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囤积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1 19:33:11

点击下载

作者:萨万·辛格,玛格丽特·胡珀,科林·琼斯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克服囤积癖

克服囤积癖试读:

为何选定认知行为疗法?

本书所提供尝试帮助你解决囤积癖的方法就是认知行为疗法。在这里简要介绍这种干预形式的发展史,我想或许是很有必要且鼓舞人心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系列新的治疗技术应运而生,它们被统称为“行为疗法”(behaviour therapy)。这些治疗技术均有两大显著基本特征。一是,它们旨在以直面症状本身来消除症状(如焦虑),而不是追究其他深层的、潜在的历史原因(传统上以弗洛伊德等人发展的精神分析为重点的方法)。第二,它们均以基于科学实证,在这个意义上讲,这些疗法的应用来源于实验心理学家从学习机制中发现并揭示出来的技术,然后把这些技术再进行实践验证。最初证明行为疗法最为有价值的领域就是针对焦虑症的治疗,尤其是特定恐惧症(例如对动物或对高度的极度恐惧)、广场恐惧症的治疗,而这些疾病在当时对于一般性的精神疗法来说是个众所周知的难题。

当最初研究的热情渐渐褪去,对行为疗法的不满开始慢慢浮现,异议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重要的担心就是认为行为疗法无法克服内心的焦虑,这是众多患者正在经历的痛苦的根源。尤其是当遇上抑郁症时,行为疗法显得底气不足。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种针对抑郁症的新型疗法初为人知,名曰“认知疗法”。此法的开创先锋是一位美国的精神病医生,阿伦·T.贝克教授。他进一步剖析了抑郁症的发病原理,这种理论强调人们消沉的、抑郁的思维方式是其主要矛盾。基于这种理论,他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治疗模式。毫不夸张地说,贝克的研究成果改变了心理疗法的本质,不仅仅针对抑郁症,也包括其一系列的心理疾病的治疗。

由贝克引入的治疗技术最早与行为治疗师的行为疗法相融合,产生了后来众所周知的“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CBT)。这种疗法已经经历并承受了最严格的科学测试,并被认为是治愈抑郁症成功率最高的方法。特定的思维模式与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相关联这一事实愈发明显,通过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来对治各种心理疾病也卓有成效。因此,颇有价值的认知行为治疗也渐渐被应用于焦虑症,例如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症、特定恐惧症、社会恐惧症、强迫症以及疑病症(健康焦虑),以及所涉及的其他状况,如毒瘾或者暴食症等进食障碍的治疗。实际上,认知行为疗法已被证实不仅可以应用在心理失调疾病这一狭窄的范畴内,它也被广泛且有效地应用于各种情境,如帮助人们重拾信心,帮助因体重烦恼的人群、有婚姻问题的夫妻,以及那些需要戒烟戒酒的人们。而现在本书就主要将其用来帮助囤积者。最近,因痛苦或失能而囤积物品也被认为是我们熟识的“强迫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然而,囤积癖有其特殊性质,同样应该被认为是单独的一种障碍。本书提供了对囤积癖本质的详尽分析,阐述了由此引发的难题,以及有助于克服囤积癖及其带来的相关问题的特殊治疗技 巧。

认知行为疗法的出发点在于认识到我们的思想、感受及行为方式三者紧密相关这个事实,改变我们看待自己、看待经历,以及我们周围的世界的方式会改变我们的感受和行为。因此,举例来说,通过帮助抑郁症患者发现并挑战他的自发的消极思维,打破消极思维与抑郁心情的死循环的路径就会被找到。同样,习惯性行为反应受到一系列复杂思想和情感的驱动,正如你会从这本书中发现的一样,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提供一种让行为、思想及情感得以控制的手段,让这些习惯性行为反应逐渐动摇削弱,使开启新的生活方式成为可 能。

尽管认知行为疗法已被有效地应用至广泛的精神障碍及问题上,但是这些治疗并未在人群中普及;而当人们努力依靠自己帮助自己摆脱疾病时,他们通常不经意间让事情发展到更糟的地步。在过去的20年里,认知行为治疗师们已经开始应对这种情况。他们采取的方法就是对症下药,将特定的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和技术用于治疗那些已被证明适用的病症,以手册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便人们可以自己应用。这些手册详细说明了系统性治疗方案,读者可以利用它们来解决各自面临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拥有实践价值的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可以在最广泛的基础上得到推 广。

这本自助手册的使用永远不会取代对治疗师的需求。许多有行为和思想感情问题的人仍会需要训练有素的治疗师的帮助。尽管认知行为疗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有些人身上可能仍然不适用,他们依旧需要选择其他的治疗方法。

虽然自助手册使用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到目前为止的工作表明,对于许多人来讲,即使没有专业人士的帮助,这样一本手册已经足以帮助他们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令人难过的是,仍有很多人长年忍受痛苦的折磨。他们或许在没有经过自己艰苦努力一番之前很难向他人寻求帮助;或许他们觉得寻求帮助过于令人尴尬甚至难堪;或许他们已经在努力寻找帮助,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合适的帮助。如果你是这其中之一,那么这本认知行为自助手册将可以成为你改善未来生活的重要渠 道!彼得·J.库珀教授英国雷丁大学,2015

致谢

本书的出版首先感谢保罗·珀金斯,得益于他为此付出的辛劳、点评和颇有价值的意见,以及马克·S.艾略特为本书搭配的插图。还要感谢我们的同事们、朋友们的鼎力支持和毫无保留的帮助。

囤积癖

我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我们保存物品

不肯丢进垃圾箱

不肯投入回收桶

不是为装饰简朴的房子

藏匿这一切

我们喜欢让物品散在身边

等着某天能用到

各种物品成堆成摞

从图书、光盘到服装乃至不值钱的罐头盒

我们收集能看到的一切

包装盒、小摆设,杂七杂八

堆成高山,享受色彩纷呈

亮瞎你的眼

各种塞,塞进包,塞进盒子,塞成堆

尺寸不一、颜色各异的大堆小堆

小袋、大袋、可回收袋

各种可以装东西的袋

黑纸袋、绿纸袋、纸板箱

我们永不满足

然而就是这些袋子

它们带来了麻烦

没法儿走、没地儿站更没地儿坐

堆高再堆高

我们的生活空间小得可怜

我们发明了走路新方式

就像沙滩上的螃蟹

侧身走,放慢脚步慢慢找

只要一点儿落脚的地儿

我在开玩笑,但并不好笑

事实上,刚好相反

我们留着各种东西,越攒越多

但却连个坐的地儿都没有

就是我们,嗜物为癖

意识到这是个错误

我们不愿朋友看见

那是为什么让人感到难过

羞愧焦虑

自我厌恶

我们很少玩耍

呆坐在长期塞满的房子里

瞧着这些垃圾

是的,这是诗的破格

是的,我不应该咒骂

但它让我倍感凄凉

无论何时都是这样

我们并不想这样

这令我们太悲伤

致病因子就静静地躺在我们的心智中

但不意味着我们是坏的

搞怪的表情、邻居的威胁

令我们尴尬无比

我们害怕看到健康报告

报告单会送给我们吗?

