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针灸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1 21:19:12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针灸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针灸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试读:

第1章 腧穴总论

1.1 考纲要求

一、腧穴的概念及分类。

二、腧穴的主治特点及主治规律。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1.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

一、腧穴的概念与分类

1.腧穴的概念(1)腧穴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它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2)腧穴在《内经》中又称作“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后世医家还将其称之为“孔穴”、“穴道”、“穴位”;宋代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则通称“腧穴”。(3)“腧”、“输”、“俞”三者均指腧穴,但具体含义则有所区别。腧穴,是对穴位的统称;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俞穴,专指特殊主治中的背俞穴。

2.腧穴的分类

人体的腧穴总体上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3类。表1-1【例1】(A型题)“以痛为腧”指的穴位是(  )。[2008年研]

A.输穴

B.五输穴

C.奇穴

D.阿是穴【答案】D【解析】腧穴可以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其中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也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或其他反应点灯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灵枢·经筋》载曰“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此处“以痛为腧”是指以压痛部位作为治疗点,即阿是穴的含义。【例2】(A型题)十四经腧穴的总数是(   )。[2007年研]

A.365

B.363

C.361

D.349【答案】C【解析】《内经》论及穴名约160个。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记载腧穴349个。北宋王维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记载腧穴354个。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记载经穴359个。清代李学川的《针灸逢源》定经穴位361个,并延续至今。

二、腧穴的主治特点及主治规律

1.腧穴的主治特点

腧穴的主治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1)近治作用

①概念:近治作用是指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是所有腧穴所具有的共同的和最基本的特点,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规律的体现。

②举例:如眼区周围的睛明、承泣、攒竹、瞳子髎等经穴均能治疗眼疾。(2)远治作用

①概念:远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规律的反映。

②举例:如合谷穴不仅能治疗手部的局部病证,还能治疗本经所过处的颈部和头面部病证。(3)特殊作用

①概念:特殊作用是指有些腧穴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特异的治疗作用。双向良性调整作用是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

②举例:腹泻时针天枢穴可止泻,便秘时针天枢穴可以通便;内关可治心动过缓,又可治心动过速;针刺足三里穴既可使原来处于弛缓状态或处于较低兴奋状态的胃运动加强,又可使原来处于紧张或收缩亢进状态的胃运动减弱;大椎穴退热、至阴穴矫正胎位、阑尾穴治疗阑尾炎等。【例3】(A型题)下列选项中,属于腧穴特殊作用的是(  )。[2010年研]

A.复溜治疗多汗

B.风池治疗头痛

C.内关治疗不寐

D.合谷治疗耳聋【答案】A【解析】腧穴的特殊作用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特异的治疗作用。所谓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如复溜既可治疗多汗,也可治疗无汗。B项,风池治疗头痛属于腧穴的近治作用。CD两项,内关治疗不寐和合谷治疗耳聋属于腧穴的远治作用。【例4】(A型题)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主要体现的是(  )。[2009年研]

A.十四经穴主治的基本规律

B.腧穴的特殊作用

C.腧穴的近治作用

D.腧穴的远治作用【答案】B【解析】A项,腧穴(主要指十四经穴)的主治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主要有分经主治和分部主治两大规律。大体上,四肢部经穴以分经主治为主,头身部经穴以分部主治为主。B项,腧穴特殊作用是指有些腧穴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特异的治疗作用。双向良性调整作用是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相对特异的治疗作用,指某些腧穴的治疗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C项,腧穴近治作用是指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是所有腧穴所具有的共同的和最基本的特点,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规律的体现。D项,腧穴远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规律的反映。题干中至阴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井穴,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主治头痛、鼻塞、鼻衄、目痛、胞衣不下、胎位不正和难产等。艾灸至阴穴可矫正胎位,即该穴的相对特异性。【例5】(A型题)十四经穴、奇穴和阿是穴都具有的主治功用是(  )。[2007年研]

A.远治作用

B.近治作用

C.特殊作用

D.双向调节作用【答案】B【解析】A项,远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主要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B项,近治作用则是指腧穴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即无论哪类腧穴均具有近治作用。C项,特殊作用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D项,双向调节作用是腧穴特殊作用的一个方面。

2.腧穴的主治规律(1)分经主治规律

①概念:分经主治是指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定经不定穴”“宁失其穴,勿失其经”的选穴原则即是其具体体现。

②十四经腧穴分经主治规律表1-2  手三阴经表1-3  手三阳经表1-4  足三阳经表1-5  足三阴经表1-6  任督二脉(2)分部主治规律

①腧穴的分部主治指处于身体某一部位的腧穴均可治疗该部位及某类病证,与腧穴的位置特点相关。

②如位于头面、颈项部的腧穴,以治疗头面五官及颈项部病证为主,后头区及项区穴又可治疗神志病等。【例6】(A型题)治疗咽喉病,可选用的经穴是(  )。[2010年研]

A.手阳明大肠经

B.足阳明胃经

C.手少阴心经

D.足少阴肾经【答案】BD【解析】根据十二经分经主治规律:A项,手阳明大肠经主治:前头、口齿、鼻病。B项,足阳明胃经主治:前头、口齿、咽喉病和胃肠病。C项,足少阴肾经主治:肾病、肺病和咽喉病。D项,手少阴心经主治:心病。咽喉病分为实热证和阴虚证。根据咽喉病主治规律:实热证治疗取手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阴虚证取手太阴、足少阴经穴为主。综上所述,治疗咽喉病可选用的经穴是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阴肾经。【例7】(A型题)治疗眼病、热病、神志病,宜选用的经脉是(  )。[2008年研]

