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审美素质培养丛书:怎样画素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8 02:42:33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版审美素质培养丛书:怎样画素描

新版审美素质培养丛书:怎样画素描试读:

内容提要

素描是用单一颜色来描绘对象的一种绘画。常见的素描画是以黑色(即利用黑白的层次)描绘的,但也有用一种彩色描绘的(如棕、红、绿、蓝等),或一种彩色加黑或在此基础上加白粉,也属于素描。更具体地说,素描是舍弃了对象的多种色彩关系,用单一颜色的线条或明暗描绘对象的外形、比例、结构、体积、空间、质感和色彩的浓淡,运用这些造型艺术的基本因素来综合表现形象的绘画。

素描画的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线描(相当于中国画的白描);二是以明暗手段表现物象的体积的所谓明暗法;三是线条与明暗法的结合,亦称线

结合法。

由于素描画排除了色彩的直接表现,集中运用造型艺术的基础因素去表现对象,所以它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在绘画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既有别于素描创作又有别于画家的素描习作的素描基础训练。这种系统的素描基础训练,已经成为学画者的必经之途。

第一章 素描及其基础训练

素描是什么

素描是用单一颜色来描绘对象的一种绘画。常见的素描画是以黑色(即利用黑白的层次)描绘的,但也有用一种彩色描绘的(如棕、红、绿、蓝等),或一种彩色加黑或在此基础上加白粉,也属于素描。更具体地说,素描是舍弃了对象的多种色彩关系,用单一颜色的线条或明暗描绘对象的外形、比例、结构、体积、空间、质感和色彩的浓淡,运用这些造型艺术的基本因素来综合表现形象的绘画。

素描画的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线描(相当于中国画的白描);二是以明暗手段表现物象的体积的所谓明暗法;三是线条与明暗法的结合,亦称线面结合法。

由于素描画排除了色彩的直接表现,集中运用造型艺术的基础因素去表现对象,所以它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在绘画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既有别于素描创作又有别于画家的素描习作的素描基础训练。这种系统的素描基础训练,已经成为学画者的必经之途。

早期的素描

人类开始懂得绘画是从素描开始的。根据考古的发现,现在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绘画是法国西南部比勒高省多尔多涅附近称为接斯柯的岩洞壁画和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山的洞窟壁画。前者距今约两万年,是旧石器时代的绘画遗迹;后者约在1万年以前,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绘制的。原始人用最简易的材料描绘他们在狩猎活动中的主要猎获物。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的野牛尤为精彩,其中一只低头挺角准备向前冲击的野牛,像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充满向外的运动感。这是用烧鹿脂的灯烟画成的,然后用朱红色的矿物颜料粉末上色。这些古代壁画基本上是用单一颜色进行描绘,所以,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素描画。

随着人类的进步,绘画才逐渐由简单到复杂,由主要是素描的方法走向色彩的表现,素描画也从原始阶段逐步得到发展。

在世界美术发展史上,继史前时期的绘画之后,最引人注目的是古埃及和古希腊的壁画,可惜保存下来的很少。从仅存的残缺壁画看来,古埃及壁画以线造型为主,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而古希腊的壁画虽然仍以线的造型观念为主,但已向立体的表现演变。在开罗美术馆陈列的古埃及画家所画的素描《狗》,是这个时期保留下来的素描习作,可以看出古埃及画家已具有相当的写实功夫。从古希腊保存下来最多的堪称世之瑰宝的雕刻作品和流传下来的许多著名画家的作画故事看,古希腊的绘画肯定也会和它的雕刻那样有过极高水平的作品。如果画这些壁画的画家都画有草图的话,这些草图就是一张张杰出的素描。可惜,这种素描画我们是看不到了。但我们可以从保存下来的古希腊瓶画中,看到当时古希腊艺术的素描水平。古希腊瓶画有三种式样。早期的是黑像式,即在白底子上把用线条勾画的形象涂上黑色,像剪影那样。后期叫红像式,即与黑式相反,背景填黑釉而形像留空白(空白处为陶器的红色表面,故称之红像式)。以后又发展到使用白描的瓶画。这些瓶画造型简练优美,结构严谨,本身就是一幅幅素描杰作。我国长沙战国楚墓的帛画,大约为公元前400多年至前200年期间(与古希腊同期)的产物。用黑白两色描绘一位中年妇女合着掌,抱着必胜的信念去迎接生命与和平的胜利(画面上的凤,代表生命与和平,在矫健地扑击近似蛇形、代表死亡和灾难的夔),这幅古老的素描画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绘画也同样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此后我国的传统绘画基本上是沿着这种以线造型为主的路子发展下来的。

从古代世界史前时期之后的绘画素描作品看来,这时各国的绘画素描作品已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但都保留了以线造型为主的史前时期绘画的特点。

