轻柔细腻。苏州歌舞团表演《踏歌》一节,在群女宛若清波的舞姿中,歌声起: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晴)却有情(晴)。

歌与舞合,情与人对,半遮半掩,正是江南女子的情思。

与此不同的北方歌舞,比较直白和酣畅快爽。看山西省歌舞剧院表演《黄河儿女情》,男唱:“桃花红,李花白,爬山越岭寻你来。”女接:“梦里听得你回来,热身子扑上冷窗台。”那种义无返顾、火辣辣的爱意,传递出浓烈饱满的西部情态。

居于南北文化交融的信阳歌舞,既有北方的粗犷豪放,又有南方的婉约缠绵。

用比喻,送媚眼,在传情俏皮中表达男欢女爱。

歌舞中,悦耳的锣鼓,艳丽的服饰,高亢的声腔,丰富的表情,轻盈的台步,使人常常很容易融入,感觉同样的心跳,同样的亢奋。那一个个热气腾腾的小伙儿,一个个火辣俊俏的姑娘,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手上的道具节奏叮当,脚下的土地沙沙作响,这是刚与柔的组合,光与影的变幻,灵与肉的交融。浑然一体的气韵、节奏、动感,常常使人陶醉!

戏剧是由演员在观众面前扮演角色,塑造人物,表现故事情节的艺术;是由语言、文字、表演、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和灯光、音响、布景、服装、道具、化妆等多种因素组成的综合艺术;是受时间和空间严格限制的艺术;是个多部门、各箱口紧密配合,才能创造成果的舞台艺术。

戏剧一定要有“戏”,讲究“巧合”、“巧遇”、“突变”、“误会”等偶然性的运用,使人的命运发生意想不到的波折变化。常常是“开端提出悬念,发展掀起波澜,矛盾冲突集中,危机提心吊胆,高潮点题深化,结尾似完非完”.

戏剧按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按篇幅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按题材可分为现代剧、历史剧、儿童剧、神话剧;按表演形式可分为戏曲、话剧、歌剧、舞剧、木偶剧、滑稽剧等。

戏剧行当分“生、旦、净、末、丑”.演员讲究掌握“唱、念、做、打”四功,历练“手、眼、身、法、步”五法。讲究“艺在勤中学、功在苦中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戏剧演出中,不少演员展示自己的绝活,如:水袖功、帽子功、毯子功、扇子功、髯口功、手帕功等等。每样“功”,都有艺术家们总结出的优美技巧。如水袖功,就有“勾、挑、撑、冲、拨、扬、掸、甩、打、抖”和“翻袖、绕袖、云袖、打袖、旋袖”等技法。“轻轻扬起,如春风拂柳;狠狠下甩,似刀斩乱麻、;双袖冲翻,如烟云朵朵;两手搅袖,似二龙喷水”……,以夸张手段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惊、恐、悲、思、忧、愤”等内心情感。

我们熟悉的豫剧《清风亭上》,表演艺术家李树建就有较高的艺术造诣。他把主人公张元秀捡子的喜悦、舍子的心伤、盼子的心切,以及在清风亭前最后的绝望和愤恨,作为情感喷发的爆破点,运用“抖髯”、“抛髯”、“撩须”、跪扑、蹉步、发抖、摆头、水袖,以及双目呆瞪等多种戏曲技巧与程式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愤懑和悲痛情绪。加之其荡气回肠,如泣如诉的唱功,使人振憾!使人心灵受到撞击!

