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地理百问百答(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2 12:06:34

点击下载

作者:魏琳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天文地理百问百答

天文地理百问百答试读:

前言

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是指采用广大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目的是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广大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读者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在新的世纪,随着高科技领域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们的科普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纵观人类文明史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随着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并且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发达国家经济的增长点、现代化的战争、通讯传媒事业的日益发达,处处都体现出高科技的威力,同时也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使得人们对于科学知识充满了强烈渴求。

对迅猛发展的高新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不仅可以使广大青少年了解当今科技发展的现状,而且可以使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学好科学知识,为人类文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为此,我们特别编辑了这套《青少年科学知识大图解》,主要包括太空、地理、天气、生物、花草、环境、海底、武器、生理、科技等方面的内容。本套作品采取图解的方式,图文互动,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爱好,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发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普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宇宙是在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中诞生的吗?

宇宙是指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当然也包括太阳和地球,以及地球上的一切动物、植物和事物。

一些科学家认为宇宙大约诞生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中。原来宇宙里所有的东西都挤在一起,大爆炸使新生的宇宙向四面八方飞出去。很久很久以后,爆炸的碎片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不同的星星群,宇宙才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宇宙中有60多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一个。而单是一个银河系中就有1000多亿颗恒星,太阳是其中的一个。宇宙是那么辽阔,得以光年来计算距离。一光年就等于光在一年中所走过的路程,约等于10万亿千米。

虽然宇宙现在还在继续向外扩大,但总有一天,各个星系之间会反过来越靠越近,直到撞在一起,发生大收缩为止。

[我还想知道]

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所有的物质都做成太阳,那么整个宇宙内就可以有1000万亿个“太阳”,也就是在1的后面跟23个零。

离我们5.7亿光年的狮子星座,正以每秒1.95万公里速度远去,离我们12.4亿光年的牵牛星座,正以每秒3.94万公里速度远去,其原因在于宇宙在膨胀。

宇宙中的星球撞不到一起是因它们相距较远且按一定规律旋转吗?

如果天上星球离得很近,而且又杂乱无章地运动,也许它们会互相碰撞。

事实却不是这样。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但平均距离也有384400公里。地球离太阳更远些,平均距离是14960万公里,如果步行的话,3400多年才能走到。另外,太阳系里的行星在太阳引力的作用下,都按自己的轨道绕太阳不停地运行,它们永远不会相撞。

天上的星星互相之间的距离就更远了,平均在10万光年以上。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光线也要跑4年多才能到。何况它们并不是没有规律地横冲直闯,而是按一定规律绕银河系中心旋转,所以它们几乎不可能互相碰撞。科学家计算,天上的星星大约100亿亿年才可能发生一次碰撞。

[我还想知道]

若以每秒186000英里的速度,从地球到太阳,要花6分钟;从太阳到银河中心,将要花上33000年。

若以光的速度进入到宇宙的深处,预算大约要200亿年。

宇宙中的星星是由于内部气体相互吸引且取得平衡后而变成球形的吗?

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星,不论是恒星还是行星,都是圆形的。太阳是圆的,地球是圆的,连地球的卫星月亮也是圆的,从来没有看到过三角形或四方形的星星。

我们看到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与太阳一样,表面温度极高,可达6000摄氏度以上,中心温度更高,所有固态、液态物质都被气化,整个星球都呈气体状态。气体在各个方向的扩散范围相同,同时各部分气体彼此相互吸引,取得平衡后,它的外表就成为球形了。

像地球那样的固体星球也都是球形的,这是因为这些星球在刚刚形成的时候,也是炽热的熔化物质,后来披上坚硬的外壳,由于自转,它们最后变成球形或椭圆形。行星的卫星,多数也是这样。

[我还想知道]

宇宙爆炸刚开始不久,整个宇宙处于一种极高温的状态,温度高达100亿度以上,光辐射极强。

大爆炸理论认为所有恒星都是在温度下降时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短于200亿年。

银河是由许多恒星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吗?

晴朗无月的夜晚,在那深蓝色的天幕上,有一条白茫茫的带子,银光闪闪,横过天际。像一条高悬天空的大河,古人以为它是天上的一条河流,因此叫它“天河”或“银河”。

关于银河,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有趣的传说,当时的人们是相信这些传说的。直到300多年前,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人们才看清银河原来是由大大小小的恒星组成的。因为它离我们太远了,以致肉眼看来就像白茫茫的光带。

我们用肉眼看到的星星,包括银河,都属于银河系。银河系里大约有2000多亿颗恒星,它的外形好像是一个铁饼,中间厚,边缘薄。光线从银河系的一侧跑到另一侧,需要10万年的时间;从上面跑到下面,也要1万多年的时间。我们地球所在的太阳系,也是银河系里的成员,位于银河系的边缘部分,距离银河系中心大约有3万光年。

[我还想知道]

太阳以每秒250的千米的速度绕银心(银河系的中心)转一周,约需2.6亿年。

美国“先驱者10号”和“先驱者11号”,除负责侦察木星、土星任务外,也担负着寻找“外星人”的使命。“先驱者10号”是向银河系进军的第一艘宇宙飞船。

太阳系是以公转的方式在宇宙中旅行吗?

如果只在太阳系的范围里,太阳是固定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这样地球上才有一年四季的变化。然而,在浩翰的宇宙里,太阳率领它的家族——九大行星,正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着武仙星座中的一点疾驶着。这一点叫太阳向点,在天琴座的边界,离织女星不远。同时,太阳和银河系里的所有恒星,都绕银河系中心作公转运动。太阳在银河系中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运动,大约2.5亿年转一周。若与人类相比,在人类的发展史上,100万年是一个很长的时期,可是这100万年,太阳绕银河系中心才转一度多一点。如果太阳诞生了50亿年,那么,太阳率领它的家族才绕银河系中心转了大约20圈。可见太阳系在银河系中心旅行的时间是多么漫长啊!

[我还想知道]

近代天文观测表明,所有的恒星形成一个透镜形的系统,直径约为8~10万光年,我们的太阳系位于距离银河系中心,大约2.7万光年的地方。

银河系厚约1.6万光年,太阳所在位置的厚度约为3000光年,太阳系是仅处于边远地区的一个小点。

太阳系的直径大约是120亿公里吗?

