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凡到优秀:员工成长的十堂必修课(经典案例图文升级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9 19:27:48

点击下载

作者:康建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从平凡到优秀:员工成长的十堂必修课(经典案例图文升级版)

从平凡到优秀:员工成长的十堂必修课(经典案例图文升级版)试读:

前言

《从平凡到优秀——员工成长的十堂必修课》第二次再版了,此次再版修改的篇幅达到30%。本着提供正确导向、增添正能量、提高可读性的原则,删除了部分陈旧的案例,进一步锤炼了语言,增加了新鲜的内容,由此增强了本书的思想性和可读性。

我在企业工作几十年,深知企业员工的心理状态,了解他们的需求。同时,由于我在企业领导岗位工作多年,我也十分了解企业管理者的心态。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我认为企业的员工绝大多数是想好好工作,实现人生价值,积累经验,收获荣誉,并逐步增加自己的收入的。同时,我也知道,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他们也期望自己的员工能好好工作,能够早日成才,乐见他们获得相应的报酬。这说明,在工作层面上,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有着高度一致的共识——好好工作!

要将这个共同理想、共同认识实现,落实到个人的工作中,管理者必须做好员工管理工作,员工必须做好自我管理工作。这本书将我长期的实践、理论和实际工作中的情况结合在一起,或许能给管理者和员工提供非常有用的启示,并希望他们在学习这本书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经验。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员工的软实力管理理论异军突起,受到企业的广泛重视。与以物(机器、设备、技术等)为中心的硬实力管理不同,员工的软实力管理把人看作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看作是可以增值的人力资本。员工软实力管理的目标是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技术、业务素质,把员工打造成合格的企业人才。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教育和引导员工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增强爱岗敬业精神,提升职业道德水准,打造过硬的职业作风,养成严格遵守职业纪律的习惯,形成刻苦钻研专业技能的风气。

这是一本适合员工培训的教材。希望会给工作在生产一线、殚精竭虑的管理者和千辛万苦的员工以鼓励和帮助。

作者前言

办好企业关键在人。这一至理名言已经被许多企业家认同。有人说,21世纪的企业竞争是占领科技制高点的战争,而能将战旗插在科技制高点的不是哪一个人,而是整个企业的精英团队。

企业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老板已经感受到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力量,是企业的希望所在。打造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员工,是企业成长的根本,也是企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

企业管理归根结底是人的管理。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发展的人力支撑。把每一名员工都培养成优秀员工,是企业管理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作为新生力量,一年又一年,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员工进入企业,经过若干年的培养,他们逐渐成为企业的中坚和骨干力量。争做一名优秀的员工,既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也是员工渴求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需要。

作为企业老板,没人不想把自己的团队打造得更加精良,作为企业员工,没人不愿意做一名优秀的员工。但是,美好的愿望与现实永远存在距离。有的老板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可能很内行,但管理人员不一定得心应手;有的可能埋头于日常事务,还没开始着手员工队伍建设;有的可能“不识庐山真面目”,对员工的心理捉摸不透。

有相当数量的员工由于存在误区,对于为什么争当优秀员工,怎样才能把自己修炼成为大家公认的优秀员工,感到十分困惑。特别是有些员工受环境、教育、经历和阅历等制约和影响,往往看不到自己与“优秀员工”有着什么差距,也不知道怎样才能缩小这些差距。

企业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员工?而所谓的优秀员工又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员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惑时应当如何解决它?我们的前辈在工作中有着怎样的态度、精神和作风?他们有着什么样的工作经验?这些宝贵经验你是否了解?他们都有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当你看了这本书后,相信你对于这些问题会有自己的答案。虽然这本书不能帮助你解决你遇到的所有问题,但是,毕竟天下的道理相通,只要你能在本书中得到启发,理解其精神实质,相信你会开卷有益。

人生无时不在“应试”,人生就是一本厚厚的书。从你进入职场那天开始,你的人生大考就在不经意间开始答卷了,你用你的一言一行记录了你的一生。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大考”面前,你要好好表现,争取交一份让自己、家庭、领导和同事都满意的答卷。总结前人的经验,经过认真提炼,我认为主要有八种职业精神需要深入思考,深刻理解,系统把握,认真实践。这八种职业精神就是:准确的定位;勤奋的精神;细致的作风;强烈的责任心;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强大的执行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为你送去了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但最终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和精髓,还必须依靠你的亲身实践才行。第一章准确定位——工作是你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老板与员工是互惠互利的关系,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也是唇齿相依的“合伙”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和老板的关系更像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而不仅仅是一种上下级的关系。在优秀员工看来,无论自己做什么工作,自己的事业就在公司,自己不是一个普通员工,而是老板的合伙人。记住,你就是老板的“合伙人”

员工和老板当然是上下级的关系,这是谁都知道的。然而,不仅如此,员工与老板可能还是朋友关系、师长关系、敌我关系。在好员工眼里,好的老板就是自己的朋友,是自己的老师。因为老板给员工各种帮助,教会了员工许多技能,在工作中结下了友谊。但在现代社会,老板在一些员工头脑中被妖魔化,被他们称为“吸血鬼”。而有些员工在公司经营不善、前景莫测,薪酬太低、得不到提拔重用,岗位不适合自己、职业厌倦时,也都把怨气撒在老板身上。把老板当成“头号敌人”,这种观念过于偏颇。现代企业,应当树立一种全新的老板与员工的关系观,即,把老板看成是自己的“合伙人”。一个很好的建议是, 从你参加工作之日起,你必须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把老板看成自己的合伙人,以与公司和老板共存亡的态度工作,这是你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首要一步。

有人认为,自己不是公司的老板,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打工者;认为自己“出卖”的是体力和脑力,获得的仅是物质上的利益,老板则是凭借资本获取员工劳动获得利润的人,与老板的关系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现在,是大家抛弃传统旧观念,树立新观念的时候了。想做一名优秀的员工,你要明白一个道理: 老板与员工是互惠互利的关系,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也是唇齿相依的“合伙”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和老板的关系更像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而不仅仅是一种上下级的关系。在优秀员工看来,无论自己做什么工作,自己的事业就在公司,自己不是一个普通员工,而是老板的合伙人。

