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丁格尔(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1 19:44:01

点击下载

作者:王翠玉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试读:

写在前面的话

童年时代的夏夜,我和小伙伴们时常躺在家乡的草坪上,仰望着美丽的星空,偶尔还能看见流星划过,那时的欢呼与过后的惊诧至今仍历历在目。冬天的早晨,我们则常常流连于冰雪覆盖的小路,经常因堆雪人和打屋檐的冰棱锥而忘记了上学。当然,春天和秋天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大自然赐予最慷慨、最丰厚的时候。无论是春花的烂漫还是秋果的诱人,至今都是我心中最温暖的回忆。

随着年岁的增长,许许多多扑朔迷离的自然现象,构成了一个又一个神秘莫测的奥秘。自然界的事物不再只是心头美丽的驻足,而是慢慢地变成了诸多诱使我去探索的动力。幸好,学校的数、理、化、生物等课程给了我一些答案。但是,课本的知识毕竟十分有限,而阅读课外书籍给了我巨大的帮助。

在成长过程中,随着知识的增加,我的好奇心也越来越强,迫切地想要了解那些发明创造的过程和那些奇思妙想的主人。是谁捡到了那只证明了万有引力的苹果?是谁让漆黑的夜晚亮如白昼?是谁开启了工业时代的大门?又是谁让人类迎来了飞天的奇迹?是他们,站在科技前沿的科学家们,带着诸多疑问,不断地对我们生存的空间进行研究,渴求破译这充满超自然现象的世界。是他们一步步带领着我们进入科技时代。

茫茫宇宙中是否还存在其他智慧生物?如何科学地解释人体与自然的离奇现象?他们用不断探索的精神引领我们认知世界,辨别真伪。我们为他们的创造精神而感动,为他们的科研成果而骄傲,更为他们对人类的贡献表示由衷的感谢!

被逼“退学”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带给人类动力的发明家瓦特,太空探索的先驱者布劳恩,实验科学研究的先驱伽利略,为人类插上翅膀的莱特兄弟,放射性元素之母居里夫人……我们将这些科学家的故事汇集起来,编撰成册,希望能让读者朋友们全面了解他们的一生和那些与他们无法分离的伟大事迹,使大家从中有所收获。

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些科学家,了解他们发明创造背后的故事,让他们的成长历程启示我们;让他们的挫折坎坷激励我们;让他们的灵感火花指引我们,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向更高的目标,实现更伟大的理想!《世界名人非常之路》大型系列丛书之“科学家成长之路”篇,就是这样一套专门拓展中学生科学视野,提高科学素养的图书。让我们沉醉于神奇、瑰丽的大千世界之中,感受科技的强大,伟人的魅力,从而启迪智慧,丰富想象,激发创造,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决心,以及热爱人类、保护环境的爱心。

丛书紧密结合当前中学教材中涉及的历史名人,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材料、医学、能源、环境、航空航天等多方面的科学知识。在这里,科学家的成功不再神秘,愿科学家的成长之路能够成为你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年轻的朋友们,让知识为你们的梦想插上科学的翅膀吧!

人物简介

生卒与经历

弗罗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1820~1910),她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护士,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开创了现代护理事业,是现代医学护理教育的奠基人。

南丁格尔自幼就怀有崇高的理想,她认为生活的真谛在于为人类做出有益的事情。做一个好护士,是她生平唯一的愿望。为了这个夙愿,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护理事业。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抵达前线。她在前线医院健全管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竭尽全力排除各种困难,仅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就使伤病员的死亡率由原来的42%降至2.2%,她的功绩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由于每个夜晚她都手执风灯巡视病房,因此被战地士兵称为“提灯女神”。

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这就是南丁格尔护士学校。随后,她又创办了助产士及经济贫困的医院护士培训班,大量培训现代护士,为护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07年,南丁格尔获得英王颁发的功绩勋章,随后她又发起组织了国际红十字会。1908年,南丁格尔被授予伦敦城自由奖,以表彰她为护理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和取得的突出成就。

1910年8月13日,南丁格尔在睡眠中溘然长逝,享年90岁。她把一生都献给了护理教育、护理改革和护理管理事业。她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她逝世后,英国政府为了表示对她的崇敬与敬仰,把5月12日她的生日这一天定为“国际护士节”。成就与贡献

南丁格尔不仅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而且还着力于助产士及济贫院护士的培训工作。她在医院管理、部队卫生保健、护士教育培训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她当之无愧地成为护理教育事业的先驱。

南丁格尔还非常重视护理工作的训练,认为训练的重要意义在于使整个社会都知道护理工作是一种“技术”,并把它提高到“专门职业”的地位,因此,她被称为“现代护理工作的创始人”。正是她的不懈努力使得护理人员的品德更加优越,社会地位也随之提高。

南丁格尔还提出了公共卫生护理思想,认为要通过社区组织从事预防医学服务。她一生共培训护士1000多人,主要著作有《医院笔记》、《护理笔记》等,这些书籍成为医院管理、护士教育的基础教材,推动了西欧各国乃至世界各地护理工作和护士教育的迅速发展。由于她的努力,护理学成为了一门科学。而国际护理业的发展,则始于南丁格尔时代。地位与影响

南丁格尔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自己的梦想,开创了护理业的繁盛时代,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她以崇高的奉献精神把一生都献给了护理事业,为护理事业奋斗终生。英国人把她看做是英国的骄傲。

1867年,在伦敦滑铁卢广场,建立了克里米亚纪念碑,并为南丁格尔铸造了提灯铜像,和希德厄·海伯特的铜像并列在一起,并把她的大半身像印在英国10英镑面值纸币的背面。

美国大诗人朗费罗为她作诗《提灯女郎》,赞美她的精神是高贵的,称她是妇女界的英雄。

如今,全世界都以5月12日为国际护士节纪念她。南丁格尔被列为世界伟人之一,受到人们的尊敬。她的那盏灯,永远照耀着护理界。

成长的少女

我不能忍受为了无意义的事情而浪费时间,我只喜欢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南丁格尔

小天使的诞生

1820年5月12日,威廉·爱德华·南丁格尔和樊妮·史密斯这对年轻夫妇在意大利旅行的途中生下了他们的女儿。

为了纪念这一刻,母亲樊妮决定给这个孩子取名为弗罗伦斯·南丁格尔。但是,樊妮没有想到,50年后世界各地会有成千上万的少女取名为弗罗伦斯,以表示对这个女子的敬仰。这个在1820年还很罕见的名字,随着岁月的流逝却几乎家喻户晓。

在英文中,弗罗伦斯的意思是“花城”,而他们的姓氏南丁格尔则是“夜莺”的意思。夜莺是一种会唱歌的鸟,它在非洲过冬,到了春天,便飞到中欧各国来,每到夜晚,就轻轻地啼唱,伴着人们入梦。这样,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就是花与鸟的意思,寓示着美好和吉祥。

弗罗伦斯·南丁格尔的父母威廉和樊妮两人,在长相和智慧上,可谓郎才女貌。确切地说,他们都很聪明,也很漂亮。

不过,就年龄而言,他们两人之间,却似乎并不是十分般配。因为樊妮比威廉整整大了6岁。1820年,樊妮已经32岁,是个地道的贵妇人,她气质高雅,容貌非凡,个性爽朗。

酷爱社交活动的樊妮,常常沉浸于各种宴会与歌舞中。在待人接物、家庭布置、筹备宴会等诸多方面,她有着超乎常人的见解和修养。她简直就是个行家里手,足以让那些虽有野心,却呆头呆脑的女人望尘莫及。

樊妮的所有这些,与她高贵的出身和良好的家庭教养密不可分。她的祖父塞缪·史密斯,在当时是个有名的英国富商,而且还是个称职的慈善家。他为人正派,乐善好施。她的父亲威廉·史密斯,也继承了上一辈的品质和性格,并且酷爱名画,视其如生命,甚至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为此,他总是不惜重金,四方索画。他一生中的不少时间,都花在这件事情上。

除此以外,威廉·史密斯经常挤出大量时间,为那些家庭贫困、力量弱小的人打抱不平。他在英国下院任议员46年,工作踏实勤奋,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很快就成为革新派中的首领,这使得他获得了更大的权力和机会为那些穷苦的人们伸张正义。

同时,威廉·史密斯在犹太人中间也很有威信。他反对民族歧视,并为犹太人获得分内的权利进行过多年的努力。当年,樊妮同威廉一直有着良好的交往。不过,当他们二人的感情发展越来越快,准备订婚的时候,史密斯家族却反应冷淡。他们并不看好威廉的前途。

史密斯家族自称很早就“看穿”了威廉,并提醒樊妮不要过于鲁莽,但樊妮并不听劝。

樊妮记得她和威廉初识的时候,威廉正读中学,是个十分不起眼的男孩,总爱靠在炉边或门边站着,从不喜欢安静地坐着。

威廉在21岁时,继承了一笔年收入七八千英镑的财产。不过,威廉并没有坐享其成,而是发愤读书,并最终获得了去剑桥大学学习的机会。他在剑桥大学念书时,虽然不太用功,但他的聪明机智,使他在同学之间颇具名声。他的外貌也变得英俊迷人,尤其是他稳重而冷静的态度,更是魅力十足,一副风度翩翩的艺术家派头。谁也想不到,成长竟带给他如此大的改变。

但这时,樊妮的家人仍然不能接受威廉,在史密斯家族的人看来,威廉不是个勤奋果断的人,做事也不够积极踏实,所以认为他不适合做樊妮的终身伴侣。

然而樊妮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与威廉结婚,且到了国外,并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女儿芭茲娜普。

樊妮很自信地认为她可以改变威廉,使他成为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并在上流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为此,他们购置了一套豪华的大房子,并热衷于对艺术的追求,还经常设宴款待名流贵族。

1821年,南丁格尔1岁的时候,他们全家回到了英国,暂时住在位于里哈思特的故居。

里哈思特风景优美,恬静舒适,这对于小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不错的环境。但是这里的冬天却出奇的冷,只住了一个冬天,孩子们就都染上了支气管炎,加上里哈思特的空间狭小、寝室太少,樊妮就更为不满了,于是他们决定搬家。

1825年,威廉在英格兰南部的罕布夏附近买下了位于恩普利的一栋房子。这栋房子是乔治王朝末期的建筑物,距伦敦不远,也很靠近樊妮两个姐妹所在的地方。和远离人烟的里哈思特比起来,恩普利是个被温暖包围的地方。于是,从此以后,南丁格尔一家人就在这里安居了,日子过得舒舒服服。

樊妮的生活幸福而平顺,但她心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小女儿南丁格尔,因为南丁格尔太内向了。他们已经将芭茲娜普简称为芭茲,也很习惯地把弗罗伦斯简称为弗罗。弗罗虽然没有母亲那样美艳,但也是一个容貌出众的小美人。她有一头柔亮浓密的褐发,大大的灰眼睛,一张清秀柔和的脸庞,更拥有其他孩子少有的恬静。

南丁格尔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性,她从不依靠别人。当父亲威廉带着姐妹俩散步的时候,姐姐芭茲总是紧紧地抓住父亲的衣角不放,而南丁格尔则摆动着双手跟在后面不甘落后,她的样子就像笨重的企鹅,经常惹得全家哈哈大笑。

南丁格尔家中有供孩子们嬉戏的大院子,也有许多猫狗之类的小宠物,但这些都无法满足南丁格尔幼小心灵的需求。

幼时的南丁格尔,不易与人相处,固执而跋扈,脾气暴躁。在父母的宠爱下,她内心总有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和别人不同,更不喜欢和陌生的小孩子做朋友。

一开始,她很清楚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并且感到害怕。但日子久了,她这些害怕的感觉,却逐渐演变成不满和反抗的心理,对于自己周遭的人和事抱以厌恶轻视的态度。

但是,和许多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一样,南丁格尔喜欢编织梦想。有时她可以静静地坐上好半天,一头栽进自己的幻想世界,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女主角,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时而高兴,时而忧伤。

富有爱心的少女

南丁格尔幼年的时候,非常喜欢小动物,小动物们受伤后,都会受到她的精心照顾和呵护。

有一次,牧师先生带着小南丁格尔外出玩耍,他们骑着马在绿油油的草原上驰骋着。“咦?”南丁格尔突然拉住马缰,向四方张望。牧师也立刻让马放慢了脚步,回过头来问:“怎么啦?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回答说:“今天怎么没看见卡布呢?”她的眼光仍向四周搜索着,接着又说:“每次我到这儿骑马,卡布都会追过来啊!”

