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0 12:55:52

点击下载

作者:刘志则,张吕清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董明珠

董明珠试读:

序言

人生是不停的战斗:谁识董明珠

有一家企业,专注空调领域不动摇,以“掌握核心科技”为口号,一做十几年,从组装小厂一步步成为业界霸主—它的名字叫作格力。

有一个女人,36岁才从行政岗位辞职,从小小的业务员做起,靠着惊人的执着,不断地与自身、与外界作着斗争,终于带领一家小厂坐上了本领域的头把交椅,自己也成为中国数一数二的伟大企业家—她的名字叫作董明珠。

她,外表更像老师,朴实无华。

平凡是每一个人的基本属性,但总有些人在这一属性之下,掩藏着某种特质—这种特质或许是坚持,或许是追求,或许是要做到最好。然后经过自我发现和发掘,外显成为一种不懈的战斗热情。

……

看董明珠的崛起之路,便是一部不断的斗争史。

1992年肇始,董明珠入职为业务员,开始在安徽拼命地跑市场,并以“先款后货”的方式,在淮南市签下了她人生中第一笔意义重大的订单。空调市场传统的营销手段是“先货后款”,董明珠的“先款后货”完全颠覆了当时商场的规则。这一年,董明珠个人在安徽的销售额突破1600万元,令整个空调界都为之震惊。

随后,作为冉冉升起的销售明星,董明珠被一纸调令派到了国内名牌空调“春兰和华宝”一直在唱“双雄会”的江苏,继续战斗。江苏自古便是富庶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可是偌大的江苏市场,已经被春兰空调和华宝空调牢牢地控制着,格力空调在这里,只有区区300万元的市场份额。

董明珠来到江苏后,依然坚持着“先款后货”的原则,并用极大的毅力将其贯彻了下去。靠着强大的执行力,董明珠再次在南京市场上打开了局面,1993年,她仅在南京一地的空调销售额就达到了3650万元,震惊了无数人。

连续交出两份完美的答卷,董明珠的表现被格力的总经理朱江洪看在了眼里,朱江洪决定给予她更重的担子。其时恰逢一批中层人员加上大部分一线业务员集体离职,导致格力内部出现巨大动荡,正需要强力人士来稳住局面。在征求过董明珠的意见后,朱江洪便将其调回总部担任经营部副部长。

当业务员时,薪水十分丰厚;做经营部长,却只能赚点儿可怜的死工资。两种选择,各有侧重。董明珠选择了后者,一切为了梦想。

新的战斗再次开始。

上任后,董明珠一改当业务员时好好女士的形象,做事开始变得雷厉风行,并在格力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同事们谁也没有想到,曾经好说话的一位大姐会立即来个大变脸,严格执行起了管理制度,并严格要求业务员。

之后,董明珠又十分高调地从朱江洪处要到了“财务权”,以强力的手段推进经营部内部的管理走向规范化、透明化,同时进一步严格规定业务员不许无款提货,更无权调拨产品、超额发货。

一系列举动和规定让曾对董明珠抱有好感的同事们气愤异常。董明珠没有管别人怎么看她,她只一心将改革推进到底—一切为了向前。

有了财权,董明珠迅速开始查账。她发现很多地方,如南宁、江西、重庆等地,都出现了一些不明不白的账。更严重的是,业务员手中掌握的空调库存量怎么也对不上号,公司反映货发出去了,而经销商却说没收到。

问题非常严重。

董明珠也是做业务员过来的,她知道各地仓库大都在业务员手里,他们可以自由处理手中的库存,甚至可以私设账号,将卖空调的钱直接打到个人的账上。

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的董明珠立即下了命令:清理、关闭全国各地格力电器库房,所有账务对清,业务员手中的所有欠款也必须限期追回。

就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格力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然后轻装上阵,正式开启了崛起的传奇之旅。

有人曾形容:朱江洪遇到董明珠是朱的福气,董明珠遇到朱江洪是董的运气。

在董明珠的带领下,格力一路高歌猛进,在全球开设了2000多家专卖店,并迅速成为国内空调业的领头羊,继而又成为世界空调行业的领跑者。

2004年,董明珠入选中国十大营销人物。2015年,《福布斯》列出亚洲商界权势排行,董明珠作为女性名列第四。

至2014年,格力的销售收入达到了惊人的1407亿元,利润157亿元。成为真正的世界级企业。

2015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排行榜,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385位,挺进全球500强,并摘取了福布斯家用电器类榜单全球的桂冠。

辉煌的背后必然是数不尽的艰辛,以及一场一场的斗争。

她就像是一把锋锐的刀子,无论什么样的困难都被她一刀切开。

现在,她已然是张口就能拍下10亿赌局的女人,世间传闻“不可战胜”的强力女性,每一次发言都能引起轩然大波的争议人士。

有人曾问她:将一生奉献给事业,值不值得?

她说:生活有很多种,只看你选择哪一种。

她选择了不断地斗争。

所以,她站上了巅峰。

不是生来不平凡,而是选择了不平凡。

谁能识,谁能懂……第一章扼住命运之喉和许多人一样,她平凡地出生,平凡地长大,再平凡地结婚生子。然而,一个噩耗改变了她的一生,从此世上少了一个普通女人,却多了一个传奇。平凡身躯中的斗争萌芽芸芸众生中,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但在这平凡的身躯中,总有些独特的东西,等待着发光的机会。

1954年,江南古都南京,董明珠降生了。

那个年代,百废待兴,建设的热情高涨,斗争的情怀满溢。

或许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不屈不挠的斗争种子悄然渗入了董明珠年幼身躯的最深处,等待着发芽。

当时,董家已经有了六个孩子,受着“人多力量大”观念的影响,董明珠的出生依然受到了最朴素的欢迎,并获得了“明珠”这样代表着美好的名字。

董家父母那一辈都是不太计较和善良的人,有时候家里做了鸡汤,邻居顺着香味上门来,董父董母就会毫不犹豫地分出一些给他们,而邻居也每每回道:吃过了,我们吃过了!若是碰上许多人一起吃饭,董父董母一般也会把比较差一些的菜扒拉给自己,而把好吃的菜留给别人。

那是段艰苦的岁月,也是个和谐的年代。

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小时候的董明珠和当时许多普通的女孩子一样,乖巧而羞涩、腼腆而温和。

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董明珠总是微笑着回答“好啊”“可以”“没问题”,几成口头禅。

上学之后,董明珠的表现也很让人放心,学习成绩优异不说,别人找她帮忙时,只要能做到的,她往往二话不说便答应下来。

比如,有次发电影票,有人想带着朋友一起去看,打算多要一张,董明珠便把自己的电影票让了出来。老师写期末总结时,遂在她的评价一栏写下了“性格内向,爱帮助人”等词条。

然而,与世无争的温顺只是董明珠的一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坚忍与斗争的种子逐渐发芽,并开始不断从其行为中展现出来。

她说话的声音开始变得频率很高,语气中多了一丝不容置疑—“没有我做不到的事!”“我是对的!”“这样是不对的!”这些带有强硬性质的词语渐渐取代了当初的“好啊””可以””没问题”等字眼儿,成为董明珠新的口头禅。

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经常非要说赢不可,甚至要对方自己认错服输。于是,董明珠多了个“常有理”的外号。她不光和别人“斗”,有时候也会和自己“斗”。

十二岁那年,有一天,班里的辅导员老师通知班上全体同学,当天要进行课外活动,大家都要去游泳。董明珠听了之后,觉得游泳穿得那么少,很难看、很丑,就不大愿意去。等其他人都出去排队后,就剩董明珠一个人留在原地没动。

辅导员老师来到董的面前,给她做思想工作,说:大家都去游泳,你为什么不去啊?

