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圣地江西(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8 10:16:57

点击下载

作者:《红色圣地江西》编写组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红色圣地江西

红色圣地江西试读:

前言

江西,因省内最大的河流是赣江,故省名简称“赣”。春秋战国为楚国地,秦属九江,汉为扬州地。唐属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为政区原始名。宋为两路,元为江西行省。明朝置江西布政使司,清朝为江西省。

全省设7个省辖市(南昌、九江、萍乡、景德镇、鹰谭、新余、赣州),4个地区(上饶、宜春、抚州、吉安)共计70个县,10个县级市,19个市辖区。全省总面积为16.69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7%,现有人口4339万,其中汉族占99.93%,少数民族中仅畲族构成群居规模。

江西有9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0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革命旧居旧址1500多处,已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4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丰富的红色人文景观,加上旖旎的绿色自然景观,使江西成为红色旅游的圣地。

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等等。这一个个红色经典的称号与地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已化作一颗颗与日月同辉的星辰,在红色中国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中,奏响雄浑激越的华彩乐章。江西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文物资源,是进行观光旅游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理想佳地。《红色圣地江西》分两大部分为你详述江西的风采:第一部分为江西概述,介绍了江西的历史沿革、地理面积、交通状况、气候特征、资源状况、经济产业、文化名人、美食特产、民族分布等基本情况,让你初步认识江西;第二部分为主要城市风情,讲述了江西主要城市的基本情况、历史沿革、特色特产、民俗节庆、美食餐饮、旅游景点等,让您更详尽地了解江西并领略它绚丽的风采。编者

一、江西概述

(一)历史沿革

江西开发的历史,从出土文物考证,可以上溯到距今1万年以前。而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约于公元前206年(汉高帝初年)。时设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下辖18县,与后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此时的江西属扬州部。

西晋元康元年(公元291年),改设江州,其主体为江西地区原有郡县。隋朝曾作行政区划调整,州的级别降与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区设有7郡24县。至唐时增加到8州37县。贞观元年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玄宗时增为15道,洪、饶、虔、吉、江、袁、抚、信8州隶属于江南西道监察区。

五代时期,江西地区先辖于吴,后辖于南唐。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相当于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区划6州、4军、55县。交泰元年,建南都于洪州,并因此升洪州为南昌府。宋代在州之上改道为路,江西地区被置9州、4军、68县,其大部分隶属于江南西路,另有一部分隶属于江南东路。

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江西行省辖区远远大于今天的江西省区。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还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

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然称省),改路为府和改州为县。江西布政使司辖南昌、瑞州、饶州、南康、九江、广信、抚州、建昌、吉安、袁州、临江、赣州、南安13府,下辖78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机关,3司分别由中央直接节制,分权而治,互不统属。

清朝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增设虔南等3个县级厅,同时升宁都县为省辖直隶州。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财政与司法监察。

民国时期,清朝的府、州、厅一律改为县。江西省共辖81县。至1926年北伐军进驻南昌时正式设南昌市。1934年从安徽划婺源县入江西,1947年划回安徽,1949年再次划归江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著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宁冈、永新、莲花3县和吉安、安福、遂川与湖南酃县的一部分)、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包括弋阳、横峰、贵溪、德兴、余江、万年、上饶、铅山等县,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的21县(包括江西的瑞金、安远、信丰、广昌、石城、黎川、宁都、兴国、于都、会昌、寻乌等11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西省的行政区划曾经有过多次调整和变动。南昌市为江西省的省会。

(二)地理面积

具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誉称的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省内最大、最长的河流——赣江,自南而北纵贯全省,故而江西省简称“赣”。

江西全省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部临江。整个地势由外向里、由南向北倾斜,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南、西部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为江西五大河流。

全省面积16.69万平方千米,总人口4339万,共设南昌、赣州、吉安、上饶、抚州、九江、宜春、景德镇、萍乡、鹰潭、新余等11个设区市,10个县级市:德兴市、贵溪市、乐平市、井冈山市、樟树市、丰城市、高安市、瑞金市、瑞昌市、南康市,70个县,19个市辖区,省会南昌。

(三)交通状况

江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处中国东南长江中下游南岸。东临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上通武汉三镇,下贯南京、上海,南仰梅关、岭南而达广州。江西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的腹地,与上海、广州、厦门、南京、武汉、长沙、合肥等各重镇、港口的直线距离,大多在600~700千米之内。

江西民用航空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了一个以南昌为轴心,自北向南,以九江、樟树、泰和、吉安、景德镇、赣州连接全省和全国各地及香港的航空运输网,除南昌机场外,江西还有九江、赣州和景德镇3个民航机场。

全省铁路以京九、浙赣、皖赣、鹰厦、武九5条铁路为骨干,另有横南、向乐、分文、弋樟、张塘、张建、新泰等支线。

江西省公路四通八达,省会城市南昌北往九江、南至樟树的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梨温高速公路也已通车,沿320国道进江西省就能上高速公路,直达南昌市和庐山等地方。此外,省内还有6条国道,分别是东西向的316国道(福州至兰州)、319国道(厦门至成都)、320国道(上海至云南瑞丽)、323国道(瑞金至云南澜沧)和南北向的105国道(北京至珠海)、206国道(烟台至汕头)。其中105和206国道双双纵贯江西。

江西水路运输发达,水运干线形成两纵两横的格局:赣江和信江为两纵,长江和昌江为两横,全省通航里程4937千米。

(四)气候特征

江西春季回暖较早,但天气易变,乍暖乍寒,雨量偏多,直至夏初;盛夏至中秋前晴热干燥;5冬季阴冷但霜冻期短,尤其是近年,暖冬气候明显。由于江西地势狭长,南北气候差异较大,但总体来看是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长。全省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41~1940毫米,无霜期长。

全年平均气温18℃左右。赣东北、赣西北和长江沿岸年均气温略低,在16~17℃;滨湖、赣江中下游,抚河、袁水区域和赣西南山区在17~18℃;抚州、吉安地区南部和信江中游在18~19℃;赣南盆地气温最高,在19~20℃。

全年全省极端最高温度南北差异不大,甚或略呈北高南低现象,但几乎都接近或超过40℃,个别县区日最高气温曾经达到过44.9℃。极端最低气温则南北差异较大:九江大部分地区在-12~-14℃,个别县区还出现过日最低气温-18.9℃的极端最低值;赣南则在-5℃左右,全省其他地区一般在-7~12℃。

除庐山外,全省年均风速为1~3.8米/秒,最小为德兴市,最大为星子县。年均大风日0.5~28.5天,最少为宜黄县,最多为星子县。鄱阳湖滨,赣江、抚河下游和高山顶及峡谷区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年均风速在3~5米/秒。

全省主要自然灾害有寒害、洪涝、干旱和冻害以及持续时间较为短暂的高温危害等。

(五)资源状况

江西生态良好、资源丰富。全省有1处世界文化遗产(庐山)、2处世界地质公园(庐山、龙虎山);1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60个省级森林公园。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和风景如画的柘林湖、浓淡相宜的仙女湖等。全省森林覆盖率为60.05%,居全国前列。江西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产有166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02种,保有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12种,居前10位的有66种。

江西风景名胜繁多,文化资源丰富。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游览区名扬天下。著名寺庙有九江能仁寺、吉安净居寺、云山真如寺、庐山东林寺,著名道观有贵溪天师府,为道教天师道的祖庭。古代书院以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白鹭州书院为代表。有南昌市、景德镇、赣州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得江西在观光旅游、探亲访友旅游等方面都有巨大的优势。

特色旅游主要有:风景名胜之旅、世界珍禽观奇之旅、中国陶瓷考古游、桔乡民俗游、文化名人故居游、革命传统考察游、江西名人名胜徒步游、佛教净土宗和禅宗之旅、道教朝圣游、“一江两湖三名楼”之旅等。

江西矿产资源丰富。在中国已探明储量的220多种矿产中,江西有102种,保有储量居中国前10位的有66种。其中铜、银、钽等10种居第一位,钨、金、钪等9种居第二位,铋、普通萤石、硅灰石等6种居第三位。铜、钨、银、钽铌、铀、金、重稀土被誉为江西的“七朵金花”。亚洲最大的铜矿和中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分别为江西的德兴铜矿和贵溪冶炼厂。大理石、高岭土、花岗石、莹石等非金属矿产储量也非常丰富。

(六)经济产业

江西产业齐备、特色鲜明。江西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2个从未间断向国家贡献粮食的省份之一。

生态农业前景可喜,绿色农产品正成为重要增长点,全省绿色食品数量达916个,居全国前列;有机食品数量415个,居全国第一位。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3家,其中国家级14家。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大力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有了较好的基础。近来,光电、高精铜材、优特钢材、特种车船、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特色化工、绿色食品、度假旅游、新型服务等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省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非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全省现有高等学校34所,高校招生达7.6万人。南昌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700件,技术贸易成交额达到8亿元。稀土应用工程、水稻转基因、蓝色发光材料、乳酸生物技术、种畜特异性免疫生物工程等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体育、卫生、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会福利事业一系列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七)文化名人

江西红色文化闻名中外。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南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瑞金是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的地方,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籍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25万多人,占全国的1/6,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江西名人辈出、文化璀璨。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江西人才辈出,唐宋八大家,江西有其三: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宋代还有诗人黄庭坚、杨万里、晏殊、晏几道、文天祥、姜夔,哲学家朱熹、陆九渊。明代有《永乐大典》主编解缙、戏曲家汤显祖、科学家宋应星。近现代有工程师詹天佑、革命家方志敏、物理学家吴有训、数学家王梓坤以及众多院士和解放军将领。

(八)美食特产

江西菜点包括南昌、九江、景德镇及井冈山等地区的特色风味,总的来说,江西菜善烹山珍野味和水产,菜品色重油浓,喜好辣椒,口感肥厚。南昌、九江等地的菜肴讲究配色、造型以及多样化的烹调方法,口味也较丰富。而边远山区的烹调则讲究火功,菜肴朴实量足,注重原味,尤其是各地的土产制馔,口味淳厚,充满乡情。

江西的风味小吃和面点的品种也较多,制法各异,颇有特色。江西著名的风味菜点有:三杯鸡、香质肉、冬笋干烧肉、藜蒿炒腊肉、原笼船板肉、浔阳鱼片、炸石鸡、兴车豆腐、米粉牛肉、金线吊葫芦、信丰萝卜饺、樟树包面、黄元米果等。

江西资源丰富,盛产稻米,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鄱阳湖、赣江等江湖水域盛产鱼类,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

樟树的四特酒,周恩来总理赞誉为“清、香、醇、纯”,四特酒由此而得名。庐山云雾茶、中华猕猴桃、赣南脐橙、南安板鸭、泰和乌鸡、江铃汽车、凤凰相机、金圣卷烟等,列入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种有9件。

赣州市山地特产有赣南蜜瓜、九龙茶、花菇、山香圆片,安远柑橘、红瓜子、红砂糖、中华猕猴桃、“绿凉”牌苦瓜酒。吉安县山地特产有吉安樟脑、吉安樟木箱、大汾折扇、泰和乌骨鸡。遂川狗牯脑茶叶,曾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南丰蜜橘,历史上是皇室贡品。江西萍乡烟花远销日本、美国、香港、法国、德国、泰国等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芦溪出口烟花厂更被国外誉为“火箭之乡”。

铅山连史纸,是江西历史悠久的传统名产。驰名中外的龙尾砚是我国4大名砚之一。产于婺源县的龙尾山,惯称龙尾砚。从唐代开元年间开始,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

共青城的羽绒制品,余江木雕、吉安樟木箱、河口竹编等,皆行销国内外。素有“瓷都”之誉的景德镇的瓷器则更是名扬天下,为国内外旅游者乐意采购的旅游商品,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色闻名中外,中国的英文名“CHINA”就来源于国外对中国瓷器的认识。江西李渡毛笔已有1700多年的生产历史,博得了历代诗人墨客的青睐赞誉。婺源县的婺墨也以“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特色受到世人的推崇。

(九)民族分布

江西全省共38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9%以上。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回族、畲族、壮族、满族、苗族、瑶族、蒙古族、侗族、朝鲜族、土家族、布依族等,其中人口最多的为回族和畲族;还有白族、彝族、黎族、高山族、藏族、水族、傣族、毛南族、纳西族、锡伯族、土族、哈尼族、羌族、仫佬族、维吾尔族、傈僳族、达斡尔族、仡佬族、裕固族、京族、独龙族、拉祜族、景颇族、布朗族、俄罗斯族和基诺族等。

少数民族中畲族聚居,主要分布在铅山太源畲族乡和贵溪樟坪畲族乡等地以及永丰、吉安、兴国、武宁、德安、资溪、宜黄、乐安等市县的30多个畲族乡村;瑶族部分聚居,如全南瑶山、喇叭山等;其他各少数民族均为散居性质。

二、主要城市风情

(一)南昌市

1.概述

南昌之名始于西汉,取“南方昌盛”之意,是江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昌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南昌不仅是生态环境优美的“江南水乡”,还是中国共产党之“军旗升起的地方”。多次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南昌人口378万(据1998年统计数据),37个民族。辖5个市辖区: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以及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北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红谷滩新区、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英雄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县:新建县、南昌县、进贤县、安义县。

南昌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长江南岸、赣江、抚河下游,濒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全境以平原为主,东南平坦,西北丘陵起伏,南北长约112.1千米,东西宽约107.6千米。总面积约7432.18平方千米,平原约占35.8%,水域约占29.8%,岗地、低丘占34.4%。全市平均海拔25米,城区地势偏低洼,平均海拔22米。西部是西山山脉,最高点梅岭主峰洗药坞,海拔841.4米。

南昌市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湿润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长。据历年统计资料显示,年平均气温17.5℃,极端最高气温40.6℃,极端最低气温9.3℃。日照率为43%。年平均风速2.5米/秒。年无霜期291天。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

全市水网密布。赣江、抚河、锦江、潦河流过境内,湖泊众多,有军山湖、金溪湖、青岚湖、瑶湖等数百个大小湖泊;市区东北有艾溪湖、青山湖和贤士湖;城内得天独厚的东湖、南湖、西湖和北湖等风景湖,更显江南水乡风采。

南昌地处长江中下游,鄱阳湖西南岸,是唯一一个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经济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承东启西,纵贯南北。京九、浙赣、皖赣3条铁路线交汇于此,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105、320、316国道纵贯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可达全国各大城市;水运经赣江入长江出东海。从经济学意义上看,南昌已成为国际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理想地区。

