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情”说“癌”——肿瘤专科医生告诉你如何识癌、防癌、查癌、抗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2 18:55:52

点击下载

作者:潘战和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谈“情”说“癌”——肿瘤专科医生告诉你如何识癌、防癌、查癌、抗癌

谈“情”说“癌”——肿瘤专科医生告诉你如何识癌、防癌、查癌、抗癌试读:

自序

两个偶然,一场缘分活中总是充满各种偶然,偶然其实也就是缘分,我相信偶然生的缘分。每一天的每一时刻其实都可以说是一种缘分,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闪过的念头,一次路线的变更,一次临时改变的决定,都是一种偶然,而这可能恰好成为你与某个人或某件事缘分的开始。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通了新浪微博@肿瘤专科医生,而这偶然中其实有必然,那就是一直深藏心底的对文字的喜好和融入骨髓的那点小情趣,唯如此,才愿意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去做在很多同行看来是浪费时间的“不务正业”之事。什么是医生的“正业”?当然是看病,申请课题,撰写论文,等等,其他的似乎都是在浪费时间,因为不能带来名或利的价值。但在我看来,快乐才是人生的最终价值。一件事,如果能给你带来快乐,带来满足,即便不赚钱,没有名或利,那它也是有价值的,值得去做的,而且不会有负累。

身为医生,每天确实很忙,忙于看病,忙于所谓的课题和论文,以及各种日常科务杂事,当然还要忙家庭琐事,要抽出时间陪家人,由此也就决定了我玩微博的时间基本都是忙里偷闲挤出来的,时间这东西,只要肯去挤,总还是有的。

上微博成为我每天的习惯,抽空会回复粉丝关于肿瘤防治方面的咨询。在与粉丝互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家对肿瘤防治知识普遍缺乏,我隐隐地感到了身上的某种责任。尽管我不是什么著名大专家,但以我的肿瘤专业科班出身和十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加上从小对文字的喜好,静下心来认真踏实地做肿瘤科普应该还是够资格的。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就将微博的主题锁定为“肿瘤防治科普”,力所能及地在微博上做一些肿瘤防治知识的普及,这当然纯粹是工作之外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我从来没想过从中去获得什么回报,更没想过什么名啊利的,一件事一旦牵涉到太多的名或利,就会有压力,就会累人。人还是活得纯粹一些简单一些比较好,不要什么都以名利为目的。

缘分总是那样妙不可言。又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幸结识了出版社的编辑。两个偶然,成就一场出书的缘分。

经过一番坦诚的交流互动,从开始酝酿到选题策划、撰写大纲目录样章、商谈版权版税直至签订图书出版合同,一切进行得流畅顺利。于是,2015年3月,我正式开始撰写本书。

肿瘤专业人员要写一本关于肿瘤防治方面的书并不会太难,特别是那种纯粹凑数的挂名编著类书籍,市场上满目皆是。它们多数写得过于专业但读起来却乏然无味,老百姓压根儿看不懂,自然也就不爱看,提不起兴趣。我现在要做的当然不是走这条老路,而是要踏踏实实用“心”、用“情”去“写”,用我的十指在键盘上一个字一个字去敲打,带着我的感情,带着我的责任,用“心”跟大家谈“情”说“癌”。

但科普知识毕竟不是文学,不能凭空虚构想象,我所做的就是把肿瘤防治方面的知识用老百姓能看得懂的通俗文字,尽可能以故事案例的形式,尽可能多地打比方,尽可能写得活泼一些,写得生动一些。最终目的是把可靠、实用的肿瘤防治知识传授给大家,让大家能真正看得懂,然后能真正用得上,最重要的是改变大家固有的陈旧观念。

本书涵盖了老百姓最想了解、同时又是最感困惑的关于肿瘤防治的最基本知识,这些知识当然不是我的发明和首创,它属于从古至今的中外科学家和研究者。书中还有我关于生命的一些思考,希望与大家共勉。感悟生命,才能更懂得珍爱生命。

癌症不可怕,癌症不等于死亡,癌症可防、可治、可控,癌症是慢性病,这些都已经是肿瘤界的共识,我希望在您读完这本书后也有同样的认识,并成为扎根心里的观念。知识固然重要,但观念更重要,没有正确的观念,知识就会成为一堆没用的废料。有了正确的观念,知识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可以说,正确的观念是防癌治癌成败的关键所在。

要特别说明的是,书中的案例故事出于尊重和保护当事人隐私的需要,用的都是化名,并且故意采取混淆身份的做法,目的是避免有人对号入座或喜欢猎奇之人八卦打听。同时,我必须要表达对病人最最崇高的敬意和尊重,他们才是我永远的老师,是他们启发着我思考,促使着我不断学习和进步。

希望与大家因书结缘,如果您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要反馈给我,或者有什么疑问需要咨询或交流,可以关注我的新浪微博或微信公众号与我进行互动,尽管能力精力和时间都很有限,但我会尽我所能去回复或解答,至少我们可以一起进行探讨。

本书当然并不完美,会存在诸多瑕疵,甚至是错误,其中也会带有我的某些主观看法和偏见,希望读者朋友特别是同行老师提出批评意见,致谢!

第1章·生死较量——“癌”来了,该如何是好?(癌症治疗)

1 跨过厄运的第一道坎

苦难犹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里希特(一) 癌,真的无药可救吗?

癌,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甚至闻之丧胆的可怕字眼,它就像是从天而降的不明之物,掉落到哪里,哪里就会乱作一团。身为肿瘤专科医生的我,理所当然就成为了亲朋好友、同学熟人们,还有他们的七大姑八大姨们的“拯乱大救星”。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是我读研究生的地方,身为研究生,既要钻实验室做课题,又要下临床管病人,接受癌症诊断和治疗的实战训练,所谓的务“虚”(科研)与务“实”(临床),两头都不能误。中山大学作为国内一流的部属重点高校,对研究生的要求一向是非常高的,包括科研课题和学术论文方面,以及临床实践技能方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作为中山大学的附属医院,同时也是国内顶尖的肿瘤中心之一,无论是科研还是临床都可以说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在国际肿瘤界也有相当的知名度,与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是姊妹医院。高标准,严要求,自然就意味着近乎“变态”的强压力,那种忙和累,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懂得,而唯有如此,才不负此学。

那是一个深秋的午后,慵懒的阳光偶尔从成片的乌云背后露出一会儿小脸。在实验室泡了整整一上午,疲累吞噬着我,睡意袭来,正想要打个盹小憩一会儿,电话响了,是同在广州打拼的中学同学丽君(化名)打来的。“战和,可怎么办啊,我家出大事了,你这会儿有空吗?”丽君的语气中透着慌乱、无助和焦躁。

我从睡意中惊起,赶紧问:“出大事?出什么大事了?”“我爸刚查出得了癌症,癌症啊,是癌症,癌症!”电话中的丽君已经开始抽泣起来,口中不断重复着“癌症”两字,似乎那样就可以将“癌症”咒走。

癌症,老百姓每谈癌必色变,怎能不让人慌乱?“别急着哭啊,丽君,还没弄清楚什么情况你哭什么呀?快告诉我你爸得的是什么癌?在哪家医院检查出来的?做了些什么检查?确诊了吗?”

