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诊室:十招搞定拖延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2 15:48:01

点击下载

作者:宏远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拖延诊室:十招搞定拖延症

拖延诊室:十招搞定拖延症试读:

第1堂课 勤奋,缔造成功的阶梯

心理诊断书:

路大兵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可阴差阳错,从军校毕业之后,他却成为了一名狱警,因此,他对自己现在的工作充满了怨忿,态度也很消极,能不做的事情绝对不做,领导没有吩咐的事情他不会做,领导吩咐的事情他拖着做,十足十的是一个“懒鬼”。上周六,犯人黄华的老婆来探监,告诉黄华,他们的女儿多多出车祸死了,黄华的情绪波动很大,监狱长让路大兵尽快找时间和黄华谈谈,疏导一下他的情绪,以防发生意外。路大兵没有当回事,因为各种琐事一直拖着没办,一周之后,当他终于懒洋洋的来到重刑监区,要找黄华谈谈心的时候,得到的却是黄华两天前自杀的噩耗。

惰性,是人的天性,任何人身上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惰性,只是有的人身上的惰性显现了,有的人没有,有的人显现的多,有的人显现的少。

寒冬腊月,没有谁愿意离开温暖的办公室出去跑业务,酷暑炎天,也没有谁愿意走出空调房去长跑两圈。追求安逸与享受,规避困境和痛苦,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趋利避害的本能,这无可厚非,然,安逸与享受,却是懒惰与拖延滋生的温床,耽于安逸会让我们忘记奋斗、忘记努力、忘记拼搏、忘记成功、忘记所有美好的追求,这多么的可怕!

人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懒惰就像一把锁

草原上如果没有了狮子,羚羊就会失去警惕,变的懈怠而懒惰;森林里如果没有老虎,猴子就会自负自满,活在自己的国王梦幻中永远难以醒来;田野中若是没有了蛇,田鼠就会变的懒洋洋。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世界上最基本的生存法则诠释的只有两个字——竞与适,如果竞争不再,压力不再,那么惰性将无可避免的滋生,而惰性对任何生物来说,无疑都是可怕的。

一个人若是失去了竞争对手,失去了生存压力,就会变的懒惰,变的死气沉沉,变的颓废而毫无创意,正如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说过的那样:“懒惰就像一把锁,锁住了知识的仓库,使你的智力变得匮乏。”

我们都知道懒惰是一种恶习,我们都知道拖延不应该,但我们却一如既往的懒着,一如既往的拖延着,任由懒惰腐蚀我们的精神,任由拖延瓦解我们的意志,我们却仍迷醉在懒惰与拖延的梦境中享受着那肥皂泡虚幻的安逸,拒绝睁开眼。

所以,我们的身体生锈了,我们的思想被锁住了,我们的工作失去了动力,我们的生活失去了希望,我们再不去冀望成功,我们也永远的失去了成功的资格!

成功者里没有“懒鬼”

成功者里没有“懒鬼”,“懒鬼”也一辈子都无法成功,除非,他不再拥抱懒惰!

成功者里没有“大拖”,“大拖”也一辈子都无法成功,除非,他不再选择拖延!“拖延时间常常是少数员工逃避现实、自欺欺人的表现。然而,无论我们是否在拖延时间,我们的工作都必须由我们自己去完成。通过暂时逃避现实,从暂时的遗忘中获得片刻的轻松,这并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要知道,因为拖延或者其他因素而导致工作业绩下滑的员工,就是公司裁员的必然对象。”美国石油领域巨擘约翰•丹尼斯先生曾经这样说过。

职场如战场,“与世无争”的“懒鬼”们最后的结局必然是出局!

乔•吉拉德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推销之神”,他所创造的吉尼斯世界销售记录至今无人可破。

吉拉德没有耀眼的学历,事实上,他从九岁就开始出来工作了。

吉拉德不是上帝的宠儿,在三十五岁走进底特律汽车公司之前,他就是贫穷和失败的代名词,连他的父亲都瞧不起他。

但是,就是这样看似卑微的吉拉德,最后却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功。原因何在?因为他不懒!

吉拉德每个月都会准时寄出一万多张贺卡,贺卡的接收者是他所知道的,所接触过的,所交谈过的,每一个客户!

