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精英这样沟通最高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8 23:18:52

点击下载

作者:(日)桦泽紫苑,郭勇译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为什么精英这样沟通最高效

为什么精英这样沟通最高效试读:

前言

你认为自己成长的关键在哪里?“我想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想提高自己的谈判和营销能力。”“我希望自己才思如泉涌,总能想出超群的点子。”“我想让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努力,都变成现实成果。”

我确信,抱有类似想法的朋友,一定不在少数吧。

实际上,有不少朋友读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讲座,总之就是拼命地往大脑里“输入”知识。可是,如果沟通中不会“输出”或者“输出”方法不正确的话,也难以实现自我成长。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这是由我们人类大脑的构造所决定的。有能力的人,非常重视输出

在这里,我敢断言:不管在什么领域,只要是能够不断创造出重大成果的人,他们对沟通输出的重视程度,绝对高于输入。

只是单纯地向大脑中输入知识,并不能改变现实。

只要有所输入,就一定要以某种形式进行输出(沟通)。事实上,当我们在“使用”某种知识的时候,大脑会把这种知识认定为“重要信息”,并将其作为“长期记忆”存储在大脑中,以便日后在现实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样一个过程,是我们大脑运转的基本流程,也是人类脑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法则。

不了解我们大脑的基本构造和运转原理,就会浪费掉宝贵的时间,遭受难以计数的损失。

有人会说:“我上小学、中学的时候,只要读一遍课本,就能把上面的知识全记下来。”可是,我们的大脑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知识的情况,只会发生在20岁以前。

人一过20岁,大脑中神经网络的爆发性发育就结束了。此时,如果不能及时切换学习方式,把输入为主变成沟通输出为主的话,那么再学到的知识很快就会被忘记,根本不能给我们带来进步。

根据我的调查,大约有九成商务人士的学习方法或工作方法以输入为中心。用我的话说,他们的学习、工作效率相当低下。约有九成的人在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很多人说“我不善于沟通输出”,我觉得这只是一个不愿动脑的借口。唯有沟通输出,才能改变人生

对不起,刚才忘记介绍自己了。我叫桦泽紫苑,是一名神经科医生。我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作家,目前为止,我已经出版了28部作品。

我每个月要读书20本以上,而且一坚持就是30多年。可以说,这已经是一个相当惊人的知识输入量了。可尽管如此,有段时间我还是感觉到成长的瓶颈,“不管往自己大脑里灌输多少知识,都难以进步了”。

从那时开始,我便有意识地强化沟通输出,直到今天。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一部分沟通输出形式:

每天在网络杂志上发表文章 连续13年

每天更新自己的Facebook(脸书) 连续8年

每天更新自己的YouTube(优兔) 连续5年

每天写作3小时以上 连续11年

每年出版2~3本新书 连续10年

自己新书的讲座,每月举办两场以上 连续9年

关于我自己的沟通输出方法,将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详细给大家讲解,但从结果来说,这样的生活让我每天都能感觉到自己飞跃性的成长。

我创作的一本书——《过目不忘的读书法》成为销量15万册的畅销书。另外,所有作品的累计销量已经达到了50万册。

看到我如此之大的输出量,肯定有朋友会问:“你每天干那么多事,还有时间睡觉吗?”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您,我每天都能保证7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

不仅如此,

我基本每天18点以后就不再工作了

每月至少看10部电影

每月读书20本以上

每周去健身房锻炼4~5次

每月至少参加10次聚会欢饮

每年海外旅行30天以上

个人推测,我的休闲、玩乐时间是普通人的三倍以上。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因为我在沟通输出方法上狠下功夫,协调了沟通输入与输出的比例,使其达到科学的平衡。于是,我的学习和自我成长效率飞速提高,从而为我节约出大量的时间用来享受生活。

人生,要靠沟通输出来改变!

只要学会把工作、学习的重心切换到沟通输出上来,您也可以实现飞跃式的成长,发挥出用之不尽的能力!

作为“日本第一沟通输出大师的神经科医生”,我积累了数万小时的“沟通输出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一套独特的“沟通输出之术”。

在这本书里,我将把自己在沟通输出方面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告诉您!高效沟通不仅可以改善人际问题,更能将人与人的力量“相乘”。

第一章沟通输出的基本法则 RULES

什么是沟通输出?沟通输出的定义

What is Output ?

“现实”只有靠沟通输出来改变

本书主要为读者朋友们介绍学习、沟通中输出的重要性、具体的输出方法,以及将沟通输出与自我成长联系起来的具体实施方法。

可是,输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输入”“输出”这两个词,可它们在学习、沟通的过程中代表什么意思呢?