卡布是一只狗,是牧羊人洛吉的好帮手。“是啊!自从我们到这儿骑马以来,我还是头一次看见洛吉独自放羊呢!”牧师指一指站在不远处放羊的洛吉,对南丁格尔说,“我们去问问洛吉吧!”

于是,两人一起奔向牧羊人洛吉那儿,洛吉发现了他们,亲切地招呼:“牧师、小姐,你们好啊!”

牧师勒住马缰说:“洛吉,辛苦了!怎么没看到卡布啊?发生了什么事吗?”

洛吉神情黯淡,心里很难过地说:“谢谢你们的关心,附近的顽童扔石头,打伤了卡布的腿骨,现在它还趴在小屋里。看它痛苦的样子,我真是不忍心啊!”洛吉叹了一口气,接着说,“小姐、牧师,我真想索性把它弄死算了。”“弄死它?不,不,那太残忍了。”南丁格尔惊叫着,并且哀求说,“你千万不能那么做啊!”“是啊!洛吉,你应该再仔细检查一下卡布的伤势,看看它的腿是不是真的断了?”牧师以前学过医术,所以他这样建议。“我想是断了,它被石子打中后,脚就不能着地了,如果我弄死它,或许还好受些。”好心肠的洛吉含着眼泪说。“我们去看看卡布吧!”南丁格尔和牧师离开了洛吉,朝小屋的方向走去。“卡布!卡布!”南丁格尔一边爱怜地叫着狗的名字,一边轻步地走进小屋子里。“呜……呜……”卡布看见他们,高兴地摇着尾巴,拖着瘸了的腿,跳到南丁格尔的身边。南丁格尔欢喜地蹲下身子去抚摸卡布的头。

牧师马上察看卡布的伤势,它的腿果然肿得很厉害,稍微一碰,它就痛得跳起来。“真的断了吗?”南丁格尔关切地问。“不要紧,只是外伤,骨头一根也没折断,只要细心地治疗,几天后就可以走路了。”牧师肯定地答道。

南丁格尔听了,兴奋地抱住卡布说:“太好了!卡布,你可以活下去了!”接着她又问牧师:“应该怎么治疗呢?”“用热敷替它消肿就可以了。”牧师胸有成竹地说。“什么是热敷?要怎么做?”南丁格尔诧异地问。

牧师望着南丁格尔,微笑地说:“这很容易。敷治法有热敷和冷敷两种,我想卡布应该用热敷比较适合。你先拿块布放在热水中浸泡一下,然后拧干,敷在卡布受伤的地方,重复几次,它的伤肿就会退了。”

牧师话刚说完,南丁格尔就马上捡来了枯枝草叶,生火烧水,再找来一些碎布,照着牧师的话做了。

之后几天,南丁格尔都来看护卡布。一星期后,卡布已经痊愈,可以帮助洛吉看护羊群了。“这都是小姐救了它的命,我本来以为没希望了呢!”牧羊人洛吉高兴地抚摸着卡布的头,向富有爱心的南丁格尔道谢。卡布也像懂得感恩似的,“汪汪”地叫个不停。

南丁格尔不仅对小狗有爱心,她的爱心还表现在与许多其他动物建立的深厚友谊上。

南丁格尔5岁的时候,住在里哈思特。这所新房子的环境很不错,它坐落在草原上,房子的四周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儿,房子的前面还有一大片牧场和苍郁的森林。

南丁格尔很喜欢住在这儿,因为她在这里结交了许多好朋友。

首先是森林里的松鼠。南丁格尔每次到森林里玩耍时,总不忘在口袋里放些松鼠最喜欢吃的核桃。她一路走,一路丢核桃给小松鼠们吃。胆小的松鼠起先还很害怕,但没多久就发现南丁格尔并没有敌意,便和南丁格尔混熟了。到了后来,只要南丁格尔一来到森林,松鼠就会跳下来等她丢核桃吃,有时候,甚至跳到她的肩上去撒娇。

在草丛中做窝的麻雀,也是南丁格尔的好朋友。

有一次,南丁格尔去探望麻雀,结果却哭着一路跑回了家。“怎么啦?弗罗!”姐姐芭茲关心地问。“不知道谁那么坏心肠,把麻雀的窝弄坏了。麻雀妈妈刚生了蛋,马上就要孵蛋了,这可怎么办?”南丁格尔边哭边说。

芭茲为南丁格尔擦去眼泪,安慰她说:“原来如此啊,我还以为什么事呢!弗罗别哭了,别人知道了会取笑你的,何况麻雀还会重新做窝的,别伤心了!”“真的吗?但是,这到底是谁的恶作剧呢?”南丁格尔气呼呼地问。“大概是野狗吧!”芭茲回答。

南丁格尔大吃一惊:“太可怕了,姐姐,我干脆把那些蛋拿回家来,好不好?”“拿回来干什么?”“在家里孵呀!”“谁来孵呢?”“我啊!”南丁格尔很认真地说。

芭茲忍不住大笑道:“就算你是麻雀的好朋友,也不能替它孵蛋啊!蛋只有在母鸟的羽毛下才能孵出来的!别愁了,麻雀们自己会再找个安全的地方,把小鸟孵出来的。”

经芭茲一再安慰,南丁格尔才破涕为笑。但她还是一心记挂着这件事,半夜醒来,她也会想:“那麻雀不知道怎么样了?”可见南丁格尔是多么的善良啊!

不仅森林和野外的动物们是南丁格尔的好朋友,家里也有她的好朋友,那就是老马佩姬。佩姬实在太老了,不能工作,差点儿就被卖掉了,可是南丁格尔却要求说:“佩姬辛苦了一辈子,终于可以休息了,我们怎可以因为它年老,就把它卖掉呢?还是留下它吧!”

家中佣人都暗自取笑,南丁格尔却不在乎,每天早晨,她都要去看佩姬。佩姬好像也有灵性似的,每次听到南丁格尔的脚步声,就会走到马圈的门口,欢迎这位小主人。“早啊!佩姬,你好吗?”南丁格尔一边微笑地说着,一边用手抚摸它的长脸,佩姬亲热地把脸贴近南丁格尔。“佩姬,我给你带好东西来了,你找找看。”这匹老马爱吃苹果,看到苹果便大嚼了起来。

南丁格尔见佩姬大嚼苹果的样子,就高兴地离开了,接着去看她的另一群动物们,那就是家里的猪啊、羊啊,还有那只小猫咪,她都很小心地善待它们!

因父母喜欢交际,南丁格尔家的客厅里,每天总是高朋满座。芭茲喜欢在客人之间蹦蹦跳跳和撒娇;而南丁格尔却喜欢偷偷溜出去,找她那些动物朋友们玩耍。

偶尔,南丁格尔来到客厅,芭茲就会得意扬扬地为客人作介绍:“我这个妹妹,有许多特别的朋友呢!”

客人微笑:“哦,是男孩还是女孩?”“嘿嘿……”芭茲神秘地说,“都不是!”

南丁格尔抿着嘴,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客人觉得莫名其妙,芭茲“扑哧”一声笑出来,说:“弗罗的朋友是老马佩姬、森林里的松鼠,还有麻雀、羊、猪、猫和狗……怎么样?你们看,是不是很特别?”

客人这才明白,他们摸着南丁格尔的头说:“像你这种年龄的小孩,大都喜欢虐待动物,想不到你竟然是一个这么富有爱心的孩子,真是难得!”

热爱学习的孩子

1826年,南丁格尔6岁了,父亲威廉为她和姐姐芭茲请了一位高水准的家庭教师克里斯汀小姐。于是,姐妹俩开始学习各国的语言、历史、哲学、小说、诗歌、数学、心理学、音乐、绘画、礼仪等。

克里斯汀小姐发现姐妹俩的理解能力都很强,反应灵敏,记忆力又好,但是相比较而言,南丁格尔比芭茲更优秀。

芭茲觉得自己无论容貌还是头脑都比不上弗罗妹妹,心里很是难过。

后来,克里斯汀小姐要结婚了,不得不结束了威廉家的家庭教师工作,这使得南丁格尔很懊恼。老师的离开,使得原本内向的她更加孤独。

而要想再找适合这两个女儿的家庭教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威廉夫妇他们所要求的是既要有高超的知识水平,还要有高尚的品德。但一时间也没有合适的老师,所以,威廉决定亲自教育这两个女儿。

在学习上,威廉负责指导各国语言和历史、哲学。父亲的课程紧凑而严格。芭茲因为无法忍受长时间坐在桌前,埋首于艰涩的希腊文之中,于是有了厌烦心理,经常借故跑开,到外面去找玩伴,或者逃到母亲身边。而且她还发现,与父亲和学习相比,她和母亲的共同语言似乎更多一些。

南丁格尔和父亲则很能谈得来,两人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有契合之处,她的个性也较沉稳,喜欢思考抽象的事物。芭茲看到父亲和妹妹感情融洽,心里很不高兴。

接受父亲的知识教导后,姐妹两人的差异就逐渐明显起来。于是家中分成两个小集团,芭茲和母亲常常在客厅,南丁格尔和父亲却常在书房。

母亲总是为一些琐事忙碌。她一会儿要装饰房间,一会儿要插花,更要不断和朋友交际,还经常和家人通信。对南丁格尔来说,这些都是浪费时间的事情。她曾经说过:“我不能忍受为了无意义的事情而浪费时间,我只喜欢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南丁格尔的学习成绩一向很出色。她通读了英国史,读了大量的小说和诗,学习了数学、心理学,对于艺术和各国语言,诸如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希腊语等也都有所了解。当时这样的知识程度,在少女中是极其少见的。

南丁格尔在不到10岁时就能用法语来写日记,并坚持了两年以上,日记上的字,也写得十分整齐。日记的封面写着“拉·威·德·法兰斯·曼西纽”,法语的意思是“夜莺的传记”。这本法语日记表明,南丁格尔很希望自己是一只可以自由飞翔的小鸟。

在读书的过程中,南丁格尔还经常写些笔记,将读书心得和有关疑问记录下来,偶尔还写下自己对生活的反省等。这显示出她很早就开始对社会、对人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南丁格尔还给自己最喜欢的人,如父亲、梅雅莉、表姐西拉丽等人写信。她从不像芭茲那样写充满客套话的信,而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威廉在教育过程中发现,南丁格尔还热衷于讨论政治问题,比如,哪位先生适合做本届首相。他总是对南丁格尔的观点进行中肯的评论,使南丁格尔的见识更进一层。这样,在威廉心中,女儿南丁格尔有点儿与众不同。

听从爱心的召唤

南丁格尔的母亲樊妮虽然爱慕虚荣、崇尚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但对周围的穷苦百姓也充满了爱心和同情。她常常带着两个女儿到乡下去,接济穷人,给他们一些食品或衣服。

对于这些活动,南丁格尔始终很热情。每次去乡下,她总是兴致勃勃地帮着母亲提东西。有时,细心的南丁格尔在家就问清楚要去的那家共有几个人,需要多少食物。如果发现准备得不是很够,就会让家中的仆人再多做一些,或者干脆把自己的甜点、水果拿出来。

有时,母亲虽然说了要去某某人家里探望,但到了约定的时间却又忘记了,或者忙于接待家里的贵宾而无法脱身,此时的南丁格尔就会深感歉意。如果不是很远,她就会为母亲代劳。

跟随母亲去乡下,使得南丁格尔有机会跳出舒适、安逸的小温室,观察到社会的另一面,那就是穷人的世界。那些光线昏暗、通风不良的小屋子,那些难以下咽的粗糙乏味的食物,那些破烂不堪、难以遮体的衣服,那一张张因饱受劳苦而提前衰老的脸庞,使年幼的南丁格尔感到震惊和难过。

南丁格尔在日记中写道:“有一个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的世界,那就是辛苦劳作的穷人们。当富人在喝茶、跳舞、举办华丽铺张的宴会时,他们却在那儿干着最脏最累的活。他们的一切都远不如我们,我们丢弃的娃娃,竟是那些穷孩子梦寐以求却得不到的珍贵礼物,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啊!”

