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仨:电子商务领域三大创业偶像的成功宝典(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5 12:56:55

点击下载

作者:张棽荣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他们仨:电子商务领域三大创业偶像的成功宝典

他们仨:电子商务领域三大创业偶像的成功宝典试读:

序言

早在1997年,耶鲁大学教授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这部伟大作品中指出:“我请读者思考未来的数字化世界,它将滋养心灵,抵御无明;分享繁盛;以合作取代竞争。”这位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成功预言了数字科技对工作、生活、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冲击,尤其是互联网给人类带来的种种变革,推动了信息革命。

尼古拉·尼葛洛庞帝的思想和作品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国掀起了翻天巨浪,给大众带来了数字化环境下新的生存观。今天,在这片热土上,互联网不仅是一种科学、一项技术,更是一种商业模式,是一种告别了过去、颠覆了传统的全新生活方式。

20年前,人们不会想到网络支付占据全部生活消费总额的80%以上,不会想到坐在家里等着快递小哥上门送来网购的商品,不会想到外出用餐时会先用手机查看一下网友的点评……在中国,互联网已经无声无息地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毫无疑问,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在这20年的数字化革命与互联网发展历程中,马云于1999年创立阿里巴巴,掀起了电子商务浪潮;马化腾于1998年创立腾讯,引发了网络社交革命;李彦宏于2000年创立百度,开启了智能时代的畅想。他们仨是这个时代最耀眼的创业英雄、财富偶像、互联网教父。

◎今天,马云是一个神话般的人物,是中国的骄傲。他一手打造的阿里帝国业务板块庞大,包括电子商务服务、蚂蚁金融服务、菜鸟物流服务、大数据云计算服务、广告服务、跨境贸易服务等全生态互联网服务。毫无疑问,马云是一个有理想的成功企业家,拥有沃伦·巴菲特那样的智慧,也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马化腾和他领导的腾讯是中国互联网世界的一个秘密。毫无疑问,腾讯的发展路径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成长的缩影,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互联网人在应用迭代和对本国消费者行为的理解上进行的持续努力,以及显著的成就。

◎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李彦宏把一家只有几个人组成的科技公司,发展成拥有几万人规模的互联网巨头。历经互联网寒冬突围、纳斯达克上市封神、对战世界互联网大鳄Google,百度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独立搜索引擎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并向人工智能领域发起冲锋。

在当今互联网大腾飞时光里,遇见马云、马化腾、李彦宏,是读懂这个时代的一次心灵之约。本书全景描绘了这三位成功者的成长经历、创业故事、互联网思维、财富哲学,与读者一起体验、感悟这个时代的科技趋势与商业机会,从而紧跟时代步伐,让人生变得更有力量。

进入“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商业模式进一步被颠覆。伴随着草根的觉醒,大众力量将左右商业的未来,在缔造流行、塑造品牌、成就商业奇迹方面一显身手。换句话说,追随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的脚步,人人都有引领创新的机会,并成为商业世界的下一个焦点。

在全球化浪潮与互联网科技勃兴的年代,财富正在重新洗牌,成功正在被重新定义,人和企业的竞争力也被重置。今天,成功将属于那些首先适应这个时代的人。阅读本书,你将在主人公的带领下开启心智,颠覆认知,成就自己的传奇。马云阿里与电子商务的浪潮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你穷,是因为你没有野心。 寒冷的时候,学会用自己的左手温暖右手。 世界上没有优秀的理念,只有脚踏实地的结果。 当你成功的时候,你说的所有话都是真理。第1章生存哲学:像坚持初恋一样坚持梦想

三次高考终圆大学梦——逾越“心理高度”

1964年10月15日,马云出生在浙江杭州一个普通家庭里。小脑袋,小身子,大眼睛,高颧骨……这个容貌平淡无奇的孩子从小就不安分,“顽童”二字能贴切地概括他的性格。

学生时代,马云学习成绩一般,但是他热衷于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永远精力充沛;并且,他酷爱金庸的武侠小说,脑袋里总有许多奇思妙想。在老师和家长眼里,年少的马云是一个十足的捣蛋鬼,却也充满了朝气与活力。

中学时代的马云正处于叛逆期,经常带着伙伴儿在外面打群架。为此,他受到学校处分,被迫转学。事实上,马云每次参与打架都是为了帮朋友,表现出强烈的侠义精神。“我小时候很瘦小,但是很会打架”,多年以后,马云总是这样描述自己儿时的样子。虽然身材瘦小,但是马云英勇善战,从来不惧怕比自己强壮的对手,也从来不在打架时流一滴眼泪。他认为输就是输,赢就是赢,不能在打架时哭爹骂娘,更不能向家人告状。这种男子气概,的确令人刮目相看。多年以后,阿里巴巴和eBay大战,来势汹汹的马云凭借“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在气势上绝对给了eBay重重的一击。

除了打架,马云在初中的时候还有一件最值得骄傲的事情,那就是英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尤其是在英文口语方面,他和外国人交流基本零障碍。每次到了放暑假的时候,他都会骑着自行车,带着老外跑遍杭州城,俨然成了一个小导游。

马云主动做导游工作,不只为了挣钱,更重要的是享受与老外聊天的快乐,开阔自己的眼界。在与外国人的交流中,马云的英语口语突飞猛进,社交水平也大大提高。

少年的马云不安分、倔强、叛逆、好动,同时也表现出讲义气、勇敢、有魄力、敢想敢干的品质。哪个少年不贪玩?哪个少年不好斗?难能可贵的是,马云在玩乐中把自己的英语特长发挥出来,与老外频繁交流,主动接触外面的世界。

这种在少年时期养成的性格,注定马云绝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梦想往往植根于年少的心灵,未来往往掌握在蕴含无穷力量的年轻人身上,从这个风华正茂、侠肝义胆的少年身上,可以看到一颗耀眼之星正冉冉升起。

1979年,中国恢复高考,那一年马云即将升入高中。当时,他对大学不抱任何幻想,因为学习成绩不那么令人满意。然而没过多久,“上大学”这个梦想就在马云心里变得越来越强烈。大学是一座象牙塔,大学梦是一朵纯朴的浪花,年少的马云第一次有了梦想。

众所周知,马云从小学到初中的成绩都很差,想顺利考入一所本科大学,确实难于上青天。第一次高考成绩出来后,他的数学只得了1分,而报考志愿上居然写着“北京大学”。面对高考失利,马云心灰意冷。

