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寻古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4 15:10:17

点击下载

作者:徐凤龙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深山寻古茶

深山寻古茶试读:

作者简介

徐凤龙先生,1964年12月生,吉林榆树人。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国家茶艺师高级考评师,吉林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北京联合大学易学与经济发展中心特约研究员。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读书期间勤奋刻苦,长于国画,喜寄情山水。改革开放后,创办装饰公司,屡创佳绩。但徐先生时时不能忘怀自己的文化情结,于1999年创建了吉林省第一家以古典传统风格为主调的雅贤楼茶艺馆,兢兢业业,开始了对茶文化的深入探讨与研究。2003年5月徐先生与妻子张鹏燕共同编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教材《茶艺师》,并以雅贤楼为基础,成立了吉林省雅贤楼茶艺师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专业茶艺人才。几年来夫妇二人醉心于茶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已陆续出版《茶艺师》《在家冲泡工夫茶》《饮茶事典》《寻找紫砂之源》《普洱溯源》《识茶善饮》《第三只眼睛看普洱》《中国茶文化图说典藏全书》《凤龙深山找好茶》《深山寻古茶》……并于2006年启用祖上老号“万和圣”并连建数家万和圣茶庄,2008年成立东北地区最大规模的“雅贤楼精品紫砂艺术馆”,2011年成立雅贤楼东北亚分号。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6年5月序言

十几年前,普洱茶开始风靡中国大地, 爱茶之人为她一掷千金,喝茶之人更对其依依不舍。由当初的不以为然,到后来亲身尝试且深受其益,我逐渐体会到了普洱的魅力,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对古树普洱茶更是情有独钟。

云南普洱茶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因其贮存方式得当、越陈越香的独特性而占据了中国茶产业的半壁江山,更有燎原之势。时常有茶友来到雅贤楼寻找古树普洱茶,大有神乎其神之感。

多年来对茶和茶文化的研究,让我不得不以更理性的逻辑思维来思考问题。

普洱茶从最初的供应青藏高原和内蒙古大草原游牧民族的紧压茶蜕变成家喻户晓的最佳保健饮品,这种“质”的变化由何而来?

普洱茶为何有如此魅力,它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之中?

古树普洱茶为何价值连城?

野生古茶树是否真实存在?

带着这些疑问,我萌生了为广大爱茶人寻找真正古树茶的想法,于是,开始踏上了从北到南历时10年,行程数万千米的漫漫寻茶之路。

一些疑问,一个念头,一路思考,时间可以沉淀一切值得珍藏的感悟,就像屹立千年的古茶树给我们带来的传奇。转眼间,10年过去了,随着不断地数次深入古茶山,接近古茶树,交友古茶人,今天的古茶之于我,已经是生活和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本书记载了我在这10年探寻之路寻得的古茶山、古茶树、古树茶,以及寻访途中遇到的茶人、茶事、传说、风土。理性之人不谈铭心刻骨,可点点滴滴始终让我念念不忘。与茶,穿越千年相见不迟;与人,萍水相逢畅谈不尽。

从起初只身前往,到后来组团考察;从出差顺访到计划探寻。越野车奔驰在云南十万大山中各式盘山公路上,领略无数风吹雨打,翻越无数峭壁悬崖;足迹遍布云南茶山深处,野茶树前。我们寻访当地茶农,了解古茶山悠远的历史;也走访老船夫老马帮,茶马古道跃然于眼前;我们探访相关部门,了解当地政府对未来茶产业的展望;也寻访专家学者,寻找古茶背后的科学奥秘。这些珍贵的记忆和资料都为我撰写《深山寻古茶》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因为寻访区域较多,经过总结评估,我们在普洱地区选择了极富代表性、保护完好,且各有历史渊源的8座古茶山记录成册。它们是:

景迈古茶山(千年万亩古茶园,世界茶叶博物馆);墨江古茶山(景星“米地”清代贡茶);邦崴古茶山(过渡型千年古茶树);江城古茶山(砖茶发源地);景谷古茶山(沱茶发源地);宁洱古茶山(皇家御茶园);哀牢古茶山(千家寨2700年野生古茶树王);无量古茶山(唐代樊绰《蛮书》“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所在地)。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云南山灵水秀,茶人淳朴。我这个纯正的东北汉子因茶而沉醉于这片西南净地,沁心于这里亘古常青的古茶山,更景仰这些不辞辛劳为茶奉献的古茶人。

