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找借口,明天找工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3 09:24:51

点击下载

作者:陶永进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今天找借口,明天找工作

今天找借口,明天找工作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今天找借口,明天找工作作者:陶永进排版:汪淼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6-01ISBN:9787550027732本书由北京紫云文心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言借口是温水,我们是水里的青蛙

是什么妨碍了我们在工作中的效率和成就?

当向旁人问及这个问题时,我听到的回答几乎千篇一律:时间不够用,物力、财力等资源日益缩减,不被重视和重用,找不到机会,等等。但是对他们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后,我往往会发现这些大都是借口罢了。太多的人习惯于找各种借口为自己的过失和失意开脱或搪塞,并以此获得些许的心理安慰。

每一个借口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面对失败和困难时,有些人喜欢把“不是”“没有”与“我”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潜台词就是“这事与我无关”,不愿承担责任,甚至把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推卸给别人。面对机遇和挑战时,有些人习惯将“不行”“太难”等话语挂在嘴边,其潜台词就是“我不想那么辛苦”,如此不思进取,又自欺欺人地把平庸和失败的责任归结为命途多舛……

可见,任何借口都只能麻醉自己,让你停滞不前,对现存的状况无动于衷。在这种状况下,你不再去思考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方法。或者更准确地说,正是因为借口,使你慵懒无争;因为借口,使你墨守成规;因为借口,使你无所作为……每一个借口就像一片温水,让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不知不觉就让我们做了温水中的那只青蛙,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借口给你带来的片刻安逸,正在一点一点地吞噬你的生命。如果你不把这一习惯彻底铲除,你要取得任何成就都是十分困难的。

行走在职场中的朋友们,你想超越平庸,拥抱成功吗?那么,与其浪费精力去寻找一个像样的借口,还不如多花时间去寻找解决方法。

职场上没有任何借口,只为结果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这是我工作多年的重要心得之一。不找任何借口,听起来十分冷漠,缺乏人情味,但这就是要让人明白:在职场无论遭遇什么样的情况,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找任何借口,专注工作目标,就没有私心杂念,就能把精力专注于工作;不找任何借口,全力以赴做事,能更好地挖掘自身潜力,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不找任何借口,勇敢地承担责任,才可能尽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好,工作效率就会更高。

当今社会,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所谓人才就是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总是能够主动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回避责任,找理由为失败辩解。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他们往往能够表现出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工作态度,让自己磨砺得越来越强大,最终能够独当一面,脱颖而出。现如今,找方法不找借口也是无数商界精英秉承的理念和价值观,被众多企业奉为圭臬。

本书基于“方法”与“问题”的关系,从如何克服“找借口”的心理障碍、如何拥有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如何把难题变成机会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是对一个人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和核心价值观进行的全面清扫,能帮助诸多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进一步发掘自身能力和潜能,从而告别借口的“温水”,拥有“找方法”的意识和习惯,更好地做好工作,为将来的成功做好铺垫。

任何时刻,当你感到找借口的恶习正悄悄地向你靠近,或当此恶习已迅速缠上你,使你动弹不得之际,你一定要对自己说一遍下面的话:“我是一个不需要借口的人,我对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我要尽最大的努力……”请相信,只要没有任何借口地做下去,你总有一天会实现梦寐以求的一切。第一章与其客观找借口,不如主观找动力

借口越多,动力越少,这是不变的真理。借口总是在强调外部的不利因素,忽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借口的腐蚀性又是如此之强,找借口的人到最后往往被自己的借口蒙蔽,成为被借口左右的奴隶。从今天,忘掉借口,不去计较外界的干扰。关注内心,给自己一个不断进取的源动力。别让借口消磨你的耐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每天朝九晚五的职场早已变为一个竞技场,不论是领导层还是普通岗位,都存在着相互竞争的现象。久而久之,会令一些心理素质较弱的职场人变得心态不稳、心情浮躁,职业盲目、徘徊,甚至跳槽都成了普遍现象。如此一来,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是浮躁,越是“耐不住”,而越是“耐不住”,就越难成事,因而也就越浮躁。

没有人会说自己耐不住,甚至也没有人主观上认为自己是缺乏恒心和毅力的人,所以人们会为自己的“耐不住”找各式各样的理由和借口去辩白。借口找得太多,有时候连自己都会信,所以人们往往忽视了自己“忍耐力”不足的现实,将自己的失败和浮躁归结于其他冠冕堂皇的原因,因而失去了改正的机会。

其实,“耐不住”这件事情没什么好回避的,因为任何一个人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路上总有那么一些瞬间面临挫折、心生退意。不同的是,虽然每个人都有“耐不住”的时候,但没耐力的人选择逃避、选择简单,然后用种种借口掩饰自己的浮躁,于是错过了成功。可笑的是,没耐力的人还是得工作,而且他会发现,年轻时候挑了一条容易走的路,但是到最后却发现这条路越走越难。可是,这个时候已经没得选了,走不下去也得走。于是他的每一天都比前一天难“熬”。而有些人耐住了事业瓶颈期的苦,突破了瓶颈,路越走越宽,到最后不用再“忍耐”了,因为他已经掌握了命运,获得了自由。

我有A和B两个朋友。我们是读书时候的挚友,毕业之后一起到北京发展,在异乡相互扶持,情谊很深。

朋友A属于那种天资很一般的人,甚至有些平庸。朋友B脑子灵活,而且人长得非常精神,也善于沟通。他们两个来北京之后,老家的同学们私底下纷纷议论:B肯定能做成大事,A去北京就是一步错棋。A能力不突出,在北京那种竞争激烈的地方,别说出头了,估计连生存下来都成问题。

最初一两年,事情的发展也确实如老家同学所预测的那样。当B在一家上市公司一个月挣七八千的时候,A还在一家小公司做技术,一个月三千元都不到。

然后,B跳槽了,工资涨到一万左右了。A没动,还是在原单位,由于勤勤恳恳,小幅度涨了一些工资。

过了一段时间,A来找B,在楼下的成都小吃请B吃饭。B说:“越干越没意思,不想干了。”A很吃惊,问:“怎么了?你不是干得挺好吗?”