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的文化艺术,但没有很突出的创造。其后随着中世纪封建统治的日益专横,基督教的发展和神权至高无上的统治,中世纪艺术除了建筑方面因为歌颂神权建立教堂,创造了罗马式和哥特式建筑,以及为教堂修建而发展起来的玻璃镶嵌画之外,绘画大部分是为装饰基督教堂或王侯宫殿、贵族邸宅而画的壁画,也有用笔画在羊皮纸上的插图。这些插图也是保留下来的素描画之一种,但仍然基本上是线描的,大多都十分软弱、幼稚。按照基督教禁欲主义的观念,人物形象都刻画得脸无表情。这个时期可以说是绘画的黑暗时期。当时无所谓专门的画家,而是老百姓在贵族、主教的订货或命令下,为他们新的邸宅或教堂搞装饰。这种工匠画完后,就回去养牛、耕田或打铁,他们完成的任何一张作品都没有署名,因为他们在社会上根本没有地位。那时也许存在徒弟跟师傅学画,一边工作一边学画(即帮老师复制或放大作品)的情况,但却没有进行绘画的基础训练,因而中世纪的绘画水平是很低的,人物比例不对,也不注意远近大小的规律。这个时期,在中国造纸术还未传到之前,画匠们的素描画是画在羊皮、木板、绢绸、竹片、兽皮或墙壁上的,这些材料都远不如画在纸上那么方便,表现力那么丰富。这个时期的素描也很单调呆板,它的真正发展是在文艺复兴运动到来之后。

素描的发展与素描基础训练的诞生

素描走向成熟是以意大利文艺复兴为开始的。意大利是当时14~15世纪欧洲最先进的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正在建立,生产力蓬勃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兴的阶级要表现自己的意志,中世纪陈旧的世界观、宗教哲学、科学命题、艺术观等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和资产者的需要了。这个时期代表文化发展趋向的是人文主义。他们排斥教会哲学,相信人的力量和人的生活权利。他们崇拜古希腊罗马的文化艺术,要求复兴古典文化。文艺复兴破除了中世纪以来基督教神权统治的思想束缚,要求文艺面向实际生活,面向人生,研究自然,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空前繁荣。素描画这时也有突飞猛进的进步并趋向成熟。这种发展和成熟的标志有三个:

第一,工具形式较之以前多样化了,素描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更受到人们的重视。

这时画家们已经在自己加工过的还稍嫌粗糙的纸张上作画。工具是多样的,当时还没有毛笔,使用芦笔、鹅毛笔蘸墨水作画。墨水是用油烟、蜡烟做成,或用木炭、乌贼的墨液制成。其他有使用自然矿物黑色红色的矿石,意大利石墨、炭粉、红白粉笔等。素描画法已由线描为主,趋向线条与明暗结合的丰富的表现。这个时期许多画家的素描习作水平都比较高。一些独立的素描作品出现了,也形成了一些专画素描的画家,例如15世纪意大利北部委罗纳的比萨涅洛(约1394—1455),他不但是一个优秀的动物素描画家,而且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初对实物写生的素描画家之一。这个时期,许多绘画大师不但是伟大的色彩画家,而且是伟大的素描画家。如达·芬奇(1452—1519)、拉斐尔(1483—1520)、米开朗琪罗(1475—1564)、提香(1490—1576)、丁托列托(1518—1594)等等。

第二,由于科学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结合,画家们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绘画基础理论、艺术理论和素描理论,推动了素描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由于重视对自然的研究,自然科学的进步和新发现,促使许多绘画大师们认真地对待描绘的对象。他们解剖尸体,了解人的解剖结构,画了不少分析图和人物习作,产生了艺用解剖学。在研究空间处理上创造了透视学。意大利佛罗伦萨画家马萨丘(1401—1428)继承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绘画大师乔托(1267—1337)的传统,和同时期的其他画家一起发现了透视学之后,翁勃利亚画派画家弗兰西斯加(约1416—1492)的《绘画透视学》已经把透视学发展到相当完善的地步。1435年诞生的西欧最初的艺术理论——列昂·巴替斯塔·阿尔伯蒂(1404—1472)的《绘画论》高度评价了写实、透视等绘画基础理论,并强调画家应加强对对象创造性的研究,具有形象地综合对象的能力。为此,他首次提出画家应练习最简单的几何模型素描,这是素描基础训练产生之前最早的理论准备。后来达·芬奇写了许多绘画札记,明确地强调“绘画是一门科学”,提出自然是绘画的源泉,画家在表现自然时,不能只依靠感觉去认识世界,还要用理性去分析、掌握自然界的规律,使绘画艺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达·芬奇的绘画札记不但阐明了许多艺术原则,还特别对绘画的基础学科,诸如解剖学、透视学、素描、明暗色调、构图处理等作了系统科学的理论研究。米开朗琪罗认为素描功夫的深浅直接影响到画家的成败。瓦萨里(1511—1574)则进一步认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楚加里(1542—1609)则把素描提高到是表现画家思想的艺术样式的地步,已经从理论上提出素描的独立性。这些理论的探讨推动了美术事业(包括素描)的发展,亦为美术学院和素描基础训练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第三,素描基础训练作为对美术青年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培养训练手段,随着美术学院的产生而诞生。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一些艺术大师相继去世之后,意大利流行着一种因袭某些大师风格的所谓风格主义,当时反对风格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卡拉瓦乔(1573—1610)和卡拉齐兄弟(阿尼巴·卡拉齐,1560—1609);洛多韦科·卡拉齐(1555—1619);阿果斯丁诺·卡拉齐(1557—1602)等人。卡拉齐兄弟为了更有意识地恢复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传统,于1585年在小仑亚城创办厂美术学院,他们改变了中世纪以来美术青年工匠的学习方式,运用文艺复兴以来美术创作和基础理论的科学成果,按一定的程序,对美术青年进行系统地培养训练。其中素描作为基础训练的主要方法已开始诞生。这种以素描基础训练作为主要学习手段的美术学院在意大利出现之后,很快就普及到了欧洲各国,并影响到全世界的美术教育。

