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知+癌症·真相(套装共2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5 05:06:16

点击下载

作者:李治中(菠萝)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癌症·新知+癌症·真相(套装共2册)

癌症·新知+癌症·真相(套装共2册)试读:

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

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目录CONTENTS

作者简介

前言 把癌症变为慢性病,我们还有多远?

思考篇

换个全新角度来认识癌症

癌细胞为啥会转移?

癌细胞为啥并不可怕?

癌细胞为啥潜伏期长达10~30年?

为什么癌细胞不停地生长?

为什么癌细胞要活这么久?

为什么饿不死癌细胞?

为什么抗癌药总有各种副作用?

彻底消除癌症,人类寿命能增加多少?

意外的答案

抗癌的价值

抗癌只是开始

对癌细胞一定要赶尽杀绝吗?

斗争三部曲

神奇的故事

“免疫平衡”的启示

大家为什么会被“大师”忽悠?

神奇的效果

安慰剂效应

深远的影响

向大师学习

有效的技术,凭啥不推广?

革命性新技术

假手术的力量

激烈的争论

不要迷信直觉

诺贝尔奖得主亲自尝试的癌症疫苗

迟到的诺贝尔奖

疗法应该推广吗?

全面信息带来的改变

学会质疑隔壁老王

抗癌新药最大的副作用是什么?

被人忽视的毒副作用

严峻的挑战

有解决之道吗?

不只是药的事儿

美国最新癌症报告带来什么启示?

整体形势

持续进步

头号杀手

筛查的价值

过度诊断

儿童癌症

与众不同的亚裔

为什么对儿童癌症的投入这么低?

不应忽视的儿童杀手

政府科研经费的短缺

民间公益基金匮乏

新药开发的缺失

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中国癌症病死率为啥这么高?

整体医疗水平落后

新药和新疗法滞后

早期筛查意识欠缺

患者依从性不好

中国和美国的癌症类型有根本不同

美国“抗癌登月计划”,到底想干嘛?

高灵敏度癌症早期检测

对癌细胞和周围细胞的单细胞水平分析

免疫疗法及组合疗法

癌症疫苗

治疗儿童癌症的新方法

加强数据共享

应该让癌症患者知道真相吗?

有趣的实验结果

患者了解实情会崩溃?

临终患者应该知晓实情吗?

知情是生命的权利

为什么中国患者总是感觉孤独无助?

患者家属也是受害群体

双重受害者

如何面对亲友的离去?

亲人即将离去,该怎么办?

不同情绪阶段应对策略

离家出走的患者,刺痛我们的心

悲伤的消息

癌症不等于绝症

即使无法治愈,也能带癌生存

降低治疗费用的关键

1.加强筛查的意识

2.购买大病保险

保持乐观心态很重要

辟谣篇

爽身粉致癌吗?

爽身粉和癌症

致癌物的级别

官司的意义

发财之道

牛奶致癌吗?

终身喝奶有问题吗?

相关性和因果性

儿童白血病是装修引起的吗?

“院士的话”可靠吗?

关键是对比数据

相关性和因果性

装修有风险吗?

得了白血病横竖就是个死?

白血病没治了?

非常高的存活率

不实报道请道歉

害死年轻演员的是谁?

伤感的对比

数据才是王道

门槛极低的“中医”

警惕好心人

拼命工作会累出癌症吗?

无聊的“鸡汤”文

真正的问题

年轻人为何会得癌症?

偏爱年轻女性的乳腺癌

真正的危险

小苏打能饿死癌细胞吗?

辣椒蘸菠萝

真实的研究

1.小苏打试验的结论到底是啥?

2.这个试验到底如何?

3.这能证明“酸性体质致癌”“苏打水防癌”理论吗?

客观的评价没那么难

医生生病后为何拒绝化疗?

不化疗的医生

移花接木

化疗价值因人而异

澳洲水果提炼出了抗癌神药?

惊人的澳洲

水果神药的真相

预防篇

癌症筛查,到底查什么?

什么是癌症筛查?

哪些癌症有比较可靠颇有成效的筛查方法?

1.乳腺癌

2.宫颈癌

3.肺癌

4.结直肠癌

5.其他癌症

结束语

运动可以预防癌症吗?

什么运动能防癌?

这篇文章牛在哪里?

运动能降低哪些癌症风险?

锻炼防癌是因为能减肥吗?

吸烟的人锻炼有效吗?

有其他因素影响锻炼效果吗?

哪种癌症发病率随着锻炼而增加?

还有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于吸烟的5个冷知识

全社会禁烟防癌的效果要25年后才能看到

戒烟值多少钱

香烟至少含有78种明确致癌物质

吸烟主要致死原因中,癌症只占1/3

二手烟危害远超雾霾

不吸烟为什么也会得癌症?

奇怪的现象

隐藏的因素

被忽视的室内污染

癌症预防,需要学习日本

1.冰箱

2.盐

3.幽门螺杆菌

应该打宫颈癌疫苗吗?

什么是HPV疫苗?

HPV疫苗现在有几种?

HPV疫苗安全吗?

HPV疫苗能管多长时间?

听说疫苗是给小女孩打的,我超过26岁了还有用吗?

小女孩打了疫苗,小男孩要不要打?

如何判断我是否感染了HPV?

HPV感染有特效药吗?

怎样避免早期癌症患者被过度治疗?

化疗无益的患者

乳房切除vs.保乳手术

治疗篇

化疗到底有效吗?

小结

一、二、三代靶向药是什么意思?

三代靶向药

EGFR靶向药物

ALK靶向药物

靶向药物的顺序

靶向药耐药以后怎么办?

封锁生长信号

ALK基因突变耐药

非ALK基因突变耐药

掌握信息,有的放矢

这个靶向药凭啥创造上市纪录?

第三代EGFR靶向药

耐药肿瘤测序

脑转患者的希望

最快上市新药

砒霜是抗癌靶向药物,你信吗?

科学研究砒霜

砒霜是个靶向药

患者的胜利

PARP抑制剂,为什么这么火?

飙升的股价

PARP抑制剂

BRCA突变和PARP抑制剂

特殊的群体

BCL-2抑制剂是白血病新希望吗?

Venetoclax为啥有效?

Venetoclax适用什么癌症?

为什么有时有效,有时无效?

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的主要区别是啥?

作用细胞不同

副作用不同

起效速度不同

对“肿瘤变大”的判断不同

长期,短期效果不同

目前精准程度不同

CTLA4免疫疗法,如何带来超级幸存者?

超级幸存者

Yervoy对部分患者有很强的副作用

效果看起来一般

美国前总统卡特是怎么被治好的?

美国总统得病用了什么疗法?

免疫疗法能治脑瘤了吗?

卡特的癌症被治愈了吗?

卡特为什么治疗效果这么好?

免疫疗法在卡特治疗中起了多大作用?

卡特的治疗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PD-1疗法为啥在这种癌症里面效果这么好?