南昌的自然环境优美,山环水绕,风光绮丽。西挽西山,北望梅岭,赣江穿城而过,“城在湖中,湖在城中”。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众多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昌又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同志在这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新纪元。“八一”南昌起义举世闻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此诞生,由此,南昌又有“英雄城”之美称。

改革开放后,南昌旅游业发展迅猛,许多古迹文物修复一新,江南名楼滕王阁又重建屹立于赣江之滨,给古城增添了无穷魅力。近年来,梅岭、青山湖风景区等旅游场所相继开发,南昌成为中外旅游者参观、学习、游览的热点城市。

2.历史沿革

6000多年前,南昌就建有若干个原始居民点。至3000年前,南起青云谱北至艾溪湖,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区。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命颖阴侯灌婴驻守南昌一带。次年(公元前201年),灌婴率部在今南昌火车站东南约4千米的皇城(黄安)寺附近修建了一个方圆约5千米、辟有6门的土城,时人称之为“灌城”,系南昌建城的开始。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九江郡置豫章郡,并设南昌县为附郭县,属扬州,南昌之名始此。

隋开皇九年(589年)罢郡置洪州,大业三年(607年)复为豫章郡。唐武德五年(622年)复为洪州,贞观初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属江南西道,天宝元年(742年)改洪州为豫章郡,至德元年(756年)豫章郡更名为章郡,乾元元年(758年)再称洪州。五代南唐交泰二年(959年)升洪州为南昌府。

宋开宝八年(975年)复名洪州,天禧四年(1020年)属江南西路,隆兴元年(1163年)为隆兴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隆兴路,二十一年更名龙兴路,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改为洪都府,次年更名南昌府。明洪武三年(1370年)南昌、新建2县同城而治。

1914年为豫章道。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后开始设市。撤道,析南昌、新建县治置南昌市,由省直辖。

1949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接管南昌政权,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江西省辖市、江西省人民政府驻地。1955年南昌市设东湖、西湖、胜利、抚河4区。1958年增设青区,南昌专区南昌(驻莲塘镇)、新建(驻生米镇)2县交由南昌市领导。1961年增设郊区,南昌、新建2县划归宜春专区。1971年南昌、新建(驻长堎镇)2县再次划入。1980年撤销胜利、抚河2区。1981年增设湾里区。1983年宜春地区安义县、抚州地区进贤县来属。

3.特色特产

南昌瓷板画像:瓷板画像源远流长,是工艺美术的奇葩。它融中西技艺于一体。在南昌市民间有着浓厚肥沃的土壤,除了由于工艺美术厂的艺人们成批绘制外,市内的大街小巷中,许多个体的民间艺人也以绘制瓷板画像为职业。这些大店小铺中瓷像高悬,琳琅满目,形象逼真。瓷板画像柔中寓刚,静中有动,虚中藏实,状物传神,力透板背,色调对比强烈,笔触十分细腻,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瓷板画像的制作十分严格,首先须在白瓷坯上用画笔勾勒出画像的轮廓,然后精绘细修,再在板面上施一层透明釉,最后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定型。这样做出的瓷板画橡上有一层保护釉,具有耐潮湿、耐日晒、久不褪色等特点。

李渡毛笔:李渡毛笔已有1700多年的生产历史。传说秦代蒙恬发明“柳条笔”不久,咸阳人郭解和朱兴由中原流入江西临川李渡一带,传授制笔技艺。经过世代相传,逐步形成一套独特的制笔工艺,博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担任临川内史时,对李渡毛笔爱不释手。他的书法珍品有不少是用李渡毛笔书写的。由于王羲之的缘故,李渡毛笔名声大振。新中国成立后,在进贤县李渡镇成立了专业化的毛笔生产厂。

李渡毛笔品种繁多,式样新颖,大小齐全,长短兼备。品类有狼、紫、鸡、羊、兼5毫;装潢分黑、白、花、炕4管;笔锋则有红、绿、黄、白、青、蓝、紫7色。近年来制作的“纯净紫毫”、“七紫三羊”、“墨翰”等名牌传统产品,风靡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受欢迎的出口品种还有“书家妙品”、“百花争艳”、“进贤独秀”、“白云狼毫”、“羊毛小楷”、“极品纯净狼毫”等19个。目前李渡毛笔的年产量达120万支以上。

丁坊酒:丁坊酒是江西传统的甜型黄酒,以南昌县丁坊村所产品质最佳,故名“丁坊酒”。酒度18~20度,糖分为16%~18%,酒色清亮金黄,香气浓郁,入口香绵,鲜甜醇厚,平和纯正。酌量饮之,有清心明目、心旷神怡之效。畅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颇受消费者喜爱。

丁坊村地处抚河下游。丁坊酒所以受人称道,除其酿酒用水清洁甘甜,无异味,含矿物质高外,还与其独特的酿酒工艺有关。据《南昌县志》记载:俗以重阳酿,取酒与糟贮于瓮,以泥封之,久而开瓮者益浓。现在丁坊酒以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经过浸米、冲洗滴干、蒸煮喷水、热饭降温、加曲下缸、糖发酵、拓酒储陈等道工序,贮藏1年以上才为成品。

李渡高粱酒:李渡高粱酒是江西省的传统名酒,已有200年酿造历史,因产于南昌进贤县李渡镇而得名。该酒度数为56度。酒色清透,芳香浓郁,味正醇甜。畅销全国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1962年被评为江西名酒。

据县志载,清代中叶,李渡就有以当地特产的优质糯米为原料酿制烧酒的习惯。到了清朝末年,李渡万茂酒坊广集民间酿酒技术,在糯米酒的基础上,引进了用大米为原料,用大曲为糖化发酵剂,用缸、砖结构老窖发酵制白酒的新工艺。李渡高粱酒由此而发展起来,制酒作坊也随之增至7家。由于酒味醇浓纯净,清香扑鼻,名声大振,销路日广。全镇最高产量曾经达到40万斤(1斤等于500克),畅销赣、浙、鄂、皖等省。李渡镇地处抚河中下游,紧靠抚河堤岸,环境优美,土地肥沃,米质好,是酿酒的上好原料。更有那终年清澈透明的地下水,清洌甘甜,含有微量矿物质,是难得的制酒用水。

甲鱼:甲鱼又称鳖、团鱼,是一种卵生两栖爬行动物,头像龟,但背甲没有乌龟般的条纹,边缘呈柔软状,颜色墨绿。甲鱼常在水底的泥沙中生活,喜食鱼、虾等鲨小动物,青草、谷物等也吞食。在江西省各地的江河湖泊、山塘水库中都有甲鱼的踪迹。其中以全国第一大淡水湖的鄱阳湖为最多,品质亦最佳。江西省甲鱼多以野生为主。10年前,南昌市郊区大吉岭水库建起了我省第一个人工繁殖甲鱼基地,现有甲鱼数已逾10000只,成了一项颇有前途的养殖业。

银鱼:银鱼古名“脍残鱼”,是鱼类中较小的一种。银鱼细长光滑,全身银白,呈肉色,晾干后质地雪白,透明,因而得名。银鱼肉细嫩,味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是人们喜爱的佳肴,堪称河鲜之首。银鱼的药用价值也很高,无论于鲜,都具有益脾、润肺、补肾、增阳、去虚、补益等功能,是上等滋养补品。鄱阳湖银鱼的主要产区之一,这里水面辽阔,水深岩多,为银鱼的繁衍、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鄱阳湖银鱼出产量大,是国内外市场的畅销产品。

珍珠:珍珠,自古以来不仅是贵重装饰品,还是珍贵的药材,具有安神定惊,清热益阳,明目解毒,润泽肌肤等药疗效用。在国际市场上一直是昂贵商品。江西珍珠,是通过江西省出产的三角帆蚌外套膜表皮细胞不断分泌的珍珠质,层积围绕而生成的。先后在鄱阳湖滨的新建、南昌、进贤等地,建立了110多个人工育珠基础。1980年,全省生产珍珠2150多千克。

梨瓜:江西梨瓜,是我国甜瓜中的珍品。瓜色洁白,外形像梨。吃起来水灵、香甜。每只瓜重0.5~1千克。其大小、形状与著名兰州白兰瓜很类似,但又不尽相同。白兰瓜吃肉不吃皮,浓甜如蜜;江西梨瓜属于薄皮瓜,不仅肉好吃,而且皮极薄,带皮吃依然香甜宜人,没有余渣。“脆、甜、香”3个字恰当地概括了江西梨瓜的特点。梨瓜原产江西省上饶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品质佳,适应性强,应市时间早且长,逐渐推广开来。目前,全省都有种植,是夏季主要瓜果之一,届时,南昌大街上到处都能买到。

枇杷:枇杷又名芦橘、金丸,生在南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枇杷上市正值水果淡季,因此备受人们欢迎,是初夏里最受人喜爱的水果。南昌安义县所产的枇杷,果实圆形,表皮薄嫩,肉质厚实,鲜甜微酸,汁多爽口,风味独特。而且它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和糖、钙、镁、铁等成分,营养价值很高。

4.民俗节庆

历史古城南昌弥漫着新旧兼容的文化气息,中外文化风情并存,浓厚的传统习俗及欢快的节日气氛同在,民间彩茶戏、高跷舞充满地方色彩,各种风格的文化表演五彩缤纷。

求子:江西南昌地区的求子风俗很具地方特色,古时南昌,在西湖区的中心处有一高土桥,桥上有石柱栏杆12根,每年八月十五之夜,妇女们来到桥上,待月至中天,便用手在高桥两旁的石柱上抚摸,甚至纳入怀中,据说如此这便可生男孩。“六月六晒龙袍”:传说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龙王爷及寺庙菩萨晒衣袍的日子,这天“阳气”足,气候干燥,经六月六日晒过的衣物,不会发霉,不会被虫蛀。所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翻箱倒柜,将家里所有的衣物全搬出来晒。这一习俗,实际上也是对太阳的一种崇拜。

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曲之一。它是由民间采茶灯和民间灯彩相结合发展演变而成,后又吸收了南昌地区的民间舞蹈并与之相结合。南昌采茶戏表演诙谐风趣,唱腔优美深情,有着浓郁的南昌乡土气息。

茶馆文化:南昌人历史上就有在茶馆聚会的习惯。据传,南昌摆茶铺,开茶庄也有千年的历史。江南一带数南昌茶馆最多,规模也最大。以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南昌为例,当时人口还不过20多万,而茶馆却开有200多家,遍布在全市四面八方,各个角落。在以江南才子王船山命名的船山路一条街上,就开有宝华楼、聚贤楼、陈源发3座大茶楼,相隔不到300米,各自都设有400~500个座位。靠闹市区,有德春园、春园阁大茶楼,靠东、靠北还有福裕楼、万花楼、四海全、福兴润、杏花园等大茶楼。其中福裕春茶馆,就有号称“南昌市半员外”之说。每天,熙熙攘攘的人们从早上8~12点,下午3点到晚上10点,都聚于各家茶馆,他们当中有的来商定婚丧大事,有的来调解民事纠纷,有的来洽谈生意,还有的来联系劳工,等等。为了扩大茶馆的生意,茶馆老板还请来了说书、说唱艺人。有的书一说,不是一年便是半载,所以老茶客常年不断,新茶客逐渐增多。近年来,南昌的茶馆已开始逐渐恢复。目前,市区有茶馆近20家。南昌八一公园、人民公园、绳金塔、王家巷等地段的茶馆规模较大,茶客也多。现在,许多已退休的老人,各地来往的旅客,也都愿意聚会在茶馆,喝上一壶,叙旧、谈天、下棋、听说书、清唱。

除了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南昌还有其他一些地方节庆。

每年8~10月在南昌八一广场举行中国红歌会。“红歌”指红色革命歌曲,包括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各历史时期的革命歌曲如红军歌曲、抗日歌曲、解放歌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歌曲以及世界各国革命经典歌曲等。活动分三期举行,前期飙歌、主场晚会、后期巡演。

每年9~10月在南昌八一广场举办的绳金塔庙会。绳金塔下的古戏台上,天天好戏连台,让众多戏迷过足了戏瘾;绳金塔公园四周的食品特色一条街、日用百货一条街、全国特色小吃一条街和文化旅游一条街令人眼花缭乱。

每年9~10月在南昌青山湖区举办的天香园旅游文化节。活动内容包括盛大开幕式、电影晚会、灯彩、文艺表演、奇石文化展、美术书法展等活动。

每年9~10月在南昌青山湖区和每年10月在进贤县举行的鄱阳湖螃蟹节。螃蟹节期间将安排螃蟹王(后)评选、招商项目签约、螃蟹及特种产品展销会、参观河蟹良种培育基地及大型焰火晚会等多项活动。

每年10月在南昌市八一大道举办中国南昌军乐节。由来自世界各地军乐团参加的开幕式、军乐巡游、社区义演、晚会、社区义演和参观等活动。

南昌是一个新旧文化兼容的城市。除了一些传统习俗及节日外,充满现代气息的歌舞厅、夜总会、娱乐总会、酒吧也已遍布大街小巷。每当夜幕低垂,南昌便被五颜六色的霓虹灯装扮起来,整个城市妩媚妖娆,遍布街头巷尾的歌舞厅、夜总会、娱乐总会、酒吧灯影摇曳,竞相争妍。各种高档宾馆酒店的娱乐节目丰富多彩,可使游客边吃边看,富有情趣,此类娱乐场所一般营业到次日凌晨3点左右。

南昌有多处保龄球馆,还有英式、美式台球,常客或申请为俱乐部成员者,会得到许多服务和价格上的优惠。此外,南昌市区和县城均设有桑拿理疗中心,配有完善的服务系统,提供健康按摩服务,还可根据宾客的要求,提供不同档次的特殊服务。星明辉外商俱乐部、灌城度假村、翠林高尔夫度假酒店、艾溪湖度假村、京东水上乐园等,是休闲娱乐、领略南昌独特韵味的首选场所。

5.美食餐饮

南昌菜是赣菜菜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江西的三大地方菜之一,历史悠久,在中国菜肴中有一定地位。它用料广泛,主料突出,刀工精细,分色配菜。制法上以烧、焖、炖、蒸见长,注重维持原汁原味,在质地上讲究辣、烂、脆、嫩。

