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附微课 第2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0 15:22:13

点击下载

作者:刘淼 王勇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政府会计(附微课 第2版)

政府会计(附微课 第2版)试读:

前言

政府会计是政府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关部门对财政资金进行核算和监督的手段和工具。以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实施为标志,我国已基本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化要求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相比之下,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则相对滞后。2000年以来,我国相继推行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收支分类、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等多项公共财政管理改革,对政府会计核算提出了新要求。

近些年来,财政部相继颁布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78号)《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公共基础设施》《政府会计准则第6号——政府储备物资》《政府会计准则第7号——会计调整》《政府会计准则第8号——负债》《政府会计准则第9号——财务报表编制和列报》等9个具体准则和《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为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政部还颁布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会计准则和制度通过完善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体系,详细规定会计科目的使用和财务报表的编制,较为全面地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些会计规范的出台,对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以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为依据,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政府会计的基本理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和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会计核算制度和核算方法。每一模块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为了突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体现“平行记账”原则,本书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部分,针对一项经济业务,既有预算会计分录,又有财务会计分录,便于读者学习与理解。同时将预算管理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以微课的形式编入本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章都附有知识总结和练习与实训,使读者可以把握新制度的要领,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本书由山东警察学院的刘淼、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王勇任主编,山东警察学院的牟文华、济南职业学院的常红、山东警察学院的朱妤任副主编。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第三章由王勇编写,第四章~第六章由刘淼编写,第七章~第九章由牟文华编写,第十章~第十二章由常红编写,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由朱妤编写,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由山东警察学院的李莉编写,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由山东警察学院的李彩红编写,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由济南广播电视台的柴林和编写。山东警察学院的张丽参与了案例和课后习题的编写。刘淼、王勇负责拟订提纲,并对全书进行修改、总纂定稿。最后,山东警察学院的张宝清教授对本书进行了总审。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李燕教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我们还参阅了许多优秀的同类教材,吸收了部分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以及对新制度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9年4月模块一 总论学习目标

• 了解并掌握政府会计的概念、特点和组成体系。

• 理解并掌握政府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和会计平衡等式。

• 了解政府会计的法律规范。

• 熟悉政府会计的科目与账户,理解政府会计的记账方法。

• 能够熟练地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教学重点

• 政府会计的概念。

• 政府会计的组成体系。

• 政府会计要素和会计平衡等式。

• 政府会计的科目与账户。第一章 政府会计基本理论第一节 政府会计概述

一、政府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学按照其核算对象和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企业会计和政府会计两大体系。

政府会计是各级政府、使用预算拨款的各级行政和各类事业单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复式记账等一系列会计专门方法,对国家预算资金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反映和控制,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一门专业会计。

政府会计是政府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是一个有关收支计划的报告,起源于英国,最初是指财政大臣用来封装向议会提交的政府开支需求和收入来源报告的皮包。后来演变为政府提交立法机构审批的财政收支计划。政府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筹集、分配、管理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也是国家实现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为了核算和监督政府预算收入的实现和预算支出的使用情况,有必要借助于会计系统来反映财政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和结余的全过程,从而形成了政府会计。因此,政府会计是对政府预算进行核算和监督的手段和工具。

具体来说,政府会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政府会计主体是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各部门、各单位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或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不包括已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单位和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政府会计主体业务活动的目的是谋求最广泛的社会效益,具有明显的非市场性。(2)政府会计客体是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现金流量等。政府会计核算监督的对象是资金取得、使用和结果所引起的经济业务活动。(3)政府会计是以会计学原理为基础的一门专业会计,是会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政府会计同其他专业会计一样,都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的核算、反映和监督的会计;同其他会计一样,政府会计也需要有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遵循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等。微课:带你看懂“国家账本”微课:美国政府关门时长破纪录!