在学习、沟通的领域,“输入”是指把信息传输到大脑中,即“input”。“输出”是指将输入大脑的信息进行处理,然后再以某种形式向外界表达出来的过程,即“output”。

具体讲,“读”“听”属于输入,“说”“写”“行动”则属于输出。

读书,是输入。读完后把感想说给朋友听,这就是输出了。如果写一篇读后感,那也是一种输出。根据书中的内容,指导自己的行为,就更是输出了。

以学习为例的话,读教科书是输入。做练习题、参加考试,就是输出。把学到的知识讲给朋友听,帮没听懂的同学讲解,都是输出。

通过输入,可以充实我们大脑里的信息和知识。但是,只有输入的话,不会给现实带来任何改变。

而另一方面,沟通输出是一种“行动”。只有当我们沟通输出的时候,才会对现实世界带来影响和改变。

即使一个人读了很多很多本书,但只要不沟通输出的话,他在现实世界中的生活就不会有任何改变。

输入只会引起“脑内世界”的变化。只有开始沟通输出,才能改变身边的“现实世界”。输出到底是什么意思?

自我成长与沟通输出的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growth and Output

成长曲线由沟通输出的量决定

我先请您思考一个问题,假设,一个人每月读3本书,另一个人每月读10本书,您认为哪个人的成长更快?估计大多数朋友都会说:“肯定是读书多的人成长更快,因为他们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我非常遗憾地告诉您,事实并非您想象的那样。输入的量和自我成长是不成正比的。在自我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并不是输入的量,而是沟通输出的量。

比如,一个人虽然每月只读3本书,但他沟通输出的量也是3本书;另一个人虽然每月读10本书,但他的沟通输出量只有一本书。这两个人哪个成长快?当然是“每月读3本,输出3本”的那个人。因为他的沟通输出量大。

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不管输入多少,只要不进行相应沟通输出的话,就无法作为长期记忆留在大脑中。

有的朋友说:“我读书很仔细的,读完一般都不会忘记。”检验他是否忘记,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找一本他读过的书,请他用5分钟时间讲解该书的内容。如果他能准确地用5分钟时间把这本书的大意讲出来,那就说明他真的记住了书中的内容。书中的知识已经成为长期记忆固定在他的大脑中,而且成为他成长的食粮。

如果5分钟内无法讲清楚,就说明他对那本书里的知识没记住多少。虽然读过那本书,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日本有一本销售量达到170万册的超级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我找了30位曾经读过这本书的朋友,问他们一个问题:“这本书介绍的是阿德勒心理学,您觉得阿德勒心理学是怎样一种心理学?”结果,能够给出准确回答的朋友只有3人。仅占30人的一成。而大部分人在听到我的问题之后,都是:“这个嘛……”然后便语塞,没有下文了。

由此可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九成的人看了书、上了课,觉得自己“知道了”“懂了”,但并没有把学到的知识真正记下来。换句话说,大部分人都只停留在输入的“自我满足感”中。最后,我的结论是,“自我成长”与输入量不成正比,和沟通输出量成正比。哪种方式成长更快?

沟通输出是一种“运动”

Output is Exercise

用身体学习的“运动性记忆”,是将记忆长期固定的关键

“读”“听”是输入,“说”“写”“行动”则是沟通输出。输入与沟通输出的最大差异,一言以蔽之,沟通输出属于“运动”。

当人进行沟通输出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会通过运动神经指挥肌肉做出动作。“写”的时候,手臂和手指肌肉会动;“说”的时候,口腔、喉部肌肉会动;“行动”的时候,则要用到全身各处的肌肉。由此可见,不管哪一种沟通输出,都要用到运动神经和肌肉。“写”“说”“行动”等使用运动神经和肌肉所形成的记忆,被称为“运动性记忆”。运动性记忆的一大特征是一旦记住,以后几乎不会忘记。举个例子,您会骑自行车,因为某种原因三年没有骑了,当您再次推出自行车的时候,照样骑得很好。

肌肉和肌腱运动的时候,神经会把运动产生的信号经由小脑、海马体,存储在大脑皮质中。因为这个过程有小脑、海马体的参与,神经路径极其复杂,动用了众多神经细胞,所以更容易被我们记住。用身体记忆,想忘记都难

所以,运动性记忆一旦记住,就不会忘记了。

通常情况下,很多朋友在学习的时候都会采取看着书“默记”的形式进行记忆。“默记”是一种“意义记忆”,它的特征就是不容易长期牢记,很快忘记。

相比之下,“通过书写来记忆”“出声朗读来记忆”等“运动性记忆”更容易形成长期记忆。

以记忆汉字和英语单词为例,不要总是停留在用心默记的程度,哪怕只是读一读、动手写一写,也可以形成“运动性记忆”,更有利于我们用身体记住那些汉字和英语单词。“apple、苹果”,不管在心里默读多少遍,都不容易记住这个单词如何拼写。如果能够出声朗读“apple、苹果”,同时用笔把它写在纸上,反复10次、20次之后,您就能牢固地记住这个单词。“写”“说”“行动”,通过“运动性记忆”来学习,才能真正地用我们的身体来记忆。换句话说,这个过程就实现了我们自身的成长。

沟通输出的基本法则1

The Basic Rules of Output

两周内使用三次的信息,将成为长期记忆保存在大脑中

请问您记得上个月的今天中午吃的什么午餐吗?如果那天不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恐怕没有人会记得当时吃了什么。但是三天前的午餐呢?相信大多数朋友都记得吧。

为什么人能记住三天前的事情,却记不住一个月前的事情呢?另外,为了防止发生这样的情况,让自己把过去的事情记得更清楚,怎么做才好呢?