现代管理学认为,老板和员工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从表面看,他们彼此对立——老板希望减少人员开支,用极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而员工则希望付出的最少但能获得最多的报酬。但是在更高的层面上,两者又是和谐统一的——公司需要忠诚和有能力的员工,业务才能顺利进行;员工必须依赖公司的业务平台才能获得物质报酬,满足精神需求。因此,对于老板而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员工的敬业和忠诚;对于员工来说,丰厚的物质报酬和精神上的成就感离不开公司的存在。

这种互惠共生的合伙关系在自然界俯拾皆是。比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它本身具有固氮的功能,为豆科植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同时它又可以借助豆科植物获得生存的空间。农民有句农谚说得好:“玉米夹小豆,十年九不漏”,种玉米时,垄沟里种小豆,是双重保险。生成需要氮肥,小豆根长有根瘤菌,含有大量的氮,这样耕作玉米不收小豆收,小豆不收玉米收,这是就互惠互生的关系。再比如非洲热带雨林中的大象、犀牛等,它们身体表面往往会有一些寄生虫,一些鸟类等小动物栖息在它们的身上,以这些小寄生虫为食,同时,大象、犀牛也避免了寄生虫对它们的侵害,可谓是互惠互利。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中统称为共生现象。

老板与员工的关系也是共生“合伙”关系。没有老板就没有企业,没有企业就不会有员工,没有员工有相当的人会失业。反过来,没有了员工,特别是没有足够多的优秀员工,老板想积累财富也只能是梦想。从互利共生的角度看,员工和老板是和谐统一的——公司需要忠诚和有能力的员工才能发展,员工必须依赖公司的业务平台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企业,老板投入的是能体现货币资本的物质资源,而员工投入的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具体形式是知识、经验和技能,也就是能体现货币资本的资源。老板要的回报是利润,员工要求的回报不是利润而是货币报酬。然而,这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员工获得货币报酬的同时还得到了什么呢?正确的回答是:人力资本的价值,也就是知识、经验和技能。人力资本价值是你吃饭的本钱,工作能够积累经验,增长智慧,激发潜能,这些都是让你受益终身的财富,比金钱还重要千倍万倍,别人偷不去,你也不会把它们丢掉。一个知识和经验丰富、工作技能高的员工,走到哪里都不愁没有工作,没有饭吃。

以新型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合伙人”的态度工作,你把知识、经验、技能当作自己的人力资本,薪金回报不再是你唯一关注的重点,你关注的重点除了报酬还包括你为企业提供了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后,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能否不断提高,企业是否能够持续发展壮大,事业是否能继续红红火火。不知不觉,你已经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了,你对老板的态度也开始转变,他不是天敌,而是“合伙人”。这种理念慢慢被你接受并逐渐扎根。

这是全新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工作是自己的,企业是自己的,老板是你的“合伙人”,合伙人的事既是他的事,也是你的事,企业的事既是老板的事,也是你的事。你与老板、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谁也离不开谁。

既然是“合伙人”,你就不能仅仅以打工者的心态工作,就应当以主人翁的姿态工作,为企业付出努力,作出贡献。解决了思想上的障碍,你才会愉快地工作,主动地工作,像老板那样尽心尽力地操劳。

职场上有很多人仅仅把公司当成一个挣钱养家糊口的地方,他们总会算小账:我为老板做的工作应该和他支付给我的工资一样多,只有这样才算公平。这种工作态度使他们干起活来十分痛苦,前进的动力被销蚀得一干二净。

一位著名教授有两个十分优秀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毕业后找份工作是轻而易举的事。当时,教授有个朋友,委托教授为他物色一个适当的人做助理。

教授推荐两个学生都过去看看,于是他们分别前去应聘。第一个应聘的学生叫墨菲。面谈结束几天后,他对教授说:“您的朋友太苛刻了,他只肯给我月薪600美元。我为他工作太不划算。现在我已经在另外一家公司上班,月薪是800美元。”

后来去的那位学生是约翰,尽管月薪只有600美元,但是他却欣然接受。教授得知后问他:“为什么给你这么低的工资你也干,你不觉得这不划算吗?”

约翰说:“我当然想挣更多的钱,但我不仅仅是为钱而工作,我也要为自己今后的前途考虑。您的朋友给我的印象十分好,我坚信受聘于他能从他那里学到一些本领,薪水低一些也值得。放长远看,我在那里工作会更有前途。”

很多年过去了。墨菲的年薪由当年的9600美元涨到4万美元,而原先年薪只有7200美元的约翰,现在的年薪却高达200万美元,还外加公司股权和分红。

当老板的“合伙人”,与老板紧密合作,成就了约翰的事业。

要想纵横职场,取得成功,对工作不能分分内分外。不要把自己看作是公司的外人,而要把自己看做是老板的“合伙人”,首先在思想上为自己铺出一条阳光之路。

美国原导弹驱逐舰“本福尔德号”的舰长迈克尔·阿伯拉肖夫在其《这是你的船》一书中讲述了这样一段故事。

1997年6月,当迈克尔·阿伯拉肖夫接管“本福尔德号”的时候,船上的水兵士气消沉很多人都讨厌待在这艘船上甚至想赶紧退役。

但是,两年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彻底改变。全体官兵上下一心,整个团队士气高昂。“本福尔德号”变成了美国海军的一只王牌驱逐舰。

迈克尔·阿伯拉肖夫是用什么方法使“本福尔德号”发生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这是你的船!”

