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杰画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9 12:45:44

点击下载

作者:赵杰

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赵杰画集

赵杰画集试读:

赵杰

画集

作者:赵杰

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2-01

ISBN:9787531061809

本书由河北冠林数字出版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赵杰

1968年生于河北怀来,祖籍河北丰南。

1990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 美术系。

2006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2006年至今任教于河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发表

2005年作品《黄师傅》等6幅发表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学档案》

2006年作品《水墨静物》等17幅发表于《艺术状态》2006年第二辑。

2006年作品《生活的空间一,二》发表于《学院艺术》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6年作品《水墨静物》等23幅发表于《水墨技法解析》上海书店出版

2008年作品《水墨人物写生》两幅发表于《课堂》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年作品《水云间之一》发表于《中国画市场》专著

2011年11月《中国当代艺术家丛书——赵杰》河北教育出版社参展

2004年作品《寂静的风》入选河北省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绘画作品展。

2006年作品《肖像》等5幅作品入选“从水墨出发”五院校硕士研究生作品巡回展。

2007年作品《看山组画之四,五,六,七》参加“水墨今日”—中国青年水墨画家邀请展

2008年作品《山水》参加“河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师生绘画精品展”

2008年作品《秋声瑟瑟》参加“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年河北省绘画作品展”

2009年作品《水墨人体》《水墨肖像》参加“原点·漂移——河北当代学院艺术邀请展”

2010年作品《己丑日课之一,二,三,四》参加《状态》四人展北京798今日画廊

2011年作品《水墨风景之一,二》参加印象井陉美术院校写生邀请展。河北石家庄省美术馆。

自序

中国画发展到今天面临两个现实困境,其一来自于传统,其二来自于西方。而生活在当下的画者,面对古人我们已经没有了那样的文化语境,面对西方所开启的现代社会我们也未曾有深入的生命体验。何去何从,是今天每一个画者又都必须做出的选择。

这本册子记录了我九年来对绘画的思考与实践。基本的绘画方式是写生,题材是静物、人物和风景。

静物写生本是西方绘画的一个传统题材,中国传统绘画少以有之。我对静物的思考来于能否将日常所见、所感以水墨的方式表达。人物是中国绘画最早出现的题材,然其成熟最晚,而古人留给我们的技法体系用来表达今天的人物又无所适从,我思考能否可以运用写生的方式拉近水墨与当下生活的距离。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它以高度的程式化技法体系,完美地表达了古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态度。而今天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远远不同于古人,水墨能否在我们面对自然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观察与体验呢?

这些思考是我写生的出发点,而结果未必完整地表达了这些思考。今集结成册,敬请方家指正。

解读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中的审美体验

赵杰

郭熙的《林泉高致》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著述,对后世影响极深。对其研究的相关论述也颇丰富,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林泉高致》的影响,其二是阐释《林泉高致》所揭示的总体美学思想,第三是其美学思想对山水画的指导意义等宏观方面的论述。这些都为我们深刻地认知古人的美学思想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我研读《林泉高致》及其相关论著的过程中,深感有些具体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本文的宗旨是探讨《林泉高致》中对于中国山水画中体验的阐释及其内在逻辑关系分析。一、“体验”是山水画创作与欣赏的目的所在《林泉高致·山水训》开篇所言:“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人为什么喜欢山水呢?观丘园而得养素之体验,见泉石而得啸傲之体验,遇渔樵而得隐逸之体验,目猿鹤而得飞鸣之体验。尘世中的浮躁是人所厌倦的,而烟霞仙圣是人所向往的。正是因为自然山水能够带给人们这样的体验,使人们能够远离尘世中的浮躁,所以获得如上的诸种体验才是古人热爱山水的真正目的与意图所在。

中国绘画的题材最早出现的是人物,山水画独立出现于魏晋经由隋唐与五代的发展至宋达到了它的一个高峰时期。虽然早在魏晋,宗炳就提出“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他的目的依然是“卧以游之”。宋代的郭熙进一步明确了山水画的终极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的审美体验,使人们能够“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胸怀“林泉之志”,而常做“烟霞之侣”。《林泉高致·山水训》中郭熙进一步提到“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故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此之谓不失其本意。”