这时素描基础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先临摹后写生,以人体模特儿写生作为学习的最高手段。教学的具体程序是:学生先临摹老师的素描,同时临摹一些版画,作为学习基本画法的入门,以后对几何形体的石膏模型和古代雕刻的石膏像进行写生(其中以古希腊罗马雕刻的石膏像写生为主),以此作为画好人体模特儿写生的基础,最后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对裸体模特儿进行写生。这种素描教学程序在美术学院出现之后的画家工作室里也盛行。这种从临摹到写生的素描基础训练改变了中世纪学艺徒工只能在临摹匠师的作品和为匠师放大稿子的过程中学习的局面。从临摹为主到临摹后写生,美术教学前进了一大步。因为临摹仅是一种模仿的过程,将教师创造的形象从平面搬到另一平面,尽管搬得像,但缺少对实物直接观察、分析研究,以及最后用什么手法表现对象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锻炼学生对对象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所必须的。而且以临摹为主的学习方法容易先入为主,易形成以老师风格为准绳的主观程式,按这个程式去套生活,创造的形象就会千篇一律。因而在一味临摹老师作品的画家工作室里,只有少数幸运儿走了很长一段路之后才寻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最后取得成就而成名。刚刚诞生的素描基础训练虽还是强调临摹,但毕竟将写生作为最高阶段的学习内容,在对古代雕刻石膏像和人体模特儿写生时传授了许多解剖学、透视学、构图学等科学知识,对当时美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学院派素描基础训练的没落与素描基础训练写实传统的恢复发展

波仑亚美术学院是作为恢复文艺复兴盛期的传统而出现的,这个传统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崇尚古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它要求学生的创作以表现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美为标准,创作题材也只能表现宗教、神话和历史故事,在素描基础训练中也特别推崇古典美。这样,就孕育着美术学院教育发展为学院派最后走向没落的危险。

为了推崇古典美,学生开始素描写生之前必须临摹老师的作品或版画作品,开始灌输舌典美的审美要求,其后十分强调对古希腊、罗马雕刻或这些雕刻的石膏像进行写生和专门研究,甚至把古代雕刻的介绍作为一门主课,在学生们最后进入人体写生课阶段,必须把这些古典艺术的规范作为素描写生造型的标准样式,学生虽然也有自己的直接观察,但由于过分强调和推崇古典雕刻艺术的造型标准,学生们在练习中实际上几乎原封不动地把古典艺术的造型标准表现出来,这是十分自然的。1675年法国皇家绘画雕刻学院颁布了所谓《绘画法典》,对古典美规范的要求更达到荒谬的程度,这就完全否定学生的直接观察,只能按法典的古典规范作画了。经过这种美术学院素描基础训练培养出来的画家,就会认为观察自然的本来面貌已经没有必要了,并逐渐形成一种僵死的、概念的、公式化的所谓学院派素描体系,最后把文艺复兴时期尊重自然、推崇研究自然、极其重视写生的写实传统完全抛弃了。这种学院派素描基础训练对美术基础教育的统治,如果从《绘画法典》算起的话,由17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叶,最后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的冲击下由动摇到开始崩溃,历时将近200年。

学院派素描基础训练极力崇尚的规范化素描的画法究竟是怎样的?

文艺复兴以前,素描的画法主要是以线条为主的,文艺复兴开始,已经在线条的基础上使用明暗表现物体的

立体感

。达·芬奇曾十分完善地提出了明暗五大调子层次的明暗法(这个五大调子的正确区分一直沿用至今,详见本书第二章),并已提出依靠面表现物体形状作为“绘画科学的第一条原理”的重要性。但他和当时许多画家都强调明暗的柔和过渡,忌明暗之间出现明显的分界,因而他们处理形体起伏的效果都比较圆,同时他们又特别强调物体的外形和轮廓,所以他们的基本画法是在勾画物体外形时加上明暗色调,其主要着重点还是轮廓外形线条的刻画。波仑亚美术学院素描基础训练的素描基本画法,就是这个文艺复兴传统画法的继续。以后随着学院派素描基础训练对古典美追求更加规范化,素描画法对外轮廓和线条的表现就更绝对化了。诚然,线条与色彩的表现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未尝不是好的,至今不少画家仍运用这种线与明暗结合的方法作画,并有前进和发展。但作为艺术的格式要求学生就会约束艺术向多样化发展,甚至会酿成灾难。当时正是这种学院派素描基础训练的格式被一直沿用下来。美术学院在各国成立之后,绘画艺术的发展经历过16世纪巴洛克艺术时期、洛可可艺术时期,到19世纪法国古典主义艺术时期。在巴洛克艺术时期,绘画已着重使用明暗手法,画家开始发挥明暗的感人力量,使画面的气氛、形象的立体感都得到加强。这种画风的代表人物有委拉斯开支(1599—1660)和鲁本斯(1577—1640),特别是17世纪的荷兰画家伦勃朗(1606—1669)。明暗已变为作画的主要手段。通过明暗表现物体的面和体积的方法,可以说已从主要是线条或线条加明暗的画法独立出来。但这种方法并没有使学院派素描基础训练的格式有所改变。