当时,表弟正在找工作,马云决定跟随对方一起去宾馆应聘服务生。然而,招聘人员看到马云的长相之后,果断拒绝了他。随后,马云又托关系找到了一份给出版社送书的工作。也许他一辈子就这样了,但是这份送书的工作彻底改变了马云的一生。

在送书过程中,马云有机会看到种类繁多的图书,其中有一本书彻底影响了马云的人生观,那就是路遥的《人生》。透过主人公坎坷曲折的成长经历,马云对人生有了深刻的理解,并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也就是在那一刻,马云意识到:无论遭受多少艰难险阻,都不能放弃理想与追求。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跌倒了要勇敢地站起来,拍拍尘土,笑对人生,而后用热情创造未来。于是,马云在心中再次燃起了熊熊烈火,决心为大学梦继续拼搏。的确,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是关键性的就在那几步,走对、走错全在一念之间。

除了《人生》这部小说带来的启发,马云再次考大学的闯劲还来自他对社会的全新理解。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刚刚推行改革开放,崇尚知识成为一股风尚。那个时候,马云深刻体会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层含义,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决不能安于现状、碌碌无为。

随后,马云辞掉工作,静心刻苦复习,决定来年再战。虽然头脑没有别人灵光,但是笨鸟先飞也能达成所愿。“别人学一遍能会,那我就学三遍、十遍。”凭借这股不服输的劲头,马云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提升。

然而,命运再次开了一个玩笑,马云第二次高考仍旧以失败告终。这对于马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于马云的父母更是一个晴天霹雳。至此,家人都认为马云已经没有考上大学的可能了。

难道自己真的不行吗?马云万念俱灰,每天骑着破旧的自行车穿梭在杭州的大街小巷。夏日的杭州烟雨蒙蒙,行人很少,寂寥之间倒也符合他当时的心境。那时候,电视上正在热播《排球女将》,马云的耳边时常响起这部电视剧欢快的主题曲。排球女将们永不服输、永不言败,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鼓舞着他迎接第三次高考。

然而,准备三战高考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他们认为马云成绩不好,不必再浪费时间和精力了,踏实找一份工作更划算。但是,马云已经下定决心,毅然准备再次背水一战。无法得到家人的支持,他就选择白天上班,晚上上夜校。每周日上午,他会早早地赶到浙江大学图书馆学习,争分夺秒地汲取知识。为了大学梦,马云饱尝了不为人知的辛酸。

数学成绩差一直是马云的短板,为了在短时间内考出理想的成绩,他选择熟练背诵几个固定、常用的数学公式。考试的时候,他用这几个倒背如流的公式一个个套。高考成绩公布以后,马云手捧着成绩单露出了笑容,数学79分(当时满分是120分),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

马云用行动告诉我们,失败多少次没有关系,关键是你还有没有继续尝试、永不放弃的信念。做事拼尽全力,就会有更多胜算,以及意想不到的收获。对每个人来说,努力是一辈子的护身符。

心理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跳蚤试验:将跳蚤放置于容器中,然后盖上一个透明玻璃板,这时一拍桌子,跳蚤就会受惊跳起来碰到玻璃板;反复几次后,它的跳跃高度会降低并不再碰撞玻璃板,此时即使拿走玻璃板,它也不会跳出容器。

其实,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屡次碰壁的情况下,我们也会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在潜意识中给自己设定一个“高度”,并暗示自己:一定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会受到伤害。一旦给自己设立了心理限制,哪怕能力再大、水平再高,最终也难以突破自己,创造出奇迹。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就必须像马云那样学会突破自我,逾越“心理高度”。

不安分的大学讲师创立翻译社——男人要有出格的举动

历尽千辛万苦,马云终于跌跌撞撞地考入了杭州师范学院(今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开始了精彩的大学生活。在校园里,马云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活动,而英语专业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凭借优异的表现,他成功当选学生会主席。

对于大学生活,马云不敢虚度。在一次演讲中,他给年轻人的建议就是一定要考上理想的大学,与来自天南地北、有共同追求的年轻人走到一起。马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大学里,他结交了许多真挚的朋友,并找到了一生的挚爱。

张瑛是马云的师妹,她面容姣好,性格温和,成绩也十分优秀。在马云眼里,这无疑是心仪的对象。当时,张瑛有许多追求者,马云不甘人后,选择在男生宿舍楼下昭告天下:“我要追到张瑛,并娶她做老婆。”这件事立刻轰动了校园。

事实上,张瑛早就对马云青睐有加,但是为了考验对方的耐心和毅力,多次婉拒了他的追求。马云并没有气馁,反而越挫越勇。有一次,他镇定自若地说:“通常情况下,男人的长相和智商是成反比的。”结果,张瑛被这句略带幽默但又饱含真理的话逗乐了,对眼前这个男人刮目相看。

马云虽然相貌平平,但是说话办事充满自信。在校园里,他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跃在每一个角落。渐渐地,张瑛动心了,于是选择和马云牵手。以后的日子里,张瑛始终站在马云背后,默默地支持自己的爱人。

转眼大学生涯结束了,那是1988年的夏天,马云以优异的成绩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顺利毕业。至此,那个不谙世事的小伙子已经变成了成绩出众、人缘广、办事干练的青年才俊,准备开创非凡的人生。

当时,大多数同学都被分配到了各自的家乡,成为地方中学的人民教师。24岁的马云比任何人都幸运,他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教。随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的院长亲自找到马云谈话:“你这个机会来之不易……现在许多年轻人热衷于‘下海’经商,我希望你不要随波逐流。你肩上扛着的是我们杭州师范学院的牌子,一定要给我好好扛下去,至少五年之内不能倒下。”马云牢记院长这番话,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六年。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是一所理工科大学,主攻专业都是电子、控制、机械等,缺乏商务、贸易、外语方面的优秀教师。在这里,马云进入英语及国际贸易专业,成为一名讲师。几年教学生涯,马云倾注了大量心血,也为他后来在国际贸易领域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课堂上,马云努力让学生们真的喜欢上英语,让学生们的英语水平真正地得到提升。为此,他摒弃了刻板的教学套路,推崇互动教学,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结果,这些做法受到热烈的欢迎,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水平。

出色的专业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让马云成为学校里最受欢迎的人。后来,他提出在西湖边上办一个英语角,立刻得到了许多人的热情支持。此外,许多做外贸生意的民营企业高薪邀请马云做专职翻译,他选择了兼职,只为信守老院长的五年之约。

