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教师个人知识管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8 03:21:20

点击下载

作者:杨上影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互联网+”时代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互联网+”时代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试读:

前言

互联网引发了知识大爆炸,知识的传播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发生着改变,信息超载、知识碎片化和知识惰性化成为了互联网时代人们面临的三大挑战。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如何高效地进行知识的搜索、收集、关联、加工、集成并在教学中应用,成为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新型核心技能。笔者从大学时代开始伴随着互联网的成长而成长,大学毕业后选择了教育职业,工作与信息化密切相关。一路走来,笔者体验到互联网深入各行各业,特别是对教育的影响极为深刻,对教师个体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师的工作职责是传道、授业和解惑,但互联网让教师变成了一个学习者。教师需要强大的内驱力和互联网发生互动。教师需要具备个人知识管理的能力,能借助互联网的知识库实现人的外脑存储、分析和决策。互联网上可用于个人知识管理的平台和工具非常多,本书针对个人知识管理的各个环节对软件进行了筛选和组合,基本覆盖了个人知识管理的收集、吸收、应用与研究、分享与创新的整个流程。个人知识管理需要进行不断自我训练,才能让自己更强大。本书所介绍的工具基本是笔者在个人成长和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工具。通过训练,教师可以利用知识管理工具快速地构建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本书的目标一是,使教师掌握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并使用相关工具按照一定框架构建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最终将其应用于教学。二是使教师的整体信息素养能够得到快速提升,进而促进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本书共6章,第1章由杨上影、梁梦婕编写,第2章由刘艳闽、罗俊编写,第3章和第5章由梁梦婕、甘有洪编写,第4章由黄宇静、杨上影编写,第6章由郑小军编写。广州速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福建省华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也给予了相关指导。

笔者一直认为个人知识管理不仅是指使用相关工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互联网是一所“终身大学”,为教师提供了泛在式、终身式的服务。它让教师形成了互联网的思维惯性,学会了使用互联网作为承载自身知识的容器,做好信息的排序和分类,借助个人知识管理去“放空”大脑,进而专注于思考。教师提升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时应做到意识与理念、方法与策略、工具与技巧、经验与积累“多管齐下”、互补配合。意识与理念先行、实践先行或同向同行,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变,灵活调整。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还在飞速发展中,新平台和新工具不断涌现,需要持续地学习,持续地尝试新事物。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吃一辈子的教师时代已经过去。

杨上影

2019年11月于南宁第1章 教师为什么要学习知识管理

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信息处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让知识的传播、获取、加工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知识的传播方式日益趋向数字化、碎片化。传统的学习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个人需要。如何有效借助互联网完成个人知识管理,进行交互式学习和信息化教学创新已经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教育工作者承担着传授知识、传承文化、知识创新的教育职责,每天需要开展大量的知识活动,如知识搜索、存储、关联、加工、集成和应用。如何对庞大复杂的知识信息进行高效、有序地管理,对教育工作的发展和教育工作者个人知识水平的提升十分重要。

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知识信息管理的诸多便利。如今,教师日常的学习和教学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电子设备和信息化平台,同时面临海量信息、多种格式、各类工具也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困惑和迷茫。例如,花更多的时间在互联网上漫无边际地浏览,搜寻技巧不佳,资料杂乱无章,无法有效地整合碎片化信息,没有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信息资源库,忽视了隐性知识的挖掘和知识转化以提升个人知识的价值等。这时要借助信息技术,如运用数字工具与平台来拓展课程内容的深度及广度,同时教会学生应用数字技术进行延伸学习、开展合作学习、搜索学习资源、完成自我知识管理,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课程教学效果实现“双提升”“双促进”。先提升教师的个人知识能力,再改善其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思维导图1.1 互联网+教育1.1.1 “互联网+”带来教育变革“互联网+教育”是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已经在教育领域产生影响。从人类的社会发展史来看,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如图1-1所示。

第一个阶段是原始社会,以采集为主。

第二个阶段是农业社会,以农耕为代表,利用工具(如火、铁器等)繁衍生息。

第三个阶段是工业社会,人类从蒸汽动力的时代到内燃机成为工业发展的主流,工业技术高速发展。

第四个阶段是信息社会,即知识大爆炸时代,知识广泛、快速传播,同时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现阶段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与各行业及各领域快速融合,引起了行业的重大变革。图1-1 人类发展的4个阶段

每一种社会向后一种社会的转化都称为新的文明浪潮。现阶段信息社会的特征是“信息革命”或“知识革命”。技术已经让社会出现了巨大的变革,如图1-2所示。图1-2 信息技术使教育更网络化、国际化