董明珠不好意思说出心里想的,就答道:游不好,不会。

辅导员老师说:你个子这么高,为什么不能去(游泳)?

董明珠听到老师的话,觉得好像是在说她怕困难,好胜心一下子涌出,改口道:那好,去就去!

辅导员老师没想到自己的话居然一下子奏效,松了口气的同时对董明珠提出:既然你愿意去,那到时候我给你找三个会水的来教你游泳,都是能够横渡长江的好手,保证能教会你。

董明珠点头说好。

到了江边后,辅导员老师果然如约找来了三个游泳好手,让他们教董明珠游泳。

三个人一开始的确教了一会儿,但是教着教着,三个人自己的瘾头来了,想要自己游起来过过瘾,于是就对还在水中待着的董明珠说:你在这里等一会儿,我们先去游一圈,待会儿再来教你。末了又嘱咐道:你找个棍子杵着,等我们回来。

董明珠没办法,只好真的杵了根棍子在水里等,结果这一等就出事了。

江水是流动的,董明珠当时毕竟还小,一下子没有站稳,倒在了水里。董明珠站的地方水并不深,只到成年人腰部位置,但对于孩子来说就不一样了,一旦倒在水里,基本上就起不来了。只一会儿,董明珠就差点儿被淹死。

后来,边上一些刚学会游泳没多久的人发现不对,连忙跑来把董明珠从水里捞了出来,这才避免了灾难的发生。

这件事过后,很多人就说董明珠可能以后都不会再游泳了。

这是很正常的判断,人一般要是在某件事上吃了很大的苦头,甚至有死掉的危险,很可能就在心留下阴影,以后都不会再去碰相关的事物。

不过这个定理并没有在董明珠身上奏效,她倔强地想,如果学不会游泳,以后恐怕还会在这方面吃亏,说不定还会被淹死。

于是,董明珠默默地和自己内心中的害怕与担心做着斗争,毅然下决心学会游泳。

之后的游泳活动,她次次都积极参加,并认真地向那些游泳好手学习,多次之后,便真的学会了游泳。

另有一件事,同样展现了董明珠与自身“斗”的特质。

那是一次放学后,在董明珠骑着单车回家的路上发生的事。

当时她靠着马路边行驶,迎面忽然来了一辆公交车。董明珠一下子有些慌乱,身体下意识地就往后仰,脚却不自觉地拼命踩踏板,并保持着一个十分别扭的姿势,好像这样就能避开向她冲来的公交车一样。

结果自行车一直往前窜,到了公交车旁时一下就倒向了一边,董明珠也不出意料地摔在了地上,好在并没有受什么伤。

董明珠倒地后的反应和别人迥然不同,不是去看自己怎么样,也不是去看看四周怎样,而是跳起来,连身上沾上的灰都不管,扶起车子就跑,心中甚至还觉得非常没有面子。

事后,董明珠的心里也并未留下什么阴影,反倒开始反省,并执拗地认为,这一切归根结底是自己骑车的技术不到家,所以,要去抱怨什么,而要总结经验,为什么会摔倒,怎么才能不摔倒,从而把骑车的技术学得更好。

这以后,董明珠逼着自己苦练了一段时间的车技,而类似于这次的摔倒事件再也没有发生过。

就是这样处处不服输的性格,从一件件小事当中显露出来,并在董明珠的性子里一点点儿扎根、生长。

当然,这种凡事都要争一争的性子并未发展成蛮不讲理,董明珠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该争、什么时候该让,所以,她在许多生活小事上仍然保留着随和的态度,而在一些她认为重要的、原则性的事情上则越来越倔强。

这种奇妙的特质甚至影响到了董明珠对未来的梦想。

如同很多那个年代的学生一样,美好的憧憬时时萦绕在董明珠的脑海中,就像是带着希望的幼苗一样,种在单纯的心田里,在她想来,将来最好是能够当一名老师或者军人。这两个职业,一个柔,一个刚,恰好代表着她两种矛盾的性格特质。

很多年后,董明珠坦言:当老师是因为想帮助人,觉得老师特别神圣;而想当军人则是觉得这个职业可以保护别人,特别崇高和伟大。

帮助别人或者保护别人,即使是在众多的美好品德中也属于难能可贵的品质,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通常都能带给人以巨大的力量。董明珠下意识地选择了它们,或许便是想要自己将来能够更加有力量吧。

不过,梦想最后并没有实现,董明珠既没有当上老师,也没能成为一名军人,而是走上了另外的道路。沉重的与迷茫的成长、结婚、生子,她本以为能平凡地过完一生,不曾想,一场生命中无法承受的灾难降临了,她的生活轨迹自此拐了个弯儿。

带着未能当上军人的遗憾,董明珠继续着她平凡的求学之路。高中毕业后,董明珠考入了安徽省芜湖干部教育学院的统计学专业。她在那里经过几年的学习后,于1975年7月顺利毕业。

然后,董明珠被分配到了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主要做的是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这一做便是很多年。

那个年代,这样的人生轨迹可以说是非常顺利的,当然也可以说是非常平凡的。

此时的董明珠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依旧温柔着、倔强着。

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董明珠恋爱了。

如同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女子一样,在度过甜蜜的恋爱期后,她与丈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没有什么轰轰烈烈,也没有什么曲曲折折,只是普通地遇见,然后普通地结婚。

婚后,董明珠感到了无比的幸福。

也许,生活本就该这样平凡而普通!