A.手三阴经

B.手三阳经

C.足三阴经

D.足三阳经【答案】D【解析】A项,手三阴经腧穴相同的主治是胸部病证。B项,手三阳经腧穴相同的主治是咽喉痛、热病。C项,足三阴经腧穴相同的主治是前阴病、妇科病。D项,足三阳经腧穴相同的主治则是眼病、热病、神志病。【例8】(A型题)足三阴经穴均可治疗的病证是(  )。[2008年研]

A.胸、腹病

B.脾、肝、肾病

C.前阴病、妇科病

D.肝胆、脾胃病【答案】C【解析】足三阴经腧穴相同的主治是前阴病、妇科病。

A.手三阴经穴

B.手三阳经穴

C.任脉、督脉穴

D.足三阳经穴【例9】(B型题)治疗咽喉病、热病,宜选用的经穴是(  )。[2010年研]【答案】B【例10】(B型题)治疗神志病、脏腑病,宜选用的经穴是(  )。[2010年研]【答案】C【解析】根据十二经穴主治规律:手三阳经穴治疗咽喉病、热病。任脉、督脉穴治疗神志病、脏腑病和妇科病。手三阴经穴治疗胸部病。足三阳经穴治疗目病、神志病和热病。足三阴经穴治疗前阴病和妇科病。例9,治疗咽喉病、热病,宜选用手三阳经;例10,治疗神志病、脏腑病,宜选用任、督二脉。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1)固定标志定位法

①概念:固定标志定位法是指在人体自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包括由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或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借助固定标志来定位取穴是常用的方法。

②定位穴位:如鼻尖取素髎、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中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取阳陵泉等。(2)活动标志定位法

①概念:活动标志定位法是指在人体活动姿势下出现的标志,包括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

②定位穴位:微张口,耳屏正中前缘凹陷中取听宫,闭口取下关;屈肘取曲池,展臂取肩髃;拇指上跷取阳溪,掌心向胸取养老等。

2.骨度分寸定位法(1)概念

骨度折量定位法是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2)常用骨度分寸表如下:表1-7【例11】(X型题)用于确定下肢三阴经穴纵向距离的骨度分寸有(  )。[2013年研]

A.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

B.胫骨内侧下方至内踝尖

C.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

D.腘横纹至外踝尖【答案】AB【解析】用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的骨度分寸有:耻骨联合上廉至股骨内上髁上缘,为18寸;胫骨内侧髁下缘至内踝尖,为13寸。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的骨度分寸有: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为19寸;腘横纹至外踝尖,为16寸。【例12】(X型题)用于确定下肢足三阳经穴纵向距离的骨度分寸有(  )。[2012年研]

A.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

B.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

C.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

D.腘横纹至外踝尖【答案】CD【解析】A项,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为18寸。B项,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为13寸。此两项用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C项,股骨大转子到腘横纹,为19寸。D项,腘横纹至外踝尖,为16寸。此两项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例13】(X型题)下列选项中,骨度分寸为9寸的有(  )。[2008年研]

A.前额两发角之间

B.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

C.腋前纹头至肘横纹

D.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答案】ABC【解析】前额两发角之间、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腋前纹头至肘横纹均为9寸。D项,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为12寸。

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1)概念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又称“指寸法”,是指依据被取穴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以量取腧穴的方法。(2)常用的手指同身寸有以下3种:

①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为1寸;

②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

③横指同身寸: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四指相并名曰“一夫”;用横指同身寸量取腧穴,又称“一夫法”。

A.骨度分寸定位法

B.体表标志定位法

C.简便取穴法

D.手指同身寸定位法【例13】(B型题)条口穴取穴宜用(  )。[2009年研]【答案】A【例14】(B型题)阳陵泉取穴宜用(  )。[2009年研]【答案】B【解析】A项,骨度分寸定位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B项,体表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C项,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仅为一种辅助取穴法。D项,手指同身寸取穴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①条口穴属足阳明胃经,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用骨度分寸定位法取穴准确且简便;②阳陵泉属足少阳胆经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主要用到体表标志定位法。

4.简便定位法(1)概念:简便定位法是指临床中一种简便易行的腧穴定位方法。(2)定位穴位:如立正姿势,手臂自然下垂,其中指端在下肢所触及处为风市;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上方,其食指尽端到达处取列缺等。此法是一种辅助取穴方法。

第2章 经络腧穴各论

2.1 考纲要求

一、十四经腧穴的主治概要

二、下列常用经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1.手太阴肺经: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头维、下关、人迎、梁门、天枢、归来、梁丘、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内庭、厉兑。

4.足太阴脾经: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

5.手少阴心经:极泉、少海、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6.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后溪、养老、小海、肩贞、天宗、颧髎、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攒竹、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次髎、承扶、委阳、委中、膏肓、志室、秩边、承山、飞扬、昆仑、申脉、束骨、至阴。

8.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太溪、照海、复溜、阴谷、肓俞。

9.手厥阴心包经:天池、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关冲、中渚、阳池、外关、支沟、肩髎、翳风、角孙、耳门、丝竹空。

11.足少阳胆经:瞳子髎、听会、率谷、阳白、头临泣、风池、肩井、日月、带脉、环跳、风市、阳陵泉、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侠溪、足窍阴。

