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精品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9 15:07:28

点击下载

作者:董宏伟

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李叔同精品集

李叔同精品集试读:

清风外流 灵机内敛

柯文辉一

中国书法把线的运动推到了极致,其中颤动着时代风云与作家的情感密码,能使几千年后的知音受到灵魂的震撼,产生强烈共呜,达到两心相视而笑的喜悦。

书法没有再现物象的能力,摆脱了许多束缚,成爲坦呈心象的高级艺术。是天人合一的无声诗歌,静中涵动的生命狂舞,不拘一格的精神建筑,民族气质的结晶,人类文化史上仅此一家的宁馨儿。

预感到作品不朽,努力把艺术推向高峰者,爲正剧人物;

不知自己是大师,出生过早,爲寳剑算盘所蒙蔽的人们,以善意的热嘲,书匠以恶意打击,死於默默无闻的天才,是悲剧人物;

不学有术,袖长善舞,利用非艺术条件,拚命穿上皇帝的『新衣』,享荣华富贵於一时,人书俱亡,到死不知自己与书法无缘者,乃喜剧人物。

不朽的、速朽的两条河流并存,三种人物的精彩表演,构成艺术史内外的大千世界。

时间老人冷峻地教导我们:做人与治学都极其严肃。二

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无态而具众美。

隋前的甲骨、金文、石鼓、古砖、瓦当、封泥、木简、摩崖碑碣,凡出於无名到这火候极难。唯其难,又对志士产生了魅惑力。

混沌初开,字未成形,有生无熟,是原始的无态可言,仅有稚拙美。

久久临池,神、气、形色皆自古贤借来,无自己面目,偏嗜茧中风月,蜗壳乾坤,病渐渗入,求技失道,视野日狭:或脱师过早,无翼思飞;或冰炭同炉,两体俱非;或求肉失肉,肥瘫无骨;或乞巧成呆,匠艺制作爲災;或出笔乱抖,无病呻吟;或扭筋转骨,造势未就,气脉失和……欣欣然在魔孽怀抱里踏步,汗流浃背,寸步难前。掌握学、会、精、通、化规律,杜绝求态失态,淡从腴出,形简意繁,得失两忘,无法生万法。落笔人格立於字外,学养饱涵点划间,脱尽古哲衣履,撕破灵襟,任人出入无滞碍,方是无态。

老子说:『能婴儿乎?』字也一样,即把人一生的路作爲两世去走,先由儿童走向壮年,再从壮年走向童真。

以书法爲余事的弘一法师,便有这般造诣。接受其艺术,也要在人生与学养两方面有辛勤的准备。三

一九一八年七月十日,是一个分水岭:

叔同先生在习静求悟之前,人世唯恐不深;

由披剃至涅槃,出世唯恐不远。

即使在出世途中,与亦幻法师等筹办的金仙寺佛学院爲贪名与财的方外俗客干扰而流产,他生过嗔怒而大病一场;在闽南也曾赶过热闹,爲十五岁童子李芳远批评而掩关五百七十二天,一边自省,一边著书。抗日烽火烧遍神州,日本军官强行来见,他拒绝说日语,大义凛然,又写下『最后的胜利』横幅,极有人情美及道德的荡涤力。

把前后期联成一体的是对人类博大的爱与绝尘的书法。四

其父李筱楼(一八一二~一八八四)与李鸿章同科进士,任职不久即回天津经营产业、以佞佛好施闻名,爲儿子留下科举世家的读书氛围。叔同青年时会写馆阁字,与其倜傥风流的个性不符,他少年临习刘石庵所摹文征明小楷《心经》,品位较高,故未陷入泥潭。

晚清书坛技着碑学的晚霞。叔同从常云庄习《宣王猎碣》三年,日篆百字。十七岁师事唐敬严,摹《张迁碑》《张猛龙碑》《张黑女碑》《爨寳子碑》及《龙门二十品》。对《杨大眼》《始平公》两造像记很喜爱。

唐敬严介绍南开大学创办人严修与叔同爲忘年交,其他友人王守恂、周啸麟、姚品侯等皆通鉴赏,使他获益匪浅。年十九读康有爲《广艺舟双楫》,热衷碑学,广搜拓片,眼界渐宽。他篆『南海康君是我师』印,虽指政治维新,也包含某些学术思想,被当局疑爲康党,未必无因。

