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时代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4 23:27:04

点击下载

作者:长治市文明办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道德讲堂(时代篇)

道德讲堂(时代篇)试读:

版权信息

书名:道德讲堂(时代篇)

作者:长治市文明办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9

ISBN:9787203082972

本书由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Preface序

为大力推进“道德讲堂”建设,引导广大市民弘扬传统美德,践行时代精神,市文明办组织编写了《道德讲堂》系列丛书。

道德一词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语。从中国儒家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始,千百年来,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悠久的传统文化对高尚的道德追求比比皆是。“道德”观念,推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维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成为了推动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道德,是中华文化之宝,中华社稷之基,民族精神之魂。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印发,到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党的十七大报告,到党的十八大明确确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工作部署和要求,充分表明道德力量已经成为国家安定、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思想道德作为全民素质的灵魂、社会文化的基石、精神文明的核心,对于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社会的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市和全国一样,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发展进步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进入改革发展攻坚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多样,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文化生活和精神需求更加多样化,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的思想相互交织。反映在道德建设领域,部分社会成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冷漠、道德败失现象时有发生,食品行业、窗口行业和公共场所的诚信缺失和公德失范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道德退化、“道德滑坡”的感慨与谴责日益增多。这些问题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群众反应强烈,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关键是要深化道德教育,提升全社会思想道德素质,培育良好道德风尚。“道德讲堂”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为重点,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以“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为活动模式,以“唱道德歌曲、诵道德经典、讲道德故事、发心灵感悟、送吉祥赠品”为活动流程,通过广泛传播发生在市民身边的道德故事、凡人善举,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群众自觉参与,让广大市民在参与中共同接受道德的洗礼,感受道德的力量,提高品德修养,增强道德自觉,是加强道德教育的崭新平台、提升市民素质的有效载体、培育良好道德风尚的生动实践,应该大力推广,长期坚持。“道德讲堂”是新生事物,需要全社会大力支持。希望各级、各部门从培育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建好“道德讲堂”,力争把“道德讲堂”打造成全市道德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打造成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新亮点。更希望各级、各部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高远境界,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办好“道德讲堂”,用先进的道德思想武装群众,用高尚的道德精神激励群众,用优秀的道德榜样感召群众,引导广大市民“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自觉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进一步营造“讲道德,做好人,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为实施“五五战略”、全面率先小康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为“道德讲堂”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市文明办从规范“道德讲堂”运行程序、提高“道德讲堂”活动质量的角度出发,编印了《道德讲堂》系列丛书。丛书共分八册,既有修身养性、滋养心灵的“经典篇”,也有古今中外、传承百世的“箴言篇”;既有提振精气神、积聚正能量的“梦想篇”,也有言简意赅、积极向上的“格言篇”;既有朗朗上口、韵味独特的“吟诵篇”,也有旋律优美、易于传唱的“歌曲篇”;既有内涵深邃、广为传诵的“故事篇”,也有赞美好人、讴歌楷模的“时代篇”。内容丰富广泛,文字通俗易懂,对于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财富有价,道德无价。每个市民都是道德的传播者和培育者,希望大家踊跃走进“道德讲堂”,积极参与道德实践,努力提高道德素养,共同推进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新风尚。我相信,我们的家园一定会更文明,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2013年7月『凤毛麟角』申纪兰

申纪兰,女,1929年出生,中共党员,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人。

1951年,申纪兰率先举起男女同工同酬的大旗,喊出了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时代最强音。1952年,她当选为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了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妇会,从此,她的名字开始走向世界。1973年,她担任省妇联主任,向组织提出“不转户口、不拿工资、不离西沟”的请求,至今仍是平顺县西沟村的一位农民。她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心系人民,带领西沟的乡亲们完成了荒山造林2万多亩,种植了10万棵桃、杏、枣、核桃等经济树,把一个生存条件恶劣的旧西沟建成了全国闻名的模范村。改革开放以来,她很快完成了从一个农业劳模向现代企业家的角色转换,多次上北京、下江南,跑项目、引人才,兴建了西沟铁合金厂、纪兰饮料厂、山西纪兰商务公司等骨干企业,并利用“名人名村”优势,建成了展览馆、太行之星纪念碑、村史亭、西沟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把西沟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廉洁从政教育基地。山西省委作出了《关于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申纪兰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她成为全省人民学习的榜样。

申纪兰的精神融入了太行山的层峦叠嶂,成就了一位中国劳动妇女半个多世纪的传奇!她先后受到毛泽东接见,在周恩来总理家作客,和邓小平一起照相,江泽民同志称她是“凤毛麟角”,胡锦涛、李鹏、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到西沟村看望过她。她先后三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她是唯一一位连任一至十二届的全国人大代表,这是人民的信任,是历史的选择,她的名字注定会在共和国的历史上留下光彩夺目的一页。『民调圣手』龙晓霞