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英语教师这个职位上,马云兢兢业业工作了六年,得到了众人的认可。然而,他又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内心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一定要开创一番事业。

马云兼职做英语翻译,得到了用户的好评,结果聘请他的人越来越多。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怎么办呢?马云发现,身边有许多老师退休在家,平常几乎无事可做。把他们聚集到一起从事英语翻译工作,既能让大家有事可做,还能获得额外的收入,何乐而不为呢?想到了就做,马云决定立即行动。1992年,他在杭州创办了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海博翻译社。

为什么取名“海博”呢?马云曾经解释说,海博是英语“希望”的音译,他希望翻译社有大海一样博大的胸怀,有远大的希望。万事开头难,美好的设想总是与现实有差距。客户非常精明,不愿意把钱花在一个不知名的小翻译社上。结果,博海翻译社一开始就举步维艰,第一个月只收入700元,而当时公司一个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这时,合伙人想撤资,外界嘲笑马云瞎折腾。

主动认输不是马云的个性,他坚信一定能成功。迫不得已,马云开始主动挣外快。炎热的夏天,他从杭州跑到义乌、广州,批发一些小工艺品,然后再千辛万苦地背回杭州贩卖。此外,他还推销医疗器材。直到1994年,翻译社才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并在1995年开始盈利。当海博翻译社步入正轨后,马云就放手将其交给合作伙伴打理,自己去干另一番事业了。

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任职期间,马云不但把本职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还一手创立了海博翻译社。面对创业的艰辛,他想办法填补资金,让翻译社活下来,而后赢得转机。在这里,我们既能看到马云坚韧、顽强的个性,又能看到他灵活应变的能力。

为了应对海博翻译社资金吃紧的局面,他风尘仆仆地进货、卖小手工艺品,即使吃尽了苦头,也不在乎。成大事者,大抵都是这个样子。

在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坐在长凳上,手里拿着一盒巧克力说:“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拿到的是什么口味。”也许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充满未知,令人期待。马云像阿甘一样专心做好每一件事,同时也对未来充满好奇和激情,并敢于大胆尝试,取得令人惊喜的成就。

人生很漫长,也很短暂,在未知的世界里不负年华,需要勇往直前,在不断前进中突破自我,跑赢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赴美谈判,首次触网——人生因梦想而伟大

1995年,中国市场经济拉开序幕,对外开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国人初次与外国人做生意,难免会出现各种矛盾、误会。当时,杭州就发生了一起涉外合同纠纷。

那一年,杭州市政府计划修建一条通往安徽阜阳的高速公路。作为招商引资的组成部分,这个项目力图通过引入外资来减轻政府的财政开支压力。随后,一家美国投资公司主动接洽杭州市政府,表达了与之合作的意愿。经过一番协商,双方就项目的一些具体情况达成了一致协议,即美国投资公司出钱,等工程完工之后正式运营,可以从过路费用中获得分成。

工程进行了一年多,按照合作协议,美国投资公司应该支付资金。结果,对方没有履约。当时,成百上千名农民工参与了这条高速公路的建设,转眼到了年底,却拿不到工资,这的确是一件麻烦事。农民工无心干活了,于是找到杭州市政府出面解决问题。杭州市政府当然不能坐视不理,最后决定派一个人作为代表去美国和该投资公司进行交涉。

派谁去呢?市政府发了愁,这时有人提到了海博翻译社和马云。英语口语水平一流,又善于交际,马云无疑成了最佳人选。一个教书匠怎么会有这么大名气,并得到市政府的重视呢?显然,这与马云的才华及其不懈努力有关。当时,海博翻译社经营得有声有色,成为行业翘楚,自然离不开马云的功劳。在与客户接洽的过程中,马云结交了许多杭州市政界、商界的朋友,渐渐地成了众人眼里的“杭州英语第一人”。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马云的英语水平和交际能力着实让大家赞叹。最后,他被委以重任,负责到美国与合作方交涉。就这样,31岁的马云踏上了飞往太平洋彼岸的旅程,也开启了他与互联网的缘分。

按照行程,马云来到洛杉矶,下飞机之后立即来到那家投资公司。双方见面沟通之后,对方闭口不提资金之事,反而对马云进行了一番洗脑。

随后,对方将马云安顿在一个豪华的别墅里休息,并提供了珍馐美味。不仅如此,投资公司的董事长菲利普先生还特意安排了一个年轻小伙子,带着马云在洛杉矶旅行。再次见面之后,菲利普向马云摊牌,要么继续合作,要么去见上帝。马云无法接受苛刻的条件,断然拒绝了合作,结果被对方软禁起来。几经周折,他终于重获自由。

后来,马云拜托那个小伙子,帮自己买一张回国的飞机票;令人气愤的是,对方收了钱就人间蒸发了。马云到了飞机场却取不到机票,翻遍身上的口袋只有25美分。无奈之下,他在候机大厅里走来走去,寻找转机。来到老虎机面前,马云眼前一亮,干脆赌一把,也许还有翻身的机会。口袋里的钱很快就输得所剩无几,就在准备放弃的时候,奇迹终于发生了——马云赢了一笔钱,足够买飞机票回国了。

然而,马云想到自己此行的经历,心里实在窝火。如果不搞出点名堂,这样回国太没面子了。想到这里,马云索性决定暂时留在美国。

如果不回国,应该去哪里呢?马云在候机厅左思右想,头脑中忽然闪现出“比尔”这位朋友。比尔在大学里当外教,与马云友谊深厚,并且他的女婿在西雅图工作,从事与“internet”有关的业务。比尔第一次向马云提起“internet”这个概念时,显得异常兴奋,似乎那是一个神奇的事物。经过一番权衡,马云决定前往西雅图,看看“internet”到底是什么。

马云飞到到西雅图,很快就找到了比尔的女婿Sam,并迫不及待地表示想了解“internet”。于是,Sam将马云带到了一家叫VBN的小公司。这里有一间狭小的办公室,只有两个小房间,坐着五个人,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不停地敲击着键盘。原来,VBN公司是硅谷乃至整个美国第一家ISP(信息服务提供商)。

