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5 22:01:19

点击下载

作者:计成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园冶

园冶试读:

冶叙

[清]孙温 大观园全景图[1][2][3][4]

余少负向禽志,苦为小草所绁。幸见放,谓此志可遂。适[5][6]四方多故,而又不能违两尊人菽水,以从事逍遥游,将鸡埘、豚[7][8][9][10]栅,歌戚而聚国族焉已乎?銮江地近,偶问一艇于寤园柳淀[11][12]间,寓信宿,夷然乐之。乐其取佳丘壑,置诸篱落许;北垞南[13][14][15]陔,可无易地,将嗤彼云装烟驾者汗漫耳!兹土有园,园有[16][17]“冶”,“冶”之者松陵计无否,而题之“冶”者,吾友姑孰曹元甫也。无否人最质直,臆绝灵奇,侬气客习,对之而尽。所为诗画,[18][19]甚如其人,宜乎元甫深嗜之。予因剪蓬蒿瓯脱,资营拳勺,读[20]书鼓琴其中。胜日,鸠杖板舆,仙仙于止。予则“五色衣”,歌紫[21][22]芝曲,进兕觥为寿,忻然将终其身。甚哉,计子之能乐吾志也,亦引满以酌计子,于歌于月出,庭峰悄然时,以质元甫,元甫岂[23][24]能己于言?崇祯甲戌清和届期,园列敷荣,好鸟如友,遂援笔其下。[25]石巢阮大铖【注释】[1]向禽:汉代向长和禽庆两个人。他们喜好山林,不愿出仕,曾一起游历名山大川,后不知所踪。[2]小草:一种药草,又叫远志苗。这里指入仕为官,无法过上自己喜欢的隐居生活。[3]绁:一般指绳子,这里为牵绊、束缚的意思。[4]见放:放逐,古时候官吏因罪被朝廷流放。[5]两尊人:指父母亲。[6]菽水:菽,豆科植物的总称。菽水,古时候指赡养父母。[7]鸡埘、豚栅:鸡埘指的是鸡窝;豚栅指的是猪圈。[8]銮江:今天江苏仪征。[9]寤园:园林名,在今天的江苏仪征。[10]柳淀:生长在浅水里的柳树林。[11]寓信宿:寓指寄居、借宿。信宿指寄居两个夜晚。[12]北垞:垞,指小丘。本句中的北垞指园林中的景物。[13]南陔:《诗经》中有一诗序说:“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这里的南陔指孝子赡养父母。[14]云装烟驾:云装指以云为衣,烟驾指游览于烟霞之中。[15]汗漫:没有边际,广泛。这里指像神仙一样云游四方。[16]松陵:在今天的江苏吴江。[17]姑孰:在今天的安徽当涂县。[18]瓯脱:瓯脱是古时候匈奴语言的翻译,意思是在边境守望的处所。此处指宅院边角看似荒废无用,实则可以用来造园的地方。[19]拳勺:比喻山水景物。[20]鸠杖板舆:指在闲暇之时,陪着父母长辈游园散心。鸠杖:古代人把斑鸠的形状雕刻在老人用的拐杖上,暗含对老人长寿的祝福。板舆:古时候用来乘坐的一种推车。[21]紫芝曲:指古时候隐居在商山的四皓(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所做《紫芝歌》。[22]兕觥:古时候盛酒的器物,为椭圆形或者方形,底部为四足或者圈足,在商周时代比较盛行。[23]清和:月份的别称,汉魏六朝时指的是阴历六月,从唐宋开始指的是阴历四月。[24]敷荣:指园林里所有的景物都表现出欣欣向荣的样子。[25]阮大铖:今安徽怀宁人,明末政治人物、著名戏曲作家。因其在政治上毫无气节,为后人所不齿。【译文】

我年少之时,就有效仿向子平和禽庆的愿望,想隐居山林之间,但由于入仕做官,无法获取自由时光,所以一直没能做个隐士。幸蒙朝廷把我放逐回乡,自忖我的这个愿望终于可以达成了。但适逢四方多难,战乱频发,我也不可能违背孝道,丢下年迈的双亲,独自到各地逍遥旅行。那么就建造一座园林,在园中饲养鸡、猪等家禽,并且以此奉养双亲,应该可以吧?

江苏的仪征离我家非常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坐着一艘小船到了寤园,在绿柳浅湖之畔连住两晚,游玩得非常愉快。我非常高兴地看到在此园中,优美的丘陵溪泉被巧妙地安置在人工的篱笆之间,如此一来,游历山水的愿望和侍奉双亲的职责,就可以在同一地点实现,不用到外面去寻找秀美山水了。因此,我对那些背着行囊不辞劳苦去远方赏景的人,开始嗤之以鼻了。

我们这里有一座幽美的园林,还有一本叫《园冶》的书,写书论述造园之术的是江苏吴江人计无否。为这部书题写书名的,是我的好朋友——安徽当涂县的曹元甫。计无否性格质朴,心思灵秀,那些世俗客套的习气,在他身上一点也没有。

他的诗文书画和他本人一样,清新俊逸不俗气,曹元甫对此人非常喜爱。因为这些原因,我就把家乡一块宅院边角上的土地,修剪了野草蓬蒿之类的杂草,在上面叠山造屋,建成一座园林,经常在里面弹琴读书。到举家欢庆的节日,我会让年迈的父母拄着拐杖,或坐着板车,优哉游哉地在园林里游玩散心。我穿着五色的彩衣,唱着古代隐士创作的《紫芝歌》,用那些贵重的酒器给父母敬酒,祝贺他们健康长寿,如此悠闲快乐地度过我的余生。真是太好了,计无否能够帮助我把年少时的愿望实现,我也应该给他斟满一杯酒,好好地感谢他。当歌声停歇,皎洁的月亮升上高空,我把这一切告知曹元甫,元甫怎可默不作声,不回应我呢?[明]仇英 辋川十景图(局部)

崇祯七年(1634年)四月,园林草木繁盛,鸟鸣不绝似我好友,于是在此春色美景里提笔写了这篇序。石巢阮大铖【延伸阅读】

阮大铖,生于1587年,卒于1646年,字集之,号圆海,又号石巢、百子山樵,明万历年间进士。阮大铖宦海沉浮,曾为东林党重要成员,又依附逆臣魏忠贤,后又降清。其人品为后人不齿,所以籍贯竟然无法确定,一般认为他是今安徽怀宁人。

阮大铖人品不齿于后世,其才学却被高度认可,他不仅书法造诣高超,而且写得一手好诗。他在戏曲创作以及戏曲表演上的杰出贡献,最为后人赞赏。由他编写的戏曲作品多为精品,有《春灯谜》《双金榜》《燕子笺》等。据载阮大铖闲居期间,在石巢园内养了一个戏班,自写自导,每出戏排演到完美无缺时才公演示人,在当时的名声非常大。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对阮家戏班大加赞赏,认为他们所演的戏“与他班孟浪不同”,“皆主人自制,笔笔勾勒,苦心尽出……故所搬演,本本出色,脚脚出色”。【名家杂论】

明崇祯二年,即公元1629年,官场失势的阮大铖被罢官回了老家。一般失意之人会沮丧失落,阮大铖却不然。他本就才华横溢,兴趣广泛,现在有了机会,绝不做待在家里迎风流泪、对月伤怀的主儿,而是热热闹闹地修园林、养戏子、交朋友。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见到了造园家计成的作品,就请他在金陵城南的库司坊内建了一座“石巢园”。这个园林面积不大,但设计精巧合理,老树成荫古意盎然,楼台亭阁池水石山无所不有,在当时,算是盛名在外的私家园林之一。但是,他的卑劣声名带累了这座精妙的园林。清代学者甘熙在《白下琐言》里记载,因为阮大铖的入住,石巢园所在地库司坊,被人们起了个非常不好听的秽名:裤子裆。

清代中后期,文人陶湘买得石巢园,改名“冰雪窝”,此时的石巢园已非常破旧,失去了昔日光彩。陶氏钟爱此园,经过多次整修,才开始风华重现。1922年,石巢园被称为韦公馆。20世纪80年代,石巢园已面目全非,被建成了南京金笔厂、南京光学厂,库司坊也改称饮马巷。

时光流转,亭台阁榭已变断壁残垣。当年袅袅丝竹管弦之音,已消云外,只有斯园遗址数易其主,见证曾经的荣辱成败、沧桑往事。

题词

[1]

古人百艺,皆传之于书,独无传造园者何?曰:“园有异宜,[2][3][4]无成法,不可得而传也。”异宜奈何?简文之贵也,则华林;季[5][6][7][8]伦之富也,则金谷;仲子之贫也,则止于陵片畦。此人之有异[9]宜,贵贱贫富,勿容倒置者也。若本无崇山茂林之幽,而徒假其曲[10][11][12][13]水;绝少“鹿柴”“文杏”之胜,而冒托于“辋川”,不[14][15]如嫫母傅粉涂朱,只益之陋乎?此又地有异宜,所当审者。是惟主人胸有丘壑,则工丽可,简率亦可。否则强为造作,仅一委之工[16][17]师、陶氏,水不得潆带之情,山不领回接之势,草与木不适掩[18]映之容,安能日涉成趣哉?所苦者,主人有丘壑矣,而意不能喻之工。工人能守不能创,拘牵绳墨,以屈主人,不得不尽贬其丘壑以[19]徇,岂不大可惜乎?此计无否之变化,从心不从法,为不可及;而更能指挥运斤,使顽者巧、滞者通,尤足快也。予与无否交最久,[20][21]常以剩水残山,不足穷其底蕴,妄欲罗十岳为一区,驱五丁为[22]众役,悉致琪花瑶草、古木仙禽,供其点缀,使大地焕然改观,是一快事,恨无此大主人耳!然则无否能大而不能小乎?是又不然。[23]所谓地与人俱有异宜,善于用因,莫无否若也。即予卜筑城南,[24]芦汀柳岸之间,仅广十笏,经无否略为区画,别现灵幽。予自负[25]少解结构,质之无否,愧如拙鸠。宇内不少名流韵士,小筑卧游[26],何可不问途无否?但恐未能分身四应,庶几以《园冶》一篇代之。然予终恨无否之智巧不可传,而所传者只其成法,犹之乎未传也。但变而通,通已有其本,则无传,终不如有传之足述。今日之国能[27][28][29],即他日之规矩,安知不与《考工记》并为脍炙乎?[30][31]崇祯乙亥午月朔,友弟郑元勋书于影园《营造法式》图样及彩画【注释】[1]异宜:指在不同条件下,建成的园林各具特色。[2]成法:已经固定下来的法则,前人制定下来的一些制度。[3]简文:指南朝梁简文帝的文章。简文帝名萧纲,文才非凡,最善诗赋,有《梁简文帝集》存世。[4]华林:指华林园。[5]季伦:西晋有名的富豪石崇,字季伦。此人生性贪婪,聚财颇多。[6]金谷:晋代富豪石崇在河阳修建了一座别墅,风格兼有古代庄园和园林的特点,取名金谷园。里面有上万株柏树,楼阁、观宇、溪池、鱼禽等,无所不有。[7]仲子:战国时期齐国人陈仲,也被称为田仲。相传出身于贵族之家,哥哥叫陈戴,有封地,每年得到的俸禄粮米多达几万石。陈仲感觉食之有愧,断然离开家,带着妻子到当时的于陵定居下来,靠妻子编草绳、自己编草鞋为生。[8]于陵:今山东长山一带。[9]徒假:只是借用。[10]曲水:指曲水流觞,古时人们在农历三月三举行的集会风俗,和如今的郊游野炊类似。此处代指山水名胜。[11]鹿柴:原意指把篱笆上的竹木削尖,捆绑在一起做成像鹿角一样的栅栏。这里指唐朝王维辋川别业里的一个景点。王维曾作诗《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12]文杏:杏树的一种,用来指代优良美好的树木。文杏馆也是王维辋川别业中的一处胜景。[13]辋川:初唐诗人宋之问在辋川山谷建造的一个山庄,后来王维在此基础上营造了辋川别业,今已不复存在。在诗文载录中可以看出,它是一座既富自然之趣又具诗情画意的自然园林。[14]嫫母:传说中黄帝第四个妃子,相貌非常丑陋,不过为人贤良淑德。[15]审:通“慎”,慎重考虑。[16]工师、陶氏:木工和瓦匠。[17]潆带:流水环绕流动的样子。[18]日涉成趣:形容在园林里享受到了山林之趣。[19]徇:迁就,妥协。[20]十岳:泛指天下的著名山脉。[21]五丁: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五个大力士。[22]琪花瑶草:神话传说中虚构的奇异花草。[23]卜筑:选择地点建造园林和房屋。[24]十笏:笏,古时官吏上朝时拿在手里的狭长朝板,用来记录上奏事宜,一般用象牙或竹木做成,有一尺多长。这里用笏形容空间狭小。[25]拙鸠:像斑鸠那样愚笨。形容自己的愚笨。谦辞。[26]小筑卧游:用欣赏山水画比喻在园林里游览赏玩,指在精致园林里,不用跋涉,也能欣赏到奇山秀水。[27]国能:高超技能。[28]《考工记》:《周礼》一部分,主要记录了上古时期百工做活的事情。[29]脍炙:原指切得很细的烤肉,后来形容诗文受欢迎程度。[30]郑元勋:明代画家,工诗善画。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官至清吏司主事。[31]影园:计成设计的一座著名园林,在当时的江都县城南,即今江苏扬州。建在山水之间,可见山影、水影、柳影,故名影园。【译文】

古时发明的各种技艺,都有著述传于后世,为什么唯独缺少建造园林的书籍呢?有人说:“园林建造,有人、地的因素制约,没有固定章法可循,因此无法把建造园林的方法写成著作流传后人。”

什么是“异宜”呢?南北朝时,梁代简文帝尊贵无比,建了富丽堂皇的华林园;西晋的石崇用他的巨额财富,建了奢侈之极的金谷园;战国时齐国的陈仲子,非常穷苦,只能在于陵拥有一个小小的菜园子;这便是人和人之间的“异宜”。人有穷富贵贱,所以与之相配的园地在规模和风格上也有差别,这是不能随便颠倒的。如果没有层峦叠嶂的幽雅之形,而非用“曲水流觞”这样的雅称;没有“鹿柴”“文杏”般的景致,却要冒用“辋川别业”那样的美名,这不是和丑陋的嫫母涂脂抹粉一样,反而变得更加丑不可睹吗?因此,各处的地理条件不同,在设计园林的时候,也要随之变化,这个道理需要建造者慎重考虑。

只要园林主人丘壑在胸,那么园林的布局建造,既能奢华,也能简朴。否则勉强建造,所有的事情交给那些木工瓦匠,势必出现园林里的水流没有回环萦绕的趣味,而园林里的石头也失去映衬接应的气魄,草木缺乏掩映露藏的形态,没有优美的山水,园林主人怎么会领略到“日涉成趣”的美好呢?让人烦忧的是,有些主人心里勾画得很好,却无法让工匠领会他的意趣,工匠就墨守成规不创新,主人只能委曲求全,放弃自己的山水意象去迁就他们,这样不是非常遗憾吗?

