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爱奢侈品一样爱自己(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2 23:50:38

点击下载

作者:徐巍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像爱奢侈品一样爱自己

像爱奢侈品一样爱自己试读:

再版序

一本书就是一个印记

2015年我在卸任《时尚·COSMO》主编时,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就是这本《像爱奢侈品一样爱自己》。很开心,书籍出版后,得到了很多年轻女孩的共鸣和喜爱,“像爱奢侈品一样爱自己”甚至成为一句流行语,这是本着“给自己主编生涯留个纪念”为初衷的我所始料未及的,在此特别感谢所有喜爱这本书的读者,也感谢出版社的符主编愿意出个精装本,给我的纪念来个“升级版”。

很多读者之所以喜欢这本书,大概是它道出了新一代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成长中的女孩内心的困惑和纠结吧,敢于大胆表露自己不同于父辈的剑走偏锋的观点,厌恶心灵鸡汤式的传统老派观念,渴望活出一个麻辣鲜香喷薄奔放的人生……写这本书的我也正值那个年纪,二十九岁当上《时尚·COSMO》主编的我是当时COSMOPOLITAN全球50多个版本中是最年轻的主编之一,每一次去开COSMOPOLITAN全球主编大会时,我常常惊讶于“国外杂志媒体主编年纪资深”所言非虚。也正是因为杂志媒体在中国的年轻化,再加上经济高速成长下的中国各种价值观的大冲突,才成就了我的职业生涯和这本书的机缘。

其实现在回头再看这本书,还是有很多遗憾。书中摘选了很多我为杂志写的卷首语,虽然话题自认为还是有感而发的,但碍于每期杂志1000字篇幅所限,很多话题没有展开和深入,有些流于口号和空洞。但也不打算狗尾续貂了,正所谓“人生若无悔,还有什么趣”,一本书就是一个印记,就让它记录那个时代的自己吧,或鸡血,或辛辣,或幼稚,或纠结……

唯一的改动就是不打算继续用“时尚女魔头”这个名号行走江湖了,还是用“时尚女主编”如实些。一是本身我的职业生涯在这几年中也发生了很多变动,其中感慨一言难尽。更重要的是,本人一直也觉得“时尚女魔头”的称号就是个虚妄,尤其是在中国。中国时尚媒体所引领的狭义上以服饰美容为主导的时尚产业得益于中国经济的腾飞,快速成长为国外时尚品牌的最大市场,但不过是消费市场而已,中国迄今为止尚未诞生真正影响世界的原创时尚品牌,在一个没有话语权的消费市场却为谁是江湖老大争个你死我活本身就很无聊。更何况中国所谓一线大刊主编的江湖地位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过是国外百年期刊的品牌积淀在中国给自己的机遇而已,虽然不能说没有自己的功力在,但误认为戴上个墨镜混迹于奢华派对就是女魔头了也未免让内行人笑掉大牙。

虽然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很大转变,但庆幸的是《像爱奢侈品一样爱自己》这本书所倡导的不断成长、不断提升自我的努力,于我自身并没有放弃。包括对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自己也一直在思考,很多自认为很特立独行的观点,是否经得起追问呢?

灵魂伴侣不是找到的,而是创造的——怎么定义“灵魂伴侣”?这种理想化的追求是否本身就是我们烦恼的根源?

让别人越来越爱你的唯一秘诀就是让他们看到一个越来越好的你——反问下,如果你的伴侣不能越来越好,是否就应该理所当然抛弃他呢?

把最好的留给自己——听上去是没错,可是能如此绝对吗?如何把握度?

…………

也因此,每当有人劝我再写一本类似《像爱奢侈品一样爱自己》这样的书时,我都婉言谢绝。物来则应,过往不留。如果你看到我的下一本书,也许会惊讶于一个人的人生会有如此大的转变。

一本书就是一个印记。

变的是行走的方向,心灵的导引,终极的探寻。

不变的是印记本身,以及透过印记刻在生命中的欢声笑语、苦乐悲欣。“这样的书名不好,离读者太远!”

我的书名《像爱奢侈品一样爱自己》刚一报出,就遭到了出版社小编的“枪毙”。

情理之中。

我相信,每一个如我一般在中国长大的女孩子,在我们所受的教育里,好女孩与“奢侈品”三个字都是扯不上什么关系的。

女孩子要朴素,要低调,要心灵美,要追求简单的快乐和幸福,而这一切,都与“奢侈品”没有半点关系。奢侈品=拜金=爱慕虚荣,总之,女孩子与“奢侈品”三个字扯上关系是危险的,是浮华不归路的开始。

在我自己的人生设计里,“奢侈品”三个字绝对是人生中的乱码,从来没想过自己的一生居然和奢侈品打了近20年交道。大学学新闻的我一直走的是文艺范儿清高路线,怀着各种新闻理想的我来《时尚》杂志社第一天面试时,老板问我对时尚的看法,我说:“太虚荣太浮躁,没有精神内涵。”(天知道他为什么录用了我。)在当时我的想法里,花几万块钱买一个包败一件衣服,如果不是脑子有病,肯定是虚荣到了极点。

没想到这一下子就“虚荣”了20年,整天周旋在各种奢侈品活动、派对、秀上,跟国内外优秀的设计师打交道,去国外参观奢侈品工坊,亲眼看到、感受到一件件产品诞生背后凝聚的心血、工艺和梦想,亲历一个个百年奢侈品品牌不断涅槃重生的故事,我渐渐从一个只能体会精神层面快乐的人,变得能够欣赏玩味物质之美。而且我发现,如果把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当作一个品牌的话,奢侈品的品牌打造之路真的对我们有很多启示!

有时候我们不懂精神,是因为我们不懂物质。

像奢侈品一样认为自己值得拥有

你家里有很多便宜货吗?用后即扔心无挂碍吧?毫无珍惜之心吧?“中国式好女孩”的教育里充斥着“便宜货思维”,在父母的眼里,“女孩子”这个品牌似乎从来不是一个值得打造、需要不断发展的独立的品牌。当我们选择职业时,他们说“女孩子不用太要强,差不多得了”;当我们选择男人时,他们说“别成为女强人,太强的女人没人要”;当我们感情受挫职业发展受阻时,他们说“知足吧,有这个男人(单位)要你不错了”……

真心痛恨这些限制女人自我发展的妈妈令。在这样的思维束缚下,我们看不到自我的价值,我们的自我在还没有翱翔的时候就已经折断了翅膀,成为一个价值期短暂、轻易被替代的廉价品牌。

而奢侈品不同。每一个奢侈品无论设计、工艺、美学价值、品牌内涵、历史传承都是精心打造的,它们从来不降格以求,虽然价格不菲,但它们坚信自己值得消费者终生拥有!

