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来谁铸币:50 枚钱币串联的极简中国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4 18:39:09

点击下载

作者:王永生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三千年来谁铸币:50 枚钱币串联的极简中国史

三千年来谁铸币:50 枚钱币串联的极简中国史试读:

推荐序

我一直认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简单了解一下中国钱币的历史。这有诸多好处:首先,钱币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直接折射;其次,了解了钱币史,就比较容易理解中国历史上社会变革的原因;再有就是知道了货币的本质,方能真正懂得古代乃至当代社会的基本制度。

中国人从贝币起,大约摸索了一千年才定下方孔圆形的圜钱。秦王朝统一货币的英明之举,使中国后来长达两千年的帝制社会稳如泰山;纪重制的方孔圆形钱——五铢钱是世界上生命力最长的钱币,使用了大约八个世纪,直到唐代才改进为通宝钱制,这一变革让铜钱重获新生,又生存了一千多年。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铜钱造就了中国的财富,让中国人避开了像欧洲那样长达近千年的中世纪黑暗,有了令人羡慕的长久幸福。

我们今天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钱的影响,也离不开古代钱币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我们虽然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宋代人就已经使用纸币——交子,但我们依然对纸币心存芥蒂,原因是宋元明清乃至民国的纸币使用最终都没有一个好的结局。

所以我们就更应该了解一下中国货币的演进,了解各类货币的本质,了解不同货币制度的利弊得失,只有了解得多一些,对事物尤其对经济事物的判断才会更趋于正确;钱本身没有优劣,只是使用者或曰发行者造就了它的优劣,让它翻云覆雨,让它推波助澜。

钱本来只是一种农具,挖地而用。《说文解字》释:钱,铫也。古者田器。最初的形象如铲,布币是从铲形农具演变而来的,钱作为货币的代称,最初应是借用。古代称钱为“货”,为“泉”,前者为本质,后者为引申;前者实在,后者浪漫;前者优,后者美。因此可以说,钱币的历史是一部实在浪漫又十分优美的历史。

我与王永生先生不算熟悉,只是有限地与他聊过天,向他请教过专业问题。他是钱币行业的翘楚,对钱币了如指掌,说起钱币的历史如数家珍。王永生先生利用闲暇时间,动笔写了这部专著,用五十枚(种)中国历史钱币串起一个完整又简易的中国货币史,让人开卷有益,读之有收获。尤其在今天的信息时代,讲究快餐文化之时,抽时间读此书会事半功倍。

李白诗曰: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白居易诗曰: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岑参诗曰: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沽酒钱。杜甫诗曰: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高适诗曰: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范成大诗曰: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苏东坡诗曰: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唐宋大诗人说了这么多“钱”,实际上都是那时候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

读此书即为观彼时画卷。是为序。戊戌小雪

我国古代的货币起源于商代中期,统一于秦朝。本章分三个专题,分别论述了货币的产生、璀璨的先秦货币以及秦统一货币。

我国古代最初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外来的交换品是海贝,内部可以让渡的财产不是大多数国家所使用的家畜,而是青铜制作的铲形农具。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货币经济的早熟,另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古代货币文化根植于农耕文明的特点。金属铸币虽然最迟在商朝中后期就已经产生,但是贝币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逐渐被青铜铸币替代,最后统一于秦半两钱。

我国古代货币文化独立发展,自成体系,源远流长而未曾间断,内涵丰富且博大精深。秦灭六国后,将各种原始形态的钱币统一于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式样下,使我国货币的形态从此固定下来,延续使用两千多年直至清末,并影响到周边一些国家及地区,形成了东方钱币文化体系,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半两钱是我国货币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1抱布贸丝:货币的起源“钱币”作为退出流通领域的货币,不仅是收藏、鉴赏的藏品,更是历史进程的实物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一枚钱币虽然很小,但是它所承载、记录、包含的内涵却丰富多彩。一、钱币是文化的载体、历史的见证

首先,钱币上有法。历朝历代不管是哪个政权,在钱币的铸造、流通、回收,以及防伪、打假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特别是从北宋发明使用纸币以后,历经金元两代,直至明清两朝,有关防伪打假的条文,都直接印在了纸币上,记录了我国古代货币立法的演变轨迹。