龙晓霞,女,山西省平顺县苗庄镇司法助理员。

1999年,龙晓霞刚到苗庄镇工作时,当地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群体纠纷和械斗案件时有发生。面对困难,她丝毫没有泄气,一头扎进了千头万绪的工作中。为了使群众学法、懂法、守法,从根本上减少纠纷,龙晓霞在调解中注重以实际案例进行宣传,组织起中、青、老年普法宣传队,用秧歌、相声、快板、鼓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法律法规,深受群众喜爱。为了彻底改变苗庄镇治安差的状况,她深入各村摸情况、查症结,走遍了苗庄镇的山山岭岭、沟沟坎坎,建立起镇、村、户三级普法宣传和调解网络,建立了13个法制学校,举办普法讲座100余次,为镇领导解决疑难法律问题200多件。在龙晓霞的日历上,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哪里有纠纷,她就出现在哪里,常常是顶着星星去,披着月光回。她先后调处民间纠纷300多起,使39对夫妻破镜重圆,使50起将要激化的纠纷归于平息,避免了30多起群体性械斗、流血事件的发生,使苗庄镇民间纠纷下降了59%,成为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

龙晓霞是中国法律在农村最前沿的普及者和宣传者,也是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上的践行者和守护者。她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在平凡的岗位上树立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用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谱写了一曲当代人民公仆的无私奉献之歌。她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荣获“年度中国十大法制人物”、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青年卫士”等光荣称号。『患者热线』刘桂芝

刘桂芝,女,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

1982年,刘桂芝从长治医学院毕业,做了一名医生,后来成为全国第一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赵雪芳的弟子,耳濡目染赵雪芳高超的医术和严谨的医风,刘桂芝受益匪浅。1998年,她被省卫生厅指名参加第九批援非医疗队,四年间共救治病人9688人,手术926台,抢救病人363人,把一名中国医生的医术仁心写在非洲的土地上。她所在的医疗队地处非洲喀麦隆北部沙漠地带,气候炎热,是疟疾、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高发区。有一位病人身患肿瘤,法国和比利时专家看了纷纷摇头,刘桂芝经过6个小时的手术,切下一个重达11.2公斤的瘤子,赢得了非洲人民的信赖。2007年,平顺县石城乡民办教师赵改凤在乡卫生院分娩时子宫破裂、生命垂危,刘桂芝和妇产科的工作人员昼夜守护在赵改凤的床前精心施救,一周后终于把赵改凤从死神的手里拉了回来。85岁的张冬英患有巨大卵巢囊肿,几家大医院都因她年事已高谢绝手术,看着患者家属期盼的眼神,刘桂芝精心设计风险预案,成功地为老人切除了6.6公斤的肿瘤,在上党大地传为佳话。多年来,她带领科室累计诊治患者57万多人,抢救危急重症1054人次,抢救成功率达100%。她视患者为亲人,始终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哪里有病人哪里就是她的战场,她的手机号码被大家戏称为“患者热线”。

在“雪芳精神”的激励下,刘桂芝用近30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仁爱”之歌。她先后荣获全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山西省“三八红旗手”、山西省“劳动模范”、全国“医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当选北京奥运会火炬手,被评为长治市“道德楷模”,入选“中国好人榜”。『小区卫士』宋忠平

宋忠平,男,1969年2月出生,长治市城区英雄南路联防治安义务巡逻队队长、长治市义务反扒队队长。

炉坊小区地处长治市繁华地段,安全隐患多,经常发生盗窃案件。看着小区连续失窃,从部队退伍的宋忠平多方奔走,于2006年3月组建了全市第一支由居民组成的义务治安巡逻队,成立一个月就抓获30多个窃贼。2010年,他又组织成立了长治市义务反扒队,联防治安力量不断扩大。一天夜里,他巡逻时在一个化妆品专卖店看到3个鬼鬼祟祟的人撬店门,马上拨打了110报警,并第一个冲上去,和队员奋力将小偷制服。他听群众反映长医附属和平医院附近有一盗抢团伙频繁作案,影响十分恶劣,立即组织反扒队员到事发地蹲守,在罪犯实施抢劫之际迅速出击,从劫匪身上搜出匕首2把,及时移交刑警队处理。2012年4月17日中午,宋忠平驾车行至桥北时,突然发现一名网上通缉犯在3路公交车停车点候车,他一路开车跟踪至长北,配合公安机关将逃犯刘春雷成功抓获。几年来,宋忠平不分昼夜,不顾个人安危,遇到险情就挺身而出,坚持在治安巡逻一线,带领队员抓获犯罪分子300多名,为居民做好事300多件,抓获乱贴广告、办假证“造癣”者30余人,他的电话被当地居民称为“反扒110”。“心系老百姓保一方平安”、“小区卫士、物业精英”等一面面锦旗,正是对宋忠平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褒奖。他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山西省“警民和谐之星”、山西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山西省“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志愿者先进个人”,入选“中国好人榜”。『诚信楷模』石树平

