浭庐工笔画马技法图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9 22:04:43

点击下载

作者:黄今

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浭庐工笔画马技法图析

浭庐工笔画马技法图析试读:

引言

宋代学者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有一段对画兽毛的论述,他说:“画牛虎皆画毛,惟马不然。”原因是:“大凡画马其大不过尺,此乃以大为小,所以马毛细不可画。”在沈括以前的各代确如沈说,画马无画毛者。在沈括以后的六七百年间可能是囿于沈说,画马也无敢画毛者。直到十七世纪的清代,意大利画家朗世宁画马开始尝试画毛,在与马等大的巨制中仅仅是“拂拭而已”,对马毛未能作认真的描绘与表现。

笔者在岭南一隅,潜心研究马画十数年,经过反复实践、练习、沉积、总结,在“其大不过尺”的马身,用有毛毕现的形式来表现马的结构,捕捉马的精神,绘制成各色马匹。不单是回应了古代学者的偏颇论断,更是对自己于民族绘画痴迷的慰藉。在艺术上个人喜于传统、现代之间徘徊、荡漾,两者化我,须臾不离。浭庐老人黄今记

作者简介

黄今,号困翁,自谓浭庐老人。1940年出生在河北丰润浭水岸边的一个小村庄,少年种田时,既自学画画,也爱写写毛笔字。中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舞台美术与广告工作。20世纪70年代末在工作之余开始练习国画,初以梅兰竹菊小写意入手,继学山水,潜心龚贤。没有拜过师,也没有上专门学校学习过,只是痴迷执着而已。近十几年来专门从事工笔画马的研究与创作。20世纪90年代初迁居中国香港,现为中国香港工笔画家协会主席。

浭庐作品

白马图

白马图 纸本 水墨设色 横74厘米 纵61厘米 2010年1月“无法而法,乃为至法”。马毛技法的探索是无法而法的过程,这一目的的实现,是在提高认识能力、调正审美意识、基于传统笔墨的发挥,是经验在长期实践中的点点积累。技法的突破与出新是出于对艺术形式完美的追求,其终极目的还是体现绘画作品成为精神载体的表现性。

秋山图

秋山图 纸本 水墨设色 横91厘米 纵82厘米 2010年4月

晋代顾恺之画人物,敢在面颊上添加三根毛,但对通身是毛的马匹,古代画家反倒没人敢做画毛的尝试,一直是用线描双勾轮廓,在轮廓内加以渲染,成为千古不变的法则。突破传统,难乎?易乎?为者自知。

郊寒哺育图

郊寒哺育图 纸本 水墨设色 横98厘米 纵84厘米 2011年6月

虎与马一样,都通身是毛。虎毛长,描绘时容易出效果,在许多画家笔下栩栩如生;马毛短,表现困难,使画家们对马身画毛望而却步。只理解此一笔线即为彼一根毛,即使画虎也未必能画得生动。如把画毛理解为是表现感觉,以画出感觉的方法来取得表现效果,那么画马同样可以毛色通身毕现,与画虎相同。

侧痒图

侧痒图 纸本 水墨设色 横42厘米 纵47厘米 2012年11月

立意体现的是画家的才能,才能与素养相关。古人尚意,画家要将胸襟、气质、情感熔铸于艺术,追求意趣是毕生的课题。典雅、清奇、豪放、高古、自然等风格是才情与学识的结晶。意在各种风格与形式的作品中都可体现。

浴日图

浴日图 纸本 水墨设色 横89厘米 纵119厘米 2011年8月

中国画的传统章法程式讲究用势,分险绝之势与平和之势。注重黑白、疏密、聚散、纵横、高低、主次等,核心追求是气韵。西方现代绘画构图大都以几何学为依据,形式美用几何学分析是当代构图的主要手段。

黑马图

黑马图 纸本 水墨设色 横42厘米 纵47厘米 2012年12月

写生与临摹是学中国画的途径,二者不可或缺。作品形象要依靠技能去表现,技能要经多年工夫去磨炼。南齐谢赫的六法,“气韵生动”是学养篇,其他五法都是功夫篇。学养与功夫没有孰重孰轻之分,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说:“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所以学养与功夫都是画家的必修课。