Sam带着马云来到电脑旁,说道:“这就是internet。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你想要看到的东西。”接着,马云小心翼翼地坐在电脑前,在雅虎的搜索框里输入了“beer”这个词。结果,电脑屏幕上立刻显示出美国啤酒、德国啤酒、法国啤酒、日本啤酒,令人目不暇接。随后,他又输入“China”,结果显示为“nodata”,没有数据。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竟然在互联网上找不到任何数据,这一刻马云无法平静心绪,暗自发誓一定要在internet方面有一番作为。在随后的沟通中,马云对Sam说:“我在杭州开了一家翻译社,能不能将它搬到internet上?”Sam爽快地答应了。

这次美国之行收获很大,马云仿佛找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他决心从头做起,让中国在互联网上占有一席之地,也让世界通过互联网了解中国。可以说,马云是幸运的,他很早就接触到了互联网,令其日后在电子商务领域大展宏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第2章商海沉浮:前进在少有人走的路上

一手创办中国黄页——拥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美国西雅图之行,让马云见识了互联网的伟大与神秘。在好友的女婿Sam的建议下,马云注册了一个电子邮箱,开始憧憬着借助互联网做生意,虽然他对此将信将疑。

在西雅图游玩了一天之后,马云精疲力竭地回到酒店,忽然电话铃响了。Sam打来电话:“Jack,你快来看,有5封你的e-mail。”马云顿时愣住了,随后异常兴奋,直接飞奔到VBN公司。打开电脑,果然在邮件里收到了来自几个国家的信件。

其中,一封邮件这样说:“你在哪里?我想和你谈生意。”在马云看来,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私人企业越来越多,但是没有一家企业在互联网上宣传自己,这是一个明显的短板,也蕴藏着巨大的财富机会。马云充分体验到了互联网的魔力,决心立即回国创业,做互联网!

回到杭州,马云带回了一件宝贝——“386”笔记本电脑,配有英特尔的芯片,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PC机。接着,他迅速召集朋友到家里商量大事,当时到场的是24位交情深厚、值得信赖的密友。

那天晚上,马云站在人群中间,慷慨激昂地介绍了美国之行的见闻,最后重点谈到了电脑和互联网,并把“386”笔记本展示给大家看。他提醒大家,互联网是一个神奇的新鲜事物,必将改变世界,而美国人早已开始研究并利用它了。“我们中国人不能甘于人后,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也要做互联网。”

听着马云的激情演说,大家都认为他只是图个热闹罢了。最后,当马云宣布辞职创业,并投身互联网的时候,所有人都表示不感兴趣,甚至坚决反对。当时,只有妻子张瑛支持马云。

面对众多朋友的反对,马云没有退缩,毅然放弃了大学教师的工作。随后,他拿出全部家当,又东挪西借,终于凑够了10万元,创办了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浙江海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至于海博翻译社,则交给年轻人打理。

毫无疑问,海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网站,马云将其定名为“中国黄页”。这家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内部机构非常完备,可谓五脏俱全。诞生之初,中国黄页就是一家股份制公司,拥有四个股东和三个创办者。其中,马云夫妇共出资8万元,拥有80%的股份;宋卫星出资1万元,占有10%的股份;另外10%的股份由马云的大学同学何一兵占有。

万事开头难,中国黄页创立初期非常艰难,资金方面捉襟见肘,业务上也非常凄惨。眼看着公司毫无起色,马云心急如焚。无奈之下,他从身边人做起,才让业务有了一些起色。

当时,中国黄页租用美国西雅图VBN公司的服务器,在利润上要和对方四六分成。此外,网页制作也由美国公司负责,人工费非常昂贵,也加大了公司开支。后来,马云收获了李琪这员大将,才中断了与美方的合作,逐步自己设计制作网页。

马云认真分析市场后得出结论,杭州人大多不知道互联网,因此利用网站进行营销也不普遍,为此首先要宣传普及互联网知识。于是,马云开始在杭州的大街上宣传中国黄页,终于拉到了第一个付费客户——望湖宾馆,拿到了这个两万元的单子。客户不理解,马云就反复讲解电子商务的来龙去脉,以及在互联网上做广告的价值。靠着软磨硬泡的功夫,马云谈下了一笔又一笔生意,让中国黄页的业务有了起色。

今天,马云已经成为创业英雄、财富化身,那么闪耀夺目,然而他在创业之初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却不为人知。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男人在开创事业发展的道路上注定要经历常人难以理解的辛酸和苦难,唯有不怕吃苦、不怕打击,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活下来。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耐力与韧劲缺一不可,如果不能逆水行舟,很快就会出局。

显然,马云在做一件全新的事业,中国黄页与传统的食品、服装、家电、汽车等行业不同,它出售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果无法看到成效,谁愿意掏钱呢?当互联网刚刚在中国起步时,不熟悉它的人不情愿买单很容易理解。

为了让更多商人、企业家明白互联网是怎么回事,马云可谓煞费苦心。他风雨兼程,拿着几张从美国寄来的打印纸和一通越洋电话,力图说服客户搭车互联网做生意。因为空口无凭,互联网还未被市场认可,结果许多人说马云是骗子。面对客户的不信任,马云简直哭笑不得,更多时候显得很无奈。

1995年7月,经当时的邮电部电信总局批准,上海率先在中国内地开通了44K的互联网专线。这一刻,马云终于看到了曙光,他坚定地认为自己此前的努力和付出没有白费。

8月的一天,在杭州西子湖畔的一间普通的小民房里,杭州明珠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正在现场拍摄极具历史性的一幕:瘦小的马云在昏暗的房间里操作一台“486”电脑,身后站着望湖宾馆的老总和电视台的记者。随后,马云用长途电话拨通了上海电信的电话,过了五分钟,这台笔记本电脑成功联网。

接着,马云打开了电脑屏幕上的Mosaic浏览器,用键盘敲打出了一串文字——http://www.chinapages.com。三个半小时后,电脑屏幕上出现了望湖宾馆的主页,在场的人兴奋不已。看着电脑上从美国西雅图传过来的望湖宾馆的图片和简介,马云和众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就这样,大家终于见识了互联网的力量,也相信马云所言非虚。

不久,媒体开始争相报道中国黄页的事迹,结果马云在杭州市声名大震,这直接带动了公司业务量攀升,迅速实现了盈利。巨大的声望与利润让马云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个行业也引来不少商人的垂涎。

1995年9月,五个来自深圳的生意人给马云来电话,许诺出资20万元进行合作。这突如其来的好事令马云兴奋不已,他未加思索就将公司的核心商业模式、技术精髓和盘托出,还派公司的核心员工到深圳为对方架构、设计、开发系统。对方非常满意,答应三天后到杭州与马云签署合同。

