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三为循环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8 19:44:17

点击下载

作者:陈红,陈文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三为循环法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三为循环法试读:

前言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同时,科学技术也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又对我们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无论学校、政府、企业还是其他组织,都应以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去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

德育工作是无止境的,而德育研究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目前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难题,从学校的形势发展、学生现状及班级管理模式三方面出发,亟需一种创新的班级管理模式。“三为循环法”思想是笔者提出的一种创新思想,即分三个阶段采用不同策略循环管理班级的思想。它是一种人人易学易用,可以实现简洁、高效、轻松管理的方法。“三为循环法”主要受到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启发,再从技工学校的实际出发,分解出班级管理的“有为”“无为”“无不为”三个阶段,再利用哲学中的万物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特点,产生了“三为循环法”的思想。运用“三为循环法”分三个阶段采用不同策略循环管理班级的思想,可以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即通过积极的培养,使学生由自助到自主,按照班级管理的既定目标努力完成任务,使班主任的监督和指挥作用减小到最低程度,从而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三为循环法”是一种创新的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其理论意义旨在推广“三为循环法”理论,用理论指导技校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地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三为循环法”具有较高的学术及实用价值,可有效地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可推广于各类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在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中,运用“三为循环法”同样可以起到轻松高效管理的作用。

笔者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深刻理解教学模式在书本中的应用对读者的理解和兴趣产生巨大的影响,新元素、新技术的运用完全可以改变一本书的思维和学术价值。

特别是加入现代教育技术理念、新技术,可以使《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三为循环法》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方面产生独特的优势。

本书以一种全新的、实用的、多元化的角度来编写的。在选材、结构、写作上都力图体现以下特点:

1. 新颖性

首先,在选材方面。与时俱进,突出“实用创新”的思想,尽量以一种全新的视野来看待班级管理的更新换代,这样可以保持知识的新鲜。力图材料新,信息量大,观点鲜明,有超前意识。

其次,在结构方面,采用独创的教学模式,力求实现“堂上问题堂上解决”,提高教学效率,减轻读者的负担,节省读者的时间。

2. 实用性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练为主线,尽量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实例来说明或示范,并给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帮助读者迅速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

3. 普及性

在编写中注意到读者可能有或没有班级管理经验,选材时往往考虑到他们工作环境和实际要求,对不常用的知识尽量少提及,力求做到普及。

4. 精简性

在编写上力图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化复杂为简单。

本书注重管理的可操作性,强调实用性,对“三为循环法”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深入探讨,并设计了相应的实训练习,结合生活实例进行了跨章节、同章节的“三为循环法”综合应用实例训练。

5. 多元化

本书在强调“三为循环法”大框架理念的同时,吸收并整合了其他先进的管理理念,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多元化思想格局。力图理论更成熟,推广性强,适应性强,通用性强。

本书提供了电子教案,方便教师更好地使用本教材。

本书的编写、出版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积极支持、鼓励和指导,在此表示谢意。但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在使用过程中不吝赐教。编者2013年1月

第1章 “三为循环法”概述

“三为循环法”思想是笔者提出的一种创新思想,即分三个阶段采用不同策略循环管理班级的思想。其中三个阶段包括“有为”“无为”“无不为”阶段。运用“三为循环法”分三个阶段采用不同策略循环管理班级的思想,可以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即通过积极的培养,使学生由自助到自主,按照班级管理的既定目标努力完成任务,使班主任的监督和指挥减小到最低程度,从而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

1.1 技能目标

了解和掌握“三为循环法”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

1.2 “三为循环法”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下面将分别介绍“三为循环法”的基本概念及特点。1.2.1 “三为循环法”的基本概念“三为循环法”思想是笔者提出的一种创新思想,即分三个阶段采用不同策略循环管理班级的思想。主要受到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启发,再从技工学校的实际出发,分解出班级管理的“有为”“无为”“无不为”三个阶段,再利用哲学中的万物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特点,产生了“三为循环法”的思想。如图1-1的“三为循环法”理论依据所示。图1-1 “三为循环法”理论依据

三个阶段包括“有为”“无为”“无不为”阶段。其中:“有为”:即对具体工作的管理,是班主任在管理上对学生指点、辅导、训练、考验。“无为”:即顺从天地自然之道,尊重历史规律,不妄为,不恣意行事,不用过多的禁令条规强制约束,否则会适得其反;亦即班主任在管理上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无不为”:即在遵从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更高境界的无所不为、大为,用哲学的话说,就是进入自由的境界,即班主任在管理上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班级管理模式按照“有为”→“无为”→“无不为”分阶段顺序执行,循环往复,每一轮循环都比原来前进一步,班级管理目标能够达到并实现超越。1.2.2 “三为循环法”的特点“三为循环法”是一种现代的班级管理模式,具有如下的特点:(1)实现轻松高效的管理“三为循环法”可以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即通过积极的培养,使学生由自助到自主,按照班级管理的既定目标努力完成任务,使班主任的监督和指挥作用减小到最低程度。换言之,可以让班主任从琐屑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利于班主任着眼于更高的起点,使班级管理趋向良性循环。(2)化复杂为简单

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有时感到千头万绪,无从下手。“三为循环法”按照“有为”→“无为”→“无不为”分阶段顺序执行,循环往复,每一轮循环都比原来前进一步,班级管理目标能够达到并实现超越。(3)可以增加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在“三为循环法”“无为”管理阶段,班主任要充分信任学生,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学生感觉到自己在班里面是有价值的,是可以做出有意义的事情来的,从而信任班主任,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也就加强了。

比如,09级电子商务班的某位男生,长期不参与班级事务,卫生值日经常逃避。班主任在全校美化课室比赛中,专门安排该名男生负责张贴班训大字,该名学生感觉自己很光荣,还动员其余男生加入到该项活动中来。(4)可以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三为循环法”“无不为”管理阶段,班主任完全放手,班级事务都是学生干部或者学生自行完成,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做出许多连班主任、教师都意想不到的创意活动。

比如,佛山市南海技师学院的06级计算机应用班的文艺汇演水平在全校属于三流以下,班主任使出激将法,并且说明班主任完全不插手节目编排,甚至连预演都不参与观看,立刻有一名男生提出组织部分其他班级的男生组成街舞队,由他当教练,该街舞队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后,加上该男生设计独特的出场方式,此节目在全院的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5)可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三为循环法”班级管理按照“有为”→“无为”→“无不为”分阶段顺序执行,循环往复,学生和班主任之间从不信任到信任再到完全信任,班级精神风貌不断产生进步,班级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人数越来越多,班级获得的荣誉也越来越多,班集体的凝聚力越来越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越来越强。

1.3 “三为循环法”的发展

21世纪是飞速发展的世纪,也是不断拓展的世纪。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同时,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又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无论学校、政府、企业还是其他组织都应以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同理,班级管理理念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三为循环法”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它借鉴了圣人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以及哲学中循环的道理而产生的。在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中,老子的管理思想可谓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其管理思想在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借鉴意义。批判地吸收其精华,去除其糟粕,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理论以及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目前“三为循环法”将朝着如下三个方向发展。

●实现高效轻松管理“三为循环法”使企业、政府和学校在处理事情时,分三个阶段采用不同策略循环管理班级,可以创建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减轻管理者的负担,实现高效轻松管理。

●渗透到多领域“三为循环法”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该思想完全可以渗透到各个生活领域和学术领域,应用范围广泛。

●在思想文化领域影响深远“三为循环法”借鉴了圣人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以及哲学中的循环道理而产生,其思想起点较高,在思想文化领域影响深远。

1.4 “三为循环法”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三为循环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三为循环法”的广泛应用必将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新的体验,而越来越多的应用也必将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三为循环法”主要应用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教育领域“三为循环法”除了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发挥高效轻松管理的作用外,还可以在学校的各职能部门以及学校宏观发展等管理中得到应用,最终可以大大提升学校的品牌。

2. 企业单位“三为循环法”实施于企业单位,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一方面可以实现事务管理的科学化、逻辑化、技术化、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管理的人性化、人文化、人情化、人本化。

3. 行政事业单位“三为循环法”实施于行政事业单位,可以精简整合机构,精简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改善各职能部门的不良风气,营造出按规律办实事的良好环境,真正实现为百姓服务的目标。

宏观上,管理者可以高瞻远瞩,树立全球品牌意识,作出英明的决策。

1.5 应用案例

任务:“三为循环法”中的“三为”是什么意思?每阶段班级管理的主要策略是什么?在表1-1中填空。表1-1 “三为循环法”

1.6 技能训练

任务1:阐述“三为循环法”的基本思想。任务2:说明“三为循环法”的理论依据。任务3:说明“三为循环法”的应用场合。

1.7 技能达标

1. 填空题“三为循环法”思想,即( )采用( )管理班级的思想。

2. 判断题“三为循环法”管理是按照“有为”→“无为”→“无不为”分阶段顺序执行。( )

3. 问答题“三为循环法”的特点是什么?