计无否主持园林建造的时候,能够机智地应对不同情况,懂得建造规律又不死板硬套老方法,这是普通的匠人超越不了的;他更长于在现场指挥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技巧,能把那些顽石变得灵奇,让那些沉闷的空间变得灵动,这些都是他的作品深得人心的原因。我和计无否结交很长时间了,常感觉小园林里的造景工作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他的才能,因此总想把天下名山合于一处,把神话里的五个大力士给他驱使,搜罗世间所有的花草树木和奇异的鸟禽,给他布置山林之用,使得这世界的样子焕然一新,这才是让人称心的好事啊,可惜的是找不到这样的人!这么说,计无否是不是只能建造大园林而不能设计庭院呢?不是这样。正如之前所说,地理条件和园林主人的客观原因是不一样的,能把这些不同条件整合好,来规划布局,没有人可以和计无否相提并论。以我建在城南的影园为例,它位于芦花汀和杨柳岸之间,非常狭小,被计无否稍加设计,就变得很有空灵幽雅的意味。《营造法原》中的殿庭结构图

我自认为在园林建造方面,还算是内行,但和计无否比起来,那就是不会垒建鸟窝的笨斑鸠了。天下有很多名人雅士,想建造一个小园林好用于休憩游览,怎么能不向计无否请教呢?不过恐怕他没有分身之术,应对四方的邀请,所以只能写本《园冶》来帮助指点造园人了。

不过,我还是认为计无否真正的造园智慧没有办法传授,书里只能讲些实践得来的成法,这种传播造园技艺的方法和不传授差不多。不过,看书的人可以机智地把书里的教条运用到实践中,在基本技术上加以变化,这样一来,无传就不如有传好了,因为有了书,人们在建造园林时就有本可依了。计无否堪称国内最好的造园高手,他的这本书也能成为后人造园参照的法则,谁能说《园冶》不能和《考工记》一同被后人称颂并承传下去呢?崇祯八年(1635年)五月初一,友弟郑元勋写于影园【延伸阅读】

郑元勋,生于1598年,卒于1645年,今江苏扬州人,明代著名画家。崇祯十六年(1643年)考中了进士,官至清吏司主事。

郑氏家族在扬州算是名门望族,郑元勋自幼喜好山水竹木,工诗善画。他的山水画师法元代吴镇,在山水小景方面尤为出色,为当时江东名流。1640年江南曾遭大饥荒,郑元勋号召郑氏家族捐赠财物,为灾民捐出一千余石的粮食,建立一个施粥点,赈济百姓。他和当时著名的画家董其昌关系极好,和著名造园师计成也志趣相投,后曾邀其为自己设计建造了著名的私家园林影园。

郑元勋是个悲剧人物,影园建成后没过多久,就干戈四起。战乱之中,郑元勋好心出城与乱军说和解围,遭到官民误解被杀,含冤惨死。后经史可法查证,冤情大白,但江都郑氏一门,从此衰落。郑元勋让后人记住,更多的是因为那座影园。【名家杂论】

明崇祯年间,在建造园林方面极为出色的造园师计成,受扬州名士郑元勋之邀,为郑元勋建造园林。《扬州画舫录》记载,在园子建造初具规模的时候,郑元勋的好友,当时著名的画家董其昌到扬州拜访郑。郑元勋让董其昌为此园取名,董看该园咫尺山林,却纳多方胜景,且园中山水绿柳之影婉然动人,便以“影园”命名。

后来,郑元勋用画家的情怀与审美意识,悉心料理着这座本就清雅精美的园子。对园子后期的加工,郑元勋就如自己作画时一样,馆池花木屡建屡更;影园如画,其朴野之趣便是画的灵魂。遗憾的是,时光轮转至康熙中期,郑氏家族家道衰微,影园也开始荒废。到民国之时,几已无存,仅在园址屿上留三五渔家,结屋渔耕。沧桑之感,颇似“犹有白头园叟在,斜阳影里话当年”。

后人多为扬州八大名园之一的影园感到可惜,也有重建的建议不断被提出。从影园的占地面积和耗资来说,重建是可行的。然而园林之美,多在意趣。想当日它的引人之处,是山影重重,柳影娉婷,加之水影粼粼。如今再看,西边山冈已夷为平地,即便亭榭散落也难觅朴野之趣。水、柳俱在,若无青山做伴,也意趣全失。如此一来,影园无影,又怎能重现当日风采?最重要的是,旧时影园之气度,在于名士聚集,纷纷题诗写句,为此园增添无限文人风雅之情。这些墨迹提高了此园品位,也是历史的印记。如今园毁,墨迹亦随雨打风吹去,重建难复旧日品格,不如暂且留一处空白的念想,于梦中重会影园吧。

自序

[1][2][3]

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4][5]之。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择居润州。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或问曰:“何[6]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7][8]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睹观者俱称:[9][10][11][12]“俨然佳山也!”遂播闻于远近。适晋陵方伯吴又予公闻而[13]招之。公得基于城东,乃蒙元温相故园,仅十五亩。公示予曰:[14][15]“斯十亩为宅,余五亩,可效司马温公‘独乐’制。”予观其基[16][17]形最高,而穷其源最深,乔木参天,虬枝拂地。予曰:“此制不[18]第宜掇石而高,且宜搜土而下,令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19][20]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21]落成,公喜曰:“从进而出,计步仅四百,自得谓江南之胜,惟吾[22][23]独收矣。”别有小筑,片山斗室,予胸中所蕴奇,亦觉发抒略尽,[24]益复自喜。时汪士衡中翰,延于銮江西筑,似为合志,兴又予公[25]所构,并骋南北江焉。暇草式所制,名《园牧》尔。姑孰曹元甫[26][27][28]先生游于兹,主人偕予盘桓信宿。先生称赞不已,以为荆关之绘也,何能成于笔底?予遂出其式视先生。先生曰:“斯千古未闻[29]见者,何以云‘牧’?斯乃君之开辟,改之曰‘冶’可矣。”[30][31]时崇祯辛未知秋杪,否道人暇于扈冶堂中题【注释】[1]不佞:没有才能的人,谦虚的自称。[2]关仝:五代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家,今陕西西安人。他初师从荆浩,后又专心研习唐代名画,画风气势雄浑,染色古朴淡雅,意蕴深长,后人称他的画为“关家山水”。[3]荆浩:五代后梁著名画家,五代后隐居太行山,今河南济源人。最擅长全景山水画,风格自成一家,被后人赞誉冠盖唐宋山水。他提出了绘画艺术中的“六要”,为后人习画给予理论指导。[4]吴:今江苏。[5]润州:今江苏镇江。[6]勾芒:传说中管理林木及农事的春神,又称芒神,木神。[7]拳磊:用拳头大小的石块垒成的石堆。[8]壁:墙壁,陡峭的山体。本处特指一种假山造型。[9]适:正好,恰好。[10]晋陵:今江苏常州。[11]方伯:一种官位名称,明清之时用作称呼布政使。[12]吴又予:吴玄,字又予,明万历年间进士,曾在江西做布政使。[13]温相:元代蒙古族人,曾担任集庆军节度使。[14]司马温公:指司马光,去世之后被朝廷追封为温国公。[15]独乐:司马光在洛阳建造了一座园林,名为独乐园。这里用“独乐”指代独乐园。[16]乔木:泛指树干高大的树种,树干高度通常在6米以上,树干和树冠区分明显。如松树、白桦、玉兰等。[17]虬枝:虬,四爪龙;虬枝指盘曲起来像龙一样的树枝。[18]不第:不但。[19]篆壑:像篆体字一样弯曲的沟壑。[20]飞廊:悬于半空或架于水上的长廊。[21]自得:自己体会到。[22]小筑:规模比较小的园林,或者指体积不大的建筑物。[23]蕴奇:藏于心内的一些奇特的好想法。[24]中翰:官位的一种称呼,指内阁中书,明清时这种官吏主要做文字方面的工作,如编撰、拟写、记录、翻译、缮写等。[25]姑孰:在今安徽省当涂县。[26]曹元甫:名履吉,号根遂,今安徽当涂人。明万历年间进士,生卒年月无从考证。[27]盘桓:在某处逗留。[28]信宿:在一个地方连住两晚。[29]冶:原意是熔炼金属类物质,这里指开创、造就。本句是指园林设计师在造园的过程中,要把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把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结合起来,建成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园林。[30]杪:原指树枝末梢部位,此处指文章末尾。[31]否道人:计成,号否道人。【译文】

我年少之时,以擅长绘画出名,同时也对一些新奇事物颇具探索精神,最喜欢关仝和荆浩二人山水画中雄浑气壮、着色古淡的意趣,因此作画的时候常模仿这种风格。

我曾经在燕京(今称北京)、湖南、湖北等地方游览,人到中年之时,便选择在家乡江苏润州定居。润州是个风景秀美的地方,四围青山丽水美不胜收。本地一些喜好建造园林的雅士,常常把一些形状奇巧的山石放置在竹林树木之中,做成人工假山。我碰巧看到了,不禁为之一笑。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发笑?”我说:“常听说世上有了真的才有假的,我们为何不参照那些真山的形状来造山,而要弄出像迎春神时石头堆一样的假山呢?”有人就问我:“你能用大石块叠成假山吗?”借着这个机会,我当场给他们叠成了一座陡峭的“山”。所有看到的人都赞叹:“太像一座漂亮的真山了!”从那个时起,我能叠山的才能被很多人知道了。

恰巧,常州有做过布政使的吴又予公闻我的名来邀。他在城东面得来一块可造园的地基,原是元朝温相的老宅子,占地十五亩。吴又予告诉我:“这里的十亩地用作建房屋,剩余五亩之地,用来造园,你可以模仿当年司马光独乐园的样子建造。”我勘察了一下地基的势态,发现这里的地势非常高,而邻近的水源却很低深,地基上有高入云霄的老乔木,也有盘曲的树枝垂在地上。我建议说:“根据此地的地基情况,造园的时候要用叠石垒山来增高一些地方,同时应把一些低洼之处挖得更深,那些乔木要错落有致地安插在山腰之上,盘曲交缠的树根之间应放上石块,如此一来山水画般的意境就呈现出来了;然后在有水的池塘旁边建造亭台,让参差不一的亭台之影映于水上,再挖凿一些弯曲回环的沟壑,搭建一些悬于空中的走廊,建成之后这里的意境将会出乎我们的意料。”园子造好后,吴又予非常愉悦地说:“从进门起到出门止,这个园子不过四百步,可是我认为江南的美景,我这园子都一一呈现了。”除此之外,我又接到几个小点的工程,尽管都是方寸之间的小地方,但能把心中蕴藏的一些奇思妙想发挥出来,我自己也乐在其中。

后来,中书大人汪士衡也请我在江苏銮江的西边建造一座寤园,寤园建成后非常符合一些士大夫的志趣,因此这座园子和吴又予的园林一起,驰名大江南北。在建造寤园的间隙,我把一些图纸和文稿整理了一下,集成一本叫《园牧》的书。姑孰的曹元甫到寤园来游玩,园主和我一起陪着他在这里逗留了几天。曹先生对寤园赞许有加,说眼前看的如同是荆浩、关仝的山水佳作一般,于是就询问什么时候能把造园的方法撰写成文。我当时把绘制的样图给他看。曹先生说:“这样的书从来没有听说过,也没见过,为何起名叫园‘牧’呢?这是你独创的,把它改成‘冶’才合适。”崇祯四年(1631年)秋末,否道人空闲时写于扈冶堂【延伸阅读】

计成,字无否,号否道人,明万历年间人,祖居今天江苏苏州的同里镇。他生于公元1582年,逝世年份已无从考证。计成家世并不显赫,少时生活可算富足,不过中年时不知何故日渐落魄。在众多明代才子中,他算不得出色的,却以其在园林艺术上的卓越贡献,名垂千古。

他少年之时,便对园林建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更是“逃名丘壑中”,彻底投身到园林建造这一行业。此举契合他的精神理想追求,又保障了经济生活。在五十三岁的时候,他综一生所学,著成《园冶》一书。此书把中国园林建造的精髓理念尽收其中,总结并提出了很多独具心裁的造园观点。计成把中国国画构图写意的方法,用到了园林建造之中,诗情画意在园林之中皆尽生色,意境悠远。

计成也是一个能诗擅画的才子,他用“骈四俪六”的创作方法完成了《园冶》这部书。该书措辞雅丽,描述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名家杂论】

如果说有一种艺术形式,用立体的方式把中国古人的审美情趣呈现出来,那就非中国古典园林莫属了。园林这种奢侈艺术是一般人玩不起的,它要求的条件非常特殊。首先要有财力支持;其次要有风雅情怀,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最早的园林起于帝王之家。商周之时,王公贵族们常以狩猎为乐事,于是在那些山水秀美、动物出没的区域里修建园囿。皇族待的地方,虽然为狩猎之用,也要细致规划,如此一来,以自然山水为骨的园林建造理念便初步形成。之后,造园乐事开始被民间风雅豪绅所喜,逐渐普及。秦汉之时,皇室修建的园林开始以山水为范,形成一林三山的园林模式。当时最出名的是汉武帝时期所建的上林苑。魏晋时期,文人们避乱世尚清淡雅致的生活,对于山水之趣尤为热爱,这种观念也渗入到园林建造之中。此后,文人雅士争相建造山居别业。隋唐时期,以王维和白居易为代表的文人,把诗文书画理念,也融入到园林艺术中。王维的“辋川别业”,白居易的“白莲庄”,都把建筑之美和诗画之美相结合,为园林别业中的无上佳品。

明朝中后期,以江南为重心的园林建造大量兴起。苏杭、扬州等地成为私家园林的汇集之地。一些具有诗画素养的造园家,在这些园林设计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他们总结前人经验,把诗、画、园林融为一体,每个园林都是当时文人风雅精致生活的投射,用立体的形式展现着中国文人的至高审美追求。计成就是其中一位,他的东第园、寤园和影园,名噪一时,流传后世。

卷一

本卷包括

兴造论

、园说以及相地、立基、屋宇、列架、装折诸节。在这一卷中,作者论述了园林建造的重要性,园林用地、景物设计的要求,房舍与景区基础总体布局的关系,房舍建筑形式,以及屋梁平面构图等园林内外空间结构的布局安排。兴造论晴川叠翠、古寺飞悬于半空,只要是可见之处,都可借来为我所用。看到那些俗不可耐的景色,就要想办法遮挡起来,遇到美景则应尽收园中,无论远处的郊野,抑或村庄,皆当作园林烟云袅袅的一处风景,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巧而得体”的含义。[1][2]