希望各位翻开这本《深山寻古茶》,伴随着我的脚步走进云南大山深处,走向古茶树,走进古寨古寺、古街老镇,走进茶马古道、水上茶路,走进制茶老厂、农家小院,走进茶人生活之中……

大家都知道,我从不讲故事,只谈事实,请与我一起还原本真,并肩前行!让我们一起品味茶香,领略茶情,传承生生不息的古茶文化。

本书较以往不同,运用手机“鼎e鼎”APP识读鼎九码将寻访期间的视频资料植入书内,可以使您在阅读时通过视频更添身临其境之感,此技术融合了二维码编码、信息安全和防伪技术,实现了 “一物一码、一码一密”和安全性,保护您的信息安全,可放心使用。

最后,再次感谢10年之中为我的寻茶之路给予极大帮助和支持的同道朋友们,没有各位的相扶相持,这本书也无从说起,在此凤龙感激不尽,深深鞠躬!

乾 景迈 古茶山

誓·盟古今

以山为灵魂,予茶以生命,

听来像遥不可及的空洞誓言,而这恰恰是彩云之南的育茶英雄用生命的热忱书写的历史。

景迈古茶园,千年,万亩;

梦寐以求茶寻者,

十年,万里,

都是不可思议的数字,无以言表的情怀。

一座茶山,一桩姻缘,

当初开山种茶,相扶相持,如今人茶相伴,无怨无悔,

说不清谁爱得更多一些,茶如是,人亦如是。栽种之恩,滋养之情,

牵手之盟,倾心之誓,若生生世世无以为报,

便求世世代代古树繁盛。

盟古誓今,

做茶,亦做人。

2006年,正是普洱茶热席卷中国大地之时。从南疆重镇到塞北边陲,仿佛人们不喝普洱就不算茶人,不藏几块普洱,就不算有财富,全国上下,唯普洱茶而论。由于我的雅贤楼茶艺馆和万和圣茶庄在东北地区还算小有名气,经常有天南地北的朋友来坐坐,喝茶聊天,大家自然经常品评议论普洱茶。我也尝试着喝些熟普洱,结果深受其惠,寒性多年的肠胃舒服多了,看来普洱茶还真的不错。这期间茶友们谈及最多的是澜沧古茶,这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

这年春天,我第一次因普洱茶专程前往云南考察,本意是去澜沧,但由于没有与澜沧古茶公司取得联系而与其失之交臂,后来改道去了普洱县(现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不过,对于澜沧古茶的向往,我一刻也没有忘记。年末,有茶界朋友从云南来探望,再次提起澜沧古茶,谈到澜沧古茶董事长杜春峄其人其事其茶,使我更加感觉不去澜沧是莫大的遗憾!

2007年4月上旬,我借南下考察之机,陪同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到西双版纳召开“首届中国普洱茶战略联盟高峰论坛——普洱茶主题报告会”,由于心存向往,所以特意提前几天到景洪,目的是抽时间找机会去澜沧看看。到了景洪,得知杜春峄董事长正在参加思茅市易名普洱市及茶博览会。主人不在家,贸然前往似有不妥,没办法,只好先去其他茶山考察,然后视情况而定。就在活动结束前夕,由于水土不服使我患了很严重的感冒,而此时,杜春峄已经从思茅返回澜沧,特意派车到西双版纳接我,令我十分感动。但此时的我已经虚弱得经不起折腾,虽然心存不甘,但身体状况不饶人,我再次与澜沧古茶失之交臂,心中充满无限的遗憾。

情系普洱源,心往澜沧江

相约昆明去澜沧

2007年9月,我在江苏省宜兴丁蜀镇为紫砂文化专著《寻找紫砂之源》做采访,采访结束后,按计划再去云南考察。由于长期采访考察,加上工作繁重,我已经身心疲惫了,但为了搜集更多的资料,丰富书籍的内容,还是下决心不到澜沧不回头,一定要到澜沧的大山中去看看,以便了解真实的澜沧以及那里的千年万亩古茶园。