1.8 课后习题

说明“三为循环法”的发展前景。

第2章 “三为循环法”研究背景

目前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难题,从学校的形势发展、学生现状及班级管理模式三方面出发,亟需一种创新的班级管理模式。本章将分别对这三方面研究背景进行介绍。

2.1 技能目标

了解和掌握“三为循环法”研究背景的基础知识。

2.2 目前学校形势发展

下面以技工学校为例来说明学校的形势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高中热的持续升温,初中毕业生报考技工学校积极性有所降低。学生入学分数偏低,学生对读技工学校怀有一种人生的失意感和受挫感!学生越来越难管,班主任管理工作越来越繁重和艰巨,这几乎是不争的事实。

2.3 技工学校的学生现状

近些年,技校生素质下降,纪律松散、不服管教成了普遍现象。班主任工作遇到了新的挑战,往往很多老师怀着强烈的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也做了大量工作,可学生好像总是不配合,付出的努力总是得不到相应回报。比如:有的问题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可学生还是一错再错;有些学生不停地受到批评,可就是无动于衷。

技工学校学生问题的特点基本可以概括为:(1)个人前途信心不足,缺乏奋斗目标。

受传统观念和就业难的影响,一些学生存在着厌学情绪。有的学生认为上学就是为了考大学,上技校别人看不起,没出息,没前途;有的学生因初中成绩学习不好,受到家长的责怪、社会的忽略,以及长期在学习过程中的差生定位,使这些学生对将来的发展没有信心,得过且过,破罐破摔,无所事事,感觉前途迷茫没有目标。(2)文化基础差,缺乏自学能力。

技校生大多数文化知识基础薄弱,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上技校混日子,混毕业证就行了,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都较差。(3)行为习惯较差,缺乏自控能力。

技校学生大多数在初中阶段纪律松散,学习消极、被动、不刻苦,行为习惯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控制力都较差。(4)“自我意识”的极度膨胀和“自我意识”的淡薄和模糊。

一方面,有些技校学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以自己的想法来理解外部世界,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和选择一切,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意志决定行动。不知道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自我,自我意识强而公共意识较弱,有些学生关注个人的、功利的需要,轻视乃至忽视社会的、精神的需要,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功利与道义、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处于疏离甚至冲突状态,出现了“自我意识”的极度膨胀。

另一方面,技校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他们自尊心比较强,对待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但往往缺乏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很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受年龄、心理的限制,以及家庭因素和社会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思想上往往会出现一些误区、盲区,显示出“自我意识”的淡薄和模糊。

2.4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

目前,技工学校班主任班级管理方式,基本可以概括为如下类型:

●事事关心型

此类型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基本特征:在位但越位。“在位”是指对班级事务勤勤恳恳、责任心极强。“越位”是指对班级管得过严、过细、过全。学生称之为:班妈!

在班级组织上:奉行“三早”原则:早到“班”、早准备、早动手。对班干部亦要求“早请示,晚汇报”。对班级事务,事无巨细,事无轻重,“一手抓”,包办包做,实行从头到脚的“总理式”管理。心24小时“挂”在班上,生怕有所疏漏。其结果是:班主任很繁忙,一旦不在场,学生就无所适从,常乱作“一锅粥”,班主任不得不“从头来过”。

在教育学生上,生怕学生犯错误,走弯路,吃苦头,总耐心十足,苦口婆心,不厌其烦,以致唠叨不停,追求完美,恨不得做学生肚子里的一条蛔虫。其结果是:一部分懂得老师良苦用心的学生,默默地接受老调重弹式的唠叨,陷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境地。另一部分个性强的学生不免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对其的教育顾此失彼,陷入“反复治,治反复”的怪圈。

●放任自流型

此类型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基本特征:不在位也不到位。

具体而言,就是三不管、三不知、三不问。其中:(1)三不管:一是不管学生学习。认为学生的学习好坏关键靠自己,与己无干,瞎操心也没用;二是不管班级事务。对本班的早读、晚自习、卫生、值日、班会、班队活动、升旗仪式等班级管理,要么有头没尾,草草了事;要么干脆撒手,放任自流,实行学生的“完全自治”;三是不管问题学生,对其敬而远之,视而不见,推卸教育责任,一味姑息纵容,“任尔东西南北风”。(2)三不知:一是不知班主任的性质与使命,淡漠责任心和使命感;二是不知班级的班情、班风、班纪。对班级的管理要么置身事外,不闻不问;要么神龙见首不见尾,行踪飘忽不定,致使班级管理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三是不知如何具体组织班级建设。对于班主任的工作艺术与策略,一问三不知,无周详的班级工作日程安排,不知该何时组织班级工作。班级的建设陷入随波逐流,走一步算一步的无序境地。对于如何选择班级活动的情境、通过什么方式有效、需要哪些外部条件的支持等班级建设的“地利”选择,策划无力。无品牌意识,对于自己要管理成什么样的班级,没有清晰的价值定位与发展远景的勾画。(3)三不问:一是不向科任教师问及本班学习情况;二是极少向家长问及学生的基本情况;三是极少和学生谈心,不过问其生活、学习的烦恼。

●粗暴谩骂型

此类型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基本特征:在位但错位。

具体而言:在班级建设上,基本他一人说了算,惟其马首是瞻,无民主商量的余地,工作方式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不容许打折或更改,推行“强权政治”、“铁腕政策”。在课堂教学上,这类教师的课堂上,纪律维持有力,一般无捣蛋、大声喧哗的违纪行为,常常是全场“鸦雀无声”,但气氛紧张,学生心惊胆战,如履薄冰。对于犯错学生:奉行“强权即真理”,对学生实行大面积“严打”。常在大庭广众之下,不由分说,劈头盖脸,大声训斥,不留颜面。在强大攻势面前,学生大都只能乖乖“缴械投降”,无力反抗、争辩,接受处罚,其处罚之严厉,用学生的话说就是——统统打入十八层地狱。

●得理不饶人型

此类型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基本特征:在位但移位。

具体而言:在班级建设上:认真负责、开明,听得进学生意见,只要言之成理,便支持、采纳。所带的班集体凝聚力强,团队协作气氛好,班风正派,个别捣蛋分子常是“过街老鼠”。在课堂教学上:对纪律尤为看重,认可教师应当认真备课、学生理当专心听讲的信条。在纪律保障的前提下,课上得轻松、活泼,满怀激情和成就感,一旦有学生触犯纪律,往往会中途“停车”,加以训诫,一一讲道理、摆事实,其势犹如排山倒海,课往往以一节思品课而告终。对于犯错学生:坚持“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的信仰。在大道理、真事实面前,学生大多只有低头认错的份儿,此时班主任会显得比平时更为通情达理,但当个别“顽固分子”穷理狡辩时,班主任会勃然大怒,易做出出格的过激举动。

●情绪急躁型

此类型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基本特征:在位不能到位。

具体而言:

对于犯错学生:急火攻心,“恨铁不成钢”,常不问青红皂白,训斥学生。对于学生的过失易大发雷霆,大行“快刀斩乱麻”之风,对问题的处理简单化,常以双方各打五十大板了事。