像奢侈品一样具有独特性

Unique(独特的)、Signature(签名产品)、Exclusive(独家的)是我们在跟奢侈品打交道时听到最多的词。每一个品牌都在不遗余力地打造自己的“独特性”——不可复制的历史传承、独特的设计、特殊的工艺,更是不厌其烦地讲述他们的签名产品到底好在哪里,无论是Chanel(香奈儿)的2.55包,还是Dior(迪奥)的Lady Dior(戴妃)包,抑或是Hermes(爱马仕)的Birkin(铂金)、Kelly(凯莉)包……每一个品牌每一个产品都在告诉你:我独一无二,无可替代!

而做时尚行业、做女性杂志的这些年,我发现虽然中国所有的时尚类女性期刊每期都在发布时尚趋势,传递女性价值,但很多女性在“追求自己的独特性”上还是信心不足,要么不敢,要么不会。走在大街上,你会看到90%的女性包括很多年轻女孩打扮得还是中规中矩,没有认识到时装是表达自我最有力的外在手段之一,不敢追求自己独特的风格,怕太扎眼、太夸张。同样,在职业、爱情、生活方式上,虽然她们不希望像父母一辈那样生活,但又似乎没有信心冲破一切阻碍活出一个独特精彩的自我!

为什么我们不能向奢侈品学习呢?每一个奢侈品品牌都知道,只有独一无二才能生存!仿冒品是没有永久价值的。独特就意味着你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欢,独特更意味着有风险而你要为它埋单,可是,每一个生命只来这世界走一遭,做一个安全的仿冒品是多么乏味的一件事啊!

ONE OR NOTHING!如果不能独一无二,那么只能平淡无奇!

像奢侈品一样不断升级自己

如果你问我,和奢侈品打交道这么多年,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我的答案是:我特别钦佩他们敢于颠覆自我,与时俱进,升级品牌的激情与胆识。很多奢侈品都是有百年历史积淀的品牌,这是财富,某种程度上也是包袱。能历经世纪风雨仍然保持活力与年轻态,拥抱新一代的消费者,需要不断地颠覆自我,换设计师,换包装,推出新经典,Forever young(永远年轻)可以说是奢侈品不变的精神内核,这样才能永远具有不褪色的魅力!

说回女人自身,我们具有不断升级自我的激情与胆识吗?我们常常太满足于已经拥有的东西,不敢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不断发展自我。做《时尚·COSMO》14年主编的过程中(COSMOPOLITAN杂志被誉为女人的“性感圣经”),我最大的感触是,中国女人的魅力期太短了,从别人的女儿变成别人的妈妈,作为一个独立、性感女人的时期太短了,我们太擅长于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女儿、妻子、媳妇、妈妈),却常常忘记了最重要的那个角色——自我。于是才会有越来越多坏男人背叛好女人的狗血故事重复上演,而解决这一切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唯有一个真理:让别人越来越爱你的秘诀就是让他们看到一个越来越好的你!

如果这样他还不爱你怎么办?OK,离开他,带着你从内而外的美丽资本,继续爱继续往前走!

就像一个奢侈品品牌,总能找到喜欢它的消费者,只要你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

像奢侈品一样具有质感

一个包包一件衣服凭什么卖这么贵?在没入时尚圈之前,我不认为这里面有什么门道,不过是买的人以价格炫耀而已。而在奢侈品圈浸淫20年,参观过无数奢侈品制作工坊后我才知道,奢侈品价格昂贵的背后,凝聚的是手工匠人的工艺和心血。一个看似普通的包包,从外在的美学设计、贴心功能到内在的手工工艺,无不渗透着各种细节之美,面料的选择、衬里的材质、金属件的质感、手工缝线的精致、包装的精美……如此,一个产品不只是一个物件,而是承载了一个梦想!

外在的光鲜亮丽很容易过时,内在的丰富质感才能让奢侈品成为真正Timeless(永恒)的产品!

女人的一生不也是这样吗?年轻貌美是我们最有竞争力的优势,但又是最容易随着时间流逝而光华不再的,只有不断打磨自己的质感(读书、旅行、体悟),才能让魅力永恒。

在这里我想纠正一个经常被拿出来对比的假命题:外在美和内在美哪一个重要?我的答案是:同等重要!没有什么比外在的美丽更吸引人的了,臭美是女人一生的伟大事业,Look good (看起来不错)才能Feel better(感觉更好)!同时,我们更要不断扩充自己内在的世界,一个言语无趣谈话无物的塑料美人,早晚会让人味同嚼蜡。

美丽的敌人不是丑陋,是愚蠢!

…………

除了奢侈品本身,女人购买奢侈品的过程也像女人的一生——

自己通过辛苦努力挣钱买的奢侈品,那种快乐远远大于被人白送的快乐,那是对自己的奖赏,一个梦想成真的礼物。

刚开始购买奢侈品时,炫耀的心理多多少少是有一点的,而随着了解的深入,你越来越能欣赏奢侈品背后的美学和工艺,其实奢侈品说白了是一种“人与物件私密的快乐”,懂的人心照不宣,慢慢地,品质已经成为自己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当你拥有了一件、一件、又一件奢侈品后,你甚至会走向哲学人生的道路:真的还需要再买一件吗?物欲能让我们更快乐吗?为什么不可以欣赏而不拥有?朴素也许才是最奢侈的吧?

哈哈,我简直把奢侈品说成宗教了。可为什么不是呢?世界是一个大的道场,奢侈品是修炼的法门之一,回到开篇那句话——有时候我们不懂精神,是因为我们不懂物质。

说了这么多奢侈品的优点,你一定会反驳我:难道奢侈品就没有缺点吗?我不爱奢侈品就不可以以别的方式爱自己了吗?

其实,做时尚这些年,我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不入时尚圈我会买奢侈品吗?

诚实的回答是:不一定。

即使买过很多奢侈品,越来越懂得奢侈品的好,我也非常不赞成把是否购买奢侈品作为人有没有品位的标志。品位与奢侈品无关,个人喜好不同罢了。

不过,遵从老天的安排,乱码也好,命中注定也罢,我总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透过生命中投入最多的一件事物,在幽微的折射中,走向体悟生命本质的终极路途。

而老天给我安排的,恰恰是奢侈品。

而已。PART01像爱奢侈品一样 爱自己像爱奢侈品一样爱自己

从1995年11月加入时尚行业,回首一路的成长历程,我有时候也在问自己:到底是什么动力能够吸引我在时尚行业里工作这么多年?“是因为奢侈品呀!”很多人是这么替我回答的,“天天跟它们打交道是多少女人的梦想工作啊!”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份人人艳羡的工作曾经在我的眼里毫无意义。人大新闻系毕业的我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只有政治、经济、社会新闻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新闻,而奢侈品——一支口红、一件服装能够让社会进步吗?能拯救人类吗?

而阴错阳差在时尚圈浸淫了十几年后,我真真正正爱上了奢侈品文化,爱上了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工作。了解一件衣服背后的品牌历史比关注股市行情更没有意义吗?感受一支口红给自己带来的自信和美丽与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和纷争有何不能共存呢?让自己变得更美好与关爱这个世界又有什么高下之分呢?

