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软件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8 13:24:37

点击下载

作者:杨春晖,谢克强,等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企业软件化

企业软件化试读:

前言

2011年8月21日,马克·安德森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标题为《软件正在吞噬整个世界》的文章,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他以投资者和技术专家的双重身份,解读了科技行业的大环境,并得出结论——我们正处在科技及经济转型的时代,软件公司将会在其中担任重要的角色。今后的赢家将是软件创新科技公司,它们渗透并融入已经建立起来的行业结构。未来十年,预计将有更多的行业会被软件所渗透,出类拔萃的软件公司将会成为这一趋势的主要推动者。

马克·安德森的观点并非夸大其词,环顾一下我们的四周,很多行业翘楚都是软件公司。此外,各大型制造公司也纷纷开始强化自己的软件实力,踏上由“硬”变“软”之路。

德国西门子一直在围绕如何构建软件竞争优势进行全方位的战略布局,近十年该公司并购了数十家工业软件企业,现已位列世界软件公司前列,其软件业务已经涵盖设计、分析、制造、数据管理、机器人自动化、逆向工程、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多个领域。施耐德电气认为软件是赋能数字化工业未来的关键途径,该企业将软件作为未来最重要的战略重心,近年来开始进行软件布局,收购了大量软件公司。霍尼韦尔提出了由“硬”到“软”的互联转型,企业不仅要为客户生产硬件产品,还要提供更多的基于软件和数据的增值服务。

传统行业的工业巨头们纷纷把自己定位成“软件企业”,这是偶然现象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重新审视当前所处的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产业发展迎来了巨大变革。在这个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的阶段中,“软件定义”成了信息革命的新特征与新趋势,我们正在步入一个软件定义的时代。

随着软件逐渐渗透并融入各个领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面临着创新和变革,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正改变着各个软件产业。软件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企业改造过程中大放异彩,软件不但赋予了传统企业新的竞争力,而且在商业模式上进行着革命性的颠覆和创新。企业运营的环境与机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经济蓬勃兴起,改变着企业的生产要素、竞争优势来源、利润增长方式、协调和配置资源的方式、商业模式、人力组成、价值获取方式等;新工业革命一日千里,改变着经济产业版图、行业界限、生产方式、产业体系、技术与企业业务的关系等。企业的生产发展环境、模式和路径将受到深刻影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企业要以怎样的姿态来迎接这样的时代变革呢?答案是因势而动,顺势而为。软件逐渐融入了企业,成为其“内生细胞”式的有机组成,企业软件化应运而生,各种类型的企业纷纷变身“软件企业”,这绝不是偶然现象。各企业都希望通过提升软件能力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用软件再造业务流程。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企业并非要变成像微软一样的纯软件企业,而是要将其技术和业务与软件深度融合,由软件来表达、管理与拓展新的空间。

本书尝试对这一现象与趋势进行研究,系统性地回答企业软件化进程中“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干”“怎么评”“怎么看”等一系列问题,希望能给企业在“万物皆可互联、一切均可编程”的软件变革浪潮中提供有益的参考。

全书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 软件定义世界。软件正在加速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渗透融合,带动产品、业态、模式不断创新,软件“赋能”“赋值”“赋智”的作用日益凸显,我们正在步入软件定义的时代。面对软件席卷全球的浪潮,软件化成为企业进化的必然选择。

第二章 企业软件化概论。本章回顾了企业软件化的发展历程,指出了企业软件化是信息演化的必然趋势。阐述了企业软件化的概念、内涵,以及如何用全息视角看待企业软件化,分析了软件化催生的企业变革以及培育的企业新型能力。

第三章 企业软件化实现路径。实现路径通常有八个步骤:明晰企业战略、优化商业模式、分析业务能力、提炼信息能力、梳理IT战略、设计应用蓝图、设计IT解决方案和制订IT行动计划。实现路径将通过服务型企业与制造型企业的软件化案例加以展示。

第四章 企业软件化成熟度。本章回顾了成熟度模型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成熟度模型在组织和企业中的应用,揭示了有关企业成熟度的方法论,介绍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软件化的成熟度评价体系,为企业软件化提供指导。