B说:“好什么?每天忙得要死,为了节省点时间,上午不吃饭,中午天天不是必胜客就是麦当劳,快餐吃得快吐了。”

A吃着成都小吃的小面说:“那你早起一会儿吃个早点,中午带饭吃。”

B摇摇头说:“这不是关键问题,关键是这种日子没个头儿。我们那个经理,就是上次你见过的那个。他在兰州那边接了个项目,我想辞职跟他干,好歹也算个小技术股东。”

A说:“你现在单位挺好的,月薪不算少,还是上市公司,其实很有前途。而且你的那个经理,我觉得靠不住。”

B说:“你不懂。树挪死人挪活,我上次跳槽不是工资就涨了吗?这次肯定不会差。你啊,就是太死心眼儿。你现在这个公司不行,你都待了这么久,也没个起色。我劝你也跳个槽,收入绝对能涨。”

成年人要想说服对方,确实不那么容易。A和B那天聊了很久,谁也没说服谁。不久B就辞职去了兰州,A则留守原单位。

又过了三年,中间两个人身上各自发生了什么事情,不太清楚。但是结果却是明显的,A所在的那家创业公司,逐渐走上正轨。他虽然工作能力一般,但是五六年的时间磨炼下来,工作经验积累了不少,在公司里也成了骨干。而且由于他属于公司“元老”,所以在单位的地位很高,年收入超过了40万。

B呢?他原有那么好的能力和条件,可惜折腾得有点凶,再加上运气不好,跟错了人。他们那个经理确实不靠谱,A在兰州待了两年,钱却没怎么挣到。无奈他又回到北京,结果有些跟不上行业的发展,工资不升反降。但是直到此时,他还没有意识到浮躁和缺乏毅力是自己失败的本因,还是在不断强调外部环境的恶劣和命运的不公。人找借口是会形成惯性的,因此也错过了真正认识自己的机会,这才是最可怕的。

这个故事并不那么曲折。可相信但凡有些社会经验的人,都曾经见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亲历过这样的故事。有时候,我们太过于强调能力和阅历,但却忽视了耐力和毅力。事实上,职场和球场有时候很像。你去打球,前半个小时你有技术你牛。半个小时以后,你会发现,耐力好、毅力强的人开始统治球场。而那些技术好但缺乏耐力的人,你会发现他们连站都站不稳了,何谈发挥?

所以我们说,职场生涯需要超凡的耐力。这个耐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地打磨中练就、在不断的挫折中奋起。有时候,眼前的困难会把我们逼到绝境,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忘记,想要走出绝境,除了需要能力,更需要耐力。即便是我们最终失败,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各种不利条件虽然在发挥作用,但是自身耐力不足也可能是主因所在。如果意识不到自身的问题,而去寻找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就失去了反思和提升的机会,在借口中反复自我麻痹,耐力也因此而渐渐地消磨殆尽。那个时候,才是彻底失败的开始。小结:

有些读者在看了案例后,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哦,原来耐力就是在一个单位坚持下去不跳槽,跳槽不会有好结果。”这是一种误解,我们所说的耐力,是坚持自己的方向,不动摇,是在逆境中踏实向前,不浮躁。怨天怨地不如提高自己“工作这么多年,仍然干杂七杂八的小事,我真倒霉!”“为什么我总是碰见心狠手辣的老板?”“没完没了的加班、福利低、管理不善、氛围糟糕……”“遇到的客户太苛刻、太挑剔,为什么受伤害的总是我?”

……

对于职场中的抱怨,我们一点也不陌生。职场中有不少人,但凡遇到一点儿不顺心就抱怨连连。但这样的抱怨有道理吗?值得吗?能改变自己的现状吗?要我说,为什么倒霉的总是你?其原因正在于你总是抱怨。也就是说:并不是失败使人抱怨,而是爱抱怨的行为方式使人在职场中总是失败。

没错!抱怨是工作不能有效落实的主要心理障碍。当一个人在抱怨的时候,或者处在抱怨的情绪当中时,就会不停地暗示自己的不成功都是他人的错,暗示世界对自己不公平,让自己有理由不努力,如此无异于让自己陷入失败的怪圈:抱怨——消极心态——工作陷入被动——得不到公司认可——越发抱怨——更加不满的心态——工作效率降低——受到公司处罚、警告或者辞退。

抱怨的实质是为自己目前不良的状况寻找借口,归根结底是一种懒惰、不负责的表现。对此,我的建议是怨天怨地不如提高自己。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我们为什么抱怨自己的薪水这么微薄,真的是付出多而得到少吗?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老板故意不重视你,而是你的能力和经验还没有提高到相应的水平。也就是说,我们工作的一切不如意,主要原因在于我们自身的不合格。

大学刚毕业时,我曾在一家报社实习,这期间有幸采访了一位著名的企业家高先生。

我很珍惜这次采访机会,事先做了认真的准备,因此,我与高先生谈得很愉快。采访结束后,高先生亲切地问我:“小伙子,你一个月的薪水是多少?”“很低,一个月才两千左右。”我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完还不禁叹了一口气。

高先生微笑着对我说:“很好!虽然你现在的薪水只有两千左右,但是你知道吗,你的所得远远不止这两千,所以千万不要有任何的抱怨。”

听到这一番话,我不由得一脸疑惑。高先生接着说:“你要知道,通过这份工作你可以争取到采访名人的机会,你可以从每个人身上学到他们的成功之道。如果你能够多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这就像你在银行存钱一样,钱存进了银行是会生利息的,而你的才能也会在这个过程中生利息,将来能连本带利地还给你。”

高先生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明白了注重才能的积累比注重目前薪水的多少更重要。

钢铁大王卡耐基说过:“总有人抱怨公司支付他的薪水不够高,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支付他工资的并不是公司,而是他自己的业务能力与工作表现。”

我们为何总是抱怨?客观原因也好,主观原因也罢,根本原因在于自己,在于自身人性的弱点——懒惰、懦弱、胆小、自卑、死要面子等。

住口吧!与其成天叨叨你的生活有多糟糕,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来改变它。

对于一名员工来说,任何指责和抱怨都是自身无能的借口。我们不应该将精力放在自己工资低上,而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为什么自己工资低”上。我们不应该将精力放在领导苛刻或客户挑剔上,而应该关注自己哪里做得不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到自己的缺点,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当我们不再对现状一味地抱怨,而是努力地改变自己时,相信一切都会有所改观。

我的一位朋友徐朗在一家国际贸易公司上班。他对自己现在的工作非常不满意,经常愤愤不平地抱怨说:“我的工作一点意思也没有,老板并不把我放在眼里。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我就辞职不干了。”当我听到徐朗的抱怨时,问道:“你对公司的业务流程熟悉吗?对于所做的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弄清了吗?”“我才懒得去钻研那些东西。”徐朗漫不经心地回答。“那我建议你先静下心来,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用心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好好地把公司的业务技巧、商业秘诀、客户特点和公司运营完全搞通,甚至包括签订合同都弄懂了之后,再做决定。这样,你可能会有许多收获。”说完这番话,我又继续解释道,“俗话说,君子报仇三年不晚,你将这家公司当作免费学习的地方,什么东西都学会之后再一走了之,不是既有收获又出了气吗?”