在里哈思特,南丁格尔有一个名叫菲尔丁的玩伴。他教给姐妹俩许多关于植物、动物的有趣知识,他可以称得上是南丁格尔姐妹的小老师。

菲尔丁从来没有读过书,可是小家伙很聪明,南丁格尔很替他感到惋惜。她曾说服父亲,让菲尔丁跟她一起读书,可是菲尔丁的父亲在煤矿里受了伤,瘫痪在家,需要人照顾,而且家里又有干不完的活儿,因此他很少能和姐妹俩一起读书。没办法,南丁格尔只好在菲尔丁有空的时候帮他学习,但菲尔丁的闲暇时间实在是太少了。

夏天结束时,南丁格尔全家要离开里哈思特回恩普利,南丁格尔给菲尔丁留下了书和本子,希望他能够继续学习。

然而第二年夏天,南丁格尔一家人再来到里哈思特度假时,菲尔丁面对南丁格尔关切的询问却支支吾吾,很显然,他没有条件好好学习。

第三年,南丁格尔没有见到菲尔丁,便急忙跑到他家去询问,得知他已经到煤矿区干活了。

第四年,南丁格尔见到的只是一座小小的坟墓,因为菲尔丁已经死于一次煤矿爆炸事故。

南丁格尔伤心地哭了。整个夏天,她几乎每天都要采几束野花去菲尔丁的墓前和他说说话。那一年,可怜的菲尔丁才13岁。

在恩普利,樊妮还要抽空照料一些病人。一般是受牧师的委托,定期看望家附近的患者和孤寡老人,尽一些教友的义务。南丁格尔跟着母亲随访,观察到饱受折磨的病人,她对他们的处境十分同情。这是她与病魔和患者最初的接触,成年后仍常常回想起来,也许这就是她最终选择做护士,倾其一生为病人服务的初衷。

这段时间,南丁格尔亲眼目睹了贫穷、疾病、无知和缺少关怀给人带来的痛苦和危害。有的人起初只是得一点儿小毛病,可是因为没有钱及时医治,最后拖成了不治之症;而有些人的病纯粹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这些人不幸染上了病,不知不觉中传染给家人,最后被家人无情地抛弃。

威廉和樊妮都是虔诚的新教教徒。受父母的影响,南丁格尔小时候就生长在浓郁的宗教氛围中,她长期保持着阅读《圣经》的习惯,潜心汲取其中的教义,并经常在内心里和上帝交流,也经常写日记,记录一些与上帝交谈的内容。

在19世纪的英国,这并不是很奇怪的体验。不少有条件读《圣经》并注重内在精神生活的少女,都愿意诚心诚意地遵守《圣经》的教诲,每天祷告,常常在想象中“看到”上帝的形象,“听到”上帝的交谈,感到上帝在引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认为“上帝要我这样做”。

南丁格尔也一样,在快满17周岁时,她感到自己清楚地听到了上帝的声音。在1837年2月7日这天的日记上,南丁格尔曾写道:“我分明清晰地听到,神在招引我去侍奉他,我认为这是爱心的召唤。”

但是,这次,南丁格尔并没有听到上帝安排她具体做哪件事。也许是因为她还没有做好准备,还不能胜任。她在心中琢磨了很久。神的这次召唤既朦胧又令她神往,她的内心充满了骄傲、神圣而又矛盾的感受。

愉快的欧洲之旅

夏天过去了,院子里的红叶随风飘舞,充满了秋天的气息。南丁格尔一家决定外出旅行。1837年9月9日,南丁格尔全家坐上由威廉亲手设计的马车前往意大利旅行。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南丁格尔和姐姐芭茲都坐在车顶,欣赏着沿途的美景。驾马车的人一路哼着轻快的歌儿,马鞭扬在空中,发出“咻咻”的声音。车子在笔直的道路上缓缓前进。他们的日程非常的随意,觉得哪个地方不错,就停下来小住一段时间。

南丁格尔陶醉在旅行的喜悦中。在以哥特式大圣堂闻名的查尔崔斯市区,整整一个晚上,她都坐在窗边,沐浴在月光中,痴迷地望着朦胧的夜色,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美丽的传说,此时她已沉浸在浪漫的夜色里。

旅途中,南丁格尔总是比芭茲起得早,睡得晚,也不怕日晒雨淋使皮肤变粗糙。而且每天晚上她都坚持写旅游日记,将当天出发和抵达的时间、经过的路线、一天的见闻感受等记录下来。她还不停地给关系亲密的表姐西拉丽写信,与她分享旅行的新奇与快乐。

12月中旬,全家来到法国南部的城市尼斯。

尼斯有英国人的住宅区,那儿经常举行舞会和音乐会。此时,在南丁格尔的日记中已经看不见对月光和风景的描述,取而代之的是热衷于跳舞的她。在给表姐西拉丽的信中,也频频出现各类的新名词及不同于以往的语气。

1838年1月,当他们要离开尼斯的时候,南丁格尔感到依依不舍,一路上再也无心欣赏海滨的美丽风光,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回忆着舞会上欢快的时光。

5天后,他们到达了意大利的热那亚。这个城市以它瑰丽的宫殿、歌剧院、华美的喷泉和雕像著称,被誉为“全欧洲最壮丽的都市”。南丁格尔在日记中记述着,全世界的都市中,她最喜爱热那亚,因为那里好像是天方夜谭的梦幻城市。

南丁格尔一家,在举行了一场告别晚宴后,离开了热那亚,前往南丁格尔的出生地威尼斯。这座文艺复兴时期的名城,由于当时领主的自由主义政策,使之同时拥有上流的社交界和高水准的学术界。

南丁格尔一家人住进了一家大饭店。樊妮和威廉各有自己的社交宴会和学术聚会。南丁格尔和芭茲也由此而增长了见识。她们还参加过领主所邀请的舞宴,南丁格尔在舞宴上颇受瞩目。

在那段时间,南丁格尔成了音乐迷。这里拥有全欧洲最著名的歌剧院。南丁格尔将歌剧视为自己的生命并说服母亲每周带她去歌剧院3次,最后甚至央求每晚都要去。

除了陶醉于欣赏歌剧的喜悦中,南丁格尔还耐心地记下心得,列表比较歌剧中的歌词和剧情。她的内心渴望抓住具体的感觉。她用这种客观性的比较方法,将自己抽象的情感记录下来。

南丁格尔在意大利不仅享受到音乐的愉悦,还感受到了意大利渴望自由的热情。当时的意大利是在维也纳会议中被割让给奥地利的,处于被奴役状态。全国人民迫切渴望自由。对南丁格尔而言,“为意大利的自由而奋斗”的口号,不仅是单纯的政治意识,还是一种信仰,一股正义对抗黑暗的力量!

母亲樊妮在小时候就认识威尼斯的名门,即亚连家族。其家族中的樊妮·亚连是女权运动的先驱者,她的妹夫是意大利历史学者西斯门地。威廉借与亚连家的交往,和西斯门地成为要好的朋友。

1839年,南丁格尔一家人到日内瓦拜访了逃亡至此的西斯门地。

由于当时的奥地利政府决意要根除意大利争取祖国独立的思想,意大利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意识到自己身边的危机,因此有许多作家、诗人、科学家、教育家、史学家,纷纷越过国境,不断逃往瑞士。

当南丁格尔一家到达日内瓦后,他们所面临的是一个充满处于贫困境地的逃亡知识分子的世界。日内瓦,有着与以往任何城市所不同的气氛。

此时的南丁格尔心中的华丽舞会和宫廷美景都已消失。在日内瓦的所见所闻,使她的心灵受到震撼,进而成为西斯门地的信徒。

西斯门地的相貌虽然丑陋,但却有着超凡的性格和脱俗的谈吐。对于任何有生命的人或物,都怀有一份爱心和慈悲。这使得素来喜爱帮助弱小生物的南丁格尔很受感染。

以前,南丁格尔常随母亲到农村布施穷人。她在日记中写道:“那些辛苦劳作和站在道路旁的穷苦孩子们,他们究竟有没有到学校去上学呢?而那种在恩普利时,我母亲所做的照顾工作,在这个城市里是谁在做呢?”

南丁格尔经由西斯门地的引介,结识了不少意大利解放运动的名人。

威廉很希望能够长久地留在日内瓦,因为这里的教授学人集会是他最乐意参加的事。可是,恰在这时,日内瓦弥漫起不断高涨的紧张气氛。那时因为法国政府要求瑞士政府将前往探视母亲的路易·拿破仑引渡回国,遭到了瑞士政府的拒绝,法国决定向日内瓦进军,战争一触即发。

南丁格尔一家就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匆匆离开日内瓦,前往巴黎。

战争的危机在几天后就解除了,原因是英国出面进行了调停。后来,路易·拿破仑离开瑞士,前往英国居住,而法国也首肯了这项协议。

日内瓦的市民在知道这个消息后,高兴地跑到街上唱歌跳舞,互相拥抱。这一消息,使得在旅途中的南丁格尔深受感动。在给表姐西拉丽的信中,她写道:如果一直躲在与欧洲大陆相隔一道海峡的英国内地,那么世界上的任何改革和变化,对我而言,就只像远方结束的暴风雨声。

第二年秋,南丁格尔一家到达法国。

由于威廉提议在巴黎停留4个月,一家人就在万冬广场包租了一套豪华房间。餐厅里有装着镀金边框的大镜子,有丝绒帷幔;客厅里全是华丽的锦缎和用乌檀木制作的珍品橱。

樊妮很想参加巴黎知识名流的社交,她从妹妹那儿得到一封介绍信,是给巴黎社交界的名人玛丽·克拉克小姐的。樊妮对这封信抱有很大希望。

克拉克小姐,是巴黎上流社交圈中的一位传奇女性。她既不以财富权力出名,也不靠美貌取宠,却在巴黎的政界文坛颇有人缘,每周五晚上,各界名流都会聚在她的公寓里。

克拉克小姐的身材非常娇小,有着一双明亮清澈的大眼睛。她出身名门,喜欢与上流社会人士交往,特别是男性,因为她不喜欢女性的忸怩作态和喋喋不休。在她身上看不到流行的装扮,也找不到所谓的女人味。

那时的妇女都把头发平散在脑后,克拉克小姐却别出心裁,在额头上蓬起了团团的卷发。她的一位好朋友曾开玩笑说,克拉克小姐和他的约克州纯种卷毛猎犬都光顾同一位理发师。尽管这位小姐没有所谓的女性魅力,但很多男子仍对她大献殷勤,更有许多人想要娶她。

大名鼎鼎的作家夏多布里昂说:“哪里有克拉克小姐,哪里就不会寂寞无聊。”

克拉克小姐之所以能进入名流社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她同克洛德·福里尔先生的友谊关系。这位福里尔先生是巴黎的一位著名的中古学者。

到1839年,玛丽·克拉克同福里尔先生已有17年的友谊,他每天晚上都同她共进晚餐,而玛丽·克拉克的声誉仍纯洁如故,无可指责。他们是挚友,而不是情侣。玛丽·克拉克很爱福里尔,福里尔却未曾向她求婚,而只是奉献忠诚的友情。

南丁格尔一家,并非是令克拉克小姐感兴趣的家庭,然而因为她特别喜爱小孩子,所以就邀请他们参加定期为儿童举办的宴会。

在接近圣诞节的一个下午,南丁格尔一家人到达克拉克小姐的寓所。房子里传来快乐的歌声,许多儿童欢乐地歌舞着。南丁格尔马上拉着裙角,愉快地加入进去,不再感到羞怯。

在克拉克小姐的宴会上,他们玩得十分尽兴。她们不但和克拉克小姐成为好友,还因此结识了历史学者科劳多·福尼尔和朱利亚士·摩尔。

玛丽·克拉克喜欢威廉的优雅矜持、樊妮的美丽善良和芭茲的端庄文雅,尤其喜欢南丁格尔。南丁格尔一家亲昵地称克拉克小姐为“克拉琪”。同这位克拉琪小姐的相识,使他们一家在巴黎的旅居生活简直成了狂欢节。

从此,樊妮便带着芭茲和南丁格尔两姐妹出入巴黎社交界的晚宴、舞会、剧场、音乐会,及著名的雷卡米埃夫人的文艺沙龙等。而且她俩还见到了夏多布里昂,并有幸聆听了这位作家朗诵自己的回忆录。

南丁格尔简直是欣喜若狂。她迷上了这位克拉琪小姐。当时,正有一位东方文学家朱利叶斯·莫尔痴情地单恋着玛丽·克拉克。南丁格尔生平第一次观察到了恋爱的奥妙。

这其间,南丁格尔获得的极深刻的印象之一,就是克拉琪同福里尔之间的亲密友谊。她注意到,克拉琪和福里尔是每天会面的。福里尔十分敬重克拉琪超凡的智力,他们彼此平等相待。尤为可贵的,是这种亲密无间的友谊能为公众称道而丝毫未受到非议。

