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师专业发展领航——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2003—2013年工作概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3 04:09:09

点击下载

作者:欧阳明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为教师专业发展领航——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2003—2013年工作概览

为教师专业发展领航——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2003—2013年工作概览试读:

为基础教育发展夯实基础(代序)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要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必须要有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作保障。怎样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呢?这就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发挥教师培训机构的职能作用,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实现培训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培训机构发挥的是区域教育引导作用

现在最基层的教师培训机构是县(区)级教师培训机构,每一个县(区)只有一所。但就是这样每一个县(区)只有一所的教师培训机构,在机构名称、工作职能、内部结构、人员配置、设施设备要求等方面,各地都不一样。多数县(区)的教师培训机构称为教师进修学校,而经过整合的教师培训机构有的称为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有的称为教研培训与学习资源中心,其建设情况及职能作用也各不相同。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的教育厅都要求,各县(区)进行教师培训机构整合,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国家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主,合并教研室、电教中心,形成“三教合一”的教师发展与学习资源中心;省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至少达到教师进修学校与教研室“两教合一”。

但目前能达到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要求的县(区)级教师培训机构并不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地方政府对教师培训机构建设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没有像办重点中小学或示范性中小学那样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导致教师培训机构品位低,未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二是各级财政对教师培训机构资金投入有限。有相当多的县(区)级教师培训机构由于没有得到各级财政资金支持,教育功能用房不足,设施设备落后,工作经费捉襟见肘,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效果。三是教师培训机构人员准入机制不健全。多数教师培训机构没有采用招考的方式选用优秀人员,直接调入一些“关系户”及照顾对象,不能真正对中小学教师起专业引领作用。有些教师培训机构甚至成了人们常说的“养老院”“休闲会所”。因此,目前县(区)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尚任重而道远。

我们对县(区)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一定要高度重视。四川省教育厅师范处原处长周雪峰曾说:“建设好县(区)级教师培训机构,发挥的是区域教育辐射作用,将促进区域内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无论怎样重视都不过分。”这的确说得太好了。一个县(区)建设好一所教师培训机构并非难事,整合教师培训“三教”资源,投入适量硬件建设经费,配齐配强研训人员队伍,只要下决心去办,是一定能办成的。再者,县(区)级教师培训机构对区域内中小学持续发展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专业引领和服务作用,将大面积提高区域教育质量。如果说投入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资金去建设好一所区域内的“超级中学”或“超级小学”,发挥的只是“点”上的作用,那么,只需投入几百万元,最多上千万元的资金建设好一所县(区)级教师培训机构,发挥的却是“面”上的作用,其专业引领和服务作用将惠及区域内所有的中小学。

俗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卖瓜的人都不夸自己的瓜好,别人怎么知道你的瓜好呢?因此,作为教师培训机构的行内人,我要大声疾呼,明智而有远见的教育行政领导,一定要重视县(区)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区域教育的引领和服务作用,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同时,教师培训机构一定要走内涵发展道路,创造性地做好教师教育工作,努力提升教师教育品位。常言道,“有为才有位”,难道不是吗?二、教师培训机构的研训员就是“点灯人”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为了更好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人们仍然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专业成长孜孜以求,通过教研、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谋求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而教师的专业成长,除了教师自身通过自主的学习、实践、研究等形式得以实现以外,教师培训机构的研训员为教师提供思想启迪、专业引领更是功不可没。可以说,研训员就是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的“点灯人”,即点燃心灯,照亮路途。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盏等待点燃的心灯。《六祖坛经》所谓“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说的就是大德大智之人,便仿佛是茫茫黑夜里的点灯人,他们用自己的光明心灯,点拨、引燃众生的心灵。我们教师培训机构的每一位研训员,其实就是点燃中小学教师内心激情和专业成长智慧的“点灯人”。

要点燃教师的心灵之灯,研训员必须要具有明亮的心灵之灯。研训员心有明灯,才能坚守教育立场,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教育价值评判和教育方向引领,才能保持智慧的明晰、心神的明澈、研训工作的明智。

优秀的研训员对于一线教师,就是要以坚定的教育信念去点燃信念,以如火的教育激情去点燃激情,以深邃的教育智慧去点燃智慧。通过自身对教育事业的虔诚、睿智、热爱,去消除一线教师的内心阴霾和职业倦怠,使他们复燃起教书育人的热情火焰,守住“不误人子弟”的教育底线,用心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优秀的研训员对于一线教师,主要是通过开展研训,“为人梯、扶人进、扬人名”,帮助和培养一线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乃至教育专家。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研训员的引领,就会如虎添翼。研训员通过开展研训工作,使一线教师在集体的教研和培训活动中,参与研训,沟通思想,分享经验,相互切磋,取长补短,这比一线教师单打独斗,孤军奋战自然是事半功倍。

研训员作为为教师专业成长点燃心灯、照亮路途的“点灯人”,必须要具有坚定的、正确的教育信仰,以自己的信仰去点燃教师的信仰。记住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的话:“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信仰比教学技术更为重要!三、教师继续教育应该实行“书院教育”

中国古代的书院是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兴起于唐五代时期,此后,历经宋、元、明、清,延续了一千多年。古代的书院全国各地保留下来很多,如宋代著名的“天下四大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九江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河南商丘的睢阳书院,至今还作为文物古迹加以保护。而现在岳麓书院作为湖南大学的一个学院,不仅集文物保护、旅游参观、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四项功能于一身,还在发挥教育的作用。

古代书院幽静典雅,藏书丰富,大师云集,教育自由度较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都可由书院自主确定。学生倾慕大师,虚心求教,师生之间相互切磋,教学相长。特别是宋代、元代时期的书院大都不为科举而教学,在书院学习的学生大都不为科举(应试)而学,不为文凭而学,不为谋生(就业)而学,少有急功近利的情况,他们专注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这样的书院教育比较适用于今天的有工作的成人的教育。