医生的职业习惯就是一连串地刨根问底,目的是获取更多的与疾病诊治相关的线索和信息。“医生说我爸得的是淋巴癌,叫我们尽快转到大医院。战和,你说我爸是不是没得救了?不然怎么叫我们赶快转院?呜呜呜……”才没说几句话,丽君已经崩溃地在电话那头放声大哭起来。

看来我这个“拯乱大救星”得出手了。“没事啦,丽君,不用怕,你说的那个淋巴癌确实是一种癌症,但这种癌症有很大的治愈希望。我现在读研的课题研究方向就是“淋巴癌”(正规的学名应该是“恶性淋巴瘤”,也可省掉“恶性”两字,即“淋巴瘤”),我老板(注:研究生导师)是国内淋巴瘤领域的知名专家,等一会把你老爸的所有病历和检查资料带过来,我先看看是怎么回事,后续再给我老板瞧瞧。放心,不用担心,交给我啦。”

听我这么一说,丽君的哭声分贝才算是慢慢降下来,但她还在抽泣着。

丽君是我的中学同学,当年也算是班里一枝花。我呢,成绩一向不错,我们是邻桌,她经常会找我问一些学习上的疑难问题,一来二去,两人之间似乎有那么点意思,朦朦胧胧,反正彼此心里很有好感。人生,美好的总是过往的回忆,中学毕业后,我们各奔东西,从此,失去联系。

但也许是注定的某种缘分,多年以后,我们居然在异乡偶遇。人人都有一颗八卦的心,读者朋友也许很期待我们两人能再续前缘,发生点什么,但其实是根本不可能的事。重逢当然有惊喜有感慨,但早已没有当年的那份青涩和萌动的感觉,完完全全只是限于同学之情,还有同乡之谊,但也得承认,我们比普通的同学、一般的老乡关系还是要更亲密一些。

她每天很忙,忙工作忙家庭,而我更是忙于学业,在第一次的偶遇后,也曾应邀和另一个同在广州的同学去她家小聚过一次,而后除了节日偶尔礼节性相互问候之外,我们几乎再没有空闲的时间聚在一起闲聊。

挂断电话,我睡意已无,抬头仰望天空,乌云已越聚越多,黑压压一大片,完全遮住了太阳,天完全阴下来了。“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起风了,一场暴风雨眼看就要横扫而来。

电话中跟丽君约好,她等会儿带资料过来,我担心丽君从家赶过来的时候会正好赶上这场暴风雨,心里想着要不要打个电话让她干脆明天再来,癌症是大病,但也并不差这半天时间,不过以她此刻焦急的心情,她会愿意等到明天吗?想一想,还是作罢。

约莫半小时后,丽君如约而至,和她一起来的还有她母亲,真是“风雨难挡心急人”。

一见面,丽君的母亲比丽君还着急,一把拉着我的手:“小潘,你说,你叔的病打紧不打紧?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活啊?”语气里透着的全是慌乱和绝望,我听着心里一紧,赶紧接过话:“阿姨,没事的,真的会没事的,您不用太担心,我先看一下丽君带过来的病历资料。”

此时的丽君也同样是处于一种恍恍惚惚、六神无主的状态,听我说看病历,才赶紧从随身的包里把病历拿出来递给我。我接过一看,是在一家小医院做的检查。通过阅看病历以及简单的询问,我方才了解到:丽君的父亲由于前一段感到胃不太舒服,在她家附近的一家小医院就诊,安排做了胃镜检查,并取了活检。初步的病理报告考虑淋巴瘤可能,建议做免疫组化进一步确诊,但由于这家医院诊治经验不足,不敢下结论,怕耽误病情,所以让丽君父亲尽快转到大医院进一步检查。

这个处理是相当负责任的。可正是这么个“尽快转院”让丽君一家人乱了阵脚,一听“尽快”,自然吓个半死,就追问那边的医生,医生解释说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也就是癌症。一听“癌症”两字,母女俩更慌了神,似乎世界末日要来临。

我心里有底了,对还在抹着眼泪的丽君母亲说:“阿姨,我刚才看了丽君带过来的病历,您啊,不要太担心。叔叔得的这种病的确是一种不太好的病,或者直接一点说吧,也是一种癌症。但癌症与癌症可并不都是一样的,坏人里面不全都是无药可救的,有的坏人通过改造是完全有可能让他改邪归正的,这淋巴癌吧,正是这种可以让它改邪归正的‘坏人’,也就是说,是有可能治好的。接下来我们最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把病情诊断得更清楚一些,然后才好对症下药。”

丽君母亲频频点着头,丽君在一旁也默默地认真听着,表情比刚来的时候明显要舒缓放松很多。我继续说:“我现在读研究生的这家肿瘤中心是国内一流的治疗肿瘤的医院,有目前国内顶尖的淋巴瘤权威专家和多学科团队,叔叔的这个病呢,就交给我来处理,您就放心,肯定会好起来的。”

我敢说得这么肯定,当然首先是因为以我们的熟悉程度,不管后面出现什么预料之外的情况,她们肯定不会责怪于我。她们是充分信任我的,只有充分的信任,医生才敢说敢做。我当然不可能百分之百保证丽君父亲的病肯定能治好,说这番话最主要的目的是“稳心”。淋巴瘤,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淋巴癌,确实是恶性肿瘤(癌症)的一种,但它的治愈概率相比其他多数癌症要高,属于可能治愈的恶性肿瘤之一。丽君父亲,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检查,最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核实病理诊断,特别是分型诊断,也就是说要弄清楚它属于哪一种类型的淋巴瘤,淋巴瘤有几十种亚型,不同的淋巴瘤亚型,它的治疗策略、治疗效果、治愈概率都不一样。

其实除了淋巴瘤,以目前的医疗水平,多数癌症如果能够做到早期发现,是完全有可能治愈的,比如早期甚至中期的乳腺癌、大肠癌、肺癌等。关键是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发现越早,治愈的希望就越大。那晚期是不是就意味着没有希望?当然也不是,可以通过积极的综合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实现带瘤生存,而且有的癌症即便已经晚期,也同样有治好的可能,比如刚才说到的淋巴瘤某些亚型,还有某些类型的白血病,以及绒癌、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等,甚至某些实体肿瘤,比如某些情况下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样有治愈可能。

