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最美古建筑:山西(第2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6 23:12:35

点击下载

作者:《亲历者》编辑部编著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寻找中国最美古建筑:山西(第2版)

寻找中国最美古建筑:山西(第2版)试读:

前言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

在岁月滚滚的车轮下

它岿然不动

建筑是流淌的文化

在亘古红尘的风云里

它傲然挺立

建筑是恒久的艺术

在历史烟云的流转中

它风采永驻

建筑是我们穿越时光的一条隐秘捷径

带领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了解文化

山西建筑历史篇

山西 建筑历史大事记

山西建筑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建筑艺术在宋、辽、金、元时期,已经发展得极为辉煌,这一时期留下了大同善化寺、洪洞广胜寺等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建筑精品。从唐朝至清朝,山西相继出现了大量的寺、院、庙、庵、宫、观及其中的殿、塔、冢等建筑物,其中在唐代灭佛事件中大量寺庙被毁掉。到了明末,由于军事防御需求,山西开始在原西周旧城基础上扩建城墙。

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465年)

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建成,前后计60多年,由著名和尚昙曜奉北魏文成帝旨意主持开凿。

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

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恒山,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

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

由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敕建造朔州崇福寺。

北齐时期

北齐将晋阳(今太原)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

社会经济得到相当发展,社会安定。山西的商业在这个时期发展迅速,山西商人用其所积累的巨额财富在各自的家乡修家建院,使得山西的晋商大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晋中地区的深宅大院最为集中,乔家大院最为著名。

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

全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在平遥创立,此后平遥发展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

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

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撰置牒文,奏请在阿育王舍利旧址重建俱庐舍寺,改称广胜寺。

唐显庆三年(公元658年)

平阳尧庙由府城西南迁至城南现址。

西汉后元七年(公元前163年)

建汾阴庙,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6年)建后土祠。自汉武帝时,汾阴后土庙已成为历代帝王祭祀地神,祈福育民的胜地。

元朝初年

吕洞宾(号纯阳)被道教全真派奉为北五祖之一,永乐镇传说是吕洞宾的故乡,元太宗十二年(公元1240年)在此建“大纯阳万寿宫”,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主体工程竣工,后改称“永乐宫”,至正十年(公元1358年)全部工程基本完成,前后历时120余年。

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

建大同华严寺,作为辽国皇室宗庙,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扩建。

公元386年

鲜卑族拓跋圭建立了北魏,在平城(今大同)建都,这是大同建城的开始。

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

由辽兴宗的萧皇后倡导,田和尚奉敕募建成应县木塔,至金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增修益完。

两汉之际

佛教开始传入汉地(约在公元纪元前后),五台山显通寺的前身大孚灵鹫寺是中国最早的寺庙之一,也是中国佛教的一个策源地。

唐大中元年(公元874年)

唐宣宗继位,敕复佛寺,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

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会昌法难”即唐武宗灭佛事件席卷全国,五台山及全国的诸多寺庙被毁,南禅寺由于地处偏远才幸免于难。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

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平遥县城在原西周旧城基础上扩建城墙。

明朝末年

流寇肆虐,山西部分村庄修建城墙、军事城堡等防御性建筑来抵御流寇的劫掠。

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

创建古青莲寺,初名“硖石寺”。创始人昙始是我国第一位到高句丽传教之人,是我国北方净土宗教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我国佛门武功的开创者。

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

柳氏后人柳琛殿试三甲,治文赐同进士出生,为光宗耀祖,大兴土木,建宅于西文兴村,始修祠堂,继修文庙、关帝庙等。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

解州关帝庙始建,这是中国最早的关帝庙。山西 古建筑分布

山西为文物大省,古建数量全国最多,它的建筑从寺观庙宇殿堂、城池民居到楼塔桥梁陵墓等,门类齐全。这些建筑的分布,数量上以长治市、晋城市为冠,建筑规模以雁北地区和大同市为首,时代上当数五台县南禅寺最早。