奉母南迁上海后,书法接近苏体,融入北碑,尚欠浑涵。早岁作品天津还可以看到几件。

一九〇〇年三月,与高邕之、任伯年、朱梦庐、汤伯迟、乌目山僧宗仰等组成『上海书画公会』,每周出《书画报》一纸,有了切磋机会。他还买得原纪晓岚收藏作詺的汉代甘林瓦砚,将砚拓片广寄友人,索得题咏,印成专书。他多次在南洋公学演出京剧,同诗妓李苹香、朱慧百唱和,写《金缕曲》赠歌郎金娃娃,赠名伶杨翠喜《菩萨蛮》二首,过的是浊世佳公子的文人生活。

在日本就读於上野美术学校时,有自己单独寓所、钢琴和大量图书画册,独资编印《音乐小杂志》,雇有专用女模特儿,娶日籍夫人,去票价昂贵的音乐厅聆听名家演奏会,参加『随鸥吟社』,在社刊发表诗作,和写汉诗名家大久保湘南、森槐南等联谊。生活优裕,也很活跃。

一九〇七年淮河泛滥,他与留学生们演出《茶花女》,剃去心爱的胡髭,以百多元购置女西装饰女主角。又演出《黑奴籲天录》,广获佳评,爲我国话剧诞生尽到前驱的责任。

辛亥革命使他热情欢呼:『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满江红》)在此前写过范伯子句『独念海之大,愿随天与行。』及古诗联『白云停阴岗,丹葩耀阳林。』赠教育家杨白民,堆墨排奡而不霸悍。他来到上海办《太平洋报》附赠的画刊,参加南社活动,与柳亚子、黄宾虹、陈师曾、苏曼殊、姚石子等书画家同游西湖,写过柳亚子文《冯小青墓题记》及同游诸文友题名记勒石(已毁)。他爲《太平洋报》所写报头,富有隶味的《莎士比亚墓誌》和上述二联书风一致。该报刊有叔同卖字《书例》:『名刺一元,扇子一元,三四尺联二元,五尺以上三元。……四幅以上照加,余件另议。先润后笔。』他还是报纸广告画的首创者。

在杭州两级师范任教六载,一度兼授南京高等师范美术,奔走宁沪杭之间无倦容。在杭挚友夏丏尊治印,校长经亨颐、教授马叙伦,和他谊在师友之间的马一浮、西泠印社社长昊昌硕,都是书家,交流方便。他手写《白阳》杂志出版,一九一四年用人体模特儿写生,培养出文学家曹聚仁,画家丰子恺、李鸿梁、潘天寿,音乐家刘质平,教育家吴梦非、蔡丏因等,皆一时之彦,不愧为新艺术启蒙导师。在校时有专室写字,临碑爲主,偶亦写帖碑,学生们大都藏有他的书法。他还教做饭的工友闻玉写字,一九一六年十一月三十日赴大慈山虎跑寺断食二十余日,由闻玉侍从,事后拍有照片,旁有小字即他请闻玉所题,情谊可贵。下山前书『灵化』二大字,隶中含篆情。一九一八年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此后云游浙江闽南,去过一回庐山,到青岛讲律学数月。抗战爆发,他写下『殉教』二字,倡导『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一九四二年九月四日圆寂。

若问出家原因,我老老实实地回答:『不知道!』他老人家自己都讲不清,我能阐明,岂不比大师还高?那太狂妄了!此事答案因人而异,猜测终欠圆融。

——说情场失意,日籍夫人爱他至深,曾由黄炎培夫人陪同去西湖找到他,夫人哀哭,他无言合什流汨而无悔。两女士送他登扁舟回庙,帆影在水天一色中茫然消失……

——说经济压力,他家资百万,破产时泰然,岂是孔方兄座下香客?在校月薪一百零五元,付上海日姬四十五元,天津俞氏二十五元,资助在日留学弟子刘质平二十元,自己伙食十元,南京兼职卖字收入不算,月有小盈馀。

——说对辛亥革命失望,他一直和政治保持距离,透视一个腐败黑暗的社会,何用七年才落髮?