第五章 企业软件化的意义与启示。本章论述了企业软件化对建设制造强国与网络强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阐明了企业软件化是大势所趋,企业只有积极采取行动、多措并举,才能实现软件化。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领导的关心,在此表示感谢。同时感谢姜洪武先生的热情参与及提供的企业咨询实践案例,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刘九如总编辑、中国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多位专家的指导帮助。本书的责任编辑对本书的写作给予了悉心指导并付出很多劳动,在此一并感谢。受时间与篇幅所限,本书只表达了笔者的一些初步认识与理解,若有认识不当之处,衷心希望广大读者与各界人士给予批评指正。第一章 软件定义世界一、软件定义引领时代变革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入,国际产业格局加速调整,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产业从关注和生产物质资产转为将物质资产及其生产和研发过程用信息化进行抽象,用数字化进行表达,使数据资产成为产业关注的焦点。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全球信息化进入了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数字经济异军突起,为持续低迷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方方面面。

软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核心和灵魂。全球软件业正在步入加速创新、快速迭代、群体突破的爆发期,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软件正在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融合,带动产品、业态、模式不断创新,软件“赋能”“赋值”“赋智”作用日益凸显。软件定义已成为网络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和显著特征,引领时代的变革。(一)信息技术重塑经济结构

1.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向各个领域的快速渗透与融合,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等不断涌现,信息产品与服务加速普及,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类正在加速迈向信息化社会。自20世纪中叶以来,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全面深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发挥了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的作用,为全球的增长动力、经济社会运行、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根本性、全局性的影响,引起了世界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和多个领域的深刻变革。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信息技术进入了加速发展、跨界融合和群体突破的爆发期,正处于融合集成式创新与颠覆式创新的大时代。诸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以跨界融合的姿态集中涌现。信息技术呈现出自身跨越式变化和与新应用领域深入结合等新特征,跨领域、协同化、网络化创新平台正在重组传统的创新体系,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无缝衔接”。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与日俱增,成为引领新一轮变革的主导力量。作为辐射范围广泛的技术领域,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性技术。信息化培育着新动能,新动能推动着新发展。经济活动依赖信息技术的趋势日益明显,信息技术成为重塑经济结构的基础动力。信息技术在提升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通过技术进步、知识积累、效益优化等方式渗入经济结构,并最终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实力。

2.经济增长的本质

要理解信息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先要认识到技术进步不是以线性方式而是以指数方式发展的事实。技术的不断加速是加速回归定律的内涵和必然结果,进步过程中的产物呈指数方式增长,技术对经济的驱动力加速提升。石器时代经历了二三百万年的演进,而一种编程技术的普及只需几年的时间。信息技术的普及速度与石器时代、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各种生产技术的普及相比快了很多,其产生的影响力也大于冶炼、蒸汽机等技术。而信息技术对经济的巨大影响要从经济和信息的本源来认识。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塞萨尔·伊达尔戈在《增长的本质》一书中指出,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信息的增长,即物理秩序的增长。世界由物质、能量和信息构成,物质是信息和能量的载体。宇宙万物的运动演变、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都在不断地积累着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保存在各种各样的物质当中。物质中保存的信息量体现了该物质的复杂程度,以及其中包含的知识的丰富程度。物质固化了信息,从而形成了秩序,而信息的丰富程度和复杂程度体现了物质的价值。信息技术的出现,使人类在认识和开发物质和能量两大战略资源之外,又开发和利用了信息这一战略资源。信息是信息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的主要生产力,它日益渗透到了几乎所有的知识经济领域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正在加速迈向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生产要素和生产力的变化产生了信息经济。信息经济是以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作为物质基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综合信息、知识和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目前,信息经济正在迅速兴起,并呈现出指数级增长、大数据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大众创新不断涌现、跨境经济在重塑全球贸易格局等特点。信息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产业经济活动中,成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改变了经济结构。信息技术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3.信息技术改变生产方式

信息技术从生产力、生产要素、产业结构、数字经济等方面转变了生产方式,从而升级了经济结构。区别于工业经济,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互联网、云计算成了新的信息基础设施,大数据发育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大规模、社会化的全新分工形态的出现,促使商业从机械化系统向生态化系统演变,生产效率得到了全面提升,以软件定义为特征的信息革命,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和财富。新兴的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得到了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进行致力于经济结构升级的调整,经济面貌即将发生巨大改变。