在班级建设上:急于求成,期望班级发展一步到位,渴望班级的“罗马大厦”一天建成,出现班集体建设的“大跃进”现象,盲目追求“多”、“快”、“好”、“省”。其中:“多”:多来几次班会、多定几条班纪、多几次思想教育等等。这是一种对班级建设数量的追求,我们必须仔细考察数量背后的意义、目标及实效,班级建设应从单纯叠加的“粗放型”发展转向依靠质量提升的“集约型”发展。“快”:快组建班集体、快解决新问题、快抓坏典型等等。这是一种对班级建设速度的追逐。班集体运作的快慢取决于其实际“效益”的高低,倘若这种快不能育人,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意义。班级建设应从过分追求“速度型”发展走向“效益型”发展的道路。“好”:期待理想中的好班级、理想中的好班风、理想中的好学生,等等。理想固然美好,但是过于沉迷于个人主观式的完美,一旦现实与理想反差过大,不免陷入烦乱。“省”:希望省时间、省精力、省探究,甚至省过程。这当然是班级建设的理想状态,但易陷入班级的领导权由班主任一人指定的境地。

在突发事件上:由于缺乏应变经验,一见火情,常手忙脚乱,草率从事,四面出击,容易将学生的个别问题扩大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没能全面审视,陷入“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的盲区,其结果是“火”虽扑灭了,但火源与原因不明,隐患未根除,一旦换班主任,问题就如火山爆发,显露无遗。

●清高冷漠型

此类型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基本特征:在位但离位。

在位是指班主任并不缺乏教育策略和工作责任心。离位意指情感的缺席。具体而言:与学生关系上:泾渭分明,多工作关系,少朋友情谊,学生一般不敢轻易搭腔,主动攀谈。对纪律整顿,权威性强,不含糊,该只说一句的,绝不废话连篇,学生一般一探神情便知趣地“归队”。对于班干部,“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上下级关系严格,不容越警戒线。班干部一般不敢多言、顶嘴,纵有想法,也要小心翼翼视情况而定。对于犯错学生:铁面无私,不徇私情,简单明了。学生大都不敢隐瞒,供认不讳,受罚也心服口服。学生普遍反映,不怕犯错受罚,最怕“受审”时透不过气来的严肃气氛。

●得过且过型

此类型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基本特征:在到位未到位间左右摇摆。

具体而言:对于教师职业:只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工作的内驱力直接受到外部奖罚和个人利益的左右,整个专业状态处于低谷。对于低报酬和高付出,常哀叹“投错胎”、进错门,八字不好。工作上基本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领一天资干一天活”,“有赶才来,有催才做”,得过且过,凭良心当班主任,只求无过,不求有功,问心无愧便可。在业务能力上:匠气有余,灵气不足,墨守成规,吃老本,无锐意进取之意向,有随遇而安之惰性,未能达到一位优秀班主任所应有的心理投入工作,专业能力满足于“一招半式”和习得“雕虫小技”的搬用,陷入简单重复的“磨道式”循环,无法实现专业发展的“螺旋式”跃升。在班级建设上:奉行“三个无所谓”,自娱自乐,故步自封,敷衍了事。一无所谓本班的班风、班纪、学习成绩,一切顺其自然。二无所谓学校的督促与评定。面对班级在学校卫生检查、操行表现、学业成绩等评比方面的落后,依然我行我素,无整顿之心、变革之交举,认定只要不是最后一名,就不打紧。三无所谓家长的建议和批评。我能力有限,就只能这样,不行拉倒,另请高明。

对于问题学生,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苦跟自己过不去”的信条。对学生无心教化,马虎应付,不动真格,只要学生不顶撞,大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其结果是:学生问题只治标不治本,错误一犯再犯,学生不免对教师有失望之感。

●幽默风趣型

此类型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基本特征:艺术化到位。

具体而言:

在班级建设上:民主、开明、灵活,不搞专制、独裁和指令,亲近学生。教师、班干、学生三者关系融洽,基本无等级界限。能从班级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每一次平常的对话中找出好笑、滑稽的乐子,其所带班集体凝聚力强,班风活跃。教师号召力大、魅力十足、口碑好。

在课堂教学上:善设悬念,工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能把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讲得活灵活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课上气氛轻松活跃,笑声此起彼伏,深受学生的喜爱。

对于问题学生:他手中有金刚钻,敢揽瓷器活。教育学生对他来说,与其说是一个“麻烦”,不如说是一个“乐子”,正好与学生一搭一档,摆戏台,唱出好戏,往往能给美丽的错误打个“活结”,并以此转化为教育学生的良机。油腔滑调的顽皮学生,一般讨不着好,在“老大”面前,多只有“俯首称臣”的份。对于化解学生间的矛盾,常能用幽默的力量,艺术化地消除冲突,使其解颐而笑,化干戈为玉帛。

但幽默有时过滥,可能会起反作用。

总之,以上班级管理模式,有的优点很明显,但都存在不足与改进的可能。

2.5 老子

1. 老子简介

春秋末年,约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我国出了个伟大的哲学家——老子。他留下了一部只有5000多字的著作,里面却有许多非常深刻的道理。其著作被日、苏联、德、英等国视为古代哲学中的奇葩而翻译出版。美国《纽约时报》将老子列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春秋及其以后的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1),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剧烈动荡的时代。差不多同一时期,古希腊出了许多伟大的哲学家:印度有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我国则是所谓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其中影响较大者有儒、墨、道、法,还有阴阳家、名家、纵横家、农家等许多学派。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这些学派都逐渐销声匿迹了,只有老子和他倡导的学派,像影子一样伴随着儒家。假若天下太平,儒家学说就兴盛;社会不太平,道家思想就流行。士人如果做了官,春风得意,就讲儒家的治国平天下;丢了官,身处逆境,就谈老子,以排解胸中的忧闷。所以,至少从汉代以后,知识分子既读儒家经典,也研究老子及道家学说,老子书的注本可说是汗牛充栋。近代以来,老子的书被译成世界各种文字。这些年据说每年都有新的译本问世。老子的学说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思想财富。

关于老子这个人,司马迁作《史记》时已经有了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史称老聃,老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老子是楚国苦县人(今河南鹿邑县),做过周王朝的柱下史,是宫廷中的一个小官。后来看到周王朝日益衰败,就离开了宫廷。他比孔子大几十岁,是孔子的前辈。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过礼制方面的问题。他沉默寡言,专心修养,隐姓埋名,不求人知。所以司马迁称他是“隐君子”。后人弄不清他是谁,当与这种生活态度有关。

据《史记·老子列传》,老子离开宫廷,到了一处关口,守关的长官对他说:“先生您就要隐居了,请把您的学问写下来,不要让它失传。”于是老子写了上下两篇,总共5000来字。后人把一篇叫“道经”,一篇叫“德经”,统称《道德经》,或者干脆以著者为书名,称作《老子》。如图2-1的《老子》与《道德经》所示。图2-1 《老子》与《道德经》

现在通行的《老子》版本,“道经”在前,“德经”在后。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西汉初期的帛书,其中《老子》一书“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和战国时韩非所见的《老子》顺序相同。现在《老子》通行本的篇章顺序,显然是后人的编排。《老子》中的哲学思想,比如天道自然、无为无不为等著名命题;事物普遍存在着对立、对立面又互相转化的思想;以及小国寡民等政治思想,一般认为是老子本人的或者是接近老子本人的思想的。因为在先秦的《庄子》、《荀子》、《韩非子》以及《吕氏春秋》等文献中,对老子及其思想的描述,大体就是这些内容。

老子生活的时代,一般人都相信天道。天道,其实就是各种自然现象,如图2-2的自然现象所示。他们认为其中含有某种意义,是神对人的指示。老子认为,自然现象不包含神对人的指示,不过仍然相信天道是人们应该效法的榜样。老子说,天道多么好啊,天道只对万物有利,却不危害他们:……“天之道,利而不害。”(《老于》第八十一章)你看,太阳出来了,普照大地;春风吹来,万物生长。天道还减损那些有余的,补给那些不足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第七十七章)比如,虎狼有了爪牙,就不给它们长角;牛羊吃草,尽受欺负,所以给它们长上角,让它们可以自卫。人道却恰恰相反,人道减损那些不足的,补给那些有余的人:“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第七十七章)强者欺负弱者,强国欺负弱国。富人有权有势又有钱,却还要欺负别人。图2-2 自然现象

