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0 22:41:03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心路

心路试读:

内容提要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第一章 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邓拓

谈时间

梁实秋“人生不满百”,大致是不错的。当然,老而不死的人,不是没有,不过期颐以上不是一般人所敢想相的。数十寒暑当中,睡眠去了很大一部分。苏东坡所谓“睡眠去其半”,稍嫌有点夸张,大约三分之一左右总是有的。童蒙一段时期,说它是天真末凿也好,说它是昏昧无知也好,反正是浑浑噩噩、不知不觉;乃至寿登耄耋,老悖聋暝,甚至“佳丽当前,未能缱绻”,比死人多一口气,也没有多少生趣可言。掏头去尾,人生所余无几。就是这短暂的一生,时间亦不见得能由我们自己支配。约翰逊博士所抱怨的那些不速之客,动辄登门拜访,不管你正在怎样忙碌,他觉得宾至如归,这种情况固然令人啼笑皆非,我觉得究竟不能算是怎样严重的“时间之贼”。他只是在我们的有限的资本上抽取一点捐税而已。我们的时间之大宗的消耗,怕还是要由我们自己负责。

有人说:“

时间即生命

”。也有人说:“时间即金钱”。二句均是,因为有人根本认为金钱即生命。不过细想一下,有命斯有财,命之不存,财于何有?要钱不要命者,固然实繁有徒,但是舍财不舍命,仍然是较聪明的办法。所以《淮南子》说:“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我们幼时,谁没有作过“惜阴说”之类的课艺?可是谁又能趁早体会到时间之“难得而易失”?我小的时候,家里请了一位教师,书房桌上有一座钟,我和我的姊姊常乘教师不注意的时候把时针往前拨快半个钟头,以便提早放学,后来被老师觉察了;他用珠笔在窗户纸上的太阳阴影划一痕记,作为放学的时刻,这才息了逃学的念头。

时光不断的在流转,任谁也不能攀住它停留片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每天撕一张日历,日历越来越薄,快要撕完的时候便不免矍然以惊,惊的是以临岁晚,假使我们把几十册日历装为合订本,那便象征我们的全部的生命,我们一页一页的往下扯。该是什么样的滋味呢?“冬天一到,春天还会远吗?”可是你一共能看见几次冬尽春来呢?

不可挽住的就让它去罢!问题在,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如何去打发它。梁任公先生最恶闻“消遣”二字,只有活得不耐烦的人才忍心的去“杀时间”。他认为一个人要作的事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那里还有时间可供消遣?不过打发时间的方法,各人亦不同,士各有志。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舟辑往来,熙熙攘攘,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和王申侍卫在侧,脱口而出:“无非名利二字。”这答案相当正确,我们不可以人废言。不过三代以下唯恐其不好名,大概名利二字当中还是有利的成份大些。“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时间即金钱之说仍属不诬。诗人渥资华斯有句:

尘世耗用我们的时间太多了,夙兴夜寐,赚钱挥霍,把我们的精力都浪费掉了。

所以有人宁可遁迹山林,享受那清风明月,“侣鱼虾而友鹿”,过那高蹈隐逸的生活。诗人济慈宁愿长时间的守着一株花,看那花苞徐徐展瓣,以为那是人间至乐。嵇康在大树底下扬槌打铁,“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刘伶“止则操厄执觚,动则挈提壶”,一生中无思无虑其乐陶陶。这又是一种颇不寻常的方式。最澈底的超然的例子是“传灯录”所记录的:“南泉和尚问陆亘曰:‘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陆云:‘寸丝不挂’。”寸丝不挂即是了无挂碍之谓,“原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境界高超极了,可以说是“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根本不发生什么时间问题。

人,诚如波斯诗人莪谟伽耶玛所说,来不知从何时来,去不知向何处去,来时并非本愿,去时亦未征得同意,胡里胡涂的在世间逗留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内,我们是以心为形役呢,还是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呢,还是参究生死直超三界呢?这大主意需要自己拿。时间即生命梁实秋

最令人怵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的移动,每移动一下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天撕下一张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因为时间即生命。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什么事,学一点什么学问,充实自己,帮助别人,使生命成为有意义,不虚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费光阴。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积极不懈的善为利用他的时间。

我自己就是浪费了很多时间的一个人。我不打麻将,我不经常的听戏看电影,几年中难得一次,我不长时间看电视,通常只看半个小时,我也不串门子闲聊天。有人问我:“那么你大部分时间都做了些什么呢?”我痛自反省,我发现,除了职务上的必须及人情上所不能免的活动之外,我的时间大部分都浪费了。我应该集中精力,读我所未读过的书,我应该利用所有时间,写我所要写的东西。但是我没能这样做。我的好多的时间都糊里糊涂的混过去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例如我翻译莎士比亚,本来计划于课余之暇每年翻译两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翻译之所以完成,主要的是因为活得相当长久,十分惊险。翻译完成之后,虽然仍有工作计划,但体力渐衰,有力不从心之感。假使年轻的时间鞭策自己,如今当有较好或较多地表现。然而悔之晚矣。

再例如,作为一个中国人,经书不可不读。我年过三十才知道读书自修的重要。我披阅,我圈点,但是恒心不足,时作时辍。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如今过八十,还没有接触过易经,说来惭愧。史书也很重要。我出国留学的时候,我父亲买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满了我的行箧的一半空间,我在外国混了几年之后又把前四史原封带回来了。直到四十年后才鼓起勇气读了“通鉴”一遍。现在我要读的书太多,深感时间有限。

无论做什么事,健康的身体是基本条件。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有所谓“强迫运动”,我踢破过几双球鞋,打断过几只球拍。因此侥幸维持下来最低限度的体力。老来打过几年太极拳,目前则以散步活动筋骨而已。寄语年轻朋友,千万要持之以恒的从事运动,这不是嬉戏,不是浪费时间。健康的身体是作人做事的真正的本钱。

利用零碎时间

梁实秋

我常常听人说,他想读一点书,苦于没有时间。我不太同情这种说法。不管他是多么忙,他总不至于忙得一点时间都抽不出来。一天当中如果抽出一小时来读书,一年就有三百六十五小时;十年就有三千六百五十小时,积少成多,无论研究什么都会有惊人的成绩。零碎的时间最宝贵,但是也最容易丢弃,我记得陆放翁有两句诗,“呼僮不应自升火,待饭未来还读书”,这两句诗给我的印象很深。待饭未来的时候是颇难熬的,用以读书岂不甚妙?我们的时间往往于不知不觉中被荒废掉,例如,现在距开会还有五十分钟,于是什么事都不做了,磨磨蹭蹭,五十分钟便打发掉了。如果用这时间读几页书,岂不较为受用?至于在“度周末”的美名之下把时间大量消耗的人,那就更不必论了。他是在“杀时间”,实在也是在杀他自己。