我之所以锲而不舍地要去澜沧,一是因为我这个人向来做事认真,认准的事一定要做到底;二是前几次欲往澜沧而未成行的经历使我心存不甘;三是我在查看了大量有关普洱茶的资料后得知,普洱茶的古六大茶山和新茶山均是沿澜沧江而列。既然如此,那么处在澜沧江流域上游的澜沧县一定有很多值得我前往考察的资源,所以我一定要去澜沧。

9月19日早晨,我准备从南京飞抵昆明,然途经湖南长沙中转时,惨矣!据机场广播通知,在福建上空有军事活动,临时实行空中管制,中转候机3个多小时。而此时,杜春峄董事长正在昆明机场等着接我。我虽着急但却又无计可施,直到下午2点15分才着陆昆明机场。

在昆明机场,终于见到了澜沧古茶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春峄,那是我虽没见面但绝不陌生的杜大姐。

我们在昆明机场短暂停留后,乘机直奔西双版纳。有感通往澜沧路

通往澜沧的公路沿江盘山而上,晚霞映照着青山绿水,扑入眼帘的一帧一幕,倒也景致有别,煞是好看!杜大姐一路说笑,介绍澜沧的山、澜沧的水、澜沧的茶、澜沧的人,不觉间车子驶过勐海县城,来到路边一个饶有民族风情的饭店。杜大姐说,这家店很有特色,他们经常在这里吃饭。看得出,杜大姐常年往返于景洪与澜沧之间,与这家主人已经很熟悉。店主人热情地招呼我们落座,并很快准备好了可口的饭菜。

从这里到到澜沧还有多远?“118千米,不算远,只是前面的路不太好走。”司机平淡地说。

只剩下100多千米的路程,很快就会到澜沧了,我心里期盼着。

晚餐稍事休息后,我们继续赶路。

云南的路都是顺势盘山而建,不像我们平原地区公路修得那样笔直平缓,有弯路很正常。只是山路弯弯也就罢了,我们在这样的公路上行驶,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前面有塌方或者滑坡,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够通行。

此时天已渐黑,路也越来越难走,车子颠簸得厉害,速度也就是每小时20公里左右,人在车内东摇西晃,不时地被腾空颠起,头撞在车篷之上。

由于我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杜大姐不时地提醒我注意。

可人在这个时候已经无法控制住自己的身体,只能两手死死地抓住车内把手,尽可能地随着车子摇晃的节奏,心中祈祷着前面的路况好一点。

杜大姐说:“这里的路太难走了。一般情况下,有客人来澜沧,我都是说从景洪到澜沧100多公里,不敢说多长时间能到,那样会把客人吓跑的。现在政府正在修路,等你再来澜沧时也许就通车了,到时候就会好走很多。”

从杜大姐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大山里朴实的人们,对于修筑一条平稳的通往山外的路是多么地渴望啊!

我同时也感觉到,通往澜沧的路是这样的路,人是那么质朴的人,茶也一定会是原生态、没有任何污染的茶。大山里的茶人们能把一片片普洱茶背出十万大山,那要付出几多艰辛,经历几多磨难啊!看着眼前的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为茶农们做点什么,他们才是真正的茶人!

就这样,我们在大山中颠簸摇晃着行驶了近5个半小时,于子夜时分才到达澜沧县城。

澜沧杜春峄,毕生献古茶

澜沧古茶公司记

为了来澜沧虽然一路奔波劳顿,但我心快乐!

9月20日晨,早早起床,漫步在澜沧县的大街上,我轻松而愉快。

山区的晨光很柔和,轻柔地透过雾气,涂抹在静静的街路和具有民族风情的建筑物上,街心广场矗立着一座金光闪闪的拉祜族图腾——葫芦雕塑,车辆也不多,很安静的一座小县城。

9点钟左右,杜大姐派人接我去澜沧古茶公司。

澜沧县古茶有限公司位于澜沧县城西郊平掌路,这里依山傍水,环境幽雅,空气清新。门前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水,背靠郁郁葱葱的茶山,两条涓涓泉水从山的两侧汇聚在古茶公司院内,此乃山环水抱藏风聚气之绝佳风水宝地啊!