从这里,南丁格尔开始获得一种信念,她开始相信,男女之间不掺邪念、不引起非议的纯真友情是可能的。这种信念后来就成为指导她毕生生活的准则。

1839年4月,南丁格尔全家离开巴黎,向伦敦进发。

樊妮非常满意此次欧洲之旅。她认为南丁格尔的表现,在日后必定大有可为,因此她对南丁格尔更加关心,并以她为自己的骄傲,对她寄予了厚望。

的确,当时著名的小说家嘉丝克夫人曾这样描绘南丁格尔:

高挑的个子,非常苗条;柳腰细眉,浓密的深褐色头发映着雪白柔嫩的皮肤,显得格外标致。

还有一双灰色的眼睛,平常总是带点儿忧愁似的低垂着,但当她睁大时,却又炯炯有神,充满着朝气。一口洁白如贝壳的牙齿,常在微笑时轻轻开启,蛋形的脸非常美丽动人。

黑色的衣服穿在她身上,显得格外高雅,气质非凡,就像是圣女般神圣不可侵犯。

是的,在众多的舞宴上,南丁格尔清新淡雅的形象、不同凡响的谈吐、出色娴熟的舞技,使她成为颇受关注的角色,那个当年多愁善感、聪明伶俐的小南丁格尔已经成长为楚楚动人的南丁格尔小姐了。

这次在欧洲大陆的旅行持续了一年半以上,到旅行结束时,南丁格尔也将满19岁了,已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家闺秀。

这次旅行对南丁格尔的成长非常重要。一路上,她被法国、意大利那些凝固的历史所感动,对于自己沉迷于一种轻松、浮华的生活方式而后悔自责,总觉得自己应该做一点实事。

回国后,虽然南丁格尔仍置身于鲜花、香槟酒、舞乐和志趣高雅、风度翩翩的绅士淑女之中,沉浸在华美的名城与大自然的美景里,但她的心灵深处却似乎总有一个角落,警惕地与这一切保持着距离。

虽然人前她总是保持着矜持的优雅、迷人的笑容、如鱼得水般的潇洒自如,好像非常投入这种上流社会的生活,但是背着人却是愁眉紧锁、朱唇紧闭,深深地陷入一种忧郁和沉思之中。

南丁格尔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喜欢这种气氛了,感到装出与这种环境相适应的轻松愉快真的很累。她经常在刹那间就陷入迷茫,仿佛灵魂已飞离她的身体,飘向未知的远方。

特别是在参加女王维多利亚19岁生日舞会后,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这使她的心里更加迷惘不安。自从上帝在她17岁时第一次向他发出召唤以来,已经两年多了,她始终不曾忘记那个神圣的时刻,并记得自己的心仪与神往,想想自己这两年来的浮华生活,就像梦一样,她在不停地自责中寻思着。之后,她在笔记中写道,为了配得上做一个上帝的忠仆,首先要克服的诱惑便是“沉迷于社交界的欲念”。

誓言奉献青春

我祷告,因为祷告使思想安静,不为外面的风浪影响而纷乱,我相信,我们现今要做的,不只是我们的感到,更是主,你的托付。——南丁格尔

生命中的挚友

欧洲之行结束后,威廉先生因为见识了很多欧洲的一流建筑,常常不满于恩普利过于简陋的房子,想把它改建成伊丽莎白时代豪华气派的别墅。

新居落成后,樊妮就更多地在家中回请宾客,家里总是热闹非凡。南丁格尔照样一面应酬一面暗自神伤,不过因为在这类活动中结识了几位重要的人物,她的看法也有所改变。这几个人物在她以后的生活及事业中的地位和影响都是无可替代的。

其中之一是国会议院议员帕莫斯顿及其夫人。帕莫斯顿先生后来担任英国首相,将南丁格尔视为老朋友并常常亲自过问她的处境。在事业最困难的时候,政党的渠道不灵,南丁格尔可以与这位首相保持直接联系,要求给予必要的“直通特权”,不过南丁格尔从来没有为自己的私事滥用过这种特殊的关系。

还有一位是因参加社交宴会而认识的英国驻普鲁士大使本生爵士,他是位富翁,也是欧洲著名的圣经学者,在考古学上也很有造诣。南丁格尔受到本生夫妻的青睐,经常被邀请至家中,和本生一起讨论宗教和考古学。

南丁格尔和本生爵士之间的话题也很广泛,但使南丁格尔印象最深刻的是古罗马时代早期基督教徒冒着被监禁、烧死的生命危险,坚忍不拔地传播自己信仰的历史。本生爵士学问渊博、思想深刻,他用不凡的谈吐将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一一介绍给南丁格尔,使她受益匪浅。南丁格尔非常钦佩本生爵士的学问和智慧,愿意与他讨论这些问题,她将与本生爵士的这种交流视为愉快的精神食粮。

还有一位是在南丁格尔的个人感情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理查德·米尔恩斯。

1842年的夏天,在一次晚宴中,南丁格尔经人介绍,认识了33岁的理查德·米尔恩斯。当时的理查德,是巴顿·米尔恩斯的独生子,也是约克夏福利斯顿广大土地的继承人,活跃于伦敦的社交界。

英国小说家萨克雷曾评论他说:“这个人很善于把你不知不觉地引入一种很好的心境中去。”后来,南丁格尔也在回忆中对他这样记述道:“他待自己所有的同胞如同兄弟姐妹。”

这个性情温和、心胸宽广的绅士常将对人类的爱心表现在慈善事业上。尤其在对少年罪犯服刑环境的改善上,他是不遗余力的。

整个夏季,理查德数次拜访恩普利,他爱上了南丁格尔。当然,要追求南丁格尔,必须先成为母亲樊妮、父亲威廉和姐姐芭茲的朋友。在他们前往里哈思特之前,理查德已经和南丁格尔一家非常熟悉。

南丁格尔对理查德也产生了爱慕之情,不仅因为他富有魅力的外表和交际本领,更因为他有一颗仁慈宽爱的心。理查德经常为各项社会慈善事业慷慨解囊,救济穷人。但是南丁格尔自己对于理查德的追求不敢轻易动心,她把对理查德的倾慕藏在心底。

但就在这一年夏天,英国发生了罕见的大饥荒。城市和村庄一片贫瘠荒凉,到处是饥饿和脏乱,污秽不洁的空气弥漫着伦敦城,疾病和抢劫事件在四处繁衍滋生。

有不少人为了能活下去就故意去袭击警察,以便在监牢里吃上“免费餐”。而为了活命,抢劫、偷盗乃至为一点小事就杀人的事也屡见不鲜。一时间,贫民收容所、医院和监牢之中挤满了人,不幸和凄凉流荡于每一个角落。

南丁格尔在日记中写道:

当我一想到人们的苦痛,就感到万分的难过。这些困苦强烈地袭击着我,使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不再以为世界犹如诗人赞美的那般光明美妙,因为我所看到的,是一个不安、贫困和疾病肆虐的世界!

这时,南丁格尔已经有所明白上帝的爱心召唤,那就是为人类服务,为悲惨的人们服务。但是,她还不特别清楚,具体采用什么样的形式。

这年秋天,南丁格尔拜访了本生夫妇,并对如何更好地救援蒙受苦难的人进行探讨。本生爵士在回答中提到了弗利德纳牧师的事。

西道尔·弗利德纳是德国普鲁士的一位牧师,他和妻子在莱茵河畔的恺撒沃兹有一幢别墅。早在1833年,他们就把自己的别墅改建成一家慈善机构,办起了医院、育婴堂和孤儿院,还设立了学校,专门负责训练照顾贫穷病人的护士。他们认为,受过训练的护士能够更好地为穷苦病人提供看护服务,而且这些护士还可以成为妇女牧师的候选人。

与本生爵士的这番谈话,引起了南丁格尔的深思。于是,她决心将所有的心思放到穷人身上。

之后,南丁格尔开始向母亲要食物和旧衣服,去救济贫民。同时,她将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帮助贫苦人上。樊妮原本是个乐善好施的人,但却认为南丁格尔过于热衷这类事,积极得不正常,但南丁格尔不听母亲的劝阻,依然我行我素。因此,樊妮反对将南丁格尔继续留在里哈思特,坚持要她一起返回恩普利。

尽管自己的所做所为不被家人所接受,但南丁格尔并不曾放弃,因为她已经在多年的摸索中渐渐明白了自己的选择。她在给一位友人的信中这样说:不知为什么,我的心灵,总是贴近那些穷人,尤其是那些因病痛的折磨而痛苦呻吟的人,我总是相信,正义和良知仍然存在;善良的神并非子虚乌有,他们仍和我们同住在一幢房子里……我不愿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有时候,我觉得很多富人就像路边的盲人,看不到别人的疾苦,对他们的苦难毫不理睬。他们违背了上帝的意愿。他们需要重新获得视力,体恤不幸者内心的悲苦。所以,我认为我们的社会理想应该是拯救所有的人,并非只是为了个人的幸福和荣华。只有善于利用生命的潜能和意义的人,才配与天使同列,无愧于世。天使的定义是什么?多年来我一直在苦苦地追问。如果天使只是播撒美丽鲜花的人,那么无知、顽皮的孩子也可以称为天使了。真正的天使,必须面向尘世的苦难,勇敢地肩负起沉重而必要的工作。护士就像医院的女佣,她们必须清除脏乱和污秽,为病人擦洗身体,做人们厌恶、鄙视而又不愿意给予感激的工作,但是我却认为,这种有益于人类,使痛苦的人恢复健康的工作者才是真正的天使。

写这封信时,南丁格尔终于认清自己的使命应该是在病人中间。这时,她已经24岁了,距听到“神的召唤”已经7年了。后来她自己也在日记中写道:“我在24岁之后,对于自己要做什么,要走哪条路,就不再有任何疑问了。”

在痛苦中挣扎

1843年的一天,美国著名的慈善家塞缪尔·格利德利·豪博士夫妇来南丁格尔家做客。豪博士是美国著名的盲人教育家和启智专家。南丁格尔一见到他,就被他诚恳的态度深深吸引,她觉得这个人一定能了解她的志向,便找了个机会,单独向他请教。“豪博士,你会不会认为像我这样的年轻英国女性到医院去服务,是件可怕的事情?你认为这种像修女一样,为慈善事业而奉献的行为,是不是不妥当?”“恐怕是一件不太光荣的事情!”豪博士回答说。

南丁格尔听了,脸上流露出绝望的神色。

豪博士慈祥地看着南丁格尔,又接着说:“至少在目前的英国,大家都这么认为。不过,如果你已将此视为自己一生的天职,那么,我鼓励你走这条路。如此一来,你为他人奉献,也完成了自己的义务,这是非凡之举。我认为,身份高贵的妇女也可从事这个工作,你已选择了自己该走的路,神会与你同在的!”“豪博士!”南丁格尔不由得握住他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

豪博士的话,就像一支兴奋剂,给了南丁格尔千百倍的力量。

她坚定地告诉自己:“看护病人是我应该走的路,我不能退缩!”

但为了慎重起见,这件事她没有向任何人透露半句。她甚至清楚地知道,“医院”这个可怕的名词,一旦由她说出,势必会引起轩然大波。因为世人的成见实在是太深了。

于是,从这天起,亲戚中有谁生病,南丁格尔就第一个跑去照顾,在看护病人的时候,她心中竟然萌生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但是一个护士应该具备的知识,她仍很缺乏。

没过多久,南丁格尔就向豪博士请求,说:“让我到医院里接受护士训练可以吗?”

豪博士知道南丁格尔对看护工作有兴趣,当他听说她要到医院里来实习时,却犹豫起来:“我晓得你生在富豪之家,却是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子,我当然欢迎你来,不过,你的家人同意吗?”

南丁格尔的家人当然不同意。母亲听了大吃一惊,脸色苍白,嘴唇微微颤抖地看着南丁格尔。然而南丁格尔眼神认真,热切地望着母亲,她明白母亲难以相信自己的话,而且露出惊讶的神色,可是话已经说出,她就必须把它说完。

于是,南丁格尔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一直想征求你的同意,但始终找不到机会。我的梦想就是将来成为护士,陪伴在病人的旁边,照顾他们和减轻他们的痛苦,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使我感到幸福与快乐。母亲,如果你希望我能得到快乐,那么就请你答应我的要求吧!”