家人也会伤害到我们

当他们抱怨我们的囤积物时

他们觉得我们是傻瓜、疯子或者懒虫

他们压根儿不了解我们

我们会康复吗?

有效的治疗方法存在吗?

感谢新的研究进展

我们的心慢慢解冻融化

从这种自我麻痹中走出

虽缓慢但确定有了答案

我们可以尽全力帮助他们

告诉他们事情的本来面目R. S. H.“伦敦囤积癖治疗小组”的一个成员序

为何写书?

囤积癖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困扰,它以这样那样地影响着很多人的生活。关于囤积癖,本书的三位作者接到过多得数不清的咨询,但是三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为每位患者逐一提供治疗。于是,在2005年我们成立了英国唯一一家专门为囤积者及其家人或监护人提供服务的服务性机构—— “伦敦囤积癖治疗小组”。

十几年来,英国本土乃至国外的囤积者慢慢加入到小组中。我们决定以我们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写成一本书,让那些不能参与和已在小组中贡献了宝贵经验的人们都能获益。我们将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与我们的经验相结合,发展了新的疗法而且成功地用在患者身上。在开发这种新型疗法时,伦敦囤积癖治疗小组成员的参与及配合起了决定性作用。多年以来,他们的经验和成功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我们很有必要把这些成功的经验整合起来,奉献给那些受囤积癖困扰并愿意自救的人 们。

一本小小的自助手册不会是灵丹妙药,也不会立竿见影,但它却是为解决问题迈出的关键一步,能够让你在朝着改造空间、改善生活的目标前进时,明确自己下一步要走的路。认知行为疗法本身是以自助治疗模式为基础的,目的是为了让个人可以自我帮助,成为自己的治疗师。深思熟虑、慢慢消化之后,你会意识到你应对困扰的能力在慢慢提升,然而如果没有你全心全意的参与,任何治疗方法也不能带来这么大的变化。本书旨在帮助你认清自己的能力,克服自身困难,最终达到摆脱囤积癖的目 的。

为谁而写?

本书的撰写仅为帮助和支持:

囤积者。

囤积者的家人、朋友或看护者。

帮助囤积者的一线专业人士。

一本书永远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然而,本书的指导思想是想让使用这本手册的人们能够采用其中的方法,并依照个人的需要加以运用。

本书的结构

在带领这个治疗小组时,我们从患者家人、朋友及看护人经历的困难中汲取了很多经验,我们尝试着将本书的不同章节分别按照家属、朋友和看护人的不同需要来设计。

每章都立足于某个特定领域,以便特定情境下可直接参照,因此其中的某些部分可能不能在其他情况下直接照搬。每章都包括以下部分:基本介绍、可供遵循的步骤、指导性训练、可能遇到的障碍和困难、小贴士、家人朋友必读信息以及关键信息摘要。

本书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讨论了

囤积癖

的基本情况,包括我们如何理解囤积癖,囤积癖是如何影响你,你的家人、朋友以及周围的环境。这部分也会重点讨论囤积者居住的环境卫生问题,以及囤积癖严重会导致的结果。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一些可以自我应用的干预手段。这些干预手段经过治疗小组项目长期的观察和发展,已被证明是有效的。每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你可能会发现本书中建议的某些干预手段对你来说是一个挑战。我们会尝试提炼出一些常见的挑战或问题,并教会你克服它们的方 法。

第三部分涉及如何找到方法迎接新生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过程是贯穿整本书的关键部分。要想阅读这个部分,你不一定非要按部就班地阅读,可以提前翻开此章。实际上,认识到你有囤积癖的问题就意味着你已经在朝着收复空间、重塑生活的道路上迈出了可贵的第一 步。

第四部分主要讨论如何保持成果,识别前进路上的陷阱,为防止病情复发制订一个计划。这也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部分。前行的道路上总会有懈怠,会有悲观失望的情绪,甚至还会有止步放弃的想法。我们发现最好不要把这些当成是旧病复萌,而可以将其视作暂时的挫折,其中可能含有潜在的机会。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将会帮助你处理这样的磕磕绊绊,让你时刻只关注那些真正重要的方面。每个挫折都给你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将注意力放在你的恢复上,并不断练习应对困难的新技巧。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我们常常在不经意间就很好地应对了这些挑战,并把这些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人类内在的适应能帮助我们在生活中做出改变。此书亦可帮助你在面临困难时,认识自己的适应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和改变的能 力。

计划未来

读到这里,如果你脑海里已经有了疑问,那么我建议你把它们写下来。希望当你通读这本书后,你会有了自己的答案。而这些问题也将会帮助你识别出在克服囤积癖之旅中你可能会面临的潜在的阻碍。这在第二部分,当我们讨论干预手段时,是十分有用的。第一部分囤积癖什么是囤积癖?

有囤积癖问题的人们通常会过度地保存并收集物品,而且在抛弃杂物时表现得异常困难。通常,他们会将自己生活或工作的地方弄得拥挤而凌乱,然后痛苦地发现这些空间很难发挥其本来的功能。例如,卧室不适合让人睡觉,厨房没有空间可以做饭。

当囤积问题严重到开始让人无法在家中生活得舒适安全,它就成为了问题。此外,杂乱拥塞的环境也会带来健康和安全的问题,不单是对囤积者自己,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家人以及邻居。火灾是最大的危险隐患,其次是害虫滋生的侵扰。绊倒和摔倒是常见的损伤,更极端的是,有人被这些杂乱的废物掩埋致死的消息也曾见诸报道。

当囤积者接受检查,例如环境卫生局、房屋管理所及社区服务机构的定期巡查时,通常会感到非常痛苦。这些杂物会被看成危害囤积者的潜在因素,他们甚至可能因此而被起诉。而且,法律可能会裁决强制清除家里的物品,这同时也会加重情感上的痛苦,以及受到歧视与不公待遇的感觉。DSM-5的诊断《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5,DSM-5),由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此书中收录了囤积癖或强迫囤积的诊断分类。DSM-5是心理治疗师必备的标准手册,它对囤积癖的完全承认也就意味着今后会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既然囤积癖已经被归类为单独的一种障碍,便可对之发展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和治疗效果评估。