惊人的疗效

特殊的突变

精准免疫治疗

不再是绝症

全球首个“广谱抗癌药”来了!

特殊的肿瘤

为啥dMMR亚型效果好?

肺癌进入免疫疗法阶段

一线免疫疗法

什么肺癌适用?

肺癌的精准医疗

TIL免疫细胞疗法,和魏则西用的有何不同?

尝试临床试验

把癌症变成慢性病

IL2免疫疗法,效果这么好为什么没人用?

神奇的IL2疗法

改进IL2疗法

放疗也是免疫疗法?

消失的肿瘤

放疗的免疫效应

放疗疫苗

化疗也是免疫疗法?

化疗疫苗

打破癌细胞伪装

化疗的启动效应

靶向药物也是免疫疗法吗?

神奇的格列卫

吸引免疫细胞的药物

未来的组合疗法

临床试验,风险很大吗?

误区一:临床试验只是测试药物的有效性

误区二:参与试验就是当“小白鼠”,风险极高

误区三:临床试验被分到对照组,就悲剧了

误区四:分到对照组,就没有使用新药的机会

小结

精准篇

从1.0到4.0,癌症的分类进化史

癌症分类1.0版

癌症分类2.0版

癌症分类3.0版

癌症分类4.0版

基因测序,越贵越好吗?

有效的检测

针对性药物

基因测序报告成了“天书”,咋办?

基因测序结果长啥样?

让人迷茫的风险评估

项目:乳腺癌/卵巢癌易感基因(20基因,全编码区)

靠谱的基因测序咨询师在哪里?

为什么同样的药,效果千差万别?

到底是什么在决定化疗的反应?

“税后工资”才是关键

基因不仅决定“进”,也决定“出”

同样浓度,仍然可以有巨大差异

药物基因组学

为啥失败的抗癌药偏偏对她一人有效?

神奇响应者

刨根问底

西医也会异病同治

罕见的病,不罕见的基因突变

哪里来的BRAF靶向药物?

能帮助更多患者吗?

BRAF“篮子试验”的启示

大规模“篮子试验”

人工智能如何帮助癌症治疗?

爆发的新药数量

交流篇

遭遇肺癌,先问医生这几件事儿

到底得的是何种肺癌?

肿瘤分期是多少?

肿瘤的分子病理分型是什么?

治疗的目的是什么?

治愈性治疗的具体方案是什么?

治疗完成后的随访应如何安排?

预计患者5年生存率是多少?

4期肺癌的1年生存率是多少?

遭遇乳腺癌,先问医生这几件事儿

患者的乳腺癌是哪种病理类型?

患者的乳腺癌是哪种亚型?

患者目前是癌症几期?

患者有基因突变吗?可以选靶向治疗吗?

应该怎么治疗?

该选哪种手术方式?要切乳房吗?

患者很想保留乳房,但病情不允许,怎么办?

应当多久复查一次?查些什么?

遭遇结直肠癌,先问医生这几件事儿

如何确诊结直肠癌?

如何确定癌症早晚期?

早期结直肠癌采用哪种治疗办法?

晚期结直肠癌应该怎么治疗?

早期结直肠癌可否用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

晚期结直肠癌可否用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

中医治疗在晚期结直肠癌的作用如何?

有没有预防或检测结直肠癌的办法?

遭遇肝癌,先问医生这几件事儿

要如何确诊肝癌?

肝癌病情是否严重?

肝癌应该选择哪种治疗方式?

肝癌患者是不是必须做手术治疗?

什么是肝癌的介入治疗?

什么是射频消融治疗?

肝癌的靶向治疗效果如何?

中医药治疗在肝癌患者中作用如何?

遭遇胃癌,先问医生这几件事儿

胃镜发现胃癌后,还需要哪些检查?

下一步怎么治疗?能否进行手术切除?

病情是否严重?会复发转移吗?能活多久?

在饮食生活上需要注意些什么?

发现时为晚期胃癌已扩散该怎么治疗?

遭遇白血病,先问医生这几件事儿

到底是哪一种类型的白血病?

治疗的目的是什么?

治疗的流程是怎样的?

有没有特征性的分子生物学突变?

是否有临床试验可供参加?

治疗效果的预期是怎样的?

治疗完成后的随访应如何安排?

参考文献

后记

返回总目录作者简介李治中,笔名菠萝,80后,清华大学本科,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跨国顶尖制药公司癌症新药开发部实验室负责人。爱好科普、科研和公益事业,个人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所著畅销科普书《

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

》,荣获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2015中国好书”、第十一届文津图书奖、第八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第四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科技部2016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序

菠萝又出新书了!

新书的名字:《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

蛮有意思,菠萝把心理压力看得比癌症本身更为严重。事实也是如此,癌症作为一种疾病,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但过度的焦虑和恐慌,却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摧毁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吓死就这样发生了。但由此发展出中国特有的“癌症不告诉文化”,却是不应该。因此,我特别推荐大家阅读本书中“应该让癌症患者知道真相吗?”章节。亲属得癌症,我们不想让他(她)知道;而自己得癌症,却一定要知道。内中的悖论,值得深思。

菠萝外表粗糙棱角分明,内里却金黄鲜甜,写科普的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将丰腴的知识哺育他人,也常常揭穿皇帝的新衣,更是字中千秋道尽人间百态。《维基百科》记载:菠萝为多年生常绿草本,原产于南美洲,现广泛种植于热带地区。菠萝先生旅居北美圣迭戈,常奔走于内地鼓与呼,这,纯粹是一种巧合吗?不管是巧合还是自然,我们都要感谢菠萝,因为有了他的文字,使这世界少了一点愚昧;因为有了他的著述,可使众多的癌症患者少走弯路;因为有了他的孜孜不倦,可让这世界更为美好!

我与菠萝素未谋面,只是文字相交,但读他的书,却似多年之友,总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谢谢菠萝——我尊敬的李治中先生!吴一龙写于丁酉端午前言把癌症变为慢性病,我们还有多远?

相信每个人都感觉到身边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

2017年,“癌症”是任何人生活中都躲不开的词。中国最新癌症报告指出,中国一年就新增400多万患者,死亡280万。

年龄是致癌第一大因素,而中国社会正快速进入老龄化,即使不考虑吸烟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在未来几十年,癌症患者数量也必将继续增多。我们和癌症的战争注定长期而艰苦。

但战争的目标是什么?