中小学教师参加在职的继续教育,不是为了升学考试,不是为了找工作,而是为了提升教育理念、职业道德、专业素质、文化修养,没有过多的功利性。教师培训机构应该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完全可以借鉴我国古代书院教育制度,根据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需要,灵活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我们今天的教师培训就是要针对现实问题和中小学教师需求,集体讨论确立主题,围绕某一主题确定内容,组织教学;组织教学的培训者一定要是某一教育领域的专家,有真才实学,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学方式应该灵活多样,除了采取常用的讲授式以外,还可以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学习与思考相结合,讲解与讨论相结合,实践与创造相结合进行教学。这不仅能够调动参加培训的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更能够促进参加培训的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

我认为,教师培训机构的格局、格调都应该像古代书院那样典雅而书香浓郁,储藏大量的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供中小学教师学习和查阅资料使用。教师培训机构应该像古代书院有许多大师一样,要有真正的专家型研训员、研训专家或教育专家,引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机构应该像古代书院那样有着独特的教育体制、管理制度和教学方法,使中小学教师乐意参加培训学习,并且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独具特色的书院教育模式确实值得我们教师培训机构借鉴,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让我们继承书院教育的优良传统,开展教师培训,行进在书院教育的路上吧!

总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教师培训机构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做好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教育研究工作,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基础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南充市顺庆区教研室主任欧阳明2014年3月第一章研训一体:彰显教师专业培训蓬勃生机

奔腾不息的嘉陵江出陇西,注陕西嘉陵谷,千百年来,一路裹挟着秦烟汉水,回旋于崇山峻岭,入四川后傍金牛古道,冲撞着千山万壑,在阆中市石子乡进入长达300公里的南充段后,就变得江面宽阔,水波不兴。嘉陵江把最美的身段留在了南充,南充也因此成为上通广元直指西北、下达重庆至沿海的川东北重镇和主要水陆码头。

南充城西有座西山,面积8平方公里。它由舞凤山、人头山、官宝山、栖乐山、火凤山、马鞍山、插旗山等山体构成,宛如一道绿色屏障,环抱市区西面,制高点海拔480.7米。嘉陵江和西河从西山下缓缓流过,形成山水相接的自然景观,享有“西山秀色”之美誉。

一山抱平川,书香续千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相依,仁智众焉!从南充市西山俯瞰南充城

南充,历来就是文化教育之乡。

三国时期蜀汉学者谯周(公元199—270年)是今南充市西充县人,他是著名的儒学大师和史学家,被称为“蜀中孔子”。他博学广识,著书育人,忠肝义胆。史学名著《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公元233—297年)即出自他的门下。

陈寿出生于南充西山脚下,西山有万卷楼,这里是陈寿当年治学之地。陈寿在家乡27年,勤学敬业,笃志修身。陈寿著有史书《三国志》,经历代官方和民间的演绎,到明朝由罗贯中写成《三国演义》。南充也因为陈寿的《三国志》而成为三国文化的发源地。

自西汉以来的2200多年中,南充文脉相承,至近现代,更是出现了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张澜先生。张澜先生年轻时在南充从事教育事业。20世纪初,他在南充顺庆府官立中学堂任总监,创办端明女塾,任南充县立中学校长;20世纪30年代,他创办南充建华中学并任校长,为南充培养了大批人才。朱德、罗瑞卿等新中国开国将帅都是他在南充教过的学生。

因为有了这样的文脉相承,现在南充市内有西华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川北医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等学校。高校数量之多,位列四川省21个市(州)第二。现在南充市顺庆城区中小学的优质学校比比皆是,教育质量在南充市9个县(市、区)中名列前茅。

秉承先贤的教育思想,而今的南充及其顺庆教育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正在高歌猛进,扬鞭奋蹄。

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南充市顺庆区教研室,就坐落在南充西山脚下、嘉陵江畔的顺庆城区。第一节历史传承

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建于1956年3月,同年12月,与新成立的南充市文教科教研室合二为一,成为两块牌子、一套人员配置的县(区)级教师培训机构[简称“校(室)”]。将近60年来,刘忠华、张丕先、张明泉、何行云、李彦伦、雷振清、胡亨霖、赵进修、王先林、张家云、林承、李茂远、欧阳明等同志先后担任该校负责人,带领以杜成章、张俊、冯国林、张汝钦、王国志、王镛铮、向阳、廖常逊、胡正夫、刘元珍、董光良、林方百、李文玲、詹兴仁、冯宗文、谢惠君、蔡一健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培训教师及教研员,薪火传承,为南充市顺庆区(1992年前为南充地区南充市)培训了一大批中小学、幼儿园的干部和教师,为南充市顺庆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林承(1992—1997年任校长)李茂远(1997—2003年任校长)欧阳明(2003年起任校长)

如今的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与建校之初一样,是与南充市顺庆区教研室合二为一,两块牌子、一套人员配置的顺庆区教师培训机构。这比教育部在21世纪初提出“县(区)级教师培训机构实现培训、教研、电教等‘三者合一’或‘两者合一’”早得多。2005年,该校(室)通过四川省教育厅验收,已成为南充市9县(市、区)中唯一的一个四川省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

该校(室)承担南充市顺庆区1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近5000名教师的继续教育、教育科学研究、教学业务管理与指导、教育行政管理决策咨询等工作。学校领导班子勤政务实,团结奋进;学校管理以人为本,民主科学;研训队伍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校园环境幽雅整洁,文化氛围浓郁;教育设施先进齐备,功能齐全。

该校(室)按照县(区)级教师培训机构“小实体,多功能,引领教师,服务教育”的特点,设置的内部机构有:①综合办公室,主要负责该校(室)的日常事务、档案管理以及全区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②继续教育室,主要负责全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教师培训管理、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③小学(幼教)研训室,主要负责全区小学、幼儿园学科教研和教师培训工作;④中学(职教)研训室,主要负责全区中学、职业学校学科教研和教师培训工作;⑤后勤服务室,主要负责该校(室)的日常后勤服务管理工作。

