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故事精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1 01:59:24

点击下载

作者:竭宝峰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信念故事精品

信念故事精品试读:

我终于赢了上帝

一位电台主持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遭遇了18次辞退,她的主持风格被人贬得一文不值。

最早的时候,她想到美国大陆无线电台工作。但是,电台负责人拒绝了她。

她来到了波多黎各,希望自己能有个好运气。但是她不懂西班牙语,为了熟练掌握和运用这门语言,她花了3年的时间。在波多黎各的日子里,她最重要的一次采访是受一家通讯社委托,到多米尼加共和国去采访暴乱,然而差旅费还得她自己出。

在以后的几年里,她不停地工作,不停地被人辞退,有些电台指责她,说她根本不懂什么叫主持。

1981年,她来到了纽约的一家电台,但是很快被告知,她跟不上这个时代。为此,她失业一年多,但她始终不曾放弃做一名出色主持的梦想。

有一次,她向一位国家广播公司的人员推销她的清谈节目策划,得到了他的首肯。但是,那个人后来离开了广播公司。她又向另一位游说她的策划。此人虽然同意了,但他却不同意搞清谈节目,而让她搞一个政治节目。

她对政治一窍不通,但是她不想失去这份工作。她开始“恶补”政治知识,决定尝试一番。

1982年夏天,她主持的以政治内容为主题的节目开播了。她凭着娴熟的主持技巧和平易近人的风格,吸引了不少听众,并且,她鼓励听众打进电话自由讨论国家的政治活动,包括总统大选。

这在美国的电台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她几乎在一夜之间成名,她的节目成为全美最受欢迎的政治节目。

她叫莎莉·拉斐尔,现在的身份是美国一家自办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曾经两度获全美主持人大奖。每天有800万观众收看她主持的节目。

在美国的传媒界,她就像一座金矿,无论她到哪家电视台、电台,都会带来巨额的回报。

莎莉·拉斐尔说:“我平均每15年就被人辞退1次,有些时候,我认为这辈子完了。但我相信,上帝只掌握了我的一半,我越努力,我手中掌握的另一半就会越庞大,有一天,我终于赢了上帝!”(流沙)

沃尔曼试金石

那是1959年的夏天,我在一家餐馆打工,做夜班服务台值班员,兼在马厩协助看管马匹。旅馆老板是瑞士人,他对待员工的做法是欧式的。我和他合不来,觉得他是一个法西斯主义者,只想雇用安分守己的农民。我当时22岁,大学刚毕业,心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有一个星期,员工每天晚餐都吃同样的东西:两根维也纳香肠、一堆泡菜和不新鲜的面包卷。我们受侮辱之余,还得破财,因为伙食费要从薪水中扣除。当时我异常愤慨。整个星期都很难过。到了星期五晚上11点左右,我在服务台当班。走进厨房时,我看到一张便条,是写给厨师的,告诉他员工还要多吃两天小香肠及泡菜。

我勃然大怒。因为当时没有其他更佳的听众,我就把所有的不满一股脑儿向刚来上班的夜班查账员薛格门·沃尔曼宣泄。我说我忍无可忍了,要去拿一碟小香肠及泡菜,吵醒老板,然后用那碟东西砸他。什么人也没有权力要我整个星期都吃小香肠和泡菜,而且还要我付账。老天,我非常讨厌吃小香肠和泡菜,要我再吃一天都难受。整家旅馆都糟透了,我要卷铺盖不干,然后去蒙坦那。我这么痛骂了20分钟,还不时地拍打桌子,踢椅子,不停地咒骂。

当我大吵大闹时,沃尔曼一直安静地坐在凳子上,用忧郁的眼神望着我。他曾在奥斯威辛纳粹德国集中营关过3年,最后死里逃生。他是一名德国犹太人,身材瘦小,经常咳嗽。他喜欢上夜班,因为他孤身一人,既可以沉思默想,又可以享受安静,更可以随时走进厨房吃点东西——维也纳小香肠和泡菜对他来说是美味佳肴。“听着,弗尔钦,听我说,你知道你的问题在哪里吗?不是小香肠和泡菜,不是老板,也不是这份工作。”“那么我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弗尔钦,你以为自己无所不知,但你不知道不便和困难的区别。若你弄折了颈骨,或者食不果腹,或者你的房子起火,那么你的确有困难。其他的都只是不便。生命就是不便,生命中充满种种坎坷。”“学习把不便和困难分开,你就会活得长久些,而且不会太惹得像我这样的人烦恼。晚安。”

他挥手叫我去睡觉,那手势既像打发我,又像祝福我。

有生以来这样给我当头一棒。那天深夜,沃尔曼使我茅塞顿开。

此后三十年来,每逢我遇到挫折,被逼得无路可退,快要愤怒地做出蠢事时,我脑海中就会浮现一张忧伤的面孔,问我:“弗尔钦,这是困难还是不便?”

我把这句话叫做沃尔曼试金石。([美]罗伯特·弗尔钦)

生活是一场考试

比尔和珀尔是一对特殊的夫妻。

他们都非常了解生活的残酷。不熟悉他们的人,绝对想不到他们经历过怎样艰难的生活。

比尔是一个平和、谦逊的人,他一心一意地对待自己深爱的珀尔。珀尔是个乐观开朗的人,所有认识她的人都喜欢她。她热爱生活,知足常乐,一如既往地履行她平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笑是灵丹妙药。”她的笑声一定是有传染性的,对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每当我负责一项娱乐节目或表演的时候,我都会建议珀尔坐到离舞台不远的前排座位上。无论娱乐节目是什么内容,只要需要笑声,珀尔都能保证把节目做得非常成功。她的快乐会渗透到观众中去,不但能够让笑声不断,而且每个人,包括表演者,都会感到非常愉快。

在我们认识比尔和珀尔几年之后,他们经历了一次巨大的财政危机,使得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农场。

他们两人从未对自己的境况有过任何怨言。他们的身体都不是很好,我们非常担心这次打击会对他们产生什么影响。当我和丈夫洛林去看望他们,看看有什么能够帮助他们的时候,比尔说:“目前的情况就是这样,我们必须勇敢面对。我认为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把我们的东西全部打包。”

洛林问:“你的机器怎么样了?”他已经决定要帮助这对夫妇,但想掩饰自己对他们遭遇的同情。

对于这个问题,比尔的回答是:“哦,既然农场已经不是我们的了,机器对我们也就不再重要了,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留给接管这里的年轻人;他们会需要的。”比尔从未想过要卖掉机器,他首先想到的是有人会需要它。

有一天,我去帮珀尔打包,地上到处都是箱子以及其他的成堆的需要丢弃、打包、保存和捐献出去的东西。在忙着打包的时候,我想起他们的境遇,难过得就快要落泪了。一想到我的朋友不得不放弃他们这么多年奋斗的成果,我就悲从中来。他们都已经这把年纪了,现在却要搬到租来的小房子里去……

我转过头去,看到这个亲切、谦逊的女人正面带笑容地坐在一片混乱之中。紧接着她开始笑了起来。她那极富感染力的笑声传到了我的心里,很快,我发现自己坐在了地板上,坐到了她的身旁。哦,我将会多么想念我的朋友啊——珀尔已经成为了我的知己、我的顾问、我的好邻居,尤其是我的朋友。“珀尔,这太疯狂了。我们在笑什么?打包并不是什么有趣的事。”我说。“你知道人们是怎么形容生活的吗?”珀尔问。

我的脸上流露出明显的探询表情,我不知道她指的是什么。

她继续说道:“你知道,人们常说,生活就是一场考试。”“哦,是的,我听说过。”我说,“但我仍然不明白,什么事情如此有趣?”