——他自说某次见一僧人法相庄严,艳羡不已,遂萌出世念头。这与夏丏尊一问:『这样做居士不彻底,索性做了和尚倒爽快』的助缘,皆属外因,偶然契机固重要,一面一言定终身者不多。

——他与彭逊之同受马一浮大士指导学佛,彭在虎跑寺落髮,他大受感动而仿效,但马老并未出家,后来还劝彭君返俗。在致刘质平书中说:『不佞世寿不永,又从无始以来罪孽至深,故不得不赶紧修行。』断食前不久曾刻一印『李息翁归寂之年』。即此种心态写照。

丰子恺先生说,『先生似乎嫌艺术的力道薄弱,过不来他的精神生活的瘾』而遁世。丰老将人的生活分爲三层楼:物质、精神(艺术)、灵魂(宗教),从二楼至三楼很合理。

大师弟子张人希先生说出家爲爱国,学通内典,躬行不苟爲度人,此即爱国具体行动。然爱国在俗在方外不矛盾,度众生不分国度。故仍在研究思索,异日再撰文论述。

幼年感染的宗教因子,征歌顾曲,皆大师完成人生体验所需。凡是人自觉选择的重大行爲,都是塑造自我必由之路。『不爲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一切无言涵万义,妄解更胡涂。

他半百大寿时,丏翁印行《李息翁临古法书》,一九六三年新加坡广洽法师出资由钱君匋先生设计蝴蝶装重印三百。墨线生光泽,有刀味而失刀痕,钝极生锋。

他做人是做一行便要做好,阔公子苦行僧合成绝品。临字写一家似一家,注重神气表情,端匀苍郁,老将布阵,驾轻就熟。然终非创作,本书只择两件,算从早岁摹本走向最后遗墨的观照。他还出版过墓誌拓片一件,笔势流丽端润,沈寐叟题签。

前期书法由幼童成长爲壮夫,篆隶楷书具阳刚美,中宫紧抱,章法匀停错落,开阖有序,外现才华。行草恣肆流妍,无意间汉韵唐神秀出,格清调响。

假若叔同到出家前『绝笔』,爲好友姜丹书母亲写的墓誌铭当作终点,只是出色的未成品,一位令后贤惋叹的对象,未入本世纪经典书家行列。原因是:

以碑爲筋骨,帖学爲肌肤,兼二者之长,由稳趋於不稳,与明末清初大师们并列无愧,不及沈寐叟;

受启迪於唐碑《千秋亭记》、宋人陈搏书法、溯源汉碑《石门詺》用於行书,气多於韵,独来独往,威势不群,名著《书镜》,总结碑学,不及康有爲;

写《石鼓文》古今罕匹,吸收《毛公鼎》淳质奔放,内含个性(包括抓人视线,一肩稍稍耸起,略带点霸气的自我推销味儿也见大才、个性),以金石气入书画,影响几代人则未若吴昌硕;

驱使碑意入草魂,继往开来,拔剑击地,昂头向天,纵横含蓄,整理标准草书有利普及於大众(创作标准化则个性何存?)未及于右任。

四大师皆世间大健者,根器胸廓较叔同宽博。

大儒雍和,长者慈惠,宁静致远,沉浸百家,并通西学,终身布衣又企盼弟子作安国富民导师的马一浮,爲叔同平生服膺者,飘飘思高举的字更因人而重,叔同当逊一筹。

写金文古意森然,暮年草书生拙,云空水阔,又爲新山水画开宗立派的黄宾虹,不失爲叔同劲敌。

返老还童的谢无量,萧瑟出生机的徐生翁比谢公又走得更远,汉碑底子厚,叔同也会退避一舍。

朗润坚韧,字比人温和得多的鲁迅。

清雅通脱、书生风采十足的曾农髯。

骨气洞达,浑穆有庙廊气的字而人品不足取的郑孝胥。

有隐者襟怀诗人真情,运笔变化极多的林散之。

厚朴而精光内敛的朱东润。

还有大器晚成,从沈寐叟门墙里走出来,自铸章草家的王蘧常。

叔同要超迈后述十子,在创格方面还嫌欠充分。

我景仰弘公,两番作传,追踪遗迹与墨寳,行程数千,此评绝无贬意。五

书风总是凝聚中有流变,流变中有凝聚,不断由自我否定走向自我完善。分期不能一刀切。飞跃前往往出现较长时光的滞塞、摇摆、反复。谁一步登楼?