是的,是每一个客户!这里面还包括潜在的客户!

而且,我们必须要注意,吉拉德寄贺卡的周期是每个月,对,每个月!多年如一日,他从来都没有一个月懈怠过!

扪心自问,如果换做是你,你做的到吗?即使是你做到了,你又能坚持多久?

吉拉德坚持下来了,他不懒,他“勤快”的很,他的这份“勤快”与真诚也深深的感动了他的每一位客户,客户们看到了他的努力,他的付出,他的细心,他的体贴,所以,当他们选择要购车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绝对是吉拉德,最后会选择的也绝对是吉拉德!

吉拉德用他一生的经历,一生的坚守,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成功者里没有“懒鬼”,成功只青睐肯付出、肯努力、勤勤恳恳的人!即使这个人看起来是那样平凡,即使这个人看似没有亮点,但事实上,“勤”就是最大的亮点,最坚强的成功保障!

所以,希冀成功,不甘于平凡的人呢,将你身上的惰性彻底的赶走吧!

成功与懒惰,我们的大脑只能容得下一个!

请千万记住这一点!

第2堂课 先完成你最不喜欢的部分

心理诊断书:

Liya刚刚升为市场部的经理,她觉着每天的事都多到做不完。这天,Boss要她在周一上交一份市场分析报告,Liya很清楚这件事的重要性,特别是她做为一个新上任的市场部经理,这将直接关系到公司对她的个人绩效考核。可是这也是Liya最不喜欢的工作,大量的资料让她感觉焦头烂额,又何况还有那么多其它工作在等着呢。面对着这所有的工作,Liya痛苦的死去活来,她开始可有可无的看业绩报表,然后布置市场开发任务。总之,等到她把所有的工作告一段落之后,已经是周日了。这时她才想起Boss要的市场分析报告,对着电脑没敲几个字,她想到用咖啡提下神,于是冲了杯咖啡,刚刚回到电脑前,闺蜜又小窗她了,Liya只好当做放松一下心情,和闺蜜聊了两小时。这时妈妈从超市回来了,她又过去帮妈妈归置东西,接着又是吃中饭,然后到下午困的眼睛都睁不开。Liya就这样在电脑前苦熬,大概凌晨三点钟的时候,她终于趴在桌子前睡着了。等到睁开眼睛时,已经是早上的八点钟,Liya才发现自己的市场报告实在写不完了……

美国心理学家简•博克说:“我认为,人们之所以产生拖延的不良习性,是因为他们害怕。他们害怕如果他们行动了,他们的行为会让他们陷入麻烦。”这对于Liya的拖延来说再正确不过,她从最初讨厌着大量繁琐资料的搜集及整理,到害怕影响到自己的绩效考核,最终陷入到无边的拖延当中去了。

拖延的产生,从本质上来说还有我们不喜欢做不感兴趣的事情,所以想要延迟痛苦的事实;Liya的后果就是这样一种情形,Boss交待的活太繁琐,这是她所不喜欢的,于是她只好将自己力所能及的都先处理掉,接着就是被各种‘理所应当’的事情给耽误一会儿。一直到周日的深夜了,她还对着电脑没有完成任务,可是这时的她已经耗尽了所有的精力,她没有办法再工作了。

其实,所有的拖延都是这样,不但情绪陷入到一种迟滞状态,心理上也产生了受挫感,这种受挫感最容易让人产生感情上的困扰和“自我击败式”情绪;有的人甚至使理智衰退,萌发各种固执、任性的念头。这样只会让人最终失去正确判断自我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拖延迟滞、低效失败、情绪困扰、遇事更为低效,更多失败,于是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如何处理情绪厌恶

很多时候,我们非常清楚,工作并不是多难,只是我们的情绪中包含着太多的厌恶和抵触,所以想要成功的完成一项你并不喜欢的工作,对情绪进行梳理非常必要。根据心理学家皮切尔博士的研究,大至可以这样来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

对工作有原因的厌恶

这可能因为我们自己能力不够或者工作本就不是自己的正常工作范围之内的部分等。这些都会引起我们对工作的抵触,从而产生情绪上的厌恶。这时我们可以先进行一次‘思考实验’,比如这件事情别人的要求很高,或者别人认为它应该做得更好,这让我们内心产生了压力。