迈克尔·阿伯拉肖夫经常对士兵说:“这是你的船,所以你要对它负责,你要让它变成最好的,你要与这艘船共命运,你要与这艘船上的官兵共命运。所有属于你的事,你都要自己来决定,你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从那以后,“这是我的船”成了“本福尔德号”的口号。所有的水兵都觉得管理好“本福尔德号”就是自己分内的事。

现在,假定你是“本福尔德号”舰船上的一员。不管你是舰长、大副、二副,还是普通的水手或者信号兵,不管你是机械师,还是船上的枪炮兵,请你仔细想一想,你该怎样对待你的工作岗位?你是不是有责任、有义务照管好你的“本福尔德号”?其实不需要其他的理由,因为这是你自己的船。

同样,作为公司的一员,不管你是司机、推销员、会计,还是管库员;也不管你是技术开发人员,还是部门经理,哪怕你仅仅是一名清洁工,只要你是公司的员工,你就是公司这条船上的主人,只要你在公司这条船上,就必须和公司共命运。

专家点睛

企业合伙人制度的本质和核心在于人合性,把老板比喻为你的合伙人,意在告诉你一个道理:在企业里,老板是你最亲近的人,关系最密切的人,决定你命运的人。你和公司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没有了公司你就像掉了队的大雁,再很难有目标和方向。要想成为公司里的优秀员工,你必须从各方面理解“老板是你的合伙人”的深刻内涵,并以这种态度积极工作。为自己工作,做自己的主人

2011年3月30日,周鸿祎带领奇虎360在美国纽交所上市。董事长周鸿祎——这位成功人士说出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他说:“无论为谁打工,是要为自己学东西,客观上为公司创造价值。我自己当年无论在方正给国内企业工作,还是在雅虎给外国人工作,我跟别人最大的不一样,我从来不觉得我在给他们打工,我真的可能是很有自信的人,我觉得我在为自己干。因为我干任何一件事首先考虑的是,我通过干这件事能学到什么东西,学到的东西是别人剥夺不走的,客观上可能也给公司创造了价值。”

许多年轻人嫌自己的薪水太微薄了,因此工作中出工不出力,能拖就拖,能躲就躲。有个年轻人,刚进公司时二十多岁。一晃十年过去了,他的薪水还停留在先前的水平。一天,他终于忍不住了,找到了公司老板倾诉自己的苦恼,提出了加薪的诉求。没想到,老板说:“不错,你是在我们的公司里工作了十年,而且还很辛苦,我也很同情。但是,十年里,你的能力还是新手的能力,效率也比不上很努力的年轻人。”这位年轻人,在公司里白白地浪费了时间,既没有学到知识,也没获得成就。我们姑且不管老板对此事的处理是不是公平,单说年轻人十年里没有学到知识,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就让人感到很悲哀。

隐藏在这个事情的背后,可以给人一连串的启发。

我们到公司来是干什么来了?除了挣钱养家糊口外还有没有别的?一个人工作时间大约为40年,如果四分之一的时间一事无成,后三十年会怎么样?

这些问题牵涉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是深层次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

表面看来,老板支付给你薪水,你付出了自己的劳动,而且,“给多多干,给少少干,不给不干”符合逻辑。但再深入一下看,事情不是那么简单。如果一个人仅仅是为了薪水而工作,而没有更高的目标,那么,他们会成为没有前途的人,没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人。你要明白,老板给你的是薪水,但你给自己的却是比薪水更宝贵的经验,而工作经验是你的立身之本,是你发展下去的潜在的资源。这种资源有钱也买不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在为自己工作一点不为过,这并不是无聊之人的无稽之谈。

公司为我们实现梦想提供了平台,将朴素的感激之心带入工作之中,以主人翁的心态对待工作,实现人生价值。有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将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结果。把工作当成是自己的事,老实做人,用心做事,有几分耕耘,就会有几分收获。工作有了业绩,自己得到进步,公司得到发展,最后成就的是自己。

工作是我们人生旅程中一段最重要的经历;工作是因为我们需要谋求自己的发展和幸福。当你创造利益的时候,自己才华的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卡耐基说:“工作是生活的第一要义。不工作,生命就会变得空虚,人生就变得毫无意义,也不会有乐趣。没有人游手好闲却能真正感受到工作的快乐。”他又说:“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我的建议只是三个词:工作,工作,工作!”

俾斯麦把勤奋工作看成是一个人拥有真正生活的保护神。在他去世前几年,当被问及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生活的准则时,他说:“这条准则可以用一个词表达:工作。”

在我们周围,真正树立快乐工作心态的还不多,更多的人是抱着“如果不是为了养家糊口我才不挨这个累呢”的心态。其实,如果你能够深入思考一下,就会接受这样一个观点,即我们工作是在为自己而工作。一方面你工作,社会回报给你薪酬,有了生存的物质基础,就能够有尊严地活着,这当然是在为自己工作;另一方面,人和动物持一个根本区别在于:人会享受工作,人会主动工作,人会创造财富,人有精神层面的需求。愉快与痛苦相生相伴。而动物却没有这些,它们没有精神层面的享受,它们只有生理上的满足,动物不懂得为世界创造财富的道理。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必须树立自己是企业主人的心态,在抛弃打工心态,在观念上转变,以主人翁的精神工作。怀着这种心态工作,你很快就会发现老板信任你、欣赏你,工作时心情好起来了,你已经属于企业,工作得到认可,可以对企业负起责任了,大事小事都能做了,你的价值在不断提升,你所获得的报酬也在不断增加。这就使得你切实感到自己在为自己工作。

我们工作是因为我们需要工作;我们工作是因为工作是我们人生旅途中一段重要的经历;我们工作是因为多元目的就要实现了。养家糊口、抚养年老父母、谋求自己的发展和幸福。但有些年轻人不懂得珍惜工作机会,当老天把工作的机会送到他的面前时,他却选择了将其轻率地抛弃,许多人就陷入了这种“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困境。这是一个充满机会和挑战的时代,许多人通过努力,获得了快速的进步和发展,而又有许多人因为失误,稀里糊涂地失了业。

美国《财富》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失业的美国人中,令绝大多数人感到沮丧的不是他们失去了某个工作,而真正让他们感到恐惧的是,失业后让他们感到自己一文不值。这说明,人一旦在有能力工作的时候失掉了自己的岗位,会让一个人的尊严扫地。

为自己工作,心中充满快乐,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

公司为实现我们的梦想提供了平台,我们就应当以感激的心态,享受工作的快乐。

罗素说过:我的人生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

爱你的工作,虚心去做事情,你决不会一无所获。你会过得快乐,而这份快乐是没有人能夺去的。今天的成就就是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有赖于今天的努力。