三天之后,那几个老板并未出现,马云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果然,几天之后,对方在深圳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自己的公司已经成功上网并成为一家商业网站,还现场演示网页和系统。毫无疑问,这些内容与中国黄页一模一样。马云受到沉重打击,心情非常失落。不过,他又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让自己对商界的残酷有了深刻而清醒的认识。

骗子能够一时得逞,却无法笑到最后。当年骗马云的那几个人和他们的企业早已销声匿迹,而马云和他的企业却屹立不倒,越做越大,这说明真正踏实干事的人才是商业趋势的掌控者,才是时代的创造者。从此,马云更加坚定了投身互联网创业热潮的决心,并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次超越了自己。

在北京卧薪尝胆的日子——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在中国大力推行互联网技术和市场应用,马云无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显然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让市场认识了中国黄页,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做好推广工作。

随后,马云开始到全国各地跑业务,然而其他城市不像杭州、上海这样开放,接受互联网也很困难,许多人一度把他当作骗子。如何打开市场?马云萌生出了一个想法——去北京!

1995年12月,马云独自一人坐上了开往首都的火车。经过多方联络,他找到了时任《中国贸易报》的副总编辑孙燕君,最后商定将记者江勇写的《走进马云》一文发表在《中国贸易报》上。由此,北京媒体第一次报道了马云和中国黄页。

在以后的日子里,马云与孙燕君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两个人在寒风凛冽的北京街头漫步,在中央各大部委门前走过,一起谈天说地,谋划互联网的未来。后来,马云听从孙燕君的建议,在北京长安俱乐部的雷吉儿餐厅举办了一次联谊活动,邀请报界、商界人士参加。

当天,马云和同事早早地忙碌起来,布置会场的时候丝毫不敢大意。活动开始以后,马云集中全力展示互联网的魅力。他说:“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过,互联网将会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比尔·盖茨根本没有说过这句话,马云之所以借名人之口阐述自己的观点,就是为了让听众信服。对创业者来说,这种背靠大树好乘凉的理念的确非常有效。

接着,马云讲解互联网的基础知识,展望这项技术革命美好的发展前景,并强调中国未来互联网发展的重大机遇。台上侃侃而谈,台下却听得晕晕乎乎,新事物的出现可能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演讲结束了,宴会正式开始,马云穿行在人群中,与商界、报界的带头人进行深入的沟通,希望获得资金支持。

当时,中国互联网事业刚刚起步,国家基础网络没有建设完善,马云口中的伟大理想有些不合时宜,很少有人敢冒风险投资。不过,媒体圈的朋友们非常热情,愿意为中国黄页做宣传,这给了马云不小的宽慰。不久,利空消息传来:在没有政府明文表示支持的情况下,任何媒体不得大肆宣传互联网。刹那间,马云刚刚燃起的热情就被一盆冷水浇灭了。

这时候,有人建议马云说服《人民日报》登录互联网,那么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的确,《人民日报》是党的喉舌、政府的传声筒,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媒体,其影响力不言而喻。可是,办成此事谈何容易。

恰好,马云有一个朋友在人民日报社办公室做行政工作,于是他主动联系对方,当面讲解自己在美国的传奇经历,以及互联网的神奇之处。两个人正聊得起劲,忽然一个领导派头的人走进来,加入了聊天。最后,那个人高兴地拍着马云的肩膀说:“小伙子,以你现在对互联网的理解,足以给《人民日报》处级以上的干部上几次课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马云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主动应许下这件事。第二天,他竟然真的给人民日报社干部上课了。

马云本来就是大学教师出身,口才极佳,他那极具感染力的话语和肢体语言,彻底征服了课堂上的听众。随后,《人民日报》真的上网了。从前期构架到开发、设计、上线,马云带领团队全程参与了整个上网的过程,大家累并快乐着。

正所谓师出有名,如果想在北京干出点儿名堂,打响宣传战必不可少。随后,马云结识了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组工作的老乡樊馨蔓。她为人十分仗义,再加上老乡关系带来的亲近感,因此被马云的创业热情打动和感染了。经过一番准备,樊馨蔓拍摄了一部名为《书生马云》的专题片,生动写实地展现了马云在北京四处推销、到处碰壁的情景。今天看来,这是难得的珍贵影像,让后人能够见识到马云当初创业的艰辛与不易。《书生马云》在电视上播出时,正在南方搞期货的楼文胜无意中看到了。他是马云的大学校友,学龄低两级,看到师兄在电视上大谈特谈互联网,顿时眼前一亮。接着,他立刻来到杭州,到中国黄页应聘,成为马云公司的一名正式员工。楼文胜的确有想法,也有能力,后来他追随马云南征北战,成为“十八罗汉”之一。

在北京艰苦奋斗的日子里,马云吃过苦、碰过壁,曾经在宽阔的马路上徘徊,也曾在不眠之夜陷入沉思。虽然眼前充满了太多不确定,但是他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没有放弃坚持下去的信念。

一个深秋时节,马云曾经带着何一兵专程拜访瀛海威创始人张树新,后者是当时互联网行业最具知名度的“网络女侠”。彼时,瀛海威在北京街头有一块充满感染力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那里正是大名鼎鼎的中关村。

当马云在一间办公室里见到张树新的时候,这位传奇人物正忙得不可开交。她根本没有太多时间招呼客人,结果让马云等了半个小时。当时,马云本想和张树新就互联网未来在中国的发展进行深入沟通,后来觉得自讨没趣,索性匆匆离去。

处于互联网起步阶段,马云多次上门推销这项技术,但是市场需求并不大,因此业务始终不见起色。当时有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应该由国家出面搞,一个私人企业做这件事不可能成功。的确,当时马云做的事情太超前了,他在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注定要饱尝更多辛酸。就这样,他第一次从北京铩羽而归,带着遗憾回到杭州。

创业之初,马云拼尽全力推广互联网,饱尝了商海沉浮的艰辛与痛楚。当时势还不足以让一家公司蓬勃发展时,付出再多努力也是徒劳的。显然,马云改变不了中国黄页在资本和体制的双重挤压下求生的局面,注定成为中国互联网史上第一个悲剧英雄,最终悄无声息地出局了。