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3][4]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古公输巧,陆云精艺,其人岂执斧斤者[5][6][7][8]哉?若匠惟雕镂是巧,排架是精,一架一柱,定不可移,俗以[9]“无窍之人”呼之,甚确也。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期[10]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于得体合宜,未可[11][12]拘率。假如基地偏缺,邻嵌何必欲求其齐,其屋架何必拘三五[13]间,为进多少?半间一广,自然雅称,斯所谓“主人之七分”也。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何也?园林巧于“因”[14]“借”,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15][16]需求得人,当要节用。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树,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17]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18][19]分町畽,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体宜因借,匪[20]得其人,兼之惜费,则前工并弃,既有后起之输、云,何传于世?[21]予亦恐浸失其源,聊绘式于后,为好事者公焉。房屋建造必备工具(一)【注释】[1]鸠匠:鸠,古代一种交通工具;鸠匠指建筑工匠。[2]独:难道,岂不。[3]公输:公输班,春秋时期鲁国人,世称鲁班,被尊为木匠祖师。据记载,他能够用竹木做成风筝,在天上飞三天而不落。也曾制造出用于战争的云梯。[4]陆云: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在《登台赋》中,他对建楼阁的一些技术作了很详细的说明。[5]执斧斤者:斤,用来砍伐木材的刀;斧即斧子。这里指用刀斧做工的工匠。[6]雕镂:精心地雕刻装饰。[7]排架:把木质构架组合起来。[8]定:固定起来,不再变化。[9]无窍之人:不知道随机应变、合理趋避的人。[10]合宜:和主人的要求相符合,能够合理地利用材料、地基的形状。[11]拘率:过于拘泥某种固定形式,或者太随意草率。[12]邻嵌:邻,靠近。嵌,填进空隙之中。这里是说在布局园林的时候,应该以地形特点来规划,把地形的特点充分利用好。[13]广:一种紧贴山崖建造的房子,只有一个坡顶,也叫披厦。[14]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要巧妙地因地制宜,借助可以利用的景色;要让园内建筑物的高低大小、形状式样都合适。[15]基势:地基的形态。[16]体形:园林的地势形态。[17]绀宇:寺庙。[18]町畽:町,田间的小径。畽,指村庄。町畽指代田野。[19]体宜因借:在建造园林的时候,根据主人的意思、地理形势以及修建的时间来规划,要懂得借用和引入可提升园林美感的景物。[20]匪:通“非”。[21]好事者:指喜好建造园林的人。房屋建造必备工具(二)宋法式合柱鼓卯图【译文】

如今人们建屋造房,都是依工匠之言施工,难道这些人对“三分匠,七分主人”的俗谚闻所未闻吗?这里所说的“主人”,不是指房子的主人,而是指会整体规划,可以在施工过程中给予指导的设计师。

春秋时鲁班可以制作精巧的器物、建造架构巧妙的房屋,陆云能够用文字把楼台亭榭布局之美刻画得幽雅动人,他们难道只是一般持刀斧的工匠吗?一般的工匠认为能够雕刻细致就是巧技,按照已成的样式做出准确的构架就算精致了,他们严格按照规定,不妄动哪怕一根梁柱,人们把这样的工匠称为“无窍之人”,也算是非常恰切了。

因此,只要是建屋造房,就一定要勘察地理情况,事先构局谋划,敲定地基设于何处,之后确定需建几进几间,再根据地形的宽窄曲直,合理布局。最重要的是主建人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楼阁屋宇的排布,在设计的过程中既不可墨守成规,又不能散漫随意。如地基不够整齐,没必要一定修整拼凑成一个整块;在房屋建造上,一定要限制为三间五间,或者规定几进,又有多大意义呢?即便半间小屋建于崖旁,也可具幽雅之趣,这正是“主人之七分”的体现啊!可以说,造园师在建造园林的过程中,发挥了九成作用,那些工匠仅有一成贡献。为何如此说呢?因为一座优秀园林的落成,一定要因地制宜,布局巧妙,仅靠一般工匠是不可能做好这些工作的。即使园林的主人懂得审美,也不可能一个人设计出来,一定要请专业的园林设计师,在他们的主持下,在节约费用的情况下,完成园林建造。

造园艺术中的“因”是指:根据地基的高低不同,对地形进行整修,有些树木遮挡人们欣赏美景的视线,就要把枝条修剪一下;假如园中有溪流婉流,就要设法让其流经石上,石与水相衬,意趣非凡;在适合建造亭、榭的地方,就建造亭、榭;开辟小径不妨选在偏僻幽静的地方,并使其蜿蜒有致,此即为“精而合宜”的意义所在。

造园艺术中的“借”是指:尽管园林分成了内外两个区域,但取景时可不受限,远景、近景可以相互搭配映衬。晴川叠翠,古寺飞悬于半空,只要是可见之景,都可借来为我所用。看到俗不可耐的景色,就要想办法遮挡规避,遇到美景则应尽收园中,无论远处的郊野,抑或村庄,皆可当作园林烟云袅袅的一处风景,这也就是我们说“巧而得体”的含义。[清]郎世宁 宫苑图

这些让园林得体适宜、根据地形巧借景色的工作,假如没有合适的人选来布局规划,并且亲自主持建造,又加之主人吝啬,那么建成美好园林的愿望就成泡影了。即便有像鲁班和陆云一样的能工巧匠出现,又怎么可能建造出流传后世的佳园?我担心这些优秀的园林建造技艺会慢慢消失,所以就把不同的造园图样画出来,附在文后,让那些喜爱园林的人能够细品,并可做造园参考之用。【延伸阅读】

古时候的建筑师,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皇家专有,专门负责建设都城、宫殿之类的大工程;还有一类属于民间建造师,为普通老百姓建造居所,或者为那些达官贵人设计建造私家园林。

在正式造园师出现之前,那些头脑聪明、有自己想法的匠人担当了设计图纸和建造的双重工作。后来,私家园林兴起,一些园林主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目不识丁的匠人们再也满足不了主人对园林的审美要求。这个时候,一些文人兼设计师开始出现,真正的造园师从匠人中独立出来。他们成为沟通园林主人和一般工人之间的纽带,负责整体规划设计,并主持建造工作。

当时的造园师收入并不高,但要想在园林建造界有名气,也不是简单的事情。他们必须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审美素养,只有如此,才能和园主在精神层面达成一致,并能着手设计蓝图。比如,生于万历年间的著名园林大家计成、张南桓、文震亨等人,都是文学素养高,又能诗会画的人。【名家杂论】

以今人的眼光来看,造园师交往的都是一些有钱有势的大人物,而且他们的工作只管设计指挥,不必在工地上搬抬挪运地流汗,表面上看,他们应该过得非常逍遥自在。事实情况并不如此,即使再出名的造园师,在那个时代也属于工匠之流,地位仅高于人所不屑的商人;收入上,因为园林主人要和造园师沟通协商,造园师的吃住都由主人提供,所以酬金也不算多,只比一般工匠高些罢了。

地位不高,收入也不多,造园师的工作却不是坐在雕梁画栋的房中,随意在图纸上勾画就可以了。首先,造园师要和园林主人沟通,了解主人的喜好,然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反复修改蓝图。如果不幸碰到了固执己见的主人,他们还要完全摒弃自己的设计思路,听从主人的意思。据传明代著名建造师张南桓就曾经碰到一位不懂审美,非得按自己意思建园的东家,后来园林建成,张南桓每次从那里经过,都要喃喃自语一番:“这一定不是张南桓建的,这一定不是张南桓建的。”

即使得到东家的信任,可以放手设计,造园师的工作也不那么轻松:门梁使用哪种结构、窗子用何种图式、地上铺什么砖、院子里栽种什么花草,这些都要在建园之初一一谋划好。此外,在造园师这一行当里,有三条规矩必须遵守,否则会坏了名声:一是保证园林具富丽之态,还要尽力节省资金;二是物尽其用,必须利用好所有材料;三是对园林审美的要求永无止境,要精益求精。三个要求都做到了,才能算得上是一流的建造师。在今天看来,这三种要求也是非常合理但又非常难做到的。

苏州拙政园

苏州拙政园在唐朝时,是诗人陆龟蒙的宅院。到了元代,被改建为大宏寺。公元1509年,明弘治年间的进士王献臣官场失意,退而归隐到苏州。他决意在山水园林之中消遣余生,于是聘请当时著名的画家文征明帮自己设计了一张园林蓝图。历经十六年,园子得以竣工。王献臣很喜欢西晋潘岳《闲居赋》中所说的“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于是依此为该园取名拙政园。

文征明本是吴派书画大家,对江南山水之美有高超的表现手段,他参与设计的拙政园也表现出卓尔不凡的美感。拙政园不仅是苏州占地面积最大的园林,也是江南园林中的杰出代表。它的布局疏密有致,自然天成。最主要的特点是全园风景以水为主体,人工建筑物分布在池水的周围。各个建筑之间以漏窗、回廊等连接起来,加之园中山石奇巧,古木繁茂,绿竹青翠,花草秀美,整体看来就是一幅意境悠远的美图。[明]文征明 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部分)

建成拙政园不久,王献臣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在一次赌博中,把园子输给了一个徐姓人士。后来,在四百多年的岁月里,拙政园一直在更换主人,最悲惨的时候,曾被分成三个部分。它们有时是私家园林,有时成为地方官办公地,有时又变为民居。直到20世纪50年代,三个分割的园区才合为一园,恢复旧名拙政园。

如今拙政园中的建筑,大部分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被当作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新修建的,在清朝末年,被分成东、中、西三个不同的小园,东部园区叫“归田园居”,西部园区叫“补园”。拙政园以其集山水园林之大成的设计,成为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佼佼者,也被后人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苏州留园

苏州留园修建于公元1593年,也就是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其主人是一个叫徐泰时的官吏。留园最初的园名为东园。徐泰时逝世后,家道中落,东园也渐渐荒废。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江苏吴县一个叫刘恕的人在东园的故址上重修了此园。当时院内多梧桐、青竹,加之池水澄碧,所以名之“寒碧山庄”。

后历经战乱,但留园幸存于战火之中。清代同治年间,常州人盛康购买了该园,重新修缮加筑,历经数年而完工。盛康根据人们“刘园”的叫法,为园林命名“留园”,这一名沿用至今。清代俞樾在《留园记》中夸赞留园“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留园的占地面积有两万三千多平方米,园中建筑是非常典型的清代风格,厅堂高敞轩丽,建筑艺术精巧无比。园中的庭院深得传统文化幽深雅致之趣,山石奇峻,池水青碧,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的美誉。

全园一共由四个部分组成,它的奇妙之处在于,人们可以欣赏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风格迥异的景观。园林的西北是堆叠而成的假山区,假山大多为土石山,以黄石为主要石材,风格雄奇古朴。这里土阜曲溪,沿岸栽种着桃柳,土阜之上缀有黄石,枫树满山,待到秋日鲜红一片,不愧是苏州园林土山佳作。园区东南是一组建筑群,包含了建筑形式中的山房、楼阁、轩馆、亭榭等诸多元素,体现了江南园林卓越的建筑艺术。在园林东部,由林泉耆硕之馆、冠云楼、冠云台、待云庵建筑,围成了一处庭院,院子中间有个水池,冠云峰立在水池的北边。园林北部特别开辟了一处盆景园,里面有数百盆盆栽,皆为天下名品绿植。

北京颐和园

颐和园在北京西北。其前身是清代的清漪园,是以杭州西湖为范本、借鉴江南园林设计特点建造而成的规模宏大的山水园林,被称为“皇家园林的博物馆”,是迄今为止保存得最完整的皇家行宫景区。在乾隆登基之前,北京西郊一带就已经建起四座规模很大的园林,从海淀一路绵延到香山。美中不足的是,这四座园林并没有通过一个合理的建筑连接起来。几座园林之间,原有个翁山泊,是一片空旷地段。乾隆继位后,决定在翁山泊附近建造一座园林,和其余四个园子连接起来。清漪园建成后,形成了从清华园到香山约四十里的园林区。1860年,清漪园一度被毁,六年之后重建,改名颐和园。

颐和园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要构景点,其中水面占据整个园区三分之一面积,这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北方非常难得。它既有北方园林的大气,也有南方园林的灵巧。其中三大特点,被人们赞叹不已。

长廊。江南园林中不乏设计精巧的经典廊建筑,但是像颐和园中长达七百二十八米的长廊,却非常罕见。长廊本身造型优美大气,巧妙地把颐和园各景点连接起来。廊中的绘画作品,更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西堤和西堤上别具匠心的桥。西堤原本是一条较窄的长堤,并没有什么用处,可高明的设计者把长堤从中断开,然后在断开处架设了六座造型优美的桥,形成“西堤六桥”景观,并由此产生“六桥烟柳”的佳景。其景致和杭州西湖的苏堤相比,也毫不逊色。

后湖景区。显示出皇家园林建造者的高超布局功力。它用后湖来使万寿山三面环水,这样一来,不但体现出园林的山水之美,还使湖水起到了防火的作用。在干燥的北方,这无疑是值得赞赏的设计。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由皇家宫室、园林以及寺庙组成,在承德市北部,热河西岸的狭长谷地上。山庄由宫殿区和苑景区组成,苑景区分为山区、湖区和平原区,占地五百多公顷,是现存占地面积最大的皇家宫苑。山庄内景点众多,当年康熙皇帝亲自定了七十二景,其特点是山中建园,园中有山。在山水之中点缀楼台阁榭、堂斋轩馆等建筑,建筑多达一百余处。和庄严雍容的紫禁城相比,承德避暑山庄摄取了真山真水的本色,又兼有江南和北方的风景,格调朴素淡雅,有山野之趣,因而深得当时的皇室贵族喜欢。

从开工到竣工,整个山庄营造工期长达九十年。这个时间段,正是清朝国力强盛时期,很多能工巧匠被召集到这里,为山庄修建贡献力量。康熙皇帝还亲笔题写了“避暑山庄”四个大字。山庄南部是供皇室成员生活的宫殿区,按照紫禁城的模式建造,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东宫组建而成。正宫是清朝的皇帝在山庄生活和办公的地点;松鹤斋是太后的居所;万壑松风是皇帝批奏折和读书的地方;东宫是皇室举行庆宴大典的地方。

