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镇游15江苏 上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8 21:29:55

点击下载

作者:《中国古镇游》编辑部编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古镇游15江苏 上海

中国古镇游15江苏 上海试读:

引言

寻访手记

梦中的那片水乡

在开始上海、江苏古镇寻访前,查阅了众多的资料,听取了一些热衷于古镇旅游的朋友的意见,并且请教了许多古镇方面的专家,最后确定了一份25个古镇的名单。这些古镇集中于苏州及周边地区,属于江南水乡,水系发达,河湖密布,古镇依水而建,最能体现出“小桥流水”的精致意境。同时,这些古镇也是江南经典意义上的古镇,有深厚的历史遗存和文化积淀。古镇位置的集中无疑对寻访工作是有利的,事实上,我最终走过的路线是一段环绕苏州城的弧线,弧线蜿蜒曲折地穿过那片水乡泽国,连接起25个古镇。江南阴冷的天气带来了不少麻烦,好听而难懂的吴侬软语更是成了交流的障碍,一路下来,在痛并快乐着的感觉中完成了这次寻访。种种所见所闻,现在已经成了一份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记忆。偶尔,还会想到那些美丽少女,拍着船桨荡起小舟,直划到心底最深处的梦中。

人在吴山越水间

在北京的刺骨寒风中,踏上了开往上海的列车,第二天醒来时窗外已是满眼绿色了。顾不得留恋大上海的繁荣与现代化,匆匆忙忙前往此行的第一站—号称“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这里的老巷河道弯曲纵横,让人深深地陶醉,但其浓重的商业气息,也让人感觉有些惋惜。满街都是让人眼花缭乱的万三蹄,个个颜色鲜艳,令人真伪难辨。第二天来到离周庄仅七八公里的锦溪,在这里不但看到了香妃的水冢,也看到一座又一座的博物馆,深深体会了锦溪人独特的文化品味。离开锦溪后, 直成了下一个目的地, 直镇口的神兽端和想像的一模一样,保圣寺的雕刻和镇上妇女如少数民族般的服饰,也让人同样印象深刻,在直的街上听到了悠悠的评弹声,还顺便在万盛米行重温了叶圣陶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

去千灯的路上赶上了江南之行的第一场雨。巍峨的秦峰塔就耸立在千灯浦河畔,在雨点的敲击声中,走了走“江南第一石板路”,也光顾了路边的顾炎武故居。从千灯出来,到了正仪镇,这里是著名的书法之乡,连街道两边的店铺里都充满了翰墨的香味。

经过一番休整,开始调头原路返回,经过昆山、周庄,来到了另一个名声响亮的水乡名镇—同里。富丽、精巧的退思园是同里的标志,在园内流连良久,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接下来要去的是黎里,同样是水乡的小桥流水,却没有摩肩接踵的游人。这里是诗人柳亚子的故乡,老镇中开辟有专门的柳亚子纪念馆。江苏上海古镇寻访路线图

离开黎里之后,一头扎进了江南丝绸布下的温柔之中。盛泽以及临近浙江的震泽都是有名的丝绸之乡,这里有满街的丝绸店铺,各类丝绸产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此后,方向一转,向北来到太仓市,再从太仓转车去了两个靠近海边的古镇沙溪和浏河,两地风格迥然不同。沙溪是典型的水乡,而浏河则以众多古迹著称,其中的郑和纪念馆和天妃宫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离开浏河后,乘车进入了常熟市境内,位于虞山边的虞山镇有著名的兴福寺,身处其中体验到了久违的幽静。离开常熟之后,下一站是滨江城市张家港的鹿苑镇,这里曾经是吴王养鹿的地方,后来,高僧鉴真正是从这里出发才踏上自己的漫漫行程的。

走过鹿苑后就该去往姑苏城了。枫桥镇过去是在姑苏城外的,现在已经被划进了苏州市内。而寒山寺的钟声中,也混杂了汽车喇叭与游人的喧闹,多少令人有些无奈。出了苏州市区,下一站是灵岩山脚下的木渎镇,木渎的原意是“木头在河道中堵塞”,现在拥堵在镇上的不是木头,而是那些来来往往的汽车。在条条大道两边,隐藏着许多美仑美奂的江南园林,这是老镇对于后人的慷慨馈赠。光福在木渎镇西边,看到了高耸的光福塔,只是很遗憾,这里的梅花还没有到达怒放的时候,零星的一些花朵飘在枝头,因此没有体会那种“香雪海”的盛况。

带着种种遗憾匆忙赶到西山,西山是太湖中最大的一个岛屿,但因为有一桥跨三岛的太湖大桥连接,实际上也成了半岛。东山是西山的邻居,不同的是东山是一个真正的半岛,最著名的景点是东山雕花大楼,楼内的梁、柱、椽上都有精美的雕刻。其图案之精,数量之多,在江南古老宅院中极为少见。

继续围绕太湖行走,下一站是太湖明珠无锡市,在离城不远的惠山镇看到满大街可爱的泥人,也光顾了传说中的二泉。接着,从无锡赶到镇江,再经扬州、江都来到江都市附近的邵伯镇。这也是此次江苏境内采访的最后一站,当年的老镇已经繁华不再,只有古运河边的铁牛还静静地卧在那里,张望着古往今来。

因为原计划从上海返回北京,所以告别邵伯后,又折回上海,而这里还有5个古镇等待着我去拜访,分别是新场、七宝镇、松江、金泽和朱家角。新场是浦东地区惟一一个具有水乡特色的古镇,而且旅游开发才刚刚起步,因此呈现在眼前的是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来不及细细品味,就返回上海市区,转车前往第二站的七宝镇。

七宝镇则是另一个极端。南北大街商铺一家挨一家,行人游客更是摩肩接踵。从七宝镇出来,在模糊的暮色中到了松江。第二天早晨去了醉白池、方塔园、华亭老街等几个地方。下午的时候,战线转移到了附近的朱家角,这里不愧为“上海第一水乡”,小桥流水的精致意境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演绎。第二天,马不停蹄的赶到了附近的金泽。金泽镇区三分之一都在水中,这里不但能看到淀山湖,还能看到众多形态各异的桥梁,“金泽古桥甲天下”的称号果然名不虚传,上海的古镇寻访在金泽镇的万安桥边画上了句号。至此,此次行程全部结束,匆匆一梦,从此以后,江南将成为我记忆中重要的一笔,兴许在某个无眠的夜晚,它仍会轻轻巧巧地走到我的梦里来。没有来往的车流,也没有工厂的浓烟,有的只是那些往来的轻舟和小桥下恍惚斑驳的人影。