河南豫剧的五大名旦就各有特点:常派的激昂奔放;陈派的明快清新;马派的刚健明亮;崔派的深沉含蓄;闫派的细腻委婉。

戏剧艺术博、大、精、深,戏无止境。

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也可按体裁,形式分为歌曲、合唱、交响曲、舞曲、进行曲、协奏曲、叙事曲、夜曲、序曲、组曲以及丝竹、吹打、说唱音乐等。音乐的语言体系包括: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音、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这些要素互相配合,形成千变万化的表现力,使一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得到充分的显示,以丰富强烈的感染力影响社会。

我工作中,总在不断地培育自我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想像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我喜欢高雅音乐的视听盛宴,因为她能给观众美好崇高的艺术享受。

信阳音乐界的词曲工作者,本身就生长在这块豫风楚韵,山川秀美的土地上,真实的人生,没有作秀,没有装模做样。他们的作品突出了地域性、本源性、群众性,不追时风、不尚华丽,他们怀着对养育自己灵山秀水的崇拜和敬仰,先挖掘后创作,更显得质朴而诚实。

在多个场所,我们的节目异彩纷呈。《小康生活干出来》朴实高亢;《游春》、《茶妹子》宛转悠扬;《丰收乐》、《花伞舞》欢快喜庆;《花挑舞》、《火轮子》热情奔放……多年来,我们推出的力作,表现内容都源自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朴素感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

曲艺是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以带有表演动作的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一般以叙述为主,具有一人多角的特点;多数与民间音乐和各地方言关系密切。演员通常一至三人,道具简单,形式多样。全国各民族、各地区大约有300多个曲种,包括大鼓书、坠子书、弹词、琴书、道情、牌子曲、快板、快书、评话、相声、数来宝、大本曲等。“光州大鼓”曾在信阳东南山区比较时兴,艺人说唱“单凭一张嘴吸引上百上千人”,他们以说古书为主,也自编自唱了一些新书。其间,有不少新老民间艺人,嗓音纯净、吐字清晰,唱、念、做、表自如潇洒,扣子、悬念、包袱使得恰到好处。演唱字正腔圆、优美动听,有坚硬、扎实的艺术功底,深得广大基层观众的喜爱。

电影是由摄影技术发展改进而来的现代艺术。1893年俄国人发明电影放映机,1895年法国人最先成功放映影片,1896年8月传入中国。电影是一门容纳文字、戏剧、绘画、摄影、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影片可以复制,有广泛的群众性。

目前,国家实行“惠民”政策,各级政府买单,送戏送电影下乡,落实“一村,一月,看一场电影”的目标,电影业仍处于兴旺发达时期。

书法是以文字的点线组合来抒情达意的写字艺术;是一种充分发挥意象的表现艺术。

书法一笔有一笔的姿势,一字有一字的结构,一行有一行的行气,一章有一章的章法,没有一处不是靠曲直、粗细、疏密的线条和轻重、高低、缓急的动作来配合。

书法用笔讲究指实掌虚,中锋铺毫;点线讲究圆润丰满,有骨有势;结构讲究虚实相辅,匀称优美;章法讲究大小相宜,错落有致。常见的书法字体有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任何一个学有所成的书法家,都须经历长期的艰苦笔墨实践历程,所谓夏来挥汗、冬来呵冻、惜时自强、铁杵磨针,临池至废寝忘食等,这是成名成家的规律。到了驾轻就熟的阶段,自然就下笔果断,用笔爽利,方圆、虚实,从意适便;起承转合,腾挪揖让,合理合法。这时,就可能成“气候”了。

美术是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分为立体形象和平面形象两种。雕塑、建筑和一部分工艺美术的造型,是立体的形象;绘画则是平面上的视觉形象。绘画大致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雕塑包括雕和塑两种,有石雕、木雕、泥塑、面塑等。工艺美术也分两类:一类是陈设工艺,如牙雕、瓷雕、绒绣等;另一类是日用工艺,如陶瓷、编织、刺绣等。建筑艺术一般指建筑物的整体布局,结构和局部的装饰,构成一种意境,给人以联想。

画家就像一个魔术师,能将幻想变为现实,瞬间变为永恒,笔扫而至,墨放花开,法力无限。

我国古代品评绘画有过六项标准,常所说的《论画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傅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简言之,也就是看你的绘画是否生动感人?笔情墨趣如何?如实描写如何?设色用彩如何?布局构图如何?临摹技法如何?要既“形似”又“神似”,达到“形神兼备”.当然,“画”还要“在似与不似之间。过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