分水岭两边,前期后段,后期前段,从酝酿变格,到稳定的新风出现,有个过渡的中期,延续了十年左右。

先是结体宽扁爲主,如隶书『勇猛精进』『以法自娱』『如梦如幻』『灯机老屋』,赠刘质平《华严经》片断、《白马湖放生记》等。肥瘦、起落有度,心境悠然。骨骼俊挺,锋芒初敛,时复外张,讲究传神。

出家之初,刺血写经,比较板实,用功过度,体力大亏,经印光大师劝阻,休养一阵纔恢复体力。印老写信要求他:『写经不同写字屏,取其锋芒,落笔重在神趣,不求工整。若写经宜如进士写策,一笔不容苟简,其体必须依正式体。若座下书札体格,断不可用。』他写信告知杭州旧同事堵申甫说:『拙书尔来意在晉唐,无复六朝习气。一浮甚赞许。』尊者的棒喝使他不再在书中逞才气。印光长老在复信上说:『接手书,见字体工整,可依此写经。』『今人书经任意潦草,非爲书经,特借此以习字,兼欲留其笔迹与后世耳。』这番褒贬,促使弘一向新写法演进。六

法师出版写经多种,《华严经十回向品初回向章》《药师经》《金经》《心经》最出色,还有律学专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大雄书局出版的宣纸的表册页十开《九华垂迹图》(地藏王事迹连环画),世侯居士作。他的对题是水印。黄绸封面,爲本世纪最佳出版物之一。

在杭州净慈寺大雄寳殿门头悬有弘一所书径丈大字『现平等相』,署名『沙门一音』。马一浮先生曾带名记者黄萍荪前往参观。马老曾说:『弘一书法的渊源,上规秦汉篆隶,所以根底扎实。未出家前以沉雄浑厚胜,这是致力北碑的特征。削髮后,精神面貌爲之一变。现在芒鞋跣足,云游十数载,和在西湖虎跑、玉泉的情景又起了不同程度的变迁。如今是经过佛学的陶冶,再变而爲恬淡静穆,霁月光风,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之笔,这是个人的修养所致。没有这种修养,即或临摹千万遍,不过刻鹄类骛而已。丰子恺是弘一的大弟子,长斋持佛,心仪其师至谨,按说他的书法该追踪师迹,向乱真之途迈进,然而不爲也,正是他的聪明处。』

马老又撰文说:『大师书法,得力於《张猛龙碑》,晚岁离尘,刊落锋颖,乃一味恬静,在书家当爲逸品。尝谓华亭(董其昌)於书颇得禅悦,如读王右丞诗。今观大师书,精严静妙,乃似宣律师文字。盖大师深究律学,於南山(唐道宣,即宣律师)灵芝(宋元照)撰述皆有阐明。内薰之力,自然流露,非具眼者未足以知之也。』

书法大师共同的经历是:临遍百家,不似一家,方是自家。

经过先秦的高古,汉人的坚劲和散藻漓华,魏晉尚韵的中和萧散,六朝的百卉竞妍、华而能质,唐人的重法达於遒媚,峨冠博带大丈夫与轻裘绶带将军,云间羽客和蕉下醉僧各领风骚,杨凝式从疯狂时代找到自我,宋人追求禅意、士气,不忘抒情,明末清初草书家群体恨天小地狭,寻求朦胧的自由又不知自由爲何物的愤懑,碑学复兴於文字狱令人丧胆后的回光返照,书法老人有些累了,在西方现代意识冲袭进他的山山水水之前,不想上天入地大折腾一番,也折腾不动了。虚和自宽、大隐於朝小隐於市的立体环境休眠了,死了。底气十足,不乏天才与笨功夫的凌越千古者在何方?在这创格艰辛的时刻,弘一风格不声不响地生长着、传播着、壮大着,终於有幸完成了恩格斯说的『这一个』。我们深爱有一,不望有二。甘心受到弘公人格力量的感召。

有了字内字外品学伦理的支撑,即跨过了简单的好坏美丑层次。如果我们面对孔子、左丘明、司马迁……的手迹,即珍如拱璧,无必要去与他人比出长短。弘一晚年书体变得狭长,笔笔不动,又时时在颤动,起落不需锋芒。行字间等距离而又不死板,与别人不同类,其法自其人始。他的格局比孔孟老庄释迦等历史人物小得太多太多,但小得属他独有,不该也无法和他人去比。他的字是深山古寺、老衲面壁。大野无人,水流花开,鸟歌花舞,老道啸傲烟霞,神与景合,心与天游。他只是一条透明而永不枯涸的小溪,不紧不慢地流过我们意识,散发出道境禅境,也有儒家的独善其身,正心诚意,格物致知。