其次,无论是铸造铜钱还是印刷纸币,为了保证质量,满足流通的需要,使用的一定是当时最成熟的技术。而从防私铸以及防伪造等方面考虑,所采用的技术又必定是当时最先进的。因此,可以说一部钱币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的金属冶铸史、造纸史和印刷史。同时,因为钱币上都铸有文字,因此,一部钱币史所呈现的也是一部古文字的发展史以及书法的演变史。

最后,更为重要的是钱币不同于一般的物品,它是社会产生重大变革或发生重要事件的产物和象征。因此,可以说任何一枚钱币的铸造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同时也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每一种钱币总是在继承原有钱币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种时代性从唐朝开始,因为年号钱的铸造,而使得钱币与历史发展的进程变得更为紧密。因此,也可以说一部钱币史所串联的就是一部古代政治史。通过这一枚枚的钱币,我们就可以把中国的历史串联起来。

可能有人会问,人们有时用“钱币”,有时又用“货币”。“钱币”与“货币”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实际上,“钱币”通常是指退出流通的货币,钱币与货币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本质上是一回事。“钱币”因为退出了流通,所强调的是其文化属性;“货币”因为还在流通使用中,更多体现的是它的经济属性。因此,本书中我将主要使用“钱”或“钱币”一词,有时候根据叙述或语境的需要,也会使用“货币”,或是交替使用。二、古代有关“钱”的记载

我国最早使用的是什么钱呢?钱币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它的出现又意味着什么呢?

说到“钱”,大家似乎都不陌生,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用到它。但是,如果要问“钱”最早是何时出现的、如何产生的、最初的式样又是怎样的,可能大多数人对此并不清楚。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容易回答上来。

一方面因为这是个有关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问题,回答它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我国古代的文献中,有关货币起源的记载,既简单、零散,又相互矛盾,不但没有说清楚“钱”的来历,反而给它笼罩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比如:

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说:“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意思是说有虞氏和夏代的时候,使用的货币,有黄、白、红三种颜色,式样有铲形、刀形以及龟壳和贝壳。

西汉昭帝时期桓宽编撰的《盐铁论》中则记载说:“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意思是说夏代用玄贝做货币,周代用紫石做货币,后来就用金钱或是刀布做货币。

到了东汉,历史学家班固对上述记载首先就表示怀疑,他在《汉书·食货志》中说:“凡货,金、钱、布、帛之用,夏、殷以前其详靡记云。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他讲到货币的起源时,就直接从太公(姜子牙)立九府圜法说起,对于周代以前的货币则以“其详靡记”一笔带过。

但是,到了宋末元初,历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又明确记载:“自太昊以来,则有钱矣。太昊氏、高阳氏谓之金,有熊氏、高辛氏谓之货,陶唐氏谓之泉,商人、周人谓之布,齐人、莒人谓之刀。”这里马端临虽然说得都很具体,但是并未注明出处,实际上都是他自己的理解和猜测。

受此影响,后世的文献在讲到货币的起源时,基本上就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根据班固在《汉书》中的记载,认为所谓神农氏、高辛氏、黄帝、夏禹、商汤、周武王曾经铸钱以通交易的记载,属于后人杜撰,既不可能亦无根据;另一种观点则依据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的记载,认为“自太昊以来,则有钱矣”。两派观点相互否定,莫衷一是,这样使得本来就富有神秘感的中国古代货币的起源问题,更加如雾里看花一般,模糊不清了。

为了从理论上给大家厘清有关货币起源的问题,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政治经济学的有关原理。虽然这些理论听起来有点枯燥,但是对于我们正确理解货币的由来及其演变、发展的历史,却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知道,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是因为它具有价值,那么,商品的价值是如何表现的呢?换句话说,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什么?三、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政治经济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首先出现最初的社会分工,这为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创造了前提。商品的交换虽然是以价值为基础来进行的,但是,商品本身却无法表现自己的价值,它的价值只有在与另一种商品的交换中才能得以相对地表现。这就像一个物体不能表现自身的重量,需要用秤来称量是一个道理。比如1尺布换5斤粮食,5斤粮食就相对地表现了1尺布的价值,也可以说5斤粮食是1尺布的交换价值或价值形式。

搞清楚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之后,我们再来考察商品价值表现形式的演变过程。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商品的价值形式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变化,概括地说曾先后出现过四种价值形式,分别是: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和货币的价值形式。

第一种是简单的价值形式。它指的是人类最初的物物交换,就像我们刚才所举的用1尺布换5斤粮食的例子。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换在时间、对象、机会以及数量比例上,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并不是经常发生,因此被称为简单的价值形式。形式虽然简单,但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却意义非凡,因为它以非暴力的形式实现了商品或是物品的相互转移。