既然找到了原因,那么就要来处理情绪的厌恶了。情商是指一种有效识别情绪并驾驭情绪来行动的能力(据说情商高的人不容易拖延)。不管我们每个人的情商是不是一样,但都要做这样一件事,那就是告诉自己:这件事是我所担心,但我必须要面对它。这也就要求自己的承受力与这份担心进行一场对峙。其实往往到这个时候,我们内心总是会将担心抛开的,所谓人是被逼出来的大致如此。当我们做完这件事的时候,可以再想一下别人的态度,只要我们对自己的做法比较满意,那么就去坚持吧,这时的我们就算不完美,也已经很勇敢了。

无理由的工作厌恶

这种情况也就是说我们根本没有想到自己高不高兴,状态好不好,就是工作到了我手中的时候,我只有一个反应:我不要做!面对着这份工作,你甚至觉得抑郁、痛苦,连同喜欢的工作也想要一古脑儿的丢开。

这时的我们就必须换一种态度和自己说话了:“要么干活,要么不食人间烟火。”显然后者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还清醒,我们就会意识到这一点。这时就可以有序的来进行厌恶工作的步骤了:先看工作是需要决策还是执行,如果是执行,那么什么话都没有,你要做的就是去完成它。因为你没有办法去更改别人的决策,除非你想与Boss进行一场你死我活。如果是决策的话,就要小心了,因为我们是成年人,我们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只要你不想为难自己,那就得好好的去进行决策了。当然我们要记住,决策要慢,任何冲动之下的决策都会让你付出代价。决策做好之后,我们所要给自己的就只剩下信心,这样才会绕过情绪那个执拗的“小孩儿”,因为做完再否定自己,那只会让自己更加生不如死。

采取有效的工作方法

如果说情绪这种东西都可以进行自我调节,那么还有什么工作是不能自我消化的呢?只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相信什么样的工作都不会成为影响我们前进的问题。而且,有了规划的说法,拖延这种借口就再也站不住脚了。因为我们只需要按着自己的计划去逐一击破就好,何来拖延心理呢?

那么怎么样来制定一份真正可用又打败拖延的好规划呢?说来也简单,那就是讨厌及难做的工作先放在前面。这个方法看上去再直白不过,但却不是大部分人的处事风格,因为我们从小的教育是简单的先做,然后再做复杂的。这对于考试或者有用,可对于工作却未必灵验。因为工作的性质是朝九晚五,一天八小时的时间只能多不能少,而早上的精力明显要比下午的好太多,可以试想,如果将讨厌、困难的工作放在下午三四点钟再去完成,那除了犯困还剩下什么呢?

比如,我们将讨厌的工作、以及一天当中最重要且有deadline要求的事项贴上A+的标签,那么它也就成了对于我们而言最为重点的工作,我们当然就要把它放到早上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段里来完成了。如此,早上十点到十二点之间,我们把A+事件进行处理,那么到了中午时分可以进行精力的补充,然后在下午做杂七杂八的事情,这样是不是自然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了呢?

皮切尔博士在关于提高工作效率的时候也这样认为:如果我们因为对讨厌的事情产生情绪的抵触,从而在早上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段内只进行杂七杂八的事情;这样看着我们并没有浪费时间,可事实是,到了下午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有精力来对付那些A+事件了。这在心理学角度来说,就是一种结构化的拖延。

所以如果我们的工作责任非常清楚,那么就应该意识到A+之所以被标为A+的力度,它意味着我们的工作能力,甚至意味着我们在公司的位置。因此,将最早的时间留给A+事件,这是最明智的行事方法。

第3堂课 享受乐趣,和目标赛跑

心理诊断书:

有这样一个虔诚的教徒,生活清贫不已,但笃信上帝的万能性。于是他天天祈祷:“上帝啊,看在我虔诚的份儿上,你就帮帮我吧,让我变成一个真正的有钱人。”教徒几十年如一日的祈祷,可是一直等到死去也没有成为有钱人。他见到上帝之后,非常委屈,便质问上帝:“我这样虔诚的向您祈祷,难道你都听不到吗?”上帝很慈悲地说:“我当然听得到,我也知道你过的日子很难熬,所以一心想要帮你,可是我等了你几十年,你却从来没有说过要多少钱,我怎么能知道给你多少钱才能让你成为真正的有钱人呢?”

