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30岁以前一定要学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6 23:56:27

点击下载

作者:李丽莎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这些事,30岁以前一定要学会

这些事,30岁以前一定要学会试读:

前言

站在“三十而立”的坎儿上——

有人感叹:时光荏苒,别人辉煌时,自己依旧一事无成;

有人无奈:拔剑四望,满眼辛酸,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人伤感:蓦然回首,没了伊人,灯火阑珊处,只剩曾经的梦想轻轻“摇曳”;

有人期盼:夜幕来临,华灯初上时,能拥着成功安然入眠;

其实,人生的路很长,攻城拔寨却只有几关,例如30岁以前的那些时光……

二十几岁是人生的春天,是播种时期;三十几岁是人生的夏天,是收获的时期。你在二十几岁时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在三十几岁时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

30岁之前如果没有积攒足够的能力,就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惨遭淘汰;30岁之前如果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就会渐渐在人生旅途中迷失方向;30岁之前如果没有为事业奠定基础,今后的路就会越走越艰难!

30岁之前,可以决定你的一生。我们编写本书的目的也就在于此,如果你是迷茫的,如果你有上面所说的困惑,或者如果你目标很明确,想要激励自己,这本书都是不错的选择。很多成就不凡的人在20岁~30岁往往并没有太大变化,但在30岁之后身价却一下子陡增。

人到了30岁,都会面临人生的重大转折。30岁之前是助跑,30岁之后才能真正起航。只有那些在30岁之前做好准备的人,30岁之后的起步才会有力,也才有可能在30岁之后的岁月里披荆斩棘,有所建树。

人生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船一样。很多年轻人因没有做好航海准备或害怕海上滔天的巨浪而不敢出航。但是,人生之船不会因你的犹豫而停止出航,它一定会在某个时间点驶离港口。如果出航时你还没有做好航行的准备,那么你这趟人生之旅将会危险重重。

本书旨在端正对生活、感情、事业、财富的理解,以开放的眼光立足于当今社会,它包括:设定人生目标、建立必胜的信心、开创自己的事业、与人相处的技巧、提高办事的能力等。每一条经验都能帮你做更好的自己,每一个思路都能助你开拓人生,鼓励你调整心态并努力拼搏,激励你积极进取直至成功!

愿此书能激发你的潜能,开拓你的思路。我们希望,在前方的旅途中,有你的地方就会有闪亮的星光!

朋友,请在30岁之前选择努力,创造30岁以前的精彩生活,收获30岁以后的黄金人生!编者

第1章 武装你的头脑——打开思路,财源广进

本章主要内容

月光族,还要当多久

尽快钻进富人堆里

做个精明的消费者

像富人一样思考

别老想着花别人的钱,付出总会有回报

随波逐流永远成不了富翁

让钱在流动中升值

月光族,还要当多久

没乱花钱,但却总是做月光族;也想省钱,可什么东西都在涨价,只有薪水没有涨……为什么总存不下钱?也许你常常这样自问,总是觉得钱是花出去了,但从来没见任何回报。

态度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注重理财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月光族则反应了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下面我们讲两个小故事。

有一个举人进京赶考,住在一个客栈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在墙上种了一棵白菜。第二个梦,他梦见自己在下雨天戴着斗笠,还打着伞。第三个梦,他梦见自己和心爱的表妹躺在一起,却是背靠背。这三个梦似乎有一些奥妙。举人第二天起来,就找算命先生解梦。

算命先生劝告他赶紧回家。他这样解释道:高墙上种白菜,那不是白费劲吗?戴着斗笠打雨伞,那不是多此一举吗?和表妹躺在一张床上,却背靠背,那不是说明没戏吗?举人一听,心灰意冷,准备收拾东西回家。老板娘感到非常奇怪,便问:“你不是明天考试吗,怎么今天就回家了?”举人就如此这般说了一番。老板娘一听乐了,说:“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且定能高中。你想想,高墙上种白菜,不是说你这次高中吗?戴着斗笠打雨伞,不是说你有备无患吗?你和表妹背靠背躺在一起,不是说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举人一听,觉得更有道理,他就参加了考试,结果中了进士。

另一个故事是这样:

一个富人有一位穷亲戚,他觉得自己这位穷亲戚很可怜,就发了善心想帮他致富。富人告诉穷亲戚:“我送你一头牛,你好好地开荒,春天到了,我再送你一些种子,你撒上种子,秋天你就可以获得丰收、远离贫穷了。”穷亲戚满怀希望开始开荒。可是没过几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反而比以前更难过了。穷亲戚就想,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剩下的还可以生小羊,小羊长大后拿去卖,可以赚更多的钱。他的计划付诸实施了。可是当他吃完一只羊的时候,小羊还没有生下来,日子又开始艰难了,他忍不住又吃了一只。他想这样下去还得了,不如把羊卖了换成鸡。鸡生蛋的速度要快一点,鸡蛋可以立刻卖钱,日子立马就可以好转了。他的计划又付诸实施了。可是穷日子还是没有改变,他忍不住又杀鸡,终于杀到只剩下一只的时候,他的理想彻底破灭了。他想致富算是无望了,还不如把鸡卖了,打一壶酒,三杯下肚,万事不愁。很快,春天来了,富人兴致勃勃地给穷亲戚送来了种子。他发现,这位穷亲戚正就着咸盐喝酒呢!牛早就没了,房子里依然是家徒四壁,穷亲戚依然是一贫如洗。

我们从上面两个故事可以看出来,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理财就是要树立一种积极的、乐观的、着眼于未来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对月光族来讲,他们就像第二个故事中的穷亲戚一样,吃光花净,怀着有今天没明天、消极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这是我们应当摒弃和反对的。

支出规划是理财不可缺少的部分。股票被套牢,钱包在瘦身,年终奖虚无缥缈,钱是越来越少了。有钱没钱,省钱过年。随着节假日消费高峰期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怎样用信用卡积分换年货最划算,怎样购买飞机票最省钱,怎样到网上给亲戚朋友淘礼品既经济又不掉价。省点是点正成为时尚消费准则,抠抠族、团购族、拼装族不再羞羞答答,省钱即赚钱作为投资理财理念开始大行其道。你必须学习新的理财技能,才不会成为“白领新穷人”。

在金融危机下,许多省钱招数应运而生,近期在网上流传极广的一条信息就是过“百元周”。顾名思义,就是用100元钱过一个星期,指在上班工作日(周一至周五)期间,所有的餐饮、交通、娱乐、购物、保健、运动等消费加起来控制在100元以内。

看看网站上的跟帖发现,能做到“百元周”的人少之又少。或许你会说:“100元怎么能撑一周呢?我紧省慢省,100元也才坚持了三天,而这已经是我的极限了。‘百元周’简直就是个笑话。”如果你这么想,那么你就真的有必要学学理财课程了。

100元有什么用?在有钱人眼中,100元作用很大,反倒是穷人看不起100元。仔细算算:每天省下一杯50元的咖啡或者少搭一次出租车,30年后,你就能拥有数百万元,你还会看不起100元吗?

光看得起100元还不行,你还要学会“1元等于3元”。要让1块钱发挥3块钱的功效,也许你会对这种精打细算的行为不屑一顾,不过,如果你这样做了,那结果就是——你能把“资源”用在真正心仪的地方。有所限制才会显出自由,理财也是一样,管理金钱,反而会增加你的自由度。

在经济状况好的时候,选择扩张性策略,开源是最好的手段;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选择保守性策略,节流是理想的路径。美国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省钱就是挣钱。

从这个层面来说,省钱也是一种理财手段,且是风险最小的理财手段。尽快钻进富人堆里

记得有人说过一句话:再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其实这句话说明了,因为我们穷,所以我们才要向富人学习。站在富人堆里才会有一个对比,为什么我们会比他穷?是我们太傻太笨?那是因为我们怕吃苦,怕承受压力,习惯了平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甘心去卖小菜,那么中国可能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正因为我们不服输,想当老板,才有了今天的美好人生。

虽然说卖小菜风险不大,从凌晨5点开始,一直守到晚上10点多钟才能收工。长达17个小时的生活就在吵闹的菜市场度过,小菜贩一年365天的生活圈子就只有一个——菜市场。吃不到一顿安乐饭,睡不好一个安稳觉。一天下来,赚个几十块钱,还得交房租水电,再除去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可能就所剩无几了。他们没办法去外面交朋友,没办法与外界接触,他们没时间看新闻、逛商店,更不懂得上互联网。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信息。所以说如果你一旦当了小菜贩,可能就是一辈子的小菜贩,因为习惯了这种满足。

虽说刚做老板时肯定有很多辛酸泪,谁天生就是一个老板,他们都是从最低层做起,在社会上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雄厚的资金。但是既然做了老板,哪怕是一个小老板,他就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在失败中摸索,走向成功。老板结交的人比较广泛,有可能是部门经理,也有可能是企业家,或者是领导干部。因为老板的社交活动比较多,而且去的也是高级场所,一个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圈子里面,你会甘心去卖小菜吗?看到别人住着高楼,开着轿车,你会不心动吗?你还甘于平凡吗?——不可能!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服输的劲!

所以,一定要尽快钻进富人堆里。因为他们有一定的人际关系,消息灵通,说不定一句话就会改变你的命运。

犹太经典《塔木德》中有一句话:和狼生活在一起,你只能学会嗥叫。和那些优秀的人接触,你就会受到良好的影响,成为一名优秀的人。保罗·艾伦年轻时就与比尔·盖茨趣味相投,一起干事业。当初他们将一家名为微软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在波士注册,总经理比尔·盖茨,副经理保罗·艾伦,这就奠定了他的未来。

现在微软公司已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巨无霸,总经理已经成为人所共知的民界首富,保罗·艾伦作为副经理虽然显得有些暗淡,但在《福布斯》富豪榜上也名列前5位,个人资产达210亿美元。所以,你与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未来。

每个人生活的环境和命运是互为因果的。穷人大多生活在穷人之间,久而久之,心态成了穷人的心态,思维也成了穷人的思维方式,做出来的事也就是穷人的模式。穷人身边都是穷人,每天谈论着打折商品,交流着赚取蝇头小利。一个生活在穷人堆中的穷人,要想成为富人,很多时候必须先和自己的这个阶层绝缘。这绝对不是背叛,而是一种自我改造。

穷到富的转变是大多数人所憧憬的,但没有致富的思想和手段,富有殷实只是聊以慰藉的幻想。不能只是慨叹命运不济。只有站在富人堆里,汲取他们致富的思想,比肩他们成功的状态,才能真正实现致富的目标。

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往往就是看你结交了什么样的朋友,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当中。如果你朋友是经商的,或许你就是一个出色的商人;如果你周围的朋友都是小菜贩,可能你也就是其中的一员。朋友的影响力非常大,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如果你想展翅高飞,那么一定要和雄鹰为伍,并成为其中的一员。

所以,再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做个精明的消费者

我们都曾经站在这种该不该消费的十字路口不下数百次,当我们终于决定要去买某件东西时,总会有“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来花这笔钱”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下意识的,却通常会破坏买东西的乐趣,更糟糕的是,买下这东西后,就让我们口袋空空。避免过度消费要先端正态度,就是以积极的态度来用钱,从而取代消极的态度。这就要提到“选择性消费”的观念,你不应该对自己说:“我该不该买这个东西?”而是应该问:“这东西所值的价钱,是不是在我这个月花钱的预算金额内?是否正是我所要花的钱?”