南昌菜主要特点是量大、油厚、酱油色偏浓,偏咸、香、辣。南昌以赣菜为其主流菜系,酥烂脆嫩,鲜香可口,咸辣适中。滕王阁上王勃欣名“洪都鸡”,白居易感怀“思乡鱼”,朱元璋饿吃“流浪鸡”,都是赣菜与名人的佳话。

南昌的特色菜有赣味乳狗肉、匡庐石鸡腿、藜蒿炒腊肉、酿冬瓜圈、鄱阳湖狮子头、三杯狗肉、三杯脚鱼、五元龙凤汤、豫章酥鸭、竹筒粉蒸肠、瓦缸煨汤等。不过,现在很多特色菜已经没有了,目前南昌是新派赣菜一统天下,其中又以民间及独一处的几家连锁店为代表。家乡锅巴、麻辣烫、南昌米粉、石头街麻花、油炸小品等是当地的民间小吃。

米粉蒸肉:南昌人每年立夏前后都喜欢蒸上一碗米粉蒸肉,据说立夏日吃了不会生痱子。人们把大米加八角、桂皮等香料炒熟后研磨成粉,将五花肉切成厚片浸渍上辣椒油、酱油,再加白糖、料酒、味精等调味品,然后倒入米粉拌匀,再将粘满米粉的肉一片片叠在碗内,上笼蒸熟至烂,吃时将肉扣在盘内即可。有的在肉内又拌入适量豌豆,使菜有粉香,又有豌豆清香,荤素鲜腻,别有风味。

三杯鸡:因烹调鸡块时加入甜米酒、猪油、酱油各一小杯,不放汤水,用炭火将鸡块炖熟,故名。“三杯鸡”的来源,据说是厨师在外地偶然发现,回南昌后,烹制方法又作了改进,调料中增加了香葱、生姜等,用小砂锅加盖放在炭炉上慢火炖制。上桌后满座飘香,砂锅内鸡块色泽发红,鸡肉鲜美,汤汁香醇,且为原味,深受欢迎。

藜蒿炒腊肉:藜蒿是鄱阳湖内的一种水中野生植物,藜蒿季节性很强,谚云:“三月藜,四月蒿,五月当柴烧。”每年阳春三月,南昌人特别偏爱用其炒腊肉,有俗话说“鄱阳湖里的草,南昌城里的宝”。腊肉金黄,藜蒿青绿,脆嫩爽口,有一股特别的清香味道。

鳅鱼钻豆腐:这是南昌民间长久流传的一道名菜。制作前,先取冷水一盆,将小鳅鱼放入后,打入蛋清,一天后,待鳅鱼内脏物排出,洗净。用砂锅放在微火上加入好汤,把整块老豆腐和活鳅鱼同时下锅,汤热后,鳅鱼往豆腐里面钻。炖30分钟后,加入姜、冬笋、胡萝卜等配料,少顷,将砂锅离火上桌。此时只见锅内汤清如镜,豆腐鳅鱼交错,味鲜可口,令人垂涎。“皇禽”酱鸭:这是南昌煌上煌烤禽总社生产的传统烤卤制品。该社依据皇家贵族膳食营养配方,调和现代人口感,精选优质的放养湖泊水鸭,经过30余钟优质天然香辛料浸泡,采用现代高科技保鲜技术精心加工而成,口味纯正、口感鲜美,该品问世以来深受海内外美食家高度赞誉,产品畅销不衰,为居家、旅游、招待贵宾、馈赠亲友之佳品。

木瓜凉粉:又叫栗子豆腐,是南昌民间非常盛行的夏季防暑饮料。即用木瓜粉或栗子粉为主要原料(现大多用薯粉代之),把粉煮得像稀饭那样,倒入木盒或水桶内,待凉后便成豆腐状。吃时放在碗里用竹片捣碎,再加薄荷水、白糖,或放点小麻油,吃起来凉爽,可口可心。过去盛夏之际,大街小巷承受时可遇见挑卖木瓜凉粉的乡民。

牛肉炒粉:不少地方有肉丝炒粉、三鲜炒粉,可南昌独特的是牛肉炒粉。据传,南昌的牛肉炒粉,起码也有几百年的历史。其肉嫩,粉软、味鲜,烹调制作也很讲究。

牛舌头:又叫牛招财,也是民间制作的一种传统面点。用白色和红色糯米粉相配,又用白、红糖搅芯子与糯米粉相配,中间成白色,再用红色(即加点红糖揉拌的粉)镶边。粉内要有糖料,制成后用70度的油煎,即成为红边白芯的点心,香甜爽口。

白糖糕:历史悠久,是南昌人十分喜爱的传统小吃。色泽金黄、松软,香甜可口。“豫章十景”赣菜系列:该系列将烹饪与南昌历史上著名的“豫章十景”(洪崖丹井、西山积翠、滕阁秋风、章江晓渡、龙沙夕照、南浦飞云、铁柱仙踪、苏圃春蔬、东湖夜月、徐亭烟柳)融为一体,既讲究艺术装饰美,又注重菜肴的食用性,使美景佳肴相辉映,很好地体现了赣文化的特色。

家乡锅巴、麻辣烫、南昌米粉、石头街麻花、油炸小品等是当地的民间小吃。

家乡锅巴风味独特。制作方法是将锅巴瓣成块状,猪血切厚片,鸡脯肉切片上浆滑油,味菜切斜刀片,冬笋切片,干椒切小斜刀片,香葱切段,姜切指甲片。然后将炒锅上火放入味菜、冬笋煸炒片刻,放入好汤,下入猪血,烧沸后撇去泡沫,加入精盐,放入鸡片、味精,烧开后勾稀芡出锅装碗,撒上葱段,淋上麻油待用。炒锅上火放入油,油温至七成热时,推入锅巴,炸至脆硬,捞出装入深盘内。上席时,将碗中菜肴倒在锅巴上即成。

麻辣烫属街头小吃,其形式与南昌街头的油炸小摊大致相同,只不过烹调方式有异。将一口大锅放在炉子上,在锅内放有各式串好的鸡杂、牛杂、小肠、大肠及各种鱼丸、肉丸、粉丸、豆腐干等等;锅中加好滚沸的老汤,然后,还可随意涂些各式调料,有麻有辣,吃起来又麻、又辣、又烫,且价格便宜,味道各异,俗称为“街头麻辣烫”。

南昌米粉历史悠久,洁白细嫩、久煮不烂、久炒不碎,主要制做原料是优质大米。要经过浸米、磨浆、滤干、采浆等多道工序。吃法也很方便,可以凉拌、炒、煮,须放入姜末、蒜末、麻油、酱油、葱花、咸菜末、最不可少的是南昌人喜欢的辣椒和胡椒粉。来南昌尝一下美味可口的南昌米粉,让人回味无穷。

100多年前,南昌市石头街上有个小店铺,每天门庭若市,顾客盈门。这就是遐迩闻名的“品香斋”麻花店。这家徐氏夫妻店,店面不大,干净整洁,生产的蛋黄麻花精细小巧,状如双龙盘绕,颜色金黄油亮,味道酥香爽口,很受消费者的欢迎。由于仍旧领先手工精细细搓,保持了原有的风味和特色,至今仍得人们喜爱,大家惯称它为“石头街麻花”。

在南昌可以随处见到大街小巷旁的油炸小吃摊;有的摆在小车上,有的放在路边。事先准备好的豆腐干、小香肠、小青菜、海带卷、肉条、香蕉、圆藕片、鸡杂等,用小竹棍串好,食客可以随意选择;选好后,由摊主放在滚沸的油锅内煎炸,少倾取出后,再涂上辣椒调味品,便可以品尝了,可以边走边吃,令人回味无穷。

6.旅游景点

(1)滕王阁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另一说为“江南四大名楼”,其中还包括安徽宣州的谢脁楼)。登阁纵览,春风秋月尽收眼底,近可见仿古商业街迂回曲折,错落有致,西侧赣江、抚江浩浩汇流,远处长天万里,西山横翠,南浦飞云,长桥卧波,令人心旷神怡。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为滕王,故阁以“滕王”一名冠之。后几经兴废,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3层,高27米,宽约14米。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呵成,写下这篇千古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王勃作序后,唐代王绪写《滕王阁赋》,王仲舒写《滕王阁记》,史书称之为“三王记滕阁”佳话。文学家韩愈也撰文述“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丽绝特之称”,故有“江西第一楼”之誉。1300多年来,滕王阁历经兴废28次,可谓惯看春花秋月,饱经雨雪风霜。

今天的滕王阁乃仿宋建筑。唐宋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宋代的楼阁建筑极窈窕多姿,建筑艺术造型达到极高成就。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2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3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7层,就是3个明层,3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新阁的瓦件全部采用宜兴产碧色琉璃瓦,因唐宋多用此色。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达3.5米。勾头、滴水均特制瓦当,勾头为“滕阁秋风”四字,而滴水为“孤鹜”图案。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楼阁云影,倒映池中,盎然成趣。

重修后的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步入阁中,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在第一层正厅有一幅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23.90米×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为观止。第五层是凭栏骋目的最佳处。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

新阁自1989年重阳节主体工程竣工,对外接待游人,以后又不断完善配套设施,逐渐在南昌城西形成了一片仿古建筑群。园内绿草如茵,鲜花吐艳,环境优美。宽阔的阁前广场将主阁衬托得分外庄严雄伟,充分展现了当年王勃所赞誉的那种“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的气势。

凳阁纵览,春风秋月尽收眼底,近可见仿古商业街迂回曲折,错落有致,西侧赣江、抚江浩浩汇流,远处长天万里,西山横翠,南浦飞云,长桥卧波,令人心旷神怡。(2)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西端洗马池“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原是江西大旅行社,建成1924年,是一座灰色5层大楼,共96个房间。1927年7月下旬,起义部队到南昌,包租下这个旅社,在喜庆厅召开会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为委员的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江西大旅行社成为领导起义指挥中心。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1957年这里被定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馆名由陈毅元帅手书。1997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笔为该馆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

旧址门首悬挂着陈毅手书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鎏金横匾,大楼的2、3层,已辟为4个陈列室和一个题词纪念室,以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图表、照片、文物以及参加南昌起义的老同志题词,生动地再现了南昌起义的光辉历史篇章。还按原貌恢复曾经举行过领导会议的喜庆礼堂,周恩来工作过的25号房间,林伯渠的办公室兼卧室的20号房间,军事参谋团的办公地点9号房间,部分起义领导人住过的10号房间,以及在一楼天井两侧的警卫连和卫生处的部分住房。此外,三楼的展厅还陈列了一组周恩来生平的照片。(3)绳金塔

绳金塔位于南昌市绳金塔街,始建于唐天祐年间(904~907年),是市内最高的古建筑。相传,建塔时在地下挖得“铁函”一个,内装金绳4匝、古剑3把、舍利子300粒,故称“绳金塔”。绳金塔古朴秀丽,具有江南建筑的典型艺术风格,自唐代始建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是历史信息的载体,是世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绳金塔素有“水火既济,坐镇江城”之说,是南昌人的镇城之宝。

相传,古时候的南昌是个水乡泽园。素有“木排之地”之说。常有蛟龙精作怪,闹风、水、火三灾,称为“三害”。被三害夺去生命的人不计其数。当时豫章郡牧刘太守,为了安抚百姓,开仓赈灾。贴榜招贤治理三害。

却说进贤门外一老人,姓金名牛根,生性聪明,略通文墨,还懂得一些风水。以搓牛绳为生,独生儿子丧生于40年前的火灾之中。金老头立志誓除三害,造福子孙。便一边搓牛绳,一边研究天文地理知识。3年的时间跑遍七门九州十八坡,走遍了三街六市和所有的里巷,考察了三湖九津的地形地势。绘制了豫章地理图和治水图,但仍然没有找到一个适合的除害方法。

一天,金牛根梦一高僧,用禅杖在他家菜地重敲3下,说:“进贤门外,吾佛重地,水火既济,坐镇江城,在此建一塔,便永保平安。”老人立即挖地3尺得铁函一只,函内有金绳4匝;古剑3把,每一剑柄上镂刻着两个字:“祛风”,“镇火”,“降蛟”;金瓶舍利300粒;竹简一块,上面刻着20个字的偈语:“一塔镇洪州,千年不漂流。金绳勾地脉,万载永无忧。”

次日,金老头便揭榜献策,太守便命人破土动工造塔。经过3年的时间,一座约50米高,方圆36米的7层宝塔和塔下寺终于建成。那4根金绳在塔基底下伸向东、西、南、北4个方向,勾锁地脉;那3把宝剑高悬在法华殿上;那净重60两的金瓶和金老头捐的4两黄金一起溶镀在塔顶上;那300粒珍珠镶嵌在佛台上。因金老头搓绳献金,挖地又挖到金瓶、金绳,所以就命名为“绳金塔”。

正门牌楼上高悬“永镇江城”烫金牌匾,往里看,很通透,一眼能见金塔首层大书一副对联:“深夜珠光浮舍利,半空金色见如来”,寓意此塔黄金浇顶,内藏三百粒佛陀舍利。

清康熙戊子年(1708年)塔圮,癸巳年(1713年)重建。绳金塔为江南典型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塔,高58.7米,底周长33.8米,塔身8面7层(明7暗8层)内正外八形,每层飞檐回廊,8面均有拱门相通,楼梯直通顶层。其朱栏青瓦,墨角净墙及鉴金葫芦型顶,有浓重的宗教色彩,飘逸的飞檐,并悬挂铜铃(按照制作古代编钟的工艺,重新铸造风铃,7层7音)。葫芦铜顶金光透亮,通身朱栏青瓦,墨角净墙,古朴无华。塔身每层均设有4面真门洞、4面假门洞,各层真假门洞上下相互错开,门洞的形式各层也不尽相同。第一层为月亮门;第二、三层为如意门;第四至七层为火焰门,3种拱门形式集于一塔,这种做法是不多见的。(4)佑民寺

佑民寺,坐落于江西省南昌市民德路和苏圃路交汇处,市内八一大道公园北面,东湖东岸,是南昌市唯一一座完整的寺院。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原为豫章王蔚综之师葛鱼单捐献的住宅。初名上兰寺。