她终于不再笑了,但脸上仍带着一种狡黠的笑容:“亲爱的,我刚刚意识到,这场考试我考得不好!”

她告诉我说,只要能让自己知足常乐,并在笑声中寻找到欢乐,那么,在任何情况下,生活都是美好的。珀尔和她的丈夫搬到了离他们的孩子更近的地方,对他们来说,生活似乎一如既往地平安喜乐,直到一年后比尔去世。当珀尔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思绪不禁又回到了那个下午,想起了我们一起坐在满地的零碎杂物中间时她对我说的那句话——“生活就是一场考试”。她的话道出了其中的全部道理。

无论这场考试多么困难,她都有足够的信心去通过,尽管那天她曾说过:“这场考试我考得不好。”(佚名)

只有问题

从初次见面起,皮尔博士就对我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总是主张积极思考的人会获得积极的结果,因为他们不怕问题。皮尔认为问题就是人生的象征。以下是他所喜爱的故事之一,我也经常用在提案陈述上:

有一天当我沿街散步时,看见我的朋友乔治缓缓地走过来。从他脸上抑郁的表情看来,显然他并不是被生命存在的狂喜与丰富所感召——这是对乔治正在沉沦不振的高明说法。

我问他:“乔治,你好吗?”

那不过意味着同行的寒暄,乔治却很严肃地面对我,而且用了15分钟说明他感到多么糟糕、沮丧,他说得愈多,我感觉就愈糟。

最后我对他说:“乔治,我看到你这么失意,实在很难过,怎么搞的?”这样确实点醒了他。“是我的问题。”他说,“问题,只有问题,我受够了问题。如果你能除掉我所有的问题,我愿意捐赠5000美元到你喜欢的慈善机构。”

这样的提议我从未听过,但经深思熟虑后,我回答说这样非常好。

我说:“昨天我到一个数千人居住的地方,就我所能确知的范围,他们没有一个人有任何问题,你喜欢去那里吗?”“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出发?那里听起来似乎是我想要去的地方。”乔治回答。“如果情形是这样,乔治,”我说,“我将很乐意明天带你到伍德荣公墓去,因为就我所知唯一没有问题的人是死人。”

我喜欢这故事。它确实使生命充满希望。([美]杰克·坎菲尔马克·汉森)

“锅底”法则

他出生的时候,恰逢抗战胜利,父亲欣喜之下,就给他取名凌解放,谐音“临解放”,期盼祖国早日解放。几年后,终于盼来全国解放,但是凌解放却让父亲和老师们伤透了脑筋。他的学习成绩实在太糟糕,从小学到中学都留过级,一路跌跌撞撞,直到21岁才勉强高中毕业。

高中毕业后,凌解放参军入伍,在山西大同当了一名工程兵。那时,他每天都要沉到数百米深的井下去挖煤,脚上穿着长筒水靴,头上戴着矿工帽、矿灯,腰里再系一根绳子,在齐膝的黑水中摸爬滚打。听到脚下的黑水哗哗作响,抬头不见天日,他忽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凉,自己已走到了人生的最底层!

就这样过一辈子,他心有不甘。每天从矿井出来后,他就一头扎进团部图书馆,什么书都读,甚至连《辞海》都从头到尾啃了一遍。其实,他心里既没有明确的方向,也没有远大的目标,只知道,如果自己再不努力,这辈子就完了。以当时的条件,除了读书,他实在找不出更好的办法来改变自己。

书越看越多,渐渐地,他对古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部队驻地附近,有一些破庙残碑,他就利用业余时间,用铅笔把碑文拓下来,然后带回来潜心钻研。这些碑文晦涩难懂,书本上根本找不到,既无标点也没有注释,全靠自己用心琢磨。吃透了无数碑文之后,不知不觉中,他的古文水平也突飞猛进,再回过头去读《古文观止》等古籍时,就像喝凉水般容易。当他从部队退伍时,差不多也把团部图书馆的书读完了,就连他自己也没想到,正是这种漫无目的的自学,为自己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他又开始研究《红楼梦》,由于基本功扎实,见解独到,很快被吸收为全国红学会会员。1982年,他受邀参加了一次“红学”研讨会,专家学者们从《红楼梦》谈到曹雪芹,又谈到他的祖父曹寅,再联想起康熙皇帝,随即有人感叹,关于康熙皇帝的文学作品,国内至今仍是空白。言谈中,众人无不遗憾。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决心写一部历史小说。

这时候,他在部队打下的扎实的古文功底,终于派上了大用场,在研究第一手史料时,他几乎没费吹灰之力。盛夏酷暑,他把毛巾缠在手臂上,双脚泡在水桶里,既防蚊子又凉快,左手拿蒲扇,右手执笔,拼了命地写作。1986年,他以笔名“二月河”,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康熙大帝》。从此,他满腔的创作热情,就像迎春的二月河,激情澎湃,奔流不息。他的人生开始解冻。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在部队的自学经历,就没有后来名满天下的二月河。他在21岁时跌入了人生最低谷,又在不惑之年步入巅峰,从超龄留级生到著名作家,其间的机缘转折,似乎有些误打误撞。但二月河不这么理解,他说:“好比一口大锅,当你走到了锅底时,只要你肯努力,无论朝哪个方向,都是向上的。”(姜钦峰)

爱因斯坦求职记

也许有不少人在求职中碰过壁,甚至由此引发生存的危机,苦不堪言。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后也曾一度因找不到工作而对生活绝望,但他终于渡过难关,挺了过来,并且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一个犹太人家庭,1900年以优秀的成绩从苏黎世工业大学师范系毕业。他家境贫寒,要不是有舅舅支持,他是不可能有钱读完大学的。

大学毕业后,爱因斯坦曾想留校任教,这样可以自食其力,又可以更好地在物理学领域做进一步的研究,这倒是一种宁静而美妙的生活!可惜他在校读书期间不善于交际,“愣头愣脑”,不懂得跟教授们搞好关系。

有一位叫韦伯的教授开始挺喜欢爱因斯坦,可后来渐渐疏远了他。原因是他既不修边幅,又不通世故。别人都管韦伯叫教授,他却叫韦伯先生。“你这样说,他偏要那样干!课也不怎么上,实验也不好好做!

