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如何成为精进有为的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8 17:57:00

点击下载

作者:万平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匠心:如何成为精进有为的人

匠心:如何成为精进有为的人试读:

前言

当今社会,不少人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即时利益。企业追求的是更大的利润,人们追求的是更多的物质利益。而正是由于这种“短平快”的追求,使越来越多的人忽略了对精神价值的追求,忽视甚至丧失了追求更高品质的态度和能力,以及用心钻研、勇攀高峰的执着。

无疑,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现象。当一名员工被浮躁所传染时,那么他就会失去对工作的责任感和热情,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最后只能平庸地过一辈子;当一个企业变得浮躁起来时,那么它就会放弃对高品质的追求,一味地只追求经济效益,进而丧失创造力和拼搏精神,逐步走向衰败和灭亡。

现在,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工匠精神,更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工匠精神,主要是指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成正果,不仅成就了自己,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这一点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究竟,瑞士的制表商们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专心地雕琢、精心地打磨。在他们眼中,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他们享受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正是凭着这样一种工匠精神,瑞士手表成为世界上最经典、最昂贵的品牌,得以畅销全世界、美誉满天下。

在这个以空前速度更新的时代,在这个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时代,只有把工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才真正有意义、有价值,才能具有独特性、不可替代性,才能在复杂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如何将互联网和工匠精神融为一体,共同促进个人和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本书,给你答案。

少一些心浮气躁,多一些全神贯注;

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

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

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

……

人人可以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愿你我在通往匠人的道路上相遇。  Part 1 一流的技术,需要一流的心性

出众的才华和非凡的努力可以形成强大的力量,但这种力量用向何方,必须由心性来驾控。心性由种种原则和价值观组成,构成人的良知,使人明事理、辨是非。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有了一流的心性,才可能有一流的技术。慷慨、正直、友爱、诚信、忠诚、谦逊……这些都能有效磨炼心性,唤醒每个人体内的一流精神。1 始终保持初学者的姿态

一切真正的和伟大的东西,都是纯朴而谦逊的。——俄国文学批评奠基人 别林斯基

你具有工匠精神吗?你想成为匠人吗?

在回答这一问题前,你得先问问自己:你够谦逊吗?

什么是谦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海纳百川,见贤而思齐”,这就是谦逊。

谦逊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正如古语所说“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世间万事万物皆起于低,成之于低,通此道者能成为大智之人。更何况,古曰“谦受益,满招损”,人生无止境,事业无止境,知识无止境,向“贤”看齐,向“贤”学习,可以取“贤”之长补己之短,完善自己。

是的,任何人都没有骄傲的理由,相对于整个世界,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谁也不可能是一个全知全能的“万事通”,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所学的知识一辈子够用,这就更需要我们始终保持初学者的姿态,用一颗谦逊的心对待别人,时刻做到谦逊有礼,见贤思齐,不耻下问。

如果你去过农村,见过稻田,你一定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那些越是成熟的、饱满的稻穗越是“弯着腰”,而那些不够饱满的、尚未成熟的稻子则直挺挺地站立着。一个有工匠精神的人,肯定懂得谦虚是一种美德,不要骄傲。越是那些有见识、有思想的优秀员工,就越懂得这个道理。

德国青年罗纳尔松硕士毕业时,他的父亲已经是德国很有名气的电器商人了。罗纳尔松是一个很有才干的年轻人,但父亲并没有直接给他安排工作,而是让他到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上班,并说:“到了工厂,千万别摆什么架子,要谦恭地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如果你不想成为孤家寡人的话。”

罗纳尔松没有忘记父亲的谆谆教诲,他没有向众人显摆自己的家世,而是以一个初学者的姿态默默从最底层的零件打磨、组装做起,他非常谦和地对待每一个同事,遇到什么问题都虚心地向工人们请教,就连看门的老头也成了他业余闲聊的伙伴。久而久之,工人们有什么问题总是喜欢和他共同探讨,罗纳尔松因此受益匪浅。

这样没过几年,罗纳尔松便对电器行业的人事、产品及其流通、销售等情况了如指掌,再加上广大员工对他的热情拥戴,他的父亲终于决定将公司的经营权移交给他。之后,罗纳尔松凭借工作经验和员工们的鼎力支持,不到三个月他就让公司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了德国电器行业举足轻重的人物。

一个人的体验是有限的,重要的是应通过向多数人学习,接受多数人的影响,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大凡成功的工匠都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而一个成功的工匠往往不是一开始即具备非凡能力的,而是不断谦逊地向他人学习,吸取别人的长处,在学习过程中一步步完善和发展自身才能的。

要做到谦逊,并不需要惊人的异举,一言一行就是谦逊的最好诠释。为此,你的话语要以缓和的语气开始,不要炫耀自己,不要与人针锋相对。以下是一些缓和语气的句子,将很好地凸显你的谦和,使你受益匪浅:“我的看法与你相同,但是……”“你的论点很好,是否介意我提一个问题……”

贝罗尼是法国著名画家,一年夏天他到瑞士度假,但他每天仍然背着画夹到各地去写生。有一天,他在日内瓦湖边用心画画儿,来了三位英国女游客,看了他的画儿,便在一旁指手画脚地批评起来,一个说这儿不好,一个说那儿不对,贝罗尼都一一修改过来,末了还微笑着跟她们说了声“谢谢”。

第二天,贝罗尼有事到另一个地方去,恰巧又碰到昨天那三位妇女,她们正交头接耳不知在讨论些什么。看到贝罗尼正朝这边走来,她们便上前问道:“这位先生,虽然你画画的水平比贝罗尼差多了,但我们还是想请教你一下,你知道贝罗尼吗?我们听说他正在这儿度假,请问你知道他在什么地方吗?”