产业是经济的基础,经济转型的实质是产业转型,产业的核心是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经济活动的深层构成。经济转型必然以生产方式变革为基础。生产方式是指在一定生产过程中生产的技术条件以及建立在其上的社会形式。生产方式对社会再生产以及整个经济结构的基础具有深远影响。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非常重视生产方式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他指出“生产意味着把我们所能支配的原材料和力量结合起来,生产其他的东西,或者用不同的方法生产相同的东西,意味着以不同的方式把这些原材料和力量组合起来。因此,经济发展主要在于用不同的方式去使用现有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去做新的事情”。

信息技术不断向各领域渗透,深层次地改变着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等各基础领域的面貌,信息技术通过提升生产力、转变生产要素、优化产业结构、催生新兴产业及数字经济转变了生产方式,对人类的行为模式和社会的经济结构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生产力。

信息技术是提升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信息技术加快了各类技术相互融合的步伐,提高了生产工具数字化、智能化的水平,提高了工业产品信息化的比重,改变了产业和产品结构,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和生产方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改造了生产工具。随着现代控制理论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学科的发展,生产过程开始实现自动控制与操作,传统的机器体系逐渐向新的机器体系发展,信息的传递、存储、交流和控制逐渐实现自动化和网络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人从直接的劳动过程中解放了出来。

信息技术改造了劳动力,劳动力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知识将成为推动生产力增长的第一力量。信息革命促使劳动者不断提高素质,向知识化方向发展。随着采集、传递、处理、复制、存储、销售和利用信息的劳动在经济生活中的比重日益增加,信息知识在劳动者就业、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劳动者成了具备丰富知识特别是信息技术知识的知识性工作者。

数据分析表明,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呈增长态势。1980 年到 2004 年期间,美国劳动生产力的增长中约35%是由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科技变革所贡献的。2000 年以后,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技术复苏是日本经济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原因。

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催生出了很多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孕育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2)生产要素。

信息技术改造了劳动对象。进入信息社会以前,自然资源和物质产品是劳动的对象,整个经济系统以物质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为基础。在信息经济中,信息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特征。此外,信息技术向生产要素领域深度渗透,改造了土地、资本、劳动力等传统的生产要素,催生出了信息这一新的生产要素。信息流的发展引领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发展,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转向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主线。信息是一种非物质性资源,信息产品具有信息含量高、单位信息物质消耗少的特点。相比于传统技术,信息技术发展只需要极少的能源。资源要素使用方式的变化,促使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为建立一种低消耗、高产出的新型经济体系提供了基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使得信息获取方式更加便捷、及时,在促进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的同时,有利于支持决策、捕捉商机、拓展市场、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不断下降,被释放出来的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流动。劳动力结构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发生了改变。信息技术在改变产业结构的同时,也会对劳动力结构产生影响,即信息技术使劳动分工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劳动力结构上。信息技术对劳动力结构的影响和促进表现在劳动力快速向信息产业方向靠拢,从事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行业的人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3)产业结构。

信息技术导致产业结构“软化”。信息技术的渗透,使得产业发展模式由过去的刚性结构逐步向柔性结构转化。体力劳动和物质资源的消耗相对减少,脑力劳动和知识的消耗相对增长,产业结构从以生产重型化“硬”产品为中心的刚性经济结构向以高效、智能化的知识和信息服务活动为主的软件化经济结构过渡。与此同时,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主导地位日益被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

信息技术改变了产业结构。信息产业的比重持续增长,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信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中最活跃的部分,提高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信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代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包括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生产加工业、信息服务业、信息流通业等在内的信息产业部门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传统产业开始逐步依附于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改变其设计、生产和流通方式,有利于推动企业流程再造与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传统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信息技术主导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加速服务化转型、全球化运作、智能化制造等,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信息技术对其他产业的渗透也日渐明显,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网络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智能电网、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产业的生产结构出现了实质性的变化。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减少了生产过程中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和消耗。信息技术及相关系统和产品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拓宽了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范围。信息技术正在系统性地推动人类社会朝着更加绿色的方向发展,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减少环境约束,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数字经济。

特别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催生了数字经济,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作为一种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全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更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2018 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超过3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4.8%,数字经济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信息技术成为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数字经济对现有的生产供应链体系进行了重构,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丰富了供给多样性。数字经济还通过降低商品价格来提升了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丰富的供给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促进消费的增长。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结构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城镇化结构由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数字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技术开始融入传统制造业变革。数字经济所创造的新业态打破了传统业态中根深蒂固的垄断,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动力。