哼……”韦伯曾这样背后评论他。有一次爱因斯坦写了一篇文章送给韦伯教授看,想从他那里获得一些看法和指导。韦伯看了半天也不知爱因斯坦写的是什么东西,就把文章退给爱因斯坦,却说:“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青年,只可惜呀,谁的话你也听不进去……”爱因斯坦脱口说:“韦伯先生……”可韦伯先生听也不听,摆摆手,转身走了。现在他想留校,可是哪位教授又愿意推荐这位个性倔强、桀骜不驯的学生呢?何况他还是个犹太人。

爱因斯坦只好回到意大利的父母家中。半年过去了,工作毫无着落,失业窘境让爱因斯坦十分焦心,他几乎跌到了人生的谷底。绝望之余,他想到德国伟大的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曾经力排众议,在瑞典化学家阿伦利乌斯(190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最困难时给予过巨大的帮助,才使其有了日后的辉煌业绩。奥斯特瓦尔德曾因这件事被誉为“科学伯乐”。爱因斯坦希望他也能发现自己这匹“千里马”。于是他就在1901年3月19日给奥斯特瓦尔德写了一封信。信里说:“……由于我受了您写的《普通化学》的启示,写了一篇关于毛细作用的论文,我很冒昧地寄一份给您。同时,我很冒昧地问一下,您是否要雇用一位数学物理学的助手。我这样冒昧地请求是因为我没有钱,而且只有这样一种工作才能给予我深造的机会。”

可以想象,爱因斯坦写出这样的信是出于怎样的无奈,并且生活的挫败也使他改变了那完全不在乎别人怎么想的性格。他写给奥斯特瓦尔德的这封信就显得比较“世故”,懂得讲究策略,先说他写的文章是受《普通化学》的影响,不露声色地把奥斯特瓦尔德吹捧一番,之后才提出要求。半年前他当学生时恐怕是不会这么做的。

但这位“伯乐”却没有给爱因斯坦回信,这让爱因斯坦非常失望,又有些不甘心。4月3日他又给奥斯特瓦尔德寄了一张明信片,心想既然对方不回信,再写信去显得有点死乞白赖,让人瞧不起。于是他找了个借口,在明信片上说上次写信可能忘了写回信地址,因此这次是特意告诉他地址的。当然,也还少不了再次说明自己的窘况。

可奥斯特瓦尔德仍然没有回信。

万般无奈中,爱因斯坦又向荷兰的莱顿大学卡未林·昂内斯教授(191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求助。这次他考虑得更细致,除了寄上论文,还附了一张写好自己地址并贴足往返邮票的明信片。可这张往返明信片却一去不返,大约被昂内斯丢进了废纸篓。爱因斯坦的心情很不好受。

爱因斯坦的父亲非常同情儿子的处境,他洞察到失望的情绪已经刺伤了儿子的自尊心。再这样下去,也许会彻底毁了他的前程。虽然他贫困交加,也不熟悉科学界的情形,但出于深沉的父爱,他多么想能够帮儿子一把。于是他在爱因斯坦给奥斯特瓦尔德发出第二封信后的第十天,也提笔给奥斯特瓦尔德写了一封信:亲爱的教授:

请原谅我是这样的一个父亲,为了儿子的前途竟贸然给您写信……

我儿子因为目前的失业极为不安,而且时间越长,他就越认为自己没用;更严重的是由于我不富裕,他更认为自己是家庭的一个负担。由于我儿子尊崇您是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我才敢于请求您读一读我儿子的论文,并请求您写几个字鼓励他一下,以使他恢复对工作及生活的信心。如果您有可能替他谋得一个助教的职位,我将感激不尽。

我再次请求您原谅我的冒昧,并且希望您不要让我儿子知道我给您写了信。

可怜的父亲,伟大的父亲!谁读了这封信能不被爱因斯坦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挚爱所感动呢!但不知是奥斯特瓦尔德没收到这封信,还是看了仍然不为所动,爱因斯坦没有收到任何回信,更不用说什么鼓励和帮助了。

天无绝人之路。1901年4月,爱因斯坦的大学同学格罗斯曼给爱因斯坦寄来一封信,带来了好消息。信中说,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准备设立一个专门审查各种新发明的技术职位,格罗斯曼说他父亲乐于推荐爱因斯坦就任此职。

一年之后,爱因斯坦终于正式到专利局上班,职位是三级技术审查员,年薪3500瑞士法郎,他终于在23岁时摆脱了可怕的失业阴影,可以自食其力并养家糊口,不再为面包揪心发愁了。为此爱因斯坦一生都念念不忘这位同学的帮助。他多次说:”这是格罗斯曼为一个朋友所做的最伟大的一件事。”

的确,自从爱因斯坦有了固定收入的工作后,他作为一名潜在的科学大师所蕴藏的才智像汹涌的火山喷发出来。就是这位专利局的三级技术审查员,提出了惊世骇俗的相对论和光子理论,并于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从而成为一个可以跟哥白尼、开普勒和牛顿相提并论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明廷雄)

上帝替我蒙住了左眼

戈登·布朗出生在苏格兰一个普通的牧师家庭,从小志向远大。12岁时,布朗就和哥哥约翰说服工党,允许兄弟俩在自己创办的报纸上刊登当时工党领袖哈罗德·威尔逊的一篇文章。

厄运不期而至。高中快毕业时,布朗遭遇变故。在同教师举行的一场橄榄球赛中,他被踢中头部,左眼视网膜脱落。他在医院待了几个月,双眼均缠上绷带,接受了三次眼部手术,受尽煎熬,最终不得不接受左眼失明的事实。

对于一个风华正茂的有志少年来说,失去一只眼睛是何等的残忍。那段时间,布朗心灰意冷,躲在屋子里不出门,讨厌陌生人的蔑视,更憎恶亲朋的同情,从朝气蓬勃变得郁郁寡欢。

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尝试开导劝慰,却毫无收效。

恰好,布朗的哥哥约翰从大学回家休假,他千方百计地想帮助弟弟走出低谷。一天,他欢天喜地地回到家,找到布朗,塞给他一把手枪和6发子弹。布朗有些惊奇,小心翼翼地抚摸着手枪,问:这是一把能开火的真枪?约翰拍着弟弟的肩膀说,当然了!我们到户外进行实弹射击,玩个痛快!

布朗犹豫了片刻,终于起身和哥哥一起出了门。

来到屋后的小山冈上,他们将目标锁定在20米开外的一棵橄榄树上。约翰率先举枪,眯起左眼瞄准,也许是紧张,又不懂技术要领,他连开三枪都没有命中目标,只好把枪交给布朗。布朗的前两发子弹都射偏了,有些沮丧。约翰在一旁鼓励说:“别放弃,你还有一次机会!”这一次,布朗屏气凝神,果然击中了树干。

约翰欢呼着抱住弟弟,兴奋地说:“刚才我努力眯紧左眼,很吃力,所以没有瞄准。你比我有优势,因为上帝替你蒙上了左眼,你可以心无旁骛,专心瞄准目标!”