说完,南丁格尔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十指合拢放在母亲的膝上,双眼充满泪水,望着母亲。

母亲愕然无力地坐着,握住那双放在膝上的手,用颤抖的声音说:“弗罗,你究竟在说什么?你心中到底在想什么?我的孩子,南丁格尔家的千金小姐怎么会想去看护病人?难道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母亲,我心里明白你们都很爱我,希望我幸福快乐,只是我们的思想差异太大了!你们给我最好的,虽然我感到由衷的喜悦,而我却无法承受。我只想工作,只想找一份有益于人类的事来肯定我生命的价值啊!”“你要去工作?要离开这个家?你是南丁格尔家的一分子,有身份、有地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名门闺秀,却要离家到外面去工作?简直是无理取闹,如果外人知道了,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这件事会引起什么后果,或别人心中会有什么想法,南丁格尔比谁都清楚。

是啊,在她所处的时代,女孩子外出工作就会被人看不起,不管你的理由多么神圣、多么崇高,凡是到社会工作的女性就不会被人尊敬。那时候,淑女必须天天过着奢侈、豪华、悠闲及快乐的生活,否则她那高雅的气质就培养不出来。

南丁格尔却不以为然:“可是,母亲!南丁格尔家的女儿为别人工作,贡献自己的才能,有什么不好呢?我出身于有名望、有财富的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我更应该把握这些优厚的条件,来完成远大的抱负,将我所拥有的完全贡献给社会,这样才不辜负上天的赐予……”“你不要胡说了!像你这么聪明高贵、人人称赞的好女孩,脑袋怎么净装着些可怕的东西?如果你想帮助别人,也不一定非要离开家去外面工作,你可以选择适合我们身份和地位的做法,例如,慈善捐献或博爱救济等,同样也可以达到救助贫苦的目的啊!你难道一定要去做丢人现眼的事,让别人嘲笑,让父母和亲人蒙羞吗?”

母亲的话正是当时社会上传统的观念,所有的亲戚朋友都不愿意违反。南丁格尔的父母和姐姐也不例外。然而要顺从陈腐顽冥的思想,也正是南丁格尔不幸的根源。“你不要再说了,快点打起精神,抛弃这些污秽的思想!”母亲从悲痛中恢复平静,慈祥地轻拍南丁格尔那双娇嫩的小手:“医院的事绝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轻松,也绝不是像你这样尊贵的女孩子所能胜任的,护士要照顾病患、料理死者,以及收拾肮脏的东西,任何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不可能忍受这种折磨!只有贫苦人家的女孩子才会从事这种卑贱的工作。弗罗,这不是像你这般金枝玉叶的小姐所能做的事啊!”“母亲,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假如我们知道有人奄奄一息,或正在进行大手术,甚至终夜呻吟求助,却置之不理,不设法营救他们,减轻他们的痛苦,我认为这真是麻木不仁。”“话虽如此,但你要仔细地想想,你可曾见过像你这样的人去当护士,从来没有一个护士像我们家的女儿一样具有才华和高贵。”樊妮仍然心平气和地对南丁格尔说。

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在当时的各行各业中,护士被视为最卑贱、最污秽的工作。的确如此,由于医疗水平落后,加上国力衰微、战争频繁,1844年以后的英国,医院就是不幸、堕落、混乱的代名词,名声不好,地位低下。

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医院的气味总是“锐不可当”,足以让人们掩鼻作呕;而且,医院往往缺乏规范的管理,窄小的房间里塞满了床铺,拥挤不堪。地板是普通的木板铺就的,日久天长,很容易破损并洒满灰尘,满是污垢。加之各种药物掉落在上面,长时间不予清理,气味刺鼻。墙壁和天花板,也同样没有得到重视,通常是用普通的涂料涂抹的,墙皮剥落,天花板也经常向下渗水。

冬天,医院里总是很冷,每个病房的尾端有一火炉供暖,弄得灰烬飞扬。医院为了保暖,使病人不致轻易冻死,窗户终日紧闭,俨然是个“闷罐子”。有时,承蒙护理者的好心,几个月才打开一次。更糟糕的是,有些医院到了冬季,通风条件差得要命,半数以上的窗户,在冬季就用木板围上了,到了春季也不卸下。

在医院周围,也很少见到树木和绿草。由于医院凌乱不堪,在这样的条件下,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也经常患上各种疾病。

医院是收治病人的地方。那些病人当中,有很多来自卑贱的贫民窟,来自肮脏的茅棚,以及地下室等一些疫病猖狂的地方。医院的环境尤其使他们沮丧,甚至“破罐子破摔”。他们不得不借酒消愁。病房里,走私贩运来的白兰地、杜松子酒到处可见。

由于缺少必要的管理,医院有时简直就像是疯人院,半死不活的人们疯狂地拼杀、厮打、呼号。缺衣少食,使他们在死亡线上苟延残喘,进行最后的挣扎。

这样的情形,使得护理人员非常“仇恨”。他们只是在医院里混日子而已,并无责任心可言。通常,他们对病人的卫生非常漠然。床垫即使非常肮脏,大量虱子在上面肆虐,也难得清洗一次。病人满身肮脏地被送进来,浑身气味难闻,护理人员也从不帮他们洗浴。更有甚者,一个病人刚走,空出的床位连被单都不换,床单上污物纵横,就马上接纳新收进的病人。

这样的医疗条件,在当时的英国是司空见惯的。直言不讳地说,人间最污秽的景象,在这里可谓应有尽有。

在南丁格尔看来,最让人难以接受、痛心疾首的事情,还不是上述可怕的医疗条件,而是医院中“护士”不佳的名声、低下的素质,这加剧了人们对医院的不良印象。后来她写道:

几乎没有多少人愿意主动从事护理。那时,做护士的人地位很低,最好是“丧失了人格”的女人,因为这样的人无所顾忌,更能够忍受医院恶劣的条件。

护士们并不按常规给病人洗澡,只是蘸一点儿水,像对待普通的家畜一样,草草地涂抹一下病人的手和脸而已。由于没有专门的房间可以就寝,护士们每天就睡在负责护理的病房中,不论是男病房还是女病房,人们对此习以为常。而且,她们不仅容许病人酗酒,连她们自己也酗酒,因为她们同样需要通过酒精获得安慰。

南丁格尔对此非常愤慨。在1854年3月29日的日记中,她描绘了伦敦医院的住宿条件:

情况真是惨不忍睹。护士们睡在病房门口通道的木笼子里,我就像进入了监狱。没有一个有身份的女士,能够那样委曲求全,能睡在那样的地方。那样的睡眠条件,我刻骨铭心。

那里没有灯光,也没有新鲜空气,昏天暗地。由于声音嘈杂,加上有的病人经常发酒疯,或者彼此打斗,值夜班的护士非常不幸,因为白天也无法睡觉,其工作效率可想而知。除了病房和“木笼子”,护士们无处可住,只能硬着头皮承受,所谓纪律、监督并不存在。

由于护理人员数量很少,一大帮病人只靠一个护士护理,使护士们疲劳不堪,哪里有力气工作?她们的礼仪标准,必备的道德心,也每每低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这就是南丁格尔即将行使使命的地方!虽然令人难以置信,但确实是100多年前医护界的写照。

南丁格尔非常了解这些情形,这令她更感受到无法推卸这一重担。她也知道会得不到家人的谅解,所以迟迟不敢表达自己心中的愿望,但萦绕在心中的愿望却一直丝毫没有减损。“母亲……请你原谅我!正因为她们的无知威胁着患者的性命,所以我更应该去积极地拯救那些可怜的病人!”“病人确实值得同情,但是只要我们小心留意身体,就不会受到病魔的侵害。”“母亲,你想想,只有我们健康快乐,却仍然有许多不幸的人在死亡边缘挣扎!”“你不要老往牛角尖里钻,生老病死都是天主的旨意,不是我们的力量所能改变的!”“母亲,我求求你,你仔细想想现在有痛苦呻吟的病人,他们听不到任何亲切的安慰,也没有人为他们逐渐冰冷的手脚按摩,就让他们孤寂无助地死去,但我却清楚地听到他们在呼唤我,这些声音没有一刻静止,而我始终驻足不前,我内心的不安与愧疚永远无法平息,母亲,求求你让我去吧,他们需要我!”

父亲也摇摇头说:“弗罗,你要知道,看护是肮脏的工作,还要受病人使唤,不是你这样的大家闺秀适合做的,我们怎能答应你?”

家人强烈的反对,把南丁格尔打击得垂头丧气,她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像是一只被关在笼中的小鸟,在痛苦中挣扎,她在想,什么时候,自己才能飞向那广阔的天空,去寻找她的理想呢?

向目标前进

南丁格尔一心想成为护士的选择受到重重阻挠。于是,她秘密地进行自己的计划。那一年夏天,全家到里哈思特的时候,当地的农村正流行猩红热。

秋天,樊妮和芭茲要去尼可森姨母家,南丁格尔因为身体不适无法同行。她在恩普利的家中,躺在床上不断写信、写札记。她详细地考虑着,慎重地计划着。她拼命寻找离开家到医院中去的方法。这年的圣诞节她是在家中度过的,这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父亲威廉要留下来陪她,但被南丁格尔坚决拒绝了。

过了一阵子,南丁格尔的病体逐渐康复,表姐西拉丽来探望她了。西拉丽也是家庭生活的牺牲者,她虽具有大家公认的绘画天分,却无法得到母亲的首肯,向绘画方面发展。她每天忙着家务,教育弟妹,唯一获得父母同意的是可以到伦敦参加少量的“妇女绘画班”。西拉丽对于追求绘画艺术,是不可能有任何期待的。

南丁格尔和西拉丽单独相处了两天,她把自己的许多心事告诉了西拉丽,但是,对于去医院服务的决定和爱“梦想”的习惯,却守口如瓶。

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着。与豪博士的交谈,已过去了一年,而南丁格尔还没有付出任何实践,没有任何进展的迹象,她心急如焚。整个夏天,她陷入极端痛苦的深渊,精神备受煎熬,直至家中两位亲人染上疾病,情况才有所转机。

8月份,南丁格尔的祖母患了重病,南丁格尔没有随全家去里哈思特,而是留在祖母身边日夜照料。当祖母病愈之后,照看里哈思特别墅的老管家盖尔夫人又病危了,南丁格尔又急忙前往照料。

虽然老管家不久撒手尘寰,但是这两个照顾病人的机会,却为心情恶劣的南丁格尔带来不少的慰藉和鼓舞。

这样,要想消除南丁格尔当护士的愿望,更是不太可能了。

秋天,她在疾病肆虐的村子里又照顾了一些病人。

南丁格尔又向目标迈进了一步。

她开始意识到,做护理工作,除了具备温和的态度、富有同情心和足够的耐心外,还需要一些技能、知识上的专门训练才能胜任。但是她发现周围的人中没有一个懂得护理的方法。

南丁格尔想,自己应该接受一些护理训练。但是家里人的重重阻挠,使她不得不保持沉默。而且南丁格尔也真切地认识到,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使命,需要克服的困难和障碍有多么的巨大,她必须等待机会。

从此之后,南丁格尔就一直保持着克制,为了不使家人再阻挠她,她绝口不提从事护士职业的话。绝大多数时间里,她把自己关在卧室或者是书房中。她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而阻碍只不过是“上帝”对她的考验和惩罚。她开始偷偷地接触护理资料,同时进修她认为相关、有用的各种知识。钻在护理知识海洋中的她,懊悔以前这方面的学习太少了,也太迟了。

为了不让人发现她在念书,黎明前她就起床,用围巾围住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写字。她做笔记、目录、比较表。本生爵士夫妇还寄给她有关柏林医院的资料,久而久之,她渐渐具备了广泛的卫生知识,在这方面像专家一样钻研。

在好几个寒冷暗淡的清晨,她完成功课。每到通知早餐的钟声响起,她才走出房间,若无其事地下楼,恢复父母眼中的模样。

就这样,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去,南丁格尔一方面增进自己的护理知识,另一方面将自己掩饰成母亲眼中的乖女儿。表面上风平浪静,但她的内心却清楚地感受到:“目前我所拥有的一切,使我正慢慢地,但却稳健地向一个目标接近……”

南丁格尔早已不是幼时那个骄傲自大、蛮横暴躁的小女孩了,她追求人类之爱的意识十分强烈。同时,经过很多天的思考,她感到,自己过于感性,对感情生活的要求过于深切,这会对她的护理事业产生影响,而事业本身,同样会影响到她的感情世界,这很容易在某些情感关系中伤害自己,尤其会伤害他人。