二、政府会计的特点

我国的政府会计是独立于企业会计的另一个重要会计分支,它的特点是与企业会计比较而言的。企业会计反映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流通领域里企业经营资金的运动及其结果。企业会计的主要特点是核算成本费用,计算经营盈亏。政府会计则反映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分配领域里政府预算资金的运作及其结果。与企业会计相比,政府会计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

1.会计核算基础不同

政府会计的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而企业会计的核算基础则以权责发生制为主。

2.会计要素不同

我国政府会计包括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而企业会计的会计要素则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3.会计等式不同

会计要素的不同引起了会计等式的不同。企业会计等式分为静态等式和动态等式。静态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动态等式为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政府会计的等式也有静态和动态之分,政府会计的静态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

动态等式为资产+费用=负债+净资产+收入

4.是否进行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就是按照有关法规制度的要求,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和账务处理,提供真实有用的成本信息。企业会计是要进行成本核算的。政府会计是核算和监督预算资金运动及其结果的会计。因为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调拨、使用基本是无偿的,所以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而部分有经营收入来源的事业单位应核算成本费用,计算收益。微课:我国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三、政府会计的组成体系

政府会计是为实现预算管理目标服务的。国家预算按照收支管理范围分为总预算和单位预算。与此对应,政府会计也可以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1.我国国家预算组成体系

我国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全国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

2.我国政府会计组成体系

为了组织各级总预算的执行,除财政部门以外,还需要其他有关部门的参与。如预算资金的收入、拨出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理的国库经办的,各项税收是由税务机关征缴的,重点建设项目的拨款由政策性银行办理。事实上,国库会计、税收会计和政策性银行的拨款会计都对总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属于广义的政府会计范畴,并同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形成一个有机的政府会计体系。但从传统意义上讲,一般只将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作为政府会计的组成体系。(1)按会计主体不同,政府会计由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构成。

财政总预算会计是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部门用来核算、反映、监督各级政府预算执行和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资金活动的专业会计。其主要职责是进行会计核算,反映预算执行,实行会计监督,参与预算管理,合理调度资金。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财政总预算会计居主导地位,在业务上指导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信息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存在密切联系,财政总预算会计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从而形成预算支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形成预算收入。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共同构成了政府会计信息系统。(2)按反映的内容不同,政府会计由政府财务会计和政府预算会计构成。

政府预算会计是指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收入和全部支出进行会计核算,主要反映和监督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会计;政府财务会计是指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对政府会计主体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主要反映和监督政府会计主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的会计。第二节 会计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基本前提

政府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政府会计的基本假设。其主要包括4个前提:会计主体、持续运行、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政府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政府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政府会计的主体包括国家各级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而不是各级财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各级行政事业单位。

2.持续运行

持续运行是指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以单位持续、正常的经济业务活动为前提进行会计核算。政府会计核算采取的会计程序和一系列的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持续运行前提基础上的。若没有持续运行前提,一些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将失去存在的基础,单位也就不能按照正常的会计处理原则进行会计核算。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政府会计主体持续运行的时间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期间,据以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从而及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通常以1年作为划分会计期间的标准,以1年为一个会计期间称为会计年度。我国的会计年度采用历年制,即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作为一个会计年度。期间还可以采用季度和月度。正是由于会计分期假设,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即应计制与现金制,使得不同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基础。会计期间的划分,有利于及时提供反映单位经济活动情况的财务信息,能够及时满足单位内部管理及其他有关方面进行决算的需要。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应该通过货币予以综合反映,这是现代会计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政府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如果发生外币收支,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核算。对于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当按照编报日的外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必须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做出规定,即制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提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全面性、及时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和实质重于形式。

1.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这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投资决策和单位内部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会计核算的各个阶段都应遵循这个原则。

2.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单位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反映、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管理、监督和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政府会计主体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会计的主要目标就是向有关各方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如果提供的信息与进行决策无关,则不仅对决策者毫无价值,有时还会影响他们做出正确决策。所以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资料必须对决策者有用才行。

3.全面性

全面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现金流量等。

4.及时性

及时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保证会计信息与所反映的对象在时间上保持一致,以免使会计信息失去时效。

5.可比性

可比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政府会计主体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经济业务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单位应当将变更的内容、理由和对单位财务状况及事业成果的影响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不同政府会计主体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事项,应当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确保不同单位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6.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都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能清楚地反映单位财务活动的来龙去脉及其财务状况。

7.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第三节 政府会计要素与会计平衡等式

一、政府会计要素

政府会计对象是指政府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政府会计要素是对政府会计对象的具体分类,也是政府会计报表的构成要素。政府会计要素分为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和政府预算会计要素。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

1.政府财务会计要素

资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政府会计主体控制的,预期能够产生服务潜力或者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源。

负债:是指政府会计主体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政府会计主体的现时义务。

净资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净额。净资产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收入:是指报告期内导致政府会计主体净资产增加的、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的流入。