自古有云:大富在天,小富由俭;积微成著,积少成多。在分分厘厘中促成原始积累,在有准备的等待中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创造最优质的财富之路。这恐怕是最保险的致富之路了。正因为致富之道不可一蹴而就,因而,学会精打细算就变成了最重要的致富手段。

对于年轻的工薪一族来说,省钱可是大有学问,仅其中一个简单的住房问题就有不少学问。大家都知道,工薪阶层买房的压力太大,可是租房又消耗了1/2的工资。精打细算过日子,租房消费就应该成为第一项精简的开支。

其实,若透过选择性的消费,你想要花钱的本能还是能够得到满足的,这就像一个正在减肥的人必须减少卡路里的吸收,但每天却还可以吃一点冰激凌一样,你不必试着去完全改变生活方式,而且也不必强迫自己克服心理上的排斥感。

我们想要过上美好的生活,就要学着做个精明的消费者。

改变6种消费习惯:

1.冲动的消费

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不顾一切地去买,是很多人的通病。偶尔犒劳一下自己,但不要太过分。如果经常有别人陪着购物,而且还鼓励你去买超出预算的东西,那么,最好还是自己一个人去购物。

2.消费的时间不恰当

买当季新款的商品往往是昂贵的,其实不久后价钱就会降下来,特别是在销售形势不佳的季节。所以,等到新产品上市后开始降价时候再买,能省下不少钱。

3.购买爱情的权力

有些人将爱情和金钱视为同等的事,这是错误的。每当他们因为忽略了对方而有罪恶感的时候,就会去买贵重的东西来显示他们的关心,有些人会以消费作为宣泄自己压力和郁闷心情的武器。

4.买“错”了东西

购物货比三家可以省钱,有些商品尽管不是品牌,但是事实上和某些名牌是同质量的,但是价钱上往往会差很多。

5.买个方便

省时的速食代价不菲,要比普通同等商品的价钱贵一些。便利店和商场的东西也比较贵,因为它们的货物加成费用也比超级市场里的加成高。如果经常在便利店购物,一年下来,两者的消费金额相差可能有数百元之多。

6.买个身份

信用卡使用的方便性,会让人养成当即就购买的习惯。和朋友亲戚在生活物质上比较,昏了头。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金钱和占有就等于成功。追求身份地位的人,买贵的、好的东西来证明他们比别人更成功。像富人一样思考

想成为富人,就要让自己像富人一样思考。要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极其辛苦,但是赚第二个100万就驾轻就熟了,因为你已经建立起致富所需要的心态模式,即使日后赔光财产,一样能很快把钱赚回来。

存钱快乐,花钱痛苦

多数人都把储蓄联想到痛苦与牺牲,而把花钱联想到享受与快乐。你必须重新改写你的心灵软体,只要想到储蓄就觉得快乐,因为可以让自己获得财务独立,建筑一座高枕无忧的财务城堡;只要想到钱会流失,就觉得心里难受。

大多数富人,从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固定储蓄的财务纪律,他们谨慎留心每一分钱,东西只要能买旧的就不买新的,只要能用租的就不用买的,只要能用借的就不用租的。

拿到薪水后,在动用任何开销前,先存下至少10%。你可以用渐进的方法,每个月减少1%的开支,并且存进一个新账户——你的“财务独立”账户,不论任何情况下,都坚持“只进不出”绝不动用的原则。任何额外的收入,如员工分红、退税等,也都立刻存进这个账户。

然后,你可以把下个月的储蓄率提高到2%,再下个月提高到3%。由于增加幅度如此微小,你几乎察觉不出日常开销受到影响,很快就能适应。但一年之后,你就可建立起每月至少储蓄10%的习惯。“面子”不等于“里子”,你要让自己“真的有钱”,而不是“看起来有钱”,把钱都花在张罗外表上。致富的第一个法则就是:别轻易让钱流失。第二个法则是,受到物质诱惑时,立刻回想第一个法则。

赚得多,不如存得多

博恩崔西曾经问演讲听众:“如果给你一根魔棒,让你的收入顿时增加两三倍,这会解决你的财务问题吗?”听众都点头同意。博恩崔西接着问:“跟你第一份工作相比,你现在的收入是否为当时的两三倍?”听众也都同意。但薪水增加对于解决财务问题,显然一点用也没有。就像帕金森法则(Parkinson's Law)所说,“收入增加多少,开销就会增加多少”。不论你收入再怎样增加,到头来都会被增加的开销吃掉。

谁都同意存钱的重要性,但却很难做到,因为储蓄意味着紧衣缩食,降低现有生活水平,多数人都缺乏这种自律心。博恩崔西提出另一个克服人性弱点的技巧:你不必缩减现有开销,毕竟由奢入简难;而是未来每当收入增加时,就存下其中50%。这样一来,既不会影响到现有生活水平,而且照样可以用另外50%新增收入,买任何你想买的东西。

决定财富多寡,不是看你赚多少钱,而是看你存多少钱。有些高收入者自以为能力强,永远都能赚这么多钱,平时花钱如流水,殊不知只是受惠于大环境。一旦好的经济形势反转直下,财务就可能拉警报。

投资理财要比“慢”

一般人每个月只花两三个小时来思考自己的财务,通常这都是在月底接到账单的时候。但有钱人花的时间远超过此,他们每个月至少花20到30个小时,来规划个人财务,理财品质当然较佳。

投资要比“慢”,快速的理财决策,通常都是很差的理财决策。在做任何投资时,不要让任何人给你压力,也不要有急迫感,赚钱机会就像坐公车,这一班开走了,还有下一班。

有时最佳的投资,就是根本不要投资。如果你觉得复杂难懂,就不要勉强投资。就像1990年网络泡沫时期,股神华伦·巴菲特拒绝投资高科技股,外界都嘲笑他,华伦·巴菲特的回应很简单,“因为我不懂这些行业。”事后证明,华伦·巴菲特是对的,当初嘲笑他的人都赔了大钱。

神奇的复利效应

美国的百万富翁,累积人生第一个百万美元,平均要花长达22年。绝大部分的巨富,都是靠着爱因斯坦所说的“宇宙最巨大的力量”——复利效应,慢慢建立起来的。

记住一个公式:72÷利率=存款倍增所需年数。假若现行利率是8%,9年后你的存款就靠着复利,自动增加一倍。若从21岁开始工作,每月只要存区区100元,在10%的利率下,65岁退休时就滚到1118000元!当然,要享受复利的魔术,就尽量不要动用你的储蓄,因为即使花一小笔存款,将来都会滚成大钱。

任何巨大的财富,都是从无数小节省中点滴累积起来的。因此,培养讨价还价的谈判能力很重要。卖东西的时候卖在高价,买东西的时候买在低价。卖东西的时候,要求立刻付款;买东西的时候,要求延迟付款。有礼貌地向对方提出这种要求,有自信地向对方提出这种要求,但是千万别不敢开口要求。别老想着花别人的钱,付出总会有回报

在工作中,活干得比别人多,你觉得吃亏;钱拿得比别人少,你觉得吃亏;经常加班加点,你觉得吃亏……其实,没必要这样计较,吃亏不是灾难,不是失败,吃亏也是一种生活哲学。现在吃点儿小亏,为成功铺就道路,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你的大福突然就来了。

有这样一个脑筋急转弯:你最不想吃但却经常吃到的是什么?答案是“吃亏”。几乎在所有人的意识里,亏是吃不得的。

其实,并非所有的便宜都值得庆幸,并非所有的幸运都值得高兴,同样,并非所有的吃亏都令人难以忍受。一个不愿吃亏的人,会在斤斤计较中损失更多的资本,得小利而失大利。不懂吃亏,就不能完美地领悟人生;不懂吃亏,就不会有事业上的壮丽辉煌。

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是处世的一种睿智。

不论你有多么辛苦,也不管你有多么疲劳,都不要把应该现在做的事情推到以后去做,哪怕只是推迟一小时。有多少人只是依靠勤勉就取得了人生的成功,而他们的邻居却为了每天多贪睡几个小时穷困一生。斗志和勤奋,是成功人生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

自助者天助。有些人只是成天坐在那里,抱怨这个,抱怨那个,抱怨别人都有机会发财而他却没有机会。在大多数时候,机会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是关于先知穆罕默德的。据说有一天晚上,穆罕默德带着信徒和随从在沙漠中露营,听到身心疲惫的信徒和随从在交谈:“我可不会再拴骆驼了,让真主去管吧!”“不、不,不能那样。”先知说:“应该先拴住骆驼,再交给真主安排!”

尽自己所能去做,再相信天助,或随便你把它叫做什么。但别忘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年轻人,走路干活都显得懒洋洋的。有一次我问他:“你为什么一天到晚老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呢?”那个年轻人读过书,受过很好的教育,有很高的学历。他说:“我受那么多的教育可不是为了最后来给别人当伙计的。我得自己干,自己当老板。”我说,“这很好呀。那你为什么不从现在就开始自己干呢?”他说:“我没有启动资金。”“那么你这样就会有启动资金了吗?”“我在等待。”“你在等待什么?”“等待我的启动资金。”

接着他就告诉我,他有一个年迈的姨妈,非常有钱,“她没几天好活的了。要是她不能够马上就死,那我会再去找其他一些富有的老家伙。他们会借给我几千块钱,那样我就可以开始了。只要拿到启动事业的资金。我一定会干好的。”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真是不敢相信!别说他这样是否真的能够拿到事业的启动资金,就算是拿到了,我也不相信他能够干好。没有经过磨难得到的资金是不牢靠的,这就是钱来得快去得也快的道理。在这样的情形下,他并不会知道金钱的真正意义,金钱的真正价值。没有自我约束、纪律、节俭、耐心、毅力,总是指望着以别人的钱而不是自己的积累去开创一番事业,这样的心态是可怕的,也不可能获得成功。

这位年轻人所指望的那些老人,比如他的那位姨妈,是如何获得成功的?据我所知,在我们国家富裕的老人中十个有九个是穷孩子出身,白手起家。他们依靠的是自己坚定的意志、决心、努力、执著、节俭,以及良好的习惯,才获得成功的。在他们渐渐发迹的过程中,他们将钱小心地积攒下来,才成就了他们晚年的富裕,这也是积累财富的最好方法。

不要指望天上掉馅饼!不要老想着花别人的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对这位年轻人的忠告。随波逐流永远成不了富翁

不用说,创造财富是当今最为招摇、最为时尚、也最具诱惑力的词语了,成为富翁也是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想法。于是,在商业竞争中,企业家们围绕投资理财的具体实践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运用积聚的人脉和资源以求得迅速市场占位、商战破冰的目的。

在我们看来,成功的个人理财可以增加收入,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可以改善个人或家庭的生活水平,可以储备未来的养老所需。实践证明,在成功理财的各个因素中,技术性、智力性因素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如同股市投资一样,技术专家往往成不了超级“庄家”,心理素质、性格特征等“情商”因素对理财是否成功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的今年“全球亿万富豪榜”中,身价在10亿美元以上的497名超级富豪中,竟有237名是白手起家!美国作家福利森指出,要成为亿万富豪,至少要做到以下五点:

懂得把伟大创意发扬光大。富豪不一定是某个伟大创意的发现者或发明者,但却是能把伟大创意发扬光大的人。例如比尔·盖茨,虽然他是靠电脑操作系统DOS发迹的,但他并不是该系统的发明者,真正的“DOS之父”很早就在一场酒吧斗殴中丧生,享年只有54岁。

富豪的行为模式异于常人,常做出违反社会常规、招致他人嫉恨的事。美国最大零售商沃尔玛的创办人山姆·沃尔顿经常扰乱市场价格。一旦逮到机会,他便伺机向供应商杀价。所以供应商们都知道和沃尔玛做生意不容易。因此,如果你想当好好先生,最好打消富豪梦。

抱紧资产。要想财富长久,就要具备足够的定力,拒绝短期利益的诱惑,抱紧核心资产。微软的比尔·盖茨能够多年蝉联全球富豪榜首,就是得益于他能够抗拒诱惑,不放弃微软的大部分股权。

有捡便宜货的独到眼光。对于富豪们来说,捡便宜货不是在整个社会都认为很便宜的时候买进。他们认为,一旦某项资产的现价已经低于其“潜在价值”时,就是介入的最佳时机了。

气定神闲地面对投资风险。投资没有一定赚钱的道理,不过,富豪们一定有办法使自己安度投资的低潮。专家们发现,富豪们大多是玩扑克牌的高手。他们大多生活作息有规律,婚姻生活稳定、美满。有志成为富豪的人,不妨要学习他们的生活态度。

那些富翁们懂得,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成为与众不同的人。他们必须完全成为真实、独立的自己,他们并不害怕展露自己的真实人格。他们更看重的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人,有着独一无二的生命目的,每个人都是原创的。如果一个人不喜欢自己的话,责怪父母、社会、体力和精力的限制或其他因素是无济于事的。一个人的智慧就深藏在自己的内心。

富翁们往往懂得挑战传统的智慧,换一种方式来思考。依靠传统的智慧,只能带来传统的结局,而不会有任何新东西。他们都是另类的思想家,他们必须要让自己的生意区别于其他大多数的生意,他们开辟新的路径和拓展新的边界。亨利·福特就是这样一个人,后来的山姆·沃尔顿,沃尔玛的创始人也是这样一个人。杰夫·贝索斯,亚马逊网的创始人,还有很多其他互联网亿万富翁,都是这样的人。确实,不同的思维,是有不同的回报。

所以,想要成为富人,不仅要从富翁的身上学到秘诀,更重要的是发掘自己的闪光点。只有属于你自己的创造,才有可能成为独一无二的财富。让钱在流动中升值

在商业社会,人人都想富;而人生无常,却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富。于是便产生了如何处理金钱的方法论问题,这就是理财之道。

从广义上来说,理财的涵盖面很广,从储蓄到消费,从经营到管理,从融资到投资,都可以纳入到理财的范畴。不过,若以一个个人或一个家庭的收入为单元来考察,则理财的概念,实在不必过于复杂。

在传统上,中国人多半是不太讲究所谓家庭理财的。在生活中,我们有句颇有意思的问候语:“在哪里发财?”可见,大家彼此问候的时候,是把各自所做的行当,看作是经济来源和生活来源的根本——有根本就有将来!这是很典型的小商品者的心态。殊不知,在现代的商业社会当中,由于有了更为复杂的金融体系以及衍生的各种工具,有了一定经济来源和实力积累的人们,除了干什么行当之外,还可以运用不同的工具,在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市场上,增加原始积累的。

其实,要想窥见所谓的理财之道的门径,改善自有的财富环境,首先要改变对金钱的看法,然后才能掌握处理自己金钱的方法。在生活当中,很多人在财富上会比较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差异,觉得谁谁谁比自己有钱或没有钱,但如果站在理财的角度看,应该有另外的视野。静态地看待金钱,虽然也是一个评估财富的视角,但是,如果仅仅把金钱看作目的物,你考虑的往往只有一个角度,那就是储存,人们把钱放在床底、鞋底的例子屡见不鲜。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把收入较稳定的金钱分为三大单元来处理:一是基本开销,二是必要准备金,三是积累。基本开销维持生活质量,相当于做生意过程中的必要成本;必要准备金是以备不时之需(如患病),相当于坏账准备金;至于积累,可以看作是闲置资金。分解之后,我们对自己的消费和储蓄就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与此同时,我们就已经把粗线条的金钱概念,转变为资金的概念。而有了资金的概念,我们就可以让资金流动起来,从而变成资本。

基本开销不可或缺,但是可以采取节流的办法。而准备金的部分,要求处理灵活,可以采取银行储蓄,既可以生息又可以随时变现。至于闲置的资金,我们就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有把握的资本运作手段,让这部分闲置资金不再闲置。

用资金的观点来看待你的金钱,是理财的第一步。这会使你懂得金钱的流动性,而认识到这种流动性,你就学会把资金变成资本;有了资本的活动,你就学会了投资,当然投资是有风险的,但是也有回报。当这样的投资活动合理又安全地滚动起来,财富的增值自然比静态的储蓄要快得多了。

要记住:生钱是理财的重点。我们应该用省下来的闲钱去做投资,但投资是有风险的。因此要拿这些钱来做分散的投资。这些钱用来买什么呢?可以用来买股票,买股票型的基金,买房地产,如果有兴趣或者有专业知识的话,还可以用来买古董、字画、红木家具和其他的收藏品。这些投资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有可能给你带来很高的回报,但也有可能让你亏本。因此,只能拿自家的闲钱来做投资。

但仅仅靠攒钱和生钱是不够的,还要学会护钱。所谓护钱就是买保险,以便保护好自家的钱。我们这里讲的保险是属于保障型的保险,比如,定期寿险、意外伤害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医疗保险。保险的作用就是当突然遇到意外事故的时候,会提供补偿性的资金,帮你度过意外事故造成的财务危机,保障你家的财务安全。

最后,要护好自家的钱,还要远离各种投资陷阱,别让你的钱流到骗子们的口袋里。

第2章 要有提高自己“股价”的野心

本章主要内容

要想“不差钱”,就要钱生钱

投身“股海”也要做足准备

成为大赢家,从“心”开始

股海似战场,胜败乃兵家常事

给你的股票套上“安全带”

要想“不差钱”,就要钱生钱

守住财富的唯一办法就是让钱成为一种资产,然后利用这种资产去赚取额外的钱,而这种能力来源于处处想到赚钱的一颗心。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想拥有自己的财富。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个愿望如愿以偿呢?

只要善于用心,以下三大招数,可以让你过上“不差钱”的日子。

组合投资“钱生钱”

在国企工作的小张每月收入相对稳定,除了日常开支外,尚有部分余款。为了使这部分钱最大限度增值,她在理财师的帮助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琢磨出一套组合投资方法。

首先,她将闲钱的35%存入银行,并选择了一种最佳的储存方式进行储蓄:55%存一年期,35%存三年期,15%存活期,这样储蓄就可以实现滚动发展,既灵活,又保证有相对的固定收益。接着,小张还拿出存款的30%买国债。

投资国债,不仅利率高于同期储蓄,而且还有提前支取、按实际持有天数的利率计息的好处。然后,小张分别拿出10%的钱投资基金、10%的钱购买保险。保险的基本职能是分担风险,补偿风险,在银行利率较低的情况下,购买保险更有防范风险和投资增值的双重意义,比如购买养老保险,不仅对人生意外有保障作用,而且也是长期投资增值的过程。最后,小张将多余的15%,作为后备资金,用来防备不时之需。

炒短线股票见好就抛

小王是一位媒体工作者,有空时她总会关心一下股市和一些银行的理财产品。她总以小股民自居,资金少,胆子小,期望值也小。别人把股市当作收割机,希望很快就挣得盆满钵满,她却以平常心看待股市。她有一帮经常一起吃饭的朋友,朋友们从来没有东家长、西家短的,话题最集中的就是手中的钱投资什么最容易增值,买什么股票最好,圈中的朋友都炒股,方式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精彩。那是她们聚会的话题,也是她们的业余生活。小王以5万元左右来炒股,也不指望暴富,有点收益就行,要知道,在银行5万元存一年定期,只有1000元的利息,股市的收成总比放在银行里多。小王觉得自己像一个收拾麦穗的农民,总是不紧不慢地提着篮子拣剩余。不过保守有保守的好处,去年股市行情不好,可小王依然有10%的进账,这已经比银行利息高了好几倍。有了这额外的收入,小王拿这点闲钱买打折时装,与朋友喝茶吃饭,炒股也变得其乐无穷。

开辟第三产业坐享其利

小陈工作已经8年了,在房地产最不景气的那两年,她和丈夫购买了2套房子。买房出租收取房租,是最简单的赚钱模式,收入也最有保证。女性依然可以从事其他的第三产业来坐享其利。但在开辟第三产业时要注意以下8项:

首先研究干什么。开服装店、开贸易公司或开设事务所?在任何情况下,你都要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弄清事物的本质。

要有干粗活重活的准备。同时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要忘记进行体育锻炼。

扔掉优柔寡断,学会做出重大决定,随时准备做出事关今后商业活动命运的决定。

学会制订切合实际的商务计划。核算是亏损还是盈利,在这方面,各种各样的专业书籍或专家意见可以帮上你。

打造属于自己的团队,邀请专业人士的加盟。例如在正式筹划公司前聘请有经验的律师和会计,尽量不要用家属和亲戚。如果把经商和生活搅在一起,结局通常是悲哀的。

从小处开始节约,不要急于给自己订做漂亮的礼服。在确定非买不可前,不急于购买复印机、传真机,不购买多余的东西。

如果遇到竞争,别害怕。先搞清楚,竞争者有多大优势,市场是不是饱和,自己能否做那些对手无法做到的项目。

学会管理钱财。初期,除了公司财务,任何人都不应要求从你那里知道财务方面的情况,学会分析银行账目,懂得贷款的作用。让银行家相信,你有偿还能力。

一个人的贫穷与富有,成功和失败,都来源于他的理念。一个人办了错事可以改,但是有了一个错误的理念,那么自己的人生就大大不同了。同样有了赚钱的理念,你的人生将更加可能拥有财富。投身“股海”也要做足准备

很多人喜欢投资股票,但是也有人对此持观望姿态,到底自己应该对此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呢?真正应该做到的是把准备工作做足,这样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现实中的很多人把股票当成是发家致富的一条门路,同时也有人把它当成是一种业余爱好,怎样能够做一个股市“常胜将军”是每个股民的梦想。虽然这个梦想不可能实现,但是也要把一些准备工作做足做好。

1.资金准备

资金是炒股的前提。没有钱自然谈不上进入股市,但要多少钱才能到股市上“潇洒走一回”呢?这要看个人的经济能力而定。一般来说,投入股市的应该是家中闲置不用、可多可少的钱,可以占到存款的1/3~1/2,大部分的钱以存入银行可购买债券为宜。这样才不至于在万一失误时造成重大危机,以致在需要用钱时拿不出来。孤注一掷地将资金全部投入甚至借钱炒股是最危险的。