当你拥有第一份工作的时候,你正在实现你生命的价值,当你做好一份工作的时候,你正在使你的生命升值,只有懂得工作即是快乐的人,才真正能懂得工作的意义,懂得生命的意义所在。

工作会令你感到充实。当一个人做他适合且喜欢的工作,在工作中发挥他的才华、能力和潜质,不断自我创造和发展,他就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把工作当作一种带薪学习的过程,把岗位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在忘我的工作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自己的人生自己策划,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自己在工作中享受快乐。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快乐也在自己的手中。抱着“干活是为了活命”的心态工作,你就不会成长和发展,更谈不上干一番事业,当然也谈不上快乐!其实,我们每个人付出的努力,都将得到或必将得到超值的回报。工作是为自己,积极工作,从工作中获取快乐与尊严,这就能实现你人生的价值。这样,我们的人生会更辉煌、更快乐。

达尔是一名家庭主妇,每天干着做饭、刷碗、擦桌子、扫地之类的家务,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无尽无休简直单调死了。许多家庭主妇都将这种侍候人的家务活视作最乏味的工作。但是,达尔想得很开,她认为,我用自己的双手,把家庭打扫得干干净净,让大家每天都能吃上可口的饭菜,这就是我的快乐。她是一名职业作家,但视力一度下降得很严重。等到视力恢复以后,她把自己的快乐写了出来:“从我的厨房小窗户,我可以看见一小片蓝天,而透过洗碗槽上飞舞的肥皂泡沫,那五颜六色的美丽景观,更使我百看不厌。经过多年不见天日的黑暗生活,能在做家务的时候再重新体会这世界美丽的色彩,真使我由衷地感恩。”

人生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工厂,那里没有懒人的位置。工作吧!创造吧!工作,真正是为了自己。

专家点睛

衡量是否在为自己工作,标准有很多,我的总结是:在你的工作过程中,什么时候你以忘我的精神,忘掉自己的工资待遇,不想听流言蜚语,甚至一天不到公司上班,身体就会不舒服,一想起、一说起自己的公司,大脑兴奋阈值升高,这就是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时候。从这时起,你就可以说是在为自己工作了。轻视工作就是蔑视自我

很多人就是嫌弃自己的工作岗位地位低下,轻视自己的工作。特别是有些高学历的人更是如此,失业便是轻视工作的结果。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与计划经济时代的大学生就业的方式截然不同。计划经济时期的大学生一上学,原先是农村户口的,出校门就“农转非”。所有大学生都是国家统一招考、统一分配,叫统招统分。大学生进了大学较门,就是进了干部队伍的门,毕业分配带着干部编制,实习期满转为国家干部。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凤毛麟角,被称为“天之骄子”,各单位缺少高学历人才,大学生供不应求。现在,大学扩招,国家也不再包分配,大学生毕业要自主择业。在这种供求失衡,供大于求的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可选择的岗位很少。现实中,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低,不是我们大学生过剩,而是一种结构性过剩。有些大学生不愿意当工人,不愿意到基层,不愿意到边远地区,愿意进机关。有些大学生不屑于干很低气的活,诸如“跑腿学舌,制表画格”这类“小事”,他们接受不了。他们的理由也很强硬:国家培养了我四五年,难道我只能干这个吗?

可是,有谁能从大学校门出来就当总裁呢?饭要一口一口吃,职务要靠一点一点地提升。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单位能放心让你挑大梁吗?

齐瓦勃出生在美国乡村,只受过很短的文化教育。15岁那年,因为家中一贫如洗他就到一个山村做了马夫。然而,虽然贫穷,但这并不影响齐瓦勃的远大理想,他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发展的机会。18岁那年,他来到钢铁大王卡耐基所经营的一个建筑公司工作。一踏入公司,齐瓦勃就下了决心,要当一名优秀员工,不能虚度光阴。他人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看不起自己的工作,但齐瓦勃仍然勤奋地工作着,默默地积累着经验,自学建筑知识。

每天晚上,同事们玩儿牌,齐瓦勃却在灯下看书。一天晚上恰巧公司经理到工地视察,经理看了看齐瓦勃手中的书,又翻了翻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经理把齐瓦勃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有什么用处?”齐瓦勃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的,但缺少的是有知识的优秀员工或管理者。不学习工作知识的人是轻视自己的工作,对吗?”经理点了点头。不久,齐瓦勃晋升为技师。有些人讽刺、挖苦齐瓦勃,他回答说:“我是在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工作!”抱着这样的信念,齐瓦勃升任总工程师。25岁那年,齐瓦勃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卡耐基发现了齐瓦勃,工厂建好后,安排齐瓦勃担任工厂的副职,主管全厂事务。两年后,齐瓦勃接任厂长。几年后,齐瓦勃被卡耐基任命为钢铁公司的董事长。

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业,必从微小的事情干起。小事不会做,大事还会做吗?想一想那么多伟大的人物,大多数是从最底层干起来的!你如果是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必须把自己的心态放平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先要学会做小事,然后再做大事。

金利来董事局主席曾宪梓创业是从自己手工做领带开始的,然后摆摊卖,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的工作有多卑微,也从未轻视过自己的工作,只是踏踏实实地工作,最终将金利来做成了世界知名品牌。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资料员、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系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他成名之前曾在图书馆当资料员,负责填写图书资料卡片,这是一份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工作,但就是这样最简单的工作,他也没有嫌弃,而是认真地做,这使他熟悉了国内外众多经济学家的理论,工作过程成了他博采众长的过程,为他成就大业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古人说: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伟大人物能干大事,也是先从小事做起,先学会做小事,然后一步一步才会干大事,担负越来越重要的职务。