董明珠将自己的棱角悄然藏了起来,并将自己温柔的一面不断放大。

她逐渐进入了一个好妻子的角色,并喜欢上了做家务。每天一下班,她便去买菜做饭,然后把做好的饭菜端上桌子,贤惠地等待丈夫回家。

就如同“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真实写照,董明珠期望着日子就此“天长地久”下去。

几年后,时间进入了20世纪80年代,外面开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而生活在自己世界中的董明珠也迎来了特殊的变化。28岁的她生下了和丈夫爱情的结晶—儿子东东。

幸福的支撑变成了三个点,日子变得更加快乐与和谐。

董明珠彻底适应了当一个家庭妇女的生活,原本只是为丈夫忙碌家务,现在多了一个儿子,这让她没有空闲想其他任何事,性格中的棱角越发地被遗忘,温柔的举止中更是添加了母性的光辉。

就在董明珠以为她的幸福日子会就此持续下去之时,不测风云倏然降临了。

在她30岁那年,儿子东东刚2岁的时候,丈夫忽然生了一场病,并迅速地由轻转重。

董明珠为丈夫治病的事情奔波着、操劳着,没想到最终等来的,却只是让人无法承受的病逝通知。

幸福的生活瞬间坍塌了。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丈夫的去世往往意味着失去了家中和心中的顶梁柱。

董明珠带着年幼的儿子,如同提线木偶一般将丈夫的后事一点儿一点儿办完。在这个过程中,曾经的笑容从她的脸上消失了,一切都仿佛变得灰暗,再也没了生趣。

家里人不断安慰着董明珠,老人们有时还会帮忙带带东东,以期减轻女儿的压力与悲伤。

但这改变不了什么。董明珠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否定与悲痛中无法自拔—只是想过普通而平凡的日子,为什么却不能够呢?

许多认识的人,对董明珠抱以同情的目光,私下里摇头感叹:一个家庭毁了!

随着丈夫的入土,伤痕上的痛楚渐渐麻木,彷徨又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未来的生活该如何继续?

想到此后再没有丈夫可以依靠,幼小的儿子还需要照顾,董明珠不禁咬紧牙关,她将曾经掩藏在内心深处的坚忍唤了回来。

她知道,自己必须坚强,谁说我的家庭毁了的?我偏要一个人撑起这个家来!

厄运来袭,那就扼住它的喉咙。

就这样,董明珠独自带着儿子,一步一步艰难地继续过起了日子。在生活中默默抗争不幸对不能接受的事情,在度过最初的否定、悲痛阶段后,往往是在抑郁中接受事实。所以,董明珠全身心投入到了对孩子的教育中……

独自撑起一个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对女性来说尤其如此。

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让许多的女性有依赖思想,人们也普遍认为,女同志就应该在家,在锅台前做饭。

董明珠一直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失去丈夫后,为了养活自己和孩子,就更需要格外努力工作了。

那时,儿子东东还小,把他放在家里不放心,董明珠只好抱着儿子去上班。

以前董明珠是骑单车上班的,带上孩子后,怕他被风吹着了凉,于是改成了走路上班。她每天早上抱着儿子,花费半个小时到单位;中午回家吃饭;下班后,再抱着儿子花半小时回家,加起来总共有两个小时花在走路上,辛苦异常。

不过,纵然如此忙乱,董明珠也并没有觉得有多么辛苦,上班时的工作都能安排得很好,早晨与中午做饭也是按部就班。

董明珠默默用自己的行动与命运进行抗争:什么也打不倒我,我能行!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儿子东东一点点儿长大,董明珠除了为这个残缺的家庭操劳,其余的精力全部放在了孩子身上,这是她的精神寄托。

因为重视,所以倍加爱护。

当时有“棍棒底下出人才”的说法,大多数家庭对此不假思索,拿来就用,但董明珠没有这么做。

孩子只有一个,打骂绝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后来有一件事让董明珠明白,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那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在平时用自己的行为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

那是在东东四岁那年,有一天东东放学回来,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

董明珠就问:在学校怎么了?

东东告诉董明珠说:今天在学校,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题给我们做,全班同学都做不出来,就我给做出来了。

董明珠又问:这挺好啊,你怎么不高兴?

东东回道:后来老师表扬我,让我站起来给同学们看,我起来后,所有同学都看我,我的脸都红了,不好意思抬头。

董明珠奇怪道:为什么会不好意思?

东东支吾了一下告诉董明珠:你不是说过我很丑吗?

听到这儿,董明珠颇感奇怪,后来总算想了起来,自己的确说过这样的话。当时她带孩子去单位上班,有同事见到东东,就夸他长得漂亮、很帅。董明珠就下意识地谦虚道:哪有,丑死了!殊不知,这随口的一句话让孩子记住了,之后,东东就产生了这样一个认知:连妈妈都说我长得丑,那我肯定真的很丑!

了解到事情的原委,董明珠心中震动很大,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不用天天和他强调什么,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受到孩子的关注,所以孩子会不自觉地受到自己的影响—自己平时怎样为人,孩子将来就会怎样为人。

想明白之后,董明珠感到轻松了很多,她后来告诉孩子:我跟别人说你丑,并不是因为你真的丑,你就相当于妈妈的一部分,妈妈当然不能在别人面前炫耀说自己多么漂亮,这样不谦虚,所以只能说自己长得不漂亮。你想啊,别人的孩子长得比你丑,你要是再炫耀自己漂亮,岂不是在打击别人吗?所以做人应该谦虚一点儿。

东东听了这话,总算不再愁眉苦脸了。

解开孩子心结的同时,董明珠感到自己也受到了一次教育:家庭本来就是残缺的,生活也已经这么辛苦,因此,正确的教育方法胜过一切。

所以,为了使儿子东东能够正常地成长,也为了他能够拥有良好的习惯,董明珠彻底摒弃了打骂式教育。

后来有一次,东东不小心弄丢了董明珠一块非常贵重的手表。

董明珠的母亲知道后十分生气,而董明珠并没有做出什么反应。董母对董明珠说:那么贵重的手表,孩子把它弄丢了,你连骂都不骂他?

言下之意就是觉得董明珠在宠孩子。

董明珠答道:如果骂他能把手表骂回来,那我就骂他;但是骂不回来,当然就不骂了。

回过头,董明珠找来东东,告诉他:你这次弄丢手表,妈妈不会说你什么,不过妈妈想让你知道,这是存了很多年的钱财才买来的,很贵重。

母亲严肃的话语让东东知道了自己的错误,后来,他便懂得凡事都要细心一些,甚至每次出门的时候都会把家里的电、水用器等仔细检查一遍。

这件事证明,不用打骂一样可以教育好孩子,董明珠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自己所坚持的教育方式。女人可以有不同选择辞去稳定的行政工作,南下广东,重新开始人生,向传统的观念说“不”。

时间如梭,如白驹过隙。

在与生活的抗争中,不知不觉又过去了好几年,曾经一直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董明珠终于知道关注外面的世界了。

而当时,正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个“开放”与“下海”的大时代画卷向世人徐徐展开的时间段。

封闭了这么多年,一旦思想得到解放,枷锁被打开后,人们迸发出的生活激情就不可阻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为了看得见的好日子,许多人纷纷投身其中,甚至有机关高层抛弃一切职务进入商海弄潮。

其中,“南下”又成为当时被提及最多的词。因为南方沿海处于东西贸易线路当中,因而在开放大潮中率先成为“前沿阵地”,于是众多精英人士纷纷响应时代的召唤,开启了“向南、向南”的路线。

身处南京的董明珠,眼看着周围许多下海打拼的鲜活例子,心中也产生了波动:回顾过去30多年的人生,曾经有着美好的梦想,却在生活的惯性下归于普通!如果丈夫还在,或许就这样普通下去也不错,但是现在只有自己一个人,是否应该去追求不一样的生活呢?