那段日子,马云并不是仅有的悲情英雄,“女侠”张树新、“神童”王志东都先后倒下,见证了市场的残酷与无奈。有时候,失败是一种比成功更宝贵的经验,它让马云深刻理解了资本时代的规则,并为他日后卷土重来完成了认知方面的训练与心智上的成熟。

男人成就一番大事,注定要经历失败的考验。最重要的是,身处逆境要不忘初心,不随波逐流,不轻易妥协。为了使梦想成真,马云独闯京城,着实下了巨大的功夫,也吃了一番苦头。他在挫折与失败面前不仅没有丧失信心,反而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由此可见,对未来充满恐惧会让人裹足不前,而敢于大胆行动的人能跳出小圈子,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外经贸部开启电子商务时代——做事态度决定事业高度

人生因为积极向上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也许是因为命运的捉弄,贝多芬无法听到外面的世界,但是能创作出绝世佳曲。

马云从北京返回杭州,只经历了短暂的修整就立刻重新起航,开始二次北上创业。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只要始终在奋斗的道路上奔袭,就有拥抱成功的机会。

1997年11月的一个秋日,马云带着中国黄页的团队成员集体出游,来到桐庐的红灯笼度假村。当时,团队内部有几对新人借机在度假村举办了集体婚礼,气氛非常喜庆。婚宴上,马云端起酒杯先干为敬,然后发表了一则重要声明。他说:“各位兄弟姐妹,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离开杭州,再次回到北京做事。”

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令现场的人措手不及,马云真的要离开杭州,离开一手创办起来的中国黄页吗?现场一度陷入沉寂,忽然一个女孩儿忍不住放声大哭,大家更紧张了。看到气氛不对,马云立刻安抚大家:“这不是生离死别,在互联网时代不存在时空的隔阂,我去北京开拓市场,如果一切顺利,就在杭州设一家分公司,不会丢下大家。”随后,众人紧张的情绪才平复下来。

再次北上,马云一行八人,落选的人自然有些惆怅。离开杭州的时候,面对未知的前景,大家颇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之感。这时候,中国黄页的营业额已经做到700万元了,成为一家不可忽视的公司。而北京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人正在慢慢学着和外国人做生意,并主动借助互联网这个新兴工具。

马云这次北京之行,是接到了外经贸部的正式邀请,负责为对方开发官方网站。当时,同行的有妻子张瑛以及孙彤宇等几员老将。

外经贸部旗下有一个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它成立于1996年2月,英文简称CIECC。成立之后,这个部门一直没有投入运营,原因是缺乏技术人才。1997年1月,时任外经贸部部长的吴仪在全国外经贸工作会议上宣布,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正式运营,由此拉开了中国政府利用网络为贸易服务的新篇章。

当时,外经贸部考虑建一个大内网,再加上一个官方政府网站;而建立网站所需要的一切审批手续和资金、设备都已经准备齐全,只差合适的人来操作。彼时,马云在杭州做中国黄页已经小有名气,因此成为外经贸部的首要人选。合作条件非常优渥,外经贸部给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提供了200万元的启动资金,并承诺给马云30%的股份。随后,马云带领团队立刻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

对于开发外经贸部官方网站——大内网,领导层的想法是在全国范围内铺设光纤,在外经贸部下属的各个分支机构分别设立接口网点,所有的网点互联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大内网。经过充分沟通之后,整个团队加班加点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然而,新的问题很快出现在运营环节。虽然政府的红头文件发下去了,但是业务十分冷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企业家已经不再愿意凡事都为政府的红头文件买单了。原来,外经贸部类似于今天的“电子政务”系统,功能非常简单,平常只是办理企业与外贸相关的审批手续,以及向外贸企业发布相关的外贸政策法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政府的分内之事,企业自然不愿意为此买单。

事实上,马云对此心知肚明,他在最初也反对建立大内网,提出做互联网,只不过意见没有被采纳。现在,他再次提出扩大内网、建立互联网的建议,最终被外经贸部的高层领导认可。

1998年7月,外经贸部批准成立合资的国富通信息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地点就设在崇文门的新世界饭店,由马云出任总经理一职,并拥有相应的股份。随后,马云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他积极推动“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项目,实现了真正的资源共享。结果,很多中小企业踊跃上网,网站很快实现了盈利。随后,在外经贸部和地方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十分迅速。

在北京一年多的时间里,马云带领团队成功推出了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网站。1998年10月5日,纺织品配额电子招标网络化的实现,标志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进入电子商务时代。显然,马云及其团队的开拓精神在今天看来仍然令人肃然起敬。

在外经贸部工作的日子里,马云和团队付出了太多努力。当时,八个人全部住在外经贸部东郊潘家园的集体宿舍里,前后两批一共13个人被分成三小群,分住在三套非常简陋的房间里。众所周知,开发网站的工作很累,加班是家常便饭。马云的团队人手不够,经常是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儿。即便如此,大家也没有计较,这保证了团队极具向心力。

马云是杭州人,他的团队成员也是南方人,刚到北京的女同事不适用北方干燥的气候,皮肤常常出现各种问题。此外,大家为了挤公交车,常常很早就跑去车站候车,下大雪的时候甚至要步行上班。这些艰难的日子让人身心俱疲,但是大家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苦中作乐,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从杭州到北京,马云辗转数次,风风雨雨之中被嘲笑、被误解,但马云始终对互联网充满热情。他用行动向世人证明了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而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付出多大艰辛都无怨无悔。

态度决定一切,拥有了积极的态度,做事会更加从容。在事情还没有开始之前,你就认为它不可能成功,那么它当然也不会成功;或者你做事情时三心二意、马马虎虎,那么事情也不会有很好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态度是决定事业高度的前提。如果你对待事情不端正、不积极,那么事情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任何时刻,马云都积极主动为梦想奋斗,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因此他凭借执着的精神和不懈努力突破自我,让人生有了不一样的精彩。第3章创业维艰:西湖边打造阿里帝国

50万起家创办阿里巴巴——用豪情壮志点燃创业激情

在外经贸部的工作有苦也有乐,马云和他的团队得到领导的重视,日子似乎就要这样过下去。然而,互联网市场风云突变,马云伺机而动,准备打破眼前的舒服状态。

1998年5月4日,雅虎网站开通了第十三个非英语站点——雅虎中文网站,具体包括雅虎(中国)香港、雅虎(中国)台湾和雅虎中国。显然,雅虎准备在中国内地开展网络广告业务,从这个巨大体量的市场中掘金。