约翰假装无心所说的话,深深打动了布朗。一瞬间,他感觉浑身重新充满力量。第二天,他又回到了学校学习。

16岁时,布朗获得了苏格兰著名学府爱丁堡大学的奖学金,成为该校当时年龄最小的大学生;24岁时,布朗发表了自己所谓的“苏格兰红皮书”,俨然以英国首相的口气对苏格兰的状况进行分析。

这位热心政治的青年,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难免会树立一些反对派。他的对手们常常借他的盲眼嘲笑他,攻击他,每当这时他总是想起当年哥哥的鼓励。在许多次演讲中,他激昂而自豪地宣称:“我的左眼是上帝为我蒙上的,就是希望我能专注于我毕生的事业,专注于我的目标,执著向前!”

眼疾反而加强了布朗奋斗的决心,他迅速在政坛脱颖而出。46岁,他当上了英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财政大臣,如今他接任布莱尔成为英国最新一任首相。

布朗说:“每一个经历都在塑造你。我只能坚持信念,保持积极。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在逆境中坚持下去,不让环境击垮你。”(赵功强)

灾难是生活的一部分

1994年9月28日,载有867名乘客的“爱沙尼亚”号的巨轮正劈波斩浪地行使在辽阔的海域上。

进入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漆黑的海面翻腾起惊涛骇浪。船舱内,却华灯闪耀,轻歌曼舞,游客们正尽情地享受着他们的夜生活,没有人怀疑今夜的航行与以往有任何不同。来自瑞典的小伙子肯特·哈尔斯泰特隐约有些担忧,他提醒周围的人可能会有不祥的事情发生,结果遭到众人的取笑。要知道,“爱沙尼亚”号是全欧洲设备最先进的客轮,已经安全行使14年,以当晚风暴的强度,绝不会给它造成什么威胁。然而,就在一瞬间,船舱突然发生剧烈晃动,喧嚣声、音乐声以及欢快的舞步顿时戛然而止,紧接着,底舱突然发出强烈震响,在一片死寂中,人们听到了海水涌进船舱那可怕的声音。原先高枕无忧的游客终于意识到,大祸临头了。

哈尔斯泰特立刻在大脑中设计逃生计划,根据以往学到的生存技巧,他首先逃到走廊上,奇怪的是,其他乘客尽管惊恐万分,却不做任何逃生举动,有的一动不动地待在原地,有的则完全不省人事。哈尔斯泰特继续顺着楼梯往上爬,此时轮船的倾斜幅度高达40多度。那一刻,他清晰地听到了“爱沙尼亚”号发出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紧急呼救信号。再看身下的甲板上,混乱不堪,好多人仍在做无谓的哭喊,他不禁感叹:他们为什么不设法离开那里?

伴随着“爱沙尼亚”号的极速下沉,许多人纷纷葬身大海。在“爱沙尼亚”号从海平面上消失的前一刻,哈尔斯泰特发现身旁的一个姑娘正哆哆嗦嗦地不知所措,他幽默地对她说:“我们一起跳下去吧,如果我们能被救出,我想下星期邀您一起吃午餐。”姑娘点点头,然后他们拉着手一起纵身跳入海中。经过一番挣扎,哈尔斯泰特和姑娘艰难地爬上了一只救生筏,冰冷的海水冻得他们浑身僵硬,彼此紧紧地抱在一起互相取暖。1个小时以后,一架从瑞典果特兰岛起飞的直升机赶到现场,他们获救了。“爱沙尼亚”号沉没被称作欧洲现代史上最可怕的海难,据官方统计,船上所有乘客和船员1049人,幸存137人。而事故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船头舱门封闭不严,加上在大风大浪的海上航行速度太快所致。或许,不仅遇难乘客想不到,就连许多专家也没想到,这艘被法国船社评定为安全系数95%、被瑞典专家认定为“性能可靠”、在事发20分钟前底舱绿灯还显示为一切正常的超级巨轮,竟会遭此不测。

如今,哈尔斯泰特已是瑞典议会议员,回顾这段往事,他颇为沉痛地说:“‘爱沙尼亚’号的沉没,许多乘客根本始料不及,他们都惊呆了,思维陷入呆滞状态,做不出任何反应,结果导致了绝大部分人丧生。”

记者问哈尔斯泰特:“你当时是如何保持冷静的?”他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一定的常识和生存技巧可以帮助你消除恐惧,从而让大脑做出恰当的判断。遗憾的是,一般人平时都认为学习这些东西是浪费时间,他们不认为灾难有一天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其实灾难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灾难。”

灾难是生活的一部分。平时的消防训练,你认真参加了吗?课堂上的抗震防震知识,你用心学习了吗?飞机上的空中安全知识卡,你仔细阅读了吗?一旦可怕的灾难发生,这些我们自以为一辈子都用不到的程序和常识,却能在最危急的关头,帮助我们的大脑制定出逃生计划,而不是一味地哭天喊地、惊慌失措或坐以待毙。每个人都要有这种意识,就像哈尔斯泰特所言:大难不死不仅仅取决于运气,更取决于你的思想准备和精神状态,通过冷静对待和不懈努力,就可以增加逃生的可能性。

灾难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不是叫你杞人忧天,而是告诉你要防患于未然。毕竟生命是最宝贵的,平时树立这种意识,当灾难真的来临时,或许就因为你多掌握了一点常识,多了一份冷静,从而成为幸存者。(朱晖)

没有理由消沉

几年前的一天,我心情不太好,甚至有些消沉。我努力工作,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上司又诸多刁难。我有一个好朋友奥尔加,她在我们工作地点附近的一家医院当义工。这天她来找我,对我说:“我没有车,但我需要给孩子们带些礼物,你能送我去吗?”

我说:“行。”在当时的心情之下,送奥尔加去医院并不是什么愉快的事,但她非常执著于义工的工作,而且她向我们所有人征集衣物和捐款,我们听到她给不同的人打电话,希望她照顾的病童能够尽早康复。当时她只对我说要给孩子们带一些衣服和玩具,但到了那儿之后她又说:”你陪我把这些东西送到义工接待处吧。”

奥尔加就是这样,她能让你逐步参与到她的事情中去。到了接待处以后,她又开始得寸进尺了。

她说:“我们已经到这儿了,我请你去认识认识孩子们吧,他们特别可爱。”

她拉着我,把我带进了一个房间,所有的孩子都热情地问候我们。“你看,这是小托马斯,18个月,他有脑癌,你看他的眼睛多漂亮,你说什么他都能听懂。这是安德烈娅,她左腿上有恶性肿瘤,她很漂亮,是吧?你好,小胡安,你的父母从外地来看你了吗?”