我们人类大脑的记忆机制决定,“重要信息”会被当作长期记忆保存下来,而“不重要的信息”则容易忘记。但什么才是判断一种信息重要与否的标准呢?输入大脑之后,被反复使用的信息,就会被我们的大脑判断为“重要信息”。

反过来说,一种信息被输入大脑之后,如果不被反复使用的话,就容易被忘记。

输入我们大脑的信息,会被临时保存在一个叫作“海马体”的部位。这个临时保存时间为2~4周。在信息被临时保存在海马体期间,如果我们反复使用了这个信息,大脑就会判断这个信息是“重要信息”,然后将其转移到大脑的“颞叶”,作为长期记忆加以保存。海马体与颞叶

一旦信息被存储到颞叶之后,就会变成长期记忆,不会轻易被遗忘了。这个过程有点像便利店的收款过程。首先,收银员把顾客支付的现金暂时保存在收银机里,每天下班时再把收银机里的现金存入店里的保险柜。

那怎么才算反复、多次使用已经输入的信息呢?作为一个简单的标准,应该在信息输入大脑后的两周内,要对该信息进行三次以上的沟通输出,也就是使用它三次以上。那么这个信息就不容易被忘记了。您可以回忆一下自己上学时的情景,想必不管是您自己还是您的同学,没有谁遇到一个陌生的英语单词,背一次就永远记住了。背诵一次之后,至少还要经过三次以上的复习才能比较长久地记住它。

所谓“使用信息”,就是沟通输出,说也行、写也行。经过反复输出,它就会变成你“大脑的一部分”被永久记忆下来。大脑记忆的过程

沟通输出的基本法则2

The Basic Rules of Output

输入与输出的循环——“成长的螺旋阶梯”

读了前面一节您应该明白,我们通过反复沟通输出,将信息长期留在记忆中,使其成为自己的知识,从而实现自我成长。但是,为了进行沟通输出,首先必须输入。我们该怎样理解沟通输出与输入二者之间的关系呢?

首先是输入信息,然后才有可能沟通输出信息。沟通输出之后,再输入新的信息。通过不断重复输入、输出这个过程,人也渐渐成长起来。

虽说输入与输出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但它并不像一个圆圈一样原地打转。因为经历每一个输入、输出的循环之后,人都会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每一个循环都使人提高一点,那不断循环下去,您能想象人的变化会呈现怎样一个轨迹吗?没错!就像一个螺旋阶梯,不断旋转着上升。

所以,我把输入、输出的循环往复,称为“成长的螺旋阶梯法则”。我认为这是最基本也是最终极的“学习方法”,更是完美的“自我成长法则”。

著名作家立花隆曾说:“源源不断输入的知识,使人形成一个丰富多彩又充满个性的精神世界,而这个丰满的精神世界,又是输出的土壤。”所以可以说,输入与输出的循环往复,是精神创造活动的主线。

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有一部著作——《大脑活用工作术》。这本书的精髓也是强调输入与输出这个循环的重要性。他在书中说:“高效的工作方法其实并没有什么复杂的,只是人在愉悦的心情下,‘大脑的输入与输出不断循环起来’而已。”

您要想不断自我成长的话,就请往大脑里输入信息,然后再将其输出,随后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就行了。自我成长的螺旋阶梯

沟通输出的基本法则3

The Basic Rules of Output

输入与输出的黄金比例应该是3∶7

您觉得输入与输出最有效的搭配比例应该是几比几呢?

曾有研究者对大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的内容是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输入”(读教科书)与“输出”(做练习题)所花费的时间比例是多少。结果,输入与输出的平均比例为7∶3。

另外,我对听我讲座的88名听众(已经工作的人士)也进行过类似的调查,结果他们输入与输出的比例大约为7.1∶2.9。也差不多是7∶3的比例。从另外的角度统计,输出比例占40%以下的人,占全体人数的88%。由此可见,大多数人的学习都是以输入为中心的。

也就是说,不管是在校学生,还是已经工作的成年人,都把输入当作了学习的中心,而忽视了输出的作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亚瑟·盖茨博士曾经做过一个意味深长的实验。

盖茨博士以100名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为实验对象,让他们背诵《绅士录》中记载的人物的简介。他给孩子们的时间是9分钟。但孩子们被分成若干组,每组的“背诵时间”(输入)和“练习时间”(输出)的比例是不一样的。

结果,“背诵时间”占40%的组,记忆成绩最好。而年纪稍大的学生组比年纪小的组花费的“背诵时间”更短。“背诵时间”只占30%的大龄学生组,最后的背诵成绩最高。

由此可见,在学习过程中,输出比例应该安排在六成到七成之间(初学者用六成时间输出,熟练者可以用七成时间输出),将会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现实中的很多人正在“输入过剩,同时输出不足”的泥淖中挣扎。这也正是很多人“明明很用功学习,成绩却不见提高”的真正原因。我认为,输入与输出的黄金比例应该是3∶7。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您输入了一小时的话,那至少要用两小时来输出。输入时间<输出时间,是自我成长的关键