我们常常睁大了眼睛看外面的世界,却很少了解内心真正的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我希望每一个女人都去了解奢侈品,并且像爱奢侈品一样爱自己。“奢侈品是一个美梦”——所以像拥有奢侈品一样拥有梦想吧!一个品牌能够创造百年历史,开端都是因为有一个梦想存在,而且从未放弃。“奢侈品可以帮助我们超越日常生活的艰难”——超越物质而具有心灵的高度才是奢侈精神之所在。所以无论现实生活多么难以度过,都不要让心灵贫乏到失去追求美好的能力。“像打造奢侈品牌一样活出自己的风格吧!”你想过吗?你自己就是一个品牌,一个有着你自己生命印记、生活风格的独特的品牌,不要模仿,不要抄袭,你就是你自己。“像奢侈品一样认为自己值得拥有。”买过很多便宜货之后,才发现付出更多也更容易珍惜。奢侈品从来认为自己是物超所值的,因为刨去表面的光环,里面承载的是文化与历史。所以一定不要因年华的流逝、外貌的老去而放弃自己,永远认为自己值得拥有。“奢侈就是持续不断地倾泻激情”——“不甘于接受不完美”是奢侈品超越时间历久弥新的关键之所在!所以不断努力、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更美好吧。找到自己、做自己,还要做最好的自己。

就像你每期买到的《时尚·COSMO》,不错,它只是一本20元钱的消费类杂志,看过就可以扔掉,但是,在我和所有参与创作的时尚编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真心希望它是一本承载着梦想、超越物质、有自己的个性、不断进步,从而让你觉得值得拥有的奢侈品,是你繁杂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心灵伴侣,也许这才是我和所有《时尚》同人在时尚行业坚持到今天的动力之所在吧。5颗星 VS 500万颗星

2014年是《时尚·COSMO》创刊21周年。有一个品牌叫Forever 21(永远21),真心觉得其道出了女人心底的呼声。前几天见一个女朋友,二十七岁的她郁闷地对我说:我也没觉得自己老,但怎么就找不到那种Shine的感觉了呢?

Shine闪耀,我喜欢这个词!

好吧,写了14年卷首语,归纳总结下我最想对Cosmo Girl们(通称,无论你是轻女、轻熟女还是熟女)说的,希望能让你们永远保持Shine的几句话吧!.可驾驭的人生是最爽的!

人的一切尊严都始自一个独立的自我,起点是经济独立。请记住“自信”的定义——自我尊重感。一个好男人只是锦上添花,他不必然欠你一个“好生活”。永远把驾驭人生的缰绳掌握在自己手里吧!

2.别束缚自己的翅膀。

让那些“女孩不用太要强”“女人不要太出色”的老话见鬼去吧!只有翱翔过的人才知道天空有多么辽阔。成就了自我,你才能看清楚这个世界。

3.保持独立思考。

什么是幸福?怎么看待金钱?如何面对时尚?……一切问题都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别轻易被洗脑。No rules, only choice!(没有规则,只有选择!)

4.精彩人生孕育在可能性里。

要不要听父母的话?选不选这个公认的好老公?要不要循规蹈矩的生活?哈,精彩人生是需要埋单的,需要冒点险!否则洗洗睡吧。

5.必须美丽!

这是我从事时尚18年最大的收获:肤浅的美丽是必需的!永远让美丽为你的人生加分!

6.保持性感!

性感不等于性,更多的是感。这是一门女人的终身终极修炼术,做个妖精没什么不好。让别人越来越爱你的唯一秘诀,就是让他们看到一个越来越好的你!

7.爱自己,直到自己浑身充满了爱!

爱自己是女性最爱谈的话题。不是只有给自己买名牌、做美容、做SPA是爱自己,让自己经历、让自己成长才是真正地爱自己!爱自己,直到自己浑身充满了爱!

8.不想面目可憎就读书吧!

头脑空空的花瓶早晚会让人厌倦。

9.成功是一瓶香水,可以闻嗅不可以痛饮。Success is like a perfume, you can smell it not drink it。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天才时装设计师阿尔伯·艾尔巴茨说的。人生应该有点意义,也应该有点意思,否则你的Shine只是给别人看的。0.不是现实支撑了梦想,而是梦想支撑了现实。

这最后一句话,听上去似乎有点玄。讲一个真实的故事。2013年的这个时候我在瑞士旅行,住在了琉森附近的皮拉图斯山山顶唯一的一家酒店——Pilatus-Kulm(皮拉图库姆拉酒店)。虽然做时尚主编这么多年,奢华酒店住过无数,但Pilatus-Kulm绝对堪称我最爱的酒店:坐在酒店宽敞的露台上喝咖啡,周围是静谧的群山,山间的牛铃声清脆地滑过寂静的山谷。在那里,我看到了最美的云海、日落、日出。白天在山间徒步,晚上在露台上看星星。“Pilatus-Kulm是五星的吧?”我问同去的导游柯莱特。

没想到她摇了摇头:“三星。”

原来在瑞士,四星、五星这样的酒店是有标准的。比如,你随时打电话到前台都有人接,随时可以叫餐,等等。而像Pilatus-Kulm这样在山顶的酒店是不可能达到这种服务的,自然也评不上五星。“不过,”柯莱特说了那句让我永远难忘的话,“Pilatus-Kulm不是five-star hotel(五星级酒店),而是five million stars(能看到500万颗星星的酒店)!”

就以这句话作为我14年主编生涯的一个总结吧。亲爱的Cosmo Girl们,我们应该追求五星级的生活,我也一直在时尚杂志里宣扬这一点,这一点儿都不可耻,谁也没有权利指责我们;不过我们也要知道,等级不是一切,这个世界上还有能看到500万颗星星的地方。

那里才是灵魂真正Shine的地方!Interdependent“你平时工作那么忙,出差那么多,上有老下有小,怎么还一天到晚老想着旅游啊玩啊?还居然时不时真的独自出去旅行?你这种女人真少见!”那天一个好友很严肃地质问我。我狡黠地冲她一笑,说了一个特大的词: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

对,就像马丁·路德·金那句著名的宣言一样,我有一个梦想!我的梦想不像他当年的梦想那么伟大、那么振聋发聩,只是我对于个人生活的一个小小的梦想,但我知道它真实地存在着,每天都萦绕在我的心头,从未停止,这个梦想就是——我要走遍世界!

这梦想应该因为我工作忙而懈怠吗?

应该因为我为人妻为人母而放弃吗?

我的答案是:绝不!