12.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蠡沟、曲泉、章门、期门。

13.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建里、中脘、膻中、天突、廉泉、承浆。

14.督脉:长强、腰阳关、命门、至阳、身柱、大椎、哑门、风府、百会、神庭、水沟、印堂。

三、常用奇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四神聪、太阳、球后、安眠、牵正、金津、玉液、定喘、夹脊、胃脘下俞、子宫、腰眼、十宣、八邪、四缝、二白、腰痛点、外劳宫、膝眼、胆囊、阑尾。

2.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

一、十四经腧穴的主治概要

1.肺经

本经腧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2.大肠经

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3.胃经

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4.脾经

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5.心经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6.小肠经

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7.膀胱经

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病证及神志病;位于背部两条侧线的背俞穴及其他腧穴主治相应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

8.肾经

本经腧穴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脏病,以及与肾有关的肺、心、肝、脑病及咽喉、舌等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9.心包经

本经腧穴主治心、心包、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10.三焦经

本经腧穴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1.胆经

本经腧穴主治肝胆病,侧头、目、耳、咽喉、胸胁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12.肝经

本经腧穴主治肝、胆、脾、胃病、妇科病、少腹、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13.督脉

本经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

14.任脉

本经腧穴主治少腹、脐腹、胃脘、胸、颈、咽喉、头面等局部病证和相应的内脏病证,部分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例1】(A型题)不属于足少阴肾经主治病证的是(  )。[2015年研]

A.前阴病

B.咽喉病

C.后阴病

D.足跟病【答案】C【解析】足少阴肾经主治概要:①头和五官病证: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等;②妇科病;③前阴病: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等;④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下肢厥冷,内踝肿痛等。【例2】(X型题)可治疗目疾的经穴是(  )。[2010年研]

A.足少阳胆经穴

B.手少阳三焦经穴

C.足太阳膀胱经穴

D.手太阳小肠经穴【答案】ABCD【解析】目为肝之窍,阳明、太阳、少阳、足厥阴经脉均循行目系。

二、下列常用经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1.手太阴肺经及其腧穴(1)手太阴肺经腧穴主治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2)本经共有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7个穴位需要掌握其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表2-1【例3】(X型题)下列腧穴中,位于肘横纹上的有(  )。[2012年研]

A.小海

B.血海

C.曲泽

D.尺泽【答案】CD【解析】A项,小海:屈肘,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B项,血海:屈膝,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C项,曲泽:肘微屈,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D项,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端凹陷处。位于肘横纹上的有曲泽、尺泽。【例4】(X型题)下列选项中,位于腕横纹上的腧穴有(  )。[2008年研]

A.中渚

B.大陵

C.太渊

D.神门【答案】BCD【解析】A项,中渚位于手背,第4、5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陷中,当液门穴后1寸。B项,大陵位于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C项,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D项,神门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可知大陵、太渊、神门位于腕横纹上。

2.手阳明大肠经及其腧穴(1)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2)本经共有商阳、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髃、迎香9个穴位需要掌握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表2-2【例5】(X型题)下列腧穴中,位于腕横纹上3寸水平线的有(  )。[2014年研]

A.间使

B.养老

C.郄门

D.偏历【答案】AD【解析】A项,间使,前臂掌侧,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B项,养老,前臂掌侧,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C项,郄门位于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D项,偏历,前臂背面桡侧,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例6】(A型题)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位于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的腧穴是(  )。[2010年研]

A.曲泽

B.曲池

C.小海

D.少海【答案】B【解析】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位于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A项,曲泽为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C项,小海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定位:在肘内侧,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D项,少海为手少阴心经的腧穴,定位:屈肘,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例7】(X型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手阳明大肠经腧穴的有(   )。[2008年研]

A.肩髎

B.肩髑

C.合谷

D.下关【答案】BC【解析】A项,肩髎是手少阳三焦经穴。BC两项,肩髃、合谷均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D项,下关是足阳明胃经腧穴。【例8】(A型题)合谷、阴郄、复溜都可以治疗的病证是(   )。[2007年研]

A.热证

B.脏腑病

C.汗证

D.头面五官病证【答案】C【解析】合谷位于手阳明大肠经,是该经的原穴,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耳聋等头面五官疾病;发热恶寒等外感疾病,热病无汗或多汗;经闭、滞产等妇科病证。阴郄为手少阴心经的郄穴,主治:心痛、心悸等心病;骨蒸盗汗;吐血、衄血。复溜为足少阴肾经的穴位,主治:水肿,汗证(有汗或无汗)等津液输布失调等证;腹胀泄泻等胃肠疾病;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3.足阳明胃经及其腧穴(1)足阳明胃经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2)本经共有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头维、下关、人迎、梁门、天枢、归来、梁丘、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内庭、厉兑19个穴位需要掌握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表2-3【例9】(A型题)位于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状突之间凹陷中的穴位是(  )。[2014年研]

A.角孙

B.听宫

C.下关

D.颊车【答案】B【解析】A项,角孙: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如发际处。B项,听宫: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状突之间凹陷。C项,下关: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行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D项,颊车:面颊部,下颌角前方约1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例10】(A型题)根据骨度分寸定位法,相距为5寸的两穴是(  )。[2013年研]