石树平,男,1955年出生,山西省武乡县人,中共党员,长治金威商贸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兼任山西省商业联合会副会长、长治市工商联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石树平1972年参加工作,从一名仓库保管员做起,成长为我市目前规模最大的商业零售集团公司的掌门人,诚信始终是他的立身之本。1996年,金威商贸集团第一家子公司开业,石树平确立了“真诚服务、善待顾客”的经营理念,认真兑现“诚信守约”的对外承诺,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市同行业树立了诚信经营的典范,金威16年的发展历程被民众誉为“金威传奇”。如今,金威已发展成为涵盖现代百货、连锁超市、星级酒店多个领域,拥有金威商城,金威名店,金威超市太西店、长钢店、襄垣店,金威大酒店等数十家企业,员工5000多人,年销售额5亿元,年缴利税2000万元,营业面积10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性商贸服务业企业,书写了诚信经营跨越发展的传奇。企业先后荣获国家级“诚信单位”、“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山西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荣誉称号,石树平也因出色业绩获得了“中国商业服务业改革开放30周年卓越人物”、山西省“劳动模范”、“中国优秀企业家”、“上党英雄”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10年,他荣膺山西省“诚实守信道德模范”;2011年5月,他又荣登“中国好人榜”,以实际行动弘扬了晋商精神。

石树平坚守诚信做人本色,向社会郑重承诺“购物不满意退钱换货,服务不到位赔偿损失”,十多年来,金威累计为顾客退换商品300多万件,金额达5000多万元,真心承诺、实心践诺为金威赚足了人气,塑造了形象。在他的带动下,金威员工诚信经营、文明优质的服务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成为我市窗口行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替夫还债』张林英

张林英,女,1953年出生,山西省潞城市店上镇赤头村村民。

张林英19岁从平顺嫁到赤头村,很快成为一名庄稼地里的行家里手,一家人的生活虽然艰难,却也其乐融融。1993年,丈夫因病去世,留给张林英除了无尽的悲痛,还有2万多元的外债。从此,靠着6亩薄田,张林英含辛茹苦,省吃俭用,怀着一颗诚信之心,历时13年还完了丈夫留下的2万多元外债,把3个孩子抚养成人。

为了还债,张林英不得不让两个儿子早早辍学,一个在家种地,一个外出打工,只为了一年能多收几十斤玉米,一天能多挣几元工钱。为了还债,张林英一家节衣缩食,吃的粮食多是自家种的玉米,逢年过节才用玉米换点白面大米,土豆要从秋天吃到第二年的夏天,衣服是穿了一年又一年。为了还债,张林英遭了多少白眼,几乎没有了做人的尊严:“你家的猪大了,要不我先捉走吧”,“你家这组沙发,我抬走顶了债算了”,柜子让人搬走了,电表也被拆下来抵债了……上门催讨的债主来了一批又一批,张林英家徒四壁,却没有丝毫埋怨:“都是穷老百姓,谁也不容易啊。”

王家50元,李家80元,哪年哪月哪日哪时还了多少,还欠多少,在张林英的账本上,每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13年来,张林英不但还清了乡邻亲友的外债,还分20多次将镇信用社即将列为不良贷款的近万元贷款全部还清。镇信用社的工作人员至今还记得,张林英的还款全是1元、5元、10元的零钱!鉴于张林英的诚信,信用社把她列为“三星级信用客户”。“一分都不能少”,这就是张林英13年一直坚守的信念,这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用柔弱的双肩诠释的诚实守信的内涵。她当之无愧地荣获长治市首届“道德楷模”。『正义的哥』沙飞