沟通输出的基本法则4

The Basic Rules of Output

沟通输出的结果需要反馈,以指导接下来的输入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输入和输出有机结合的循环往复,可以帮助我们实现飞跃性的自我成长。但也有一些朋友跟我反映:“输入也输入了,输出也输出了,可为什么我觉得自己一点也没有进步呢?”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这是因为输出和输入之间缺少了一个反馈环节。“输入和输出有机结合的循环往复,可以帮助我们实现飞跃性的自我成长”,话虽这么说,但实际上在输出之后、下一次输入之前,还有一个关键环节必不可少。那便是“反馈”。

所谓反馈,就是对输出的结果进行评价,根据这个评价,对下一次的输入加以调整、修正。审视、反省、改善、修正方向、微调、查明原因,都属于反馈的过程。

具体来讲,就是当我们采取某种行动(输出)之后,如果失败了,就要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为了找到对策再进行学习(输入);如果成功了,也要好好总结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输入)新的方法,以便下一次进行更大的挑战。什么是反馈?

通过反馈,我们可以改正以前的错误、修正前进的方向、吸取教训、积累经验,这样一来,我们肯定会比以前有进步,这就是自我成长。在输出之后,如果没有反馈,那么不管接下来再怎么努力,都只能原地打转。成长的螺旋阶梯变成了在一个平面内不停“画圆”,人当然不能提高、不会成长。

举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大家都上过学,肯定都考过试。您当年读书时,面对考试中的错题,您是怎么处理的呢?学习认真、成绩好的孩子,一定会分析错题的原因,然后反复复习相关知识点,弥补自己的弱点,保证下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而学习态度不认真的孩子,考完试就把试卷丢一边去了,根本不会反思自己为什么做错题。结果,下次考试时还会犯类似的错误。可想而知,这样的孩子成绩很难提高。

我打一个不太文雅的比方,输出之后不进行反馈,就像上完厕所不冲水一样,虽然“输出”了,却没有得到好结果。我们要让输出发挥它的作用,要把它和成长进步联系起来。自我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反馈”

反馈的四种有效方法

Four Effective Ways of Feedback

把“成果”和“成长”联系起来的步骤

没有反馈习惯的人,做完一件事情之后不知道该反省什么,不去想接下来该做些什么,根本没有方向性可言。

为了不成为上述“盲目”的人,我们应该时刻把“反馈”记在心头。但具体该怎么做呢?下面就给您介绍反馈的四种有效方法。我认为,这也是四种有力的武器。(1)扬长避短

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两个方向,一是“克服缺点”,二是“发扬优点”。也就是说,要么克服自己的缺点、短板、不擅长的领域,要么把优点、长处、擅长的领域磨炼得更加厉害。

读书的时候,遇到“无法理解的地方”,可以反复读,也可以上网查阅,还可以查阅其他参考书籍把不懂的地方弄懂,这就是“克服缺点”。另一方面,读书的时候,遇到“有趣的地方”“有用的知识”,把它们付诸实践,或者为了更加深入了解这些知识而上网查阅、阅读其他相关书籍,这都是“发扬优点”。在做练习题集的时候,如果做对了一道题,进而挑战更难的题目,这也是“发扬优点”。如果做错了,查明出错原因,回过头来再读教科书上相关的基础知识,就是“克服缺点”。

对学习成绩不太好的朋友来说,可以优先考虑“发扬优点”,借此建立自信。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非常重要。发扬优点与克服缺点

而基础不错的朋友,想要收获更大成果的时候,应该更关注“克服缺点”。不过,“克服缺点”需要较大的定力,也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所以更适合“进阶型选手”,而不太适合“入门级选手”。(2)广度和深度

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两个方向就是“广度”和“深度”。

对入门级学习者来说,更应该注重学习的“广度”。也就是粗浅地、宽泛地学习。因为涉猎面比较广,才能发现哪些知识是自己更感兴趣、更擅长的。当发现能够激发自身好奇心的知识后,再考虑朝这个方向“深度”钻研。

举例来说,有朋友读过拙作《过目不忘的读书法》之后,在考虑接下来该读什么书的时候,不妨在同一个领域拓宽视野,找一找其他作者关于读书术的书籍。比如神田昌典先生和斋藤孝先生关于读书术的著作。

而当您想进一步深入了解我桦泽紫苑的学习方法时,除了《过目不忘的读书法》,还可以读一读我关于全面学习的《学习的精进》一书。

当您不知该怎么学习的时候,可以先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来分析,结合自己当前的状况,很容易就能判断出自己是该广泛学习还是深入学习。学习的两个坐标轴(3)解决“为什么”

在学习的输入、输出过程中,人肯定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是这样的?”“为什么进展不顺利?”对于这些“为什么”万万不可置之不理。找到了“为什么”的答案,便能看清前路的方向。解决了“为什么”,人也就成长了。