徐朗听从了我的建议,改变了往日散漫的习惯,对待工作很是用心,认真地完成老板交代的每一件工作,常常下班后还在办公室里研究商业文书的写法。

半年过后,我问徐朗:“你现在大概什么都学会了,是不是准备辞职不干了?”“哦,不是这样的。这几个月来,我觉得这份工作还是挺有意义的。当我学会的东西越来越多时,老板对我渐渐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对我委以重任,升职、加薪,我都快成公司里的红人了。所以,我想我还是留下来继续发展,并不打算跳槽了。”徐朗高兴地对我讲道,再也没有说抱怨的话。

事实上,我早就料到结果会是这样。当初徐朗的老板不重视他,是因为他对待工作自由散漫、敷衍了事,又不努力学习业务,因此老板觉得他不会有什么作为。而后徐朗开始痛下苦功,改变自己,不仅工作态度变得这样积极,而且能力也获得不断的提高。他担当的责任多了,老板当然会对他刮目相看。

每个人的人生价值都是伴随着工作业绩得以体现。任何看起来华丽但无实际用处的外在因素,都不能够决定我们的内涵与价值,所以不要用抱怨来掩饰自己的失职。只要你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的价值,提升自己的业绩,你就能向大家证明自己的能力,进而从平凡走向卓越,成就一番大事业。小结:

我们都不是圣人,不抱怨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到的是少抱怨,多做事。将抱怨的精力和时间用来思考如何去解决问题,改变自己的现状,改变自己的思维,改变自己的言语,这就是让事业变好的转折。所谓的不可能,只是不努力罢了

你是否有这句口头禅:“我想做A,但是我做不到,因为B、C、D、E种原因。”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想实现某种目标,可是你在还没去做之前,就先否定自己,并给自己找了一堆无法实现的理由来说服自己。“我嘴皮子不利索,做不了销售员。”“这件事情太难了,我不可能处理好。”“别人都不行,我当然更不可能了。”……对于这些问题,你可曾想过,你到底是不可能做成,还是你压根就不想去做呢?

我认为,所谓的不可能,只是不努力罢了。

当全世界都认为中国是贫油国的时候,李四光却带领着他的地质队找到了一个又一个蕴藏丰富的油田,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给了世界一个无比肯定的答案。当莱特兄弟在经营自行车行的同时,动手研制能在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的时候,人们都说“不可能”。但莱特兄弟经过不懈的努力,飞机终于上天了,并且很快成了时速最快的运输工具。莱特兄弟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其实这些都说明,很多事情之所以看上去不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消极地认定不可能而已。说到底,对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与其花费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想东想西,借口多多,不如排除固有观念的束缚,去行动,去尝试,很多“不可能”都会变成“可能”。

一位作家曾这样说过:“选择自己的想法,你可以做到。改变自己的想法,你可以做到。如果必要的话,在一开始就充分运用你的想象力。你永远不会为此感到后悔。你从前认为绝不可能的事情会在你面前发生,你从前认为绝不可能的变化会出现在你的生活中。毫无疑问,你将获得一次重生的机会。”

事实上,每个人都不是生下来什么都会做,只有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学习,才能具备丰富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许多成功人士不一定比你“会”做,重要的是他们愿意去尝试。谈个对象不知道合不合适,先谈谈试试看,真不合适再分开。接到新的工作内容,不知道能不能干好,先做着试试看……个人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每一次成功的开端都是一种尝试。当你真正开始做了之后,试着试着通常就行了!

N年前,我的朋友姜小松以优异的成绩从上海一所重点高校的新闻系毕业了,但他却选择了一家广告公司去做房地产文案——这个和新闻不沾边的工作。在毕业之前,姜小松就已经在一家国家级一类媒体实习过半年,而且取得了不错的工作业绩。毕业后,他要想在上海这个媒体众多的地方谋得一份记者的工作应该不是难事。可是姜小松偏偏选择了广告文案这个职位。同学们对他的选择颇为不解。不少人问他:“你没有学过广告,又不了解房地产,能做好文案吗?”

姜小松说,他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他觉得,在没有尝试过之前,真的不知道,至少是不能确定自己最适合什么。“生活和工作中的变化无处不在,无论如何,‘在一棵树上吊死’,决不会成为我的选择。”当时他看到房地产业非常火爆,市场很有前景,而且他对做广告策划和文案写作也情有独钟。既然如此,何不去试试?经过几次面试,姜小松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个广告人。谁知,第一天上司就给了姜小松一个“下马威”,让他在两天的时间内写一份关于某一新楼盘的宣传海报。当时无论是经验上,还是系统理论上,姜小松都处于一种相当匮乏的状态。这样的任务对于他简直难于上青天。但姜小松没有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推脱,而是答应上司一定做好这份海报。第一天上午他开始搜集这个新楼盘的信息,下午开始查询精彩的楼盘推广文案。无论是平面资料还是网络资料,于他来说都是很好的学习参考。晚上他写出了一份文案雏形。第二天上午,他主动和客户、设计人员沟通,描述自己的构思,询问对方的意见,这期间他多次修改、完善,最终交出一份富有创意性和思想性的楼盘推广海报,获得了客户和上司的一致好评。

梦想和现实是存在差异和距离的,排除偶然的不确定因素,多数原因只是因为我们不去做罢了。我们什么都没看到,就说别人不可能;我们什么都没去尝试,就说这事不可能。

讲到这里,道理已经非常明朗了。千万不要再推脱说自己不行,现在就马上开始纠正自己吧,具体就是把“我不行”改成“如果我努力,我就能改变”;把“那就是我”改成“那是以前的我”;把“那是我的本性”改成“那是我以前的本性”;把任何妨碍成长的“我怎样怎样”,改为“我选择怎样怎样”。

慢慢地,你会发现,你真的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小结:

凡事不要问自己能不能,而该问自己要不要。一旦确定你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就可以立即付诸行动,不必再找任何借口。因为当你愿意采取行动时,你一定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任何阻碍,也愿意投入足够的心血与付出来实现你的目标。别把想法一直停留在嘴上“我有一个idea,价值千万。”这样的话我经常听到。但经历多了,相信每个人都会和我一样逐渐理解,idea是世界上最不值钱的东西,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有个男孩在我所在的一个作者群里很活跃,经常跟别人讨论一些写作计划与技巧。一天他在网上问我:“老师,我很想出书,可就是下不了笔,怎么办?”