中国人讲书画一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中国书画同源。书画上所有的风格,都是气和韵的流露。刚性的美感叫做气,柔性的美感叫做韵。气是发出于意志,韵是发出于情感。气是代表气力、气势。人们常说的气冲牛斗、气动山河、生气勃勃、大气磅礴、正气凛然、浩气长存,都是意味着刚性的美感。它所表现的是:崇高、伟大、神圣、庄严、光明、正直、刚健、雄壮、浑厚、苍劲、奔放、豪迈、峥嵘、坚强、凌厉、激昂、慷慨等种种特性。韵是代表韵味、韵律、风韵等,均意味着柔性的美感。韵的表现有:流丽、轻盈、清秀、潇洒、飘逸、隽永、淡远、细腻、雅致、从容、宛转、宁静、含蓄等种种风格。

人们看画如戏迷看戏一样,戏的内容早已熟知,但戏迷却百看不厌,他们在看什么呢?看的不是内容而是演员对内容的发挥;不同演员有不同的发挥。画画也是这样,画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画?画什么?画得怎么样?

信阳有中国山水画的地域特色,具备山水画所有的造型元素。青山、绿水、田园小雨、弥漫于乡间的薄云,还更能感受到“鸟鸣山更幽”的田园诗意,暗合中国山水精神,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书画既是精神享受的艺术载体,又是投资收藏的美丽资产,具有高贵血统的艺术品,目前正走入寻常百姓家。现在,每当我夜晚看到一些书画摊点生意兴隆,内心不禁由衷的喜悦,因为它会促进书画业的发展,也给我们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景色。

摄影是一种造型艺术。拍摄者使用照像机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在体裁上包括新闻摄影,人像摄影,风景摄影,动、静物摄影等。摄影艺术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记实性,只能表现现实生活题材,而不能表现已经过去和尚未发生的事件。但摄影艺术也需要创作构思、艺术概括、集中提炼,需要典型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从客观事物中体验到的意境表达出来,使所摄作品成为有思想感情,有艺术意境的摄影艺术品。

摄影艺术是通过画面构图、光线、影调三种主要造型手段来表现主题,需要掌握较高的摄影造型技巧,如选择拍摄时机和角度,抓着现场气氛、合理运用光源和曝光,照片剪裁以及洗印等暗房工艺程序。

摄影独具的特性是:真实、形象、迅速。由于受“真人、真事、真场景”的制约,就必须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现场,并以慧眼去扑捉那值得永恒的一瞬。

一幅赏心悦目的摄影作品,是由主体、陪体、环景(前景、背景等)巧妙组合的结果。

我国党和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和改革开放的文艺工作方针,在有关文化部门设立“三馆”,作为从事文化活动,服务群众的事业机构。“三馆”是当地文化和文化人才的聚集高地。是国民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也是个研究中心、辅导中心、示范中心、导向中心、汇展中心,更是个信息服务中心。“三馆”的质量和规模,历来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文化品位高低的标志之一。具体讲:

是个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服务的专业部门,按照“业余、自愿、小型、多样、节约”的原则,组织和辅导群众业余艺术表演和文艺创作。内设文艺辅导、编辑、调研、经营管理等部室,对县、区文化馆实施业务指导。

是陈列、研究、保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物以及自然标本的文化教育事业机构。其类型,可分为革命、军事、民族、历史、自然、地志、艺术、医学、科学等。是对广大群众实施历史和现实教育的阵地。目前,我国更多种类的博物馆如雨后春笋,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是搜集、整理、收藏和流通图书资料,以供读者进行学习和参考研究的文化机构。是重要的宣传、教育阵地。