在学习的过程中,当您遇到疑问的时候,我建议您首先上网查找答案,或者参考其他书籍,深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能够自己解决问题的人,成长的速度会非常快。而不会自己解决问题的人,总是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来回打转,无法实现“升级”。

我希望大家都养成遇到“为什么”,立刻就把它解决掉的习惯。决不能对“为什么”视而不见,否则的话,久而久之堆积太多的“为什么”,就会像绊脚石一样挡在您前进的道路上。(4)向“高人”请教

前面讲过反馈的重要性,我认为最有效的反馈方法,是从“高人”那里得到意见和建议。老师、前辈、上司、专家、教练、导演、顾问、导师……那些比自己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都是“高人”。我们的输出如果能够得到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将有助于我们看清自己的缺点、弱项。这样我们便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克服缺点,实现快速的自我成长。

向“高人”请教也是有技巧的,不是想到什么就问什么。首先应该把疑问、问题点梳理一下,自己先在大脑中深入思考一遍,想一想该怎么向“高人”提问。输出之后

越是善于解决心中疑问的人,越容易从“高人”那儿请教到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因为他们的提问方式很高超,能问到点子上。如果只是围绕自己的疑问泛泛地问一些简单的问题,那也只能得到一些最基本的回答,对自己的成长进步并没有太大帮助。

另外,平时我们就要注意建立广泛的人脉关系,多和“高人”交往,当遇到“疑问”的时候才能找到指导我们的人。

输入、输出之后,一定要对结果进行审视,这个反馈的环节一定不能忽视。我甚至建议大家把反馈当作一种习惯,日常生活中的任何行为都要产生反馈,每天都要进行反馈。

输出后,根据反馈的信息,我们可以对前进的方向加以修正,对方式方法进行调整,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输入。对于以前的行为,只要能够把握哪些是“成功的点”,哪些是“失败的点”,自然就能看清“接下来该做什么”。

沟通输出的六大好处

Six Advantages of Output

让人生变得更加快乐、更加丰富多彩

读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的心里会产生疑问了,说:“你把沟通输出的地位摆得那么高,把沟通输出的作用说得那么重要,可在现实中沟通输出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别着急,下面我就给您介绍沟通输出的好处,看了之后保证让您跃跃欲试,想去实际体验一下这些好处。(1)让记忆更加深刻

受限于人类记忆的模式,只是输入大脑的信息,很快就会被遗忘掉。但是,如果把输入的信息以某种形式多次、反复输出出来,大脑就会把这种经常“被使用的信息”判断为“重要信息”,而将其作为长期记忆保存下来。(2)改变人的行为“说”“写”“行动”都属于输出。反过来也可以说,所谓输出,就是我们的一切“运动”、所有“行动”。我们在输出之后,通过输出结果获得的反馈,能够把我们的行为引向更科学、更准确的方向。(3)改变现实

当自己的行为改变之后,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从而使自己身边的现实得到改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和谐,总之,围绕在自己周围的现实世界都向积极的方向转变。(4)实现自我成长

输入、输出、反馈的过程不断反复循环,人就能实现自我成长,连续不断地更上一层楼。这个自我成长的螺旋阶梯,一定能把您带到全新的世界。(5)带来快乐

当您进入自我成长的良性循环之后,一定会感受到无比的成就感和快乐。积极的沟通输出,使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越来越高。

别人赞赏我们、信任我们,我们被人认可、被人尊重的心理需求得到空前满足。这又将激发出我们继续沟通输出的动力,结果,自我成长的列车想停都停不下来了。(6)收获惊人的成果

随着自我成长的不断加速,身边的现实世界逐渐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在职场上,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提高了,上司自然会委派更加重要的任务给我们。因为自身能力的提高,完成任务也是必然结果。最终,升职加薪就在前面等着我们。

人际关系变和谐后,一个好汉三个帮,工作起来也轻松得多。既交到了朋友,又有利于工作,说不定还能找到“真爱”,完成终身大事呢。总之,学会积极沟通输出之后,我们身边会产生一系列连锁的积极变化。人生变得幸福快乐、丰富多彩。这些惊人的好处都是沟通输出给我们带来的。人生的成功法则,就在于“沟通输出”。

接下来,从第二章开始,我就详细为您介绍沟通输出的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输出的六大好处

第二章有科学佐证的沟通话术 TALK

01 说1

Talk

把昨天发生的事情讲出来,也是一种很好的输出方式

很多朋友“不善于输出”,对这样的朋友来说,要学习输出方法,从哪儿起步好呢?

我认为,应该先从“说话”开始。“说话”是最简单的输出。“昨天,我遇到一件有趣的事情……”像这样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讲给朋友、同事听,也是一种不错的输出。

读到的内容、听到的事情、自己的体验等,都可以用说话的形式分享给第三者。

比如,您最近正在读一本书,就可以把读到的内容或心得体会讲给家人、朋友、同事听。“最近我正在读一本书,那本书主要讲的是……”像这样,一周内跟别人讲三次读到的书的内容、心得,就可以实现“输出的基本法则1”——两周内使用三次的信息,将成为长期记忆保存在大脑中。

我们把大脑中的信息,比如感想、想法、创意等抽象的东西以具体的语言向外界表达出来,就可以提升大脑的活力,增强记忆力,把重要信息永久保存在记忆中。

读一本书的感想、看一部电影的感想、看电视节目的感想、看体育比赛的感想、品尝美食的感想……什么感想都可以,选一样您最拿手的用语言分享给身边的人,这就是最简单方便的输出方式。就从这里开始练习吧!