我认为,不是消灭癌症,也不是治愈癌症,而是把癌症变成慢性病。

消灭癌症并不现实。绝大多数癌症是“老年病”,是人体自然老化过程中基因突变的产物。就像我们无法阻止皱纹和老花眼的出现一样,我们无法像对待传染病一样,开发疫苗彻底阻止突变的发生。

治愈所有癌症也不现实。的确有很多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淋巴瘤、白血病等患者治疗后顺利康复,幸福一生的鲜活例子。但这只是“少数”。癌症作为整体,依然极端顽固。以现有的知识,无论西医、中医,治愈大部分癌症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真正的目标,是把癌症变为慢性病,用副作用小的药物,控制住它的发展。

仔细想想,大家“谈癌色变”,并非只因为它会致命,更因为觉得癌症致命快,治疗过程痛苦。

中国高血压每年导致200万人死亡,和癌症接近,但极少有人知道自己高血压后就崩溃的。社会上常说不少癌症患者是被“吓死的”,这虽然没有任何科学证据,但毫无疑问,心理压力显著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如果能用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把癌症变为慢性病,无论是对延长患者生命,还是降低患者心理负担,抑或是提高患者生存期的生活质量,都是极为重要的。这就是我对“成功战胜癌症”的定义。

我们早已有了成功例子。

15年前,携带BCL-ABL突变基因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5年存活率不到30%。但经过20多年的科学研究,2001年针对该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格列卫”横空出世,让罹患该病的患者5年存活率从30%一跃升到了90%,最初尝试格列卫的一批患者已经存活了超过20年,统计显示,这些患者生存率和普通人群无异!

其实他们并没有被“治愈”,一旦停药,很多人的白血病就会复发。但因为格列卫是口服药,而且副作用不大,只要简单地在家按时服药,他们就可以和其他人一样正常生活,他们是带着癌细胞的“健康人”。

格列卫把慢性髓性白血病变成了一个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虽然患者需要终身服药,但并不可怕。很多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一旦知道治疗方法后,通常长舒一口气后说,“还好,还好”。

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最近两三年,我们离把更多癌症变成慢性病这个目标近了一大步,因为免疫疗法出现了!

2017年,我相信绝大多数癌症患者都会听到“免疫疗法”这个词。

免疫疗法,相对以往的抗癌手段,有一个最本质的区别:它针对的是免疫细胞,而不是癌细胞。“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是一个存在了很久的猜想。从理论上说,免疫药物相对别的药物来说有巨大优势:它不损伤而是增强免疫系统;同一种药可以治疗多种癌症,对很多患者都会有效;可以抑制癌细胞进化,减低复发率。

在过去,这只是个猜想,但近几年,革命性改变临床治疗的免疫药物终于出现了!

最令人兴奋的是最近上市的PD-1和PD-L1抑制剂,它们对黑色素瘤、肺癌、肾癌、头颈癌、膀胱癌、淋巴瘤等都展现了非常让人振奋,乃至震惊的效果。比如用在晚期转移的黑色素瘤患者身上时,它们让60%以上的患者肿瘤缩小,其中一部分甚至彻底消失超过3年!要知道,通常这些晚期肿廇转移患者生存时间只能以周计算。以前药物如果能延长几个月就是胜利。

第一批尝试免疫疗法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已经有人活了近15年,而且无法再检测到癌细胞。

免疫疗法治愈了癌症吗?很难讲,因为无法检测到癌细胞不代表没有癌细胞。但不容争辩的是,免疫疗法让很多患者变成带着癌细胞的“健康人”。

PD-1和PD-L1抑制剂仅仅是冰山一角。目前有成百上千个癌症免疫疗法试验正在进行,其中还包括新型免疫“鸡尾酒疗法”、前沿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癌症疫苗、溶瘤病毒等。每一个临床试验的成功都将给癌症治疗带来革命。

2016年,美国政府启动了“抗癌登月计划”,投入大量资源来对抗癌症,主攻方向之一也是免疫疗法。我相信,未来几年一定是免疫疗法的爆发期。

不过,对于中国患者,现在使用免疫疗法有两个困难:第一,国外批准的免疫药物在中国还没有上市,不少患者都得辗转海外购买;第二,免疫药物非常贵,一个月十多万元人民币,多数家庭无法承担。如何把有效的免疫疗法,以普通家庭能承担的方式带给中国的患者,是个难题。

随着医生“抗癌工具箱”里面的方法越来越多,癌症治疗将进入“精准医疗”时代,越来越强调“个体化”和“低副作用”。

更多的患者会接受“鸡尾酒疗法”:手术或放疗可以处理局部的病灶,化疗和靶向药物可以杀灭全身各处的癌细胞,免疫药物可以激活自身免疫系统,除了直接追杀癌细胞,还能用于巩固治疗,防止复发。

也许在不远的未来,会有人说:“还记得2017年那会儿大家都以为癌症是绝症吗?真是太搞笑了!”—— 思考篇 ——学而不思则罔。——孔子换个全新角度来认识癌症

宏观社会和微观社会有很多相似之处。我发现不少看起来非常深奥的癌症专业问题,如果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对比,就变得非常容易理解。

不信?

咱们一起来看看这7个问题。癌细胞为啥会转移?

绝大多数癌症患者都是死于转移。如果肿瘤细胞在一个地方待着不动,就叫良性肿瘤,是很可能被手术治愈的。那癌细胞为啥会转移呢?

因为世界那么大,想出去走走。

人类不就到处迁徙吗?

咱们的祖先本来在非洲,但有个别好奇心重的人走了出来,一路冒险,到欧洲、亚洲、美洲、大洋洲,死伤无数,但有极个别成功的,在新的环境定居,繁衍后代,成为当地的亚当夏娃。

癌细胞也一样,它们从一个地方开始发展(原发肿瘤),偶尔,有个别好奇心重的细胞脱离集体,进入血液或淋巴循环。这样的细胞多数在路上都死掉了,只有极少数能活下来,并且在新的器官定居,生长出新肿瘤。癌细胞为啥并不可怕?

身体里有癌细胞其实并没有啥,就像地球上有人类,并不是注定要毁灭。

现代人类(智人)诞生已经20多万年了,在现代工业革命和人口爆炸之前,人类对地球整体生态没啥影响。

因此,在癌细胞全面失控爆发之前,其实对身体影响应该是很小的。30多岁的男性中,约30%的人前列腺已经存在癌变细胞,60岁以上的人群中这个比例更高达70%,但其实只有14%的人会真正被诊断为前列腺癌。人体和癌细胞,完全可以共存很长时间,甚至终身共存的。癌细胞为啥潜伏期长达10~30年?

绝大多数癌症,从最初细胞突变,到最后真正变成癌症,需要很长时间,通常是10~30年。为什么需要这么长时间?

主要是在等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

新的突变能让癌细胞生长更快,不容易死亡,同时,能让癌细胞改造周围环境,为自己服务,逃脱免疫系统监管。

这和人类历史简直是一模一样。

从下图可以看出,人类从20万年前产生,一直人口都很少,直到1800年以后才突破10亿,然后开始大爆发。

为啥用了这么久?因为我们在等待工业革命,就像癌细胞在等待新的突变。

这场革命带来了干净的生活用水,带来了批量生产的抗生素和疫苗,于是人类病死率下降,寿命变长。同时,人类能更好地改造环境,为自己服务,并且逃脱各种自然的限制。为什么癌细胞不停地生长?