古茶公司院内,与其说是茶叶加工厂,倒不如说是一座小花园。院内水榭亭楼,柏油铺路,椰风桂影,山花烂漫。几株不知名的树木迎风而立,树干上结满果实;还有那结满硕果的柚子树,迎着从茶叶加工车间飘来的阵阵茶香,和着后山坡茶园里吹过来的清新,这是怎样的一道风景!

在这醉人的环境中生活,真是澜沧古茶人的福分。

事有凑巧,就在我来古茶公司的第一天,云南省总工会、云南省妇女联合会派人来为杜大姐颁发云南省“五一巾帼建功标兵”牌匾及证书。听前来颁发证书的领导讲,杜春峄是云南省思茅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人。我为杜大姐高兴,情不自禁地举起手中的照相机,记录下这难忘而有纪念意义的时刻。

澜沧古茶,创立于1966年,是一家集产、供、销、贸于一体的大型茶企,是云南省农业龙头企业、中国普洱茶十大品牌。公司原名澜沧县古茶山景迈茶厂,1972年开始生产第一批产品;1975年更名为国营澜沧县茶厂,生产茶品由云南省茶叶公司统购统销;1978年开始渥堆发酵普洱熟茶,由云南省进出口公司经销;1998年破产重组,更名为澜沧县古茶有限公司;2006年正式更名为澜沧古茶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形成生产中心(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品牌中心(云南省普洱市)、营销中心(广东省广州市)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公司拥有自有茶园1000多亩、茶叶初制所及合作社120多家,掌握着丰富而稳定的茶山一手资源。并拥有50年成熟稳定的制茶工艺,品质为先,以“做健康好茶”为宗旨,产品历史悠久,品类丰富,目前在市场上流通活跃的产品超过400款,其独特的“澜沧味”被广大茶友认可。

公司品牌创始人杜春峄从1966年起至今,亲自参与并把控从原料到生产到成品的每一个环节,她以制茶匠人朴实无华的精神带领澜沧古茶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茶妈妈”。我是有福气的人——杜春峰自述

我的福分来自于茶缘,跟茶结缘是我最大的福缘。

人生如茶,先苦后甘,苦尽甘来。我在古茶林中学做茶、学做人,闻了一辈子茶香,做了一辈子茶,尽力而为之,做自己份内的事,诚实做人,忠实做茶,以此来回报茶给我这一生的一切。

1966年,16岁的我被“东朗公社”选派到芒景、景迈(万亩古茶山)县办茶叶培训班学习茶叶扦插育苗及种植技术。当时的老县长李光华很有眼光,他认为要发展澜沧县经济一定要发展茶叶,所以从各村各寨抽调了八九十名识字的青年,开上芒景、景迈古茶山。没有现成的房子,男生们伙伴很多,集体住在部队的老营房里。第一批青年中只有我一个女生,自己不敢住,老师把我安排到老乡家,住在火塘边,虽然有灰,但很暖和,恰好弥补了被子单薄的不足。每天早出晚归,到离住所6千米外开山盖房,由于条件艰苦,所以能坚持到毕业的只有30多人。我能坚持下来是和我父亲的鼓励、开导分不开的,父亲来信开导我“做人要出人头地,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能做平庸的人”,所以我坚持到培训毕业,同时,还被老师和领导留在培训班工作。当时李光华老县长有一个长远的计划,要把芒景、景迈两村没有古茶的地段开垦成新式茶园,使我县很多贫困的老区农民尽快脱贫致富。想法虽然很好,做起来却很难,培训班结束后,“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就刮到了澜沧的芒景、景迈,长远的计划变成了等待和磨难。

1968—1969年,“一打三反”的风刮到茶训班,有一个不到20岁的少女被诬告为小偷遭到批斗,刑罚后上吊自杀。我由于在火柴盒上的毛主席“老三篇”图上画上“×××”而被判为污损毛主席著作罪。同时,我父亲由于解放初期曾参加李晓春游击队被打成地霸武装,我也因之遭到批斗。18岁的花季少女不敢大声说话,走路不能抬头,不能穿新衣服,不能结交朋友,连有病请人刮痧都要受牵连。别人“抓革命”,而我却是被“专政”的对象,不管刮风下雨都要上山劳动。记得有一次,整天下雨,山上大雾弥漫,我上山割猪草,豺狗在我前面咬小牛,还冒着热气,上帝保佑,幸好豺狗没咬我。回想起来,当时的心情不能用文字和语言来表达,只能算作人生的磨难。我能从这些境况中走出来,付出的确实要比一般同龄人多一些,身心在很大程度上遭到摧残,脑子没有原来聪明,记忆力也大大减退。由于经常低头走路,脖子成了“三条线”,我认为那段时光可以算是地狱生活,但都过去了,人也长大了。