这个事件注定会触动马云,并促使其进行多重思考。事实上,当年马云在西雅图那间办公室里第一次接触互联网时,使用的搜索工具就是雅虎。雅虎中国成立的第二个月,外经贸部电子商务中心下属的国富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和雅虎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共同开展内地的业务。作为国富通公司的总经理,马云自然与雅虎中文网总裁杨致远有了面对面沟通的机会。

这次深入交流让马云产生了新的想法——回到杭州,全身心投入互联网事业。1998年冬天,马云向大家说明了意图,立刻引发震动。显然,许多人不理解马云的想法,认为公司目前在北京发展良好,为什么重返杭州呢?其实,马云不想做大内网,希望做彻底商业化的互联网,也就是做全世界最大的商人网站。

回到杭州从头做起,意味着前途未卜,马云提出给大家三天的考虑时间,结果还没超过5分钟,所有人都做出了同样的决定——一起回杭州。那一刻,马云被感动了,心中对大家充满了无限感激。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冬天,窗外飘着鹅毛大雪,马云和队友们在一个小饭馆里畅饮。大家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共同唱着《真心英雄》,歌声飘出酒馆,伴着雪花在天空起舞。“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这动人的歌声里,我们能够感受到马云与队友们顽强的意志、不服输的精神、对梦想的矢志不渝。

在寒冷的冬天告别北京,踏上南下的列车,在外人看来似乎充满了悲情。但是,马云内心是兴奋、激动的,他很清楚接下来要干什么,并坚信能开创划时代的商业局面。从接触互联网的第一天起,马云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工具,能够为企业节省各种成本。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互联网必然大有用武之地。之所以重返杭州创业,是因为马云认为浙江是中国中小企业的海洋,这里蕴藏了互联网发展的无限商机。

得知马云回到杭州创业,杨致远立刻抛出橄榄枝,希望他出任雅虎中国的总经理,但是遭到了拒绝。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两个人的情谊和信任。当时,杨致远的口号是“雅虎要做一切”,但是马云说:“从理论上说,你什么都做,往往什么都做不好。互联网的走势越来越纵向化,往横向发展比较困难。”

随后,马云笃定地认为:“互联网上有各种各样的东西,那么我应该做商业,做贸易,做商人的网站,电子商务才是未来的大趋势。”当时,中国互联网企业正扎堆模仿雅虎、亚马逊和易趣,集中精力搞网络门户、网上书城和网上拍卖。马云能够不被眼前的热闹场景迷惑,始终坚持冷静思考,并做出富有前瞻性的正确判断,这种格局意识显得多么珍贵。

彼时,在中国做电子商务时机并未成熟,因为银行系统没准备好,配送也没到位,为此,马云推出的是一种新式的B2B模式。具体来说,它围绕着中小企业做文章,而非聚焦大公司,用马云的话形容就是“不抓鲸鱼,抓虾米”。

在中国,许多中小企业经营者头脑精明,追求实际利益,赚更多的钱是其唯一的目标。马云的构想就是帮助这些中小企业赚钱,通过提供免费服务吸引一批客户,然后聚集更多企业在自己的开放平台上做生意,从而产生规模效应。

不可否认,那时的网上交易、结算和网下配送都不成熟,所以马云没有触碰这些东西,只是吸引客户在网上交流信息,在网下进行交易。他希望从最基础的东西做起,一步步拓展电子商务的边界,不断开拓新的商业模式。战略清晰之后,马云决心带领团队大干一场。

公司专注地做电子商务,应该起什么名字呢?马云坚持认为,新公司应该有一个全球化的名字,为此他和伙伴们绞尽脑汁。一开始,大家想了许多名字,商议后都感觉不合适。忽然,马云头脑中闪现出“阿里巴巴”,然而上网一查才发现这个名字已经被加拿大一家公司提前注册了。失望之后,他只好继续想名字,并在网上查找,结果再也碰不到合适的。

大家坐到一起,仍然觉得“阿里巴巴”这个名字很合适。中文“阿里巴巴”很大众化,西方人熟知天方夜谭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这个故事,“阿里巴巴”天生就是财富的代名词。随后,马云立刻联系加拿大公司,与对方沟通了很久,最终以3000美元的高价成交。至此,马云买断了阿里巴巴的域名。

解决了公司名称,资金问题又成为摆在眼前的一大难题。马云首先把房子简单装修了一下,买了几件家具,随后又购置了电脑。接着,团队精英陆续回到杭州,绰号宝宝的周越红从北京回来了,孙彤宇于1999年1月9日回到西子湖畔,留在北京善后的谢世煌最后一个返回。

人都到齐了,马云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开门见山地表明立场:“我们开始创业了,请大家把口袋里的钱放在桌子上。在这里,我强调几个原则:第一,不能向父母借钱,不能动老人的退休本钱;第二,不能向亲友借钱,避免影响家人的正常生活。我们做事要愿赌服输,即使创业失败了,钱是自己的,大不了重新来过!”

说完,马云带头把自己的全部积蓄放在桌子上。看到马云说到做到,大家心潮澎湃,纷纷拿出自己的积蓄,最后足足凑了50万元。这些钱都是大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是血汗钱,表明每个参与者都赌上了自己的未来。这次集资意义深远,它决定了阿里巴巴是一家合伙人的股份制公司。与其他许多公司个人当老板、自己控股不同,阿里巴巴的股权掌握在员工手里,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

今天,大多数公司都是股份制,老板通过绝对控股的方式掌控整个公司。但是,马云在创业之初就反其道而行之,慷慨地把股份分给了18个创始人。不靠控股掌控企业,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马云的远见与格局令人折服。

显然,马云志在做百年企业,让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他努力规避中国式家族企业的弊端。他说:“家族气,小资本主义,小心眼,这些东西都不行,西方的公司是用制度来保证的,而我们中国人是用人在保证。”所以,马云放弃了自己控股当大老板,让团队成员成为真正的事业伙伴。

马云对大家说:“在未来的三五年内,阿里巴巴一旦成功上市,公司的每一个股东都会得到丰厚的回报。”这个精力旺盛的男人凭借坚定的信念、先进的理念、出众的口才引领着公司前进。不可否认,马云是兜售未来与希望的高手,但绝非空想。阿里巴巴整个团队众志成城,将激情转化为行动,飞奔在梦想之路上。