就在她逐一向我介绍这些孩子的时候,虽然他们罹患的疾病足以让任何一个成年人崩溃,但孩子们却很开心,他们笑着,因为我们来看望他们而兴奋不已。

有的孩子玩着一些用过的、褪了色的玩具,却好像那些都是新买来的一样。他们都有着美丽的眼睛和早熟的目光。

也有人不愿意跟我们打招呼,我问道:“为什么这个孩子离其他孩子那么远?”奥尔加说:“这是米格尔·安赫尔,他是晚期患者,他不愿意其他孩子看着他死去。我们去看看他吧。”

米格尔·安赫尔大概有十一二岁的样子,脑癌使他丧失了视力,并影响到嗓子,他看不见,也说不出话了。

我很少像那天那样,觉得自己愚蠢至极,不知道该对这个孩子说些什么,疾病用如此残酷的方式剥夺了他与人沟通的能力。

我注意到他的皮肤白皙而柔软,修长的手指让人联想到停留在钢琴上的鸽子。“你的手真美。”我抚摸着他,似乎在自言自语,我知道我不能为他做什么。我拉着他的手,轻轻地说:“米格尔·安赫尔,上帝保佑你。”突然这个饱受疾病摧残的孩子握紧我的手,在沉默中我分明听到他在回答:“我知道。”

离开医院后,我认识到生活已经给了我很多,我拥有的财富是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在这些孩子面前,我的问题微不足道。我发誓永远不再让自己消沉下去。

我已经很久没见到奥尔加了,但我常常想到她,特别是有人来跟我说自己有多伤心的时候,我就会给对方讲这个故事,告诉他们为什么一个人没有理由意志消沉。(佚名)

我就是个零

竞争非常残酷的NBA赛场造就了许多伟大的球员,华盛顿奇才队的队长阿里纳斯就是其中一员,虽然他只有25岁,但头上已经戴满了超级巨星、60分先生、大将军等耀眼的光环。热天队主帅帕特·莱利评价说:“他离神只差几厘米。”意思是说他与NBA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迈克尔·乔丹只不过在身高上相差几厘米而已。然而让人奇怪的是,堪称伟大的阿里纳斯为自己选择的球衣号码始却终是“0”号,他自己解释说:“为什么我的球衣是0号呢?因为我要提醒自己,每天我都要全力奋战。”

在阿里纳斯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3岁时他的母亲将他的抚养权过继给了他的父亲,因此他从小就没有得到过多少母爱,而父亲给予他的爱也实在有限,因为他太忙了。那时他的父亲在迈阿密从事表演工作,总是被一些小戏团邀去参加演出,晚上回家后还要继续工作到深夜。小阿里纳斯做完了功课,为了不打扰父亲,就会一个人抱着篮球去附近公园的球场上打发时间,而正是篮球给了他梦想。老阿里纳斯是一个执著的追梦人,为了实现自己的艺术家之梦,他决定带小阿里纳斯搬家。他们驱车从迈阿密赶往加州的洛杉矶,在一路的艰苦奔波之中,他的女友弃他而去,但老阿里纳斯没有放弃过,他说:“我告诉自己,要对理想负责。”就这样,阿里纳斯和他的父亲在车上度过了无数个漫漫长夜,有的时候就停在公园里,直到警察把他们赶走。当他们到达加州时,身上只剩下了25美元。阿里纳斯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唯一的印象就是父亲那辆车。”父亲为了实现梦想勇敢地去闯、去拼搏的精神在阿里纳斯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在学校,篮球成了阿里纳斯的最爱,而那些NBA球星则成为他心目中的偶像,他梦想着有一天也能像他们那样在赛场上叱咤风云,但高一时教练的评价却给了他当头一棒,他说:“你永远不可能进入大学篮球队。”这句话伤透了阿里纳斯的心,但也激发了他对世俗偏见发起挑战的欲望。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阿里纳斯最终进入了亚利桑那大学,在那里他遇到了恩师NCAA(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名师鲁特·奥尔森。2001年阿里纳斯带队闯入NCAA总决赛,但遗憾地惜败于林克大学队。遭遇篮球场上首次重大挫折的阿里纳斯再次展示了他那不服输的性格,他干脆放弃学业,参加选秀,成为一名职业球员。由于身高、性格和位置等各方面的原因,阿里纳斯在选取秀中跌到了可怜的31位,最后勉强被当时典型的弱队勇士队挑走,在选秀的那天晚上,怀才不遇的阿里纳斯放声大哭。

进入球队的阿里纳斯处境也非常尴尬,职业生涯前40场比赛他都坐在冷板凳上,人们说他会把板凳坐穿,一个教练甚至说,他在NBA只能得0分。在这些人的眼里一无是处,这让阿里纳斯很受刺激,在挑选球衣时,他负气选择了“0”号作为自己的球衣号码。在阿里纳斯看来,这已经不是打好篮球的问题了,而是要证明给他们看。阿里纳斯对自己说:“我就是个‘0’。”激励自己每天都从头开始,不停地训练,训练。每天除了随球队照常训练之外,还在别人都回去休息时,继续挥汗如雨地疯狂练习。为了使自己的体能更加充沛,他甚至把自己的房子弄得空气稀薄,环境就像在科罗拉多高原一样,以达到缺氧训练的效果。辛勤的汗水终究要收获回报,由于一名主力球员的意外受伤,阿里纳斯终于等到了上场的机会,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新秀赛场平均就拿下了109分,37次助攻和147次抢断。2002~2003赛季阿里纳斯牢牢地坐稳了主力位置,首发打满全部82场比赛,个个数据增到185分,63次助攻和151次抢断。此后,阿里纳斯转投华盛顿奇才队,他的场均得分在3年里达到惊人的293分。2006年12月17日,阿里纳斯在NBA巨星科比·布莱恩特面前创下了个人职业生涯单场60分的纪录,6天后他又以54分的神奇,终结了太阳队的15连胜,成为继乔丹和科比之后第三位在一周内得到60+和50+的球员。在今年的全明星赛上,阿里纳斯当之无愧地再次入选全明星阵容。

如今阿里纳斯和他的“0”号球衣的故事不胫而走,成了阿迪达斯公司广告片中的主角。他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人们,一个伟大球员最伟大的素质不是他的身高、弹跳和力量,而是放低自己和永不言败的奋斗精神。(清风慕竹)

在嘲笑中前进的车轮

1781年,斯蒂芬逊出生于英格兰北部一个叫华勒姆的村庄。父亲是煤矿工人,母亲是家庭妇女,两人都不识字,在他们的结婚证书上都是以画十字代替签名。

斯蒂芬逊和他的父母一样,从未上过学,8岁时就去给别人放牛,10岁时在煤矿上做些零活,14岁就跟随父亲到煤矿上工。由于家境贫困、出身低微,斯蒂芬逊的童年是在别人嘲讽和讥笑中度过的,可是他从来不把别人的嘲弄当回事。

在煤矿,斯蒂芬逊做过最艰苦的工作,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发明一种能够不用人力运煤的机器。1801年,英国人特勒维制造出第一台蒸汽机车。这部机车在试车时不是在铁轨上,而是在马路上。很多人嘲笑特勒维说:“你的火车还不如我的马车跑得快呢。”特勒维一生气,便不再去研制火车了。

斯蒂芬逊却来了兴趣,于是他找到特勒维,要跟他学习研制火车。特勒维说:”你如果不怕被人嘲笑,就一个人去研制火车好了,我是再也不会干这种傻事了。”斯蒂芬逊想,煤矿上的蒸汽机能把深井里的水抽上来,特勒维制造的机车能拉得动十几吨重的东西,这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仔细观察,反复思考,终于悟出了其中的奥妙。原来,火车拉得多、跑得快,全靠着”大力士”蒸汽机。