19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画派的主要人物大卫(1748—1825)和安格尔(1780—1867),他们的素描轮廓精确优美,结构严谨,是循着学院派素描的风格发展下来的。安格尔更是追求线条的简练与准确,他的素描细节精雕细刻而不失整体,堪称古典主义素描的典范。与大卫同期具有浪漫气息的法国著名画家普吕东(1758—1823),他的素描风格和主张与大卫不同,理想化而有真实感,以明暗手法烘托人体的轮廓,虚实变化微妙,

空间感

较强。他是晚年才被选入法兰西学院的,他的素描风格也没有对学院的教育造成影响。安格尔担任法兰西美术学院院长之后,在寻找基础训练方面是严格地按学院派的要求做的,看他的素描可见当时学院派素描基础训练的一般画风。安格尔虽然认为素描要有内在的形,但他心目中美的形体是圆周式的布局,“线条——这是素描,这就是一切”,他要求素描的线和形的简练,实际上主要是追求轮廓的美。当时法兰西美术学院的许多学生都以为素描的目的就是追求一个高贵的轮廓,甚至把对象看作是被轮廓围绕着的一个平面。特别使要求写实的学生不能容忍的是,在人体写生课时,不能按模特儿本来样子画,而必须按古典的规范(如人身高按8个或8个半头的格式等)修改眼前的对象。

19世纪中叶,学院派教学(其支柱是素描基础训练体系)已成众矢之的。先是德拉克洛瓦(1798—1863)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画派,攻击学院派的素描:徒有外表的细致真实,其实不包含丝毫真实,特别是那种内在的真实,即缺少画家对事物的真切感情。接着是库尔贝(1819—1877)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画派的冲击,他们坚持以生活真实为创作依据,反对代表官方趣味的学院派因袭虚伪的艺术。库尔贝主张素描基础训练应以现实生活为楷模,他曾为不满学院教育的学生开设了画室,尝试过用农民和牛代替古代雕刻石膏像和人体模特儿,把牛牵到画室给学生画。德·布阿勃德拉克针对学院派素描基础训练缺乏视觉记忆力训练的毛病,在美术学院之外,试行以发展视觉记忆为基础的新的教学法。印象画派索性走出画室写生,在光色的表现上对绘画进行革新。他们厌恶学院派迎合官方趣味的虚伪做作,主张作品无所谓表现意义,只是画家视觉印象与自我感觉的反映。因此,他们的素描(特别是印象画派之后的画家的素描)逐步不大着重刻画人物的自然形态,只重形象的感受和气氛,有的风景素描只注意纪录光的印象和试探笔触的组织。

在浪漫主义画派,现实主义画派和印象画派的先后冲击下,当时欧洲的美术学院表面上仍照常开办,但学院派教学作为一个体系已经失去现实基础,走向没落并日趋崩溃。反映社会上现实主义画派和印象画派以及现代派观点的不同教学法和体系逐步在学院教学中演化出来,形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局面,有的学派索性建立自己的美术学校。

19世纪下半叶,印象画派盛行以致现代派产生,对当时美术教育的影响是很大的。在美术学校里不是先临摹而是从写生入手,是在印象画派产生之后才有的。写生是研究自然,探索艺术形象的本源,锻炼基础造型能力的最好方法,但不同学派对待写生的态度是不同的。印象画派以及现代派观点的美术教学,着重发展学生的视觉记忆和想象能力以及独特的表现手法,写生时强调视觉印象和自我表现的主观因素,不大重视表现对象的生活原形,写生练习的课时也逐步减少,因而他们培养的学生一般写实能力都较弱。更有甚者,由于逐步产生了轻视对客观规律的研究,导致对写实传统的否定,有的现代派的画家,认为素描基础训练已不重要,美术院校也可以不办了。与此相反,坚持现实主义道路,坚持写实传统,坚持研究自然的画家,在探求改革或创造不同于学院派传统教育的新的学派和体系,他们在素描基础训练中恢复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就提倡的写实传统。

这个时期,各国坚持和发展写实传统的画家、学派和教学体系是很多的。对我国建国初期美术教育影响比较大的是俄国契斯恰柯夫(1832—1919)的素描教学体系,它是在19世纪70年代印象画派兴起时酝酿成熟的。契斯恰柯夫强调素描基础训练的严格的程序性和系统性,继承了巴洛克艺术开始的明暗法,针对当时学院派以轮廓线条加明暗的素描格式,提出三度空间的透视造型法则。认为“素描画的不是线,而是形……画的是线而见到的是两条并行线等之间所包含的体积。”从结构上理解这些体积的有机联系。强调学生既要掌握对象的规律性,又要有描绘上的正确性。画人讲究布局、