太阳系是一个庞大的家庭,太阳是家长,其他主要家庭成员是绕太阳运动的九大行星,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和绕行星运动的众多卫星。另外太阳系里还有许多彗星以及3000个小行星。这一切,在宇宙中尤如一幅神韵天成的壮丽图画。冥王星是离太阳最远的行星,离太阳约60亿公里,这里就是太阳系的边疆。

若把太阳假设为一个直径1厘米的小球,那么由太阳到水星的距离就是37厘米,到金星是72厘米,到地球是1米,到火星是1.5米,到木星是5米,到土星是9米,到天王星是19米,到海王星是30米,到最远的冥王星是40米。整个太阳系的直径为80米,而实际上整个太阳系的直径大约是120亿公里。

[我还想知道]

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它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

离太阳最远的冥王星,约相当于地球与太阳之间距离的40倍。

太阳系里到底有多少小行星至今还是个谜吗?

有一位天文学家曾经用一句话巧妙地概括了太阳系的特征:“一小堆大行星,一大堆小行星。”

这个回答极为精炼地描述了太阳系的状态。太阳系中人们已知的大行星只有9个,而小行星自从1801年发现第一个开始直到今天,已登记在册并有编号的就多达4000多个,这还不包括那些有待证实的新发现。

如果以个头而论,最大的小行星也不能同最小的大行星相提并论,它们之间实在是相差悬殊。虽然这些小行星个头都不大,但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且具有行星所具有的一切特征。从这一点上说,它们与大行星称兄道弟毫无愧色。

那么,这些小行星究竟有多少呢?除了在编的4000多个之外,亮度大于19星等的小行星有近4万个,它们的直径约为几百米。更小的更暗的21星等小行星,总数将不少5万个。至于比这更小更暗的小行星,则不计其数,无可估量。

最经常被提出的一种理论是“爆炸说”。这一派科学家们认为,在小行星带所处的那个空间,原先有一个与地球、火星不相上下的大行星,它与其他行星一样,长时间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后来,由于现在还不清楚的某种原因,它被炸得粉身碎骨,碎块又互碰撞,成为更小的碎片,其中大部分成了现在的小行星,小部分变成了流星体。

从对小行星的观测来看,它们只有少数一些是圆形的,大部分是不规则的,大小也有很大差别,这似乎为“爆炸说”提供了证明。

[我还想知道]

太阳系有11500多颗小行星,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它们像九大行星一样绕太阳公转。

这些小行星,它们的质量都很小,最大的直径只有1000千米;最小的直径还不到1千米。

太阳系里是否有第十大行星还有待观测吗?

在没有发现冥王星之前,科学家认为在海王星外还有一颗大行星在影响着天王星的运行,当人们发现了这颗行星——冥王星后,发现它的体积很小,不足以影响天王星的运动,于是一些科学家提出,在冥王星之外还有一颗未发现的行星,是它的引力影响着天王星的运动。从此,一些天文学家开始了搜索第十大行星的工作,结果搜寻了几十年,一无所获。后来有人提出,如果在冥王星以外真有一颗大行星的话,由于它离太阳太远,表面很暗,目前的光学望远镜很难找到它。1983年,人们发射了一颗“红外天文卫星”,发现在比冥王星远得多的地方,有些低温天体,它们当中是否有我们期待很久的太阳系第十大行星,现在还没有结果。

小朋友,太阳系里是否有第十、十一、十二……大行星,现在还是一个人们都感兴趣的谜,也许将来你就是一个揭谜人。

[我还想知道]

冥王星是太阳系中最小最冷的星,在九大行星中,冥王星是距太阳最远的,约有59亿公里。

冥王星从太阳所接受的光和热,只有地球从太阳中得到的几万分之一。这里终年冰天雪地,永远处在-230℃,生物难以生存。

太阳照不亮太空是因没有任何物质反射它的光芒吗?

小朋友能够看见太阳和电灯,是因为它们本身发光,能够看见桌椅、书本和黑板,是因为虽然它们本身不发光,但是它们能将照射在它们身上的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

只有光线进到眼睛里,才能看见东西,否则什么都看不见。在完全不透光的房间里,如果在墙上钻一个很小的洞,就会看到有一束光直射进来。你一定会看到有许多闪亮的尘埃在光束中飞舞,原来空气中到处都是尘埃,除了那些能看到的较大的尘埃,更多的是用肉眼无法看清的。能看到这束光,就是因为尘埃把光线反射到我们眼睛里。我们白天能看到天空,也是因为空气中的尘埃、水滴和云把光线反射到眼睛里,否则什么都看不见。

太空中没有空气,因此也不会有尘埃在空中飘浮,当太阳光穿过太空时,没有任何东西能反射它的光芒,因此到处都是一片黑暗。如果这时有一颗卫星刚好进到太阳的光线里,那么,坐在飞船里的人会清楚地看到卫星,因为卫星反射了光线,但是其它地方仍然是一片黑暗。

[我还想知道]

太阳里的氢元素最为丰富,并且中心温度高达2000万度,压力可达2000亿个大气压,于是就可以在内部进行着4个氢原子聚变成1个氦原子的热核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到目前为止,太阳中心的氢已有50%变成了氦。据科学家估计,大约再过50亿年,太阳核心部分再也不会有氢存在了,太阳将进入自己生命的最后阶段。

月亮有圆缺变化是因地球、月亮和太阳之间的位置在不断变化吗?

有多少优美的诗篇,歌颂迷人的月宫;有多少动人的传说,又给月亮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月亮的形状在一个月里天天都在发生变化,有时圆的像个盘,有时又弯弯像小船。那么月亮的真实面目是什么形状呢?

其实月亮和地球一样,也是一个圆球。月亮发生圆缺变化,是因为月亮在绕地球转的时候,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会时常发生变化。

月亮和地球一样,本身不发光,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的。被太阳照射到的一面是明亮的,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暗的。月亮每个月都要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行一周,地球、月亮和太阳的位置天天都在变化。有时月亮是把明亮的一面正对着地球,有时侧对着地球,有时甚至把明亮面背向地球。这样,我们从地球上看到月亮的反光部分有时大,有时小,有时根本看不见,这就是月亮圆缺变化的秘密。

[我还想知道]

从1969年到1972年间,人类已成功地乘坐宇宙飞船和登月舱,六访月宫。先后有12个人登上月球。

日本大林组公司已积极投入到建设太空城的活动中。他们的计划是,在21世纪中叶、在月球上建设由住宅、办公室、研究所、储藏室和农场等构成的现代“月球城”。

月球上没有生物是因为它上面有许多条件不适合生物生存吗?