亲身的感受及给你的建议

上海和江苏两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公路交通十分顺畅。这里不仅公路交错纵横,发达的水系同样连接着一个又一个的村镇。因此在游览时,不但可以坐车,还可乘船。每年三至五月份,是最好的游览季节。这个时候,江南雨水较多,漫步古镇,可以体会到杏花春雨、烟雨江南的朦胧之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发达意味着旅游成本的提高。在这里无论吃饭、住宿还是交通,价格都比其他地区贵。当地人的商业意识极强,因此旅馆、饭店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依靠带路等方式来挣钱的人。特别是周庄、同里这些古镇,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小商小贩的叫卖声让水乡失去了原本的安静。

所以,夜晚才是水乡最美的时候。在昏黄的灯中,静静地走在游客散尽的小巷里,听着白天听不见的潺潺流水声,才可以真正读出水乡的古老韵味。

中国古镇游编辑部 刘林风 李国鹏

特约记者

江苏、上海古镇概况

江苏、上海两地相临,而这里的古镇大多集中在苏南的苏浙沪交界地区。这一地区水系发达,自古就是鱼米之乡。自南宋以后,随着北方居民的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经济发展逐渐超过北方。水系的发达,造就出一个个临水而建的江南水乡古镇,其小桥、流水、人家枕河的独特格局,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但是,这些悠悠古镇在小桥、流水、人家之余,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时代的不断变迁,其内涵和状态也千差万别,游人如果细细品味可以发现其中的许多不同。大致来说,这些古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形式比较完整的水乡古镇

以周庄、同里、朱家角为代表的江南水乡,这类小镇多依河、湖而建,古镇风貌保存比较完好。它们或者如精致小巧的小家碧玉,或者清秀如水中仙子,或者深厚如满腹经纶的长者。这类古镇上遍布过去高官富豪修建的深宅大院,宅院有多重进深,并伴有私家园林,宅内多雕梁画栋。这些宅院的建筑格局,深得苏州园林之妙,清雅秀丽,并且多体现出旧时男尊女卑、长幼有序的封建礼仪。

2、新老交织的古镇

这些古镇大多历史悠久,有些还是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商业繁荣,人口密集。这类古镇大多地处交通发达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遗留下来大量的文物古迹。但是这种古镇的景观分散,不像周庄、同里等地将整个古镇风貌浓缩于一个狭小的古镇区内,而是遍布整个城镇及其周边,古迹周围多夹杂现代化建筑,初次找起来让人颇费一番功夫。

3、岛上古镇

太湖中的东山和西山是这一地区的另类典型,古镇建于小岛或半岛上,四面皆是浩瀚湖水。这类古镇古时皆为军事前沿,驻扎有大量士兵,建筑有军事要塞,现在军队已不复存在。镇上居民多以捕鱼养殖为生,古时因交通不便,出入往来皆需舟船,所以至今还保存有许多过去的码头渔村。这类古镇一般面积很大,景区内交通不便,需搭乘三轮车或包车游览。此类古镇另一大特色是优美的自然风景,例如在西山飘渺峰顶,可观浩瀚太湖,日出日落,蔚为壮观。东山岛西岸遥望八百里太湖,满目皆是波光粼粼。

4、依名人成名的小镇

这些古镇最大的特点不是它的建筑,也不是古镇的风光,而是这里曾经出现过的一些重要人物。在镇中多开设有名人故居或纪念馆,是人们寻古探幽的好地方。例如昆山的千灯镇因顾炎武而成名,吴江黎里镇因柳亚子而成名,太仓的沙溪镇因鉴真东渡成名等等。

一个月的来来往往,看到了千姿百态的古镇,也深切地体会到了古镇在当今社会中的尴尬处境。小桥流水的悠闲中时时出现许多让人触目惊心的不和谐音符,例如朱家角放生桥下那些卖鱼的小商贩们,他们将卖给游人放生的小鱼再从桥下捞上来,如此这般,钱是捞了上来,可是却放走了放生桥当年的初衷,以及古镇真正的韵味。

还有一些古镇的污染比较严重,原本清澈的流水在经济大潮的冲刷之下,冲来了滚滚的工业废水,也冲去了小镇往日的宁静。人们再也不能在水里洗衣服了,连船儿也搁浅在岸边那些污浊的水中。常此以往,人们梦想中的水乡将岌岌可危。

还有,近年来,一些地区盲目照搬其他古镇的做法,兴起一股古镇开发热,一批冠以古镇名称的开发建设项目相继涌现,克隆出一些说古不古、说土不土的四不像古镇来。有识之士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缺乏科学的规划管理,是一些地区古镇开发失败的重要原因。专家呼吁,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必须规划先行,科学规划、严格管理,使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步入法制化正轨,从而有效避免古镇资源遭受新的破坏。

我们这本薄薄的古镇书所能够做到的,只是描画出这些古镇在这个年代里的真实面貌,许多年以后,它们又将出落成什么样子,是谁也无法预见到的事情。但愿古镇能够在保持古老风貌的同时能够重新繁荣昌盛,更愿古镇在繁荣昌盛的同时,也能够为我们守住几许纯真。拜托了,我们的梦里水乡。

江苏、上海古镇主要建筑类型

江苏上海两地的古镇保留了众多的明清时期古建筑形式。这些不同功能、不同构造的建筑成为古镇历史沧桑的最好见证,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松江 方塔