景苑区以水为主,附以山地、平原,把江南园林的灵秀之气和北方园林的雄浑开阔之气完美地结合起来。其中湖区五十七公顷,含九湖十岛,在洲岛之间架设有桥进行连接。湖区东部是平原区,占地面积仅次于湖区,有五十三公顷。南部沿湖有很多人工建筑,其中的万树园最为特殊,它里面没有任何建筑,只是按照蒙古族的习惯,设置了几座蒙古包。如果有北部的少数民族来觐见皇帝,皇帝就会在这里接待他们,并且举行少数民族风俗中的野宴。平原区西边和北边是山岳区,面积最大,有四百二十公顷。那里有燕山的余脉风云岭山系,山间有风景奇险的峡谷,山岩峰岗之上,巧借山林溪泉,建造了四十多处建筑。那些高耸的山峰,正好如同天然的屏风,把西北凛冽的寒风挡在外面,有效调节了山庄的气候。

避暑山庄和其他靠人力造就的皇家园林不一样,它深得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真味,借助自然环境,因地制宜,把南北园林的精华集于一处,因而得到了“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赞誉。

园说

古时造园,不是在建造一座生硬的建筑群,而是在造一个天人合一的生命体。园林风物建筑,杂糅了造园者的品格态度,一个园林就是一个人生动真实的精神世界。圆明园四十景之汇芳书院[1][2]

凡结林园,无分村郭,地偏为胜,开林择剪蓬蒿;景到随机,[3][4][5]在涧共修兰芷。径缘三益,业拟千秋,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6][7]蜿蜒于木末。山楼凭远,纵目皆然;竹坞寻幽,醉心既是。轩楹[8]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梧阴匝地,槐荫[9][10]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11][12]屏,列千寻之耸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刹宇隐环窗,仿佛[13][14][15][16]片图小李;岩峦堆劈石,参差半壁大痴。萧寺可以卜邻,[17][18][19]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紫气青霞,鹤声送来[20][21][22][23]枕上;白萍红蓼,鸥盟同结矶边。看山上个篮舆,问水拖[24][25][26]条枥杖;斜飞堞雉,横跨长虹;不羡摩诘辋川,何数季伦金[27][28][29]谷。一湾仅于消夏,百亩岂为藏春;养鹿堪游,种鱼可捕。[30][31]凉亭浮白,冰调竹树风生;暖阁偎红,雪煮炉铛涛沸。渴吻消[32]尽,烦顿开除。夜雨芭蕉,似杂鲛人之泣泪;晓风杨柳,若翻蛮[33][34]女之纤腰。移风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35]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清]陈枚 圆明园山水楼阁图册(部分)[36]

窗牖无拘,随宜合用;栏杆信画,因境而成。制式新番,裁[37][38]除旧套;大观不足,小筑允宜。【注释】[1]地偏:地理位置比较偏僻。这里指距离城市喧嚣之地较远的地方。[2]开林:采伐林中树木,留出可供建造之用的空地。[3]三益:古人把松、竹、梅称为“三益之友”,很多文人把这一称呼写入诗文之中。[4]业拟千秋:流传千秋万代的园林产业。业,园林建筑产业,也代指在园林中的生活。拟,比拟。千秋:千年,泛指很长的时间。[5]隐约:不清晰,不分明。[6]蜿蜒:曲曲折折的样子,这里形容园林的建筑物轮廓曲折有致。[7]轩楹:形容高大轩敞的屋宇。轩指带窗子的长廊,也指在园林里,基于加高屋檐的考虑,在屋檐上“前添长卷”的建造构筑手段。楹,指房屋的柱子。[8]匝地:遍地,满地。唐代王勃《还冀州别洛下知己序》:“风烟匝地,车马如龙。”宋代赵崇磻《蝶恋花》词:“风旋落红香匝地,海棠枝上莺飞起。”[9]竹里:指竹林或者竹林里面。[10]浚:疏浚水道。[11]千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这里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假山之高。[12]刹宇:寺庙。[13]片图小李:指唐代著名的山水画家李昭道。其父李思训也擅长山水画,世称“大李将军”,称李昭道“小李将军”。又因为李昭道更善于画小幅山水,所以被称作“片图小李”。[14]劈石:石头呈现出被刀斧劈削过的形状。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讲究大斧劈、小斧劈的皴法。[15]大痴:常熟人黄公望,自号大痴道人。元代著名的书画家,曾拜在董源的门下,研习山水画,后著成《山水画决》一书。[16]萧寺:泛指佛教的寺院庙宇。[17]秀色堪餐:形容山水景色的秀丽美好。[18]紫气:古人认为紫气是祥和高贵之气,常用来形容珠宝的光泽。[19]青霞:此词从道家的传说中来,后借指仙人所住的宫阙。本文指远处的那些道观可为园林所用,借景取意。圆明园四十景之北远山村[20]白萍:浮于水面的水草,夏季开白花,故称白萍。[21]红蓼:生长于水边的植物,花朵密集,颜色红艳,宜观赏。[22]鸥盟:古人诗词中,常以此指和鸥鸟为伴,隐居江边的生活。[23]篮舆:用藤条编成的轿子、滑竿类的载人工具。[24]枥杖:用栎树木材所做的手杖。[25]堞雉:指城墙。堞,城墙上向外一侧所设墙垛,因形状如美女侧卧,又称女墙。雉:古时候计量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是为一雉。[26]横跨长虹:以彩虹来比喻拱桥。此种拱桥状如彩虹,横跨在水面上。[27]季伦金谷:指西晋富豪石崇建造的金谷园。[28]消夏:用各种方式避暑。此处指在靠近水的地方建造房屋,能得清凉之风,暂避夏日酷热。[29]藏春:位于江苏镇江的一栋建筑,名为藏春坞。[30]浮白:古人把罚人喝酒叫“浮”,称罚大杯酒为“浮一大白”。[31]冰调:用冰块来调制饮料。[32]鲛人之泣泪:形容芭蕉叶上的水珠像珍珠一样美好。[33]蛮女: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家里有个擅长跳舞的婢女名小蛮,她的腰肢非常纤细,舞动起来婀娜迷人。白居易曾写出“杨柳小蛮腰”的诗句来形容此女。[34]溶溶:形容月光的柔美动人。[35]动涵半轮秋水:映着半圆月亮的池水,在秋风中粼粼闪亮。[36]栏杆信画:很随意地把栏杆的图式画出来。[37]大观:气势宏大,非常壮丽的景物。[38]小筑:面积小的园林,或者是园林中的一些局部小建筑。【译文】

一般来说,建造园林,不论是在乡间还是在城郊,都以地段僻静幽雅为最佳选择。开垦林间荒地然后修剪荒芜杂草,根据当地的情况借景为我所用,并在溪泉之畔栽种兰花香草。按照古人“三益之友”的风雅典故,沿路种植松竹梅,开辟雅致园路,建成可传千秋的园林产业。围墙掩映于藤萝之间,远处曲折蜿蜒的房屋轮廓犹如悬在树枝之上。

登山间之楼,倚栏远望,壮丽美景一览无遗;在竹林之中漫步,到处都是让人心旷神怡的景观。高大阔敞的屋子、明亮宽大的窗户,能够尽观汪洋千里的水景,迎送四季的花开花落。梧桐浓密的树荫遮覆了地面,老槐树带来的清凉也怡然惠及整个庭院;沿着堤岸种下杨柳树,绕着房屋栽种蜡梅花;选清幽竹林修一座茅屋,疏通水路引出一脉细水;高大山石如同屏障,青翠如玉排列在千寻之山的前面。这些景物虽是人力所为,但欣赏时只觉它天然形成,得造化之功。

从圆形的窗户中远望,山林中隐约可见几座古寺院,就像是唐代李昭道画的小幅山水图;园林中像刀斧砍削的山石峭立,高低变化,就像是黄公望所画的山水图。寺庙可以当作邻居,隔壁吟诵佛经的声音不断地传入耳朵;远处的山峰可以借来造景,俊秀的山景尽在眼中。缥缈之处有紫气青霞,仙鹤悦鸣传到枕上;近处岸边可见白萍红蓼,也可与水鸟做朋友,余生隐居江边。

如果想欣赏山色,就乘一顶竹轿上山;如果想欣赏水景,则可拄着栎木做成的手杖来到水边;城墙高耸斜入云间,彩虹般的拱桥横跨于水面之上;在这里观景能达到赏心悦目的境界,就不需要羡慕唐代山水诗人王维那座辋川别业,也不用羡慕当年石崇的金谷园了。[清]吴历 兴福庵感旧图卷

一脉曲折蜿蜒的清水便可解除夏日的炎热,百亩之阔的园林又岂止是小小的藏春坞可比的;在园里养几只鹿可以和它们一起玩耍,养一池鱼能够满足垂钓的愿望。夏季在凉亭里喝点清酒,用冰块调些饮品解暑,但觉竹林树木生风;冬季在暖阁依偎着炉子取暖,壶中煮的雪水在炉火上翻滚沸腾。如此可消口渴之苦,可去除长日烦闷。等夜雨轻打芭蕉,芭蕉叶上应有鲛人泪般的水珠;清晨微风吹拂着岸边的杨柳,如同细腰起舞的少女身姿。移栽几株竹子到窗前来,再种些梨树在庭院之中;柔柔月色里,风影扰乱了锦榻上的古琴与诗书,池塘里的粼粼波光打碎了半圆月亮的影子。坐在席子上一股清气扑面而来,顿时觉得心胸旷怡,凡尘之事渐远。

窗子上的花纹可随心选择,只要符合主人的心意,并且和身份、环境相符合就行了;栏杆的样式也可以随意选择,只要和环境符合即可。不过图案还是要选择那些雅而不俗的才好,不要太没新意。按照这样的思路,可能不足以建成气势宏大的园林,但要建成舒适幽静的小园林,还是绰绰有余的。【延伸阅读】

造园之术的记载,可追溯到《周礼·考工记》中对都城街区的规划,但真正的古典园林建造法,形成于秦汉。

造园过程大致是选定某个区域,利用此地的地理环境,借助自然山水或人工叠山引水,并结合植被的栽种和园内建筑的布局,构建成一座山水相映、馆池相间的优美园林,供人游玩居住。中国古典园林建造,所追求的最高审美旨趣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走的是模仿自然山水的路子,力求营造诗画一样的境界。园林建造几乎都带有随机性和偶然性,在布局上千变万化,整体和局部之间也不会规定从属关系,直接来说就是无规律可循。含蓄、虚幻、弦外之音的美感,使人们置身其中有扑朔迷离和不可穷尽的错觉,这都是中国园林最喜欢的境界。

总之,古时造园,不是在建造一座生硬的建筑群,而是在造一个天人合一的生命体。园林风物建筑,杂糅了造园者的品格态度,一个园林就是一个人生动真实的精神世界。【名家杂论】

对那些羁绊于仕途的士大夫来说,建造园林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享受,更是为自己找到了精神上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地方。少时常住江南,对园林艺术非常熟悉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重笔描绘了曲直虚实、隐现藏露、布局非常巧妙的大观园。

大观园的重要鉴定者贾元春就说这是一个“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地方,它有帝王园囿气势的省亲别墅,还有几个非常有特色的馆苑。其中能体现田园风光的,莫过于芦雪庵和稻香村。芦雪庵是建在一个小山边的河滩上,几间茅舍,推窗即可垂钓。稻香村借地势之便,在深宅之中假造一处有乡野趣味的茅舍屋院,深得贾政喜爱。无以控制世事,便于繁华中建造一处有田园风味的处所,聊以遣散困顿已久的愁闷——也是园林之于那些士大夫的一种功德吧。至于那些真在田间耕作的农民,如刘姥姥之辈,土屋陋室住得厌了,倒巴不得到富丽堂皇的怡红院睡上一觉呢。

很多优秀的园林建筑,都是有性格有态度的。比方大观园里给各位公子小姐住的处所:怡红院显然是古代贵族园林馆苑的代表,它极尽奢华,彰显出富家公子贾宝玉的雍容华贵之气;潇湘馆千百株翠竹婆娑生姿,又有清泉绕墙,一条石子甬道穿院而过,清幽雅致,一如目下无尘的主人林黛玉;秋爽斋阔朗大气,院中种有芭蕉,落雨之夜,且听雨打芭蕉如诉如泣,也是贾探春诗情闲趣的写照。

古代名家论园林

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要须回环峭拔,安插得宜。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又须修竹、老木、怪藤、丑树,交覆角立,苍崖碧涧,奔泉汛流,如入深岩绝壑之中,乃为名区胜地。——明·文震亨《长物志》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弈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一石,百钱买一花而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城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明·任光禄《竹溪记》

过红土桥,即随园。柴扉北向,入扉缘短篱,穿修竹,行绿荫中,曲折通门。入大院,四桐隅立,面东屋三楹,管钥全园。屋西沿篱下坡,为入园径。屋右拾级登回廊,北入内室。顺廊而西,一阁,为登陟楼台胜境之始,内藏当代名贤投赠诗,谓之曰诗世界……北折入藤画廊,秋藤甚古,根居室内,蟠旋出户而上高架,布阴满庭。循廊登小仓山房,陈方丈大镜三,晶莹澄澈,庭中花鸟树石,写影镜中,别有天地。……东偏簃室,以玻璃代纸窗,纳花月而拒风露,两壁置宣炉,冬炭,温如春,不知霜雪为寒。……斋侧穿径绕南出,曰水精域,满窗嵌白玻璃,湛然空明,如游玉宇冰壶也。拓镜屏再南出,曰蔚蓝天,皆蓝玻璃。……上登绿晓阁,朝阳初升,万绿齐晓,翠微白塔,聚景窗前。下梯东转,曰绿净轩,皆绿玻璃,掩映四山,楼台竹树,秋水长天,一色晕绿。……随园一片荒地,我平地开池沼,起楼台,一造三改,所费无算。奇峰怪石,重价购来,绿竹万竿,亲手栽植。——清·袁枚《遗嘱》

相地

古人在建造园林宅院之前,有个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就是相地:踏勘选定园址,对整体布局有个大致的规划,在此基础上构筑成园。[1]

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2][3][4]林,欲通河沼。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衢;选胜落村,藉参差[5][6]之深树。村庄眺野,城市便家。新筑易乎开基,只可栽杨移竹;[7]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木繁花。如方如圆,似偏似曲;如长湾而环[8][9][10]璧,似偏阔以铺云。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11]水面,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临溪越地,虚[12]阁堪支;夹巷借天,浮廊可度。倘嵌他人之胜,有一线相通,非[13]为间绝,借景偏宜;若对邻氏之花,才几分消息,可以招呼,收[14]春无尽。架桥通隔水,别馆堪图;聚石迭围墙,居山可拟。多年[15][16]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斯谓雕[17]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注释】[1]涉门成趣:进入园门就能看到山水、林木之趣。[2]郭:原指城墙,这里指繁华都市的外围,和整个城市相距较远的区域。[3]通衢:四通八达的道路。[4]参差:高低不一,不整齐的样子。[5]便家:便于家居生活。[6]只可:只能,只可以。[7]自然:当然,自然而然。[8]环璧:逶迤回环,如同玉璧一样。[9]偏阔:宽阔倾斜的地形。[10]卜筑:选择地点,修建房屋。[11]立基:规划园中各建筑物的地基,是开始园林建造的一项重要工作。[12]借天:借助天然的地形条件。[13]招呼:挥手召唤。[14]别馆:古代统治阶级在自己常住地之外建造的行宫或别墅。在一些私家园林里,除正堂外,常在僻静的地方建造一些斋馆,也称别馆。太保相宅图[15]斫:用刀斧等砍削。[16]封顶:用建材铺设房屋的顶层。[17]槐荫挺玉:已成形、可观赏的古槐和修竹。【译文】