一个人在学校读书的时间是最可羡慕的一段时间,因为他没这个机会,多多少少的把时间浪费掉了。学校的教育应该是启发学生好奇求知的心理,鼓励他自动地往图书馆里去钻研。假如一个人在学校读书,从来没有过图书馆的书目卡片,没有借过书,无论他的功课成绩多么好,我想他将来多半不能有什么成就。

英国的一个政治家兼作者William Cobbett(1776-1835)写过一本书《对青年人的劝告》,其中有一段“利用零碎时间”,也觉得很感动人,译抄如下:

文法的学习并不需要减少办事的时间,也不需要占去必须的运动时间。平常在茶馆咖啡馆用掉的时间以及附带着的闲谈所用掉的时间——一年中所浪费掉的时间——如果用在文法的学习上,便会使你在余生中成为一个精确的说话者写作者。你们不需要进学校,用不着课室,无需费用没有任何麻烦的情形。我学习文法是在每日赚六便士当兵卒的时候,床的边沿或岗哨铺位的边沿便是我们研习的座位,我的背包便是我的书架子,一小块木板放在腿上便是我的写字台,而这工作并未用掉一整年的功夫。我没钱去买蜡烛油;在冬天除了火光以外我很难得在夜晚有任何光,而那也只好等到我轮值时才有。

如果我在这种情形之下,既无父母又无朋友给我以帮助与鼓励,居然能完成这工作,那么任何年青人,无论多穷苦,无论多忙,无论多缺乏房间或方便,还有什么可借口的呢?为了买一枝笔或一张纸,我被迫放弃一部分粮食,虽然是在半饥饿的状态中。在时间上没有一刻钟可以说是属于自己的,我必须在十来个最放肆而又随便的人们之高谈阔论歌唱嘻笑吹哨吵闹当中阅读写作,而且,是在他们毫无顾忌的时间里。莫要轻视我偶尔花掉的买纸笔墨水的那几文钱。那几文钱对于我是一笔大款!除了为我们上市购买食物所费之外,我们每人每星期所得不过是两便士。我再说一遍,如果我能在此种情况下完成这项工作,世界里还可能有一个青年能找到借口说办不到吗?哪一位青年读了我这篇文学,若是还要说没有时间没有机会研习这学问中最重要的一项,他能不羞惭吗?以我而论,我可以老实讲,我之所以成功,得力于严格遵守我在此讲给你们听的教条,过于我的天赋的能力;因为天赋能力,无论多少,比较起来用处较少。纵然以严肃和克己来相辅,如果我在早年没有养成那爱惜光明之良好习惯。我在军队获得非常的擢升,有赖于此者胜过其他任何事物。我是“永远有备”;如果我在十点要站岗,我在九点就准备好了:从来没有任何人或任何事在等候我片刻时光。年过二十岁,从上等兵立刻升到军士长,越过了三十名中士,应该成为大家嫉恨的对象;但是这早起的习惯以及严格遵守我讲给你们听的教条,确曾消灭了那些嫉恨的情绪,因为每个人都觉得我所做的乃是他们所没有做的而且是他们所永不会做的。

Cobbett这个人是工人之子,出身寒苦,早年在美洲从军,但是他终于困苦读自修而成功,他写了不少的书,其中有一部是《英文文法》,这是一个很感动人的例子。

丰子恺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假使人生的进行不像山坡而像风琴的键板,或do忽然移到re,即如昨夜的孩子今朝忽然变成青年;或者像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即由朝为青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故可知人生是由“渐”维持的。这在女人恐怕尤为必要:歌剧中,舞台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将来火炉旁边的老婆子,这句话,骤听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认,实则现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渐渐”变成的。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巨富的顽固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为奴隶,奴隶容易变为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这样的例,在小说中,在实际上,均多得很。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什么强烈的刺激。故虽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

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工夫!阴阳潜移,春秋代序,以及物类的衰荣生杀,无不暗合于这法则。由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阴的夏,由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我们虽已经历数十寒暑,但在围炉拥衾的冬夜仍是难于想象饮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反之亦然。然而由冬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冬,其间实在没有显著的痕迹可寻。昼夜也是如此:傍晚坐在窗下看书,书页上“渐渐”地黑起来,倘不断地看下去(目力能因光的渐弱而渐渐加强),几乎永远可以认识书页上的字迹,即不觉昼之已变为夜。黎明凭窗,不瞬目地注视东天,也不辨自夜向昼的推移的痕迹。儿女渐渐长大起来,在朝夕相见的父母全不觉得,难得见面的远亲就相见不相识了。往年除夕,我们曾在红蜡烛底下守候水仙花的开放,真是痴态!倘水仙花果真当面开放给我们看,便是大自然的原则的破坏,宇宙的根本的摇动,世界人类的末日临到了!“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这是一件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朝晨抱了犊而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留连于某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

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我觉得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某一点。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试着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座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勿要轧,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所以我觉得百年的寿命,定得太长。像现在的世界上的人,倘定他们搭船乘车的期间的寿命,也许在人类社会上可减少许多凶险残惨的争斗,而与火车中一样的谦让,和平,也未可知。

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洲”,“大人生”。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故佛家能纳须弥于芥子。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Blake)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生命的三分之一

邓拓

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义,这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吗?提出一个绝对的标准当然很困难;但是,大体上看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否严肃认真,看他对待劳动、工作等等的态度如何,也就不难对这个人的存在意义做出适当的估计了。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我国历代的劳动人民以及大政治家、大思想家等等都莫不如此。

班固写的《汉书·食货志》上有下面的记载:“冬,民既人;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这几句读起来很奇怪,怎么一月能有四十五天呢?再看原文底下颜师古做了注解,他说:“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共四十五日。”

这就很清楚了。原来我国的古人不但比西方各国的人更早地懂得科学。合理地计算劳动日;而且我们的古人老早就知道对于日班和夜班的计算方法。

一个月本来只有三十天,古人把每个夜晚的时间算做半日,就多了十五天。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夜晚的时间实际上不就等于生命的三分之一吗?