因为多数癌细胞都希望多繁衍点后代。

这也和人类一样。

绝大多数人并不想破坏地球,无非只是希望自己过得好,家人过得好,后代多一些。但这样的后果,就是整体人口的剧烈膨胀。

而且这是一个无解的趋势,因为个人是不会考虑整体利益的,除非被强制要求。中国实施计划生育,就是强制个人服从整体利益,客观上真的是为保护地球做贡献。

但这个“整体”,依然只是中国,而不是全人类。当这个政策伤害了国家利益的时候,就被放弃了。

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纯粹为了地球的利益,或者全人类的利益,而放弃繁殖后代。

同样道理,癌细胞也不可能为了身体的健康,而长得慢一点。

癌细胞无限生长的结果,就是人体的死亡。人类无限增长的结果,也必然是地球生态的崩溃。为什么癌细胞要活这么久?

癌细胞不仅分裂出很多后代,而且能存活很长时间。

为什么癌细胞不死?

因为没活够嘛。

如果大家寿命都短一点,地球负荷会小一点,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可能会存在得久一点,但自古以来,有钱有权的人最关心的,依然是长生不老。

这几年全世界有无数大款砸钱,雇用科学家来研究“衰老”的机制,希望能把人类平均寿命提高到120岁,甚至150岁。

我问过一位大佬:“大家都活这么久,地球资源不够怎么办?”

他笑笑说:“你目光太短浅了,我们到时候肯定能开发别的资源,甚至移民太空的。”

我相信,癌细胞把人弄死,然后一起挂掉之前,也是这么想的。为什么饿不死癌细胞?

经常有伪科学文章说癌细胞爱吃糖,因此患者不吃糖就能饿死癌细胞。

这是非常幼稚的想法。

这就像说人类爱吃肉,因此如果把人类爱吃的猪牛羊和鸡鸭鱼统统从地球上拿走,就能饿死整个人类,拯救地球?

做梦呢。

一来人适应性很强,没有传统肉类,我们可以去吃昆虫、吃蛇、吃螃蟹(不信请看贝爷的《荒野求生》)。你再把这些都拿走,我们甚至可以干脆吃素!兔子急了敢咬人,人饿了敢和熊猫抢竹子!

二来即使能饿死人类,地球上其他物种也离不开这些动物。你拿走了它们,地球整体生态就崩溃了。没有了人类,也没有了其他生物,那费这么大劲还有意义吗?“饿死癌细胞”之所以不靠谱,也是一样的道理。

一来癌细胞适应性很强,没有糖,癌细胞会吃别的;二来,身体很多正常细胞,包括脑部神经细胞、心脏的心肌细胞、各种免疫细胞,都需要糖,饿死癌细胞之前,可能已经把这些重要细胞饿死了。为什么抗癌药总有各种副作用?

无论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免疫药物,总是有各种副作用,甚至还可能致命。

为什么?

主要因为癌细胞和正常细胞本质上实在太相像了。杀死癌细胞的任何方法,都可能误伤到正常的功能性细胞,这就是副作用。

清除癌细胞其实很简单。癌细胞怕酸,怕碱,怕饿,怕冷,怕热,怕各种东西。你把硫酸静脉输入患者血液,癌细胞肯定死了!但问题是,这时候人也死了。

想要把人类从地球上消灭一点也不难。

核弹可以搞定,小行星撞地球可以搞定,把地球上的水全部重度污染也可以搞定。但问题是,地球整个生命圈也没了。

但你能想到任何一种办法,可以只把人类清除,而不伤害到地球上任何其他物种或者环境吗?

非常困难。因为人和其他动物本质上非常像。

思考越多,你就会发现癌症和人类社会整体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透过人类,能更好理解对抗癌症中的重重困难;反过来,透过癌症,能更好看清人类确实需要考虑更长远的问题。

人类是地球的癌症吗?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果认为人类是地球的癌症,那么还有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地球是会长期带癌生存,还是命不久矣?● 人类是地球的癌症,还是宇宙的癌症?如果地球只是一个器官,

不是整体,那我们移民其他星球,算新的“癌症转移”吗?

我没有答案,但我会从自己做起,努力减少浪费、保护环境,延长地球生态寿命。

咱们也别追求什么长生不老。生命就是向死而生,活着的时候咱们努力追求意义,实现价值,然后,该给后代子孙让位的时候,就平静地离开吧。彻底消除癌症,人类寿命能增加多少?

最近有个朋友问我,“菠萝,如果你们科学家成功了,消灭了癌症,人类寿命能增加多少?”

这个问题我还真从来没想过。

你猜测一下,如果消灭癌症,人类平均寿命会增加多少?

A. 1到3年

B. 3到5年

C. 5到10年

D. 10年以上意外的答案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相信大家都希望癌症从世界消失,但只谈延长寿命的话,攻克癌症到底有多大好处?

要仔细解答这个问题,需要很多统计数据,但我们可以偷懒,把这个问题简化为:“不是因为癌症而去世的人,平均寿命(Z)是多少?”

消灭癌症,所有人的寿命就应该接近Z。

这个数据直接查不到,但我们可以粗算一下,需要三个数据:全民平均寿命(T),因癌症去世人数比例(B),因癌症去世人数平均寿命(C)。

公式应该是:

C×B+Z×(1-B) = T

以2013年美国人为例,T=78.5岁,B=22.5%,C=72岁。代入上面的公式:

大家慢慢算,这道方程的难度可是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难度!

什么?中国幼儿园小朋友已经算完了!?

Z=80.4岁

所以,现在美国不因癌症去世的人,平均寿命也不过80.4岁!也就是说,如果现在美国没有癌症,全民平均寿命只能够增加80.4-78.5=1.9岁。

不到两年!?

这个结果多少让我有点惊讶。我知道不会太高,但没想到这么低。

显然,不同地区的数据会不同,结果也会有差异。比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T=79.9岁,B=23.3%,C=70.5岁。计算下来,Z=82.8岁。无癌人群能多活82.8-79.9=2.9岁。

稍微长点,但显然没有大家想象得多。

中国的C数据我没有查到,所以算不了,但我估计数字也不会很大。抗癌的价值

问题来了,为了平均不到3年的寿命,科学家一辈子吭哧吭哧和癌症对着干,值得吗?

我觉得还是很值得的。

虽然平均寿命增加有限,但是如果站在患者角度看,情况就不同了。攻克癌症,对他们好处是非常明显的。

对美国整体,癌症患者平均寿命72岁,非癌症患者平均寿命80.4岁,能延长寿命80.4-72=8.4岁!