2. 老子的自然、无为之道

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古代的情形一样,我国在春秋以前,人们普遍相信鬼神。春秋时代,在弱肉强食的争夺中,先进的人们看到,相信鬼神只能导致灭亡;要在争夺中取胜,只有依靠自己努力。孔子、老子、墨子等一大批思想家,从人世间、从社会本身去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答案。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方略,各有一套处世做人的道理。但多数思想家都没有对天道作出明确说明,因为他们不大重视研究自然现象。而老子却重视自然现象,对天道进行了专门研究。

天道是自然现象,研究天道就必须借助自然科学。春秋时代,自然科学已有很大发展。人们能够较为准确地观测和记录日月星辰的位置,并进一步发现了许多天体运行的规律。比如,土星每12年在天上运行一周。还能确定一年为365.25天,并制定比较先进的历法。天体运行既然遵循着自己的规律,那就和人间的事情无关。其他自然现象,如刮风下雨、地震山崩、草木生长、动物出没,不是为人而存在的。于是老子得出总的结论:天道自然。自然就是自然而然,不是为了什么,也不受谁的支配。

比如,天降甘露,没有谁的命令就自然均匀;万物的生长变化,没有谁的命令,就自然而然地进行。天地对于万物无所谓广慈,也没有偏爱。人的行为应效法天地,天地效法道,道的原则就是自然而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道让万物生长,使万物发育、成熟,但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也不自以为对万物尽了力。这实际上也是说,万物的生长、发育,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天地万物如此,人的行为也应该如此。圣人治国,就应遵从这个原则。最好的君主,人们仅仅知道他的存在,他把样样事都办得非常妥帖,老百姓却觉得自然而然,似乎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或者说,圣人们对待事物,只应帮助它按照自己的自然本性去发展,而不横加干涉。

老于说,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却使人解不开;善于关闭的,不用上锁,别人也打不开。圣人治理国家,应该只掌握一些大的原则,而不事事干涉,这样百姓就自然而然地心悦诚服。

用自然的原则对待事物,就是无为。无为,就是让事物顺其自然。

老子说,那些治理天下而要有所作为的人,我断定他达不到目的。天下是个非常神奇的东西,不可以乱加干涉。乱加干涉的,注定要失败;想把天下抓在手里不放,注定要丢掉。那些一心想有所作为、并极力表现自己的,都是修养很差的“下德”之人,“上德”之人是不这样干的。“上德”之人,一切都不干涉,事情就成功了;不去教导百姓百姓都自然而然地非常听话。他似乎什么都不做,却什么事都办得很好,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四十八章)。“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一种非常深刻的哲学思想。一般说来,在现实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总要以某种方式去实现它,这就是“有为”,有为都是具体的,做这个就不能做那个,顾此往往要失彼。而且所谓做,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改造事物,即使达到目的,也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和流弊。老子正是看到了有为的弊病,所以主张无为。因为只有无为,才可以无不为,避免顾此失彼的缺点。无不为,不是自己什么都做,而是让事物按自己的本性正常发展。就像道或天地让万物按自己本性正常发展,而不对它们加以于涉一样。万物按自己本性正常发展,无论前途如何,都是一种自然的结果,这样也避免了人为干涉所带来的负面作用。

在老子看来,只有这样做,才能把天下治理好。就像道自然无为,万物都会自动生长发育一样,治国者若能自然无为,百姓们自然就会道德高尚,生活富足,“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五十七章),所以无为是非常有益的。现在,天下之所以昏乱,百姓之所以难治,就是因为统治者一心想有所作为。如图2-3的“道”所示。图2-3 “道”

无为之所以有这样大的作用,就因为道是无为的。道永远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道的所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于》第三十七章)王侯们假如能坚持这一条原则,就像万物自动地归化于道一样,百姓们也会自动地向他归化。

到了汉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和他的父亲司马谈极为推崇老子的思想。他们把老子思想归结为“清静自正,无为自化”八个字。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无为无不为的思想乃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要义。而老子的清静无为思想在汉朝初年的政治中,也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的思想基础,它使当时的百姓们在长期战乱之后得以休养生息,使当时的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自然、无为虽然这样好,但很少有人能够实行。一些人总想有所作为,反而不能成功。他们想把国家治好,却导致了灭亡;他们拼命地积累财富,却招来了盗贼;他们拼命地争取长寿,却促成了夭亡;他们拼命地在天下逞强,却不得好死。这是多么矛盾的现象!老子深刻地体味了到处存在的矛盾,并从哲学上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3. 老子哲学的黄金时代

汉朝初年,统治者用黄老思想治国。黄老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老子哲学。这一时期是老子哲学的黄金时代。

中国古代社会,经过春秋、战国几百年的动乱,人民渴望安定下来。秦朝的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但是,秦朝过于残酷的统治,无节制的挥霍,终于导致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大起义。战争进行了三年多,推翻了秦朝。此后是刘邦和项羽争天下,又打了四年多,最后刘邦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汉朝。

为促进社会进步,为争取一个好的生活条件,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西汉建立之初,经济残破,皇帝也找不来四匹一样颜色的马拉车子。秦朝的教训,现实的状况,都迫使统治者减少一点自己的欲望,让人民休养生息,老子的“无为”哲学到了它的黄金时代。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前195)没什么文化,也瞧不起儒生,侮辱儒生,甚至取下儒生们的帽子当尿盆。一个叫陆贾(约公元前240—约前170)的,经常对着刘邦称赞儒经,刘邦骂他:“老子是靠骑马打仗得的天下,用不着什么诗书!”陆贾反驳道:“靠骑在马上得天下,能靠骑在马上治天下吗?”刘邦醒悟了,让陆贾把他的道理写出来。陆贾每写完一篇,大家都齐声欢呼“万岁”。据后人考证,汉朝人还没有把“万岁”仅仅归于皇帝。所以大家的欢呼,大约主要是说陆贾的书讲得有道理,表示称赞的意思。陆贾说:“道莫大于无为(《新语‘无为’》)”,也就是说,无为是治国的最高原则。

陆贾举了正反两面的例子来说明无为的好处。正面的有虞舜和周公,陆贾说他们弹着琴,唱着歌,好像什么事也不管,但天下治理得很好。反面的是秦始皇。他制定了许多法律,刑罚又很残酷。然而,法令越多,捣鬼、捣乱的事就越多。他修长城,想防备敌人;他不断兴兵,征服周围的小民族;兴办的事越多,天下就越乱。他并非不想把国家治好,但结果是家破国亡。所以陆贾得出结论:无为,是治国最好的原则。

用无为的原则治国,国家好像什么事也不管,官府里好像没有人似的,百姓们可以安心睡觉,晚上不会有人征发他去打仗或服徭役。这样,上下和睦,秩序井然。

陆贾是儒家,他说无为,是说儒家无为。儒家也确有类似的话。但是,把无为作为处事的最高原则、并反复加以强调的,毕竟是老子和道家。现在陆贾也来讲无为,说明无为之治已是大家的共同愿望。陆贾这么一讲,大家再一支持,无为的思想就流行起来。讲无为,自然会使人想到老子和道家。

但刘邦在世的时候,天下还未完全安静下来。他分封的诸侯王不断闹事,他不得不去讨伐他们,无为的原则难以贯彻。刘邦死后,他最得力的助手萧何丞相不久也死了。刘盈作皇帝(汉惠帝),曹参作丞相,无为的原则真正贯彻了。

曹参是刘邦的一员战将,不少人认为,他的功劳比萧何还大。萧何作丞相时,他作齐王的相,向那里一个精通黄老学的盖老先生请教,盖老先生告诉他,治国要清静无为,老百姓自然安定。他接受了这个意见,听盖老先生的话,把齐国治得很好。“黄老学”的“黄”,指的是黄帝,但黄帝只是个传说中的人物,所以当时的“黄老学”,在哲学方面,主要是老子和道家的哲学。