从时代上看,五台县分布着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东大殿两座完整的唐代木结构建筑。明清建筑在山西境内随处可见,悬空寺、五台山等都是其代表性建筑。在地域上,晋中有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民居建筑;长治的寺庙、道观建筑则比较多,如天台庵、大云院、龙门寺等都在这里。另外,太原、临汾、运城等地也分布着大量的寺、塔、殿等古建筑。

大同

云冈石窟、善化寺、华严寺、大同九龙壁、禅房寺塔、大同关帝庙大殿、同观音堂、悬空寺、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浑源永安寺、浑源圆觉寺塔、律吕神祠、浑源文庙、左权文庙大成、苇则寿圣寺、寺坪普照寺大殿

朔州

崇福寺、广武城、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净土寺

忻州

南禅寺大殿、佛光寺、五台山古建筑群、广济寺大雄宝殿、延庆寺、徐向前故居、罗寺、阿育王塔、边靖楼、长城—雁门关、代县文庙、洪福寺、定襄关王庙、阎家大院、岩山寺、三圣寺、公主寺、秘密寺、繁峙正觉寺大雄宝殿

太原

晋祠、龙山石窟、窦大夫祠、天龙山石窟、净因寺、明秀寺、多福寺、永祚寺、太原大关帝庙、太原清真寺、太原纯阳宫、太山龙泉寺、崇善寺大悲殿、唱经楼、晋源阿育王塔、晋源文庙、太原文庙、狐突庙、清源文庙、清徐尧庙、不二寺、帖木儿塔、阳曲大王庙大殿、前斧柯悬泉寺、辛庄开化寺

吕梁

安国寺、天贞观、义居寺、善庆寺、碛口古建筑群、卦山天宁寺、交城玄中寺、孝义三皇庙、孝义天齐庙、孝义慈胜寺、则天庙、上贤梵安寺塔、香严寺、玉虚宫下院、太符观、汾阳五岳庙、文峰塔、杏花村汾酒作坊、柏草坡龙天土地庙、兴东垣东岳庙、后土圣母庙

临汾

牛王庙戏台、东羊后土庙、尧陵、铁佛寺、郎寨砖塔、麻衣寺砖塔、大悲院、东许三清庙献殿、南林交龙泉寺、师家沟古建筑群、广胜寺、洪洞玉皇庙、洪洞关帝庙、洪洞商山庙、净石宫、四圣宫、南撖东岳庙、乔泽庙戏台、石四牌坊和木死牌坊、樊店关帝庙、丁村民居、汾城古建筑群、普净寺、灵光寺琉璃塔、襄陵文庙大成殿、千佛庵、隰县鼓楼、七里脚千佛洞石窟、霍州州署大堂、霍州观音庙、娲皇庙

运城

解州关帝庙、泛舟禅师塔、舜帝陵庙、寨里关帝庙献殿、郭村泰山庙大殿、常平关帝庙、运城太平兴国寺塔、运城关王庙、池神庙及盐池禁墙、万荣东岳庙、万荣后土庙、万荣稷王庙、万荣稷王山塔、中里庄八龙寺塔、万荣旱泉塔、南阳村寿圣寺塔、薛瑄家庙及墓地、闫景李家大院、临晋县衙、妙道寺双塔、闾原头永兴寺塔、张村圣庵寺塔、二郎庙北殿、埝堆玉皇庙、松村永兴寺、大洋泰山庙、上冯圣母庙、夏县文庙大成殿、绛州大堂、福胜寺、稷益庙、白台寺、乔沟头玉皇庙、龙香关帝庙、新绛龙兴寺、三官庙、泉掌关帝庙、绛州文庙、北池稷王庙、古垛后土庙、河津台头庙、玄帝庙、青龙寺、稷山稷王庙、北阳城砖塔、南洋法王庙、稷山大佛、太阴寺、景云宫玉皇殿、董封戏台、长春观、南柳泰山庙、绛县文庙、乔寺碑楼、永乐宫、清凉寺、广仁王庙、芮城城隍庙、巷口寿圣寺砖塔、后稷庙、郭家庄仇氏石牌坊及碑亭