思考的结果是肯定的。

于是,董明珠告诉了家人自己的想法—毫不意外地,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

如果董明珠是男性的话,还不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弹,因为男性似乎天生就该在外打拼,而女性天生就该在家持家照顾孩子。

家里人用来劝说董明珠的话语也是老生常谈:一个女人家,学什么别人南下打拼?家里还有年幼的孩子照顾不过来呢!再说了,放着稳定的行政工作不要,而去陌生的地方闯荡,世上没有这样的事。

然而,董明珠虽然在大多数事情上很好说话,但是一旦认准了什么,往往就十分执拗。

她想:为什么女人就不能出去打拼?谁规定的呢?孩子已经8岁了,在自己这么多年的言传身教下已经颇为独立,为什么就非得绑在身边呢?还有,稳定的行政工作就不能放弃吗?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董明珠反复问着自己为什么,然后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面前阻碍来自何方,那就是许多年所遗留下来的传统思想,是千百年来的“女主内”的思维惯性。

这种传统观念像高山一样横亘在董明珠面前,将她和梦想二字完全隔开,如果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就必须直面这种观念。

董明珠不愿退缩,她决定要与这种观念作斗争。

她十分坚决地向父母和兄弟姐妹表述了自己的决心:自己的家庭失去了顶梁柱,所以她就要承担起顶梁柱的作用,男人或者女人的区别应该退为其次,她不会因为女子的身份就放弃出外闯荡的机会,索性不如将她当成一个男子,不仅为她自己,也为整个家庭。

父母见无法动摇董明珠的决定,只好做出让步。

于是,董明珠将8岁的东东暂时托付给父母,然后辞掉了化工研究所的行政职位,只身南下打拼。这一年,她36岁。

多年后,董明珠对自己曾经的坚决解释说:我和别的女性不一样,从小就有做一点儿事业的追求。

是的,不甘平凡,谁说女子不如男!

当南下的火车响起雄壮的汽笛声,董明珠带着不多的行李正式踏上了追梦之旅。

火车的目的地是深圳,在那个年代,基本上是绿皮车在挑大梁,速度慢不说,车次也少。然而人们要想到远方去,火车几乎是唯一可选的交通方式,所以从车站到车上几乎挤满了人,人山人海和摩肩接踵都不足以形容那种拥堵场面。又因为时代潮流的影响,更加重了这种从北到南的大迁徙。

人们的脸上是各种各样的表情,期待与迷茫共存。董明珠夹杂在其中,显得再普通不过。

在火车上,董明珠找到自己的座位,然后便蛰伏了起来,包里有父母给她准备的一些食物,但她一点儿都没有动,用她后来的话说,在火车上吃东西太丑了,所以宁可不吃!的确,不论何时,长途火车上的环境总是乱糟糟的,真讲究的人往往吃不下什么。

经过不知多少时间的跋涉,董明珠好不容易结束了劳累的行程,来到了自己的目的地—深圳。

她期望在这个窗口般的城市中实实在在干出点儿名堂来。

她相信自己做得到。第二章从最初开始改变没有人天生伟大,唯有和遇到的所有困难斗争到底,不断地改变自己,才能慢慢地发生蜕变。初来乍到陌生的城市,一切从头开始,董明珠在迷茫中寻找着前路。

1990年,董明珠带着一腔热情来到了深圳。

那时候,这座与香港一江之隔的城市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到处是正在修建的楼房,一些破旧的地块还没来得及褪去陈旧的色彩,与崭新的开发地段形成极为强烈的对比。

矛盾与反差随处可见。

有时前一刻还见到绿油油的菜地以及旁边用油毡搭建的简易房子,下一刻就看到拔地而起的气派大楼。

有时在路上看到慢悠悠的乡民,随后又在热火朝天的工地见到节奏快速的工人。

有时眼前一片空旷,有时满目是拥挤的人群。

……

对于自己即将生活在其中的城市,董明珠发现了许多与自己家乡不同的特质,这让她惶惑又着迷。

在南京习惯了慢节奏生活的自己能够适应这里吗?

头一次,董明珠对自己南下的决定产生了怀疑。

然而已经来到了这里,就不可能再回去了,她的性子不允许如此。

必须做出点儿什么来!

于是,董明珠与众多南下的“弄潮儿”一样,投入了找工作的大潮当中。

一开始,董明珠并不知道自己应该进入哪一行,本着做熟不做生的原则,她在当地的一家化工厂找到了一份行政文员的工作,和她在南京时候的工作差不多。

她想着:先暂时这样安顿下来,等到稍微熟悉一点儿后再做其他打算。

一段时间下来,董明珠找到了一点儿节奏,算是初步适应了新的生活。

随后不久,她到离深圳不远的珠海看望一个朋友,而这一遭行程成为她南下后的转折点。

到了珠海后,董明珠感到了一丝和深圳的不同—既不像南京那么“慵懒缓慢”,又不像深圳那样“行色匆匆”。“这里让我有种家的感觉,不像深圳那么浮躁,不管怎样,我喜欢这里,喜欢和这个地方一起成长。”董明珠后来如是说着自己对珠海的最初印象。

于是,极有主见的董明珠再次做出一个决定,离开深圳,到珠海来工作!

而且,这一次她找的工作也不再是安安稳稳坐在办公室中做行政文员,而是做非常考验人的营销业务员。

朋友知道后感到很不可思议,说:你为什么干这个啊?你以前又没有干过。

董明珠则倔强地说:我来南方又不是寻求安稳的,有挑战自己的机会为什么不试试呢?

就这样,董明珠进入了一家名为海利的空调厂,也就是格力电器的前身,开始了她曲折的奋斗历程。

而让她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么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成为她一直所寻找的前路所在,也成了她的梦想所系……从营销开始挑战自己谁也不知道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所以董明珠遇到挑战便迎头冲上去,行不行干过再说!

海利空调厂作为格力电器的前身,在董明珠刚进去的时候仅仅是一个没有核心技术、不生产零部件、只进行组装的国营小厂。

这家小厂年产空调只有2万台,年销售额仅2000多万元,在南方众多的企业当中,可以说是比较寒酸的。

由于厂子规模小,全厂上下总共也就20名业务员。这些业务员没有保底工资,薪酬靠的是卖掉空调后的提成,比例定为2%,也就是卖100万元才能够提成2万元,其中,差旅费和应酬费也包括在里面。

就是这样一份风险极大的工作,董明珠为了挑战自己,一脚跨了进去。

刚开始的时候,董明珠对营销行业完全是两眼一抹黑—既没有理论基础,更没有实践经验。

在一些固有印象中,营销就是男的要上得酒桌,八面玲珑;女的则是要年轻貌美,善打“公关”牌。据说曾有家企业的供销科长,别的本事没有,唯独喝酒是个好手,一顿能干下二斤白酒,因此而获得重用,并为企业斩获了许多订单。

董明珠则和这种一般意义上的业务员没有一点儿相似的地方,她已36岁,不算年轻,也不会喝酒,“公关”能力便要大打折扣。

也难怪她的朋友会感到不可思议了,这样毫无基础、毫无优势地进入一个陌生的行当,能和那些商人打好交道?