我问:“你为什么下不了笔?是不是因为没有构思好,你写好大纲了吗?”

他发过来一个文件,跟我说:“我早就拟好了大纲。”

我看了下这个大纲,内容主要是关于创业的,有几个点写得还不错。对于这些爱好文学的人,我向来都是喜欢的,于是就鼓励他:“你写得还不错,按照这个大纲写下去。如果有需要的话,我可以给你把把关,还可以帮你联系几个出版社的朋友。”

男孩说了几句感谢的话,称以后再联系,就下线了。

后来等了很久,他也没动静,渐渐地我就忘了这回事。

直到一天,我在另一个群里看见这个男孩跟别人聊写作计划,说得慷慨激昂。隔着电脑屏幕我都能想象出他那一副激情满满的样子,于是忍不住问他:“上次说的那个写作计划怎么样了,我还等着看你的文章呢。”

男孩回答:“哎呀,最近我工作比较忙,经常加班,那个写作计划只能推迟了。”

我直接回他:“那你可以晚上写,或者周末休息的时候。”

他说:“晚上回家做饭吃,忙完就很晚了。周末还要逛街买东西,更没时间。”

我又说:“其实也花不了多少时间,你可以每天抽时间写几百字也行。”

他说:“写作又不是简单的事,有时我也没有思路。”

我每说一句话,男孩总有解释的理由,话聊到这个份上就无解了。

短短的故事,却蕴含着深深的道理,那就是:不去付诸行动,梦想再美都是白搭。

综观职场,我发现很多人,甚至包括我自己,经常豪情壮志,似乎有很大的报负和理想,也有很好的创意和想法。可是一个新的想法从诞生到实施需要不断地探讨、磨合、实践,有时要么是怕审批的麻烦,要么是担心自己的能力,要么是害怕承担责任,于是裹足不前,胎死腹中,机会一次次地流失。

比谈论一件事更好的选择是什么?永远都是“去做”。这是我多年混迹职场的重要经验之一。如果说想法是由很多个0构成的,那么行动就是最前面那个1。当一个人习惯了夸夸其谈时,大脑会被“目标已经完成”的感觉欺骗,让你对自己感觉满意,因此缺少动力去付诸行动。这就是为什么每天大喊减肥的人还一直在胖着的原因。所以,一旦有了想法,我不会停留在嘴上,而是想应该怎么做。

当初踏入职场几年后,我总是想开始创业,做自己想做的事。但那时我又总是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比如条件不成熟、资金不到位、害怕失败等。直到后来我意识到,总是停留在思考层面或者考虑往后推迟一段时间,对于自己的事业丝毫没有意义,自己不知不觉已经松懈了很久。于是我终于下定决心开始实施。7年前,我就开始了第一次创业,有失败,有收获,更重要的是有了开始。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观点,我想在这里提一提罗伯特的故事。

8岁那年生日,罗伯特收到了慈爱的祖父送给他的礼物——一副被翻得卷了边的世界地图。这幅地图大大开拓了他的视野,使他产生了非常多的愿望: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拥有一项发明专利;给非洲的孩子筹集100万美元捐款;写一本书……说到这其中的很多愿望,大多数人也曾有过,但也仅仅是曾经有过而已。要说到去实现它们,大多数人会望而却步,比如没有足够的钱。

罗伯特不一样,他儿时的梦想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对于自己的梦想,他说干就干,没有半点儿犹豫。当得知罗伯特经济状况并不好,而且想用80美元来周游世界时,别人更是认为他疯了。但人们的冷嘲热讽根本动摇不了罗伯特的决心。他用一张纸写下了用80美元旅行所需要做的准备。例如,设法领取一份可以上船当船员的文件;考取一个国际驾驶执照;与一家公司签订合同,为之提供所经国家的土壤样品;同一家胶卷公司签订协议,可以在这家公司全球的任何一个分公司免费领取胶卷,但要拍摄照片为公司做宣传。

当罗伯特完成以上的准备之后,他就在口袋里装好80美元,兴致勃勃地开始了他的环球之旅。最终,他完美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让嘲笑他的那些人无地自容。

以下是他旅行经历的一些片断:

在巴黎,由于罗伯特提供了一份美国人最近旅游习惯的资料,他在一家高档宾馆享受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从巴黎到维也纳,由于他搭乘货车的司机在半途得了急病,已经拥有国际驾驶执照的他将司机送到了医院,并将货物安全地送到了目的地。货运公司非常感激他,专门派车将他送到了维也纳,当然是免费车。

在瑞士一家新开张的公司门口,由于公司用来拍摄庆祝照片的照相机出了故障,再去买新的已经来不及。恰巧在场的罗伯特免费为他们拍摄了照片,他们送给罗伯特一张到达意大利的飞机票。

罗伯特按照自己记下来的愿望去规划自己的行动。几年过去了,儿时的一个个梦想陆续地变成现实,最终他实现了106个愿望,成为一位著名的探险家。

碌碌无为与成绩斐然的差别,就在于你是选择说还是做。“行胜于言”“言必行,行必果”“说到不如做到”,这些话都是说要想做成某件事,并不是说说而已,是需要自己付诸行动才可以实现的。说,永远比做容易。不论你有多么高的天赋,多么丰富的资源,多么聪明的头脑,多么完善的计划,多少人愿意帮助你,如果没有行动力,一切都是空谈。

不要再给自己找种种借口,将想法落实在行动中,这才是成功正确的打开方式。小结:

那些想法和计划你为什么一直没有实施?担心事情不像自己预计的那样发展?担心缺乏支持、受到指责,还是害怕失败?无论是什么,注意力不要总是被担心和恐惧占据,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你就成功了一半。做更好的执行者,成为职场稀缺资源

在许多场合,我经常被一些人问到一个相同的问题:“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正面回答过。因为我的确不知从何说起。首先我成功吗?如果我算成功的话,有成功的秘诀吗?后来被问得多了,我也不得不认真地想一想,在我人生的经验中可能是有一些事情做成功了,但同时也有一些事情做失败了。有些事为什么会成功,有些事为什么会失败?结论是,我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执行到位的结果,所存在的许多不足也正是执行不力的后果。