曹参作了丞相,什么事也不管,一天到晚饮酒作乐,尽选些拙嘴笨舌的老实人做他的助手。大臣们见他不管事,都想给他提意见。他看谁要提意见,就让谁喝酒,喝了还想说,就继续喝,直到把那人灌醉说不成话为止。有些当官的也整天喝酒,高兴了就大呼小叫。他们的部下向曹参揭发,希望曹参管一管,治他们罪。谁知曹参不但不管,反而和他们一唱一和,大呼小叫。

汉惠帝刘盈看曹参这样,就让曹参的儿子去劝他。曹参大怒,打了他200鞭子,说:“我的事不要你管!”无奈,汉惠帝只好亲自出马了。曹参说:“您自认为和高皇帝(指刘邦)相比如何?”惠帝说:“不如。”曹参又问:“那么我比萧丞相呢?”惠帝说:“好像也不如。”曹参说:“对啊!高皇帝和萧丞相定下很完善的制度,我们执行,不也很好吗!”曹参当了三年丞相,死了以后,老百姓都歌颂他。

汉惠帝死后几年,刘恒作皇帝,即汉文帝(公元前202—前157)。司马迁说,汉文帝皇后窦氏喜欢黄老学,所以汉文帝和太子都不得不读黄帝、老子书,并用来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汉文帝是有名的节俭皇帝。他曾经想造一个“露台”,但一算账,需要“百金”。“百金”相当于10户中等人家的家产,于是就决定不造。汉文帝穿着次等丝料做的衣服,他的爱姬,衣服不能长得拖地,屋里的帷帐不许绣花。给他造的坟墓只能放陶器,不许放金银器具。皇帝带头节俭,大大减轻了人民负担。他又减免赋税,只收所得的1/30。汉景帝(公元前188—前141)继承汉文帝的政策,清静无为。几十年间,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库里的粮食一直堆到露天,铜钱太多,穿钱的绳子都腐烂了,刑法宽松,社会也比较安定。

清静无为的政策发展了经济,同时也使社会矛盾积累起来。贾谊描写当时的情况是:人们不重视上下尊卑的秩序,诸侯王扩充自己的势力,人们竞相奢侈,以下犯上的事屡有发生。贾谊警告说:再不整顿,像秦朝那样的大变乱就要发生了:他要求用儒家的思想去教化人民,按照儒家的学说建立一套必要的制度,使人从刚懂事起,时时处处,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受熏陶,养成温顺服从的习惯,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不顺从的,就用刑法处置。汉文帝认为他讲得好,有才华,一年给他升了三次官,从下级官吏提到中央一级,那时贾谊才20多岁。战功卓著的周勃、灌婴等元老重臣说道:年轻人好生事,照他的主张,怕要出乱子。于是汉文帝不得不命令贾谊离开中央,到一个偏僻的诸侯国去做相。儒家又一次遭到了挫折,汉文帝继续清静无为的政策。

汉景帝时,窦皇后成了窦太后,好读老子书。有一天,窦太后问一个叫辕固的儒生:“老子书怎么样?”辕固说:“不过是当仆人做奴婢的道理。”窦太后大怒,命令他和野猪搏斗,多亏汉景帝暗地里给他一把好刀,才没被野猪咬死。汉景帝死后,刘彻当皇帝,这就是有名的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那时他才16岁。窦太后成了太皇太后。

丞相田蚡等人喜欢儒家学说,又酝酿建立一套上下尊卑等级分明的制度,并且让那些被封王封侯的都离开京城,回到他们的封地。他们的封地哪有京城好啊?于是他们纷纷到窦老太后那里说田蚡等人的坏话。正好,御史大夫赵绾因为窦老太后喜欢老子,就建议皇帝以后有事不要向老太后请示汇报。老太后又一次大怒,赵绾被迫自杀,田蚡等人被罢了官。17岁的汉武帝不敢不听老奶奶的话。四年以后,这位老奶奶去世了。第二年,汉武帝就任命一个穷儒生公孙弘做丞相。后来又采纳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曹参当丞相到公孙弘当丞相,大约有50年。是老子哲学的黄金时代。他的清静无为的主张成了国家政治的指导思想,他的书广为流传。贵人们死了,用他的书作陪葬品。

但是,要治理一个国家,单靠《老子》短短的五千言是不够的。于是人们又造出了一些书,说是黄帝的著作。所以这一时期的统治思想叫“黄老术”或“黄老学”。

4. 老子管理思想的精髓

老子管理思想主要是指老子学派在其哲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分析自然界、人类社会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总结斗争实践经验,所提出的管理法则、信条、治国经验和战略战术。其精髓包括如下两个方面:(1)老子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中国古代主要有三种宏观管理理论:儒家的“德治”、“礼治”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和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如果说儒家、法家的管理思想分别建立在“性善”论和“性恶”论的基础上,那么,老子、道家的管理思想则是对“天道自然”属性的体认。

老子虽然认识不到事物辩证发展的质量互变规律,但对明确提出凡属世间高大成熟之物都要是由量的发展而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上述哲学观点,为老子及其流派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2)老子管理思想的原则

老子认为道是最根本、最尊贵的东西。人作为宇宙间的“四大”之一,应当效法道。并从这一逻辑基础出发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管理原则。他说:“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为无为,则无不治。”反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从这里可以看出,“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原则。

作为老子管理思想的原则,“无为而治”思想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理解:1)“无为而治”是对统治阶级“有为”的逆反。“有为”在老子看来,它不是指有所作为,而是指当时的统治阶级剥削、压迫老百姓的罪恶行为,是指各诸侯国的穷兵黩武行为。老子认为,当时的统治者都是“非道”的强盗头子,他们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把社会搞得腐败不堪,农田荒芜,仓库空虚。“朝甚除,田甚芜,食甚虚……是谓盗夸。非道战!”他们根本没有资格“有为”;他们的“有为”是造成社会各种灾难的根源。“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主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他们穷兵黩武造成了极为惨烈的后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因此,老子强烈反对统治阶级“有为”,主张自然无为。这种思想具有反对剥削、反对压迫和反对战争的性质。2)“无为而治”是对儒家“德治”、“礼治”思想和法家“法治”思想的否定。老子对儒家主张的以礼治国、以德化民的思想很不以为然。他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也就是说,倡导“仁义”标志着“大道”已被废弃和道德的退化;智巧的出现,伴随着统治者伪诈的泛滥;宣扬忠孝,意味着家庭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混乱,因此,他抨击“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不仅非议儒家的德治思想,而且坚决反对法家的法治思想。老子认为,用严刑峻法镇压人民,是统治者诚信不足的一种表现。“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以“法”治国逾治逾乱。“天下讳,而民弥贫”“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恐怖手段是吓不住人民的,一旦把老百姓逼向绝路,人民就会铤而走险,拼死反抗。“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5. 老子管理思想的局限性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老子的管理思想也包含着一些认识上的局限性和消极因素,对于老子管理思想中的消极因素和认识上的局限性,我们在现代管理的实践中应予以否定和扬弃。老子思想的局限性有如下几个方面。(1)复古保守,求静止变。

老子承认事物是变化的,但却不希望变化,他把阻止事物的变化,追求和保持事物的原始状态,视为符合道的最高理想。并认为事物的最佳状态和人类社会最理想的时代是它的原始阶段。“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要求人们尽力不向往变,不追求变,满足于现有的生活方式,保持或恢复到古老的生活状态,并认为这是最安逸的长久之计。这些,反映了老子管理思想的陈旧、愚昧、复古保守的形而上学的观点,这与他的鲜明的辩证法思想是相矛盾的。他认为要保持或尽力恢复到事物的原始状态,或至少使社会变得越慢越好,这就必须推行愚民政策:一是统治者使被统治者尽量无知无欲,使之没有知识和技能,无法增加自己的欲望和推动社会的前进。二是要求天下老百姓,都尽力做到不学无术,少情寡欲,安于现状,不问世事,不接受新生事物,由此达到安居乐业,保持原始生活状态的理想境地,这显然是与社会发展的方向背道而驰的。(2)思想片面,认识绝对化。