该校(室)现有研训员及职工38人,35名研训员中具有中学高级、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有29人。其中,有省特级教师3人,省特级教师后备人选3人,省教育专家培养对象1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教育先进个人3人,省骨干教师6人;有市教育先进个人8人,市拔尖人才2人;有区科技之星2人,区教育先进个人12人。

如今的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顺庆区教研室正担负着南充市顺庆区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及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军重任。要担负这样的重任,需要校(室)领导班子与全体研训员一起进行一次大突围。而突围的最大选项是突围自己,以自我挑战的勇气和毅力改变自身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改革的需要,唤起教育热情,做有抱负的教育人,做有影响的教育改革先行官,从而使校(室)成为一个颇具实力的战斗堡垒,成为使区域教师具有“远航”能力的旗舰。为此,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顺庆区教研室主任欧阳明寄语校(室)全体同仁: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顺庆区教研室行政机构示意图校(室)行政班子

研训,这是一片圣洁的原野

这是一片圣洁的原野。在这片原野上,我们耕耘,我们播种,我们给它适度的水分,给它充足的养料,给它和煦的阳光,给它不屈的信念,这些种子便会以无穷的力量倔强地发芽,顽强地拔节,不断地生长出挺拔的躯干和茂盛的枝叶。我们相信,这里不久便会满眼绿色,四季花开,果实累累……

这片原野正是教育研训的原野,耕耘者、播种者正是我们的研训员,我们要培育的种子正是我们的中小学教师。我们的研训员将与中小学教师在专业发展道路上一同成长。

这片教育研训的原野是一方净土。这里虽然寂寞、艰辛、清苦,但仍需要我们研训员坚守。坚守是一种品格,坚守是一种境界。我们不仅要做中小学教师的良师,更要做他们的益友;我们不仅要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业务指导,更要引领他们专业发展。我们要在新课程改革中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我们要志存高远,勇于争先。我们要永续学习,追求卓越。我们要在教育研训中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研训的专家。

研训是一种眼光:独特、深邃、高远。

研训是一种探索:发现、提问、创造。

研训是一种胸怀:博大、包容、接纳。

研训是一种态度:认真、合作、赏识。

研训是一种过程:艰辛、细微、持久。

研训是一种文化:价值、精神、品质。

一句话,研训是研训员优质的工作和生存状态。

我们要致力于打造专家型研训员队伍。专家型研训员要有独特的教育见解,要有精深的教育智慧,要有高度的教育威望;专家型研训员要能指点迷津,点石成金,高瞻远瞩。

在教育研训这片圣洁的原野上,弥漫着芬芳馥郁的空气,充盈着蓬勃盎然的生机,呈现出姹紫嫣红的景象。

面对这片圣洁的原野,我们研训员要启动生命的犁铧,勤勉耕耘,在耕耘中感受生命的拔节,体验创造的快乐,收获劳作的硕果。

面对这片圣洁的原野,我们研训员要播下多彩的希冀,用激情、汗水和智慧使这片热土上秀木成林,百花争妍。

奋进吧,我们要坚定地说,我行!

创造吧,我们要豪迈地说,我能!

教育需要一分坚守,而研训员需要更深刻的坚守,这份坚守是成就研训员优质工作和生存状态的奶酪,是研训员做强教育这块面包的恒心与毅力,是研训员越过花丛揽着阳光的馨香书写幸福人生的执着与坚定。欧阳明校长的寄语仿佛一声声嘹亮的战鼓,坚定了研训员的职业选择和未来发展的基调,使他们以新的姿态谱写教师培训机构的奋进之曲,高调唱出教师培训机构的发展之歌。第二节校(室)文化

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顺庆区教研室形成了具有教师培训机构特色的校(室)文化。校(室)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以组织成员价值观为核心以及承载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的影响和作用不是硬性的、直接的,而是通过渗透、扩张,使组织成员从心理上认同组织的价值观念,自觉接受组织文化的约束,并付诸行动。尽管它不具强制力,但其功效却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因为组织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激励功能。供全区教师阅读的教师书屋

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顺庆区教研室近年来以“打造专家型研训员队伍,建设和谐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为主旨,形成了校(室)全体研训员和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愿景。校(室)文化的建设凝聚了全体人员的力量,极大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创造性开展,促进了该教师培训机构的高位发展。

校(室)训:

进德,修业。

四大风尚:

学校风尚——团结友爱、民主和谐、求实创新、与时俱进;

领导风尚——志存高远、勤奋务实、人本管理、创造卓越;

教师风尚——爱岗乐业、进德垂范、博学深研、超越自我;

学习风尚——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

工作职责:

服务——服务中小学,服务中小学教师;

引领——引领中小学持续发展,引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工作目标:

以培训为主线,以教研为载体,以科研为抓手,以视导为平台,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推进课程改革,努力实施素质教育。

工作特色:

研训结合,研中有训;

导训结合,导中有训;

赛训结合,赛中有训;

学训结合,学中有训。

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顺庆区教研室为“打造专家型研训员队伍,建设和谐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在校园建筑物的墙壁上,以富有哲理的故事来宣扬独具特色的校(室)文化。例如:

每天早上,一只非洲羚羊醒来,它就知道必须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否则它就会被吃掉。每天早上,一只非洲狮醒来,它就知道必须比跑得最慢的羚羊还要快,否则它就会被饿死。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羚羊,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你得开始跑了。

一只狮子和一只狐狸合作,狐狸负责发现食物,狮子负责捕捉食物,得到的食物两者分享。但过了不久,狐狸心理就不平衡起来:没有我去发现食物,狮子怎么能得到食物呢?狮子有什么本事要分享那么多?于是,它离开了狮子,自己去找食物。第二天,狐狸去羊圈抓羊时,被猎狗抓住了。妥善分工合作,才能共同获益。

大雪纷飞,腊梅怒放,散发沁人心脾的芳香。然而,非议却接踵而来。有的说:“百花争艳时,她在哪里?开在寒冬,却骗得最早开花的名声!”有的说:“算她幸运,赶上初春的机遇,不过多少是有点孤芳自赏!”腊梅委屈地想:“还不如不开花的好。”春风开导她:“别计较那些褒贬,紧要的是,尽情地开!”