跟别人讲自己的感想时,还有一个窍门,最好加入一些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在微博、微信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帖子:“今天我去了一家网红拉面店!”看了这句话,您有什么想法?网红拉面店的拉面,到底什么味道?好吃不好吃?作者的感受一点也没有表达出来。这就是一种不成功的输出。

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感受的?当您的语言具有您独一无二的“特色”时,才有意义,别人才愿意听。发表自己独到的意见

02 说2

Talk

多用正能量的语言,人生就会变幸福

我每次去居酒屋喝酒,都喜欢“偷听”周围顾客的聊天内容。晚上,居酒屋里大多都是下班之后来放松的上班族。我发现,上班族聊天的时候,负面的内容很多。他们使用积极、正能量的语言很少,大多是发公司的牢骚、说上司的坏话。

有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只要少用消极的语言,多用积极的语言,就能让工作、婚姻生活甚至整个人生都变得很幸福。

反过来,一个人如果总是说些消极的话,使用负能量的语言,他的工作、生活也很难一帆风顺。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经对公司职员使用积极语言和消极语言的比例进行了调查。积极语言对消极语言的比例在3∶1以上的团队,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工作业绩,而且大家对这个团队中成员的评价也比较高。

而积极语言对消极语言的比例低于3∶1的团队,成员对团队、公司的忠诚度就比较低,离职率很高。调查中发现,工作业绩最高的团队,积极语言对消极语言的比例甚至高达6∶1。“积极语言”对“消极语言”的比例

研究夫妻关系的大师——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博士也研究了夫妻之间积极语言与消极语言的比例关系。他发现,当夫妻之间积极语言对消极语言的比例低于5∶1的时候,夫妻离婚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戈特曼博士根据夫妻之间积极语言对消极语言的比例,对他们未来是否离婚进行了预测,结果预测准确率达到了94%!

为了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为了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使用的积极语言一定是消极语言的三倍以上!牢记,输出的时候,不要做消极的输出。只有积极的输出,才能把您推向成功,帮您收获幸福!多说正能量的话,人生也会幸福顺遂

03 说3

Talk

说坏话是消极人生的开始

把心中所想用语言表达出来,是非常简单方便的输出方式,所以我推荐大家多“说”。但是,唯独“说坏话”我希望大家不要去做。

因为“说坏话”百害而无一利。(1)增加“紧张激素”的分泌

可能很多朋友在背后说人坏话的目的都是“发泄情绪”“释放压力”。但实际上,科学证明,说别人坏话反倒会增加自己的紧张情绪和精神压力。

东芬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平均年龄71岁的1449位老人进行了调查。他们逐一询问每一位老人,平时每天要说多少社会、国家的闲话?说多少批评别人的话?多长时间怀着恶意去看待人和事物?结果发现,经常说别人坏话、批判社会和国家的人,比很少说这些话的人,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要高三倍。

另一项研究发现,当人发牢骚、说别人坏话的时候,会促进皮质醇的分泌。而皮质醇被称为“紧张激素”。如果人体长期处于皮质醇分泌量较高的状态,那么免疫力就会下降,成为催生各种疾病的原因。

当我们处于精神压力之下,感到紧张的时候,身体就会分泌皮质醇。而研究人员发现,当人在说别人坏话的时候,体内皮质醇分泌量会增高。这也说明,“说别人坏话”不仅不能发泄自己的紧张情绪,反而还会招致更多的精神压力。另外,常说别人坏话,自己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也会升高,所以一定要注意!(2)恶化人际关系

前面讲过,输出可以强化我们的记忆。在居酒屋喝酒的时候,我常能听到邻座的上班族在挑上司的毛病,比如“我们科长太讨厌了!整天黑着一张脸……”。可是,这样的输出,让讨厌科长的感情,在大脑中变得更加深刻了。

很多人以为说别人两句坏话没什么大不了,只要不当着他面说就没事。可是您不要忘了,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背后说的话,不论好坏,总有一天会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再有,我们人类除了语言,还有非语言信息的交流,比如表情、动作等。所以,“讨厌科长”的感情,迟早会传递到科长那儿。到那时,科长对您的态度和评价会变得更加苛刻、严厉,您和上司之间的人际关系只会持续恶化。(3)成为“专门挑刺找碴儿的名人”

您想过没有,说别人的坏话,其实是一种输出训练,而且是寻找别人短处、缺点、毛病的训练。也就是说,经常说别人坏话的人,平时肯定也有一双寻找别人短处、缺点、毛病的眼睛。时间一长,这样的人就会成为“专门挑刺找碴儿的名人”,这可不是什么好名声啊!