朋友能看到的,董明珠自然也能看到,对于自己的劣势和所要面对的困难,她都了然于心:有困难才有挑战,没有挑战还做什么事业?

她同时坚信,在营销这个行业中,对产品和商场的适应是次要的,更重要的应该是自己的决心和信念。

因此,董明珠决定依靠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出一条道路来。

不过,要真正把产品推销出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海利自身本就不是什么过硬的牌子,更何况,90年代初那会儿,很多人并不买空调的账,大家更熟悉的是电风扇。空调那昂贵的价钱使得普通百姓仅将其当作高档次的奢侈品,可望而不可即。

也就是说,空调在当时的主要客户一般都是来自单位、集体。例如,机关、工矿企业和第三产业就占了70%以上,然后则是医疗卫生、科教文单位,而金融保险、邮电气象等单位又很少使用空调了。

这种情况使得推销空调成为一件相对比较费力的事情。

董明珠对空调的未来发展却颇具信心,她通过阅读许多书籍后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全球的平均温度每年都差不多要上升0.1~0.2摄氏度,天气的整体趋势是变热的,再加上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进入普通家庭是迟早的事。

当然,光有信心是不够的,还得脚踏实地地去实践。

厂里大概是考虑到了董明珠这个新手的情况,所以让她先和一名老业务员搭档,负责北京及东北市场,以便她在跑市场的过程中学习并熟悉业务。

当时已经是7月,老业务员正在天津,董明珠需要一个人坐火车赶去与之会合。于是,董明珠又一次坐上了拥堵的火车,直接北上。

火车上依然闷热异常,令人十分不舒服,董明珠仍旧觉得一个女的独自在火车上吃东西不好看,就这么坐在位子上饿了一天多。

下车后,董明珠感到有些难受,整个人昏昏沉沉的。在她和前来接车的老业务员说了几句话后,症状更加明显,甚至开始冒虚汗。

董明珠抚着额头告诉老业务员:不行,我有点儿不对,得先歇会儿。

老业务员很有经验,一看董明珠的样子就说:你这大概是中暑了,跟我走,先带你找个有空调的地方住下吧!

考虑到要节省住宿费用,他们在街上跑了半天才找到一家比较便宜的旅馆。

在旅馆柜台前进行入住登记时,董明珠已经快到极限了,不光手抖得厉害,汗珠像水一样往下流,两脚也绵软无力,像是踩着棉花。她费劲地将表格推给老业务员,说:头晕得慌,请帮我填一下。

说完,董明珠就想到待客沙发上坐一会儿,还没走两步,她就感到天旋地转,一下子晕了过去。

老业务员等人连忙上前将董明珠摇醒,但是她仅仅恢复了点儿意识,虽听得到声音,却没办法说出话来。

董明珠在别人的搀扶之下,进了房间,然后一头倒在床上睡了过去。

第二天黎明,她的情况才有所好转,只不过昨天摔到的地方有些不适,按下去则感到刺骨地疼。

董明珠忍住痛,想要尽快开始工作,结果走起路来却是一拐一拐的。

老业务员看不下去了,说:你这样不行,还是在这里休息两天吧!我先去北京,等你好些了再跟过来,如何?

董明珠摇头拒绝了他的好意,她本就是新来的业务员,要是碰上点儿伤痛就歇菜,以后还怎么和人搭档?

最后,董明珠还是坚持跟着老业务员等人去了北京。

到了北京后,他们先去了专门的制冷展示厅,那里有很多空调摆着。老业务员迅速进入角色,和展厅的经理谈起了生意。

董明珠则有心地观察起了周围的空调品牌,发现品种非常多,囊括了海内外众多知名牌子。然后,她就站在老业务员后面听他如何推销,好学上一学。

老业务员赔着笑脸,希望展厅经理多签一些单子,而展厅经理则摆着架子说:你们海利的东西其实一般般,不过只要放在我们这里,肯定能给卖出去,把你们的货拿来代销吧!

所谓代销,就是把东西放在他那里由他们展厅代卖,事后抽成。当时空调行业属于卖方市场,这么做实属平常。

从这次的推销当中,董明珠明白了一个小小的诀窍,那就是做业务不要管那么多,就是鼓励客户多签单,签得多,最后落实的也不好意思太少。

两天后,董明珠继续跟着老业务员去跑东北市场,目的地是沈阳。

一路过去后,董明珠发现自己之前的伤痛一点儿都没减轻,反而有加重的趋势。老业务员一看这样不行,于是带着董明珠去了他同学母亲的一家医院检查。

拍了片子后才发现摔得还真是严重,居然是骨裂!

由于骨裂的位置不方便打绷带,所以她只能靠卧床休息来恢复。

董明珠对此感到有些气闷,做业务员以来,尚未挣到钱,开销反倒多了许多,然而这是她自己选的路,所以只能咬牙坚持下去。

接下来的日子,董明珠每天只是多睡一点儿,跑业务坐火车也只能买卧铺。

好在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后来,她找到一位中医治好了病痛。

这一次在北京和东北市场的营销跑动,算是给了初入行的董明珠一个下马威,让她首次尝到了这一行业的艰苦。

不过,董明珠总算凭着自己的执着坚持了下来,这是对她想要挑战自己决心的一种回应,也是她不屈的斗争精神的继续。

往后,董明珠慢慢地进入业务员的角色,她如同尾巴一样紧紧跟着厂里给她安排的老业务员,对方去哪儿,她就跟着去哪儿;虚心而又用心地,学习着老业务员在各种营销中的细节。

时间长了,甚至还有人误会董明珠是老业务员的对象,实在叫人啼笑皆非。

经过一次次和老业务员跑百货商场、跑经销商店,董明珠渐渐地积累了不少经验,后来,她开始试着独立去跑业务。在向那些门店的经理们推销的时候,董明珠往往也能从自家空调的功能、和其他空调的对比乃至材料等方面一一道来,说得头头是道。

大半年后,董明珠不仅完成了300多万元的单子,而且对空调安装过程中的各项事宜也了解得七七八八,不管是房间面积、所处位置、配置功率还是型号、使用与维护等,都能够做到如数家珍。

如此,董明珠算是在营销行业当中初步立足。与欠债者斗法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旱鸭子突然到了水中扑腾,在拼命挣扎中,董明珠展露出了她隐藏在柔弱身躯当中的某些天赋。

由于初步展现出了营销上的能力,恰逢安徽市场需要得力的人手,于是海利空调的领导用一张任命书将董明珠从北调到了南,让她负责接手安徽地区的营销工作。

接到任命书后,董明珠内心中既有喜悦又掺杂着忐忑。

她想道:不懈地努力终于获得了承认,并得到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但是,安徽作为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在空调仍被视为奢侈品的当下,自己能在那里挖出多大的潜力呢?