对于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但历代的劳动人民如此重视,而且有许多大政治家也十分重视。班固在《汉书·刑法志》里还写道:秦始皇躬操大墨,昼断狱,夜理书。

有的人一听说秦始皇就不喜欢他,其实秦始皇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人物,班固对他也还有一些公平的评价。这里写的是秦始皇在夜间看书学习的情形。

据刘向的《说苑》所载,春秋战国时有许多国君都很注意学习。如:

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在这里,师旷劝七十岁的晋平公点灯夜读,拼命抢时间,争取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至于继续浪费,这种精神多么可贵啊!《北史·吕思礼传》记述这个北周大政治家生平勤学的情形是:

虽务兼军国,而手不释卷。昼理政事,夜即读书,令苍头执烛,烛烬夜有数升。

光是烛灰一夜就有几升之多,可见他夜读何等勤奋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为什么古人对于夜晚的时间都这样重视,不肯轻轻放过呢?我认为这就是他们对待自己生命的三分之一的严肃认真态度,这正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

我之所以想利用夜晚的时间,向读者同志们做这样的谈话,目的也不过是要引起大家注意珍惜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使大家在整天的劳动、工作以后,以轻松的心情,领略一些古今有用的知识而已。

珍惜时间

陈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每天撕一张日历,日历越来越薄,快要撕完的时候便不免吃惊,惊的是又临岁晚。假使我们把几十年的日历装成合订本,那便象征我们的全部的生命,我们一页一页往下扯,该是什么滋味呢?

哲人伏尔泰问:“世界上,什么东西是最长而又是最短的;最快的而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的又是最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作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

智者查帝格回答:“世界上最长的东西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无穷尽;最短的东西也莫于过时间,因为人们所有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在等待着的人看来,时间是最慢的;在作乐的人看来,时间是最快的;时间可以扩展到无穷大,也可以分割到无穷小;当时谁都不重视,过后谁都表示惋惜;没有时间,什么事都做不成;不值得后世纪念的,时间会把它冲走,而凡属伟大的,时间则把它们凝固起来,永垂不朽。”

得到时间,就是得到一切。珍惜时间!朋友!

一个小孩,每次吵闹,妈妈就拿起电话拨117给他听。117是报时台,会不断播报时间,每5秒一次。孩子的好奇心很强,一听报时台就停止哭闹了。

很久以后,有一次他听报时台,满脸疑惑地问妈妈:“为什么电话里的鸟都飞来飞去,有时候多一只鸟,有时候少一只鸟?”

妈妈把电话拿起听,话筒里播着:“下面音响11点5分5秒……下面音响11点6分零秒……”

原来,儿子把“秒”听成“鸟”,“11点5分5鸟和11点6分零鸟”。这不是非常奇怪吗?

妈妈正在思索,儿子把话筒抢走,说:“妈妈,你听那么久,又一只鸟飞走了。”

人要能活到83、4岁,则人的一生大约有3万余天,但你算一算,你已用去了多少天,还剩下多少天?我们已经取得了什么,我们还能做什么……。“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毕竟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我们都深知时间的重要性,可又不得不无谓地浪费掉很多宝贵的时间,真象你说的那样“没办法”吗?其实不然,关键是你没有真正掌握控制时间和利用时间的艺术。

无论当老板还是给人家作员工,一个做事有计划的人总是能判断自己面对的顾客在生意上的价值,如果有很多不必要的废话,他们都会想出一个收场的办法。同时,他们也绝对不会在别人的上班时间,去和别人海阔天空地谈些与工作无关的话,因为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妨碍别人的工作效率,也妨碍了他的雇主应得到的利益。

善于应付客人的人在得知来客名单之后,就决定预备出多少时间。老罗斯福总统就是这样做的一个典范:当一个分别很久只求见上一面的客人来拜访他时,老罗斯福总是在热情地握手寒暄之后,便很遗憾地说他还有许多别的客人要见。这样一来,他的客人就会很简洁地道明来意,告辞而返。

某位大公司的老总向来就有待客谦恭有礼的美名,他每次与来客把事情谈妥后,便很有礼貌地站起来,与他的客人握手道歉,遗憾地说自己不能有更多的时间再多谈一会儿。那些客人都很理解他,对他的诚恳态度也都非常满意,所以就不会再想到他竟然连多谈一会儿都不肯赏脸。

那些在大银行、大公司工作的许多经理们,以及在各大企业财团工作的许多高级职员们,多年来都养成了这种本领。有很多实力雄厚、深谋远虑、目光敏锐、吃苦耐劳的大企业家,都是以沉默寡言和办事迅速、敏捷而著称的。即使他们所说出来的话,也是句句都很准确、很到位,都有一定的目的。他们从来不愿意在这里头多耗费一点一滴的宝贵资本——时间。当然,有时一个做事待人简捷迅速、斩钉截铁的人,也容易引起一些不满,但他们绝对不会把这些不满放在心上。为了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为了要恪守自己的规矩和原则,他们不得不减少与那些和他们事业没什么关系的人来往。

商人最可贵的本领之一就是与任何人作任何来往,都能简捷迅速。这是一般成功者都具有的通行证。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到时间的宝贵,他才有意志力去防止那些爱饶舌的人来打扰他。在美国现代企业界里,与人接洽生意能以最少时间发生最大效力的人,首推金融大王摩根。为了恪守珍惜时间的原则,他招致了许多怨恨,但其实人人都应该把摩根作为这一方面的典范,人人应具有这种珍惜时间的美德。

摩根的晚年仍然是每天上午九点三十分进入办公室,下午五点回家。有人对摩根的资本进行了计算后说,他每分钟的收入是20美元,但摩根自己说好像还不止。所以,除了与生意上特别重要关系的人商谈外,他还从来没有与人谈到五分钟以上。

一寸光阴一寸金,很多人明白这个道理,却没有控制时间、高效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和艺术,结果还是任时间白白流逝。

抓住“今天”这块成功的基石

夏磊

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阳光明媚,鸟儿欢快地歌唱,辛勤地劳动。其中有一只寒号鸟,有着一身漂亮的羽毛和嘹亮的歌喉,更是到处游荡卖弄自己的羽毛和嗓子。看到别人辛勤地劳动,反而嘲笑不已,好心的鸟儿提醒它:“寒号鸟,快垒个窝吧!不然冬天来了怎么过呢?”

寒号鸟轻蔑地说:“冬天还早呢?着什么急呢!趁着今天大好时光,快快乐乐地玩玩吧!”