塔是佛教中专门的建筑,在佛经中,也被称为浮屠。塔本是存放高僧舍利子的场所,一度成为一座寺庙中人们祭拜的中心。后来供奉释迦牟尼像的大雄宝殿在中国兴起,塔的位置才逐渐被取代。塔的价值在民间产生了转化,成为一座佛教寺院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宝塔层数多为单数。按建筑材料划分,可分为石塔和木塔。江苏有些古镇村口建造的宝塔多矗立于风水宝地,成为调节风水的风水塔,如周庄镇前的云海塔,松江镇方塔园里的九层方塔,千灯镇的秦峰塔等。朱家角 放生桥

水乡多水,桥梁自然必不可少,因此江苏上海一带的古镇里,多见到各类桥梁架于河上,沟通两岸。以外貌形态而论,分平桥和拱桥。以建造材质而分,可分为石桥和木桥等。江南一带气侯湿润多雨,因此,江苏上海古镇中,还多建造木棚覆顶的廊桥以挡风遮雨。廊桥上还经常见到摆摊经商的小贩,有些大型廊桥,甚至成了集贸市场。苏沪桥梁的另一大特色是拱桥的桥拱皆宽阔高大,以利于桥下行船。上海的金泽镇被誉为“江南第一桥乡”,小小的镇区保存有历代建造的各式桥梁数十座。朱家角 民居

民居

江苏上海古镇民居多临水而建,且为四合院形式,很多宽阔进深的深宅大院内,还有数座天井。民居大门有砖雕门楼。民居入口一般设正厅或茶厅接待客人。大户人家还设有轿厅,供客人进门落轿。另外,贵宾和普通宾客接待的厅堂也要截然分开。民居后堂,多为二层转角走马楼,供家眷居住。民居的门、窗、梁、柱上雕刻有许多图案,多为意寓吉祥高洁的动植物,或古代戏文传说。江苏上海这一地区民居的另一大特色,是宅院中多有园林,园林将花草、山石、连廊、池塘巧妙地组合于一园中,精巧雅致。同里 陈家宗祠

祠堂

祠堂是老百姓祭祀祖宗先人的家庙,在中国古代老百姓是不允许建立祠堂的,直到明代以后,这个规矩才逐渐放开。各村各镇开始在村中显要位置兴建祠堂。到清代时,民间祠堂建设达到鼎盛,几乎村村设祠堂。有些村,还建有若干座祠堂,分别祭祀家人、祖宗、神仙等。江苏古镇多豪门巨富,很多大户人家中设有私家祠堂,如周庄沈厅家的祠堂中,就供奉有先祖沈万三的塑像。常熟市 “南国支恭”石牌坊

牌坊

牌坊也称牌楼,在古村镇,牌坊多建造于村口或村中央,常常用于纪念某人或某事。或仅仅是该村的一座标志性建筑,也有的牌坊起到装饰大门的作用。牌坊通常分石质和木质两类,其规模大小,以牌坊柱数和楼数为衡量标准。在江苏上海古镇中,以四柱三间的石质牌坊最为多见。盛泽 先蚕祠内的戏台

戏台

戏台是演戏或用于典礼仪式的场所,江苏上海一带古镇多建于村镇中央。台前有小广场或空地作为观众席,戏台建筑独立而高耸。檐角大多向四面挑起,有飞扬轻盈之感。戏台的脊、梁、柱上大多有精美的雕刻图案,显得富丽而华贵。周庄 全福讲寺

寺庙

寺庙是民间老百姓的祭拜场所,江南一带古镇里寺庙众多,主要是分佛教和道教寺院两种,分别供奉释迦牟尼和太上老君。也有些寺庙供奉着不入流的低级神仙,如:龙王爷、土地爷等。还有些寺庙,供奉着老百姓敬重的历史人物,关公、包拯等都是这类寺庙中经常可见的人物,也有祭祀各行各业诸神的寺庙。盛泽 过街楼

过街楼

过街楼有点类似于大城市中的过街天桥,在江南乡镇中很是常见。过街楼高悬空中,连接起道路两侧的住宅,人们往来行走非常方便。过街楼的另一大好处,是不阻碍交通,地下空中各行其道,还增加了古镇老街的立体层次感。盛泽 过街楼

廊棚

一般位于河边的街道上,头顶搭起木棚,有的连绵几百米,每隔一段有支柱支撑。晴可遮阳,下雨则可躲避,一般廊棚内都会形成热闹的集市,是江南水乡特有的建筑。千灯 “少卿苑”中的亭子

江南一带多阴雨天气,亭本为设置在村口或郊外供行人躲雨的建筑。后来其避雨功效逐渐被淡化,慢慢演变为一种装饰型建筑。江南的亭,如小家碧玉般婀娜多姿,秀丽小巧。亭角高高飞扬,宛如振翅欲飞。亭基有方形、圆形或多边形,很多亭中还设有转角连椅及美人靠。亭中央多有方桌石凳,供人对奕。

因地制宜的独特家园

江苏、上海的水乡古镇大多临水而建,为了更好地利用这种地形与地势,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与凝重的北方民居相比,这里的民居建筑多小巧精致,活泼轻灵。“小桥流水人家”是对水乡民居生活的最生动的描述。(一)临水而居

江南民居多贴水而建,“河从门外过,推窗望流水”,当地居民出门,可能不到10米的距离都需要船只帮助,因此其设计理念必须方便停泊船只,并有利于自家取水。另外江南地区文化底蕴深厚,多文人雅士,建筑形式能否赏心悦目也是当初设计这些建筑的核心理念之一。(二)江南天井院

江南的天井院由徽派建筑演变而来,还保留着四合院的雏形,其四面房屋连接在一起,中间围成了一个小天井。江南一带冬冷夏热、多阴雨天气,这样的设计即可通风透雨,又能降温防寒,不少大户人家宅院深深,一个又一个天井相连相套,形成庞大院落。

古镇布局的鉴赏

古镇鉴赏

游览古镇,重要的是了解其深厚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众多古镇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呈现出不同的游览重点,于是,古镇的布局便成为我们游览和了解它们的关键。

总体而言,不论何种地形,古镇在选址与布局上多以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为最佳选择。所谓负阴抱阳,即古镇基址后面有主峰来龙山,左右有次峰或岗阜的左辅右弼山,山上要保持丰茂植被;前面有月牙形的池塘(宅、村的情况下)或弯曲的水流(村寨、城镇的情况下);水的对面还应有一个对景山——案山;轴线方向最好是坐北朝南,但有时也不作严格要求。古镇基址正好处于这个山环水抱的中央,地势平坦而具有一定的坡度。这就是中国风水术中所指“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理想格局。