沙飞,男,1981年出生,长治市商业出租汽车公司司机,长治市维护社会治安志愿者协会会员。

作为一名出租车司机,沙飞在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危害时,挺身而出,敢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先后解救两名被拐骗女青年,协助抓获一名诈骗分子,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作出了突出成绩。2009年10月14日,沙飞同志在运营中遇一山东青年,途中了解到该青年女友在我市搞传销,并被人控制,沙飞建议他与女友家人联系,并带领他们在全市寻找,积极协助派出所一举打掉非法传销窝点,成功解救出传销女和一批外地受害群众。2010年3月,平顺县的一位老人来长治寻找女儿,看到老人心急如焚的神情,沙飞暂停了出租车业务,载着老人找遍了长治县和市里所有受害人可能被困的地点,先后七次往返数百公里到壶关寻找,最后获知老人的女儿被逼在一家宾馆从事卖淫活动,并已被人控制失去人身自由。经过两天蹲守,确认消息属实后,沙飞及时向110报警,并协助警方捣毁了这个卖淫窝点,将受害人解救出来。此后,他帮助的人越来越多,但有人却利用他的善良来骗取钱财。2010年4月,一名乘客谎称自己生病无钱买药,找沙飞“借”了160元钱后便杳无音信。沙飞经过几天查找,终于掌握了骗子的行踪,并立即报警将其抓获。

沙飞同志多年来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惧风险,见义勇为,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英雄,是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的楷模。2011年,沙飞荣获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厕所救生』张全贵

张全贵,男,中共党员,原潞城市店上中学后勤主任。

2005年的一天清晨,店上中学的师生们上完早操,像往常一样开始了新的一天。突然,从女生厕所传来一声撕心裂肺的呼救声,正准备上早自习的张全贵主任听到呼声后,感到有一种不祥之兆,迅速跑向女生厕所。只见一位女生跪在地上,用尽全力拖拽身陷厕所中的一位女同学,厕所下面女同学脸色惨白,神志已有些模糊,只是凭着本能在苦苦挣扎,生命危在旦夕!见此情景,张全贵顾不得多想,急忙跳进两米多深臭气熏天的厕所中,用尽全身力气将陷在厕所中的女同学高高托起。可这位女同学由于沼气熏染,加上惊吓过度,早已筋疲力尽,双手刚刚扒到地面,又猛然一滑再次掉进粪池。难闻的气味呛得张全贵两眼难睁,满脸脏物、头昏眼花的他再次用平生最大的力气把女同学举过头顶,在闻讯赶到的师生们齐心努力下,女同学终于得救了,张全贵却全身粘满了粪便,早已看不清模样,瘫软在地上。

张全贵同志热爱教育事业,始终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几十年来在教育战线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全体师生做出了表率。身为后勤主任的他,还兼带两个班的历史课,在课堂上经常用中国历史名人故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学英雄、当楷模,不断提高道德素养。在学生面临危险的紧要关头,他不顾个人安危一马当先,把学生从死神的魔掌下挽救出来。他舍己为人的三分钟,诠释了为师者品德的高尚;他奋不顾身的三分钟,无愧于胸前闪亮的党徽。张全贵同志用具体的行动,用人民教师的大爱之心延续了学生青春的旅程,他的英雄壮举令社会各界为之震撼,为之感动。他被评为2009年度长治市“道德楷模”,他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冒死救童』张书法

张书法,男,屯留县麟绛镇板箱庄村村民。

2010年8月29日下午,秋高气爽,凉风习习,在屯留县美丽的绛河苑,张书法正带着小孙子在湖边玩耍,“快救人啦,孩子落水啦”,一声急促的呼喊打破了湖面的宁静。听到喊声,张书法顾不得自己的孙子,立即跑向出事地点,看见在湖水中挣扎的男孩扑腾着,瞬间不见了踪影。张书法纵身跳进冰凉的湖水,奋力向落水孩子游去。他在水中艰难地摸索着,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抓住了孩子的一只手,抱起孩子用力向岸上举,一次、两次、三次,由于河岸湿滑,连续几次举上去又滑下来,此时的他已是精疲力尽。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最后一次艰难地将孩子向上举起,在岸边群众的帮助下,孩子终于抓到了竹竿,获救上岸。然而,人们把张书法拉到岸上时,他已满脸发紫,呼吸急促,浑身打颤,只说了一句“孩子没事吧!不用管我,我歇一会就好了”。这一歇,他就再也没有醒来。

在村民眼中,张书法是一个十分热心的人,从小就心地善良,曾从事过10年的乡镇兽医工作,不管刮风下雨,还是深更半夜,只要谁家的牲畜生了病,他都是随叫随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的价值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无比珍贵。一个普通的村民,没有什么显赫的背景,但是他在半个多世纪的人生路上,始终固守着与人为善的做人原则和助人为乐的道德情操。在危急关头,他把生命的希望留给了别人,用“纵身一跃”完成了对舍己救人精神的完美诠释,演绎了一曲大爱无疆的生命赞歌,实现了人生价值最壮丽的升华。他被评为长治市“见义勇为模范”,被山西省见义勇为表彰会追认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绿色情怀』陈秦则