比例

、肖似。力图克服学院派素描的缺点,使素描建立在形的严格和正确的描写上。契斯恰柯夫素描教学体系和各国同时出现的坚持写实传统的教学体系一样,他们坚持了对自然和客观规律的研究,发展了自文艺复兴就提倡的写实传统,这一传统在学院派素描基础训练统治美术教育期间几乎被古典规范淹没了的。契斯恰柯夫素描教学体系虽然存在缺点,对发挥学生视觉记忆、速写、默写和形象想象力能力方面注意不够,但它毕竟为当时俄国现实主义画家打下扎实的造型基础,又直接影响了苏联的美术教育以及俄国50年代的美术教育,对提高我国美术创作的造型能力是有帮助的。

第二章 素描的基础知识

线条

1.线条的语汇

线条是点运动的延续。在纸上的一个起点与一个终点的标志是线。任何一幅素描都是由无数线的组合而成的。而画家在画素描时所采用的第一种和次数最多的就是线。线是素描造型中的关键要素。

线条的语汇很多,有直线、曲线、螺旋线,有粗线、细线、光滑线、毛糙线、深线、浅线、硬线、软线、长线、短线、断断续续线、连点线或珠子线、零乱线、横线、竖线等等。在素描的时候,可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线条。

2.记号线

素描和其他画种一样,当你经过对物象的观察和思考之后,立即着手布局。于是在画面的上方、下方、左边和右边用短线定出图形的位置,并且跟着用长线来画出图形的大体形状。譬如,画人像的时候,往往用竖线或斜线来表现头部的方向,用横线定出五官的位置。也有的时候,为了把物体的比例和位置画准确,往往在画面上先用线画一个三角形,或长方形、或正方形、或椭圆形、或别的形状。画素描的时候,采用这种记号线的方法是常见的。

3.象征线和辅助线

线条还有不同的感觉和不同的使用手段。如垂直线表示着平稳,水平线表示平滑,斜线代表运动。画家在画素描的时候,总是采用这三种线条作为造型的辅助线。当要确定物体的重心时,常常从力点开始向上画一根垂直线,用它来检查画中的物体是否稳定。在画一个对称的物体时,在画面上先画一根中轴线,然后再画出两边的对称形状。有时还用这根垂直线来测量物体偏左还是偏右。用水平线去测量这个物体与那个物体之间的联系,看这两个物体哪一个高些或者是低些,或测量同一个物体本身各个部分的高与低的差异。而用斜线去测量物体与物体之间或一个物体本身的倾斜程度。

4.轮廓线

①外轮廓线。当小朋友画一个气球之类的物体时,他总是用铅笔或蜡笔画成一个圈。如让他来画一面红旗,他会画成一个三角形或是矩形。虽然画得都不那么逼真,但是他能用这些线表达出他对这些形的基本观念。这些线叫做外轮廓线。用这种轮廓线表示着物体与物体外形的差别。

由此可见,外轮廓线的数量不等,就会产生出物象形的区别;同时,外轮廓线的数量相等时,而它们的位置和比例不一样,又会影响着物象的形状。

另外,当明亮的光线照射在物体上,其中受光的那一部分的外轮廓线给人十分清晰的感觉,而没有受到光照明的是处在背光的那部分轮廓,如果它的背景是受到光的照明时,那么,物体的这个部分轮廓也是很明确的。但和投影相连接的那个背光部分的轮廓界限被削弱了,并目变得模糊不清。所以外轮廓线也是形体消失的界限。由此,可以看出外轮廓线由于处在不同的环境里,有些会显得十分清楚,而有些却变得模糊不清,产生着虚实变化。这样,不但使物体呈现着立体感,也呈现出物体与物体、物体与背景的空间距离。

②内轮廓线。一个物体除了具备着外轮廓线,还有一些内轮廓线。棱柱体和多面体除了那些清晰和模糊的外轮廓线外,它还有内轮廓线,这些交错的内轮廓线是形体中面与面的衔接线。

物体的面在特定情况下,显示着它的某种特征。如果转动一下物体或者移动一下画者的视点,因透视的变化,这些轮廓线也会引起方向和位置的变动,物体的各个面会在我们的视觉上增大了或缩小了,它的形状也改变了,若继续变动物体或视点,其中有些面会更扁,甚至扁成一条线,这条线就成了物体的边缘,也就是成了物体的外轮廓线。

这些轮廓线是透视的总和,它决定着物体的方向、位置、比例和形状。由这些线组成物体的各个面,又由面组成了物体的体积。所以,如果正确地表达具有各种透视的轮廓线,也就画准了物体的形体。

5.排线

无数线条相对平行的并列叫做排线。素描中调子的获得是借助于排线,利用不同的工具,熟练掌握各种不同的排线形式与方法,可以表现出丰富的调子层次和各种物体的质感。

面的形状、调子的深浅、物体的质感等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排线方法。

排线的方向,通常由右上方向左下方往返进行排列。这种方法与人的生理相适应,这种排线的方法在素描中用得最多。也有自上而下,自左至右进行的。为了表现或者衬托某一个物体,往往是先按照它的边线形状进行排线,然后,再由右上方至左下方进行排线。