就这样,日复一日,冬天眨眼就到来了。鸟儿们晚上都在自己暖和的窝里安详地休息,而寒号鸟却在夜间的寒风里,冻得瑟瑟发抖,用美丽的歌喉悔恨过去,哀叫未来:“抖落落,抖落落,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万物苏醒了。沐浴在阳光中,寒号鸟好不得意,完全忘记了昨人晚上的痛苦,又快乐地歌唱起来。

有鸟儿劝它:“快垒窝吧!不然晚上你又要发抖了。”

寒号鸟嘲笑地说:“不会享受的家伙。”

晚上又来临了,寒号鸟又重复着昨天晚上一样的故事。就这样重复了几个晚上,大雪突然降临,鸟儿们奇怪寒号鸟怎么不发出叫声了呢?太阳一出来,大家寻找一看,寒号鸟早已被冻死了。

在人的一生中,今天是最重要的。寄希望于明天的人,是一事无成的人。只有那些懂得如何利用“今天”的人,才会在“今天”创造成功事业的奠基石,孕育明天的希望。人,只有抓住现在,才能有辉煌和灿烂的未来。

把握现在

任行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时,第一次采用了鲁迅这个笔名,当好友问及鲁迅有什么讲究时,鲁迅回答说,用这个名字的原因之一,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他认为自己比较笨拙,无论对学问或者干事情,效率赶不上天分较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更加勤勉,做事迅速,才能在一定时间内,收到和别人一样的效果。爱因斯坦在瑞士联邦专利局工作时,他快节奏地用三四个小时就做完了全天应做的事情,然后利用办公桌的抽屉进行学习和研究,终于在1905年,在几个领域内同时取得伟大成就,开创了科学史上的先例。

凡事拖不得。鲁迅的写作经验就是“马上”。鲁迅在《马上日记》中写道:“……然而既然答应了,总得想点法。想来想去,觉得感想倒偶尔也有一点的,干时接着一懒,便搁下了,忘掉了。如果马上写出,恐怕倒也是杂感一类的东西,于是乎我就决计:一想到,就马上写下来,马上寄出去,算作我的划到簿。”他还在逝世的前一个月,写过一篇叫《死》的文章,说由于生命产生了“为先前所没有的”、对一切事情“要赶快做”的想法,“因为在不知不觉中,记得了自己的年龄”。鲁迅经验的可贵,就贵在“马上”和“要赶快做”上。

翻阅历史,所有伟大人物的历史,都是一部和时间赛跑的历史。马克思说:“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他的头脑就像停在军港里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列宁在一生中,也处处迸射着和时间竞赛的光芒,他总是珍惜时间,把生命的每一分钟都献给革命。

在每个人的生命的长河里,都泛着分分秒秒光阴的波浪,它们稍纵即逝,却又“法力无边”,能把你推向成功的彼岸,也会引你触礁覆没在险滩。时间中惟有“现在”最宝贵,抓住了“现在”,亦即抓住了时间,成功就会向你招手。

人的生活在40岁才开始

白鹤

晋平公有一天对臣子师旷说:“我的年纪大了,已经70岁了,虽然很想求些学问,读些书,但是,总觉得太晚了!”

师旷说:“‘太晚’吗?为什么不把蜡烛点起来呢?”

平公说:我和你说正经话。怎么你竟和我开起玩笑来了!

师旷说:“我做臣子,哪里敢和您开玩笑。说实在的,一个人在少年的时候好学,他的前途就像早晨的太阳,辉煌而灿烂;壮年时候好学,像正午的太阳,还有半天的好时光;到了老年,就像蜡烛的火焰而已。蜡烛的火焰,虽然不见得怎样明亮但是有了它,总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好些吧!”如果说,作为2000多年前的师旷就认识了老年人学习的重要性的话,那么,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在,老年人学习就更重要了。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长和实施人口控制,在人类的人口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据国外未来学家预测,未来社会将是一个老年化的社会。例如,美国在本世纪初,人的平均寿命只有50岁。但到了70年代后期,人的平均寿命增到70岁以上。日本人的年龄也从战后平均寿命的50岁增到70多岁。将来,人的寿命还可能延长至100多岁。所以,国际上兴起了老年人才设计。所谓老年人才设计,就是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出发,结合他们的经验与专长,根据社会的需要来重新加以训练或培养,以有利于社会。例如在美国,55岁以上仍在受高等教育的老年人共有170万人,在这些“学生”中,有一位72岁老年妇女获得学位,当上了一位律师助理,还有一位93岁的老年人正在学习法语,准备进入巴黎大学文理学院。在日本兵库县加川古市,于1969年设立了一个名叫“印南野学园”的日本第一家老人大学。这家大学规定的人学年龄是60岁以上。平均年龄是74岁,最年长者是84岁。

人生的事业开始得有早有晚。事业开始得早,青少年时代就起步,早早地学业有成,这固然可喜;但是,在中老年时才开始起步,也同样珍贵。

学习语言,在37岁的年龄可能是比较晚了,尤其是异邦人士学习艰难的古汉语。但是,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却证明,这并不算晚。李约瑟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生物化学领域有重要成就。在他37岁那年,3个中国研究生跟他学习生物化学时告诉他,中国古代有巨大的科学成就,舍此则一切科学史都将是不完整的。李约瑟沉思良久,开始了人生新的长征。学写汉字,学说汉语,一字一字地啃古汉语。终于,他成为一个中国通。他54岁那年,出版了中国科技史第一卷,到他90岁时已出了15卷。如果没有37岁的那个不早的开始,他就不可能在这个领域独领风骚。老来失偶的李约瑟于1989年与在共同研究中国科技史中结下了深厚情谊的鲁桂珍在教堂里结婚,这一年他90岁。他说:“两个80开外的老人站在一起,或许看上去有点滑稽。但是我的座右铭是就是迟了,也比不做强。”

身患绝症,来日无多,似乎一切都已经晚了。延续生命、与疾病抗争,已经是比较积极的心态了。但是,日本哲学家中江兆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却是在得悉身患癌症之后开始的。1900年在他53岁的那年,医生发现他患了喉头癌,只能活1年半。时间不多了,他没有时间担忧,他开始动笔写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一年有半》,完成后又紧接着写另一部著作《续一年有半》。这两部著作也是日本明治维新年代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书成之日,他长吁了一口气,对朋友们说:“l年半,诸君说是短促,余则曰极为悠长。若须说短,10年亦短,50年亦短,百年亦短。”如果没有1年半前的勇敢的开始,就不会有这种光辉的结束。