道佛不尽相同,到高层次又相通。叔同曾广读道书,断食期间所敬非佛,是天理教的神。其日籍夫人虔信该教,叔同一度妇唱夫随,把日本世俗民间信仰,用老庄高度理想化。入佛後摒弃了天理教,但未忘道家。所书《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器晚成》与好些不无道家风神的格言,较之他所书佛经和数以千计的佛号,分量很少,仅可视爲蛛丝马迹。思想领域不能分疆裂土如地图,总是交叠渗透、化合无奇不有。艺术品有一小半要读者去创造。我想:未入过天主教文化圈的中国人,面对罗马西斯庭壁画,外国人不通佛理,面对云冈龙门大足天龙山石刻,未必有宗教感,却无碍於欣赏作品。王羲之的字集入《圣教序》之前,大抵没有宗教情绪,集中之后在佛门弟子眼里,便有宗教内容。一九八四年我写小册子《李叔同》,曾以道家思想爲构成他作品的两大基调之一。他的笔划结字,皆做到无爲无不爲。至今不以爲错。但见仁见智,难一锤定音。宋人苏黄米三大家皆迷禅悦,其书在不熟悉禅宗的中外人士眼内,也许不见禅的影儿,甚至真诚跳入字中也找不着。像孩子一进剧场就向父母询问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实难一言蔽之。看字需感悟,别人看法仅可参考,我的废话全应扔开,卸下因袭的盔甲,以心对心,达到直觉的准确,获得类似久别的爷爷和孙子相逢在真理的小巷中的狂喜。

无论对大师多么爱戴,对他的作品,可能从跪读开始,还要起来跑到高山岗上,由不同视角去发掘他的后光(夏丏尊说:『他的教育是有后光的。』)。对大人物应当平视,对作品都要一只眼去赞美,一只眼挑剔,使自己在理性状态去客观评价。经不起挑剔便不配称大师。这不是狂妄,也是一个普通读者的尊严,敬吾师更敬真善美。有智慧的审美者,把自己不断分裂的眼睛,扔到研究对象的八方和肺腑,过去与现在,甚至也预感到未来。再用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批评家。

台湾有评论家说弘一晚年书法退化,不及早年有力度。此说只看表面,未走入书家心灵底层,过於功利。赶上法师前期书法的人大都是名家,不成大家。后期所写,古今只此一家。着重个性,将共性推到次要,各国学者皆作如是观。

弘一方外友人、学养高深的叶圣陶先生说:『若问他的字为什麽让我喜欢,我只能直觉地回答:因爲他蕴藉有味。就全幅看,如比一位温良恭谦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就一个字看,疏处不嫌其疏,密处不嫌其密,只觉得每一笔都落在最适当的位置上,不容移动一丝一毫。再就一笔一画看,无不使人起充实之感,立体之感。有时候有点儿像小孩子所写的那样天真,但是一面是原始的,一面是成熟的,那分别又显然可见。总括以上的话,就是所谓蕴藉,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

弘一上人曾以七分章法三分书法教后学写字,到了他后期已无所谓章法书法,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距』。

古人言:『海能容乃大,人无欲则刚。』

何谓人?告别了动物性特点为人。人处於神鬼之间过渡状态。神鬼不在天上地下,皆在人心。舍己爲群时人即是神,损人利己时即鬼。

何谓佛?我的谬见:无人性弱点即佛,故『佛』爲『弗人』,净化了的高级的人。天上从来没有祥云下来迎人飞升,人从无胁下生翅而成仙,修炼也者即达於透明的麻木,有人类大爱,无个人小情,识事物本质。於是有相皆无相,无情最有情。

我谓弘一书法是『海能容乃大,人无欲则慈。』海,包括前人碑帖,书史书论。是寸心连广宇,瞬息悟千秋的大智慧。海即众美,包括历朝大师作品中与他能相通的,可以吸收、消化、蒸馏、升华后,阳刚阴柔和谐的活体。无欲不求态,纯得天籁,灭机心,归大朴。人书一体,又非一体。一而二,二而一,与假丑恶绝缘。

无欲是相对的,它本身是一种欲。

想度众生,想成佛,想甩掉困惑也是欲,儘管超脱不了。真超脱了修行写字均係多余。落了言筌,高在何处?只爲超悟者少,艺术从未陷於虚无。『刚』有外在因素,有时『刚』给别人去看,美中即楔进丑的暗影。

慈是洞察时空,爲自身与众生迟悟生大悲心,破我去执,是世上最幸福的奉献者。从人性的层面揭示生命的本体。我不能说弘公完全实践了这些,只要读过夏丏尊先生的记述,也能仿佛知其一二了。七

若问哪张字是弘一代表作?