随后董明珠就抛开了所有的悲观想法,无非是新的一轮挑战而已,继续保持着斗争之心就是了。

带着这样的心态,董明珠来到了安徽。

在这里,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向一个欠债者追债,这是一件十分考验人能力的事情。

当时,有着这样一个惯例,就是某些企业要推出自己的新产品,必须给商家“先发货、后付款”的优惠,否则便没有店面给它卖产品。由此就给了一些经销商钻空子的机会,他们不去关注市场如何,而是整天想着如何利用企业急于卖掉产品的心理获得不正当的利益。在此过程中便产生了压货、骗货等情况,更导致产生了无数的三角债和纠纷。

要想在这样混乱的环境中生存,很多企业就要求自家的产品推销员拥有追债的能力,而追债能力越高,越被认为是优秀的业务员,甚至还有不少媒体对那些追债能手做过表扬式报道。

董明珠遇到的债务情况是由前任业务员留下来的,同样是先货后款带来的后遗症。其中,合肥当地的一家经销商拖欠的42万元货款迟迟无法收上来,多次催促也无济于事。

其实董明珠完全可以不用管这笔糊涂账,毕竟这是前任的失误,与她并没有什么关系,只要按照通常的做法,完成她自己的任务就万事大吉了,这对她、对别人都好。

但董明珠做出了另一个选择,那就是不考虑自己的利益,以集体为先,将追债的责任扛了下来。她心中隐隐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想借由这件事来对自己做一个考核,看看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业务员,到底适不适合吃营销这碗饭。

欠债的公司是经营电子产品的,门店规模挺大,临街的商铺有200多平方米,装修豪华,员工众多。

董明珠初次上门,对此最大的感觉就是气派,然后便是感慨,一线的经销公司果然最注重门脸,这或许也证明了这家公司应该是资金充足的,有着催款的价值。

追债是一个苦差事,若是不能找对人,就很难取得进展,所以董明珠一开始就决定,跳过这家公司底层的工作人员,直接去找他们的总经理。

不过,董明珠并没有意识到,她将要见到的是个怎样的人。

越过来来往往忙碌着的员工,董明珠被接待员带到了商铺的后面,那里是总经理办公室所在。

在办公室当中,一张班台式办公桌后面坐着一位略显富态的中年人。

这位便是公司总经理。接待员告诉董明珠。

董明珠还是第一次以追债人的身份与人打交道,经验全无,内心也忐忑不已。她开始按照事前的准备来做,先是递上了自己的名片,然后按部就班地做起自我介绍:我是海利空调厂安徽区的新任经销人员,这次来……

中年老总皱着眉头打断董明珠的话头:海利的?我跟海利的人有过来往,但从来没见过你啊?

董明珠回答说:原来的业务员调走了,我是接任的,以后请您多关照。

哦!中年老总不置可否。

董明珠继续按照自己准备的流程来,先是了解了一下海利空调在这家公司的销售情况,然后是其对海利产品评价如何。

寒暄完毕,董明珠开始进入实质性话题,说:我毕竟是接任的经销员,对两家之前合作的情况不太清楚,所以能否进行一次核实,对对账,把以前的债务该清的清掉,然后清晰透明地重新开始,怎么样?

董明珠终于将追债的事情用尽量委婉的方式说了出来。她的心中略有些紧张,就看对方是什么态度了。她也知道,对方第一次很可能不会给予友好的回应。

果然,中年老总脸上露出夸张、惊奇的表情,噼里啪啦一阵抢白:你说对账?你知不知道,我代销的都是几百万、上千万的产品,就在我这里,从来也没谁敢说要对账,看你就是新手的样子,根本不懂这行的规矩。告诉你,做生意就是你给我货,我这儿卖出去了再付钱给你,还需要对什么账?

纵然心中有所准备,董明珠仍然被这一通仿佛教训什么都不懂的小辈的话给噎住了。不过,她毕竟是来追债而不是来吵架的,强行按下心中不满的情绪后,便继续赔着笑脸说:如果不对账,产品卖出去多少、库存又有多少,我就没法了解,我们要根据这个在全国调整配额,并不是针对您……

中年老总不耐烦地摆摆手,再次打断道:现在市场不景气,你们海利的东西质量也就那样,根本就卖不动,哪有什么账可对!

连续几次被打断话语后,董明珠心中很是不满,而且,她是顶着大热的太阳走了一公里的路程过来的,累且不说,而且口干舌燥,而对方连一杯水都懒得给她,可见对方是有多么不待见她!

这难道就是欠债的才是大爷的真实写照吗?

董明珠没有充分预见到这样的情况,只能徒劳地做着争取:可是我要做业务,一定得把账目弄清楚,不然岂不是糊里糊涂地……

中年老总忽然失去耐性道:我还有会要开,今天就到这儿吧!

董明珠无奈,对方摆明了不想再谈下去,于是,她只能站起来告辞。

临走前,董明珠仍然以礼貌的语气留下一句话:我还会过来的,只要把账目搞清楚,相信我们会有好的开始。坚持不懈—缠斗初次交涉以失败告终,董明珠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很简单,按照她的字典,那就是:继续和欠债者斗下去!

万事开头难,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开始着手做一件事很难,也可以理解为事情在初始阶段会充满困难。

董明珠确定要接下追债的责任后,追债这件事就毫不意外地向她展现出了冷酷的一面。

这反倒激起了董明珠的斗争之心。

难道真的追不回来债款?我偏不信这个邪!

随后的几天,董明珠发扬了一个业务员的执着精神,每天都去那家欠债的电子公司拜访,还是直接找到那位中年老总,然后不厌其烦地讲道理。

中年老总不愧是在商场中摸爬滚打了很久的老油条,对董明珠的“纠缠”也不做出太多反应,要么做出一副倾听的样子敷衍了事,要么干脆就拿着一张报纸装聋作哑。

其间,有时会有员工过来汇报工作,董明珠便适时停下来,自己给自己倒杯水喝,等其员工汇报完毕后,又接着再和总经理磨。

就这么连续“缠”了好几天,也并没有获得太大的进展。而每过一天,董明珠的情绪就低沉一分。

此前她一直是个比较腼腆的人,这几天的连续“纠缠”已经完全超出了她的行为习惯,每天几乎都是与对方从白天一直耗到下班,却看不到什么成效。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还怎么做事呢?