月球是什么样的呢?人类在很久以前就有很多关于月球的传说。

1969年,当人类成功地登上月球以后,发现月球表现并不存在任何生命迹象,没有生物,也就是说没有植物、没有动物,更没有人类生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月球上许多条件不适合生物存活。例如气温,月球的气温变化太大,朝向太阳的一面能升到140摄氏度,背向太阳的一面可降到零下140摄氏度,温差将近300摄氏度,这样的气温和温差,人和动植物是难以生存的。另外,月亮上还没有大气,更不能使靠呼吸活着的生物存活。

[我还想知道]

月球表面重力只有地球表面重力的1/6。在地球上,举重运动员举重150千克,到月球上可举重900千克。

月球上最高的山峰,高达9000米,比地球上的珠穆朗玛峰还高。

月球上一天相当于地球上27.32天吗?

月球在环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不停地作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所以,月球上也有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不过,这跟地球上所看到的“日出”和“日落”的情景完全不同。

在月球上看太阳从东边升起后,要经过180多个小时后才能升至中天;从中天移至西边“地平线”落下,又需180多个小时;再经360多小时的黑夜,才算一个“昼夜”。

当太阳出来后,由于月球的周围没有大气的遮隔,“白天”看到的太阳比地球上看到的太阳要明亮千百倍。月面的温度可达127℃,即使是在“白天”,在月面上,你依然能清楚地看到布满在漆黑天空中的点点繁星和因“地相”变化而残缺不全的地球!

一旦太阳落下,夜幕马上笼罩月球——漫漫的长夜开始了!“黑夜”长达两个星期左右,而且气温下降到零下183摄氏度。漆黑的夜空中,你可以看到一轮硕大无比的“明月”——反射着阳光的地球高挂天空,“发出耀眼的光芒”,亮度比咱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亮度大80倍!

月球是设置天文台的理想之所,因为没有大气和尘埃的干扰,无论白天黑夜都能清晰地观察星星,比地球上有利得多。

[我还想知道]

地球上的一昼夜是23小时56分4秒,月球上的“一昼夜”则长达27.32天!

月球的块状矿石中含有铁、镍、钴、钛、铝等金属,可供人类发展地外冶炼工业。

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吗?

在地球上,人类已经生活了80万年,建立起高度的文明。从微小的原子世界一直到遥远的星空,人们已初步揭露了它的秘密。可是,人类对于自己居住的家园——地球,它的内部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却不很清楚。

古代人认为,天在上面,地在下面,把“地”作为宇宙的根基。蓝天是一个半球状的圆盖,大地是一块四方的棋盘。其实,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形状像球但略扁,跟地球仪的形状不完全一样。地球的半径6000多公里,周长约40000公里。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白天、一个夜晚,围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地球是太阳的卫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也就是说,地球围着太阳转,月亮围着地球转。地球上有海洋、陆地、人、动物、植物,是宇宙间最富有的一个星球。

[我还想知道]

1522年,麦哲伦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他们从西班牙出发,一直朝西行,居然从东方回到西班牙,正好绕地球转了一圈。

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像一个圆盾,由3头大象背驮着它们站在一只能够浮在水面的海龟的背上,而海龟又站在眼镜蛇身上,它是水的象征。

地球最初从“旋转圆盘”中获得能量才开始旋转吗?

17世纪,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惯性定律:一个运动的物体,只要不再受到外力的作用,惯性就会使它保持着原来的速度和方向一直运动下去。

后来,物理学家牛顿利用惯性定律对行星的运动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

牛顿用惯性定律解释地球为什么不停地旋转是正确的,但他当时无法解释地球最开始是怎样旋转起来的,只好把功劳归于上帝。那么这个“上帝”是谁呢?

原来这个“上帝”就是形成太阳系的原始星云。这块原始星云在刚形成时就缓慢地转动着,在一次偶然的宇宙涡流作用下开始收缩,转速越来越快,形成了原始太阳。原始太阳温度下降,以惊人之势向外喷射大量微尘。这些微尘互相碰撞,体积越来越大,在太阳周围形成了巨大的“旋转圆盘”。我们的地球最开始旋转起来的能量,就是从这个“旋转圆盘”得到的。

[我还想知道]

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周期每世纪变长1~2毫秒,在3.7亿年以前,地球的自转周期为现在的十分之九,每年约有400天。

几十亿年之后,地球的自转周期与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相等,都是等于现在的43天。

地球是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变扁的吗?

如果你有机会站在人造卫星上看,就能发现地球原来是一个东西长南北短的扁球。

那么地球为什么是一个扁球呢?要揭开这个谜,必须知道地球是怎样运动的。

地球一方面绕着太阳旋转,每转一周,就是一年,这是地球的公转;另一方面,地球还绕着贯穿它南北极方向的“轴”而旋转,每转一周,就是一天,这是地球的自转。

由于地球在自转,地球上每一部分都在作圆周运动。这和汽车在转弯时,乘客也都在沿圆周运动一样。经验告诉我们,汽车转弯时,乘客有向远离圆心方向倾倒的趋势,这种趋势是由于乘客受到惯性离心力的吸引。地球上每一部分都受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因而也都具有一种离开地轴向外跑的趋势。

地球上各部分所受惯性离心力的大小,与它离开地轴的距离成正比,也就是说,距离地轴愈远的地方,所受的惯性离心力愈大。赤道部分比两极部分距离地轴远得多,所以赤道部分所受到的惯性离心力也远大于两极部分。这样,千百万年过去以后,由于惯性离心力的差别,终于使地球的两头变小而肚子变大了。

[我还想知道]

地球的扁度是很小的,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地球的南北直径比东西直径短1/297,就是短42公里。现在,根据人造卫星侦察的资料,精确的算出南北直径应该比东西直径短1/298。

现在运用激光技术可以测得地球与月球之间的精确距离,其误差仅为几米。按照美国和法国科学家较精确的计算,现在月球对地球的轨道是:近地点为356500千米,远地点为406800千米。

地球在宇宙中绕着固定的轨迹转动是由万有引力决定的吗?