A.足三里与条口

B.神阙与关元

C.悬钟与光明

D.阴陵泉与地机【答案】A【解析】A项,条口位于犊鼻下8寸;足三里位于犊鼻下3寸。B项,关元在前正中线上脐(神阙)下3寸。C项,悬钟位于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光明位于外踝高点上5寸,腓骨前缘。D项,地机位于内踝尖与阴陵泉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其中相距为5寸的是足三里与条口穴。【例11】(A型题)下列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的穴位是(  )。[2011年研]

A.颧髎

B.下关

C.颊车

D.听宫【答案】B【解析】B项,下关: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A项;颧髎: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C项,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D项,听宫:在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状突之间凹陷中。【例12】(X型题)一般不用于治疗耳鸣耳聋的腧穴有(  )。[2016年研]

A.外关

B.列缺

C.内庭

D.太溪【答案】BC【解析】耳鸣耳聋实证主穴:听会、翳风、中渚、侠溪,外感风邪配风池、外关;肝胆火旺配行间、丘墟。虚证主穴:听宫、翳风、太溪、肾俞。A项,外关穴为手少阳三焦经腧穴,手少阳三焦经的耳部分支为“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故而针刺此穴可治疗实热性耳鸣耳聋。BC两项,列缺穴为手太阴肺经腧穴,内庭穴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二者既不是所属经脉循行部位,也不是局部取穴,又无腧穴的特殊治疗作用,对于耳鸣耳聋没有治疗作用。D项,太溪穴属足少阴肾经腧穴,具有补肾作用,故而针刺此穴可治疗肾虚性耳鸣耳聋。【例13】(A型题)天枢穴的定位是(   )。[2009年研]

A.脐旁0.5寸

B.脐旁1寸

C.脐旁2寸

D.脐旁4寸【答案】C【解析】天枢穴为大肠募穴,位于足阳明胃经,在腹中部,脐旁2寸。A项,脐旁0.5寸是肓俞。B项,脐旁1寸没有经穴。D项,脐旁4寸是大横。

A.肩井

B.承泣

C.瞳子髎

D.委中【例14】(B型题)针刺操作时应注意轻、慢、压的腧穴是(   )。[2007年研]【答案】B【例15】(B型题)既可直刺、深刺、又可针刺放血的腧穴是(   )。[2007年研]【答案】D【解析】A项,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重点,深部正当肺尖,不宜深刺。B项,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因周围神经血管分布丰富,故针刺操作时,要指压、缓慢进针,宜轻,不宜提插。C项,瞳子髎位于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不宜深刺,可点刺放血。D项,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因下部为脂肪组织,故不可直刺、深刺,并常用三棱针放血法。【例16】(X型题)下列腧穴中,属于足阳明胃经的有(   )。[2013年研]

A.犊鼻

B.丘墟

C.厉兑

D.解溪【答案】ACD【解析】足阳明胃经主要腧穴有厉兑、内庭、冲阳、解溪、丰隆、犊鼻、梁丘等。B项,丘墟属于足少阳胆经。【例17】(X型题)常用于治疗大肠腑病的腧穴有(   )。[2012年研]

A.天枢

B.内庭

C.上巨虚

D.大肠俞【答案】ACD【解析】A项,天枢为大肠募穴,疏通大肠腑气,主治疾病有便秘、腹胀、腹泻、脐周痛、腹水、肠麻痹,为治疗肠腑疾病的重要穴位。C项,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可运化湿滞,取“合治内腑”之意,故六腑相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各自相应的下合穴治疗。D项,大肠俞是大肠的背俞穴,主治疾病有痢疾,便秘,是治疗大肠疾病的要穴。以上三穴均可用于治疗大肠腑病。B项,内庭属于足阳明胃经荥穴,主治疾病有发热、头痛、牙痛、咽喉肿痛、腹痛、腹泻、痢疾等。一般不用于治疗大肠腑病。【例18】(X型题)下列穴位中,定位于外踝上8寸水平线的有(  )。[2011年研]

A.条口

B.飞扬

C.丰隆

D.蠡沟【答案】AC【解析】A项,条口:小腿前外侧,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B项,飞扬:小腿后,外踝后昆仑(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C项,丰隆:外踝间上8寸,条口外一寸,胫骨前嵴外两指。D项,蠡沟:内踝间上5寸,胫骨内侧面中。其中位于外踝上8寸的是条口和丰隆。【例19】(X型题)足三里的主治病证是(   )。[2010年研]

A.癫狂

B.乳痈

C.虚劳

D.噎膈【答案】ABCD【解析】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证;癫狂等神志病;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例20】(X型题)下列腧穴中,属于足阳明胃经的是(   )。[2009年研]

A.下关

B.地机

C.梁丘

D.梁门【答案】ACD【解析】A项,下关穴:面部耳前方,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D项,梁门:位于上腹部,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C项,梁丘:屈膝,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以上三个腧穴均归足阳明胃经。B项,地机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缘后方,归足太阴脾经。【例21】(X型题)下列选项中,能治疗胃痛的腧穴有(   )。[2007年研]

A.中脘

B.内关

C.梁丘

D.胃俞【答案】ABCD【解析】A项,中脘为胃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主治胃痛、呕吐、吐酸、呃逆、腹胀、泄泻、黄疸、癫狂等。B项,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可宽胸解郁,行气止痛,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胸痛、胃痛、呕吐、呃逆、癫狂等。C项,梁丘为胃经郄穴,主治胃痛、膝关节肿痛、伸屈不利、乳痈等。D项,胃俞为胃背俞穴,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完谷不化、肠鸣、胸胁痛等。【例22】(X型题)位于瞳孔直下,属于足阳明胃经的腧穴是(   )。[2007年研]