佑民寺始建于南朝,至今有1400年的历史了。梁代的时候,豫章王(豫章就是古代南昌的别称)的老师葛鲟家里有一口井,里面住了蛟龙。豫章王特意造了一尊大佛像来镇住蛟龙。后来,葛鲟把这所房子捐出来建寺庙,因为供奉了镇龙的大佛像,所以就叫大佛寺了。

唐朝时,大佛寺改名为“开元寺”。禅宗八祖马祖道一担任佑民寺住持15年,开创了洪州宗。784年,新罗(也就是现在的韩国)的僧人无寂来开元寺参拜当时的住持马祖的弟子西唐智藏禅师,深得西唐智藏的赏识,将他的法号改成道义,并传授禅门心法。智藏禅师的新罗弟子除了道义外,还有洪陟、惠哲禅师等,他们回韩国开创了实相山派、桐裹山派。9世纪初,禅宗在韩国形成“禅门九山”,其中有7山与马祖道一的洪州宗有关。

开元寺在马祖和智藏师徒住持期间,规模壮观。后来历代都有高僧住持,香火兴旺。开元寺后来又改叫能仁禅寺、永宁禅寺、佑清寺等。1926年改为佑民寺。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佑民寺被列为全省重点保护寺院。1956年,南昌市佛教协会在这里成立,1957年,佑民寺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0年,班禅大师来寺里敬献哈达,上香拜佛。

南昌有句老话说得有趣:“南昌穷是穷,还有三万六千铜。”老南昌人都知道,南昌有三宝:铜钟、铜佛、铁象。那三万六千铜就铸成了这三宝。后来三宝熔成了一宝:接引佛铜像,现在就安放在佑民寺里。“文革”期间,佑民寺遭到严重破坏,铜佛被锯毁。1996年,仿照原貌用精铜铸造重达2万多千克的接引佛像又重现在铜佛殿中,安详地接受善男信女的膜拜。

相传朱元璋也来过佑民寺。话说当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怀念以前的戎马生涯,就微服来到了与陈友谅大战的故地江西。这天,朱元璋闲逛时看到一座寺庙,抬头一看寺名“佑明寺”是明朝的那个明。朱元璋非常高兴,心想这建寺的人还真有先见之明啊,佑明寺,不就是保佑我大明江山千秋万代么?于是就敲门。出来一个小和尚,朱元璋说想进去看看。那小和尚非常抱歉地说:“施主,鄙寺正在改建,不方便接待。请改日再来。”朱元璋就非要进去。那小和尚又说:“要不施主留下尊姓大名和住址,等小寺建成后小僧上门通知。”朱元璋的性格非常暴躁,怎能忍受一再被拒之门外,于是转身在寺墙上题了一首诗“杀尽江西数万兵,腰间宝剑犹带腥。野僧不识山河主,只管唠叨问姓名。”写完拂袖而去。

和尚们过来一看,知道这下祸事大了,于是抱头痛哭,准备卷铺盖逃命。正在大家乱成一团的时候,有个行脚僧进来讨水喝,见寺里上上下下都在收拾,而且个个表情都很恐慌,就问是怎么回事。寺里的僧人对他说:“我们得罪的当今天子,估计3天之内会有血光之灾,此地不可久留,大伙都在逃命呢,你也快走吧!”那僧人明白怎么回事后满不在乎地说:“这有什么,你们不用怕,我保证不会有什么事,说不定还能得到封赏呢。”他让人拿了一桶水来,“哗啦”一声把墙上的字给冲洗掉了。和尚们一看更慌了,纷纷说:“你这哪是帮我们啊,分明是害我们,这可如何是好?”行脚僧不慌不忙地说:“我自有办法,想保命的赶快笔墨伺候!”那帮和尚见事已至此,只好死马当成活马医了,给他拿了文房四宝来。那行脚僧想了一下,在朱元璋原来题诗位置的旁边挥毫写下一首七绝:“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唯恐鬼神愁。好将江水频频洗,犹有豪光射斗牛。”其实这都是拍朱元璋马屁的话,还说什么“好将江水频频洗”,其实就是用一桶不知道哪来的水给冲掉的。写完把笔一扔就大笑着走了。

3天后,朱元璋果然气势汹汹地带着兵来了,一看自己的诗不见了更加火冒三丈,这时他又看见旁边那首诗了,看完哈哈大笑心想想不到这小小的佑明寺倒是个藏龙卧虎之地,人才辈出啊!朱元璋出身贫寒,历史上别的皇帝不是出身王侯也是名门望族,他以前做过乞丐,当过和尚,算得上是所有皇帝中地位最低的,当上皇帝之后内心深处对于自己的出身还是有点自卑,所以就特别喜欢听奉承的话,那行脚僧的马屁正好拍到他心上了,他非常高兴,不但没血洗佑明寺还大大封赏了一番。

2000年,新住持就任后,寺院更新,香火复生,使佑民寺成为南昌寺院中的佼佼者。(5)八大山人纪念馆

八大山人纪念馆位于南昌南郊7500米处的梅湖定山桥畔青云谱道院内。青云谱是一座极具江南特色的园林。园林南部和西部面临宽阔的梅湖,泊岸曲折,水明如镜。园内,苍木翠行,掩映着殿宇云阁,丹桂碧池,环抱住凉亭月楼,逸静幽雅,宛若仙境。

园内现存有关帝、吕祖、许祖三官、斗姆、峤园等6座宫殿,中间以天地相融,东西接庑殿4座,中部鹤巢2间,抬梁式构架,悬山顶、青砖灰瓦的粉墙,精而不华,青而不饰,古朴典雅,风格独具。

青云谱前身是一座道院,相传早在2500余年前,周灵王之子即在此开基炼丹。西汉末年,南昌尉梅福曾弃官隐居于此,后人建“梅仙祠”祀之。东晋年间,许逊治水,于此始开道教“净明派”,并建“太极观”。大书法家王羲之任临川典试时,在此临池作书,并洗笔于“莲池”。南朝诗人谢灵运任临川内史时,在道院内居住,注释《老子道德经》。明初,明太祖第十六子宁王朱权在此修道。清顺治五年,南昌知府周之恒曾作《墨池》一诗云:“临川光烛斗牛间,晋代名流去不返。见说注经当典槛,又云涤砚向傺孱。居传隐士梅千树,池冷玄关水一湾。名胜于今空隙地,斜阳倒影落西山。”清康熙初年,八大山人来道院隐居,“欲觅一个自在场头”,且耕且读,进入了艺术创作黄金时期。

青云谱道院内外,现存有许多文化遗迹。如:梅湖、五星三桥、羲之墨池、万历古井、五桂合株、鹤巢飞身、黎后炼汞、古仙人桥、一涧九曲、竹径通幽、岭云来阁、净明真境,500年的香樟、罗汉松、苦槠树,还有八大山人和牛石慧的衣冠墓,八大山人书画碑廊和八大山人纪念馆全景图等具有很高历史和观赏价值的景观。

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写意画艺术大师。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姓朱名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他从小聪慧异常。又受过良好的艺术熏陶,8岁能作诗,11岁能画青绿山水,并能悬腕写米体小楷,并进宫学为诸生。

八大山人19岁那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国破家亡给他以沉重打击。当时清王朝对明朝宗室采取高压政策,迫使八大山人在23岁那年去奉新县耕香院正式削发为僧,“栖隐奉新山,一切尘事冥”。在这个寺庙里,八大山人渡过了一段漫长的参禅悟道、晨钟暮鼓的时光。清康熙初年,八大山人离开奉新,来到青云谱道院隐居,躬耕悟道,创作书画。62岁时,他把道院交给其徒弟住持,自己离开青云谱,在南昌抚河桥附近修筑“寤歌草堂”。进行晚期的艺术创作,渡过了80岁。康熙四十四年初冬,病逝于“寤歌草堂”。这位东方的艺术巨星陨落了,但他永恒的艺术却长留人间。八大山人初为僧,后为道,继而还俗,“八大山人”四字连接起来,形似“哭之”、“笑之”,表示他对清王朝的不满和对故国的怀念。

八大山人在艺术创造上有杰出的成就,他是一位写意派艺术大师,他的艺术对继承和发扬祖国文化遗产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他以大写意水墨画著称,精于山水、花鸟、人物,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在创作上,他立意精深,构图奇特,笔墨简练,气势磅礴,感人心脾,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独特的韵味,在清初画坛保守与革新的对峙中,成为革新派四大画僧的住持。由于八大山人画品至上,尤受推崇,名满天下,300年来,著名的画家“扬州八怪”郑燮等以及任伯年、吴吕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张大千等在画风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20世纪以来,他的艺术之光的强烈辐射已穿越时代和国界,穿越民族欣赏心理,释放出巨大的艺术能量。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八大山人为“中国十大文化艺术名人”之一,并以太空星座命名。八大山人受到世界人民的赞扬和敬仰。

八大山人纪念馆具有丰富的藏品,馆内现设有书画展厅10座,陈列八大山人生平史料及其艺术珍品80余件,其中代表作有:“墨荷图”、“鸟石图”、“松鹤图”、“柘木立鹰图”、“寿鹿图”以及牛石慧的代表作“猫”、“鸡”等。

同时,掩映在杨柳翠竹中的江西第一座古代画家书画碑廊以精湛的石刻艺术展示了八大山人100多幅书画精品,新开放的八大山人纪念馆景观摄影展也以高超的摄影技巧向观众提供了寻觅仙踪贤迹的启迪。(6)西山万寿宫

西山万寿宫坐落于距南昌市西南30千米的西山逍遥山下,是为纪念著名道家人物许真君所建。东晋南昌人许逊(239~374年)曾任四川旌阳县令,居官清廉,为民兴利除害,后弃官东归,毕生致力治水,曾在此修身炼丹,后人为纪念他立“许仙祠”。

西山万寿宫始建于东晋太元元年(376年),初名许仙洞,南北朝改为游帷观,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升观为宫,皇帝亲书“玉隆万寿宫”赐额。政和六年(1116年),徽宗订下诏书,以西京崇福为蓝本重建,兴建了正殿、三清殿、老祖殿、谌母殿、蓝公殿、玄宗殿和玉皇、紫微、三官、敕书、玉册5阁,以及12小殿、7楼、3廊、7门、36堂,规模之大,“埒于王者之居”,成为中国最大的道教圣地之一。明朝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年),皇帝题额“妙济万寿宫”,对宫内建筑又作了重大修葺,至清朝又增建了关帝阁、宫门。以后又历经废兴,至新中国成立时,仍存五殿和院墙、山门、仪门等。

如今的万寿宫,新砌的院墙高大坚固,高明殿、谌母殿、三清殿、三官殿、关帝殿等殿堂金碧辉煌,宫内香烟袅袅,显得庄严肃穆。许逊的塑像供奉在高明殿内,胡、詹二仙分站左右,十二大真人排列两侧。高明殿之得名,缘于许逊升天后被玉皇大帝封为“高明大使”。该殿建筑在宽敞的月台之上,面阔5间,进深3间,外有回廊环绕,顶覆重檐彩色琉璃瓦。入口处建有牌坊式门楼,宽敞宏伟,富丽堂皇。门楼额题“忠孝神仙”,这是人们对许逊的评价。高明殿前的院子里有两株古柏,一株传是许逊亲手所植,粗壮苍老,名曰“剑柏”。万寿宫大门前有一八角形的井,名曰“八角井”。相传当年井中有孽龙兴风作浪,酿成水害,许逊手执宝剑,使用法术,擒住蛟龙后,用两条铁链将其绕锁起来,钩住地脉,镇于井中。

相传,晋代南昌地区有一蛟螭,拨风弄雨,翻洪作浪,残害生民。许逊神通广大,将此妖孽捉住并铸铁柱将其镇于井底。此后南昌地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相传许逊活到136岁时,在西山得道,举家40余口,拔宅飞升,连家禽家兽都带去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便出于此。

万寿宫香火极盛,特别是每年农历八月伊始,为纪念许真君生日,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前来赶会进香和游览的人络绎不绝。(7)梅岭风景区

梅岭风景区位于南昌市西郊。山势嵯峨,层峦叠翠,四时秀色,气候宜人。素有“小庐山”之称。在梅岭名胜古迹中,洪崖丹井最为古老。离丹井不远处是江西最大的地表墓——皇姑墓,墓前有石翁、石马、石狮、石羊等。清朝末年佛教净土宗的著名禅师印淘墓葬——印光和尚云塔,也在这里。

梅岭上百座山峰,各具特色。梅岭头翠竹幽,狮子峰险峻难攀,紫阳山秀丽多姿,罗汉岭利于观景。“盆景樟”、“石中兰”、“树生竹”为奇,被誉为“梅岭三绝”。梅岭的谷壑,到处可见灰黑色的花岗岩垒叠成梯,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洞。云隐洞、潘仙洞、造钱洞、秦人洞,还有开矿各异的尖刀石、龙爪石、礁臼石、穿剑石、佛名石,并伴有神话故事在民间流传。

梅岭有因断岩形成的脚鱼潭、跌水沟、滴水崖、水口瀑布,四时腾泻,还有许多清溪和山泉。游人不论是在梅岭之巅、洗药湖畔,还是在避暑山庄,均可朝观东方云海日出,暮瞰洪城万家灯火,春赏十里火红杜鹃,夏迎百丈仙台凉风,秋品千峰野果琼浆,冬揽万山玉树银花。真乃一风景优美、避暑游览之仙境。(8)候鸟天堂:象山森林公园和南矶山

象山森林公园位于南昌西北郊约30千米处,濒临鄱阳湖,面积2.5万亩(1亩等于100平方米),是全国第一家由乡办林场发展而成的省级森林公园。由于滨湖的特殊地理位置,森林面积逐渐扩大,引来了日渐增多的候鸟来此栖息繁衍,形成了独特的森林候鸟景观。象山候鸟以夏候鸟白鹭为主,多达60余万只,种类有12种之多(世界上共有15种鹭鸟)。不同种类的鹭鸟,分片栖息,麻鹭、灰鹭在东片林,大、中、小白鹭在西片林,绿色的池鹭与黄色的草鹭在南片林,每逢秋冬之际,滨湖的湿地冬候鸟来此栖息的主要有大雁、小天鹅、鹤等。现在,园内辟有12处观鸟点和1座观景楼。为发展旅游业,还辟有江滨浴场钓鱼区,是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南矶山位于南昌市东北约60千米处的鄱阳湖西南近岸尖湖域中,是南山与矶山两座相邻小岛的合称。