谷歌的出现,让信息的流通加速;微信的出现,让沟通的成本降低;淘宝的出现,让贸易的效率变高;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出现,让人类的未来产生无限可能。《永远不要让人去做机器的工作:更正教育技术的五大错误》(Never Send a Human to Do a Machine’s Job:Correcting the Top 5 EdTech Mistakes)一书中强调,未来的社会中需要使用技术作为制作和生产的工具,用技术提供更好的教育,把技术作为数字素养来教授,自下而上地进行技术推进。

美国新媒体联盟的地平线报告也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已经在改变教育。教育已进入“互联网+”的时代。“天”“地”“人”已经发生变化。第一个“天变了”,互联网的出现让学习知识逐渐变得非结构化和自我引导,搜索与分享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互联网时代对记忆模式的改变:不再记忆过多信息,而是记忆信息在哪里可以找到。第二个“地变了”,传统教室逐渐转变为智慧教室,更多的电子设备在实体教室中应用起来。教育媒体也从传统的纸质媒体转变为现在的电子媒体。第三个“人变了”,面对海量信息,人很难记住全部,传统文档无法进行快速搜索,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数字慎用学习方式已经产生了很大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需要进一步变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采用新媒体、新教学法改变传统教育已是大势所趋。教育必须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变革已经到来,互联网教育带来的教育变革如图1-3所示。图1-3 互联网教育带来的教育变革(1)互联网对教育者个体和组织产生了改变和颠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颠覆了原有个人生存和教育运行的模式。信息高速流通,知识的存储已经发生了变革,教育也变得越来越数字化和网络化。(2)互联网给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微课、翻转课堂、MOOC等新教育形式让互联网教学越来越普及,“人人为师”的时代加速到来。(3)互联网日益呈现出碎片化、富媒体化和场景化的特点。教育者利用互联网进行知识的收集、分类和构建知识库已经成为新时代的趋势。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整合个人的知识体系。

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教育”行动和一定的科技手段,打破时空界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所以,必须大力发展智慧教育,增强学习者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综合归纳、统计分析、改造转换的能力,从而实现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更大提升。1.1.2 地平线报告

地平线报告由新媒体联盟发表,并由地平线项目顾问委员会通过Delphi迭代研究方法确定未来1~5年内,可能在教育领域普及应用并成为主流的6项新兴技术。新媒体联盟成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美国的奥斯汀,成员包括数百所高校。它致力于“探索新媒体技术如何运用于学习和创造性表达”,并组织会议、开展活动和发布报告。地平线报告重点探讨了其在教育领域的潜在影响,包括在教学、学习和创造性探究中的应用,以及在该时间段内可能会改变现有教育的挑战和趋势,并进一步做好在今后5年内可能对教育产生影响的程度排序。“地平线报告”每年发布一次,旨在分析技术对K-12学校、大学和博物馆等教育机构的影响,如图1-4和图1-5所示。图1-4 2016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本图1-5 2017年新媒体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技术展望

2017年地平线报告的6项关键挑战中的3项和知识管理相关,详细内容如下。

挑战1:提高数字素养

数字素养(digital literacy)是一个很宽泛的界定,几乎涵盖了一个公民在数字化时代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也就是说,在数字化时代,人们不能像一无所知的过客,一次又一次地闯入“信息化高速公路”,而完全不懂如何“驾驭”,也搞不懂运行的“准则”。人们必须提高自己的数字素养,遵守网络礼仪与道德,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懂得搜索、甄别、处理和加工信息,善于运用各种数字化平台、数字化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进行分享与创造。

挑战2:重新思考教师角色

一方面,大学教师不再是大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甚至不再是主要来源,教师不能被看作是知识的搬运工。教师逐步愿意使用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方法上。另一方面,大学也需要积极寻找和创设教师的不同角色定位,教师如何在科研与教学之间保持平衡,抑或二选一。美国大学普遍出现了校外聘请兼职讲师的情况,优点在于放宽了教师专业背景,不足在于缺乏稳定性和可控性。

教师如何真正地洞察学生的需求,如何发掘学生的潜能,如何组织学生探索,如何引导学生的专业发展,在多元化的时代变得更加重要而紧迫。或许正如地平线报告所言:人们尚不知晓教师未来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但是知道这个角色需要重新思考。

挑战3:管理知识荒废

地平线报告解释说,棘手的挑战是那些人们难以完全理解,也不知道如何解决的挑战。从这个描述来看,这种类型的挑战的确格外艰巨。人们处在一轮又一轮的新技术革命之中,技术为教学和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更多潜在的机遇。然而,对于一所大学来说,运用一整套全新的管理系统、课程系统都需要教职员工进行新一轮的学习。经过一轮学习之后,这套管理系统有可能又面临着更新换代,这部分技术知识也就“荒废”了。因此,学校需要统筹考虑一整套新的技术引入之后的使用“寿命”与维护成本,同时测评这套技术带来的综合效果。