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情况,她开始有意地避开某些情感纠葛,尤其是爱情。最近一两年来,当理查德三番五次向她示爱时,她的内心很感动,也很矛盾,但外表反应都显得淡漠。她深知自己的乐趣和爱之所在,那就是病人。

尽管如此,她对理查德却始终未能忘怀。被一个人所爱是幸福的。毕竟,随着孤独感时不时地在内心翻腾,她心底也希望有人爱慕她,喜欢她。身为女子,不管何时何地,这种愿望都是很难消除的,但是,她宁愿把自己的整个灵魂献给上帝和上帝的事业。

她给理查德写信说:我感激你的重视和关心。亲爱的朋友,你是个出众的男人,你的情谊,对于我来说无比珍贵。不过,我已经习惯了目前的生活方式。我的个性告诉我,我并不适合你。我注定是个孤独的漂泊者。为了避免更多的伤害,我们相互间,不妨经常通信,最好不要过多见面……不要说我狠心。尽管它们是人人向往的东西,但它们并不能满足我心灵的需要,也不能使我真正快乐起来,它们无法为我的心灵和思想带来力量,提供给我正缺乏的东西。它们无法从毁灭中拯救我注定孤独的灵魂。

早在很多年前,南丁格尔就曾在一封信中,流露出追求独身生活的态度,谈到自己对婚姻的看法:

在这个广漠的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从上帝对于人类的性别的安排来看,男女的结合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尽管更多的人选择婚姻,并且传宗接代,但毕竟有的人宁愿选择独身,寻求与他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到底哪一种更好,谁又说得清呢?只有上帝知道。或许上帝也一无所知。

普遍的偏见是,归根结底,一个人必须结婚,这是必然的归宿。单身生活毫无意义,不符合上帝的旨意。我对此有所怀疑,也许我是个另类,或许我过于偏执。

我也曾经因此而自责,甚至感到自卑。不过,我最终觉得婚姻并不是唯一的,一个人完全可以从她的事业中,使自己感到充实而满足,找到更大的乐趣。

尽管南丁格尔与家人产生了不小的矛盾,但在这段时间里,她依旧一如既往地生活,而且,在她的生活中,间或也有明朗愉快的日子。她发现,自己在骨子里是那样热爱生活。

南丁格尔在札记中有这样的记述:6月,在接到邀请之后,她全家到牛津大学参观,和一些过去的朋友见面,同来的还有米尔恩斯。他们一起到著名的博物学家巴克兰教授家里做客。教授用美味佳肴盛情款待他们。

教授家中豢养着各种小动物。它们是教授的私人宠物,在教授的训练下,变得更加聪明而灵活。这些小家伙在各个房间里自由自在地活动,显得热闹非凡。

午餐的时候,出于极大的好奇心,南丁格尔顺手抓过一只只有3个月大的小毛熊,邀请它共进午餐。在众人的热切注视下,小毛熊听话地爬上桌子,大摇大摆地嚼起来。结果,刚吃了一会儿,因为它动作很大,竟然弄得满身都是奶油,大出洋相,小毛熊自己也觉得很难受,于是不停地叫唤。

众人不禁大笑起来,只有教授板着脸,训斥了小毛熊几句,想让它安静下来;结果,它并不听从,反而变本加厉,嗓门高亢得吓了大家一大跳,反而闹得更凶了。教授无奈只好站起身来,把它带出房间,并把它锁在外面。

午饭后,他们交谈了一会儿,并走到外面看小毛熊是否在老实地休息,却发现它还用两条后腿站立着,一见到他们,就立刻发起挑衅,“嗷嗷”地叫个不停,还张牙舞爪地试图攻击。

南丁格尔见此情形,忙说:“我有办法让它安静下来。我们来给它做个催眠术。”

她向米尔恩斯先生交代了一下,后者照计而行,开始实施催眠。半分钟以后,小毛熊的眼皮开始耷拉下来,并大打哈欠:大家吃惊地看到,不到3分钟,它就躺在地上酣睡起来了。

10月间,本生爵士寄给南丁格尔有关恺撒沃兹妇女牧师训练班的年报和一封信。她迫不及待地打开那封信,信上这么写道:上次我曾经对你提起,弗利德纳牧师所办的“恺撒沃兹收容所”,已经被国家认可了。这座收容所由于管理得当,现在不仅在德国享有盛名,甚至已经扬名海外了。现在,弗利德纳牧师又建立了医院及护士训练所。志愿前来的护士,必须是25岁以下的未婚女子,她们要完成5年没有薪俸的见习工作,才有资格被任命为正式护士。目前,只有贫穷、没有受过教育的妇女才肯来,所以,弗利德纳牧师就得先教她们读书写字,再传授给她们护士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像你这样的人才,一定备受医院欢迎,如果你有兴趣,就先来参观一下吧!

读完这封信,南丁格尔的反应与几年前那次听说恺撒沃兹后的情形大不相同。因为这次她已肯定自己的天职就是照顾病人,她领悟到恺撒沃兹应是自己一心追求的地方。

当她更进一步地了解恺撒沃兹妇女牧师训练班之后,心里开始洋溢着憧憬。因为在那里不但可以接受护士的工作训练,而且在被宗教条规严格限制的情况下,所训练的护士绝不会有堕落的情形。

这份“年报”成为她随时翻阅珍藏的宝贝。

南丁格尔并没有将恺撒沃兹训练护士的事情告诉母亲,但她在日记中写道:

无意义的生活使我感到疲倦困乏,但却没有人了解我的心意。

在每一个枯燥无聊的日子里,在我逐渐枯槁的生命中,只有阅读医学会报,才能使我精神振奋,享受片刻安宁。

那是我向往的地方,我的心,我的姐妹都在那儿快乐地工作,追寻生命的意义,所以我相信我不久也能够与她们在一起,主能够实现我的理想,无论是在德国或在英国,今生今世,我都要实现这个愿望。

难忘的罗马假日

去恺撒沃兹学习护理的愿望不能实现,加之对爱情的迷惘逃避,使得南丁格尔非常苦恼。

就在此时,烦恼的南丁格尔认识了一位朋友,之后她的心灵才得到慰藉。那是去年秋天,经梅雅莉介绍认识的塞丽娜,她与丈夫普里士就住在英格兰中部。

1847年,当南丁格尔再度因为受不了来自家庭的压力和内心的交战而病倒时,塞丽娜夫妇适时地出现了。

他们说服了樊妮,带南丁格尔一同前往罗马度假。

1847年11月,南丁格尔一行6人,抵达意大利的首都罗马。

故地重游,南丁格尔再次看到了太阳的光芒,意大利的美景让她陶醉。她写道:“啊,这真是美好的日子,我是多么快乐!我一生当中,还从未像在罗马城这些日子里这样快活过。这里的空气清新,人们富有活力。和他们在一起,你不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

不同的环境,对人的心境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南丁格尔充分体会到了这一点。的确,一离开家,离开恩普利花园的扰攘和喧嚣,她又恢复了心中的激情。

在意大利,她感受到塞丽娜带给她的快乐和激情。与塞丽娜在一起,她可以直抒胸臆,无拘无束,心情完全是自由舒畅的。罗马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她们两人的足迹。她们步行穿越罗马的大街小巷,一路上见识了光怪陆离、五花八门的风土人情;她们在小餐馆里吃蔬菜和面包,胃口好得出奇;她们还请了当地的一名女学生做老师,一起学习意大利语。

南丁格尔记述道:有一次,正是午后时分,她们从街上小贩那里买来板栗。当时,她们已经饥肠辘辘,手中的栗子用手帕包着,口中不停地吹着气,边走边吃,感觉非常惬意。一路吃到维拉麦林纳。这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她们在维拉麦林纳看落日,看得两眼发疼,才又一路走回来。

南丁格尔记得,她们到很晚才用餐,吃的是意大利面条。由于饿得发晕,两个人已经顾不上说话,只是拼命地吃着眼前的东西。她还记得,她们在罗马教皇礼拜堂里,看到了很多意大利艺术家的真迹,也正是在那里,她第一次瞻仰了米开朗基罗不朽的艺术作品。

那些作品使她流连忘返。此后,她经常注意搜集这些艺术作品的模本。在自己卧室的墙壁上,她陈列着这些壁画的复制品,每天看来看去,非常痴迷。

南丁格尔清楚地记得,在罗马的6个月中,尽管去过不少地方,有时候还非常辛苦,但她始终都是心情明朗。她仿佛彻底地从过去的消沉中走出来了。

她写道:

这可真是奇迹!我从来没像现在这样,感觉自己已经脱胎换骨了似的。从昔日里让自己寝食不安的“梦幻”中,我好像完全彻底地得到了解脱。

的确,古罗马的文化,使南丁格尔大开眼界,同时也使她暂时忘掉了烦恼。但这次罗马之行,最使她感兴趣的,要算是参观修道院、女子学校和孤儿院。

有时候,南丁格尔一连几天都待在修道院里,观摩教会所举办的慈善活动,并学习女子学校、孤儿院的组织和管理方法,她觉得日子过得很充实。

不知不觉,新的一年来临了,南丁格尔在日记里写道:“在罗马完全不受家人的约束,我似乎得到了真正的自由。对我来说,这些日子实在是太愉快了!”

在这里最让南丁格尔难忘的,是认识了史得尼·赫伯特夫妇。赫伯特先生曾经当过英国陆军大将,在国会里一直很活跃。而这时他已经是一位内阁大臣,正在罗马作拖延已久的结婚旅行。南丁格尔在散步时,同他们不期而遇,开始了对她事业有深刻影响的亲密友谊。

双方都竭力想给对方以不平凡的影响,当时没有任何预兆表明在他们的生活中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时刻。会面时,南丁格尔被介绍给史得尼·赫伯特美貌的夫人丽莎,而且立即赢得了丽莎的好感,相识就这样开始了。

史得尼·赫伯特是一位风度翩翩的美男子。他是一位典型的绅士,多才多艺,更以机智而富有才情闻名于社交界。尤其难得的是,他经常秘密地参加集会,将自己的收入以匿名的方式捐助给慈善机构。

这样一位才德卓越的人,却不喜好繁华喧嚣的社交生活,他常说喜欢在威鲁顿过平静的日子,不受拘束,享受生活的乐趣。但是,命运之神却在他身上不断堆积财富和地位,将权势和责任同时交付给他,使他负荷不了这些沉重的压力,转向宗教寻求安慰。

赫伯特夫妇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赫伯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慈善事业,他在威鲁顿兴建新教堂、改善贫民生活、捐建安养所,并为贫苦的劳工提供额外的工作机会。他的夫人丽莎为了支持丈夫,也投入了所有的心力去协助他。

赫伯特先生也十分赞赏南丁格尔超乎常人的智慧,有一次,赫伯特先生对她说:“南丁格尔小姐,我非常关心穷人病后的困难情况,他们没有时间作充分的休养。如果他们停下来不工作的话,自己和家人就要挨饿。所以,我想开设一所收容这些人的疗养院,你觉得如何?”“真是个好计划,请早日实现吧,只要需要我,我一定会来帮忙的。”南丁格尔十分赞同。

赫伯特夫人指着丈夫笑着说:“你别听他的,这个人就是那么热情,他把所有的财产统统都花在贫病人家的身上,也不想想自己的力量够不够!”“对于这件事,你比我热心多了!”赫伯特深情地望着妻子说。

南丁格尔见他们有同样心志,又是钦佩,又是羡慕,心想:“多么慈善的一对夫妇啊!能和他们做朋友,真是我的福气!”

数年后,南丁格尔经常想起赫伯特的嘉言懿行,并以此勉励自己。她甚至在一张便笺上,随意写下了赫伯特的性格:

在我的印象里,他有滔滔不绝的口才,是个天生的演说家。他有无与伦比的社交魅力,几乎任何人都会为他的风度而倾倒,他是我所认识的最文雅的人士之一。

在我和他交往的日子里,他向来温良、谦和,即使遇到让他感到恼火的事情,也从不发脾气。这样的修养,不是一般人能具备的。他工作起来积极而尽责,常常废寝忘食。而且,在利益方面,他从不斤斤计较。确切地说,他从不计回报,也从不主动邀功。

从意大利罗马旅行归来的南丁格尔,身上积聚了更多的能量。而且,她同赫伯特夫妇的友谊,也已经十分密切了。他们经常就社会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有时甚至争执得面红耳赤。通过他们,南丁格尔还结识了一些很有影响、并热心于改良医疗事业的人士。可想而知,这对她的帮助有多大。

对于医疗事业,赫伯特夫妇和他们的朋友尽管非常热心,但在某些细节方面并不了解,因此很想知道有关情况。他们转而向南丁格尔请教。他们惊奇地发现,除了哲学、艺术、建筑等方面的知识以外,南丁格尔对于医疗护理方面的问题也是了如指掌。

多年的关注和积累,使南丁格尔掌握的相关资料十分丰富,简直就是一部活的百科全书。因此,她在业界的名气越来越大,并逐渐被大家视为医院管理和公共卫生事业的专家。

不久后,赫伯特夫妇知道她打算去恺撒沃兹学习,非常赞成她的想法和决心,立即表示全力支持。正巧本生爵士夫妇也要把女儿送去,南丁格尔的奢望已露出实现的曙光。赫伯特和本生爵士夫妇都赞成的事,应该不至于遭到反对吧?母亲也应该会赞成吧?