1970年,在南翁板培训班的基础上成立了景迈茶厂,虽然当时没通公路,但是20来岁的男女青年们硬是把柴油机、百叶式烘干机、揉捻机等茶叶初制机械抬上了万亩古茶山,“土法上马,土洋结合”,生产出了澜沧第一批机械加工茶叶,加工压制了万亩古茶园的第一块普洱生砖,自己腊刻印制包装纸,在澜沧砖茶上印上“毛主席语录:抓革命,促生产”,用马帮驮运到惠民供销社,销往各地。

1975年,澜沧全县茶叶生产迅速发展起来,景迈茶厂搬迁到澜沧县城西郊,取名澜沧县茶厂。我被选任为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当时只有几间不到100平方米的土墙草房做厂房,从勐海买回一些废旧机器自己改制,把全县所生产的晒青毛茶精制成三春茶,销往全国各地。1977年开始加工生产普洱散茶,1983年八级普洱散茶被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授予荣誉证书,还获得省、市两级的多次嘉奖。八九十年代,茶厂为澜沧县财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93年茶厂班子调整,我产生了新的想法,成为思茅地区第一个茶叶初制厂的承包人。每月交厂里100元,停薪留职,并与一家村办茶厂签订了8年的承包合同,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千辛万苦筹集了10多万元,结果还是承包失败。当时真像是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两个女儿没有零花钱,就连最便宜最基本的伙食费都没有,一个半月只付给在厂里工作的妹妹家150元伙食费。在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个月后才清醒过来,出去打工挣钱。从1994年开始欠债,无力偿还,最难以承受的就是无法面对讨债的人。

1998年1月澜沧县茶厂由于新任班子经营不善,加之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很多贷款收不回来,资不抵债,被公告破产。真是雪上加霜,不知道该怎么办,当时毫无目标。

后来,在各级领导的帮助下,由82名自身能力较弱的失业老工人(平均年龄50多岁)组建了澜沧古茶有限公司,大家推选我为董事长,是朋友借给我2万元作启动资金,股东集资13.9万元,还被骗子骗走了5万多元。1998—2000年公司组建后,租用原县茶厂厂房机器,开始头3个月没有钱发工资,但所有的股东和员工都没有怨言,很团结,很有凝聚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由于破产后组建的企业还没有信誉度,没有抵押物,得不到银行贷款,但是我们每个股东和员工都尽心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以忠诚、信任和义无反顾的创业精神,做着常人很难做的事情。9年来,每一个股东都把诚信和质量放在第一位,把精心和细心融入到每一款产品上,公司也从效益上得到了回报,有了很多朋友和伙伴。通过努力,1998年3月份集资,到10月份给股东分红30%,第二年增幅为36%,截至2005年底公司拥有资产近100万元,扣除负债18%,净资产已达上千万元。

我在古茶园中长大,我为茶投入了我的青春年华,茶回报我永远年轻的心态和活力,我会用我所有的活力来报答我所有的朋友和伙伴,愿所有爱茶人和与茶有缘的人健康、长寿、万福!

万亩古茶园,世界茶博馆

途中难忘的午餐

2007年9月24日,百忙中的杜春峄大姐陪我去景迈山考察万亩古茶园。为了早一点到达景迈山,我们收拾行囊,早早动身。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天朗气清的好日子。

晨光透过朝雾笼罩着的树木间隙,斑驳地洒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我回头望望渐渐远逝的澜沧县城,心中默念,再见了,美丽的澜沧,我会记得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和那甘醇的澜沧普洱茶。

越野车虽有颠簸但还算平稳地在盘山公路上艰难地爬行着,扑面而来的是一抹抹清新的绿,云南的山太美了,我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谢上苍对彩云之南各族人民的厚爱,不但赐予人类十万苍山,还有那一片片神奇的茶园。