老子管理思想的片面性和认识上的绝对化是比较突出的。他主张顺乎自然,尊重规律,无为而治,并提出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以下为上,以守为攻等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战略战术,虽然有其积极合理的一面,但他却不认为这些论断的正确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这就把问题绝对化了。就无为而治的积极性合理性而言,它的推广和作用是有条件的。在汉初战乱之后、经济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封建统治者以此为指导,大力放宽政策既是必然的,也是正确的,但不可能总是这样。到了一定阶段,它就会被“有为”所代替。至于以弱胜强、以守为攻等战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正确的,但在另外一些条件下则又可能是相反的。如敌我狭路相逢,则应以攻为守,出其不易,先发制人,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取得胜利。(3)反对干预,放任自流。老子管理思想中包含着反对任何干预、主张放任自流和绝对自由化的倾向,这也是一种绝对化和消极思想的反映。它既反对统治者对社会压迫性的干预,也反对人们对社会生产和生活进行任何正常的管理,甚至认为事情几乎都是干预的越多事情越乱,不加区别的反对任何“有为”,这也是片面的。有些事情的确是不应横加干预的,但是,许多事情如果没有适应客观规律的必要的典章制度的规范和约束,那它们就不可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战国时期,秦国如果没有商鞅在法治推动下的改革,就不可能有秦的富国强兵、后来居上的兴旺局面。春秋前期的管仲,如果不在齐国进行符合当时形势发展需要的改革,齐国也不会成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五霸之首。我们当然不能苛求古代的老子及其学派能像今天这样表述辩证法,但是对于当前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改革所取得的历史性的治国成就,老子管理思想未能从正面总结和反映出来,相反,它力图通过宣扬“小国寡民”,阻挡社会的前进,这正是老子管理思想的可悲之处,也是其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反映。

2.6 循环

1. 基本解释

循环是指以环形、回路或轨道运行,或沿曲折的路线运行,特指运行一周而回到原处。如图2-4的“循环”形式之一所示。图2-4 “循环”形式之一

2. 详细解释

循环是指往复回旋,指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战国策·燕策二》:“此必令其言如循环,用兵如刺蜚绣。”《史记·高祖本纪论》:“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明·张景《飞丸记·旅邸揣摩》:“寒暑兮往来相继,兴衰兮循环道理。”巴金《秋》四十:“花谢花开,月圆月缺,都是循环无尽,这是很自然的事。”

其中:(1)回旋

比喻周而复始,花开花谢,月圆月缺,循环无尽。

人生就是一个循环不息的过程,比如生老病死。人类在一个大循环中生生不息。若干年前地球由一片混沌演化成一个世界,出现了大陆、海洋、生灵,最后进化成人类的世界。而随着全球变暖,资源枯竭,科技进化,人类就进入了循环的另一个步骤——退化。最终,世界退化到一片混沌,地球又进入了长眠。整个世界在循环中生生不息。(2)环环相扣,相互影响。如力的转化,转换不息,循环是世界的根本。它包含如下的特点:

●循环的重复

从二维世界来看,循环是封闭的圆圈,是周而复始的重复,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而真实的三维世界或四维世界里,循环存在的方式是不断变化的,即不是在螺旋中上升,便是在螺旋中下沉。

●循环的递增

就像生命的生长,每一次循环过程之后,不断发展壮大。

●循环的衰减

比如,太阳相对地球的每天升起,是一种循环,看似没有变化,实际上,太阳每天都在衰减消亡,只不过与人生命相比,其过程过于缓慢罢了。(3)循环的意义

人生都会遇到很多坎坷,有时候困难会循环性围着我们转,其实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会成功,只有经历过那些坎坷,才会更懂得珍惜。

循环,是递增与衰减并存的。

2.7 借鉴及创新

笔者认为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终极目标是“无不为”,这里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按照哲学的循环原理,万物具有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特点,笔者认为“无不为”不是终点,“无不为”既是本轮循环的终点,又是下一轮循环的起点。针对技校学生的实际,需要加入“有为”阶段,再按照“有为”→“无为”→“无不为”分阶段顺序执行,循环往复,每一轮循环都比原来前进一步,班级管理目标必能达到并实现超越。依此创新出“三为循环法”的思想。

老子的思想影响中国和世界几千年,哲学的循环原理是永恒的,以此推出“三为循环法”的思想将对中国和世界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2.8 应用案例

阐述“三为循环法”的研究背景。

2.9 技能训练

任务1:阐述老子的基本思想及局限性。任务2:解释哲学中的循环。任务3:说明“三为循环法”的借鉴及创新。

2.10 技能达标

1. 填空题

目前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难题,从( )、( )及( )三方面出发,亟需一种创新的班级管理模式。

2. 判断题“三为循环法”管理是老子思想的原版应用。( )

3. 问答题“三为循环法”中的循环是什么?

2.11 课后习题

说明“三为循环法”的研究背景及创新点。

第3章 “三为循环法”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本章将分别对“三为循环法”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展开介绍。

3.1 技能目标

了解和掌握“三为循环法”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基础知识。

3.2 “三为循环法”研究目标

“三为循环法”研究目标是运用“三为循环法”分3个阶段采用不同策略循环管理班级的思想,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即通过积极的培养,使学生由自助到自主,按照班级管理的既定目标努力完成任务,使班主任的监督和指挥作用减小到最低程度,从而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

3.3 “三为循环法”研究内容

1. 制作调查问卷

制作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调查问卷,包括班级科学管理能力问卷调查表、班级日常管理能力问卷调查表、思想教育及社会指导能力问卷调查表、心理辅导与咨询能力问卷调查表。其中:班级科学管理能力问卷调查表各位同学:你好!为了帮助学校进一步改进学生管理,请你们按照要求如实回答下列问题。本问卷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对你的答案我们会严加保密,希望你们能将真实的情况和想法告诉老师。谢谢!学校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1. 你觉得班级目标明确、符合班情吗?A. 很明确B. 较明确C. 一般D. 不太明确E. 完全没有2. 你觉得班团干发挥作用吗?A. 大有作用B. 较有用C. 一般D. 不太行E. 完全没用3. 你对学校布置班级的各项任务是否认真执行?A. 很认真B. 较认真C. 一般D. 不太认真E. 完全不认真4. 你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吗?A. 很积极B. 较积极C. 一般D. 不太积极E. 完全不积极5. 你觉得班主任管理方式创新吗?A. 很创新B. 较创新C. 一般D. 不太创新E. 完全不创新6. 你觉得班风好吗?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不太好E. 完全不好7. 你觉得班主任经常与科任老师或宿舍教官联系吗?A. 频繁B. 较频繁C. 一般D. 不太频繁E. 完全没有8. 你觉得班主任经常鼓励和表扬学生吗?A. 频繁B. 较频繁C. 一般D. 不太频繁E. 完全没有班级日常管理能力问卷调查表各位同学:你好!为了帮助学校进一步改进学生管理,请你们按照要求如实回答下列问题。本问卷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对你的答案我们会严加保密,希望你们能将真实的情况和想法告诉老师。谢谢!学校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1. 你觉得班主任重视学生的仪表规范吗?A. 很重视B. 较重视C. 一般D. 不太重视E. 完全没有2. 你觉得班主任严抓课堂纪律和课室卫生、宿舍内务卫生吗?A. 很严B. 较严C. 一般D. 不太严E. 完全没有3. 你觉得班主任妥善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强吗?A. 很强B. 较强C. 一般D. 不太强E. 完全不强4. 你觉得班主任撰写学生评语贴切吗?A. 很贴切B. 较贴切C. 一般D. 不太贴切E. 完全不贴切5. 你觉得班主任毕业指导如何?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不太好E. 完全不好思想教育及社会指导能力问卷调查表各位同学:你好!为了帮助学校进一步改进学生管理,请你们按照要求如实回答下列问题。本问卷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对你的答案我们会严加保密,希望你们能将真实的情况和想法告诉老师。谢谢!学校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1. 你觉得班主任在学生犯错误时,思想教育效果如何?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不太好E. 完全不好2. 你觉得班主任在指导住宿生和谐相处方面如何?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不太好E. 完全不好3. 你觉得学生在校丢失东西,班主任指导方法如何?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不太好E. 完全不好4. 你觉得班主任在鼓励学生献爱心、捐款方面如何?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不太好E. 完全不好5. 你觉得班主任在鼓励学生创建文明宿舍方面如何?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不太好E. 完全不好心理辅导与咨询能力问卷调查表各位同学:你好!为了帮助学校进一步改进学生管理,请你们按照要求如实回答下列问题。本问卷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对你的答案我们会严加保密,希望你们能将真实的情况和想法告诉老师。谢谢!学校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1. 你觉得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如何?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不太好E. 完全不好2. 你觉得班主任心态健康吗?A. 很健康B. 较健康C. 一般D. 不太健康E. 完全不健康3. 你觉得班主任是否经常与学生发生不愉快或冲突吗?A. 频繁B. 较频繁C. 一般D. 不太频繁E. 完全没有4. 你觉得班级学生心态阳光吗?A. 很阳光B. 较阳光C. 一般D. 不太阳光E. 完全不阳光5. 对于班级出现谈恋爱现象,班主任引导如何?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不太好E. 完全没有