贝罗尼朝她们微微弯腰,回答说:“不敢当,我就是贝罗尼。”

三位英国妇女大吃一惊,想起昨天的不礼貌,一个个红着脸跑掉了。

始终保持初学者的姿态,学着见贤而思齐吧。如此,你会将自我打造得越来越优秀,到时候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引来成功的青睐和追随!2 好工匠不会只扫门前雪

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德国哲学家 亚瑟·叔本华

也许你学识渊博,也许你能言善辩,也许你谈吐文雅,可是仅仅拥有这些还不够,你不一定是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也不一定会成为价值型的员工。你还得有博大的爱,爱是我们行走于世间的完美人格,也是成就自我的重要素质。

我们常说一句话:君子成人之美,意思是“君子”是有很高德性的人,这样的人以慈悲为怀,主动给予他人以无私的帮助,促其成事;成人之美,换成现在的话就是要“助人为乐”,这是做人的道德,亦是做人的修养。只为自己着想,从不考虑别人,是一个无情无知的人,最终只会害人害己。

有本杂志曾刊登过这样一个哲理故事:

在铸造车间,有一个特殊的工种叫浇注工,浇注工要时时穿上厚重的工作服,戴上安全帽,戴上手套。即便是酷热的夏天,也必须把自己包裹起来,因为熔化的铁水通常在1300℃以上,这么高的温度,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工伤惨剧。浇注工要干的工作,就是把熔炼好的铁水盛到铁包里,然后由两人抬着,浇注到砂型工提前建好的型腔里。铁包一般有水桶大小,上面有两根钢筋,就像是担架。两个人一前一后,用四只手抬着控制,需要默契配合,速度和方位都必须一致。一旦抬起来再热再累,也必须得坚持住。即使忍不住也得给工友一个信号,待确定后,再同时平稳放下。

不幸的是,有这么两个实习生抬铁水,刚抬起走了几步,其中的一个承受不了,居然撒手拔腿就跑!结果铁水倾泻而出,导致烧伤事故。那么,两人谁的烧伤更严重些?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反而是撒手的那个人,他先松手,铁水必然是向他倾斜的。后来,“谁撒手,惩罚谁”成了每个浇注工牢记的铁训。

因为一己之私而轻易撒手,只会导致自身的伤痕累累!相反,如果我们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奉献一己之能,以助人为乐,为别人提供方便,那么别人也会对我们慷慨大方,也会设身处地地为我们着想,当我们遇到难处的时候,别人也会为我们提供方便,进而也便彼此成就了对方。

我们都听过《盲人挑灯》的故事,盲人在漆黑的夜晚挑一盏灯笼,不仅可以照亮别人的道路,更可以避免被别人撞倒。这就是真正的共享,互惠互利。在职场上,团队成员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我们与其他人分享资源和利益时,当我们为别人着想时,获利的可能恰恰是自己。

胡滨在所在单位的行政部做人力专员,劳资处的人有文件需要整理时,经常找行政部的人做。因为这是额外的免费服务,久而久之,行政部的同事们都是能躲就躲,只有胡滨通常是忙完了自己的工作,又伸出援手去做他们的“义工”,差不多做了一年。大家七嘴八舌,纷纷说胡滨太傻了。

一次,有人好奇地问胡滨:“你又不是他们部门的人,不吃他们的饭,他们连一毛钱的好处也不给,你为什么那么傻做亏本的事情呢?!”

胡滨笑了:“我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我刚上班时我父亲就曾告诉我,运气和机会都是你用双手干出来的,哪个单位都不可能白养你,自己多吃点亏,人家才有可能发现你的好。虽然同事们把任务交给我,我要加班受累,但如果我抗议抱怨的话,大家也许就会把这些事分给别人。那么同样地,经验的积累,同事们对你的好感度,可能的升职机会,也就同样分给了别人。”

胡滨因做“业余秘书”学会了公文写作,因为公文,他开始对写作感兴趣,并将自己的一篇作品寄给了一家仰慕已久的刊物,三个月后他的“处女作”发表了,他收到了那本杂志,还有几百块钱稿酬。一年后,想不到的惊喜接踵而来。单位投票选举十佳青年,为了“回报”胡滨的付出,劳资处的投票几乎都给了他,其他同事也敬佩胡滨的大气,当然也乐意投他的票。最终,胡滨光荣入选。

你看,当我们主动善意地对待别人,尽最大的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我们不但可以得到别人的回馈,而且还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愉快的心情、良好的人际关系、幸福的人生。这不是收获更多吗?那么,我们主动对别人付出一点,牺牲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好工匠不会只扫门前雪。如今很多工作分工明晰、责任明确,不仅仅是靠一个人的能力,还需要其他同事的帮助协作,这就需要一种利人利己的双赢观念,以善意、豁达的品格为基础,以乐于助人的行动赢得同事的好感和支持,这才是一个合格的职场中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爱人就是爱己,利人就是利己,助人就是助己,方便别人就是方便自己。互利和双赢应该是我们工作中要牢记的最高准则和追求目标,当你做到了这一点,你会发现,你的工作和生活都将轻松自如、如鱼得水。这样的大气是任何人都喜欢的,支持的,你就不愁没有发展和壮大自己的机会。3 手上有规矩,心中有尺度

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并且要养成习惯,这是我们的责任,

并不是侮辱。——英国陆军元帅 阿瑟·韦尔斯利

有一个刚入伍的新兵,初入军营什么都不习惯:不习惯天天穿着笔挺的军装、不习惯每天早起晨练、不习惯部队清淡的饮食、不习惯晚上十点的熄灯号……总之,他不喜欢也不适应军队严格的这些纪律。他是独生子,从小自由散漫惯了,但是如果他不遵守纪律,就会受到军法处分,甚至会被部队开除。

面对这样严厉的纪律,新兵感觉很苦恼,于是他问一名老兵:“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老兵的答案只有一个字:“忍!”

新兵嫌老兵答得太笼统,于是追问道:“除了忍,还有什么?”

老兵回答:“服从,绝对服从……”

这个新兵按照老兵的指示,要求自己除了忍受,就是服从,服从所有这些严肃而有节奏的纪律生活,不久竟然也能做到了。再往后,纪律成了深入他骨子里的东西、潜意识里的东西,最终习惯成自然了。

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军队,必定有铁一般的纪律;一名合格的士兵,一定具有强烈的纪律观念。军队中的第一课永远都是教会士兵们,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服从。这并不奇怪,因为士兵并不是只要学会了战斗技能就可以上战场的,不懂得服从的士兵,什么都不是。要知道,没有服从力的军队永远只是一盘散沙,再精妙的战术也无从施展,再精良的武器也得不到有效的使用。

职场也是一样,对于公司而言,纪律是最重要的事情,是其维护正常工作秩序,确保有效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团队中每一个成员都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纪律要求,比如,要做到按时上下班、工作流程按照工作行为准则去做、不做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等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老蒋是北京一家科技公司的管理者,他发现员工在开会期间,经常有接电话的现象。为了保证开会质量,他和几位高层领导定下一个规矩:开会期间,不许接听电话、发短信,禁止手机发出声响。这一制度出台之后,老蒋发现只有当他参加会议时,大家才乖乖地关闭手机或调到静音。一旦他不参加会议,有些管理者依旧接听电话,一边拿着电话,一边说:“对不起,我这个电话比较重要,是一个大客户。”对此,老蒋再次召开会议,并提来一桶水放在会议室说:“从今天开始,谁在会议上接听电话、发短信,手机发出声响,一律将其手机扔进这桶水里。”