要满足以下五个条件,才能被确诊为囤积者:

1. 持续性的舍弃“财产”困难,囤积者怀有强烈愿望保留这些财产,而所谓的财产在他人来看就是无用或者价值有限的废品。他们很难做出丢弃物品的决定,或即使这样做了,也会主观上感到十分痛苦。

2. 囤积症状表现在大量收集和积累杂物。这些杂物占据了家里的活动区域或者工作区域,乃至其他人的空间,使得这些空间难以被用作其他正常用 途。

3. 囤积症状还给囤积者带来社会交际、职业发展以及其他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损 失。

4. 症状并非一般生理疾病的结果。

5. 症状也难以用其他心理疾病来更好地解释。谁更易患囤积癖?

任何人都可能患上囤积癖。它对于不同职业、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乃至不同年龄的人都一视同仁。囤积癖不仅仅对个人带来痛苦,还会对家中成员、看护者和朋友产生影响。通常,患者不允许亲友来家中做客。而与患者同住一屋檐下的家人会受到严格的限制,挪动或者处理囤积起来的物品会招致患者的极端反 应。人们为什么会囤积?

造成囤积癖的原因不唯一。有研究表明,创伤经历会导致囤积行为。还有患者以囤积行为作为排解精神痛苦的一种方式。还有些人对这些杂物投注了强烈的情绪或情感能量。

一些人深深相信知识的力量,于是囤积相关的物品,如图书、杂志和报纸。而对另外一些人,囤积是一个习得的行为。或许源于他们生长的家庭环境一致信奉保存杂物、善于收纳,将不浪费东西作为至关重要的家庭信条。这些可能都对他们日后的囤积行为有一定影响。

其他的致病因素还包括根深蒂固的完美主义倾向、高标准、优柔寡断、控制需求、对保留物品重要性的强大信念—— 尤其对那些经历过物质匮乏的人而言,物品的囤积被视为一种补偿。不仅如此,人际关系的缺失也可能会导致以物品作为替代和精神寄托行为。对这些人来说,物品代表着稳定持久,在他们的环境和生活中保持着不变的特性。积攒的物品象征着与往日愉快回忆和美好时光的链接,有助于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囤积癖有多常见?

囤积癖是一种很常见的病症,但是因为很多人对此羞于启齿或寻求帮助,所以具体患病人数难以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囤积的特质,但是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会患病。粗略估计,4%—6%的人有囤积癖。随着媒体的关注,寻求帮助的人数在增加,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认识到他们自身的问题。还有一些人只有在他们需要修整房屋,或者听到各种抱怨(来自邻居、家人朋友,或社区服务机构)时,才会意识到自己患有囤积癖。囤积什么?

任何物品,也就是一切都可以作为囤积的对象。正如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选择囤积的物品也是一样。常见的物品比如服装鞋帽、照片、陶器、家具以至各种动物。囤积的物品对于囤积者来讲有着特殊的意义、价值或者用处。在某些极端的病例中,患者囤积着意想不到的东西,如粪便和尿液—— 但即使这样,这些囤积物也一定与患者自身有着某种关联 性。

物品对于囤积者而言可以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意义。直接的意义在于某些物品是亲自购买或获得,有可能是馈赠的礼物,也可能是继承所得。间接的意义是指它们与其他对囤积者有特定意义的物品有联系,但与个人没有直接的关联。一场音乐会的节目单会被保存,因为它代表着听音乐会的美好回 忆。囤积在哪里?

虽然囤积者可能把东西藏匿在任何地方,但家里是最常见的囤积场所。车库、储藏室或办公室都是可能囤积的地方。通常,朋友们或者家人会因善意提供临时储存场所而被囤积者连累其中,结果是自己的环境也变得杂乱不堪。囤积癖对于个人、他人及环境的影响

囤积癖对于个体的影响表现在不同层面上。首先,环境被弄得杂乱不堪,没有舒适的生活空间。第二,人际关系深受影响。第三,参与正常活动的能力被破坏。最后,别人的指责和侮辱引起的羞耻、焦虑和恐惧等情感常常会导致社会孤立。

囤积者有强烈的控制居住空间安排的意愿,那些与他们在同一环境生活的人们也会经常表现出高度紧张、焦虑。他们在居住空间的活动范围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因为居所的杂乱,他们根本没有自己的空间。这样,家庭成员经常会在环境中对彼此产生相当大的怒气。这种紧张的关系会直接导致人际关系的恶 化。

因为这样的环境,家人通常也不会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生怕朋友们会评价家里的囤积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囤积者的人际关系状况会逐步恶化,以独居和孤单告终。

房屋内杂物的囤积阻止了修缮和维护工作的正常进行,工人很难进入也不愿意进入堆满物品的房间。从长远来看,这会导致各种设备进一步的损坏。许多囤积者住在没有供暖、没有热水的房屋里,因为热水器发生故障,而他们又不能请人上门正常维修。因此,他们只能依赖其他供暖方式,诸如电加热器或者电吹风,但是这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电加热器会点燃囤积物引发火灾,从而危及家人、邻居以及财产。如果囤积物是食品,那么还会有引发害虫滋生的危 险。

囤积者甚至会受到环境卫生法律的制裁。因为法律存在的意图在于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的安全,确保他们生活的社区是安全的,并把潜在危害降低到最小。

如果囤积者被视为有社会危害性,那么他们会受到民事法律的管制。在英国,有不少人因违反“反社会行为令”(anti-social behaviour orders, ASBOs)而受罚,该法令具有强制约束性和惩罚性,当然判罚定性会考虑他们是否有心理疾病的因素。我们从研究中知道了什么?