因了这个梦想,偶尔在工作下午茶的时候,我会忙里偷闲惬意地开个小差神游一番,于是觉得辛苦工作有了意义;因了这个梦想,我带动不怎么爱玩的老公一起玩,给他打开了一个旅行的天地;因了这个梦想,我常常跟儿子分享外面世界的奇闻趣事,并告诉他要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因了这个梦想 ,我感受到“自我”真实的存在——我不只是老板、妻子、母亲,我是一个拥有我的梦的“我自己”!

你也太独了吧?还总在杂志上鼓吹女人独立,过于独立难道不是一种自私吗?你们经常在杂志上策划专题《单女解独方案》《告别剩女思维》什么的,又鼓励女人“独立”又告诉大家要“解独”,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曾经看一本心理学书在阐述爱情时对“独”的一种解释:一段成熟、称得上真爱的恋情必须经过四个阶段:Codependent(共存)、Counterdependent(反依赖)、Independent(独立)、Interdependent(共生)。阶段之间转换所需的时间不一定,因人而异,但是大部分人通不过第二或第三阶段而选择分手,这是非常可惜的!

看到这段话时我在想:也许这种描述不应该单指爱情吧?任何一段关系,无论爱情友情还是我们跟自己的关系,难道不都是经过这种路径吗?人像豪猪一样,需要靠近彼此取暖,但刺又会刺伤对方。所以最理想的关系应该不是Codependent(彼此依附,丧失独立),或走向完全的Counterdependent或Independent(完全独立,关系破裂),而是Interdependent——彼此独立,而又彼此支撑!

拥有独立,不是让我们成为一个孤家寡人;

拥有独立,同样不是给自己贴上各种标签而忘了自我;

拥有独立,是让自己获得失去依赖仍然能够生存的力量;

拥有独立,是让自己更有能力去给别人能量;

…………

曾经听一个女友讲过在印度旅行的故事。辞掉工作、与老公离婚的她问一位修行者:我们所爱的都会离我们而去,如何还能够快乐?修行者说:做到“不依赖”你就会快乐!比如,我们面前放着一个相机,对方可能会拿走它,但他拿不走你拥有相机的愿望!

所以,我一直这样寄语自己:

无论在什么样的关系里,都要做一个Interdependent 的人!

永远不要忘了我有权利——Have a dream!不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每年的团队Outing(旅行)都是辛苦工作了一年的COSMO人最盼望的一件事!刚刚结束的COSMO团队阿联酋之旅就是一次让人难忘的旅行:不是因为购物天堂迪拜,不是因为一座座世界第一高度的摩天大楼,不是因为举世闻名的帆船酒店,而是因为一个孤零零矗立在沙漠岛上的酒店——ANANTARA(安纳塔拉)。

经过五个小时的汽车、二十分钟的船辗转来到阿布扎比沙漠岛,再坐二十分钟的大客车才来到岛上唯一的酒店ANANTARA。当我们的车徐徐驶进酒店入口时,我看着面前典型度假酒店的建筑完全没有感觉。及至入住酒店,也不过仍然是典型的度假房型设计、SPA、游泳池、海滩……对于我们这些因为做生活方式杂志经常或品牌邀请或自己度假频繁接触好酒店的COSMO编辑来说(虽然有点嘚瑟但确是实情),实在觉得没啥稀奇的,甚至还有点不屑:不过如此嘛。

真正找到感觉是在当天晚上。在酒店用完餐散步到酒店门口,出了酒店大门,突然发现外面全然是茫茫荒野,中间一条笔直的大路,没有任何路灯设施,一眼望去全是平的,天空就像一个圆圆的锅盖扣在头顶。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大地,照得通亮。我在路上散步,走了将近两个小时,周围空无一人,那感觉真仿佛行走在天地之间,寂静得连风声都能听见。远远望去,右边不远处有三个晃动的黑影似乎跟着我,定睛一看,可能是小羚羊。

此时此刻,我才体会到这个沙漠岛酒店的独特魅力——没人!

第二天我们租了几辆自行车在沙漠岛周围骑行,同样是骑了一个小时几乎见不到人,一边是白色的沙漠,一边是波斯湾蓝绿色的海水,那感觉就跟这个岛被我们包下来了一样。

曾经看一本介绍世界上最安静酒店的书《寂静的旅店》,也一直以来不太理解为什么很多欧洲人专门找偏僻无人的酒店度假。说实话,喜欢热闹喜欢扎堆的大部分国人是很难静得下来的,包括我在内。记得那年在挪威坐了五天游轮,上上下下把游轮里能玩的能吃的都试了一遍后,有点闲得发慌。而周围的老外们都很悠哉,有的捧一本书在游泳池边晒太阳,有的戴着耳机在露台闭目听音乐,有的坐在甲板上望着大海发呆……那一刻,我突然发现,能够享受孤独,享受安静,享受与自己相处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

当然,我从不觉得我们热爱热闹有什么错,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分享,需要共处的欢乐。可是另一方面,我们是不是越来越丧失了一个人静静面对自己的能力?在单位与同事共事,在家与家人谈天,在外与朋友聚会,即使一个人待着也是上网、看电视——我们仍然关注的是别人的生活!我们所有的兴奋点都是向外发散的,我们有多少时间静静地与自己相处呢?

记得在《时尚·COSMO》举办过的一次“女性成就梦想”沙龙上,金韵蓉老师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演讲《人生最重要的一堂课——爱上你自己》。她在演讲时说的一段话我至今难忘:“我们女人非常‘爱自己’,做美容、做SPA、SHOPPING、旅游……但是‘爱自己’与‘爱上自己’是不一样的!‘爱自己’是一个动作,‘爱上自己’是一种结果。‘爱上自己’是指你非常喜欢你自己,愿意静静地与自己待在一起,倾听自己的声音。有人与你相伴,你能和他跳一段精彩的双人舞,没有这个人在身边,你也能优雅地独舞!”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吗?一个国王在森林湖边遇到个美女,决定娶为王后,美女答应了,但提了一个条件,每天给我一小时,我要一个人回到森林里。二十年过去了,已是几个孩子妈妈的王后依然美丽。国王很纳闷儿:莫非我真的娶了个仙女?她为什么每天独自回到森林里?她去干什么呢?于是他二十年后打破誓言尾随王后来到森林里。他看到,王后在湖边脱下所有的衣服,然后就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湖边,看着湖水、草地、大自然,一个小时后穿上衣服走出森林。原来这就是王后保持美丽的秘密——每天给自己一个小时,与自然毗邻,与自己为伴。

所以,我会永远记得阿布扎比那个无人岛屿的夜晚。当我一个人走在月空下,我遇到了这个岛上唯一的人——我自己!从玉女到欲女

曾有人这样定义时尚杂志:时尚杂志就是研究人的欲望与虚荣心的杂志。

你同意吗?反正作为主编的我乍一听到这句话真心有点不满意:《时尚·COSMO》这么一本关注女性成长、解读女性心灵的杂志,怎么能被定义成一个充满了欲望与虚荣心的欲女范儿杂志呢?尤其我又自认为是个公认的“知性”女主编,真不甘心堕落成“欲女派掌门人”,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啊!