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能延长寿命82.8-70.5=12.3岁。

无论是8.4,还是12.3,好处显然是巨大的。

这还没有算对患者和家属心理上的价值。知道有药可用,还有希望,光是这一点就是无价的。

所以,科学家、医生、全社会,还得继续和癌症死磕。不是为了提高人类平均寿命,而是为了提高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

另外,也再强调一遍我的观点:癌症作为内源性疾病,不可能消失。攻克癌症的任务不是彻底消灭它,而是把它变成可控的慢性疾病。

消灭不同癌症,对寿命的影响是不同的。

在美国,前列腺癌患者平均去世年龄已经是80岁,比全民平均寿命还长!消灭前列腺癌,对于延长寿命不会有太大影响,因为还有很多别的杀手。

不是说前列腺癌不需要研究,但显然不能指望靠开发前列腺癌药物,来显著延长男同志的寿命。

相反,软组织瘤患者去世年龄平均仅为59岁,如果能把它控制住,带来的寿命延长是80.4-59=21.4岁!

控制骨癌,21.4年;控制脑瘤,16.4年。

这些显著影响中年,甚至青年患者的癌症类型,是癌症研究和新药开发的重中之重。

当然,还有我最关心的儿童癌症。

按照刚才的算法,治愈一名10岁的儿童癌症患者,将带来70.4岁的寿命!即使把这个时间打8折,也会有56岁。

生命都是等价的,不能说儿童生命比成年人的更珍贵。但至少,儿童癌症应该受到同等重视。

美国最新“抗癌登月计划”中,儿童癌症是重中之重,即将投入大量资源。而在中国,儿童癌症仍是边缘学科,政府和社会支持杯水车薪。科研经费缺乏,儿科医生待遇和培训机会也不如其他专科。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基础和临床研究差距已经越来越大。

总不能干坐着,等美国雷锋来救中国孩子吧。抗癌只是开始

要想活得久,光靠抗癌是远远不够的。

日本现在的平均寿命已经是83.1岁,世界第一。现实中有癌症的日本,平均寿命远远超过幻想中没有癌症的美国。何况美国人均医疗花费是日本3倍还多,但显然,效果差很多。

为什么?

一个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的差异。

众所周知,美国地大物博,垃圾食品世界第一,胖子比例世界第一。按我爸妈的话说,不来美国,都不知道人可以长到这么胖,屁股可以这么大。

肥胖带来的各种慢性病,大量消耗着美国的医疗资源。不客气地说,美国人的平均寿命是钱硬堆出来的。

活多长时间重要,活得优质更重要。比寿命更重要的是“健康寿命”(health adjusted life expectancy):健康,能独立自主的高质量生命长度。

2015年,美国人平均寿命为79.3岁,但健康寿命只有69.1岁。也就是说,美国人平均最后10年,健康情况是很糟糕的。不少人丧失了独立行动能力。有的人活着,但已经死了。

但不是所有人都这样。

来到美国,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到处都是胖子,但逛“Whole Foods”超市的人,胖子很少,无论什么年龄,多是身材匀称,精神焕发的人。“Whole Food”是卖有机食品的地方,里面东西就一个字:贵!长期去的都是中产阶级。虽然我不认为吃贵的有机食品就能让人健康,这主要是商业宣传。但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代表着这些人追求健康,很注意生活习惯。我最近去就发现里面很多人都戴着“智能手表”,随时监控自己的身体特征。

所以说,要想活得久,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王道。积极锻炼,少吃腌腊烧烤食物,戒烟戒酒,等等。

这其实和钱无关,少吃垃圾食品,多锻炼,不抽烟,不喝酒,弄不好还省钱呢。

关键还是教育和意识。

中国人平均寿命76.1岁,健康寿命68.5岁,都显著低于日本,这和中国贫富差距大、农村医疗条件落后相关。但我的读者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人士,大家没有任何借口不向日本的平均水平看齐。

活到83.1岁!你准备好不拖后腿了吗?对癌细胞一定要赶尽杀绝吗?“菠萝,必须杀光每一个癌细胞吗?”

这是个好问题。

回答它之前,咱们先看看身体平时是怎么“抗癌”的。

癌症对于身体,是黑社会。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黑社会也不是一天冒出来的。

单看个体,癌细胞比正常细胞有进化优势,比如持续繁殖,擅长适应新环境。但对于身体来说,癌细胞代表了叛逆和自私,完全不管整体的混乱和死活,一旦壮大,就成了黑社会。

为了防止黑社会的出现,身体建立了一整套监管体系,主要就是免疫系统。

实验室里,没有免疫系统的老鼠,得癌症概率大大增加。人也是如此,比如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大幅受损,癌症发生概率会增加几倍到几十倍。

癌细胞的一生,是和免疫系统斗争的一生。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斗争三部曲

癌细胞和免疫系统的斗争大戏,科学上被称为“免疫编辑”(immunoediting)。整个过程通常横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第一部:免疫清除。免疫系统强势,出来一个癌细胞,就干掉一个。

第二部:免疫平衡。社会动荡,癌细胞不断冒出,免疫系统很忙,不停地杀,但无法除根。

第三部:免疫逃逸。免疫系统失效,癌细胞逃脱监管,甚至策反免疫系统,助纣为虐。这时才有我们看到的癌症。

其中第二部时间最长。研究发现,癌细胞能和人体免疫系统形成长达数十年的“免疫平衡”。这以前只是假说,但是越来越多事实证明了它的存在。神奇的故事

2003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一个惊人的故事。

1998年,有一位器官捐献者去世后,两个肾被分别移植给了两位患者。本身很成功,但仅一年多后,接受肾移植的两位先后患上癌症!

更惊人的是,两位的癌细胞都不是自己的,居然是来自于器官捐献者!

深挖历史才发现,捐献者在1982年,曾患有皮肤癌,但手术后“痊愈”,在接下去16年,他年年复查,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但现在的情况证明,其实一直都有少量癌细胞潜伏在肾里面,只不过在16年间,由于“免疫平衡”,没有任何迹象。

为什么移植以后癌细胞突然爆发了呢?因为接受器官移植的人,为了防止排异反应,会使用免疫抑制性药物。这一下导致“免疫平衡”被打破,潜伏的癌细胞短期内就爆发了。

故事还没完,发现癌症后,其中一位迅速停止了免疫抑制性药物,同时手术摘除带黑色素瘤的肾,并且接受免疫治疗。两年后,他也被“治愈“了,再次检测不到任何癌细胞。

这个故事从头到尾,一波三折,但带来的信息非常明确:● 在免疫系统控制下,癌细胞可以在体内长期无害存在;● 免疫系统失效,是癌症爆发的重要原因。

再讲另外一个故事。

众所周知,前列腺癌是男性第一大癌症,美国约14%的男性一生中会被诊断为这种疾病。但对意外死亡男性的解剖发现,在30~39岁的男性中,约30%的人其前列腺已经存在癌变细胞,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这个比例更高达70%。

对比这几个数据,就能得出结论:绝大多数前列腺癌细胞会在体内潜伏几十年,永远不爆发!