由于地形多种多样,各地的古镇布局也有所区别。江苏、上海的古镇多依水而建,水在古镇布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古镇的主要街巷大多与镇中的水道平行,在街巷的两边有许多密如蛛网的小巷,供各家住户从中穿越。与小巷相连的河道上多设有桥梁,沟通着水道的两岸。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古镇的功能也日趋完善,镇中除了设有专门的商业街道外,还设有书院等文化机构,教育镇中子孙。另外,寺庙等宗教场所也是镇中不可缺少的,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之中,它们曾经支起了古镇百姓精神世界的一方天空。

周 庄

中国最负盛名的水乡

乘车去周庄的路上,视线里还是数量众多的河流和湖泊。沿路都是二层小楼,大多贴水而建,设计现代。车子到达了一座收费站,窗外的指示牌表明,这里是上海和江苏的分界。趁着交费加油,下车体会了一下“一步跨两省”的感觉。过了收费站,猛然发现路边停靠的汽车牌照已经由“沪”变为“苏”了。周庄距离上海不过几公里,车子越开越快,梦里水乡一步一步近了。

碧水绕古镇

车子驶入周庄车站,还未停稳,名镇的商业气息一下子扑面而来,车门前已经飞快地围堵了许多三轮车夫和拉客入住的旅店老板。绕过这些人,顺着宽阔平坦的大路一直走,路边是各式各样的商店、杂货铺、工艺品店、发廊和网吧,与别处的繁华街镇并无两样。走上著名的周庄大桥,看着两边的河湖舟船,不知不觉,几百米长的桥就过去了。眼前出现一座书写有“周庄”两个大字的高大牌坊,至此,古镇区就到了。周庄 水巷 周庄的水,源远流长,镇中波光粼粼的河道,构成了水乡特殊的神韵。条条水巷游人如织,条条河道轻舟荡漾。周庄 水乡民居 周庄人家因水而筑,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雕梁画栋的临河水阁,比比皆是。

据说在宋代的时候,周庄一带曾经有周迪功郎将自己的住宅变成全福寺,后来这一地区依寺成镇,这才有了现在的周庄。了解了这段历史,不由得让人钦佩起这位周迪功郎一心向佛的执着。现在周庄行政区划属于苏州昆山,但距浙江不到几公里,与上海更是近在咫尺,是真正的三地区交汇地。三地交汇自然也就融合了三地水乡的特点,900岁的周庄是中国第一水乡,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镇子四周有大型湖泊澄湖、白岘湖、淀山湖、南湖,另有小型池塘水坑无数。古镇上4条阡陌纵横之感。

周庄四面皆水,来这里之前已经听说周庄有“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的说法。1987年周庄大桥修好前,这里进出往来确是依靠舟船的。交通不便使周庄完好地保存了古镇风貌。至今镇上60%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另外还有完好的60多座砖雕门楼和14座古桥。

时至今日,周庄的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名人雅士的足迹。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都曾寄居周庄,无论是近代的柳亚子、陈去病、叶楚伧,还是现代的三毛、陈逸飞,都曾为她而感动,为她的平凡安宁,为她曾有的荣辱沉浮,也为她历经千年而形成的周庄品格。

水光与桥影

在镇边一条小河边找好住宿地,店老板热情地当了几分钟免费导游,就继续忙生意去了。放下沉重的背包,才觉出肩背酸痛。出店沿河向南,往古镇中心走去。

周庄镇里的小街用青石板铺路,街上还设有连绵几百米的廊棚,因此即使是下雨天也不用担心。两边是许多生意兴隆的小店,“第一水乡”的盛名将天南地北的游客召集到了这里。河上是一条条缓缓划过的独木舟,木桨拍击水面,击碎河上粼粼的波光,哗哗的水声分外清晰。还有些船家有节奏地摇着小船,高唱悠扬委婉的歌,歌词虽难以听懂,但却可以感受到船家悠闲恬静之意。周庄 水道 小河穿镇而过,两旁人家枕河而居,都有石板铺砌的小码头通向水畔。现在许多私人的游船集中在这些地方,可以让游客亲自体会何谓“水乡”的意境。

前没走几步就是全功桥了。全功桥是单孔石拱桥。拱型高大如半月,建于1646年,是周庄北入口的第一座古桥。上到桥上,满眼舟楫、流水与河边民宅,远处的桥梁连接着一条条街道。全功桥因地处古镇北口,过桥游人络绎不绝,桥下一条条小船穿拱而过,形成一幅“桥上行人走,桥下船桨声”的画卷。

过了全功桥,沿着河边的小路一直向南,进入一条与河道平行的巷子。巷子宽不过3米,几个人并行都很困难,路边布满各式各样的店铺。继续前行,前方豁然开朗,原来是周庄著名的双桥了。双桥建于明万历年间,由一平一拱两座石桥构成,平桥和拱桥在这里呈90度分别横跨两条河上,因桥洞一方一圆,侧面看上去宛如一把钥匙,因此又名“钥匙桥”。在双桥上来回走了几次,体会了“刚下桥又上桥”的感觉。站在桥上向四面望去,鳞次栉比的楼房簇拥在水巷两岸,石拱桥上的藤蔓在水巷里摇曳,绿得像碧玉似的河水缓缓流去。粉墙黛瓦上,斜搭着一根根晾衣竹竿,挑起五颜六色的衣衫。时而有一只吊桶从窗口“扑通”入水,吊起满桶清水。小船“矣欠乃”声中,运来了鱼虾蚌蟹,菱角莲藕,泊在桥洞边。楼上的人便用绳子吊下竹篮,与之交易,煞是好看……这情景使人想起古人的诗句:“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楫好夷游。”