不过,可能,早已经,毁了!

看看我们杂志,充满了各种大牌时装、名牌化妆品自不必说了,我们还经常策划各种“欲女专辑”:我要加薪、我要社交、我要礼物……

哎,我是怎么从“玉女”(单指清纯,不特指外貌)一步步堕落成“欲女”的呢?

入时尚杂志社是踏入“欲女”不归路的第一步吧!上学时从来不觉得自己与奢侈品有关,鄙视一切追逐名牌的人。可心底里有一个欲望却真实地存在着:希望不是大美女的自己更会打扮更有气质更漂亮!而《时尚》杂志无疑让我实现了这个美梦:时尚杂志解读了大牌的背后原来有那么多搭配技巧可以学!原来买对穿对有那么多的学问!当我从心底体会自己越来越漂亮的感觉是那么美好——我决心朝着欲女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在《时尚》杂志做了五六年,突然有一个内部工作晋升的机会降临在我面前。要不要去争取呢?有点小清高的我一直是个从来不跟老板提要求、主动去争取机会的人,还是等着老板找我谈吧。不过我真真实实听到了自己心底的欲望:我想去争取而且相信自己能够胜任。鼓了好几次勇气之后,我去找老板谈了,而且最终得到了那个职位。那一次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虽然职场不完全是俗语说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但机会绝对属于有能力同时也知道在适当时候为自己争取的人!

还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是关于礼物。我从小就被父母教育“拿人家手短”,被书本教育“无欲则刚”,所以和男人打交道也一副独立女性范儿:抢着埋单,经济自主。什么找男人要礼物之类的想法从来没出现在我的意识里……不过,我知道自己内心的小欲望其实一点儿都不像看上去那么洒脱:在我生日时男朋友不送我礼物我很不开心,我想知道怎么暗示,怎么要礼物让男人更爱你……当我把自己的纠结跟一个哥们儿说起时,他一语点醒了我:你这就对了!一个永远不要礼物的女人一点儿都不可爱。男人都希望被需要,希望体会到给予的快乐。但关键是怎么要: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要什么,怎么要……

欲望无止境,欲女绝对是一条不归路:

我要了解男人——我不能天天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誓言给自己造梦。

我要了解性——哈,这可是COSMO的长项,一个热爱自己的身体、懂得享受性爱的女人,比谈性色变的女人更容易体会到性的美好。

我要学会社交——比如,在酒吧如何点一杯最符合“我”的酒而不是烂俗的长岛冰茶。

……

在一步步向欲女堕落的过程中,我非但没有觉得羞耻,反而因为可以坦承自己真实的欲望而觉得更加自在起来。Why not ?!欲望和一点点虚荣心恰恰是我们存在的理由吧。年纪越轻我们越容易逃避它、压抑它,给它扣上各种道德的帽子,然后我们慢慢地长大了,开始面对欲望,与它对话,这些欲望也随着我们心灵的舒展而释放开来……

当然,欲女修炼的最高境界是懂得把玩欲望:正视自己的欲望,同时又不被欲望控制!我不认为欲望是阿拉丁神灯里的魔鬼,只有“收”和“放”两种极端选择,我觉得“欲望”某种意义上更像“时尚”,介于天使与魔鬼之间:漠视它你就会拧巴自我,追逐它你就会欲壑难填,唯有一个办法——用你的智慧掌控它!快乐就像糖, 只是人生的一种味道!

为了更好地了解读者对杂志的阅读需求,尤其是年轻女孩的阅读需求,我们《时尚·COSMO》作了一个小范围的读者调查,请来了很多二十五岁左右的年轻女孩,想知道这一代年轻人在想些什么,如她们的生活观、爱情观、消费观、兴趣爱好等。

座谈会上调查公司问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在我看来有点空泛,但可能是杂志调查公司的标准问题:你理解的好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这些年轻女孩的回答是:不用为钱奔忙,衣食无忧;工作好,挣钱多,不加班;能够为兴趣工作,如开一个自己的小咖啡店;可以经常去旅游;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众位编辑听完回答也觉得问题太大太空,没有得到实质性反馈,但同时又惊喜地发现:我们跟她们完全没有代沟啊,我们向往的好生活跟她们一样一样的啊!尤其是“开咖啡店”这一项,简直是每个女孩都做过的浪漫小资梦吧。我们由此得出结论:大家眼里的好生活都差不多。

可,真要每一天都过这样的生活才会觉得是好生活吗?也许吧,反正我到现在还没有过上,每一天的生活都是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不过,我倒一直相信,这才是真正的好生活,五味杂陈才是生活的本质。丰富,才快乐。如果你的人生只有一种味道,未免太单调了些。

比如爱情,我最讨厌的歌词就是什么“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什么“爱得越深伤得越重”之类的。什么叫受伤?不就是茶饭不思、辗转反侧、撕心裂肺、心如刀绞吗?恭喜你,这是多棒的爱情感受啊!比没人爱强多了。那颗心,你不让它有feel,留一块不受伤的死肉有什么用啊?

也许你会说,我宁可要单调的快乐,也不要五味杂陈,万一苦味太多了怎么办?所以,很多女孩子一直奉“安全感”为人生第一要义:不敢不听父母的话,害怕承担选错的后果;不敢在职场上挑战自己,怕女人太强了没人要;找老公更要找有安全感的,因为怕失去怕被欺骗……

这些想法没错,每一个年轻女孩都经历过这种阶段,只是一路走来,我越来越发现,“安全感”真的是自己给自己的!当初眼里有安全感的老公未必不会背叛你,按照父母意愿选择的工作可能让你度日如年,职场不挑战自己的后果就是被年轻人轻易替代……而相反,那些不断挑战自己的舒适圈、敢于吃苦的女孩,反而因为成就了自己而找到了真正的安全感。“我如何才能拥有精彩的生活?”经常有年轻女孩给COSMO发来这样的E-mail。

其实,答案很简单,精彩就是不一样,要想不一样,就要敢于尝试,跳出自己的舒适圈,给人生各种可能。尝试了就能过上精彩的生活吗?哈,还真不一定,可能很苦,可能很累,可能努力了半天也达不到想要的目标……不过,过程的精彩不正是人生的意义吗?从来没有任何你所羡慕的精彩人生是白白来的。如果你永远不给自己的人生任何可能性,不能承担任何选择带来的后果,那还是不要奢望什么精彩的人生了。

好生活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快乐就像糖,只是人生的一种味道。你必须打败斯芬克斯!“斯芬克斯?斯芬克斯之谜的那个斯芬克斯?”“那个老掉牙的哲学命题——认识你自己?”“你在时尚杂志上跟我们讨论哲学问题?!这也太不时尚了吧?”