造园选择地基,不在方向上做限制,地势可高可低,重要的是山水情趣,要在一进园林大门就有所体现。园中景观顺应周围的地势而成,或是建在山林旁边,或是与溪河连通。如果有意在城市外围寻求奇趣,就应该避开四通八达的道路;如果有意在乡村安享幽静,就要利用高低的树林。

在乡村造园,能够远望四野;在都市造园,便于居家生活。新辟园林有利于打地基和重新规划布局,不过只可移栽杨树、竹子等易于生长繁衍的植物;改造旧园的好处是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整理翻新,原有植物能够保留花木繁盛的样子。给园林规划布局的时候,要巧妙利用天然地形条件,或者是方形,或者是圆形,有些要顺坡势建造,有些根据地势的曲折而建。地势狭长而且弯曲的地形,和回环的玉璧一样;阔朗倾斜的地形,看起来层次感很强,如同天上铺叠的云层。在高的地方可以建造亭台,在低的地方应该挖些水塘。建房的地点,选在水边最好,在房屋规划的时候,要先考察好水的源头在何处,知道水的来历,以便疏通好园内水的流向。如果选择的地点有小溪,就可以在溪水上建造亭阁;如果园内有小巷,就可以在空中建造两边对接的浮廊。[明]沈周 十四夜月图

假如能借别处的景色,哪怕有一点可用,就不要去遮挡阻断,借景是造园的一种手段;假如邻家有伸过来的花木,哪怕只有几枝,也应该借它为园子造景,展现无尽春色。架桥使水路畅通,然后可以在桥旁边建设斋馆;用那些粗糙的大石块来垒砌外形粗犷的墙面,营造出的氛围足够和那些山居野趣相比了。假如碰到长了很多年的老树妨碍建造房檐和垒造墙壁,那就需要重新考虑房屋的位置,保留老树。如果有必要,可以把老树的枝丫修剪一下,这样就可以顺利建造房檐了。这就是平时说的:那些雕梁画栋的房屋很好建造,但是想拥有老槐树和成形的修竹却非常难。总而言之,先把选地规划的工作做好,园子建造出来就会合适得体了。【延伸阅读】

相地之术由来已久,商周时期,原始村落建造之前,人们就会相看地形环境。所以古人在建造园林宅院之前,有个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就是相地:踏勘选定园址,对整体布局有个大致规划,在此基础上构筑成园。

踏勘主要是观察周围的地势地形和自然条件,并对其进行建筑学和风水学意义上的评估。评估完毕,就可对楼台亭阁、造景构图进行初步的规划,并设定动土立基的地点。

不得不提的是,对于相地来说,选址园林宅院地基,并非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事,其以“风水”为代表的迷信色彩一直没有褪去。【名家杂论】

如果按地域条件分,中国的古典园林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等几大类。这些园林地理条件和环境资源不一样,也呈现出不同的园林风格。

北方园林以北京皇家园林为代表。北方土地阔朗,范围也大,又因为历代的政治中心多设于此,所以建筑多呈现出富丽堂皇、宏伟大气的格局。和南方的园林相比,北方园林中因为水资源的缺乏,还有气候干冷的影响,没有南方绿植葱郁、池水荡漾的灵秀之美。但是冬秋树木花草凋零,色彩感减弱后,北方园林以其独特的幽雅沉稳气魄,别具一种萧索寒林的画意韵味。

江南多山水,又加之人口密集,所以园林占地一般很小,略有局促之感。但是此地气候温和,四季花木葱郁,且湖河之中奇巧之石颇多,因此叠山理水、栽花植树的条件优越。江南的园林也呈现出精致细腻优美、景色明媚秀丽又不失淡雅的风格。园林布局讲究曲折幽深,层次感非常强。江南园林分布在苏州、扬州、杭州、南京等地,其中苏州园林最具代表性,也最为著名。

古时岭南指的是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等五岭以南的区域。因其地处热带,山川河流众多,植物四季几无凋零,且地广人稀,因此这里建造园林的条件要比北方和江南都好。岭南园林的特点是视域开阔优美,建筑具有地域风情,呈现一种自在、轻盈、敞开的状态。后来的岭南园林,在与外界日益频繁的交流中,逐渐具有了越来越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间色彩。现存的岭南园林有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等。

山林地

园地为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入奥疏源,就低凿水,搜土开其穴麓[1],培山接以房廊。杂树参天,楼阁碍云霞而出没;繁花覆地,亭台[2][3][4][5]突池沼而参差。绝涧安其梁,飞岩假其栈;闲闲即景,寂寂探[6][7]春。好鸟要朋,群麋偕侣。槛逗几番花信,门湾一带溪流,竹里[8][9][10][11]通幽,松寮隐僻,送涛声而郁郁,起鹤舞而翩翩。阶前自扫[12][13][14]云,岭上谁锄月。千峦环翠,万壑流青。欲藉陶舆,何缘谢[15]屐。【注释】[1]穴麓:山洞和山脚。麓,山脚。[2]梁:这里指桥。[3]栈:栈道。指倚悬崖峭壁,悬空搭建在山体上的通道。一般用木板铺设,非常狭窄,仅可供一人或一马经过。[4]闲闲:形容人安然从容的精神面貌。[5]寂寂:形容环境清幽安静。[6]麋:麋鹿。[7]花信:也即花信风,古人有从小寒节气开始吹花信风,到谷雨节气结束的说法。[8]竹里:指王维辋川别业中一处叫竹里馆的地方,与松寮一处相对应。[9]松寮:在松间建造的小屋子。[10]郁郁:花草树木茂盛的样子。[11]翩翩:形容鸟在天空轻快飞翔的样子。[12]扫云:一种虚拟的行为,扫除天上的云彩,用来借指隐居者弃绝尘世琐事的状态。[13]锄月:在月亮之下锄地,用来比喻隐士休闲散淡的生活方式。[14]陶舆:一个典故。东晋时,陶潜足部有病,外出游玩只能坐由两个儿子抬着的竹轿。[15]谢屐:一个典故。晋代谢灵运在爬山的时候,穿上了特制的木鞋,上山时把木屐的前齿去掉,下山时把木屐的后齿去掉。喻指游玩时非常辛苦。【译文】

在有山林的区域修建园林,颇能借助天然的优越条件,它的地势高低有型,地形也是曲折有致;既拥有陡峭的悬崖,也拥有平整的坦地,这些特征都能让园林体现自然之趣,不必再动用人工改造。

在深水中疏通源头,在低洼处开凿池塘。挖开沙土,可辟出幽静的山洞和用作点缀的山脚;把土堆叠成山,可连接屋宇长廊。园中佳木参天,楼阁亭台屹然高耸,仿佛挡住了天上变幻的云霞;地上繁花铺地,台榭映衬池沼,妙影漾于水面,高低错落有致。在溪涧无路处架设小桥,在峭壁上构建木栈;就这样闲适地观赏眼前的美景,安静地寻访满园春色。

这里充满着悦耳鸟鸣,似有呼朋唤友之意;到处奔跑着灵巧的麋鹿,成群结队而过。雕栏之中拈花玩味,看门外一脉清溪细流。竹林之中清幽的小路通向馆苑,松林中的小房舍在僻静处安然静立。风把郁郁葱葱的松树吹得更绿,不时传来松涛之声,仙鹤拍打翅膀舞步翩翩。高楼台阶之前彩云舒卷,月色之下不知何人在梅岭苦苦耕耘。千座山峰绕园,恰似青翠的屏障;万条溪水细细流淌,好像青绿的碧玉。可以如晋代陶潜一样,坐一乘滑竿优哉游哉地游览山水,不必穿上谢灵运那样的木鞋,辛苦地跋涉。【延伸阅读】

山林地,指可于该处建造园林的山林区域。中国园林以山水为其灵魂所在,几乎所有的造园师都认为在山林地上选基是不错的选择。对于追求天然之趣的园林审美来说,山林地提供了最原始、最天然的造园条件:它的地形变化是最自然的,无须再花费太多的人力、物力来改造;另外,在山林地上造园,不仅有地理环境上的优势,还能把该地的野生动植物,统统借来为己所用。参天古树、奇花异草、飞禽走兽,只要稍加规划,这些用财力亦难购得的绝美点缀物,便可为园林增添风韵。

有了山林的优厚自然条件,人力工作也减省了很多。在低处疏通水源,于山脚挖凿洞穴,按高低层次建起楼台亭榭,如此就可得到一座清雅自然的园林。西晋的石崇在洛阳建造了一座金谷园,它随山势高低巧妙筑台凿池,又因山形建筑馆苑,几十里内楼台错落,溪水萦绕,鸟鸣幽村,成为园林史上最成功的山林园林之一。[清]李斗 扬州画舫录【名家杂论】

谢灵运在《山居赋》中说:古巢居穴处曰岩栖,栋宇居山曰山居。古往今来文人们对山居文化似乎情有独钟,那种“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美居住境界,不知是多少为世事烦扰人梦寐以求的。

隐士,一般是文化水平很高的名士,他们或身世畸零、心灰意冷,或淡泊名利、乐享山居清净。当然,也有不得志钻到山林里等待东山再起的,更有躲到山林装清雅沽名钓誉的。据明代周工亮《书影》记载:一个吏部的官员,在深山中修建宅院,表面上看起来是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结果一天家中遭遇强盗,就现出了原形:他私藏于此的巨额财富被洗劫一空。办案的官差来询问丢了什么,这人没办法坦白,就故作轻松地说丢了一床旧毯子而已。可办案的人死心眼,一路追捕,找到了那伙强盗,缴获所盗之宝归还这位官员。官员却死活不认账。

此等沽名钓誉的人,只能以自身的污浊之气来熏染山林罢了。那些真正山居隐者,枕着星月入睡,听着鸟鸣醒来,想必盗贼也不会惦记吧?不过山居者并不一定都是落魄的人,有些家资颇丰的富贵之人,喜欢青山隐隐水迢迢,便会在山林间修建别墅山庄。北宋著名诗人苏舜钦(字子美),曾用四万之资买下沧浪亭,并徜徉其间,其乐无穷,惹得当时的欧阳修酸溜溜地写道“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这是嫉妒苏舜钦好运气,能有幸买到性价比这么高的好园子。

不过,还是那句话,建园这样奢侈又风雅的事情,只能是那些做官的或者特别有钱的文人做,对于那些食不果腹、饥寒交迫的读书人,造园只能是梦中之事。苏子美有能力一掷千金,用四万之数购得沧浪亭,前朝的杜子美却只能在茅屋被无情秋风吹破后,苦哈哈地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用以自我安慰。

城市地

[1]

市井不可园也;如园之,必向幽偏可筑,邻虽近俗,门掩无哗[2][3][4][5]。开径逶迤,竹木遥飞堞雉;临濠蜒蜿,柴荆横引长虹,院广[6][7]堪梧,堤湾宜柳,别难成墅,兹易为林。架屋随基,浚水坚之石[8]麓;安亭得景,莳花以春风。虚阁荫桐,清池涵月;洗出千家烟雨[9][10][11],移将四壁图书。素入镜中飞练;青来郭外环屏。芍药宜栏,[12]蔷薇未架;不妨凭石,最厌编屏;未久重修,安垂不朽?片山多[13][14][15]致,寸石生情;窗虚蕉影玲珑,岩曲松根盘礡。足征市隐[16][17][18],犹胜巢居,能为闹处寻幽,胡舍近方图远;得闲即诣,随兴携游。【注释】[1]市井:古时指位于城市中心比较繁华的商业区域。[2]无哗:没有嘈杂的声音。[3]逶迤:曲折悠长。[4]柴荆:用木板和荆棘条做成的简易门。[5]长虹:像彩虹一样的拱形长桥。[6]别:另外,此外。[7]墅:在正式常住宅院之外又修建的居所,一般选在风景优美的地点,供人休闲歇息之用。也被称作别馆、别业。[8]莳花:名词做动词,意为种植花卉。[9]洗出千家烟雨:形容雨过天晴,空气清新,天空明丽如洗。烟雨,像缥缈烟雾一样的小雨。[10]四壁图书:房间的四壁都摆满了书籍。形容主人藏书之多。[11]飞练:瀑布飞流,颜色就像是洁白的丝绢。练,颜色雪白而又柔软的丝绢。[12]编屏:指通过人工干预,让花积堆开放,组成像屏风一样的花屏。[13]玲珑:形容半透明的或经过镂空的物体,让人观之有精巧的感觉。[14]岩曲:山岩的曲折拐弯处。[15]盘礡:与“磅礴”同义,形容事物无边无际,非常阔大。[16]市隐:指在闹市中隐居,借用“小隐隐陵薮,大隐隐于市”。[清]徐扬 姑苏繁华图(局部)[17]巢居:在树木上居住,引申为循迹于山林之间。[18]诣:到达某处,引申为拜访。【译文】

城中喧闹的市井之地,并不适宜建造园林;如果要在城市里造园,就应该选在静僻的地段。尽管园林淹没于俗世之中,却可掩门享受一片宁静。

园中的小路要修得逶迤曲弯,竹木丛中要有若隐若现的女墙斜飞;挖成曲折有致的渠池,使它穿过荆棘条编成的柴门,和横跨其上的长拱桥相承接。庭院场地开阔,可栽种梧桐树;弯曲的池岸边可以种杨柳。其他很难建造别墅之处,可构筑林亭。

构造房间时要按照园基的规划布局,疏通渠道时要使用石头,以使地基牢固;安插一些亭子可以使景色别致生动,种植一些花木以迎接和暖的春风。凌于高处的亭阁上覆满了浓密的梧桐树荫,清澈的水池之中,倒映着清寒的月影。蒙蒙细雨如烟似雾,把天空洗得明媚清亮,那光亮一直照射到房中四处摆放的书籍上。飞流直下的瀑布如一条白色丝绢,落入池塘;城郭之外的山峰排列,像是青翠如碧玉的屏风。芍药圃用栏杆围起来,不妨就设置在岩石的旁边;蔷薇花不一定要搭架子,更忌讳编成花屏这样俗气的东西。假如不悉心修剪,怎可使得花期漫长,花木茂盛?一片小山能变成极富情趣的地方,一块小石也能让人情思绵绵。透过若明若暗的窗户,欣赏窗前玲珑的芭蕉树影;走上蜿蜒的山间小路,观看大气磅礴的松林盛景。可以说这种在城市中隐居的生活,比古时候在山林中巢居岩栖好多了。既然城市中的园林满足了闹市区寻幽静的需求,又何必辛辛苦苦去郊外游玩呢?无事就能到园中闲游,兴之所至还可与人共游。【延伸阅读】