张沈二厅见历史

在双桥向西转了个弯,那边就是张厅了。张厅原名怡顺堂,是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的后裔于明正统年间所建,清初转让给张姓人家,俗称张厅。张厅前后七进,房屋70余间,占地1800多平方米。正门为高大的白墙黑瓦,左右各挂红灯笼一串,显出几分大气。迈过一尺高的门槛,就是轿厅,轿厅是客人来访落轿之处。过了轿厅就是茶厅了,厅正面大匾高悬,上书“玉燕堂”三字,厅内轩敞明亮,古雅朴实,粗大的厅柱挺立在楠木鼓墩上,坚固如石。周庄 双桥 双桥由世德桥和永安桥纵横相接,位于镇东北部,建于明万历年间。银子浜和南北市河在此交汇成十字。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古代的钥匙,所以人们又称之为钥匙桥。

向里走,依次经过正厅、大堂楼、琴棋室,就来到后花园。花园地面以六角形青砖铺就,并以碎青石摆成虎、鹿、鹅等各种图案。园中假山,东一簇,西一簇,摆放极为考究,据说都是自南湖中采取石头堆砌而成。花园中一条小河贴屋穿过,河水中段设一丈余见方的水池,供船只交会和调头用。河中还停放小船一只。整个张厅一派“轿自前门进,船从家中过”的情景。清初社会动乱,张家主人为防暴乱匪祸,就在园后河边放置小船,一旦出现意外,正门无法出去,还可利用园后小舟逃走,这也体现出当时商人大户处世谨慎的心理。

刚出张厅,没走几步就来到沈厅大门外。沈万三是周庄历史上一位传奇人物,有传说他能发现地下埋藏的宝物。传说终归是传说,但沈万三在当时富甲天下却是不争的事实。沈厅正是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年间所建,为七进五门楼的建筑,是典型的“前厅后堂”的建筑格局。整个沈厅有大小100多个房间,分布在100米长的中轴线两侧,占地2 0 0 0多平方米。沈厅由三部分组成。前部是水墙门、河埠,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为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及议事之处;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后厅屋,为生活起居之所。周庄 万三蹄 是周庄一道名菜,经数百年的流传,已经成为周庄人逢年过节、婚庆喜宴的主菜,亦是招待宾客的上乘菜肴。周庄 沈厅 沈厅从水墙门到后厅屋,共七进五门楼,大小房屋百余间,建筑面积2910平方米,计耗资白银10万余两。整个建筑呈前厅后堂的传统格局,既有高大宽敞的厅堂,又有错落有致的轩廊平房和迂回不尽的走马楼。

区划:江苏省昆山市

区号:0512

邮编:215325

历史:900多年

门票:周庄进大门就需交费,实行联票制,票价60元,包括张厅,沈厅等绝大部分景点。参观全福寺需单交费10元。如想逃票,可以在车站找当地人带领进入,不过要付给他们30—50元“带路费”。晚7点大门工作人员下班,这个时间前往无须买票。周庄后的江泽村入口除黄金周外常年无人看管,从这里“偷渡”进入也是不错的选择。甚至可以在镇外找船走水溜入镇内。以上逃票手段仅供参考。

气候与游季:周庄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四季前往旅游都可以,但如果想体会水乡的别样风韵,可以选择每年3—5月前往。

进入沈厅,过了墙门楼、茶厅,来到正厅“松茂堂”。松茂堂占地170平方米,气势恢弘。穿过前后屋之间的过街楼和过道阁,就来到后堂。后堂前是一座天井,上部是庞大的转角走马楼。沈厅中还有朝正堂,抬头观望,这里的砖雕门楼高达6米,正中有“积厚流光”的匾额。四周为“红梅迎春”浮雕,所雕人物、走兽、亭台、楼阁栩栩如生,非常传神。周庄 张厅宅院

水中佛国,湖中仙境

沿着镇子的小街一路过桥穿巷,看树赏景,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镇子最南边的白蚬湖边。这里有气势宏大的全福讲寺。全福讲寺是宋元佑元年间,周迪功郎舍宅为寺时建筑的,后来经历代扩建,这里寺庙的格局不断扩大,香火旺盛,成为远近闻名的寺院。到了上世纪90年代周庄开发旅游业的时候,将其扩建成一座以水借景的寺庙园林。周庄 桥头老街 周庄的老街两边店铺依地势而建,多种多样,白天的时候这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全福讲寺处于全园的中轴线,主要建筑有山门、指归阁、大雄宝殿、藏经楼等。这是一个结构严谨的寺庙,其中有轩昂的殿宇,也有广阔的水面。殿宇倒映在水面之上,随着波纹的荡漾而变幻着模样,正如殿里弘扬的佛法,在虚虚实实之中给人以来生的慰藉。

进入寺院,迎面是3层高的藏经楼,楼高近20米,黄墙朱柱,气势宏大。进入其中,仰头可看10余米高的观音立像。观音两侧各有9尊造型各异的罗汉。藏经楼后是寺院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着释迦牟尼金身坐像,高大而又庄严。上方高高垂下“佛光普照”的黄幔。身后背景金光灿灿,华贵之极。大雄宝殿两侧是钟鼓二楼,二楼遥相对应,皆为两层楼,楼顶分别摆放铜钟大鼓。

转到寺院后面,眼中最醒目的是一座五孔拱桥,如长虹横掠,连接着湖面与全福寺中的大殿,远处是浩瀚的白蚬湖与南湖,可以看到湖面帆影点点,而湖的这边是宏伟的宝刹寺院。依稀可以听见寺中庄严的钟声,让人忽然间有了一种身处佛地仙境的感觉。

水乡的早晚是最美的,周庄自然也不例外。从全福讲寺出来已近黄昏,日头将落,小船一艘艘开始泊回码头边。水边民居悬挂的红灯笼也都亮了起来。沿着全功桥方向返回,一路上很多店铺开始关门上板,已不见满街游人,只觉得清静了许多。再看桥下脉脉的流水,太阳已将其染成薄薄的紫色,上面氤氲着一层淡淡的炊烟。流水声依旧,但是那些精灵一样的小桥与人家,已经渐渐隐入恬静的夜色之中了。周庄 全福讲寺 整座寺庙结构严整,殿宇轩昂,黄墙露瓦,雕梁画栋,蔚为大观。借水布景,巧夺天工,楼阁殿宇,鳞次栉比。既有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有建筑艺术的美轮美奂,园林景色,如诗如画,令游人流连忘返。