…………

如果我的这个标题招致读者的一片板砖,我一点儿都不惊讶。说实话,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挺矫情的——如此深刻,如此文艺,如此——招人烦!哈哈。

好吧,在聊哲学之前,先来点八卦吧!关于我本人的。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乍一接触,我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一个有点深度的大主编,了解之后才发现不过是个有点神道有点二的文艺女青年。我喜欢一切有关星座、血型、属相、八字、塔罗、紫微之类的怪力乱神的玩意儿,东西方不忌,古代现代通吃。各种饭局上我都被视为星座咨询师,听说谁认识大师总是千方百计求引荐。更曾经为网上“手机号测试命运”得分高兴奋了许久并从此发誓终身不换手机号。我的“法力”段位说实话属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水平。但热爱绝对是发自内心的,就算被人鄙视也在所不惜!

刚接触时纯粹为了好玩,为了增加谈资,而且当时刚踏入社会,对前途充满不确定感,有个有规律的准则、大法之类的或保驾护航或给个解释总归是好的。但接触下来,发现有些东西也不纯粹是怪力乱神,如星座。都说星座是了解自我性格的途径,我上大学时曾经内心总有一些解不开的心结——我为什么那么善变,我为什么不那么外向活泼,我为什么常常会忧郁……后来都在自己的星盘上得到了解释。我以前关于自己的性格总爱问“为什么”, 通过星座我知道了自己“是什么”,慢慢地也不再像上学时那么羡慕别人、拧巴自我了。

也许,从“为什么”到“是什么”是每一个人心灵成长的真实写照吧——了解自己,与自己讲和!那么问题来了:星座、血型、属相、八字、塔罗、紫微……这些规律性的东西能完全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吗?还有什么其他途径吗?了解自己真的很重要吗(看看,我压抑不住的哲学深度又显现了吧)?

我曾经采访过性格色彩学的传播者乐嘉。性格色彩学理论把人的性格分成红、黄、蓝、绿四种,通过四种色彩的显性隐性特征让我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采访前,我咨询了很多心理咨询师对性格色彩学的看法:这种分法是不是太简单了?得到的回答不一,但大家一致的结论是:它提供了了解自我性格的一种方法,而了解自我是非常重要的!

说实话,我以前觉得只有心理学家、哲学家才需要研究诸如“我是谁”之类的哲学问题,我们普罗大众为什么要费劲地了解、分析自己的性格,思考“我是谁”之类的难题呀?虽然我也借助星座等各种工具分析自己,但真心是以娱乐为主,从来没把“了解自我”这个话题真正当回事。而当我做了十几年《时尚·COSMO》这本以探究女性关系(与男人、与职业、与朋友、与性、与自我)见长的杂志的过程中,我终于发现:一切纠缠我们一生的问题,最终的答案都在于——了解你自己!

好男人在哪里?——别问别人,问自己:对你来说,男人什么样的“好”是你眼中的“好”?

什么职业适合我?——你了解自己的性格和长处吗?你的天分在哪里?

要不要一夜情?——别管别人,你自己是能把性与爱分开的人吗?

如何获得幸福?——你对幸福的定义是什么? ……

不管是借助各种怪力乱神的辅助,还是科学的心理学分析工具,了解自我都是你终其一生躲也躲不开、必须面对的课题!而现在的我们之所以越来越混乱,越来越幸福感缺失,是因为我们每天忙于了解各种事情,却从来不了解这个世界上你最需要了解的人——你自己。

作为一个资深算命爱好者,我能够分享给你的秘密是:星座、血型、属相、八字、塔罗、紫微……所有这些都不过是快餐方案,千万别把快餐当主食,把自己往规律里套。这个世界纵有千条万条规律,具体到你这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一切的答案都得你自己去找!

斯芬克斯之谜从来都不是哲学问题,终其一生,它都会站在你的面前!

而你,必须打败它!破除粉色威胁!

先分享个我今年过生日的趣事吧。那天早上,生日无惊喜无波澜的我百无聊赖之际一大早发了微博:你是不是跟我一样,无论多大,每次生日,都私心盼着收到啥秘密暗恋者的惊喜神秘礼物,后来发现收到的都是国航知音卡、招商银行卡、美容院、保险公司、公关公司和客户的温馨祝福和鲜花,这应该也算是一种幸福吧?!

没想到此微博引来很多反馈:各路朋友同事的短信微信生日祝福,客户的鲜花蛋糕等各种生日贺礼,无数陌生粉丝发来的问候……说实话,生平头一次把自己的私事曝光,心情很复杂。以前从没有也很不屑天天在“围脖”上发布自己生病啊生日啊啥的,自己发完这微博也纠结了半天:是不是有求安慰求礼物求拍马屁之嫌啊?人家被迫知道你生日了能装作不知道吗?别的同事祝贺你生日快乐了其他人好意思不祝贺吗?……

不过有一点感受是实实在在的:因了这次表达,我发自内心地收获了很多很多快乐!那天过得很开心!

私下跟一个朋友讲自己的纠结的时候,她笑我说:你这种人就是强势惯了,而且以前肯定是好学生,脑子里有各种行为定式——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但,偶尔突破一下规则,给别人一个表达的机会会死吗?快乐不就得了?

记得看过一本书,里面说:自信有时候意味着一种自由的表达!一支口红一双高跟鞋是一种表达,一条短信一条微博也是一种表达,我们的整个人生就是一种表达。但可能从小很多中国女孩受的教育太严肃太“好女孩”风格了,我们被教育得很内敛,缺乏表达这一项!我们的内心有很多枷锁,我们会回避那些自己内心的真实欲望,更不知道如何表达。我们从小听的童话故事里的女主人公无论是白雪公主还是灰姑娘都是被动型的,不是被施了魔法就是被王子拯救,很少有教女孩如何表达自我、争取自由的。

曾经看有学者分析迪士尼文化:沃特·迪士尼做了巨大的努力把暴力从童话中剔除出去,以至于童话学者杰克·塞普斯(Jack Zipes)把他叫作“20世纪的保洁员”。但是这些洁本背后的说教依然是成问题的,小红帽仅仅因为好奇想去森林里采野花就招来了大灰狼,灰姑娘一味地哭和被动地等待,终于等来了好的结果!这些对于小姑娘的成长而言都是“粉色威胁”。

哈,“粉色威胁”,说得好!还记得电影《黑天鹅》里那个乖乖女吗?出身舞蹈世家家教极严的妮娜被支配欲强的母亲管教得完全成了一个乖乖女,虽然她总时不时发现自己内心深处潜藏着另一个叛逆的自我。被推上首席领舞的她发现自己演高尚纯洁的白天鹅游刃有余,但演狡诈放荡的黑天鹅却总也无法驾驭。艺术总监托马斯开启妮娜说:“你想要完美?完美不总是意味着Control(自我控制),完美有时候也意味着Let it go(放手) !”终于,在经历了嗑药、与陌生男子交欢、同性之爱、叛母等各种或幻象或真实的经历之后,原先那个纯洁的白天鹅身体里已然流淌着反抗魅惑而又邪恶的黑天鹅的血液。当结尾处白天鹅敢于拿起镜片面对黑天鹅时,拥有了黑天鹅强大的精神力量与叛逆的勇敢的白天鹅终于感受到了什么叫“完美”。