在城市中建造园林,是那些入仕奉君者,或是生活在城市中又想享受山水之乐人的不二选择。在城市中建造园林的好处是让居住在园林中的人享受都市生活的便利,假如在选址和布局上安排合理,也能建造出好的园林,让人实现于闹市中寻求幽静所在的愿望。

园林的一大品格就是幽静,让人悠游其间去除世事纷扰之苦。所以选择城市地建园,也要尽量在闹中取静,达到掩上园门,便可享受宁静的效果。另外,城市地一般面积不大,所以在布局中更见建造师方寸之间造大世界的功力。但是,在此建园所费的人力,要远远大于在山林间建园,比方说要叠山凿池、栽种花木等等。[元]赵孟 摹王维辋川诸胜图(局部)

计成为阮大铖所造的石巢园,就位于南京城西南隅,属于典型的城市地。当时阮大铖仕途不如意,曾在此园中写戏演戏,大有不问世事、大隐隐于市的势头。其实阮氏不过是以此掩盖政治失意,欲求他日东山再起。【名家杂论】

园林建造从皇家普及民间,其发展也开始呈蓬勃之势,民间园林主人多为领一时思想风潮的文人名士。这就使得园林与中国山水画,与中国丰富的诗文意境,得以相互启导。甚至也融合了老庄哲理精神、佛道教义精髓、魏晋风流等,使园林成为体现古代高端知识阶层精神风貌的鲜活载体。

真正有实力造园,并付诸实践的文人、画家参与造园,是在隋唐之后。先是在自然山水之上构思布局,然后借天然之力建园;后来,浪漫的画家们开始尝试把已成画作当底稿,大胆选基造园,把诗画作品中的意境情趣,引到园景的布局之中。

把中国传统的无尽画意,寄托到真实的景色之中,我国的造园艺术也从自然山水园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园阶段。唐代的王维,便是该种园林艺术的实践者。他辞官后居住于蓝田县的辋川,并在此地相地造园。他以诗人的情怀和画家的视角,设置了园内山峰水流,堂前亭阁桥梁。这一切都按画图设计建筑。建成之后,如诗似画的园景,正展现了他诗画的风格。苏轼曾赞美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的辋川别业,也可谓“园中有画,画中有园”了。

村庄地

[1][2]

古之乐田园者,居畎亩之中;今耽丘壑者,选村庄之胜,团[3][4]团篱落,处处桑麻;凿水为濠,挑堤种柳;门楼知稼,廊庑连芸[5]。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余七分之地,[6]为垒土者四,高卑无论,栽竹相宜。堂虚绿野犹开,花隐重门若掩[7][8][9]。掇石莫知山假,到桥若谓津通。桃李成蹊,楼台入画。围墙[10][11]编棘,窦留山犬迎人;曲径绕篱,苔破家童扫叶。秋老蜂房未[12][13][14]割,西成鹤廪先支。安闲莫管稻粱谋,酤酒不辞风雪路。归[15]林得志,老圃有余。【注释】[1]畎亩:田地,耕地,这里指经过规划的田地。[2]耽:痴迷于某种爱好,沉浸其中。[3]濠:原指护城河,这里泛指河道。[4]门楼:明朝时一些富足之家,用雕刻好的花砖装饰大门上的层檐,像楼的形状,被称作门楼。[5]芸:一种香草,又叫芸蒿,花朵和叶片有香气,香气可以驱虫。能食用,可生吃也可煮熟吃。文中借以指代菜圃。[6]垒土:积累堆叠起来的土层。[7]花隐重门若掩:栽种花木能够区划空间,增强层次感,也可作不同区域之间的隔断。[8]津通:渡口可以通行。[9]桃李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此处用字面意思,指桃李盛开,花朵芬芳,观赏的人多了,就在树林里走出了一条路。[10]编棘:用带刺的草木做成绿色的篱笆。[11]窦:洞穴,洞孔。[12]西成:指秋季的收成。[13]鹤廪:用来存放仙鹤食物的仓库。古时人们喜欢在园林中养观赏用的仙鹤,所以要备有鹤粮。[14]稻粱谋:形容人们为了生计而奔波。[15]老圃:负责栽种蔬菜的老园丁。[清]恽寿平 山水册【译文】

古时候向往田园生活的人,会选择在乡野之间居住;如今喜欢林间泉旁生活的人,都选择村庄之地作为别馆的建造地。那里四处都是篱笆院落,到处种有绿意盎然的桑麻;挖凿水池开通河道,建筑堤岸栽种柳树;登上高高的门楼可以查看庄稼长势,走廊可以直通外面的菜圃。十亩之阔的地基,可把三亩挖成池塘,池塘应该灵活转曲,以便把源流疏导通畅;剩余的七亩地,四亩挖土垒造成山,所造之山不管高低,栽种竹子最为适宜。厅堂宽敞明亮,面对着开阔的田野;花木茂盛,隐隐约约遮蔽着房屋,好像重重大门。架筑桥梁,让人们通过时像经过渡口一样。桃李芬芳,林中小路自然形成;楼台亭阁,都可画入美景。用荆棘藤条编成绿色篱笆,留出一个洞孔,好使小狗出入迎客;绕着绿篱开辟一条小路,以使家中童仆踩着青苔打扫落叶。秋色已晚,蜂房里的蜂蜜还没来得及割,先从秋收的庄稼中留出仙鹤的粮食存到仓库。这样安闲地自给自足,不用为衣食奔波劳苦,外出打酒也不怕一路风雪。归来居于林木之间,悠然惬意;甘愿做个种菜的老园丁,尽得余生之乐。【延伸阅读】

古时候,村庄一般在城市周边,地阔人稀,自然条件好,生活也算便利。在这样的地方造园,极目四野尽是田地,鸡犬之声相闻,布衣素食生活恬淡,是很多人的向往。

在乡村建园,就要因地制宜,体现乡野之趣。城市中用名贵木料雕刻而成的栏杆,在乡村园林中不再适用,用荆条绿枝编成野趣盎然的篱笆才好。借助乡野地阔优势,可开辟菜圃果园,享受播种收获的乐趣。当然,这些菜圃果园也需经过精心布局,与周边风景、园林格局相协调。

早在上古时期,就有人在园圃等劳作之处建造房舍,广植花木,筑台凿池,形成最早的园林雏形,对后世园林发展有奠基开源的作用。【名家杂论】

古徽州有一个古村落唐模,经过几代人的修整,该地的水口园林,成为著名的乡村园林。园林中有小桥流水、古木老屋、亭阁水榭、堤岸碑坊。[明]文征明 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部分)

据唐模村史记载,有个在杭州经商的人,为了让年迈的母亲见识西湖美景,就仿造了一座“小西湖”。“小西湖”由三座池塘连接而成,月明之夜,池中也有三潭映月的美景。后以“小西湖”为据点,又建造了湖心亭、白堤、玉带桥等景点。一个小小的村落,发展成如此规模,实在难得。生活在这样的地方,不知道是多少人的梦想。很多人不喜欢世俗喧嚣,又舍不得绝迹人间归隐山林,就会选唐模村这样淳朴平凡的地方,看岁月轮转中的沧桑变化,过日升日落的简单生活。

以陶渊明为代表的文人雅士,认为“采菊东篱下”比“摧眉折腰事权贵”强。仕途艰险,隐居又太寂寞,不如在淳朴厚重的村落边建一栖身之地。看农人晨起晚归,春种秋收;听冬夜柴门轻启,家犬吠叫。人间烟火气氤氲萦绕,粗茶布衣中尽得人生真味。

郊野地

[1][2][3][4][5]

郊野择地,依乎平冈曲坞,叠陇乔林,水浚通源,桥横跨水,去城不数里,而往来可以任意,若为快也。谅地势之崎岖,得[6][7][8]基局之大小;围知版筑,构拟习池。开荒欲引长流,摘景全留[9][10]杂树。搜根惧水,理顽石而堪支;引蔓通津,缘飞梁而可度。风[11][12]生寒峭,溪湾柳间栽桃;月隐清微,屋绕梅余种竹。似多幽趣,更入深情。两三间曲尽春藏,一二处堪为暑避。隔林鸠唤雨,断[13]岸马嘶风。花落呼童,竹深留客。任看主人何必问,还要姓字不[14][15][16]须题。须陈风月清音,休犯山林罪过。韵人安亵,俗笔偏涂。【注释】[1]郊野:城市外面被称为郊,郊外的地方叫野。城市之外的所有地方都统称为郊野。[2]平冈:平坦的小山顶峰。[3]曲坞:曲曲折折的山坳。坞指四周高、中间低的地段。[4]叠陇:连绵起伏的山岗。[5]乔林:由高大乔木组成的树林。[6]版筑:古时垒建土墙时,先用两块木板固定好,在木板中间倒上黏土,之后用石杵夯实,等到土干之后取下板子,墙自然成形。这种筑墙的方式被称为“舂土筑墙”。[7]习池:习家池,又称高阳池,是位于今天湖北襄樊的一个郊野园,历史非常悠久。[8]摘景:构造出园林的风景。[9]搜根:挖凿筑构园林地基。[10]引蔓:疏引出水流。蔓,指草本植物生出的枝叶根茎。此处用以形容细窄狭长、弯弯曲曲的小溪。[11]寒峭:非常寒冷,寒气扑面。[12]清微:形容较为朦胧、不甚明亮的月色。[明]沈周 文征明 山水图卷[13]隔林鸠唤雨,断岸马嘶风:这两句用马嘶鸟鸣来形容郊野园林生气盎然的样子。[14]清音:清亮悦耳的声音,此处指郊野的天籁之声。[15]山林:有山有林的区域,这里借指园林。[16]罪过:指亵渎山林美景的行为。【译文】

选择在郊野中建造园林,要根据平坦的山冈,以及曲折有致的山坞来规划,利用现有的山坡和高大的乔木林,疏通沟池和溪泉,在水面之上构筑桥梁。此处距离市区也不过几里的路程,可以随时从城里到郊区欣赏不同的美景,真是人生惬意之事啊。

对郊野地规划布局,要观察地势高低起伏的特点,还有地基的范围大小。围墙适合采用土墙,挖凿的池塘可以仿效名闻天下的习家池。

在荒芜处开辟地基时,一定要疏引一脉细流,造景时注意保留那些原有林木。绕水流挖成地基,用坚硬的石块夯实地基,以便牢牢支撑地面上的建筑物;加长河流的长度,疏浚水源,架设长桥以供人行路。溪水边的柳树丛里,不妨栽种些桃李树木,好在暖风扑面的春季欣赏柳绿桃红之美;梅树成林,绕屋而立,在月色缥缈的冬夜,可赏梅花风姿绰约,可赏竹影婆娑。园林之中花木繁盛,增添不少意趣,更使人情思绵绵。两三所曲折往复的馆苑,温暖而舒适,便于欣赏春色;溪边一两处凉亭静立,清风拂面,正好纳凉避暑。隔着葱郁的树林,鸠鸟鸣叫,似在唤细雨飘洒,不知哪个岸边不时传来骏马嘶鸣。

唤来童子打扫庭院中飘落的花瓣,留下客人一起欣赏幽静的竹林。可以随情所至,到园林中欣赏美景,主人没必要过问来者是谁,客人也不用通报姓名。一定要呈现出郊野无限风光和大自然的天籁妙音,切莫破坏山林清幽的意境。风雅之士怎会轻易亵渎自然风光,庸俗之人才会偏爱信笔涂鸦。[明]文征明 林榭煎茶图【延伸阅读】

郊野地是建造园林选地的一种,有自己独特之处。从地理位置来讲,一般距离城市几里之地,既没有城市的喧哗热闹,还因离市区近而生活便利。既有山林风光,也有乡野情调。

郊野建园,要合理利用自然山水,可以疏通水道,连接自然界的溪河之水;郊野地具有避暑纳凉的功能,要在通风处修建凉亭等建筑。郊野之地的杂木丛林,可稍作修整,添加桃李等树,春暖花开,别有一番情趣。

在郊野建造园林,既可感受大都市的繁华,又能享受真正自然之趣。加之交通便利,因而成为不少达官贵人首选之地。【名家杂论】

襄阳凤凰山下的习家池,是典型的郊野园林。西汉末年,襄阳的习郁跟随刘邦起事,后被封为襄阳侯,他按照春秋范蠡所书养鱼之法,在凤凰山下建造了一个鱼池,为其命名习家池。

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最初的习家池,长约六十步,宽有四十步。池水澄澈宁静,色翠而温润。在池中有一座亭子,供人赏景垂钓之用。池水周围栽种着丛丛毛竹,滴青流翠,楚楚动人,宋人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审美标准,原来汉时已被池主人领悟。池塘西南侧,依偎着两个不同形状的副池,小巧玲珑犹如戏台般大小。一个似十五满月,名曰“溅珠”;一个弯如玄月,名曰“半规”。山风拂过,池水荡漾,一池似蛾眉忧戚,一池似笑靥如花。古人说养花可以探春色,蓄水可以窥天地,习家池深谙此中真理。

习家池作为郊野园林,尽得天地之巧,和雄峻的山脉、莽苍的密林、幽窈的山谷以及迢迢汉水结合,映以高渺天空,景色大气独特。最先对习家池佳处欢喜不已的是山涛的第五子山简。他常到习家池饮酒,饮酒必醉,每每倒戴官帽,垂首瘫卧马上,缓缓而归。

此地风景绝佳,且有故人逸事可供凭吊,所以自古就是文人骚客常来之处。李白有《习家池襄阳行乐处》一诗,其中“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岘山临汉水,水绿沙如雪”“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等句子,可谓把习家池自然和人文风姿尽现笔端。

傍宅地

[1][2]