癌症,并不就等于是“不治之症”,得了癌症,并不是就毫无办法,癌症是可治可控的,得了癌症不等于判了死刑,旧的观念必须要丢弃。

当然,说“癌症可治”并不是指癌症肯定可以治好,但至少你得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吧,不要一听到癌症二字就立马想到死亡,不要第一个想法就是放弃治疗回家等死,或者瞎折腾什么民间偏方秘方,间接地放弃治疗,这是极其错误和无知的做法,会错过大好的治疗时机。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有很多,绝对是一大中国特色。一诊断癌症就放弃治疗,除了经济因素,更多的可能是“无知”惹的祸,这也是导致中国的癌症病人总体生存率比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癌症,并不是“不治之症”,为什么这样说?这当然不是为了求心理安慰,因为多数癌症确实可治可控,不妨听我给你分析分析。

先来说“可治”,有的癌症是有可能治愈的。所谓治愈,用老百姓的话就是治好了。当然医学上的治愈跟老百姓理解的治愈不完全是一回事,医学上一般不轻易用治愈这个词,以免误导大众,而是用五年或十年生存率来判定癌症治疗后的远期疗效,也就是经过治疗后活过五年或十年的概率(但不是说就只能活五年或十年,而是至少活过五年或十年)。至于为什么有的癌症用五年生存率有的癌症用十年生存率,这是因为不同的癌症恶性程度、发展速度、治疗和预后各有不同。比如有的癌症恶性度低,治疗效果非常好,随随便便多数病人都能活过五年,只有用十年生存率才能反映出不同病人的远期疗效差异。

什么是五年生存率?打个比方,某个癌症五年生存率是50%,也就是说,这种癌症经过治疗后有一半人(50%)至少能活过五年(再次强调,不是只能活五年),按照老百姓的话也可以理解为治愈率是50%。肯定有人会立即跳出来说,五年就算是治愈啊?难道就只活五年么?这算哪门子治愈?你看,又误解了吧,别急,容我慢慢道来。

癌症在进行治疗后,如果不复发当然就算治愈了,但复发概率是永远存在的,不可能完全避免,关键是复发的概率大小。癌症的复发多数发生在根治性治疗后两至三年内,两三年后复发就很少了,而五年或十年以后就更少有复发的(记住,“少见”不等于“没有”),所以如果随访超过五年或十年没有复发,之后复发风险就很小了,医学上就基本可以认为是治愈了,五年或十年是复发的关键坎,跨过这个坎,就基本算是安全了。不过医学不是神学,基本安全不等于绝对安全,所谓治愈只是相对的,不是保证以后肯定不复发,不是保证肯定长命百岁。你想一想,五年或十年后,现在没得病的所谓健康人(包括你我他每个人)也难保将来某一天会不会得癌症,更何况五年或十年后的所谓复发也许得的是另一种癌症,不能归到现在得的这种癌症身上,以后又得了另一种癌症,这个不能算复发。

但有的人就非要求个百分百保险,如果一定要钻牛角尖,那么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是可以真正治好的。任何小病都不能保证治好,因为以后还有再得的可能性。我们不能纠结于低概率事件,早上出门,晚上能不能保证活着回来也不是百分百的,难道你就不出门了?世上哪有绝对之事?所以,要正确理解医学上所说的治愈。医学本质上是概率学科,无法保证每个人,无法保证绝对的百分百,否则就成了玄学神学。倒是有很多江湖术士骗子宣称可以治好所有病,保证不复发,你信吗?有的人还真信,那就等着上当受骗吧。

很多人可能又会问,你说癌症可以治愈,那为什么大量的癌症病人并不能治好?必须承认,这确实是事实。但我说的是有可能治愈,首先它只是一种可能性,不是一定,其次也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多数癌症如果发现得早,癌症早期,通过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治愈概率非常高。比如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结肠癌等,早期进行根治性手术,再通过辅以必要的术后化疗或放疗等,它们治愈的可能性相当高,所以最关键的是要发现得早。现在有大量的癌症病人并不能治好,因为多数人的癌症一发现就已经是晚期了。

有的人可能还会追问,那为什么有的人癌症是早期,也进行了根性手术和化疗放疗等,可还是很快就复发转移了?这个当然有可能,前面说了,世界上的事哪有百分百?医学是概率,不可能百分百。中奖率90%以上应该非常高吧,可还是有将近10%的人不能中奖啊,这道理是一样的,只是因为癌症这种病会威胁生命,所以大家总想求个百分百的保证,心情可以理解,但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有少数人的癌症尽管检查认为是早期的,可事实上并不是真正的早期,只是由于目前的检查手段有局限,漏查了可能的转移灶。或者这个癌症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特殊,即便是早期,也容易复发。就像是人的脾气性格,有的人表面看起来很和善,但事实上可能骨子里很有侵略性,容易爆发。所以,我们在看待医学问题时,要有辩证的眼光,不能绝对化,其实看待世间万事万物都应该如此。

大家在理解概率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眼前,不能只看身边有限的几个人,比如刚好某个人身边的同学同事朋友或熟人邻居等认识的人当中,有几个人得了某种癌,最后都是不到一年就走了,但不能就此下结论认为这个癌症不可能治好,或者认为得了这个癌就只能活一年,因为可能在另一个地方,另一个人跟他看到的正相反,他认识的几个人也同样是得了这种癌症,但治疗效果全都很好,活了五年十年甚至几十年都没问题,他同样也不能就此下结论认为这种癌症百分百可以治好。只根据身边有限的一些人来进行判断,这种抽样误差会非常大,远不能反映真实情况,都是以偏概全。

只要重视,发现得早,早诊断早治疗,癌症就有治愈的机会,而且早期癌症治愈的机会还很大,怕就怕大家不重视,没有防癌查癌意识,一发现就是晚期。

那如果癌症诊断的时候就已经是晚期,怎么办?就肯定没得救了吗?当然也不是。即便是晚期癌症,也还是得看具体情况,也还是有部分癌症有治愈的可能性,什么癌症到晚期了还可能治愈?很多人肯定不相信,所以说,大家对癌症普遍还是老观念,还存有成见,有误区。听说过绒癌这种癌症吗?这在以前可是真正的“癌中之王”,非常凶险,发展速度非常快,短期内就会广泛转移要了人命,一旦确诊基本很少有活过几个月的,在应用有效的化疗药物之前,其死亡率竟达到90%以上,这个太可怕了。但我告诉你,这种癌症早在几十年前就基本搞定,通过化疗就可以达到90%以上的治愈率,死亡率降至10%以下,也就是说90%的人可以被治愈,这么高的治愈率你还能说无法治愈?如果你非要钻牛角尖说,不是还有10%的人不能治好吗?那我真的无言以对,你等着神仙来吧,可神仙也不能百分百解决问题,因为活着就注定有意外有例外,每个人,不管是有病没病的人,都不能百分百保证明天还活着,想求百分百,唯有不活着才能保证百分百。