A.承泣

B.地仓

C.颊车

D.颧髎【答案】AB【解析】AB两项,承泣、地仓均属足阳明胃经,均位于瞳孔直下。A项,承泣位于面部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B项,地仓位于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C项,颊车亦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下方约1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D项,颧髎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4.足太阴脾经及其腧穴(1)足太阴脾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2)本经共有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阴陵泉、地机、血海、大横、大包9个穴位需要掌握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表2-4【例23】(A型题)下列答案中,不属于阴陵泉穴主治的病证是(   )。[2014年研]

A.膝痛

B.水肿

C.黄疸

D.盗汗【答案】D【解析】阴陵泉的主治: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失健运证;膝痛。【例24】(A型题)常用于治疗下肢疼痛、不寐的腧穴是(   )。[2010年研]

A.中脘

B.悬钟

C.三阴交

D.天枢【答案】C【解析】A项,中脘,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主治:脾胃病证;黄疸;癫狂;脏躁。B项,悬钟,定位:外踝的中点上3寸,腓骨后缘。主治:痴呆、中风等髓海不足疾患;颈项痛、腋下肿、胁痛、外踝肿痛等痛证;足内翻,足下垂。D项,天枢,定位:脐中旁开2寸。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月经不调、癥瘕。以上三穴均不用于治疗下肢疼痛和不寐。C项,三阴交,定位: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主治: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症;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科病证;遗精、阳痿、遗尿等泌尿生殖系统疾患;心悸、失眠、高血压;下肢痿痹;阴虚诸证。

A.足厥阴肝经

B.足太阴脾经

C.足少阳胆经

D.手太阴肺经【例25】(B型题)隐白、地机穴所属的经脉是(   )。[2013年研]【答案】B【解析】足太阴脾经的主要腧穴有: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阴陵泉、地机、血海、大包等。【例26】(B型题)率谷、日月穴所属的经脉是(   )。[2013年研]【答案】C【解析】足少阳胆经的主要腧穴有:瞳子髎、率谷、头临泣、风池、肩井、日月、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丘墟、足临泣、足窍阴等。【例27】(X型题)常用于治疗脾病的腧穴有(   )。[2013年研]

A.太白

B.章门

C.梁门

D.三阴交【答案】ABD【解析】A项,太白:为足太阴脾经输穴,主治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脾胃病证。B项,章门:为脾之募穴,主治胃肠病证和肝脾病证。D项,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输穴,主治脾胃病证。C项,梁门: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主治胃痛、纳少、呕吐等胃疾。【例28】三阴交、合谷均可治疗的病证是(   )。[2016年研]

A.齿痛、鼻衄

B.发热、头痛

C.经闭、滞产

D.遗精、阳痿【答案】C【解析】三阴交位于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又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主治:①腹胀、肠鸣、泄泻;②月经不调、崩漏、痛经、经闭、带下、阴挺、不孕、滞产;③遗精、阳痿、早泄、遗尿、小便不利、水肿;④失眠;⑤下肢痿痹、脚气。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主治:①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失音、口眼㖞斜、痄腮、鼻衄;②发热恶寒、无汗、多汗、疟疾;③疔疮、痤疮、瘾疹;④腹痛;⑤半身不遂;⑥经闭、滞产。故三阴交和合谷穴均可治疗经闭、滞产、腹胀腹痛。【例29】(X型题)下列腧穴中,属于足太阴脾经的有(   )。[2012年研]

A.太白

B.地机

C.公孙

D.蠡沟【答案】ABC【解析】足太阴脾经腧穴包括:隐白、大都、太白、公孙、三阴交、阴陵泉、血海、冲门等。D项,蠡沟属于足厥阴肝经。

5.手少阴心经及其腧穴(1)手少阴心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2)本经共有极泉、少海、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7个穴位需要掌握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表2-5【例30】(A型题)根据骨度分寸定位法,二穴相距为2寸的是(  )。[2011年研]

A.神门与通里

B.照海与复溜

C.间使与郄门

D.阴陵泉与地机【答案】C【解析】A项,神门: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通里: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两穴相距1寸。B项,照海:在踝区,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复溜: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下2寸,跟腱的前缘;两穴相距1寸。C项,郄门:前臂掌侧,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间使:在前臂掌侧,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两穴相距2寸。D项,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地机:在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两穴相距3寸。【例31】(A型题)手少阴心经的终止穴是(   )。[2009年研]

A.少商

B.少府

C.少泽

D.少冲【答案】D【解析】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终止于小指内侧端,起始穴为极泉,终止穴是少冲。A项,少商为手太阴肺经的起始穴。B项,少府为手少阴心经的荥穴,不是其起始穴或终止穴,C项,少泽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起始穴。

A.手少阳三焦经

B.手少阴心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太阴脾经【例32】(B型题)少海、通里穴所属的经脉是(   )。[2014年研]【答案】B【例33】(B型题)角孙、肩髎穴所属的经脉是(   )。[2014年研]【答案】A【解析】少海、通里属于手少阴心经。角孙、肩髎属于手少阳三焦经。

6.手太阳小肠经及其腧穴(1)手太阳小肠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2)本经共有少泽、后溪、养老、小海、肩贞、天宗、颧髎、听宫8个穴位需要掌握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表2-6【例34】(A型题)耳门、听宫、听会从上到下的归经顺序是(   )。[2008年研]