在2018年《地平线报告》中,展示了全球高等教育在采用教育技术和创造新技术、支持更广泛的学习进步和学生成功方面所面临的趋势和挑战。短期前景:分析技术和新的学习空间出现。学术界越来越注重衡量学生的学习内容,为他们提供新的教育体验,如主动学习教室和创客空间,通过调整物理环境让教学的改变更加有效。中期前景:适应性学习技术、人工智能和开放教育资源扩散和广泛应用。报告称:这些工具和技术可以助力于大学日益寻求的扩大受教育机会和教育公平。未来5年及更长时间:培养创新文化和跨机构合作将成为高等教育的优先任务。他们将使用尖端技术,如混合现实及在机构间共享数字课件和其他资源。1.2 个人知识管理与教育发展1.2.1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管理特征“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促使数据和信息呈爆炸式增长,信息量严重超载。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应用各种信息并转化为有价值的知识,已经成为知识时代、学习型社会进行自我提升的一种重要技能。

在传统的知识管理中,由于信息技术的缺乏,主要是针对纸质版的学习笔记或资料进行管理,而且大部分来源于集中式学习。受到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知识管理呈现信息化与网络化的趋势,即人们通过各种技术工具、软件系统与数据库,对网络的信息与数据进行管理,包括获取、记录、存取、分享和更新等过程,而在“互联网+”下的知识管理更注重学习、协作与创新,主要有以下特征。(1)学习社会化。互联网技术将每个网民都关联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会网络,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这个社会网络中,每个人都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获取各种知识,同时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如果不能融入这个社会网络汲取新知识,就极可能成为时代的弃儿。(2)过程协同化。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共同支撑,为不同地域的学习者组成学习共同体提供了有效途径。只要拥有共同的目标和相同的学习兴趣,就可以打破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结构,跨学科、跨行业,彼此协作与分享,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协作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协同管理,达到互利共享的效果。这对教师拓宽视野、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管理个性化。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的知识管理工具被设计出来,如印象笔记、有道云协作、思维导图、Wiki、知识问答平台等,以及移动端的、PC端的图文搭配、电子文档,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实现随心所欲的知识管理。但前提是教师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掌握不同知识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库。(4)知识显性化。生活中有许多隐性知识,需要经过挖掘才能转化为显性知识,最常见的就是实践工作经验、技巧的总结,以及目前较为热门的研究领域—知识挖掘,即将数据背后的规律通过各种科学分析方法呈现出来。而这些科学分析方法也是知识管理的有效技巧,有助于教师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转化为知识。“互联网+”时代,对于教师而言,需要意识到新思维、新技术、新理念才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内涵,尤其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开放式学习与知识管理,适应新的流程与方法,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搭建终身学习体系,才能与教育的未来同步。1.2.2 “互联网+”教育的四大趋势“科技+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产业的关键词。教育技术手段不断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打破了“黑板+粉笔”原有的教学模式。创客空间、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新技术也跨越了学校和班级的界限,直接面向学习者个体,提供了优质、灵活、个性化的新型教育服务模式。对于“互联网+教育”的未来发展,不仅教学环境与教育管理等需要同步变革,教师也必须改变,建立起教学知识库、资源库去帮助学习者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当前,“互联网+教育”发展呈现以下四大趋势。

趋势一:智慧校园的建设,优化了信息化应用与服务环境,促进了教育信息化。学校围绕“智慧校园”项目建设,实现终端移动化、应用云端化、决策数据化与连接泛在化,为更好地促进教育信息化及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如图1-6所示。图1-6 智慧校园的信息化层次

趋势二:个人知识管理促进教师实现个人专业发展。教师的内在知识时效性和复用性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原始的知识“原料”进行大量吸收和大力改造,互联网恰恰能为知识“原料”的吸收和改造提供便利,帮助教师在知识“原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抽象、结构化,形成更高层次更为系统的知识信息,从而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个人专业水平。云端的知识库将更有效地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如图1-7所示。图1-7 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能力的关系

趋势三:教育工作者借助互联网优化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效率。互联网与新技术让教育从单一的讲授型教学向国际化、扁平化发展,让教学更加互动和开放,也让学习者的学习更加自主化、个性化。教师的教育舞台更加宽广,慕课、SPOC 等教学方式让教育工作者能更好地利用云端整理知识,并构建完整的教学流程。混合式教学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同时也让教师更专注于教学引导、互动与答疑,如图1-8所示。图1-8 混合式教学