终于,董明珠忍不住了,决定不再对那位老总客气。

她在又一次上门拜访之后,先是照例给对方讲了半天道理,而临近下班之时,中年老总也仿佛约定俗成一样,用“有生意要谈”的理由下了逐客令。

于是,董明珠爆发了,摆出摊牌的架势,说道:你们拖欠的42万款项并不是小数目,你要知道我们厂里许多工人就指着这点儿货款养家糊口的!中年老总则轻描淡写地回答道:40万算什么,有人给我300万的货我都没付钱呢!你急个什么劲儿?

董明珠一听这纯属无赖的话语,顿时气坏了,说:我不管别人,我们海利的货在你这儿卖,卖出去了就给我们货款,没卖出去就把货还给我们!

中年老总见董明珠发飙,语气不由得软了下来:这个,公司最近资金周转比较紧张,缓两天行不行?

董明珠毫不理会他的借口,气愤道:你不是说我们海利的产品卖不出去吗?与资金周转何干?到底是卖不出去,还是卖出去了不给钱?

中年老总被董明珠的气势给压得说不出话来,随后干脆拿出了拖字诀:这会儿也说不清,改天再谈吧,我待会儿还有个会,就不陪你了。

说着,拿起包就走。

董明珠再一次被晾在了办公室。

对方的行为摆明了是要耍无赖,归结起来就是一个字—耗!反正是在他的地盘,看谁耗得过谁!

董明珠依然没有放弃,第二天接着去中年老总办公室找他。

然而对方竟然又开始玩新花样,干脆躲开不见董明珠了。董明珠问该公司其他员工他们的总经理去哪儿了,得到的回答是可能开会去了,再问什么时候回来,被问的员工不耐烦地说:老总的事情我们下面的人怎么知道?

董明珠无奈,只能在其办公室苦等。

结果直到下班也没有等到人,公司里的一个员工还特意过来问她,下班关门了,你还不走,难道要我们留一个人陪你?

董明珠忍住心中的气,一声不吭地走了。

在回去的路上,董明珠越想越觉得心情不顺,欠债还钱明明是天经地义的事,为什么有些人就是能搞得这么麻烦,为什么有些人就是要耍各种各样的无赖,还毫无心理障碍,甚至心安理得?

这绝对不是自己错了,而是对方所奉行的“规则”有问题。

想到这里,董明珠性格中的倔强爆发了,就算对方躲着她又如何,她可是认准了一件事就决不会罢休的,这是一场比拼耐心的对抗,她相信自己的韧性绝对不会输!

于是,在追债的道路上,董明珠决定豁出全部,咬牙坚持下去。不畏复杂的人心坚持斗争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这间会有着令人防不胜防的人心算计。这种时候,要有生受下来仍不退缩的勇气和毅力。

尽管欠债公司的老总躲起来不见人,但是董明珠依然每天去他的办公室等他。对方的公司就在这里,肯定会有不少事情要处理,她就不信对方会就为了躲她一个人而放任事情积压下去!

皇天不负有心人,某一天,中年老总大概以为许多天过去,追债的人已经走了,于是施施然出现在了办公室,结果就被守株待兔的董明珠给堵住了。

看到董明珠还在,中年老总脸上的表情十分精彩—讶异中带着尴尬。

董明珠也不管对方多么难堪,噼里啪啦讽刺道:您真是大忙人,比国务院总理还忙,见您一面居然这么难,开个会也要开这么长!

中年老总打着哈哈说道:没办法,就是这么忙。

董明珠见对方居然脸皮厚到自称很忙,顿时气坏了,说:为了找你,我这几天跑了多少趟,你知道吗?

中年老总口不对心地赔笑道:那你辛苦了。

董明珠也不愿纠缠有的没的,立刻回到正题:无论如何,请您把货款给我结清了吧!对您来说,这不过是小钱,但对我们这个小厂来说则是救命钱,工人们就指着回款开工吃饭呢,您就行行好吧!

不知道是董明珠的话起了作用,还是因为被缠得没办法了,中年老总终于松口道:成吧,我算是服了你了。

董明珠见对方有服软的迹象,心中才好受了一些,然而正当她要松一口气的时候,对方却话音一转,说:只要你们再给我这儿送50万元的货来,我就给你把以前的货款给结了。

什么?再送50万元的货?

董明珠愣了,对方的话听起来很美好,只要继续给货,就给打款。事实上,如果董明珠这么做了,等于在公司规定当中做出了新的单子,对她个人是有益的。但是,这很显然是一个美丽的陷阱,照着对方如此糟糕的信用,若是真的再发了50万元的货,对方很可能不但不会结清以前的款,而且连新货的款也会一并赖掉。

这就像是博弈论中的沉没成本谬误,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会考虑过去的投入,从而继续在同样的事情上面继续加大投入。事实上,这是一种思维误区,到最后,新的投入也会一并陷进去且无法收回。

董明珠倔归倔,脑子还是非常清醒的,在心中盘算了一会儿后,便想明白了其中的问题,然后说道:这样吧,你先把以前的货款给我结了,这样我让厂里给你发50万元的新货也好说一些。

中年老总本来就是耍心眼儿,哪里可能真的愿意先付钱,于是做出生气的表情,坚持要求给了新货才给结清旧款。

而董明珠已经认清了这位老总的真面目,也毫不退让地坚持要先结算再发新货。

就这么,两人互相争执着,气氛就此僵住了。

随后,董明珠醒悟过来,自己的目的是要拿回货款,绝对不能和对方这么斗气,对方就是想要逼自己生气发火,自己若是真的这么进了圈套,和对方大吵起来,那一切都完了,不仅对方会立刻借机拂袖而去,事后还能把所有责任全部推给自己,说自己态度恶劣,给双方公司的合作蒙上阴影,等等。

想到这儿,董明珠强迫自己收拾好心情,然后转变斗争策略,既然在货款上面僵持住了,那就从自己厂里曾经发过来的产品上面想办法。于是她改用商量的口气说道:按您说的倒也不是不行,不过,能不能先让我看一下以前发过来的货还剩多少?

话说得很平稳,实际已经做好了收回剩下的货品的打算。

中年老总十分狡猾,回道:剩下没卖出的那批货其实有问题,都是别人不要的。

董明珠不为所动,坚持道:有毛病没关系,我正好把东西拉走,也省得占用你的库房,岂不更好!

中年老总找不到其他的借口,只好妥协道:好吧!你非要看的话就明天来吧,今天保管员不在。

说完又溜走了。

这顿时让董明珠张口结舌,这人简直滑不溜手,连问都没问就拿保管员不在忽悠她,把她当成傻子耍吗?

回去之后,董明珠开始对自己这段时间的追债行动进行反思和总结。很显然,她初次负责一个地区就遇上了一个不讲商业道德的无赖,这人从头到尾就是在敷衍甚至忽悠她,根本就没有付清货款的打算。而且,据私下了解,这家公司还和别的几家厂子有货款纠纷,信用堪忧。

接着,董明珠苦苦考虑有什么解决办法。上告法院这一条路飞快地划过她的脑海,随即又被她否决掉了,打官司是最无奈的办法,还往往会陷入无休无止的扯皮中,就算最后打赢了,也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最后,董明珠下了决心,货款肯定没戏了,干脆将所有精力放在收回剩下的货品上面,能收回多少算多少,好歹可以止损,就当是买了个教训,以后不再和这样的公司合作就是了!