第二种是扩大的价值形式。这指的是一种商品的价值已经不是偶然地在另一种商品上表现出来,而是经常地在这种或那种商品上得到表现。商品价值表现的范围并不限于一种,而是扩大了,因此被称为扩大的价值形式。

第三种是一般的价值形式。前面介绍的两种价值形式都属于商品的直接交换,这种形式既不稳定,也不方便。因此,在实践中就从许多商品中逐渐自发地分离出一种被大家普遍用作交换媒介的商品,其他商品的交换都通过这个媒介来进行,这个媒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般等价物。

第四种是货币的价值形式。一般等价物固定在哪种商品上,最初是偶然的,但是有两个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一个是固定在最重要的外来的交换物品上;第二个是固定在农具那样的用品上,这就是货币最初的起源。因此,教科书中给货币所下的定义就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四、先民是如何进行交易的?

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我们知道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首先出现最初的社会分工,随之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当产品有了剩余,就出现了交易,有了交易,自然就产生了货币。

从理论上厘清货币产生的这一原理后,我们再结合有关的文献记载,通过考察古代的交易情况,来看看我国先民是如何交易的,最初的“钱”又是怎样产生的。

我国先民称交易的场所为“市”,先秦文献中就有大量的关于市以及交易的记载。譬如:

神农氏时,“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故尧之治天下也……得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拙”。

这些记载多是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是汉代人的追述,可信度虽然受到了一定的质疑,但是大致上反映了在神农氏及唐尧氏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商品交换。这说明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上逐渐开始出现分工,至尧舜禹时代已经出现了最初的商品交易及贸易活动。《诗经》里记载了一个“抱布贸丝”的故事,就反映了最初的交易活动。故事说的是有个男子携带着织好的布,以交换丝为名,实际是想借机和女子接近,交流感情。这里的布是指布帛之布,而不是下一节将要谈到的布币,因此,这里反映的是以物易物的实物交易。

随着交易的发展,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自然就从简单的价值形式,逐渐过渡到一般的价值形式,即从物物交换发展到一般等价物。在我国古代,最初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外来的交换品是海贝,在内部可以让渡的财产中,主要使用的不是家畜而是用青铜制作的铲形农具,这是下一部分中我们将要重点介绍的内容,这里我们介绍的是外来的交换品——海贝。五、最初的货币是海贝

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说:“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这说明我国最初充当货币的一般等价物来源广泛,种类众多,主要有:龟甲、贝、金、银以及刀、布等物品,其中以“贝”最为重要。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贝”字条下所做的注释说:“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许慎记载最初就是以贝为货币,并概括了贝币从产生到废止的整个历史过程。

为什么说海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呢?

这有以下四点依据:

首先,有文献记载可寻。一是在甲骨卜辞以及商代青铜器的铭文中,不但有关于“取贝”“易(赐)贝”的记载,《亢鼎铭》中更是明确记载了用贝购买珠玉的事例,这里贝就起到了货币的作用。二是除前引司马迁、桓宽的记载之外,汉代文学家扬雄也说“古者宝龟而货贝,后世君子易之以金币”。东晋时的郭璞说得更具体:“先民有作,龟贝为货;贵以文彩,贾(价)以大小。”他认为古代是以贝的“文彩”来决定价值的。

其次,还有考古资料做证。比如在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葬中,随葬海贝的现象就较为普遍,一般小的墓随葬海贝至少有1枚,多至数十枚,其中5号墓被推测为殷王武丁配偶妇好之墓,随葬海贝多达7 000余枚。这说明当时贝的使用已经深入普通民众的生活,成为财富的象征并拥有了货币的职能。

再次,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汉字中很多与钱财、价值有关的字,都带有“贝”字的偏旁,如财、货、赐、寳(宝)、買(买)、賣(卖)等,甚至在汉字的组合中,“分”和“贝”组合就是贫穷的“贫”字;贝少就成了低贱的“贱”字。这说明早在文字形成的时候,在我国先民的观念中,海贝已经是体现价值的东西了。

最后,海贝用作货币还有现实的例证,比如在云南地区,就长期习惯于使用海贝作为货币,直至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张献忠的部属孙可望退守云南时推行“废贝行钱”的政策之后才改用铜钱,结束了长达3 000多年使用海贝做货币的历史。图1–1 天然海贝

古人为什么要选用海贝来做货币呢?