事情也真凑巧,当老蒋说完这句话,一位管理者的电话居然响了!老蒋走过去,什么话也不说,夺过对方的手机就扔进那桶水里。紧接着,又有一个管理者的手机响了,也被老蒋夺过去扔进那桶水中。老蒋的这一举动,让在场的所有管理者傻掉了。从那以后,开会的时候大家都很自觉地把手机调成静音,有些人甚至直接关机。结果是,会议上再也没有发生手机干扰事件,开会质量迅速得到了保障。

当你看完这个案例,是否认为老蒋的做法有些太过严厉:不就是开会打了个电话嘛,有必要做得如此“绝情”吗?但换个角度想一下,如果他因为原谅或同情,对一两个会议上接电话的人“法外施恩”,坏了规矩,那又如何去靠规矩制约、管理其他人呢?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按个人意愿行事,那么会议质量如何得以保障,一个公司又谈何立足和发展呢?

从人的本性上来说,任何人都不喜欢被纪律约束,人们更多的是对自由的渴望,对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但在优秀匠人的理念里,纪律是为维护正常秩序而定的,自由是要在纪律规定的范围内实行的,没有纪律约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人们具有强烈的纪律意识,便能在工作中自觉地去遵纪守法,按规矩办事,如此很多事情就会相对变得容易得多,包括创造业绩、自我实现等。

在很多人眼里,田歌的运气特别好,她的晋升之路可以说是一帆风顺,甚至成为了公司里的一个传奇性的人物。

田歌大学时的专业是会计,而她初进公司的职务则是人事部文员。她长相一般,能力也说不上如何出类拔萃,但她在进入公司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在每一个部门都做得有声有色,每一次调动都令人刮目相看。关于田歌的升迁,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大致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家觉得是好运气眷顾了她,给了她得天独厚的机会,否则她凭什么从人事部文员到营销部经理,一路绿灯、一路凯歌呢?只有田歌自己清楚机会是怎么得来的。

加入这家大公司的时候,会计专业毕业原本打算去财务部的田歌被分到了人事部做一个不起眼的文员。那个部门,能言善道、八面玲珑、深谙权术的人比比皆是,跟他们相比,田歌甚至连菜鸟都算不上。但是在加入人事部之后,她不惹是非,只是恪尽职守,领导让她做什么,她总是竭尽所能,总是在第一时间把工作做得让人无可挑剔。当别人趁着老板不在扎堆抱怨工作百无聊赖、老板苛刻,甚至故意拖延工作的时候,她却在悄悄熟悉公司的各个部门、产品以及主要客户的情况,以求能够用最少的时间来摆脱扣在自己头上的那顶名叫“新人”的大帽子。

有一次,人事部经理出差了,营销部经理偶尔经过田歌的办公室,看到工作时间里大家都在三三两两聊天,只有田歌在认真地埋头工作,敏锐地感受到了她的敬业精神。对此,田歌解释说:“身在职场的我们必须要记住,领导不在公司,决不能成为你偷懒松懈的理由。恰恰相反,越是领导没有监督的时候,我们越是应该加强责任心,越是需要严格自律、忠于职守。”之后,营销部经理征求了田歌的个人意见后,就向上级打报告要求田歌去顶他们部门的一个空缺。

摆脱人事部加入营销部令田歌的世界骤然广阔起来,同原先一样,她的特色就是默默地努力。半年后,田歌的几份扎实的调查分析报告,为她赢得了一片喝彩。一年后,她已经是营销部公认的举足轻重的人物了,她在会议上气定神闲、无懈可击的发言为她赢得了营销部经理的职位。原来人事部的同事大跌眼镜,纷纷感叹田歌真是运气好,却不知一个遵纪律、守规矩的人到哪里都受欢迎。

回过头来问问自己,你漠视纪律、规则多久了呢?

要明白,要想像匠人一样更好地实现自我,成为价值型员工,你就绝对不能轻视纪律的力量,要严格要求自己,按照社会、企业的各项规定做事,依此逐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将之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如此你便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稳居一席之地。4 做永不干涸的一滴水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

一个人只有把他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雷锋

怎样使一滴水永不干涸?

答案是,将这滴水融入大海。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队力量才是巨大的。一个有着高效执行力的团队整体战斗力是十分强大的。一个有匠心精神的员工,不会只依靠自己的力量,一个人傻干蛮干,而是会聪明地融入团队,让更多的人帮助自己成功,这是一种高超的职场智慧,也是提升个人价值的必然要求。

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22岁就开始创业,从白手起家,赤手空拳打天下,到拥有两亿多美元的财富,他仅仅用了四年时间。

1983年,面对IBM咄咄逼人的攻势,苹果公司的市场份额迅速缩水,乔布斯认为公司缺乏一个真正有实力的深谙管理和营销的领导者。他力排众议,相中了时任百事公司CEO且根本不懂计算机的斯高利,当时乔布斯对斯高利说的一句话,改变了后者的命运:“你想一辈子卖糖水,还是想改变世界?”

但是斯高利来了,乔布斯却被赶走了。为什么呢?

原来乔布斯年少有为,没有失败过,也因此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习惯,在公司总是独来独往,游离于这个战斗集体之外,当团队其他成员与他在工作上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产生分歧的时候,他不是想着去沟通,而是粗暴地制止,不允许任何人对自己有异议。乔布斯的个人至上主义严重地伤害了他人的感情,破坏了团队精神,因此导致团队内部出现了分裂,整个团队很涣散,导致了一次次市场的失利。

在后来的一次董事会上,斯高利公开了对乔布斯的不满,指出他过于特立独行,不善团结,且有理有据。董事会必须在他们之间决定取舍,最后他们选择了善于团结员工、和员工拧成一股绳的斯高利,而乔布斯则被解除了全部的领导权,只保留董事长一职。后来,乔布斯甚至直接辞职,彻底跟苹果说拜拜了。