地球在宇宙中是不会横冲直撞的,而且还是绕着固定的轨迹转动的。地球之所以这样循规蹈矩,而不在宇宙中到处闯荡,牵制它的神奇力量就是“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告诉我们:宇宙中一切物体之间都是相互吸引的。人与人之间也有引力,比起地球的引力那是太微不足道了,如同空气中的尘粒一般可以忽略不计。我们都被地球强大的引力吸引在地球上,因此就感觉不到我们之间存在引力了,地球上所有的东西都往地上掉,而不会向其它方向飞出去,这就是例证。

宇宙中比地球大的星体很多很多,太阳的质量就是地球质量的33万多倍。如果两个物体间距离越近,两个物体的质量越大,万有引力就越大,越明显。地球在宇宙中与大的星球的距离,就数与太阳最近,太阳的质量又都是那么庞大,因此,地球就被太阳牢牢地吸引着不能逃脱,也不能在宇宙中乱跑,所以说是“万有引力”使地球在宇宙中“循规蹈矩”地运行着。

[我还想知道]

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大地是球形的。

以铁镍为主要成分的地核之中,金的平均含量高达每吨2.6克,是地壳平均含金量的600多倍。

地球上的能量大都是来自太阳吗?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刻都离不开能量,就连我们吃东西,也是为了要给身体补充能量;热是一种能量,电是一种能量,就连刮风,也是一种能量,叫风能。

所有这些能量都是太阳给予的,太阳发出的光和热所产生的能量,给我们送来温暖和光明,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万物不可缺少的生命之源。虽然这些能量只不过是太阳发出的能量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已经足够地球利用的了。

太阳的热量引起空气对流而产生风,并使水因为受热而蒸发成云,云又形成雨或雪落下来再回到地上,地球上的水才能不断循环。

地球上的植物利用太阳光的能量,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淀粉。这种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因为它生产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

煤炭和石油是远古时代深埋在地下的动植物遗体,由于压力。地热和细菌分解的作用而形成的,它们其实是贮存起来的太阳能。

地球上的自然能源都来自于大阳。

[我还想知道]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年。

太阳中心的温度至少在1500万℃~2000万℃以上,光球层的温度大约是5700℃,太阳表层的温度不超过6000℃。

地球的寿命长短取决于太阳吗?

地球现在的年龄大约是50亿岁,科学家认为,如果地球没有任何外来因素的干扰,将永远存在下去。然而,地球无法逃避宇宙其他天体的干扰,有诞生的一天,也有死亡的一日。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天体是太阳,可以说,地球上的一切能源都来自太阳,如果太阳消亡了,那么地球必将毁灭。

科学家告诉我们,太阳现在正处在中年期,再过80亿年,它上面的氢燃料就会消耗完毕,进入风烛残年。在太阳之光熄灭之前,由于它内部的骚乱,使太阳变得更热,外壳剧烈膨胀,一直膨胀出太阳系,变成一颗巨大的红巨星。那是地球及其他行星都将被太阳烧成灰烬,然后散发到茫茫的宇宙去。这时候,地球及整个太阳系也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我还想知道]

早在46亿年前,地球就同太阳系的其它行星和月亮一起形成了,而且地球在它起源以后遭受到陨石的重力冲击,至少达5亿年。

地质学家把地球的历史分成五个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科学家们是由于无法确定地球变重变轻而意见不一吗?

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人想知道地球的质量是多少?古希腊时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撬起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在1789年进行了有名的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数,从而轻而易举地计算出了地球的质量和平均密度。后来经过很多21科学家的多次检验和完善,基本认定地球的质量为5.976×10吨。

那么,地球从诞生那天至今,质量是否有变化呢?这又成了很多科学家探讨的热点。

有些科学家认为,地球本身的质量正在逐渐减少。这是由于地球物质在不断地向外逸出的缘故。有人形象地说,地球的大气层就像车轮胎一样,是会“漏气”的,因而地球大气的最外层被称为散逸层。同时,在每一次的火山爆发过程中,也有可能使一部分火山尘飘落到太空中。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地球的质量一直在不断地增加。

这种增加的物质,主要来自天外飞来的陨石,这些陨石重量非常大,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铁陨石竞有60吨重。

那么,地球是会越变越重,还是会越变越轻呢?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每个地球上的居民来说,都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希望科学家们能早日得出结论来。

[我还想知道]

小达尔文就曾于1879年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月球是在地球历史的早期从地球中飞出去的,太平洋就是那次分离后留下的痕迹。

1976年,在我国吉林的一次“陨石雨”中,找到了一块大陨石——吉林1号陨石,重1770千克,超过了原是陨石冠军的美国诺顿——富尔内斯陨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

地球上的空气是由火山不断喷发形成的吗?

人类和其它生物片刻也离不开空气,我们可以几天不吃饭,也可以几天不喝水,但是只要3分钟吸不到氧气,人就会因缺氧而被活活憋死。

地球上有空气才有生机勃勃的世界,否则我们这个星球也和其它星球一样荒凉。地球形成之初,只是一团疏松的物质,没有地壳。当时不但地球表面上有一些空气,地球的里面也有空气,不过那些都是原始空气,含氮气特别多,约占90%,此外还有不少水汽、甲烷和氨气等,几乎没有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

几亿年过去了,地球慢慢冷却下来,表面上凝结出地壳,火山开始不断喷发,把地壳里面积存的各种气体喷射出来,这些气体被地球的引力吸住,包在地球的外面形成大气层,喷出的水汽在空中遇冷变成云,接着一直下了几千万年的雨,地球上出现了海洋,一部分水汽在阳光的照射下,分解成氢和氧,氧和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但是氧气还是不多,后来,地球上出现了植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大量的氧气,这样地球上才出现了动物。现在地球上的氧气占空气总量的21%,我们和动物呼吸的就是氧气。

[我还想知道]

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发现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出现了巨大的“空洞”。1985年证明,这个“洞”每年九十月分出现一次,并预测它还有扩大的趋势。

美国科学院的一份报告说,全世界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度使用化学品,到21世纪臭氧将消失16.5%,而臭氧层被破坏10%,皮肤癌就增加20%。

地球另一边的人也是头朝上的原因在于他们同样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吗?