趋势四:新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实现了跨领域、跨学科的融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不断衍生出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很快就被应用到教育领域。例如,场景互动视讯技术、数字化教学方式和虚拟教室等,可以容纳成千上万人同时在线,共享同一门课程,知识获取与传播的便捷性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节省了大量的时空成本。而AR与VR等技术能帮助学习者实现沉浸式学习,教学的应用场景可以随时切换和更新。App 与云端技术则能保证教学活动随时随地不受限制地展开,如图1-9所示。图1-9 VR教学

对于教师个体而言,只有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开放式学习与知识管理,搭建终身学习体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不同需求。1.3 认识个人知识管理1.3.1 快速认识个人知识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每天“浸泡”在如潮的信息和知识的海洋中,“信息爆炸”已是不争的事实。

个人知识管理是关于个人知识的获取、存储、分享及利用的管理,是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一种要求。可以将与知识存在转化关系的4种不同的要素划分为四层,按照较低价值向较高价值递进的方式,分别为: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它们之间互相联系,构成一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序列,如图1-10所示。图1-10 知识管理分类层次(1)数据:数据层是最基本的,它是有关事件的一些零散的、互不关联且没有明确目的的客观事实。数据通常仅作为存储,如商品的价格。(2)信息:信息层可分类,有逻辑性,是对数据层的筛选总结。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信息是被赋予相关性和目的性的数据。信息是数据的有序排列,已具有某种意义,如音乐符号是数据,而有序排列转换成一定声调和韵律则是音乐信息。(3)知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知识是经过证实了的真信念;彼得·德鲁克认为知识是一种能改变某些人或某些事的信息。客观上理解知识是对信息层内容了解掌握以后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论,能够对当前的问题产生基本的行为指导。(4)智慧:知识层教会人们如何使用数据解决当前问题,智慧层则要求人们掌握“何时何地使用”的能力,即要求具有一定的预测和创新能力。例如,下雨是基础事件数据,下雨会淋湿是信息,带伞避免被淋湿是知识。

据《牛津大字典》解释,知识是一种知晓的状态,掌握的事实。它是让人理解、发现或学习的汇总,也可以从经验得来。李书政则指出,知识是一种借由人类心智活动直接或间接产生的观念构思。它的活动特征包括:知识是可以创造的、知识会随着时间而消失、知识可以被拥有、知识是内在的且可以展现的、知识可以被储存、知识也可以被分类。因此可以理解为知识是人类在理性思考之后,个体所得到的一种观念、观点、思维、产品、能力或技术,而产生知识的场域不受限定。个体或组织会生产知识,但知识也会随着时代或个体的变化衰亡与更新。它可以被个体与组织所拥有与储存。

知识管理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对知识的分类。从应用的角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将知识分为4类: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技能知识(know-how)和人际知识(know-who)。从认知的角度,知识又可以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

显性知识是指个体可以使用语言、文字清晰表达出来,客观地传授给别人的知识,如图片、文档等。隐性知识是指根植于个人经验之中,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知识及无法轻易描述的判断或直觉,如才华、品德等。隐性的知识管理比较强调以人际沟通的方式来提升知识创新的效果。显性的知识管理则比较重视运用信息工具来增加知识流通和扩散的效率。知识管理从广义来说,是将隐性知识迅速转化为显性知识,并增加显性知识的扩散与流通。在OECD对知识的划分中,前两者属于显性知识,后两者属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动态循环。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隐性知识的积累、交流和共享。教师的隐性知识是自身建构的、动态的生成性知识,是“知道怎么做”(know-how)的知识。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实践才能更加广泛、深入地展现隐性知识。

知识管理是指对知识进行有效管理之后,所发挥的各项功能,如知识创造、取得、储存、分享、扩散增值与移转等。美国 Paul A.Dorsey 教授提出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的概念:“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个人知识管理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将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最终应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通过对个人知识的管理,人们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信息素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3.2 个人知识管理的发展阶段“知识管理”一词最早是在1986年由卡尔·维格在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会上提出的,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知识管理在人类历史上一直存在。可以说知识管理是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学科。古老是因为从人类文明诞生开始,人们就在不自觉地对知识进行管理了,广义上认为语言的出现与文字记录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知识与智慧的留存与传播。