近期的研究表明,囤积癖本身就是一种心理障碍。令人鼓舞的是,这项研究也表明,对于那些积极参与治疗并乐于改变的人来说,治疗是非常有效的。多年以来,针对囤积癖的治疗在不断发展和完 善。其他健康问题

囤积者除了饱受囤积癖困扰外,很可能也患有其他心理疾病。情绪低落、焦虑紧张是最为常见的情绪,而其他的心理状态还包括强迫性神经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丧亲障碍、适应障碍(因失恋、失业或居所变迁等变化情况引起的难以适应现状)。这些其他的心理问题会影响囤积癖的治疗。比如,如果患者正经历着抑郁的折磨,那么抑郁会影响他们参与囤积癖治疗的能力和意愿。除了心理健康问题,人们也可能会受到与心理疾病有关的生理上的疾病的困 扰。囤积癖的治疗

针对囤积癖治疗的早期研究大多基于认知行为疗法,该疗法曾用来治疗强迫性神经症。事实上大多数寻求帮助的囤积者也表现出了强迫相关症状。这方面的研究数量较少,参与者的情况也没有太大改善。囤积癖一度被认为是强迫症的一种,因此,当时的治疗不够有针对 性。

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研究专注在认知行为疗法模式的基础上,专门针对囤积癖提供特定的治疗手段。研究结果表明这样更加有利于囤积癖的治疗。这些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从个体治疗到团体治疗、网络咨询到面询,以及治疗室之外的家庭作业都有涵盖。研究已经证实,为了让治疗更为有效,就需要将心理诊疗室之中与之外的治疗两者相结合。囤积癖的药物治疗

研究表明,药物治疗对于囤积癖没有效果。然而,对于那些同时还有其他心理疾病,如抑郁症或焦虑症的患者,药物治疗在改善心情、减少焦虑方面或许有些帮助,因此对囤积癖治疗的改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切记,服用药物前务必咨询医生或精神病学家。如果你患有类似疾病并在服药期,请务必遵医嘱。如果有任何疑虑或担心,应该咨询医生,在未与医生事先讨论的前提下,并不提倡停药行为。关键信息

•囤积癖的特点是过度收集物品,储存占有并难以舍弃。

•囤积癖现阶段被认定为一种心理障碍。

•囤积癖在不同层面和意义上影响和困扰着患者本人、他们的家人及朋友。

•囤积癖会导致患者社交活动减少,甚至社会孤立。

•几乎每个人都会有囤积的倾向,患有囤积癖的人群占总人口的4%—6%。

•囤积癖的病因是多方面的。

•囤积者囤积他们认为有用的、有意义的一切。

•囤积者或可能患有其他心理疾病,如抑郁症或强迫症。

•研究已经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对囤积癖的治疗十分有效。

•药物治疗有助于其他共患的心理疾病。

•已立法的环境卫生法为保证他人的财产生命安全、维护建筑物的整洁,会强制清除家中囤积物。

如何得知自己有囤积癖 ?

经常有人会问起,“我怎么知道自己有囤积癖呀?”这是一个完全合理的问题,因为意识到并接受自己有囤积癖一点儿都不容易。近期关于囤积癖这个话题的电视节目很多,甚至有了专门的囤积癖有线电视频道。作用好坏就要分两头说了,一方面给了需要帮助的患者以希望,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过多的展示和暴露可能会让囤积癖蒙上污名,有了负面影 响。

媒体传播信息,提高了对囤积癖问题的关注度,但是同时很多节目中揭示了这种障碍带来的窘境,使患者蒙羞。其实,关键在于囤积癖在以不同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相比于这种问题如何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其病理性标签或者诊断都不应过分被强调。

但是几乎每个人都有囤积的倾向,我们都喜欢保留对自己有意义的物件儿,我们怎么能说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呢?你可以通过问以下问题来帮助确认自己是否患有囤积癖:

你是否在居住环境中行走很困难,比如会撞翻东西?要侧着肩膀走路?要贴着墙边走?

你居住环境中的物品是否太多了,以至于它们不能按照预期被合理使用?比如,床上是否堆满杂物而无处睡觉?厨房是不是没有空间可以烹饪?卧室中是不是需要重新规划才可以合理使用?

你是否避免邀请家人或朋友来家里做客?

你是否经常买些你不怎么用的东西并储存起来?

你是否有很多同样的东西?

你是否很难在家中找到你需要的物品,比如文件、衣服或书籍?

你是否在没有经过长时间的考虑之前,很难丢弃物品?

你是否会在需要抛弃物品时表现得犹豫不决,迟迟难以下定决心?

你是否会在不得不丢弃物品时感觉到痛苦或不安?

你是否在丢弃物品前花费很长时间做决定?

你是否将保留的物品送出时感觉很不舍?

你是否在使用你拥有的物品时很不情愿,比如衣服 ?

你是否喜欢保存已经用旧了的东西,比如过大或者过小的衣服?或者空盒子?

你是否发现自己在抛弃了某些物品后,还会从垃圾箱里把它们捡回来?

你是否总是担心自己会健忘?

如果你答案中的“是”大于或等于5个,那么你要仔细问问自己:“我的空间或者生活有没有被我拥有的东西影响?”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或许有囤积癖。你也可以问问你信任的家人或者朋友,向他们咨询意见或建议是非常有用的。他们有没有认为你有囤积癖?

当然,判断我们的空间中是否塞了过多的杂物(囤积者眼中的财物)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非常熟悉,并习以为常。有时我们会对自己说,我很好,没有任何问题—— 我们或许会这样安慰自己,这些杂物是暂时存放的,等有更多的储存空间或者等我想扔掉一些东西时我会整理的。

什么是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在最简单的意义上,就是对于心理障碍的处理。在我们的经验中,任何能够给你些许安慰的东西对你来说都是一种心理治疗。比如说,与朋友聊关于你紧张的处境就是一种治疗。心理治疗不拘于形式,不限制场 合。

自助治疗(self-help)就是一种非正式的心理治疗。自助治疗就是利用自己的资源,自我修复,以便让自己重新回归正常生活轨道。我们中的每个人都能在某种程度上采用这个方法处理自己的问题。

我们撰写本书的方式就是把你放在旅途中的驾驶座上,让你自己成为自己的救助者和治疗师。针对囤积癖的治疗,你可以自由控制投入的时间和行进的速度。

通常,当我们感觉被问题打倒而不知所措时,就无法处理接踵而来的难题。而这本书给作为读者的你退后一步的空间,给你喘息再战的时间。如果你仔细思量你的一生,你大概会发现,你一直在与各种挑战作斗争,并且还会不停地持续斗争。有时你可能意识不到你已经处理和应对了那么多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这次又将开始一段旅程,将收回空间和重塑生活作为旅行的第一步。心理治疗

不同的心理治疗方式适合对应不同的心理疾病。本书的治疗策略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是一种谈话疗法。它是经研究检验最为成功的心理疗法之一,临床的结果已经证实该疗法对于一系列心理问题的治疗均卓有成 效。