为了掌握蒸汽机的原理,斯蒂芬逊不怕吃苦,长途跋涉,步行1000多公里,来到瓦特的故乡苏格兰,在那里整整学习、研究了一年。斯蒂芬逊在总结和掌握了前人制造蒸汽机车的经验教训以后,终于在1814年制造出了他的第一台蒸汽机车“布鲁海尔”号。

同年7月,斯蒂芬逊进行了第一次试车。这辆火车头运行在平滑的轨道上,载重30吨,牵引着八节车厢,行驶时不会脱轨,但行驶的速度很慢。由于没有装配弹簧,车开起来,震动得很厉害。

观看试车的人们议论开了。有人讥笑斯蒂芬逊:“你的车怎么还不如马车跑得快呀?”有的人说:“你那玩意儿拉东西不中用,可声音比打雷还响,把牛马都给吓跑啦!”一些原来赞成试验蒸汽机车的官员现在也开始反对了,断言用蒸汽机车做交通工具是不可能的。

斯蒂芬逊并没有因为试车的不理想而气馁,他又对火车头继续进行研究和改进。1825年9月27日,斯蒂芬逊制造的“旅行1号”机车,在斯托克顿一达灵顿铁路上试车。许多人都替斯蒂芬逊担忧,怕他这次的试车再遭失败,但更多的人是在等着看他的笑话。

只见斯蒂芬逊操纵着机车,蒸汽引擎吸入大量气体,又放出部分蒸汽,呼呼作响,人们纷纷避闪,老人、妇女和儿童惊恐万分,都认为机车即将爆炸。观察了一会儿,见没有什么动静,才又走近观看。紧跟随这辆火车之后的是四节由马匹牵引的车厢,上面也坐满了工人,使众人清楚地看到了两者力量的优劣。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条公用铁路,而奔驰在它上面的火车,也就是当时轰动了英国和欧美的“怪兽”。这次试车的成功,使铁路运输登上了历史舞台。

然而依然有人惊恐万分,极力反对。当时,就有美国一家报社发表文章说:“本社已数次撰文,坚决反对铁道计划。要知道,火车的响声巨大。其结果,首先将使牛受惊,不敢吃草,从而牛奶没有了;鸡鸭受惊,从而蛋也没有了。况且火车烟囱里毒气上升,将杀绝飞鸟;火星四散,将招致火灾;倘若汽锅爆炸,则乘客惨遭断手折骨之祸。”但这些反对论调依然无法阻止火车的飞速发展,人类文明的车轮飞速前进。人生中,有的人在嘲笑中退却,而有的人却在嘲笑中前进。退却者的名字叫做失败,而前进者的名字叫做成功。(沈岳明)

里根:只要坚持下去

罗纳德·里根,生于1911年,是美国第49届、第50届总统,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年轻时的一段经历让他终生难忘,也教会了他如何面对挫折。“最好的总会到来。”每当我失意时,我母亲总这样说,“如果你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交上好运。并且你会认识到,要是没有从前的失望,那是不会发生的。”

母亲是对的,1932年从大学毕业后我发现了这点。当时我决定试着在电台找份工作,然后再设法去做一名体育播音员。我搭便车去了芝加哥,敲开了每一家电台的门——但每次都碰了一鼻子灰。在一个播音室里,一位很和气的女士告诉我,大电台是不会冒险雇用一名毫无经验的新手的。“再去试试,找家小电台,那里可能会有机会。”她说。我又搭便车回到了伊利诺依州的迪克逊。虽然迪克逊没有电台,但我父亲说,蒙哥马利·沃德公司开了一家商店,需要一名当地的运动员去经营它的体育专柜。由于我在迪克逊中学打过橄榄球,于是我提出了申请。那工作听起来非常适合我,但我没能如愿。

我那失望的心情一看便知。“最好的总会到来。”母亲提醒我说。父亲借车给我,于是我驾车行驶了70英里来到了特莱城。我试了试爱荷华州达文波特的WOC电台。节目部主任是位很不错的苏格兰人,名叫彼特·麦克阿瑟,他告诉我说他们已经雇用了一名播音员。当我离开他的办公室时,受挫的郁闷心情一下子发作了。我大声地问道:“要是不能在电台工作,又怎么能当上一名体育播音员呢?”

说话的时候,我正在那里等电梯,我突然听到了麦克阿瑟的叫声:“你刚才说体育什么来着?你懂橄榄球吗?”接着他让我站在一架麦克风前,让我凭想象播一场比赛。

去年秋天,我所在的那个队在最后20秒时以一个65码的猛冲击败了对方。在那场比赛中,我打了15分钟。

我便试着解说那场比赛。然后,彼特告诉我,我将选播星期六的一场比赛。

在回家的路上,就像自那以后的许多次一样,我想到了母亲的话:“如果你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交上好运。并且你会认识到,要是没有从前的失望,那是不会发生的。”(张津)

要成功,就必须靠自己

1980年8月29日,我出生在香港的一个明星家庭——父亲谢贤是著名演员,母亲狄波拉则是港姐冠军。刚出生还没睁开眼睛的我,就被香港一家杂志拍了封面。这或许已经注定了我这一生中都将比普通人面临更多的关注。

小时候,亲人们都说我继承了父亲的英俊和母亲的聪慧,但实际上,我是一个很麻烦的小孩,一直都是事非不断。小学三年级时,父母把我送到加拿大,希望我在陌生的环境中能够变得懂事。但不久我就因为打架被迫转了学。后来,我又回到香港,进入香港国际学校继续学习。然而,在这所学校我也没待多长时间。原因是有一家周刊曝光了我的多起打架事件,我不得不被再次劝退。

退学后,整天无所事事的我花了99美元在二手乐器店买了一套架子鼓,将心底无数郁闷全部发泄到了架子鼓上。等鼓被敲烂后,我发现我爱上了音乐。于是,为了追逐心中的梦想,我征得父亲的同意,到日本去学习音乐。

当时,我的父母由于感情不和已经离婚,家里的经济也一度出现危机。由于囊中羞涩,身处异国他乡的我只能身穿烂T恤,一条牛仔裤,一双旧皮鞋,背着吉他,吃着饭团,过着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生活。有时,为了节省花销,我干脆就在街头铺一张报纸,枕着吉他盒睡觉。人们总习惯看到别人表面的光鲜,而对其背后的艰辛却永远忽视。有谁能想象得到,我曾经在日本过着这样的生活呢?那段经历是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因为它使我懂得,只有宠辱不惊,咬牙坚持,才能走完最艰难的旅程。

1996年12月27日,16岁的我以一名歌手的身份,加盟英皇娱乐旗下的飞图唱片公司。第二年,我正式登上舞台,开始了我的演艺生涯。本以为,凭着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多年努力,我的辉煌人生会就此拉开序幕,可没想到,冰冷的现实却给了我残酷一击!当初,我的演出不但没有掌声,而且迎接我的竟全是喝倒彩的声音!这是我始料不及的。