A.小肠经、胆经、三焦经

B.胆经、三焦经、小肠经

C.三焦经、胆经、小肠经

D.三焦经、小肠经、胆经【答案】D【解析】耳门归三焦经,听宫归小肠经,听会归胆经,从上到下的归经顺序依次为三焦经、小肠经、胆经。

A.手少阳三焦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足厥阴肝经【例35】(B型题)天宗穴所属的经脉是(  )。[2015年研]【答案】C【解析】天宗穴是手太阳小肠经之穴位。【例36】(B型题)大敦穴所属的经脉是(  )。[2015年研]【答案】D【解析】大敦穴是足厥阴肝经之穴位。

7.足太阳膀胱经及其腧穴(1)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病证及神志病;位于背部两条侧线的背俞穴及其他腧穴主治相应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2)本经共有睛明、攒竹、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次髎、承扶、委阳、委中、膏肓、志室、秩边、承山、飞扬、昆仑、申脉、束骨、至阴30个穴位需要掌握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表2-7【例37】(A型题)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的腧穴是(  )。[2012年研]

A.心俞

B.肾俞

C.膀胱俞

D.大肠俞【答案】D【解析】心俞、肾俞、膀胱俞、大肠俞四穴,均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均是在脊椎棘突下,旁开1.5寸。A项,心俞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B项,肾俞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C项,膀胱俞位于横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1.5寸。D项,大肠俞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例38】(A型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次髎穴主治病证的是(   )。[2012年研]

A.腰骶痛

B.痛经

C.便秘

D.下肢痹【答案】C【解析】次髎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正对第2骶后孔中。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病证,小便不利,遗精,疝气,腰骶痛,下肢痿痹。【例39】(A型题)治疗呃逆,应首选的腧穴是(   )。[2008年研]

A.睛明

B.水沟

C.承泣

D.攒竹【答案】D【解析】攒竹为治疗呃逆的经验效穴。A项,睛明主治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等目疾;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心悸、怔忡。B项,水沟主治休克、中暑、腰痛、落枕、癫痫、面部肿痛等。C项,承泣主治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瞤动等目疾;口眼歪斜,面肌痉挛。【例40】(A型题)足太阳膀胱经的终止穴是(   )。[2007年研]

A.足窍阴

B.至阴

C.隐白

D.厉兑【答案】B【解析】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的睛明穴,止于小趾外侧端的至阴穴。A项,足窍阴为足少阳胆经的终止穴。C项,隐白为足太阴脾经的起始穴。D项,厉兑为足阳明胃经的终止穴。

A.足少阳胆经

B.手少阳三焦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足太阳膀胱经【例41】(B型题)天柱穴所属的经脉是(   )。[2011年研]【答案】D【解析】天柱:在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所属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例42】(B型题)天宗穴所属的经脉是(   )。[2011年研]【答案】C【解析】天宗:在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所属的经脉是手太阳小肠经。

A.内踝正下方凹陷处

B.外踝正下方凹陷处

C.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D.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例43】(B型题)申脉穴的定位是(   )。[2010年研]【答案】B【解析】申脉是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主治:头痛,癫痫,精神病,踝关节痛。【例44】(B型题)太溪穴的定位是(   )。[2010年研]【答案】D【解析】太溪是足少阴肾经腧穴,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中,主治:肾虚诸症;阴虚性头面五官病证;肺部疾患;消渴,便秘;月经不调;腰脊痛,下肢厥冷。【例45】(X型题)根据骨度分寸定位法,两穴相距为3寸的是(  )。[2010年研]

A.梁门、天枢

B.命门、志室

C.阴陵泉、地机

D.尺泽、孔最【答案】BC【解析】A项,梁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天枢:脐中旁开2寸。两穴相距4寸。B项,命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志室: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C项,地机:在阴陵泉下3寸,阴陵泉至内踝尖的联线上取之;阴陵泉:胫骨内上髁下缘,胫骨内侧缘的凹陷处。以上两项两穴均相距3寸。D项,尺泽:肘窝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肘关节微屈定穴;孔最: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7寸,尺泽与太渊的连线上。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12寸,两穴相距5寸。

8.足少阴肾经及其腧穴(1)足少阴肾经腧穴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脏病,以及与肾有关的肺、心、肝、脑病及咽喉、舌等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2)本经共有涌泉、然谷、太溪、照海、复溜、阴谷、肓俞7个穴位需要掌握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表2-8

A.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阴脾经

C.足厥阴肝经

D.手少阴心经【例46】(B型题)肓俞穴所属的经脉是(   )。[2012年研]【答案】A【例47】(B型题)曲泉穴所属的经脉是(   )。[2012年研]【答案】C【解析】肓俞:在腹部,脐中旁开0.5寸;为足少阴肾经上的腧穴。曲泉:在膝部,腘横纹的内侧端,半腱肌肌腱内缘凹陷中;为足厥阴肝经的合穴。【例48】(A型题)复溜穴直上,平阴陵泉的骨度分寸为(   )。[2007年研]

A.13寸

B.12寸

C.11寸

D.10寸【答案】C【解析】胫骨内侧髁下方(平阴陵泉)至内踝尖的骨度分寸为13寸,复溜位于太溪穴(平内踝尖)上2寸,因此复溜穴直上、平阴陵泉的骨度分寸应是11寸。