有人还说了,你也就只能拿出一个绒癌作为例子,得绒癌的人有几个啊?还有其他癌症到晚期可以治好吗?当然有,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某些亚型、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很多儿童恶性肿瘤等,它们都对化疗或放疗高度敏感,即便已经到了晚期,通过以化疗或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治愈的概率同样非常高。这些通过化放疗可以治愈的癌症多数是淋巴血液系统或生殖细胞肿瘤,其他更常见的实体肿瘤如果到了晚期还能治愈吗?当然有可能,医学一直在发展进步中,比如大肠癌晚期,这要是放在以前,大家认为肯定无法治愈,但随着对大肠癌的认识和研究的深入,治疗手段越来越多,通过综合治疗的开展,现在某些肝转移或肺转移的晚期大肠癌同样有可能治愈。

我总是强调不是百分百,很多人可能会嫌我太啰唆,其实大家要是脑子里有逻辑和辩证思维的习惯,看待事情就会比较理性。不走极端,医患沟通起来就会顺畅得多,我科普时也就可以少费点口舌一再强调这些简单的逻辑。

再来说说癌症的“可控”吧,也就是说,即使对那些不能治愈的晚期癌症,通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的治疗措施,仍可能使病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减轻病人的痛苦,改善其生活质量。除了前面提到那些即便晚期也可能治愈的癌症,以目前的医疗水平,多数癌症到了晚期,确实难以治愈,但我们可以去控制,比如乳腺癌晚期,通过积极的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很多病人仍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的发展,以慢病管理模式,实现较长期的带瘤生存,同样可以活得很精彩。我有好几个晚期乳腺癌病人已经生存超过五年或十年,尽管她们身体里一直还有肿瘤,这就是“带瘤生存”。当然,乳腺癌是属于比较好治疗的癌种,但至少说明,即便是无法治愈的晚期癌症,也仍有可能通过综合治疗,控制病情,而且随着医学的进步,这个带瘤生存的时间会越来越长,最终让癌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慢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虽然做不到彻底根治,但可以通过有效治疗使病情得到控制,实现带病长期生存。

当然,还是有很多癌症确实无法做到治愈,甚至有的连短期的控制都可能难做到,毕竟医学远没有发展到可以治愈和控制所有癌症的程度。但至少你应该明白,癌症是有可能治好的,至少你得先弄清楚是什么癌什么分期,而不要一听到癌症二字就认为被判了死刑只能等死,就轻易说放弃,否则会丧失可能的治愈或控制病情的机会。

癌症,并非不治之症,真的不必谈癌色变。(二) 病情隐瞒与告知的纠结

满天的乌云不知什么时候竟悄然散去,近在眼前的暴风雨并没有来临,秋日和煦的阳光再次撒向大地。

经过我的一番解释,丽君和她母亲的情绪总算是平稳了,但从她们的眼神还是能看出:她们并不放心。毕竟“癌症是不治之症”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仅凭我的三言两语恐怕难以完全消除她们心中的疑虑。

时间不早了,我让丽君母女俩先回家去,明天再带上病人一起来。我打算请示老板下一步的安排,争取能让丽君父亲尽早入院,如果暂时没有床位,就先在门诊预约安排一些必要的检查,淋巴瘤的病理诊断特别是分型诊断非常复杂,很容易误诊,最能考验病理科医生的功底,对于一般基层医院出具的诊断,重新复核病理非常有必要,也是减少误诊的最后一道防线。

除了对基层医院的病理诊断进行复核或重新活检,还可以同时安排血液学检查以及CT等影像学检查,目的是了解病灶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期和预后因子的评估,同时也是正式治疗前的基线检查。

临走前,丽君和她母亲似乎仍有什么顾虑堵在心里没说出来,欲言又止的样子,我一向是个很细心的人,我说:“丽君,有什么顾虑尽管说出来吧,不要闷在心里。”丽君说:“明天带我老爸来时,你先不要告诉他得的是什么病,我们担心他……所以一直都是瞒着他的。”

我说:“即便你把检查报告藏起来,他也会自己问,他问你们,你们不回答其实更坏事。说实话,我不主张你们隐瞒病情,他迟早得知道,早知道早配合检查治疗,弄得神神秘秘的,反而让你老爸疑神疑鬼以为得了绝症。换作是你,你愿意被这样瞒着吗?”“话是这么说,道理我也懂,可还是怕老爸会受不了,担心他一时想不通有个三长两短。”

看来得给她吃颗定心丸:“这个我当然比你清楚,一旦他知道自己得的是癌症,伤心难过、情绪低落是必然的,但他迟早要经历这个痛苦过程,他是成年人,不要总把人想得太不堪一击,人其实比想象的坚强,而且他也不是文盲,隐瞒真不是好办法。你心疼他,我也一样不忍心。这样吧,这事交给我,我来说,我会把握尺寸,有保留地告诉他病情,不要完全隐瞒,我会掌握时机和火候,你们放心吧。”

说起向癌症病人隐瞒病情这事,真让人一言难尽,某种程度上这个问题似乎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可能与中国的文化背景、传统习俗等有关。在中国,面对癌症这类大病,多数家属会选择不告知病人真实病情,也就是想方设法百般隐瞒病情,而且要求医生护士一起配合隐瞒病情,有的甚至反复交代医生护士不要让病人知道得了什么病。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医院的检查报告也是保护性的,比如癌症不写中文,仅写个英文简称Ca(癌症的英语单词Cancer的简写)。而医生在知道病人的病情后的第一反应,也往往是先把家属叫过来交代病情,一切得由家属说了算,病人自己似乎失去了知晓病情的权利。

这种做法到底好不好呢?好心真就办了好事吗?不可否认,这种做法的用意和出发点是好的,是出于保护病人。“癌症是不治之症”的观念根深蒂固,大家普遍谈癌色变,谁都怕死,这种情况下,被诊断得了癌症,无疑对病人是巨大的身心打击,甚至可能会因强烈的心理应激而发生意外。因此,隐瞒病情某种程度上确实有助于保护病人。

不过,从医学和疾病治疗的角度看,还是应该要告诉病人病情。只有让病人自己知晓病情,才能有效地配合检查治疗,因为癌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治疗过程,瞒得了一时,瞒不了长久。只要肯稍稍用心的病人、只要不是傻子,迟早还是会知晓病情的,到那个时候对病人的打击反而可能更大。特别是有的家属遮遮掩掩、吞吞吐吐的做法,更让病人产生怀疑,本来是有可能通过积极治疗而治愈的癌症,但由于病人错误地认为家人隐瞒病情,是因为自己病入膏肓了。于是恐惧笼罩着他,从此自暴自弃,甚至一时想不开悄悄自杀,实在是太遗憾了。

当然,要不要向癌症病人告知病情,我想这个问题还是得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按医学伦理的原则,病人自己有知情权和选择权,但同时又得要考虑到“病人受益最大化”的原则,也就是怎么做才最有利于病人疾病的治疗、控制和康复,这才是最关键的,这也同样符合伦理原则。不要为了告知病情而告知病情,得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性格、民族习惯、宗教信仰、受教育的背景和文化层次水平、心理素质等,视情况而定。一个总的原则是,在不利的负面影响最小的情况下,能让病人知晓病情就尽量知晓,权衡其中的利弊。如果告知病情,利大于弊,当然应该尽量告知;如果弊大于利,则要慎之又慎,不能贸然以尊重病人的知情权为由而全盘告知病情,否则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好心办了坏事,最终也还是损害了病人的利益,也同样是不符合“病人受益最大化”的医学伦理原则。