设立文物机构非常重要。我们的文物局,是集文物管理、文化遗产保护、文物发掘、文物研究、文物宣传和利用于一体的政府工作部门。文物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文物的重要任务就是用历史遗留下来的丰富实物和遗迹教育人鼓舞人,积极实施文物保护科技支撑能力,全面落实文物“惠民工程”,实现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搞好社会上的音像市场、娱乐市场、演出市场、网络市场的管理,也是政府文化部门的重要职责。

最后,我来说说关于“人才”.千事业万事业,千活动万活动,没有人才难事业,没有人才没活动。有业务专长的人,就是有知识的人,知识就是力量,有知识有力量,才能征服自然,开拓社会。得才兴邦,得才兴业,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才队伍是重要保证。要营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积极举荐人才,引进人才,努力培养造就德艺双馨的文化工作队伍。

做文化工作,是在构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在文化上的奉献是高层次的奉献,在文化上的享受是高层次的享受。文化是个人才库,文化是块风水宝地,文化大舞台任我扬鞭摧马,纵横驰骋。这里有歌舞升平,这里有欢乐喜庆。我来到文化这块宝地,一干18年,从未提过调动工作。心安之处是故乡,我爱文化“百花园”,我喜欢我的事业,喜欢局班子的成员,喜欢局机关及局直机构的伙伴们;喜欢市文化局一派欣欣向荣的氛围;喜欢市、县、乡各级科、局、站文化领头人;喜欢诸种艺术门类学有专长的专家、老师;喜欢为文化作出贡献的各界朋友。我对文化充满了感情,我在这里工作如痴如醉。对事业的得意和自信,使我心灵充实、生命滋润。我爱我的文化;文化是我家,我爱我家。二、宣传文化战线建功立业

1984年7月,信阳地委任命我为地区文化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主持全面工作。时隔一年,我升任该局党组书记兼局长。把守一方,自知责任重大;如何追求卓越,思绪万千。随着事业的逐步开展,我慢慢梳理自己的工作思路是:创环境,带队伍,明脉络,做表率。

创环境,就是为本单位生存发展,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创造出宽松舒展的环境。上至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局、省文物局,本区地委、政府有关单位和市直有关局委。下至各县、区文化局和有关县区委部门,要多汇报,注重疏通联络,以求大家的共同支持。

带队伍,就是带出一支能拼打,需要时上得去,顶得住的队伍。“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凡在信阳文化岗位工作的同志,都是我的同事,人无高低,关系无远近。关心爱护每一个同志,是我的职责。谁工作积极,表现好,就该得到鼓励;消极怠工,有失众望,就应该得到批评。造就“政治清明”、“优胜劣汰”、“激恶扬善”的好气候。在本局和直属单位。每年都要进行评先表模。评上先进的,戴红花,发奖状,在职称评定,住房分配等方面享受优惠待遇。照片贴在光荣榜上,一贴就是一年。对县、区文化局,每年进行文化业务“百分竞赛”,奖优罚劣。

县、区局的业务优劣、排行位置、获奖情况等均以通报全市,同时发至县委书记、县长知晓。

明脉络,就是要人人明确信阳文化的着力点。那就是立足本地“古、根、红”,“歌、舞、戏”的文化特色,着力打造具有信阳风格的文化名牌,推出一批批反映波澜壮阔生活画卷,讴歌时代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每年抓好“四块文化”,即1至2月份的新春文化;4至5月份的茶节文化;7至8月份的广场文化;9至10月份的赛事文化。常年不断线,节庆掀高潮。

作表率,无疑是打铁必先自己硬。我自己就应该是:努力工作的模范,平易近人的模范,团结同志的模范,廉洁自律的模范,爱才惜将的模范……班子成员之间实行“八字方针”:尊重、信任、沟通、宽容。多谈心,多通气,多做自我批评。“重责、慎权、淡利”.班子成员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要是一条河而不是一堵墙。