一根根线条的轻重,直接影响着画面深浅调子的变化。在排线时,要避免线的两端深,中间浅,要力求线条均匀。因为调子的获得,不是一次排线所能达到的,常常需要多次排线才能成功。在第二次排的线不要与第一次排的线相平行。如果第一次与第二次的排线相平行,势必造成有线条重复显得太深,而有些又造成空白,使调子不均匀。要让前一次排线与后一次排线交错进行,要使线与线交错成扁棱状。这样,线条的多层排列就可以达到预想调子的目的。

为了表现一个弧形面,可由深至浅或由浅至深进行排线。也可以采用由密至疏或由疏至密的方法进行排列,钢笔画就是使用这一种方法。

排线形式有如下几种:

中锋、侧锋、平锋、粗线、细线、疏线、密线、长线、短线、排线后加擦再排线。面

1.面的概念

构成面的因素是点和线,有了点和线就可以构成面。任何数量的点和任何数量的线能连结成千变万化的面。

无数的点的组合或无数线的排列的效果,在视觉上也成了面。

2.面的形式

在形体中,面的构成形式一般有以下四种:

①直线形平面。

②曲线形面。

③直曲形富于变化的面。

④组合成千姿百态的面。

这些面的空间位置不同,面的形状、大小、角度等不同,决定着物体的形体。

3.面与体

四个以上的面的组合,则成为体。立体的物体都是由很多面的组合而成的。有什么样的面就能组合成什么样的体,所以面限制了体的形状。

面的形状决定体的形状。

面的比例、位置和朝向影响着体的形状。

面的朝向与画者的视中线有着各种不同的倾斜角度。同样的面,它与视中线越垂直,它的面积越大,反之则越小,倾斜度也就越大。

4.面上的光量

面上的光量决定着物体调子的变化。同一个形体,由于面的性质不同,因而,它们受到光的照射不一样,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调子。

同样的一个面,它的各个部分与光的距离和角度不同,会产生出由浅到深或由深到浅的渐变调子。所以在画任何一个物体的任何一个面,包括背景或写生,面都有渐变的倾向。

若想画好形体,必须认真地找出物体的各个面。

基本形体

1.竖立观念

素描的核心问题是物象的形体。在现实生活中视觉感受的物象形体是多样的,为有效地表现它们的真实感,首要的问题是必须采取正确的观察方法。我们在观察某一个物象的时候,应该撇开它的一般特征,有意识地用夸张的概括的手法,把它归纳成一个简单的基本形体。在素描过程中,头一个环节就是在脑子里竖立一个基本形的观念,利用这个基本形体帮助我们去理解和掌握物象的全局之后,然后才去考虑其他问题,这样塑造物象就方便得多。

2.基本形体的类别

任何物体的基本形体,不外乎立方体、圆球体、圆柱体、圆锥体,或棱柱体、棱锥体,或是介乎它们之间或是它们中的变形,或者是它们的组合。

3.寓于基本形体之中

最简单的基本形体能帮助你了解素描中一切物体形体的造型。很复杂的物体往往寓于最简单的基本形体的表达之中。在你遇到类似这些基本形的物体的时候,你便利用这些基本形体的原理去认识它们。你必须利用这些基本形体的观念,来培养你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4.认识基本形,运用基本形

要想认识基本形,首先是要善于观察物体的基本形,观察的时候要整体,要简练还要综合,比如我们看到电风扇(座扇)时,去掉了不必要的细节,便感到它是个圆形,因为它的细节小而且特征不强烈,所以容易看到基本形。要是看到的是复杂的物体,就要认真观察,认真分析才能综合。如人物头像是非常复杂的,人们经多次艺术实践,艺术家们把人物头像比作蛋形。同时又根据每个人物头部特征不同,而把人头像分成方形、三角形、椭圆形、“田”字形、“国”字形、“用”字形“由”字形、“申”字形等等。你所描绘的物体像还是不像,基本形就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因此,在素描中必须很好地抓住基本形,这是掌握形体感的一种可靠的方法。如果你抓不住基本形,哪怕局部画得再好也是徒劳的。这些细节将是孤立的,互相之间是不会协调的,总的形体是不会准确的。

画家们在素描的时候,首先要把大体形(基本形)画出来以后,进一步就采用增加法,减少法,或是增减法同时并用所谓增加法就是针对对象的特征需要画出的只是基本形,还没有把对象凸出的东西画进去,就采用增加的方法。所谓减少法,就是把基本形画多了的那部分减去一些。增减法交错使用的机会最多。

结构

1.含义

结构是指物体本身各部分的组合和构造,物体实际上都有着自己内部和外部的构成因素的和结构关系,它们各部分的互相连接,穿插和覆盖,决定着物体的形体。结构是任何物体的本原,是物体的本质因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结构是不变的。而光线是可变的,并且是带有相对的偶然性。如果光线起了变化,只是影响着物体的明暗、虚实等因素的变化,对结构并无影响,结构总是存在的。它始终保持着高、宽、深3度空间,永远能显示出物体的体积形式。所以,结构在素描造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图画纸上根据光源关系,正确地合理地画出物体的结构,也就能画出好的素描。如果对所描绘的物体不作结构的分析,不去了解它们的结构,无论用多么高超的技巧,也不可能画出它们的形体来。