认知行为疗法最基本的形式是通过调整我们对特定情境的信念和思维,来影响我们的情绪感受和应对方式,如下图。

我们可以从图看出,我们看待或者解释某一情境的方式会影响我们的感受以及对该情境的反馈。认知行为疗法关注任何日常行为的三个组成部分:思想、情感和行为。认知行为疗法可以用来对我们自身遇到的一些困难加以干预。本书将主要围绕认知行为疗法强调的三个组成部分展开。本书准备了大量的针对性练习,读书本身不会带来变化,我们需要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来推动整个变化的过程。这就像看一档美食烹饪节目;若想享受如电视里看到那般的美食,你就必须亲自准备,尝试烹饪。第一次尝试所做出的菜肴或许并未符合你的想象,但是逐渐练习会越来越好。心理治疗的作用机理与此极为相似。在认知行为疗法的运用中,反复练习非常重要,你练习得越多,就会发现你做起来越是得心应手。你可以逐步发展出应对自己问题的技巧和方法,你的进步会激发自己更大的积极 性。

与其他的心理疗法一样,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你了解更多有关你自身问题的知识。你会学会识别事件的导火索,了解事情如何发展,如何有效地干预。你或许永远不会知道导致你患上囤积癖的所有原因,但认知行为疗法会提供一种让你从实践意义上克服囤积癖的方式。

要始终记得,不要企图改变过去,而是要注重当下,以及你想要拥有的—— 你杂乱的物品和囤积的毛病得到解决,生活重回正轨的—— 将 来。本书包含哪些方法?

我们可以帮助你设立一个有关你理想中的居住空间和生活是什么样的愿景。接下来的步骤就是激发你的积极性,了解你的问题所在,按部就班地分步练习,帮助你处理囤积癖及其带来的后果。你要始终记得,你对自己的问题享有最终解释权,你只需要对自己负责。没有任何人可以强迫你做你不愿意的事情。当你遇到疑虑或困难时,回到最初设想的愿景,这样会帮助你作出选择来解决问题。

本书中的练习是基于我们在“伦敦囤积癖治疗小组”中遇到的问题而设计的。我们试图发现潜在的种种困难,并以我们团队工作的共同经验为基础提供各种解决方法。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遇到的困难也各有不同,我们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困难和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帮你理解解决问题的准则和原理,这就是自助治疗的精髓。每天抽一点时间,仔细想想自己一天中遭遇的种种状况。你会发现,你其实一直在运用你的技巧和知识,你也能够将这些技巧用来处理其他的问题。

常常练习会帮助你走出困境,因为这些练习会让你能够掌控你所面临的挑战,记住这一点很重要。这些练习也正是针对囤积者的主要问题设计而 成。

生活是个旷日持久的过程,那些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事情,比如我们的自助治疗,可能有时会被放在第二、三位,甚至完全被忽视。要确保收回被占用的空间以及重塑自己的生活处于高优先级,这一点至关重要。

我们所提倡的自助治疗,部分理念就是要保证我们居住的环境是安全而舒适的。有时,当我们没有把我们的空间看做自助治疗的一部分,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还在囤积。在我们克服囤积癖的过程中,你或许需要仔细考量你处理各种事情的优先级,以便更为高效地处理杂 物。

关于认知行为疗法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你正迈步走在成为你自己的治疗师的路上。在第二部分,你可以开始处理你的种种囤积问题了。记得,每次只走一步,这样才可以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在下一章,将具体讨论一些基本原理,这将为你在正式开始练习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关键信息

•心理治疗是针对心理障碍的处理。

•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心理治疗师。

•计划你的心理治疗方案,以适应自己的步伐。

•认知行为疗法是久经科学验证的谈话疗法之一,拥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认知行为疗法聚焦于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认知行为疗法基于自助模型,并有一系列任务和练习来帮助你提高处理问题的技巧。

•充分了解自己的问题是走向康复的第一步。

•收复居住空间、重塑生活之旅需要你在已掌握的技能的基础之上不断进行各种练习。

家庭和朋友

囤积癖的影响会波及患者亲近的人。本章我们将讨论如果你是囤积者的朋友或家人的话,你该怎么 办?

家中的某些地方会变得难以进入(被塞满),也可能会带来健康和安全方面的问题。财务问题包括囤积者或许会购买许多件同样的物品,甚至毫不需要的东西。这样或许会导致未付款的账单以及随之而来的滞纳金,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导致无力应对必要的开支。当你善意的动机看起来毫无用处甚至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时,无助或沮丧的情绪就会让你痛苦不堪。

当亲人们还未意识到家人患上囤积癖时,囤积癖已经让彼此间关系开始紧张。不知不觉地,家人和朋友或许也会被迫满足囤积者的意愿—— 比如,放弃衣橱里或书架上自己的空间来堆放囤积者更多的物品。然而,当有人接近囤积者时,你需要保证你没有陷入一个指责模式的死循环,这种指责会损害你们的关系。在同情和坚定之间打破这样的一个平衡并不是容易的事—— 但这却是必要的事。作为朋友或家人你能做什么?

你或许会尝试很多方式来帮助你的朋友或家人来理解他们的囤积癖引发的问题,但是这些或许不会有任何作用,甚至会使事情变得更为复杂。如果你手头正在做的事情丝毫不起作用,你可以考虑其他选择。选择之一就是把囤积癖相关的资料留给他们,例如宣传册、网页资料、图书或DVD。当你不在的时候,囤积者或许会捡起来,并出于好奇开始阅读。

你还可以收集更多的信息。你可以参加一个支持或者治疗团体—— 不管囤积者是否加入其中。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加充分了解你所处的情况,并知道处理的方法。

考虑到囤积癖症状很可能已经持续好多年了,对于囤积者来说,需要时间确认现在的情形是否在可控制范围,是否需要适当的改变。你的角色就是促进改变,通过提供支持、激发积极性或者不断鼓励来帮助他们开始处理他们的问题。然而,要避免亲自尝试的诱惑,让他们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未经囤积者本人的允许,这种本意良好的举动很可能使问题进一步恶化,甚至引发情感上的痛苦。清理的责任取决于囤积者本人的意 愿。紧急行动

对于某些特殊的情况,你或许需要采取更为直接的措施。如果清理空间的任务非常迫切(比如有健康安全或法律条款的约束),你应该和朋友及家人一起协商,提供更为积极的帮助。采取行动前有效的沟通可以增进信任,建立角色意识。我如何支持家庭成员或朋友?