信息技术革命可以使人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利用信息技术谋求更大、更长远的发展与进步。信息技术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是深刻的,可以借此调整经济结构,全面提升经济整体竞争力,建立起高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下,宏观的经济环境对企业战略的影响至关重要。信息技术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最终都会传入企业,因此,企业要做好前瞻性预判,将信息技术上升到战略高度,迎合客观的经济发展趋势,才能事半功倍。(二)“互联网+”改变世界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应用的普及从最初的单个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的信息化逐步发展成为跨越时空的网络化和随需调配的智能化,信息化步入了网络化和智能化阶段。互联网应运而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推动了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发展。

1.互联网重塑基础设施

正如霍学文在《新金融,新生态》中所述,底层物质技术结构是构成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支撑世界运行的底层物质技术结构也存在差异,互联网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这种底层物质技术结构,推动了人类加速进入信息社会的进程。技术结构加入的节点越来越多,网络越来越复杂,最终涌现成为世界运行的底层物质技术结构,人类将在这种底层物质技术结构之上展开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社交等活动。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互联网开始走进大众视野,以超乎想象的方式迅速地改变了世界。信息通过网络高速流动,作为全球最大的信息交换系统,互联网连接了一切可以连接的人与物,彻底改变了信息的流通、组织和使用方式。互联网已经从一种工具演变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基础设施,它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交方式。目前看来,互联网对世界的影响非但没有停止,还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中改变着世界,从社会群体的组织方式、分工方式到企业运营和商业模式,每一处都将发生更加深远的变革。

互联网最核心的功能和价值是连接。互联网可以连接一切,所连接的一切又可以成为新的连接节点,节点不断增加,汇聚成网,互联互通。连接让互联网有了无限的可能,节点与节点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传输、自我复制、自我组织,节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承载越来越多的信息和功能。节点是互联网最基本的构成,节点根据连接而建立关系,诸多关系又连接成平台,平台的交互功能可以演化成生态。关系、平台和生态就是互联网发展的三个基本属性。正是在这三种属性的支持下,互联网具备了整合资源要素的能力,重塑了基础设施,演化出了一套整合生产要素和技术发展的基础设施。互联网正是依靠这种基础设施表现出了强大的融合性与渗透性,不断向各个领域扩散,从而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

互联网作为20世纪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已经融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而它的力量才刚刚露出冰山一角,它还将给世界带来更大、更彻底的变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在2015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实施“互联网+”战略成为党和国家在信息时代实现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

2.互联网颠覆传统行业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一次次冲刷着传统行业,对传统行业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互联网打破了信息的不对称格局,竭尽所能地使信息透明化,对产生的数据进行整合利用,使得资源利用最大化,这些都是互联网影响传统行业的方式。

互联网采用新的技术和新的组织模式,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并且,互联网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信息和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交换,改变了传统行业的模式,使传统行业在与互联网的融合与重构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传统行业通过向互联网转化或与之融合,可以实现多种资源流整合,从而带来产业或服务的转型升级。

互联网对生活和消费领域的影响日益广泛,电子商务、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网络约车、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现代服务业广泛兴起,形成了新的消费理念、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

互联网一旦附着于某一传统产业,便能形成新的平台,产生新的应用。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结合形成了“互联网+”,以更高的生产水平,更强的创新精神和更快的发展迅速改变着传统行业。“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中扩展与应用的过程,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在各领域蓬勃兴起,第三方支付、网上购物、网络约车、网上订餐、在线医疗、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日新月异,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互联网+”以大数据、云存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创新为基础,以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各领域融合发展为着力点,促进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领域形成新的产业模式。“互联网+”的发展战略引导着线上和线下的连接、升级、转型以及创新,各行业的跨界融合都能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互联网+”给各个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也带来了创新与发展的机会。“互联网+商贸”催生了电子商务,促进了电子商务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激发了庞大的内需消费潜力,并推动了流通业在覆盖地理范围、覆盖人群上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助力了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网络化、数据化和透明化,改变了价值链格局。淘宝、京东等电商丰富了人们购物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购物渠道,同时也对传统的商贸产生了冲击。“互联网+交通”已经在交通运输领域产生了“化学效应”。打车软件、网上购票、出行导航系统等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比如从国外的 Uber、Lyft到国内的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移动互联网催生了一批网络约车软件,它们通过把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相结合,改善了人们出行的方式,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推动了互联网共享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