2. 制定出班主任评价标准

3. 实验

实验对象:09级电子商务1班,52人;09级电子商务2班,53人。

4. 评估测量

进行前测—后测非对等控制组实验组准实验研究。

5. 归纳总结

本课题的研究有较高的学术及实用价值,能有效地提高技校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可推广于各级各类学校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

3.4 “三为循环法”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对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分析,找出经验与不足。

2. 调查研究

对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的情况。

3. 准实验研究

将运用“三为循环法”的班级管理与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进行对比,采用非对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

4. 访谈

对于参与实验的班主任、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班主任管理的内心感受、看法等。访谈校内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了解其成功管理的经验。

5. 内容分析

对于班主任的管理从班级科学管理、班级日常管理、思想教育及社会指导能力、心理辅导与咨询能力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制定出技工学校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的评价标准,并研究其实践效果。

3.5 应用案例

阐述“三为循环法”的研究目标。

3.6 技能训练

任务1:“三为循环法”包括哪些调查问卷?任务2:说明“三为循环法”的研究内容。任务3:说明“三为循环法”的研究方法。

3.7 技能达标

1.填空题“三为循环法”通过积极的培养,使学生由( )到( ),按照班级管理的( )努力完成任务,使班主任的监督和指挥作用减小到最低程度,从而提高班主任( )。

2.判断题“三为循环法”的准实验研究采用了非对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 )

3.问答题“三为循环法”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是什么?

3.8 课后习题

说明“三为循环法”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4章 相关概念界定

本章将分别对“三为循环法”的相关概念(班级、班级管理、班级管理能力)进行界定。

4.1 管理

在每一个班级里,最忙的无疑是班主任。班主任管理的事情又多又烦,整天忙忙碌碌,无片刻清闲。如果忙出个名堂,那还可以谢天谢地;但是老天爷似乎不领情,不管班主任如何忙,班风似乎越来越差。此时是给班主任泼下冷水的时候,反问一下那么多的班主任:“你们到底在管什么?”

在现代社会中,“管理”是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人们对管理的兴趣不断提高,有关管理的书籍、期刊越来越多。原因有如下几点。●在任何一个社会或文化中,资源是宝贵而稀缺的,越有效率地利用这些资源,就越能为该社会的人们带来福利和繁荣。由于管理者决定了如何使用大量最宝贵的社会资源,包括有技能的雇员、原材料、计算机和信息系统、金融资产,因此他们直接影响了社会及其成员的福利。理解管理者做什么以及他们是怎么做的,对于社会如何运作以及如何创造财富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大多数人并不是管理者,很多人也没有打算成为管理者,但是,由于绝大多数人与管理者有联系。而且,现在的很多人都是在团队中工作,不得不与合作方打交道。学习管理有助于人们处理与老板和同事的关系,它揭示了如何决策、如何激励、计划以及组织工作安排,而这些能赢得老板的注意和支持。管理还教导那些没有在权力岗位上的人如何领导合作者,解决他们之间的争端,提高团队的绩效。●在任何一个社会,人们都在为一些重要的资源竞争。比如,高报酬的工作、诱人和令人满意的职业,学习管理是获得这类职位的重要路径。一般而言,工作越复杂或承担的责任越多,越吸引人。因此,富有激励性的工作是不断变化的,期待这样的工作的人可能会很好地发展管理技能并容易获得升迁。那些工作几年后又回到学校读MBA的人,通常能够找到更具吸引力的、更令人满意的工作,并获取更加丰厚的报酬。而且不论是在学校、营利性组织,还是非营利性的慈善机构,薪水随着职位在组织中层级的上升而迅速上升。4.1.1 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什么,乍一看似乎是一个不值得一问的简单问题。我们每天都在与管理打交道,每天都在讲管理,对于管理是什么难道还不清楚吗?但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我们发现,尽管“管理”已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对于管理是什么,绝大多数人却并没有进行过认真的思考,以至于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很难一下子清楚地回答。

经过—番思考以后,人们会回答说,管理就是管人管事,或管理就是指挥他人开展工作等。尽管每个人对管理不能一下子给出准确的定义,但由于每天多多少少都要与管理打交道,因此每个人对于管理是什么也多少都能讲出一点自己的认识。

对于人们的回答,我们首先可以看出,每个人对管理的认识是不同的,每个人的回答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都反映了管理的某一个方面。不仅如此,即使在管理理论界,学者们对于什么是管理,也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如表4-1“管理”的定义所示。表4-1 “管理”的定义

我国学者王垒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把管理定义为:让别人同自己一起工作并通过别人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的实质就是使别人为组织目标而工作。我们认为这一定义是可取的。在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到管理有多层含义。(1)管理必然是群体活动。至少有两个人才谈得上管理。管理是一对矛盾,它包含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两个方面,双方对立统一地存在于管理活动中。(2)管理是有目标的,管理的目标就是组织目标。没有目标的管理是盲目的、没有意义的,也是不会有效果的。(3)管理是要使别人和管理者“一起”从事活动。这说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一种协作关系,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与服从关系。这是现代管理思想的体现。

此外,管理活动也离不开组织,任何管理活动都是在组织中进行的;而组织也需要管理,没有管理,组织就难以生存和发展。组织是管理的对象,管理是组织生存的手段。

总之,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组织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等过程,而管理的对象也包含多种,如人、机器、原材料、产品、信息、技术、资本等,但人是最重要的管理对象。4.1.2 管理的形式与内容

首先,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既是一种劳动,又对其他劳动具有指挥和协调职能。比如,乐队指挥对几千人的大合唱进行指挥和协调;将军对驰骋疆场的千军万马指挥协调;三峡工程总指挥对三峡建设指挥协调。其次,管理活动是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共同活动。管理主体既包括作为管理者的企业和组织,也包括个体的自我管理。如个体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效率所从事的任何活动都是管理活动。

想想学校中称职的校长、系主任、班主任主要做些什么事情?

各个组织中专门从事管理工作的工作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校长忙于召开各种会议,协调解决组织内的各种问题,并对下属提出的问题作出相应的决策;系主任则忙于听取并参与上层会议的决策,并向员工传递、执行决策;班主任有的在找同学谈话,有的在检查考核,有的在开会,等等。

他们的这些工作之间有没有共同之处呢?