南矶山周围有常湖、流湖、菱湖、东湖、神塘湖等浅水湖及湖滩草洲,随着季节性湖水涨落,一年一度水陆相互交替,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泽国的地貌景观。每逢金秋,数以万计的各种越冬候鸟由北国南来,至此栖息,翌年春暖花开时,又结队迁徙北飞,而复候鸟,如家燕、白鹭等,则又来此湖地栖息繁衍。据统计,鸟类有280余种,水禽达115种,其中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如白鹤、丹顶鹤、天鹅、金雕、海雕、中华秋沙鸭等50余种。1986年这里曾出现规模空前的越冬候鸟群。

南矶山湖州一带,被誉为“白鹤王国”、“候鸟乐园”和“国际级极为重要的湿地”。1987年,在南矶山设立了候鸟观察站,为游客提供了观赏珍稀水禽的理想场所。(9)八一公园

位于市区中心东湖之中,北临民德路,南临中山路东滨苏圃路,东湖中有名迹百花洲。东湖面积约13公顷,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观察使韦丹为除水患,首倡治湖、浚淤植柳,后遂有“万柳堤”及“黄金堤”。杜牧曾赞其为“十顷平湖柳堤合”。自此以后东湖即为著名风景湖。明代以后,分成东、西、北3湖,民国以后,以红石垒岸,北湖又成南、北2湖,今之西湖、有桥涵相通,宋以后统称为东湖。

东湖之中有3座小岛,其中两岛于八一公园之中,即百花洲和少年宫所在地。“百花洲”一名始于宋代,欧阳修有五绝诗《酬圣俞百花洲》,向子堙《蝶恋花》词序中有“百花洲老桂盛开”句。南宋绍兴年间,豫章节度使张澄建“讲武亭”于南洲,以习水军,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布政使彭家屏书立“百花洲”三字巨碑后断损。1983年11月重新勒石,并建石质碑亭一座。

八一公园清代为贡院,1932年辟为湖滨公园,1946年4月3日改称为介石公园。1950年7月定今名,总面积23.7公顷,陆地面积6.4公顷。园林木繁盛,花团锦簇。公园可分为湖区和陆区两部分。湖区主要景点有东湖、百花洲、百花桥、冠鳌亭、苏堤、苏圃、水木清、华馆、九曲桥、湖心亭、船坞码头等。陆地主要有文物草坪广场,立有晋、唐、宋、元、明、清各朝石人石兽10余尊,又有茶室、儿童乐园、温室等,以供游人憩息。

该园处于闹市中心,绿荫如盖,湖水荡漾,“豫章十景”中的“东湖月夜”及“苏圃春晓”均在其中。由于闹中取静,每天游人如潮,且每年园内均举办大型花卉或花灯展,吸引不少游人前往。(10)江西省博物馆

江西省博物馆是中国省级历史类博物馆。位于南昌市人民广场南侧。1953年筹建,1961年7月1日正式开馆。当时是一座地志性综合性博物馆,1971年成为专门从事考古发掘、历史文物征集和研究的专业馆,并于1978年10月改名为江西省历史博物馆。1980年8月省历史博物馆和省革命博物馆合并成为江西省博物馆。

该馆藏品3.4万余件。基本陈列有江西古代文明史陈列、江西革命文物陈列和江西古代陶瓷陈列。展品以江西各地出土的历代陶瓷器数量最多,如商周时期的印纹陶器、六朝的青瓷器、宋代的影青瓷器、元代的青花釉里红瓷器以及明清时期的粉彩、五彩、斗彩瓷器等。洪州窑、吉州窑、景德镇窑等名窑的产品更具特色。除陶瓷器外,还有一大批金银器、青铜器、玉石器和古字画等藏品。展品中还有五四运动时期出版的《新江西》、《红灯周刊》(赵醒侬主编),以及苏区石印本《共产党宣言》,黄公略、滕代远赠送给地方干部的铜墨盒、万太县曾招秀送丈夫当红军的奖牌、铸有“打倒帝国主义”字样的地雷、印有“红军胜利万岁”字样及镰刀、斧头、红军行军图案的青花瓷碗、解放军横渡长江时使用过的航标灯等。

该馆还曾举办井冈山革命斗争展览、贵溪崖墓考古展览、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展览、明清书画展览。历代艺术陶瓷展览曾赴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展出。江西古代文物展曾赴日本展出。该馆编有刊物《江西革命文物》。(11)方志敏烈士墓

方志敏烈士墓位于西郊梅岭山麓。陵园背依青山,面向东方。建于1959年8月,占地10余亩。墓前有台阶12层,170余级,两边青松翠柏环抱,庄严肃穆。墓为汉白玉砌成,大理石碑下面刻有方志敏简历。墓碑正中镌刻毛泽东题词“方志敏烈士之墓”,墓前附设休息室,陈列方志敏烈士生平事迹和珍贵文物。

方志敏,江西省弋阳县人,生于1900年。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他历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红十军政委、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主席团委员,党中央委员。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任总司令。1935年1月24日,他不幸被俘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著。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12)李渡烧酒作坊遗址

李渡烧酒作坊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是目前我国年代最早、遗迹最全、遗物最多、时间跨度最长且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大型古代白酒(俗称“烧酒”)作坊遗址。

目前已发掘出的遗址位于江西进贤县李渡酒厂厂区内,经过发掘考证,确定这是一个发现面积15000平方米、距今逾800年的特大古代白酒作坊遗址。目前发掘面积已有350平方米,其揭露的遗迹现象竟然包含横跨元、明、清至近现代的炉灶、晾堂、酒窖、蒸馏设施、墙基、水沟、路面、灰坑和砖柱等,能够完全地说明中国古代烧酒生产的工艺流程。

李渡是江西古镇,江南粮仓,其酿酒历史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文豪王安石、欧阳修、词人晏殊等每过李渡必豪饮一番。因此这里留下了“闻香下马、知味拢船”的千古美誉。中国白酒评比专家组组长周恒刚称赞道:“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历史跨度近800年,是中国酒行业难得的‘国宝’。”

同时这里还出土了350件完整和可以恢复的遗物以及大量的陶器碎片,包括碗、碟、罐、高足杯等,其中以酒具最为丰富,甚至有元朝之前的如宋代青白釉高足杯等;据考证介绍,这里可能还有更大的烧酒作坊遗址等待考察。

李渡烧酒作坊的发掘出土,首次用实物印证了我国古代医药学专家——李时珍在其专著《本草纲目》中的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创之。”

2006年5月25日,李渡烧酒作坊遗址作为元至清时期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二)赣州市

1.概述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简称赣南。赣,源于境内有两条江,一条章江,一条贡江,章、贡两江在赣州老城区北端汇合成为赣江。赣江作为江西的母亲河,从江西南部的赣州出发,纵贯江西全省,江西省的简称“赣”字由此而来。作为“千里赣江第一城”的赣州也因这两江汇合而得名。三江围绕的赣州城是全球客家摇篮。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地区。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也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赣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全市总面积39400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9.29万公顷,有林面积271.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4.2%。辖1个市辖区:章贡区;15个县:石城县、安远县、赣县、宁都县、寻乌县、兴国县、定南县、上犹县、于都县、龙南县、崇义县、信丰县、全南县、大余县、会昌县;代管2个县级市:瑞金市、南康市。总人口约845.69万,其中市辖区56.91万(非农业人口36.19万),人口自然增长率8.11‰。

赣州市的少数民族有畲、回、蒙古、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高山、佤、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独龙、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锡伯、塔吉克、怒、乌孜别克、鄂温克等。

赣州市地处南岭、武夷、诸广三大山脉交接地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3%。处于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市内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以发展橙、柚为主的柑橘生产的自然条件被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考队认为在全国堪称得天优厚,赣南适宜建为全国的柑橘商品生产基地。

赣州市是江西省的一个农业大区和经济作物主产区,现已建成为全国的重点林区和全省的糖业、烟叶、桔生产基地,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命名市内的信丰县为“脐橙之乡”、南康市为“中国甜柚之乡”、安远县为“中国九龙蜜柚之乡”、寻乌县为“中国蜜橘之乡”、大余县为“中国瑞香之乡”;石城县为“中国白莲之乡”、崇义县为“中国毛竹之乡”、赣县为“中国板鸭之乡”、会昌县为“中国肉兔之乡”。

赣州市矿产资源以有色、稀有金属矿为主,素有“世界钨都”和“稀有金属不稀有”之称。钨已探明的储量占世界第一。稀土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二。被称为江西省矿产资源中的“五朵金花”即钨、铜、铀、稀土、钽铌,除铜之外其余四种主要分布在赣南。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的开采建设,赣州成了全国重点有色金属基地之一。

瑰丽多姿的丹霞地貌和岩溶山水,形成了赣州峻伟灵秀的自然景观。翠微峰、玉石岩、梅岭、罗田岩、汉仙岩、聂都溶洞、陡水湖、天然公园阳岭保护区以及武当山、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和东江源头三百山等交相斗奇,令人叹为观止。三百山为东江源头,是香港同胞饮用水的发源地,现列为国家森林公园,成为香港同胞到祖国内地旅游的景点。九连山是我国中亚热带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成的地段,保存有大量野生动植物活化石,被列为江西省的重点自然保护区。始建于秦、唐的梅关古驿道,是我国古代沟通南北往来的交道要道。

赣州市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存完好的宋代城墙、巍然壮观的文庙、艺术宝库通天岩、七里古窑遗址和闻名于世的八境台、郁孤台,使人沉浸于对宋代文化的缅怀之中。全市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保存着一大批历史古迹。

赣州又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赣州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从赣州开始的。因此,市内保存的革命史迹众多,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达203处。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属全省、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4名,兴国县因此被誉为将军县。

赣州市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公路、铁路、水运、空运相结合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市区目前共有80多条公交线路,站点遍布市区主要街道及周边县和镇。公路运输已基本形成以市区为中心,105、323、319、206国道为骨架通达四面八方的公路网络。赣州站现已开行至北京、苏州、泉州、南昌、龙岩、井冈山等地的始发列车,通达全国各大中城市。位于赣江源头的赣州港是江西六大港口之一,长江水系重点建设的港口。按4D级规划的赣州新机场现为江西第二大机场,目前已开通飞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重庆、厦门、南昌等地的航线,赣州还被列为中国首个支线航空发展试点城市,引进全国地级市首家航空公司基地。2.历史沿革

赣南政区历史悠久,远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先后属楚、吴、越,后又属楚国。秦并六国后,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36郡,赣南属九江郡。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南壄属楚。四年(前203年),改九江郡为淮南国。五年(前202年),汉灭楚,赣南始隶汉。六年(前201年),置豫章郡,治南昌,领18县。西汉末年(9~23年),改豫章郡为九江郡。东汉建武元年(25年),九江郡复名豫章郡,南壄改为南野。兴平元年(194年),分豫章郡置庐陵郡。

吴嘉禾五年(236年),析庐陵郡置南部都尉,隶扬州,治于都。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南安为南康,改阳都为宁都,改平阳为平固。元康元年(291年),南康郡改属江州都督府。永和五年(349年),郡治从于都迁至赣县(章、贡两水间,今章贡区)。南朝梁大宝元年(550年),南康郡地大余改属广东东衡州始兴郡。陈太建十三年(581年),大余改隶广东东衡州安远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为虔州,隶洪州总管府。唐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10道,虔州隶江南道,辖县如前。永淳元年(682年),析南康东南地复置南安县(约辖今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虔州领5县于神龙元年(705年),复置大余县,虔州领6县。天宝元年(742年),南安改名信丰县,并分出原南安地置百丈泉,后改虔南镇。贞元四年(788年),分出于都3乡和信丰1里复置安远县,虔州领7县。天佑元年(904年),从于都县分出象湖镇置瑞金监。

五代开平三年(909年),虔州属梁。四年(910年),以虔、韶2州置百胜军。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改百胜军为昭信军,虔州属之。乾化元年(911年),析南康县地置上犹场。保大十年(952年),改上犹场为上犹县,翌年改瑞金监为瑞金县,虔南场为龙南县,石城场为石城县。

宋开宝八年(975年),改昭信军为军州。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军州复为虔州,隶江南西路。淳化元年(990年),以虔州原辖南康、大余、上犹3县另置南安军,治大余,虔州领10县,隶江南西路。为赣南分设两个政区之始。宣和三年(1121年),龙南县改名为虔南。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校书郎董德元以“虔”字为虎头,虔州号“虎头城”,非佳名,奏请改名,诏改虔州为赣州(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赣州名始此。同时,虔化县改名为宁都,虔南县复名为龙南。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江南西路为江西行中书省,赣州、南安军隶江西行省。清顺治十年(1653年)至康熙八年(1669年),先后撤销南赣守抚和巡、守两道。康熙十年(1671年),置分巡赣南道,辖赣州府、南安府。雍正九年(1731年),改分巡赣南道为分巡吉南赣道,增辖吉安府。乾隆十九年(1754年),升宁都县为宁都直隶州,辖瑞金、石城2县,为赣南分设赣州府、南安府、宁都直隶州3个政区之始。同年,改分巡吉南赣道为吉南赣宁兵备道,增辖宁都直隶州。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厅设县,县直隶省。

1937~1945年,蒋经国先生推行了著名的“赣南新政”,赣州成为当时“中华民国”时期的“三民主义示范区”,人口由不足10万扩增至50万,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赣南经验后来成为台湾“民主”和社会发展的典范。

民国十八至二十三年(1929~1934年)赣州大片土地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赣南各地先后成立苏维埃政府,分别隶属江西、湘赣、粤赣、赣南省苏维埃政府。并于1934年8月在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1949年8月赣州各县先后解放,设赣西南行署区,辖赣州、瑞金、吉安3专区。1950年撤销赣州专区,所属市、县直隶赣西南行署区;瑞金专区更名为宁都专区。1951年6月17日撤销西南行署区,恢复赣州专区,今赣州各县分属赣州专区、宁都专区。1952年8月29日,宁都专区并入赣州专区,广昌县划归抚州专区。1954年5月改称赣南行政区,广昌县来属。1957年雩都、寻邬、虔南、大庾县分别更名为于都、寻乌、全南、大余县。1964年5月赣南行政区复名赣州专区。1970年改称赣州地区。1983年7月广昌县划归抚州地区。1994年南康撤县设市。1995年瑞金撤县设市。