就一般投资者来说,开始时以投入1万~2万元做起点为宜,万一赔掉一部分也不会太心疼。等有了经验后再逐渐增加投入。

2.知识和资料的准备

进入股市之前最好对股市有些初步的了解。可以先阅读一些书,掌握一些基本用语,逐渐做到能看懂报纸、杂志,听懂广播。另外不少证券公司营业部里常出售不定期的沪深股市资料,如上市公司情况汇总表、分红配股情况表等,也是非常有用的。没有时间经常出入股市的人,还可以购买带有股市行情的寻呼机,用它可以随时看到当时股市的行情。随着微机进入家庭,坐在家里炒股也已经变成现实。只要在电脑中装上必要的软件,再加上传真卡,就可以随时进行股票的买卖了。

3.确定投资方式

股票投资可分为长期、中期、短期。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有的人买了股票以后就把它放置起来,一放几年、十几年,当做一种长期储蓄来对待,这种情况我们把它排除在外。而从一般炒股的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把长期定为半年、一年或更长一些时间,中期定为几周至几个月,短期则是看情况机动灵活而定,也许几天、也许几个小时、也许稍长一些时间。然后根据你本人的时间、精力、意愿等来决定采取哪种方式。

人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进入股市也是一样,要充分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才有可能取胜。除了上面所说的具备股票知识之外,还应该了解股票的5个基本特征,下面一一列举:

不可偿还性

股票是一种无偿还期限的有价证券,投资者认购了股票后,就不能再要求退股,只能到二级市场卖给第三者。股票的转让只意味着公司股东的改变,并不减少公司资本。从期限上看,只要公司存在,它所发行的股票就存在,股票的期限等于公司存续的期限。

参与性

股东有权出席股东大会,选举公司董事会,参与公司重大决策。股票持有者的投资意志和享有的经济利益,通常是通过行使股东参与权来实现的。股东参与公司决策的权利大小,取决于其所持有的股份的多少。从实践中看,只要股东持有的股票数量达到左右决策结果所需实际数量的多数时,就能掌握公司的决策控制权。

稳定性

股票投资是一种没有期限的长期投资。股票一经买入,只要股票发行公司存在,任何股票持有者都不能退股,即不能向股票发行公司要求抽回本金。同样,股票持有者的股东身份和股东权益就不能改变,但他可以通过股票交易市场将股票卖出,使股份转让给其他投资者,以收回自己原来的投资。

收益性

股东凭其持有的股票,有权从公司领取股息或红利,获取投资的收益。股息或红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公司的盈利分配政策。股票的收益性,还表现在股票投资者可以获得价差收入或实现资产保值增值。通过低价买入和高价卖出股票,投资者可以赚取价差利润。以美国可口可乐公司股票为例,如果在1983年底投资1000美元买入该公司股票,到1994年7月便能以11554美元的市场价格卖出,赚取10倍多的利润。在通货膨胀时,股票价格会随着公司原有资产重置价格上升而上涨,从而避免了资产贬值。股票通常被视为在高通货膨胀期间可优先选择的投资对象。

流通性

股票的流通性是指股票在不同投资者之间的可交易性。流通性通常以可流通的股票数量、股票成交量以及股价对交易量的敏感程度来衡量。可流通股数越多,成交量越大,价格对成交量越不敏感(价格不会随着成交量一同变化),股票的流通性就越好,反之就越差。股票的流通,使投资者可以在市场上卖出所持有的股票,取得现金。通过股票的流通和股价的变动,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相关行业和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和盈利潜力的判断。那些在流通市场上吸引大量投资者、股价不断上涨的行业和公司,可以通过增发股票,不断吸收大量资本进入生产经营活动,收到了优化资源配置的效果。

股票是“流行”了很多年的投资工具,只有多了解它,才能为从股票中获利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大赢家,从“心”开始

说到心态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我想引用于丹教授所著《<庄子>心得》书中的故事来告诉大家心态对人的行为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庄子曾告诉人们,一个人的心态,能决定他的生活态度。他还说,一个人的见识和阅历,决定你的能力和胆识。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决定成败胜负的时候,不一定是一个人的技术水平,而是一个人的心态。当一个人患得患失、心有所虑的时候,你所有的经验和技术水平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在投资之前,除了要了解一些必需的行业知识之外,心理上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1.自律

很多人在股市里一再犯错误,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严格的自律控制,很容易被市场假象所迷惑,最终落得一败涂地。所以在入股市前,应当培养自律的性格。使你在别人不敢投资时仍有勇气买进。自律也可使你在大家企盼更高价来临时卖出,自律还可以帮助投资者除去贪念,让别人去抢上涨的最后1/8和下跌的1/8,自己则轻松自如地保持赢家的头衔。

2.愉快

身心不平衡的人从事证券投资十分危险,轻松的投资才能轻松地获利。保持身心在一个愉快的状态上,精、气、神、脑力保持良好的状态,使你的判断更准确。大凡会因股市下挫而示威游行、怨天尤人的投资者,基本上就不适合于股票操作。对股市的运用未有基本了解的投资,保持愉悦的身心不失为良策。

3.果断

成功在于决断之中,许多投资者心智锻练不够,在刚上升的行情中不愿追价,而眼睁睁地看着股票大涨特涨,到最后才又迷迷糊糊地追涨,结果被“套牢”,叫苦不迭。因此,投资人心中应该有一把“剑”,该买就按照市价买入,该卖就按照市价卖出,免得吃后悔药。

4.谦逊、不自负

在股票市场中,不要过于自负,千万不要认为自己了解任何事情。实际上,对于任何股票商品,没有人能够彻底地了解。任何价格的决定,都依赖于百万投资者的实际行动,都将会反映到市场中。如果因一时的小赢而趾高气扬,漠视其他的竞争者存在,则祸害常会在不自觉中来临。在股市中,没有绝对的赢家,也没有百分之百的输家。因此,投资者要懂得骄兵必败的道理。

5.认错的勇气

心中常放一把刀,一旦证明投资方向错误时,应尽快放弃原先的看法,保持实力,握有资本,伺机再入,不要为着面子而苦挣,最终毁掉了自己的资本,到那时,就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所以失败并不是世界末日的来临,而是经由适当的整理和复原,可以使人振作和获取经验。在山重水复的时候,一定要有认错的勇气,这样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因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6.独立

别人的补品,往往是自己的毒药,刚开始投资股票的投资大众往往是盲从者。了解主力所在,跟随主力有时是上策,有时却是陷阱。试着把自己作为主力去分析行情的走势往往有极大的帮助,真正能成为巨富的人,他的投资计划往往特别独行,做别人不敢做的决定,并默默地贯彻到底。请记住,在股市中求人不如求己,路要靠自己去探索。

7.灵感

股票市场中的高手常常能够通过观察、感觉产生预测未来的想象力。人类拥有视、味、触、嗅、听5种感觉,均是可以实体感觉到,唯有灵感来自不断地学习知识,积累经验,从而达到领悟到预测股市走势的能力。灵感也称为第六感。譬如某人专门绘K线图及指标,久而久之,对未来的走势常能抓准。又如运用某些专家系统观察长期走势,许多使用者能确实了解股性,并以此作为买卖的依据,因而常能稳操胜券。由此看来,长期实践经验、理论知识的不断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常常会产生灵感。“凡外重者,必内拙”,凡是看重外物者,内心一定拙笨。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是面临重大的选择时往往会失手。他不是输给了对手,而是输给了自己。因为,过分的患得患失,最终结果就是患失。

我们知道,世上的万物都是相通的,生活是这样,投资也是一样。在投资市场中,不论你是有一定投资技巧的,还是对投资知识一知半解的,心态都会影响你对市场的判断、决策和行为。例如,有些人经过自己认真的分析和判断,看好了一只企业业绩较好的股票,也果断地买进,原本要长期持有的时候,但是市场发生了变化,这只股票也出现了暂时的下跌,加上周围的人又说了不同意见,他们的心态就发生了改变,把自己开始的判断全盘否定,将一只很有升值空间的股票卖掉了。

良好心态的培养,绝不是一日之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奏效,只有当你真正认识到心态会对投资行为造成很大影响的时候,才能有意识地去调节和培养良好的心态,相信每个人都会有所改变。下面我重点强调以下几点:

1.不要恐惧

以现在散户的心态,是不要在股票处于高位的时候恐惧。

2.不要贪婪

股价在低位的时候不要贪婪。不要去抄底。(也有人反过来,股票下跌的时候他说不要恐惧去抄底,而股价上涨的时候却说不要贪婪赶快抛掉,我是不会这么做的,对不对大家自己去体会。不过认准了就不要改了。不要有的时候下跌你要抛,有的时候下跌你却又去买,那绝对玩完。)

3.知错要改

我们尽量不要去预测一只股票的走势,但如果不是基于对一只股票上升的预期,我们又怎么会去买呢?所以预测总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买入前我们预测股价,买入后就可以不必预测了,而是要验证我们的预测。如果发现当时的预测错了,别灰心。我们对一个股票的预测能达到40%正确率就应该感到高兴了。但是错了,就要改正。

4.要脚踏实地

人常常会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比如说想炒股一年赚1倍(说不定比这还高的要求也大有人在),如果没达到呢,他就会很沮丧,从而动摇了自己的信心。看看现在炒股书籍的标题,以前还是“10年20倍”,后来是“一年50倍”了,越吹越大,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看得你都对自己失去信心了。

5.要有原则

对一只股票的判断是基于对主力的判断,一个主力如果想向上做,他不会只做10%的;反之,如果他要抛空一只股票,也不会抛到一半就停手了。而散户最大的问题是今天看好一只股,明天却改变了看法。所以对股票的看法要相对长线一点,看多了就一直看多,直到有确实的证据证明你错了。像现在股权分置的问题,媒体一段时间多是看空,另一段时间又开始看多了。

6.不要固执、只听好话

人有一个毛病,他会只听取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而忽略对自己不利的东西。比如说一只股票下跌,已经买入的散户就会很着急,到处打听,假设他打听到如下消息:

A、股评甲说:主力震仓,目标位13元;

B、股评乙说:已经破位了,注意风险;

C、股评丙说:无利空下跌,主力震仓;

D、股评丁说:基本面良好,后市仍有上升空间;

E、股评戊说:散户线集中,有人吸筹。

你觉得他最后会听谁的?A、B、C、D、E,因为他在力图证明自己是对的,他相信真理是站在多数人一边的,至少是站在自己这一边。

在现在生活中也有这种人,明明错了,还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辩解,死不认错。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人情在,人家不一定要反对你,而在股市中,人家也不用反对你,很快,你会为自己的固执付出代价的。

7.勤思慎行

空仓是散户的独门兵器,主力有资金,散户可以空仓。空仓可以让你永不亏损。所以你空仓的时间要多一些,买入股票之前多求证,多观察,你买的时候越少,你就越有把握。人们的思考应该多一些,不要急功近利,不要人云亦云,其实很多事情你很容易找到相反的例子的,不要因为人家讲得信誓旦旦的你就相信了。独立思考的结果是你对那些加密的公式、网上一些出售的神奇软件都不采用,因为你不知道那里面是什么东西。要确定股价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

当面对风云变化的市场,面对市场恶劣险境的时候,你能坚持自己的判断,坚守你的阵地,真正做到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时候,你的心态就修炼成了正果,赚钱的时候也就到了。股海似战场,胜败乃兵家常事

输家不敢赢、不认输,所以赚小钱、赔大钱;