好长一段时间,只要轮到我上台,没等主持人报完我的全名,全场就已经嘘声一片。有一次,我实在不愿再面对这样的打击,就在演出前爬上高高的货柜躲了起来。后来,我的经纪人霍汶希不得不请来吊车将我拖下来,逼着我去唱歌。她大声吼叫着说:”别人都以为你是顶着父母的光环来混的,你必须用一千倍的努力来证明你自己!”于是,我默默地流着眼泪,硬着头皮走上舞台,认真地完成我的表演,尽管全场的嘘声湮没了我唱的每一句歌词。这样的辛酸故事,在我初出道的三年时光里总在频繁上演。

那段时间,我的一些师长和朋友也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在我家里有一根铁丝,上面挂着很多我尊敬的前辈写给我的话,刘德华写的是“人善天不欺”,陈木胜导演写的是“坚守信念”,黄秋生写的是“做个好孩子”……每次回到家,我都要在这根铁丝前停留好长时间,默默地咀嚼每一句话,然后告诉自己:坚持下去!

1998年,这种情况慢慢地开始有所转变。观众从毫不留情地嘘我到不出声地听我唱,再到热烈地鼓掌和欢呼,最后,唱完还要求加场。我的执著逐渐赢得了观众的肯定与支持。1999年,我在红馆举行了第一场个人演唱会,同年推出首张普通话专辑《谢谢你的爱1999》,引起巨大轰动,并赢得了当年香港最受欢迎男歌手奖。这是我个人演艺生涯的第一个高峰。现在回想起来,我反而很感谢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因为在我明星家庭的背景面前,刚出道没有人会看到我的努力,但也正是那些曾经给予我嘘声的观众,让我懂得了坚持的可贵。

到2000年时,我的唱片销量已经超过了100万张,全球华人最高销量歌手奖、金曲奖等各种荣誉随之纷至沓来。与此同时,我担任主演的多部电影上映,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我成为亚洲地区最受关注的演艺新人。

我深深地记得,我拍的第一部电影是《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因为它差点让我丧命。当时,我们要拍一个三百多人在一起打架的场面,中间休息的时候,导演忽然发现我的鞋子变成了红色。我打开一看,原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误伤到脚,整个骨头都突出来了。在场的医生怕我染上破伤风,建议导演马上送我去医院。我跟导演说:“不,这是我的第一部电影,我必须坚持拍完!”导演犹豫了,可是看到我脸上轿钉截铁的表情,他只好同意了我的请求。我把纯酒精倒在脚上,为了防止失血过多,又在小腿上绑上绷带,然后忍着疼痛继续开打……

戏拍完后,我被送到了医院,当时我的整条腿都已经被血染红,人也失去了知觉。一个医生告诉我,如果真的有麻烦,可能会把我的腿锯掉为我保命。另一个医生跟我说,你可能活不了四天。他们还拿了生死状给我签。缝针时,我要求医生不要打麻药,甚至还自己缝了最后一针。第二天,我不顾医生的劝阻,绑着脚跑到剧组继续拍戏。最终,这部电影为我赢得了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奖。

此后,我又陆续接拍了《我的野蛮同学》、《龙虎门》、《新警察故事》、《小鱼儿与花无缺》等多部电影及电视剧,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和认可。2000年,我还因为在电影《半支烟》中的演出,赢得了第六届美国百事达“最受欢迎香港演员奖”。

如今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更加努力地工作,唱歌、拍电影、代言广告,整日忙个不停。我现在拍戏,也像成龙一样不用替身,因为我要给我的儿子做个榜样。我想,等孩子长大后,我一定会带他去香港会展中心看。我会告诉他,你知道吗?这是会展中心,只有两个演员在这上面站过,一个叫成龙,一个叫谢霆锋。我希望我的孩子能记住这样一句话:要成功,就必须靠自己。(谢霆锋)

方文山的“麻雀”人生

周杰伦的“御用”词人方文山当下非常红,从《双截棍》到《菊花台》,他为周杰伦量身定做的歌词几乎篇篇都是精品。这位才华横溢的“鬼才”拥有大量“粉丝”,被认为是当今歌坛中难以撼动的“指标性人物”。然而数年前,方文山还是一只默默无闻的小麻雀,他的麻雀变凤凰的人生经历非常耐人寻味。

方文山出生在台北一个普通小乡镇的蓝领家庭。因为家境不好,从小他便开始勤工俭学。在学生时代,每逢寒暑假,他都要外出打工,送报纸,当餐厅服务员,做业务员,当高尔夫球童……只要可以挣钱,方文山从不拈轻怕重。其中的酸甜苦辣,小小年纪的方文山一一尝尽。回忆这段漫长的困顿,方文山说:“当时也会觉得苦,但现在回想起来却蛮感激。因为有过那些困顿、不如意和苦难,今天的自己才会更懂得惜福。”

方文山不像周杰伦那样属于天才式的人物,他从小到二十多岁都没有露过什么锋芒,既不早慧,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没有人关注过他,在孤独和寂寞中他只能靠乱写乱画来排遣心中的块垒。退伍之后,他才慢慢开窍,认识到电影和写作才是他的“宿命”。从此,他像换了个人似的,大量写作,勤奋锤炼和努力提高自己的才华,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开始方文山对电影神往不已,想进电影圈发展自己。但是电影行业渐渐远离了“黄金时代”,许多电影人纷纷转行谋生。方文山也感受到了其中的惨淡,只好退而求其次,从事歌词创作。因为这时的他根本没有名气,所创作的歌词还很稚嫩,个人的温饱需要另辟蹊径。他选择了去安装防盗系统,类似水电工,头顶安全帽,拎着电钻在尘土瓦砾中劳苦奔波。但梦想已经在燃烧,方文山决心要找到一条自己能够拯救自己的道路,他对歌词的热爱也欲罢不能,创作给了他强大的快乐和自信。工作时,“有时装监视系统要先挖洞,一旦想到歌词就赶快写一下”,在工作的空隙里创作歌词,这种方式和习惯可以称作“忙里偷忙”了。就这样,方文山半年竟然积累了200多首歌词,然后他开始寻找自己的伯乐。他精心挑选出100多首歌词装订成册,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好让自己感动,好让自己振奋,但此时的方文山既没有人脉,也没有经验,完完全全是一个无名小卒。不过这恰恰让他无所顾忌,初生牛犊不怕虎,他投寄了100份给各大唱片公司,天南海北的都有,仿佛撒下了寻找伯乐的天罗地网,其中的底气、勇气和豪气已经崭露出一个未来金牌词人的潜质。“只有12.5份会被制作人看到吧,被联络的几率只有1%。”方文山回忆当时的情形说。看来,他也有些忐忑,但却相当清醒。1997年7月7日凌晨,突然有人打电话给方文山,对方说是吴宗宪。他感到吃惊而且很意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过即便接不到宪哥的电话,我也不会死心,不会轻易放弃。我会想方设法进入这个圈子,比如去唱片公司或电影公司当行政助理。”方文山后来说。