交通:上海8万人体育场每天都有前往周庄的车辆,一般包含门票和交通费用,110元。永兴路长途汽车站也有去周庄的长途班次,票价15元。苏州每天也有流水发往周庄的车,人满车开,票价14元。青浦,昆山长途车站去周庄的车都是半小时一班。无论从哪里前往,路况都非常好,沿路可领略水乡风貌。

住宿:周庄旅游设施完善。各类旅馆、酒店遍布镇内外。车站下车后,拉客的旅店老板就会把你围住,住宿在周庄根本不算是问题。镇内不少家庭旅馆,干净卫生,价格适中,在这类旅馆住宿,更能感受水乡风情。镇上有家鑫盛客房条件不错,老板姓徐,为人热情,电话0512—57215187。

饮食与特产:万三蹄,镇上人都说,没吃万三蹄,等于没来过周庄。话说得稍偏颇,但也不无道理。大老远来到周庄,还是应该舍财尝尝这道周庄名菜。阿婆菜,一种当地特产蔬菜,清脆爽口,味道不错。另外品尝周庄的河鲜也是不错的选择。

锦 溪

睡梦中的江南少女

从严寒的北国来到江南,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一个苍翠的冬天。平生第一次知道冬天原来也可以如此妩媚:路边的河流被清晨的阳光点染得金光荡漾,远处岸边是成片的树林,林间绿意盎然,恍惚间如同北京的春天。车子时走时停,顺便搭上了几个路边等车的人。阳光不错,心情也不错,就在车上睡一觉吧,说不定还能梦见那个美丽的王妃呢。

江南之最是锦溪

那个美人陈妃。当年南宋孝宗皇帝的宠妃陈妃在这里香消玉陨,水葬于镇中的五保湖。从此,锦溪成了皇帝寄托相思的地方,更成了文人墨客流连之地。跟在几个戴着蓝布头巾的阿婆后面,一路边走边看进入古镇。古镇附近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湖泊,除五保湖外,另外还有湖泊15个。这里河湖水荡交错纵横,水中盛产河鲜,因此是典型的鱼米之乡。锦溪 古桥 锦溪是一个水镇,水是它的魂,街道房屋、亭台轩榭,一切都临水而建。水是它最美的风光,也是人们繁衍生存的“根”,随处可见的石桥,是水用柔情唱出的生命之歌。

锦溪镇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几千年前,锦溪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西汉末年,辅助光武帝刘秀的名将马援曾在此训马练兵;三国时期的辅吴大臣张昭死后也墓葬于斯;还有东晋安时期的大画家顾恺之,晚年因不愿为官也长年隐居此间。

锦溪素来有“镇为泽国,四面环水”之称,这里“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水巷、河埠、拱桥、骑楼、廊坊和街市,再加上2000余年的历史文化聚集于此,凸现出真正的水乡神韵,宛若一幅动人心魄的绝妙画卷。一代文豪沈从文先生曾经深情地喻她为“睡梦中的少女”,而已故美术大师刘海粟则赞誉她是“江南之最”。

莲池禅院守香魂

走过镇口的几座小桥,踏上盘亭街的路面,也就正式进入镇区了。视线远端是一组黄墙盔顶的建筑,左侧还有长长的沿廊跟着,在靠近湖边的地方,长廊忽然上抬成一个拱桥,下面桥洞供船只进出,设计十分独到。

走过石堤,前方是文昌阁的莲池禅院。当年陈妃香消玉陨于此,孝宗为纪念爱妃,特在陈妃水冢旁修建了这座禅院,并派僧人日夜诵经护墓。因在寺边挖池栽荷,故取寺名为莲池禅院,又名古莲寺。莲池寺院整体建筑是黄墙黑瓦,坐南朝北,与一般寺院坐北朝南大不相同。原来陈妃水冢在寺庙北方,孝宗为让寺庙日日面对陈妃冢颂经,因此规定寺庙需坐南朝北。在肩胛骨内侧拔罐,让肩周炎一走了之!在肩胛骨内侧拔罐,让肩周炎一走了之!

一走进大门,一尊金身弥勒佛像正笑脸相迎。往里走,佛教中的四大金刚挺立两边,四金刚分别手持伞、琵琶、剑、蛇四样法器,前两尊微笑和善,后两尊则横眉立目,凶神恶煞。绕到寺院后面,可以清晰地看见湖光中的陈妃冢,陈妃就在这样的烟波浩淼中沉睡了数百年之久。旁边一块碑上有诗云, “ 谁见金凫水底纹,空怀香玉闭佳人,君王情爱随流尽,赢得寒溪尚姓陈”。据说这个水冢从来没有被人打开过,始终保守着与生俱来的秘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洪涝水灾,即使湖岸上的房屋都进了水,陈妃冢从来都没有被淹没过。锦溪 晒鱼网 锦溪镇四面环水,水产丰富,镇中有许多人以捕鱼为生。鱼米之乡的生活富足而又安逸。

寺院后还有一座文昌阁,该阁一直被称做文运昌盛的象征,自古来此吟诗题赋的文人雅士络绎不绝。文昌阁为二层小楼,楼顶有铜锣一面,据说文运不佳之人,只要来此敲一敲锣,就能茅塞顿开,金榜中第。

老街与古桥

出了莲池禅院,踩着石砖铺就的小路走入锦溪的上塘街,街左侧多为年代久远的老屋,右侧是锦溪古镇河道,可以清晰看见数座廊桥。老街年代久远,路面上石板缝中可见点点青苔。旁边的河上荡过一条条独木舟,虽是在做生意,但是那样子也显得十分悠闲。水是一个地方的灵魂,有水的城镇是有灵气的。

在岸边的码头上还立着一个个系缆石,大小不一,形状像一个个如意,石头上的图案各不相同,有蝴蝶、仙桃等许多种。这些缆石曾经系过无数轻舟,如今它们已经成了锦溪沧桑的见证,有些花纹的棱角几乎全被磨去,已经辨别不出当年的样子了。