赢家拿得起、放得下,所以赚大钱、赔小钱。

刚进入股市时,有的人炒股全凭感觉,偶尔乐翻天,偶尔无语问苍天,但他的情绪在大部分时间是在期望和恐惧之间摇摆。他们常常感到希望无穷又觉得惊恐无比,沮丧、悔恨等情绪常相伴随,使人筋疲力尽,而赚的钱却有限。

炒股票虽然很难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但人是可以控制情绪波动的,股市虽然残酷,却不是一战决生死的淘汰赛。

如果我们把炒股票当事业,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探索,把事情想得长远些,提升些格局,就不会那么在意一时的得失。毕竟每一回合的竞技,都只是我们成千上万次比赛中的一场而已。

炒股票最难的两件事,一是处理赔钱的股票,一是处理赚钱的股票。而其最高指导原则是,避风险但不避利润。有位朋友曾经做得很好,却在操作额度增加之后,因心理因素乱了步调,竟对获利设限,却让亏损不断扩大。

炒股如同“炒心”,遇到赔钱的局面,要学会在跌市中自我保护。

自我保护9大要素

一、不要过于恐慌。惊慌失措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进一步扩大损失。在股市中,有涨就有跌,有慢就有快,其实这是很自然的规律,只要股市始终存在,它就不会永远跌下去,最终毕竟会有上涨的时候。

二、等待行情临界点。跌市中,投资者必须通过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手段,了解市场的调整力度的轻重和演化规律,选择调整力度即将衰竭到临界点时,再重新介入,短线参与波段行情。

三、不要过于懊悔。后悔心理常常会使投资者陷入一种连续操作失误的恶性循环中,所以投资者要尽快摆脱懊悔心理的枷锁,才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争取在以后操作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四、要顺应趋势。在跌市中不要逆市做多。

五、调整仓位的结构。跌市中是调整仓位结构、留强汰弱的有利时机,可以将一些股性不活跃、盘子较大、缺乏题材和想象空间的个股卖出,选择一些未来有可能演化成主流的板块和领头羊的个股逢低吸纳。

六、不要盲目杀跌。在股市暴跌中不计成本的盲目斩仓,是不明智的。

七、不要过分看跌。跌市中投资者要运用辩证思维看待股市的涨跌,股市中未来的行情不可能就是当前行情的翻版,根据当前市场运行特征直接的推测未来行情,未免过于单纯。

八、不要急于抢反弹。特别是在跌势未尽的行情里,抢反弹如同是“火中取栗”,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火上身。在跌市中,有些新股中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甚至是破罐破摔的赌气式操作。投资者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拿自己的资金账户出气。

九、不要急于挽回损失。跌市中,投资者往往套牢严重,账面损失巨大,有的投资者急于挽回损失,随意地增加操作频率或投入更多的资金。这种做法不仅是徒劳无功的,还会加重造成亏损程度。

人性不因时空而改变,早在两千多年前,《论语·阳货》中就有了“患得患失”的说法,说明人往往在还没有得到时,唯恐得不到;一旦得到了,又担心失去的心理。得失心是触发恐惧的导火线,它让我们害怕失去机会、恐惧成功、恐惧失败。看淡股事,去掉得失,炒股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有时功夫在诗外,平静的心态能使我们洗去心灵的欲念,心量狭小的人在股市中是必败无疑的。给你的股票套上“安全带”

股民小陈一直自称是价值投资者,尤其笃信“安全边际”法则,“内在价值大于价格,就有了安全边际”——这句话他一直挂在嘴边。去年10月,听了某分析师推荐煤炭股,自忖:“煤电的价格到了冬天还是要往上涨,现在的内在价值肯定很高。”于是,68元入了当时走势红火的西山煤电。

由于有“安全边际”作保障,小陈心中颇有底,于是遵循巴菲特的教导,在“安全边际”以下就大胆操作。越跌越买,一路补仓,却只能眼巴巴迎来了该股32元的“底部”,尽管他一再补仓,现在的平均价位也仍在50元左右,深套其中。“它的内在价值到底有多少?我是不是搞错了?”小陈很是疑惑。

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这个概念听起来很高深,其实很简单,就是寻找价格大大低于内在价值的质优价廉的便宜货。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你看到一件名牌西服,过节促销打5折,赶紧买下来,回家还直说:捡便宜了。

安全边际原则,其含义就是像购买价廉物美的商品一样,用比实际价值更便宜的价格买入好股票。用巴菲特的话来说就是:用4毛钱的价格去购买价值1元钱的股票。其实就是用相当于实际价值4折的价格买入股票。

而一旦用4毛钱买到了价值1元钱的股票,你就有了“6毛钱”的“安全边际”。有此后盾,如果股价继续下跌到3毛、2毛,你也尽可以大胆买入。事实上,据统计,巴菲特投资的绝大部分股票都是“一买即套”的。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喜欢作这样的比喻:买股票不是到百货公司买香水。你买奢侈品,目的是让别人说你有钱,买得起贵的。买股票应当像是买日用品,只要能用、好用、管用,越便宜、越省钱越好。“我大胆地将成功投资的秘诀精炼成四个字的座右铭:安全边际。”格雷厄姆说。

巴菲特也有句名言:“付出的是价格,得到的是价值。”其实,价值投资者寻找的就是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差异,这正是投资盈利的来源。

正因为这样,格雷厄姆、巴菲特等人才更喜欢在“弱市”中生存,因为只有大幅下跌的市场里,才能淘到“便宜货”。而在股价普遍高估的大牛市里,他们往往急着卖股票,或者什么事也不干。“内在价值”太虚吗

我们谁都懂买便宜货的道理,但股票毕竟不同于衣服,普通投资者怎么能认定,它的价格到底是高估了还是低估了?明明价格已经脱离价值了,还以为有“安全边际”,那就糟了。“可是我怎么算得出内在价值啊?”这是很多投资者的内心呼声。特别对于喜欢追求精确“卖点”和“买点”的人,巴菲特可能真是个“大忽悠”。

巴菲特本人对于内在价值的计算最为详细的叙述出现在1996年致巴克夏公司股东的信中:“内在价值是估计值,而不是精确值,而且它还是在利率变化或者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修正时必须相应改变的估计值。”

此外,巴菲特还坦承:“我们只是对于估计一小部分股票的内在价值还有点自信。价值评估既是艺术,又是科学。”

特别值得提醒大家的是不要买入银行股,银行股不是我们个人投资者可以碰的,为什么呢?银行股由于股本大,流动性好,所以进出容易,大资金的机构一般比较喜欢。美国经济危机发生后,金融股价值已经开始重估,也就是说到底值不值这些钱?金融股其实是最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就像雷曼兄弟,2008年还赚了几十亿美元,2009年就破产了,股价一分不值。金融资产属于虚拟资产,就是空手套白狼的东西,根本不能用市盈率来衡量,经济好的时候涨得很凶;经济不好的时候,首先倒闭的就是它。中国当然要好点,毕竟银行有国家撑着,但全球金融资产价值都要开始从低去估,中国也不会独善其身。

银行其实没有多少实物资产的,也就是中介罢了,一旦破产后,也就是一屁股债,破产后毫无价值可言。所以说虚拟资产一定要小心。就像中投和平安去买外国的金融股,特别是平安,从十几欧元跌破几十分。这个亏就吃大了,要买也要买有众多实物资产的公司的股票,比如说有土地、能源、矿山等,就像彼得·林奇所说的,资产富裕型公司的股票,就算这类公司破产拍卖,其拍卖的价钱也能超过总市值的股票。

中国股市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大小非,特别是小非,由于持有成本几乎都是一元以下,甚至零成本,大非减持毕竟还有顾忌,毕竟自己经营公司,股价打下来,对自己也是损失;小非则毫无顾忌,当时投资也就是为了赚钱。选择股票要选一些没有小非,甚至要是其他上市公司的小非的股票。凡事有弊就有利。全流通也有好处,就是公司大股东会关心市场股价。中国国家上市公司其实都只是大股东的一小部分资产,大股东为了保值增值,所以不像以前没流通的时候会恶意侵占上市公司的利益,甚至会把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从而把股价炒高。

选择股票重要一点就是成长性,如果一个小公司能够在未来几年内做大做强,做成大公司,那股价会有上百倍的增长。就像万科和苏宁,万科上市十多年来,当初只是一家小公司,做到全国第一,这些年来不断通过送股除权,复权价在牛市里最高曾经达到1500。苏宁上市也就短短几年,每年股本都扩张一倍,复权价最高时也在千元以上。就像林园所说的,婴儿的股本,巨人的品牌。这类股票是非常有扩张性的,一旦扩张,对老股东是会有巨额利益回报。

但这类成长性公司不是这么容易找的,一般人没有这等慧眼,也坚持不了这么久。

但中国特色就是重组股,要找那些有实力并且关心儿子的“好爸爸”(大股东)的上市公司。如果有个“好爸爸”的全力支持,那上市公司可以少奋斗10年。最大的牛股往往也是出在这类股票上,这也是所谓的外延式增长。这类增长相对那些每年业绩都能提升做的辛辛苦苦的成长性公司来说,太容易了。只要大股东愿意,把自己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公司往往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脱胎换骨,从小变大,股价也就一飞冲天。这轮牛市里面的沪东重机从几块涨到300元,就是这个原因。

寻找这类股票要靠敏锐的嗅觉了,在网上找到关于上市公司和大股东的一切动向,通过分析研究,来判断是否有这种可能。这类股票也就是我们个人投资者最好的选择。个人投资者资金不多,如果你只想赚零花钱的就去做短线去赌去博,如果想用最少的钱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如此选择。不用把钱都集中在一只上,可以选几个,只要选对一个,利润会是非常高的。不一定非要ST股,只要股本小,但大股东有大量没有上市资产这类公司就可以了。目前中国股市低价股满天都是,这类机会可以慢慢寻找了。等待下一个牛市的到来,可能一年可能几年,一定要坚持下来。

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买入低市盈率股票的投资策略都能行得通。纵然是在熊市里,收获也只不过需要您多等上一段时间而已。但低市盈率策略的最大优势在于,它会强迫您在股价走低、同时又担心股价即将走强时及时买入。

与日常生活不同,在投资的世界里,总是充斥着不可预测的惊喜和失落。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认识这些意外是怎样影响股票市场的。无数研究说明:尽管低市盈率、低预期股票总会令人失望,但它们的结果却往往不足挂齿。事实上,即便市场前景堪忧,股票价格却未必会持续下跌。相反,当低收益预期的股票给市场带来意外的惊喜时,股价却有可能会一跃冲天。上涨预期对股价的影响如出一辙。即使有一个天花乱坠的季度报告,股价也未必会扶摇直上。实际上,此时的股票价格已经体现了市场上的好信息,但坏信息也有可能导致市场对股价做出乐观预期。

第3章 伸手摘星胜过两腿泥泞,打造职场竞争力

本章主要内容

挣钱不如挣经验

从“获得职位”到“赢得尊敬”

不要让自己的光芒盖过上司

把握时机,勇于向领导“秀”出自己

跳槽也要懂得计算成本

职场不需要“愚公”

挣钱不如挣经验“好好读书,将来找份好工作”,“没有工作,看你以后怎么办!”我们从小就被告知“读书是为了找很好的工作”,“工作是为了活下去”。

然而,当你在工作的时候,你想过自己为什么要工作吗?工作的内涵究竟是什么?的确,要保住饭碗必须得工作,可是,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保住饭碗。

有的人工作是为了有口饭吃,有的人工作是为了吃口好的,有的人工作是为了将来不工作,有的人工作是为了干一番事业,实现抱负……不管怎么样,你应该明白,工作本身并不是奋斗目标,它只不过是达成目标的一种手段。

许多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从事过很多不同类型的工作,或者是经常发生工作变动,工作变动的原因可能是出于个人发展的考虑,抑或是家庭因素,这种经常性的变动都会对自己的职业持续发展产生阻碍。工作时间短,个人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而所花的时间、增长的年龄又成为职业提升的障碍。为了保证职业生涯朝着上升的方向发展,需要怎样保持自己的工作经验积累呢?