乔布斯因为不能融入团队而吃尽了苦头,不过后来他终于明白了这些,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在苹果公司危难之际,他又临危受命,之后他紧紧地和公司上下员工打成一片,“我们所从事的这些重要工作中没有一项是可以由一两个人或三四个人完成的,为此我必须找到杰出的人。在招到人才后,我要建设一个团队氛围,让人们感到他们周围都围绕着跟他一样有才能的人……”这就是苹果著名的“梦之队”,最终乔布斯的“梦之队”力挽狂澜,拯救了苹果,并再创新的辉煌。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不懂得融入团队,不仅会影响团队的工作,也不利于自己的成长。一个人就像一滴水,很容易被干旱征服,一滴水只有把自己融入团队这个大海之中才能够拥有长久的生命力,才能够抵御风险,战胜困难。一个人要想成为价值型的员工,就要主动积极地融入团队,充分展示自我价值。

就算个人能力再强势,再出众,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员工也不会单打独斗,而是非常注重整个团队的团结,通过与别人的配合和协作,展现出自己卓越的能力,实现集体的胜出,突显个人的能力,进而最终成就自己。从“能干的人”到“团队伙伴”,这是价值型员工的一个体现。

例如,索尼公司的副总裁井深大的成功。

井深大大学毕业后进入了索尼公司,并有幸获得了索尼老板盛田昭夫的重用,他被安排在一个重要的岗位上,全权负责新产品的研发。虽然井深大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很愿意担当此重任,但他有些犹豫,毕竟研发工作绝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做好的,需要多个部门很多同事的密切配合才行。

看到井深大的犹豫,盛田昭夫说了一句话:“我知道单靠你一个人来研发新产品是不现实的,不过我们有一个成熟而和谐的团队,这是我们的优势。尽管大家都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但是如果你能充分地融入进来,和同事们好好配合,把众人的智慧联合起来,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呢?”

井深大一下子豁然开朗:“对呀,我怎么光想到自己?为什么不和他们合作呢?”

随后,井深大找到销售部的同事,请教公司产品销路不畅的原因。同事告诉他:“我们的磁带录音机之所以不好销,一是太笨重,二是价钱太贵。您能不能在轻便和低廉方面多加考虑?”井深大点头称是。紧接着,井深大又来到技术部,同事告诉他:“目前美国已采用晶体管生产技术,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非常轻便。我们建议您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听到这里,井深大大喜。在研制过程中,井深大又和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团结起来,精诚合作,共同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

1954年,井深大试制出的日本最早的晶体管收音机一举成名,索尼企业由此迈进了新纪元,而井深大本人也被任命为索尼公司的副总裁。

人心齐,泰山移。这就是团队的力量,这就是团结的力量。一般来说,人们的正常思维逻辑是“1+1=2”,或者充其量认为“1+1>2”,而团队合作导向成功的思维逻辑为“1+1=11”,也就是说当团队成员取长补短、团结协作的时候,会促使整个团队向着更远的方向前进,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任何成功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对此,美国微软公司前董事长比尔·盖茨说:在社会上做事情,如果只是单枪匹马地战斗,不靠集体或团队的力量,是不可能获得真正成功的。这毕竟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如果我们懂得用大家的能力和知识的汇合来面对任何一项工作,我们将无往不胜。5 一盎司的忠诚胜过一磅的智慧

做事先做人,一个人无论成就多大的事业,

人品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人品的第一要素就是忠诚。——中国知名商人 李嘉诚

做企业的人都知道,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呢?所谓人才,应该是手中持有高学历、高技术含量的人吗?未必。哪怕一个人有多么非凡的能力,多么的才华横溢,只要他没有忠诚,就会失去公司最根本的信任,也难以有所作为。

忠诚第一,能力第二,这是当前诸多公司选人用人的一条重要衡量标准。试想,假如你是老板,面对一个能力超强,却对工作朝三暮四、视忠诚为无物的员工和一个能力平平、忠诚度高的员工,你会雇用谁,或者说你会给谁更多的发展和晋升的机会呢?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的。

为什么忠诚如此重要呢?这是因为,能力大小给公司带来的区别无非是业绩的不同,但是忠诚与否,却关系着公司兴亡的命脉。一个不忠诚的员工总是紧盯着自己的利益,生怕损失一丝一毫,更有甚者会为了谋取私利而不惜出卖公司,这样的人有哪个公司敢用呢?何况有能力的员工如果不忠诚,会比平庸者给公司造成的损失更大。

改变一个人的忠诚度十分困难,而能力是可以通过培养获得的。忠诚是什么?体现在工作上,这就是一种对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能力永远需要忠诚来推动,需要责任来承载,对工作的忠诚和承担不仅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让我们的个人能力得到不断强化和提升,还可以让我们有能力在工作中做得比他人更完美,得到更多的成功机会,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正印证了“一盎司的忠诚胜过一磅的智慧”这句话,意思是说如果你对公司是忠诚的,那么你的一分忠诚就相当于你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16分的智慧,足见忠诚的宝贵价值。因此,公司宁愿信任一个能力一般,但忠诚度高的人,也不愿重用一个朝三暮四、视忠诚为无物的人,哪怕他能力非凡。

一名公司经理要出远门洽谈业务,出发之前,他把公司里的大小事情交给了手下的两名员工,并各自给了他们一万元,嘱咐他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方法保管、使用这些钱,余钱归己。

一个月后,经理回来了,两名员工上报他们各自的情况。第一个员工说:“我把这些钱作为高利贷借给了别人,现在我已用它赚了800元。”经理很高兴,赞赏道:“聪明的员工,你很有商业头脑,这么会赚钱,以后我要交给你更多的钱,让你做更多的买卖。”“那么,你呢?”经理问第二个员工。只见第二个员工打开包得整整齐齐的包袱,说:“您交给我的一万元都在这里,一分也没有少,一分也没有多。您走以后,我把钱锁在了保险柜里,等您回来了我又取了出来。”

经理沉默了一会儿,对第二个员工说道:“虽然你没有让财富增值的聪明才智,但是你把我交给你的钱保管得很好,这说明你对我很忠心,不会用我的钱做自己的事,你正是我所需要的人,我决定让你做我的财务主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企业里,重要的位置是不可能交给一个毫无忠诚可言的员工的。忠诚是职场上一个人最好的个人品牌,同时也是每名员工都应该具备的重要修养。正如李嘉诚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做事先做人,一个人无论成就多大的事业,人品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人品的第一要素就是忠诚。

中国的手艺人,身处各行各业,每个人性格、教育水平和兴趣各不相同。他们的手艺、看家本领往往都是跟着师父学的,一学就是半辈子,而且他们一直恪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一旦磕头拜了师父,就像对待自己亲生父亲一样对待师父,这种精神就体现了一种忠诚的价值观。