所有的水乡都离不开桥,锦溪亦是如此。据说锦溪1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内,有古桥26座,其桥梁密度远远超过了水城苏州。让人更加叹为观止的是,这些建造于明清时期的桥梁,历经岁月风霜,依然保存完整。桥上的碑记、柱联、花纹等镌刻精巧细致,形成了锦溪独特的桥文化。沿河道向北没走几步就是著名的天水桥。这座桥是明永乐年间郭子敬捐资修建的,距今600多年,仍完好保持其原有风貌。天水桥地处几条河流的交汇之处,远望如长虹一般,横跨河面。沿台阶拾级上桥,抬眼望去,古镇恬静幽雅,水波浩淼苍茫。河边有坐在那里写生的小学生们,面对石桥聚精会神,不知他们中间将来是否会出现另一个陈逸飞,或者黄永玉,或者吴冠中来。

博物馆林立

除了长眠于此的陈妃外,锦溪最著名的是那些形式多样的博物馆了,这里曾经被人们誉为“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锦溪小小的老镇上,有大小私人博物馆近10个。除“中国第一古砖瓦博物馆”外,还有唐志云的“金石人家”书画篆刻艺术馆、陆家衡及其父的“柿园”书法碑帖艺术陈列馆、宜兴的“紫砂博物馆”、徐州古钱币收藏家黄风子先生开设的“中国历代钱币珍藏馆”,以及著名天文学家朱文鑫的“华夏天文博物馆”。这些都体现了锦溪人酷爱收藏的性格和很高的艺术鉴赏水平。锦溪 莲池禅院 莲池禅院是锦溪镇的一处名胜古迹,也是“锦溪八景”中最负盛名的景点之一。相传陈妃葬于五保湖中后,孝宗皇帝建寺于傍近水冢的锦溪口菱荡湾南侧,派僧诵经护墓。寺边挖池栽荷,故寺名“莲池禅院”。“中国第一古砖瓦博物馆”就在老街中部,里面的馆藏十分丰富,有瓦当、滴水、屋脊构件、建筑砖、铭文砖、祭祀砖等14大类,共计700多件。在展馆内流连,就如同翻阅一部浩繁的历史长卷,从汉代城砖、六朝板瓦、西晋纪年砖、唐宋凿榫井砖,到明清、太平天国、民国时期的各类砖瓦应有尽有。馆中珍藏最早的一块砖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是良渚文化时期的遗物,它由粘土、袭糠和稻草糅和,用大火焚烧而成,考古界称之为“红烧土”,是砖的“雏型”。馆中的瑰宝“铜雀台瓦当”,是建安五年曹操在河南洛阳建造的金凤、冰井、铜雀三台的遗器。曹操当年造的铜雀台,早已被历史的风尘所湮没,而台上的这片筒瓦,却经历1700多年,仍妥善地保存在馆内,令人不可思议。锦溪 河道 锦溪的民居建筑大多临河而建,荡舟水中可以尽览水乡风情。锦溪 河道 锦溪的民居建筑大多临河而建,荡舟水中可以尽览水乡风情。

秦砖汉瓦已是前朝旧物,但是这些旧东西上面凝结着先祖们的智慧,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故事。以史为鉴可以兴邦,锦溪人在收藏那些古老器具的同时收藏的正是一段段激动人心的历史,真可谓用心良苦。

区划:江苏省昆山市

区号:0512

邮编:215324

历史:2000多年

门票:27元,包含了镇上所有景点。建议不要另寻途径逃票,镇上几个博物馆值得一看。

气候与游季:锦溪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春夏季为最佳游季。

交通:昆山市汽车站每隔25分钟有一班到锦溪的汽车。也可乘到周庄的车中途在锦溪下。车票6元,约40分钟到达。从周庄到锦溪只需要15分钟,往返两镇的车辆很多,游完周庄后顺便去锦溪看看,是个不错的选择。

住宿:锦溪古镇内旅店不多,但古镇口新镇区有很多家旅馆。走走比较一下会发现,其实条件和价格都相差不大。另外记得住宿一定要使劲砍价,有时候能砍几十元下来。足够你多买几样纪念品回去。

饮食与特产:不少商家销售鲜红色猪蹄,名号虽没有周庄万三蹄响亮,却也是锦溪一大特产。另外街头很多人家叫卖一种椭圆形小饼,内夹豆沙,1元钱两个,味道不错。锦溪河鲜烹调技艺名闻四周市镇,水晶烩鲤是当地招牌菜,此外还有水晶虾、大闸蟹等,定能让你胃口大开。

甪直

神兽祈福的小镇

在锦溪车站等到去直的中巴车,正值星期天,车上大半是准备返回市里上课的学生。他们大都熟识,在车厢里嬉笑打闹着,尽情发散着只有青春才有的过剩的精力,陈旧的车厢立刻显得十分拥挤。好在窗外阳光明媚,神思可以飘渺到那些自己也看不见的地方。遥想今天将要去的直镇,既然有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一定也会有让人新奇的风景吧。

水乡小镇,瑞兽迎祥

甪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面积不大,不过1平方公里。在这片“弹丸之地”内,河道交叉纵横,河上遍架桥梁,岸上有众多的明清古宅临水而筑,因此有“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的说法。现在镇中还保存有宋、元、明、清各式桥梁41座,这些桥梁造型各异,有多孔的大石桥、独孔的小石桥、宽敞的拱形桥、狭窄的平顶桥,其桥梁的密度远超地球那端的水城威尼斯,所以甪直也被人称做“中国古桥博物馆”。直 临水街廊 临水的街廊旁边设有美人靠,游人可以临河而坐,安享这里的宁静。甪直 神兽端 相传古代独角神兽“ 端”巡察神州大地路经直,见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就长期落在这里。故而直有史以来,没有战荒,没有旱涝灾害,人们年年丰衣足食。

下车拐入了一条满是杂草的小路,直直地向南延伸。小路两边是林立的工厂和学校,想象中的古镇此时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找不到一点影子。前行不久,踏上一条用卵石及花岗石铺成的小街,两旁店铺一间挨一间,商业兴旺,这里就是古镇了。