9.手厥阴心包经及其腧穴(1)手厥阴心包经腧穴主治心、心包、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2)本经共有天池、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8个穴位需要掌握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表2-9【例49】(A型题)根据骨度分寸定位法,相距为3寸的两穴是(  )。[2014年研]

A.风府与大椎

B.神庭与大椎

C.大陵与间使

D.太溪与复溜【答案】C【解析】间使穴的定位为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大陵穴的定位为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二者相距3寸。【例50】(X型题)下列腧穴中,位于腕横纹上3寸水平线的有(  )。[2013年研]

A.间使

B.养老

C.郄门

D.偏历【答案】AD【解析】A项,间使: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B项,养老:以掌心向胸的姿势,穴位正当尺骨小头桡侧缘的骨缝中。C项,郄门:腕横纹上5寸,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D项,偏历: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其中位于腕横纹上3寸水平线上的腧穴有间使和偏历。【例51】(A型题)根据骨度分寸定位法,相距为3寸的两穴是(  )。[2012年研]

A.内关与郄门

B.孔最与尺泽

C.神门与通里

D.外关与支沟【答案】A【解析】A项,郄门位于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之间;内关位于郄门下3寸。B项,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孔最位于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两穴相距5寸。C项,通里位于腕横纹上1寸,神门位于腕横纹尺侧,两穴相距1寸。D项,外关在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支沟在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两穴相距1寸。

10.手少阳三焦经及其腧穴(1)手少阳三焦经腧穴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2)本经共有关冲、中渚、阳池、外关、支沟、肩髂、翳风、角孙、耳门、丝竹空10个穴位需要掌握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表2-10

A.支沟

B.养老

C.通里

D.间使【例52】(B型题)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的腧穴是(  )。[2008年研]【答案】A【例53】(B型题)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的腧穴是(  )。[2008年研]【答案】C【解析】A项,支沟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B项,养老位于是前臂后区,腕背横纹上1寸,尺骨头桡侧凹陷中。C项,通里位于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D项,间使位于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例54】(X型题)支沟穴的主治病证有(   )。[2014年研]

A.便秘

B.瘰疬

C.耳聋

D.肋痛【答案】ABCD【解析】支沟穴主治:暴喑,耳鸣,耳聋;胁肋痛;便秘;瘰疬;心绞痛,心肌炎等。【例55】(X型题)一般不用于治疗耳鸣耳聋的腧穴有(   )。[2016年研]

A.外关

B.列缺

C.内庭

D.太溪【答案】BC【解析】A项,外关穴为手少阳三焦经腧穴,手少阳三焦经的耳部分支为“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故而针刺此穴可治疗实热性耳鸣耳聋。BC两项,列缺穴为手太阴肺经腧穴,内庭穴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二者既不是所属经脉循行部位,也不是局部取穴,又无腧穴的特殊治疗作用,对于耳鸣耳聋没有治疗作用。D项,太溪穴属足少阴肾经腧穴,具有补肾作用,故而针刺此穴可治疗肾虚性耳鸣耳聋。

11.足少阳胆经及其腧穴(1)足少阳胆经腧穴主治肝胆病,侧头、目、耳、咽喉、胸胁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2)本经共有瞳子髎、听会、率谷、阳白、头临泣、风池、肩井、日月、带脉、环跳、风市、阳陵泉、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侠溪、足窍阴18个穴位需要掌握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表2-11【例56】(A型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悬钟穴主治病患的是(   )。[2013年研]

A.下肢痿痹

B.腹胀痛

C.颈项强痛

D.痴呆【答案】B【解析】悬钟: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主治:①痴呆、中风等髓海不足疾患;②颈项痛、腋下肿、胁痛、外踝肿痛等痛证;③足内翻,足下垂,下肢瘫痪,风湿痛,踝关节痛,下肢麻木、感觉异常、疼痛。B项,腹胀痛不属于其主治范围。【例57】(X型题)风池穴的主治病证有(   )。[2012年研]

A.头颈部病证

B.内风所致病证

C.胁肋部病证

D.外风所致病证【答案】ABD【解析】风池穴:足少阳胆经腧穴,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平风府穴。主治:中风、癫痫、眩晕等内风引起的疾病;感冒、鼻塞、目赤肿痛、口眼歪斜等外风引起的疾病;头痛、耳聋、耳鸣;颈项强痛。C项,胁肋部病证不属于其主治病证。

12.足厥阴肝经及其腧穴(1)足厥阴肝经腧穴主治肝、胆、脾、胃病,妇科病,少腹、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2)本经共有大敦、行间、太冲、蠡沟、曲泉、章门、期门7个穴位需要掌握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表2-12【例58】(A型题)八会穴中,脏会章门所在的经脉是(   )。[2011年研]

A.脾经

B.肝经

C.胃经

D.任脉【答案】B【解析】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汇聚的腧穴。其中脏会章门为肝经上的穴位。【例59】(A型题)期门穴位于乳头直下(   )。[2008年研]