当囤积者开始清理的时候,陪伴在他们身边并给予他们正能量大有裨益。良好的开端可以鼓舞正处理囤积物的囤积者保持目标清晰,目的明确;你应该鼓励他们以拍照的方式记录整理全过程,并在清理完成后确保囤积物被抛弃。每次清理一小片空间,这样可以保证以他们轻松自在的速度完成任务。你还可以扮演一个奖励者的角色,在清理结束后陪他们一同享受腾出的空间所带来的喜悦,或者外出欢聚。作为助人者,建立信任和信心非常重要。有时,与囤积者一起对抗囤积癖的人—— 可能是职业护理员或者是志愿者—— 也会对他们很有帮 助。我如何增进对于囤积癖的理解?

洞悉自身问题的本质会有助于你更好地支持你的朋友或家人。试着想想,有人扔掉了你最珍爱的物品,你再也找不回来。在脑海中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尝试设身处地地为囤积者考虑。你可以体会到他们每天经历的情绪的紧张和强 度。囤积癖连续统

在上图中,你有没有发觉自己更倾向于其中一端?你或许没有把家中的生活空间全部塞满,但是,比如说,你有没有囤积文档或邮件的习惯?大多数人可能处于两个极端之间。照顾好自己

为了更好地照顾别人,我们首先要照顾好自己。支持和帮助囤积者有时是痛苦的,而有时又是有报偿性乐趣的。这会取决于你与他的关系是否深厚,以及你们接触的频率。因此,要通过健康的饮食、规律的运动以及充足的睡眠来保证自己强健的体魄。同时,确保有时间做日常的必需事务也是很重要的。你务必要参加一些令人身心愉悦、有趣味的活动,能够与他人分享你自己面临的困难。为了成为囤积者得力的助手,你也需要获得支持。在这些方面善待自己会有助于你更加积极有效地应对消极情绪。我们都会经历正性和负性两种思维。这两种思维会影响我们感知情形并作出反馈的方式。当你的负性思维占据主导时,对此有所觉察会很有帮助。务必记住,你可以竭尽全力做到最好,但最应该对囤积癖治疗负责的是囤积者本 人。

有时,囤积者本人并没有意识到囤积问题会影响到你。那就很有必要让他们知道,他们的问题正在影响你,他们又能为此做点什么。对话要以“我”开头才有用,比如,“我担心会不会有人被这堆东西绊倒”或者“我想邀请朋友来家里,可是没有地方放椅子”。你的语言不足以改变现状,却可以逐渐提高囤积者对你面临问题的重视程度。这样也会让你感觉到自己在尽力让你的朋友或家人慢慢了解他们的囤积问题所带来的影 响。

总而言之:提供相关资料,陪伴并支持囤积者,帮助他们向你靠近并参加一个治疗团体,尽可能地理解他们的困难,对于积极的行为给予奖励,照顾好自己。斗志昂扬的同时保持一点小幽默会让你事半功倍!

贯穿全书,你会发现本书不时会有为与囤积者亲近的人提供的各种小资料—— 阅读时请留心寻觅,将它们挑拣出来。

第二部分

1 基础知识

我们马上就要进入克服囤积癖的训练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花些时间仔细阅读一些基本准则,这样会为你愉快的训练之旅打下坚实的基础。当你即将跟随本书的步速前行,你会在本章内容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目标,发展自己处理问题的技巧。本章的内容紧紧围绕着一些贯穿全书的中心思想。时间

时间非常宝贵。我们的需求经常会和我们的或者别人的需要相冲突,所以,记住给自己留出时间,照顾好自己。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并非自私。我们常常把别人放在第一位,而不考虑自己的个人需求和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事。

记住,不必给自己留出大把的时间。你可以每天半小时,坚持不间断。随着你的前进,你会发现你会慢慢愿意花更多的时间练习。为自己争取时间会帮助你更好地规划每天的安排。帮助争取时间的小窍门

•写下一周之内你每天要做的事情。

•为所有日常活动绘制一张时间表,其中包括工作、睡觉以及购物等。

•确保留出一段时间,可以让你定期地、常态化地处理你的囤积问题。

•像遵守工作流程和计划一样坚守并执行活动表中的安排。这份坚守会保证你持之以恒地完成任务。

•为每天执行活动表的情况做记录。这有助于你巩固你的工作,为严密地执行时间安排提供积极的提示。

•始终如一地坚持你的方法,按部就班地执行你的计划会对囤积癖的治疗大有裨益。阻碍

遇到障碍在所难免。找出现实生活中阻碍我们做正经事的陷阱:

•“我太累了。”

•“我没时间。”

•“事情太多了。”

当我们遇到障碍时,先问问自己,这对帮助我解决问题有帮助吗?把一个大麻烦分解成若干小问题,会更加容易掌 控。“我取得的成果无人可以汇报。”

告诉你的朋友,你打算完成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无需讨论细节,你只需要在完成任务后告知朋友你已完成即可。对那个激发你合理计划时间的人负责,以便帮助你执行并完成你的计划。当我们谈到这些准则的每个部分时,我们会大致浏览到可能出现的障碍。拍摄你的环境

在你开始着手解决囤积问题之前,把周围拍摄下来。这会帮你记录下你开始工作前周围环境的情况。这些照片可以作为记录你的进步的重要方式,并作为你自我治疗计划的一部分。拍照小窍门

•选取囤积物最占空间的角度来拍照。

•为监督进度,记得每周都要给你正在清理的区域拍照。

•每次拍照时要选择相同的角度,既可以证明你的坚持,又可以防止难以比较差异的情 况。阻碍“我担心相片冲洗时被别人看到。”

大多数照相机和智能手机可以拍摄数字影像,这些影像可以以文件的形式储存起来,除非你愿意,没有人可以强行查看。“别人会看到吧。”

这些照片都是你的,如果你把它们放在你的数码相机或者智能手机中,你可以自己控制谁可以接近。“我没有电脑或者我不会用电脑。”

照片可以储存在你的相机或者手机里。如果你有可以信赖的朋友,你可以请他帮你把照片转移到电脑中。“我不想看这些照片。”

一开始你可能不想看这些照片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拍照还是要拍的—— 你可以不看。迟早,你会发现你可能会想看看你居住环境曾经的样子,将昨天和今天进行对比。锁定一个开始区域

我们清扫整理时会不停变换清理的目标,而不是先彻底清理一个区域,这就是我们的天性。但是如果你真心打算处理这些杂乱物,你就需要认定一个区域,坚持不懈,直到将它彻底清理干 净。锁定开始区域的小窍门