执行的定义很简单,就是按质按量、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任务。

曾经有人把执行力划分为四个层次,我认为十分可取:

第一层,领导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第二层,领导让做什么,先搞清楚做这件事的目标,争取高效地实现目标。

第三层,领导让做什么,先搞清楚这件事在团队整体目标中的价值,争取对团队整体目标有更大的贡献。

第四层,领导让做什么,不仅做好当前的事,实现个人目标、团队目标、符合公司战略,还能在执行过程中占尽先机、精益求精,让目标效益更大化,甚至超出领导预期。

很显然,第四层是最好的执行。

我这里还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案例,不妨再拿出来重温一次:

甲和乙受雇于同一家店铺,拿着同样的薪水。可是一段时间以后,乙青云直上,而甲却仍在原地踏步。甲心有不满,于是跑到老板那里发牢骚。老板耐心地听完他的抱怨后,没解释什么,只是和颜悦色地说:“你去集市一趟,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东西。”老板说完后,甲立即奔向市场。

从集市回来后,甲向老板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有多少土豆?”老板又问。

甲挠挠头:“您刚才没让我问这个。”

甲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说一共有50袋土豆。“土豆的价格是多少?”老板再次问道。

甲再次挠挠头:“您没说价格,我就没问。”

甲第三次跑到集市上问清价格回来时,半天时间已经过去了。“好吧!”老板对甲说,“现在,请你坐在椅子上别说话,看看乙怎样做。”

随后,老板让乙去集市看看有什么卖的东西。很快,乙就从集市上回来了,一口气地向老板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50袋,价格是每斤2元,多买的话还可以更便宜一些。土豆质量不错,我带回来一个,请老板过目。另外,这个农民一个小时后,还会运来几箱西红柿,价格也很公道。昨天我们店里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需要再进一些了。因此,我也带了一个西红柿样品回来,还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正在外面等您回话呢。”

这时,老板转向甲说:“现在,你知道他的薪水为什么比你高了吧!”

诸位,这就是执行的不同。虽然甲也在一丝不苟地执行命令,却并不能令老板满意,原因是他的执行并不高效,不是最佳的结果。那么乙呢?我只想说:乙的执行效率很高,他将老板的命令快速落实,并收获了最佳结果。

同样一个方法,为什么别人能快速成功,你却磕磕碰碰,到后面不了了之?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没那么辛苦,却很讨老板的欢心,屡屡得以提拔,你每天忙忙碌碌,却很少得到老板的表扬?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佼佼者,不停地创造奇迹,你工作多年却依然默默无闻,毫无建树?有些人此时可能会找许多借口,诸如自己时运不济,别人有眼无珠等。殊不知一切只因你的执行不力。“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曾经说过的话。这句话即便放在当今也依然时髦,在执行上更是如此。执行不一定成功,但比别人更快更好地执行,就一定会成功。这就如同赛跑,抢先跑在最前面的那个人,最后叫作“冠军”。

没有完成任务,我们抱怨任务太难,而自己已经尽力;上班迟到,我们会说交通太拥挤,路上堵车;考试不及格,我们会说出题太偏,根本就不是书本知识……我们总是在寻找各种似乎更具说服力的借口。然而,在人的一生中缺少的并不是借口,而是努力完成任务的精神,实实在在做事的态度。

我的朋友阿城是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员工,该集团年销售额有几十个亿。当时与阿城一起进入公司的销售员一共有十几个,但两年下来,只有他升为分公司经理,薪水也从刚开始的两三千涨到了现在的过万。阿城是如何做到的呢?当我问及原因时,他和我做了以下分享。

一次阿城和朋友聚会时偶然听到一个内部消息,市政府有意向在市郊划出一块地皮,用来建经济适用房,以解决市内低收入者的住房困难问题。得到这一消息后,阿城便立即动用各种关系去求证这一信息是否可靠,同时还着手准备一些前期资料。他认为如果这个消息是真实的,那么一旦公布后,市政府就会公开招标,到时就会有多家开发商去投标。如果自己的公司先做好了准备,投标的胜算就会更大。

一些同事见了,不解地说:“阿城,你现在做的这些事,可没有人吩咐过你。”

有些人还劝说道:“如果那个消息是假的,你岂不是白忙一场,干吗自讨苦吃?”

还有些人摇摇头说:“整理这些资料太难了,你恐怕做不好。”“这些都不是松懈的理由,再难我也要努力做好。如果那个消息是真的,我现在做的这一切不就非常必要,非常有价值吗?”阿城态度坚决地说。

三个月后,市政府果然公布了要在市郊南面划出一块地皮建经济适用房的城市规划。这一消息公布后,市里几家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立即忙碌起来,开始投标前紧张的准备工作,阿城所在的企业也不例外。就在经理紧急召集中高层管理人员开会,商讨竞标工作时,阿城拿着一摞厚厚的资料敲开了会议室的门,对经理说:“相关资料我已经准备好了,我们可以动手制作标书和做其他事情了。这样在时间上我们将会占有较大优势。”当时经理的反应是什么?又意外,又高兴。

在后来的竞标中,阿城所在的企业果然一举中标。在庆功会上,经理特地来到阿城跟前,郑重地代表企业向他敬了一杯酒,并宣布:阿城将被任命为部门经理。

也许你会说,阿城是幸运的,他只是主动做了一点事情,企业却给了他很多很多。事实并非如此,企业之所以重用阿城,不只是因为他主动收集的那些资料,对企业中标起到了促进作用,而是更看重他的执行能力。如今社会竞争激烈,速度就是效率,阿城没有找借口,而是比其他人都能快速地执行,工作效率更高。这样的员工不受到嘉奖、不受到重用,企业还会重用什么样的员工呢?

做更好的执行者,成为职场稀缺资源。

在我看来,大部分人不是没有能力,只是缺乏这种心志。其实就是差那么一点点,只要你执行时抢先一些,用心一些,我相信日后的所有情况都会发生改变。虽然你可能比不上金字塔尖上的牛人,但也能成为足够成功的普通人。你将会离成功越来越近,直到真正感受到“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小结:

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人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有了自觉的责任意识之后,小事不再是懈怠的借口,困难不再是退缩的借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就会发挥出超强的执行力。今天找借口偷懒,明天终究会打脸

有一句话让我感同深受:“不成功是因为懒!”