我当主要领导,应该是单位的“核心”“主心骨”“精神支柱”;但领导还应当是个仆人,要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众望所归。办好事,办实事,为大家服好务。抓大事抓小事不抓具体事。注重“把关口、出主意,搞协调、识才用人”.三、扬民歌民舞之长、开全国办“节”之先

1984年,我来到文化局工作,在业务开展方面,先做调查研究,理清思路。我曾同文化科长一起赴罗山,县文化局的王祥俊局长和县文化馆的钱运祥馆长,陪我们一起晚饭时节,赶到了该县周党乡钱大湾村。这个村的老百姓晚饭后集合了几十个男男女女,此起彼伏,不停气不重样的唱民歌到半夜方散。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钱大湾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山村。钱大湾农民能唱民歌,说明信阳许许多多的人都会唱民歌。无疑,信阳民歌蕴藏量很丰富,是一个急待开发的富矿,急待文化人加工提高、展示才能的大资源。回来后和同事们共同分析:信阳受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中原文化及革命时期苏区文化影响,已形成了一种复合文化形态。其表现风格是:既有北方的粗犷豪放,又有南方的轻柔细腻。有人讲,长江风流,淮河潇洒,江南一幅画,江北一朵花。我们这里是江南的北国,北国的江南,有画也有花。信阳文化属于南北结合部文化,特点突出,式样别致,我们就应该“突出老区特色、山区特色、结合部文化特色”,下决心弘扬,使之枝繁叶茂,发扬光大。局党组研究决定,举全区之力,连续举办“信阳映山红文化艺术节”.以此为平台,让信阳民间歌舞,以其激扬淳朴的风格,灵山秀水的韵味,以快的节奏,厚积薄发的姿态,犹如桃红柳绿、春风荡漾,掀起波澜壮阔的小气候,展示美轮美奂的新形象。

首届艺术节于1985年4月25日—30日在信阳举行,内容为青年歌手大赛。参赛曲目以豫南民歌为主,兼顾创作歌曲和流行歌曲,凸显地方特色和艺术优势。总计参赛58人,演唱歌曲107首,其中地方民歌和创作歌曲74首,占演唱总数的68%.歌手来自全区各行各业,年龄最大的31岁,最小的16岁。“映山红文化艺术节”自1986年的第二届起均由地委、行署主办,文化局具体实施,声势越来越大,参赛者越来越多。

第二届规定内容为音乐舞蹈,共有12个代表队500余名选手参演,总计演出节目183个。

1987年的第三届“映山红文化艺术节”分两段进行。4月25日开始为第一阶段,内容仍为音乐舞蹈,共有12个代表队,500余人参演,演出节目239个,新创作节目103个。10月为第二阶段,进行美术、书法、摄影展览。共展出美术作品111件,书法作品132幅,摄影作品90件。

第四届映山红艺术节1989年举办,称之为“舞台艺术表演赛”.共计有10个代表队,12个演出队,600余人参演。参演节目涉及6个门类,161个剧(节)目,其中戏剧5台,舞蹈36个,歌曲(舞曲)109首,曲艺节目6个,小品3个,独幕剧2个。新创作剧(节)目99个,占参演剧(节)目总数的61%.

1990年,此节停办,是因为正在商议要开办中国信阳茶叶节。连续四届映山红文化艺术节活动,信阳开全国之先,早知早觉的办“节”做法,展示了信阳的文化形象,打造了信阳的文化品牌,大力推动了地区城乡群众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群众文化工作者和音乐舞蹈演员和编导队伍,保护了原生态和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品种,为新时期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四、拍摄电视音乐专题片“歌乡行”

信阳振兴民间歌舞的举动,被河南电视台姚嘉台长等同行们得知,他们派胡钱江、郭明祥等一行,携摄像、录制成套设备来到了信阳,说定要拍电视音乐专题片,名字叫“歌乡行”.我和我的同事们忙着研究预案、调集人马、摧赶节目、向领导汇报……我的老同学彭学敏在信阳师范学院任书记兼院长,他借给我一辆13座的面包车,供拍摄和工作人员用。在周世修当厂长的信阳化工厂等单位筹了些资金,以备必要的开支。那时通讯联络条件差,当时忙得我团团打转。