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顺庆区教研室的全体成员满怀激情地一路走来,为南充市顺庆区中小学及其教师的发展发挥了引领和服务作用,完成了它多种功能的大提升。该校(室)以培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具有不断学习和持续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为目标,以大抓教育科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为己任,为顺庆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第三节辉煌业绩

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顺庆区教研室是一个具有超越力的研训组合。它像一支核按钮,对区域教育的影响和带动是空前而刻骨铭心的,它不仅影响着区域内1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和近5000名教师,并且它强大的聚力辐射向周边的县(区),成为川东北教师研训机构的一支劲旅。南充市和平路小学的张莉老师对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顺庆区教研室作出了这样客观的评价:“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顺庆区教研室作为研训一体的教师培训机构,研训员唤醒了教师学习、研究和发展的意识,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让教师不仅从教学实际操作中明白了怎样使教学变得更扎实、更高效,而且在研训员的引领下,从理论、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教育的本质上对教学有了更高的认识。它给了我们一个撑竿跳高的支点,使我们实现了自我成长与教学最优化。”

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顺庆区教研室研训团队被广大教师接受、认可、肯定,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中具有很好的口碑。这是教师培训机构本身与教师和教育的融合,是自我改造与发展的成功。中学语文研训员任绍宏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县(区)级教师培训机构,我们需要一个高度,而这个高度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我们自己做设计师,自己做缝纫工,自己做表演模特。短短数年,我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高度,站在这个高度,我们可以更自在、更清晰地仰望教育的星空,更理性地认识教育的月缺月圆,更诗性地解读我们的教育人生。身处这样的机构,我们虽然物质清贫但精神富有,我们收获的是成功的教育引领带给我们的快乐与骄傲!”任绍宏作为一名研训员,他的体验和感悟是积极的、乐观的、独特的,其幸福的教育研训观正是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顺庆区教研室全体研训员共同的认识,折射出他们研训的自觉与自识以及敢于亮剑的精神,是他们从被动走向主动、从适应走向创新的坚实的教育研训人生。

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顺庆区教研室在2003—2013年期间,教育科研与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赢得了众多的荣誉。

2003年2月,荣获“顺庆区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受到顺庆区总工会表彰;

2003年7月,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中共南充市顺庆区委表彰;

2003年12月,荣获“南充市教育科研工作考核评估二等奖”,受到南充市教育局表彰;

2004年2月,荣获“统一战线工作先进单位”,受到中共南充市顺庆区委表彰;

2004年6月,荣获“四川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受到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表彰;

2004年12月,荣获“顺庆区教育目标督导评估一等奖”,受到顺庆区教育局表彰;2004年12月,荣获“南充市教育科研工作考核评估一等奖”,受到南充市教育局表彰;

2005年12月,荣获“四川省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受到四川省教育厅表彰;

2005年12月,荣获“四川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受到四川省教育厅表彰;

2005年12月,荣获“南充市教育科研工作二等奖”,受到南充市教育局表彰;

2005年12月,荣获“顺庆区教育系统‘一创双争’先进集体”,受到顺庆区教育局表彰;

2006年7月,荣获“顺庆区基层先进党组织”,受到中共南充市顺庆区委表彰;

2006年7月,荣获“顺庆区人才开发示范单位”,受到中共南充市顺庆区委表彰;

2006年12月,荣获“南充市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一等奖”,受到南充市教育局表彰;

2006年12月,荣获“顺庆区教育目标督导评估一等奖”,受到顺庆区教育局表彰;

2007年11月,荣获“顺庆区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综合)一等奖”,受到顺庆区教育局表彰;

2007年12月,荣获“南充市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一等奖”,受到南充市教育局表彰;

2007年12月,荣获“顺庆区教育系统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受到顺庆区教育工会表彰;

2008年11月,荣获“南充市校本教材开发征集组织工作一等奖”,受到南充市教育局表彰;

2008年12月,荣获“南充市教育科研工作一等奖”,受到南充市教育局表彰;

2009年12月,荣获“先进职工之家”,受到顺庆区教育工会表彰;

2009年12月,荣获“教研室工作综合考核一等奖”“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一等奖”,受到南充市教科所表彰;

2010年12月,荣获“教育科研工作一等奖”,受到南充市教科所表彰;

2011年12月,荣获“教研室工作(综合)二等奖”“教育科研工作一等奖”“课程改革工作一等奖”,受到南充市教科所表彰;

2012年12月,荣获“教育科研工作一等奖”“教研室工作考核一等奖”,受到南充市教科所表彰;

2013年11月,荣获“南充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教研指导一等奖”,受到南充市教育局表彰;

2013年11月,荣获“南充市第二届教学大比武组织工作奖”,受到南充市教育局表彰。部分获奖奖牌

教育是最美丽、最阳光的事业。只有脚踏实地地从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最科学的教育理论上引领教师,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才能充分发挥研训机构的职能作用。

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顺庆区教研室在2003—2013年期间,是如何沿着前辈奠定的基石,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呢?是如何在教师培训专业化、规范化进程中,塑造出自己作为研训机构的良好形象的呢?