划定一个合适的区域对于开始清理的第一步是至关重要的—— 卧室就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对你来说,能够在一张干净整洁的床上睡觉非常重要。为了能够心情愉悦地烹饪,厨房也非常重要。那么选定一个你开始工作的区域吧。在转向其他区域之前,要坚持在这个区域工作。既然选定了区域就要抵制在其他区域开始的诱惑。要持续聚焦于这片小地方。通过不断地把精力投入到这个区域,你就会注意到其中的变化,随着空间的增大,这也会刺激你不断改善你的囤积问 题。

阻碍“我逐渐发现,我是选定了一个地方开始清理,但我又不断地做其他事或者去整理别的地方。”

这种问题有很多原因,比如选定的区域看起来相当难清理,清理工作无法继续,或让感觉不知所措、无法面对,而从其他区域开始又显得更容易或者更有趣些。处理这种状况,你就需要把你的清理时间缩短而且保持专注。在计划开始前先做一些令人愉悦的、有趣的事情。退一步,你就可以看到你已经取得的成就。“我现在做得还不够,我的房间永远不会被清理干净。”

锁定一个区域开始系统化地清理,认可这种方式后,逐渐向外扩展至整个住所。把这当作就像你在做拼图游戏,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地把整个拼图完成。记录你做了多少事

把你扔掉的东西做个记录是非常有益的。所丢弃的物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物品的数量。比如,你装满了多少个垃圾袋?你已经清理出多大的空间?

有所起伏是很平常的事,在不顺的日子,你会很容易感到意志消沉,当你情绪低落时,你往往会忘记你目前所取得的成就。而你做的记录会提醒你,你已经做了多少事以及你已经走了多远。做记录的小窍门

坚持每天做记录。不要把记录拖到第二天—— 你会忘记自己已经做了多少并质疑自己。阻碍“我不想写下来。”

无需写下来,只要给你准备扔掉的垃圾袋拍照即可。做记录不必是个复杂的任务。另外一种简单方式就是在活动表或者日历上为已经扔掉的垃圾袋编号并记录 。

加入点创造力。你可以使用彩色的圆点,每个颜色代表物品的特定数目。比如:黑色的圆点可以代表一袋、红色的圆点可以代表五袋你已经扔掉的垃圾。与情绪同在

开展一些你不经常参与的活动可能让你感觉不适和紧张。学会了解这种不安的感觉,不必太在意,情绪本身会很容易过去。我们对不适情绪反应越大,这种情绪的反弹就会越强烈。尝试摆脱这种情绪,你只会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它。放任情绪—— 甚至包括不爽的情绪—— 情绪会很快过去,你能够感觉到你处理不愉快情绪的能 力。与情绪同在的小窍门

认识并接受你的情绪。当你做一些不经常做的事情时,你会感觉不安和焦虑是很正常的事情,学会接受这种感受。无论你在做什么,学会观照当下、积极投入。停止思考,也不要质疑感受,就让它们在那儿,全心关注周遭正在发生的事。当你分类和清理物品时,放着音乐或开着电视作为背景音,要么就找个朋友陪 伴。阻碍“太不爽了。我受不了了!”

接受你的情绪。不要与之抗衡,随它去。你越是想摆脱,它就会变得更难缠。回忆并仔细体会那些你有这种情绪的时刻,战胜它。“它总是挥之不去。”

你越是抵制这种情绪,它与你纠缠的时间就越长。你越是和这种情绪对话,它就会发出越大的声音,而你也会变得更不自在。想想每次这种情绪强烈时,你感觉自己无能为力,随着时间过去,你也渐渐承受了这种情绪的炙热。寻求支持

从家人和朋友处得到支持往往是很有好处的。有时即使只是意识到你有聊得来的家人和朋友就已足够。而当你清理杂物时他们的陪伴就更有意义。家人和朋友能从方方面面提供支持,从情感上陪伴到实际的动手帮忙,都会对你大有禆益。寻求支持及帮助的小窍门

告诉你的家人和朋友,让他们知道你需要他们。让他们知道你需要哪种支持,希望他们如何帮助你。叙述明确,并要设立一些基本原则,那样对你来说会更容易些。你可以这样说,“我只想要你陪着我,而清理的活儿放着我来做”,或者“我需要你帮我把这几袋东西扔到垃圾场或捐献给慈善商店”,诸如此类。阻碍“他们会评判我。”

人们通常害怕别人会以家里是否杂乱、邋遢来评判自己。我们的经验是,当人们解释这种疾病时,他们的朋友和家人通常都会保持支持态度。“我感到羞愧。”

羞愧是另一种常见的情感。要时刻记住,你没有做任何错事,而只是试图清理自己的房间,整理自己的生活。我们理解,有时别人也会有难题、有困扰。你承认你有问题而且你正在处理这个问题,这就是非常难能可贵、勇气可嘉了,人们很可能会尊重你,因为你的诚实以及你正在和困难斗争的精神。“他们会不告诉我就把我的东西扔掉。”

向你的朋友和家人解释,什么是需要他们做的。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你的要求一定会尊重。付诸实践

本书会在你和囤积癖斗争时,为你开启崭新治疗方法的大门。有些训练会让你尝试不同的做事风格,这个过程可能会让你感到陌生和害怕。有时候我们会忘记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处理各种问题,有时也会采取不同的做法。反思你的行为,留意那些你选择用与平时不同的方式来处理事情时的情况,以及你已经做到的成 就。付诸实践的小窍门

勇于承担风险。承担风险有益无害,还会帮助你在感觉必要时做出改变。我们可以从经验中受益匪浅。阻碍“我觉得我做不到;我以前没干过这事儿。”

不要让你的情绪支配你什么可以做或者什么不可以做。相反,用心感受“敢于尝试”的经历,因为尝试是你可以做出明智选择的唯一途径。对于现在在做的一些事情时常问问自己。这些我以前都经历过吗?回头看看你尝试新鲜事物的经历能够帮助你学会和处理问题。“这真是太吓人了。”

扪心自问,究竟是什么吓人?怎么吓人?是尝试新鲜事物或者不同事物的想法太吓人吗?问问自己,最糟糕的结果是什么?勇于创新

有时,事情并不按照我们计划地那样发展。万一这样的话,那就要富于创造性并找到替代方案。遇事处理要灵活。本书的任何内容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训练都只是一种指导。如果你发现自己无法按照我们建议的方式实施这项训练,那就临时以相近方式代替。勇于创新的小窍门