1984年夏季,拍摄工作如期进行。均以信阳实景现场摄录。选择地点有鸡公山、南湾湖、董家河、浉河港、潢川、商城等有关室外场地。由本局群艺馆德高望重的尚拔老师作音乐顾问,新县医院的周新华女大夫扮演记者,以采访、对白解说的形式,将信阳本地民歌民舞《对花》、《摸螃蟹》、《采茶歌》、《日子过得真快活》、《车水歌》、《薅秧草》、《砍柴歌》、《走娘家》、《采茶舞》、《丰收乐》等作整体内容,全程一气呵成。演员采用前后连接式,需要谁叫谁来,完成就走,下一班紧紧相接,不留空隙。拍摄得到了地委、行署的关照,地委派车辆接送演员,派医生全程服务。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持。各县、区委、政府、文化局保证了所有演职员的如期更替。“歌乡行”专题片里唱“淮河水清,大别山高,信阳毛尖味道好”!“春季里,百花香,亿万百姓喜洋洋,三中全会政策好,人换思想地换装……”,宣传了信阳,歌唱“党的政策威力大”.河南电视台较长时间的屡屡播出。中央电视台在“百花园”栏目和国际频道向境外长期播放。当时,国家电讯资源匮乏,为一个地区拍摄音乐专题片,是罕见的;一个地区,通过媒体宣传,使世界人民了解她,也是少有的。信阳歌舞借风助势,红红火火地飞出了大别山!五、把民间歌舞剧《四季乐融融》立上舞台

经过几年的办“节”、调演、竞赛,信阳地区文化局已获取了一大批信阳民歌、民舞、民间器乐曲的优秀成果。同时也培育出了一批优秀民歌手、民舞演员,锤炼出一支艺术门类齐全、人员年龄结构合理的地、县、乡群文骨干队伍。历年历届共计推出《花伞舞》、《山乡渔歌》、《游春》、《四季忙》、《放风筝》、《我随歌声画中游》、《花挑》、《花桥到门前》、《送代表》、《夫妻观灯》、《小康只能干出来》、《喊好年》、《接干妹》、《要问阳雀为啥乐》、《八月桂花遍地开》、《编双草鞋送红军》等站得起、立得住的优秀节目。

1988年,河南将举办“河南首届艺术节”,省文化厅领导明确提出:“信阳要拿出高人一筹的歌舞节目,并单独演出”.省里一声令下,我们积极筹备。从全区各行业抽调近120人,其中包括乐队25人,舞美队13人,演员队近60人,辅助工作人员近20人的强大演出阵容,前后集中排练近3个月。在节目选择上,从数千个信阳民间音乐舞蹈中,推出17个,进行二度创作。从不同侧面展示歌舞之乡风采。

1988年9月25日—10月5日,河南首届艺术节在郑州举行。信阳代表团的一整台歌舞节目被安排在市中心的中州影剧院单独演出。整台节目名曰《四季乐融融》,分为2幕4篇,分别是《序幕》、《春》、《夏》、《秋》、《冬》、《尾声》,时长为110分钟。内容以一年四季入手,以山、水、林、田、茶为题材,以民歌民舞为载体,全景式地描绘了信阳的风土人情,习俗时尚,充分展示我们的群文工作成果。河南电视台作了现场直播。演出在郑州引起强大轰动。其中,舞蹈《山乡渔歌》被文化部专家团现场选定,代表河南晋京参加1989年由国家举办的中国首届艺术节组台演出。

河南电视台于1989年春夏之交,再赴信阳实景拍摄,名为《情满大别山》,时长45分钟的音舞专题片。该片曾多次由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播出,并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0周年电视展播”活动,再次在全国全世界完美地展现了信阳歌舞的靓丽风彩。六、组团晋京参加“中国鄂豫皖革命歌曲大奖赛”