刚进入公司时,一般情况下老板不看你是本科还是博士,他会先让你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干些“零碎”活,有时会让你当工人,在现场干,在你工作的过程中考验你的实际能力。这个阶段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宝贵,你不能轻视它,反而要珍惜它,因为人的一生就要有这么个过程,这个过程如果没有,就是缺少了一个不可能“回炉”的空白,是个终生缺陷,以后想弥补都没有机会了。有的人做到较高职位了,但再往上走,因为缺少基层工作经验,上级主管部门就不得不放弃对他的提拔。我国许多的企业和地方党政高官,虽然他们参加工作时间不同,经历不同,从事的行业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基本都是从基层干起来的,有的甚至当过很长时间的工人、农民。当厂长、总经理的,一般都是从车间干上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经历,让你直接当领导,你会感到这简直是活受罪,你主持会议,决策问题,根本就没主意。 当你在多个岗位都尝试过后,你才能对这个岗位有话语权。你只能干好自己的工作,而不应轻视它。“如果一个年轻人轻视自己的工作,而他又总是朝秦暮楚,那么他一生都将在灰心和失望度过。”这是著名的成功学家奥格森·马登给那些轻视自己工作的人的忠告。

有些人常有傲气,他们看不起老板给自己安排的职位,这些表面上看起来优秀的人,往往轻视自己的工作,连做梦都想着有一天突然找到一个大金矿。

其实,即使是极其平凡的工作,哪怕是极其低微的岗位,往往蕴藏着极大的机会,都应当珍惜。只要你把自己的现在的工作做得更完美,发挥出自己的才力,都能有所收获。一个人是否成功不在于他是干什么的,而在于他把什么干好了。正像鲜花一样,不管是什么形状、颜色,绽放的都是美丽的。

一些人看不见自己手头的平凡工作其实就是一座丰富的钻石矿,只要深入挖掘,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钻石”,包括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增加。如果心态浮躁,总是发出“这份工作埋没了的才干”“干这个下贱的工作是羞辱我”的抱怨,整天心灰意冷,他会像阿里·哈法德一样,在轻视自己的工作中丢掉了本应属于自己的宝藏。

稻盛和夫出生在鹿儿岛一个普通的家庭,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拮据,小时候每天辛苦劳作,但经常吃不饱饭。他小学和中学时代学习一般,因为没钱,上不起好学校,只能上鹿儿岛最普通的私立中学。高中毕业后,他想学医给穷人医病,报考了大阪大学的医学部,但不想却又落榜,只好进了新成立的鹿儿岛大学。大学毕业后,他想上大企业,因为日本的大学生毕业首选是进大型企业,在那里施展的空间大。于是他报考了帝国石油公司,但接下来,他接连碰壁。进入大企业的梦想破灭,很多公司连他的简历都不接收,面试也都全部碰壁,谁愿意接收一个非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呢?正在他万念俱灰之际,经老师介绍,极不情愿地进入了一家小企业,总算不至于沦落为无业游民。

善于思考的稻盛和夫想:大公司工作是做大事,小公司难道是做小事吗?在一次次的思考中,稻盛和夫逐渐得出一个道理:小公司也能做大事,轻视工作其实是蔑视自己。只要我把工作做好,无论干什么都重要,都能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都会获得一个华彩的人生!

正是抱着这种信念,稻盛和夫辛勤工作,最终得到上级的赏识。而他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27岁那年,他创办了日本的京瓷公司(Kyocera),52岁他又创办了KDDI株式会社(电信运营商),这两家公司如今都跻身全球“500强”。80多岁的他虽已退居二线,但仍担任公司的最高顾问。2010年,稻盛和夫受日本政府委托,出山拯救垂死的日本航空公司(Japan Airlines),于是稻盛和夫又多了一个新头衔——日航执行长,这已经是稻盛和夫担任的第三个全球“500强”公司的最高领导了。

专家点睛

看看自己脚下的土地吧!其实,每一份工作都是一座丰富的钻石矿,不要轻视它。轻视工作就是轻视自己。不是工作适应你,而是你适应工作

不知道你注意没有,通过对职场长期的研究发现,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 古往今来凡是对工作很快适应的人才是有前途、有发展的人; 而那些经常抱怨这也不对、那也不行的人,往往一事无成。他们适应不了工作,总是有怨气,“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比如,有些人在基层嫌太累、太平凡,没有干劲。而进了机关,又感到人际关系比基层复杂,也感到厌烦。有的人一天轻闲自在,但又萌生了不被重视的念头。有的人一天忙到晚,在别人看来是得到重用的人,可是他本人又感到付出的太多,回报的太少。总之,他们换了一个又一个岗位,走了一家又一家企业,就没有一个岗位和企业能让他们满意,原因就是他们不能够适应工作,幻想着找到一份随心所欲的工作,但是,天底下上哪儿去找这样的事情呢?别说企业不是你创建的,就是你一手创建的,你当了企业的老板,你也不能随心所欲改变环境,你也要适应陌生的工作、新采用的技术、新进的员工和外部不断变化的环境。

职场上岗位变动是常有的事情。面对变化的工作,有两种态度和行为,一种是适应它,放平心态;钻研新业务,拓展新领域,虚心学习,扩大知识面,积累经验,加深资历,给自己定好位,坚持设计好的人生目标,毫不松懈地努力。第二种态度,适应不了新岗位,烦躁,不愿意干,不能胜任新岗位的工作。

对此,给抱有第二种态度的员工提个建议:你可以找到老板,陈述理由,让领导知道你不适合、不愿意到新岗位上去。这样做可能会如愿以偿,但多数会引起老板的反感;认识到胳膊拧不过大腿,顺应它。实际上,每个岗位都有让人感到快乐的地方;放平心态,试着在新岗位工作,不久就会适应;能适应多岗位工作的人才是有发展前途的人;安慰自己,减少职业惰性,积极适应新环境,新工作。