因此,既要恰当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同时还得要参考其家属的意见,因为病人家属最了解病人的习惯、性格、心理承受能力等,医生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应该在和家属充分沟通商量后,一起想出一个最佳告知方案,既要能照顾到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又要能让病人配合检查治疗,如此才能真正让病人受益最大化。

有的家属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管什么情况,完全不听从医生的建议,一律选择隐瞒,甚至想隐瞒得密不透风。其实,这只是他们一厢情愿而已,而且有的情况根本没必要隐瞒,比如癌症早期,有治好的可能性,甚至治好的可能性相当大,这种隐瞒其实意义不大,应该要让病人明白,尽管得了癌症,但是早期,可以治好,这样可以增强病人和癌症作斗争的信心,也能让病人很好地配合治疗。

说到隐瞒病情,还有另外一种较为少见的情况,那就是病人自己最先知晓病情,出于保护家庭其他成员的考虑,而向他们隐瞒真实病情。

我有一次上专家门诊时接诊过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性鼻咽癌患者,上有老,下有小,是家中顶梁柱,当拿到病理报告单被告知得了癌症时,其内心的悲伤和所受到的心理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但顶着悲伤,第一时间他想着的却是家人听到这个消息怎么办,他说他不想让老人孩子知道,也不想让老婆知道,怕他们知道后受不了。男人总想着独自担负所有的痛,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男人责任”。

但我能看出他平静外表下内心的翻江倒海,男人其实很脆弱,那一刻我很想借他一个肩膀!我知道在这种重病打击下,他多么想找个人分担心理的重负,如果一个人独自担着,不需要癌病,精神压力就可以很快击垮他,而且在没有家属支持和协助的情况下,很难将肿瘤治疗进行下去。我特别抽出时间和他谈心,给他减压,解除他的思想顾虑,让他明白,癌症是大病,是大事,不可能藏得住,躲躲藏藏家里人迟早还是会知道,而且没有家人的支持,难以将治疗坚持完成,反而是害了自己也拖累了家人。老人年纪大,孩子还小,帮不了什么实质性的忙,但至少应该要告诉妻子,遇大事夫妻要共渡难关,将癌症治好了控制了,最终也是为了这个家不是?这也是男人的责任。他频频点头,接受了我的建议。

在重大事件面前,人很容易单向思维,外人的提醒可能会有助于打开思路。后来,这位病人在妻子的陪伴和照顾下,治疗一直进行得很顺利,由于发现并不算太晚,通过同步放化疗,治疗效果非常理想,现在定期随访复查中。

面对癌症,是隐瞒还是告知,确实是让人纠结的痛。(三) 决定命运的第一道坎

丽君的父亲,由于一开始就找到了懂行的专业人士,有我的协助,所以在看病就医方面,基本不用操太多的心。但大多数人,不可能都认识医生,即便认识医生,也不一定都认识刚好专业对路的医生,不同的专业,有时也犹如隔山。

对于肿瘤病人来说,学会如何看医生是非常重要的,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决定命运的第一道关键坎。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还是诊断和治疗方向的把控问题,一开始如果走错了方向,就可能错过最佳的诊治时机。但许多人认为看病嘛,还不简单,不就是到医院看看挂在墙上或网上的医生简介,然后选择医生挂个号。哪个医生职称高、学历高或头衔多,就选哪个医生。有的人则是绞尽脑汁、拐弯抹角非要托关系找熟人,以为找了熟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懂得如何看病,也是一门学问。

经常有外地病人空着两手来看病,问他之前在当地医院有没有做过什么检查,有没有把检查资料带过来,有的人犹豫了一下说什么检查也没有做,有的人说做了但没有带过来。甚至有病人或家属干脆直截了当地说,我来你这里就是要来检查确认诊断的,你要我们那边做的检查报告单做什么?言外之意是来验证一下他们那里的医院有没有误诊,或者也是想考考我们这边的诊治水平,似乎把之前的检查资料带过来给我们看会误导我或者会便宜了我。

这正是不会看病的最典型表现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诊病”就像是“破案”,需要寻找线索,然后根据线索安排进一步的检查。线索越多,最后“破案”的概率就越大,效率就越高,所需的时间也会越短。如果没有线索或者线索很少,那就只能重新找线索,浪费的时间和金钱其实都是病人自己的而且有时线索还可能不会重现。比如你在某家医院做胃镜,取了活检,病理诊断为胃腺癌,其实如果能把这家医院的活检标本借过来复核就行,不必非要再做胃镜取活检,而且再次胃镜活检取得的组织可能并非癌组织,导致诊断不了。这个尽管可能性并不大,但确实有这个可能,更何况,再次做胃镜不是还得多花钱嘛,人也受苦。当然如果诊断有困难,需要再次做胃镜也不要拒绝。

很多人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即便向他解释了,也仍是不理解,固执己见,本来可以少走弯路,但他就是不听,作为医生也就只能叹息。医患互信,最终受益的其实是病人自己。

不会看病,不懂看病,不只是会走弯路,浪费时间和金钱,甚至可能延误诊治时间。

癌症多数是慢性病,除少数情况下的急症外,如果怀疑得了癌症,或者在小医院经初步检查提示有患癌症的可能,想进一步到大医院就诊,不要只关注带什么生活用品,更要记得把之前所有相关的病历和检查资料带齐,建议看病前做一点功课,别着急,别盲从。当然,多数普通老百姓对如何做功课是一头雾水,所以平时要学习。这就像是,你孩子要高考了,你本来对各类大学、专业等一无所知,但孩子接下来要面临这个问题,你当然要搜集相关信息,或者平时多关注留意这方面的信息,然后就会懂得一些门道,不至于乱碰瞎撞。

中国人看病的另一个突出毛病就是“急”,不管是急病还是慢病,反正就是“急”,不只是心里“急”,行动上也“急”。除了表现为上面提到的资料不准备或准备不全、基本的“功课”不做就匆匆上医院。另外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急着要求治疗、要求输液打点滴,重治疗轻检查,有什么不舒服或者发现哪里有问题,急着去医院要求医生快点治疗,也不管有没有把疾病诊断清楚,否则就认为医生不重视,耽误了他的病情。

其实正确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基本前提,也是保证疗效的重要基础。但由于病人“急”心理作怪,往往不愿等,希望什么都要快,有时为了快点完成看病的过程,到处找熟人医生,希望简化甚至免除检查。至于他这个所谓的熟人医生对他这个病是不是专业对路则完全不关注不在乎,以为所有的医生什么病都懂。这其实无形中就走偏了就医方向,这个风险有时挺大的,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有时也如隔山。