陈秦则,男,1926年出生,潞城市成家川办事处黄池村人。

陈秦则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12岁父母不幸去世,孤苦伶仃的他为了生活,给地主放过羊,下田种过地,受尽了磨难,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习惯。1947年参军在部队做护理工作,由于工作认真,表现良好,第二年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文革时期,陈秦则返回到了故乡,被安排到漳村矿工作。退休后,他经常到山上散步,看到山上种植的松柏杂乱无章,觉得十分可惜,如不及时修剪,将直接影响它们的生长。老人想,自己老了,干不了什么大事,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把山上的松树修剪一遍,也算是晚年发挥一点余热。就这样,从2003年1月开始,陈秦则老人走上了义务剪树的道路。不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老人风雨无阻,把义务剪树当成自己晚年生活最重要的部分。每天早上他带着自己缝制的工具包,拿着剪刀一棵一棵地剪,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用心。5年多的时间里,他行程10000多公里,用坏了13把剪刀,义务修剪了3座大山上7万多棵松树。“青山不老,感动常在”。一把剪刀,剪出来的分明是陈秦则老人的绚丽人生,分明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绿色情怀。如今,陈秦则老人又开始了对松树的第二次修剪,他相信“二期工程”完成时,黄池的山会更青,树会更绿。陈秦则老人的故事在当地一度被传为佳话,他先后被评为潞城市“道德模范”、长治市“道德楷模”。『慈善为本』陈忠孝

陈忠孝,男,1953年出生,中共党员,山西省壶关县常平经济开发区常平村人,现任常平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山西常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忠孝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他的带领下,短短十多年间,常平村由原来的一穷二白发展成为闻名三晋大地的小康村,并亲自制定了“一企带十村、建设新农村”的战略规划,使周围十个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工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化、环境园林化、区域城市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他致富不忘百姓,为改善群众生活,他在村里建起了休闲广场、街心公园、幼儿园、小学,逢年过节分发福利,每年为村民办理家庭财产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还为60岁以下村民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常平村的老人们形象地说他是全村百姓的儿子。陈忠孝同志热衷于光彩事业和慈善活动,多年来,他以一颗赤子之心和奉献情怀,先后资助优秀穷孩子上学、救助困难职工生活、捐资修路、援助抗洪抢险、支援国防建设、修建敬老院等用于社会光彩事业累计3000多万元。他投资70万元为50名孤儿建起了常平爱心楼,捐款成立了“忠孝慈善基金”,帮扶弱势群体1000余人次。他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诚挚爱心赢得社会各界和广大职工群众的一致好评。

如今,常平集团已发展成一个以钢铁为龙头,集煤矿、铁矿、焦化、煤气、发电、房地产开发、农业开发、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集团,连续7年入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全国成长企业100强、全省工业企业30强。陈忠孝同志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乡镇企业协会常务理事、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长治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并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光彩事业奖章”、“中国扶贫爱心大使”、全国首届“百名慈善人物”等荣誉称号。『扶贫济困』李安平

李安平,男,1962年出生,山西省长治县人,山西振东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促进会肿瘤专业副主委、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光彩事业促进会理事。

1993年,李安平怀揣“振兴家乡、造福乡亲”之心,创立了山西振东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之初就每年拿出企业净利润的10%支持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多年来企业用于教育、医疗、养老恤孤、家乡建设等各项公益事业所付出的爱心善款近亿元,受助人数上万人次。公司还专门成立了“公益慈善委员会”,创立了“扶贫济困日”(每年8月的第三个周日,帮助因家庭困难而上不起学的大、中、小学生)、“冬助日”(每年冬至为家乡孤儿、孤寡老人和特困家庭送温暖献爱心)和“敬老日”(每年腊月二十三为家乡60岁以上老人送衣物、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三个主题公益日活动,帮助数千困难家庭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汶川地震时,李安平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在余震不断、地动山摇的救援现场,亲自参与救出8名被困人员,并为灾区捐赠了价值1000余万元的急救药品,表现出一个企业家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雨洗礼,李安平带领他的团队已让振东实业集团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壮大成为以“石油销售、中西制药、食品生产、中药种植、绿色旅游”五大产业为主的大型健康产业集团,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李安平先后获得山西省“优秀企业家”、山西省“光彩事业奖章”、全国“热心公益杰出人物”、CSCC年度“公益人物”、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慈善楷模”等荣誉称号。『博爱神针』刘路军