这个故事并不是在说教徒的贪婪,也不是说上帝的糊涂,上帝只是想提醒教徒: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定要有具体的目标才行!教徒的错误就在于,他有着变成“有钱人”的笼络方向,却完全没有走向这个途径的切实想法,他甚至不知道多少钱是有钱人。这就好比我们想要远离拖延,甩掉拖延一样,哪怕我们嘴里再怎么不停的叫着:“我不要拖延,我要做行动派!”可这样真的有用吗?我们用什么方法去甩掉拖延?又要投身于什么样的行动之中去呢?显然口号没有给我们任何这方面的信息。

一个人只有将自己想要的东西与结果进行详细的描述时,潜意识中才能接收到确定的行动信息,从而才会向着这个目标去作为。这也就是说:一件事越是清楚明确,就越容易达成。如果我们只知道拖延并不是好习惯,只知道一定要摆脱它,却并没有可施行有效的方法,那么它最终的结果还是不会被付诸行动,最终的结局还是不会甩掉拖延。

给自己一个目标

我们可以看一下与拖延非常相近的三种特征:

1.“意图与行为不一致”,这也就是说我们根本没有办法根据自己的意图去付诸行动,虽然我们一心想要像别人一样做个认真努力的行动派。

2.不够“尽责”,简单说,这是我们对于自己的责任缺乏认识,很难将自己的计划与行动进行到底,自然也就要被半路‘杀’出的事件轻意的拖走我们的脚步了。

3.自我约束能力差,约束力差虽然不是拖延,但约束不住自己肯定就会走向拖延,真正想要成为行动派,还得朝着自我控制能力上动手才行。

显然,这三个特征都是最终让我们变成“拖拉机”的罪魁祸首,那么我们就可以为自己详细的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远离一切拖延“诱因”了。不过,一定要注意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不是正确;否则过份的目标只会成为我们实施行为的绊脚石。在这里不妨看一下正确目标制定的原则,它会带着我们走向真正的行动派。

第一便是What原则,意思是我要达成一个什么目标,这至关重要,如果我们连自己要成达的目标也不知道的话,那么恐怕我们永远也没有办法去行动了。

第二个是Why原则,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知道自己定立这个目标的初衷,并且知道自己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这才会给我们做下去的信心,比如我们的目标就是战拖。

第三个是Which原则,我们定下了目标,并且还有着不同的选择方案,如此才算一个详细的目标。

第四个是Who原则,我们的目标要想实现,它关乎着谁,而这个人又会不会成为我们实现目标的有效助动者,这样才会知己知彼百战不怠。

第五个是When原则,一个目标如果没有时间期限,那么也就称不上目标了,所以有效的时间约束会让我们更好更快的完成目标。

第六个则是Where原则,这个可简可繁,因为不同的目标可能所涉及的场所并不相同,只有根据自己的目标来确定了。但这个条件会让我们有备无患。

可以说这是一个目标所需要的几项不可或缺的条件,将这些一一处理掉的时候,目标基本已经清晰明了,实现起来也就有的放矢了。不过有的人会更认真一些,比如还会关注到完成目标所使用的方法,以及实现这个目标所付出的代价。这样会让我们更加理性的告诉自己,如果这个目标不能完成,那么我们所要浪费的将会是什么。可以说这是一种强迫式的自我压力感,这样对于一个拖延者来说肯定有着更有效的促进作用。

摆正心态,超越目标

当然,有了目标虽然就要动手去实现,但这却不是衡量我们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要知道,对于一个拖延者来说,行动就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则,所以我们在对着目标努力的时候,更要把心态放平,至少不能将这些目标的达成与否当成减少生活乐趣的障碍。只有为着目标行动,却又乐在其中,这才是对于一个目标的真正理解,才能更快更有效的甩掉拖延这个顽疾。

所以,当我们面对目标的时候,不妨多想一些有关实现目标的过程,而不是去强调目标所带来的约束性。另外,有些战拖小方法还是很有必要借鉴一下的,这也算是为自己的目标实施加油了吧。