我不认为这是一部惊悚悬疑片,更愿意把它看成一部讲述好女孩破除“粉色威胁”的心灵成长片!Let it go是一种表达——敢于自由地承认、表达自己内心的欲望是女人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完美不总是意味着Control,完美有时候也意味着Let it go!把最好的留给自己

2012年8月纪念刊做完之后,团队迎来了期盼已久的Outing,我们一起来到了日本北海道。北海道被称为日本的冰箱——因为这里是全日本天然品质最好的各种农作物、海鲜和蔬菜的产区。我们在这里品尝到了颗粒饱满米香浓郁的北海道大米,超级新鲜的海鲜,又甜又软的哈密瓜等时令水果……尤其在拼布之路上的小镇美瑛,一种可以像水果一样生吃的白玉米实在让编辑部女孩大爱,纷纷问导游:“可以回程在札幌买到带回去吗?”导游说:“这种白玉米只能在这个地方买到。日本有一个特色,就是永远把最好的留给自己。一个地区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日本最贵的永远是日本产的东西,而且日本的很多好东西,如日本大米都是不出口的……”

哈,把最好的留给自己?这完全与中国相反嘛,中国最好的东西全部出口了。几年前很多人还为在国外买到Made in China的东西纠结,现在已经越来越释然了:因为即使Made in China的东西,在国内也是买不到的。

有人说,这是因为中国穷,穷人自然没有权利选择。我不否认这是原因之一,但我认为更深层次是一种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日本是一个文化很具有独特性的国家,但在人际关系和思维方式上又很接近欧美。日本人从小到老都很追求个体的独立性,父母不会对小孩娇生惯养,十八岁之后更是让孩子自己独立生活;日本父母也不会让孩子给自己养老送终,他们去全世界各地旅游,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不给别人添麻烦”是日本人的人际特色,“把最好的留给自己”也是这种人际关系下的产物吧。

如果搁在以前,我一定习惯性地把这种思想否定为:自私、资本主义制度的冷漠、没有人情味……但这一次,我倒是从反面想了想:这种思维方式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中国伦理是一个彼此依附的人际关系网,讲究奉献讲究牺牲,表面上很有人情味,但个体的独立性、个体生命的自我实现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过多的纠缠、过分的依赖、过度的奉献,让每一个个体的自我发展都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处于这种伦理链条核心的中国女人,如果我们要实现自我,要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真的需要一点儿“把最好的留给自己”的自私精神!

比如,一个来自农村现在北京工作的女孩给我写信说:“我现在每月要挣钱养全家,包括一个游手好闲的弟弟,父母似乎认为弟弟不工作我来养他很正常……”我对她说:“你弟弟的人生必须由他自己负责,已经成年的他没有权利让你背负他的生活!”

再如,中国女孩交了男朋友后,最自然的思维是一切以他为中心,帮他洗衣服做饭照顾他的生活,让他感受到女人的温暖。听听我一个男死党是怎么说的吧:“我很感激也很受用,但我更需要的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女朋友而不是一个保姆。当然,我需要的话可以到外面去找……”

所以亲爱的好女孩们,只是适时地做一些家务吧。非常喜欢韩国两性情感专家南仁淑在《二十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中的建议:年轻女孩要有“一双公主的手和一双侍女的脚”——你的双手要保护得像公主的手一样细嫩,但是双脚却要像侍女一样勤快,为自己的人生寻找出路。我也相信“对自己比对男人好”是恋爱中的女人必须谨记的原则,事实也证明,一个不失去自我的女人更容易赢得男人的爱!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即使我做了母亲,我也奉行“最好的留给自己”的原则:我有我的人生,儿子有儿子的人生,我会照顾他、爱他,包括适度地牺牲和奉献,但尽力就好,我永远不会以牺牲我的人生为代价过度付出。如为了他能够上一个好学校举家搬迁,如像现在的父母那样为了将来给他结婚买房子省吃俭用……我人生的梦想要靠我自己去实现,和子女只是一段缘分而已!

哈,我在把中国女人都教唆成自私的女人吗?不过有一点我一直坚信:把自己爱好了才能更好地爱别人。都说自信的女人最美,但到底什么是自信心?自信是“自我尊重感”的缩略词,尊重自己并为自己而自豪的心情就是自信心!如果你的自信是建立在父母的权势、嫁一个好老公、子女出人头地上,这并不是真正的自信,随时可能因为外在条件的丧失而崩塌!

所以,把最好的留给自己吧!这样你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然后去给予别人!永不沧桑

2009年10月14日,台湾享乐生活玩家叶怡兰做客我主持的“COSMO女性读书沙龙”。谈到享受生活这个话题时,席间一位读者发问:“我们生活那么忙,哪里有心情有时间去享受生活呢?”叶怡兰说:“不会啊,可能是我比较滥情,我一天到晚都在感动(笑)。我从来没有在秋天来过北京,从没有看过北京天空这么蓝。这次来北京走过三里屯看到很多树,阳光透过树照到车子里面,整个车里都是影子在动,那一刻我好感动好享受……”

永远难忘叶怡兰说这话时,本来安静斯文的她脸上跳跃出的活泼的表情,和眼里不断闪动着的欢欣的光芒,你突然发觉这个女人好美,那是一种生动的美,一种闪耀着天真、敏感、丰富、充满好奇心的永不沧桑的美。

对,永不沧桑!

年少时的我很喜欢“沧桑”这两个字,觉得听上去有一种岁月的痕迹;读诗词也喜欢类似“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样的词句,仿佛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历史感;本来青春大把却偏偏喜欢为赋新词强说愁,喝点小酒,抽点小烟,说几句感慨人生的话,非得给自己加点沧桑之美,如此才觉得有了女人的味道……

更曾经觉得沧桑是一种境界,沉默寡言、心静如水——多有范儿啊!冷嘲热讽、玩世不恭——多酷啊……每当听到那些把“看破红尘”之类的话挂在嘴边的女人,都不免对她们的深刻心生崇敬,为自己还在红尘打滚,还爱生活、爱工作、爱男人而心里觉得自己特肤浅……

随后,肤浅的我就这样在红尘里慢慢长大了,而且一直到今天也没有深刻沧桑起来,不过,我倒是很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个道理——其实沧桑很容易,不沧桑很难!

不沧桑需要一种智慧的天真。愚蠢的天真是装小孩,永远不让自己长大以逃避这个世界的苦难,但屡屡碰壁的她们常常会越来越对这个世界失望;智慧的天真是让自己成长,让自己在苦难里历练,因为拥有智慧而能包容、相信和热爱,那颗心反而更有一种蓬勃的生命力。

不沧桑需要直面人生的勇气。现实生活里常常听到失过一两回恋的女人说:再也不相信男人、不相信爱情了,为什么我会这么傻,爱上这样的男人?