刘路军,男,山西省长治县八义镇西坪村人,长治县中医院医生。

刘路军自小患有先天性脊柱弯曲,医生就是他心中的最神圣的职业。升入大学后,他身残志坚,积极上进,先后担任班级的组织委员、社团部长以及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团团长等职务,并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多次参加“三下乡”活动为乡亲义诊,普及医学知识。毕业后,受聘于长治县中医院,成为一名针灸理疗科医生。作为医院最年轻的党员,他把救死扶伤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基本原则,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病人的需要就是无声的命令。他时刻牢记“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医生的责任重于泰山”这一神圣誓言,苦练针灸本领,用博大的爱心和高超的医术及时为一个又一个病人解除了痛苦,挽救回生命,为此病人称刘路军为“神针”。针灸科的病人往往一次针灸都在半个小时以上,排队等候时间较长,有时上午来晚了,可能就要排到下午才能治疗,而且要消耗很大的体力,治疗中豆大的汗珠不时滴落,他从不叫苦叫累,总是笑着说:“能早日治好一个病人,就是我最大的欣慰”。这朴实的话语,展现了一个人民医生的无私胸怀。

现在,刘路军还是一如既往地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义务下乡为患者诊病,解答问题,量血压,做按摩。他的事迹实在是平淡之极,缺少想象中的豪情壮志。可是,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就是那些细小平凡的坚韧,那份坚持不懈的执著,打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一个残疾人,以仁爱的心入选“中国好人榜”,这是社会对他最好的回馈。『孝老敬老』陈改英

陈改英,女,武乡县洪水镇胡家岭村村民。

胡家岭村是一个仅有73户、250多口人的小山村,这里民风淳朴,邻里和睦,陈改英是这个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她19岁嫁给本村村民韩东升,和其他的农村妇女一样,开始了种地做饭相夫教子的生活;然而她又和其他人不一样,因为从她一踏入韩家就面对一个特殊的家庭。韩家有一个又聋又哑的叔公公,名叫韩三哑,当时已经70多岁,没有劳动能力,一生也没有成家,膝下无儿无女,哥嫂去世后,就和侄儿韩东升一家一起过。按说韩三哑符合五保条件,韩东升、陈改英作为侄儿、侄媳,完全有理由把老人推向社会。但他们毅然决然地一起担起了照顾这个特殊家庭的责任,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从未懈怠。2005年,丈夫韩东升患癌症离世后,陈改英因受到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但是她还是坚强地站了起来,因为她知道这个家里还有一个又聋又哑的叔公等着她去照料,老人的饥饱冷暖等着她关心,照顾老人生活起居的重担落在她一个人的肩上。为了让老人无忧无虑地生活,白天她变着花样为老人做好吃的,陪老人晒太阳,扶老人散步,晚上总是安顿老人躺下后才休息。在陈改英的影响下,胡家岭村兴起了一股“关爱老年人,争做好媳妇”的良好风气,尊老、敬老、爱老、孝老在胡家岭村蔚然成风。

陈改英,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识大体、明大理,在自己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三十年如一日承担起照顾叔公的责任,比亲闺女还孝顺。2010年陈改英荣获长治市百名“孝星”称号,2011年5月入选“中国好人榜”孝老爱亲好人。『肝胆相照』李宝红

李宝红,男,1971年出生,长治医学院讲师。

2007年11月11日,对于李宝红夫妇来说,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在北京武警总医院,经过医护人员长达20小时的手术治疗,丈夫李宝红70%的肝脏被移植到妻子体内,与死神奋力抗争的妻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成为武警总医院亲体肝移植手术丈夫给妻子捐献第一例。在ICU病房里,他们隔床相望,李宝红总是用坚定的眼神无言地鼓励着妻子;术后第5天,他刚能下地就帮妻子打腹带,端水送药,推着轮椅上的妻子往返于病房的走廊。术后几年来,李宝红的手机里设定着5个闹钟,分别提醒妻子起床和吃药;当妻子不在身边,该吃药时他会准时打电话提醒;他会仔细记录每一次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他还多方查找资料,为妻子合理搭配饮食,使其得到最好的康复;他怕妻子累着,不让她干家务活,而妻子总是在他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干。2010年7月,他们参加了在天津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器官移植运动会暨中国器官捐献日”,并在亲体50米迎面接力项目中获得银牌。他们彼此包容、相互感染,以从容的心去面对人生的花开花谢、云卷云舒,用宽容的心对待生活、感受生活。同一个家庭,同一个肝脏,他们一起坚守着那个美丽的约定、那个不变的承诺——让我们一起慢慢变老。