这可不是哪个个人随便选择的,而是历史选择的,其中自有它的合理性。这主要是因为海贝大小均匀,可按枚计数;既坚固耐久,又便于保存,携带、运输还方便,天然具备作为货币的条件。因此,不仅是我国,世界上很多地区的民族,最初都曾经选择海贝作为货币。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最迟从商代开始,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我国先民,就已经开始使用天然海贝作为财富的象征以及交换的媒介。因此我们说,我国最早的货币使用的是海贝。根据考古资料,贝币出土发现的区域,以今河南省中部为中心,东至沿海,西达关中,南抵长江,北至长城。其中以河南、皖北、晋南及渭水下游为最多。

商代所创造的文明以今河南安阳、洛阳为中心,远离大海,属于内陆的农耕文明。那么,这些被用作货币的海贝来自哪里?又是如何被输入进来的呢?

据专家考证,这些作为货币使用的海贝,主要是来自中国的南海以及印度洋的马尔代夫一带。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背呈紫色,即文献中所谓的“紫贝”;另一种背部有一个黄圈,称“环贝”。这两种海贝学名统称为“货贝”,古书中所谓的大贝、紫贝、玄贝、文贝等,指的就是这种“货贝”。

产自南海的海贝主要通过古代称作“交州”的越南北部以及今广州输入中原地区。产自印度洋上的海贝则通过缅甸可直达云南,然后再输入中原地区。云南正因为是印度洋海贝输入中原地区的必经之地,因此,才长期使用海贝作为货币,直至明末清初才改用铜钱。

实际上,海贝在用作货币之前,曾长期被作为装饰品使用,这主要是在商朝之前。作为货币使用,主要是从商代到西周之间,进入春秋战国以后,贝币逐渐被金属铸币取代,秦朝统一后便被正式废除。

海贝作为货币,它的单位又是什么呢?

根据先秦的文献记载,海贝作为货币通常是以“朋”为计量单位,这从殷墟甲骨卜辞和商周彝器铭文中的记载以及《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既见君子,锡(赐)我百朋”等诗句中就可以得到证明。那么“朋”是怎样的单位?一“朋”又到底是指多少枚海贝呢?

古人对此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指两枚贝,见许慎的《说文解字·贝》;另一种说是指五枚贝,见郑玄给《诗经》做的注释。但是,根据金文中“朋”字的几种写法可以发现,一“朋”包含有两串贝,每串又不止一枚。由此可知,一“朋”贝的数量应该是双数,且在两枚以上。这说明无论是许慎还是郑玄的说法都不准确。近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据此考证一“朋”为十枚贝,这一观点后来被考古发现证明,郭沫若曾为此专门赋诗写道:“宝贝三堆难计数,十贝为朋不模糊”。“朋”字现在常用来指“朋友”,这应该是其原意的引申或借用,而“朋”字的本意却早已被世人给淡忘了。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朋”字竟然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货币单位。这位“朋友”肯定人人愿交。六、铜贝的出现及其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交易规模日益扩大。当商品交换中天然海贝不能满足社会上的需求时,便出现了以兽骨、软石、陶土、玉髓等材料仿制的贝币。这些人工仿制的不同材质的贝,都是依照原贝的形式与大小制作而成,它们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人造货币的雏形。图1–2 人工仿制贝

随着青铜铸造业的发展,用金属材料铸造的货币便应运而生,这就出现了铜贝。如:1953年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商代墓葬中曾出土3枚铜铸贝。虽然仅有3枚,但是意义非凡,因为这是首次在商代墓葬中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铜贝。此后,1963年在山西侯马上马村一座春秋墓中,出土海贝8枚,另有骨贝100枚、铜贝1 600枚以及包金铜贝32枚。1971年在山西省保德县林遮峪村商代晚期墓葬中,与车马器同时又出土铜贝109枚。近年在山东淄博齐国故地新发现一批铜贝,体形扁平,呈水滴状,底部与尖部各有一小孔,两孔之间有一小槽,小槽两边各有十几条对称纹,式样已经脱离了天然海贝的形状,较保德铜贝略大。图1–3 淄博铜贝