1848年的9月,似乎是天赐良机。姐姐芭茲因为医生嘱咐要到南斯拉夫的矿泉地卡尔斯拜德去休养,全家人必须和梅雅莉一起留在法兰克福。恺撒沃兹就在法兰克福附近,南丁格尔计划着在法兰克福和家人分开一两个星期,去看看妇女牧师训练班的情况,如有可能,还可以接受短期的训练。

但是这个好机会又因为法兰克福发生革命而成为泡影。那一年法兰克福发生革命,威廉认为留在英国北部比较安全,决定到那里的矿泉疗养地疗养,因而取消了法兰克福之行。

南丁格尔又急又气,她心灰意冷地说道:“天主啊,为什么总是捉弄我?难道我这辈子,注定进不了护士学校了吗?”

走进梦想的医院

恺撒沃兹之行又一次彻底泡汤了,南丁格尔抑郁至极。没过多久,塞丽娜夫妇便再度邀请南丁格尔一起去埃及旅行。南丁格尔家一向相信塞丽娜夫妇,并且,他们仍然相信旅行可以改变南丁格尔的心意,便不断劝说南丁格尔答应这件事。“我们预备10月出发,在埃及过冬,然后前往希腊,路经德国,明年夏天再回国。”塞丽娜把行程大略说了一遍。

南丁格尔对这次旅行的兴致原本不大,但她听了这次的行程计划后,脑中迅速闪出一个奇妙的念头:“德国,德国……恺撒沃兹就在那儿,对了!可以借机到恺撒沃兹一趟。”南丁格尔想到这儿,不禁心花怒放。

他们按计划出发,旅途的第一站是埃及,南丁格尔对当地的一切都感到十分新奇,不过当她亲眼看到拍卖奴隶的情形后,心情却非常沉重。“这个世界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我多么希望尽快付出自己的力量啊!”南丁格尔深深地叹息着。

1850年的春天,他们到了希腊的首都雅典,南丁格尔参观了当地的学校和孤儿院,这又给了她许多感触:“天主叫我去为贫病的人服务,那是17岁时候的事情。如今,事时13年,我已经30岁了,却还没有踏上那条路,我实在不甘心,难道为世人服务,真的是我的奢望吗?”

1850年夏天,南丁格尔终于来到旅行终点站,她的重要目的地恺撒沃兹。

莱茵河畔的风,吹得人心神舒畅,南丁格尔心中的烦闷和不安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不是梦吧?”南丁格尔欢喜得心都要跳出来了。当她走进恺撒沃兹医院时,才敢相信自己已经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地方,她参观了医院的每一个角落,提出了心中所有的问题。

医院的创始人弗利德纳特牧师是个亲切的长者,他详细答复了南丁格尔提出的所有问题,还对自己的太太说:“像南丁格尔这样认真求知的女孩,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呢!”“是啊!我们对她应该特别照顾,她的确非常适合看护的工作。”弗利德纳夫人赞同地说。“嗯,我也这么想,不过……”牧师神色凝重地说,“南丁格尔家是名门望族,事情恐怕不太容易。”

弗利德纳牧师的确看清了南丁格尔的处境。当她在医院住了两个星期后,不得不回到塞丽娜夫妇身边。“怎么样?有收获吗?”塞丽娜好奇地问。“太多了,太多了……”南丁格尔十分兴奋,“我从来没见过那样清洁的医护场所,我们在伦敦的医院,简直无法跟人家相比!”“那些护士的人格怎样呢?”塞丽娜问道。“她们都受过良好的训练,做事也很尽责,病人在她们细心的照料下,复原得特别快啊!”南丁格尔显得神采飞扬,并要求说:“我们晚一点回国好吗?”

塞丽娜显得有些犹豫,心想:“让南丁格尔在恺撒沃兹住了两星期,已经有点过分了,如果再让她延期回国,她的家人会谅解吗?”

南丁格尔见塞丽娜不回答,诚恳地说:“我并不奢望再回恺撒沃兹医院,只是在那儿学到了太多的东西,我想趁着现在把这次的笔记再整理一下!”

正当塞丽娜左右为难时,塞丽娜的丈夫普里士不知何时来到她身边,一手搂着她的肩膀说:“好太太,你们的话我全听见了,我们又不着急赶路,何不成全南丁格尔的心愿呢?”

普里士和南丁格尔会心地交换了个微笑,事情就这样决定了。

不久,市面上出现了一本书,那就是《莱茵河畔的恺撒沃兹医院》,作者署名为“一个无名的小妇人”。其实,这本书正是南丁格尔在这个时候写出来的。

1851年夏天,南丁格尔回到英国。这次的旅游,给了她无比的信心,她不再怯懦了,开始勇敢地向家人表白:“请让我再回恺撒沃兹医院,接受实际的训练吧,将来我要在英国开办一个像那样的医院。”

樊妮听到南丁格尔的话后,犹如五雷轰顶,气得浑身发抖,她当即定下新规矩,禁止南丁格尔擅自出门,只准在家做“贵族小姐应该做的事”和“适合自己门庭教养的事”。这样,一切又回到了从前,甚至更加恶化了。

南丁格尔又重复着过去不见阳光的日子,心里还充满了自责和内疚,认为平时父母都是文雅善良的,却因她的出格举动闹得家庭失和,一再告诫自己不可再做火上浇油的事了。

然而,南丁格尔的心还沉浸在恺撒沃兹。她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写了一本小册子,呼吁全英国的女性都应当前往恺撒沃兹看看,那个赋予人类友爱精神的地方,能给人以不同于空虚华丽生活的幸福充实感的场所,即使不能参与到为社会大众服务奉献的工作中去,也有必要亲自去看一看,感受一下。

然而南丁格尔的低调让家里人感到不安,特别是芭茲,表现得尤为强烈,因为她在社交界的表现并不如南丁格尔出色,只能分享南丁格尔的成就和荣耀。也唯有靠着妹妹,她才有机会过着热闹繁丽的社交生活。在一场死缠烂打之下,南丁格尔只好答应陪伴芭茲半年。

此后的一段时间,南丁格尔成了芭茲的“人质”,违心地陪伴她玩耍。她俩一起唱歌、散步,一起谈论诗艺、时装,双双出入宴会、茶会。芭茲快活如往,南丁格尔却强颜欢笑,痛苦不堪,她再也找不到过去沉湎于这些活动时的美好感觉了。

4月,南丁格尔侍候芭茲的半年期满,她马上前往威鲁顿拜访赫伯特夫妇。好久不见,彼此都感觉很亲切,夫妇俩热忱地鼓励南丁格尔再去恺撒沃兹接受护士训练。在得知南丁格尔在家中的遭遇后,夫妇俩都表示很震惊。赫伯特气愤地说:“想不到在今天的英国,还会有这样无情的家庭制度,而且还发生在上层社会的家庭,发生在南丁格尔小姐的身上。”

赫伯特夫人丽莎则开导说:“我想任何一个旁观者都看得很清楚,你并没有什么过错。你的家庭关系是不正常的。真正受伤害的人是你的母亲和姐姐。亲爱的南丁格尔,你应该学会从这个角度重新对待你和家人的关系。”

赫伯特夫妇的看法对南丁格尔来说是全新的。借助这种开阔的视野,南丁格尔终于看清了自己的错误不在于恣意妄为地挑起家庭不和,而是对家庭的无理要求过分地妥协和退让。

于是在1851年6月8日,她在笔记中以前所未有的语气写道:

我必须知道,从她们那里我是不会获得同情和支持的。我必须获取那些我赖以生存的一点点,哪怕尽可能少的一点点。

我必须自己动手,她们是决不会恩赐于我的……

两星期后,南丁格尔收拾好行李箱,决定去恺撒沃兹。和母亲及芭茲最后的一幕终于上演了。而南丁格尔在争执中气昏了头,当场晕倒在地。这次她没有屈服,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便按计划离开了家。

点燃心愿的火苗

南丁格尔离家出走后,来到了恺撒沃兹,弗利德纳夫妇俩热情地接待了她。

在南丁格尔离开的一年中,恺撒沃兹医院又有了新的扩建。现在,这儿已成为拥有100张病床的医院、幼稚园、感化院、孤儿院和女子师范学校,看上去初具规模。

在那里,必须忍受艰难,过着困苦和缺乏物资的斯巴达式生活。南丁格尔在给母亲樊妮的信中写道:现在,对于我,时间显得不大够用。直至昨天,诊疗所放假一天,我才抽出空闲,把换下的衣服拿去清洗。对了,或许你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我们每日4餐,每餐只有10分钟的时间。总体而言,我对这儿的一切,非常感兴趣,它们满足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的身体与精神俱佳,不用挂念。现在,我倒真的希望,我可以多活上一些年头,可以使我更好地尽自己的力量,也为了那些在病痛中呻吟和挣扎的人们。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到了这里以后,我第一次了解了生活的意义,也开始懂得珍惜生命,除了这里,我不会再向往别处的世界。

南丁格尔晚上就睡在孤儿院,白天和儿童们一起在医院工作。她还参加了当时认为“妇女不宜”的开刀手术,对于协助手术的工作感到兴致勃勃。

1852年,她写下这么一段话:

那里护理的水准等于零,卫生状况恶劣。在恺撒沃兹的机构中,以医院的情形最为严重,但是我没有见过比这更具有崇高的观念和奉献的精神工作,她们之中没有一个是有身份和地位的妇女,但对待病人却很细心。

在恺撒沃兹受训即将结束时,赫伯特夫妇来看望过南丁格尔。弗利德纳牧师告诉他们说:“南丁格尔小姐在此有优异的表现,护士之中没有一个像她这么认真学习的。”南丁格尔受到鼓舞,内心充满幸福的感觉,同时也充满了投入新事业的热情和勇气。

南丁格尔努力想要取得母亲和姐姐的谅解。她一再以谦虚的态度写信强调自己的心意,不厌其烦地加以解说:“请你们耐心而仔细地观察我所做的一切,你们务必相信我,鼓励我!我亲爱的家人,请别再为我悲伤,我需要你们的祝福!”

樊妮和芭茲都没有回信。但是,恺撒沃兹显然已经点燃了南丁格尔心愿的火苗,那光焰在隐约的命运中闪耀,她仍旧热切地渴望接受正规的护理训练。

但就在这时父亲威廉突患眼疾,医生要他在约克郡的盎芭茲做冷水治疗。但是威廉坚持要南丁格尔同行,否则他就拒绝治疗。

南丁格尔十分为难,犹豫了好一阵子,最后基于对父亲的爱,她决定将自己过去所做的一切和计划全部冻结起来,重新接受命运的安排。于是,她结束了在恺撒沃兹3个月的充实生活,返回了英国。“啊,多郁闷的日子……啊,那些似乎永无尽头的长夜。”南丁格尔在这一时期的笔记中写道,“女人简直不能把自己当成人……英国一个所谓有教养的家庭里琐碎、严酷的精神桎梏简直是世上最折磨人的暴政!”