有人会说,得了病谁不急啊?是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多数病并不是急病,并不会马上危及生命。就拿癌症来说吧,癌症可不是三两月就得的,它已经在你身体里长了至少好几年甚至十多年几十年,之前那么长的时间不急(当然也可能是客观所限,之前的检查手段查不出来),不主动去做癌症筛查,甚至有了不舒服也不重视不去看,现在急这十天半月?有人会说,癌症会长的啊,难道看着癌症长?医生当然知道这一点,但多数癌症长得没有那么快,而且你没弄清楚情况,前期的诊断和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比如诊断不清晰、分期模糊,之后的治疗反倒耽误事,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有的人一开始急得不行,一旦要治疗了,跟他商讨方案时,他又不急,说要回家跟七大姑八大姨商量一下。结果一商量,一星期过去了,这个时候似乎又不急,医生开始急了。这个真不是个别现象,我经常遇到这种病人和家属,让人哭笑不得,却又无可奈何。

重视治疗前的检查和诊断工作,先把问题弄清楚再开始治疗,从一开始就尽可能把方向走对,在诊断上花的时间永远是值得的。方向不对,可能南辕北辙,初诊初治至关重要,这一点大家一定要牢记。生活中,有的事是有后悔药可吃的,万一选择不对,重新选择也影响不大;有的事则没有后悔药可吃,方向错了可能结果完全相反,甚至没有回头路可走,可能完全改变命运。

但问题是,作为普通老百姓,想要正确选择初诊的医院和医生,是有些难度的。目前在中国,相关的科普远做得不够,老百姓普遍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想要一下子教会老百姓怎样选择,难度太大。

希望以下文字能或多或少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仅供参考。

首先,在看病时不要只看医院的名气、规模。

有名气的医院,规模大的综合医院,不见得癌症的诊治水平一定高,可能它只是综合实力强,可能只是规模大、床位数多,或者某方面的疾病诊治有特色、是国内一流,比如它的心内科专业数一数二,而其他方面(包括癌症诊治方面)却可能只是三流,或者只是因为所谓的高学历人员多,跟治病没有多少关系的基础科研课题论文多,所以,不能只看表面。就像有的著名大学,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数一数二,有的专业甚至只是二流三流。

但很多人偏偏就喜欢看表面的东西,所以经常有人在当地正规的肿瘤医院或肿瘤科看得好好的,后来转到北京上海广州某个所谓大医院(综合医院)进一步诊治,就乱套了。因为他找的这个所谓大医院,尽管名气很大(其实是其他某个学科的名气大),或者医院的规模大,可它的治癌水平却可能很一般。

其次,选择医生时,不要只关注和看重医生的名气、头衔、学位,甚至所谓的口碑。

一个医生的名气来自多方面,有的是因为善于社交应酬、擅长搞关系,虚衔很多,名片上印了一大堆各种头衔,中看不中用,也许他的时间精力根本不在治病上;有的是因为发表论文数量多,或者擅长搞基础科研课题(跟治病不直接相关),这样也可能名气很大,但实际的治病水平不见得行。有的人学位很高,学位其实更多的是体现科研水平,与临床治病水平不成正比,正如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其实在高中基本奠定,后面的学习更多的可能只是在学习专业。博士主要不是研究看病的,甚至可能还影响看病,因为他大把的时间泡在实验室做实验,这种实验和治病完全是两回事。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博士肯定不行,而是说不要只看重学位,学位与治病没有必然的关联。

有的人说,那我看口碑总可以吧,一般来说,看口碑要比看头衔学位可靠,但也不是绝对的。有的医生很擅长说话,很会套人心,但口是心非,一般人看不出来,其实这样的医生可能根本不是真正为病人着想,表面看着很好,实际心存私利,但由于能说会道,病人或家属还会说这个医生好。有的医生很实诚,不喜欢搞虚的,一是一,二是二,选择治疗方案会切实为病人考虑,在实际用药上也同样会为病人考虑,不必要用的药尽量少用或不用,但这种真为病人着想的医生由于嘴巴不甜,反而病人可能不认同。

我的意思当然不是说不看名气、头衔和口碑,当然要看,而且这些是重要的参考,因为不少医生的名气头衔口碑确实是实力和水平的反映,但是不要只看这些,否则容易被误导。选择医生,需要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毕竟癌症是大病,在医生良莠不齐的时代,不能随便选一个了事,也不能盲从别人,不能只看表面,要多学习,掌握一些技巧。

当然,想要将功课做全做足是很难的,所以平时要学习,要多积累基本的医学常识和肿瘤知识,临时抱佛脚就会吃力困难得多。另外,利用人脉关系或通过网络咨询也可以间接地了解尽可能多的信息。

重视看病技巧,懂得基本的就医门道,有时这是决定命运的第一道坎。(四) 不打无准备之仗

对于治病,病人自己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进来。如何参与进来?这同样也是很有讲究的。但多数人并不懂得怎样参与,要么是不参与,任人摆布;要么是瞎掺和,参与变成了添乱。

所谓参与,可不能只是表面的形式。由于医患在医学知识的掌握上存在天然的不对称,作为患方似乎不可能有真正的参与,参与的前提是至少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储备,否则参与就只能成为添乱。但治病又不能只是医生的事,也应该是病人和家属的事,作为病人和家属,至少要做到有所准备,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

说到准备,很多人第一个想到就是要准备足够的钱,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对癌症诊治来说。我们当然希望医疗保障体系能完善,全民享受免费医疗,但目前不可能做到。

癌症是大病,很花钱,有时候有钱不一定能买来命,但没钱肯定会影响到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不同的方案,疗效可能会有所不同,甚至有时候有钱与没钱,结果有天壤之别。没钱而无奈放弃治疗的例子太多了,每每想起就令人心酸心痛,说起来全是泪,可作为医生的我,对此也无可奈何,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帮病人尽可能节省,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

大病当前,有的人会到处借钱或变卖家产,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一定要视情况而定,量力而行。对于那些治愈希望很大的癌症,比如多数早期癌症、某些淋巴瘤、白血病、睾丸癌等,如果确实经济困难,采取借钱或变卖部分家产的做法,我不会太反对。而如果是那些晚期无法治愈的癌症,家里确实经济困难,是否要倾其所有来治病,值得商榷,我一般会将治癌方面的信息与病人或家属充分告知沟通,协助病人和家属做出恰当的选择。

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在基本的社保医保之外,平时尽量买些商业健康保险,在需要的时候可能会帮你一把,甚至雪中送炭,救你一命。大病面前,有医疗保险和没医疗保险的人所承受的经济压力完全不一样。

经济的准备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心理准备。中国人的防癌意识普遍欠缺,总抱有侥幸心理,认为癌症这种事不会摊到自己身上,所以,一旦听到得了癌症,完全没有思想准备,不知所措,有的干脆放弃治疗,典型的“未战先败”,有的则忙于找江湖郎中或偏方秘方神医妙药,结果上当受骗,被骗了钱财还耽误了病情。