阳泉

冠山天宁寺双塔、冠山书院、开河寺石窟、大王庙、府君庙、坡头泰山庙、藏山祠

晋中

祆神楼、介休后土庙、张壁古堡、回銮寺、介休东岳庙、太和岩牌楼、介休五岳庙、介休城障庙、云峰寺石佛殿、介休源神庙、安禅寺、无边寺、真圣寺、光化寺、曹家大院、净信寺、新村妙觉寺、范村圆智寺、普光寺、福田寺、孟家沟龙泉寺、平遥城墙、镇国寺、双林寺、慈相寺、平遥文庙、清虚观、金庄文庙、平遥清凉寺、平遥城隍庙、日升昌旧址、襄垣慈胜寺、干坑南神庙、北依涧永福寺过殿、梁家滩白云寺、平遥惠济桥、雷履泰旧居、平遥市楼、南政隆福寺、昔阳崇教寺、石马寺石窟、福祥寺、崇圣寺、资寿寺、晋祠庙、灵石后土庙、王家大院、静升文庙、乔家大院、兴梵寺、渠家大院

长治

三嵕庙、真泽二仙宫、庄头天仙庙、宝峰寺、先师和尚舍利塔、石室蓬莱宫、天台庵、大云院、龙门寺、淳化寺、明惠大师塔、九天圣母庙、佛头寺、回龙寺、夏禹神祠、金灯寺石窟、北社三嵕庙、北社大禹庙、北甘泉圣母庙、西青北大禹庙、洪济院、大云寺、会仙观、武乡真如寺、沁县大云院、普照寺大殿、南涅水洪教院、原起寺、东邑龙王庙、李庄文庙、李庄武庙、灵泽王苗、昭泽王庙、襄垣文庙、襄垣永惠桥、襄垣昭泽王庙、襄垣五龙庙、法兴寺、崇庆寺、天王寺、小张碧云寺大殿、布村玉皇庙、韩坊尧王庙大殿、长子崔府君庙大殿、义合三教堂、下霍护国灵贶王庙、前万户汤王庙、中漳伏羲庙、大中汉三嵕庙、正觉寺、玉皇观、北和炎帝庙、观音堂、潞安府城隍庙、潞安府衙、马厂崇教寺、关村炎帝庙、长宁大庙、辛村天齐王庙、黎城城隍庙

晋城

柳氏民居、湘峪古堡、郭壁村、窦庄、青莲寺、玉皇庙、晋城二仙庙、泽州岱庙、北义城玉皇庙、周村东岳庙、大阳汤帝庙、碧落寺、河底成汤庙、尹西东岳庙、西顿济渎庙、坛岭头岱庙、川底佛堂、史村东岳庙、水东崔府君庙、薛庄玉皇庙、坪上汤帝庙、府城关帝庙、下交汤帝庙、开福寺、润城东岳庙、海会寺、郭峪村、砥洎城、陈廷敬故居、南吉祥寺、北吉祥寺、龙岩寺、小会岭二仙庙、崔府君庙、西溪二仙庙、石掌玉皇庙、白玉宫、南神头二仙庙、寺润三教堂、三圣瑞现塔、崇安寺、北马玉皇庙、南召文庙

晋城-高平

姬氏民居、开化寺、游仙寺、定林寺、西李门二仙庙、中坪二仙宫、二郎庙、清梦观、古中庙、羊头山石窟、大周村古寺庙建筑群、高平嘉祥寺、三王村三嵕庙、良户玉虚观、南庄玉皇庙、建南济渎庙、石末宣圣庙、仙翁庙