辛勤付出,必有收获!第二章魅力城堡:凸显教师培训机构和谐生态

没有豪华的门庭,没有耸入云霄的高楼,占地面积不过8亩,门口挂着“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顺庆区教研室”两块牌子。“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几个红色大字十分醒目,承载了一所教师培训机构将近60年的历史。一进校园,林木掩映中的白色孔子塑像特别引人注目,塑像基座上孔子的话“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给在此工作和学习的人们以极大的激励。管理学认为,组织就是两个以上的人在一定的环境中,为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活动规律结合起来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开放系统。作为一个组织,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顺庆区教研室被欧阳明校长称为“魅力城堡”。

和谐是团体成员共同撑起的一把绿伞,是一道包含各种条件制约的多解方程式。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顺庆区教研室致力于和谐教师培训机构建设,使校(室)得到空前发展。和谐不是一团和气,不是彼此之间的相互迁就,它形成于规则的遵守、秩序的维护、柔性的管理、默契的配合和公平的待遇,这样的和谐才是真和谐,才能最大化地护卫团体的利益并兼顾到个体的利益,才能有效地聚合人心,链接起共同的教育理想,使团体内的每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光热。

十多年来,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顺庆区教研室正是遵循了“规范”“秩序”“柔性”“默契”等原则和方向,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和谐的研训团体。而这种和谐,使他们团体所有的研训员都拥有共同的教育价值取向。2009年12月研训员在安徽黄山第一节规范:和谐的控制符号

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顺庆区教研室领导班子很清醒地认识到,要构建和谐的研训团体,规范是重中之重。该校(室)为研训员划出了一条规范的跑道,谁越轨出界,谁就可能破坏和谐,就会拉和谐的后腿。

欧阳明校长对规范之于和谐校(室)的构建有着很明晰的阐释:

我们要建设和谐校(室),就必须强化制度管理。可有人却不赞同这样的观点,说和谐是与制度相冲突的。和谐与制度相冲突吗?我认为,和谐与制度不仅不相冲突,而且制度还是和谐的保证。如果我们违反了制度和规则,任何事情就不规范了,就会乱套,就会让和谐变调变味。比如体育比赛,赛前要制定好规则,运动员要按规则参赛,裁判员要按规则判定胜负或进行量分,这样的比赛才是规范的、和谐的,才不至于各自为政,相互扯皮。一个团队、一个组织,不能没有规范。校(室)制定的管理制度提出的工作要求,就是要为校(室)和谐建立必要的规范。有了规范才能给研训员及职工一定的压力,适度的规范才会使员工们遵守制度和规则,维护和谐。

的确,制度和规则所形成的规范构成了和谐的控制符号,没有了制度和规则的有效控制,和谐就成了一句空话,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好看的花瓶,一碰就会碎成一地。因此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顺庆区教研室十分重视制度和规则的建设,制定了《研训员守则》《研训员及职工工作津贴与奖惩条例》《研训员工作管理与量化评分细则》《后勤服务人员工作管理与量化评分细则》《研训员职称评定量化评分细则》等十多项制度。

在《研训员守则》中,校(室)明确提出了研训员“六高要求”、研训员必做“十二个一”,以及研训员提升“四气”等。

研训员守则

研训员“六高要求”:

德高一筹,学高一筹,研高一筹,管高一筹,技高一筹,写高一筹。

研训员必做“十二个一”:

1.每天在台历上记上一句话;

2.每一两周去逛一次书店;

3.每月读一本教育教学类书籍;

4.每学期初认真研读一次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5.每学期系统地阅读一种教育教学期刊;

6.每学期撰写一篇教研与教师培训方面的文章;

7.每学期参与撰写一份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8.每学年发表一篇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

9.每学期命好一套本学科检测试题;

10.每学期组织一次大型研训活动;

11.每学期参加一次学术交流活动;

12.每学年参与研究一个区级及以上级别的教育科研课题。

研训员提升“四气”:

勤自省以养正气,做到品格高洁;

常思进以养锐气,做到开拓创新;

善协调以养人气,做到受人敬重;

勤学习以养才气,做到富有智慧。《研训员守则》旨在让研训员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品行、有才识、有智慧、有人脉的新型教育引领者。《研训员守则》看似做“教”,实则做“人”。

一群有智慧的人,把智慧洒向教育的天空;

一群有责任的人,把责任扛在自己的肩头。《研训员及职工工作津贴与奖惩条例》明确了津贴的发放范围,包括在岗岗位职务津贴、在岗出勤津贴、考试津贴、培训津贴、假日值班与加班津贴,设立了精神文明奖、表彰奖、科研课题成果奖、发表文章著作奖、学期工作质量奖、特别奖和其他奖项,校(室)根据不同的现象也制定出了相应的惩罚细则。但据研训员及职工反映,近年来,校(室)从来没有惩罚过哪个人。一是因为大家都自觉遵守校(室)的规章制度,做好本职工作;二是因为校长遵从“只奖不惩”的管理理念。

欧阳明校长接受采访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当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与一般的中小学校长不同。我所直接面对的不是中小学教师和学生,而是工作具有“研训一体”独特性的研训员。我对研训员的管理多是柔性化管理,其中一项管理措施就是只奖不惩。

本来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奖和惩都是激励员工的手段和方法。但是从接受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们总是乐意接受奖励,而不愿受到惩罚。因此,针对我所管理的对象——研训员,由于他们整体素质较高,有的还是某个教育学科领域的专家,面子思想也比较重,在进行激励管理时,我就多采取表扬、奖励的方式,少采取批评、惩罚的方式。这样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

虽然,我们也制定了研训员工作方面的奖惩条例,但是,我只执行奖励条例,从未执行过惩罚条例。因为我认为,没有得到奖励或少得奖励就是一种惩罚。

这就是欧阳明校长奉行的“只奖不惩”的管理理念。《研训员工作管理与量化评分细则》对研训员的工作完成情况、自我形象维护、劳动纪律遵守、教育科研开展、学科教学引导、教育培训、教学视导、教学公开课活动的组织、教师优质课展评、深入课堂听评课、课堂教学改革等进行了规范并提出了量化标准。研训员都会自觉按照相关要求,做好相应的工作。《研训员工作管理与量化评分细则》对研训员工作有基本要求,如每次开会记下一份完整的会议记录、每学期记下一本5000字的读书笔记、每学期撰写一篇教研与教师培训方面的文章等。这些要求在检查时若数量足、质量高,就给予奖励,发放奖金;如果没有,也不扣发工作津贴。《研训员工作管理与量化评分细则》要求每学期期末按规定对研训员所做工作进行考核打分。不管分数高低都给予奖励,只不过分数最高者的奖金最多,分数最低者的奖金最少,求出每分值多少金额,再根据考核得分算出每人应得奖金数额。

正是有了这些规范的要求,校(室)的管理和各项工作的砝码才没有失衡。人们从规范中尝到了甜头,在校(室)管理上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保证了校(室)工作的有效运转,使校(室)工作事事有人问,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这些制度和规则为构建和谐校(室)安装了一道保险闸!