所以大家应平时积累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知道癌症可以治疗,至少是可控的,而不是动不动就放弃,或所谓的“回家等死”而错过治疗时机。对癌症本身要有一定的认识,能较客观并理性地看待自己目前的病情,这样就不会“病急乱投医”,也不会乱了方寸,这是正确就医的第一步,也是战胜癌敌的第一步。

心理是否恐慌与认识的深浅有相当大的关系。没有基本的肿瘤知识,自然就不会对癌症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就必然难以做到心理上不恐慌;对癌症有基本的认识、对治疗手段有基本的认识、对治疗可能带来的毒副反应有基本的认识、对癌症的随访复查和癌症的康复有基本的认识,这样在癌症的治疗过程中,既可有效地与医生进行沟通,不会一头雾水,更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既能遵从医生的意见,又不会完全迷信医生。要作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就像是打仗时要对可能用到的武器有所了解、对作战方案有所了解、对可能面临的困难有所了解。

最后还得说一下社会和家庭方面的支持。癌症的治疗可不只是医生和病人的事,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支持至关重要,正如打仗要有很好的后勤保障,否则要么一开始就打败仗,要么胜利果实难以保住。

很多癌症病人不怕癌症,却怕社会的冷眼和冷漠,很多癌症病人不是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家人的漠不关心。妻子患癌,丈夫无情,或冷漠以待,或借机抛弃;老人患癌,儿女不管家人不顾,没有经济来源,没有陪护照顾。癌症之外,病人再遭致命心理打击。人间冷暖,唯在病床!

做足功课,不打无准备之仗,这门功课,你必须得做好。2 命运不是那辘轳

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

年纪稍大一些的人可能都听过电视连续剧《辘轳、女人和井》的主题曲《命运不是辘轳》,所谓“辘轳”,就是水井上打水时收绳子用的轴,通过把手,可以正反方向旋转,用于把水桶放进水井里或从井里把水桶拉上来。

有时候人的命运就像是辘轳,任由外力转动摆布,无法自主。患癌固然不幸,但更大的不幸是对癌症治疗一无所知,要么听天由命放弃治疗“在家等死”,要么任人摆布毫无主见,不是听这个说,就是听那个说,反正是糊里糊涂看病,糊里糊涂治病。

命运其实不该是辘轳,自己的命运应该自己来支配,正如歌中唱的那样,“要挣断那井绳”,做个明白人。对癌症病人来说,想要把命运握在自己手中,可不能只是说说而已,必须要对癌症的诊疗有基本的认识,才会心中有数,才会有自己的主见,也才不会迷信和盲从,不会上当受骗,才可能少走或不走弯路,不受人摆布。(一) 有一种迷信叫“手术刀”

有人说中国人大多迷信中医,但仔细一想,我倒觉得中国人似乎更迷信手术。

除了感冒之类的小毛病,只要是大一些的病、重一些的病,第一个反应往往是“能不能手术?”问医生最多的第一句话也通常是:“医生,要不要手术?可以手术吗?什么时候安排手术?”似乎得了大病重病,除了手术就没有其他办法了。

这不,远房表姑给我打来电话:“战和,你姑父他老父亲因为老是感觉鼻子堵堵的,到大医院检查(注:县医院,县医院就是当地最大的医院),检查结果出来说是鼻子后面长了肿瘤,医生让尽快转到省里医院做放疗化疗,我们问医生什么是放疗化疗?医生说是用射线照,然后打针吃药,可我们看人家得了癌症都是马上手术,他得的这个癌症为什么就不做手术?癌症不是都得做手术吗?所以特地打电话问问你,不做手术切掉那个癌症能行吗?”

我一听,鼻子后面的癌症,还放疗化疗,我估摸着应该是鼻咽癌,于是追问道:“姑,您手头有医生的诊断报告书之类的东西吗?如果有,您把医生写在诊断报告书上的那个病的名字念给我听一下。”“有有有,我找来给你念一下……嗯,这个上面写的是鼻咽癌二期,这个要紧吗?不能做手术吗?”

果然是鼻咽癌!

鼻咽癌是一种具有明显地域分布特点的癌症,在中国的华南地区较为高发,尤以广东最高发,因此又被称为“广东癌”。我这表姑早年嫁到广东中山,老公一家都是正宗说广东话的广东中山人。鼻咽癌由于解剖部位特殊,加上对放疗化疗比较敏感,因此,手术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价值很有限,放疗(放射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早期鼻咽癌单纯根治性放疗就可以治愈,中晚期鼻咽癌则采取同期或序贯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大家都知道,多数实体肿瘤如果是早期,以手术切除为主。但鼻咽癌不是这样的,像我表姑她公公,二期是早期鼻咽癌,从癌症本身来说,手术当然可以,但这个部位的手术不好做,破坏性大,病人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而鼻咽癌对放疗化疗较为敏感,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手术的效果,完全可以替代手术,所以鼻咽癌即便是早期,多数情况下也不必首选手术。

当然,这只是针对鼻咽癌而言,不能顺推到其他癌症,每一种癌症的治疗策略和方法都不一样。

我跟表姑说:“这种癌一般不必做手术,做放疗和化疗就可以,县里条件有限,老家的医生说得对,听他们的安排转到省城医院吧。”表姑忙说:“好,那就转到省城医院吧。”

有一天上午查房时,12床病人的儿子把我拉到病房外,问:“潘医生,什么时候给我爸安排手术啊?钱不是问题,我工作太忙,昨天刚从海南飞过来,能不能这几天把我老爸的手术给做了,帮个忙,做完手术,我才能安心,我还得赶回去,公司里一大堆事等着我呢。”

由于之前一直是病人的女儿在照顾老人,他这个儿子因为在外地,这是第一次来,也是第一次和我见面,尽管之前跟家属谈过病情和治疗的总体安排,估计家属之间也没怎么沟通,我只得再解释一次:“你爸呀,得的是一种叫做淋巴瘤的恶性肿瘤,不必做手术,主要靠化疗,后面再根据情况决定要不要补充放疗。”“不必做手术?怎么可能?癌症不是都要做手术吗?而且我妹前几天给我打电话,让我赶回来,说这几天安排化疗手术,所以我就特地赶回来,我忙归忙,但老爸得了这么大的病,做这么大的手术,我还是得赶回来。潘医生,你不用操心钱的问题。”

我一听差点晕倒,我说:“这不是钱的问题,而且你说什么化疗手术?化疗是药物治疗,就是打针吃药,不是手术,哪有什么化疗手术?化疗是化疗,手术是手术,不是一回事。”