然而,不少人总是对自己说,现在晚了,这辈子只能算了。他们总是不肯开始。许多本来能够实现的理想,都是在“算了算了”的自我叹息中烟消云散。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人的生活在40岁才开始。”是否学有成就,年龄不是决定因素,而是要取决于事业心和志气。活到老,学到老,不断进取。才能书写辉煌的人生。如果你真的开始了,即使晚了,再晚的开始也比“算了”强。迟开的小花也能结果,而且常常结出更加珍贵的果实。

别说时间“无情”

冷如冰

对不同的人,时间是无情的,但又是慈善的,只取决于你怎样对待它。

哲人伏尔泰问:“世界上,什么东西是最长而又是最短的;最快的而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的又是最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作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

智者查帝格回答:“世界上最长的东西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无穷尽;最短的东西也莫于过时间,因为人们所有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在等待着的人看来,时间是最慢的;在作乐的人看来,时间是最快的;时间可以扩展到无穷大,也可以分割到无穷小;当时谁都不重视,过后谁都表示惋惜;没有时间,什么事都做不成;不值得后世纪念的,时间会把它冲走,而凡属伟大的,时间则把它们凝固起来,永垂不朽。”

时间无限,生命有限。在有限的生命里把时间拉长的人就拥有了做更多事情的本钱。

人的生命是有时限的。以现在人均寿命年岁计算,人一生将占有36万多个小时,即使除去名义时间也有35万多个小时。而就一生的时间而言是不断减少的,但是人对实际时间的利用和发挥是不一样的,因而实际生命的长短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以分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计算时间的人,要多拥有59倍的时间,以秒计算时间的人则又要比用分计算时间的人,多拥有59倍的时间。所以对于挤时间的人来说,时间却又是不断增加的,甚至是成倍地增加。

鲁迅说:“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于延长我们的生命。”

伟人们所到达并保持着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在夜里辛苦地往上攀爬。

得到时间,就是得到一切。失去时间,也就意味着万物化为乌有,一切不复存在!

时间的代价

吉昌

人要能活到八十三四岁,则人的一生就有3万余天,但你算一算,你已用去了多少天,还剩下多少天?我们已经取得了什么,我们还能做什么……。

一个小孩,每次吵闹,妈妈就拿起电话拨117给他听。117是报时台,会不断播报时间,每5秒一次。孩子的好奇心很强,一听报时台就停止哭闹了。

很久以后,有一次他听报时台,满脸疑惑地问妈妈:“为什么电话里的鸟都飞来飞去,有时候多一只鸟,有时候少一只鸟?”

妈妈把电话拿起听,话筒里播着:“下面音响11点5分零5秒……·下面音响11点6分零秒……”

原来,儿子把“秒”听成“鸟”,“11点5分零5秒和11点6分零秒”。这不是非常奇怪吗?

妈妈正在思索,儿子把话筒抢走,说:“妈妈,你听那么久,又一只鸟飞走了。”

人生真的不可以再来一次,以有限追求无限。请珍惜活着的感觉!

一位得知自己不久于人世的老先生,在日记簿上记下了这段文字:“如果我可以从头活一次,我要尝试更多的错误,我不会再事事追求完美。”“我情愿多休息,随遇而安,处世糊涂一点,不对将要发生的事处心积虑计算着。其实人世间有什么事情需要斤斤计较呢?”“可以的话,我会去多旅行,跋山涉水,更危险的地方也不妨去一去。以前我不敢吃冰激凌,不敢吃豆,是怕健康有问题,此刻我是多么的后悔。过去的日子,我实在活得太小心,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容有失。太过清醒明白,太过清醒合理。”

如果一切可以重新开始,我会什么也不准备就上街,甚至连纸巾也不带一块,我会放纵得享受每一分、每一秒。如果可以重来,我会赤足走在户外,甚至整夜不眠,用这个身体好好地感受世界的美丽与和谐。还有,我会去游乐园多玩几圈木马,多看几次日出,和公园里的小朋友玩耍。“只要人生可以从头开始,但我知道,不可能了。”

感觉不到时间价值,甚至感觉不到时间存在的人肯定碌碌无为,他们的口头常常是“如何人生可以重来……”

付出什么,追求什么,人生的“成本核算”不算复杂,但也不简单,更可惜的是目前为止尚无此类的专门课程,大家只好自学成才了。

埃斯特·卡西拉买了一幢豪华的别墅。此后,他每天下班回来,总看见有个人从他的花园里扛走一只箱子,装上卡车拉去。

他还来不及叫喊,那人就走了。这一天他决定开车去追。那辆卡车走得很慢,最后停在城郊的峡谷旁。

卡西拉下山后,发现陌生人把箱子卸下来扔进了山谷。山谷里已经堆满了箱子,规格式样都差不多。

他走过去问:“刚才我看见您从我家扛走一只箱子,箱子里装的是什么?这一堆箱子又是干什么用的?”

那人打量了他一眼,微微一笑说:“您家还有许多箱子要运走,您不知道?这些箱子都是您虚度的日子。”“什么日子?”“您虚度的日子。”“我虚度的日子?”

对。您白白浪费掉的时光、虚度的年华。您曾盼望美好的时光,但美好时光到来后,您又干了些什么呢?您过来瞧瞧,它们个个完美无缺,根本没有用过,不过现在卡西拉走过来,顺手打开了一个箱子。

箱子里有一条暮秋时节的道路。他的未婚妻格拉兹正在慢慢走着。

他打开第二个箱子,里面是一间病房。他弟弟约翰躺在病床上在等他归去。

他打开第三只箱子,原来是他那所老房子。他那条忠实的狗杜克卧在栅栏门口等他。它等了他两年,已经骨瘦如柴。

卡西拉感到心口被什么东西夹了一下,绞疼起来。陌生人像审判官一样,一动不动地站在一旁。

卡西拉说:“先生,请您让我取回这三只箱子,我求求您。起码还给我三天吧。我有钱,您要多少都行。”

阳生人做了个根本不可能的手势,意思是说,太迟了,已经无法挽回。说罢,那人和箱子一起消失了。

夜幕悄悄降临,把大地笼罩在黑暗之中。

时间摸不着,看不到,你可以随意摆布时间,但同时你也会得到更多的惩罚。“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岁月无声

林枫

岁月滑翔的声音就像鸟儿舒展羽翼的声音。宛若赤足走在沙滩上,许多的日子如潮水漫过双足,退去之后,了无印痕。

岁月,无声地伴你走过春夏秋冬。

群山在无声中诉说伟岸,江河在无声中书写恢宏,蓝天在无声中袒露旷远,大地在无声中酿就永恒。

人呵,亦在无声中,送走时光的星移斗转,笑看人间的月圆花瘦,把持心灵的阴晴曲直,掂量生命的跌宕浮沉……

岁月,悄然地充当生命的证人!