懒,的确可以带来很多弊病。因为懒,好逸恶劳,有活不做,有钱不赚,所以不学无术;因为懒,游手好闲,不愿学习,不求上进,最终一无所成。在职场中更是如此,一个人如果总是懒懒散散,动作不迅速,手脚不勤快,那么将没速度、没业绩、没提升,最后必然是没出息、没成功。

我听过很多人抱怨,为什么别人行,我不行?为什么别人可以成功,我却没做到?要我说,四体不勤的人根本不可能成功。一开始雄心勃勃,最后却失败的人,都是因为懒惰。

这世上,再没有比一个人想要懒惰更好找借口的了。

比如,我每天中午坚持锻炼半个钟头。如果我想偷懒,我只需嘀咕一句:“今天有些累,歇息一下吧。”我的全身就会立刻沉重疲乏,昏昏欲睡。我每天晚上写作两个小时,假如我哪次想偷懒,我只需告诉自己:“我今天状态不对,我的思路不对。”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看电视或躺上床。

一个人想要懒惰,总会有成千上万条理由站在那响应你、声援你、支持你。不过,残酷的是,如果你甘于懒惰,就要甘于失败。

亚历山大大帝是古代世界最著名的征服者。他于公元前332年打败波斯人,攻进埃及。战后,亚历山大大帝开始研究自己获胜的原因,战略、战术、军事实力……他觉得都不是,他目睹了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后,终找到了原因——波斯人生活堕落,他们厌恶辛苦的劳动,只想着舒适地享受一切。于是亚历山大大帝感慨地说:“不是我打败了波斯人,而是他们自己的懒散打败了自己。”

一个民族懒惰成性,则民族奴颜婢膝;一个人好逸恶劳,最终也会无药可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古话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年少时我并不懂得其中的苍凉,直到这些年在社会上摸打滚爬,撞得南墙都要倒塌,才深深察觉这句话的真意,也意识到懒惰是我们成功路上的大敌。

刚上高中时我雄心壮志,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考入清华,再不济就是天津南开。年少轻狂总觉得事情很简单。那三年我学习没有比别人多努力,该玩乐的时候照玩不误,每天就这么得过且过,结果可想而知。我没能如自己所愿,虽然考上的也是211大学,但终究不是心仪向往的学府,内心难免生憾。进入大学后,我一开始还坚持早起背单词,晚上上自习,周末泡图书馆的计划,但很快就发现,大学没有繁重的课业,没有紧张的课程,更没人时刻监督,渐渐地我的身心轻松了下来,上课聊天,下课聊剧,除了吃吃喝喝就是买买买。期末考试有老师提前划重点,忙个三五天背一背即可。不可否认,大学前两年我过得很轻松,但很快我就意识到这种懒散生活的危害。

一位师哥临近毕业时在找工作。我陪同他跑了不下几十场的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见到不少人那些动辄四五页、七八页的履历介绍,我绞尽脑汁地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却连一整页都凑不齐。考试屡次挂科、英语四六级通过遥遥无期,证书也没拿到几个,于是原来的轻松变成了如洪流倾泻般的慌乱无措。之后的两年,我从未过得如此艰辛而煎熬,也从未过得那样忙碌而焦虑。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就起床,一个人跑到学校的湖边啃着生涩的专业生词。再也不敢一下课就宅在宿舍里刷电视,而是报考了几个含金量高的证书考试。晚上熄灯后,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直到眼皮打架才睡觉……即使我这样追赶,还只来得及在毕业的时候不至于太难看。

大学毕业时,我深深体会到“一毕业就失业”的无奈。一开始我连大型超市的管理员都竞争不上,因为同批竞争的大学生太多了。租房、吃穿、坐车……那时候,身上的每一分钱都要掐着手指头算。为了补足生活费,我曾在街道上发过传单,在贴吧上发过广告,还帮培训班做过招生工作。辛不辛苦,当然辛苦;累不累,十分累。当初的轻松悠闲,全部变作了今日的举步维艰。尝试过了这一段不努力便费力的日子,自此我再也不敢对生活掉以轻心,也逐渐凭借辛勤的努力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懒惰是导致个人平庸的重要原因,就像台湾著名主持人蔡康永说的那样:“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因果报应真的是恒久存在的真理。

曾以为的无忧无虑和轻松,不过是逃避辛苦的借口而已。而一个人越找借口偷懒,越没有选择的机会。而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业精于勤,荒于嬉。”想想你自己有没有懒惰的时候,清晨来临的时候,本来计划出去慢跑锻炼身体,但是你却犯懒,选择躲在被窝里虚度光阴;本该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一天的工作,你却选择在玩游戏、聊天、偷懒中度过;明明可以做好一件事情,却害怕辛苦,而推脱不做……如果有,那么你要小心了!

人难免都会有一定的惰性,当下心里的旁白大多是:“不过就是偷懒一下,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吧!”当这样的想法入侵大脑时,请及时提醒自己——日本索尼(SONY)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每天落后别人半步,一年后就是183步,十年后就是十万八千里。”这个数字是不是很惊人?

醒醒吧,勤奋的人从不给自己找借口喘息。

有一次,有人问小提琴大师弗里兹·克赖斯勒:“你怎么演奏得这么棒,是不是运气好?”弗里兹·克赖斯勒微微一笑,回答道:“这一切都是练习的结果,我坚持每天都练琴。如果我一个月没有练习,观众能听出差别;如果我一周没有练习,我的妻子能听出差别;如果我一天没有练习,我自己能听出差别。”

要学习那么多课业,要掌握那么多技能,要考到那么多证书,要加班加点,要熬夜苦读……现在的你或许真的很辛苦,但请记得告诉自己,不给自己的懒惰找任何借口,自觉地勤奋起来,努力起来,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总归全部属于自己,现在的努力都是为了以后能有更多可以选择的机会。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既然下定决心要做人上人,就不要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别忘了别人都在你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努力着。也许你和你的工作都很平凡,但只要你不偷懒,够勤奋,数年如一日地付出心血和汗水,你就有机会迅速地成长和进步,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才。小结:

凡事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勤奋通常也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改变。但请相信,勤奋和努力一定不会白费。因为每一天的勤奋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上的收获,还有意志和品质上的锻炼。而这些都是不能拿“是否已经成功”这个标准去衡量的。裹足不前就是最大危机

在职场中,每个人都想要获得成长,想要实现人生的理想。但成长就像是一场登山之旅,漫长而又艰辛。有些人总是犹犹豫豫,前怕狼后怕虎,还没出发,就吓得裹足不前,渴望着又害怕着,让恐惧在成长的路上设下一个个障碍,把自己弄得心力交瘁,疲惫不堪,还是没有迈出一步,最终亲手把路堵死。

一天,有人问一个农夫是不是种了麦子。

农夫回答:“没有,我担心天不下雨。”

那个人又问:“那你种棉花了吗?”