而且,喜欢说别人坏话的人,不仅仅会把眼睛盯在别人的短处、缺点、毛病上,他们同样会把眼睛盯在自己的短处、缺点、毛病上。总之,他们的眼睛看到的都是短处、缺点和毛病。思考方式充满了负能量。换句话说,“说别人坏话”就是“消极思维方式”的一种训练。

我们知道,积极的思维方式才能让人生朝健康的方向发展,而消极的思维方式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人生顺遂与否,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说别人坏话有什么结果?

04 沟通1

Communicate Efficiently

外表和态度,有时比嘴还管用

“我心里想的事情,经常没法准确表达出来”“心里想得好好的,可就是不知从何说起”,相信很多朋友都抱有类似的烦恼。说到底,就是不擅长表达,或者根本不知道正确的表达方式。在我看来,“表达”问题可以归类为“沟通问题”。

讲到沟通,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类——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这样更便于理解。“语言沟通”,就是通过语言进行沟通,包括语言的内容、意义、其中所包含的信息等。“非语言沟通”,就是用语言之外的方式进行沟通,比如人的外貌、表情、视线、姿势、动作、手势、服装、气质等视觉信息,还有说话声音的音质、音量、语调、高低强弱等听觉信息。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法则叫作“梅拉宾法则”。人在说话的时候,有些情况下语言的内容和动作、表情等会出现矛盾。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人们更相信对方发出的哪些信息呢?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拉宾通过实验发现,我们判断一个人所传达的信息时,55%靠视觉信息,38%靠听觉信息,只有7%靠语言信息。也就是说,与对方所说的内容相比,我们更重视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这就是“梅拉宾法则”,也叫“7∶38∶55定律”。

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下,曾有人写过一本书,说梅拉宾的实验结果证明“人类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非语言沟通的比例占到了93%”。两种沟通方式

但我认为这是对梅拉宾实验的曲解。梅拉宾法则只显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说些什么”是语言沟通;“怎么说”是非语言沟通。

举例来说,您的好朋友要结婚了,他邀请您在婚礼上为他发表一段新婚贺词。您为了写这段贺词,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力,可以说写得非常完美。可是,在婚礼当天,您面对众人演讲时紧张无比,结结巴巴、勉勉强强地背完了演讲稿。试想,这样的演讲效果会好吗?

所以,与讲话的内容相比,首先摆出一副落落大方的姿态,露出阳光明媚的微笑要重要好几倍。可现实中大多数人更注重“说些什么”,而忽视了“怎么说”。

当我们想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不仅要注重“语言”,还要重视“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不信您可以试试,从现在开始,只要稍微注意一下自己在说话时的表情、视线、动作等,就能大幅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梅拉宾法则

05 用眼睛交流

Make Eye Contact

我们的眼睛“能说会道”,眼睛是传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器官

除了语言交流,我们人类还拥有非语言交流的能力,而且,有的时候非语言交流更容易传达思想和感情。但是,很多朋友一听到非语言交流这个词,立刻就会产生畏难情绪,认为自己不擅长这种交流方式。

其实有一种非语言交流方式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做到,那就是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即所谓的“眼神交流”。

通过眼神交流,彼此可以敏锐地捕捉到对方微妙的情感变化,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不管是交朋友、谈恋爱,还是做生意,眼神的交流都更容易在彼此之间建立起深入的关系,也有利于提高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形象。

另外,人在进行眼神交流的时候,还会促进体内多巴胺的分泌。

比利时鲁汶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经做了一项研究,他们给受验者看两组人脸照片,一组照片的人物眼睛中有交流的神态,而另一组照片没有。同时,研究者对受验者看照片时的大脑活动进行了监测。

结果显示,当受验者看到有眼神交流的人脸照片时,他们脑内奖赏系统的一部分——腹侧纹状体非常活跃。所谓脑内奖赏系统,就是多巴胺神经的回路。

多巴胺是一种能让人“快乐”“幸福”的激素,科学家称之为“幸福物质”。当人体大量分泌多巴胺的时候,可以提高我们做事情的兴致,另外它还有增强记忆力的效果。

由此可见,眼神交流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下面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眼神交流的窍门:(1)交流时看着对方双眼之间的部位

可能有朋友感觉直勾勾地盯着对方的眼睛有点令人恐惧,也有人羞于直视对方的眼睛。对于这样的朋友,我教您一个窍门,不用直视对方的眼睛。当两人面对面交流的时候,您可以看着对方眉毛之间、双眼之间或者鼻子周围的部位。

其实,并不是只有直视对方的眼睛才能实现眼神交流,看着上述那些部位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眼神交流可以提高我们大脑的活力(2)讲到重要事情的时候,对视一秒钟

根据英国心理学家艾佳尔的研究,两个人面对面谈话的时候,对视的时间占整体谈话时间的30%~60%。其中有效的眼神交流时间只占10%~30%。如果彼此并没有特别亲密的感情时,双方的眼神交流每次最长也只有一秒钟。