3月,威廉和樊妮又去伦敦参加季节社交活动。樊妮和芭茲加给“高贵的南丁格尔小姐”的种种清规戒律,简直达到了荒唐离奇、无以复加的程度。她外出必须经过批准,详细说明理由,去哪里、多长时间,并且必须有人陪同;她的来往信件都要事先经过检查;她会见客人也要受到监督,有些“危险”访客不受欢迎……

威廉本来倾向于妻子和芭茲,但事态发展到这么荒谬的地步,他心里也有些不安了。

在父女俩前往盎芭茲治疗眼疾的过程中,威廉切实感受到了南丁格尔的精神视野、为人风格,这跟狭隘自私、骄傲浅薄的樊妮和芭茲相比,是多么高尚、善良。来自恺撒沃兹的严肃工作、逸闻趣事,以及他自己亲身体验到的受训护士的细心看护,终于使威廉理解了自己的女儿。

当威廉和南丁格尔从盎芭茲治疗眼疾返回恩普利后,他俨然已经是南丁格尔的盟友了。

第二年春天,樊妮规定南丁格尔必须将收到的每一封信向家人公开。父亲随即告诉她,可以请朋友将信寄到自己所参加的阿尼西亚学者俱乐部,这样就可以逃过检查,保证她的通信自由。南丁格尔得到父亲的同情、理解和支持,感到很宽慰。

牢笼里即使有阳光也是不自由的,南丁格尔不甘心就这样被控制下去,她酝酿着再次突出重围,彻底摆脱家庭的束缚。

马尼博士是南丁格尔在罗马认识的一位天主教神父。1852年夏天,南丁格尔曾写信给他,投诉自己遭受家人不平等待遇的情况,并透露自己向往天主教,希望博士替她打听接受受训护士的天主教医院。

事实上,身为新教徒的南丁格尔,内心的信念完全不同于天主教的教义。她在一系列命运的挫折面前,不断地追求自己的目标,积极地发挥自己的力量,而不像天主教徒的信仰那样,将自己的一切交给慈爱的上帝,听天由命。她更认为可以跨越这一障碍,上帝的爱比人们各自阐释的教义更宽广。

不久,马尼神父就替南丁格尔联系了两家天主教医院,一家在爱尔兰,另一家在巴黎。

南丁格尔在获得马尼神父的通知后,正跃跃欲试地盘算着。经过仔细的斟酌考虑后,她选择了在巴黎的医院。但不幸的是,家中的暴风雨又在此时来临。樊妮和芭茲再一次歇斯底里地反对。

这时,一个医师的话使南丁格尔如醍醐灌顶。她在日记中写道:“至理名言,使我由此茅塞顿开,我的一生大计也就由此决定了。”过去始终放不下的牵挂,从此可以释然了,她一声不响地准备摆脱家庭,奔赴前程了。

就在南丁格尔挣脱枷锁的同时,巴黎修女会也寄来了通知,批准她进入医院工作。就这样,她打点行装默默地离开家,前往巴黎。

她曾在那年的除夕,如实记述道:

随着这一年的结束,也结束了许多风风雨雨,我感到十分宽慰,也使我更确信,这一年并没有白过。因为在这一年里,我重新思考过自己对社会的使命和信念;同时和马尼神父的深厚友谊亦使我获益良多;再者,虽然去不成恺撒沃兹,却可以顺利前往巴黎,这足以让我欣喜,并引领我开始走进属于自己的世界……

到达巴黎之后,南丁格尔借住在梅雅莉家。这段日子,她出入不再像以前那样阔绰奢侈,而以公共马车代步。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她参观了巴黎所有的医院,然后再到伍帝帝诺街慈善修女会医院去报到,担任志愿护士。当她从他们那儿接过一套蓝布制服时,激动得两手轻轻地颤抖。

就这样,南丁格尔每天穿上护士的制服,在资深修女的指导下照顾病人。可是她并没有与修女们共起居,而是另住一间房,因为此时她还不算是正式的护士。

可是就在她好不容易盼到了院方正式的核准之后,命运的脚步又踩住她前进的步伐。由于祖母病重,她必须速回英国。

于是她只好放弃眼前的机会,赶回多布敦见祖母最后一面。她庆幸自己的决定,写信告诉西拉丽:“由衷地感谢上苍!能让我赶在最后几天承欢在祖母膝前,在祖母仅有的日子中,尽心照顾她,安慰她,如果不是这样,我也许会抱憾终生。”

虽然阴云并没有完全退去,她还在经受某种程度的“压制”,但这种压制显然已逐渐失去了以往的力量。尽管她被无辜地夺去了大量时光,但却已不再绝望,因为脚下的路依旧宽广。尤其重要的是,面对方方面面的束缚,她已开始多了些叛逆之心,理想不再使她痛苦。

换言之,经过苦心孤诣,经过风吹浪打,她已经开始主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祖母去世后,她离开多布敦独自前往里哈思特,开始寻找自己的工作。

“嫁给”护理业

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转眼间,南丁格尔已经32岁了,她在感谢家人的祝福时,还特地给父亲威廉写了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尽管我的年龄已经不小了,不过我会更加坚持行使我的使命。事实上,我很高兴,因为我终于重获自由。当年,还在意大利我的出生地时,我就渴望像意大利人民一样,为争取自己的自由而奋斗终生。今天,我已经有了它,我的不幸的青春期已经过去,我并没有太多的留恋。它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我为此而欣慰,因为这意味着,我即将获得新的生命。

的确,从此之后,一切将与众不同。

南丁格尔终于可以释然了,可以走到她的病人中间,一门心思地从事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她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走访医院、养老院和慈善机构,观察医院的布局、设施是否完备而合理,医生如何检查病人,护士怎样护理,手术如何进行。为了获得更为一目了然的印象,她精心制作表册,表册上列出了各种数据,用以比较不同医院的组织状况和住宿条件。

同时,她还设计了详细的问答表,上面展示了医疗、护理的种种问题和答案,并在法国、德国和英国医院等处散发,促使医院的工作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

最终,她积累了大量报告、反馈意见、统计数据,它们的特点是权威而及时,说明了整个欧洲医院的医院组织和合理安排。她天资聪颖,而且工作勤奋,因此,仅仅一个月不到,她就收集、整理和消化了大量的资料,为此付出了超负荷的劳动。这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功绩。

多年以来,她起早贪黑地辛劳,终于收获了果实。这时的她,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学员,而是一个地道的专家了。

对于南丁格尔的梦想来说,此时的樊妮已经不再具有支配力量了。南丁格尔的坚韧精神和斗争品质,终于使她败下阵来。女儿在护理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却是万般无奈。

不管怎样,她毕竟是南丁格尔的母亲,她还是得为女儿的前途着想,因而,她转而拼命要求南丁格尔结婚。她为此甚至恳求南丁格尔,就像南丁格尔曾经拼命恳求她的谅解一样。

是的,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可她的女儿不能无视这样的事实。时至今日,当年的少女已经32岁了,而且,多年以来,她拒绝了所有的求婚者,一心只想“嫁给”护理业。

那年夏天,南丁格尔在百忙之余,给樊妮写了一篇充满亲情的信。她热情洋溢地说,她没有以前那么痛苦了。亲爱的母亲,或许您并不希望听到我这样说,我不想结婚。我对于婚姻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或许这与我多年的独身生活有关。我已经习惯了现状,并不急于作出改变。况且,我目前所从事的事业,注定会和婚姻产生某种冲突。说实话,我宁可一辈子跟着您转悠!不过,您可不要因为我这样说,就以为我非常不负责任,从而把我看成是“浪子”……退一步说,即使我真的属于“浪子”,也必然是命中注定的,因为那也是上帝的意思。我的灵魂是属于上帝的,既然他需要我作出牺牲,我就不会有任何退却!

1853年8月,赫伯特夫妇为她介绍了一份在知识妇女疗养所的工作。这个委员会因为财政困难,必须重建组织,迁移会址,南丁格尔就是担任重建工作的监督者。

这座疗养所专门收容贫病的女教师,疗养所内的事务由委员会管理。南丁格尔到这儿工作,完全是义务性质,没有薪水。幸亏父亲威廉已经谅解了她,愿意每年给她500英镑作为资助,并鼓励她:“女儿,只要你能从工作中得到真正的满足与快乐,父亲就一定支持你。”

大家知道这件事后,都嘲笑她:“那位监督不拿薪水的,人家的父亲会按时寄钱来呢!”“不拿薪水,能做多少事儿?我看这个千金小姐是来这里消磨时间的。”起初,委员们都这样评论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只接受过短短几个月的实际训练,可是,她曾经参观过许多医院,也读了不少医学和卫生方面的书籍,在医院的改革方面很有心得。

南丁格尔根据自己对巴黎各医院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革命性的建议:将水管接通到每栋建筑物,以便每间房中都有热水供应,还能节省人力;购置升降机运送病人的饭菜;在床边设紧急响铃,接通护士门外的铃盒,当铃声响起时,盒子自动打开,护士可以尽快地从有编号的铃盒中得知是哪位病人在拉铃,并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病人床前,以免上下楼徒劳往返等。

对于南丁格尔接连不断的建议信,委员会深感头痛,不知如何是好。他们都被南丁格尔小姐分派到伦敦的大街小巷,去四处寻觅购买“带有响铃和显号装置的传讯设备”了。

南丁格尔一面不断增加新的改进措施,一面分派委员们到伦敦的大街小巷去寻购必要的新设备。

那些委员会的委员们一向善于辩论和发号施令,从来没有被人这样教训和指派过,尽管勉强地去做了,但并没有达到南丁格尔的要求,南丁格尔对此感到非常失望,而委员们则积蓄着对她的不满。

在南丁格尔看来,委员会简直是在敷衍她。在她眼里问题很多:医院的账目一塌糊涂,很不规范,在管理合理化方面更是无所作为。委员会下属的两个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一个全是男子,另一个是清一色的女子,他们以及医生们之间,经常为一些小事吵得不可开交。

尤其在不同的信仰上,新教和天主教都不肯妥协,南丁格尔据理力争,经过多次协商、谈判,最终使他们达成共识。

南丁格尔接受了委员们附加的一个条件:如果信奉异教的病人是来自英国国教以外的神父或牧师,必须由她亲自去迎接、带入病房,并全程监视他们与病人的谈话,直至陪送他们离开医院。

委员会则同意今后任何宗教的病人都可以入院接受治疗,只要其窘迫的经济状况符合医院援助的标准。双方就此达成书面协议,以免双方违约。

南丁格尔既抓大事,注重整体改进,又不厌其烦地过问小事,事必躬亲。她清楚地认识到,再壮观的事业也是建筑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细节上的。她经常亲自跑到地下室的储煤仓查看送来的煤是否掺杂有混合物等;随时检查粮食、床单的储放;亲自打扫储藏室。

为了节省开支,做到收支平衡,南丁格尔想了不少办法。她改变了过去每天采购食品的习惯做法,选定经过考察可以信赖的商店批发购进。她自己在家里配药,以便省下一笔付给药剂师的费用。她还说服母亲,将衣服被子拿回家洗涤,床单由家里补充,医院的床罩也用旧窗帘改制。

委员们和医院的工作人员渐渐地发现了南丁格尔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管理有方的工作能力,而且医院服务的逐渐改观也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对南丁格尔的态度也从疑虑、不屑、抵制转变为尊敬和合作。

而南丁格尔自己也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学习到了更加巧妙的说服别人的办法。她曾在给父亲威廉的信中写道:“我刚刚上任时曾打定主意,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绝不会背着委员会搞串联。现在我明白了,我必须先把我的想法告诉其中的一些人,说明我的意图,并把事情托付给他们,同时也加进他们的好主意,这样执行起来就好多了,委员们会认为新的工作是由他们和南丁格尔小姐共同完成的,这胜过把功劳都归于我,也更能激发众人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由于南丁格尔的努力工作,精心安置每一位病人,她得到了病人的一致好评,有的甚至对她崇拜有加。

同时委员会和医院的改革也取得了成效,面貌明显改观,这也使南丁格尔获得了充实和满足的感觉,但很快她就感到这个有限的环境还不能充分地磨砺自己,也不能充分地实现她的使命。她的目光开始投向更广阔的方向。

于是,从1854年春天开始,南丁格尔到英国各地访问了许多医院,只为一个基本目标,即为改善作为医院护理支柱的护士们的处境作实地调查,搜集第一手资料。在她看来,要使护理工作在医院扎下根来,一要建立保障和提高护士地位的医院改革制度;二是护士们要以良好的修养提供让人信服的服务。就这样,创办一所护士学校的念头在她脑中产生了。

遏制伦敦霍乱

1854年夏季,霍乱开始在英国许多城市肆虐。

伦敦城的贫民窟地区,没有下水道,环境十分的恶劣,尤其是霍乱的蔓延,更是肆无忌惮。各地医院一时都住满了病人。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许多护士也不幸染病去世,幸存的护士因害怕染病,不少人纷纷逃离医院,一时间,护理人手非常紧缺。

8月间,南丁格尔自告奋勇,前往英格兰南部的米塞郡医院,去指导那里的病人护理工作。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