1998年12月,国务院批准赣州地区撤地改市,原赣州市改为章贡区,管辖范围不变。1999年7月1日,地级赣州市正式挂牌成立。3.特色特产

宁都黄鸡:为中国名优土鸡,全部实行林间牧养的无公害化生产,“三黄”(喙、羽、胫)、“五红”(冠、髯、脸、眼圈、耳叶)等特征,个体矮小、肉质鲜嫩。其蛋白质、总氨基酸及单位面积鸡纤维数量等指标均优于国内多个肉鸡品种。

兴国鱼丝:兴国鱼丝是兴国县久负盛名的著名土特产品,它以新鲜细嫩的草鱼肉、优质薯粉为主要原料,具有营养丰富、爽滑不腻、柔韧适口、易贮耐存的特点,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美味食品。

石鱼:石鱼,又称千年鱼,是一种虎属小型鱼,头扁平、体纤细、前部浑圆后侧扁、色白如银。长年生活于无任何污染的河流溪水中,被称为地球冰川时期的活化石,现在数量稀少。据《上犹县志》记载,石鱼不但肉质细嫩、鲜香可口、风味独特,是居家、宴客的上等佳肴。

小青瓜:属水果型黄瓜,正常瓜型长13厘米左右,重30克左右,瓜质青绿色、光亮,瓜肉嫩、脆、甜,专供城市超市柜台,是时下最流行的鲜食黄瓜。

峡山道菜:峡山道菜以大蔸菜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与微波杀菌,真空密封包装制作。其色黄褐,味甘甜绵香,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具有开胃健脾之功效,是男女老幼均宜的“绿色”保健食品。

犹玉兰片:用冬笋尖制成,色如象牙,通明如玉,质地脆嫩,味鲜美而清香。它营养丰富,还含有天冬酰胺,是一种纤维素丰富而脂肪和淀粉含量极低的保健食品。

全南荷包豆:荷包豆适应在海拔较高,昼暖夜凉无污染的山区生长。全南出产的荷包豆含有丰富的优质植物蛋白、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等,是天然的绿色食品。

兴国红鲤鱼:素有“金狮红鲤鱼”的美称。兴国民间放养红鲤鱼有1000余年的历史,与婺源县的“荷包红鲤鱼”、万安县的“玻璃红鲤鱼”齐名,被誉为“江西三红”。兴国红鲤鱼以其体高、背宽、肉厚、色艳扬名全国。兴国红鲤鱼通体红艳,仪表美观,又成为一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鱼种。

兴国灰鹅:兴国灰鹅是兴国县的传统特产和主要出口产品,具有耐粗饲、生长快、抗病力强、个体适中、产肉性能高、肉质嫩美等优良特征,是家禽品种中草食型优秀肉用品种,是江西省级地方优良品种,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被广大消费者赞誉为美味食品、健康食品、健美食品。

兴国九山生姜:驰名古今,据《新唐书》中《元和郡县志》记载:九山生姜被唐朝列为虔州(今赣州市)贡品。而今,九山生姜仍享有盛名,远销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地区,它具有表皮金黄、色泽鲜艳、肉质肥嫩、粗壮无筋、甜辣适口、入菜不馊、易于存窖等特点,故有“甜香辛辣九山姜,赛过远近十八乡。嫩如冬笋甜似藕,一家炒菜满村香”之美传。

信丰脐橙:1982年中国南方综合考察队确认信丰具有脐橙栽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信丰脐橙被誉为“橙中之王”,果皮橙色,大而无核,色泽鲜雅,肉质脆嫩,甜酸适中,风味清香,素有“脐橙进房香满堂”之誉,营养丰富,堪称果中佳品。

龙南板栗:龙南板栗个大饱满,栗肉脆嫩香甜,含有丰富的营养,生吃熟食都可以,还能制成各种美味可口的糕点,具有补肝益脾、健胃生津的功能。

兴国甜橙:具有果大质优,出汁率高、籽少,风味浓郁,耐储运,适应性、抗逆性强,稳产高产等特点,其综合性状达到国内同类品种领先水平,是优良的鲜食、制汁兼优型品种,江西柑桔榨汁生产线的优质原料,是江西省橙类地方优良品种之一。

寻乌柑橘:寻乌柑橘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面积达30万亩,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蜜橘之乡”。寻乌园艺场引种的早熟品系“宫川”和中熟品系“尾张”两个品种,在全县多种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均生长快、结果早、易丰产,果实色泽美观,呈橙黄色,扁圆,无核,甜酸适度,在全国果品鉴评会上两次夺冠。

定南蜜梨:定南蜜梨是定南县经过多年努力,精心培育的名牌产品,因其皮薄、心小、味甜、汁浓、早上市等独特的风味和优势被誉为“夏果之王”,该县也因此于1997年被农业部授予“中国蜜梨之乡”称号。

宁都精制红薯淀粉:以优质鲜红薯为原料精制而成,质地洁白、纯净、卫生,口感细腻,味道鲜美,保持了红薯原有营养成分及保健功能,是制作高级粉丝、冰雪糕、肉丸的上好原料,也是各种面点,快餐食品的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化工、纺织、医药等领域,年产量10000吨以上。

信丰红瓜子:信丰红瓜子是信丰出口的传统名产。色泽殷红,板粒宽大,壳薄仁厚,香脆可口,且有生津、消食、润肺之功能,一直被消费者视为酒宴茶会、逢年过节之珍品,早在清末就畅销东南亚和港澳市场,华侨誉之为“吉祥的象征,典雅的礼品”,博得“信丰红瓜子大王”之美称。

信丰萝卜干:信丰萝卜干俗称“香干萝卜、脚板萝卜”,是信丰传统名产,具有悠久的历史。食用可生可熟,可酱可醋,具有顺气、消食、化痰、平喘等功效,其甘香嫩脆的独特风味是人们佐餐的理想佳味食品。

瓜子养生油:经国家权威机构检测含有96%以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和0.28%以上维生素E,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人群有显著的食疗作用。

龙南紫皮大蒜:龙南紫皮大蒜是龙南县历史悠久的名优特产,蒜头呈淡紫色或紫白色,瓣肉细嫩致密,蒜包紧实耐贮,生食香脆辛辣,熟食香味浓郁,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既是佐餐之佳品,又具药用之功效。

超甜玉米罐头:超甜玉米是经过玉米品种改良,不断提纯而成为水果型的优良玉米品种。它与传统玉米相比较,具有淀粉含量很低、糖(果糖)量高的优点,一般玉米含糖度为4度左右,而超甜玉米含糖量最高可达17度,且易于人体吸收,糖尿病患者也可食用,超甜玉米粒是一包糖水,吃起来清甜爽口,而且含维生素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销售量不断上升。其产品主要销往日本。目前年产量达5000吨。

五丰牌、汉仙牌系列米粉:“五丰牌”、“汉仙牌”系列米粉采用公司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的稻谷为原料,运用独特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精制而成的米制食品。它具有纯大米制作,无任何食品添加剂;产品外观晶莹透明;水煮不糊汤、不断;适用蒸、炒、煮、拌、酿等各种烹调制作;口感柔韧、爽滑、富有弹性等诸多优点。

香脆芋荷:香脆芋荷原料精选于偏远山区的种植基地,无任何公害,加工工艺以现代技术结合传统的客家风味。具有色泽金黄,香脆、微酸,并含有丰富的粗纤维,是可以与四川榨菜媲美的酱菜产品,产品远销省内外,备受客户青睐。

友家月亮巴:友家月亮巴是客家食品代表之一,以其形如“满月”而得名,具有色泽金黄、薄、香、脆、酥、回味悠长的特点。

南酸枣糕:含有原果固有的丰富黄酮、维生素C、果酸、有机酸、氨基酸、钙、铁、锌、钾等营养成分。果味浓郁,嫩糯细腻,口感独特。

银杏叶茶:银杏叶茶是以九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千年银杏叶为主要原料,应用现代科技精制而成的袋泡茶,为纯天然饮品,开水冲泡后,色淡黄、味甘苦,可作保健食疗产品长期饮用。“云华”云片茶:该茶采用良种鲜叶,经杀青、摊凉整形、炒干等龙井工艺工序手工精制而成。其外形扁平、挺直、光洁、色泽绿黄鲜亮、香气高长、滋味醇和鲜爽,汤色碧绿明亮、叶底嫩绿匀齐的特点。具有止渴生津,提神益脑,防病降压抗衰老等功能。2002年、2003年获赣州市名茶评比第一名。

宁都“小布岩”茶:茶产自海拔800米的高山深壑中,生态环境优越。其外形弯眉蓝毫,内质嫩香持久,汤色黄绿明亮,饮后回甘留芳。产品自1982年以来,获各种奖项20多种,2001年8月正式通过国家有机茶认定颁证。

客家红蜜酒:此酒选用特等杂交优质糯米和古老酒药,采用科学配方,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更新技术,精心酿制而成。为绿色食品,呈金黄色,酒质绵甜纯厚,口感丰润悠长。“绿凉”牌苦瓜酒:苦瓜酒溶解了苦瓜的苦瓜甙、苦瓜丁和多种氨基酸,对于糖尿病的降糖、火体之身的败火、无名火牙的缓解疼痛、烧伤病人的局部愈合都能起一定的作用,为纯天然绿色食品酒,其外观新颖独特,是酒类产品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国唯一蔬菜酒。“仙人湖牌”100%纯真珍珠粉胶囊:仙人湖牌纯真珍珠粉胶囊,采取风景绮丽、水质优良的陡水湖优质淡水珍珠为主料,采用先进的缓流超细粉体工艺研制出至真、至纯、幼细的珍珠粉,完全保留珍珠的天然成分,使人体充分全面吸收,其钙质已经活化,无任何副作用。“梦真”牌草席:采用台湾“龙须草”和日本“蔺草”为原料,产品细腻柔软,舒适保健,绿色环保。产品现有普通席,单、双挽边席,折席等10多个规格品种。4.民俗节庆

赣州的民间风俗源远流长,几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传承着颇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反映着赣州人的勤劳、聪慧、朴实、好客、讲卫生等优良的性格特征。

赣州市的居民,因受客家人习俗的影响,除了按汉族人普遍的习惯,要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举行庆典、祭奠和宴饮、游览等活动之外,还特别注重立春、立夏、中元、重阳节这几个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俗称“过年”,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除夕夜,长者通宵不眠,谓之“守岁”。到初一0点,家家鸣放鞭炮迎接新年。清晨起床,人人更新衣,晚辈拜尊长,尊长给小孩压岁钱。旧习,这天不串门、禁扫地,忌污言秽语,以图全年吉祥;有的全日吃素,以求全年老幼平安,新中国成立后,不出门和禁扫地习俗渐除,市区居民串家走户,亲戚朋友互相拜访,各级领导亲临生产第一线走访坚持工作的人们。旧习初二始,走访亲友,登门拜年,说“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等吉利话,主人随即用腊味、糖果招待来客,陪客人饮酒喝茶。从初一开始每日鸣放鞭炮焰火,玩耍各式灯彩,如龙灯、鲤鱼灯、车子灯、跑蚤灯、抢泡龙、摆字灯等,各色各样彩灯昼夜玩耍,直至元宵节。

十五日元宵节更是热闹。各色灯彩、高跷、狮舞在各处街巷村镇翩翩起舞,爆竹轰鸣,鼓乐喧天,热闹非凡。旧时玩龙灯,谓能驱邪降福、大吉大利、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所以灯队来时,无论机关、商店都争相鸣爆迎接,高喊“龙来龙来,恭喜发财”、“龙灯到府上,四季保兴旺”、“龙灯转个身,今年赚万金”等,以示吉祥,然后主人请吃茶喝酒或赠送红包。农村花灯游村过屋,灯笼火光划破长空,更是热闹异常。

当立春时刻到来时,哪怕是在半夜,人们也要点燃香烛,鸣放鞭炮,谓之“迎春”,接着便摆春酒,吃春卷,旧时还要耍春灯,以示庆贺。这一习俗自古不衰。它反映了赣州人对春的向往和挚爱。

清明旧称“三月节”。宋元以清明出游为“踏青”,故又称“踏青节”。这天家家户户多用三牲(猪、鸡、鱼)、米酒、香烛纸箔进行基祭。乡村还有插柳枝和“三月三草”于门前之习俗。新中国成立后,每逢清明节,各机关、团体、学校还组织青少年前往革命烈士陵园,祭扫烈士陵墓,缅怀烈士功绩;在此前后的一段时间,也有沿袭古时踏青习俗,组织青少年去郊外游览者,谓之“春游”。

赣南的瑶族和畲族都将狗视为本民族的图腾崇拜物,相传立夏这天是狗的生日,家家都以米粉肉奉狗。赣州人受这一习惯的影响,沿袭下来,立夏这一天,家家都要吃一顿米粉肉和薤包子。

每年端午节前夕,赣州各处的农贸市场上都有艾草、枫树叶、石菖蒲、一扫光等鲜草出售。端午节这一天家家都要用这些鲜草烹水洗澡,据说除了可以健身之外,还可以驱邪。旧习这一天,户户门插菖蒲、艾叶,儿童佩带香包和丝网鸡蛋,当午还在房前屋后洒雄黄粉,然后设筵席合家饮雄黄酒。赣州三面临江,每年端午节,章江、贡江都有龙舟大赛,是时沿河两岸,人们边吃粽子边为龙舟赛呐喊。1000多年来,从未间断。

赣州人称中元节为“七月半”,又称鬼节。这一天家家都要为去世的亲人备些纸钱,有的人还置些纸做的日用品,傍晚时,家家杀一只鸭子,将鸭血溅在纸钱上,然后点燃香烛,将纸钱和冥物一同焚烧,谓之送给阴间的亲人享用。

赣州人过重阳节时居然很少人去登高,但家家户户都要饱食薯包,那用脚板薯擂成泥浆状,加上面粉或米粉,油炸而成香薯包。近年来每到重阳节,都有大量薯包上市,许多人家已不再自己动手油炸,这一习俗一直被沿袭下来。5.美食餐饮

江西史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景色宜人,物产丰富,历史上文人荟萃,名胜古迹遍布全省,对我国的文明历史发展,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都有突出贡献。