首先,面对并不能激起自己快乐情绪的目标时,不要立刻想到拖延这个挡箭牌,而是要告诉自己,这种抵触情绪对于完成目标没有一点好处,只会让自己彻底对着拖延投降。

第二,对于一个比较大的目标,尽量的分成小段来一一攻破,这样每战胜一个小段时,就会让自己的心理产生一种成就渴望;这在坚定了自己信心的同时,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内心承受力的增加,从而对于拖延也就不那么心存希望了。

第三,将目标中的好处多进行强化,这在心理学中叫做潜意识暗示;这种暗示会让我们对目标更积极。而且还可以在列出它好处的同时再告诉自己拖延目标的坏处,两相对比,其好处的优势就更加明显,如此我们行动的热忱也就更加高了。

第四,别忘了肯定自己的能力,当目标在顺利进行的时候,肯定自己的能力是会帮助事情更顺利完成的。有的人甚至会拿出一定的物质来奖励自己,这也未偿不可,毕竟人是物质的动物,看到比起拖延更有诱惑的条件时,我们也许是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奖励的。

这些小方法可能不是我们目标实现中最可行的,但一定有着相应的效果,所以在实施目标的时候,别忘了不断为自己的心情做调整,这样以一种快乐的心态奔着目标而去,最终超越目标。到那时,我们可能享受的就不只是实现目标的简单想法了,因为我们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我们肯定了自己的行为;尤其是拖延不战自退,恐怕这种乐趣远远超过成绩的事实,就要成为战拖的最高境界了吧?

第4堂课 立即行动

心理诊断书:

有一个年轻人,他几乎每天都在想怎么样才能成名,可是他想法虽然很多,却从来没有一件事真的动手去做过。这天散步的时候,在街上遇到了也在散步的爱迪生,他高兴极了,立刻走上前去讨教成名的方法。他说:“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人一举成名呢?我都想了好几年了,可是一点头绪也没有。”爱迪生看着他,又听他讲了很多关于自己的想法,马上就明白了这个年轻人的心理。然后慢悠悠地问:“你真的想要出名吗?”年轻信誓旦旦地说:“当然想,我连做梦都在想呢。”爱迪生非常直白地说:“等你死了以后,你就成名了。”年轻人非常惊讶:“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我只有死了才能出名呢?”爱迪生很认真地的回答:“你一直想要成名,可是你却从没有办手去做过什么事,你认为成名会因为你的拖延吗?那显然不可能;所以只有等你死以后,人们就会把你的故事相互进行激励,告诉自己不能凡事只想而不去做,最终像你一样拖延到死;这时你就出名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管是谁,只坐在那里空想而不去行动,是永远也不可能实现梦想的。想成名的年轻人便是这样,他想成名,却只停留在想法之中,一直拖了好几年,依旧什么也得到。反倒是成了爱迪生眼中可以给他人做反面教材的“拖拉夫斯基”,可见行动是多么重要的事。做为与年轻人一样的“拖拉夫斯基”,我们何尝不是天天叫嚣着:我要戒拖,我不要做“拖拉夫斯基”!可是我们却迟迟没有行动,这样的的自己又怎么可能戒得掉拖延呢?

心理学家说:拖延就像蒲公英,你把它拔掉,以为不会再长出;但是实际上,它的根却埋藏得很深,很快又长出来了。这足以说明在拖延面前,没有行动的可怕性。当我们想要戒拖的时候,只是摘掉了蒲公英的花朵,当我们行动的时候,似乎已经将蒲公英的根拔掉了,可是当我们停下来不再行动的时候,蒲公英又在悄悄萌芽了。戒拖、战拖,这就像一个生生不息的事业,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只说不做,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来说,口号喊的再响,决心下的再大,也不如真实的去行动。

行动是戒拖的主题

天才的达•芬奇就曾深受拖延之苦,他做为一个伟大而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发明家,头脑里的想法那么多,可是所完成的却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据说那幅著名的《蒙娜丽莎》画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才完成,而《最后的晚餐》则不同,因为那是资助人威胁他说:再不画完的话,就要撤走所有的资助费用。如此他才被迫完成了。

根据一位史学家的研究,其实达•芬奇的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了想法与思索上,真正的工作却很少花时间。难怪在他的晚年时间,他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告诉我什么是我所完成的?”