哈哈,一两个男人=全体男人?一两次恋爱=爱情?因为爱的结局就否定爱的过程?拜托,我更欣赏那些在感情路上一路碰壁却仍然相信爱、爱男人的女人,不是因为她们没受过伤,不是因为她们更懂爱情,而是因为她们还有前行的勇气——当一个女人丧失了爱的勇气,她才真正开始衰老。

不沧桑更需要不断扩充自己的内涵,让它变得有质感有厚度,如此女人的美才有一份生动,有一种神采。

前段时间和我们杂志的专栏作家金韵蓉老师一起为她的新书《女人30+》在腾讯做访谈。主持人问:“对你们一生影响最大的女人是谁?”金老师说:“是我在英国的一位老师,她今年已经九十三岁了,但她永远那么优雅。每次开会我们上台前,她都会对我说,Tammy,让我们挺胸抬头,收紧臀部,想象自己是一只天鹅。”听她说完真的好想见见这么酷的老太太。

而让我回答这个问题好难,做《时尚·COSMO》这么多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采访了那么多优秀的女性,她们的故事一直照亮着我自己的人生和我所从事的事业——你们手中的杂志。那么就让我引用《在陌生的世界里发现新的自己》专辑中朱丽叶·比诺什的一段话作为其中的一个回答吧!已经囊括包括奥斯卡小金人在内所有电影奖项的她在四十六岁的时候开始挑战舞蹈领域,在全世界巡回演出200场舞蹈《我之深处》。当COSMO编辑问她为什么这么做时,她的回答非常精彩:“我愿意把女人的一生想象成一支蜡烛,我们常常关注的是蜡烛外表最美的那段时间,比例最美,姿态最美,但我认为其实更重要的是上面的火焰,无论下面烧成什么样子,上面的火苗应该一直灿烂!”

对,无论下面烧成什么样子,永远灿烂,永远保持自己的光芒和热度——这就是女人永不沧桑的秘密吧!总编辑会客厅人应该有力量,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地里拔出来!

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瘦小、留着红色刘海,看上去很文艺的女人,一如惯常她给人的印象——才女编剧、文艺女青年。然而在她看上去瘦弱的身躯下,尤其当她开始讲话,你会隐隐感觉到一股力量——一个语言像刀锋一样锐利的女人,一个敢于和世俗生活冲撞的女人。她说:“不管世界给没给你机会,我相信人都可以坚持为自己为他人创造自由的生活。我坚信,人应该有力量,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地里拔出来。”

她就是话剧《恋爱的犀牛》 《琥珀》 《柔软》的编剧——廖一梅。(摄影:杨琛)廖一梅

剧作家,作家。她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剧作家,1992 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99年创作话剧《恋爱的犀牛》,成为戏剧史上的奇迹,十几年长演不衰。她的每部作品都令人印象深刻,堪称当代戏剧的经典。戏剧作品:《恋爱的犀牛》 (1999年)、《琥珀》(2005 年)、《柔软》(2010年)、《艳遇》(2007 年)、《魔山》(2006 年)。电影作品:《像鸡毛一样飞》 (2002 年)、《生死劫》 (2004年)、《一曲柔情》(2001 年) 等。小说:《悲观主义的花朵》(2003 年)。语录集:《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2011 年)。

徐巍:我在微博里跟读者说我要采访廖一梅,向她们征集问题,第一个读者问题就是——女人聪明到底好不好?因为写了很多话剧的你在大家眼中是一个才女,而世俗有一个说法:女人太聪明了不好。

廖一梅:我现在特别怕接受采访,就是每个人在问出一个问题的时候,首先都有一个自己的概念,他们希望我说出一句特别简单明了能够作为标题的话,但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没有这种可能性,没有几句话就能谈论的标准答案。能指导你生活的对你生命有意义的,是不可能用几句话来谈、来概括的。我就不理解这句话——女人聪明到底好不好?我当然不想成为一个弱智或者笨蛋,其他人应该也都是这么希望的。“聪明”这个词对提问者来说是一个固定概念,但把一样东西当成一个概念来谈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

徐巍:对,首先什么是“聪明”,其实大家的定义都不一样。

廖一梅:我在《柔软》里说过,我不再使用“爱”这个词,因为“爱”是一个被使用得太多的字,每个人都谈论“爱”,但是其实南辕北辙,说的这“爱”根本就不是一个意思。“聪明”也是这样。你能举出一万个例子来说明女人聪明是好的,你也可以举出一万个例子来说明女人聪明是不好的。我们不能用好或不好这种二元对立的方式来谈论。

徐巍:二元对立是很多年轻女孩最爱用的提问方式,如要爱情还是要面包?要嫁你爱的人还是爱你的人?我们之所以总是喜欢用一些二元对立的概念来定义某些问题,其实是想找到一个很捷径的答案,一个不用动脑子的答案。

廖一梅:我觉得任何一种品质都是一把双刃剑。比如,人聪明,它会引导你感触丰富,让你很敏锐,但是它也让你感受到更多的痛苦。当然笨人有笨人的痛苦,那是愚钝的痛苦。我们也不能说因为害怕痛苦所以就不愿意聪明。任何一种品质都是一个引导人不断地发现自己,挖掘自己的过程,都是一个路径。迟钝的人会撞得头破血流,聪明的人也一样会撞得头破血流,关键是你能从中学到什么,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它可以把你引进深渊也可以把你带到天堂。所以品质本身无所谓好坏,是你怎么运用它、怎么对待它的问题。

徐巍:在中国话剧的初始阶段,你能辞职去写戏剧,在当时很多人看来一定不是个“聪明”的选择。

廖一梅:是。我大学毕业后在一个出版社上班,非常清闲,一个星期去两次,有的时候就去一次,也没有什么束缚,但是那儿整个的氛围对我来说就是巨大的束缚。我看到周围的人真的是在蝇营狗苟地生活,在为那些个对你来说微不足道的小利争夺。一开始我觉得很可笑,但是如果我在里面待很长的时间,我可能就会和他们一样地计较这些事儿,同样地认为眼前这些芝麻大的小事儿大得像天一样,因为他们的眼睛就固定在一个地方了。对很多人来说离开那个单位可能是一个愚蠢的选择,因为那是一个正式工作,也没人妨碍你什么,但对我来说那就是最差的生活。我喜欢自由的环境,即便它是不安的没有保障的,但你会认为这世界是很大的,你的心是自由的,你是有无限的可能性的,我觉得那才是一个好的生活。

徐巍:你当时会想到有今天的成功吗?

廖一梅:凡是有策划的和有预见性的成功都不会是大的成功,一件事但凡有算计在里面,它就不会成为奇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