赣菜就是在江西这块土地上诞生的,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孕育成熟。在赣州,常见的赣州美食可分为赣州菜肴和赣州小吃两大类。赣菜的主要特色是:选料精细、讲究刀工、注重火候。在烹调上擅长烧、焖、蒸、炖、炒,注意保持原汁原味,偏重鲜香,使人不腻厌,且讲求刺激食欲,对辣味的偏爱似有发展趋势。在质感上讲究酥、烂、脆、嫩。赣菜用料多为地方土特产品,如著名的泰和乌骨鸡、婺源荷包红鲤鱼、鄱阳湖银鱼、赣南香菇、广昌通心白莲、南丰蜜橘、袁州松花蛋、南安板鸭等,都具有悠久的历史,驰名中外。

赣菜历史悠久,是在继承历代“文人菜”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乡土味极浓的“家乡菜”,主要由赣州、鄱阳湖、南昌等地方流派构成。赣菜制作的特点是:切配、选料严谨,以地方特产原料为主,制作精细,烹调讲究火工,擅烧、蒸、炒、炖、焖等烹调方法,其中尤以粉蒸见长。赣菜主要风味特色是:原汁原味、油厚不腻、口味浓郁咸鲜辣!“客家第一菜”——酿豆腐:酿豆腐,是客家第一大菜、第一名菜。孙中山先生是客家人。1918年他在广东梅县松口一位同盟会员家中吃了这道菜赞不绝口。赣南很多地方把酿豆腐作为筵席风味菜,而且和立夏节联系在一起。

客家薯酒:薯酒的主要原料是毛薯、米粉和客家米酒。漂浮客家米酒中的薯饼个个金黄透亮,客家米酒的醇香弥漫整个屋子,品尝起来酥润爽口、香甜浓郁、温暖滋补,而且具有滋阴益肾、保健养生的奇特功效。

鱼饼:鱼饼是赣州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菜,做法是将草鱼去皮剔骨,剁成肉茸,加入薯粉和适量的盐水,用手不断地搅拌,使之产生韧性,然后用小勺舀入滚油锅内炸成乒乓球大小即成鱼饼。用鱼饼做菜时,将鱼饼和汤汁一起煮沸一段时间即可。

信丰流浪鸡:信丰流浪鸡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交战,朱元璋兵败康山,人饥马乏,当时有个赣州厨师将鸡宰杀,拔毛开膛去除内脏,在清水中煮熟,切成条块,用蒜泥、辣椒粉、姜末、香油浇盖,朱元璋吃后赞不绝口。因正当兵败落魄之时赐“流浪鸡”。

生焖鸭:每年入夏以后,便是仔姜、仔鸭上市的季节,而生焖鸭的主要原料就是仔姜、仔鸭。其做法是将鸭和姜切成小块,配以红辣椒、蒜仁、米酒、砂糖、酱油等炒焖而成。其特点是色泽金黄,皮香肉烂,鲜辣可口。这是赣州居民十分喜爱的一道时令菜肴!

赣州菜除传统的盐焗鸡、酿豆腐和梅菜扣肉等“老三篇”外,较具特色的要数遍布各县(市、区)的赣州小吃。赣州小吃是赣州饮食的另一部分,是赣州人逢年过节及做红白喜事才能吃上的“好东西”,每种小吃几乎都与农事季节有关,或者反映了一种习俗。如正月元宵节赣州人吃汤丸,汤丸取“团圆”的好兆头。赣州人的主食是稻米,糯米制作成各式糕点称之为“粄”。如发粄,把酵粉放入粄浆里蒸,粄面隆起而分裂,意为“笑”,是发财致富的好征兆;再如清明节用艾草做成的艾粄。6.旅游景点(1)八境台

八境台位于赣州市城北的章水和贡水合流处,是赣州古城的象征。今台高3层,仿古建筑,全台高28.5米,总面积574平方米。台依城墙而筑,原为木结构,几次毁于火。1983年仿宋式重建。

飞檐斗拱,画梁朱柱,雄伟壮丽。据史载,原台为石楼,为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年)孔宗瀚所建。孔宗瀚是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四十六代孙。他鉴于“州城岁为水啮,东北尤易垫圮”,于是“伐石为址,冶铁锢基”,将土城修葺成砖石城,建城楼于其上。

八境台建成后,孔宗瀚绘图请苏东坡题诗。苏东坡遂作《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序》、《八境图后序》。前一首诗中,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城市八景,形成一组旅游胜境,为后世模仿,如燕山八景、泸城八景、香港八景、台湾八景等,不失为中国旅游文化的一个里程碑。八境台内还设有赣州博物馆,展出的历史文物颇为丰富,台下辟为八境公园。园内绿树苍茫,碧水微荡,楼亭对峙,清新幽静,景色如画。历代文人题咏甚多。

登临台上赣州八景一览无余,宋代的赣州八景是:石楼、章贡台、白鹊楼、皂盖楼、郁孤台、马祖岩、尘外亭和峰山。到了清代,由于景观发生变化,在八境台上所见的八景是:三台鼎峙、二水环流、玉岩夜月、宝盖朝云、储潭晓镜、天竺晴岚、马崖禅影、雁塔文峰。(2)郁孤台风景区

郁孤台位于赣州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海拔131米,是城区的制高点,赣州宋代古城墙自台下逶迤而过,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2月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点。因坐落于山顶,以山势高阜、郁然孤峙得名。

郁孤台始建于唐广德至大历年间(763~779年),宋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仍名郁孤台,并在台北增建望阙台。沧海桑田,郁孤台屡经废兴。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1959年修复,1982年3月拆除。1983年6月在原址大致按清代格局重建,次年9月建成,3层,高17米,仿木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300平方千米。著名书法家、原全国书法协会主席舒同为台题额。

郁孤台为赣州一大名胜,历代文人墨客登临题咏甚多。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朝廷贬谪到岭南的惠州,在赣州逗留期间,游览郁孤台,身临“掰开章贡江流去,分得崆峒山色来”之景,诗兴大发,写下了《过虔州登郁孤台》。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文天祥任赣州知州。任职赣州期间,文天祥登临郁孤台,忧国忧民之情涌上心头,遂吟成《郁孤台》一诗。

在题咏郁孤台的众多诗词中,尤以南宋爱国大词人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一词最为著名,传诵千古。

楼以诗显,诗以楼传。游览郁孤台并留有诗作的,有宋代的“江西诗派”开创者黄庭坚,江湖诗派刘克庄、戴复古,宫廷诗人康与之,明代诗人刘崧、李梦阳、谢榛,哲学家王阳明,戏剧大师汤显祖,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朱彝尊等。

1965年6月,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登台游览,反辛弃疾词意留词一首,为郁孤台增添了新的意境:“郁孤台下三江水,人民血汗非清泪。遍地尽杉松,泱泱绿化风。十年树木计,前景在眉睫。决战胜天公,江流不再红。”

800多年来,对辛弃疾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词,人们唱和不绝。毛泽东主席和江泽民总书记均曾手书此词,认为其“语言蕴藉,意味深长”。可以说,郁孤台是赣州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一个象征。(3)赣州慈云塔

赣州慈云塔又名舍利塔,位于赣州城东,是一座典型的宋代高层楼阁式砖塔,为赣南古塔中的佳作。是古代慈云寺的附属建筑。

据考证,该塔建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距今已有980多年的历史,是赣南保存较好而又有纪年铭文的珍贵古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原来位于慈云寺内,故名“慈云塔”。塔原高42米,现高49.9米,塔身平面呈六角形,共9级,塔中心空,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等部分组成。

此塔原来有登临远眺的功能,木构件及出檐回廊每层用平座挑出塔身以外,便于人们伫立和行走,形成回廊,供游人登塔赏景。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廊檐木板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留下孤塔一座。1957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慈云塔”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赣州市政府拨款对慈云塔进行了维修复原。(4)赣州文庙

赣州文庙位于赣州老城区的东南部,厚德路东段的北侧。是江西省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县立校址,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时为紫极观,宋代改为大中祥符宫,皇佑年间在此创立县学。文庙原占地约10000平方米,现占地约7000平方米(包括广场)。文庙不论规模大小,等级高低,它的平面布局都是一样的。整个建筑群分为3组,采取平行轴线方式布局:中轴线上有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东庑、西庑、大成殿、崇圣祠;东轴线上有魁星阁、尊经阁;西轴线上有节孝祠。

大成殿是整个文庙的精华所在,大殿构筑于高1.5米的台基之上,占地约750平方米,殿高13米,是目前赣南保存最大的一幢古代建筑。大成殿的木梁架结构与文庙建筑群的其他建筑有所不同,采用大木和斗拱,颇具地方特色。在这大成殿正面的塑像是孔子。现在不少学生在高考前,来到这里参拜孔子及各位先哲,希望考个好成绩,进个好学校。(5)廉泉与夜话亭

廉泉和夜话亭为赣州市著名的古迹,现位于赣州第一中学校园内。廉泉有1500多年的历史,据说在北宋绍圣年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到惠州。路过赣州时,苏东坡拜访了当时著名的隐士阳孝本,两人很是投机,一同遍访当地名胜,在廉泉水边通宵长谈。苏东坡还赋诗道:“水性故自清,不清或挠之。君看此廉泉,五色烂摩尼。”

后来人们在泉边建了夜话亭,在亭中竖了一块高2米多的石碑,上刻“苏阳二公夜话图”。这块石碑为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赣州古浮桥

现存的赣州古浮桥,学名叫惠民桥,又称东津桥、东河浮桥。始建于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浮桥长约400米,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缆绳相连而成。由知军洪迈所建,连接章江的两端,每天定时开启,以便来往商船通行。赣州市三面环水,江面宽阔。在宋代就先后建造铺就了东河、西河、南河3座浮桥以沟通城乡。建国以后,西河、南河浮桥因修建了公路大桥而被拆除,东河浮桥就成了现今赣州市的“国宝”级文物。

这座800多年的浮桥,不知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战火硝烟。新桥变旧、旧桥换新、修修补补,历尽沧桑,与市内的古朴逶迤的古城墙、壮观秀美的八境台、雄伟沉重的涌金门一道伴随着赣江的涛声,造福赣州人民,成为连接城乡的纽带,成为赣州市一道特有的风景线,被誉为赣州的一绝。

浮桥是历史的产物、历史的见证、历史的缩影,更是古代勤劳的赣州人民智慧的象征。(7)宋代古墙

赣州城,设置于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由于战乱和洪水灾害曾数次搬迁,最后于南朝梁承圣元年(552年)才在章、贡两江之间即现城址固定下来,至今已有1400余年。

五代后梁时,卢光稠占据虔州(今赣州)并统辖虔、韶两州(今赣州地区和韶关地区),出于政治和军事上的需要,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扩建工程。扩建后的赣州城三面临江,在不靠江的南面开挖了深广的护城河,直至民国时期,赣州城城区的范围一直未动。

宋代以前,赣州城的城墙是用黄土构筑,自北宋中期以后,由于大余岭道的开通,赣州城成了中国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经济空前繁荣,加上章、贡两江之水“岁岁坏城”,因而赣州从北宋嘉祐年间起,便开始使用砖石构筑城墙了。历经南宋、元、明、清、民国共800余年,历代均不断对城墙进行修缮、加固。根据近年来的考古调查,现已在赣州古城墙上找到了40余种不同的铭文砖,其中带有纪年铭文的就有20余种,年代上起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下迄“民国”四年(1915年),城墙上铭文与地方志中修城的记载相吻合,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古代城市建设史的宝贵资料。

赣州城城墙全长6900米左右,平均高度约5米,厚6.5米,墙垛高1.5米。整个城池建有镇南、西津、涌金、建春、百胜5座带有城楼的大城门,沿城墙上建有数十座值更用的警铺,在南段城墙的中部有五代护城时所建的南门、大南门、西津门、八境台等交通要道口,还有咸丰年间所建的5座炮城。赣州城城池坚固雄伟,是我国古代东南地区的一处军事重镇。

赣州古城墙现存3700多米,是江南保存最长的宋代古城墙,沿贡水、章水段3664米,南面拜将台尚存52米,东南面现养济院处尚存城墙基础41米。古城墙一般高7米,宽4米多。垛口完好的城墙有2420米。墙上警铺残存10个,马面1个,东北城墙上之八境台是几经修复的唯一城楼,尚存西门炮城。

赣州古城是我国现存唯一地面和地下保存完好的宋代城墙,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通天岩景区

在赣州城的西北郊,距城区约12千米,是著名的通天岩风景区。素有“丹霞风貌独特、生态景致宜人、历史遗迹丰厚、石窟艺术宝库”之称。

这里发育着较为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区内岩深谷邃,古木参天,丹崖绝壁,石穴玲珑,因“石峰环列如屏,巅有一窍通天”而名为“通天岩”,更值得一提的是,唐代以来,风光旖旎的通天岩就被开创为石窟寺。至北宋时期,通天岩石窟造像的开创达到了高潮。尽管与我国众多的石窟比较,通天岩石窟造像的分布范围,石龛的体积、数量以及造像尺度、规模都不算大,但相对而言,它却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一处石窟,同时,它又是我国地理位置最南端的一处石窟群。

通天岩长1.22千米,宽0.99千米,总面积1200亩,景区主要由忘归岩、观心岩、龙虎岩、翠微岩、通天岩5个景点组成。景区内岩深谷邃,树木参天,风景优雅,为赣南著名避暑胜地。

通天岩各处崖壁存有唐宋时期的窟龛315处,共计造像359座,石龛279座,题刻124篇。石刻造像均是佛教题材,多北宋年间作品,其中翠微岩部分雕刻颇类隋唐风格。摩崖题记以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最早。明代王阳明岩壁题诗后,游人依韵唱和者尤多。造像和题记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地方文史资料,而且刻工精致,是古代书法艺术珍品,亦是全省著名艺术宝库之一。

1957年通天岩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2月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点;1988年1月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蒋经国旧址

蒋经国旧址位于“广福禅林”寺院西边,僧房的后面,一共3间,依岩洞而建。蒋经国任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兼赣县县长时,1940~1945年期间一家人居住于此。旧居建筑面积163.66平方米,有蒋氏夫妇卧室,3个保姆及孩子的寝室,以及蒋经国的办公室、会客厅。旧居内蒋经国当年亲手种植的白玉兰、柚子树等今天已经成为一道小风景。(10)叶坝革命旧址群

叶坝革命旧址群位于瑞金市城东北5千米处的一块平地上,周围水田环绕,一派田园风光。它占地面积约500亩,四周有砖墙围住,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环境十分优美,古木参天,芳草铺地,空气清新,凉风怡人。