这绝不只限于前列腺癌。其实多数人,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某些癌细胞和谐共存了一辈子。“免疫平衡”的启示

理解长期“免疫平衡”的存在,我觉得至少有三方面的意义。

• 维持健康的免疫系统非常重要。

对提升免疫力,再昂贵的补品,也比不过免费的“规律锻炼,均衡饮食,戒烟戒酒”这十二个字。研究发现,每周锻炼4~6个小时的人,绝大多数癌症的发生率都显著低于不锻炼的群体。而所谓“高级保健品”都是商业炒作,甚至有毒副作用,千万别乱吃。

• 不要见到“癌”就恐慌,过度治疗。

毫无疑问,早期筛查技术的进步,让很多人受益,生存率大大提高。但这也带来了过度治疗的问题。研究发现,对于一些早期肿瘤或者结节,进行激进治疗没有必要。使用副作用小的治疗方式,甚至单纯观察监控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对很多老年患者,即使晚期的癌细胞也生长缓慢,保守治疗或许比手术化疗更合适。

• 抗癌不等于杀死每一个癌细胞。

我坚决反对市面上那些“癌症无须治疗”“癌症不是病”之类“抗癌鸡汤书”!这类书耽误了很多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害人不浅。当黑社会嚣张的时候,必须打黑!但控制住局面后,则不一定盲目追求杀光每一个癌细胞,尤其如果这意味着大幅损伤身体。在健康免疫系统帮助下,长期带瘤生存是完全可能的。

癌症治疗目的是什么?

不是“杀死癌细胞”,而是重获健康的生活!

打黑有必要,但别杀红了眼,彻底搞垮了整个社会。大家为什么会被“大师”忽悠?神奇的效果

陈二蛋生活不规律,加上压力太大,天天头痛失眠,经人介绍找到“隐居”的王大师求解。王大师“闻名天下”,号称有特异功能,能治百病。陈二蛋虔诚拜见后,大师在他头上摸了几下,给了他一些神药。果不其然,陈二蛋出门后就觉得好了很多,回家睡眠质量也明显提高,于是逢人就说王大师的好。

但其实王大师没有神功,只有演技。

70多年前的欧洲,世界大战,美国大兵李解放受伤了,被困在战场,更不幸的是止痛片用完了,他非常痛苦。还好,一位医生找到了几粒最新式的止痛片,他吃完立刻感觉好多了,安静地睡着了。

但其实李解放吃的不是止痛片,而是维生素C。

这俩故事为啥要一起讲?

因为他们都深刻揭示了一个科学原理: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由于患者期待并相信某种治疗方法有效,而导致理论上本应无效的安慰剂显著缓解患者症状的神奇现象。

也就是说,只要患者相信,“假药”也是可以有效果的!安慰剂效应三种方式

安慰剂效应听起来玄乎,但绝不是伪科学,而是一种逐渐被科学界认可的客观现象。任何治疗方法的效果,其实都由两部分组成:安慰剂效应和活性药物(疗法)效果。在很多情况下,使用理论上无效的安慰剂,比完全不使用药物有更好的效果。

安慰剂效应是如何产生的?

安慰剂效应,核心是神经反应。

看过电影《黑客帝国》的都知道,我们的所有感受,无论是高兴、难过、爱、恨、痒、痛,各种生病难受,其实都只是神经信号而已。

特别有意思的是,一旦大脑相信药物有效,神经就会配合,释放积极信号,让患者感觉某些症状减轻了,这就是安慰剂效应。

由于安慰剂效应是神经反应,因此它对神经系统相关的症状效果最明显,比如疼痛、抑郁、头晕、失眠,等等。失眠的陈二蛋、疼痛的李解放,最容易感受到安慰剂效应。

人们对安慰剂效应的分子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它的原理和正常药物的作用原理非常类似,只是一个由我们大脑自动激发的,另一个由药物激发的。

比如,吗啡是一种常用的镇痛药物,因为吗啡分子和大脑内的受体结合后,能产生愉悦感,从而抑制疼痛;而安慰剂效应能刺激神经产生一种天然吗啡类化合物——内啡肽,这是人体内天生存在的愉悦剂和镇痛剂,因此会产生和吗啡一样的效果。这就是为啥开篇的美国大兵李解放,吃了假的止痛片也有效。

但要注意,安慰剂效应治标不治本,它能缓解症状,但安慰剂没有活性成分,不可能治愈疾病,因此绝不能迷信。安慰剂效应可能让癌症患者疼痛减轻,精神变好,但不太可能让肿瘤减小或者消失。深远的影响

安慰剂效应,对我们生活方方面面都有深刻影响。

医生:为何要“总是去安慰”?

大众对医生总有一个误解,以为医生什么都懂,可以包治百病。但现实是非常骨感的,对于绝大多数疾病,医生是无法治愈的。

1915年,美国名医特鲁多在纽约去世,它的墓志铭是:“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经典,在整整100年后,仍然准确地概括着医生的职责和目标。

治愈固然好,如果不能治愈,那努力帮助患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就是医生的根本任务,也是成功医疗的定义。

由于安慰剂效应的发现,“总是去安慰”,就不再仅是一句体现人性的口号,而有了科学的支持:安慰真的会让患者感觉好一些!

英国一项问卷调查曾发现,97%的医生都曾给患者使用过安慰剂,无论是糖片、维生素C还是生理盐水。给患者使用安慰剂是一种善意的而且有效的“欺骗”。

同时,安慰剂效应,证明了医患关系对医疗效果会有直接影响。

安慰剂效应产生前提是“患者相信医生,相信治疗会有效”,否则,安慰剂效应必定受影响。目前中国医患交流时间不足,矛盾不少,安慰剂效应不理想。当使用同样药物的时候,拼疗效,其实在拼的,就是安慰剂效应。宽敞明亮的病房和微笑的医生,真的是能影响疗效的。

新药测试:为何要双盲试验?

正是由于安慰剂效应的发现,直接导致了目前测试新药的标准:“双盲试验”的诞生。

双盲试验,有两个关键要素:● 有两组患者,一组用安慰剂,一组用新药,对比疗效。● 患者和医生都不知道用的是安慰剂还是新药,即所谓“双盲”。

这两种情况都和安慰剂效应有莫大的关系:● 新药效果不能和没吃药比,而要和安慰剂比。如果和没吃药的比,

安慰剂看起来也会像是有效药物,糖水都可能成为抗癌新药。● 患者如果知道吃的是安慰剂或是新药,会导致不同的“心理期

望”,改变安慰剂效应的程度,无法正确评估真正的药效。同时,

医生如果知道了,可能会给患者不同的暗示。因此任何新药试验

必须双盲。

中药之所以不被西方接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做过双盲试验。由于安慰剂效应的存在,即使一个患者吃了某中药,感觉比不吃中药的时候好,也无法说明这个中药有效。

真正的办法是找一批患者,一半吃测试中药,一半吃无效的安慰剂中药,但患者不知道吃的是哪一种,最后由第三方来公正地统计疗效。

双盲试验是目前最公正、最科学的药效测试方法,和中西医理念无关。

江湖骗子:心诚则灵?!

事实上,对安慰剂效应了解最深的既不是医生,也不是科学家,而是各类江湖骗子。

只不过他们给安慰剂效应取了个新名字——心诚则灵!“你相信有效,它就可能有效,不相信,它就无效。”这不就是安慰剂效应吗?!