途经惠民乡时已近中午时分,街路很窄,挤满了赶集的村民,我们的车子缓慢地行驶着。从车窗向外望去,从这个小乡镇的集市上,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真的是很快,虽然地处大山深处,这里的交通、通讯还是很发达的,摩托车已经是山民们很常用的交通工具,蹲坐在路边的村民用手机随时与外界保持着联系。看来,我们党的富民政策确实使农民得到了实惠。

过了惠民乡,眼前豁然开朗,沿途映入眼帘的是成片成片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茶园。我一边欣赏茶山美景,一边期待着早一点来到万亩古茶园。

下午一点钟左右,我们终于来到了澜沧县惠民乡芒景村上寨,一位名叫科哎华的布朗族小伙子在村口迎接我们。据杜大姐讲,小伙子很能干,在这个村里开了个古树毛茶初制加工点,收来的茶青,经过加工后统一由澜沧古茶有限公司收购。

在通往科哎华的茶叶初制加工点的路旁,长满了古茶树。那些盘根错节长满虬枝的古茶树,开满花,结满果,枝干上生长着绿中泛蓝的青苔,树梢上萌发出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芽。我举起相机,按动快门兴奋地记录着,忘记了一路的艰辛。“这样的古茶树多的是,山上还有更大更粗壮的古茶树。这几天秋芽刚刚发出来,正好采茶。徐老师先不忙拍照,还是先吃饭吧。”科哎华笑着说。说实在的,一路辛苦过来,还真是有些饥肠辘辘。

科哎华知道我们今天上山,特意精心准备了午餐。

那是我吃过的最简单、最丰盛、最难忘的午餐。说它简单,不过是五菜一汤;说它丰盛,是每道菜都各具特色,清炖土鸡、凉拌茶、土家烤鸡、炝拌山野菜、油炸蛤蟆,还有一碗白菜汤;说它难忘,那是主人的一片真情。

我第一次吃凉拌茶,苦苦的,涩涩的,咸咸的,那是纯正的布朗族凉拌茶;鸡是土生土长家里散养的,是吃古茶树下的虫子蚂蚱草籽长大的;还有那在茶树根儿下采摘的山野菜,原汁原味;最有特点的是油炸蛤蟆,科哎华说,那是他特意派人从山下水塘中捉来的,炸得焦焦的,泛着花点点,可我没敢吃。

可以看出,主人为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准备的午餐,还真的费了一番心思,至今想起来还是回味无穷,令人难忘。一群采茶的娃们

午餐后,我们喝着烤茶聊着天,休息一会儿,准备上景迈山考察真正的万亩古茶园。

这时,从小路上走过来四五个背着袋子的孩子,一下子吸引住我的目光。

今天不是周末,这些孩子应该在课堂里上学才对呀,怎么背着袋子向这里走来?我思忖着。

看到有生人来,孩子们显得有些羞涩,躲闪着,瞪着好奇的眼睛边走边朝这里看。

走近了才知道,这是一群上山采茶的孩子们。大山里的娃从小就知道劳动,这里房前屋后都是古茶树,这个季节谁都不会闲着。

孩子们采了一上午茶,把劳动成果送过来,检斤过秤后,换钱买本子。

我的眼睛湿润了,大山里的孩子们太苦了,基层茶农的生活看来还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富足啊!

在我多年的写作生活中,常常提到山里的孩子们,我是教育者出身,出于教师的本能,为这些孩子们所感动,同时也为他们的前途而隐隐地担忧!

世代相承的茶山,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被这些质朴的茶人们继承着、发扬着、守护着,正是他们创造了普洱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016年3月17日,我再次来到芒景上寨,非常想见一见十年前那群采茶的娃们。不巧的是,现在这些孩子都在外地读初高中,只有一个孩子因临时有事暂时还在寨子中,听说第二天一早就要回澜沧县城上学去了,我就更想和这个孩子见个面,真心想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现状。