山西建筑鉴赏篇

山西 合院

合院式民居是山西传统民居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因其房屋向心围合成院,而被称为“合院”。合院正房坐北朝南,耳房配列东西,倒座居南朝北,整体呈方整的平面状。

一般合院分前院后院,前院称外院,后院又叫内院,是主要成员的起居之处。合院中巷道贯通,甬路相连,门中有门,院中套院,个个规整如一。甬道把整个住宅划分成多个独立的院子,而每处院子必从吉祥意或经文说取名。合院多为青砖灰瓦,其院墙高深,屋宇精雅,按照上下内外、长幼尊卑的顺序排列着,体现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家礼制秩序。

正房

也称上房,是大院的主房,位于宅院中轴线上的靠北方位,是全院等级最高的的屋舍。正房中间的一间称为堂屋,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两侧为卧室。

影壁

也称照壁,故称萧墙,功能为遮挡外人的视线,是庭院的第一道屏障,同时也极具装饰功能。照壁可位于大门内,也可位于大门外。

大门

山西合院的大门通常开在东南角。

庭院

指正房前的院子,是一个封闭性的场所。庭院可种树或花作为点缀。

厢房

厢房位于正房前庭的左右两侧,用来住人。厢房的建筑规格、工料、装修比正房的等级低一些,是晚辈居住的地方。东厢房的地位高于西厢房。

倒座

倒座房是整个合院中最南端的一排房子,因其门窗都向北,采光不好,因此一般作为客房或者下人居住的房间。其最东一般为私塾,最西一般为厕所。山西 下沉式窑洞

下沉式窑洞也称为“天井院”,是在平坦的黄土高原上由地面向下挖出一个长方形的深坑,再在坑的四面土壁上逐次开凿窑洞,就像一个下沉的四合院。窑洞一般深达7米以上,旁边会布置一个斜坡道作为出入甬道。

窑洞的地面通常会设有矮墙,用于防止人畜掉落,有些人家还会加上瓦当、滴水,就像屋檐一样。窑洞的正面除了主门以外,大部分是增加通风及采光的高窗,窗上贴着色彩鲜艳的剪纸窗花。

窑洞的院落中通常布置有照壁,并且种植花草树木。院中还会挖凿“渗井”来储存雨水。大门的斜坡也会设置止水槽。

地平面

可以做麦场用,但是不能种植蔬菜花草,防止土地松动。

照壁

分为基座和壁身两个部分,除去给庭院增加气氛,祈祷吉祥之外,照壁也起到一种使外界难以窥视院内活动的隔离作用。

通气窗

开在门的上面,促进空气流通。窗上设棉、毯子做成的窗帘,白天卷起通风,晚上放下保暖。

矮墙及出檐

为了防止人畜跌落到窑洞下面。

设于靠门窗之处,这里采光佳,通风良好。炕床下设烟道,冬天可取暖。山西 照壁

照壁,俗称“影壁墙”,是中国建筑独有的形式,起源于西周时期,流行于明朝。照壁在古代被称为“萧墙”,南方人称为“照壁”,北方人称为“影壁”,原属于宫廷、郡署、庙堂、寺院中的建筑,后来也进入了寻常百姓的家中。

照壁的由来说法很多,比较主流的说法源于风水,认为照壁是中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建筑风水讲究“导气”,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不吉,而避免气冲的方法,便是在房屋大门前面置一堵墙,为了保持“气畅”,这堵墙不能封闭,故形成“照壁”这种建筑形式。

照壁的结构

一般的照壁主要由壁座、壁身、壁顶三部分组成,但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别,很多细节之处差别还是很大的,现以山西静升古镇王家大院的照壁为例,简述照壁的结构。

壁顶

壁顶部分的作用和房屋上面的房顶的作用基本相同,伸出的檐口以保护壁身。它们的形式多做成与普通房屋子屋顶一样,有四面坡的庑殿顶和歇山、悬山、硬山四种形式,按照壁的大小和重要程度而分别采用。各种形式的照壁顶虽然面积不大,但依然上面铺筒瓦,中央有屋脊,正脊两端有正吻,垂脊两端有小兽,四角一样有起翘,具有屋顶一样的各种部件与装饰。