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企业、一个公司、一个单位,在你没进去前,它已经是客观存在的了,而且已经运行了多年。它的产品、工作对象、任务、程序都是相对稳定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纷繁的世界中,而不是生活在一个纯而又纯的真空里。任何一个公司或单位都有它表面亮丽动人的一面,或许也有暗中又有污水横流的一面。你的工作无所谓好坏,岗位无所谓好坏,老板也无所谓好坏。对于工作,要么你适应它,以谋取一碗饭,要么你高昂着你不屈的头,从容不迫地走出公司不再回头。但是,我劝你,还是尽快回来吧。当你重新走上求职的漫漫长路时,你才能体会到,没有了工作的日子有多么难过。到那时,你还能有你的“尊严”吗?一个连饭都吃不上的人何谈“尊严”?换一个企业仍旧是一样的,天下的事情一个道理,老板永远是一个一手拎大棒、一手拿胡萝卜的人,企业也永远是一个为了攫取利润而日夜高速运转的“老虎机”。别有什么奢望,从某种程度来讲,尽快适应工作才是大智慧。

适应工作并与老板的思路保持一致,可能为你赢得加分,给老板和同事留下好的印象很重要。

英国老牌零售商德本汉姆公司曾为此做过专项调查。受调查的有3000人,主要为职场人士。调查人员向他们提出了同一个问题,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判断回答。提问的问题是:你对同你一样着装的人存在好感还是反感。

结果是,70%的受访者表示存在好感,有着很高的认同和辨识率。60%的人认为,与自己着装相似的人在性格、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甚至价值观方面与自己类似。“他们是我们团队的一员,犹如军人,穿上军装即是战友兄弟。”团队意识把他们的关系拉近了,提升了向心力和凝聚力。着装带来的强化效应可以翻倍。

英国《每日邮报》援引心理学家奥利弗·詹姆斯的观点报道,生物界的“高度模仿”已不是什么秘密。因为此行为可以使团体尽快接纳一个新人并使新人与团体融合到一起,会让你的首领对你产生积极的看法。大家穿着一样时,彼此感到更加安全,反之会增加警惕性。谈到着装,赫特福德郡大学心理学家卡伦·派因说:对刚入职场的年轻人而言,老话‘为你想要的工作而穿着,而不是你现在的工作而穿着。’现在仍然有益。老板通常喜欢提拔与自己各方面相似的下属,“谁像我?”首先是穿着上会让老板认同。穿着能改变人的性格。穿上军装是军人,穿上西服是白领,穿上工装是工人……甚至,业余爱好与老板一致也会加分。另外在别人看来你也可能是老板的替身,也有老板一样的管理才能。这些都是对你有利的。

很多人都会感觉到,在职场上发展,不仅会受到各种约束,而且处处都充满了不公平。比如上班迟到老板会扣你工资,但你加班的时候却从来没有拿过加班费。

在这个世界上,不要奢求公平。那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从来都不存在于现实中。员工和老板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一场游戏。是游戏就会有游戏规则,否则,游戏就玩不下去。但是,游戏规则是谁制定的呢?当然是老板,各种利益也偏向老板。身在职场的你,一开始看不惯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因为你初涉职场,本质上还是比较纯洁的。

但要学会慢慢接受这种游戏规则。不要试图改变这种规则,因为在老板面前,你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如果你不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选择只有两条:要么忍受,要么离开。

但凡老一点的员工都有一个切身体会,这一生中,一个你完全看得上的老板是不存在的,事实上也是不可能存在的。遇到什么老板你都得适应,你不适应你就没有好果子吃。有一个大型国企换新总经理,上任之前,有消息灵通人士说老总的主观性极强,作风霸道,“吐口唾沫就是钉”。新老总刚上任召集员工开会,第一句话是:“今后是你们适应我,而不是我适应你们!”“能适应就跟着干,不能适应的趁早走人,我鼓掌欢送!”话语雷人。不久,他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每个人的工作打算或感受,每听完一个,他就发表评语。说对了的,送你的评语是“你能干大事”;说得不对了,评语是“住嘴”,并很快就被“欢送”。以后,大家从各方面适应。老板喜欢跳跃性思维,一会儿到这儿,一会儿到那儿,大家都跟着脑筋急转弯。老总要求工作创新,逼迫大家整天思考如何创新。一开始很多人颇有微词,但时间不长,公司死气沉沉的局面开始改观,慢慢充满了生机。其间,表现好的、有成绩的、展示了自己才能的,都得到了提拔,不能适应的,只好走人了。这叫“适者生存”,自然法则,叫残酷一点儿不假。你打算在这个企业里干吗?你就得顺从,处处小心,否则不知什么时候你一夜醒来,位置就没了。

事实上,企业也在变化,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它的产品、技术、工艺、营销策略和管理无时无刻不在变。员工的要想在企业站稳脚跟,也必须适应企业的变化。知识老化了,尽早充电;上新生产线了,原先的技术落后了,要尽快掌握新技术,否则会被飞速发展的形势淘汰。 无论你原先是多么的优秀,如果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早晚有一天你就得下课。你要提前规划好提升自己的道路,并不断努力,必须居安思危,丝毫不能松懈。

大学时期,丹·贺尔宾曾是获得全美冠军的著名橄榄球队圣母队的经理。毕业时,正好赶上可怕的经济大萧条,找份工作比登天还难。在银行业和电影业混了一段时间之后,贺尔宾接受了自己寻找的第一份工作——推销电子助听器,并从中提取佣金。贺尔宾十分清楚,这项工作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不需要有多高的智商,只要有高小文化就行。然而,就是这样一份平凡的工作,却有着不平凡的意义,通过这份工作,他掌握了进入成功大门的金钥匙。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他一直不情愿地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心里非常别扭。试想,如果继续放任这种不满情绪发展而不及时打住的话,那么,很可能沦为一个痞子或“油条”,一事无成。但是,贺尔宾并没有善罢甘休,他内心深处渴望成功。他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认真规划自己的成功之路,并将目标瞄准了公司销售经理助理的职位。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他如愿以偿,终于得到了这个职位。在跨上这一步之后,他比一般人具备了更多的优势,更加坚定了成功的信念。