商代的铜贝以“寽”(锊)为单位,这完全符合早期货币以重量单位为价值名称的规律。西周青铜器《稽卣铭》的铭文中就有“易(赐)贝卅寽”的记述。据专家对一件名为《曶鼎》的青铜器铭文的考释,讲到用一百寽铜贝购买五名奴隶。因为天然海贝以“朋”为单位,而“寽”是金属的重量单位,这里赐贝以“寽”为单位,说明所使用的正是铜贝。用铜贝购买奴隶,又证明了铜贝已经被当作价值尺度,发挥了货币的职能。图1–4 《亢鼎铭》拓图

铜贝出土于距今约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墓葬具有重大意义,这说明早在公元前11世纪前后的商代后期和西周早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早期的金属铸币。保德铜贝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铸币。

根据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记述,公元前9世纪希腊仍然以牛为价值尺度,也就是说交换中是以牛为一般等价物,考古发掘中也没有发现当时有金属货币。根据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载,西方最早的金属铸币是公元前7世纪,位于今天土耳其境内的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古国吕底亚铸造的琥珀金银币。因此,我国虽然不是最早使用金银币的国家,却是世界上最早开始使用金属铸币的国家。图1–5 吕底亚琥珀银图1–6 吕底亚琥铂金

这就引申出一个饶有趣味且长期困扰货币史学术界的疑问,即经典政治经济学认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可是,为何中国最早出现的金属铸币是铜币而不是金银币?此后的两千多年间,中国为何又长期停留在使用铜铸币?为何金银的货币化过程始终缓慢而艰难,直至明朝中后期才完成?

这些疑问是研究中国古代货币时都会碰到的,自明末的顾炎武以及清代的赵翼以来,很多人都曾做过分析,但是至今还没有见到有说服力的解释。

随后的章节中,我将带着这一疑问,以货币为视角,回顾、梳理我国三千多年的货币史,希望能给你带来新的启示。2布刀圜贝:先秦四大货币体系

不知有人注意到没有,我国的央行即中国人民银行的行徽,是由三枚布币构成的一个“人”字形。这个设计非常经典,它不仅精准地反映了我国的央行称为“人民银行”这一属性特点,还深刻地揭示出了源于铲形农具的“布币”在我国古代货币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图2–1 中国人民银行行徽

上一节我们讲到,我国古代最初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外来的交换品是海贝,在内部可以让渡的财产中,主要使用的不是大多数国家和民族所常用的家畜,而是青铜制作的铲形农具,被称为“布币”。

下面我就带大家走进先秦四大货币体系,去领略璀璨的先秦货币文化。一、青铜铸币取代海贝成为货币

海贝作为我国最早的货币,虽然直到秦朝统一六国之后才被正式废弃,但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实际上便已经基本绝迹。替代贝币的是由农具铲、工具刀以及纺轮等手工工具发展演变而来的、形态各异的青铜铸币。

青铜铸币为什么会取代海贝而成为货币呢?

实际上,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必然选择。我们知道早期人类社会曾经发生过两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第二次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因为社会的分工,各个部落生产的产品不尽相同,这就为经常性的交换创造了条件。特别是随着手工业的发展,金属逐渐成为制造工具和武器的主要材料,在交换中自然居于首要地位并取代其他商品货币而充当一般等价物。最初多半是由铜铁等贱金属充当货币,但是在后来的发展中,金银等贵金属因其自身的优点而逐渐胜出,最终代替铜铁而成为货币材料的首选。

金属货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其重量和纯度,与形状几乎无关。金属铸币虽然在流通中会发生磨损、减重等现象,但是依然能够流通使用,后来就是根据这种现象而衍生出了与金属货币同时流通的兑换券,进一步又演变为不兑换的纸币以及当前的各种信用流通工具,这是到目前为止货币发展的一般轨迹,也可以说是基本的规律。

我国早期的金属货币是由青铜工具演变发展来的。根据考古发掘的钱币实物,大致在周王室直接统治的都城洛邑(今洛阳)及其周围地区,以及三晋(山西、河北)地区使用的是由农具铲演变而来的空首布,后来又演变为平首布,统称为布币;燕国、赵国,以及齐国等地,大约从春秋晚期开始铸造使用刀币;战国中期以后,在北方的魏、秦、燕等国,开始出现一种新型的圆形有孔的货币,被称为圜钱,一般认为它源自纺轮,也有人认为可能是由玉璧发展而来;南方的楚国则使用铜贝,这种铜贝又被称为蚁鼻钱。另外,楚国还铸造一种金版,称量使用,表现出有别于中原地区的一种独特的货币形态。二、四大货币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日渐衰微,各诸侯国则日趋独立。因为政治上的割据、经济上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生活环境、生产方式上的差异,使得各诸侯国的货币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总体上可以分为布币、刀币、圜钱、铜贝(蚁鼻钱)四大货币体系。1.布币