费用:是指报告期内导致政府会计主体净资产减少的、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的流出。

2.政府预算会计要素

预算收入: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在预算年度内依法取得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入。

预算支出: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在预算年度内依法发生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出。

预算结余:是指政府会计主体预算年度内预算收入扣除预算支出后的资金余额,以及历年滚存的资金余额。

二、政府会计平衡等式

政府会计平衡等式是指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之间的关系。政府会计平衡等式是政府会计中的基础性理论,它是预算单位开设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一个单位的资产与负债和净资产明显地表现为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即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必然有一定数额的负债和净资产;反之,有一定数额的负债和净资产,也就必然有一定数额的资产。资产与负债和净资产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从数学角度看,一个单位拥有的资产总额与负债和净资产总额必然是相等的。我们将资产与负债和净资产之间的这种客观存在的恒等关系称为会计等式。用公式表示为资产=负债+净资产(静态等式)

此式可理解为静态等式,它反映单位在特定时点的资产、负债与净资产的恒等关系。

单位在业务运行的过程中必然取得一定数额的收入,同时也必然会发生一定数额的费用。收入和费用相抵后的余额为盈余。盈余是净资产的组成部分。由此可以得出下列等式。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

该等式可以进一步变形为资产+费用=负债+净资产+收入(动态等式)

此式可理解为动态等式,它反映单位在业务运营过程中盈余情况及净资产的增值情况。第四节 政府会计法律规范

政府会计法律规范是指管理政府会计活动的各种法律、准则、制度、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我国的政府会计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会计法律、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

一、会计法律

会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由于政府会计的特殊性,政府会计应遵循的基本法律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以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

1.会计法《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性法律,也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会计法》首次颁布于1985年,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1993年和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对《会计法》进行了修订。目前施行的是1999年修订后重新发布的《会计法》,包括总则、会计核算、公司及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和附则7章,共52条。

2.预算法《预算法》是我国第一部财政基本法律,是我国国家预算管理工作的根本性法律以及制定其他预算法规的基本依据。我国的《预算法》于1994年3月22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分11章79条,包括总则、预算管理职权、预算收支范围、预算编制、预算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健全财政预算制度,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我国财政体制不断深化改革,原预算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要求。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修改后的《预算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二、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我国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主要是指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

2015年以来,财政部相继出台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会计调整、负债、账务报表编制和列报等9个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及《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

三、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这里所讲的政府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有关政府会计核算制度及财务规则。

1.政府会计制度

为了适应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需要,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会计法》《预算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财政部制定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政府会计制度》有机整合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等院校、中小学校、科学事业单位、彩票机构、地勘单位、测绘单位、林业(苗圃)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内容。会计制度的统一,大大提高了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为单位、部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和逐级汇总编制部门决算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新制度分为总说明、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会计科目使用说明、报表格式、报表编制说明5部分。该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微课: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十大创新与突破

2.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于1998年1月1日起实施。2015年10月10日,财政部颁布了修订后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财库〔2015〕192号)。新制度分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会计科目、会计结账和结算、总会计报表、信息化管理、会计监督、附则,共13章63条。该制度适用于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等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总会计。

3.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于1998年1月6日首次发布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2012年12月6日,财政部公布重新修订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71号),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新《规则》分总则、单位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划转撤并的财务处理、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财务监督、附则,共11章63条。

4.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于1997年1月1日起施行。2012年2月7日,财政部公布了修订后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新《规则》分总则、单位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事业单位清算、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财务监督、附则,共12章68条。该规则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知识总结(1)政府会计是各级政府、使用预算拨款的各级行政和各类事业单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复式记账等一系列会计专门方法,对国家预算资金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反映和控制,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一门专业会计。(2)狭义的政府会计组成体系一般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国库会计、税收会计和政策性银行的拨款会计都对总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属于广义的政府会计范畴,并同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形成一个有机的政府会计体系。(3)政府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政府会计的基本假设。其主要包括4个前提:会计主体、持续运行、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4)政府会计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全面性、及时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和实质重于形式。(5)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政府会计等式反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6)政府会计法律规范是指管理政府会计活动的各种法律、准则、制度、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我国的政府会计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会计法律、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练习与实训

一、名词解释

政府会计 政府会计基本假设 政府会计要素

二、简答题

1.政府会计的概念是什么?

2.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相比有哪些特点?