砖雕

常用阴线刻、浮雕、圆雕、镂空雕等技法,题材以民间故事、岁寒三友、花草异兽等祈福纳祥的纹样为主。

照壁装饰

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大多建有飞檐,壁面的周边绘有各种彩色图案;在照壁的中间区域绘制各种式样的山水图画,或题写寓意美好的诗词歌赋,或镶嵌精美的大理石图案,使照壁显得高雅秀丽,充满文化内涵。照壁中间还常有各种题字,一般为四字题词,如“苍洱毓秀”“风花雪月”“清白传家”“吉祥之家”等;也有的人家根据照壁方位题写吉祥的字句,如院落之东的照壁题书“紫气东来”,南边的照壁题书“彩云南现”等,也有题写一个大“福”字的。

壁身

壁身部分是照壁的主体,它占据整座照壁的绝大部分,是照壁进行装饰的主要部位。一般的壁身都是砌出框架,框芯表面用一尺见方的方砖或琉璃砖斜身45度铺砌,中心和四角可有琉璃或砖雕成的吉祥词语或花卉,如“福”字、“寿”字,或花鸟动物,寓意吉祥。

壁座

壁座部分是整体照壁的基座,考究的照壁,壁座用砖、石雕砌成须弥座。

衬景

照壁前面院落中,一般还有花台陪衬,花台多用大理石砌成,内栽松、竹、梅、兰等花木,花台上一般还要放置各种盆景。汉代 建筑鉴赏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的进步,形成了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它的突出表现是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汉代兴建的长安城、未央宫、建章宫、上林苑和诸多的礼制建筑,十分宏伟华丽。

台基

汉代建筑部分厅堂和楼阁都有较高的台基,在立面上通常分三段式划分,包括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台基多为夯土夯实,外包花纹砖。高台建筑台基很高,西汉早年有几十米高的,以后逐渐降低。

屋顶

汉代建筑屋面的高度很小,坡度平缓;屋面多直坡而下,很少反宇(屋檐上仰起的瓦头);檐口、脊多是直线,很少看到曲脊和起翘的例子。

色彩

在色彩方面,继承了春秋战国以来的传统并加以发展,如宫殿的柱涂丹色;斗拱、梁架、天花施彩绘;墙壁界以青紫或绘以壁画;官署则用黄色。西汉建筑的色彩多是红黑配。

对称

汉代开始运用中轴对称的手法对宫殿建筑群、礼制建筑群以及院落空间的组合进行布局,这种手法一直被其后的历代统治者所沿用,到明清时期达到巅峰。

汉代重要建筑入口前均设“阙”——宫廷大门之外建两个对称的台子。古时候经常把阙作为帝王宫廷的代表。汉代阙广泛运用在宫殿建筑、园林及陵墓建筑中,外观大体分为阙座、阙身与阙檐三部分。

画像石

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画像石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巅峰。

斗拱

斗拱在汉代已经普遍使用,但是形制尚未确定,种类十分繁多,可谓达到了千奇百怪的程度。汉代的石阙、明器、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唐代 建筑鉴赏

唐代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全盛时期,建筑的营造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其宫殿建筑风格规模宏大,布局严整;佛塔作为砖石建筑的代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木建筑实现了艺术加工与结构造型的统一,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唐代建筑的代表有唐长安城、大雁塔、小雁塔、南禅寺、佛光寺等。

窗户

以直线或直棂为主,并无复杂的纹样,不能开启,呈现出朴实和气魄宏大的特色。

简单而粗犷的鸱吻

鸱吻就是房屋屋脊两端的一种装饰物,唐代木构建筑的鸱吻一般作鸱鸟嘴或鸱鸟尾状,其风格简单粗犷,明清时期采用兽吻的形式,且比较秀丽繁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