古代原始社会主要通过石刻壁画与龟甲兽骨传播信息,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都十分脆弱。到了农业社会,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让知识的存储与传递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工业社会出现了留声机、广播、电影等技术手段,信息的传播速度更高效,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20 世纪 60 年代末,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计算机、互联网的发明让知识的存储和传播在人类发展史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正如印刷机的发明打破了欧洲宗教权贵阶层对于知识的垄断。由此带来的知识普及加速了西方文明的整体发展进程。而广播电视技术的发明则穿透了由空间距离和文化差异造成的信息藩篱,加速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媒体变革,不仅改变了知识的本质属性,同时还带来了信息的“类光速”传播,开启了知识复制的“零成本”时代。借助数字化传播平台,人们每天产生的大量数据和新旧知识被最大限度地记录、复制和传播,做到真正意义上信息生产“零损耗”、复制“零成本”、传播“零时滞”。因此,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人类的进步就是与知识的传播与存储有着一定正相关关系。

知识管理的思想被正式提出后,学者们对当前信息化时代的不同时期也进行了阶段划分。陈永隆将知识管理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文档管理时期,时间是1998~2006年;第二阶段则注重以人为核心用隐性知识传递,时间是2006~2009年;第三阶段是现阶段,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工具进行知识管理。程德蓉在2003年第3期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中提出了针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个人知识管理更强调知识存储和传播方式走向信息化,和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

知识管理分为组织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组织知识管理可以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帮助,而个人知识管理也可以对组织知识管理大有裨益。1.3.3 个人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

在电影《哈利·波特》中邓布利多使用一种叫冥想盆的道具来存取大脑中装不下的记忆。人的记忆容量有限,在知识大爆炸时代,需要借助有效的信息记录工具,快速找回相关的记忆。教师主要的工作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综合理解和反思,形成资源库,进而加工形成教学媒体再进行实体教学。

教师是名副其实的知识工作者,其专业知识能创造更多的产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从一定程度来说,教师对知识管理的广度与深度与学生素质提升有着密切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效地运用大量专业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学校管理部门也在提供更好的平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创新组织文化,提高学校经营效能。

当今社会对教师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快速提升专业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也就是说,输入决定了输出。

信息素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2)对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3)在熟悉并利用技术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4)积极探究技术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教师专业发展中要主动、积极、持续地参与各种正式、非正式的互动学习,促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态度的提升,以期个人自我实现,从而促进组织发展和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教师个人知识是其专业发展的基点,个人知识管理则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途径。教师专业发展借助“互联网+”完成个人知识管理也是教师进行“终身学习”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可分为4个阶段。(1)经验显性化。隐性知识是真正支配个体行为的潜在知识。大部分隐性知识是未经表征或编码的,学习者无法直接学习。教师需要吸收更多隐性知识,并进行消化,将经验显性化。(2)经验反思化。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多次学习、修改,不断修正错误经验,总结成功经验。(3)知识理性化。理性化的经验才能被称为知识,教师个人理论的形成才能更好地为实践服务,最终让新旧经验发生联系并系统化,是知识理性化的重要过程。(4)知识数字化与互联网化。主动接受新技术,有效进行互联网学习,借助互联网成为终身学习者,将个体知识数字化,并进行云存储与互联网传播,进一步深化教师知识体系。

知识管理已成为21世纪教育工作者的新主题。新思维、新技术、新文化才是未来教育新变革的内涵。教师必须改变思维模式,更多地参与跨领域团队合作,强调培养能力和知识整合的教学模式;对整个教学进行系统思考,真正地做好个人知识管理与教学深度融合;从以教师观点为中心的专家知识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者需求,推动教育面向新未来。1.4 个人知识管理设计与工具使用路径1.4.1 个人知识管理理念与原则