3.政府会计体系是如何组成的?

4.政府会计核算有哪些基本前提?

5.政府会计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哪些内容?

6.政府会计要素有哪几个?

7.政府会计的平衡等式有哪些?哪个是静态等式?哪个是动态等式?第二章 政府会计核算方法第一节 政府会计科目与账户

一、政府会计科目

政府会计科目是对政府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所做的进一步分类。政府财务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政府预算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分为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

政府会计科目按核算层次分为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两大类。总账科目在会计要素下直接开设,反映会计要素中有关内容的总括信息。例如,在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收入会计要素下,开设“一般预算收入”总账科目;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费用会计要素下,开设“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等总账科目。明细科目在总账科目下开设,反映总账科目的明细信息。例如,在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一般预算收入”总账科目下,开设“税收收入——增值税”“税收收入——消费税”等明细科目。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行政支出”总账科目下,开设“基本支出——基本工资”“基本支出——办公费”等明细科目。在“事业支出”总账科目下,开设“项目支出——咨询费”“项目支出——差旅费”等明细科目。

政府会计科目配有编号,对于国家统一规定的政府会计科目及编号,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不得擅自更改或将编号打乱重编。

二、政府会计账户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来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的一种工具。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的分类,但它不能反映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为此,在设置会计科目以后,还必须根据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开设具有一定结构、能够记录经济业务内容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账户。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

政府会计账户是与政府会计科目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两者的联系表现为:政府会计科目是政府会计账户的名称。两者的区别表现为:政府会计账户既有名称又有结构,政府会计科目只有名称,没有结构。第二节 政府会计记账方法

记账方法就是根据记账原理,运用确定的记账符号和记账规则,记录经济业务的方法。政府会计采用借贷记账法。所谓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用以记录和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一、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用以指明记账的增减方向、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账户余额的性质等。“借”“贷”二字不能按其原有的含义加以理解,它们是作为记账方法使用的专门术语,表示经济业务发生后应记入账户的方向。“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都具有增加和减少的双重含义。“借”和“贷”何时为增加、何时为减少,必须结合账户的具体性质才能准确说明。

二、账户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分为“借”和“贷”两方,其中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在政府会计中,借贷记账法中的“借”表示资产和费用、支出类账户的增加以及负债、净资产和收入类账户的减少或转销,“贷”表示资产和费用、支出类账户的减少或转销以及负债、净资产和收入类账户的增加。预算结余类账户情况较为复杂,其中“资金结存”账户增加在借方,减少在贷方。其他的预算结余类账户则与净资产类账户类似。

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基本结构如表2-1所示。表2-1 各类账户的基本结构第三节 政府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证明。政府会计记载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会计凭证具有不同的用途和格式。政府会计凭证按照填制程序和用途,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

一、原始凭证

1.原始凭证的概念与种类

原始凭证是指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用以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是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1)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原始凭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① 国库报来的各种预算收入日报表及其附件,如各种缴款书、收入退还书等。

② 各种支付、转账和拨款凭证,如财政授权支付额度通知书、财政授权支付申请划款凭证、财政直接支付凭证、财政直接支付申请划款凭证、财政拨款凭证等。

③ 其他足以证明会计事项发生经过的凭证和文件。(2)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原始凭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① 各种财政拨款和支付凭证,如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银行进账单、银行票据、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财政授权支付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等。

② 其他开户银行转来的有关收付款凭证。

③ 各种实物资产入库或出库的凭证,如固定资产出入库单、库存材料出入库单等。

④ 各种往来结算凭证。

⑤ 其他足以证明会计事项发生经过的凭证和文件。

2.原始凭证填制的要求

原始凭证作为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证明,其填制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主要包括:(1)必须真实。原始凭证上填列的日期、业务内容和数字必须真实可靠。(2)必须完整、正确、清楚。原始凭证上规定的项目必须逐项填写齐全,不能遗漏省略。数量、单价、金额的计算必须准确无误。文字说明和数字必须填写清楚,易于辨认。(3)必须有经办人的签名盖章。原始凭证上必须有经济业务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以明确经济责任。

二、记账凭证

1.记账凭证的概念和种类

记账凭证是根据原始凭证填制的,用以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书面证明。其基本格式如表2-2所示。表2-2 记账凭证