通过科哎华的沟通,晚上10点左右,一位健壮的半大小伙子来到我的面前,小伙子名叫倪江罗,腼腆而彷徨地看着我,不知这么晚叫他来所为何事。

当我把《普洱溯源》打开让他看当年的照片的时候,倪江罗非常惊喜,连说我家有这幅照片。他当时只有5岁,是跟着姐姐上山玩儿的,本来已经记不得了,后来科哎华给他家送来了照片,到现在还在家里的相框中摆放着,家里人说是一个东北人给寄过来的。

我既感动又欣慰,鼓励倪江罗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并赠他一本签名的《普洱溯源》做个纪念。

第二天听科哎华说倪江罗也很兴奋,我上楼休息后,倪江罗还在他那里聊了很久,虽然他记不清当时的场景了,但能在书上看到小时候的自己,还是很高兴的,并一再让科哎华代为感谢徐老师。懂事的孩子,未来一定能不错!万亩古茶园寻根

2007年9月24日下午,我终于来到了魂牵梦绕的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园。

那是怎样的古茶园啊!我在资料图片上见到过,在字里行间品味想象过,在睡梦中梦见过,如今,我终于来到古茶园的身边。景迈山那千年万亩古茶园,敞开她那宽广的胸怀,迎接我这个北方的爱茶客。

微风吹过,茶香、花香、草香随风而至,丝丝缕缕,连古茶树干上的青苔也散发着醉人的清香。我徜徉在林荫之下,穿梭于茶树之间,细细观察,慢慢品味,想努力记住这里的一切。

景迈千年古茶树,经过岁月的流逝,风霜雨雪的浸润,如今已是满目虬枝,满树银花,满枝硕果。那就是哺育了世世代代育茶民族的千年古茶树,默默地在这大山的深处,焕发着勃勃的生机,蕴着香,育着味,集天地之精华于一片小小的芽中。

景迈古茶园位于澜沧县东南部惠民乡景迈村和芒景村,平均海拔100米,年平均气温18℃。据考证,这里有近200年的种茶历史。古茶园分布范围包括景迈、芒景、芒洪、翁居、翁洼等地,总面积2.8万亩,现可采摘面积1.2万亩,系当地布朗族、傣族先民所驯化栽培。据布朗族有关傣文史料和芒景布朗族佛寺木塔石碑记载,古茶园的驯化与栽培最早可追溯到傣历五十七年(公元696年),迄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所以才叫“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

古茶园内的古茶树大部分生长在原始丛林之中,与数百种野生植物共存。据史料记载,500年前,古茶园曾发生过一次火灾,400多年前又遭遇一次大虫灾,20世纪中后期一些原始林木和较大的茶树遭到乱砍滥伐。然而,古茶园虽历经沧桑却生机犹盛,至今生态保持良好,其茶叶具有品质优良、发芽早、叶质柔软厚实、显露白毫等特点,且全靠自然肥力生长,无任何污染,加之有多种药用植物共生,使茶叶增加了药物含量,特别是寄生于古茶树上的“螃蟹脚”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景迈茶叶交易历史悠久,早在傣历600年前,景迈太平掌就出现了茶叶交易市场——“嘎轰”。明代以来,这里的茶叶就是孟连土司的贡品,这里就是闻名遐迩的“普洱茶”产地之一。所产茶叶一部分运至普洱加工包装成“普洱茶”,一部分由茶商经缅甸、泰国销往东南亚各国。

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是世界上保存较完好的大面积栽培古茶林之一,是我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瑰宝,被先后到此考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同时加上景迈、芒景一带有关茶文化的一些传说故事,更使这块千年万亩古茶林充满了生气和神秘的色彩。进入21世纪,澜沧县人民政府已将古茶园列为自然保护区,设立古茶园保护所,并在此开发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使拉祜山乡的茶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我们在景迈万亩古茶园考察时,杜大姐一刻不停地采着茶。大姐说,到了古茶园,不采几把茶总觉得不自在,几十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形成习惯了。

就这样,我们一边考察,一边拍照,同时聆听杜大姐给我讲解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棵树,讲她年轻时在大山里种茶、采茶、制茶的故事。大姐眼神中充满了自豪,仿佛自己又回到那艰苦而峥嵘的岁月。