古代人认为大地是平的,地的上面罩着天。如果你说,地球是圆的,另一边也住着人。他们会想,另一边人头朝下会不会掉下去。

现在我们都知道,人不论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都是头朝上、脚朝下地站在地上,这里的关键是怎么认识“上”和“下”,地球是悬在太空中的一颗行星,在茫茫的宇宙中根本没有上下的概念。我们平常所说的“上”和“下”,是因为地球表面上的一切物体,包括我们人和大气层,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地球引力的方向是朝着地球中心的。我们把皮球扔到空中,它很快就会落下来,碰到地面上,所以我们说的向下,指的是地心方向,向上指的是大气层方向,也就是空中。

正是因为有这种地心引力拉着我们,我们才能在地球上居住,否则早已不知去向了。地球另一边的人也同样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他们说的向下,也是朝着地心方向,向上指的也是天空,别忘了大气层是环绕在地球周围的。这样,不论住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大家就都是脚朝着地,头朝着天过日子。

[我还想知道]

地球和太阳间的距离大约是太阳半径的215倍,地球的绕转速度约30千米。

要飞出地球去,就得克服地球的引力。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至少要达到每秒7.9千米速度,才能环地球运行。每秒达11.2千米的速度飞上天,就可克服地球引力,成为围绕太阳运行的人造卫星。如要飞离太阳系,到其他恒星世界去,速度必须达到16.7千米。

星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是因宇宙中不同方向的万有引力是平衡的吗?

在晴朗无月的夜晚,你抬头遥望,总会看到密密麻麻的星星,缀满夜空,好像眨着无数双眼睛。

如果乘坐宇宙飞船离开地球,到宇宙中去旅行,就会发现,在你的四周都是满天星斗,没有所谓的天与地。而且人还能在空中任意飘浮,也无所谓的上与下,所以也不存在星星掉“下”来的问题。小朋友所说的掉下来,一般都是指落到地球上,其实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一种互相吸引的力量,叫做万有引力。宇宙中不同方向的万有引力是平衡的,所以地球、太阳和其他星星才能沿着各自的轨道运行,谁也不会把谁吸引过去。

小朋友们看到抛出去的东西又落回到地球上来,知道地球有吸引力。其实,其他的星星也都有吸引力,而且因为很多星星的质量都比地球大得多,因此它们的吸引力也比地球的大得多。如果它们突然跑到地球附近,那就不是星星掉到地球上,而是地球被星星吸引过去。

[我还想知道]

1961年4月12日,苏联“东方1”号载人宇宙飞船在绕地球轨道上飞行时,宇宙员加加林第一个亲眼目睹了地球的面貌,地球原来是一个“蔚蓝色的大球”。

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慧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金星上温度极高是因为金星周围厚厚的云起到保温作用吗?

天空中最明亮、离我们最近的行星是哪颗呢?是金星。

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里,要数金星最热。金星的周围被厚厚的云层所覆盖,它可以反射掉大部分太阳光。虽然它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近,可是它获得的能量和地球几乎相同。但它的表面温度却比距离太阳更近的水星上的温度高出几十度,这是因为金星外围的厚厚的云层笼罩着金星,就像温室中的玻璃保存太阳的热一样,使金星的温度高达约摄氏480度左右。科学家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金星周围的这层云雾同地球上的云雾是不一样的,它很可能就是一些灰尘,远远望去就像一团迷雾一样。据科学家考察认为金星上没有任何形式的生命,也没有江湖和海洋。

[我还想知道]

据科学家观测,在金星的大气层中,有一层又热又浓又厚的硫酸滴云层。

大气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占97%。

金星周围的气体云雾有很强的反射日光的本领,它可以把75%以上的光线反射出来。

水星的表面和月球的表面极为相似吗?

水星是太阳系里一颗神秘的行星,它的体积和月球差不多,月球离地球的距离是38万公里,可是水星离地球却长7700万公里之遥。另外,水星的运行轨道是在地球与太阳之间,与太阳的角度不超过28度,所以水星几乎被黄昏或黎明的太阳光辉所掩没,要想观测它是非常困难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不知水星的真面目。

1974年,人类第一次向水星发射探测器,在离水星只有756公里的空中,拍摄了大量的水星照片,终于看清了水星的真面目。

人们惊奇地发现,水星的表面和月球的表面极为相似,一个不熟悉月球表面风光的人,看到水星表面照片,一定会认为它就是月球。水星上也有像月球那样大大小小的环形山,这些环形山星罗棋布,大的直径达几百公里,小有几公里。水星上面还有山脉、平原、盆地和峡谷,最长的峡谷长100多公里,一个1300多公里的盆地是水星上最热的地方。

[我还想知道]

水星两极地区存在着水,水星的平均温度是425摄氏度。水星表面存在着至少30个冰冻的湖泊。

1974年3月29日,美国发射的“水手10号”空间探测器达水星上空,对它进行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近距离考察。

水星上面没有水是因离太阳太近的缘故吗?

水星是太阳系成员中最小的一颗行星,个头儿和月亮差不多。水星还是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也许它是太阳系家庭成员中的小弟弟,所以太阳把它“搂”在自己身边旋转,给它更多的“温暖”。

水星朝向太阳的一面,温度非常高,达到400摄氏度以上。这样高的温度,锡、铅等金属会熔化,水则变成水蒸汽,如果水星真的有水,朝向太阳的一面,在烈日暴晒下,早已化成水蒸气散到宇宙中去了;另外水星的体积很小,吸引力也很小,它的引力没能力把这些水蒸气吸引在自己的身旁。水星背向太阳的一面,长期不见阳光,温度在零下173摄氏度以下,所以这里也不可能有液态的水。

[我还想知道]“水手10号”探测到水星上最热的地区是一块盆地,科学家叫它卡路里盆地。这里也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表面最热的地方。

水星的质量只有地球的5%,它的引力太小,没有办法把大气留在自己周围,所以它是颗没有大气的行星。因此水星上没有风云变幻,也没有电闪雷鸣。

火星上的情况是通过探测器知晓的吗?