在销售助听器的业务上,贺尔宾创造了令人震惊的辉煌业绩。他出色的表现很快引起了他们公司的竞争对手Dictograph公司的董事长安德鲁斯的注意,安德鲁斯董事长很想了解一下这个能够从历史悠久的Dictograph公司一次又一次地抢走大笔业务的人。于是,他邀请贺尔宾见面会谈,这次谈话之后,贺尔宾便正式成为Dictograph公司助听器部门的新任销售经理。之后,为了对贺尔宾的能力做深入一步的考察,安德鲁斯故意离开公司,在外面待了3个多月的时间。并且,在这段时间内,安德鲁斯任由贺尔宾自己开疆拓土。贺尔宾没有让安德鲁斯失望,他把工作干得滴水不漏,有条有理。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他被任命为公司的副总裁。通常,要想做到这个职位,大多数的人需要兢兢业业地奋斗10年以上,而贺尔宾却在短短的6个月之内坐到了这个位置。

工作是一系列制度、规范、目标、标准和程序组成的既有的一刻不停运转的过程,它是确定的,不是说改变就改变的。要想好好地工作, 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你首先要适应工作,而不能是工作适应你。无数事实也说明,越是主动去适应工作的人,机会也就越多。

专家点睛

在很大程度上讲,你的事业能否顺利发展就看你的适应能力如何。如果你还热爱自己的工作,那么,你就尽早从各方面适应它,直到成功的那一天。弱化自我,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

有的人很能出风头,但往往缺乏好人缘;有的人经常保持低调,处处谨慎,却常常好事不断。这种弱化自我的策略,古人称之为“善于藏拙”。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业,必须学会韬光养晦。“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弱化自我,把自己归之于平淡,一不为名,二不为利,无欲则刚,“刚”则能在职场上站稳脚跟。在职场上,不论你将来是否得到重用和提拔,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是否能先站稳,下一步才谈得上被重用和提拔。

要想在职场上站稳脚跟,在中国这个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环境中,你首先要明白,必须把自己“隐藏”起来,就是说,不妨先把自己弱化一下, 弱化自我,是为了将来更大强化自我, 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举动。为什么要弱化自我?《周易·系辞下》说得好:“尺蠖之屈,在于伸也。”尺蠖是一个虫的名字。尺蠖是用弯曲来求得自己的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刘邵在辨析、评论人物的专著《人物志》中说,“中和”最为珍贵。他说:“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

事实上,在任何一个被称为单位的“组织”里,你如果是一个新兵、新手、新员工、新提拔的干部,要想图谋发展,首先要学会低调做人,不张扬。这样可能有许多事你觉得看不下去,听不进去,感觉不愉快,但你得“忍”,不是强忍,而是内心平静地忍。

歌德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只有两条路可以通往远大的目标,得以完成伟大的事业——力量与坚忍。力量只属于少数得天独厚的人;但是苦修的坚忍,却艰涩而持久,能为最微小的我们所用,且很少不能达到它的目标,因为它那沉默的力量,随时间而日益增长的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

三国时,刘备虽有图谋天下的宏图大略,但无奈力量弱小,不敢称霸,整天用编织草鞋掩饰自己的野心。但曹操早对刘备心存戒心。一次,借与刘备对饮之机,曹操试探说:“当今天下,唯你我为真正的英雄!”刘备听了吓得魂飞魄散,把筷子掉在了地上。这时,天空打了个巨响之雷,刘备乘机说:是雷声把我的筷子吓掉在地上,从而掩饰过去。这就是著名的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后来,刘备果真与曹操、孙吴三分天下。刘备当时为什么不敢“出头称霸”?不是不想,而是力量达不到,为保存实力,只好先“屈”后伸。这就是人有本事,但时机不成熟,只好忍耐,伺机而动,以退为进,以守为攻。

一个良好的射手,总是把弓拉满了再射出去,如此才能势劲而中的。平淡的人,平日说话时会力求谨慎小心,一旦有不周的地方,会马上改善。他们说话多半会顾虑到能做到的事,而做事时也会顾虑到曾经所说的话。所以说,这种人不但是聪明的,而且是相当可靠的,因为他们总会尽力实践平常的德行,远比那些自以为聪明而事实上却不可靠的人,要稳当万倍。

还有一个是你必须弱化自我的理由,那就是,你别忘了,你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你要想学点本事吗?你要出人头地吗?你必须先夹起尾巴做人。有句俗语说得好:能做人下人,方为人上人。《人物志》中也记载:“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如果一个人穿着非常朴素的衣服就已经十分漂亮了,那么将来加以合适的装扮,必然更加出色。一个人只有懂得谦虚内敛,博学多问,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人才。

要做到弱化自我,你要守得住寂寞,甘于平淡。的确,人人都可以自己认为“我是聪明的”,但却往往被别人推入陷阱,进了别人的圈套却浑然不觉。他们不懂得趋利避害,往往要等到出了大事,影响到一生,才感叹后悔。可这时纵然你有一千张嘴也说不清。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那些自以为聪明、以知识自夸的人,未必是真正博学。这些自以为有知识的人,其实往往仅仅是偏于一端,他们以“专家”自居,却忘了一个“专”字正表明了他或她的狭隘之处。孔子说:世上好像有一些人,自己并没有什么知识,却装作什么都知道;我没有这种毛病。一个人能够做到多闻、多见而且将此牢记在心里,也就和有知识十分接近了。平淡的人,并不是不聪明,他们在聪明之外,加上了“劲气内敛”,所以显得大智若愚。孔子主张,一个人不必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需当心自己不能知道别人。

美国Viacom公司董事长萨姆纳·雷石东,在63岁那年重返维阿康姆集团。63岁,应享受天伦之乐了,而他却重返企业。他要成立一个巨型的娱乐商业公司。维亚康姆公司已经够强大的了,是萨姆纳·雷石东几十年艰苦创业的成果。1954年,萨姆纳·雷石东继承了家族企业——一家汽车影院连锁店公司。1986年,经过数十年的打拼,萨姆纳·雷石东成立了Vi-acom公司,业务扩展到出版、音像、电影、电视、广播和因特网,现在是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员工12多万的著名传媒集团,《财富》全球500强企业,十足的传媒集团巨头。功成名就了,年纪也大了,萨姆纳·雷石东退休后,以63岁的年龄重返企业,他还能适应吗?面对迷惑不解的人们,萨姆纳·雷石东说,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实际上,钱不是我成功的标志,挣钱从来也不是我的动力。正因为如此,我才能在老年时适应工作。