2.体积结构

所谓体积结构,是根据物体的结构特征,概括、简化而来的各部分的几何体及其组合。

有些内部结构复杂,而外表结构单纯的物体,可用基本的几何形体去概括它们的结构。这些形体都具有体积,而其体积是由面组成并且还受到面的限制。为了把形体看得见的那部分的面画得正确,必须对整个形体包括看不见的那些部分的面要有一个明确的观念,即把显示结构的部分画成透明的图形,使其在结构中不致产生错误。

①切挖结构。对物体切挖结构的练习,能培养我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增强描绘形体的能力。

②轴心结构。对称着的物体有一根轴心线,各部分的基本形体都依这一根共同的轴心线组合而成。

③复合结构。是复杂的和不规则的组合形体,如建筑、动物、人物等等,用基本的几何形体去概括它们的结构。

经过对物象的观察,对其结构进行分析,然后才有这些几何体的基本观念,便可以默写出它的任何角度。有了这样的造型能力,在写生的时候,就能主动地把握住各种形体结构复杂的物体。

3.解剖结构

解剖结构是指人物和一切动物结构,包括其生长规律,运动规律以及骨骼、关节、肌肉等组合。在分析解剖结构时,必须借助于体积结构对于面的分析,才能较快地把握对象形体的组合。

禽、鸟是解剖结构比较简单的动物,骨骼是决定其形体的基础,其结构的核心是头和躯干,其主要不同之处是各个部分的特征和比例的差异。想要画好它的形体,就要抓住其骨骼的结构特征。

禽鸟的头部与其身体大小比例虽不同,但都近似于卵蛋形,我国有“画鸟两个蛋”的口诀,可见有了这两个主要部位的几何结构,同时,掌握住其透视规律和动态,就可以画出任何动态来。

人物画是素描的主要表现对象,而人体则是一个结构最复杂、最健全、最微妙的有机整体。因此,研究和掌握人体解剖结构,是培养素描造型能力过程中最重要的课题。

当你画人物素描时,无论是画头像或是画人体,画个半身或是画全身的肖像,在下笔之前,你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人物解剖结构的观念。这样,你不但面对模特儿能够得心应手地将他顺利地画好,而且离开了模特儿也能默画出他们的形象特点,还能凭想象画出不同动态的人物画来。

骨骼决定着人物的外形。人体是一个完整的肌体,分为头部、躯干、上肢、下肢四个部分。骨骼是人体固定的支架,这些骨骼决定着人物的比例和形状。骨胳的上面是肌肉和皮肤,骨骼靠近皮肤表外隆起的地方称骨点,它直接影响着身体的外形。瘦人和老人在这些部位更为突出,身体发胖的人在这些骨点处是凹形。又如,男女的躯体,在外形上之所以不同,是因为男性的骨骼、肩膀较宽,骨盆较窄,而女性的骨骼则相反。因此,如果把两种骨骼并列在一起,就能立刻知道,哪是男性的,哪是女性的。为此,要画好人物画,就必须认真学好人体解剖知识。

利用几何结构。在学习理解人体解剖知识的过程中,要结合几何结构的学习。对于人物的解剖结构,除了注意人体的骨骼和肌肉的生长规律,他们的解剖特点以及透视的变化外,还要理解强调几何结构,用几何结构去表现。只有借用几何结构才能易于显示其不变的体积深度,然后才进行形体的真实造型刻画。

头部。头部的骨骼是固定的。用几何结构去看时,就便于看出它的体积。它像6面体石膏模型那样有6个面,有顶面、底面、正面、后面和两个侧面。再具体地看顶面是个半凸起的球形,脸部是个楔形,正面看额面和颧骨呈扁平,额面向前突出,嘴巴像半个圆柱体,鼻子像个圆柱体,上部连在额面,下部连着嘴巴。最下面的下颌是个三角形,底面是个平面。侧面是颧骨凸起向后倾斜形成一定的角度。

由脊椎骨连结着胸廓和骨盆,两大

体块

组成具有人体中最大的体积,是人体的主体,上由似圆柱体的颈与头部连接。臂和腿都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粗下细恰似圆柱体。两臂与肩连接,两腿与骨盆连接。躯干的运动都牵引着头、臂和腿,使全身产生着各种动作。体块

有些物体的形状是很复杂的,有时会使你眼花缭乱,为了把物体画得准确,首先就要把各个组成部分归纳成为简单的几何体块,然后利用这些几何体来造型,就易于掌握它们的形体。如大卫石膏头像,在头发的那个部分,有许多曲折凸凹的形状,如果从一个局部画到另一个局部,结果肯定会画得很糟糕。若把它们归纳成不同形状的体块再进行刻画,就会自然地统一起来。