在信息爆炸和知识碎片化的今天,知识无法学完且容易遗忘,经验容易流失。人的大脑在记忆和存储上无法与计算机、互联网相比,个人知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质上需要转变理念和把握原则。就个体而言,个人知识管理的意义在于不仅要懂得积累知识,更要懂得运用知识和衡量知识的价值。个人知识管理绝对不是简单地选择“充电”,重新按照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习知识,而要能理解学习的动机、社会的需求、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管理也不能只是进行阅读上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找到知识增值的有效方法,建立长期的知识管理发展规划,把不同学科的知识动态地组合应用。个人知识管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培养“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主动学习,扩大视野。互联网让知识快速传播,让事物更加透明,走向规范化,同时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效率。当前个体最大的资本就是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知识管理方式,提高自己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就能提升个人价值。(2)善用平台与工具,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强化执行力。随着技术的快速更新,网络上关于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也层出不穷。云笔记、云存储、效能管理软件、搜索引擎等工具和平台能帮助个体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使知识管理成为一种良好的个人习惯,促进学习者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质量的提高。(3)正确对待移动化、碎片化、非正式的学习。随着移动网络等新媒体的进一步普及与使用,信息的多样化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的阅读方式和学习行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移动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海量资料的涌现,使得人类进入了碎片化学习时代。学习者过去无法利用的“闲置”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借助移动终端进行碎片化学习,逐渐地成为人们在无限信息碎片中,获取知识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由于知识寻找具有随意性,往往获取的知识是零散的、缺乏系统性的、碎片化的,因此需要学习者利用信息化的知识管理工具不断高效记录、存储知识碎片,完成对知识碎片的有效管理。(4)借助互联网,构建“防火墙”建立全身心学习互联网时代。学习就是优化自己的内外网络,面对互联网这个信息海洋,如何构建防火墙,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显得非常重要。碎片化学习要求学习者拥有大数据思维,从海量信息中寻求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在互联网领域,知识碎片的筛选一般采用开放的网络平台,进行知识碎片的采集、编辑、分类等工作。因此,信息和知识的真伪及其价值性需要学习者仔细选择,再通过逐步分类、保存,日积月累,构建自己的“知识库”。(5)知识能共享出来才能真正掌握和增值。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学习是对巨量网络信息的“拆解”与“重构”,借助思维导图、微课、慕课平台等构建个人知识体系,便于知识汇集和索引,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知识传播和知识变现。形成知识共享的习惯,能促使你更深入地探究问题的本源,提升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个人的知识竞争力。

个人知识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持续系统,通过互联网不断有新的知识汇入知识库中,让知识再生产、贡献和创新,源源不断地提供支撑,使个人知识结构能不断满足时代需要,造福社会发展。1.4.2 个人知识管理的顶层设计

在面对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时,学习者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不知道如何快速检索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不能正确评估信息,不知道信息正确与否。在需要使用知识时如何快速找到,让信息与知识为我所用呢?在进行大量信息资料下载、文摘收藏之后,不做整理,也很少进行沉浸式阅读,这样是做不好知识管理的。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就是让个体的信息与知识,通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和创新等过程构建知识系统,形成可支撑教学、科研的信息资源库,如图 1-11所示。身处“信息海洋”时,做好个人知识管理的顶层设计非常重要。走向知识社会就要做到转变思维、以终为始,多借鉴他人的经验。在知识管理每个阶段做好系统分层和框架建立;用方法论支撑与了解在每个层级使用什么工具和平台,并在整体关联性上进行把握。图1-11 个体的信息与知识体系1.4.3 个人知识管理的路径与方法

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不再难以获得,却变得难以选择,取得有效的信息成了如今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从路径上来说,个人知识管理对于教师可以从4个层次展开,每个层次都有若干对应的工具辅助实现,见表1-1。表1-1 个人知识管理阶段工具集续表

如果转换为图谱也可以分为图1-12所示的4个象限。图1-12 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知识图谱作业

一、选择题(单选、多选)

1.从知识管理角度看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当前所处的时代是()。

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2.能让“互联网+”教育落地的方式有()。

A.微课 B.翻转课堂教学法

C.慕课 D.电视传媒

3.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时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

A.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B.提高管理者的信息素养

C.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D.改善教学硬件

4.《新媒体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技术展望》中预测一年之内教育技术采纳内容有()。

A.翻转课堂 B.移动学习

C.创客空间 D.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

5.《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6 基础教育版》提出近期教育技术趋势是()。

A.学生成为创客 B.重新设计学习空间

C.培养编程素养 D.开展协作学习

6.智慧校园建设为个人知识管理打下了基础,其要实现()。

A.终端移动化 B.应用云端化

C.决策数据化 D.连接泛在化

7.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有()。

A.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B.信息交换的使用成本低

C.信息交换趋向于个性化发展 D.使用者众多

8.“互联网+环境下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主要实现()。

A.隐性知识显性化 B.显性知识结构化

C.结构知识思维化 D.知识思维教学化

9.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偏向于()。

A.知识存储 B.知识获取 C.知识传播 D.知识应用

10.以下哪几点体现了个人知识管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A.有助于教师隐性知识的外显 B.有助于教师个人理论的形成

C.有助于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 D.有效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管理能力

11.教师个人吸收的知识与教学实践活动中自我建构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的特点。

A.个体性 B.内隐性 C.实践性 D.情境性

12.做好知识管理还需要对自己做到()。

A.自我管理 B.自我激励 C.强化执行力

13.碎片化信息记录可借助技术实现()。

A.百度等搜索引擎 B.云笔记

C.网盘 D.微课

14.在个人知识整理过程中,()是最好的整理,也是最好的反省。

A.分类 B.归档 C.分享 D.集成

15.下列个人知识管理工具中,互动性最强的是()。

A.社交网络/微博 B.TED/百家讲坛

C.网络盘(百度云) D.云笔记

16.下面属于显性知识的有()。

A.灵感 B.艺术家的创意

C.足球经验 D.《微课设计与制作》教材

17.知识按照可呈现的程度可分为()。

A.隐性知识 B.课件知识 C.不可见知识 D.显性知识

18.关于个人知识管理描述正确的是()。

A.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B.知识管理没有绝对的标准和最好的范本

C.个人知识管理是个人成功的“充分条件”