眼神交流的时机不容把握,对部分人来说,总是搞错这个时机,结果,要么得不到回应,要么弄得很尴尬。

对于不善于把握眼神交流时机的朋友,我教您一个方法。当谈到重要部分的时候,当您想向对方传达“一个重要想法”的时候,直视对方眼睛一秒钟。一秒钟就够了,目的是让对方意识到,您讲的话很重要。(3)眼睛会不自觉地流露感情

俗话说得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思想”“感情”能够通过眼睛表达出来。所以,通过眼神交流,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对方的想法,也能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对方。

比如,在工作中您向顾客推销一种商品的时候,如果您的眼睛中流露出“这个商品真的很棒”的神情,那会比语言描述更有效。能让顾客感觉到您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商品,从而也能感染顾客喜欢上这个商品。

再比如,面对恋人的时候,您在用语言表白“我爱你”的同时,如果眼神中完全没有爱恋之意的话,就会让对方对您的诚意产生怀疑。

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眼神能够表达好的正面的感情,也能表达“我不关心”“你的话很无聊”等负面感情,这一点一定要引起注意。(4)倾听时,也要看着对方的眼睛

很多人在说话时懂得看着对方的眼睛,但在听人说话时,却常常忽视这一点。其实两者同样重要。

倾听别人说话时,真诚地看着对方的眼睛,可以让对方感觉“这个人对我的话感兴趣”。看着对方眼睛倾听时,如果再加上频频点头的动作,则更能表达自己的认可,也能引导对方更加积极地表达他的想法。

熟练地运用眼神交流这个武器,可以帮您加深与人交流的层次。一开始也许并不容易做好,但只要不断练习,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眼神交流的四个窍门

06 沟通2

Communicate Effi ciently

既能准确传达意思又能缓和气氛的“缓冲说话法”

向别人传达“坏消息”,总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比如,上司批评部下,部下向上司报告工作上遇到的麻烦等。

当我们作为一个传话人,把“坏消息”传达给别人的时候,怎样才能尽量减少坏消息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呢?我有一个不错的方法,叫作“缓冲说话法”。【不正确的传达方式】No But说话法

在给朋友们介绍缓冲说话法之前,我先讲一种不正确的传达方式——“No But说话法”。“最近你怎么老是迟到啊!之前你的销售业绩刚见起色,这一迟到,把成绩都抹杀了!”这就是“No But说话法”的典型例子。先说“坏消息”,后说积极的事情。“No But说话法”

一上来就直截了当地传达“坏消息”,给对方造成相当大的精神冲击,有的人甚至立马消沉下去,根本无心听下面的话了。后面不管你再说什么积极的事情,恐怕也难以激发对方的士气。这样的说话方式,给对方强烈的消极印象,是非常打击积极性的。可现实中,只会这种说话方式的上司格外多。【缓冲说话法】1 Yes But说话法

缓冲说话法的代表例子是“Yes But说话法”。具体做法是先不直接传达“坏消息”,而是先制造一个缓冲地带。例如:“最近,你的销售业绩起色明显啊,小伙子很努力呀!不过,你最近迟到的次数也不少啊,希望你以后严格遵守时间。”

首先传达的是积极正面的信息。切入点可以是对方的优点、长处,最近取得的进步等积极正面的事情,借此营造一个积极的氛围之后,再传达“坏消息”。这和“No But说话法”的顺序刚好颠倒过来,仅仅如此,就大大减少了给对方造成的精神冲击。“Yes But说话法”【缓冲说话法】2 Yes And说话法

还有一种更加婉转的说话方式,先传达“积极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再提出积极的要求或期望。这叫作“Yes And说话法”。例如:“最近,你的销售业绩起色明显啊,小伙子很努力呀!以后如果能够严格遵守时间,你就更优秀了。”

前面都是赞赏、表扬等积极的信息,后面也没有斥责或批评,而是以“能……就好了”“希望你……”的形式提出要求或希望,可以说是非常客气的。【缓冲说话法】3 Yes How说话法

最委婉的一种说话方法是“Yes How说话法”。例如:“最近,你的销售业绩起色明显啊,小伙子很努力呀!怎么才能变得更优秀呢?咱们一起思考一下吧。”

这种说话方法并不直接传达“坏消息”,而是以提问的方式,请他本人自己思考。目的是引导他本人说出:“我想以后我得严格遵守时间,不能迟到。”“Yes And说话法”

要想让人改变行为,需要首先让他“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但如果直接把“坏消息”传达给他,告诉他他存在的问题、缺点、毛病,一般人都会从感情上产生一定的逆反情绪。比如直接批评他迟到的问题,他心里可能暗自不服:“其实也没迟到几分钟嘛。”这样一来,他不会轻易承认、改掉自身的毛病。

而“Yes How说话法”可以说是帮助部下改掉缺点的一种既有效又不伤感情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引导部下自己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激起他们改正毛病的内在动力。

读到这里,您可能感觉说话还得花心思,真是太麻烦了。但是,要想取得理想的沟通效果,并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就必须得学习高明的沟通方法。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只要不直接传达“坏消息”,不使用“No But说话法”,就能明显改善说话的效果,让对方更易于接受。“Yes How说话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