因此,你要想像匠人一样有所作为,从第一天走上工作岗位起,就必须对自己的工作和公司忠诚,对老板和团队忠诚,忠诚地投入我们的工作,将忠诚融入到自己的职责中。即使你的能力稍微差一些,老板也会认为你是一个可以重点培养的人,乐意在你身上投资,给你培训的机会,提高你的技能。

在当下社会里,忠诚是最为缺失的精神之一,很多人只忙于争抢眼前的蝇头小利,却看不见忠诚背后的丰厚回报。事实上,忠于企业就是忠于自己,维护企业的利益就是维护自己的长远利益。忠诚所能带给我们的回馈是非常丰厚的,虽然有时候这种回报不一定立竿见影。

一位战士退伍回到原籍之后,向一家公司投递了简历,应聘文秘的工作。几轮筛选过后,这名战士成功进入最后角逐,只要再经历一场最后的笔试,便能顺利得到这个工作。但这场笔试的题目却让战士犯难了。笔试的题目是:“请写出你之前所在单位的名称,工作人员数目,以及你所负责的具体工作,并写出你能够为公司提供什么最有价值的资料。”

众所周知,军队中的一切都是机密,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能泄露情报,带来麻烦,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保守军事机密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这份工作待遇优渥,这名战士也深信自己绝对能够胜任,但一想到自己的责任,他便坚定地明白,即便失去这次机会,他也绝不能背叛自己的组织。于是,这名退伍的战士在答卷上这样写道:“我十分渴望能够加入贵公司,但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捍卫军事机密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很抱歉,我只能交上这份空白的答卷。”

该公司的经理得知这件事情之后,当即录用了这名退伍战士,面对其他招考人员脸上的疑惑和不解,这名经理笑道:“一个懂得承担责任,在诱惑面前也能保守秘密的人,同样懂得保守我们公司的商业机密。我们需要的不正是这样一名忠诚可靠的文秘吗?这样的人是值得我信任的那种人!”

在企业稳步发展之时,忠诚的员工可以得到老板的信赖,从而委以重任;在企业生死存亡之时,忠诚的员工可以与企业共渡难关,是企业生存的命脉……做一名忠诚的员工吧,和老板一起乘风破浪、共创辉煌,相信你会成为公司这个铁打的营盘中最长久的兵,而且是最不会遭到解雇的人。6 把诚信当成人生第一要义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英国著名博物学家 约翰·雷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匠心精神的必备品行之一。

什么是诚信?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只有言而有信,信守承诺,公司才会聘用你、重用你,同事才敢和你交朋友、在工作上乐于和你合作,顾客才愿意信赖你、和你做生意。但凡成功者,无不是诚信之人。

摩根·约瑟夫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年轻人,他一直想做番大事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成为一家名叫“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的股东,因为这家公司不用马上拿出现金,只需在股东名册上签上名字就可成为股东。然而,就在约瑟夫成为股东后不久,一家在伊特纳投保的客户发生了自然火灾。按照保险条例的规定,伊特纳需要向该客户赔偿一定的损失,但这样伊特纳就几近破产了。

股东们一个个惊慌失措,纷纷要求退股,来回避赔偿费。约瑟夫斟酌再三,认为诚信比金钱更重要,这个时候退股是对客户的不负责任。于是,他卖掉了自己的住房,并四处筹款,低价收购了所有要求退股的股东们的股票,将赔偿金如数付给了那位已投保的客户,然后独自继续经营“伊特纳”。虽然成了“伊特纳”的所有者,但这时约瑟夫已经身无分文,公司也濒临破产了。无奈之中,约瑟夫打出了一条广告,凡是再到“伊特纳”投保的客户,保险金一律加倍收取。

很多人,包括约瑟夫自己,以为开发客户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不料,客户们一个接一个地来了。原来通过偿付赔款这一事件,很多人看到,约瑟夫是一个讲信誉的人,这一点使“伊特纳”比许多有名的大保险公司更受欢迎。就这样,“伊特纳”崛起了。并成为了华尔街的主宰。“伊特纳”公司之所以能够崛起,并成为华尔街的主宰,是因为摩根·约瑟夫言出必行,说到做到,这是比金钱更有价值的诚信。这种诚信,使他赢得了众人的信任。还有什么比别人都信任你更宝贵的呢?有多少人信任你,你就拥有多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也就拥有多少次成功的机会。

诚信既是如此重要,那该怎样去建立呢?

第一,与人交往要做到真诚。

与人交往要做到真诚,切不可有任何欺骗手段。内心不真诚,凭你巧言令色,终会留下一些破绽,一旦给对方看出,人家怎么还会信任你呢?相反,当你真诚地、坦率地向对方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者征求对方意见,即使你拙于辞令,拙于表情,别人也能体会到你的真实感情,进而给予你理解和支持。

第二,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诚信,不仅是指许诺别人的事情要努力做到,无论付出的代价有多大,也要做到不失信于人。而且,意味着不说假话、大话。在工作中,如果你没有十足的把握去兑现一个承诺,那么开始时就不要随便承诺。如果真的发生了棘手问题而不能兑现承诺,一定要及时地、诚恳地向对方说明实际情况,争取获得对方的理解。为此,许诺时要考虑可行性,要尽量委婉一些,多用“我尽力去帮忙……”“我会尽心地去解决,但不一定能做好”之类的话语,给自己留下余地。

第三,重视小事上的诚信。

诚信,并不存在于惊天动地的业绩,而是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忽略小节,而这有时却是很多人逐渐失去信誉的导火索。比如,你向朋友借了一笔钱,定好一个月后归还,可到了日子你没还钱,而是过了两三天才还。也许你觉得反正我已经还了,不就是晚了两三天嘛,没什么的,但是这种小事却有可能让你的人品和信用在他人心里大打折扣。

把“诚信”当成人生第一要义,谨慎于自己的言语,严格要求自身行为,舍弃一份浮躁和毛躁,纳入更多稳重与谨慎。

王先生是一名座椅制造商,他雇用了一批年轻人,以手工来制造椅子。王先生依据每人制作出来的椅子数量,每周付一次款,但有一个条件:每一张椅子要检验合格后,工人才能获取应得的工资。王先生非常留意其中两名青年人——小何和小汉,这两个人每周都分别造出很多好的椅子,而且很少有不合格的情形。王先生需要找一位监工,他决定从这两人中选出一位来担任。