专家点睛

一滴水在太阳底下很快就会被晒干,个人力量微不足道,不要把自己看得有多么了不起,实际上,不管你有多么伟大,但离开你地球照样转,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为老板分忧,激发职场正能量

每个员工都希望受到老板重视,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老板的认可,希望自己的事业取得值得骄傲的成绩。但经常有员工问:“我工作是积极的,每月都按时完成任务,可是提拔重用总也轮不到自己啊?”他们为得不到老板的重视而苦恼。

其实,这样的员工应当冷静思考一下,自己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员工,你是一个仅仅能完成任务、老老实实的员工,还是一个不但能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同时也是一个能为老板分忧的人?为什么要这么思考问题?首先是要认清老板在企业中的地位,弄清为老板分忧的重要性。

老板代表着企业,代表着全体成员的整个利益。他的工作好坏与企业和每个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老板工作顺利,企业越来越强,大家都受益;老板遇到难题了,员工们齐心协力帮助解决,分担了老板的忧愁,最终受益的还是企业和员工。做一名优秀员工,为老板担责分忧,就是忠诚于企业,忠诚于企业的整体利益。

在公司老板眼里,员工的特性是不同的,大概有三种。

一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干活的人。这种人不要老板操心,也不会给公司惹麻烦,属于让老板放心的人。这种类型的员工多数能成为一个好员工,但不能完成复杂的工作任务,因此,不能把复杂的、技术含量高的工作交给他。这种类型的员工和老板的关系一般,有的甚至到退休了老板还叫不出他的名字,他的薪水往往也不高。

二是经常耍心眼,调皮捣蛋,让老板头疼的人。这种员工既不能做好本职工作,更不能为老板分忧,但却占据公司岗位时常添乱。这种人随着企业“大锅饭”的打破,被淘汰是早晚的事。

三是不仅能完成本职工作任务,也能完成老板交办的工作,在老板遇到难题时,还能想办法解决,为老板分担忧愁。他们会急老板之所急,想老板之所想,把老板忧虑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这种员工是让老板信任的员工,是老板工作的帮手,是老板离不开的参谋。

对于第一种类型的员工,建议你要克服安稳度日、不求上进的思想,振奋精神,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对于第二种类型的员工,希望你能够改正缺点,不要浪费了自己的人生。

第三种类型的员工,应当鼓励你,继续保持十足的动力,在企业搭建的平台上展现无尽的才华。

如果你能替老板分忧,说明你有才能并且可以得到了展示,老板自然会欣赏你,从而提拔和重用你。在老板眼里,你是一个忠诚的员工,是一个有能力的员工。 事实也正是如此。管理企业就是干事业,事业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作为老板,纵然有百脑千手,也无法一人单打独斗闯天下,他也需要帮手、谋士,需要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帮他打理企业。这个团队的员工能帮老板出谋划策,协助老板闯过难关。假如你是这个团队的一员,当产品打不开销路时,你必须努力开拓市场,拓展销售渠道;当企业的技术进步遇到人才瓶颈时,你必须积极帮助老板引荐人才;当老板被麻烦事儿缠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你必须体谅老板,协助老板理清思路,替老板挡挡驾,担担责;当公司资金紧张的时候,你必须想办法为公司筹来资金,等等。这些做好了,你可以说,我能为老板分忧了。

能在关键时刻主动替老板分忧的员工,哪个老板会不喜欢呢?一些员工当然希望自己也能为老板分忧,可是往往不得法,不知怎样做才能为老板分忧。

为老板分忧没有绝对的标准,完全凭自己的天分和悟性。或许,从一些优秀员工那里我们可以学到些端倪,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学会揣摩和领会老板的工作意图

准确领会和理解老板的意图,是能替老板分忧,赢得老板信任的重要一环。这里所说的老板意图,是指老板谋划工作、部署工作、下达任务、作出指示时的精神实质,是老板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和效果。老板的意图,能深刻反映其战略构想,体现独特的思维方式、处事方针、原则和领导艺术。老板的意图联系企业实际,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具有长远性、战略性特点。想要为老板分忧,首先要能够完整、准确地领会老板的意图。如果不能很好地领会老板的意图,与老板的思想要求经常南辕北辙,何谈为老板分忧呢?

作为一名优秀员工,无论是参与老板的决策,还是紧抓决策后的贯彻落实,都要先吃透老板的意图,把握其实质。

但是,现实中有的员工接近不了老板,主要原因在于你的水平有限,不能把握住老板的脉搏。有的员工观察力不强,思想不敏感,对老板的意图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工作太过随意;要么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自以为是,干工作离题十万八千里;要么误解老板意图,领会不到老板真实意图,做出与老板意图相背离的事情。

一个高明的员工要想到,一般来说,老板讲话是不藏不掖、直截了当的,但有的时候他不直接说,或者不说只做,或者只想但不说也不做,甚至有的时候用暗示、比喻、敲打、迂回等方式表达,有时交代任务往往只是几句话,你还不能多问,只能自己回去琢磨。如果你在没有完全领会老板意图的情况下草率行事,老板不满意,心中会想,这个人办事不行,是不能委以重任的员工,结果费力不讨好。所以,理解老板意图,一定要把老板决策的背景、寓意悟出来,把老板指示的内容、时限、标准、要求等搞清楚、弄明白了再做。

对老板意图的理解把握,要经常学习老板在各种场合的讲话;学习公司重要会议的精神;关注老板的工作动向;关注老板表扬什么,提倡什么;掌握老板喜欢什么,厌恶什么。特别要留意老板下工夫抓的工作,往往那件工作是重点。要注意老板的眼神与神态,从老板赞许、满意、不满、不屑、轻视、回避的眼神中读出老板的态度。

办好老板交办的事

你千万要重视老板交办的事,特别是老板头一次交办的事。我做管理人员和企业负责人有一点深刻体会,我想了解某个人的性格、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