D.个人的能力和工作绩效,主要靠是否有丰富的知识

二、判断题

1.互联网让知识的传播碎片化和更富媒体化。()

2.教师的个人知识观念只能更有效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无法帮助学生提升其信息素养。()

3.互联网时代里,知识经济条件下,个体最大的资本就是知识。()

4.个人知识管理需要利用互联网平台尽可能将互联网资源本地化并进行本地分类。()

5.移动学习中,应该集中时间学习,尽量避免时间碎片化。()

6.在互联网知识的海洋中,只需要尽可能多地获取更多的信息,吸收尽可能多的知识。()

7.知识能共享出来才能真正掌握。()

8.教师在当今时代需要培养“互联网+”的思维方式。()

9.隐性知识是易于通过正常语言方式传播的、可确知的知识。()

三、讨论题

1.谈谈互联网给你的学习方式带来的影响。

2.谈谈个人对知识管理过程的理解。

3.谈谈应如何开始你的个人知识管理理念与路径。第2章 如何高效获取资源

印刷术开始在欧洲出现的时候,人们说这样的技术会毒化人的心智,使人变得懒惰。电话刚发明的时候,人们说电话会使人变得愚蠢和不善沟通。互联网问世的时候,又有人说它会使人变得愚钝。然而事实证明,互联网为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交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在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需要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进行高效地教学、科研等工作,才能跟上时代的高速步伐和学生的更高需求。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教师工作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主动转变思维,提升自己的网络素养,善用互联网平台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思维导图2.1 你真的会搜索吗2.1.1 搜索引擎综述

信息时代除了智商与情商,你知道还有第三种衡量标准吗?那就是“搜商”,英文缩写为SQ。作为第一个提出搜商概念的作者,陈沛在他的著作《搜商—人类的第三种能力》中对搜索的重要性做了专门论述。(1)是掌握知识重要,还是拥有获取知识的能力更重要?(2)“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鱼”代表知识,而“渔”代表获取知识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获取知识的能力便是广义的“搜商”。“搜索引擎”在“互联网+”时代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无疑给人们在海量信息中快速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用搜索引擎的能力”就是狭义的“搜商”。搜商包括哪些能力呢?

首先,你要学会提炼关键词。在《我的搜主意比你多》这本书中,列举了4类关键词,如图2-1所示。图2-1 《我的搜主意比你多》中的4类关键词

例如,微课/视频(主题关键词)初中(限定关键词)牛顿第一定律(专业关键词)爱奇艺(资源关键词)。

使用关键词搜索到信息就行了吗?不!这时还需要具备区分重要信息与非重要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搜索信息时的甄别能力,如学会辨别广告、谣言、诈骗等信息。

例如,有一篇论文想要在线上投稿平台投稿,使用百度搜索“论文投稿”,在搜索结果中发现前5条信息都是广告,不是想找的官网,属于非重要信息;第七条、第八条信息的描述与论文发表或投稿有关,符合要求,属于重要信息,接下来的信息是关于论文发表经验分享和流程说明,属于非重要信息,可以排除。同样,谣言和诈骗信息也需要人们具备区分的能力,将其从搜索结果中区分出来。

人们还要具备判断信息的能力,对搜索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判断是否满足自己的搜索需求。在刚才的搜索结果中,第七条、第八条信息需要进行评估,如果读者不知道第八条的网站,则这条信息可信度不高。如果第七条信息是来自中国知网的投稿平台链接,则可信度较高,单击链接进入中国学术期刊论文投稿平台,查找想投稿的期刊,如果没有找到可再进行一次搜索。

接下来要介绍几个常用、好用的搜索引擎,如图2-2所示。图2-2 常用的搜索引擎(1)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百度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也是最大的中文网站。“百度”二字源自中国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著名词句“众里寻她千百度”。用户可以在PC、平板电脑、手机上访问百度主页,通过文字、语音、图像等多种交互方式瞬间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和服务。(2)必应(Bing)。必应是一款由微软公司推出的网络搜索引擎。它的最大特点在于搜索结果会分类显示。必应改变了传统搜索引擎首页单调的风格,将来自世界各地的高质量图片和短片设置为首页背景。必应率先实现了中文输入全球搜图,用户无须使用英文进行搜索,对于有全球搜索,尤其是英文搜索有需求的用户来说是不错的选择。(3)搜狗搜索。这是中文搜索引擎的后起之秀。支持“微信公众号”“文章”及“知乎问答”搜索。不可否认,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提供了很多高质量的文章,知乎链接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为中文互联网提供了高质量的信息。2.1.2 百度使用技巧