1.体块的分类

一个物体由于形状和构造的不同,会出现各形态的差异。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它们体块形状的不同决定的。这些体块的形状和上面基本形一样,它们是立方六面体、圆柱体、棱柱体、圆锥体、棱锥体、圆球体等几个类型,或是它们中间的形状,或是它们中的变形,或是它们的组合(部分或全部)。梨子是圆球体和圆锥这两个体块的组合。而人体则是多种体块的组合。在画组合体块的时候,先要抓住主要的比较大的体块,删去其中的小体块。大的体块抓住以后,然后才抓大体块中的个别体块。

2.体块之间的联系

①体块的位置。在观察的时候,已经明确每一体块之间属于什么样的类型之后,素描的第一步是要确定它们的位置。这是为形象画得像与不像的主要手段。如画一个坛子,它的上、中、下3个体块若不是画在它们特定的位置上(即一根中轴线上),当画完之后,这个坛子必然是个歪的。

画人的眼睛也一样,双眼是在鼻子的两侧,必须恰当地安排双眼的位置,如果模特儿正面对着你时,双眼以鼻子为中线处于对称的形状,如果是个大半侧面,并且模特儿是比你的视平线高时,离你近的一只眼要高些,离你远的那只眼要低些,但若是模特儿比你的视平线低时,前后眼睛的高低位置则相反。

②体块的比例。体块之间还有大小、长短不同比例,要想准确地画出物象的整体形体,就要找到它们之间的比例。比例是相对固定的,但它们与画家的眼睛处于一定的角度和一定的空间透视时,比例就能起变化,近的要增大,远的要缩小。要正确地处理好比例关系,必须通过长时间的素描训练,要善于把各种形体归纳成很简单的几种体块,通过体块的比例来保持整体外形。

③体块的朝向。每个体块都有自己的朝向,而且都是很明确的,凡属圆锥体、圆柱体等类型的体块,它们的上部和底部都是以中轴线为转移的,它的底面总是保持着与这根中轴线90°角。在圆柱和圆锥的组合模型中,竖立的圆锥顶面朝上,底面朝下,从顶端如果向下画一根中轴线时,恰好在底面的中间。横着的圆柱体一面朝右前方,而另一面朝左后方。石膏像各个体块,它们也有特定的朝向,必须先找出鼻子这个体块的朝向,两侧和顶面与底面,后面就不难找出来。而它头部的各个体块,朝向是多样的,所以除了要注意到它们的比例和位置之外,还要紧紧抓住它们的朝向。

④体块的面。面的数量和形状:

面的开头大小和数量能决定体块的基本形状和体积,有的物体中的体块的可视部分只有两个面,有的则很多面。它们中有平面、凹面、凸面、圆面等,找到了面就能找到体块。

面的衬托:

面要靠衬托产生其效果。同一色度的3块白色,它们处在不同的环境中,出现着明显的变化。

总之,一块白色面或黑色面,它们处在不同的环境中,显示着不同性质。它们若处在那个环境色和它们的差别越大,就越突出,反之就不突出。在素描中常用这种视觉规律处理物体的宾与主,隐与露,强化与概括,零乱与统一,前与后等关系。

面上光的渐变与空间距离:不管是受光的面或背光的面,光源与面形成直角的情况是常有的,但更多的还是面与光源形成一个倾斜的角度。这个受光的面就有与光源远近的区别,近的一端亮些,远的一端暗些,中间灰些,所以面呈现着由亮到灰到暗的渐变过程。背光的面也是一样,由于距离反光处的远近不同,也呈现渐变的现象。

不同的两个以上的面,它们离光源的位置不一样,深浅就不一样。离光源越近,对比越强,越远则对比越弱。在正常的光线下,你看到面的对比较明确,如果将物体从你的跟前逐渐往远处移动,你会发现深浅对比就会逐渐减弱。并且还看到前面的形体清楚,后面的模糊。

我们在画一个石膏头像时,增强前面的对比,减弱后脑壳与背景色度差别,可以把头部的后面推向空间深处。

调子

调子是光线强度的物理特征,是形体中的面所反映光的数量,也就是面的深浅度。它是表现形体、立体、空间、质量等的要素,是造型的重要手段。在色彩画中也是用调子和色彩统一起来进行造型,在平面上构成一面凹下或凸起的既立体又逼真的效果。

1.光和调子

假如将一个白色的石膏圆球体放在漆黑的暗房里是什么也看不见的,没有光就看不到物体和调子。倘若将它放在有光线照明的地方,就不难看出,受光的那个部分很亮,背光则暗。在受光和背光之间还出现一种由浅到深的灰色,有了光线照明就产生调子,有了调子才看得出物体的形象。

2.调子的规律

任何一种物体在光的照明下产生的调子层次变化是无穷的,但只要掌握住它们的基本规律,就不难表现出它们的微妙的变化。任何物体都有自己的基本形体,在基本形体的基础上就可分析出它们的调子规律。

第一,圆形物体的明暗调子规律。属于圆形物体中的有圆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他们都有5个调。

即:亮调、灰调(也称过渡调)、明暗交界调、反光调、投影调。

①亮调。亮调是一个形体受光的部分。而在受光的部分有一处离光源最近,并且受到光源直射的焦点叫高光。亮调的最远部分到高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