人类从60年代就开始向火星发射探测器,其中贡献最大的是1975年8月和1976年6月,由美国发射的“海盗1号”和“海盗2号”探测器。70年代,原苏联曾向火星发射探测器,但探测器利用大型降落伞着陆后,就与地面失去了联系。科学家分析,这可能是降落伞在降落时遇上了火星大风暴,狂风使探测器撞上巨石毁坏。美国吸取了这种教训,通过雷达对火星表面的扫描,选择了一处叫“克里寒”的平原,然后向探测器发出登陆指令,登陆舱接到指令,首先顺利地放下外面的除冰防护罩,展开降落伞,点燃3具减速火箭,缓慢地降落在火星平原上。然后向地球传回第一批火星表面照片。无线电波途经3亿多公里,历时20分钟才传到地面,从此人类看清了火星真面目。

[我还想知道]

1971年,美国的“水手9号”宇宙飞船飞向火星,从拍摄的照片看,火星是一片赤红色的不毛之地。

火星大气有少量的水蒸气,如果这些水蒸气全部化成水的话,只能覆盖火星表面0.01毫米。

火星上根本不存在火星人吗?

早在上个世纪,很多人就把地球外可能存在生命的希望寄托在火星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传说火星上有人造运河,甚至还有火星人。关于“火星人”的传说轰动一时。因为火星与地球很相似,火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22794公里,位置适当。它有两颗很小的卫星。火星的公转周期为687天,自转周期为24小时37分,像地球一样有昼夜之分,也是定期发生季节变化,但每个季度长约6个月。火星周围有空气,它地面有水蒸气升到大气层中,这些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

直到探测器飞越火星进行考察,特别是1976年“海盗号”飞行器在火星上着陆,作了实地考察,才发现那里到处是乱石、沙漠,还有一些环形山,并不存在火星人,也没发现有生命存在的迹象。

[我还想知道]

1976年,美国发射的“海盗-1”号和“海盗-2”号在火星表面登陆,拍摄照片的资料表明,火星上空气极为稀薄,水蒸气只占地球百分之一,就连低级的微生物也找不到。

1987年4月,在非洲的扎伊尔原始森林深处,发现了一个部落,这个部落的人相貌怪异,自称是火星人,并声称他们的祖先在1812年时为了躲避火星上流行一种可怕的疾病,才乘飞船移居地球的。

土星的光环有时会消失是因光环刚好侧对着地球吗?

在太阳系中,土星被誉为美丽的天体,它戴着的光环曾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虽然最近天文学家发现,木星和天王星也有光环,但是它们都没有土星的光环那么壮观。可是这么奇丽的光环,每隔10几年就会消失一段时间。起初,人们对这种现象迷惑不解,后来才知道,土星的光环并没有真的消失,而是它以不同的角度朝向我们。

土星的光环有20多万公里宽,但却很薄,只有15~20公里厚。当土星倾斜着围绕太阳运行的时候,光环有时斜对着地球,有时侧面对着地球。因此,我们看到的光环有时宽些,有时窄些,当光环刚好侧对着地球时,我们就看不见它了。

土星围绕太阳运行一周,大约需要29年半的时问,在这期间里,土星的光环有两次侧面对着地球的时候,也就是说大约每隔15年,光环就会消失一次。

[我还想知道]

土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第二大行星,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300倍,它的质量是最轻的,密度只有水的十分之七。

木星自转比太阳系内任何别的行星的自转都要快,其周期为9小时55分,也就是说,木星上的一“天”只有地球上的9小时15分那么长。

天王星是英国人赫歇尔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吗?

100多年前,人们一直以为太阳系里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6个行星。1781年3月13日,一名叫赫歇尔的英国天文爱好者用自制的227倍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时,发现了一颗异常明亮的星星。后来他换上460倍和932倍的目镜观测,发现这颗星的直径随着天文望远镜的放大率增加而增大。经验告诉他,这不是一颗恒星,因为恒星的直径是不随放大率增加而增大的,于是他断定这是藏于太阳系里的一颗新行星。这颗新行星就是大名鼎鼎的天王星。赫歇尔的发现轰动了全世界,因为这是人类认识太阳系以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赫歇尔的伟大发现决不是一次侥幸的事情,而是他用长年累月亲手磨制越来越大的望远镜,并且经过勤奋观测和搜索换来的成就。在赫歇尔的精神鼓舞下,天文学家又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我还想知道]

天王星的赤道面与轨道面的倾角是97°55′,即它几乎是“横躲”在轨道平面上绕太阳运行,它所接受的太阳能只相当于地球接受的3/1000。

据计算,天王星的大海深达8000千米。天王星的大气厚达几千千米,其80%为氢,氦不到20%,其他有氨和甲烷等。大气平均温度为零下210摄氏度。

海王星是法国天文学家伽勒发现的吗?

1781年,34岁的法国天文学家勒威耶也开始独立地对天王星运动进行计算研究,没过多久,得出了与亚当斯同样的结论。勒威耶是较有名的天文学家,他的计算结果得到了重视。于是一名叫伽勒的年轻天文学家,当天用望远镜在勒威耶指出的位置发现了一颗陌生的星,这就是太阳系第八大行星——海王星。这一天是1846年9月18日。所以人们把海王星叫作“笔尖上发现的行星”。

关于海王星的内部构造,目前还知道得不那么清楚。据推测,它的核心部分主要是由岩石构成的,质量也许与地球差不多,核心部分的温度估计为2000~3000摄氏度。不过,海王星的内部构造必然有其独特之处,不然它的磁场就不会那么特殊,只不过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把它的独特之处找出来。

[我还想知道]

海王星直径约49500千米,体积为地球的56倍。它的公转周期为165年,它自1846年被发现以来,到现在还未走完一周。

1989年8月24日,经过12年飞行的“旅行者2号”终于飞临海王星,最近时离海王星表面只有4827千米。从照片上看,它是一个狂风呼啸,乱云翻滚的世界。

彗星与地球相撞时没有危险发生是因为慧星的尾巴由很稀薄的气体组成吗?