2.记账凭证填制和保管的要求(1)记账凭证应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的各项内容必须填列,制单人必须签名或盖章。(2)记账凭证一般根据每项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当天发生的同类会计事项可以适当合并后编制。不同会计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合并编制一张记账凭证,也不得把几天的会计事项加在一起做一张记账凭证。(3)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如果一张原始凭证涉及几张记账凭证,可以把原始凭证附在主要的一张记账凭证后面,在其他记账凭证上注明附有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的编号。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以及总政府会计预拨经费转列支出,可以不附原始凭证,但应经主管会计人员签章。(4)记账凭证必须清晰、工整,不得潦草。记账凭证有指定人员复核,并经会计主管人员签章后据以记账。(5)记账凭证应按照会计事项发生的日期顺序整理、制证、记账。按照制证的顺序,记账凭证每月从第一号起连续编号。(6)记账凭证每月应按顺序号整理,连同所附的原始凭证加上封面,装订成册保管。记账凭证封面样式如表2-3所示。表2-3 记账凭证封面第四节 政府会计账簿

政府会计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互相联系的账页组成的,用来序时地、分类地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簿籍。

一、账簿的种类

1.账簿按用途分类

账簿按其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序时账、分类账和备查簿。(1)序时账

序时账,又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目前政府会计主体仅设置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这种反映特定经济业务的特种日记账,而不设置反映全部经济业务的普通日记账。日记账通常采用三栏式,如表2-4所示。表2-4日记账(2)分类账

分类账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分类账根据其反映经济业务内容详细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

总分类账,简称总账,是根据总账科目设置的,用来分类记录全部经济业务,提供总括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总账格式采用三栏式,如表2-5所示。表2-5 总账

明细分类账,简称明细账,是根据明细科目设置的,按明细分类账户开设账页,用来分类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提供明细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明细账的格式一般采用三栏式或多栏式。三栏式明细账的基本格式如表2-5所示,多栏式明细账的基本格式如表2-6所示。表2-6 明细账

政府会计主体通常要设置下列明细账。

① 支出明细账。支出明细账是反映具体开支项目的明细账,支出明细账一般采用多栏式。

各会计主体对各项支出,应分别设置明细账,按开支用途设账户,登记支出的明细内容。

② 收入明细账。收入明细账是反映具体收入项目的明细账。其格式一般采用多栏式,按主要收入项目或收入单位设账户,按具体收入项目设专栏。

各会计主体对各项收入,应设置相应的收入明细账,按主要收入项目设账户。

③ 缴拨款项明细账。缴拨款项明细账是反映财政机关与主管单位,主管单位与二级单位及基层单位之间,预算资金的拨入、拨出和专项资金的上缴、下拨情况的明细账,通常采用三栏式。

上级单位对于下级单位上缴的资金和下拨的支出,应设置相应的明细账,按下级单位名称设账户。下级单位对于上缴上级的收入和上级下拨的资金,只设总账,不设明细账。

④ 往来款项明细账。往来款项明细账是用来反映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明细账。各单位一般应对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等分别设置往来款项明细账,按往来的单位或个人名称设置账户。其格式可采用三栏式或多栏式。

⑤ 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明细账是具体核算各种固定资产增减变化和结存情况的明细账。按照固定资产的类别和名称分设账户。其格式一般可采用数量金额三栏式,根据原始凭证逐笔登记。

⑥ 存货明细账。存货明细账是具体核算各种存货收发和结存情况的明细账。按照存货的类别和品名分设账户。其格式一般采用数量金额三栏式,根据原始凭证逐笔登记。(3)备查簿

备查簿是对某些在日记账和分类账等主要账簿中未能记录或记载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是一种辅助性的账簿,它可以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例如,应收票据备查簿、租入固定资产备查簿等。备查簿没有固定格式,它与其他账簿之间不存在相互依存和勾稽关系。

2.账簿按其外表形式分类

账簿按其外表形式不同,可分为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和卡片式账簿。(1)订本式账簿

订本式账簿,简称订本账,是在账簿启用前,就把若干按顺序编号、格式相同的账页装订在一起的账簿。采用订本式账簿,可以避免账页散失或人为抽换账页。但是由于账页的序号和总页次已经固定,所以在账簿中开设账户时必须为每一账户预留空白账页。预留不足,就会影响账簿记录的连续性;预留过多则会造成浪费。另外,采用订本式账簿,在同一时间里,只能由一人记账,不能由多人分工同时记账。订本式账簿适用于总分类账和特种日记账。(2)活页式账簿