伟人尚且如此,又何况平凡的我们?难怪有人给拖延取了一个憎恶的绰号——“生命的窃贼”,这种叫法非常形象,拖延最终偷走的是我们的时间与行为,最终让我们感觉生活的颓废与虚无。所以,戒掉它刻不容缓。

哥伦比亚大学组织心理学系的教授安吉拉在《对拖延的再思考:态度和行为中“积极拖延”的正面效果》一文中,她把拖延区分为两种状态:消极拖延和积极拖延,相比之下,后者往往更喜欢在压力下工作,这样他们可以做出更深思熟虑的决定,并更及时地实行;而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情形则属于消极的拖延。”他认为想要甩掉拖延,就必须要认识到自己身上的拖延状态,由此对症下药才能最终将拖延成功戒掉。

然而说到底,拖延症他不过是一个不用药物甚至不用医生介入就可以自己搞定的“病症”现像。“拖延只是一种行为,与其称为可治愈的,不如称为可管理的。”研究了三十年拖延症的心理学家博克如是说。那么,想要成功的将自己的拖延症管理好,什么才是万能良方呢?一句话:行动是不败的真理!

不管我们有多少不同程度的拖延症状,我们都知道自己之所以拖延不过是行动不到位而已,所以放下空想,放下幻想,放下任何的借口,动起手来那就对了。做一件事有快有慢,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当乌龟跑赢了兔子,我们是不是已经清醒的认识到了行动的重要性了呢?没有什么比行动更直接的方法了,戒拖非行动不可!

习惯行动,彻底摆脱拖延

所有的拖延者都有这样一种心声:我们也知道拖延不好,我们也想要成功戒掉拖延,可就是在“诱惑”面前没有办法成功Hold住自己。真的是这样吗?米兰心理医生康素爱萝说:“拖延者有自己的时间表,他们混淆了‘客观时间’,也就是钟表上显示的指导我们日常行动的时间,和他自由选择的时间。但是,这并不只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拖延者在无能为力和无所不能两种感觉之间摇摆不定,他知道采取行动有困难,但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在于企图躲避焦虑。凡事向后推成为一种人生策略,拖延问题却希望正好在最后一刻解决问题,几乎只有依靠魔力了。”

由此可见,只有让‘立刻行动’成为习惯才是甩掉拖延的最佳方法。行动是一切事件的开始也是拖延最终的粉碎,一个不被付诸行动的想法,顶多只能叫作想法,它会因为我们的不作为而慢慢退出思索的行列。在成为一个实干家之前,你可以有很多想法,而在成为实干家之后,很多想法会因为执行变得更有价值。一个被付诸了行动的想法,哪怕它再普通,远远胜过我们所谓的“等待好时机”。所以,行动要走在想法的前面,让行动成为如影随行的好习惯。

听起来,这种习惯有点困难,但真的行动起来时你就会发现,它真的并不难。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这是心理学家们对那些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的感觉的称呼。这种自我能效能感越高,也就能越快的动手去进行工作,挑战任务,如此也就自然减少了拖延,直到任务真正的完成;而且这种感觉还会在我们内心进行强化,促使我们保持这种感觉的积累。

所以能不能给自己一种“自我效能感”的强化,就要看自己是不是有这种决心了。从今天起,从现在起,为自己制定一个可行的目标,哪怕是一天只完成一个很小的计划,为的只是激发自己心里的“自我效能感”。时间久了,这种感受就会被强化起来,从而让我们的行动成为一种不可更改的习惯。

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当我们决心去将“立刻行动”当成一种生活习惯的时候,我们的行为也必定在起着变化,是继续拖延还是真的脱延,不如现在就行动吧。

第5堂课 始终奉行目标原理

心理诊断书:

2004年8月,希腊雅典,在奥运会步枪三姿决赛赛场上上演了一出近乎天方夜谈的悲喜剧,距离冠军只有一步之遥,只要不脱靶就能把金牌抱回家的马修•埃蒙斯匪夷所思的失误了!他没有脱靶,最后一枪甚至打出了10.6环的好成绩,可是他却打到了别人的靶位上!于是,冠军花落中国老将贾占波之手。

人生就像是一场射击,每个人每做一件事就是打靶一次,成功就在靶心!