布币是由农具铲演变来的。这种演变的痕迹,首先从实物上就可以看出来。比如早期布币的上端即首部,仍然保留有用来插木柄的銎并且还留有范芯,布币的首部因中空并呈銎状,所以被钱币界形象地称为“空首布”。但是,空首布因其原始体形上的一些先天缺陷,比如方形中空的首部、大而薄的形体,既不容易保持完整,又不便于大量携带或储存,限制了其货币职能的发挥。特别是随着商业的发展、贸易的繁荣,当货币的使用更为频繁之后,空首布体形上的这些缺点就给使用者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于是,从春秋后期开始,空首布的形制便逐渐地开始发生变革,进入战国以后,最终演变成为“平首布”。所谓平首布是指上端首部不再是中空的,而是呈扁平的实体。平首布的式样非常复杂,但是绝大部分有布足,因此,根据足的不同形制,大致上又可以分为: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三孔布)和釿布四种类型。图2–2 原始空首布图2–3 空首布图2–4 圆足布(武阳,三孔布)图2–5 方足布(宅阳)

布币是从铲形农具演变来的,除实物上的承继关系之外,在文献中也能找到依据。如《诗经·周颂·臣工》中有“命我众人,庤乃钱镈”的诗句,意思是周王命令他属下的农人们,收藏好他们的锹和锄,他要去视察开镰收割庄稼。《说文解字》对“钱”的释文是:“钱,铫也。古者田器。”这里“铫”即“锹”字,与铲同类。《广雅·释器》对“镈”的释文是:“镈,锄也”。由此可知,“钱”与“镈”都是当时农具的名称,后来将货币统称为“钱”就是来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将铲形铸币称为“布”,也是源于此,这是因为在古代,“布”是“镈”的同声假借字,可以相互借用。

布币是我国早期最重要的金属铸币,但是它最早出现于何时却难于做出准确的界定。这是因为实用的生产工具铲,与早期用于货币的原始镈(布)之间是很难划分的。一般说来,越早的布币,其形状就越接近于它所演变的工具,这些工具后来因为逐渐减重而演变成为各种形制不同的布币。根据出土资料,钱币界学者大多数认为最早的布币大致出现在商朝的中后期。

正是因为布币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种货币形态,为早期金属铸币的产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后来才被选作央行行徽的构成元素。2.刀币

刀币也称“刀化(货)”,它是由实用的工具刀削演化而来。这种观点在钱币界一直存在分歧,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延庆军都山发掘的山戎部落墓地中,有原始青铜刀削与尖首刀同时出土而得到证明,最后才被普遍接受。

刀币的流通范围没有布币广,主要是在北方燕赵等国的狩猎民族和东方从事渔猎的齐国使用。这与中原地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先民,用农具铲作为货币是一个原理,在北方以及东部沿海地区以狩猎及渔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先民中,刀削自然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生产工具,所以后来就以刀为货币。这种观点虽然可以说明刀币产生的原因,却不能解释清楚刀币手柄上为何要有一个圆环。因为在我国古代并没有用过如刀币那样柄上带一圆环的实用刀具。这种刀削在殷墟的墓葬中没有发现,周代的器物中未曾有过,甚至在匈奴等游牧民族的墓葬中也没有见过。既然实用的刀削都没有铸有圆环,那么为何用作一般等价物的刀币却要在手柄处铸一圆环呢?目前对此还没有合适的解释,我认为可能是为了将多枚刀币串在一起,这样便于携带和计数,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布币有空首布和平首布两种,那么刀币又有几种类型呢?刀币依据流通区域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图2–6 燕国刀币(针首刀、尖首刀、明刀)

一类是北部燕国、赵国的刀币。体形稍小,但是种类较多。其中,燕国的刀币,形制上又可分针首刀、尖首刀、明刀三种类型;赵国本来是铸行布币的国家,但是从战国中期开始,为适应与邻近通行刀币的燕国、齐国的贸易需要,也开始铸行刀币。赵国的刀币是先秦刀币中数量较少的一种,经常与燕国的明刀或三晋的布币混杂在一起出土。