活页式账簿,简称活页账,是将若干张零散的账页暂时装订在账页夹内的账簿。这种账簿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增减账页,并可以由多人分工同时记账。活页式账簿的缺点是,账页易于散失,或被蓄意抽换。为此,活页式的账页应预先连续编号并放置在账夹中,同时要有相关人员签章。在更换新账时,要将所有已登记的账页装订成册,妥善保管。活页式账簿主要适用于各种明细账。(3)卡片式账簿

卡片式账簿,简称卡片账,是指由若干零散的、具有一定格式的存放在卡片箱内的卡片组成的账簿。卡片式账簿的优缺点与活页式账簿基本相同。在登记卡片式账簿时,必须将卡片顺序编号并装置在卡片箱内,由专人保管,以确保安全。卡片式账簿通常适用于固定资产、存货等实物资产的明细分类账。

二、政府会计账簿使用的要求

政府会计账簿使用的要求如下。(1)会计账簿的使用,以每一会计年度为限。每一账簿启用时,应填写“经管人员一览表”和“账户目录”,并附于账户扉页上。“经管人员一览表”和“账户目录”的格式如表2-7和表2-8所示。表2-7 经管人员一览表表2-8 账户目录(2)手工记账必须使用蓝、黑色墨水书写,不得使用铅笔、圆珠笔。红色墨水除登记收入负数使用外,只能在划线、改错、冲账时使用。账簿必须按照编订的页数连续记载,不得隔页、跳行。如因工作疏忽发生隔页、跳行时,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并由记账人员签名盖章。登记账簿要及时准确,日清月结,文字和数字的书写要清晰整洁。(3)会计账簿应根据经审核的会计凭证登记。(4)账簿记录如发生错误,应分别采用划线更正法、红字冲正法或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不得挖补、涂抹、刮擦或用化学药水消除痕迹。(5)各种账簿记录应按月结账,计算出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第五节 政府会计报告

一、政府决算报告

政府决算报告是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年度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文件。政府决算报告应当包括决算报表和其他应当在决算报告中反映的相关信息和资料。政府决算报告的具体内容及编制要求等,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决算报告的目标是向决算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有关的信息,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有助于决算报告使用者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为编制后续年度预算提供参考和依据。政府决算报告使用者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政府会计主体自身、社会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政府决算报告的编制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预算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

二、政府财务报告

政府财务报告是反映政府会计主体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文件。政府财务报告应当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政府财务报告包括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政府部门财务报告。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指由政府财政部门编制的,反映各级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的报告。政府部门财务报告是指政府各部门、各单位按规定编制的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含运行成本)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决策或者进行监督和管理。政府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债权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政府会计主体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财务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

三、政府会计财务报表与预算会计报表

1.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是反映政府会计主体财务状况、运行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的书面文件,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其编制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根据反映经济内容的不同,政府会计主体的财务会计报表划分为以下几种。(1)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它是单位最基本、最重要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分类、分项列示。(2)收入费用表。收入费用表是反映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内发生的收入、费用及当期盈余情况的报表。收入费用表应当按照收入、费用的构成和盈余情况分类、分项列示。(3)净资产变动表。净资产变动表是反映单位在某一会计年度内净资产项目的变动情况的报表。净资产变动表应当按照累计盈余、专用基金、权益法调整等分别反映。(4)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单位在某一会计年度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信息的报表。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是否编制现金流量表,如果编制,应当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应当按照日常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分别反映。(5)附注。附注是指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所做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附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附注主要包括单位的基本情况、会计报表编制基础、遵循政府会计准则及制度的声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计报表重要项目说明和本年盈余与预算结余的差异情况说明。

另外,根据编报的时间,单位的会计报表也可分为月报和年报;按编制范围,又可分为本级报表和汇总报表。

2.预算会计报表

预算会计报表,是反映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执行情况的书面文件,其编制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根据反映经济内容的不同,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会计报表划分为以下几种。(1)预算收入支出表。预算收入支出表是反映单位在某一会计年度内各项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收支差额情况的报表。预算收入支出表应当按照本年预算收入、本年预算支出和本年预算收支差额分类、分项列示。(2)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是反映单位在某一会计年度内预算结转结余的变动情况的报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应当按照年初预算结转结余、年初余额调整、本年变动金额和年末预算结转结余分类、分项列示。(3)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是反映单位本年财政拨款预算资金收入、支出及相关变动的具体情况的报表。