同时跟吴宗宪签约的还有周杰伦,这个1%带来的机缘为方文山未来的100%埋下了精彩可贵的伏笔。但幸运并没有将方文山运送到事业和人生的快车道,他反而好像被搁浅了,在公司里尝遍了激烈竞争的滋味。因为签约不等于有收入,大家要相互“拼歌”,谁拼过所有对手成第一,谁才能够被公司采用,最终才有收入。进公司一年后,方文山才被公司首次采用,期间他没有任何创作上的收入。许多签约者不堪忍受这种残酷的竞争,纷纷另谋生路,只有方文山和周杰伦熬了下来,终于在艰苦的寻找和打磨中,从彼此互不相关到尝试合作,最终成为令人钦佩的黄金搭档。对于两人的关系,方文山说:“我们是相辅相成的。曲是架构,词是衣服。可我觉得,杰伦的曲天生已经很匀称了,旋律本身已经很动人,即便没有我的词,它一样存在,不会折损到什么程度。我只是帮他的旋律加画面,提供故事,让它更有血有肉。”这番话,你看不出两人的功利相争、荣誉相轻,有的是1%时的清醒和理智,更有成功之后的宽大胸怀和珍惜情义的谦逊品格。懂得独立,也知道合作,这应该就是梦想者以1%希望成就100%未来的智慧所在吧。

在1%和100%之间,方文山说:“如果说‘励志’是一件商品的话,还有什么人比我更有资格、更适合代言呢?”他是在提醒梦想者:先甘心当一只麻雀,潜心演好自己的偶像剧,然后再去企及凤凰的荣耀,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孙君飞)

周星驰:你敢给我个机会演电影吗

年幼时,周星驰父母离异,母亲常常要做几份工作来补贴家用,经历了艰难童年生活的他,曾经发誓要让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但这个愿望并不容易实现。

中学毕业后,周星驰拉着梁朝伟一起报考香港无线电视台的艺员培训班,结果,无心插柳的梁朝伟入选了,而一心一意想考入培训班的周星驰却遗憾地落榜。考试结束后,周星驰回到家里,一言不发地倒在床上,直接把自己的头蒙在被子里。然后,一心想学习表演的他并没有放弃。1982年,周星驰连考了两次后,终于考进了艺员训练班的夜间部。在断断续续接到几个跑龙套的角色之后,周星驰总算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1983年,周星驰从培训班毕业,结果被安排去做儿童节目“430穿梭机”主持人,而且一做就是5年。这对于一心想做演员的周星驰是不小的打击。他天天和一些朋友谈论表演方法,用心去做“430穿梭机”,可是仍然没什么人关注,陪伴他的只有孩子和他藏于心中的表演热情。

那时周星驰“整天都在钻研演技,观察别的演员的表演,看好莱坞的电影,攻读斯坦尼斯拉夫基的《一个好演员的自我修养》”。他著名的电影《喜剧之王》里的角色简直就是他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没有人认可,没有人关注,就在那种孤独的状态下,他努力研究了五年的表演。周星驰也会觉得没自信,尤其是在前途还看不清楚、不知道未来是什么结果的时候,但他时刻都准备着机会到来的那一刻。

周星驰曾经到一间写字楼自我推荐:“我是‘430穿梭机’的主持人周星驰,我想你们能给我个机会演电影……”他的话还没说完,对面的女制片人就冷冷地丢过来一张表格,说:“请先填张表格。”而这份他用心填写的表格,最终却没有传到那家公司老板的手中。与周星驰同期出道的梁朝伟25岁以前就名利双收,而那时的周星驰,却在五年内每月只领2000元的薪水。

在陆续参演一些电视剧之后,周星驰参演了自己第一部电影《霹雳先锋》。正是这部影片,为他赢得了第25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也赢得了更多人的关注。

后来的一切大家都熟知了,周星驰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无厘头的表演风格迅速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可,即便没有获得过香港电影的任何奖项,也没人能抹杀周星驰在香港电影发展史上所占有的重要位置。周星驰可以很大声地告诉任何人,其实,我是一个演员。他得到的默许,早已经融化在带给影迷的笑声中了。甚至,那些笑声中还隐藏着心酸和泪光。

周星驰曾说,即使大家真的喜欢他,也只不过是喜欢银幕上扮演不同角色的他罢了。可是,我们总能看到许多千变万化的周星驰,或是某个平凡的小人物,或是某个街头上的失落青年,那些“周星驰”们总会说出让人感动的话语,比如:“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同一条咸鱼有什么不同。”(慕容双涵)

像水一样流淌

从小,他就有从大学中文系到职业作家的绚丽规划,然而,命运和他开了一个玩笑。

1955年,他的哥哥要考师范了,但是,父亲靠卖树的微薄收入根本无法供兄弟俩一起读书,父亲只好让年幼的他先休学一年,让哥哥考上师范后他再去读书。看着一向坚强、从不向子女哭穷的父亲如此说,他立刻决定休学一年。不过,就是这停滞的一年,他和哥哥的命运,从此一个天上,一个地下。1962年,他20岁时高中毕业。“大跃进”造成的大饥荒和经济严重困难迫使高等学校大大减少了招生名额。1961年这个学校有50%的学生考取了大学,仅一年之隔,4个班考上大学的人数却成了个位数。结果,成绩在班上排前三名的他名落孙山。

高考结束后他经历了青春岁月中最痛苦的两个月,几十个日夜的惶恐紧张等来的是一张不被录取的通知书,所有的理想、前途和未来在瞬间崩塌。他只盯着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天空飘来一片乌云,他的世界便黯淡了。他不知所措,六神无主,记不清多少个深夜,他从用烂木头搭成的临时床上惊叫着跌到床下。沉默寡言的父亲开始担心儿子“考不上大学,再弄个精神病怎么办”?就问他:“你知道水怎么流出大山的吗?”他茫然地摇摇头。父亲缓缓说道:“水遇到大山,碰撞一次后,不能把它冲垮,不能越过它,就学会转弯,绕道而行,借势取径。记住,困难的旁边就是出路,是机遇,是希望!”父亲又说,“即便在流动的过程中遇见了深潭,即便暂时遇到了困境,只要我们不忘流淌,不断积蓄活水,就一定能够找到出口,柳暗花明。”

一语惊醒梦中人。

1962年,他在西安郊区毛西公社将村小学任教;1964年,他在西安郊区毛西公社农业中学任教。后来,又历任文化馆副馆长、馆长。1982年,他终于流出大山,进入陕西省作家协会工作。1992年,正是这40年农村生活的积累,使他写出了大气磅礴、颇具史诗感的《白鹿原》。

他就是陈忠实。

后来有人问他:“怎么面对困难与挫折?”老先生总淡淡地说:“像水一样流淌。”

像水一样流淌,这是岁月积淀的智慧。遇见困难,努力了,无法消灭它,不如像流水一样,在大山旁边寻找较低处突围,依山而行。只要我们不忘努力,不断奔突,也一样能够走出困境,到达远方,实现梦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