A.第5肋间隙

B.第6肋间隙

C.第7肋间隙

D.第8肋间隙【答案】B【解析】位于乳头直下第5肋间隙的是胃经的乳根,第6肋间隙的是肝经的期门,第7肋间隙的是胆经的日月,第8肋间隙没有腧穴。

A.期门

B.神门

C.章门

D.梁门【例60】(B型题)治疗脾病,宜选用的腧穴是(   )。[2010年研]【答案】C【例61】(B型题)治疗肝病,宜选用的腧穴是(   )。[2010年研]【答案】A【解析】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脏腑各有一个。A项,期门为肝之募穴,主治:肝胃病证;奔豚气;乳痈。B项,神门为心之原穴,主治: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证;高血压;胸胁痛。C项,章门为脾之募穴、八会穴之脏会;主治:胃肠病证;肝脾病证。D项,梁门,主治:纳少、胃痛、呕吐等胃疾。

13.督脉及其腧穴(1)督脉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2)本经共有长强、腰阳关、命门、至阳、身柱、大椎、哑门、风府、百会、神庭、水沟、印堂12个穴位需要掌握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表2-13【例62】(A型题)命门穴旁开3寸的腧穴是(   )。[2015年研]

A.肾俞

B.腰阳关

C.秩边

D.志室【答案】D【解析】命门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A项,肾俞: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B项,腰阳关: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C项,秩边:在骶区,横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D项,志室:在腰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位于命门旁开3寸的是志室。【例63】(A型题)用毫针刺风府穴,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2008年研]

A.正坐位,头微后倾,项部放松

B.向鼻尖方向缓慢刺入0.5~1寸

C.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

D.向眼球方向缓慢刺入0.5~1寸【答案】C【解析】风府穴深部为环枕后膜和小脑延髓池,若针刺不当或深刺均易出危险,正确的操作方法是:正位坐,头微前倾,颈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例64】(A型题)大椎,曲池及十宣都可以治疗的病证是(   )。[2007年研]

A.神志病

B.脏腑病

C.胸腹病

D.热病【答案】D【解析】大椎为督脉的穴位,主治热病、疟疾、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等外感病,骨蒸潮热,癫狂、小儿惊风等,项强、脊痛,风疹、痤疮。曲池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主治:手臂疼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等胃肠疾病,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病,隐疹、湿疹等。十宣为上肢常用奇穴,位于十指尖端,主治:昏迷,癫痫,高热、咽喉肿痛,手指麻木。三者均可以治疗热病。

14.任脉及其腧穴(1)任脉腧穴主治少腹、脐腹、胃脘、胸、颈、咽喉、头面等局部病证和相应的内脏病证,部分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2)本经共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建里、中脘、膻中、天突、廉泉、承浆10个穴位需要掌握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表2-14【例65】(X型题)以关元、三阴交为主方可以治疗的病证有(   )。[2008年研]

A.月经不调

B.崩漏

C.滞产

D.闭经【答案】ABD【解析】关元是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三阴交是肝、脾、肾经的交会穴,两穴均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是治疗生殖系统病证的重要穴位。但关元位于腹部,对于滞产者不可使用。

三、下列常用奇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表2-15【例66】(A型题)位于第8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的腧穴是(  )。[2013年研]

A.肝俞

B.胆俞

C.膀胱俞

D.胃脘下俞【答案】D【解析】A项,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B项,胆俞: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C项,膀胱俞:横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1.5寸。D项,胃脘下俞:背部,当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第3章 刺灸法

3.1 考纲要求

一、毫针刺法

1.针刺前的准备:选择体位、消毒。

2.进针法。

3.针刺的方向、角度、深度。

4.行针的基本手法及辅助手法。

5.得气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6.常用的单式补泻手法。

7.晕针、滞针、血肿、创伤性气胸、刺伤内脏等针刺异常情况的表现、处理及预防。

8.毫针刺法的注意事项。

二、灸法

1.灸法的种类。

2.灸法的作用。

3.瘢痕灸、无瘢痕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的操作方法、适用范围。

4.灸法的注意事项。

三、拔罐法

1.拔罐法的作用及适用范围。

2.闪罐法、留罐法、走罐法、刺络拔罐法、留针拔罐法的操作方法和适应范围。

3.拔罐法的注意事项。

四、三棱针法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

五、皮肤针法的操作方法、叩刺部位、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

六、电针的操作方法、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3.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

一、毫针刺法

1.针刺前的准备(1)选择体位

①选择体位的三个原则:

a.一要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

b.二要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

c.三要便于较长时间的留针而又不使患者感觉疲劳。但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则都应采取卧位。

②临床上针刺的常用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a.仰卧位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b.侧卧位  适宜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c.俯卧位  适宜于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d.仰靠坐位  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e.俯伏坐位  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f.侧伏坐位  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2)消毒

①针具器械消毒

a.高压蒸气灭菌法:将毫针等针具用布包好,放在密闭的高压蒸汽锅内灭菌,在98~147kPa压强、115℃~123℃高温下,保持30分钟以上,可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b.药液浸泡消毒法:将针具放入75%酒精内浸泡30~60分钟,取出用消毒巾或棉球擦干后使用;也可置于器械消毒液内浸泡,如“84”消毒液,可按规定浓度和时间浸泡消毒。直接和毫针接触的针盘、针管、针盒、镊子等,可用戊二醛溶液(保尔康)浸泡10~20分钟,达到消毒目的时才能使用。

c.煮沸消毒法:将毫针等器具用纱布包扎后,放在盛有清水的消毒煮锅内煮沸。一般在水沸后再煮15~20分钟,亦可达到消毒目的。

②医者手指消毒:在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待干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

③针刺部位消毒:在患者需要针刺的穴位皮肤上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或先用2%碘酊涂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脱碘。擦拭时应从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