四、政府会计报表编制的基本要求

政府会计报表是单位经济业务的基本反映,也是供上级考核的基本依据。编制政府会计报表时应遵循如下基本要求。(1)数字真实。会计报表中的各项数字能如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不能以凭空捏造的数字代替实际数字。(2)计算准确。会计报表中的数字在计算时不能出现差错。(3)内容完整。对于按规定上报的会计报表及各项指标,其内容的填列必须完整,不能漏报漏填。(4)报送及时。单位在会计期间结束时及时编制会计报表,如期报出会计报表。知识总结(1)政府会计科目是对政府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所做的进一步分类。政府财务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政府预算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分为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2)政府会计采用借贷记账法。在政府会计中,借贷记账法中的“借”表示资产和费用支出类账户的增加以及负债、净资产和收入类账户的减少或转销,“贷”表示资产和费用支出类账户的减少或转销以及负债、净资产和收入类账户的增加。(3)政府会计凭证是用以记录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政府会计凭证按照填制程序和用途,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4)政府会计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互相联系的账页组成的,用来序时地、分类地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簿籍。(5)政府会计主体应当至少按照年度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财务报表是反映政府会计主体财务状况、运行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的书面文件,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其编制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预算会计报表是反映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执行情况的书面文件,其编制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练习与实训

一、名词解释

政府会计科目 政府会计凭证 政府会计账簿

二、简答题

1.政府会计科目是如何设置的?

2.政府会计的原始凭证的种类有哪些?

3.政府会计的记账凭证的填制和保管应当符合哪些要求?

4.政府会计账簿使用的要求有哪些?综合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学按照其核算对象和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企业会计和()两大体系。

A.成本会计

B.管理会计

C.政府会计

D.财务会计

2.我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分为()。

A.五级

B.四级

C.三级

D.一级

3.《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自()起开始施行。

A.1998年1月1日

B.2011年1月1日

C.2012年1月1日

D.2017年1月1日

4.政府会计的财务会计要素包括()。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B.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结余

C.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

D.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利润

5.政府会计的记账方法是()。

A.收付记账法

B.借贷记账法

C.单式记账法

D.增减记账法

6.下列法律法规不属于政府会计法律规范的是()。

A.《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B.《预算法》

C.《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D.《小企业会计准则》

7.我国现行的政府预算会计核算基础是()。

A.权责发生制

B.收付实现制

C.实地盘存制

D.永续盘存制

8.()是我国第一部财政基本法律,是我国国家预算管理工作的根本性法律以及制定其他预算法规的基本依据。

A.《会计法》

B.《预算法》

C.《宪法》

D.《刑法》

9.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会计主体是()。

A.各级政府

B.各级行政事业单位

C.各类事业单位

D.各级财政部门

10.下列会计科目不属于政府会计科目的是()。

A.实收资本

B.财政拨款收入

C.事业支出

D.行政支出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政府会计的会计主体包括()。

A.各级政府

B.各级行政事业单位

C.各类事业单位

D.各级财政部门

2.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A.会计核算基础不同

B.会计要素不同

C.会计等式不同

D.是否进行成本核算

3.在我国政府会计体系中,属于政府会计范畴的有()。

A.企业会计

B.财政总预算会计

C.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D.小企业会计

4.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

A.人民代表大会

B.投资者

C.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D.行政事业单位自身

5.下列各项属于政府会计财务报表的有()。

A.资产负债表

B.收入费用表

C.净资产变动表

D.现金流量表

6.下列各项属于政府会计的法律规范的有()。

A.《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

B.《政府会计制度》

C.《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D.《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

7.下列会计等式属于政府会计等式的有()。

A.资产=负债+净资产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C.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

D.资产+费用=负债+净资产+收入

8.下列各收入明细账属于财政总预算会计明细账的有()。

A.一般预算收入明细账

B.基金预算收入明细账

C.专用基金收入明细账

D.上解收入明细账

9.政府会计报表按照编报的时间,可以分为()。

A.旬报

B.月报

C.季报

D.年报

10.财政总预算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政府会计报表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有()。

A.数字真实

B.计算准确

C.内容完整

D.报送及时

三、判断题

1.政府会计是反映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分配领域里政府预算资金运作及其结果的一门专业会计。()