[案例一]张小姐目前就职于一家装饰公司,两年内已经有过三次工作变动,且从行业、职位上看都无关联。每次工作的时间都不长,因此工作经验的积累很有限。尽管有过多次尝试,张小姐还是觉得自己没有遇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两年的工作经历并没有让她得到提升,过于频繁的工作更换使她没有得到相关的能力提升。

赫敦职业顾问对张小姐的分析为,对自己定位的不明确导致她不清楚究竟要从事什么工作。张小姐性格开朗、务实、有责任心,具有合作型的性格特点。赫敦顾问建议张小姐从事二线工作,如物流采购、计划员、HR员工关系方面、旅游代理等。从事这些职业,可以从助理等职位做起,并接受一些相关的培训,为自己的入岗提供铺垫。

[案例二]王先生有着不错的教育背景、突出的市场和销售经验,但毕业后他所就职的都是不同行业,工作经验的积累不在同一个点上,因此工作多年后他的职位等级并没有明显的提升,这让他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产生了困惑。

赫敦职业顾问对王先生的分析是,他对自己的工作状况、环境不满,首先需要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调整,正确认知自己的工作。缺乏理工科类专业背景,适合的行业可能局限于快速消费品,也可在现在的电子行业谋求发展,或者从事市场策划工作。王先生需要花一定时间来对自己做好中长期的职业规划。王先生适合的目前是各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可以充分发挥他形象好、英文优秀、学历高的特长,能够获得较好的远景发展。

在做好职业规划后,要稳健地一步一个脚印实行。当今社会略显浮躁,面对他人的事业成功、高薪诱惑,很多人从而失去对自己的准确定位,急于求成。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有针对的训练,将对你的个人定位以及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好处,建议多多进行学习。职场新人要注意打好基础,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包括工作态度、团队精神、人际交往、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作为一名普通员工,首要是做好管理自己,而随着职位增长,管理方面的能力也就相应要求更多。

要有长时期坚持奋斗的觉悟。不管做的是哪一行,若想出类拔萃,就一定要有全身心投入至少三五年的心理准备。足够的专业能力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培养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走向成功。否则,如果我们经常更换所在城市,更换我们从事的行业和从事的工作,那么随着我们变换工作,我们平时积累的相关的知识、技能、工作经验和圈内的人际关系,到时可能都将付诸东流。

年轻人千万不要把工作和事业、理想混淆了。不要太看重目前工作给你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多年轻人通常对最初的几份工作都不太满意,“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事。”“一个月拿那么少,还想让我加班,没门!”

其实,这个时候的工作应该是能让你增加经验、处世方法、技术能力和机遇等有利于你长期职业发展的东西。与它们比起来,薪水恰恰是最不重要的。这仿佛就是一个关于“鱼”与“渔”的选择。在一个荒岛上,有两个小伙子碰到了一个钓鱼的老头。其中一个小伙子向老头要了很多的鱼,另一个小伙子没有要鱼,而是求老头教会了他钓鱼的技术。你应该能很容易判断这两个小伙子哪个更聪明一点。

那个要“鱼”的小伙子虽然暂时免了垂钓之苦,但鱼总有一天会被吃完,到那时他该怎么办呢?而那个要“渔”的小伙子虽然垂钓辛苦一点,可是他一辈子都不愁没鱼吃。

年轻人,正是求“渔”的好时机,不要满眼都是“鱼”,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一点。等学会了“渔”,还怕将来没有“鱼”吗?工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钓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能摸索和判断哪些地方“鱼”多,与其他“钓鱼者”如何处理关系,如果能遇到抛掉鱼竿,用网捕鱼的机遇就再好不过了。在这个过程中,渐渐独当一面,摆脱“工作”的束缚,直奔自己的事业,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在工作中不要在乎付出了什么,而应该在乎你实际得到了什么,当然,我说的“得到”并不是金钱上的收益,这个你应该知道。从“获得职位”到“赢得尊敬”

任何一位愿意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的人,都应该懂得如何在工作中使自己能够脱颖而出,并且不让自己的努力悄无声音。

任何一位员工都不能使自己的努力显得可有可无。虽然有一些出色的上司会发现我们的努力,并给予我们相应的回报,但是,如果我们消极地等待公平的到来,那么,我们就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了。我们必须让别人明白:我在努力地工作,而且做得很好。

甚至有人说,一定要让人们知道你为他们做了多少事情,否则,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白费。

这听起来很残酷,不是吗?不幸的是,在多数情况下这就是事实。很多人默默无闻地为公司做了许多事,而且干得都不错,但是,当公司面临危机需要裁员时,他们往往又首当其冲。

这很不公平。但单纯的事后抱怨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往往会成为被赞扬的对象。这并没有错,因为任何公司都需要这样的人,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人不能使自己的努力显得可有可无。

此外,我们还必须知道,职位的升迁除了需要埋头苦干之外,我们还必须成为一个对公司和同事都非常有价值的人,即不断扩大个人的影响力。

一直勤勤恳恳但却抓不住升迁机会?很有可能是你“印象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管理心理学家们发现,只努力工作而不会表现的话,付出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有调查发现,决定属下谁该升迁时,“印象”的重要性仅次于“相处时间”。那么,怎样行之有效地表现呢?有7个方面是你必须做到的。

1.穿着专业得体

外表决定了我们给人的第一印象,慢慢发掘每个人的“心里美”不可能,还是准备几套与你职业相称的养眼装备吧。

2.充满自信愉快

只会打扮只能给人“绣花枕头”之感,一定要抬头挺胸、目光坚定、神情愉快,这样才能传递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风采。

3.办公桌井然有序

有位禅学大师说过:“一个人的房间有多乱,就表示他的心有多乱。”主管们往往认为,整齐有次序的办公室代表的是高效率及高掌控力。

4.谈论提高工作效率

叽里呱啦大谈自己的成绩只会讨人厌,相反,讨论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同事帮助,可以表现出你对工作有多在乎,由此引出“高成就动机”的正面印象。

5.乐于助人

管理学研究发现,最受欢迎的同事是“有团队精神、乐于助人”的人;因此,除了恪尽职守之外,常关心同事及主管的工作需要,主动给予协助,时时鼓励并在情绪上支持工作伙伴,会让你成为受欢迎的“拉拉队长”。

6.在压力下表现冷静

许多主管都表示,压力是最好的试金石,如果在困境中还能沉着应战,这样的属下是优先升迁的人选。

7.懂得倾听的艺术

心无旁骛倾听的同时,更要传达对对方的重视。所以,在不肯定别人已说完时别插嘴,用点头、微笑等积极回应对方,甚至动笔记下要点。

在很多人看来,要成就一番事业,应该有高起点、高平台,如果岗位一般、环境不佳,那就很难有什么大成就。在岗位上,我们应该用自己踏踏实实的行动为自己树立一个好的名声。这个名声不是自己吹出来的,而是由你的服务口碑所决定的。

只有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完美地服务,才能为自己、为企业、为顾客开创多赢的局面。无论从事哪个行业,要想得到人们的赞誉,获得他人的认可,赢得良好的行业口碑,唯一的方法便是把服务对象的事情放在自己的心上。对于任何人而言,唯有“明星”式服务才能为自己赢得客户,赢得发展空间。不要让自己的光芒盖过上司

你还未爬到足够高的位子时,哪怕你有昭耀世人的光芒,也只能以荧虫之亮示之于人。

永远让你的上司感到比你优越。在取悦他们或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不要过分显露你的才华,否则会适得其反——引发他的恐惧和不安。始终让你的上司显得英明聪慧,你就可以在上司的关照下,达到权力的巅峰。

这里有一点要特别提到——不要和上司一般见识。

其一是取其字面意思。即作为下属,你的重要性不在于你总是与上司的意见一致,恰恰相反,你看问题若能与上司角度不同,甚至面对新问题你得出的推理与上司完全相反,从而促成上司作出更为正确的决策,你才堪为上司的好帮手;

其二是人们一般用此语的意思。即作为下属也不要对上司求全责备,同样需要多一份宽容,多一点耐心,不要计较上司对自己一时一事的误解。上司也是人,犯错误的时候也很多,不过他所犯错误可能在你有所不知的层面上而已。他前后不同的要求,多半是他对事态的了解逐渐深入所致,并非他生就不守信用。

为什么不能从容面对你的上司?

上述道理知易行难。做不到,工作就不顺。事实上,经理人的苦闷很少源于工作本身,更多的是源于不能从容面对自己的上司。从自身来看,有以下几个原因:

自身局限

作为下属,一般相对上司来说资历较浅,再加上位低、权轻,信息渠道不比上司广泛通畅,因此难免见识不如上司。但上司也有其局限,且往往他之局限正是你之优势。你的“愚者一得”也许恰好能弥补他的“智者一失”。明白此点,你就应该多从上司的局限处着眼,而不是蜷缩于他之优势和己之局限构成的困境而不能突围。

面子问题

说错了怕上司责怪伤自己面子,与上司看法相左又怕伤了上司面子。其实,有智慧的上司(至少在内心)更看不上唯唯诺诺之辈。孟子有“说大人,则藐之”,其实就讲上下沟通要抛开“级别”的顾虑。提不同看法伤小面子,促成正确决策维护大面子,这个账要算明白。

不了解上司

虽然自己也是某个层面的上司,但要客观了解这个角色,仍需要磨练,包括接受多个风格迥异上司的领导及必要的自我剖析。

比如,上司有时反应过度,他可能只是迁怒,这本属人之常情。某上司有一次对手下说:“我骂你是迁怒啊!”手下顿时涕零。迁怒是人面对过大压力或在别处遭遇挫折时的情感释放,下属若知晓此点就不必太放心上(而有涕零之屈),因为通常上司所经受的压力会更大。相反,若条件反射,立马血脉贲张,则不免智力下降,越辩越错。职业“痛苦指数”就会直线上升。

其次,上司所说并非全是刚性指令,很多时候他只不过是在和你探讨。由于双方有位势落差,下属很容易将上司的所有话语当做一言九鼎的决定,而在执行中缺乏应有的权变。事实上,工作中极少决定是“覆水难收”的,大多数决定都有随机调整的可能和必要。了解并扣紧工作背后的目的,主动性、灵活性及工作效果就会大为提升。

为谁工作

可以有很多有道理的答案。但作为下属,我们常常滑向为上司而工作,甚至“以避免上司责骂为工作底线”会成为我们的下意识。其实,最划算的答案是为自己工作——为提高自信心、增加工作经验、获取克服困难的喜悦、丰富阅历等,总之提高自身人力资本的含金量及使工作更加开心最为要紧。上司是我们必然遭遇的诸多相对不可控因素之一,而自己的心态及职业收获的可控性相对较高。因此,不尽理想的上司不足以成为我们懈怠的理由。退一步想,即便只为每天下班后的好心情,理顺手头工作也是很值得的。