面对海量的互联网信息,百度搜索引擎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平台,仅靠单一关键词搜索的方式显然已经很难精确且快速地找到想要的信息。本节将介绍几种百度搜索技巧,帮你提高搜索效率,如图2-3所示。图2-3 百度高级搜索(1)逻辑连接词。逻辑连接词就是数学概念中的“与”“或”“非”。搜索时可以使用逻辑连接词来提高搜索效率,提高搜索相关度。英文为and,or和not,不区分大小写,或者表示为“+”“|”和“-”。

① and 表示逻辑关系“与”,作用是它所连接的关键词必须同时出现在查询结果中。例如,翻转课堂和翻转学习有什么关系和区别呢?希望搜索结果中能同时出现“翻转课堂”和“翻转学习”这两个关键词。在百度搜索栏中输入“翻转课堂 翻转学习”和输入“翻转课堂 and 翻转学习”后进行搜索,发现后者去掉了很多无关信息,符合要求的结果排在了前面,比用空格搜索相关度提高了很多,而且检索范围缩小了。注意,“and”的前后有空格。也有人常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效果不如and,如图2-4和图2-5所示。图2-4 翻转课堂 翻转学习图2-5 翻转课堂 and 翻转学习

② or表示逻辑关系“或”,意思是任意一个关键词出现在查询结果中都可以。例如,想看教学心得或教学反思,需要打开两个搜索页面吗?不用!使用“or”符号就可以了。在搜索框中输入:“教学心得 or 教学反思”,搜索结果中既包含“教学心得”,也包含“教学反思”,如图2-6所示。

③“-”表示逻辑关系“非”,减号后面的关键词不出现在搜索结果里。例如,搜索“思想汇报”,看到前几条都是范文。不需要范文时,就输入:“思想汇报-范文”,重新搜索,前几条范文的网页就不见了。特别提示:减号前面必须有空格,减号后面不能有空格,并且要在英文半角状态下输入。经过检验,“-”的使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 not 则会被当作关键词进行搜索,如图2-7和图2-8所示。图2-6 教学心得 or 教学反思图2-7 思想汇报图2-8 思想汇报-范文(2)高级搜索语法。

① 精确检索:双引号。把搜索词放在双引号中,代表完全匹配搜索,即搜索结果返回的页面包含双引号中出现的所有的词,连顺序也必须完全匹配。例如,搜索“中国大气田的地质”,给关键词加双引号,检索会更为精准,如图2-9和图2-10所示。

② 百里挑一,非filetype莫属。这是一个强大的搜索命令,在众多格式文件中帮你找出需要的那一种。它的写法是“关键字 filetype”:“格式”,格式可以是Word(DOC)、PDF、PPT、Excel(XLS)、RTF、ALL(全部文档)。例如,输入“教学设计 filetype:PPT”,可以搜索出有关教学设计的PPT。注意:关键词和filetype之间一定要有空格,如图2-11所示。图2-9 中国大气田的地质图2-10 “中国大气田的地质”

③ 特别的site给特别的网站。想要使用百度搜索某个特定网站的资源,就用site命令。例如,想在“知乎”里搜索关键字“PPT”,那么在百度搜索里输入“PPT site:zhihu.com”,则搜索结果大部分都来自知乎网站,如图2-12所示。图2-11 教学设计filetype:PPT图2-12 PPT site:zhihu.com

要在第一课件网搜索“化学反应的速率”的课件,就可以在百度搜索中输入“化学反应的速率”site:1kejian.com,如图2-13所示。

总之,要把搜索范围限定在特定站点中,如 site:×××.com。“site:”后面跟的站点域名,不带“http://”。site命令写法是“关键词 site:网址”。注意:与站点名之间不带空格。

④ inurl把搜索范围限定在特定的url链接中。例如,想在音乐网站中搜索《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那么在百度搜索中输入“国旗国旗真美丽inurl:music”,如图2-14所示。图2-13 “化学反应的速率”site:1kejian.com图2-14 国旗国旗真美丽inurl:music

⑤ intitle搜索标题中包含有指定关键词的网页。例如,输入“intitle:小学语文试卷”,搜索结果只显示标题含有“小学语文试卷”的网页。命令写法:“intitle”:(英文半角状态)“关键词”,如图2-15所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