打不中靶心的射击,都是无用功,打不中靶心的努力,有一个名字叫做徒劳!

贾占波无疑是幸运的,幸运的一塌糊涂,马修•埃蒙斯无疑是不幸的,不幸的惊天动地!但是,马修的不幸是却是他自己造成的,因为他没有打中靶心,甚至没有打中靶位,而贾占波的幸运也是自己争取的,因为他打中了靶心,他没有打错靶位!

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如陀螺般忙碌的我们也在进行着自己人生的射击,一件件需要完成的任务,一个个等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的靶子。想想吧,在我们哀叹埃蒙斯的不幸时,我们自己又打中过几次?

起码,埃蒙斯进入了决赛,证明了他自己的能力,他距离冠军只有一步之遥,即便他失败了,却没有谁能怀疑他的能力。我们呢?我们的人生进入决赛了吗?我们距离成功还有多远?

你瞄准了几次?你瞄准了吗?

南辕适楚的故事我们都听过,太行行者一心想去楚国,他的马能日行千里,他准备的食物足够充足,但他却驾着车往北走。楚国在南,北方没有楚国,驾着马车,他就算向北走到天荒地老也不可能到达目的地。因为,他一开始就走错了路,选错了!

错误的路永远都无法将我们带到正确的方向,打不准靶心的人生也永远都无法拥抱成功。

靶心是什么?是目标!是做成某件事,解决某个问题必须要找到的目标,或者说是目的!

换句话说,其实就是找准中心思想!

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写一篇“春游桃花园”的作文,张栋洋洋洒洒写了八百字,通篇锦绣,字字珠玑,可却没有一个字提到桃花,没有一点提到春游,没有一句话跟命题挂钩,老师看过之后,给了他0分,即使他真的才华横溢,即使他的文采让老师也无限赞叹。

事实上,任何不能达到既定目的的努力都是无用功!而无用功恰恰是拖延滋生的根源之一。

缘木求鱼,能得鱼否?南辕适楚,能达楚否?

不能!

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的精力并非无穷,领导不会交给我们一个标注着无期的任务,每一个任务都是一个靶子,有靶心,有靶位,有最后射击时间。如果,在最后射击时间来临前,我们没有射击,判负;如果,我们射击了,却没有射中靶心,同样判负!因为,我们的对手射中了靶心!

每一次射击都需要端起枪瞄准靶位,即便没有打中靶心,我们端枪瞄准的时间也已流逝,不可能被追回。而我们的目的是射中靶心,所以,不得不再次端枪瞄准,不中,继续端枪,继续瞄准,直到正中靶心。这其间,我们不中的次数越多,被浪费在端枪瞄准上的时间也就越多,而我们的时间显然是有限的。屡屡不中,无形中便拖慢了我们的工作进程,甚至到最后,我们终于瞄准了靶心,但已经没有时间去开枪了!

扪心自问,你瞄准了几次?你瞄准了吗?如果你瞄准了多次却仍然无法瞄准,那么,不要否定,你就是个严重的拖延症患者,你的世界中充满了无用功!

瞄准靶心再射击!

曾经,有一首歌,风靡了一个时代,它的名字叫做《大海航行靠舵手》。

对一艘船来说,舵手之所以如此重要,正因为他能够准确的找到航路,准确的判定方向,准确的掌驭航船,将它驶向预定的港湾。

换句话说,舵手能够正确的找到靶心!

找准靶心是一个技术活,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做不到,因为做不到,所以,才会忙忙碌碌的做着无用功,在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生命的同时,还在为事情无法完成而焦虑和痛苦!

小苗是一家花卉公司的园丁,老总让他种植一片兰花,他觉得兰花不好卖,就自作主张种植了一片茶花。他种的茶花的确非常漂亮,非常茁壮,可老板要的是兰花,而不是茶花,茶花开的再绚烂,又有什么用?

而且,一片苗圃中,已经种植了茶花,就无法再种兰花,若是要种兰花,就必须重新开垦一片苗圃,或者把所有的茶花都拔掉。但是,拔掉茶花不需要时间吗?开垦新土不需要时间吗?重新种植兰花不需要时间吗?

本来,种兰花只需要一个月,但因为小苗这一番自作聪明的无用功,种一片兰花却需要两个月、三个月,甚至更长。这段时间,足够其他花卉公司将整个兰花市场占领了!