很多患者吃了江湖医生昂贵的神药以后,感觉好多了,也许没那么疼了,也许精神好多了。现在大家知道了,这还真可能不是串通骗人的:由于安慰剂效应的存在,患者很多症状确实可以被各种“神药”缓解,即便这些神药仅仅是不值钱的安慰剂。

这就是为什么无数的所谓大师被揭穿后,好多患者大惑不解:“他的药确实有效啊?!”

在你去替大师申冤之前,请跟着我默念三遍: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

有些气功大师很高端,忽悠了无数娱乐圈和商界名人,好多人不理解为何会有这么多人前仆后继地上当,我只能笑笑说:“只因为名人不懂安慰剂效应。”

人如果钱多又有闲,难免容易瞎想,因此不少名人的疾病都是精神层面的,这些病正是安慰剂效果最好的类型。只要真心相信“大师”,他发一下功,疼痛、紧张、失眠以及全身各处的不舒服还真可能缓解。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神医就出现了,而且越来越神。因为信任度越来越高,安慰剂效应越来越强。向大师学习

安慰剂效应,导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不是谁都能当“大师”。“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他能建立最佳医患关系,获取患者最大的信任。当到了盲目信任的时候,安慰剂效应可以达到最大值,这时候啥药都可以是神药。

如果“大师”和医生一样,只收10块钱一次挂号费,我绝对支持他们,就凭安慰剂效应我就觉得值这个价格。

如果让“大师”组团到三甲医院巡回讲座,讲授和患者沟通技巧,中国医疗质量的飞跃指日可待。

从根本上消灭“大师”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不是严打,而是把“大师”分为主治“大师”、副主任“大师”和主任“大师”,必须发论文才能晋升。那年轻“大师”们一定天天忙得像旋转的陀螺一样,和老婆都说不上几句话,还谈什么和患者深入交流?靠安慰剂效应吃饭?想都别想。

安慰剂效应,证明了每个人的大脑都具有非凡的自我治疗能力;其实,从出生开始,每个人身体里都住着一位神医。有效的技术,凭啥不推广?革命性新技术

2005年,一个凉爽的夏季夜晚,美国明尼苏达州,75岁的波妮·安德森老太太去厨房拿水喝,结果一不小心摔倒在地板上。她立刻感觉到脊椎传来的剧烈疼痛,她心想“这下完了”。

万幸,波妮老人没有瘫痪,但是,脊椎骨折了。这是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人身上经常发生的事情。

这一摔,波妮的生活彻底改变。

受伤前,她是一个非常喜欢运动的老太太,打了一辈子的高尔夫,退休后仍然坚持。受伤后,她后背剧烈而持久的疼痛,让她连站着洗碗的能力都没有。

正在郁闷的时候,她听说了一个革命性的新技术: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

这种手术给受损的脊柱部位注射一种化合物,俗称“骨水泥”。它能帮骨头粘合在一起,从而帮助骨折愈合,减轻疼痛。据说非常有效,超过80%的患者使用后情况都有好转。

于是,波妮驱车来到美国最好的医院之一梅奥医学中心,加入临床试验,做了这个手术。果不其然,手术有奇效,她立刻就感觉好多了!出院都是自己走出去的。

在之后的一个月中,她的脊椎疼痛继续减轻,感觉非常好。她不仅恢复了正常生活,能完成简单的家务,甚至还回到了高尔夫球场,挥了几杆。“这是一个奇迹,疗效实在太好了!”

10多年过去了,现在86岁的波妮背部依然没问题。她非常庆幸当初参加了椎体成形术的临床试验。

只不过,有一个小小的问题:波妮,其实根本就没有做椎体成形术!

波妮在医院确实参加了椎体成形术临床试验。但她不知道的是,自己被分到了对照组,接受的是“假手术”。

波妮居然被假手术治愈了!假手术的力量

为什么医生要给波妮做假手术呢?

为了验证“椎体成形术”到底有没有效。

椎体成形术其实一点也不新,它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兴起,到波妮受伤的时候,每年已经有近10万患者接受这个手术。

它的临床效果非常好,多数患者都觉得手术后疼痛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提高。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觉得它是好东西。

但慢慢的,有少数好事的医生发现了一些非常不合理的事情。

比如,注射“骨水泥”的量似乎无所谓,可多可少,效果都一样。

最夸张的是,有时候操作出现失误,把“骨水泥”注射到了错误的脊柱部位;但即使这样,居然还是有效!

怎么可能呢?!

难道椎体成形术的效果并不都是“骨水泥”带来的吗?

为了解答这个疑惑,梅奥医学中心的医生设计了一个对照试验。一组患者接受正常椎体成形术,另一组患者接受“假手术”,不注射“骨水泥”。

医生对待两组患者几乎一模一样,包括所有准备工作、麻醉过程、相关药物,甚至医生和护士的对话,都是演练过,保持一致的。

唯一的区别就是当针扎进去的时候,一组注射了骨水泥,另一组没有。

试验结果让所有人下巴都掉了: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没!有!差!别!

注意,并不是椎体成形术失去了效果,而是“假手术”居然同样有效!无论是否注射“骨水泥”,多数患者的疼痛都显著减轻了。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请一起跪拜强大的安慰剂效应!激烈的争论

2009年,顶尖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时发表了美国和澳大利亚研究者的两篇研究论文,都证明椎体成形术并不显著比安慰剂强。波妮就是美国试验参与者之一。

一石激起千层浪,每年10多万患者用过的手术,居然全靠“安慰剂效应”在混?

全世界大批医生首先不干了:“胡扯!我们亲手治好了这么多的患者!绝对不可能只是安慰剂!”

由于很多医生坚信它有效,因此直到现在,全世界,包括美国,每年依然有大批患者接受这个手术。当然,患者并不知道医学界对手术其实有很大争议。

但继续手术的医生怎么解释发表的临床试验的数据呢?

大家有各种理由:“试验患者数量太少”“患者选择有问题”“试验设计有问题”“我自己操作比他们更好”,等等。

这些质疑都是合理的。

毫无疑问,更大规模的严格对照试验是解决争议的唯一办法。

但问题是谁会花钱、花时间来做这个试验呢?

没有人,因为毫无动力。

如果证明无效,断人财路,患者也不开心,对自己毫无好处。

如果证明有效,则肯定被其他人嘲笑:早就告诉你有效!瞎折腾!

还不如大家一起忽视这些论文,继续手术。患者感觉良好,自己也有收入,何乐而不为呢?不要迷信直觉

我今天不是要批判“椎体成形术”。

它到底有没有效,还有待研究,远没盖棺定论。个人依然希望有一天通过更大规模试验,真相能够浮出水面。

今天主要是告诉大家,安慰剂效应可以强大到你无法想象!