另一类是东部齐国的刀币。齐国在姜氏时代,估计刀币、布币、圜钱在民间都曾经流通使用过。周安王二十三年(前379)田氏灭姜以后,开始专门行使刀币。齐国刀币与燕、赵两国的刀币不同,体形硕大、文字高挺、铸造精整,但是数量较少,流通区域仅限于齐国境内。齐国的刀币通常根据所铸造的文字数量而分为:六字刀、五字刀、四字刀、三字刀。其中,六字刀上面的文字为“齐建邦长法化”,简称“建邦刀”。六个字中除第一个字“齐”字之外,其余五个字始终都有争议,最后两个字钱币界多读为“法化”,意思为国家法定的货币;古文字界则解释为“大刀”,意思为大型的刀币。分歧主要是在第二个字,其中以释读为“建”“造”“返”较有影响。实际上,这三种释读都字义通畅,与齐国的历史也能联系起来。其中最有可能的是齐襄王靠田单驱逐燕军,复国之后所铸。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公元前386年周室接受田和为齐侯的称号后所铸。不管是哪一种,都有开国或重新建国的意思,明显是为了纪念而铸造的,这应该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纪念币。图2–7 齐国刀币(六字刀、三字刀)3.圜钱

圜钱是春秋末年至战国时期在以往贝币、布币、刀币之外,又新出现的一种独立的货币系统。我们前面讲到布币源于农具铲,刀币源于生产工具刀削,那么圜钱的来源是什么呢?

关于圜钱的来源,目前还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是从手工工具纺轮演变而来,这从早期的“垣”字以及“共”字圜钱的尺寸与仰韶附近出土的纺轮尺寸的对比中可得到证明。但是,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圜钱是由古代的玉璧发展而来,并列举古代文献中有以玉为币的记载作为依据。

有关圜钱的来源,虽然意见还不统一,但是钱币界基本上一致认为圜钱可能最早产生于魏国,后来被别的国家所采用。圜钱作为一种新的货币形式,战国时期最早出现于政治经济制度较为先进的魏国并不是偶然的,这应该与公元前410年李悝为魏文侯相后推行的改革政策有关。

就目前所知,铸有文字的圜钱以“安臧”钱为最早。“济阴”钱为先秦圜钱中流通时间最久、变化最多的一种。“垣”字圜钱,数量较多,范式也比较复杂;“共”字圜钱,是仿自“垣”字钱,数量较少,后人多以姊妹钱称之。也有人认为“共”字指的是“共和时期”的执政者共伯和。但是,先秦货币文字中还从来没有表示时间或执政者的例证。因此,这一观点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布币有空首布和平首布两种,刀币有燕赵的小型刀币与齐国的大刀币两种,那么圜钱又有哪几种类型呢?

圜钱除大小、轻重上有差别之外,从形制上又可以分为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两种式样;从边郭上又可分为:有轮廓和无轮廓两种。从钱币上所铸造的铭文来看,已发现的圜钱约有20多种,分别是由魏、赵、东周、西周、秦、齐、燕等国铸造的。一般说来,魏国、赵国、东周以及西周铸造的圜钱多铸地名、国名,有的是地名加币值或货币单位;秦国、齐国、燕国的圜钱多铸币值或货币单位。图2–8 魏国圜钱(共、垣)

圜钱虽然是战国时期币制中一个较小的体系,但是它承上启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货币形态。圜钱的出现,说明除南方楚国以外的黄河流域各诸侯国货币的形制,从战国中后期开始,已经开启了逐渐统一的趋势。4.铜贝(蚁鼻钱)

楚国最初也使用龟甲、贝作为货币,这在《竹书纪年》中已有“周厉王元年,楚人来献龟、贝”的记载可以作为证明。但是,后来楚国使用的货币完全不同于北方中原地区各诸侯国的布币、刀币、圜钱,而是一种被称为“鬼脸钱”或“蚁鼻钱”的铜币,这又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楚国的货币是由殷商时期的铜贝逐渐演变而来的,形式上仍然保持了天然贝壳的式样,如正面凸起,背部扁平或凹入,端有穿孔,面部铸有阴刻的文字,很像“咒”字。这种钱币,史书中没有记载,后人不知道应该怎样来称呼它。因为铜贝上的文字与小穿孔组合起来像一张丑陋的面孔,民间就戏称为“鬼脸钱”。世人望文生义,认为它是用来殉葬的冥钱,又感觉它像一只蚂蚁,于是又称为“蚁鼻钱”,以为是被用来防蚂蚁的冥钱,也有说是筑堤时用来防蚂蚁用的。图2–9 蚁鼻钱

这种铜贝正面所铸造的阴刻文字,到底应该如何来释读呢?以往的钱币学家以及古文字学家曾有过各种解释,大多莫衷一是,很难自圆其说。实际上,币面上的阴刻文字,与“贝”字在金文中的写法十分相近,因此,我认为它很可能就是楚国“贝”字的写法,因此称其为“楚贝”,似乎更为切题。

楚国的这种铜贝,是什么时间开始使用的呢?使用范围又是哪些地区呢?