要做一个从容的管理者,就要学会不要和你的上司一般见识。天空中的群星,只能有一个太阳,永远不要遮住太阳的光芒或与太阳争辉。淡出天幕中,设法突出和增强主星的光芒。天上的群星教给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它们也许和太阳有关系,而且和太阳一样会闪耀,但它们绝不会和太阳同时出现。把握时机,勇于向领导“秀”出自己

在职场中,很多员工总是埋怨自己没有遇到伯乐,埋怨自己怀才不遇。但是反过来想想,你是否主动让伯乐看到了你这匹“千里马”呢?千里马若不放歌长嘶,也难能引起伯乐的注意。

主动是一种特别的行动气质,也就是说自己知道做有价值的事,不用别人去催。职场上的主动者,往往得以进入各行各业的高收入者阶层。主动和被动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它们对工作的意义却是完全不同的。许多人每天都在迟迟不愿将自己的构想付诸于行动,也因此荒废了许多的宝贵时间,以下总结出9招,相信按我们说的做,你也会成为职场上幸福的主动者。

第1招:按部就班地行动

事业成功的人往往耐得住寂寞,在那些看似程式化的进程当中寻找到快乐,他们是善于自我控制的人,可以让时间听从自己的安排。

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每当遇到那些不情愿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时,避免自己拖延完成的最佳办法就是“按部就班地行动”来完成它:从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起,在自己的行事历上用醒目的符号标注出截止的日期,并把任务均匀地分配在日程之内。这样做,不但每天可以轻松地做完部分工作,而且由于时间的充沛,所以更有理由把当天的这一部分工作组织得非常完美。因为有惰性的人一定是先松后紧,最后让自己慌手慌脚地把工作敷衍了事,那样的效率与业绩,是不可能超越一贯按部就班地行动的人的。

第2招:永远现在进行时

有时候,对你而言,结束一件一小时之内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可能不如望向窗外发一小时呆来得有趣。客户的电话非今天打吗?不如先和朋友在MSN上聊几句,因为明天他就出远门了,而客户大概明天还在本城吧!如果明天客户不在,周五相信他一定在办公室里,不如索性周五再说吧……

绝不要给自己一个理由,说服自己把工作交给下一个小时。永远以“现在”这两个字来想问题,把“明天”、“后天”、“下星期”想成遥远的下个世纪好了,做个“我现在就要开始工作”的人,哪怕只是拿起电话,和客户说说你刚才想到的那个创意,让他觉得你是一个主动的热情的服务者。工作在此时此刻,是让我们保持战斗欲望的行动力。

第3招:做个“凯撒大帝”

很多人对金钱的观念麻木而淡薄,从好里说,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从另一个角度看,也的确是没什么追求和上进心,不太在意生活的品质。

看看另一些人是如何对待生活的:比如永远把自己打扮得光鲜靓丽、穿着入时的同事,比如拥有了一套高尚地段的房产的大学同学,比如让孩子进了更优秀的幼稚园的邻居等等。不要羡慕人家的命好,大家都是一样的。我们拼命工作,不就是为了离自己理想中的极乐园更近些吗?每隔一段时间就给自己制订一个目标,大的像买一辆自己喜欢的新车,小的如买一套今秋的流行格呢套装,有时候,压力是让人忘情于工作最好的动力,当你终于可以为了卸下包袱松口气时,你的目标也会得以实现。

第4招:把你的闹钟拨快10分钟

迟到其实是一件让人窝心的事情。要不是贪恋早间那最珍贵的5分钟睡眠时间,谁愿意不吃早餐、不化个精致的淡妆就出门,慌里慌张地去面对打卡机无情的判决呢?很多人知道自己喜欢拖拉的毛病,但却不知道怎么解决。

其实这个秘密很简单:你把你的闹钟拨快10分钟即可。记住,无论是家里的钟还是手腕上的表,甚至连电脑的时间也不要落下。千万不要小看这短短的早10分钟的时间,它给你设定的可是一个提前的助跑机会,让你在别人还没启动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发力冲刺,不知不觉中你就成为了工作面前最主动的那个人,同时拖延的毛病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你还想什么呢,马上就动手,从拨快手表开始吧!

第5招:礼遇新人主动占尽先机

很多公司都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在新同事(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到来时,大家都会送一点小礼物表示欢迎。但不少人是礼物照送,但流于形式,并不想彼此真正成为朋友。而对于一个连身边的人都懒得结交的人来说,更不要指望他有心交往很多四面八方的有用的朋友。如今这个社会,完全是靠人际关系网来工作和运作的,需要别人帮忙时,从何向别人主动开口?

下次有新入职的同事到来时,不妨当面递上一张自己做的卡片,除了自我介绍之外,再附上一段你的祝福语,简简单单,就赢得了别人的心。它的好处在于你以后的工作中,都会得到大家不遗余力的帮忙。几句温暖的话就可以收买到人心,为自己轻松编织一张人际网,占尽了主动的先机,何乐而不为呢?

第6招:一杯咖啡时间

有时候,我们认为把自己的工作分摊出去,不免有“支使”他人之嫌,即便把工作交给了别人,但由于个人理解与处理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人所做的工作汇总到你这里时,你会遗憾地发现,你们好像说的根本就是两回事。你可能因此而后悔当初不如自己把事情干了算了。

且慢,埋头苦干似乎真的不太吃香了!当下一个任务下来时,你可以召集大家开一个小会,把自己对任务的理解面对面、最大限度地传递给合作者。在整个项目的进行中,你需要做的也许就是找出一点空余时间,和每一个项目执行者一起喝杯咖啡!这样做,好处是可以让大家都有时间去处理每个人手上要完成的工作,又能及时地沟通,随时调整彼此支持力度的侧重点。看,一杯咖啡时间,就是这么简单而已!

第7招:开门见山地陈述观点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职场上,和你一样具备了相当专业实力的人实际上很多,在素质相仿的一群人中,抓住机会脱颖而出,才得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拐弯抹角或耐人寻味的提问方式虽然可以使人觉得你含蓄和温和,但它的反面代价也是巨大的。因此,不管你自认为多么谦逊,也请不要在会议上说类似我的想法不成熟,只是提议大家参考一下诸如此类的话,那会使公司上下的人在内心里给你打上不信任的分数。一个人的自信是非常有渗透力的,所以在你需要把自己的设想与观点摆在桌面上时,开门见山,少兜圈子会为你赢得主动权,奠定自己在高层心目中的地位。

第8招:让桌面永远保持干净

这可以说是最容易做到的一件事,但又是坚持下来最困难的一件事。桌面上杂乱的文件、记事本,电脑上厚厚的尘土,乱丢的签字笔,会让一切看上去都毫无头绪,负面的情绪稍一累积,就会勾起惰性的滋生。

办公室里总有些另类人,把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办公隔断内生机勃勃,有花有草有小鱼;桌面上永远一尘不染,连鼠标都闪闪发亮。另类人之所以另类,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坐在如此整洁舒适的小小天地里,便会油然而生一种对工作的依恋之情,一花一草一桌一椅,都可激发他的工作热情。能把公司照看成小家的人,一定特别愿意提早来上班,就先从给花草浇浇水、喂喂小鱼、清新整洁的环境开始一天的工作吧,也是提高主动性的小窍门。

第9招:3分钟之内结束私人电话

谁也不能避免在上班时间接听几个私人电话,但到底有多少人能控制自己在和朋友家人沟通完正事后,不接着开始无边无际的闲聊呢?

一天的工作时间就那么长,学学那些为自己制定了规矩的职场先锋吧,比如,约定自己的私人电话时间绝不会超过3分钟。原因是私人的事情难免会影响你的情绪,不管是愉快的还是不轻松的话题,都会让自己暂时脱离工作的状态。所以,在3分钟之内结束通话,避免自己被琐事干扰,对自己和工作都是一种负责的主动态度。

很多人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总是通过跳槽去寻找伯乐。然而,当老板换了一个又一个,却仍没有人赏识自己的才能时,你就要从自身寻找问题了——也许你还没学会如何推销自己。如果你认准自己是一匹千里马,而老板还没有发现你的才华,先不要急着抱怨,而应该学会表现自己。只有让老板看到你的才华,你才有被重用的可能。跳槽也要懂得计算成本

每逢新春时节,一场连一场的人才招聘会都在撩拨着众多不安分的心,总有大批人马离开原岗位,寻找新的“奶酪”。然而,很多的人,却只是意气用事,从来没有想到跳槽其实也是一种投资行为,也是需要成本的,盲目跳槽最容易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状况。因此,在决定跳槽前,千万别忘了先算算跳槽成本,亏本的生意,千万不要做。

没错,“树挪死,人挪活”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不过有人越跳越开心,有人却跳残失足,不幸屡有发生,个中奥妙自有分寸。我们敬上跳槽10大注意事项,各位可自选姿势,边跳边看。

时机选择有学问“天时、地利、人和”是古人对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的总结,时机的重要性被排在了第一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把火就是烧不起来。此时轻举妄动只有落败的下场,所以跳槽请注意时机。

比起那琢磨不透的东风,跳槽的“天时”总体还是有规可循的。从大的时间点来看,可选择一年之中跳槽高峰期作为自己职场运动的起点,因为此时整个职场大环境内都发生着一系列重组,就像一个稳定的分子结构受热后发生了化学变化,某些分子脱落原来的结构,与新的分子补充结合一样,原来稳定的公司人事机构也发生了变化,机会也随之产生,可能你心仪已久的某个位置也刚刚有了空缺,这个时候,主动出击才有更高的胜算。

每年职场有两次行情启动,一个是春季2月至4月份,这时正是春节前后,一些上年工作不如意的或者准备通过跳槽得到提升的人纷纷开始起跳,准备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好“薪情”;再一个就是8月至10月份,在应届毕业生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的感召下,一些职场人士也随波逐流,使职场形成一股大潮,为跳槽、转行创造良机。

风险、成本细打算

最大的风险——信任危机

近来人才市场上流传人才的“资信等级”的说法。对于那些经常炒公司鱿鱼的应聘者,招聘单位往往心存芥蒂,担心你到他们公司后也干不长,存在信任危机。

现任职位是资信等级的比较大的正面因素,过去两年内跳槽次数则是资信等级的比较小的负面因素。如果你从产品主任跳到销售经理,大正加小负,你的资信等级提高;但是如果你跳来跳去没有提升,加上去的尽是负数,资信等级就一定下降。

最大的成本——社会资本

换一回工作,不可避免要扔掉一拨原有的社会资源,如果连行业也转了,扔的东西就更多了。这些在过去多次商业往来中精心搭建的人际关系,互惠关系,甚至是客户资源,对于一个身处管理层的人士而言尤为重要,会为业绩带来巨大回报。这也是为什么引进的CEO比从组织内部步步提拔的CEO要面对更严峻挑战的原因。

转行还是换工作

如果你已经对你的工作提不起任何兴趣了,每天只是和尚撞钟般得过且过;如果你厌倦的不只是工作本身,甚至还包括这种工作所限定的生活轨道;你要考虑的可能不仅仅是辞职这么简单,换一份工作没有多久,一切照旧。