有贤者言:日月经年,世事无常;人生如月,盈亏有间。每个人的人生如同在时光的隧道里作了一次漫长而艰辛的旅行,途经之处,看到的不仅是山青水绿、歌舞升平,更多的却要领略崎岖坎坷或平淡无奇。这时候,尚未到达目的地的你,浑身乏力了,双眼蒙尘了,甚而启程时高昂的兴致也骤然冷却了——这是岁月本身蕴含的一种冷酷而坚实的力量,也是岁月对人类生命韧性的一种挑战!

在一些平淡的日子里,我们平静甚而不拒凡俗地活着。我们那颗被生活磨蚀得有些麻木的心,难免嗟叹于岁月的无情和命运的多磨时,甚而心安理得地让青春作了岁月的附庸。然而,当我们用心去揣摩生活中类似于老蚌衔珠、蛹化为蝶、万涓成河的人生规则时,你会恍然大悟:那不正是平凡生命历经苦痛与岁月抗衡而编织的辉煌,不正是有限生命在无涯岁月中定格成永恒的证明么?

那么,请慎读岁月吧,不仅仅在你生命的显目处——诸如点燃生日蜡烛,或者伴随新年钟声跨进新年的那一刻;

慎读岁月吧,也不仅仅在你人生的风光处——诸如幸运之神叩响门扉,或者在鲜花和掌声中走向领奖台的那一刻;

慎读岁月,最是应当在你平凡生命中的每一天——因为生命是对岁月的回眸,人生是与岁月的较量,征服了岁月,也就获得了超越生命年轮的青春!

不让青春流失

南天

当又一个秋天的收获带有秕谷,当又一次失败使青春的绿地多一片荒芜,当又一回沮丧和失意占据年轻的心……我竟未曾想过,这是宝贵的青春在流失。

青春流失,也许是年轻最可怕的慢性病,它无法让人明显知觉,却在无声无息中丧失你开拓的信念;它像一例顽症,在侵蚀青春肌体的腐变中消磨你的锐气。它没有任何警示的招牌,没有一份可供你警醒的病历卡,可却让你的青春逐渐褪色、枯黄……

时光的流失是不可抗拒的必然,而青春的流失则是无可置疑的过错——那么,我们怎么有理由不去阻止这种可怕的流失,怎么有理由不去抑制这种比丧失时光更可怕的丧失?!如果我们真的珍惜这仅有的一生时光,珍惜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以及这仅有的一段青春,如果我们真的认识到只有靠不懈的信心和勇气,才能完成这种珍惜价值的获得——那么,让我们在自己青春跑道的站牌上刷新这样的一行字:不让青春流失!

不让青春流失,我们才有饱满的收获,哪怕曾有难捱的干旱或风雨;不让青春流失,我们生命的原野才能充满新绿,哪怕经历过霜雪的摧残;不让青春流失,将来我们才有理由说一句:青春无悔!

时光的流失是不可抗拒的必然,而青春的流失则是无可置疑的过错。

让青春大厦雄起

独孤

曾经多么迫切地盼望长大。不知不觉,你的肌体强壮了,你的思维敏捷了,你开始忙活着自己的事情。这时,你会感到年轻真好,青春时光真好。可是,请别忘记:青春短暂。青春的时光如一块块砖石,垒起人的四堵墙——

你的健康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力量,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风采。青春因此而充满活力,你可以努力去做开创你所心爱的事业。这世界很大,你可以把目光投向远外,然后执著地踏上跋的征程。

你的勇气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激情,是你生存在世间宝贵的动力。世界对你而言是一片空白,你可以用自己行动的画笔,重重地去描绘。你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你有能力直面困难并战胜困难,同时要会总结经验,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你的年龄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优势,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资本。只有在此时此刻,一个人才能够做出人生事业的多项选择。尤其是,此时你有能力承受失败和挫折,你有机会脱颖而出,你有时间从头再来。

你的单纯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个性,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品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你都应品尝一下。你不需要所谓的成熟,你没必要在乎别人如何评价你。因为单纯,青春才会留下美好的回忆。珍惜单纯的心境,会使你的人生充满睿智的思考。

四堵墙,支撑住你青春的大厦。如果有那么一天,你羡慕他人的成就超出自己,你感悟到自己原本可以做得更出色,那时,你就浪费了人生中一段宝贵的时光。青春岁月里,金钱我们可以不要,享受我们可以舍弃,唯有宝贵的时光不可丢弃。我们脚下原本是遍地荆棘,没有我们辛勤的开垦,就绝不会花团锦簇。当每一个日子忙忙碌碌又不露痕迹地逝去,我们应该想到,我们青春的每一个刻度都弥足宝贵,自己生命中的这块砖,是否坚实地砌在了青春的大厦上。为了无愧于我们自己和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让我们珍惜时光,珍惜青春这沉甸甸的日子,让我们的生命更充实更辉煌。

珍惜每一个日升月落,珍惜属于生命的分分秒秒,因为青春只有一次。

第二章 面对生活

生活有了高、有了广、有了深,才可以说是充实。只有充实的生活才可以消除因空虚而引起的嫉妒和恶意。——李霁野

试谈人生

李霁野

我觉得我们的生活应当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深”。我们知道,要想培植奇花异木,浅土薄沙是不行的,暖房养出来的花草因为得天不厚,所以特别容易枯谢。海水因为深,所以能掀起巨浪,而且在深处藏着珍珠。只在浮面上过生活的人固然吃不到什么酸苦,但也尝不到什么甘乐;在他们的口里,人生只是淡淡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味道,眼泪固然不多,笑也是浮在脸皮上的。这些人根性薄,他们的根不在人间,我们就让他们飘空,不谈也罢。

要使生活深,我想第一不能敷衍。见面只谈谈“今天好大雾”或“昨夜月亮好”,“菜油五百一斤”或“黄金几万一两”,“张三下台”或“李四登场”——我想大概谈不到是什么深交。可是许多人所谓友谊,大概是不过如此。今天你请我吃一餐饭,明天我请你喝一回酒,也许是怪有趣的热闹生活,不过我不知道这人情有怎样的深度,也许他们彼此心照吧。