农夫说:“没有,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

于是,那个人又问:“那你种了什么?”

农夫说:“什么也没有种,我要确保安全。”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可笑,但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和既得利益,惧怕行动,不冒风险,求稳妥,怕失败,不敢去做哪怕是一点点的尝试。这种行事风格虽然可靠,虽然平稳,给人一种安宁和踏实的感觉,却难免畏首畏尾。如果一个人在职场上的主要目标就是安全,那么将注定一事无成。

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周围环境从来都不会有绝对的安全。如果你觉得安全了,很有可能开始暗藏危机。

我这样说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存在。

老郑是我的一个远房表叔。他曾经是我认识的亲戚朋友中工作最为稳定的一个。他在东北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简称L集团)工作了整整20年,而且从来没有换过工作。L集团的主营业务是生产加工硬质合金,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产品需求量较大,客户涵盖机械加工、冶炼、钢铁等行业,算得上是当地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当年表叔从一所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如愿被分配到了L集团做技术工人,每个月能拿到在当地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的工资。他对此觉得满意极了。

不过好景不长,当从计划经济转轨为市场经济后,南方一些公司在生产线上开始采用全自动的机械手,实行自动加工、自动装捡,一个工人可以管五六台机器,效率非常高。而且他们对市场需求反应快,机制灵活,在价格和效率上比L集团更有竞争力。而L集团的生产线采用的仍然是手工操作,服务跟不上,质量跟不上,价格又偏高,使得效益越来越差,陷入产量越多亏损越多的怪圈。表叔整天跟人诉苦自己赚钱少,发展难,说自己混得不好,过得没有意思。

当我建议表叔到南方学习新技术时,他点点头,又摇摇头:“学那些做什么,国企就是这样,饿不死吃不饱。而且那些工作太具挑战性了,恐怕我也吃不消!”表叔每天机械地上班下班,早八晚四。“有时候领导要我们做一些创新的事情,我直接跟他说我不会,我老了。”表叔苦笑。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三年,后来单位因效益问题准备裁员,不幸的是表叔的名字就在裁员名单上。

裹足不前是最大的危机,因为追求安全感是最累的,它不仅会消耗你的注意力,还会不断地打击你的自信心,让你焦虑不安,无法正视眼前的工作。

事实上,每一个选择都有不确定性,也必然会存在一定的损失。比如恋爱,当我们选择去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有可能会面临对方并不爱我,甚至欺骗、谎言、背叛的结果,那我们就选择不爱了吗?比如友情,当我们去敞开胸怀拥抱一段友谊时,我们有可能会面临争执、分歧、误解,那我们就孤独终老吗?比如工作,当进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或工作岗位时,我们有可能面对陌生的同事和团队,听不懂的术语和交流方式,持续的摩擦和磨合,那我们就永远不在工作上做出任何改变吗?

我接触过一些本科毕业生,在和他们聊天的过程中,很多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大学时候看起来都差不多的同学,毕业一两年后差距就那么大呢?”

这时,我会反问一句:“当有机会学习一项新技能的时候,你会是什么态度?”

据我观察,总有一些人会问:“学这东西有什么用呢?”很可能,这些人永远不会知道学习新技能对他究竟有什么用处,因为他从未拥有过那项技能,不可能有机会亲身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有一天,他会遇到一点尴尬,这时候他可能会慨叹道:“当初我要是好好学就好了。”然而,这对于他来说,仅限于慨叹而已。再次遇到学习机会的时候,他依然会找各种借口逃避或放弃。这样的结果是,不会的新技能永远不会。多少年之后,他依然是原地踏步。

与之相反,有些人从来都不曾问:“学这东西有什么用呢?”管它呢,学呗,学了总有用处。他们自顾自地去学习,然后自然而然地找到了那项技能的用处,享受其已有技能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于是,这个既有经验成为他们心智的一部分,也让他们理解并相信“技不压身”的道理。下一次遇到新的学习机会时,他们从来不会找借口退缩,而是勇敢地前行,毫不犹豫地打破了目前的稳定,去尝试另一种可能。于是他们得到了一个个更完美的结果,这就是勇敢者的人生。

在朋友们眼里,黄薇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女人。因为无论是职场中,还是生活中,没有她办不到的事。她有一口流利的英语,获得过市级游泳比赛冠军,总是不经意就惊艳众人。当我问及她如此成功的原因时,黄薇说:“如果裹足不前,你就永远无法破茧而出,迈向新世界,开始新生活。而这一切,只需要你有一点点勇气。”

黄薇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那时她是宿舍英语水平最差的那一个,尤其是口语,说得不洋不土的。舍友们经常会开她玩笑,有时也会为黄薇好,让她多说,帮她纠音。但那时候黄薇还是不愿意说英语,结果因为英语成绩差,错过了几次好的工作机会。黄薇痛定思痛之后,决定改变自己。她先在网上交了几个国际朋友,坚持每天和这些朋友语音聊天。她听不懂的话语就反复听,并诚恳地向大家求教。渐渐地她的英语水平提高了。由于英语交流能力强,黄薇如愿进入了一家外企。在那些海外客户面前,她毫无惧色,谈笑风生。“现在我更敢说英语了。要是我早一点觉悟,或许现在会更好。”

这件事情对黄薇启发很大,让她意识到,人只有改变才能变得更好。

三年前第一次看到大海时,黄薇特别想学会游泳,但她担心学不会,被朋友嘲笑,还有穿着泳衣会尴尬。但是当她大胆地与朋友一同去游泳池的时候,这些事情都没有发生,没有尴尬,没有嘲笑。黄薇一开始对水有点恐惧,不敢闭气下去,但是慢慢地尝试闭气以后,两个小时左右就可以闭气游泳了,用了两天的时间,可以坚持游七八米了。为了学会游泳她喝了很多池水,被水呛了无数次,但是她游得越来越好。和她一起开始学游泳的有一位女士,因为害怕呛水,至今还未能游泳。

我们必须接受这个现实:职场没有绝对的安全和稳定,职业发展需要的是连贯性,需要的是有效的竞争力。要改变,肯定是宜早不宜迟,否则自己拿什么和更年轻的大学生竞争呢?改变不一定会有好结果,但是一味地裹足不前,那么连最起码的改变机会都不会拥有,就是“坐以待毙”!小结:

任何强大的公司都不会给员工安全感。真正的职场安全感是靠自己努力争取的。当公司给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坚实的后盾后,接下来就需要你负责努力奋斗,成长进步,尽情发挥自己的能力了。情绪失控不是失职的理由

职场中最能获益的心得是什么?我会回答:情绪管理。

观察职场周围,我发现,有人一旦工作失误受到批评,和客户谈判受挫,甚至是和同事之间发生不顺心的事都会影响到他,并因此产生烦躁、气愤等情绪。然后,他就把这些当作借口,稍不留神就带着情绪工作,对工作拖拉应付起来……这样的员工是没有前途的,因为他们已经沦为情绪的“奴隶”。

许柯是我曾经所在单位的一位同事。有一段时间他的工作进展很不顺利。原来老板让他重点发展一位重要客户,他却因手头信息掌握得不够,败给了另一家竞争公司,客户被对方抢了去。老板得知情况后非常生气,当众严厉地批评了许柯一顿。许柯本来就很懊恼,被批之后更加气愤,还满腹的委屈:“我在单位任劳任怨多年,没功劳也有苦劳啊。老板为什么不给我留点儿情面?”许柯的心情糟糕透了。他又碍于面子不愿意和别人诉说内心的苦闷,只得闷在心里。渐渐地,他的工作态度变得消极起来,而且一进办公室看着什么都觉得烦,时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对同事横加指责。

谁愿意和一个整天抱怨不断的人共事呢?渐渐地,周围的同事也开始与许柯疏远起来。这让许柯的内心更是备受折磨,整天愁眉不展,甚至对工作产生了抵触情绪。他的工作没有一点儿起色不说,还时常出现错误。最后他被开除了。对此许柯一直耿耿于怀。但他依然用借口敷衍自己:“如果当初老板给我留点儿情面,不要太影响我的情绪,一切就不会这样糟糕了。”

你有过与许柯类似的经历吗?反思自己在办公室里的言行,想想自己有没有过情绪失控的时候:“烦死了,这工作又繁琐,又浪费时间,不想干了!”“路上等车跟人吵了一架,一上午了还没平静下来,看谁都不顺眼!”“孩子病了,没法安心工作,手头上的工作怎么这么多呀!”很显然,情绪失控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效率。

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往往会影响他的某些行为,比如他可能想找一个地方发泄。身处职场中,这种发泄的出口可能会是同事、下属,甚至是自己的工作内容本身。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是去寻找自己的“出气筒”,把不良情绪传染给别人或者带着情绪对待自己的工作,就会让更多的人陷入到坏情绪中来,或者使自己的工作成果出现偏差。很显然,这两种结果都是不好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现代职场中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刚刚参加工作,还是工作多年的人,在职场上遇到一些烦心事在所难免,也总会伴随着情绪的起起伏伏。但如果把情绪失控作为失职的借口,那么难道工作要等到我们心情好的时候才去做吗?大厨不开心了,就在顾客的菜里多加一把盐;老师的情绪不好,就教学生“1+1=3”;制造汽车的工人情绪不佳了,就给汽车少装个轮胎……

如果说职场最不相信的是眼泪,那么最可怕的应该是情绪失控,这是每个老板都忌讳的。当初我创业招人时就有一条硬性标准——太情绪化的员工不能要。因为我每天需要同时处理很多事情,需要为事情的进展及结果负责,而不是为员工的情绪埋单。我甚至无暇顾及到严厉的批评和无情的否定对一个人造成的伤害。我需要的是一个能够不断完成新的目标以及能够管理自己情绪的高效团队。

所以,你可以有情绪不佳的时候,但绝对不能以此为借口懈怠工作。你需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即不轻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时刻保持认真的工作态度,要以极大的责任心对待工作,有效保证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这方面,我概括出一句话:“平庸的员工被自己的情绪所控制,优秀的员工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下面教给大家几个调适自己情绪的方法。

搞清楚情绪波动的原因

职场中的情绪波动是正常的,不要回避,不要逃避,因为“情绪如潮,越堵越高”。你要训练自己像局外人一样观察自己情绪波动的心理,正视它、体验它、接受它,你才能明白是什么正在困扰着你,然后着手想解决方案,心平气和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为此,你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这件事很重要吗?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是自己真的不能承受事实吗?还是被自己想象的结果吓着了?

你对目前形势有多大的控制权?

……

比如,老板突然给你安排了一项必须完成的紧急任务,你一时感到紧张不已。这时,你应该首先稳住自己的情绪,不必紧张,也不要急于求成,以免乱了方寸,进而冷静地对工作上的困难做一下分析,是因为时间太紧?任务太重?自身能力不够?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找出原因后,再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

搞清楚情绪波动的原因,把注意力放在有用的行动上,才不会被无用的情绪所操纵。

做一做深呼吸

情绪是可以管理的。激怒时要疏导、平静;过喜时要收敛、抑制;忧愁时宜释放、自解;思虑时应分散、消遣;悲伤时要转移、娱乐……如果形势已经超出了你的控制能力范围,或者这个事情并不重要,你不妨做一做深呼吸,缓和即将爆发出来的情绪反应,使自己精力集中地应对面前的事情。

具体做法是:

自然坐下,全身放松,两臂自然下垂,闭合双眼。

吸气,约持续吸气6秒钟,注意绷紧身体,让空气慢慢地流经你的腹部,然后到你的肋骨,在头脑中反映出数字,在呼气时说“放松”,并在头脑中再现“放松”这个词。

发出嘶嘶声,呼出你吸进的气,而且轻轻地说声“放松”,让身体尽量松弛下来,然后有节奏地呼吸20秒。

注意,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静听空气流入、流出时发出的微弱声音。这样连续数下去。呼吸节奏要慢,直到感觉到镇静为止。

你也可以铭记成功学大师奥格·曼狄诺的一段话,以此来提醒自己控制情绪。

我心中像一只轮子不停地转着,由乐而悲,由悲而喜,由喜而忧。

今天,我要学会控制情绪。

对于自己千变万化的个性,我不再听之任之。我知道,只有积极主动地控制情绪,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控制自己的命运,就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我要学会这个千古秘诀:弱者任思绪控制行为,强者让行为控制思绪。

我要成为自己的主人,我由此而变得伟大。

一直坚持做下去吧,这会给你带来诸多益处的。小结:

很多人之所以容易情绪失控,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稳定的自我体系价值。以客观和冷静的态度分析自己,对于自己有一个清晰和稳定的认知,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理性和更加强大,如此一来,情绪就不容易受他人影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