世间认为人在自然山水间可以行进,可以眺望,可以游览,可以居住,而在画中这行、望、游、居均是体验。所以,画者当以表达这样的体验为目的来创作山水画,而观者也应该以这样的标准来探究山水画的意义。

纵观中国山水画的历史,从不曾是一个对自然的再现或有距离的观看的过程,中国山水画所希望营造的是一个氛围,使得观者能够在画家所营造的山水氛围间游历其中,因此,准确地说,中国山水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体验的。二、山水画中获得“体验”的途径

1.体验的心境

体验的表达是创作山水画的目的,那我们怎样的心境去这样体验自然山水呢?郭熙告诉我们:“画山水有体,铺舒为宏图而无馀,消缩为小景而不少。看山水亦有体,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价低。”这就是说画家或欣赏者以明净清澈如林泉的心情,去创作或观赏山水画。才能够获得自然山水中较高的审美体验。在这里林泉指自然界中山水的总称。林泉之心这是我们获得内心审美体验应有的态度。反之若以实用的心态去欣赏则获得的审美体验较少。在山水画中临泉心境的把持不但是画者所需的修炼,对于观者同样也是如此。

2.体验的途径

什么是获取山水体验的具体途径呢?郭熙指出:“盖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只有亲自深入山林才能体验到自然山水的真“意度”。“意度”对人指识见与气度,对艺术是指意境与风格。真意度就是山水的真境界。窗外的风景之一 34cm×68cm 2011窗外的风景之二 34cm×68cm 2011

郭熙告诉我们,作为画者只有真正地走进自然,才有可能认识及体验到山水的真境界。对画者而言,到真山水中行万里路是获得山水体验的途径,唯有如此才能深化艺术的境界与风格。三、“体验”的表达是山水画造型的目的

中国绘画所采取的造型方式为意象造型,意象即承载了意味的形象,这就要求画者画面中的造型不只表达是什么,而应该表达感受到了什么,进而希望使观者能够体验到什么。“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见青烟白道而思行,见平川落照而思望,见幽人山客而思居,见岩扃泉石而思游。看此画令人起此心,如将真即其处,此画之意外妙也。”自然山水中的春夏秋冬都分别给予人们不同的内心感受。自然景物与内心的体验存在着相应关系,同一个景象的不同的季节给予我们的内心感受是不同的。

画者在创作山水画时应将这种感受传达出来,使观者通过作品的欣赏而得到这样的感受,这是画面的内涵。不同的景象给予人们不同的内心向往,画者应该运用这些造型符号来创造画外的意境。这就告诉我们,山水画中的造型要表达体验到的感受,不只是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四、“体验”积累与旁触

画者对生活的体验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画者只有通过“饱游饫看”,才能将自然山水中的种种感受“历历罗列于胸中”。

画者对生活的体验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绘画作品要打动人就需要所表达的感受深刻,同样,这深刻的感受需要画者不断地到生活中积累。饱游饫看是它的方式。“此怀素夜闻嘉陵江水声而草圣益佳,张癫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笔势益俊者也”。正如这两位书家一样,生活中的“感受”并非在生活的表面,如何去揭示与体验它,还需要画者只有增加自己的生活体验,从生活现象的旁触中,悟得那生活的深刻体验,才能增加自己的绘画技能。“今执笔者所养之不扩充,所览之不淳熟,所经之不众多,所取之不精粹,而得纸拂壁,水墨遽下,不知何以掇景于烟霞之表,发兴于溪山之巅哉!后主妄语,其病可数。”当下画者作品中的缺陷正是来自对于自然山水体验的确实。

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表达了山水画中关于体验的有机整体。体验的表达是山水画创作的目的,围绕这一主体,体验的心境、体验的具体途径、山水造型因素的目的、体验的积累与旁触。这些问题的思考,综合起来是一个画者对于山水画体验的终极认识。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

艺术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我们欣赏一部影片,仿佛切身体验到了剧中主人公的命运,我们读一首诗,内心仿佛体验到了诗中的意境,然而,这只是一个笼统的回答。当我们对艺术中的体验究竟是怎样的体验这一命题进行追问时,我们会发现,艺术中的体验并非如此的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