一说到癌症,就马上想到手术,连化疗也认为是手术,这得有多迷信手术啊,满脑子都是手术。这当然不怪大家,某些媒体记者在报道癌症治疗时也同样给了大家误导,我就曾看过某记者给患癌儿童写的报道:“孩子近期将要进行化疗手术,需要高额手术费,希望大家献出爱心、伸出援手,帮助病人渡过手术难关”。化疗手术?唉,这基本概念都没有弄清楚,完全是一笔糊涂账,估计某些记者根本没搞清楚化疗和手术是咋回事,科普真是永远赶不上不懂装懂但又不肯找专业人士过目核实的报道,也许科普应该先从某些媒体记者开始做起。

病人的儿子一听,马上说:“化疗不是手术?可我爸得的不是癌症吗?癌症不是都要做手术吗?光打针吃药不做手术能行吗?切掉多干脆,可别给耽误了。”这语气中满满的是不信任啊。

唉,看来得花点时间好好跟他谈谈,治疗前可不能让病人或家属带着疑问。我说:“这样吧,等查完房后我单独找你聊一聊你父亲的病情和治疗安排。到时有什么疑问,我再慢慢跟你解释。”他将信将疑,点头说:“好,我等你。”

其实,像淋巴瘤、白血病这类癌症(老百姓俗称为淋巴癌、血癌),手术价值非常有限,除了用来活检或偶尔少数情况需要借助于手术协助外,它们的主要治疗手段就是化疗,以及靶向药物治疗,有时也借助于放疗。它们在本质上就是全身性疾病,这就决定了,不管是早期还是晚期,多数情况下靠手术切除解决不了问题,必须要靠能到达全身各部位的药物(化疗药、靶向药)来治疗,而且其中的很多类型,治愈的可能性还很高。如果盲目进行所谓的“根治性”手术,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不是所有的癌症都需要手术,迷信手术可能会付出不必要的代价。不同的癌症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法,手术是重要的治癌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大家应该还记得前面说到的我同学丽君的父亲,尽管我将一切安排得妥妥帖帖,丽君和她母亲还是有些心急,有一天,找到一个机会丽君很委婉地向我提出:“战和,什么时候能给我爸安排手术啊?”

丽君对癌症手术的看法和上面提到的案例中的家属如出一辙,迷信手术,得了癌症认为接下来肯定就是安排手术。淋巴瘤多数情况下根本不需要手术,这个我在前面多次提到过,看来我还得对丽君进行科普教育,尽管她也算是有知识的人,但受教育层次的高低与对医学知识的了解并不成正比。

不过也不能怪人家,毕竟不是学医的人,中国的教育永远缺医学这一课,连中学的一点可怜的生理卫生课都上得遮遮掩掩,有的学校根本就是跳过不上。普通老百姓对癌症的治疗也就停留在“得了癌症要手术”这个层面,不要说一般的老百姓,就算是有些医护人员,也不见得能弄清楚。

我跟丽君说:“你父亲这个病啊,我前面说过,先要把在那家小医院取得的活检组织拿到我们这里的病理科核实一下诊断,并进行淋巴瘤的分型诊断,这个工作我们正在进行中。淋巴瘤有几十种,治疗的策略安排和方案有所不同,某些类型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不一定要治疗,单纯随访观察就可以,有的则必须要积极治疗。但不管怎样,多数情况下淋巴瘤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化疗和靶向药物治疗。”

丽君和她母亲似乎仍存有一丝疑虑,这从她们的眼神可以看得出来。有时候,正是由于医学知识的不对等导致医患难于互信,熟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说一般的病人和医生之间了。医学教育的缺乏,导致公众普遍对基本的医学知识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医患沟通起来自然费神费力,也就难于建立起充分的医患互信,所以,医生有科普的义务,而民众也应该去主动学习医学常识。

有一次我坐诊专家门诊,刚到诊室坐下,水还没来得及喝一口,急匆匆走进来一对三十岁上下的年轻男女和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年女性,像是农村来的,风尘仆仆的样子。我一边示意他们坐下,一边询问病史了解情况。

原来,这对年轻男女是兄妹,哥哥在厦门岛外郊区打工,老年女性是他们的母亲,母亲和妹妹在老家龙岩某县,这次带着母亲从老家赶来看病。通过病史问询,以及他们带来的资料,我了解到:他母亲由于胃痛在当地医院做胃镜检查,并取了活检,诊断是胃癌,但同时检查出双肺有多个结节,考虑多发肺转移瘤,当地医生说做不了手术,让做化疗。他们不相信,说癌症不手术怎么行?而且听人说化疗太毒太伤身体,坚持要手术,那里的医生又坚持不给做手术,于是来到我这里。

应他们的要求,妹妹先带母亲出诊室等着,为的是不想让母亲知道病情,这种中国式隐瞒病情,前面我已经专门讨论过,尽管我并不赞同,但也基本接受。妹妹把母亲安排好后,进来和哥哥一起等我的意见。

我把他们带过来的肺部CT认真阅看了,双肺多发的转移结节,确实没有手术机会。尽管他们的眼中满是期待,但我必须要如实相告。我跟他们耐心解释说:“这癌症吧,如果发现得早,癌症长在很局限的地方,没有扩散到其他地方,当然以手术为主,也就是开刀把癌症切掉。就像是一棵树,还没长起来时,根伸得不长,也没有将种子播撒到其他地方,如果要拔掉它当然很容易,而且可以拔得很干净,拔掉后它再长起来的可能性很小。可是如果这棵树已经长得枝繁叶茂,根扎得已经很深了,并且已经伸到很远的地方,甚至开了花结了种子,种子还播到更远的地方,这个时候你想要完全拔掉这棵树,难度会很大。当然你可以直接砍掉这棵树,但它的根系长得深、伸得远,即便砍掉树,残留根系很快又会长起来,而且它的种子已播到别的地方,也会再长起来。”

兄妹俩静静地听着,频频点头,但仍不死心:“那潘医生,我们可以把树干和根,还有远处的种子一起给它砍掉和捡起来丢掉啊,这样不就行了吗?”

我估计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得了癌症,切掉!有转移,那就把转移的病灶也切掉!想法是好的,但其实癌症哪有这么简单。

我接着解释:“可不能哪里有肿瘤就切哪里,就像你们母亲得的这个胃癌,只要她的身体能承受手术,当然也可以通过手术把胃上的肿瘤切除,但难度较大。而且最重要的是,即便能切除,这种切除毫无意义,切除后会很快长起来,而且由于已经转移到肺了,并且不只是一个转移灶,根本不可能切完的,就算是可以切完,肺的病灶是怎么转移过来的?可不是跳过来的,是通过血液转移来的,这就表示其实你们母亲的血液里面也有癌细胞。它除了已经转移到肺,可能在其他地方也已经扎根了,只是因为还没有长到肉眼可以看到的大小,目前的检查还不能发现,所以即便切掉了胃,也切掉了肺,癌症可能很快在其他地方又长出来了。因此,这种情况并不是手术本身做不下来,而是根本不能手术!”

兄妹俩这下似乎算是大概弄明白了,我趁热打铁继续解释: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