淘宝网上线,一鸣惊人——奋斗是生命的时尚

对马云来说,创建阿里巴巴是一生事业的真正起步。随着业务量与日俱增,公司发展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后来,公司还得到了孙正义的千万元风险投资,发展速度超出了预期。

市场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永远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刻。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了,阿里巴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如何应对眼前的巨大挑战?马云没有消极悲观,反而把危机变成机遇,找到了阿里巴巴新的成长机会。“非典”暴发以后,全国上下都笼罩在焦虑之中,人们尽量减少外出,学校停课,消费热情骤减。这一突发事件无疑给商业活动带来沉重打击,并且这种局面何时好转无人知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阿里巴巴公司也发现了“非典”病例。对此,马云感到非常自责。当时,他还给全体员工写了一封道歉信,表达因未能保证同事的健康而懊悔,并承诺一定负责到底。

随后,阿里巴巴整个办公场所被隔离了12天,其间大家只好在家办公。马云一度陷入焦虑,一番思索之后,派工程部的技术人员帮助员工在家里安置电脑等办公设备,展示出极高的办事效率。

不可否认,突如其来的“非典”给公司正常上班带来了一些麻烦,但是员工按时在家办公保证了各项工作顺利运行,结果每天的交易没有受到丝毫影响。这一次,互联网展示出了其强大优势。除了正常上下班,阿里巴巴的员工还会通过互联网K歌,娱乐休闲也照常进行。

对许多行业来说,“非典”的确是一场灾难,大多数公司的业绩一落千丈,甚至有的公司关门大吉。然而,也有一些公司另辟蹊径,找到了新的发展模式,做出了更为出色的事业。毫无疑问,马云和他带领的阿里巴巴就是成功的典范。

即便阿里巴巴几乎所有的员工被隔离,仍然有一批人昼夜不停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那么,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没有被隔离呢?原来早在公司发现“非典”病例之前,马云就安排一些人秘密住进了湖畔花园的房子里,从事另一项重要的工作。谋划公司的未来,是马云的一项重要职责。他想创建一家和易趣抗衡的C2C网站,后者是全球知名的C2C企业。当时,阿里巴巴做的是B2B业务,马云志在切入易趣的C2C领域,引领公司获得长远发展。

易趣是最早把美国C2C在线销售概念引入中国的公司,并创立了易趣网。后来,美国eBay公司收购了易趣,改名为ebay.cn,成为当时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老大,大约占有全国网购市场的三分之二。

在马云看来,介入C2C业务是一次伟大的尝试,也是一项伟大的创造,而这项业务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淘宝网。经过一番筹备,2003年5月10日,淘宝网正式上线了。生于危难之际,当时发布仪式非常简单,没有鲜花和镁光灯,参加人员也很少,马云高举酒杯,把祝福默默藏在心里。

淘宝网上线以后,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没有产品可卖。最后,员工翻箱倒柜找出了30件东西,然后放到淘宝上展示,随后你卖我买,慢慢制造人气。过了一个月,终于吸引了一部分用户。

随后,淘宝网开始走免费路线,人气继续增长。然而,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eBay,淘宝网如果想与其抗争,显然还要付出很多努力,也需要一些时间。当时,eBay资金实力雄厚,可以在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投放昂贵的弹出式广告,并且这种合作协议具有排他性,结果淘宝网根本没有合作机会。于是,淘宝网尝试在个人网站和地铁、公交汽车上做广告,这种立体宣传的策略竟然很有效,吸引了一些客户。

企业从无到有,要经历一个发展、壮大的过程。其间,竞争对手是企业成长的磨刀石,唯有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并找到自我发展模式的企业才能在市场大潮中存活下来,走得更远。作为淘宝网的创立者,马云坚韧、求变、执着,就像养育一个孩子一样默默付出着。

事实上,马云决心带领淘宝网与竞争对手易趣网抗衡,不仅是出于商业选择,也源于内心深深的爱国情怀。改革开放之后,许多外国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马云不希望处于劣势的中国互联网被外来的企业指手画脚,甚至丧失主导权,所以他立志带领团队打造优秀的中国互联网企业。

男人,应该像马云一样遇强则强,越挫越勇。每个男人的成功故事,都取决于某个关键时刻。当这个时刻来临时,一旦犹豫不决或退缩不前,机遇就会失之交臂,再也不会重新出现。而在关键时刻一鼓作气地把事情做下去,你就能见证自己的人生奇迹。

法国伟大的皇帝拿破仑,非常重视“黄金时间”。他知道,每场战役都有“关键时刻”,把握住这一时刻意味着战争的胜利,稍有犹豫就会导致灾难性的结局。他说:“之所以能打败奥地利军队,是因为奥地利人不懂得五分钟的价值。”

显然,马云是一个果敢的男人,一旦确定了目标,就会马上行动。他清楚地看到了eBay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收费制度。对此,淘宝网的应对策略就是免费——既不收开店费,也不收交易费。这给淘宝网带来了极高的人气,用户量陡增。易趣面对这种局面也只好宣布开店免费,却因为执行不彻底在形象上减分。

后来,eBay收购易趣,开始大举进军中国市场,这让马云感受到了深刻的危机。“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马云决定以攻为守,努力做大淘宝网。为了解决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马云亲自飞往日本,找到孙正义。结果,两人一见如故,并且在进军C2C这个问题上有着惊人一致的想法。

日本之行非常顺利,淘宝网获得了发展所需的资金,开始疯狂增长。看到这种局面,易趣坐立难安,于是开始封杀淘宝。当时,易趣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淘宝贝,开店铺,生活好享受”,并在谷歌和百度上投放“要淘宝,到易趣”这样的广告,一度引发业界公愤。

无奈之下,淘宝网只好另辟蹊径。2004年,冯小刚导演的贺岁大片《天下无贼》取得了上亿票房的佳绩,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当时,淘宝网就在这部影片中植入了广告,短时间内声名大振。随后,淘宝网再接再厉,又在电视台投放了大量广告。易趣见此法有效,果断模仿淘宝网采取相同的营销策略。在双方白热化的竞争中,易趣花费了22.4亿元人民币,淘宝网花费了14.5亿元人民币。

一场较量之后,淘宝网显然领先一筹,迅速抢占了一大块市场份额,当年成交额超过23亿元人民币,占据了超过60%的市场份额。但是,竞争并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2006年9月21日,吴世雄辞去ebay易趣的首席执行官职务;12月20日,惠特曼宣布eBay中国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