钱币界对此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结论,但它无疑是楚国最古老的货币,这一点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它出土的地域几乎遍及战国时期楚国势力所及的范围,其中以河南为最多,其次是安徽、江苏以及山东南部,而传统的楚地湖北、湖南,反而相对较少。

这种铜贝质轻价低,小额使用还可以,如果遇到贵重物品,需要大额支付时,又当如何来解决呢?

楚国铜贝因价值低,大额支付时确实多有不便。因此,文献中记载楚庄王时曾一度发行过“大钱”,因为民众的反对不久便被废弃了。有关大钱的具体式样,因为史书中没有记载,不得其详。除铜贝之外,近年还新发现了一种属于楚国的代用币性质的青铜钱牌,有一铢、二铢、三铢三种面值。

此外,楚国还使用一种黄金铸币,主要用于社会上层的大额交易,形制上有金版与金饼两种。金版除偶有圆形的外,多铸成不规整的方形,有的呈扁平的长方形,有的四角上翘呈不规则的方形,有的甚至拱曲如瓦状。虽然形式上表现各异,但是上面都钤有带文字的方形小印戳。这种金版,宋代已有发现,称为“印子金”,在旧的钱谱中有收录。印戳上的文字,以“郢爯”“陈”为多见。使用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切割成小块,用天平称量。黄金铸成一定的形状,已经具有了铸币的性质,但是使用时不计枚数,而是称重量,这说明它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黄金铸币,仍然还属于称量货币。

楚国位居南方,无论文物制度,还是思想信仰,因为大部分都承袭殷商的旧制,与中原地区周朝分封的各诸侯国有显著的差别。这种差别在货币制度上表现得就很明显,如楚国的货币就是由殷商的铜贝演化而来并自成体系。因此,仅从楚国铜贝与布币、刀币、圜钱的巨大差异中,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楚文化的特殊性。三、先秦货币文化发达的商业背景

我国古代货币产生于商代,发展于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最后统一于秦朝。其中,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文化非常发达。这就如同诸子百家在我国思想史中的地位一样,先秦时期的货币也是我国货币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璀璨的时期,始终闪耀着创新的光芒。在灿烂的先秦货币文化的背后,实际反映的是当时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兴盛。这与当时发达的商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迅猛发展是以当时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那时农业已经使用牛耕,铁质农具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人们已经懂得施肥并修建了许多的农田水利设施,如:鸿沟灌溉系统、引漳溉邺水利工程、郑国渠、都江堰等都是当时修建的。手工业、家庭副业也得到相应发展,人口的增加更是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各个城邑都纷纷设置了用于交易的“市”。

如文献中记载有:“聚者有市,无市则民乏”;“大县十七,小县有市者卅有余”。齐国丞相晏婴的家“近市,湫隘嚣尘”,因为离集市太近,过于喧嚣热闹,齐王建议给他另建新居。鲁国的大夫曾阜就讽刺说“贾欲赢而恶嚣乎?”,意思是说商人想赢利难道还怕喧嚣热闹吗?这些都反映了当时市场的众多与繁荣。“商人之四方,市贾倍徙,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形象地描述了商人的机敏和不辞辛苦。“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一贵一贱,极而复反”;“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说明以范蠡、白圭为代表的商人已经具有了很深的商业理论,懂得利用价值规律来谋取利润。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商业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当时的许多商界名流不但叱咤商场,还在文化与政治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郑国的“弦高犒师”退秦兵,吕不韦资助子楚回国继位,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并资助他的老师孔子讲学等等,都是典型的事例。

实际上,正是春秋战国时期高度发达、繁荣的商业经济,孕育了多姿多彩、璀璨夺目的先秦货币文化。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古代货币文化独立发展,自成体系,源远流长而未曾间断,内涵丰富且博大精深。这才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