这样的待人,我想是不够的;这样的接物,我想也不够。有些人只消几句话便露了底,因为他们原没有深;有些物一目了然,因为没有什么可以深究。但是这样的,我想是少数,也愿意是少数。想使生活不属于这少数,我们要处处不敷衍才办得到。人性中有许多宝藏,万物有许多的奥妙,只有向深处探讨的人才可以欣赏,可以发觉。这些可以增加我们自己生活的深,是用来观照我们自己生活的好材料。

我记得在一篇谈散步的文章里,有着这样意思的几句话:要认识、喜爱岩石,我们非紧紧蹲伏在上面不可;山上的树或草根,在我们攀山时帮助我们上去一次之后,我们对这样的植物便觉得亲切起来了。不将脚跟和手指钻进苔藓的陡岸的人,不知道水和日光会使它发出怎样奇妙的香味。这样的接物不是敷衍的,他的经验才深。

要使生活深,第二我觉得不能畏惧。我们的教育大体是以畏惧作基础的。孩子顽皮或夜哭,母亲总要说“麻胡子来了!”一类的话。最近我还听到人用拍墙或装怪声做手段,骇孩子不哭。稍大怕鬼,再怕人。总之,一怕百事大吉。罗素(BertrandRussell)说西洋的男子存心将女子胆子教小,以保持他们优势的保护者的地位。我们倒是男女平等的。

其实,这也怕,那也怕,还活着干什么呢?你们看林间的果实,它们是怎样生长起来的!今天风吹,明天雨打,经不起的或者早早落地,或者中途发酸枯死,只有那些不怕风吹雨打的,最后才变甜成熟。躲躲闪闪,怕这怕那的人,最多不过成一颗酸果,早点落地,倒也好的。所以怕是要不得的。

有些人愿意生活中只有快乐,只有幸福,对于痛苦却畏如蛇蝎。这和天天只吃糖果过活的人一样,若是能活下去的话,牙齿要坏,胃口也不好。我是宁愿结蝎子咬一口的,而且我向诸位担保,这是并不恶的经验。蛇,有机会再尝试。除糖之处,用点酸辣咸苦作调味,用不着我奉劝,诸位已经在实行了。在生活中也要这样。不敢深味人间苦的人,也不能深味人间的快乐。人间苦是净化我们生活的火焰,想生活有深底的人,不怕在火焰里燃烧!诗人勃朗宁说得好:

Be our Joys three-parts pain!

Stnve,and hold cheap the strain。(让我们的快乐四分之三是痛苦,努力罢,费劲也毫不在乎。)

第二个条件是“广”。要想生活广,我觉得一个人必须有一种中心工作。这种中心工作,你可以终身从事。在准备的时期中,不要将自己限在太狭小的范围里面,要使自己知道的方面尽量的多。中国所谓先博后约,英文所谓know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before you know eveything of something都是这个意思。自然,这不是说乱糟糟杂凑一些知识。这样塞些不曾消化的材料算不了博,当然也谈不上约。光怀着图一时实用的目的求知识,也算不了最高意义的求知。想在工作上胜任愉快,往往需要许多表面毫不相关的知识。现今以学问作基础的工作都高度的专门化了,从事这种工作的人往往太缺乏常识,不能不说是一种缺陷。前些年有一个大学教授,对当时青年们讨论得很热闹的问题毫无所知,说是查遍《大英百科全书人找不出一点影子,所以莫名其妙,大发了一阵牢骚,一时传为笑话。一二年前听说过一件故事:一位经济学专家听几个人谈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大为惊讶的说:“当今居然有这样有气节的人呀!”你也可以说,这是对工作无用的知识,不知道并没有什么要紧。是的,倒没有听说过因此扣薪的事。不过,就是无实际用处的知识,也是越多越好。记得吉辛在他的《四季随笔》里说过,知道一种野花的名字以后,便觉得彼此亲切得多了。我常常叹息自己关于花鸟知道得太少,虽然我向来不教博物。

中心的工作是重要的,和中心工作有关无关,有用无用的知识也重要。多一点知识,就容易多一点愉快的经验,也就是生活广一点。我说到花和鸟,只是随便举一个例罢了。其实中心工作以外的兴趣、种类多得很,各人可就心爱的选择。这些兴趣也就是消遣,它们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舒扎得到休息。种类越多,生活的范围也就越广。自然不能喧宾夺主,以这些兴趣作主要的生活。

除了工作和工作以外的兴趣,我们要充分从我们的环境中,吸收可以增广生活的材料。第一找们要接触人。认识了解我们的同辈,以他们作借镜,可以增加我们生活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圣慈伯里(Samtsbery)说,每一个人的生活无论怎样平庸,都有写成一本好书的材料。所以从人的观察和认识,我们可以有许多的珍贵收获。

第二我们要接近大自然。牛顿(lsaacNewton)看苹果落地而发现了地心吸力的故事,已经是人人周知的了。我们的诗人陶渊明和王维的田园诗,也几乎是家传户诵。对于科学家,对于诗人,大自然都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他们的生活也就成正比例的增广。我们不能期望人人成科学家,成诗人,但是在我们的天赋和能力的范围之内,我们也未尝不可以得许多宝贵的经验;多一分经验,生活也就是增广了一分。有许多经验非亲自尝尝,不知道真味,而且虽经别人道破,我们仍然是隔膜。我们现在讲的是大自然,我就试举两个小小的例子。

王维有句诗,“鸟鸣山更幽”是传为佳句的。我原也喜欢这一句诗,但觉得亲切,却在身临其境之后。有一次下午,我在北碚一处山间散步,幽静极了,几乎针落地都可以听到。我静静的站着,突然听到一声鸟鸣,我便立刻记起这句诗。有一次就在我们学校后面的山谷里散步,一声鸟鸣打破了空谷的沉寂,我也有同样的感觉。这以后,“鸟鸣山更幽”不仅是传诵的佳句,却也成了我的一点很亲切的经验了。

离学校不远有一棵很大的桐树,多数同学大概是看到过的。有一天黄昏我去看桐花,时时有几朵花轻轻的飘落。苏轼的一首词里面有“落花寂寂”的句子,这时我才亲切的感觉到这意境。可惜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文字将这时的情绪表达出来;不过这点小小的经验,我觉得是很可珍惜的。我们住在乡间,也许有人觉得是鄙陋,是苦事吧。但在能善于吸收环境中精华的人,类此或更好的经验可以常常有。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广,一种丰富。