我有时批评在中国流行的一些疗法无效,纯粹就是安慰剂效应,不应该盲目推广使用。但总有人不服:“虽然美国试验无效,但我们确实看到一些患者有非常神奇的效果,他们恢复更快,感觉更好,怎么可能只是安慰剂?”

波妮的故事就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可能!

因为安慰剂效应这个无比强大的存在,个人的经验和直觉,在证明一个疗法是否有效上面完全靠不住。

无论医生觉得有效,还是患者觉得有效,可能都是安慰剂效应。要发现真相,唯有临床对照试验才能说明问题。

安慰剂还带来一个看似荒谬,但却非常严肃的问题:

假设明知某种疗法,客观上无效,但是有强大安慰剂效应,确实会让患者感觉更好。那么,医生应该继续瞒着患者,并且收费进行这种治疗吗?

你的答案是什么呢?诺贝尔奖得主亲自尝试的癌症疫苗迟到的诺贝尔奖

拉尔夫·斯坦曼是世界顶尖的免疫学家,1973年发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2011年,他凭借“发现树突状细胞和其在后天免疫中的作用”而获得诺贝尔奖。

非常戏剧性的是,斯坦曼教授没能听到自己得诺贝尔奖的消息,因为就在公布结果的前3天,他突然去世。由于诺贝尔奖原则上仅授予在世者,这件事儿引起了激烈争论,但最后奖还是发给了他,因为在诺贝尔奖委员会决定给他发奖的时候,他还活着。斯坦曼教授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去世后仍然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他得奖,实至名归。

故事回到几年前。

2007年,斯坦曼被诊断为晚期胰腺癌,一种平均生存期只有几个月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患者确诊一年内去世。他并没有放弃,果断拿自己当小白鼠,测试自己研究的,以树突状细胞为主的一种试验性癌症免疫疗法。

结果非常不错,他活了4年半,远超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他生存质量很高,治疗期间一直在实验室研究更好的癌症免疫疗法。

敢拿自己来做实验,一方面说明他很有勇气,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他的研究一定很靠谱,自己非常有信心。

世界上这么多神医,有几个人得病后敢用自己吹得天花乱坠的神药?!

读到这里,我想请回答一个问题:

你觉得斯坦曼教授的免疫疗法有效吗?

A.至少会对某些人有效。他自己就活了4年半。

B.可能完全无效。

C.无法判断。疗法应该推广吗?

斯坦曼坚信,他的胰腺癌是因为使用了自己发明的免疫疗法而被控制住的。

顶尖免疫学大师,美国名校教授,诺贝尔奖得主,用免疫疗法治疗自己的癌症取得惊人效果。这么靠谱的人!这么励志的故事!你觉得下一步他应该做什么?

如果是在中国,细胞疗法不受传统新药开发的监管,因此可以直接让患者使用,还可以收费。正常情况下,斯坦曼应该找商家合作,一起开公司,大规模推广这种疗法,一边让广大患者从自己的研究中受益,一边赚钱。总之,双赢。

可惜,他在美国。

即便是斯坦曼教授这样活生生的例子站在面前,细胞治疗上市也得经过严格临床试验,没这么简单。

你觉得斯坦曼教授的免疫疗法下一步应该如何?

A.立刻推广,让更多晚期患者多项选择,反正总有人能从中获益。

B.进入临床试验,让少量患者免费尝试,收集数据,证明疗效。

C.无法判断。

相信读到这里,无论是支持立刻推广,还是先做试验再推广,多数人都会同意斯坦曼教授的免疫疗法是有效的。仅仅需要做临床试验证明而已。

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现在知道的事实,看起来很有说服力。● 斯坦曼教授是免疫方面顶尖专家,他患晚期胰腺癌后,使用了自

己发明的免疫疗法。● 这种癌症患者平均只能存活半年,而他存活了4年半,高质量的

4年半。● 他自己坚信,是免疫疗法才让他活了这么久。

这样的故事大家是否觉得似曾相识?

隔壁老王,癌症晚期,大夫说可能只有几个月了,尝试×××新疗法以后,现在健康生活了好多年,心存感激。

很多新药或者新疗法宣传的时候都有这样的故事,我们往往怀疑它的真实性。但在斯坦曼教授这里,显然故事是真的。这种情况下,这样的疗法是否有效?全面信息带来的改变

我要给大家泼点冷水:

这个故事,无法证明斯坦曼教授的免疫疗法有任何效果。

为什么?

因为我们知道的并不是全部事实。

其实还有一些故事背景没有交代:● 斯坦曼教授先后一共尝试了至少8种疗法,包括手术、化疗、靶

向药物和至少4种不同的免疫疗法。● 他的胰腺癌对化疗非常敏感,缩小很快。● 即使只做手术和化疗,有2%~7%的胰腺癌患者会存活超过5年。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了所有信息。

我们再来试试开始的问题:你觉得斯坦曼教授的免疫疗法有效吗?

A.至少会对某些人有效。他自己就活了4年半。

B.可能完全无效。

C.无法判断。

你的答案还和刚才一样吗?

没错,信息的全面化和透明化改变了一切。科学思维的训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会质疑,学会收集事实,学会理性和冷静地思考。

我们不知道,8种治疗手段里到底是哪一个真正起了作用?

我们不知道,他的胰腺癌为何会对化疗敏感?

我们不知道,他是否是那仅仅靠手术和化疗,就能活过5年的2%~7%?

我们都不知道。

突然间,刚才故事里,让人眼前一亮的免疫疗法不那么神奇了。

当然,斯坦曼教授自己的免疫疗法或许真的是拯救他生命的关键,只是,仅仅从一个人身上,我们无法判断。

即使这个人活生生站在我们面前,即使他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是被这种免疫疗法治好的,即使他没有说谎。

每个人的癌症都是不一样的,加上体质差异,其他治疗方法差异,让任何个体案例都不可靠。正因如此,任何抗癌新药上市前,都应该接受科学设计的、严格对照的群体试验。

斯坦曼教授发明,并用自己生命尝试过的免疫疗法,正在进行这样的临床试验,我真诚希望它的有效性能被证明,给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大浪淘沙,始见真金。学会质疑隔壁老王

假如有一位隔壁老王,癌症晚期,大夫说可能只有几个月了,尝试×××新疗法以后,现在健康生活了好多年,心存感激。

如果老王站在你面前,告诉你应该尝试×××。

你至少应该问他以下几个问题:

A.除了×××新疗法,以前接受过或者正在接受别的治疗吗?什么治疗?

B.了解每个人癌症都是不一样的吗?

C.你的癌症确诊是什么类型?通常5年存活期是多少?

D.亲眼见过多少患者,用×××新疗法以后结果和你一样?

E.这些患者是在正规大医院进行病理确诊了吗?

F. ×××新疗法做过系统临床试验吗?有对照组吗?

G. ×××新疗法的临床试验结果有发表过研究论文吗?

H.这个疗法被批准上市了吗?

I.如果还在试验阶段,收费合法吗?

J. ……抗癌新药最大的副作用是什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