接下来,王先生将所有工人召集起来,并宣布为了赶工,只要椅子造好了,不必管是否通过检验,他都计件付酬。于是,椅子的产量大大地增加了,但相对地椅子的不合格率也增加了。这时,王先生特别去检验小何和小汉所做的椅子,发现,小何所做的椅子品质跟往常一样的好,但小汉做的却有一半不合格。

结果可想而知,王先生选择让小何当上了监工,小何的薪水一下子翻了好几倍。

成功永远没有捷径,它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在诚信做人的认真里,在不断努力的进取中。当一名员工具备这样的品格时,无论你能力优劣,无论职位高低,都会为大家所信赖与依靠,你迟早会成为一名优秀匠人,成就自己的威信与地位,获得更多的尊重与敬仰。不管走到哪里,总会有人欢迎你的!7 做人清清白白,一身浩然正气

艺术家,没有了国家,没有了自己的家,一切都是虚无的。——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

所谓匠人精神,其中一点即做人清清白白,一身浩然正气。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正气。”何谓浩然之气?用孟子的话解释大致就是正直、明辨是非,面对邪恶挺身而出的一种伟大品德。如此,内可聚集而形成大智慧,外可迸发而成大作为,可获得众人的认可和支持。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之所以享誉中外,不仅在于他对京剧艺术的创造性贡献,而且在于他那高尚的为人之德,特别是他那凛然不可欺的民族气节。正如一位俄罗斯艺术大师对他的评价:“梅兰芳的艺术魅力之所以超越国界,一是其高深的京剧艺术造诣使然,二是他伟大的民族气节征服了人心。”

梅兰芳是卓越的戏曲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大师。抗日战争期间,为了表达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梅兰芳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两出戏。《抗金兵》讲的是南宋女英雄梁红玉抵抗金军的故事,《生死恨》是讲在敌人的统治下,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精神。这两出表现爱国思想的新戏一上演,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大大激励着民众的抗日热情。

听闻梅兰芳的盛名,日寇屡次派人前来拜访,希望他能上台为日军唱戏。但梅兰芳宁可没有收入,也不肯答应为日军演出。为了远避那些不时上门邀请自己为敌伪演出的说客,梅兰芳携家率团从北京搬到上海,从上海搬到香港,又从香港搬回上海,整日闭门不出,留蓄胡子,罢歌罢舞,宁可没有收入,表现出了极强的民族气节。尽管期间面临种种威胁,但梅兰芳毫不畏惧,镇定自若地说:“一个人活到100岁也总是要死的,饿死就饿死,没什么大不了的!”一次,日军庆祝“大东亚圣战”一周年,又派人来让梅兰芳演出,还说如果不演,就要军法处置。梅兰芳事先得到消息,一连打了三次伤寒预防针。平时,他只要一打预防针就发烧,这次果然又高烧不止。日军军医来检查,摸了摸梅兰芳滚烫的额头,只好无奈地摇着头走了。

日寇统治下的汪伪政府将梅兰芳的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断了经济来源,生活自然拮据,梅兰芳开始卖画谋生,他夜以继日画了二十多幅画,并准备举办一场画展。谁知,日伪汉奸肆意捣乱,他们派来一群便衣警察,提前进入展览大厅大做手脚,将每幅画上都用大头针别着纸条,分别写有“汪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送东京展览”……梅兰芳目睹此景,气得两眼冒火,立即拿起桌上的裁纸刀,刺向一幅幅图画。“哗!哗!哗!”几分钟内图画都化为碎纸。之后,他开始挥泪出卖自己的房子,出卖自己多年收集的藏品,向亲友借钱,以勉强度日。

直到1945年日寇投降,梅兰芳才重返舞台。“艺术家,没有了国家,没有了自己的家,一切都是虚无的。”为人一向随和的梅兰芳,在民族大义问题上,原则很强,毫不马虎,更不苟且。这身浩然正气,不但生前得到人们的尊重,死后也被百姓传颂,这样的气度和情怀以及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由于正气从道德角度反映的是多数人的道德观念,因此正义的一方必然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和拥护,而一个人如果有了多数人的支持,自然就会更坚强、更有力量。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处事,以正义之气唤起大家的正义感和同感心,博得多数人的支持和叫好,这也是匠人需具备的操守。

当代社会充满了种种诱惑,做人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我们能分清是非、丑恶,身体力行成为正直之人,正义的天平就会倾向我们这一方。扪心自问一下,你在单位做到这一点了吗?例如,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利益?例如,面对一些人的不法行为,你是否会义正词严地劝说和制止,必要时以自己的勇敢和机智同非正义行为做斗争?

关于这一点,松下幸之助早在青少年打工时期就已经深深懂得了。

那时,年轻的松下在一家脚踏车店已工作了七年。在老板多年的教导中,他逐渐学习到了做生意的知识、做人原则以及人情世故等。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一位地位居于领班与学徒间的店员,居然偷拿了店里的东西出去变卖,不巧却被松下发现了。店员请求松下不要声张,放自己一马,甚至提出了可以与松下分赃的建议。

当时的松下已经有判断力了,他看不惯小偷小摸的行为,便态度坚决地说:“你偷拿店里的东西是不对的,意图拉我和你一起做坏事更是不对的。我不会与你同流合污,我一定会告诉老板的,而且请求他开除你。如果老板不开除你,那么我就辞职,因为我不愿意和做过这种事情的人一起工作。”

在松下的坚持下,老板最终把那个人开除了,后来这家脚踏车店的发展越来越好,居然成了当地的名店。日后已经成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还曾感慨过这件事情:“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的态度或许是有点过分了。但如果不是那样的话,或许我也就染上了小偷小摸的恶习,那是非常可怕的。”

人只要做一件不合正义的事,那种浩然之气就会疲软,甚至晚上连觉都没法睡好,这样自然无法彰显出气势,力量再怎么强大也难让人心悦诚服,因此我们要注意养成正义的品行习惯,滋养内心的浩然之气,将天地之气蕴含于心,在举手投足和言辞间流淌出自信和坚定的光芒。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华山论剑之前,裘千仞被瑛姑、一灯大师等人围攻,被指责滥杀无辜,而裘千仞则反驳说,“谁手上没有沾过别人的血?”结果众皆默然,唯有洪七公正气凛然地说:“我这个老叫花一生杀过二百三十一人,这二百三十一人个个都是恶徒,若非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就是大奸巨恶、负义薄幸之辈。老叫花贪饮贪食,可是生平从来没杀过一个好人!”这番话令裘千仞羞惭万分,欲投崖自尽,后被一灯大师救下,皈依了佛门不再涉足红尘。