除了自然的环境之外,社会政治的事件中也尽有增广我们生活的材料。活在人间,闭眼无视社会的现象,那就同坐在井里一样,所看的天是不会大的。这样的生活谈不到广。你若有一点想象力,从报纸上的一条社会琐闻,也往往可以看出许多有深远意义的问题。例如,这几天的报纸登载一则教授失踪的新闻。诸位试想,大白天里,无鬼无妖,一个人会凭空无影无踪,岂不比一部侦探小说远有趣味吗?不过,多年前有些小孩子,因为读迷了“小人书”,竟结伴去寻仙求道,有的甚至于没有了下落。太注意侦探小说一样有趣的事件,诸位怕也会迷路,甚至“自行失足落水”,还不如闭起眼睛来福气福气吧。

附近有一个女子投水自杀,诸位大概是听说的。据说是情死。她所爱的男子被他姐姐阻止,不准和她结合。她没有家世,手边恐怕也没有金条,所以死去不多时,这场人间的悲剧也就随着流水过去了。这个近在眼前的例子,是不是很可以发我们的深思?

听说现今的青年们有很多“玫瑰色的梦”和“天鹅绒的悲哀”。这样的梦,我想大概很可爱。这样的悲哀一定又软又柔,不比糖果难吃。很好的。不过,不要忘记了,人生坐在大鹅绒上的时候少,坐在针毡上的时候多。避开现实,只坐在天鹅绒上的人,是经不起一针的怯弱者。爱玫瑰也不要忘了刺!不然刺一扎了手,便泪眼朦陇,连玫瑰也看不清楚了。

一个人若不自限在太小的范围之内,随处的风俗人情都可以供我们观照。现在快过年了,处处都可以看到用猪头祭祖。用三牲祭祀,本来是很普通的事了,似乎也没有什么可惊奇。不过,是怎样起源的呢?你从此可以追溯到野蛮人的人祭(humansacrifice),那就不是很平凡的事了。

从头我想到帽。现在有人遇到你们不脱帽,你们大概会见怪他不敬吧。为什么呢?习惯。不错的。怎样来的习惯呢?却有一段有趣的历史。以前的贵人外出,是要有人打伞给遮住太阳的,这情形你们从中国的旧戏中还可以看得到;贫贱的人只会挨晒,不准享受这样的特权。以后伞变为帽,贫贱的人也可以戴了;但没有阔气惯,所以一遇贵人,仍然恭恭敬敬的脱去,表示不敢僭越的意思。渐渐脱帽就变成表示恭敬的礼貌了。

你们戴耳环指环,觉得是很好的装饰。我们也非打起领带来不可。不过诸位要原谅我说实话,据说环是表示奴隶所有权的遗物。领带的祖先是贵族,据说是从武士甲胄上的护胸物变出来的。我们的装饰比你们高贵得多了。

尊重国旗,已经成了近代国家普遍习惯了。这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胎儿降生的时候,胎衣和脐带一同脱离亲体。原始的人相信国王和他的胎衣是双生,在母体中有助他的生长,出了母体也还是暗中保护他的。所以埃及的国王出巡时,胎衣挂在旗杆上,脐带下垂着,有人举着在他跟前行走,作为一种保护。这渐渐演变为旗帜。近代的国旗便是从这里脱胎的。

在近代的学校里,球戏是很平常的了。据说这也起源于古埃及。在新王行加冕礼时,演一种生与死斗争的剧,故王的木乃伊代表死的方面。以后仅用木乃伊的头来代表,再以后又改用球形的东西来代替了头。生与死争夺这球形的东西演变为各种近代的球戏。诸位玩球时,大概是没有想到的吧。

所以接触人,接近自然,留心社会政治事件,观察风俗人情,都可以增广我们的生活。

生活的第三个条件是“高”。我所谓高,是超出小我的意思。能使人超出小我,达到生活的高的,有几件事。第一是友谊和爱。真正的友谊是珍奇的,不会用敷衍和应酬得来。它可以教给你知道,不,教你感觉到慷慨、宽宏、同情、互助等等高贵的感情是怎样的。它可以使你对人性增加信心,感到人间的温暖;它是雨天的阳光,不幸时的鼓励和安慰。它可以培养你性灵中的善、的美、的真,并使你追求人生一切高尚的东西。知道友谊是什么的人,不会自私自利,因为友谊使他超出了自我的小范围。

我说的爱是广义的,最有力的当然是父母对于子女,和两性之间的爱。讲起父母的爱,我想起一件小事,虽然近二十年以前了,印象还是很清楚。我在一个医院里,一位抱着刚生的婴儿的母亲,坐在手推的二轮车上从我的身边过去。她看着孩子微笑一我想这微笑足可以和蒙纳丽莎(MonaLiza)的微笑媲美。这是一秒钟就过去的事,但是在我却比许多国家国际的大事还不容易忘记。在这时刻,她是达到了生活的高了。

两性的爱是使人超出自我的最大的力量,我已经有机会和诸位略略谈过了。最近我们在班上读了一首勃朗宁夫人(ElizabethBarrettBrowning)的十四行诗,开首的四行是这样的:

How do I love thee?Let me count the ways.

I love thee to thedepth and breadth and height

My soul can reach,wben feeling out of sigth

For the ends of Being and ideal Grace.(我怎样爱你吗?)让我来计算我的爱法。

追求着宇宙的意义在无限中探寻,

那时我的灵魂所能达到的高、广、深,我就以这样的程度爱你呀!这样的境界有高,也有深。

我们的诗中,也不乏歌咏高深爱情的作品,我只从汉朝的《饶歌》中举一个例: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不幸在中国爱情被礼教摧毁,我们的诗歌也蒙受了无法估计的损失。

还有使我们超出小我,达到生活的高的,便是理想和真理的追求。诸位知道希腊有关于普罗米修斯(Promethues)的神话,说他从天上偷火到人间,保全了人类,大神宙司(Zells)因此严惩他,可是他始终绝不屈服。这种崇高的境界,历史上许多为真理而献身舍命的人,都是达到了的。他们所拿的火种,无论是火柱,断头台,电椅,西伯利亚,或大刀,都扑灭不了。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有这样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所写的也就是这样崇高境界。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中,赞为“中国的脊梁”的那些历史上的和当代的有名无名的人物,也为万世所景仰。我们要向这样的崇高境界攀登!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我却将他的意思转变一点说:“未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