携子图

此图白马,不染背景衬托,小马的红色使画面活泼,动中求静。题句为:“马跑,马跑,脱缰携子而逃,避世归向何方?草肥水清桃园。人道,人道,对马少了公道,山西有个崇公道,他道只有天公道。”戏谑而已!携子图 纸本 水墨设色 横88厘米 纵48厘米 2011年3月

高山图

高山图 纸本 水墨设色 横98厘米 纵88厘米 2011年7月

高山图题句为:“高山寒,行路难,回首望尘寰,滚滚狼烟仍弥漫,世上战争越千年,良驹万骥堆白骨,营得王侯面坐南,古行霸道今民主,都一样,无心肝。踏蹄去远方,愿觅广亩田,拉车拖犁成辛苦,春耕夏作秋收粮,伴农父,得安然。”

幼马图

题句为:“幼马图歌:幼马,幼马,蹦蹦跳跳上路,独自欲行天下。茫茫然,世界原来这么大。东西南北,不辨何方最佳。行行怯怯行行,且喜能走天涯,愿寻得名师伯乐,无悔远离家,多方请益求教,不再嘻嘻哈哈,练成千里马,对得起爸妈。”此浭庐老人自娱而已。幼马图 纸本 水墨设色 横45厘米 纵98厘米 2013年2月

滚马图

滚马图 纸本 水墨设色 横88厘米 纵48厘米 2011年4月

题句节录《庄子·外篇·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寑,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马知已此矣!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扼鸷曼诡衔窃辔,故马之知而能至盗者,伯乐之罪也。”……

背行图

黄公度有这样的诗学之句:“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画与题亦当如是。

此幅画题句为:“人道,人道,少了天道,甚于王道,实为霸道,世间原来无公道。问君背面欲何方?马说要寻天道宇寰,远离人间世炎凉。人意多险恶,东黑西白,宗教、人权争闹多,核武、资源纠葛,看硝烟弥漫处,正强者欺凌弱,美洲龙卷风,亚洲沙尘暴,井塌方,核泄漏,人命且难保,哪里还有马道?二骏步轻盈,纹饰黑白自相生,美质和谐集于身,勿染半点尘,去寻马世界,不再闻斗争。南坡青草绿油油,北沟清泉石上流,躲开人间是非处,还我马自由!”背行图 纸本 水墨设色 横48厘米 纵88厘米 2011年5月

认识传统

以线造型是中国画的古今法则

人类在蒙昧时期就开始用炭、彩色石块、刀、动物血、植物汁等种种工具,在洞壁上、兽骨上、自己的身体上演绎着绘画,后来又在陶器上及布、帛、纸上进行绘画。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及绘画经验的积累,中华民族的祖先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绘画工具与表现形式,那就是用毛笔、墨、纸、绢为主要工具和材料,以墨线为主的勾勒形式为表现手段,形成了本民族的风格、气派与特征,并日臻成熟,成为宝贵的遗产和传承体系。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遗迹丰富并代代创新,体现着中华传统艺术发展延续的绵绵无尽。用线造型的表现方法,是中国绘画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独特形式。神因形而传,形因线而立,线是中国画的风骨。其他国家与地区,也有用线表现的绘画,但与中国线描绝非同等内涵。中国画的线,不仅仅是反映式的描绘,线的本身还具有独立意义的审美品格,线的背后,还承载着民族厚重的传统文化。中国绘画中的线是与中国书法相互渗透的结晶,画中线讲究笔走中锋,侧、逆兼用,行笔有轻、重、徐、疾,线描要刚柔并济,凝重与飘逸互辅,具有极大的“写”性,并注入了浓重的个人感情色彩及审美意识,也是画家的造型能力及基本功力的体现,所以每个中国画家于此方面的实践,都是一生穷其精力。从顾恺之到任伯年,在中国画的历史长河中,基本上沿着“线描”这一规律法则行进。