比起那些你死我活的武力征服,洪七公不动一刀一枪,甚至不费吹灰之力,就为江湖铲除了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那番掷地有声的话语,那一身铮铮铁骨,也只有洪七公能够担当得起,因为他具备凛然的正气,内心丝毫无愧。“正派做人”“正直做事”“正气立身”,这三种境界是一个递进的关系,都是滋养浩然之气的有效之方。需要注意的是,正气是由正义的经常积累所产生的,并不是一两次偶然的正义行为所能获得的。所以,浩然之气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要靠平日的不断积累。  Part 2 心不随境转,意不受诱惑

匠心,是一种专心致志的专注,是一种心无旁骛的认真。不管世事如何躁动喧嚣,不管工作多么纷繁杂乱,不管外界多少红尘诱惑,具有工匠精神的人都能专注于眼前的事情,心不随境转,意不受诱惑,一心一意,全神贯注,这就是工作中的禅定功夫,也是每一位价值型员工所应修炼的工作态度。1 不好意思,我居然把你忘记了

再大的学问,也不如聚精会神来得有用。——美国哲学家 约翰·亚当斯

从古到今,各行各业成功的窍门是什么?学习的窍门是什么?每个人的回答可能不一样,然而成功者都具有一个配合的品格,那就是专注!

专注就是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某件事物、某件工作上面,心无旁骛,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你很专注地干过一件事情吗?忽略外界的纷扰,全身心地投入,把精力和智慧都用到眼前要做的事情上。有过亲身体会的人会知道,专注的力量很大,一旦达到那种状态你就没有了自我的概念,所有的精力集中到了一点,你的做事效率会得到大大的提高,而且能把自身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有很多人经常不解,为什么很多成功人士资质平平,看上去并不那么聪明,也不是那么能干。原因很简单:那些看似愚钝的人有一种很强的匠心精神,那是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心无旁骛的决心。他们足够专注,能不受任何内心欲望和外界诱惑的干扰,全神贯注地做好眼前的事情。

某一俱乐部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围棋比赛,但一位教练却被观众中的一个儿童所吸引了——这个小孩在棋盘旁整整站了一上午,注意力高度集中,目不转睛地盯着棋盘,他似乎忘记了周遭的一切。看来,孩子入迷了。第二天,教练看见这个小孩又来了,又专心致志地看了一上午,甚至连旁边的零食都没有看一眼。

一个孩子有这样好的注意品质,确实难能可贵,一个好苗子被教练发现了。六岁的上海儿童常昊就这样被吸收进了围棋队。在学习围棋的时候,常昊总是能聚精会神地专注于下棋上,只要一坐在棋盘桌前,他满脑子似乎只有下棋,结果,不管周围怎么吵闹,不管处在什么环境,都分散不了他的注意力。

仅仅学习了三年,常昊就获得了第一届全国“棋童杯”围棋赛冠军,之后又先后获得第三届全国“棋童杯”围棋赛冠军、第五届世界青少年围棋锦标赛冠军、第十二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冠军。他还曾在被让四子的情况下,战胜过日本“棋圣”,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围棋冠军。

事实上,在常昊打入第一次世界大赛之前,他也体验过一次“失败”的滋味。那是1994年,第九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常昊清晰地记得,当时“想赢的念头”像是一个梦魇,随时跑出来,打乱自己,他的状态就如同梦游,换句话说,考虑的净是些棋盘之外的事情,结果以失败告终。后来,他告诉自己:“当你的心离开了棋盘就离输不远了。”这既是一句教训的话,也是经验之谈。

有一次,一位记者前来访问常昊,常昊当时正在练习下棋,他打个手势以表示招呼之意,然后继续下棋。就这样,一个小时过去了,期间常昊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下棋上了,他太专注了,都忘记了记者还在等着自己,期间更没有对记者说过一句话。当他终于下完棋,想站起来活动一下时,突然看到了记者,这才抱歉地说道:“不好意思,我居然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

常昊是如此聚精会神地专注于下棋上,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级别的围棋冠军,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和长时间稳定。如果你也可以像常昊一样,聚精会神于自己眼前的工作上,那么,你体内蕴藏的能力,必将可以发挥到极致!

当然,我们绝大多数人不是那些高深的匠人,不像他们一样随时可以“入定”,浑然忘我,但是我们在注意力分散的时候要及时察觉,要在心里马上给自己喊“停”,把心中的杂念排除;面对各种干扰因素,也可以及时对自己进行积极暗示,一心一意去做事。能够做到这些,也算得上是专注了。

自我价值的实现不是什么复杂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多一些工匠精神,要能够收住自己的内心,不让其他事情扰乱,然后一心一意地去做事。还记得“水滴石穿”的故事吗?水本来是世间至柔之物,但是当水专注的时候,一滴一滴打在石头上,再坚硬的石头也会被砸出坑洞来。2 你无法同时采两朵花的花蜜

我们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就像眼睛不能同时看两个地方,耳朵不能同时听到两个声音,手不能同时去做两件事情一样。——佚名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三心二意,或者一心两用,这都是不行的。试想,一件事情应当用100%的心思才能完成,而你却在头脑里想着其他事情,注意力向四面八方分散,其结果不言而喻:将事情搞得一团糟,效率大打折扣,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还凸显不出你的能力!

那些优秀的匠人是怎么取得成功的呢?相信,这是很多人都渴望知道答案的一个问题,答案往往是多种多样的,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匠人做事都很专注。“专注”是什么?专注是一种心无旁骛的认真,专注于眼前的事情,这通常也是解决做事效率低下等问题时最见效的能力之一。

还记得美国励志电影《阿甘正传》吗?它讲述了先天智能不足的阿甘一次次铸就生命巅峰的故事,也是专心引导成功的真实写照。

无论何时何地,阿甘都铭记妈妈的忠告:“专心一意做事。”在军队训练拆卸手枪的时候,那个黑人不停地说着自己的经历,阿甘则专注地不停地干事,他把枪卸掉装好,黑人还没有卸好;赛跑时,阿甘什么都不顾,只是不停地跑,他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成为出色的国家运动员;打乒乓球时,阿甘就只盯着球,其他什么事情也不想,结果他成了“国手”……

为什么阿甘看似愚钝,却取得了远远超过实际能力的成就?原因很简单,他清楚地知道什么对自己更重要,他足够专注,能不受任何内心欲望和外界诱惑的干扰,做事时能全身心地投入。可见,提高效率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重要的是你能收住心,不让其他事情扰乱,一心一意去做事。