从表面上看,不同层次、不同组织中的管理者所从事的管理工作似乎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如果透过各种管理工作的表现形式,对各项管理工作的内容作进一步的分析,就可以看到:无论在哪种组织中的哪—层面上从事何种管理工作,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是相同的,那就是协调。

例如,组织中的高层管理者之所以要出席各种社交场合或请客吃饭,实际上是为了给本组织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协调本组织与社会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因为任何一个组织作为一个社会存在体,与社会上其他组织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其他组织的理解与支持,任何一个组织都很难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出席各种社交场合或请客吃饭,只不过是进行这种沟通协调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或手段而已。

同样管理者进行决策、计划、分配、监督、检查等各种活动,实际上是在对目标、资源、任务、行为、活动等进行协调。管理工作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是由管理工作协调对象的多样性所导致的。对目标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抉择;对资源的协调主要表现为计划;对任务的协调主要表现为分工;对思想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沟通;对行为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沟通和惩罚;对活动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检查和监督。

管理既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4.1.3 管理的职能

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5项基本职能。

1. 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在收集大量基础资料的基础上,对组织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和组织拥有的可支配资源建立组织目标,然后制订出各种实施目标的方案、措施和具体步骤,为组织目标的实现作出完整的谋划。如我国“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纲要”、“十年计划纲要”、县市三年规划、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计划、行政机关的工作计划等都是计划的例子。毫无疑问,计划在管理的几个职能中具有首位性,它是组织进行管理的前提,这个职能发挥得好坏直接关系到组织的努力方向、生存和发展。

2. 组织职能

组织职能有两层含义:一是进行组织结构的设计、建造和调整。比如,成立某些机构或对现有机构进行调整和重塑;二是为了达成计划目标所进行的必要的组织过程。比如,进行人员、资金、技术、物资等的调配,并组织实施等。例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在企业间形成各种供应链,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动向。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增强竞争力并发挥自身的优势,便加入了某一供应链。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新要求,企业往往需要设立或去掉一些部门,对企业结构作出调整;当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出现变化,提出新要求时,政府机构出现变动,新设或去掉一些部门;还有如学校增设或去掉一些专业、院系等,这就是组织职能在发挥作用。当某县市制订了某个项目的计划后,便需要组织人力、财力和物力去实施项目计划。当学校增加设了新的院系,就需要组织学校里的各类资源实现增设院系后的新目标。新项目或新目标完成的整个组织过程,其实也是组织职能在发挥作用的过程。

3. 领导职能

领导职能是指组织和各级管理者利用各自的职位权力和个人影响力去指挥的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职位权力是指由于管理者所处的位置而由上级和组织赋予的权力。个人影响力是指由管理者自身素质和威信所产生的影响力。有效的领导要求管理者在合理的制度环境下,利用自身优秀的素质,采用最适当的方式,针对成员的需求和行为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和维持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由此可见,领导职能主要涉及组织中的个人的问题,往往和激励职能、协调职能一起发挥作用。

4. 控制职能

控制职能所起的作用就是检查组织活动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和方法进行,及时发现偏差、分析原因并进行纠正,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控制职能与计划职能具有密切的关系。计划是控制的标准和前提,控制的目的是为了计划的实现,有时控制也会导致计划或组织的调整。如财务控制,一是防止错误的资源分配;二是提供经济信息的反馈,以便更正错误的行为。如产品的质量控制,就是按照质量标准检查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若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并予以纠正。如政府的教育督导,就是监督指导国家教育方针、基本任务的实现,保证以法治教。

5. 协调职能

协调职能有三层含义:一是协调组织内部各种资源、要素、职能之间的关系;二是协调组织内部与组织外部环境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三是实现组织内部,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全面协调,克服和消除组织内外不协调现象,以提高组织管理效益。

管理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从而推动管理的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我国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进步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都不仅要学习现代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且还要学习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批判地吸取其精华,以提高我们的管理工作水平。

4.2 班级

班级是学校按照培养目标,把年龄特征和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组织。

班级是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班级才能落实,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

班级是一个由多重系统、多种因素组成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系统。

从结构上看,班级组织主要包括:职权结构、角色结构和信息沟通结构。

从组成班级的要素上看,班级是由班级活动的主体(教师、学生)、班级环境、班级管理过程(班组管理目标、班级管理内容、班级管理方法、班级管理形式)等众多要素共同构成的动态系统。其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

4.3 班级管理

[1]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方针,通过组织、指导、协调、控制等手段,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环境和条件,提供服务的过程。注释[1]何锦发.现代技校班主任培训教程[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4.4 班级管理能力

[2]

班级管理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是班主任的基本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包括班级科学管理能力、班级日常管理能力、思想教育及社会指导能力、心理辅导与咨询能力4个专项能力。(1)以目标管理为特征的班级科学管理能力

它涵盖了班级管理计划的制订、组织实施、核查和总结班级管理工作各环节的能力。

具体说,班级科学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科学组织、指导、协调和激励等方面的能力上。其中:●组织能力:涉及班集体的组建、班级规章制度的实行和班级活动的筹划等几个方面;●指导能力:主要有建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和树立良好班风以及引导学生非正式群体健康发展等的能力;●协调能力:主要表现在协调班级各方面的工作,以促进班级目标的实现;●激励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运用各种手段,使班级成员始终保持和不断提高实现目标的积极性的能力。(2)班级日常管理能力

班级日常管理是随机性很强的工作,一般没有现成模式,因此需要更高的管理水平。这种能力辐射班级活动的方方面面,如交接班、编班、建立班级常规,每日每周的例行工作、家访、处理偶发事件、撰写学生评语、毕业班指导等。(3)思想教育及社会指导能力

班级管理不仅是控制、干预,还具有教育性和指导性。为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适应和内化社会生活的规范、要求,班主任还时刻体现着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指导的能力。●思想教育能力:主要体现在班主任有效地通过种种手段和方法来协调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生活指导能力:主要体现在班主任通过多种援助性和辅导性的活动来帮助学生发现和发挥自身的潜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实现的能力,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4)心理辅导与咨询能力

这种能力正日益受到重视,也是班主任有待开发的能力。目前,班主任对学生精神、卫生领域的介入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更多关心学生品德,而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因此,班主任迫切需要学习有关学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有关知识,掌握学生心理问题的诊断方法和咨询手段。注释[2]刘效东.班主任职业能力分析[J].陇东学院学报,2010(7):119-120

4.5 应用案例

阐述“三为循环法”中班级管理能力的内容。

4.6 技能训练

任务1:什么是“三为循环法”中的班级科学管理能力?任务2:什么是“三为循环法”中的班级日常管理能力?任务3:什么是“三为循环法”中的思想教育及社会指导能力?

4.7 技能达标

1. 填空题

班级管理能力是班主任的基本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包括( )( )( )( )四个专项能力。

2. 判断题“三为循环法”中的班主任组织能力涉及班集体的组建、班级规章制度的实行和班级活动的筹划等几个方面。( )

3. 问答题

什么是“三为循环法”中的心理辅导与咨询能力?

4.8 课后习题

说明“三为循环法”的班级管理能力。

第5章 “三为循环法”的基本思想

“三为循环法”思想是笔者提出的一种创新思想,即分三个阶段采用不同策略循环管理班级的思想。运用“三为循环法”分三个阶段(即“有为”、“无为”、“无不为”)采用不同策略循环管理班级的思想,可以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即通过积极的培养,使学生由自助到自主,按照班级管理的既定目标努力完成任务,使班主任的监督和指挥作用减小到最低程度,从而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

5.1 “三为循环法”的理念

受到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启发,再从技工学校的实际出发,分解出班级管理的“有为”、“无为”、“无不为”三个阶段,再利用哲学中的万物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特点,产生了“三为循环法”的思想。

三个阶段包括“有为”、“无为”、“无不为”阶段。其中:●“有为”:即对具体工作的管理,是班主任在管理上对学生指点、辅导、训练、考验。●“无为”:即顺从天地自然之道,尊重历史规律,不妄为,不恣意行事,不用过多的禁令条规强制约束,亦即班主任在管理上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无不为”:即在遵从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更高境界的无所不为、大为,用哲学的话说,就是进入自由的境界,即班主任在管理上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5.2 “三为循环法”的班级管理流程图

班级管理模式按照“有为”→“无为”→“无不为”分阶段顺序执行,循环往复,每一轮循环比原来前进一步,班级管理目标能够达到并实现超越。具体模式如图5-1的“三为循环法”班级管理流程图所示。

5.3 “三为循环法”的优势

“三为循环法”是一种现代的班级管理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