在景迈山中生活了几十年,杜大姐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了然于胸,如数家珍。这不,就在我们驱车去景迈万亩古茶园的路上,还特意让司机停车,到一棵参天大树前查看。杜大姐说,前几年,她记得有人在这棵树上钉了一颗钉子,这次上山时特意让司机带了工具,要把那颗钉子拔出来。是啊,杜大姐是大山的女儿,她的一生都贡献给了这大山和上苍赐予人类的茶。

在下山的途中,我们还特意去参观了位于芒洪村的帕哎冷寺,一块“根源于斯”牌匾横挂堂前。“根源于斯”,这里难道就是我沿澜沧江两岸跋山涉水,苦苦寻觅的普洱茶之根吗?这一次澜沧之行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魂牵梦绕的种子,也是之后10年间频频走向云南大山深处的回响之根吧。先扫封底二维码 下载专用软件鼎e鼎扫码看视频身临其境寻古茶世界茶博馆探寻

传说在很久以前,在云南省勐卯豪法一带居住着一支庞大的傣族部落,主要以游猎和采摘野果野菜为生。后来,随着部落里的人越来越多,食物也渐渐缺乏。

部落王子召糯腊(傣名)为了部落族人的生存,决定带领一部分人到远处寻找新的家园。

佛历四三九年(公元前106年),召糯腊开始南下迁徙,沿着澜沧江顺流而下,一路跋山涉水,越过无数座高山来到了现在的临沧一带,看到澜沧江流域美丽的自然风光,有一部分人便在这里定居下来。其余人沿着澜沧江翻山越岭继续南下,不久便来到澜沧江以西,也就是现在的澜沧县境内,召糯腊带领着大家建村立寨,安顿下来。

当时的澜沧江还没有名字,召糯腊看到这里野象成群,便给这条江取了名字“郎章江”。傣语“郎章”在汉语里的意思是“百万野象过大江”。后来人们根据它的谐音将“郎章江”书写成“澜沧江”了。

有一天,召糯腊带着猎手在山上狩猎,突然发现一只金马鹿,便毫不犹豫地追了过去,可是怎么也追赶不上它。人快马鹿快,人慢马鹿慢,渴了喝几口山泉水,饿了吃几颗野果。就这样,也不知道追了多少天,后来追到了今天的景迈山,马鹿便消失不见了。召糯腊看到这里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地势平缓,土地肥沃,山下是茫茫的云海,山上则是风和日丽,山川锦绣,到处盛开着美丽的鲜花,环境十分优美。见此风水宝地,召糯腊决定回去带着妻子和部落人一起来到这里定居下来。所以才有后来景迈傣族村民说他们的祖先迁徙到景迈山,是由一只金马鹿带路才来到这里定居的。

在傣语中“景迈”翻译成汉语即是“新城”的意思。是召糯腊在这里建了一座新城。

据芒景缅寺木塔石碑傣文记载,景迈、芒景古茶园的茶树种植于傣历五十七年。古茶园的茶树在天然林下种植,是最为古老的种植方式。古茶园的茶叶很早就用马帮驮到普洱进行交易了。作为普洱茶原料之一,自元代起销往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据有关专家调查,景迈、芒景古茶园的茶树,大部分树冠挺拔,枝叶茂密,是世界上罕见的大面积栽培型古茶林,是举世公认的中国最珍贵的“茶文化历史博物馆”。

在景迈古茶山深处,这里大山与村寨,古茶与房舍,森林与人类融为和谐的整体,绘成了屋与树为邻,人与茶相伴、相依、相随,共度岁月风雨的历史诗画。人类栽种了古茶树,古茶滋养了人类。这里的布朗族和傣族同胞千百年来以种茶为生,祖祖辈辈依托着大山,依托着古茶树和森林,一代一代地繁衍着,生生不息。

夜投哎冷寺,久旱春雨润

根源于斯叭岩冷

2007年9月22日,我在去景迈山看万亩古茶园时,特意拜谒了帕哎冷寺(也有称帕岩冷寺)。那里山川秀丽,风景如画。在青山绿水间,一座虽不雄伟但却庄严肃穆的帕哎冷寺呈现在世人眼前。

这就是传说中濮人的祖先帕哎冷的神寺吗?

没错,在大殿正堂前,一块“根源于斯”牌匾和“景迈芒景景上景独好胜景,茶祖古茶茶中茶绝妙嘉茶”的对联,向世人诉说着一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