现实问题是,我们每天可能要面临许许多多的事情:接听响个不停的电话、接待客户来访、参加一个接一个的会议、参加朋友聚会、照顾家人等。面对这些忙碌的事情,我们很难做到专心致志,甚至需要在几件活动之间不断地换来换去,这就很可能手忙脚乱,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怎么办?我们应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蜂蜜,春天会有成千上万朵花,但我们永远也没有办法同时采两朵花的花蜜,我们只能一朵一朵地采。

我们每一天都有许多事情要做,但即使工作任务再多,再繁杂,也要一件一件地进行,做完一件事情就了结一件事。全神贯注于正在做的事情,集中精力处理完毕后,再把注意力转向其他事情,着手进行下一项工作。如此,才有可能忙中有序,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让自己的努力更有价值。

Sully是一家快餐厅的服务员,由于这家快餐厅毗邻商务区,每天中午都是人潮汹涌,时间宝贵的上班族们都是争先恐后地点餐。对于服务人员来说,工作的紧张与压力可想而知。可柜台后面的Sully看起来一点也不匆忙和紧张,她身材瘦小,戴着眼镜,显得那么轻松自如,镇定自若。“您好,请问您要点什么?”Sully一边倾斜着上半身,以便能倾听到对面女顾客的声音,一边飞快地填写点餐单。这时,有一个看起来很焦急的中年男子,快步走到Sully面前,试图插话进来。Sully态度坚决,但很客气地说道:“您好,请您去后面排队。”然后继续和眼前这位女顾客说话:“您只需要这些是吗?请您到用餐区等候。”

女顾客转身离开,Sully立即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位顾客。一会儿,刚才的女顾客又回头说:“我还想加些东西。”这一次,Sully已经集中精神为眼前的顾客服务,她礼貌地对女顾客说了一句“请您稍等!”等到这位顾客满意地点点头,转身离开,Sully这才立即将目光转向女顾客,“请问您还要加些什么?”

餐厅评选“金牌服务员”时,Sully获得殊荣。有人问她:“整天面对那么多的顾客,你怎么能够让每一个顾客都很满意,而且你看起来始终那么得心应手、轻松自如,你有什么办法吗?”Sully笑笑,回答道:“工作虽然忙,但这就是我的工作,我要认真对待。至于方法,没什么特别的,我只是专心服务一位顾客。忙完一位,才换下一位,在一整天之中,我一次只服务一位顾客。”

说得多好!“在一整天之中,我一次只服务一位顾客”,这话堪称至理。俗话说“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在一件事上用了多少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专注地去做。“一次只做一件事”,这可以使我们静下神来,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就会把那件事做完做好。

只专注于眼前的一件事上,一心一用地专心做事,这是一种能够提高自己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的工作技巧,你专注的程度越大,你在工作中取得成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你的发展机会也就越大。千万不要像猴子掰玉米,三心二意,见异思迁,最终到头来一无所获。3 慢慢来,其实就是快

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仅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英国哲学家 弗朗西斯·培根

在互联网时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最为人们所看重,一切讲的都是速度。速食、速背、速记……我们好多人常常以为,事情一大堆,不快行吗?仿佛“快”就是高效率,其实这是对效率的狭隘理解。效率跟速度有关,更跟质量有关。尤其是面对高风险的工作,特别容不得越快越好的心态。

一位农夫在地里种了两棵一样大的苹果树苗,几年之后,第一棵苹果树上果实累累,第二棵苹果树却瘦小枯萎,最后农夫便砍掉了它,做成干柴烧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它们截然不同的命运呢?

第一棵苹果树一种下去就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储备起来。滋润每一个枝干,积蓄力量,默默地盘算怎么完善自身,向上生长。而另一棵苹果树虽然也是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却已经盘算着开花结果。第二年,第一棵苹果树虽然长得茁壮却没有开花,第二棵苹果树虽说已开花结果,可是这棵树还未完全成熟。结果是,这一年第二棵苹果树累得弯了腰,结的果子也是又涩又苦。

时光飞转,终于有一天,久久不开花的第一棵苹果树轻松地吐出花蕾,结的果子又大又甜,而那第二棵急于开花结果的苹果树实在经不起岁月的考验,而成了枯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在《劝学篇》里如是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是西方人眼中的常识。

凡事都有自身规律,需要循序渐进才行,我们有紧迫感、追求高效率没错,但这并不等于急于求成。因为,急吼吼地向前冲的过程中,由于时间、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难免在工作中遗留一些由于“急”没有想到或处理到的地方,而这些被忽略的地方或细节,往往是影响事情成功的主要因素。

不知道你有没有欣赏过这样一番茶艺的景象:一个端庄温和的女子,身着锦缎旗袍,手执茶壶将壶中茶水倒入一旁摆放齐整的茶杯中,茶汤与茶杯颜色相配,煞是好看。慢慢地注入热水,雾气蒸腾,茶香四溢。静待几分钟,闭上眼嗅闻那清风明月酝酿的茶香,尔后吸啜入口,慢慢咽下,茶汤便细细地浸润了感官……

泡茶讲究的是慢,慢的节奏,慢的功夫。你不能因为为了仰脖吞咽那一刻,环节烦琐,耗时太多而觉得不值得,那追求的可是品饮的一种境界,所以泡茶之人往往比喝茶之人要享受得多。当然,那些泡茶时手脚利索,甚至把壶杯碰得叮当作响的,应属附庸风雅,焚琴煮鹤之辈,另当别论。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有的事的确是急不得的。这里的“慢工出细活”,体现的是一份责任,包含着积极心态,一个“细”字体现了工作的高标准,一个“慢”字意味着出成绩。不急于求成,关注工作细节,注重产品质量,在慢中求细,在细中求精,这也正是“工匠”们的产品为什么能极致完美的原因。

阿尔道夫·门采尔是德国19世纪成就最大的画家,他是出了名的“慢工”,一年才会画出一幅,有时甚至两三年才能有一幅画作。但是他的画作一出来就被人们抢购,而且价格昂贵。有一个年轻人也经常作画,但他的画总是很长时间卖不出去,他便去拜访门采尔,请他介绍成功的秘诀。

门采尔告诉年轻画家说:“要有秘诀,那就是多看多画。”

青年画家说:“我画得不少呀!有时一天就可以画好几张,但为什么总是卖不出去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