这里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所在地。1931年9月28日,毛泽东、朱德指挥根据地军民连续粉碎国民党军队第一、二、三次“围剿”后,来此领导工作,巩固和发展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旧址群现主要有:毛泽东和朱德旧居、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出版局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中央警卫营旧址、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红军检阅台、红军烈士纪念塔、博生堡、公略亭等。其中砖木结构的旧祠堂,为1931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和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会址。大会闭幕后则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总办公厅。

办公厅左后方的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为一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内有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央局书记周恩来、朱德、王家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的办公室兼住室。室内陈列着他们当年使用过的桌椅、床、凳、油灯、脸盆等物品。中共苏区中央局后侧是几棵参天的古樟树,枝繁叶茂,当年毛泽东同志常在树下读书看报。走过这片树林便是一片开阔严整的绿草坪了。草坪上有红军检阅台,原为竹木便台,1933年改为土木结构,长征后被毁,1955年按原貌恢复。

大草坪中心有红军烈士纪念塔。高10余米,呈子弹形,1933年8月1日动工。1934年2月2日举行揭幕典礼。塔上有毛泽东、博古、朱德、周恩来、项英等人的题词。塔前用煤炭铺着“踏着先烈的血迹勇敢前进!”的大幅标语,草坪东侧的“博生堡”为朱德所题,北侧的“公略亭”系彭德怀所题。(11)梅关古驿道

梅关古驿道位于大余县南的梅岭,居五岭之首,为赣粤两省天然屏障。相传因西汉庾胜将军于此岭上筑城建寨,且岭形似廪庾(粮仓),故又称庾岭、大余岭。大余处“岭南第一关”险要之地,“海上丝绸(瓷)之路”要冲,曾长期是赣南西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古有“儒雅之邦”、“理学渊源之乡”的美誉。

省级旅游风景区梅关古驿道,是江西保留最完整的、历经2000余年沧桑的古驿道,关口海拔440米,山势险峻,峰峦对峙,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古时赣粤相通、商贾南来北往的必经之路,盛负“南粤雄关”、“岭南第一关”之赞誉。

梅关古道始筑于唐开元年间,当年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踏,冬元寒土。素有沟通内陆与沿海的“水上丝绸之路”之称。现存历史陈迹“十马齐轮”的宽敞驿道和梅关关楼、接岭桥、广大桥、望梅阁、半山亭、红梅铺、古驿站、安码头和部分碑刻。梅关“庚岭红梅”闻名于世,南枝花落,北枝始开的特有自然景观,又有“梅园”的美称。陈毅曾在此写下《梅岭三章》。

梅岭隘口形势险要,秦时即设置关口,名横浦,唐张九龄奉诏重辟庾岭,筑关修道,立石“梅关”。梅关为砖石结构,跨赣粤两省,两侧石壁对峙,现仅存城阙部分。关楼南面残墙上留有几个火枪孔,枪孔下嵌“岭南第一关”匾额。南门两侧有“梅止行人渴,关防暴客来”对联,周围有历代名人的诗碑数十块。

梅关古驿道是古时中原通岭南至海外的孔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唐以后更成为中原经大运河、长江、赣江、章江、梅岭驿道、梅关至岭南通海外,南来北往的官轺、海内外使节往返中原的必经之路,称“海上丝绸(瓷)之路”。该路由鹅卵石铺成,长条青石固其边幅,至今保存完好。(12)三百山国家森林公园

三百山位于赣州市安远县东南部,东邻寻乌县,地跨濂江、风山、镇岗、新园4乡。地处武夷山南端东坡余脉与南岭东端北坡余脉绵延交错地带,整个地势由东向西倾斜,主峰12排海拔1169米,最低点东风水库出水口海拔仅320米,总面积3333平方千米。属中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5.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8℃,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3℃,无霜期260天,年平均降水量1680毫米,3~6月为雨季。

三百山由300多座山头构成,故名“三百”。群岭逶迤,重峦叠峰,沟谷纵横,溪流密布,众多的水流汇集成镇江河,自东北流向西南,出境后流入定南县的九曲河,进入广东省龙川县,汇入珠江支流——东江。香港同胞的饮用水即来于此,三百山因之成为香港同胞饮用水的源头。电视片《东江源》在中央、江西、广东、香港等电视台播放后,在国内及香港产生了很大的反响,粤港新闻界、旅游界人士多次组团考察三百山,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995年,中央电视台的《京九一方歌》、《大京九》等大型电视片又将三百山列入拍摄范围,三百山那优美清幽而又神秘的景观才得以显著于世。东江源成为江西新兴的旅游热线之一。京九线开通后,三百山的交通状况大为改观。京九线上的定南站距三百山仅68千米;从赣州乘汽车到三百山也只有160千米,若从安远县城去三百山,仅有25千米的路程。现在港澳同胞来三百山只需5个小时的旅程。

1993年5月,林业部将三百山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这里山野谷幽,方圆数十里,不见人烟,有的是一种古朴、清寂、幽静的原始山林景象。高岭深岩,古树参天,绿藤铺地,灌木丛生,朽木横卧,溪泉潺潺,百鸟争鸣。更有众多的野山兰,幽香暗放、野趣横生。这里林茂物丰,大量的珍稀动物出没其间,众多的奇花异木暗藏其里。

据调查,三百山的高等动物有40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华南虎、云豹、金猫、白鹇、猕猴、毛冠鹿等28种。置身林间,常可遇群鸟飞翔、猕猴戏嬉、松鼠跳跃。这里由于没有受到第四纪大陆冰川的侵袭,气候温暖湿润,使大量的珍稀植物得以保留,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有银杏、观光木、伞花木、伯乐树、白桂木、红豆树、南方红豆杉等20余种;属省级重点保护的有青钱柳、东京白克木、乐昌含笑等40余种。还有珍稀草类植物如八角莲、金钱莲、七叶一枝花等。三百山的观赏植物种类繁多,一年四季山花野果不断,一些树木的奇姿异容更让人叫绝。如有同心同根抱作一团的“同心树”;有生长在巨石上的“天印奇松”;有傲立溪流中的枫树;有针阔叶合生一体的“情侣树”等。地质运动及千万年的侵蚀,冲刷造就了三百山无数奇形怪状的石峰、石壁、石滩,尤其在溪流河滩及两岸山坡上,各种岩石更是嶙峋怪异,千姿百态,缤彩纷呈,实为一个天然的石雕集锦,让人叹为观止。

三百山源头有东风湖、九曲十八滩、知音泉、三叠瑶池、天印奇松、桃花村和虎岗温泉等7个景区,区区相连,各具特色,构成一幅幅山清水绿、自然古朴、如诗如画的风景图。(13)五龙客家风情园

五龙客家风情园位于赣州市东南部,距市区0.8千米,距火车站2千米,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东邻贡江,与赣县客家文化城隔江相望,这里山峦起伏,丛林密布,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距赣州城区最近,自然生态环境保存最好的一块净土。

五龙客家风情园占地面积1500亩,其中水面300亩,绿林800亩,首期投资1.5亿元,是由江西淦龙集团投资开发的一个以生态为主题,以客家为品牌,以龙文化为底蕴,集休闲游乐、旅游度假、会展科教、青少年素质拓展训练基地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客家风情度假村传承客家建筑文化,集客家围屋之大成,园内建有龙安围(仿福建永定振成土楼)、龙居围(仿广州梅州围龙屋)、龙汇围(仿龙南杨村燕翼围)、龙庆围(仿龙南关西围)、龙凤桥等客家典型建筑,堪称客家生活、文化百科全书,四栋围屋将分别按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酒店标准装修,能同时接待600人住宿、2000人用餐,建成后将成为赣州接待能力最强的度假场所。还有雄浑古朴的龙腾阁,阁内能观赏到充满艺术气息的根石文化展,登上阁顶,赣州、赣县城貌尽收眼底。

动物园占地面积300多亩,现有动物98种,其中兽类32种,鸟类66种,园内建有兽类表演馆和鸟类表演馆,届时能观赏到精彩纷呈、惊险刺激的动物表演,令您惊叹可爱动物的神奇技巧,还有鸵鸟区、鸟乐园、猴池熊山、水禽湖、小熊猫馆、食草动物区等。

游乐园占地面积120亩,有弯月飞车、豪华转马、豪华波浪、飞碟、滑行龙、空中飞人、儿童乐园、疯狂巴士、滑翔飞翼、跑马场等30种游乐项目,让您乐在其中,回味无穷。

观赏植物园面积约500余亩,园内培、种植几百种名贵花卉、花木,是自然科普知识的学习长廊。

五龙湖水上乐园的水域面积有300多亩,分为浅水区、深水区、垂钓区3个活动区,欢乐碰碰船、水上战船在浅水区尽情对垒,明珠画舫在深水区飘荡游览、娱乐;垂钓区按国际标准建有混合钓区、台钓区和自由垂钓区,垂钓爱好者还可在幽静的水上小木屋上享受高档、别致的垂钓。(14)龙南客家围屋

龙南县位于江西的最南端,有“江西南大门”之称,人口30万,土地面积1641平方千米,龙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西新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连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小武当山等。龙南矿产资源也很丰富,主要有稀土、钨、煤、石灰石、铁矿石等,其中重稀土储量居世界之首,被誉为“重稀土之乡”。当地主要名优土特产有龙南大蒜、龙南板栗、香菇。

客家围屋是颇具特色的客家民居,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物化载体,它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高超建筑艺术,不仅被建筑学家誉为民俗建筑史上的奇迹,而且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更使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艺术家及众多的游客为之陶醉。客家围屋的外墙既是围屋的承重外墙,又是整座围屋的防御围墙。客家围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闽西的土围楼合称为中国“四大古民居”。赣南的客家围屋,主要分布在龙南、全南、定南、安远几个县,总数有600座左右。其中以龙南最为集中。赣南的客家围屋多为方形,与闽西圆形的土楼和粤东内方外圆的围龙屋呈现出不同的风格。龙南县的围屋有370多座,形状各异,其中“方围屋”建筑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风格之全、保存之完好,均属全国之最,成为社会各界人士考察观光、寻根问祖的热点。龙南最有名的客家围屋有2001年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关西新围、杨村燕翼围和杨村乌石围等。

关西新围,建于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迄今有180多年历史,是关西名绅徐名钧所建。徐名钧在兄弟中排行第四,故又称徐老四。徐老四曾经营木材生意发了大财,后又开药铺、当铺,资产越滚越大,成为一方富豪。因为子女增多,原居家围屋日显拥挤,于是耗资100万,费时10多年建造了这幢围屋,因未正式命名,与老围“西昌围”相对应,俗称为“新围”。

关西新围占地总面积7700多平方米。依山傍水,绿竹、池塘、农田、蓝天交相辉映。围屋呈长方形,墙高10多米,壁厚1米,四角有高大的“炮角楼”。墙上错落有致地布有许多枪眼和炮窗,森严肃穆。东西两座大门,东门为身份显贵者坐桥出入之道,西门为骑马进出之道。围内曲径通幽、轩廊飞檐、画彩镏金,主体建筑5组排列,前后3进,14个天井,正中祠堂,对称分置18厅,客家人传颂“九幢十八厅”在此可得充分印证。祠堂大门两旁置有2尊雕刻精美的雄雌石狮,母狮身上还雕刻有2只嬉闹的小狮,前方立一硕大照壁,照壁后面是花园,园内设有戏台,戏台正前是开合相间、赏景憩息的2层小阁楼。围内通道贯穿各列建筑,房屋100余间,布局科学、结构严谨,它不仅具有安全防卫、防风抗震、调节阴阳、冬暖夏凉等功能,而且有丰富的客家文化内涵,每幢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厅都有一个美好的传说。

杨村燕翼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该县目前历史最长、保存最好、建筑高度最高、最为坚固、防御功能最齐的一座客家围屋,其考研价值和观光效果远在其他围屋之上,且当地还保存着比较浓郁的客家风情。

在新围的西门外,另辟一处占地1600平方米供人休闲的场所,名曰“小花洲”,洲内亭台楼榭,居中开挖一口680平方米的湖泊,湖中建一小岛,岛上有假山、塔石、石桌、石椅,两座小桥连接小岛。由于年代已久,岛上建筑早已被毁。(15)九连山

九连山游览区距龙南县城88千米,地处商岭山地东段,面积4000多公顷。游览区内地貌复杂,从海拔280米的丘陵到海拔1434米的九连山主峰黄牛石,山峦起伏叠嶂,溪谷纵横曲折。

1981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九连山由于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的直接破坏,一直保持着比较稳定的温暖湿润性气候。保护区内森林茂密,古老残遗植物繁多,原生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密布,是我国亚热带东部森林生态系统保存较完整的典型地区。这里不乏珍稀的树木,如伯乐树、杜仲、银杏、鹅掌楸、观光木等,属国家第一批保护树种。在这丰茂的森林中,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其中属国家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就有华南虎、云豹、白鹇、水鹿、金猫、巨蟒等12种。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其绮丽多姿的森木风光,清新幽静的山林美景,四季宜人的气候条件以及丰富多彩的动植物资源,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考察研究的理想场所,更是人们森林探险、寻求刺激的旅游胜地。(16)小武当山

小武当山矗立在江西最南端的龙南县武当镇境内、赣粤交界处,素有江西大门之称。小武当山风景区东接广东省和平县,南邻广东省连平县,西邻九连山亚热带原始森林,北起龙南武当镇。总规划面积13.5平方千米,主峰海拔864米,99座奇峰平地突兀而起,一排耸立,犹如直戟,奇石突兀,千姿百态,绵亘数千米,是赣粤边界胜景之一。

一望无际的石峰形成于古生代,大约在2亿年前地壳频繁运动,该处上各为砾岩群峰,处赣粤边境九连山断落层带的边缘,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岩石呈赭色,表面圆润光滑,或壁立万仞,形似玉笋;或如姐妹相依,母子相抱,或如驼峰,或如牛角,或如堡垒,瑰丽多姿。据《龙南县志》记载,因该山雄峻多姿,故效湖北均县武当山之名,称“小武当山”。后人简称“武当山”。

小武当山群岩俊秀,峰峦叠嶂,形如剑戟,直指苍穹。浩瀚雄峻的石林长廊分别是“武当胜地、叠翠霞谷、南海行辕”3大区域、10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