毫无疑问,虽然小苗的种植技术真的没话说,但老板还是开除了小苗,这样的员工,他用不起!

想想我们自己吧,我们有没有做过和小苗类似的事情,我们种的是自己的“兰花”吗?

瞄不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瞄准就射击;不会射击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准靶心!

所以,不要急急火火的就开始“射击”,不要慌慌张张的紧赶慢赶,磨刀不误砍柴工,瞄准靶心再射击,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射击运动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第6堂课 与周一综合症道别

心理诊断书:“又星期一了!”陶陶发出一声哀叹,无精打采的靠在椅子上,司长要的报表还没做,一批待审核的项目规划还堆在桌上,还有,哎呀,似乎是忘记了什么事情,有什么事情很重要但我还没做?不想了,凌晨三点才入睡,现在困死了,还是先泡杯浓咖啡提提神,至于工作,先等等吧。

星期一综合症,或者说,星期一上班症候群,在现代职场可谓是大名鼎鼎。

对很多工薪阶层的上班族来说,星期一就是黑色与灾难的代名词,谈到星期一,就像是谈到老虎一样,让他们惊恐。

星期一真的很可怕吗?

瞧瞧陶陶的表现吧!她这样的症状还算是轻的。许多“患者”在星期一“发病”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头晕、胸闷、食欲不振、浑身无力等严重“病情”,直接或间接的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直到周三,“重病”才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黑色星期一是怎么来的?

没有哪一个上班族不惧怕黑色星期一,黑色星期一是如此的可怕,它将我们害惨了,可是,黑色星期一究竟是怎么来的?

不要急着否定,不要大声质疑,对,病根就在我们自己身上!

朝九晚五,像个机器一般忙忙碌碌了五天,终于熬到了双休日,这多么的令人愉快。周六,要去疯狂Shopping,要去蹦迪,要去和朋友聚会,要去爬山,要带儿子去游乐园……周日,我要和女朋友去参加派对,要去狂欢,要去看望父母,要去……假期还没有到来,我们已经将自己的行程安排的满满,自由支配自己时间的感觉真好!

我就睡觉睡到自然醒了,我乐意,你管得着吗?我就通宵玩游戏了,我乐意,你管得着吗?我就顶着烈日去爬山了,我乐意,你管得着吗?

工作的五天,我们属于单位、属于公司,我们循规蹈矩,我们兢兢业业,我们全神贯注,我们不遗余力,我们分秒必争,我们被任务绑架了!

休息的两天,我们属于家庭、属于自己,我们可以自由自在,我们可以任意安排自己的生活,我们可以分心,我们可以懒惰,我们可以颓废,我们可以疯狂,我们可以做自己喜欢做但工作的时候却不被允许做的事情,我们暂时赎回了自己。

然而,当周末悄悄的走过,周一堂而皇之的到来,我们重新回到公司,回到单位,重新开始工作,再次遭遇“绑架”,然而,我们的心还没有彻底的收回,我们的大脑还延续着周末的“自由”状态,我们一时间无法让自己重新适应“人质”的身份,所以,我们悲剧了!星期一对我们来说变的一片黑暗!

怎样和“黑色星期一”说拜拜?

调查显示,自我生理和心理的调节失败,是许多人换上拖延症的主要原因,而“黑色星期一”现象无疑是典型的拖延症症候。

或许,说什么自我调节显得有些生硬和公式化,好吧,我们来打个比方。每一个上班族都是一块橡皮泥,上班的时候,为了工作需要,被捏成了方形。到了周末,挣脱了工作的束缚,自由的橡皮泥变成了除方形外的任何形状,如圆形,如鸟型,如钉子型,如黄牛型,如……

新的一周,又要工作了,橡皮泥必须把自己重新捏成方形,但变回去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橡皮泥为此花费了不少工作时间,浪费了不少精力,更承受了许多痛苦,身心俱疲,周一该做的工作再也无心去做,不在状态,没有心情,等到周二再说吧,周二了,我的“病”还没好,再休息休息,明天肯定完成。星期三了,“大病初愈”,不宜剧烈运动,要不然“旧病复发”怎么办?工作什么的,回头再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