甪直古镇得名于一种叫做“甪端”的神兽,相传这种兽最喜欢蹲在被认为是风水宝地的地方,它独角狮型,可懂得四方语言,能知万里外之事,被古人当成吉祥如意的象征。当年“ 端”下凡巡察神州大地,当它路过甪直的时候,见这里地气甚好,就留下不打算走了。

前行不久,可以看到一座写着“甪直古镇”字样的牌坊,牌坊旁边,有“甪端”的石像端坐镇口,迎接八方的游客。这尊石像高2米,是用花岗岩雕刻的,形状像狻猊,头顶有一只独角直指蓝天,威风凛凛。

水边小景

沿着小镇河边的上塘街边走边看,镇内除了熙熙攘攘的游客外,还有许多当地人,其中最醒目的是那些穿着甪直水乡传统服装的女人们了。她们大多40岁开外,梳着髻髻头、戴着蓝布头巾,穿着拼接衫,束着裾裙,脚上还穿着绣花鞋,宛如少数民族一般。周围的游客争相与她们合影。

身边是水乡特有的住宅,这些住宅大多木门木窗,很多门窗上还有精美的雕刻。据说这些门窗使用的都是上好的楠木,因此才可以保存上百年而纹路依然清晰。

河中有小船往来穿梭,光影沉沉,将两边的景物一一纳入,恍惚得如同一个不真实的梦。有一叶小舟漫不经心地停泊在岸边,船上无人,颇有一种“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船头拴着七八只黑色水鸟,是传说中给水乡带来无穷韵味的鸬鹚们。岸边早已围了许多游人,有的拍照,有的挑逗,还有的在凝神观望。再看那几个水乡精灵的水鸟,此时正缩着脖子,慵懒地蹲在船舷边闭目养神,连一点最起码的好奇心也没有。这样的阵势对于它们来说,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大气磅礴保圣寺

过香花桥向北,进入一条窄窄的小巷,一直走到头,就来到保圣寺前。保圣寺建于梁代,据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当时皇帝为了宏扬佛法所建。杜牧在诗中曾经说“南朝四百八十四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保圣寺与苏州的寒山寺、杭州的灵隐寺、南京的鸡鸣寺等当年“四百八十寺”中的遗存一起,见证了中国在这1000多年中的沧桑巨变。

寺门口有一个小方亭,四角攒尖葫芦顶。亭正中央有井一口,井水至今仍可以饮用。进入寺院,正面是雄伟的天王殿,殿内佛事兴盛,香火缭绕。在寺的西院有晚唐著名诗人陆龟蒙的墓地,墓前还存有“斗鸭池”,池中建有“清风亭”,有两座垂虹石桥相连通。周围古木参天,凉风习习。

保圣寺内最著名的是北宋时期的罗汉塑壁了。整个塑壁以其独特的构图和大胆新颖的表现形式成为国内最精美的罗汉塑像之一。步入罗汉堂,眼前的大厅十分宽阔,抬眼可见九尊形态逼真的罗汉像。这些罗汉像将绘画与雕刻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背景呈海面风起云涌之状。罗汉塑像或坐洞窟,或谈笑于海岸,动静有致,呼之欲出。整幅塑像犹如一幅古雅的立体山水画。远观峰峦叠嶂,近看雕功精细,塑像表情或喜或忧,各不相同。这些塑壁独特的构图和大胆新颖的表现形式使其成为北宋甚至是今天整个中国殿塑艺术最高水平的代表。

幽幽厅堂评弹声

和其他的水乡古镇一样, 直的岸边也有很多弄堂。这些弄堂的路面大多用卵石和花岗岩铺成,幽深曲折,房舍林立。两边的宅院大多为黛瓦白墙、木门木窗,都是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建筑。这些人家的居室有三五进不等,最多的有七进,里面厅轩堂楼俱全,有的甚至还有走马楼和花园,远远望去错落有致。其中萧宅和沈宅是这些民居建筑的主要代表。甪直 保圣寺叶圣陶纪念馆正厅边的走廊“崇德门”

萧宅就在上塘街的小河边,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1000多平方米,坐西朝东,背园面街,共五进,是江南私家民居的精品,也是苏派建筑艺术的代表。步入正门,依次走过门楼、茶厅、楼厅、厢楼、饭厅。茶厅、楼厅是整个萧宅的精华所在,其雀替均为兽嘴形,门楣上雕有麒麟、仙鹤、祥云、海浪。门楼与茶厅、茶厅与楼厅间各有一座灰色砖雕门楼,上分别题“积善余庆”、“燕翼诒谋”等字样,遒劲有力。甪直 永福桥(图左)和南昌桥(图右)

沈宅地处甫里八景之一的“西汇晓市”附近。沿着河边窄窄的小径前行,不久就看见两扇乌黑大门,这就是著名的沈宅了。沈宅的主人姓沈名柏寒,是清末留日学生同盟会会员。沈家原为当地富豪,房产广布,有“沈半镇”之称。该宅建于清同治年间,占地2500平方米,建筑布局前为店、后为宅。前后共七进,进门的正厅堂上高悬“苍松仙鹤图”,两侧是“长松拔地三千年,古鹤凌空九百里”的对联。

区划:江苏省吴县市

区号:0512

邮编:215100

历史:1400余年

门票:同样是联票制,价格45元。进入古镇的入口有好几个。但游客一般很难找到。如果只想看古镇小桥流水,完全可以找当地人带领进入。能省下几十元门票。但如果你想细细品位直古镇的精髓,建议还是老老实实买票进入,因为只有买了票才能进入萧厅、沈宅、保圣寺。气候与游季: 直四季分明,每年平均气温为16℃,四季适宜旅游。

交通:每逢双休日、节假日,上海杨浦体育中心、虹口足球场、上海体育场有旅游专线车前往直,下午返回,120元/人(含来回车票、景点门票)。苏州火车站站前广场有空调旅游中巴直达;苏州汽车北站往直的中巴,6:30—18:30,每30分钟一班,票价7元;苏州吴县汽车站也有中巴开往直,6:20—17:20,每40分钟一班。在苏州城东的娄葑乘18路公共汽车也可到达,票价2.5元,每小时发一班车,约行驶50分钟。下车后可搭乘当地三轮车前往古镇区,一般4元以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