有一种天体沿着椭圆形或抛物线、双曲线轨道绕太阳转。当它们离太阳很近的时候,受太阳光和热的影响,部分物质被蒸发成气体,并被推到头部的后方,成为一颗奇特的带尾巴的星。这就是彗星。

地球不只一次穿过彗星的尾巴,1861年曾穿过一次,1910年又穿过了哈雷彗星的尾巴,可是这次却给一些人带来了大恐慌,一些国家的报纸竟宣扬世界的末日来临。可是当地球穿过哈雷彗星的尾巴时,地球上的一切都很正常。

原来,彗星的尾巴是由很稀薄的气体组成的,当地球穿过彗星的尾巴时,就好像气球穿过薄云一样,根本没有什么影响。

[我还想知道]

彗星是太阳系的成员,经常出现在地球上空,1987年,天文学家就从望远镜发现了33颗彗星,只是一般都很暗,人们看不见。

彗星的寿命不像一般天体那样长,它每接近太阳一次,彗星的脏雪球就会损耗一些,天长日久,它就会自己碎解,变成流星和宇宙尘埃,漂散在宇宙之中。

慧星因体积最大而成为太阳系里最大的天体吗?

好多书上这样说:如果把太阳系比做一个大家庭,太阳就是一家之主,家庭成员有绕太阳运动的九大行星和绕行星运动的众多卫星,还有许多彗星……太阳庞大的身躯是地球的130倍。

然而,在太阳系中,依照天体体积的大小定名次的话,太阳只能排第二,体积最大的天体应属彗星。彗星的彗头直径一般在5~25公里间,可是1811年出现的大彗星,它的彗头直径超过180万公里,比太阳的直径还大40多公里。有的彗星的彗头如果加上慧发,其直径达1000万公里,与太阳比起来,太阳只能算个小弟弟。

彗星体积虽大,却轻如烟云,比太阳大上万倍的彗星,它的重量也只有太阳的2000亿到2亿亿分之一,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天体。

[我还想知道]

大多数慧星,每隔一段时间才能来到距离太阳和地球较近的地方,如哈雷慧星要每隔76年左右的时间才会来到太阳身边一次。

哈雷慧星自1759年被发现以来,至少已经有3次和地球见过面了。

哈雷彗星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哈雷吗?

天文学家根据探测资料,替哈雷彗星画像:哈雷彗星的质量约340亿吨,彗核被一层尘埃和其他物质覆盖着。它表面是热的,冰核深藏不露,上面有环形山,自转一周需两昼夜。

17世纪初,才华横溢的英国科学家埃德蒙·哈雷观测一颗彗星围绕太阳运行轨道,每隔76年靠近地球一次。因此他预测这颗彗星将在1758年出现。1758年3月12日,这颗彗星果然如期出现了,他的预言得了证实。

为了纪念哈雷对天文学的贡献,人们将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哈雷彗星是一个自东向西运行的逆行彗星。近日点在水星、金星的轨道中间,它将在2062年再次与我们重逢。

[我还想知道]

哈雷慧星每回归一次,由于太阳的作用,它都要被蒸发掉4米厚的一层“皮”,损失1亿吨物质。

天文学家预计哈雷彗星的寿命还有2万5千多年,最多再回归340次。

流星是星际物质在大气层中燃烧发光的现象吗?

流星,我们在夜晚常能看到。有些人以为流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星星。其实,流星和我们看到的星星是两码事。

我们看到的满天星斗,除了地球的几个兄弟是行星之外,都是非常巨大的恒星,是和太阳一样的天体。不过它们离地球非常遥远,和地球相碰的可能性几乎是零。因此,也不存在星星从天上“掉下来”。

那么,流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科学地说,流星是闯入大气层的一种星际物质,在大气层中燃烧发光的现象。

地球附近的宇宙空间里,除了其他行星外,还有着各种星际物质,这些星际物质,小的似微尘,大的像一座山,在空间按照它们自己的速度和轨道运行,这些星际物质又可叫做流星体。

流星体是太阳系的天体,它围绕太阳运动,经过地球附近时,由于地球的吸引力,使它改变轨道向地球接近,并进入大气层。流星体的体积虽然很小,但动能很大,因此在同大气中的空气分子和原子碰撞时,动能和势能转化为热能,这种热能可使流星体熔化和燃烧而产生光。当然,流星体在大气里的燃烧,不是一下子就烧完的,而是随着流星体运动过程逐渐燃烧的,这样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那条弧形光。

流星体没有燃烧气化完,便降落到地面,形成陨星。

[我还想知道]

有时看到流星如节日的焰火一般,它们好像从天空中某一点发出的,称做流星雨,流星雨的出现也有周期性。流星雨高峰时,每分钟可见到350颗流星。

流星体没有燃烧气化完,便降落到地面,形成陨星。其组成含硅酸盐多的称为陨石,含铁镍成分多的是陨铁,两者比例相当的为石铁陨星。

天上没有南极星是因南极星距离地球太远了吗?

一提起北极星,恐怕无人不知,它在夜晚为人们指示方向,也是北天极的标志。小朋友也许要问,在北天极有北极星,那么在南天极也有一颗南极星吗?

地球南极上空的星星,我们称作南极星座,南天极在南极星座里。在南极星座里有一颗叫南极的星,离南天极的距离,与北极星离北天极的距离差不多,按说南极星的桂冠应戴在它的头上,遗憾的是,这颗星星离我们太远了,大约距地球120光年,在晴朗的夜晚,视力很好的人,仔细辨认才能找到它。这样暗淡的星星,是没有资格胜任南极星的。

在南极星座里虽然还有几颗比较明亮的星星,但都离南天极太远,这些星星不能像北极星那样,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所以在天上没有南极星。

[我还想知道]

当站在北极点上时,“北极星”终年都在头顶上(它离北天极只有57′58″)。

当站在南极点上时,也有一颗“南极星”终年在头顶上(它距离南天极也不到1°),只是它的光亮比北极星要微弱的多。

夏天星星比冬天多是因地球在银河系中所处位置不同吗?

我们平时看到的星星,几乎都是银河系里的星星。整个银河系约有一二千亿颗星,它们分布在一个像荷包蛋形状的空间里,中央比周围的星星多很多。银河系的直径大约是10万光年。

我们的地球处在银河系边缘,当我们向银河系中心看时,就会看到许多密集的星星,那里星星特别多,如果朝银河系的边缘看,只能看到银河系边缘处的星星,那里的星星特别少。

地球每年绕太阳转一周,夏天时地球转到太阳和银河中心之间,银河系的密集部分正好出现在夜空,看上去显得星星特别多。冬天,地球转到与太阳和银河中心的同一侧,银河系的密集部分在白天出现,夜晚只能看到银河系边缘的星星,所以看到的星星少一些。

[我还想知道]

银河系中,每年都会产生20颗左右新的恒星,现在大约有2000亿颗恒星。

太阳以每秒250千米的速度绕银心转一周,约需2.6亿年。

天的高度是与大气层的厚度相等吗?