唐以前的绘画用线比较简单,线描粗细均匀,自始至终少有变化,多为铁线描,或高古游丝描。唐代艺术家在前代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了线的表现力,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形式,如曹衣描、柳叶描、行云流水描等。历经各代画家实践总结,至明代邹德中的《绘事指蒙》归纳出十八描的线描技法。东晋 顾恺之 烈女图 (摹本)局部 绢本《列女图》虽非顾恺之原作,仍能呈现出唐代以前的绘画风格,造型简拙中见大气,用典型的铁线描绘。

古代的马画主要是工笔画

画马现在有图可鉴的历史上最早的画家,应该是晋代顾恺之。他的《洛神赋》和《列女图》中均有马的形象,虽然均为后人摹本,但不妨碍对其表现手法的认定,这种以线造型的工笔画,影响发展一千余年。马画真迹传世到现在的,有唐代数幅,为数较多的是宋元及清代画家朗士宁等人的作品,历史上的这些马画基本上都是工笔画。

战国时的韩非子论画有“犬马最难,鬼魅最易。”唐代白居易的《画记》中说:“画无常工,以似为工;学无常师,以真为师。”犬马难,难在求真,求真首先是师造化,其次是以工笔为表现手段。南齐谢赫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绘画六法的品评准则,是工笔绘画的准则,那时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写意,工笔画是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的主流。

到宋代,郭若虚在《论气韵非师》中强调艺术的主体性,一些文人提倡艺术以理法为主、注重心灵、以神趣为归的艺术主张,遂使南宋以后的绘画,逐步趋向写意。到元代的文人画以“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为风尚。甚至有的人把工与写对立起来,视工笔画家为下等工匠,影响到后代,把最为适合用工笔表现的人物画、动物画等,视为畏途,至为者甚少的地步,使得唐宋时期发展良好的优秀传统,几成绝响。凡此种种,但马画的写意,还是较其他画种要晚的很多,一直到清末,在倪田、任伯年等人作品中的马匹,才开始出现半工半写或小写意的画法。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马画一直是工笔画,真正意义上的写意画马,是由近代画家徐悲鸿开始。发展到现在,用生宣纸画大写意马,已经成为流行的时尚水墨画景观。唐代工笔马画唐 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 (局部) 宋摹本清代小写意马画清 任颐 支遁爱马图 (局部)

中国马画艺术成熟于唐代

唐王朝自“贞观”以后,经济发展到鼎盛时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强的文明大国之一,对外文化交流也空前活跃,形成文化艺术最辉煌的局面。在绘画方面发展迅速,名家辈出,导向盛唐绘画艺术繁荣的高潮。唐代马画艺术比起前代已相对成熟,初唐、盛唐、晚唐传承发展相对稳定,画风又各具特色。

古代画马并非是单纯以马为表现对象的动物画,题材多是以策骑、牧放等为内容,主要表现人与马的关系,所以唐代把马画称作鞍马画,画种为鞍马画科,它是我国最早的画种之一,与人物画发展同步并进,成熟也先于其他画种。

初唐时期的鞍马画家有李元昌、李绪、阎立德等,他们的作品现均已亡佚,无迹可见。杰出的浮雕《昭陵六骏》,塑造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开国战争时,所骑乘的六匹战马的英姿,作品中的战马形态矫健、性格强悍而又驯良,展现出具有英勇豪迈意义的英雄主义色彩。由此可以窥测出初唐鞍马画的艺术风格。

盛唐是鞍马画史上的黄金期,也是中国马画的成熟时期。

唐代由域外突厥、回纥引进良马,马匹数量更是多得惊人。玄宗时御厩有良马至四十万匹,皇室内厩还养有一批训练有素的骏马龙驹。那时皇室贵胄沉迷于安逸享乐,骑马出游、打马球和舞马的消遣娱乐方式盛极一时。开元间有多位画家被奉诏入宫画马,苏轼的“众工舐笔和朱铅”形容得很贴切。作品多表现为饮马、浴马、调马、相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