我将告诉您:每张字都代表它诞生时的作者。字写完,那段时间的作者已死。

如果您一定执著地要问,我将举出『悲欣交集』。这张字代表一个人,也代表本世纪抒情书法的一个颇难凌越的巅峰。很少人能战胜自己和沿途荆莽。

它是书法,又不是书法。

它取自蕅益大师警训,是弘一总结一世、弥留之际的独白。

悲是他刺血写经也无法脱开的现实。人的责任感,悟后眼目,都不允许他一个人活得好便能安然了断生死大事。他不能忘怀生灵涂炭,日寇横行,江山流血,草木兴悲。

欣,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又是两个悲剧高峰中不可缺少的过场性的幽谷。

五大皆空的大师有悲有欣,说明他是人不是神,仍立足人生两极。

是悲众生仍在名利饥寒中挣扎;欣自己有了妙悟顿悟而跳出苦海?

是悲度人无力,生命已终;欣后有来者?

是悲彼岸渺茫;欣战局好转胜利在望?

大悲与大欢喜本是孪生姐妹。

他创的字体已繫上一个对佛道对人的情结。这情结没有人能打开。终於还是他用生命历程写成四个字,早年、中期、晚年互相拥抱,打破了定局定势,无心的最后冲刺,意外得来的恰是永生而不是死亡。

面对大师的悲欣,我们想到世界、亲人与自己的悲欣。

世界在,悲欣长生,这幅字就不死。八

大师仅工书法或不写字,无碍其不朽。他首先是大写的人。最高成就是律的实践者,重兴南山律第十一代祖师。音乐、绘画、篆刻、书法、美术教育、戏剧并有就,不能以一艺代全面。

他出家前已享文名,出家后撰的联语仍有文学意蕴:『草不除,时觉眼前生意满;庵门常掩,莫忘世上苦人多。』(《泉州草庵》)二四两句改用酒馆旧联,十分自然。『自净其心,有若光风霁月;他山之石,厥惟益友明师。』(《惠安净山寺联》)『会心当处即是;泉水在山乃清。』(《会泉法师墓塔石刻》)。他从不满足,在为周敬庵写碑时说:『尊书底稿字体甚佳,其微妙处余不能及。』他在温州万里巷见一门联:『震川文派朋樽盛;昌谷诗题旅壁多。』叹爲『人中芬陀利矣,书法亦复娴雅,神似《阴符》。』在厦门见门联:『一斗夜来陪汉史;千春朝起展莱衣。』不知是古句或自撰,评爲『幽秀沉着』,『书法神似东坡,应是高士手笔。』院内对联看不清,特记下地址要弟子高文显去看明白。这是何等虚心!他书告质平:『……艺术家作品,大都是死后始爲人重视,中外一律。上海黄宾虹居士或赏识余之字体也。』好学深思笃行是他一贯作风。

弘公书法不可临习。学养不足,摹得躯壳,跳不出来,必无活路。他晚年自述心得时,又谓『朽人写字时,皆依西洋画图案之原则……』大师凭识、胆、学、才得图案全面调合之美,绝不安排。而西方图案尽出於安排。书家可以有设计意识,然作品一设计必僵刻无生气。大师遗训要从积极去理会。

大师与质平教授名係师生,情如父子,出家后衣物只许质平供奉。他书不择笔,唯爱佳墨。质平访得乾隆时产古墨二十绽敬献,甚喜。每写巨作,质平磨墨三小时,算好行数字数,请出大师,逐字报出再写,从无差错。安心头陀到宁波请大师去西安弘法,登舟後质平赶至,将老师背上岸,哭请留下,免得体弱不耐北方酷寒而致意外。弘公凄然一笑而归,观者数百,无不惊叹。质平得弘公作品上千件,由苏州名师张云伯精裱,藏在十二只樟木箱中,存於海宁。日本特务侦知,带敌寇同来抄家,夺去大师所遗下的钢琴、书籍、衣物,还在一张书法上留下皮鞋印迹而去。因质平已将裱件撕去上下轴,随身携至宁波,大部精品幸未遗失。质平甘心磨豆腐养活妻儿,拒任偽职。『文革』中他要求将墨寳捐赠国家,而军代表斥爲迷信品拒收,造成部分焚毁。也有好心人不怕先生头戴右派帽子,助他回沪退休,一九七八年病故。本书中所收,大部即刘老以生命保护下来的国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