通常,我们常用“天高地厚”来形容天地的广大辽阔。长期以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人们众说不一。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难题已经得到解决。

现在人们知道,天就是地球大气层,大气层有多厚天就有多高,在大气层之外就是黑洞洞的宇宙空间了。

大气层的厚度总共有2000~3000公里,就是说天有2000~3000公里这么高,离地面10~12公里以内这一层是空气,叫对流层,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在500公里以上是外大气层,这里空气极少。

将来科学技术会更先进,那时人们要在太空建造一座座太空城和各种各样的太空工厂,到那时,天空中真的会有各种各样的“宫殿”,但是里面住的不是神仙,而是我们人类。

[我还想知道]

从地面上升到8.5公里的高空时,天空一直是青色的;上升到10.8公里时,天空成了暗青色;超过18公里高空之后,空气非常稀薄,光不发生散射,天空一片暗黑色。

空气是组成大气的主要成分,它是由氮、氧、氩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混合组成的,其中氮和氧加在一起就相当于大气的99%以上。

大气层主要是由空气、水蒸气和固体杂质构成的吗?

大气层是包围着地球的一层气体,它的厚度大约有二三千公里。

大气层是由干洁空气、水蒸气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其中干洁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氮和氧二种气体约占干洁空气的99%,氧是维持生命的必要物质,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部分;二氧化碳、臭氧也是生命中所不可缺少的。水气和固体尘埃虽然含量很少,却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尘埃作凝结核,使周围的水气在它上面凝结,对云雨形成至关重要。

根据各个不同高度上的大气特性的不同,气象学家往往把大气划分为几个层次,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外在气层。

[我还想知道]

现在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氮,在地面附近的大气中约占18%,主要是由动物尸体和排泄物分解而来。

据美国科学家统计,8000万年前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为32%,而现在氧气含量为21%。

五颜六色的极光是由太阳发射的带电粒子与大气中不同分子碰撞产生的吗?

当黑夜降临,在地球的两极上空,有时会出现来回飘动的光的彩带,人们称它为极光。景象格外壮观,令人惊叹不已。

古时候,有人说它是神灵点的灯,因纽特人以为那是鬼神引导死人灵魂上天堂的火炬。就连科学家对这种现象也迷惑不解,曾一度认为它是格陵兰冰原反射的光。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找到了极光的答案。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炽热球体,它不断向外发射大量的带电粒子。这些细小的颗粒大部分被地球的磁场挡住,只有很少一部分顺着磁力线来到地球的两极,钻进大气层里。这些带电粒子与高空大气中的分子激烈碰撞,激发出极光来。这种光在北极上空产生叫北极光,在南极上空出现叫南极光。

带电粒子与不同的气体分子碰撞,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如与氧的分子碰撞发出绿光和红光,与氮分子撞击发出紫光……大气中有好多种气体分子,所以极光总是五颜六色的。

[我还想知道]

最先对极光做出科学解释的,是挪威科学家柏克兰。

极光一般都在80~100公里的高空出现。

傍晚的天空呈现红色是因为红光的波长最长且透射能力最强吗?

我们通常看到,白天的天空总是蔚蓝色,可清晨或傍晚却变得红彤彤的,真是奇妙无穷。

我们知道,地球周围包着很厚的大气层,空气虽然是透明的,但是空气中含有许多微小的尘埃、冰晶和水滴,太阳光是穿过这层厚厚的大气才照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白天的时候,太阳光穿过大气层,红色光的波长最长,透射的能力最强,一直透射到地面上;而蓝色的光在碰到空气中的尘埃和水滴时,散射到四面八方,这些散射光进到人的眼睛里,我们看到的天空就是蓝色的。

黄昏时的太阳光斜着穿过大气层,光线在空气中走过的距离比白天远得多,容易分散的蓝光在离我们很远的途中就都散射掉了,几乎没有蓝光能进到我们的眼睛里。而红色的光却能跑得很远,经过大气层一直进到我们眼睛里,这样我们看到的天空就是红色的。

也许你平时注意到,早晚的太阳是红色的,当空气中灰尘特别多透过雾气看太阳和灯光时,也都是红色的,这都是因为蓝色在经过尘埃和水滴时散失了,只有红光进到我们眼睛里。

[我还想知道]

在北极地区、海洋上或其它一些地方,人们看到一种罕见的自然奇观:四角形的太阳、绿色的太阳和蓝色的太阳。

波兰的“晨星”号帆船于1979年从旧金山驶往太平洋波利尼西亚途中,水手们看到了一闪即逝的绿色太阳。它发射绿宝石那样的艳丽的绿光。

水在4℃以下时热缩冷胀导致冰从水面上冻起吗?

大多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冬天坐火车时听到的“咯噔”声大,就是因为铁轨遇冷收缩,每根铁轨都比夏天时短了一点儿,两根铁轨之间的空隙大了,火车跑起来“咯噔”的声音就大。

液体一般也都是热胀冷缩,但是水却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它只有在4℃以上时是热胀冷缩。天冷的时候,湖面上散热比较快,湖面的水遇冷收缩,体积变小,变得比较重,这些冷的水沉到湖底,湖底比较暖和的水浮到湖面上来,这样不断对流,就会使本来上面冷下面热的水,很快变成上下温度相同的水。等到湖里的水都达到4℃时,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水开始变成冷胀热缩。因水在4℃时密度最大,当温度达到3℃时,这时的冷水就开始膨胀变轻,所以湖面上这层冷水不会沉下去,而是留在最上面。等湖面上的水到了0℃时,就开始结冰,当然是先从表面上开始结一层薄薄的冰,等温度再下降时,冰层会变得更厚,因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始终浮在水面上,冰下的水还能保持4℃的温度。

幸亏水的这一特性,水里的生物才能存活下来。如果水始终保持热胀冷缩,冬天就会从湖底开始向上结冰,鱼类会被全部冻在湖里,并且到了春天,这些冰融化起来也更加困难。

[我还想知道]

在地球最近的地质时期——第四纪开始以后,地球上的气候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