完成每项任务都有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完成的途径和方式无所谓对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倾向和偏爱,我们都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任务。胆子要大,勇于创新,尝试以不同的或不熟悉的方式完成练 习。阻碍“在我扔掉杂物之前通常把它们装进黑色的袋子。可是现在我的黑袋子用完了。”

那就用购物袋来取代吧,这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袋子不过是不同的容器而已。袋子的颜色或者款式都无所谓。“我只能清理我的衣服。”

不要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类特定事物上。扩大你的清理范围—— 清理衣服的同时也可以将清理范围扩展至相关的品种。比如,除了衣服,你还可以尝试清理毛巾或者床单等。为每一寸你失而复得的空间庆祝

确认每块你失而复得的空间以及你参加的每项清理活动,并小小地庆祝一下。这似乎并不容易,但可以从让家里的光线可以让人慢慢看清楚不同的颜色开始——物品的杂乱堆放曾经阻碍采光,地板、墙面以及家具都显得昏暗而沉 闷。庆祝的小窍门

当你完成某个区域的清理工作,站在这里端详、感受,为你的劳动成果庆祝。起初,你会觉得空荡荡的地方让你不舒服,但是要承认你获得了更多的空间。邀请家人和朋友来参观,向他们展示你的成果。以鲜明的颜色标注这个区域。再看看你之前拍摄的照片,仔细和现在对比。如果可以的话,打印出来看看差别。阻碍“我做得还不够好。速度太慢了。”

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家里不是一天内变得杂乱无章的,那么回归到你想要的样子也是需要花时间的。开始的进步会有些慢。当你获得更多的信心,你会能够着手整理更大的空间并征服它。一寸空间比没有好很多。把奏效的内容记下来

当你读完本书时,记得把你感觉有用的、奏效的练习记下来。或许等你面临更困难的整理工作时,你会愿意再重温下这些笔记中的方法。这些笔记会帮助你维持你曾体验过的良好效果,并促进第四部分阐述的复发预防计划的实施。做笔记的小窍门

一旦完成一种练习就马上记下来。记述对你有帮助的部分,尤其关注对你具有最大价值的关键干预措施。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反复练习,目的是更好地把这种方法应用于处理囤积癖引发的其他问题上。阻碍“我记不住。”

不要完全依赖你的记忆力。你能准确地记住昨天一天你干了些什么吗?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要绞尽脑汁想半天。你会发现,试图记住每件事情没那么容易。准备个笔记本做记录,这种方法会让你在训练中回想起关键信息。“我没时间。”

挤出时间。其实记下来也就花你几分钟时间。要知道这是为你好,不是为别人做的。“我买了这本书,所以我可以一直看。”

的确,你是买了这本书,但是你或许不会随时去翻看它。盘点下你所有的书,问问自己,你多久才翻一次呢?

这些都是你治疗之旅的同行伙伴,都是你需要考虑的因素。这些基本点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会帮助你有条理地、系统地处理你的囤积癖。阅读本章的基本规则会帮助你清掉未来道路上的部分障碍,向更大的空间、更美好的生活迈进一大步。

2 愿景

许多自助手册都设立了目标,你可能会感觉为达到目标而压力十足。以我们的经验来看,“目标”这个词,本身就没什么意义。我们决定选用“愿景”这个词来代替 它。

愿景始于一种感觉,可以通过想象延伸。创造一个心理意象是种强有力的推动力,可以激发人的思想和情感,并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反应。拥有这样的指导性愿景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改变。譬如,想想你外出购买服装的经历。有多少在去购买前你的脑海中就会想象你想买的服装的风格、颜色或款式?我们正追寻的愿景帮我们决定我们想要的东西。

通常,当居住的环境已经凌乱不堪好长一段时间,你会失去了对房屋应有的感觉,忘记了房间过去的样子。当房间堆满杂物,除了行动不便之外,人们还会感到房间里拥挤沉闷,颜色单调。

所以,让我们从打造自己的愿景开始。设定一个愿景就是良好的开端;一个关于你想让周围环境变成什么样的想法。如果你在构思愿景时有困难,可以想想这个房间曾经的样子。看看照片,看看杂志里的图片,甚至可以动手画出你设想的样子。写出你的愿景,并尽可能地描述其中的细节。譬如:我的愿景是拥有一个可以随意走动、空旷的房子,即使闭上眼睛,也不会撞到东西或被物品绊倒。我要墙壁和地板的颜色直接呈现在我眼前。

我的愿景是:

下一步呢?

仔细想想你的愿景,并充分考虑你的空间。选择家中的一间房间,至少此时是对你有意义的一间房间。先问问自己,我想让这个房间变成什么样?用细节描述出来,包括颜色选择、家具样式和居住空间样 式。我的愿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然你脑海中已经有了构思和愿景,那就问问自己,你在愿景中的环境里生活感觉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问自己,身体的哪个部分会感受到这种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你的手放在这个身体部位,充分享受这种感觉,问问自己,这种感觉对自己来说到底意味着什 么?

既然我们已对你的家居空间有了美好的想象,那让我们一起为新生活的愿景努力吧。想象一下,你不会再拥有一个脏乱差的环境,多美妙。我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我能做些什么不同的事情?谁会住在这里?家人朋友必读

以积极的态度向前看是非常重要的法则。如果囤积者可以愉快地把某个房间或者区域的愿景分享出来,那么这种分享会强化并再次唤起他们脑海中那些美好的景象和感觉,对他们大有裨益。从某种角度上讲,相比较把压力全部集中到与家人和好友反复谈目标上,这种分享很可能更加有利。我们表达未来愿景的方式可以指引我们向前努力的方向,也可作为对积极行动的一种嘉奖。与囤积者探讨如何利用空间,让房间的布置接近自己的想象,以及你可以怎样参与他们的计划。换个不同的环境开展讨论,比如公园或咖啡厅,或许能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支持性的话语更易于营造良好的关系,取得更好的效 果。小贴士

•尝试在家以外的环境中构思自己的愿景,如咖啡厅、图书馆、亲人家里或者朋友家里。有时远离家里凌乱的杂物能够有所帮助。

•你觉得构思愿景困难吗?尝试使用照片、杂志中的图片以及其他能够找到的素材帮助你。

•花时间和家人好友待在一起,讨论他们的生活。他们是依照哪些步骤完成他们的目标的?以他们的经验为模板,看看是否有可参考的部分。

•不要过于野心勃勃。从一个小小的、易于实现的愿景开始,这样你可以继续前行。愿景要够灵活,允许有变化。

•富于创造性。不要以为处理问题的方法只有一种,条条大路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