所以在你正式提出辞呈前,你需要想一想:你对现有工作不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排除老板不好、工作氛围糟糕等干扰因素,你要发现一份让你激动的工作有哪些特质。另一方面,是发现你向往的目标职业的内幕。见一见从事这个职业的人,了解行业运作情况,需要具备的职业技能是不是你已经具有或可以培养的。

带上漂亮的成绩单

职场有一句老话,过分频繁的跳槽只会自贬身价。但是越来越多的事例表明,人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安分,跳槽也不是一个100%的贬义词,有时,它的正面意义要大得多。据国外的调查报告显示,在20岁~30岁之间,多数人有过8个工作。

频繁跳槽而不让人生厌的秘诀就是——让你的简历上永远显示出你所到之处造福于人。即使你的职业生涯有空白期也不用担心。想想看,某人创作了一个伟大的超级杯(“Super Bowl”)创意,6个月后去Nike成功完成一个新品上市,一年后又去Google,为其部分软件重塑形象从而增加了50%的用户。人们可能根本就不会关心他的跳槽频率是否太密。

很简单,让你简历上的每次工作经历看上去都是某种成功的经验,你的成功也会随着跳槽升级。

给离职一个理由“你为什么离职?”这是个最令应聘者讨厌和面试官喜欢的问题。有标准答案吗?回答这个问题你要现实,不要说公司文化什么的扯淡;又不能太现实,像个市侩;当然也没有必要假模假式地表扬原来公司,如果你实在找不到理由,就说它不适合你好了。

注意:只要能自圆其说,确保与面试中的所有回答不会前后矛盾,这关就算过了。不管你最终选用什么答案,最好给前任留点余地。当然,面试官接受的才是成功答案。

新的开始不可掉以轻心

得到offer,即使猎头或新老板请你过去,也可能只代表某一部分人的赏识,但组织的力量依然强大,你要怎么行动,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打消团队中对你产生的“多余的”印象呢?

答案是:了解公司的规章流程!当然,吃透新环境中的“潜规则”及隐形关联很要紧。比如,你所在的团队相处方式如何,意见领袖是谁?切忌初来乍到就乱发议论,特别是随便发表你对现公司和原公司的不同做法的见解,因为你的看法远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重要。

如果你想吃回头草

很多时候,挑公司就像挑对象,与前任“拗断”后可能又后悔想复合,想吃“回头草”却还在犹豫的人,可以问问自己,你是一个有资格吃到“回头草”的人吗?——这样的人通常都是主动离开公司的优秀人才,离职过程和平稳定,不起争端。只有这样,老东家才愿意重新接纳你。

所以,想吃“回头草”的“跳蚤们”,在跳离之前还是老实点。职场不需要“愚公”

古时有个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愚公面山而居,在90高龄时,决定开山修路,于是谱写了一曲子孙相继、不畏艰难移山的悲壮故事。愚公精神曾鼓舞了中国历代勤劳勇敢的人们。但是,社会正在以不可预料的速度向前发展,21世纪,以“愚公”的速度开山修路无疑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了。于是,速度和效率成了一个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在工作中一定要讲究效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做到位。与其把今天可以完成的任务千方百计地拖到明天,还不如用这些精力把工作做完。

很多人在工作中总是徒劳无功,他们看似忙忙碌碌,却一点儿进展都没有。辛辛苦苦干了很多,却仍然业绩平平。于是,他们开始抱怨说自己活得很苦,付出的努力换不回成绩。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忽略了工作效率。

保证工作效率的最佳方法就是:专注。曾有人说:聚精会神工作着的女人是最美的,当然也是效率最高的。

公司职员程小姐一下班就向老妈诉苦,说自己每天从一进公司门就开始忙个不停,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忙得晕头转向。一起进公司的同学兼同事小刘虽然和自己是同样的工作,看起来总是从容不迫的样子。更让程小姐有些心理不平衡的是,到月底工作量一统计出来,自己还不如小刘高。或许你读了这个例子,就颇有找到知音的感觉:每天忙忙碌碌,却老是忙而无功;感觉付出很多,却总是得不到老板的满意;没有一刻空闲,到总结时却说不出自己做出的成绩。

这种现象太普遍了。如果你正处于这样的状态,这时的你就需要提高警惕了,也许你不是工作不努力,而是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了。因为,如今可不是讲求“慢功出细活”的时代,效率总是与工作业绩、奖金,甚至晋升挂钩,每天费尽心思琢磨的应该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看看下面的人士是如何做的,也许你能从中得到启发,有所收益。

A将工作分分类

你每天所要处理的工作,如果仔细想来无非有两种:事务型和思考型。如果将你所要做的工作做如此划分,区别对待,也许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职场王女士就是如此做的,她说,事务型的工作不用太动脑子,只要按照熟悉的流程或程序做下去就可以,而且不怕被干扰和中断,如收发E-mail、写信、填写工作报表、备忘录等,这些例行公事、性质相近的事情可以集中在同一个时间段来处理,即使在精神状态不佳的情况下也能完成。而对于那些需要集中精力、一气呵成的思考型工作,则要谨慎对待,在做之前要进行充分的思考,不停地想,苦思之后方有灵感闪现,这时要安排精力旺盛、思路敏捷,而且不易被干扰的时间段集中去做。

王女士的这种做法不仅使自己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使自己拥有了更多的业余时间去享受工作之外的精彩生活。

B为工作制定计划

在这里需要指出一种错误的理解,制定工作计划不是给自己施压,是为了让自己记住该做的事。每天面对大量的工作,谁都不免产生“丢三落四”、忙而无序的状况;如果会工作,养成定时作计划的习惯,效果是大大不一样的。

某公司部门经理罗女士,就非常善于管理自己的工作,尽管每天需要应付大大小小的许多事情,但她总是显得很从容,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自己心中非常有数。她说自己随身携带的必不可少之物就是一个工作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自己的工作安排。每月之末,她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思考一下下个月的工作重点和计划安排。制定工作计划,关键是要会分解目标,把制定的月目标分解到一个周,一个周的目标再分解到每一天。也许看上去是一个很庞大的,担心完成不了的工作目标,经过这样的层层分解后,结果发现,原来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是很难;这样工作起来才不会感到有很大的压力。

C学会工作中说“No”

当你正专注于手头的工作时,突然上司让你去做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或者同事找你帮忙处理一些文件,如果放下手头的工作,那么思绪就被打乱,有可能要重新再来,工作效率显然就不会高。这时的你要学会巧妙地说“No”,否则整天纠缠于帮别人处理事情当中,非但自己的工作完成不了,还有可能出力不讨好。

某公司的杨女士就有这么一位同事,是做效果图的,为人比较随和,别人有事情都找他。打份文件、加个标头、做个表格……甚至电话响了,也要他接,结果自己的一份效果图被一拖再拖,上司一催再催,被骂了好多次,迫不得已加班完成,他现在已经成了公司的“加班专业户”。其实,他完全可以说“No”。在工作中维持“老好人”的形象、令所有人满意是不可能的。杨女士说,在自己的工作和别人求助之间,也许持这样的平衡技巧是比较明智的:“先扫自己门前雪,再管他人瓦上霜”。当然在说“No”的技巧上,可以采取婉转、迂回的方式,避免直接拒绝。

D绝对不煲“电话粥”

对一位背负着沉重压力的职业女性来说,能够有一些经常往来的朋友,并养成在不顺心的时候倾诉的习惯,无疑是非常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一个真诚的问候,一个聚会的邀请,都会成为繁忙工作中的小插曲,调节着紧张的神经。但是如果频频接听私人电话,而且交流个没完,又会是种什么情况呢?

公司职员Lisa的一个同事就是一个经常煲“电话粥”的高手。让人浑身起“小米”的亲昵的称呼声,忽高忽低的讲话声,以及老公孩子的婆婆妈妈的琐碎事,她就能唠唠叨叨地讲个没完。这个时间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她也很难干好自己的工作。

所以,Lisa给自己的职场要求之一就是绝对不用公司的电话煲“电话粥”,有私人电话打进来,那也是长话短说。这样的目的就是尽量不打断自己的工作进程,让自己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E养成利于工作的好习惯

一些好习惯的养成,常常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刘女士的几个工作好习惯也许可以拿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她说自己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在工作时间里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特别是私事。她发现周围有很多人,往往会同路过公司的朋友或认识的人聊天,而且可能是完全与工作无关的事,这样自己手头的工作就被中断,再回到工作中来时已找不到东西南北,所以她要求自己从来不“出轨”。

情绪好坏往往会影响到工作状态,刘女士要求自己尽量不要把一些不好的情绪带进工作里,当然谁也不可避免遭遇气愤、低落的时刻,但要学会控制。杨女士每当这时,都会闭上眼睛几分钟,告诉自己:“只要不发作,就又战胜自己了。”她说,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了,也就意味着在走向成熟。

此外,每天定时完成日常工作也很重要,如查看电子邮件,和同事或上级交流,浏览你必须访问的BBS,打扫卫生等等,集中完成这些工作,能让你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处理更重要的事情。

工作让你慢慢透不过气来吗?待办事项,计划和突发的琐事不停地积累已经把你包围?遇到这种情况时,你的最佳策略就是先走一步,超前工作。完成今天所有的任务甚至更多,你才能有呼吸的空间。

你会怎么做呢?当我面对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来一次“任务猎杀日”——这一天会是我效率最高的一天。我将预留大量的时间来完成待办事项上的任务并且超前工作。我发现,如果你计划得当,你可以让明天的效率比平常高出三倍!

怎样设定“任务猎杀日”呢

我已经成功完成了数以百计的“任务猎杀日”。因此,如果你正准备开始你自己的“任务猎杀日”,可以参考如下步骤:

早起:如果你不是一个通常很早起床的人,请调早你的闹钟。在5:00~6:00起床有两个作用。首先,它给你一段在上课、工作、或家人醒来前的安静时间。其次,它能建立一种成就感,这可以激励你度过一整天。

早操:这并非绝对必要,用跑步或在房间里做几个俯卧撑来开始新的一天是另一种非常好的激励方法。而且,30分钟的晨练可以赶走你身体里昏昏沉沉的感觉。

固定的任务清单:在你开始这一天以前,写下所有你必须完成的任务。一旦你完成这项清单,也就完成了一天的工作,然后你可以去做点真正想做的事情。有一个固定的工作目标可以让你更好地集中精力,“今天要工作一整天”,类似这种想法反而会导致拖延。

隔离自己:我的大部分工作是靠个人完成。这意味着,在“任务猎杀日”里,我的社交活动几乎为零。为了可以集中精力而不分心,就做一天的隐士吧。锁上房间或办公室的大门,直到你解决掉清单上的所有任务。

断“线”:电视、网络、Facebook、电话和即时通讯在这一天里都要保持离线。如果你实在需要互联网(比如:回电子邮件是工作清单的一部分)那么就专注于你的任务,别去做其他的。如果你沉溺于到处在网络闲逛,那就断线吧。

重要的工作优先:关于如何组织你的工作这个问题,那就是大石头优先!也就是把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放在一天的开始,而不是结束。这样,你就能把你的焦点放在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上。当然这一条也有例外,但你得把它作为一项总原则来遵循。

没有中途休息:在这一天中,任何形式的休息都应该尽量减少,尤其是任务当中的休息。只有当你完成清单上相当一部分的工作后,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