宅傍与后有隙地可葺园,不第便于乐闲,斯谓护宅之佳境[3][4]也。开池浚壑,理石挑山,设门有待来宾,留径可通尔室。竹修林茂,柳暗花明;五亩何拘,且效温公之独乐;四时不谢,宜偕小玉[5][6]以同游。日竟花朝,宵分月夕,家庭侍酒,须开锦幛之藏;客集[7][8]征诗,量罚金谷之数。多方题咏,薄有洞天;常余半榻琴书,不[9][10]尽数竿烟雨。涧户若为止静,家山何必求深;宅遗谢朓之高风,[11][12][13][14]岭划孙登之长啸。探梅虚蹇,煮雪当姬,轻身尚寄玄黄[15][16][17],具眼胡分青白。固作千年事,宁知百岁人;足矣乐闲,悠然护宅。【注释】[1]不第:不仅,不只是。[2]乐闲:消磨闲暇时光。[3]设门:设置从园外街巷直接进入园林的大门。在城市里修建的园林,是居家宅院的一部分,为了避免游园的客人打扰主人内眷的起居生活,会另开园门通向街巷。[4]留径:留便捷的小路通向住宅区。[5]小玉:指婢女。因在唐诗中频现该词,并作侍女之意用,故后世沿袭此称。[6]须开锦幛之藏:需要拉起锦缎绣成的幕帐。出自《开元天宝遗事》。[7]量罚金谷之数:和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喝酒时罚酒的分量一样。据记载,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请文人,如果不能写出规定的诗文,就要喝三斗酒。[8]洞天:道家人把神仙、真人所居之所称为洞天福地。据说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供神仙和真人居住。[9]涧户:指在山间水边建造的房舍。[10]谢朓之高风:谢朓,南朝著名诗人,在山水诗上造诣最高。此处指园林主不仅有像谢朓那样幽美的园林,还有谢朓那样的风雅情怀、高雅人格。[11]孙登之长啸:孙登,魏晋名士,隐居在山中,熟读《易经》,弹琴唱歌,性格极为洒脱不羁。尤善长啸。此处借孙登来暗指园林主人豪迈弃世的不俗情怀。[12]蹇:指跑不快的驽马,也指驴子。此处引用了唐朝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在大雪天骑着驴子看梅花的典故。[13]煮雪当姬:在姬妾的陪伴下,收集雪水煮茶喝。[14]轻身:指卸去官职的人,或者普通人。[15]玄黄:这里指天地。在《周易》中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的句子,故后人用玄黄代指天地。[16]具眼胡分青白:不用费尽心思区分人的好坏,用友好的青眼或者敌意的白眼来看人。此处引用了《晋书·阮籍传》的典故,据说阮籍性格非常与众不同,他看那些欣赏喜爱的人,用青眼;看那些讨厌的人,用白眼。[17]固作千年事,宁知百岁人:这是作者计成劝诫吴玄的话,让他放弃官场上不同党派之间的纷争,尽情享受生活。傍宅地【译文】

正宅旁边或后面的空闲之地,都能用来建造园林,这样不仅便于园主人在闲暇之时到此游玩,也给宅院营造了护宅的幽雅环境。开凿池馆,疏浚溪泉沟壑,把玲珑的石块叠成山峰,挑来泥土堆成小山。在园林之侧安门,方便来往的宾客通行,再留下小径通向内宅。

林木盎然绿意,花柳明暗生趣。即便仅有五亩之大,也不妨碍把这里建成司马温公精致巧雅的独乐园;四时有花次第开放,可携带娇婉婢女一起游赏。花朝节可整日嬉游,月圆之夜可以玩至深夜。家里摆设宴席,女眷们不必围起帷帐遮挡;雅集客人作不出诗赋,则可效仿石崇金谷园规则,罚三斗饮酒。

多处题咏诗文,别具仙居之味;屋中琴书堆积了半榻,几株修竹在烟雨蒙蒙中静立。在山间水边修筑几处小室,以得静幽之乐;堆山院中,不求高险深奥。园内体现谢朓般的风情雅趣,岭上学孙登的仰天长啸。探赏蜡梅花开,不用像孟浩然一样骑驴上山;煮雪烹茶,身边有娇美姬妾的陪伴。无官身轻可以暂时逍遥于天地之间,对人心胸阔朗,何必分青眼白眼?佳文固可传诵千古,但人生在世也不过短短百年。做人知足心怀欢悦,乐得享受安闲时光,于宅第园林之中怡然度日。【延伸阅读】

傍宅园林一般在正宅后面或旁边修建,从正宅可以直通园林。这种园林既丰富了住宅环境,又让主人方便领略山水林木之美,并且可以和正宅隔开,不妨碍日常生活。那些有物质条件和地理条件的豪门贵族,常会在正宅边建一座园林,用以观赏、会客、休息、防护。

傍宅园林的局限在于它一般用宅旁剩余的土地造园,面积大都狭小。因而更考验园林设计师的功力,他们要精打细算,巧妙利用每一寸土地,才能造出视觉上不显促狭的园子。【名家杂论】傍宅园林大都比较窄小,位于正宅之外的小空地上。筑建这样的小园,也可以亭台俱全,花明柳暗,极富情趣。即使是小到只可筑一室一舍,能在此中享受一丛翠竹幽情,几株老梅风姿,也让人心满意足了。另外,因为它的位置在正宅范围之外,使正宅和外界有一园相隔,所以它既可做平时游乐休息的场所,也可做护宅之用。据古代戏曲里描述,中产阶级人家,就有能力置办一个后花园。花园一般位于正院之后,简陋些的只是种些花[明]文征明 竹林深处图草,加个凉亭。豪门之家精心构建的花园,则俨然一座小型的傍宅园林。

这种小园林,对古时待嫁女子来说,意义非凡。在中国古典礼教的严密束缚之下,那些女子,尤其未出阁的女子,除了居住的房屋,能够和外界接触的处所,也就是花园了。“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是苏轼对后花园内外场景的描述,明丽可爱,也是园林中的另一番风景。

江湖地

[1][2][3][4][5]

江干湖畔,深柳疏芦之际,略成小筑,足征大观也。悠[6][7][8][9][10][11]悠烟水,澹澹云山,泛泛鱼舟,闲闲鸥鸟,漏层阴而藏阁,[12][13][14][15]迎先月以登台。拍起云流,觞飞霞伫。何如缑岭,堪偕子[16][17][18]晋吹箫?欲拟瑶池,若待穆王侍宴。寻闲是福,知享即仙。【注释】[1]江干:江边。[2]深柳疏芦:柳树的深处和稀疏的芦苇荡里。[3]际:边际、边缘。[4]小筑:指一些规模较小的建筑,或面积小的园林。[5]大观:指气势宏大的建造群,或者景观齐备的大型园林。[6]悠悠:形容渺茫没有边际的样子。[7]澹澹:形容云朵或者水面摇荡的样子。[8]泛泛:漂浮荡漾的样子。[9]闲闲:安适悠闲的样子。[10]漏:原意是指水从缝隙里滴下,这里是光线从空隙里射出的意思。[11]层阴:层叠的光影,此处形容光线穿过一层层的树叶。[12]拍起云流:音乐的节拍随着浮云漂浮流动。[明]仇英 辋川十景图(局部)[13]觞飞霞伫:推杯换盏尽情饮酒,这热闹的时光真好,让人想在这一刻停留下来。[14]缑岭:指位于今河南省偃师之南约二十公里的缑氏山,周朝时称“抚父堆”。多指修道成仙之处。[15]堪:可以,能够。[16]子晋吹箫:用以指代神仙。相传周灵王的太子名叫晋,平时喜欢吹箫,每每吹出凤凰鸣叫的声音。他到今河南伊水和洛水之间游玩,一个叫浮丘公的道士领他到了嵩山,修炼了三十年,然后于缑氏山骑仙鹤成仙而去。[17]瑶池:中国神话传说中西天王母娘娘的住地。[18]穆王侍宴:此处借用了《穆天子传》的典故,此书记载了周穆王乘着八骏到西方游历的事情。【译文】

在江河湖泊的岸边,或有茂密柳林、稀疏芦苇的地方,稍微借景修筑屋宇台榭,便可形成大观之境。园林之外,是水气溟蒙的烟水及缥缈沉浮的云山雾海;轻漾于水面之上,悠然鸥鸟自在飞。园中楼阁若隐若现于层叠的树荫之内,为睹新月清丽可以登到高楼之上。轻叩乐器,欢快的歌声直入云间;推杯换盏,且留几许易逝韶华。这山和缑氏山比起来如何,能否和子晋一同吹起箫乘鹤化仙而去?此处可与王母的瑶池仙境相比,似在等候周穆王乘着八骏之车来参加宴席。会在忙碌之中寻得闲暇就是福气,懂得品味生活之趣即是神仙。【延伸阅读】

借助江水或湖水的秀美景色,在江湖之畔建造园林,是很多园林主人的选择。首先江湖边视野较开阔,即使建造几座亭榭,也可形成大观之象。再者,水边的景色和陆地不同,它经常云雾缥缈,颇有人间仙境的感觉。

水本灵秀之物,在水边借景造园,云影、树影婆娑生姿,园林也有不一般的灵气。况且每日可看水鸟飞翔,听江上渔歌往来,是都市之中享受不到的乐趣。在古典园林中,寤园和影园一个建在江畔,一个建在湖边,都是典型的江湖地园林。【名家杂论】

明朝中期,不断有徽商来江苏一带做盐业生意。其中汪氏迁居仪征,经营盐业。后传至汪士衡这代,生意兴隆,财源不断。但是商人在旧时的地位非常低,汪士衡想结交上流人物,就必须抬高自己的身价。他花钱捐了一个文华殿中书的虚职,作为步入上流社会的一个头衔。后来他又斥巨资请计成造了一座园林,作为与文人雅士及达官贵人交际的场合。

这座建在銮江边的园子,有高岩曲水,极亭台之胜,吸引了不少名人。当时的阮大铖为此园写了“一起江山寤,独创烟霞阁”的诗句,因此园子取名“寤园”。据《仪真县志》记载,因为寤园吸引了不少达官贵人前来宴游,当地县令姜埰也必须亲自迎接,后来实在被烦扰得很,就发牢骚说:“我且为汪家守门吏矣。”汪士衡听了这个话,非常害怕,就毁掉了园林里的部分建筑。这个传闻稍嫌夸张,即便是当时盐商的地位低,也不至于为了县令的一句牢骚而毁掉园林。后人推测是因为汪士衡和当时正处舆论风口浪尖的人物阮大铖交往过密,寤园和阮大铖不无关联,所以才有毁园的举动。

世事沧桑,非人力可以扭转。比较有戏剧色彩的是,当年因寤园发牢骚的姜埰,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在荒废的寤园旧址里修葺旧屋,取名“芦花草屋”。姜埰身居此地十二年,著书立说,看江上渔歌往来,飞鸟盘旋,极尽优哉游哉之情。

中国古代建筑“风水”

古人建造房屋之前,往往会先考虑“风水”问题。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这是古人建筑选址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格局,也是顺应自然,并合理改造自然的一种理念。以下为《鲁班经》中建造房屋需注意的一些事项。

立基

凡为园里构筑物选择地基的时候,都应把厅堂作为整个园林的主体建筑物,还要把便于从此观景作为重要标准,来确立厅堂置于何处。[1]

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倘有乔木数[2]株,仅就中庭一二。筑垣须广,空地多存,任意为持,听从排布;[3][4][5]择成馆舍,余构亭台;格式随宜,栽培得致。选向非拘宅相,[6]安门须合厅方。开土堆山,沿池驳岸;曲曲一湾柳月,濯魄清波;[7]遥遥十里荷风,递香幽室。编篱种菊,因之陶令当年;锄岭栽梅,[8][9]可并庾公故迹。寻幽移竹,对景莳花;桃李不言,似通津信;池[10][11]塘倒影,拟入鲛宫。一派涵秋,重阴结夏;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开林须酌有因,按时架屋。房廊蜒蜿,楼阁崔巍,动“江流[12][13]天地外”之情,合“山色有无中”之句。适兴平芜眺远,壮观

[14][15]乔岳瞻遥;高阜可培,低方宜挖。【注释】[1]立基:立基的重点是确定园林内馆阁亭榭这些人工构筑物的位置,同时开始设计空间环境和景物安置布局。[2]中庭:指厅堂之前的院子,被主要建筑物环绕,一般被称为中庭、庭院。除了中庭,还有前庭、后庭、便庭、主庭等,分布在园林的不同位置。[3]格式随宜:格式指园中建筑的类型、大小、体积以及造型。随宜:根据人的想法、地理环境和景色特点等因素,制订合适的布局方案。[4]得致:极富情趣,指植物呈现出美好的姿态和意趣。[5]宅相:指宅子的风水,包括“宅形”及“宅穴”两方面内容。古人对风水非常迷信,认为家居宅院的朝向和里面布局,会对住宅主人的命运有影响。所以在建成之前或者建成后,会请一些风水师相看。[6]濯魄:可以洗涤魂魄的清波,此处喻指月光之下水波的清澈美好。[7]陶令:指陶渊明,晋代名士,平生最喜菊花,更喜欢用菊花入诗,以此寄予高洁的人生境界。因为其在彭泽当过县令,故此处用“陶令”代指其人。[8]庾公:指汉代的庾胜将军。他曾率军伐南越,后来在大庾岭驻守。到了唐代,张九龄率军在此开辟道路,并在山上种了很多梅花树,人们改称此地为梅岭。此典故意在说明在园林中栽种梅花和菊花的人,也和陶渊明、庾胜一样具有高洁风雅的情怀。[9]桃李不言:借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句。[10]鲛宫:水中鲛人的宫殿。[11]涵秋:蕴含着秋天的意趣。[12]动“江流天地外”之情,合“山色有无中”之句:此处用唐朝山水诗人王维《汉江临眺》中的诗句,形容在园林之中遥望远处的景象。[13]平芜:平坦的田地。[14]乔岳:高耸入云的大山。[15]高阜可培,低方宜挖:在高的地方培土使其更高,在低的地方挖掘使之更低。【译文】

但凡为园林立地基,主要是确立厅堂的位置。首先从观景角度来确立厅堂置于何处,如能朝南而立最好不过。若选定的厅堂地基处有大树挺立,在中庭位置略留一两棵即可。绕园砌墙时,应尽量扩大范围,以便充分保持园林的立意结构,便于今后在园中建造屋宇、安置景物;选择合适的地方修建馆舍,余下的地方可以零散地设置亭台点缀;楼阁台榭的风格款式要和周围景物相称,周围栽种的花木要非常有情致。

屋宇的位置不要受限于宅房风水学学说,但园林大门和厅堂大门的朝向要统一。可用挖池塘时挖出的土堆成山,池塘四周用石头砌成堤岸。在弯曲有致的水塘岸边栽种一些绿柳,月光穿过柳条在清澈的池水中荡漾;十里荷花次第开放,清风把荷香送到厅堂中来。编成竹篱种上菊花,就如陶潜当年乐于南山;开辟荒岭之地栽种梅花,可与当年庾胜雅事媲美。移栽几株青翠的修竹营造清雅之景,种植几丛花供游玩者观赏;桃李绚烂不曾言语,林间小路却蜿蜒有致好像直通河边渡口;池中水面倒映着阁楼台榭的影子,就像是鲛人的水中宫殿一样。一脉细流中秋意盎然,层叠的树木枝叶遮蔽了天上的炎日。疏通流水要想有无尽的韵味,可以在断水处铺架桥梁;开林造景一定要先明白此园要追求的艺术主题及其作用,构筑屋宇的时候,要便于观赏四时美景。园林中的房廊轮廓要曲婉有致,楼阁要于高处耸立,有凌空之势,让人有“江流天地外”的美感,也要有“山色有中无”的意境。