李宝红作为医学硕士,非常清楚活体肝移植手术可能“自身难保”的风险,但他在妻子患病后不离不弃,毅然将自己70%的肝脏捐献给妻子。2011年5月,李宝红因孝老爱亲荣登“中国好人榜”。『孝顺公婆』秦红香

秦红香,女,长治市城区紫苑社区居民。

秦红香结婚第七个年头,丈夫突患肾病离开人世,剩下年迈的公婆和5岁的儿子。老人、幼子,以后的生活怎么办……秦红香感觉天都要塌了。每天夜里,她只有将眼泪吞进肚子里,不断地告诉自己,这个家现在最需要她,她要把这个破碎的家重新撑起来。她对公婆说:“自从嫁进来的那一天起,我就是秦家的人,就是您二老的亲女儿!”她拒绝了许多好心人让她再嫁的劝说,毅然选择留了下来。为了生活,她做过售货员,当过清洁工,做过搬货工,一箱货物几十斤重,每天至少要搬两小时甚至四五个小时,每次搬完货,两手和胳膊酸痛难忍,搬一箱一毛多钱,搬一天大概能挣十几元钱,这就是一家人一天的开销。20多年来,除了外出挣钱补贴家用,她把照顾两位老人当作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做饭之前总要先问问公婆想吃什么,然后尽最大努力让二老吃好。婆婆患有糖尿病,经常半夜去厕所,可她全身没劲,必须有人搀扶才能走,几乎每次婆婆半夜一醒,秦红香就会马上从睡梦中起来,搀扶婆婆上厕所。在秦红香的细心呵护和照料下,饱受糖尿病、心肌梗塞、冠心病等多种疾病折磨7年之久的婆婆竟然坐了起来。公公对街坊邻居们说:“我家的儿媳妇是世界上最好的儿媳妇!这是上天照顾我们,给了我们这么大的福气。”

也许有一种爱付出但不求回报,也许有一种幸福要在苦涩中体味。秦红香,一名普通的中年妇女,20多年悉心照顾有病的公婆无怨无悔,一个不幸的家庭,因为她的存在而没有破碎。邻里街坊都夸她是个恪守孝道的好儿媳,她被评为第二届长治市“道德楷模”,入选“中国好人榜”。『侍老爱亲』王焕香

王焕香,女,1963年出生,襄垣县下良镇西故县村人。

1985年,王焕香与矿工陈志华喜结良缘。但是三年后,丈夫陈志华上班时,煤矿发生冒顶事故,导致陈志华瘫痪。突如其来的灾难使王焕香悲痛欲绝,还不会走路的儿子需要她呵护,年迈的公公婆婆需要她照顾,高位截瘫的丈夫更需要她侍候。此后,她便全身心地照顾公婆、侍候丈夫、抚育儿子。1992年,王焕香81岁的公公突然摔倒,导致大腿骨折,她把公公送到县医院,从此一个病人变成了两个。公公住院那段时间,泌尿系统失常,小便次数频繁,王焕香不厌其烦地为他端屎端尿,半夜三更只要他稍微一动弹,便从陪护床下来问这问那,鼓励公公配合医生做好手术治疗。无奈公公年事已高,无法痊愈,一个月后撒手西去,在亲戚、邻居、朋友的帮助下,王焕香含泪埋葬了公公。2001年,74岁的婆婆因患高血压,加之劳累过度,一天早晨突然摔倒,昏迷不醒,7天后醒来已经偏瘫,半身不能动弹,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她每天守在婆婆床边忙前忙后,侍候婆婆吃喝拉撒。她对老人、丈夫无微不至的关怀,深深打动了周围的群众,她的故事在十里八乡传为美谈。

任何简单的事情,日积月累地重复就是伟大。20多年,7000多个日日夜夜,王焕香以一个农村妇女特有的善良、勤劳和坚强撑起一个困苦的家庭,无微不至地赡养年迈的公婆,不离不弃地照顾高位截瘫的丈夫,让他们在苦难中感受幸福。她被评为“感动古韩”道德模范、长治市“道德楷模”,入选“中国好人榜”。『捐肝救父』赵云亮