校(室)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张怡介绍说:“我们的制度是完善的、硬性的,我们的制度不是为了整人,而是为了形成有序的工作规范,长期的坚持使我们的规范内化成了大家的自觉与需要。在工作中领导不需要反复强调和特别提示,我们都知道应该怎么做,都知道怎么去做得更好!”第二节秩序:和谐的行动符号

有秩序才会有和谐。

欧阳明校长对秩序之于和谐校(室)的构建有一个形象的比喻:

有秩序是和谐的重要特征,比如排队买票,大家按顺序来,秩序自然就好。如果一部分人不按次序排队,硬要挤近窗口,就会引起别人的不满。如果这种情况没人问、没人管,得不到有效制止,可能就会引发更多的人向前去挤,造成队列的严重混乱,秩序自然就被打破了。秩序没有了,哪还有和谐的影子?

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顺庆区教研室把建立良好的秩序作为建立和谐校(室)的基础。从上到下,从下至上,校(室)领导和员工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校(室)有条理地、有组织地调整研训各构成部分以求实现正常的运转,使研训工作有秩序和常态化,同时用秩序的好坏来直接判定单位是否和谐。秩序是与混乱、无序相对的,表现为研训工作有条理、有规则、不紊乱,呈现出结构的恒定性和一致性,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和谐的大骨架。

校(室)致力于研训工作大秩序的建立。每年伊始,各职能部门就拿出了完整的工作计划,提出年度的目标和任务,规定研训员和后勤服务人员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好哪些工作,让研训员和后勤服务人员明白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自己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在局部上,他们重视各组成要素秩序的建立,后勤部门的服务功能、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各学科研训员组织研训活动等,都要体现条理性和规则性。2012年11月研训员在四川理县毕棚沟

校(室)组织每一次活动都制定了详细的方案。所定方案精细到各个环节,细化到每一个步骤,最大限度地体现活动的完整性与协调性。以教师培训为例。继续教育室只负责项目的拟定和具体时间安排,并把培训项目告知中小学研训室及相关人员,然后由项目承担单位制定培训方案,选择培训内容,确定培训地点、培训方式和培训教师。培训的整个过程由项目单位自主管理,校(室)领导绝不指手画脚,事事亲躬,只看培训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培训的导控策略,有效地发挥项目承担单位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培训秩序,从而避免在培训活动中领导者管得过宽、过死的毛病。如果校(室)领导管得过宽、过死,容易引起研训员的反感,从而产生抵触情绪,消极应付,不利于培训信度的增强和培训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和谐秩序的建立和维护。

校(室)领导在管理过程中对研训员高度信任,相信他们的能力和水平,放手让他们独当一面,在全区教师中尽情展示他们的才华,让他们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和工作定位。

秩序还体现在公平上。德国哲学家庞德对公平有这样一段论述:“在伦理上,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个人美德或是人类的需要,或者要求的一种合理、公平的满足。在经济和政治上,我们可以把社会正义说成是一种与社会理想相符合,足以保证人们的利益与愿望的制度。在法学上,我们所讲的执行正义(执行法律)是指在政治上有组织的社会中,通过这一社会的法律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安排人们的行为。现代法哲学的著作家们也一直将它解释为人与人之间的理想关系。”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顺庆区教研室对庞德的这段论述有着很深刻的悟解。在他们的眼里,公平就是公正、正义、平等和不偏不倚,就是让彼此之间的合乎规则的理性的需要得到基本的保障和满足,而公平的实现又成为构建和谐城堡的基石。

培养团体的亲和力需要平等的心理和情感的链接。在校(室)领导的心里,每一位研训员及职工都是团体的一分子,都是团体力量的重要因子,因而对每一个人他们都平等对待,没有亲疏,没有猜忌。他们不像有的单位那样形成了若干个利益小团体,小团体之间相互扯皮,明争暗斗,火药味十足。在他们的管理理念中,心理的调适和情感的链接比冷冰冰的制度约束更有效,更能起到催化公平原则的作用。

校(室)领导兼顾制度执行力的公平性,出勤、绩效考核等都严格用制度的杠杆来调节。他们用最大的努力维护全体研训员及职工的合法权益,遵循按劳取酬、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不劳不得的原则,高度体现出物质分配的公平性。他们把“大锅饭”“平均主义”视为实现公平的绊脚石,因为“大锅饭”“平均主义”会极大地挫伤研训员及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把公平撕开一道口子,破坏和谐。

校(室)领导追求管理公平,还体现在对精神风尚和生命价值的高度认可上。对研训员及职工该诫勉的诫勉,该表扬的表扬,该鼓励的鼓励,该让研训员及职工获得的荣誉绝不吝啬,该让他们出彩的绝不藏着、掖着。校(室)领导以此来树立单位的正气,压制邪气,激发研训员及职工们的工作积极性,让单位始终保持昂扬的士气和旺盛的激情。第三节柔性:和谐的人本符号

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顺庆区教研室以柔性化管理来写意和谐的人本符号。他们摒弃了直线式、集权式的刚性管理模式,精减组织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下放权力,让研训组织成员和相关职能部门获得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建立了扁平化的管理新模式。与此同时,他们通过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使得研训工作纵向管理压缩,横向管理扩张,信息化沟通,全方位延伸,形成了精细化的管理网络。各中层部门和研训员就是网络上的节点,大多数节点相互之间是平行的、非刚性的,其适应性强,机动灵活。