2.政府会计是与企业会计相对应的一个会计分支。()

3.财政总预算会计可以兼办自身的单位会计核算。()

4.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主要是为内部管理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因此其会计信息使用者只有行政事业单位自身。()

5.可靠性是指预算单位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预算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情况。()

6.同一单位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变更。()

7.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政府会计基本准则,仅针对事业单位制定了会计准则。()

8.在政府会计中,净资产类账户借方表示净资产的增加,贷方表示净资产的减少。()

9.《政府会计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

10.国库会计属于广义的政府会计范畴。()模块二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学习目标

• 理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点。

• 掌握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大会计要素的含义和核算方法。

• 熟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教学重点

•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含义及特点。

•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净资产的核算。

•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费用的核算。第三章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本理论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概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含义

1.行政单位的含义

行政单位是指进行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国家机构,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实行预算管理的其他机关、政党组织等。政府会计中所称的行政单位是广义的概念,不同于行政管理学中的行政机关,这里是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角度出发,属于财政上的概念,不仅指各级行政机关,还包括一些实行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政党组织和人民团体。这些单位就其本身性质而言不属于行政单位,但由于其接受国家财政拨款,且工作活动与行政单位有着相同的特点,所以我们在预算管理上将其视同行政单位。

行政单位履行国家所赋予的各项行政管理职能,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属于公共部门,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其人员列入国家行政编制,所需经费主要由国家预算拨付。行政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为社会提供服务一般不收费或者只收取少量的成本费。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取得的行政性收费,必须全额上缴财政部门,纳入财政统一管理。因此,对于行政单位而言,执行单位预算,按照预算取得和使用财政资金,使财政资金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是它们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2.事业单位的含义及特点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以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我国事业单位涉及的行业广泛,包括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社会福利、救助减灾、统计调查、技术推广与实验、公用设施管理、物资仓储、监测、勘探与勘察、测绘、检验检测与鉴定、法律服务、资源管理事务、质量技术监督事务、经济监督事务、知识产权事务、公证与认证、信息与咨询、人才交流、就业服务、机关后勤服务等。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我国事业单位实行登记管理制度。事业单位经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成立后,应当依照规定登记或者备案。事业单位应当具备法人条件,需要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经费来源,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同其他各类组织相比,事业单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国有性。我国的事业单位具有国有性质,大多数事业单位都是由国家出资建立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包括各级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各级国家机关各部门举办的事业单位,直接或者间接使用财政经费的社会团体举办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和国有重点金融机构举办的事业单位等。这些事业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地接受国家的财政拨款,并作为行政单位的下属单位,接受所属行政单位的领导。(2)公益性。公益性是由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但在一些领域,某些产品或服务,不能或无法由市场来提供,如教育、卫生、基础研究、市场管理等。为了保证社会生活正常进行,政府就要组织、管理或委托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从事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公众的需求。我国的事业单位大都分布在公益性领域中,主要从事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有的虽然也从事某些物质产品的生产,但多数不属于竞争性生产经营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3)专业性。事业单位大多从事需要专业技术知识支撑的服务性活动。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组织,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的主要手段。虽然事业单位不主要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但其由于在科技文化领域的地位,对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4)资金来源多样性。同行政单位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预算资金和企业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市场不同,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事业单位的资金既有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取得的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也有来自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拨款,还有上级单位或主管部门补助给事业单位的资金以及附属企业或事业单位向上级事业单位缴纳的款项。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及其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以下简称“单位会计”)是适用于各级各类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专业会计。行政事业单位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具有非营利的性质,其业务目标在于谋求最广泛的社会效益。为了满足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信息需求,单位会计核算应当具备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重功能。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适度分离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功能,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功能,全面、清晰反映单位的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重功能,通过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5个要素进行财务会计核算,通过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3个要素进行预算会计核算。(2)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实行权责发生制,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实行收付实现制。在财务会计核算中全面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强化财务会计功能,其目的在于科学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准确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本等情况。预算会计除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要求的权责发生制事项采用外,均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以避免存在虚列预算收支的问题。(3)采用“平行记账”方法。单位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采用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对于其他业务,仅需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为实现单位会计的双重目标,即同时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单位会计对同时涉及财务状况变化和预算执行情况变化的业务,采用“平行记账”的方法进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