赵云亮,男,长子县大堡头镇东坡村人,长治市建筑工程总公司职工。

2007年的7月6日,赵云亮之父赵贵金忽然感到胸憋气闷,浑身难受,赵云亮闻讯,急忙带着父亲到和平医院检查,并几经辗转先后到山西省肿瘤医院、解放军301医院、北京武警总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是肝癌晚期,还有3个月的生命。肝移植是惟一可以从根本上治愈的办法。但是,对于捐肝者和受助者来说,任何一方都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一旦发生意外,将性命难保。“就是冒再大的风险,也要把我爹救活!”一整夜没有合眼的赵云亮最终决定:瞒着父亲、母亲和妻子,为父亲捐肝!为了使父亲安心治病,赵云亮做通了弟妹的工作,并说服医生一起编造了一系列在外地找到肝源、回工地有急事等“美丽的谎言”,商定父亲完全康复后再说出真相。此后,在北京武警总医院,父子俩接受血液检测、心率测量、肝脏化验等术前检查后,9月1日上午9点手术开始,9月2日凌晨3时30分,赵云亮充满活力的肝脏被成功植入父亲体内,父子俩同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直到父亲走出监护室,“谎言”才最终被揭穿。赵云亮精心编织“谎言”、捐肝救父的感人之举很快传遍了京城,传遍了全国,《新京报》、北京卫视、北京广播电台等媒体都作了大篇幅的连续报道,他的事迹温暖着神州大地的每一个家庭。

赵云亮,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他在父亲身患绝症面临生死决择的关键时刻,毅然决然地献出了自己百分之六十的肝脏,使父亲重新获得了第二次生命,以他的大孝之举当选为长治市首届“道德楷模”,作为嘉宾应邀出席2007年全国道德楷模颁奖晚会。『千里单骑』陈国荣

陈国荣,男,沁源县交口乡白狐窑村农民。

陈国荣小时候生活困难,无力上学,1981年在青海某部服役,受到部队这个大课堂的熏染,始终怀着感恩社会之心,平时只要看见谁家有难,他总是尽力去帮助。退役后,他回到家乡种地之余,还兼修汽车、卖煤球,年收入1万多元。遇到有困难的车,他总会招呼司机喝水、吃饭,免费修好了多少汽车、多少农机器具,他已记不清了。2008年5月12日,陈国荣在电视上看到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家家房倒屋塌,缺粮断水,当即决定驾驶自家的小工具车给灾区群众送食物。第二天,他仔细检查了车况,准备了修车工具,更换了四条新轮胎,带了两身换洗的衣服,揣了4000元现金,装了满满一车价值1万多元的方便面、面包、火腿肠,独自一人驾车踏上救灾的征程。渴了,喝点矿泉水;饿了,吃点自带的干粮;累了,在路边打个盹;山重水复,一路颠簸,两天一夜昼夜兼程,行程2200多公里,终于到达救灾前线指挥部。登记后,陈国荣来不及休息,立即加入成都市志愿者服务队,冒着高温、克服余震,为灾区运输帐篷、抢救灾民,先后往返4次,行程300多公里,将40多名受灾群众转移到安置点。因体力消耗过大,身体虚弱,加之家中来电告知父亲生病,指挥部决定让他返乡归家。但他在驾车返程途中发生车祸,造成右臂骨折,腿部压伤。为了不给当地增添麻烦,他在负伤未愈的情况下,就悄然离开医院返回了家乡。

一个山区农民,在人民突遭灾难之际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千里走单骑驰援灾区,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正义的赞歌,虽身受重伤而无怨无悔。他被评为山西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入选“中国助人为乐好人”。『护法卫士』郭玉生

郭玉生,男,1966年出生,中共党员,山西翰林阁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

郭玉生1988年山西省司法学校毕业,1990年以长治市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律师资格。1999年,郭玉生在平顺成立了全市首家县级法律援助机构——平顺县法律援助中心,建立起县、乡、村三级法律援助组织网络。2000年,他接待了平顺法律援助中心的首位受援人——一个陕西籍的打工青年,下坑采矿时右臂被砸成粉碎性骨折而截肢,出院后公司拒绝承担赔偿责任。问题是该青年与公司并没签订劳动合同,这对于争取合法权益极为不利。为了及时取证,郭玉生第二天自费乘班车颠簸50多公里,徒步10多公里到公司取证,最后以公司支付6万元的赔款而结案。2006年,平顺青羊镇的一个4岁孩子从一家民办幼儿园二楼窗户上摔下,致二级伤残,郭玉生以最快的速度提供了法律援助,虽然很快拿到判决书,但赔偿款却一直没能到位,影响了孩子的康复治疗。郭玉生多方奔走,最后通过“新起点”小额爱心基金渠道,全力以赴为孩子争取资助,使孩子得到了必要的治疗。从业以来,经郭玉生办理的案件达600多起,参与调解群体性突发事件23起,受援人数1817人,索赔金额2800余万元,承办的案件调解率在50%以上。

一名基层律师,十多年如一日奔波于崎岖山路、活跃于民间百姓,用公平正义为贫弱者排忧解困,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戴。他被评为中共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山西省“十大公益事业功臣”、全省司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