校(室)推行柔性管理的主旨就是全面实施人本战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人的潜能。这一管理理念在决策中表现得更为具体。校(室)的重大决策都是在信任和尊重研训员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讨论,反复修改达成共识后形成的。这样的决策是弹性的、适宜性强的决策,因有所有研训员的参与,集民意之大成,更容易被研训员接受并遵从,执行起来就顺风顺水,畅通无阻。与此同时,由于大量的管理权限下放,校(室)各管理节点上的问题都由管理节点自己解决,或节点之间相互商量,协调解决,校(室)领导只扮演观察员的角色,绝不越俎代庖。副校长郑宏伟亲历了校(室)构建和谐教师培训机构的全过程,他对和谐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一所示范性研训机构,和谐显得更为重要。只有团体和谐了,才能出魅力。而构建和谐的研训机构,既要从宏观上进行审视,又要从微观上全方位关照;既要做好局部的、细节的工作,又要从结构上把握住整体的完美。这才是和谐的原则和方向,才能更准确地体现和谐的本质。

柔性管理激发了团队的活力,拉近了领导与广大研训员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他们像兄弟姐妹一般和睦相处,和乐共事,彼此之间没有芥蒂,没有提防,有的是心灵上的相互照应和专业发展上的彼此成全。提起校(室)的柔性管理,该校(室)综合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何五妹深有感触,她说:“我们的柔性管理不只在口号上,校(室)不务那些虚的东西,我们重在决策的灵活性,重在决策执行过程的独创性和效果的最优化。最值得一提的是,校(室)用好了激励这一调节杠杆,大胆用精神和物质这两个‘果盘’来调动研训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大家心里有想头、有盼头,但更多的是收获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2012年4月研训员在南充嘉陵江中坝开展野炊活动

校(室)的柔性管理还体现在对研训员及职工的人本关怀上。研训员及职工生病住院,学校领导前去慰问。研训员及职工的子女考上了大学,学校也会给予奖励。研训员及职工的父母或岳父母过世的,领导带队前去慰问,带去集体的温暖。此外,校(室)还不定期组织在职和退休人员进行身体检查。

对退休人员,校(室)领导更是关怀备至。他们经常深入退休人员之间,倾听他们的心声,接纳他们的意见,满足他们的诉求。对于年满80岁的退休人员,学校领导专门登门道贺,并送去1000元贺礼。退休人员活动室原是两间小平房,低矮阴湿,不透风、不透气,夏热冬冷,退休人员意见很大。欧阳明校长得到这一信息,迅速安排后勤人员把一号楼的二层腾出两间小屋做退休人员的活动室。没过多久,退休人员又有意见了,他们反映那儿太臭,墙外的臭气很熏人,校(室)就干脆把四号楼的一套租出去的住宅收回来做退休人员活动室。学校对退休人员活动室重新装修,配齐了娱乐设施,一个功能相对齐全的退休人员活动室建成了。不仅退休人员自己有了活动场所,他们还将其对外开放,收入全由退休人员领导小组支配。不仅如此,除国家给退休人员划拨的活动经费全额拨给他们以外,校(室)还另行给退休人员安排了活动经费,他们自行组织的活动涉及的经费都由学校主动承担。校(室)组织的活动有时也邀请退休人员一起参加,共同感受集体的和乐与温暖。该校(室)针对退休人员生病住院者较多的情况,每年还专门给退休人员领导小组拨款5000元,由他们自由组织慰问。该校(室)还专门安排一间教室供本校(室)和城区中小学、幼儿园退休人员作演唱活动排练室,解决了他们的活动场地问题,深受退休人员的称赞。对退休人员的人本关怀,这在校(室)领导看来,是尽人伦的最基本的法则,是尊老、敬老、爱老的心灵折射,对未退休的研训员及职工也是一种激励。最温馨的愿景是要建立一条温暖带,传承与链接心中那一份最美的情感。

校(室)的柔性管理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氛围,使大家在这里能心情舒畅地生活和工作。副校长王剑提起在这儿工作的感受时,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和兴奋。他说,他先后在5所学校工作过,只有教师进修学校才让他真正感受到了工作的快乐。这儿的领导没有高高在上的做派,同事之间没有隔膜,彼此之间绝不钩心斗角、斤斤计较,大家像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在工作中大家相互配合,不讲价钱,不推诿,大家想得更多的是为集体的荣誉而战。在这样的单位工作,就是再累也无怨无悔!

这是所有研训员的心声。他们在这个和谐的大家庭里快乐地工作、学习和生活,他们在这个大家庭中找到了和谐真实的意义符号。第四节默契:和谐的共识符号

默契是和谐共事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它是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顺庆区教研室的领导、研训员及职工经过长期不间断地磨合而形成的。它不经言传而心意投合,心灵相印。它像一道光亮炫丽的虹影,像大爱无涯的养分,调和着彼此之间的理想与追求,润泽着彼此之间生命的色彩,丰富着彼此之间的情感内涵。有一位研训员在一首小诗《默契》中这样写道:

默契

默契是美丽的

一个淡然微笑

一个简单举动

容涵着千言和万语

默契是一种感应

心的交换

灵犀相通

默契是一种幸福

付出是诗

收获是歌

这样的默契真是使人如沐徐徐春风。

该校(室)的全体同仁努力酿制着这一首小诗所蕴发的醇香。他们的默契从沟通开始,在领导之间,领导与研训员之间,研训员与研训员之间,沟通成了他们的一种情感需要。不管有什么解不开的结,不管是意见还是建议,不管是困难还是快乐,他们都愿意坐下来说一说、诉一诉、议一议,敞开心扉,道出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想法。为营造氛围,领导们往往把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工作的一部分,作为自己领导才艺的一次大检阅。他们不人为地设置沟通的场景,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在娱乐中,让沟通无处不在,让沟通成为一种朴素的、平易的心灵交流。沟通架设起了彼此之间心灵的桥梁,形成了彼此之间心灵的依赖与归附。