远眺无际山野,可以怡情;仰视高峻之山,足以壮阔胸怀。地势高的地方可以用土培得更高,增加其气势;地势低洼之处,可以深挖使其愈加深奥。【延伸阅读】

园林立基指勘地之后对于园林的整体布局,包括各个人工建筑如何设置、空间如何规划、风景意境如何达到要求等。

无论是房屋还是园中的山水、绿植和亭台楼阁,其位置设置不仅要考虑审美,还要依据堪舆学上的建议。计成在立基的建议中,并没有在房屋的朝向上做出刻板规定,但是提出了“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的法则,并且表明,主要建筑物一定要背北朝南,这和传统堪舆学的立基程序是一样的。

中国比较著名的古典园林,在立基布局上都遵照主体建筑倚山居北,将人工湖或池塘凿筑在南面的原则。如皇家园林颐和园,就是用开掘昆明湖的土增高万寿山,从而形成北边是山、南面是湖的格局。之后在湖边山脚建报恩延寿寺,形成主轴线,然后在主轴线上建造佛香阁,成为整个颐和园的构图中心。【名家杂论】

在欣赏园林时,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堪舆之说与形式之美是相互交融的。何为堪舆?《淮南子》中解释为:“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舆学就是天地之学。它把天道运行、地气流转以及人的活动,结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套理论。

风水和园林是我国古代山水文化体系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向来存在不可忽视的内在联系。就连曹雪芹也在《红楼梦》里借贾宝玉之口,开启“风水模式”,点评稻香村的立基是个败笔——“背山无脉,临水无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抛开唯心主义色彩,用物理学现象来科学合理地解释堪舆学,也是探知古典园林内涵的一种解读方式。

在建筑选址上,堪舆学讲究“藏风聚气”,一般选择在山环水抱、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立基,再选取一处寓意吉祥的地点造屋建房。立基之处要求既能进出自由又相对封闭、空间完整均衡。建筑物朝向必须坐北朝南、背山面水。试想,身处如此山明水秀之中,满目郁郁葱葱的山林佳木、清莹如玉的碧水悠悠,人的心境必定是悠然自得的。抛开堪舆的迷信说法,这种立基法则本身就是中国古人生存智慧的一种反映。

厅堂基

[1]

厅堂立基,古以五间三间为率。须量地广窄,四间亦可,四间[2][3][4]半亦可,再不能展舒,三间半亦可。深奥曲折,通前达后,全在斯半间中,生出幻境也。凡立园林,必当如式。【注释】[1]率:表率,准则。[2]展舒:扩展或者拓宽加长。[3]深奥:形容屋宇藏在隐蔽处,一般不容易看到。[4]曲折:指建筑物里面的空间比较曲折,变化多端。【译文】

厅堂的地基设置,从古代开始就以三间或者五间为标准。园林建造与住宅建造不同,要根据土地的面积大小来确定,可四间也可四间半,面积实在狭窄的,三间半也行。而庭园各个建筑物之间的藏匿隐现、穿厅度廊,都与巧妙利用这半间屋子有关,它可以让观者产生无限的空间幻觉。所以造园时必须按此准则行事。【延伸阅读】

园林的布局中,一定是把厅堂作为主体建筑来立基的。厅堂既是主人接待来客和聚会宴饮的地方,也是举行大型祭祀活动的地方,几乎所有的家族文化活动都可以在此举行,所以它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因此,它必须作为主体建筑,在园林的中心地带建造,厅堂基一般要安置在主景区,再围绕此处散置其他附属建筑。

在安排厅堂的位置时,要考虑赏景需要;在朝向上要面南背北便于通风和采光。在厅堂的周围要设置一些附属建筑和花木,或者以回廊等围造成庭院。甚至园林的大门方向,都要以厅堂的大门朝向为基准来设定,要使人一进入园门就看到厅堂,并进入主景区。

总之,在立基中,厅堂基就是中心,以此辐射到周围,再考虑楼阁廊榭、斋馆亭台等的位置。【名家杂论】

厅堂是古人生活起居、聚朋宴饮、品茶对弈、谈诗论画的地方,它既要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还要能彰显主人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品位。因此,在所有建筑物中,厅堂建筑面积经常是最大的,在房体装修、家具陈设、书画等艺术品装饰方面也是最考究的。即便是一般的人家,对于厅堂的布置也非常重视。

比较讲究的大户人家,通常会给自家的正厅取名,题写在匾额上挂在厅堂的正上方。堂名一方面可以成为该处建筑的标志;另一方面也是主人某种情怀的具体体现,如“尚德堂”“履福堂”等等。明代桐庐人李乐,因做人正直,为官清正,退隐之后获朝廷赐的厅堂匾额“真君子”。厅堂的“脸面”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在厅堂正面的墙上,会挂大幅画轴,又称“中堂画”,书画几乎是明清以来中国传统民居厅堂里的“标配”,有的人家会求得名人字画高悬正堂,题材多以象征吉祥为主,如松柏、松鹤等。有的人家直接把祖宗的画像当作中堂画来悬挂。一般画轴两边会悬挂对联,画轴之下设一长桌,雅称“压画桌”;长桌之前设有八仙桌,桌旁有太师椅等坐具。有些人家还会在厅堂的两侧摆设茶几座椅,并在侧墙之上悬挂字画。

有些厅堂堂前有列柱,富贵人家会用泥金在柱子上刻上楹联,楹联内容多是表达传统的道德观念,体现主人正面积极的追求与向往,或是对世事人生的体味,或是对子孙后代的劝诫,如“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等。

楼阁基

[1]

楼阁之基,依次序定在厅堂之后,何不立半山半水之间,有二[2]层三层之说?下望上是楼,山半拟为平屋,更上一层,可穷千里目也。【注释】[1]次序:指一般住宅建筑的空间布局。南方山水占地多,住宅用地较少,庭园一般面积狭小,院落也浅,因此把每进房屋的高度逐次增加,形成前低后高的布局模式,加强院落的层次感,也能让后面的房间得到很好的采光效果。[2]穷千里目:借用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喻指登上越高的楼阁,就可以看到越远的景观。【译文】

按照传统的空间排序,通常是把楼阁建在厅堂后面,为什么不把它设置在半山半水之间呢?在半山之间建造楼阁有个讲究,叫作二层变一层:从山下仰望是两层的楼,走到山腰时,又会感觉那仅是一层之楼,待走进去才发现已经到了二楼了,大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妙趣。【延伸阅读】

楼阁建筑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在地势空间和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园林中都会有楼阁的身影。

楼阁的造型多种多样,其审美特点也历经一系列演变过程。秦汉时期,中国的建筑审美以高大壮观为主,因此楼阁也是高轩巍峨的。据《吴越春秋》的记载,春秋时期,范蠡曾经到高楼之上观天象,“立龙飞凤翼之楼,以象天门”;《三辅黄图·秦宫》中描述秦二世“起云阁,欲与南山齐”;当时无名氏所写《西北有高楼》中描写楼阁“上与浮云齐”。

至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开始热衷自然山水之乐,楼阁审美也开始摒弃高大之美,空间尺度变得相对小巧,更注重建筑和自然景色相适宜。到后来,楼阁更是成为园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了。在园林中,楼阁的层数不高,一般是两层,也有少数是三层的。出于观景需要,它的地基经常被设计在高处,比方说山腰上。其造型为:一层是厅堂式建筑,外部用立柱来支撑上层的建筑,形成外廊。在楼的二层安装有窗,以便观景。邻近楼阁之间第二层相通的楼,叫“串楼”;楼阁内用廊相连通,可沿廊绕楼而行的,称为“走马楼”。

门楼基

[1]

园林屋宇,虽无方向,惟门楼基,要依厅堂方向,合宜则立。【注释】[1]依厅堂方向:指门楼的朝向和厅堂的朝向保持一致。【译文】

园林中的建筑物,并没有朝向何处的硬性规定,只是园门楼的方向一定要与厅堂的朝向相同,符合总体布局要求,才可立基。【延伸阅读】

园林既有供人游玩观赏的功能,又有为人提供居所的作用。在设计园林建筑时,要充分考虑到区分生活区和游览区。设置园门时,这方面的考虑体现得更为突出。

园林一般都会留一个朝向街巷的园门,可供外来游览者直接进入园中,不会打扰园主人的家庭生活。园门的朝向和园中厅堂的朝向一致,这样既方便主人在厅堂中接待贵客,也可以使客人尽快进入围绕厅堂而建的主景区。园林门楼基一般面积很小,以避免门楼建成后太过张扬。

书房基

书房之基,立于园林者,无拘内外,择偏僻处,随便通园,令游人莫知有此。内构斋、馆、房、室,借外景,自然幽雅,深得山林之趣。如另筑,先相基形:方、圆、长、扁、广、阔、曲、狭,势如前厅堂基,余半间中,自然深奥。或楼或屋,或廊或榭,按基形式,临[1]机应变而立。【注释】[1]临机应变:随机应变,此处指根据不同的天然和人文条件,因地制宜建造房屋。【译文】

在园林中设计书房的位置,应该选在深幽僻静的地方,无论是在景区中还是在景区外,都应保证既能方便于从书房到景区,又能让外来的游客不知道有书房小院坐落园中。在书房所在的院落内构筑房舍,可借用周边外景,使其有天然之味、雅静之情、山林之趣。假如在园林外建造书房,就要先查看地基的形状:是方抑或是圆,是长抑或是扁,是直抑或是弯,是阔朗抑或是窄小。要依照之前“厅堂基”中所述的“余半间”的模式建造,才能让书房显得自然而幽深。书房可建成楼阁或屋宇、长廊或亭榭等形式,可根据地基的形状,随机应变规划布局。【延伸阅读】

书房,古时又被称为书斋,是文人从事文化活动的处所。它既可办公,又是家居生活的一部分。书房必须具有宁静、沉稳的特点,要使人身处其中自然能平心静气。

古代文人把书房称为“琅嬛福地”,是文人的精神巢穴,修身治学的最佳去处。传统的书房从环境规划到室内物品陈列,从房间色调到家具材质,都体现出雅静的特征。

不过,中式书房在追求沉静风格的时候,难免会选择一些暗色调的家具,在外观上给人一种沉闷感。因此,书房选址既要选在静僻之处,又要保证光线充足。另外,用适当的绿色花草装点和修饰,也会让书房清雅幽静而富有情致。【名家杂论】

如果选出和“文化”关系最密切的家居建筑,那只能是书斋了。它代表的精神文化意象,是别的事物无法取代的。中国古代文人就是以它为中心,建立起自己的生活方式。即便是最落魄的文人,家徒四壁,也会修建一座收纳文人风骨的简陋书斋。至于那些经济条件宽裕的文人,更可以优哉游哉地躲进一间满室书香的屋子,或“雪夜闭门读禁书”,或邀文友数位“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了。

从古至今,书房的形态千变万化,并没有形式上的定规。家财万贯者可以以雕梁画栋的高楼为书房,贫寒者陋室一间也能当作书斋。尽管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清雅。清代的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就主张书房要具有“高雅绝俗之趣”,这大致概括出了古时文人对书房的追求。《红楼梦》第四十回里,刘姥姥夸赞林黛玉的房间精致,就说:“这那里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呢!”书房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高,由此可见。

书房大小,并不是主人精神境界高低的评判标准,明朝著名学者归有光,年少时在老家有一座让他感念一生的书斋——项脊轩。据作者描述其“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屋子并不大,却不失风雅,可以“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在步入仕途后,也附庸风雅地修造了一座“翡翠轩”。这所书房堪称豪华,有“彩漆描金书橱”,还在“绿纱窗下,安放一只黑漆琴桌,独独放着一张螺钿交椅”。屋内雅物俱全,书房之外还接有三间三面敞开的小卷棚,格局生动。而到了花木生长的季节,“前后帘栊掩映,四面花竹阴森”,纳凉消夏再好不过。当然,这样的书房在西门庆这样人物的手里,只是摆设而已,但仍能让今人从中窥视当时文人书房的格局设置及幽雅气质。

书香、墨香、琴音之外,古人还常在书房中放置香炉,在香篆缭绕中静坐冥想,让自由的思绪在轻烟袅袅中进入一种旷远澄澈的境界。据记载,有一读书人在山中游览,见云雾缥缈动人,就囊云而回,跑到书斋里放出。囊中云雾早已烟消云散,但书房在读书人心目中的清雅气格,却一直延续至今。[清]丁观鹏 弘历鉴古图

亭榭基

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1][2][3]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4]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基立无凭。【注释】[1]翠筠:翠绿色的竹子。筠,原指竹子的表皮,这里引申为竹子。[2]阿:山的角落,水的边际。[3]蟠郁:形容盘曲弯折且非常茂盛。[4]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不用唱着要用沧浪之水洗脚的歌。暗指园林中水非常清澈。【译文】榭应该建在花木之中,使其若现若藏;亭通常修建在溪池之畔,它们皆为营造园林美景的重要元素。榭只可在花木之中建造,亭却不一定非要在水边修建,亭可以建在山泉咚咚的竹林之中,建在景色宜人的山顶,或在翠竹繁茂的山谷之中,或在苍松郁郁葱葱盘曲的山麓之间。如果将亭建在一湾溪水之上,可倚栏欣赏水中游鱼嬉戏,任思绪漫游冥想;假如建在池沼中间,潺潺清水也会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亭子的建造有一定形制,而至于把亭子的地基选在何处,却并没有什么固定法则。【延伸阅读】

榭和亭,都是园中用于点缀的建筑,还可以供人游览憩息。榭一般考虑建在花木之中;而亭子立基则更为灵活些,可根据园子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可以在山顶、水边、湖心、竹林中、花丛中等等。在这些地方建亭,可以为园林的艺术效果增色。除此之外,也有在桥上建亭的成功例子,像北京颐和园的桥亭,还有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等。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在选址上也非常恰当,它四面临水,有佳木繁花掩映,加上飞檐翘角的明黄琉璃瓦屋顶,色彩感非常强烈。湖心亭和“三潭印月”、阮公墩三岛,就像是传说中的三座仙山一般立于湖心。

总的来说,这些附属点景建筑,选址立基合理,就可以营造出诗情画意的意境;如果选址失败,则会让全园都显得凌乱。在考虑为亭榭立基时,不必拘泥于已有之法,可以因地制宜,只要与园中整体景象保持和谐,建成之后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廊房基

[1][2]

廊基未立,地局先留,或余屋之前后,渐通林许。蹑山腰,[3]落水面,任高低曲折,自然断续蜿蜒,园林中不可少斯一断境界。【注释】[1]林许:树林之内,林木之中。[2]蹑:攀爬,登上。[3]一断:一截,一处。【译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