之后的几天,董明珠走起了下层路线,找到那家公司的销售人员,打听海利的空调在他们仓库当中的情况。

经过寒暄与套话,董明珠终于了解到了真实情况。

原来,海利的货有些由于其保管方式粗放而多有损坏,而且他们自己还使用了一些日子,之后才堆到了仓库当中。

知道这些后,董明珠强压住胸中的怒火,更加坚定了追回货物的决心。

董明珠开始在中年老总的办公室打起了“持久战”,而这一回的目的是等所谓的保管员。

如此几天之后,中年老总被缠得实在没法做事,只能妥协,带着董明珠去他们的仓库看货。

到了仓库后,董明珠可谓大开眼界,一家做经销的公司竟然能把库存做得这么烂,不仅东西摆放得毫无条理,有些甚至都没了外包装,而且没有对各种电子产品进行归类,只是随意地堆放在一起,简直比垃圾堆还不如。

看着仓库里的货物,董明珠能够想象到自家的产品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心急火燎之下,她便亲自上前翻拣起来。

经过一通折腾,她终于看到了海利的货品。

只见它们被压在其他的货品下面,如同之前了解到的一样,不少都拆了封,一看就是使用过了的,好在点了一点后总算还有一些没有开箱。

董明珠转头看着旁边一副无所谓态度的中年老总,提出要将这些海利货品全部拉回去。

中年老总面无表情,也没有回话。

董明珠急道:这些已经是旧货了,堆在你这儿也占空间,我拉回去后,对我们今后的合作也有好处。

中年老总貌似想了一想,抽了支烟,然后竟然同意了:好,你明天来拉货吧!

董明珠被中年老总平静的态度弄得十分疑惑,但是从其脸上完全看不出什么异常来,当时正是傍晚,也叫不到拉货的车,董明珠只能接受对方明天拉货的提议。

可惜,她还是小瞧了中年老总的狡猾程度。

第二天,董明珠一早起来就联系了一辆车,然后直奔公司而去。谁知,那家公司竟然大门关闭,没有开张。打电话一问,居然说国庆放假,休息三天。

如果是国有单位,说国庆放假是没问题的,但是卖东西的商家都是赶着节假日做生意的,哪有可能放着钱不赚反而放假三天的?这明显是在针对追债的董明珠了。

这让董明珠心中充满了挫败感,人心的复杂在这一刻向她露出了恶意,尽情地嘲笑着她的天真。

一时间,她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自己的努力和坚持难道都是在做无用功?难道黑与白在这一行完全不重要?还是说只有昧着良心才能在这一行混出头来?董明珠一度有种想哭的冲动。

回到旅馆,董明珠脑子里依然一片空白,她的内心在不断地进行着天人交战,一边在说:算了吧,这笔债本来就不该接手过来,何苦非得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扛?十几天的时间够做多少其他的单子了,在这里不仅浪费时间,更是浪费金钱。而另一边则针锋相对: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单位考虑,这和值得不值得无关,一个人若是决心挑战自己、证明自己,不断地拼搏是必需的,而不是遇到困难就怀疑自己、怀疑一切。

就这样,左思右想了一个多小时,董明珠的情绪渐渐地平静了下来,内心的挣扎也分出了胜负—后者战胜了前者。她重新恢复了坚定,她相信自己不是在做无用功,坚持没有获得结果说明坚持得还不够,行百里者半九十,很多时候再拼尽全力坚持一下,或许胜利就会在下一刻出现。

为此,董明珠重整旗鼓,打算择日再战。不服气,斗到底世界上大多数的成功者都是偏执之人,这句话或许稍显夸张,但是,大部分人最后的胜利的确来自坚持、坚持、再坚持……

国庆三天时间,那家电子公司不开门,董明珠也不能干等着什么也不干,因此,她只能暂时放下这边的事情,去其他地方与别的客户打交道。

国庆一过完,董明珠便立刻回到合肥,再次踏上“软磨硬泡”的征程。

在那位中年老总的办公室中,仍然是没有见到其人,对方用的还是“躲”字诀。

这一点在董明珠的意料当中,既然认定对方是个什么都做得出的无赖,出现这种情况自然属于“正常”。而董明珠也只好用老策略,就是“磨”,每天待在他的办公室当中,就如同这家公司员工一样,准时准点“上班下班”。只要那位老总有不得不处理的事情,就必然会出现,就看什么时候能等到了。

就这样很多天过去了,中年老总终于又出现了。

董明珠立刻冲上前去,责问他为什么明明答应让她拿货,却又爽约,现在碰上了,总可以取货了吧?

中年老总慢条斯理地推托说:想取货还是没问题的,这不是没车嘛!

董明珠冷笑一声,早料到对方会找借口,于是用一句话将其堵了回去:我在外面已经叫好了车,就等着货呢!

中年老总大概也没想到董明珠如此难缠,开始强词夺理:并不是他不想退货,实在是手下人不同意,毕竟要少数服从多数,还得给很多人做思想工作。

这就纯属瞎说了,事实上,董明珠在之前“泡”办公室的过程中,曾经找这家公司的一位女会计聊过,得到的信息是,他们也觉得过意不去,但是一切都得由老总做主。

看,明明是这位老总拥有决定权,偏偏将责任推到员工头上,以达到其赖账的最终目的。

董明珠对此忍无可忍,怒吼道:你作为总经理,你当面同意让我拿货,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好,那现在你走到哪儿我跟到哪儿,直到拿到货为止,我说到做到!

中年老总被董明珠凶狠的表情吓住了,服软道:好吧,明天就退货给你。

又是明天?!董明珠完全不信,最终逼着中年老总反复保证之后,这才带着一丝不安回去了。

那天晚上,董明珠辗转反侧,近乎失眠,这些天的追债带给她极大的精神压力,她担心明天等来的又是别的花招。

在压抑与祈祷中,第二天终于到来。

董明珠一早便找了辆载重5吨的东风卡车,直接冲到了那家电子公司的门口。

好在这一回对方没有耍什么花招,乖乖地让人打开了仓库大门。

或许那位中年老总也被董明珠持续不断的“骚扰”给弄得心力交瘁了吧!在仓库当中,董明珠仔细地找着自家工厂的空调,然后和请来的搬运工一起将这些空调往卡车上面搬。

搬运过程中,董明珠几乎是咬牙切齿地使出全力,仿佛要将自己受的气通过这种方式发泄出来,因此,就算再累她也不愿意歇一歇。

或者是因为许多天下来积累的情绪太多,最后董明珠甚至将一些明显不是海利厂的空调也往卡车上搬,而且充满快意地想着,对方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