他们的默契从自我检视开始。

在校(室)办公楼每层楼的墙上,有一面光洁的镜子,研训员及职工们上下楼都忍不住要照一照,以正衣冠。在那一刻,他们不仅在审视自己外在的形象,更多的是对照镜子进行自我反思,检讨自己的言行。他们常常把照镜子用在自己的工作上,用在自己的生活上,用在自己待人接物的交际上。通过照镜子,他们能更深层次地检视内心的“大我”和“小我”。在他们眼中,“大我”是和谐的聚光盆,而“小我”则是一道道阳光面,只有注重了“小我”的光华流转,才能汇聚成“大我”的光瀑。因而他们从“小我”做起,以“小我”来立“大我”,以“小我”的独特展示来成就“大我”的发展决心和意志。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顺庆区教研室接受省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验收,就是他们默契配合、克服巨大困难、团结奋斗而赢得的结果。下面是欧阳明校长对当时情况的记述:

接受省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验收的阵痛

2004年12月,四川省教育厅师范处周雪峰处长率领省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验收专家组成员,来到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顺庆区教研室,对我们校(室)创建省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进行检查验收。因为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是与顺庆区教研室合二为一的,符合省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两教合一”的基本要求,因此,南充市教育局确定我们申请创建省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的验收。

但是,多年来,顺庆区政府财政对我们校(室)设施设备建设的经费投入极少,硬件条件不达标,例如,面积不足10亩,没有能容纳200人以上的多媒体阶梯教室,没有能供全区中小学教师学习的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新增图书2万册的数量不够等。软件资料问题不是很大。我们校(室)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学习资源中心、教育决策咨询中心等的多方面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专家组评议后,要求我们按省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标准,进行整改。此次验收未通过,待我们整改后,省教育厅再次组织专家组来评审验收。我们原以为验收只是“走过场”,像大多数项目验收那样“硬件不足软件补,软件不足接待补”,谁知此次专家组评审却非常认真,不达标就不能通过,就必须整改。这是我们所没有意料到的。随后,我们向顺庆区教育局领导、区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作了汇报。但是,当时并没有引起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也没有安排经费改善必要的设施设备,如新购图书,装备图书阅览室;新购电脑,装备电子阅览室;新购电子设备,装备多媒体教室。如果区政府财政及时投入三四十万元,这些问题就可立即解决。而事实上顺庆区教育局、区政府财政并没有投入经费。我们校(室)也只是在软件资料上进行了一些完善工作。四川省教育厅师范处处长周雪峰(前排右三)与南充市教育局局长喻小广(前排右四)在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顺庆区教研室参加省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验收会后同与会人员合影

2005年6月,周雪峰处长又带领专家组来我们校(室)验收,但看到我们在硬件设施设备方面并没有大的改善。专家组对我这个校(室)主要领导提出严厉批评,并当即对参会的区政府分管教育的领导、区教育局领导指出,如果顺庆区教育局、区政府财政再不给教师培训机构投入经费,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验收就不能通过。这使我们在场的相关领导非常难堪。我作为校(室)主要领导马上表态,我们将自行想办法,筹集资金,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按要求改善硬件设施,增添相关设备。区教育局领导和区政府分管教育的领导也相继表态,安排适量的经费,尽快对教师培训机构的硬件设施设备进行整改,望省教育厅领导再给我们一次机会,一个月后再来验收。

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我们筹集了一部分经费,区政府财政安排了一部分经费,区教育局也补助了一部分经费。有了经费,我们便紧锣密鼓地按要求改善了硬件条件。8月,四川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再次对我们校(室)进行评审,最终同意我们校(室)通过省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验收。12月,四川省教育厅正式授予我们校(室)“四川省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的牌子。

我们经历的通过省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评审验收的过程,就是一场思想观念转变的阵痛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对教师培训机构“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深化认识的过程。

他们的默契从信任落笔。

信任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领导之间相互信任,他们相信每一位管理者都能圆满完成所分管的工作,绝不乱伸手或把手伸得太长;领导信任研训员,相信每一位研训员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相信他们都能出色地独立完成分配的工作;研训员信任领导,相信他们一定能把握好方向盘,带好整个团队,高标准地建设好这个团队;研训员与研训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信大家只要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就能聚合成强大的冲击力,就能去破解研训工作中的一道道难关,就能不断扩大研训的成果。信任成为该校(室)领导和全体研训员及职工们的一条纽带,使他们紧紧地抱成了一个团。

他们的默契从帮助入局。

他们建立了“大家”的概念,而“大家”的责任让他们把彼此之间的帮助当成一种习惯。在学习上,在专业精进上,他们相互帮衬着一路走来,成功的快乐唤起了他们彼此之间的认同感;在工作上,他们相互帮助,只要有需要,他们就会不计名利地投身其中。

2011年,校(室)承办“南充市顺庆区中小学生艺术节”,任务落实到李晓清、黄茂君两位研训员身上。又是写生画展,又是学生文艺汇演,各种繁琐的准备工作忙得她们焦头烂额。侯秀芳、冉小凡、蔡一健、何五妹等几位研训员见状,主动帮忙,忙前忙后直到艺术节闭幕。

在生活上大家也相互关照。谁家有个三长两短,不需要人召唤,大家都乐意主动帮忙、主动分担,急人之急,直到事情全部搞定。

在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顺庆区教研室,感动成为每个人心中最真实、最富有人情味的体验。

他们的默契从理解扬帆。

他们不把彼此之间的理解简单化,他们的理解更多地着眼于对方的需要和自身高风亮节的外化。每次单位评选先进,够条件的人很多,领导首先谦让,研训员之间也相互谦让,完全没有其他单位评先评优时的抱怨、指责、相互诋毁,没有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的那种场面。就是在晋职、岗位设置这些重大事件上,他们也表现出了无比的大度。

2008年校(室)得到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指标,但只有两个指标,而符合条件的有3人。中学语文研训员吴明焜从自身各个方面来进行比照,完全可以申报,可他看看其他两位研训员都比自己资历深,就主动放弃了这次机会。

在2012年年初的岗位设置工作中,学校设六级岗4个,按照校(室)制订的岗位设置评分规则,小学语文研训员何五妹的得分较高,按分数她完全可以争取到六级岗。可她从大局出发,为照顾年长的研训员,选择了主动退出,为校(室)分了忧、解了难。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