1994年,由在京工作和已休息的原鄂豫皖地区的老将军们建议,经国家文化部批准,决定举办一次以苏区革命民歌为主的“歌曲大赛”,指定河南省由信阳新县、光山、罗山三县参加,地区负责组织代表团晋京参赛。我率领地区文化局有关业务人员,从已有民歌中筛选出12首,演员以新、光、罗三县为主,从全区共选调50余人,在当年的“国庆”前夕,由当时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王道云同志和我共同带队,组成代表团按时抵京。郑州日报派记者徐长青,信阳日报派记者刘永胜作现场跟踪报导。赛场上,以王昆、马玉涛为首的专家评审团,严肃认真地进行现场评议。以李德生为首的老将军们,光临现场热情观看。

信阳由于前期铺垫结实,此次活动可谓大出风头。参赛节目12个,获奖11个,其中罗山县创作的表演唱《编双草鞋送红军》,以其幽默的语言、诙谐的动作、健康的内容、朴实的民间歌谣素材,荣获大赛一等奖。信阳女歌手方瑶,演唱我们本地祝凯、魏庆荔二同志作词谱曲的“献给列宁小学的歌”,以其大气的作派、优美的旋律,同样异常风光的荣获大赛一等奖。信阳代表团及其展现的作品,显示出群芳荟萃的阵容,具有地方风味和时代风韵的特色,获奖等级之高及数额之多,均居参赛三省之首。受到了中央及其友邻省、地、县同行们的热情称赞!七、发行信阳民歌《茶妹子》

经过近十年的锤炼,信阳的民歌民舞、民间器乐曲,有了较大提高升华。从1991年起,我们组织人员对有关曲目进行归纳整理、编配组合,以蚂蚁的钻劲、牛皮的韧劲、野马的闯劲、飞蛾视死如归的狠劲,数度再创作,精益求精,于1992年春,我和副局长廖永亮同李守信、王平安等有关业务人员一起,将其交由北京东方影音公司,制成盒式录音带和伴奏带共2套,签合同出版发行。该盒带名为《茶妹子》,副标题是“中国信阳民歌精选之一”.共计筛选、收入有代表性的信阳各类民歌12首,分别是:《茶妹子》、《游春》、《小康生活干出来》、《对花》、《卖饺子》、《四季忙》、《卖兰草》、《砍柴调》、《十把扇子》、《俺跟二哥隔道墙》、《小小鲤鱼压红腮》、《放风筝》。其中《小康生活干出来》是我本人作词,王平安谱曲,中国东方歌舞团的著名歌唱家付笛生演唱。制作期间,国家音乐界的明星大腕张也、陈俊华、任静等高层次专业人士,都加盟演唱我们的信阳民歌。此盒带发行总数达10万盒。《信阳民歌精选》发行至今20年来,有多少人把此盒带作礼品赠送知己?在多少舞场、音乐厅播放并翩翩起舞?为多少商家带来经济效益?为社会为多少家庭带来欢乐?为多少媒体宣传传递地方风味信息?如何衡量本民歌深入人心的程度?……都足以说明办理这件开天辟地的事业带来的巨大能量。八、举办《“信阳形象”评选》倡导涌现高素质人才

1993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涌现。如何引领社会,倡导青年?我们开动脑筋,组织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活动,就是举办《首届“信阳形象”评选大赛》。活动内容有形体表演、技能知识抽签问答、声乐器乐展示、外语能力测验等环节。通过初赛、复赛、决赛等过程,在全区90余名选手中,评出“信阳小姐”3名,其中冠、亚、季军各1名;“信阳风彩小姐”、“信阳青春小姐”各5名,均有市领导现场授披彩带,颁发证书和奖品。这是我们对新时期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尝试和探索,也是造就文艺劲旅,创造信阳人才精英的导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